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报道(共3篇)
计算机辅助报道 篇1
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疾病, 是临床综合症的最终结果, 患者表现为病理性的心肌纤维化, 单一的用药, 治疗此病预后较差。曲美他嗪做为临床常用的抗心肌缺血的药物, 可以有效的增加细胞对缺血的耐受性, 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功能, 有效改善心肌缺血情况[1]。本文应用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取得较好效果, 报道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经病史、体检、胸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诊断符合心力衰竭患者[2],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电解紊乱及其他心脏病。年龄50~81岁, 平均 (60.45±11.67) 岁, 病程2~15年, 平均 (6.01±2.11) 年;其中男49例, 女41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16例, Ⅲ级28例, Ⅳ级IV例, 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5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 对照组使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强心苷、硝酸酯类等药物; (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曲美他嗪20mg, tid。治疗期间, 定期检查一次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糖血脂, 观察其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1) 疗效评定[3]:心功能分级改善Ⅱ或以上为显效, 改善I级为有效, 无改善或恶化为无效, 总有效=显效+有效; (2) 左室舒张未期内径 (LVDd) 、左室收缩未期内径 (LVSd)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
1.4统计学方法
SPSS13.0版本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随访6个月~2年, 平均 (1.23±0.34) 年, 对照组参数较用药前均有改善, 观察组总有效93.33%高于对照组的82.22%, LVDd为 (53.23±8.45) mm、LVSd (39.45±5.38) mm低于对照组的 (59.67±8.89) mm、 (44.70±5.34) mm;LVEF (46.23±5.45) %高于对照组的 (41.32±5.30) % (P<0.05) , 见表1。观察组均可耐受曲美他嗪60rag每天, 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 血生化检查无肝肾功能受损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 高血压的高发病率和低控制率, 溶栓或直接PTCA使大量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存活,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日益提高[4], 随着有关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 目前已经了解到心力衰竭时的主要病理生理的改变是心室的重构和心肌纤维化, 心肌重构是在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的基础上, 有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的心脏结构、功能、表型的变化, 临床表现为心肌重量、心室容量的增加和心室形态的改变[5]。传统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利尿剂及洋地黄类等, 可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 减少心肌氧耗, 抑制神经内分泌发挥作用, 但是临床治疗实践表明对于部分患者单纯上述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改善症状[6]。
曲美他嗪是第一个3-酮酰基辅酶-A硫解酶抑制剂[8], 通过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药物, 通过部分抑制耗氧多的游离脂肪酸氧化, 促进葡萄糖氧化, 利用有限氧产生更多ATP, 从而增强心脏收缩功能, 防止酸中毒或钙离子过载, 并保护细胞膜[9];曲美他嗪能降低血管阻力, 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周围循环血流量, 促进心肌代谢及心肌能量的产生, 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心肌能量的消耗, 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 从而改善左心功能[9]。具有对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及加压素的作用, 能降低血管阻力, 增加冠脉血流量, 促进心肌代谢及心肌能量的产生, 增加对强心苷的耐受性[10];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NYHA分级、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距离基线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治疗以后对照组参数较用药前均有改善, 提示ACEI、地高辛、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治疗能够改善心功能, 但观察组总有效93.33%高于对照组的82.22%, LVDd为 (53.23±8.45) mm、LVSd (39.45±5.38) mm低于对照组的 (59.67±8.89) mm、 (44.70±5.34) mm;LVEF (46.23±5.45) %高于对照组的 (41.32±5.30) % (P<0.05) 。
