道德模范人物(精选6篇)
道德模范人物 篇1
1那天吃过早饭,我陪着镇上的宣传委员胡车,兴冲冲地去采访道德模范刘春水,结果却扑了一个空。这是我事先没想到的,压根儿也没想到。
胡车感到很扫兴。他从镇上走的时候特意带了录音笔,还在脖子上挂了一个照相机,可这些都没派上用场。我比胡车还要扫兴,简直是扫兴透顶。老垭镇连续评了十届道德模范,每届评十个。全镇大小共有十五个村,在前九届的评选中,十四个村都先后有人当选,只有我们油菜坡刮了光头,被说成是唯一没有道德模范的村。作为村长,我一直觉得脸上无光。在镇领导面前,我的脸没地方搁。见到别村的村长,我恨不得把头藏到裤裆里去。这一届评上了刘春水,我们村终于有了一个道德模范,我也算是松了一口气。为了改变人们对我们村的印象,我到镇上请了胡车,希望他把刘春水好好地宣传一下。可是,胡车专门来采访刘春水,他却躲得不见人影儿了。
我当了将近十年的村长,做任何事都喜欢钉子回脚。为了慎重起见,我头天傍晚还专程往刘春水那里跑过一趟。当时刘春水不在家,他的丈母习久芬正在煮晚饭。习久芬说,刘春水到后山苞谷地给苞谷打叶子去了。我等了半个钟头,刘春水还没回来,我就叮嘱习久芬说,明天上午镇上的宣传委员要来采访刘春水,你让他在家等着,千万不要下地了。习久芬听了很高兴,满口答应我说,村长放心,我保证刘春水明天哪儿都不去。没想到,我提前把工作做得这么细,到头来还是出了纰漏。
回想起来,我们村能评上一个道德模范,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前头那九届,我每届都推荐了人选,可一个也没评上。镇上的领导说,我以前推荐的那些人,在道德表现上都不是很突出,事迹也不怎么感人。所以,好多人选在头一轮就被刷掉了。扳着指头数,我前前后后推荐上去的人,少说也不下于五十个,但只有三个人进入了第二轮和第三轮的评选。一个是背瘸腿女孩过河的光三,一个是为孤寡老人送终的金锣,还有一个是给村里捐款修路的周琼瑶。然而,这三个人后来都没通过,最终还是泡了汤。
光三是我第一届推荐上去的。他住在一条小河边,河上没有桥,人们都是踩着河里的石头过河。那个瘸腿女孩在河那边读初中,每次上学和放学都是光三背过去背过来。他一背就是三年,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从来没有间断过,一直背到女孩初中毕业。第一轮初评时,评委们都觉得光三精神可嘉,就让他顺利地进入了第二轮。可是,第二轮即将投票的时候,镇上得到了一个情况,说那个瘸腿女孩的姐姐后来嫁给了光三,光三实际上背的是他的姨妹。由于这个情况,光三在第二轮就被淘汰了。
我第四届推荐了金锣。金锣家隔壁住着一个老头,膝下无儿无女,是我们村的五保户。金锣平时对老头就很关照,到了老头临死之前的那半个月,金锣更是没日没夜地陪伴着他,给他弄吃弄喝,端屎端尿,一直侍候到老头最后断气。评委们看了金锣的材料,都说他为人善良,第二轮表决时差不多是全票通过。谁也没料到,在第三轮投票的前一天,镇上收到了一封群众来信。信中说,那个孤寡老人死后,金锣霸占了他的全部家产。因为这封信,金锣第三轮投票就没通过。其实,金锣冤得很。我清楚那个孤寡老人的家境,除了一口生锈的铁锅和一把歪嘴铜壶,他家再没有其他任何值钱的东西。
评选第八届道德模范的时候,我推荐了周琼瑶。周琼瑶长得好看,初中一毕业就去南方打工了。她很会挣钱,经常从邮局给她爹妈汇款。那年村里修水泥路,上面的拨款不足,路只修了一半就没钱了。周琼瑶当时正好回家看望父母,一听说村里修路差钱,马上就捐了十五万。有了这十五万,那条水泥路才勉强修通。评委们看了我写的推荐材料之后,一个个都对周琼瑶赞不绝口。从第一轮到第三轮,周琼瑶的票都遥遥领先。可是,在张榜公示期间,有人给镇上打了一个匿名电话,说周琼瑶捐的那笔钱不干净,还说她长期在南方一家按摩院当按摩女。这个电话一打,周琼瑶的名字马上从榜上消失了。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我深受打击。对评道德模范这件事,我已经心灰意冷了。第九届评选时,我干脆一个人也没推荐。胡车碰到后问我,罗村长,你这次怎么没推荐人?我苦笑一下说,推荐了也评不上,何必再凑热闹!到了第十届,胡车老早就提醒我,让我好好物色一个人选,争取这一届评上一个。胡车说得很诚恳,我的心又被他说动了。再说,还有半年我就要从村长位子上下来了。我想,在我任职期间,如果连一个道德模范也评不上,那我后半辈子哪还有脸在村里混呢?就这样,我推荐了刘春水。
谢天谢地,刘春水这次总算是评上了。可以说,他为我们村争了光,也为我这个当村长的长了脸。当然,刘春水这个人也的确不错。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道德模范。
刘春水不是油菜坡的人,他老家在公鸡沟,去年春上才来到我们村。他是习久芬的上门女婿,土话称为倒插门。习久芬没有儿子,只有一个独姑娘,叫孙开蕊。习久芬本来还想生个儿子的,但她男人孙德满身体不好,一直没怀上。孙德满有心脏病,还有高血压,四十岁不到就中风偏瘫了,吃和拉都在床上。按本地的风俗,孙开蕊长大后没出嫁,在娘家招了一个倒插门。不过,刘春水并不是第一个来倒插门的,在他之前还有一个,名字叫作王天亮。王天亮来自一个很远的地方,长着两条细长的腿,走路像踩高跷的。
王天亮和孙开蕊还生了一个儿子。儿子随孙开蕊姓,取名叫孙福多。让人伤心的是,孙福多天生软骨病,长到五六岁还站不起来,一天到晚趴在地上,人又傻,鼻涕流到嘴边都不晓得擦一下。王天亮一上门就开始服侍孙德满,早已不耐烦了,后来又要服侍孙福多,更是叫苦不迭。按说,孙开蕊可以帮王天亮一把,但她的身体虚弱,总是病病歪歪的,一年四季离不开药罐子。前年春夏之交,王天亮突然不声不响地跑了,从此再没有回来。王天亮一跑,家里全都乱了套,好像天塌了。习久芬一下子慌了神,马上四处托媒,想赶快再给孙开蕊招一个。前来相亲的倒是不少,但一看见一家两个瘫子,都被吓回去了。
去年,油菜花开的时候,媒人又领来一个相亲的,宽牙齿,厚嘴唇,他就是刘春水。刘春水也看见了两个瘫子,但他没像别人那样扭头就走。他先用他的宽牙齿咬了咬自己的厚嘴唇,然后望着孙开蕊说,我愿意和你一起照顾他们。孙开蕊当场哭了,热泪流了一脸。
不幸的是,刘春水上门还不到半年,孙开蕊又陡然病倒了。刘春水把她送到医院检查,一查竟然是癌症,并且到了晚期。医生说,她最多还能活两个月。刘春水一听,两眼都黑了。结果,孙开蕊两个月都没坚持下来,只勉强活了一个月零五天。孙开蕊一死,村里人就开始担心起来,担心刘春水会拍屁股走人。最担心的,自然是习久芬。习久芬想,要是刘春水走了,她把两个瘫子怎么办啊?出人意料的是,刘春水并没有走。他仍然跟孙开蕊活着的时候一样,任劳任怨地照顾着孙德满和孙福多。到今年八月,孙开蕊己经去世一年了,刘春水从来都没说过要走的话。
第十届道德模范评选一开始,我赶紧就把刘春水推荐上去了。他的事迹感动了每一个评委。听胡车说,在三轮投票中,刘春水几乎都是全票。后来,在镇政府门前那个橱窗公示的时候,刘春水的名字排在第一个。
我们去采访刘春水那天,宣传委员胡车大清早就从镇上来到了我家。他是在我家里吃的早饭。为了抓紧时间,我们吃完早饭后连茶也没顾上喝,丢下碗筷就往刘春水那里去了。在路上,胡车还问我,刘春水不会出门吧?我说,绝对不会,这我可以打包票。胡车说,那就好,以免我们白跑一趟。哪想到,我们赶到的时候,刘春水已经不在家了。胡车瞪大眼睛问我,你不是给我打了包票吗?我顿时懵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像一个哑巴,只觉得脸红脖子粗。
刘春水明显是在故意躲避我们。据习久芬说,在我们到达之前的一分钟,刘春水还在家里。很显然,他是看到我和胡车后才离开的。我们到的时候,习久芬正坐在厨房门口吃早饭。她晓得有人要来,特地换了一身儿鲜亮的衣裳,显得比平时年轻了好几岁,看上去只有六十出头。我老远就问习久芬,你女婿在家吗?习久芬说,在家呢。她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扭头对着堂屋里边大声喊,春水,春水,罗村长和胡委员来了!然而,我们没听见刘春水的回应,也没看见他的人影。接下来,习久芬就进堂屋里去找。可是,她找了好半天也没找到刘春水。从堂屋里出来时,习久芬的脸都急白了。她蹙着眉头说,真是怪了,刚才他还在厢房里给孙德满喂饭的,怎么眨个眼就无影无踪了?