综上所述,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对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曲美他嗪治疗, 明显提高治疗效果[11], 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可作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辅助用药[12]。
计算机辅助报道 篇2
1.教学软件又称为。
A.课件 B.多媒体 C.操作系统 D.应用软件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主体是。A.教师 B.学习者 C.教务 D.辅导员 3.继课件之后的第二代教学软件称为。
A积件 B.课件 C.网络课件 D.智能型课件
4.能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某种真实的实验现象,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课件是。A.游戏型 B.个别辅导型 C.操练与练习型 D.模拟型
5.把课件分为框面型,生成型,数据库型和智能型是按课件的以下哪种类型分的。A.结构类型
B.模拟类型
C.游戏类型
D.学生特点 6.能对用户的操作做出响应的是。
A.计算图标 B.显示图标 C.擦除图标 D.响应图标
7.Authorware中用于显示文字,图形,静态画像,也是用来显示变量,函数值的即时变化的是。
A.移动图标
B.显示图标
C.计算图标
D.交互图标
8.Authorware的多媒体功能可使用以下哪个图标播放电影。A.移动图标 B.显示图标 C.数字化影像图标 D.交互图标
9.背景和文字叠在一起,若只希望显示文字不显示背景则选用。A.数字化影像图标 B.视频图标 C.擦除图标 D.声音图标 10.Flash存储动画的格式是。
A.swf B.bmp C.png D.tif 11.决定了各个场景的切换以及演员出场,表演的时间顺序的称为。
A.关键帧 B.时间线 C.控制面板 D.舞台
12.设计者可以通过这三种视图方式对网页进行浏览,默认方式为。
A.预览视图方式 B.普通视图方式 C.HTML视图方式 D.报表视图 13.万维网的简称为。
A. 16.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详细设计是。
A.单元设计
B.总体设计
C.交互设计
D.媒体设计 17.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英文简写是。
A.CAI B.ICAI C.CIA D.NCAI 18.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由的组成部分有专家系统,学生的认知模型和。
A.知识库 B.元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过程性知识
19.教师与学生不在一地,但具有交互性的教学方式是。
A.智能教学 B.多媒体教学 C.远程教学 D.讲授教学
20.在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知识库的内容,做出智能化的教学决策的是。
A元知识
B知识库
C学生认知模型
D专家系统 21.CMI是指。
A.计算机辅助教学 B.计算机管理教学 C.计算机辅助教育 D.计算机辅助设计 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主体是。A.教师 B.学习者 C.教务 D.辅导员 23.积件的结构中 用于存储教学资源。
A积件组合平台 B.积件库 C.课件 D.以上都可以 24.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为目标的课件是。A.游戏型 B.个别辅导型 C.操练与练习型 D.模拟型 25.课件系统的附属文字资料是。
A.课件管理文档 B.课件开发文档 C.课件用户文档 D.课件需求文档 26.格式是波形文件的一种存储格式。A.wav B.MIDI C.MP3 D.RM 27.Authorware中可以建立条件分支结构的图标是。
A.计算图标 B.判断图标 C.数字化影像图标 D.显示图标 28.Authorware的中 图标用于存放其程序代码。A.移动图标 B.显示图标 C.计算图标 D.交互图标 29.为实现超媒体链接可采用。
A.群组图标
B.计算图标
C.导航图标
D.交互图标 30.Flash存储动画的格式是。
A.swf B.bmp C.png D.tif 31.Flash中绘制和编辑图形与电影画面的长形区域称为。
A.时间线
B.舞台
C.控制面板
D.工具箱 32.以下不属于网络课程特点的是。
A.时空性 B.操作性 C.共享性 D.交互性
33.覆盖范围很大,跨越城市,国家以及遍布全球的网络系统称为。A.局域网 B.城域网 C.广域网 D.千兆网 34.可以验证课件的教育价值和软件质量。
A.课件开发 B.可行性分析 C.课件设计 D.课件评价 35.下面属于文本编辑的软件是。
A.画笔 B.Word C.Flash D.PhotoShop 36.用文字构想出的一个虚拟的教学场景称为。
A.文字脚本 B.制作脚本 C.框架设计 D.教师模型设计 37.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英文简写是。
A.CAI B.ICAI C.CIA D.NCAI 38.Telnet是一种基于________的终端仿真协议。
A.FTP B.TCP/IP C.BBS D.WWW 39.网络教学软件主要由学生界面, 和管理员界面组成.A.教学界面 B.系统界面 C.教师界面 D.网络界面 40.智能导师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A.CAI B.CBE C.ITS D.TCP
二、填空题
1.一个网络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主要由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和。2.Powerpoint是 课件写作工具 3.计算机辅助教育简称。4.超文本标记语言简称。
5.文字媒体是课件中不可缺少的,课件中的文字可以来源于直接接入、和。
6.课件开发环境包括 , 和其他环境 7.多媒体课件必须注重
性、性、性和技术性。8.数字图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和矢量图
9.结构设计是网络课程设计的重要工作,它包括功能设计和。10.超文本标记语言简称。11.动画素材分为 动画和
动画两种。
12.课件中人机交互的常用方式是:
、等。
三、概念题 1.教学过程: 2.教学单元设计: 3.积件:
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5.网络课程: 6.远程教学: 7.舞台:
8.网络计算机辅助教学(NCAI): 9.游戏型课件:
四、简答题
1. 阐述什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并列举几个常见的模式。2.简述网络课程的特点。3.简述单元设计包括的内容。4.简述课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5.按课件的教学类型,课件可分为哪些类? 6.简述课件的评价过程。7.简述CAI系统的组成。