后来,习久芬就带着我和胡车四处去找刘春水。我们从房内找到房外,从屋前找到屋后,连猪圈和牛栏也没放过,还去后山那片苞谷地找了一趟,可最后连刘春水的一个脚印也没找到。
2那天早上,日头刚爬到一竹竿高,村长罗日欢就带着镇上的宣传委员胡车来到了我们家。他们走上门口土场时,我的女婿刘春水刚给孙福多喂完早饭。一看见罗日欢和胡车,刘春水马上就端着一碗饭进了堂屋。我想,他肯定是从堂屋绕进厢房,给孙德满喂早饭去了。
孙福多是我的孙子,孙德满是我的丈夫,两个都是瘫痪的人。我不晓得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这辈子居然这么倒霉。丈夫三十九岁那年就中了风,从此卧床不起,已经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年。孙子生成一身软骨头,如今已满八岁了,还天天像青蛙一样在地上趴着。这一老一少,不光只是瘫痪,还痴痴呆呆的,手脚都不灵活,连吃饭都要别人往嘴里喂。幸亏有刘春水,要不是他,孙德满和孙福多可能早就饿死了。刘春水这个人,怎么说呢?他心肠好。以前到了吃饭时,都是我和他分头喂孙德满和孙福多。后来,刘春水看我年龄大了,有点心疼我,就把喂饭的事一个人包了。
罗日欢带着胡车来,是要见刘春水。刘春水这一次评上了老垭镇的道德模范,给油菜坡填补了一个空白。罗日欢作为一村之长,一下子高兴坏了。当然,我也从心眼儿里感到高兴。不管咋说,刘春水是我的女婿。他评上了道德模范,我这个当丈母的,自然也脸上有光。罗日欢把胡车从镇上请来,是想好好地把刘春水宣传一下。
说句不谦虚的话,我也觉得刘春水值得宣传。现在的人,大部分都自私得要命,一切为自己着想,从来不替别人考虑,心肠坏透了。刘春水这个人,却和大部分人不一样。镇上把他评为道德模范,我不敢说他完全合格。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心肠好。眼下,像刘春水这样心肠好的人,打起灯笼也难找到了。
我说刘春水心肠好,并不是他是我女婿,我就说他的好话。要说女婿,我其实还有一个,就是我姑娘孙开蕊的第一个男人王天亮。王天亮的心肠就不好。他的心肠坏得很,可以说又硬又黑,简直比石头还硬,比锅底还黑。
当年,王天亮从五十多里以外的毛湖跑到我们家来上门,完全是看上了孙开蕊,眼里根本没有孙德满,也没有我。孙开蕊那时候又年轻又漂亮,身体也还好,好多小伙子都想来倒插门。孙开蕊选中王天亮,主要是因为他的腿长,看上去牛高马大。说实话,我从一开始就觉得王天亮不行。王天亮第一次到我们家来时,我正在厢房里给孙德满擦澡。他站在厢房门口,冷冷地看了一眼瘫痪在床的孙德满,眉头马上就打皱了。擦过孙德满的前胸后,我要给他翻身擦后背。看着我给孙德满翻身那么吃力,王天亮也不走拢来搭个手,还转身就离开了。跟孙开蕊结婚以后,王天亮从没主动照管过孙德满。孙开蕊偶尔点了名,王天亮才会勉强去应付一下,嘴里还不停地发牢骚。
孙福多两岁之前,王天亮还是喜欢他的。他一有空就抱孙福多,还亲他的脸。可是,孙福多满了两岁还不会走路,话也说不清楚。从这时起,王天亮对孙福多就显得有些冷淡了。当医院确诊孙福多患了软骨病之后,王天亮便开始嫌弃他了。他总是用厌恶的眼神看孙福多,像看一只癞蛤蟆。有时候,碰到孙福多趴在地上玩自己屙的尿,王天亮也不上前管一下。为孙福多的事,王天亮动不动就跟孙开蕊吵架,有一次还提出了离婚。孙开蕊生气地说,离婚可以,你把儿子带走!王天亮冷笑着说,稀奇,他姓孙,又不姓王,我凭啥把他带走?孙开蕊说,既然这样,那你就别想离婚!从那以后,王天亮虽说没再提离婚的事,但我看得出来,他的心早已不在我们家了。我想,王天亮迟早是要跑的。果不其然,在孙福多满六岁那年,王天亮真地跑了。
王天亮跑的时候,带走了他所有的衣裳,还有他的一些用品。孙开蕊还想过去找王天亮,我泼冷水说,算了,即使找到了,他也不会回来。
当时,孙开蕊的身体已经很差了。王天亮跑后,孙德满和孙福多的吃喝拉撒差不多都落到了我一个人身上。孙开蕊最担心的就是我,怕我被两个瘫痪的人累垮了。那段时间,我也的确累得不行,一天忙下来,浑身的骨头就像散了架,仿佛随时都会倒下来。孙开蕊也想帮我一把,可她的病情越来越重,不是头昏就是脑胀,几乎做不了啥事。看见我一个人累死累活,孙开蕊经常偷偷地流泪。后来,我决定找个帮手,打算再招一个上门女婿。
在刘春水上门之前,到我们家来相亲的不下于十人。他们中间大多是光棍儿,也有离婚和丧偶的,都急着找个女人做老婆。孙开蕊模样清秀,来相亲的都感到满意。可是,他们一看到孙德满和孙福多,态度马上就变了。在那些前来相亲的男人当中,只有一个人坐下来谈过,其他的人都是看看就走了,连坐都没坐。那个人姓都,叫都平凡,四十几了还没结过婚。都平凡看着床上的孙德满,用商量的口气问孙开蕊,上门后,我们能不能和两个老人分开过?孙开蕊说,那可不行。都平凡扭过头,看着地上的孙福多,又问,那能不能把他送到福利院去?孙开蕊说,这也不行。孙开蕊话音没落,都平凡突然起身说,那也不行,这也不行,那我就只好告辞了。都平凡走后,我大半天没说话。我想,恐怕再也不会有人来我们家做上门女婿了。这样想着,我猛然很伤心,眼泪不知不觉就顺着鼻沟流下来了。当时,我一点儿也没想到,世上还会有刘春水这样心肠好的人。
刘春水是在一个中午被媒人领到我们家来的,当时我正在厨房门口给孙福多喂饭。孙福多趴在门槛外面的土场上,浑身上下都是土灰。他是个大嘴巴,有点关不严,喂进去的饭总是往外漏,掉得满地都是。孙福多又不晓得讲干净,我稍不留神,他就会把地上的饭粒连土带灰抓了往嘴里喂。刘春水来后,我赶紧进屋去泡茶。在我刚一转身时,孙福多就从地上抓起了一把饭粒。不过,他这回没喂到嘴里去。孙福多正要喂,刘春水突然喊了一声。地上的饭脏,不能吃!刘春水一边喊一边跑上去,急忙夺下了孙福多手上的那把饭粒。听到喊声,我回头看到了这一幕,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我从厨房泡了两杯茶,端出来刚递到刘春水和媒人手上,厢房里便传出了孙德满的叫声。哇呜!孙德满是这么叫的,有点儿像乌鸦。他的叫声很刺耳,把刘春水吓了一跳。这是啥声音?刘春水扭头问媒人。媒人还没回答,孙开蕊从堂屋里走了出来。她先看了一眼刘春水,然后小声对我说,爹要解手了。我麻利地进了堂屋,又到了厢房。孙德满虽说长年卧床,但人并不瘦,我使出浑身的力气也抱不动他。每到解手的时候,我只好把他往床边拖,拖到粪桶跟前再把他扶起来。这天,我伸出手正要拖孙德满,刘春水不声不响地来到了床边。我来抱他吧。刘春水说。他说着就弯下身来,很快用双手抱住了孙德满。在刘春水把孙德满抱起来的那一刻,我的心陡然颤了一下,鼻孔也跟着一酸。