8.简述课件开发的一般流程。
9.什么是流体媒体文件?其特点是什么? 10.简述目前常用的课件制作工具的分类。11.简述网络课程设计原则。12.简述课件评价的分类。
五、论述题
1.论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 2.试述课件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3.论述多媒体课件开发步骤。
计算机辅助设计总结 篇3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CAD技术在许多现代制造技术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给现代制造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改革。CAD技术改良了传统制造技术,大大提高了制造产品的速度与质量,文章主要谈对CAD技术的理解、CAD技术的发展以及CAD技术对现代制造技术的影响与作用。
关键词:CAD;发展;应用
0 前言
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型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简称CAD。在工程和产品设计中,计算机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担负计算、信息存储和制图等项工作。CAD技术的出现,使科学技术加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CAD技术几乎在一切设计领域内掀起了一场革命,CAD技术的应用给现代制造业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CAD软件则以简单、快捷、存储方便等优点在制造设计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CAD技术的理解
CAD技术是一种将人和计算机结合起来以辅助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分析的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与工程设计方法的最新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一种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辅助人们对产品或工程进行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设计、绘图、工程分析与文档制作等设计活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研究和解决“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自动化”问题,自然涉及到诸如优化与可靠性设计、结构与动态分析,数据库与知识库系统、图形学、美学、软件工程等许多学科领域。其中,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是突破CAD技术屏障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极大提高与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CAD技术在各类工程设计部门迅速普及,广泛应用,极大地加快了产品设计周期,CAD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设计方法和有效提高生产力的手段,已成为产品设计行业进行“技术革命”的首要途径,也是现代化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活动中,“自动化”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正不断地把人们的梦想变为现实,CAD要解决的就是产品设计和工程设计中的“自动化”问题,其含义不言而喻,整个设计的全过程,都是CAD技术的应用对象。一个新产品的设计过程,一般要经历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结构分析与优化、仿真模拟实验与定型等几个主要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都饱含着CAD技术的应用内容。分析整个设计过程的细节与CAD技术的特点,不难发现CAD技术集中在结构设计,计算分析,数据查询,工程制图等几个重要环节上。事实上早已有人认为,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那种曾经被认为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如繁杂的计算,大量查询数据,费时的工程制图等等,现在看来只能是设计工作中的“强体力劳动”了,它们一直是阻碍设计创新的“瓶颈”问题。由此看来,CAD是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CAD不是“计算机绘图”,“计算机绘图”是
CAD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CAD系统应包含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通常,一个完善实用的CAD系统并不是包罗万象,什么都可以设计,而总是针对某个专业、某类设计、甚至是某种零件而研制的。这种系统除了以计算机图形理论作基础,计算机绘图系统作手段外,还必需有专业设计工作所涉及的基础数学、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甚至专家经验等方面的知识,几方面的知识合作起来,才能开发出实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因此,可以说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很强的高科技技术,它在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降低设计成本及发挥设计人员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大力开展CAD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前景。CAD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工作内容不仅对计算机本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对计算机外围设备提出需求,这一方面促进了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的发展,同时,CAD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依赖于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以及软件技术的发展。整个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2.1 准备、酝酿、诞生阶段(1950-1960年)