来我们家相亲那天,刘春水没急着走,直到下午日头偏西时才和媒人一起离开。临走的时候,媒人对刘春水说,这里的情况你都看到了,愿意还是不愿意,你表个态。刘春水抬起眼睛,先看了看我,然后看着孙开蕊。孙开蕊有气无力地说,我们一家两个瘫痪的人,负担确实重,你要是不愿意,我一点儿也不怪你。刘春水回答说,不,如果你同意的话,我愿意来和你一起照顾他们。听刘春水这么说,我感到很惊喜,差点儿喜疯了。没等刘开蕊回话,我就抢先对刘春水说,我们同意,正求之不得呢!
三天之后,刘春水就来我们家上门了。他家住公鸡沟,离油菜坡只有十几里路。他是自己一个人走来的,那边没派人送,这边也没去人接,任何仪式都没有。好在,刘春水是个老实人,不在乎这些礼节。他一来就开始干活了,一刻也没休息。刘春水干起活来真是一把好手,无论是屋里的活,还是地里的活,他都会干。刘春水还特别会心疼人。发现孙开蕊体质弱,他就不让她到庄稼地里去,只要她在家里看个门。看见我在孙德满和孙福多中间忙得喘不过气,他就连忙跑过来替我,让我坐下来歇一会儿。
打从刘春水上门后,我们家的日子便开始好起来。孙开蕊的身体也有了明显好转,脸上有了红晕,人也胖了一点,差不多有一个月没有吃药。然而,好景不长,刘春水来到我们家的第四个月,孙开蕊突然起了急病。她的病起得又陡又重,送到医院一查,竟是绝症,没过两个月就去世了。
孙开蕊去世后,我还没从伤心中缓过来,一个担心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了我的心上。我担心刘春水会离开我们家,一走了之。要是刘春水走了,我一个人怎么对付孙德满和孙福多啊?一想到这,我就头皮发紧,两眼发黑。那段时间,村里也议论纷纷,都说刘春水要走人。还有,公鸡沟那边也来人了,劝刘春水趁早回去。
说实话,我当时真是担心死了。让我庆幸的是,刘春水的心肠好。他没有走。他留在了我们家。他还评上了道德模范!
镇上的宣传委员胡车来采访刘春水的头一天,罗日欢就来跟我打过招呼。我和刘春水都晓得他们要来。只是,我没想到他们一吃过早饭就会来,来得太早了。刘春水也没想到他们会来得这么早。不然的话,他看见罗日欢和胡车后不会那么慌张。不过,罗日欢和胡车也确实来早了一点,给孙福多喂完饭,刘春水还要去喂孙德满,他自己还一口饭都没吃呢。
刘春水端着一碗饭进入堂屋的时候,我真以为他是要去给孙德满喂饭,丝毫没想到他会躲开。我进屋去找刘春水,看见那碗饭放在堂屋中间的桌子上,才感觉情况有些不对。但这时己经晚了,刘春水早己躲得找不到了。
我带着罗日欢和胡车,找了每一个该找的地方,都没有找到刘春水。罗日欢很恼火,吼着问我,刘春水到底躲哪儿去了?我勾着头说,这我就不晓得了。我说的是实话,的确不晓得刘春水躲到了哪里。
3那天,我刚给孙福多喂完早饭,村长罗日欢就走上了门口的土场。罗日欢身后跟着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我想他肯定就是镇上的宣传委员胡车。头天晚上,我的丈母习久芬就跟我说过,说罗日欢要带胡车来采访我。但是,我没想到他们会来得这么早。要是晓得他们动作这么快,我一大早就会躲起来。
看见罗日欢和胡车,我一下子慌了神,匆忙端起一碗饭就跑进了堂屋。当时,习久芬以为我要去厢房给孙德满喂早饭,就没有在意。其实,我没有去厢房。那个时候,我哪里还顾得上孙德满?进到堂屋后,我把那碗饭往桌子上一放,扭身就从后门溜出去了。在后门上,我停了一会儿,一时想不出躲到哪里才好。我想到过牛栏,想到过猪圈,还想到过后山的苞谷地。但我觉得这几处都不隐蔽,他们迟早能找到我。后来,我一转头看见了房子后面的那条阴沟,心想这个地方不错,躲进去谁也找不到。打定这个主意后,我飞快地跑到阴沟边,掀开一块盖石,眨眼就像躲进去了。
头天傍晚,罗日欢来找我时,我正在苞谷地里打苞谷叶子。苞谷已到了长棒子的季节,为了让养分都集中到苞谷棒子上,苞谷叶子必须打掉,这样苞谷棒子才能长得又粗又长。我打完苞谷叶子回家,罗日欢已经走了。习久芬兴奋地对我说,罗村长今天来过。我问,他来做啥?习久芬说,他说镇上的宣传委员胡车明天要来采访你。我听了有些迷糊,愣愣地问,我有啥好采访的?习久芬对我笑了一下说,你是道德模范呢,他们想宣传你。一听说道德模范,我的头猛然就大了,还有一种反胃的感觉。当时,我就决定不接受采访,并做好了躲避的打算。但是,我没把这个想法告诉习久芬。在道德模范这件事情上,习久芬和我的态度完全不同。如果我说到时候我要躲起来,习久芬绝对要千方百计地劝阻我。与其这样,我还不如干脆跟她保密。
说一句心里话,我压根儿就不想当啥道德模范,也不配。当初,罗日欢往镇上推荐我时,我一点儿都不晓得,完全被蒙在鼓里。听说评上道德模范后,我当即就要去找罗日欢,让他把我拿下来。可是,习久芬把我拦住了,死活都不让我去。习久芬生气地说,当个道德模范把你咋了?一不关你,二不杀你,还给你发一笔奖金呢!听习久芬这么说,我才没去找罗日欢。
谁曾想到,这事居然没完没了,他们还要来采访宣传我。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有啥好采访的?有啥好宣传的?再说,我也不愿意说假话。要说真话吧,当着外人的面我又说不出口。所以,我只好躲了起来。
我是一条老光棍,四十八岁前连女人的手都没摸过。在我老家公鸡沟,像我这样的光棍,少说也有二十几条。我们家兄弟四个,只有老二娶了老婆,老三和老四至今都还没着落。老二的那个老婆,还是我妈用我妹妹换的。妹妹先嫁给了老二的大舅子,然后老二的老婆才嫁过来。看着四个儿子三个打光棍,我妈的头发全都急白了。去年春末,媒人到我们家,说油菜坡有户人家要招上门女婿。一听到这个消息,老三和老四都激动得不得了,差点跳起来。我当然也心里痒痒的,只是没表现出来。我妈也兴奋得很,眼睛在我们三条光棍之间不停地晃来晃去,最后停在了我身上。我妈对媒人说,你带我老大去相亲吧,他已经四十八了。我妈话刚出口,老三和老四一下子都蔫了,像两个霜打的茄子。
老实说,我来给习久芬当上门女婿,根本不是想来帮忙照顾孙德满和孙福多。我的心肠,还没有这么好。我完全是冲着孙开蕊来的。
去年来相亲时,媒人在路上就跟我说到了两个瘫痪的人,让我事先有个思想准备。我当时想,只要能找到一个女人做老婆,即使一家有三个瘫痪的人,我也不怕。虽说下了这样的决心,可当我亲眼看到孙德满和孙福多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感到发虚,两条腿忍不住打颤,差点打了退堂鼓。但是,一想到孙开蕊,我最终还是把决心稳住了。那天相完亲回到公鸡沟,我把我见到的情况如实地告诉了家里人。老三和老四听后,两个人齐声说,一上门就要服侍两个瘫子,你这不是往火坑里跳吗?我妈没吱声,皱紧眉头望着我,好像是要我自己拿主意。我咬了咬牙齿说,为了不再打光棍,是火坑我也跳了!听我口气这么坚决,我妈只好点了点头。
来油菜坡倒插门以后,我的确又苦又累。地里活要干,家务事要做,孙德满和孙福多主要靠我来管。我一天到晚都在忙,脚不停,手不住,晕头转向,腰酸背痛。不过,我也没感到太后悔。不管怎么说,夜里总有个女人陪我睡觉。每当我把孙开蕊搂到怀里的时候,所有的苦和累很快都没有了,像春天化雪似的,一下子化得一干二净。
然而,我没想到我的命会这么苦。人人都说黄连苦,我比黄连苦三分。我快五十岁了才找到一个老婆,可我和孙开蕊在一起还没过到半年,她就得癌症死了,简直就像做了场梦。
孙开蕊一死,我的心就不在油菜坡了。那天埋了孙开蕊回来,我一个人在门口土场上站了好半天,迟迟没有进屋。说实话,我当时就想走人,打算直接回公鸡沟,回到我原来的家。孙开蕊死了,我又变成一条光棍了。我想,我也没必要在这个地方待了。既然在哪里都是打光棍,我与其在这里服侍孙德满和孙福多,还不如回去照顾我妈。但是,后来我没有走。我这个人,虽然说不上道德高尚,但起码的良心还是有的。我和孙开蕊毕竟同床睡了好几个月,多少有些感情,她一死我就走,怎么也说不过去。再说,习久芬对我也不错,平时有了好吃好喝的,从来都没忘记我。我要是这么快就走,肯定对不起她。想到这些,我便打消了马上走人的念头。不过,我也没准备在这里长期留下来。我的想法是,等孙开蕊满了五七再走。
打从孙开蕊死后,习久芬对我更好了。每天吃晚饭时,她都要在我碗底埋一个荷包蛋。我喜欢吸烟,她隔三差五就去村里的杂货铺买一包烟给我。有时候看见我太累,她还会主动陪我喝一杯酒。习久芬这样待我,是想把我永远留住。事实上,早在孙开蕊去世之前,习久芬就开始担心了,担心我在孙开蕊死后会走。办完孙开蕊的丧事,我虽然暂时没说要走的话,但习久芬的担心一直都在。那段日子,村里人也在不断地猜测,说我迟早要走的。
孙开蕊满头七的第二天,我家老二突然从公鸡沟来了。他是专门来劝我回去的,还说是我妈的意思。老二说,人家女儿都死了,你这个上门女婿还呆在这里干啥?我说,回去是要回去的,可我不能说走就走,至少也要等到孙开蕊满五七。那天,我和老二是在堂屋后头正屋里说的这番话。那是我和孙开蕊的寝室。当时门没关,我和老二的话可能被习久芬听见了。从正屋出来时,我看见习久芬正在堂屋里发愣,脸色苍白,两眼阴沉沉的。
后来一连好几天,习久芬都闷闷不乐,话也少得可怜,看上去心事重重。我想,她肯定是晓得我要走了。不过,我觉得习久芬晓得了也好,还能提前有个准备,以免到时候措手不及。
孙开蕊去世的第三十五天,也就是她满五七那天,我特地去她坟前烧了纸,还放了一挂鞭。离开坟地时,我对孙开蕊说,对不起,我明天就要走了,以后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来看你的!坟后有一棵柏树,树杈上落着一只花尾巴鸟。我话音没落,那只鸟突然扇着翅膀从树上飞了下来。它没有往远处飞,而是绕着我飞来飞去,嘴里轻轻地叫个不停。我有点儿信迷信,觉得那只花尾巴鸟是孙开蕊变成的。我盯着它出神地看了半天,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那天我从坟地回来,天色已经黄昏了。当时,习久芬正在煮晚饭。我从厨房门口走过时,她扭头看了我一下,但没说话。我发现习久芬做了好多菜,还煮了薰肉。我也没跟习久芬打招呼,不晓得说啥好。
我麻利地走到土场西头,把趴在地上的孙福多抱进了堂屋,给他洗了一个淋水澡。这次我洗得特别过细,心想这是给孙福多洗最后一个澡了,应该尽量洗干净才行。给孙福多洗完澡,我又拎着一桶热水进厢房给孙德满擦澡。以往给孙德满擦澡时,我都觉得他身上有一股刺鼻的气味,还忍不住皱鼻头。这一回,我却啥气味也没闻到,好像鼻子失灵了。我把孙德满浑身上下擦了个遍,擦完后还给他抹了一层爽身粉。
天将黑时,习久芬把晚饭煮好了。我走进厨房,一进门就找碗盛饭,打算和往常一样,先去喂孙福多,然后再去喂孙德满。可是,我刚把碗拿到手里,习久芬突然对我说,你歇着吧,今晚的饭我来给他们喂。我一愣问,为啥?习久芬露出半脸苦笑说,你明天就要走了,咋好意思还麻烦你?我没搭习久芬的话,赶紧盛了饭去了堂屋。这一顿饭,我喂得非常耐心,前后喂了一个钟头。
我喂完饭回到厨房时,习久芬还没开始吃。平时,她总是先吃的。习久芬默默地坐在桌子边上,好像在等我。我说,你咋还不吃?习久芬说,我想等你一起吃。这时,我发现桌子上放着一瓶酒,还有两个酒杯。我有些奇怪地问,还喝酒吗?习久芬说,你帮我侍候两个瘫子,拼死拼活地累了大半年,明天就要走了,我说啥也得敬你一杯!她说着就倒了两杯酒,还亲自端了一杯放在我面前。我心里顿时热乎乎的,还有几分不安。习久芬这天与往常大不一样,一上来就满满地敬了我一杯,像招待贵客。她还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薰肉,要我多吃点儿。习久芬的酒量不大,以前最多只喝过一杯。这次,她却主动喝了三杯,我拦都拦不住。习久芬明显喝多了,脸上红扑扑的,仿佛着了火,说话也不利索了。
那晚我也喝过了量。去寝室睡觉时,我连路都走不稳了,是习久芬把我扶到床边的。到了床边,习久芬没马上走。她见我四肢无力,就帮我脱了鞋子和衣裳。我在床上躺下以后,习久芬仍然没走。我迷迷糊糊地问,你咋还不去休息?习久芬忽然喘着粗气说,你明天就要走了,我陪你睡一晚上吧!她一边说一边关了灯,然后就躺在了我身旁……
习久芬虽然六十多岁了,但她的身体显得比孙开蕊还好。那天晚上,她一直睡在我的寝室里,直到天快亮了才走。第二天,我没有离开油菜坡,从此也没再提起过要走的事。
罗日欢带着胡车来采访我的那一天,我在屋后阴沟里躲了三个多钟头。阴沟里隐蔽倒是隐蔽,但光线太暗,气味也不好闻。一直躲到中午,在我确信罗日欢和胡车已经离开之后,我才从阴沟里拱出来。习久芬看见我,满脸疑惑地问,你刚才躲哪儿去了?我指了指屋后说,阴沟。习久芬古怪地笑了一下说,哈,你真会找地方啊!