195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制出用于“旋风1号”计算机上的一种图形显示设备,其结构类似于示波器,只能显示简单图形,可认为它是当今图形显示器的鼻祖。
1958年美国Clomp公司研制出滚筒式绘图机,进一步为图形输出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计算机由电子管组成,软件开发局限于机器语言,没有图形输入设备,因此CAD技术的探讨主要是科学计算的深入,图形处理还不现实。
2.2 蓬勃发展和初级应用阶段(1960-1970)
196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利用光速进行交互式绘图的系统SKETCHPAD,并首次提出了计算机图形学,交互技术等新思想,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中期,商品化的CAD设备出现了,美国IBM公司的计算机绘图设备,通用汽车公司的多路分时图形控制台,实际运用于汽车产品的设计。至60年代末,美国已安装了几百台CAD工作站。
在这一阶段,计算机图形学也有很大进展。孔斯(Stave Coons)提出了孔斯曲面与贝塞尔(Pierre Bezier)提出的贝塞尔曲面为CAD技术的三维应用打开了局面,孔斯和贝塞尔被称为CAD技术的奠基人。
2.3 广泛应用阶段(1970-1980)
1970年前后,集成电路由小规模发展为中规模,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使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相关的计算机外围设备也有了很快的发展,图形输入设备新品层出不穷,如图形显示器、图形数字化仪,笔式及击打式绘图仪相继推出,性能越来越好。与此同时,绘图软件及其它CAD支撑软件也日趋完善,市场上出现了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商品化的CAD系统,主要运行在CAD工作站和小型计算机上。此时,美国的工作站数量已达数千套,使用人数超过2万人。我国也在部分科研院所引进了一些图形工作站。
2.4 突飞猛进阶段(1980-1990)
这一阶段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计算机硬件平台性能飞速提高,计算机向着“巨”
和“微”两个方向迅速发展,微型计算机产品的面市,标志着计算机普及时代的到来。1980年美国阿波罗公司生产出第一台以超级微型计算机为平台的图形工作站,接着Sun、DEC、HP、IBM......等众多的计算机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工作站产品,所有这些产品均以性能优良、价格低廉、便于开发和应用CAD系统受到科技界和工业界的认可,获以丰厚的市场回报。此时的软件技术也更加成熟,二维、三维图形处理技术,真实感图形处理技术,结构分析与计算技术、模拟仿真、动态景观、科学计算可视化等各方面
2.5 日趋成熟阶段(1990-今)
这一阶段微型计算机系统性能已相当瞩目,基于微机的CAD系统越来越多,由于它们价格低廉,得到迅速普及,这使得CAD技术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使人们更加关注CAD技术的标准化及完善化。CAD技术对现代制造技术的影响
目前,CA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成效显著,应用普及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工程建设、电子电路、仿真模拟、广告设计、轻工棉纺、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等,特别在科研部门,从人体工学直至分子键构型均采用CAD技术实现智能化,可视化的分析。
在机器制造业中,飞机、汽车、轮船、航天器,机床、模具等产品及零部件的设计全过程采用了CAD技术。当前常用的CAD系统集设计、绘图、分析计算、仿真等为一体,设计人员只需坐在电脑前,充分发挥自己对产品的构思,随心所欲的利用CAD系统构建产品模型。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房屋、结构、桥梁、管线、水渠、大坝等等,甚至小区规划,室内装璜等都应用了CAD技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增强,工程界复杂的图形处理工作交由CAD软件进行,使工程建筑设计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建筑物进行抗震、抗风、抗实、防火、防水等分析研究成为实用的现代化设计方法。
在电子电路方面,CAD技术开始运用于原理图的绘制及布线工作,后来发展为从原理布线多层板设计全套功能,尤其在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中,没有CAD技术的应用,设计和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是不可能的。在这一领域,CAD技术协助设计人员完成原理图构思电路性能分析,可靠性试验及故障模拟等工作。
其它行业如轻工、化妆、盛器、模具、医药等行业中都有CAD技术的现实运用。4 结束语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CAD技术对现代制造业的深远影响。为掌握以及熟练的运用CAD技术,充分的了解CAD技术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在未来,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进展,CAD技术也必将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CAD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设计方法和提高设计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在设计领域掀起的翻天覆地的革新浪潮将一直持续,CAD技术已是现代工程设计中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汽车CAD技术》张启明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