摘要:孙开蕊一死,我的心就不在油菜坡了。那天埋了孙开蕊回来,我一个人在门口土场上站了好半天,迟迟没有进屋。说实话,我当时就想走人,打算直接回公鸡沟,回到我原来的家。孙开蕊死了,我又变成一条光棍了。我想,我也没必要在这个地方待了。既然在哪里都是打光棍,我与其在这里服侍孙德满和孙福多,还不如回去照顾我妈。但是,后来我没有走。我这个人,虽然说不上道德高尚,但起码的良心还是有的。我和孙开蕊毕竟同床睡了好几个月,多少有些感情,她一死我就走,怎么也说不过去。
道德模范人物 篇2
林____,男,19____年____月15日生,大专学历,____市政协委员、____区工商联常务副主席、____区人民法院陪审员、____区爱心企业家联谊会理事、望仙镇敬老院名誉院长、资兴银都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等,面对一连串的头衔,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不负组织和百姓的重托,一直把提升自我、为民履职、真情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的追求。他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在群众中树立了崇高形象,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荣获____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获20____年度、20____年度区优秀政协委员;多年荣获乡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干部;20____年度,____矿业有限公司荣获“____市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优秀企业”。
一、强素质,不断加强学习
林【人名】同志作为一名村官,一名政协委员和企业管理者,他觉得自已掌握的知识远远不够用,从未放松对思想理论的学习,他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20____年,参加了____市组织的首届“清华大学中小企业领导力提升研修班”;20____年,参加了湖南省经信委组织的“北京大学湖南省民营中小企业高级研修班”;20____年7月,又被____市委组织部选送到湖南省委党校参加“基层党组织书记社会管理培训”。通过在不断学习过程中,为他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加强企业管理和做好基层工作夯实了理论和思想基础。
二、重实干,认真履行职责
横垅村原居住在平均海拨1000米的山河水库上游高寒偏远山区,为切实保护山河水库饮用水源水质,横垅村从20____年开始实行自主整体搬迁。他始终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己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公道正派,妥善处理和解决搬迁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经过多方的努力,如今的横垅新村绿化、亮化、硬化、净化、饮水、供电、卫生清洁、健身广场、综合办事大厅、图书室、卫生室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成为____大道沿线一个亮点。横垅村先后获得“全国妇联基层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湖南省两型社区建设示范村”、“____市和美村庄”、“____市十佳卫生村”、“____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卫生村”、“____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都没有忘记履行好自己政协委员这份职责,经常挤出时间参加各种会议、调研、视察、评议、观摩活动,他体察民情、关注民意、勤于思考,他积极建言献策,他亲自撰写的《关于科学谋划、合理规划我区选矿企业》、《关于郴资桂沿线示范村一体化建设的思考》、《关于泛五盖山风景区组团项目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大农村公交车涵盖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提案得到市、区相关领导和部门高度重视。
三、讲诚信,一心帮邻致富。
林____常说:“我是一名政协委员,一名企业管理者,一名农村党员干部,我的心永远和群众在一起,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回报社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外摸爬滚打多年,他深深体会到了的打工的不易和创业的艰难。经过不懈地努力,他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全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他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先后带出家乡____0多人到外地务工。他坚持诚信经营,凭着良好的信誉走上了富裕之路,坚持依法纳税,他所经营的企业每年向国家和地方上交大量的税费,安排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几百人,为解决劳动就业和增加村民收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以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老板多,打工的把活干完了,老板却不见了;作为一名在农村长大的老板,这方面他做得非常好,从不拖欠工人工资,有的工人急需用钱,也可提前拿钱,借钱都行。跟他干过活的人,都说林老板人不错,讲信用。对于村里的困难群众,他总是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他们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哪家孩子上学交不起学费、哪家创业做生意、哪家跑运输缺少资金、哪家建房买不起材料,他都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鼎力相助!在横垅村自主整体搬迁这几年中,村里买地、建房停工待料,饮水工程、修建大门围墙等工程缺少资金时,他个人主动且无条件(不收利息)借资____0多万元支持搬迁建设,为全村村民尽早入住新家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而他借给村里的钱,只存在银行,年利息都有4万多元。
四、爱奉献,热心公益事业。
他是一位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人,对于其他社会公共公益事业,他同样是慷慨解囊。为方便和改善企业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交通环境,他所在的企业大力支助修公路、架桥梁、引水接电、修建码头,他的企业____鸿翔矿业有限公司被____市工商联授予“20____年度____市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优秀企业”的光荣称号。望仙镇(原塘溪乡)建设新敬老院,他带头捐款3万元;区慈善总会募捐,他捐赠5万元;原荷叶坪乡修建通村公路,他捐赠3万元。看到望仙镇塘溪学校的莘莘学子因门窗破烂却仍在寒冬坚守课堂发愤读书的情景,他心痛了,当场表态资金不是问题,一句朴实而真情的请温暖了师生们的心;前后捐资助学6万多元。
道德模范许振超 篇3
热爱自己的工作,干好自己的工作,是敬业奉献的第一步。
1974年,许振超初中毕业后到青岛港当了一名码头工人。他操作的是当时最先进的起重机械——门机。师傅开门机,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的是“一条线”;到了许振超手里,钩头稳不住,钢丝绳直打晃。特别是矿石装火车作业,一钩货放下,撒在车外的比进车内的还多。
为了早日掌握这项技术,每次作业完毕,别人歇着了,许振超还留在车上,练习停钩、稳钩。四五个月后,他开的门机钢丝绳走起来也是一条线了,一钩矿石吊起,稳稳落下,不多不少,正好装满一车皮。这手“一钩准”的绝活,很快就被大家传开了。
一次,许振超干散粮装火车作业,发现粮食颗粒小,更易撒漏。他便在工作之余,吊起满满一桶水,练习走钩头,直至练到钩头行进程中滴水不洒。再去装散粮,一抓斗下去,从舱内到车内,平平稳稳,又一个绝活——“一钩清”。许振超的活干净利索,装卸工人的二次劳动大大减轻,谁都愿意跟他搭班。
1991年,许振超当上了桥吊队队长。他在工作中发现,桥吊故障中有60%是吊具故障,而故障主要是由于起吊和落下时速度太快,吊具与集装箱碰撞造成的。他提出,这么操作不仅桥吊容易出故障,货物也不安全, “必须做到无声响操作。”
习惯了工作方式的司机们一听都认为他是痴人说梦:“集装箱是铁的,船是铁的,拖车也是铁的,这集装箱装卸就是铁碰铁,怎么能不响呢?”
许振超没多解释,自己动手练起来。他通过控制小车水平运行速度和吊具垂直升降之间的角度,操作中眼睛上扫集装箱边角,下瞄船上装箱位置一点,手握操纵杆变速跟进找垂线。用眼一瞄,就能准确定位,又轻又稳。然后,他专门编写了操作要领,亲自培训骨干并在全队推广。就这样,“无声响操作”又成了许振超的杰作、青岛港的独创。
做个能工巧匠
许振超与共和国同龄,一场“文革”冲跑了他的大学梦。回首走过的人生道路,许振超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上过大学”。正因为如此,许振超养成了时时处处学习的习惯。
许振超说: “在别人眼里,学习是一件苦事。但对我来说,学习带给我无穷的快乐。每当我攻克一个难题,我就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刚开门机时,许振超不留神胳膊肘碰到了电闸,门机突然断电。电工重新调整了控制器的电源线,门机恢复作业,并说没多大的事儿。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他下定决心钻研门机操作控制原理。随着对机械了解的加深,他又不断地琢磨机械为什么会出故障?电线和保险丝怎么会烧断?继电器的加速时间为什么要设定在这个秒数等等,有时候身边的技术员都难以回答。围绕这些问题,许振超开始从学习中寻找钥匙。
许振超至今对自己学习英文记忆犹新。他刚看到随着新机器到港的英文资料时,全不认识,蒙了。问大学生后,也记不住。他就买了一本《英汉词典》,看着图纸,对照词典认单词,一个一个地背。就这样,他翻译出厚厚的两大本英文图纸。
许振超坚持了30年的自学,家里与机械、电气有关的书籍、报刊、工具书等摆满了书橱,光高校教材就有50多本。他读过的各类书籍有2000多册,写了近80万字的读书笔记。
功夫不负有心人,许振超学出了名堂。
有一次,队里的一台桥吊控制系统发生了故障,请外国厂家的工程师来修。专家干了12天,光劳酬就4.3万元。这件事深深刺痛了许振超。他想,如果自己会修,这笔钱不就省了吗?
然而,桥吊的构造很复杂,涉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等6门学科,就是学起重机械专业的大学生也要至少实践两三年才能够处理一般性故障。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化,可为了攻克这门技术,他着了魔似地钻研,终于发现,所有的技术难点都集中在一块块控制系统模板上,而外国厂家不仅没提供电路模板图纸,就连最基本的数据也没有。
许振超有种不服输的劲头。每天下了班,他拿着借来的备用模板,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里。一块书本大的模板,一面是密密麻麻镶嵌的上千个电子元件,另一面是弯弯曲曲的印刷电路,这样的模板在桥吊上一共有20块。为了分辨细如发丝、若隐若现的线路,许振超专门用玻璃做了个支架,将模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灯泡,通过强光使模板上隐身的线路显现出来,然后一笔一笔绘制成图。
就这样,许振超用了整整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12块电路模板,画了两尺多厚的电路图纸,终于攻克了技术难点。这套模板图纸后来便成了桥吊司机的技术手册。一次,一台桥吊上的一块核心模板坏了,许振超跑到电器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个运控器,回来换上后桥吊就正常运作了。而这要是在以前,换一块模板得花3万元。
在青岛港里,许振超虽然是工人,但从上到下都把他划到技术人员圈里。青岛港与英国铁行、瑞典马士基、中国远洋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时,他被聘请出任专管设备和技术员的技术部固机部经理,名正言顺地走进了技术管理人员的行列。
随着青岛港的桥吊越换越先进,许振超也在不断换“脑子”。为了适应学习需要,他给自己配了“三件宝”: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笔记本和一个快易通英汉电子词典。他说: “如果不好好学习,在这场鼠标和铁锹的革命中,能不掉队吗?”
港口就是自己的家
2001年,青岛市和青岛港集团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战略,启动前湾集装箱码头建设。许振超临危受命,担任了桥吊安装总指挥,任务是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桥吊安装。
前湾码头当时还是一片荒地,现场办公就在工地上一个集装箱里。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集装箱里里外外一样冷。吃饭要到1.5公里外的地方,错过了点只能干啃方便面、凉馒头:睡觉就在集装箱的一角铺上硬纸壳和大衣。就这样,他住在那里一个多月没有回家。有一次许振超发烧,身子像散了架一样,走路都发飘。但晚上给家里打电话仍是那句话: “工程进展顺利,我一切都好。”
经过40多天的奋战,重1300吨、长150米、高达75米的超大型桥吊,终于矗立在前湾宽阔的码头上。许振超和工友们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而许振超的风湿病却加重了,走起路来左腿常常不敢吃劲。直到现在,每天晚上睡觉时,都得穿上厚厚的毛袜子。
随着新港口的启用,许振超决定向新港献上一份厚礼 提高装卸效率,创造集装箱装卸船世界纪录
2003年4月27日20:20分,青岛港新码头灯火通明,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在“地中海阿莱西亚”轮上开始了向世界装卸纪录的冲刺。经过6小时27分钟的艰苦奋战,全船3400个集装箱全部装卸完毕。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创下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5个月后,他率领团队又把每小时单船339自然箱这个纪录提高到每小时381自然箱。
青岛港集装箱“10小时完船保班”这块品牌,让这项纪录擦得更加金光闪闪, “振超效率”扬名国际航运界1
让许振超和青岛港领导感到欣慰的,是许振超的敬业奉献带出了许多的敬业模范,几十年来,许振超创出了许多绝活儿,也带出了一支会干绝活又能创新的团队,在全港口带起了大练“绝活”热。现在,在许振超的队里,已经涌现出了许多像他一样的“装卸专家”。他们的维修班改进了桥吊钢丝绳更换方式,大大缩短了换钢丝绳的时间,是全国沿海港口最短的。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篇4
每当回忆起小时候,周汉龙总是充满感激。“不论亲生的还是非亲生,在我眼里,他们就是我的亲生父母。”
1985年春节,养父母替周汉龙举办了婚礼。第二年,养父周伯禹突发疾病去世,“老伴去世后,我身体越来越差,汉龙夫妻两人一边种植蔬菜大棚,一边照顾我,一家人和和气气的。”
92岁的黄亚兰说起儿子儿媳的好停不下来。然而平静美好的生活却在发生了变化。黄亚兰出门时不慎摔断股骨,导致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当时周汉龙种植蔬菜大棚,儿子尚未毕业成家。他不仅要兼顾大棚,还要求医问药,照顾母亲生活起居的重担完全落在了夫妻俩人肩上。有人劝说周汉龙将养母送去养老院,他却从未动过这个念头。
每天清晨5点起床做饭,半小时喂完饭,然后跟养母聊天,推她出去散步。另外还需要定期剪指甲、擦身子、换洗衣服。光阴如流水,匆匆不回头。岁月的风霜爬满周汉龙的额头,照顾养母这件事也从“责任”成为“习惯”。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周汉龙对长辈的孝顺对儿子周志祥也产生了影响。老人瘫痪的头一年,周志祥就主动接过照顾奶奶的重任。如今端饭、端便盆都是驾轻就熟。
周汉龙说:“无论孩子以后能不能出人头地,孝顺长辈,对长辈好是最重要的。”
道德模范人物 篇5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涌现的无数英雄模范人物中,雷锋无疑是最受人们喜爱的人物之一。与众不同的是,雷锋生前拥有大量的影像资料,这些照片在学雷锋活动中不仅让人感到英模更加可亲、可爱、可敬、可信,更对宣传雷锋精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雷锋》为摄影家张峻拍摄的这张照片,是他唯一的摄影作品,即使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一幅优秀人像。这是中国摄影界首次刊发介绍。
就在全国上下大力开展学雷锋主题活动的热潮中,在雷锋生前战友——海军原副政委冷宽中将的帮助下,中国摄影家协会积极主办了“不朽的丰碑,永远的榜样——雷锋事迹大型原创摄影作品展”,也使我有机会认识敬仰已久的为雷锋拍照最多的两位摄影前辈——81岁的张峻和76岁的季增,当即决定隆重邀请这两名中国摄协的老会员回协会新家看看并为员工作主题报告。通过他们讲述亲身经历和展示大量珍贵影像,让全体员工近距离了解雷锋平凡朴实而又伟大光荣的一生。冷宽则告诉我们,雷锋一生简朴、省吃俭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同时也是一个真实、平常、爱美的年轻人。时代在前进,但雷锋精神值得永远倡导和学习。他们的“传经送宝”,不仅使大家受到一次深刻的主题教育,而且再次感受到影像的力量和摄影的美好。
在组织这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和雷锋战友们的接触,使我对关注和思考多年的关于雷锋与摄影等诸多问题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雷锋是个热爱生活的青年人,又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在他22年的生命历程中,尤其是两年零8个月的军旅生涯中,留下了600多幅有关自己成长历程和生命轨迹的照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雷锋是世界上照片流传最多、最广的普通一兵。这些以雷锋这个英雄模范人物为拍摄主体的照片,真实而生动,广为传播,深受人民喜爱,成就了中國人像摄影史上的一个奇迹。作为一名在新中国阳光雨露下成长,在党的关怀下成人成才的解放军战士,雷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热爱生活、忠诚党的事业的光辉形象定格在诸多画面中,凝聚成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历经时间的考验,成为我们重温火热年代,理解其精神内核的最直接的影像史料。这份珍贵的视觉遗产,将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对中国人来说,雷锋生活的那个年代,拍照是一件十分庄重而难得的事情。但雷锋则不同,仅张峻收集的雷锋入伍前的照片,就有54张之多。即使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20岁之前能留下如此丰富的个人肖像资料,在13亿中国人中也不多见。而入伍两年多时间、被采访拍摄留下600多幅照片的士兵则更为罕见。雷锋在其他方面很节俭,却舍得在照相上花费。特别是入伍前需要他个人“投资”拍摄的54幅照片,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不错过一切值得珍惜的场景和机会,一次雷锋在北京转乘火车有7个小时的等待时间,他专门到天安门广场拍了两张照片,拥有了一生最幸福的回忆。
雷锋生活节俭朴素,为何在摄影上如此慷慨?我们深入地了解一下雷锋便会明白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作为一个孤儿,新中国的建立让雷锋拥有了全新的美好生活,让他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追随时代建设热潮去当农民、做工人、参军进部队,让他可以在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生活环境中以满腔热忱去拥抱一切梦想。从吃苦受难的旧社会一路走来,他感到新中国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对自己拥有的一切是那样的满意,感到自己的生活是那样的幸福。摄影是唯一可以真实记录下他的感受并让他可以无数次回忆美好和重新体验幸福的载体!在雷锋的诸多照片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时时处处充满阳光、发自内心的笑容。一个热爱照相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况且他在特大型企业鞍山钢铁公司工作期间,也算是当时的高收入人群。从他在天安门前留影时骑哈雷摩托或拎着花篮子的细节中,我们更能感受到雷锋充满阳光的“大男孩”形象,更应该为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而感同身受。这些细节,让雷锋的形象看起来更加真诚、可爱。
在部队,雷锋的摄影是“被动”的。他人伍第一天代表新兵发言时,作为摄影员的季增便为他拍了照。也就是说雷锋入伍的第一天,就显示出他的先进和突出,就成为摄影记者关注的焦点。在部队期间,雷锋留下了数百张精彩照片,平均三四天就有一张后来流传甚广的照片问世,光为其拍照的已知的摄影家就有张峻、季增、董哲、张泽西、周军、陈文辉、赵之华、吴加昌等8人。直到雷锋牺牲后,与他结下深厚友谊的张峻还为他拍下最后一张照片。这也是雷锋与摄影的奇缘。
正如当兵的第一天就被摄影师瞄准,之后雷锋的优秀和模范一直吸引着摄影家和记者的眼光。1960年11月,雷锋被沈阳军区树立为“学毛著标兵”,1961年2月,部队内部便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1961年2月和1962年6月,《解放军画报》分别刊发两组宣传报道雷锋事迹的专题摄影作品。在一年多时间里,对一名普通士兵进行两次专题报道,这在《解放军画报》的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更足以说明当时雷锋早已是备受关注的典型人物。
如果说雷锋的照片之众多、内容之丰富足以构成一部个人影像史并引发关注的话,那么,天性热爱一切新鲜事物的雷锋对摄影产生兴趣,就不会让人感到奇怪了。初次与大尉军衔的摄影干事张峻见面,上等兵雷锋就敢要求“先给我照张相呗”。而先后79天的日夜相处,则让他们的友谊随着摄影渐趋深厚。看到那个方匣子和暗房里能够变魔术般地将人影留在底片和相纸上,雷锋便在被摄之佘,缠着张峻教他学摄影,并向张峻表达了自己想当一名摄影干事的想法。有一次,雷锋在沈阳张峻家中向其讨教摄影技术,在“文学”与“武学”的争辩中,对相机爱不释手的雷锋竟然大胆地为张峻拍照。第一张拍虚了,但按照张峻提示的室内“要用3.5的光圈、1/20秒的速度,对好焦距,三点成一线后,像打枪一样按下去”,第二次按动快门,他便为张峻留下一张成功的肖像照片。就是在那个炎热的夏天,经过半小时摄影技术培训的雷锋,拍下了他的第一张也是唯一一张摄影作品。这幅作品即使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一幅优秀的人像。张峻知道,雷锋靠部队津贴不仅买不起胶卷,更买不起相机,但积极学摄影的雷锋形象一直在他心头萦绕,也能让他50年后再次讲述时,让我们感觉到雷锋对摄影的热情与冲动。后来转业复员到辽宁的张峻和到河北的季增,一直不忘对雷锋事迹的宣传,但他们也犯下了很多摄影家常有的错误,没有留下一张摄影师自己与拍摄对象的影像记录。
近年来,雷锋的部分照片是抓拍还是摆拍引来一些争议。关于拍摄过程中“抓”和“摆”的问题,不应该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来探讨。即使在今天,摄影方式和方法问题的争论仍有不同的学术观点。关于雷锋的照片,无论是何种拍摄方式,都不能掩饰其珍贵和重要的史料价值,更不会也不应该对雷锋的形象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
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广泛的传播力和巨大的影响力,是因为雷锋本人的事迹感人,其外在形象就是那个年代中国人最恰如其分的代表,阳光热情,积极上进,充满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并为之努力奋斗,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中国人的影子和核心价值观。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巨大号召力和人民大众的价值取向,更让雷锋事迹及其影像的光辉永不磨灭,深入人心。还有摄影真实、形象的特性和张峻、季增等摄影家勤奋、执着、敬业和智慧的艺术创造,留下了雷锋极其丰富而鲜活的影像资料,让我们今天依然能从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生命中,真切地感受到雷锋的存在和其精神的崇高。
感谢为雷锋拍摄的摄影家们,你们的作品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影像的力量和艺术的美好,你们关注时代、深入生活和颂扬真善美的摄影实践,再次昭示了:只有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发展当中去,摄影艺术才能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最近中国文联向社会发布的“爱国、为民、崇德、尚艺”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学习雷锋精神的时代体现,而雷锋照片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更生动地阐释了我们文艺家的责任和价值取向。(李前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秘书长)
道德模范人物 篇6
黄丹华同志会前亲切接见了中央企业道德模范的全体同志。她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文明委向19位获得中央企业道德模范的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称赞他们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央企业良好形象。她指出,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央企业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中央企业要认真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大力弘扬道德模范先进精神和崇高品德,把良好道德行为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和日常工作生活中去,为促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道德支撑。同时,她希望企业在工作、生活上给予道德模范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中央文明办二局局长涂更新同志在讲话中,对中央企业的道德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希望。他指出,19位中央企业道德模范是1千多万央企员工的杰出代表,也是全社会道德建设的榜样,他们不仅为国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了光辉榜样;中央企业要切实加大对道德模范的关心关爱,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帮扶力度,切实为其解决实际困难;中央企业要善于发掘凡人善举,把他们的事迹及时宣传出去,让越来越多央企的先进人物涌现出来。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文明委副主任卢卫东同志在讲话中说,道德模范彰显的是有形的正能量,是良好风尚的引领者。中央企业要做强做优,必须在注重提升经济价值的同时,注重道德资本的积累,注重提高广大员工的道德水平。他强调,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向道德模范们学习的重要意义;要把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作为重要着力点,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要建立长效机制,把道德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希望中央企业通过开展学习活动,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典型,为企业增光添彩,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会上,对19位中央企业道德模范进行了表彰。3名同志荣获“中央企业道德模范标兵”荣誉称号,他们是:罗阳,生前系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解黎明,国家电网山西临汾供电公司离休干部;孔凡成,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隧道公司四川锦屏二级水电站项目经理。
16名同志荣获“中央企业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他们是:刘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航天技术专家、北斗导航卫星副总设计师;李新民,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伊拉克鲁迈拉项目部副经理;仲丛贵,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电子商务部物资总库工人;郑亚波(女),中国石油黑龙江鹤岗销售分公司加油站职工;赵婷(女),中国石油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职工;库尔曼别克·纳孜尔(哈萨克族),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客运公交七大队驾驶员;宋丽萍(女),中国石化中原油田第十社区管理中心滨河居民管理站员工;刘龙(满族),国家电网辽宁省大连供电公司长海分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吕清森,国家电网吉林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桦甸供电分公司送电班巡线员;黄小清(女),国家电网福建电力有限公司三明市清流县余朋供电所收费员;李元成,国家电网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电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虎志文,国家电网宁夏彭阳县供电局运检中心主任;艾尼瓦尔·芒素(维吾尔族),国家电网新疆和田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拉斯奎火电厂门卫;周波(回族),神华集团宁夏煤业集团矿山机械制造维修分公司职工;王爱华,神华集团宁夏煤业集团大武口洗煤厂储运车间工人;贾向东,中国能建山西电力建设二公司焊工。会上,播放了19位道德模范的事迹短片。6位道德模范分别做了典型交流发言。
中央文明办、国务院国资委文明委委员,在京中央企业分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负责同志、郭明义爱心团队成员代表及道德模范所在企业员工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交流会。
荣获“中央企业道德模范标兵”
荣誉称号同志的事迹简介
罗阳
罗阳,男,汉族,1961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罗阳为航空工业发展披肝沥胆、鞠躬尽瘁。2012年11月25日,在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完成训练任务时,突发心脏病不幸以身殉职,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的铮铮誓言和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理想信念。
“信念坚定,忠诚报国”是他一生坚持的信念。参加工作以来,罗阳前20年设计研发飞机,后10年指挥制造生产飞机,以毕生的智慧和心血,一次次托举共和国战鹰完美升空,用生命圆了中国人心中的航空强国梦。他常说:“‘沈飞’的责任不仅关系企业生存,更关系国家利益。”“‘沈飞’不能忘了这八个字,那就是‘恪尽职守,不负重托’。”从一名普通的飞机设计员到军工大型企业主要负责人,他用30年坚守航空报国理念,组织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航空装备研制和生产任务,实践了对党忠诚一生、对祖国忠诚一生、对航空事业忠诚一生的誓言。
干惊天动地之事,做默默无闻之人。罗阳上任几年来,正值航空武器装备高速发展时期,也是沈飞公司任务最为艰巨的几年。他把项目研制作为最大的政治使命,签发总经理令,成立现场工作组,强化生产计划严肃性和执行力;亲自签订“责任状”,组织部装、总装和试飞“三大战役”,集中力量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决战,成功克服资源不足、成品供应不及时等一个个难关,完成多个重点项目任务,为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产品研制过程中,他带领沈飞公司不断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缩短了项目研制周期,产品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实现重大突破,生产能力实现跃升。他把“恪尽职守,不负重托”作为沈飞公司的核心理念,提出了思想意识、工作作风、组织纪律“三项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实施“严格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和效益。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罗阳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用全部精力带领着“沈飞”冲上了事业巅峰。
nlc202309041839
罗阳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革命烈士、辽宁省第五届道德模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孔凡成
孔凡成,男,汉族,1954年5月生,中共党员,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隧道公司四川锦屏二级水电站项目经理。
作为一位资深隧道工程施工专家,孔凡成40年如一日奋战在施工生产第一线,先后参与16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他带领的团队攻克高埋深、高地应力、高压涌水和高水头等世界级隧道施工难题,为我国超长隧洞建设和国家水电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5年6月,孔凡成临危受命,接手遭遇大塌方的四川锦屏电站交通公路牦牛山隧道工程。从签下“军令状”那一刻起,他就冒着塌方、岩爆和大涌水等各种危险,整天泡在隧道里,摸索治理大塌方的最佳方案,一天三顿饭也在隧道里吃,实在太累了就在车上睡会儿。在他的带动下,项目部奇迹般地创造了月开挖288米的记录,提前17天完成合同。
在业主心目中,孔凡成是不可替代的“金牌项目经理”和专家型人才。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是水电站的核心控制工程,具有“埋深大,地应力高,岩爆强,涌水多”等特点。施工现场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滔滔江水,在这样的环境下采用TBM挖掘机作业被美国专家认为是不可能的,但孔凡成和他的攻关小组经反复论证,硬是在大山里开凿出一个组装洞,经过149天的安装调试,TBM挖掘机成功掘进。美国监理竖起大拇指说:“中国人,真了不起!”8年来,孔凡成率领团队,在锦屏水电站中标14项工程,中标额从最初的1 700多万元增加到30多亿元。他屡创纪录,为企业和个人树起了金字招牌。同事说:“有他在,多难的隧道都能成。”业主单位领导说:“这里没有他,我们不放心。”
2011年1月20日,孔凡成老伴被查出患上了癌症。他强忍泪水对老伴说,他现在还不能赶回来,因为工地上千头万绪,他不能撂下摊子不管。2012年,他母亲病重的时候,他正组织大会战,等他忙完工作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他兄弟姐妹8人,多年在外四处打工,没有一人从他那得到过任何好处。
孔凡成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天津市廉政、勤政优秀党员干部”。
解黎明
解黎明,女,汉族,1925年7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电网山西临汾供电公司离休干部。
解黎明作为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耄耋老人,15年间,将自己近一半退休金拿出来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共捐资13.7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0名,贫困家庭33户。她已将助人为乐、奉献社会作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1985年,离休以后的解老,本该享受平静的离休生活,可她和老伴儿总想再为党的事业作点贡献。2000年7月1日,解黎明和老伴向临汾市尧都区区委和临汾供电公司党委写了一封信,以书面形式郑重承诺:在每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每人拿出1 000元,捐助贫困学生,直至两位老人离开人世。2002年6月,与她相濡以沫58年的老伴儿因病去世。7月1日那天,她压抑着丧夫的悲痛,仍按时把2 000元送到临汾供电公司机关党总支书记手中。
老伴去世之后,解老的捐助更加频繁。她把自己家中的衣物和一台电视、一台热水器捐给了贫困山区,到临汾市妇联认领了5名失学女童,帮助她们完成9年义务教育。2006年,解老决定每年拿出1万元资助山西省内贫困县的大学生。2011年,解老再次承诺:每年再拿出1万元,资助十户贫困家庭。2013年3月,88岁的解老参加完山西省十大感动人物颁奖典礼,在返回的途中,路过家乡平遥县香乐乡大羌村,带头捐资1万元,用于家乡水源建设,美化家乡生态环境。
38载青春献岗位,27年夕阳红似火。原本可以安享平静的离休生活,她却开始了为民服务的新征程;原本应该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但她的心里却始终放不下失学儿童;原本能够使自己的物质生活更富足,她却为贫困家庭倾注了满腔热情。解黎明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责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