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裂缝成因与预防

2024-10-15

楼板裂缝成因与预防(精选12篇)

楼板裂缝成因与预防 篇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高层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发展起来。针对多高层建筑住宅楼现浇楼板裂缝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将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与预防措施简述如下,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1 裂缝成因分析

1.1 收缩引起的裂缝

收缩裂缝最为常见,主要为塑性收缩、干燥收缩和自生收缩。

塑性收缩发生在混凝土凝固阶段,尤其是初凝阶段,此时水泥水化反应较强烈,混凝土中水分蒸发很快,可塑性也同时失去。塑性收缩量很大,尤其是水灰比大的混凝土。

干燥收缩发生在混凝土凝固后,随着混凝土表面的干燥,表层混凝土体积缩小,而内部混凝土失水较慢,体积变化小,因内外变形的差异,使表面混凝土产生拉应力,而此时混凝土强度较低,便产生干缩裂缝。

自生收缩发生在混凝土的后期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的水化反应,体积会缩小,尤其是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

1.2 设计因素引起的裂缝

目前小居室大客厅住宅成了人们的时尚,客厅楼板因跨度大,板较薄时,其刚度较小,当混凝土发生变形时,在刚度突变部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造成板角开裂;板较厚时,当混凝土发生变形时,与大板相连的小板无负筋区域出现裂缝;当楼板中埋置直径较大的水暖、空调、电气管等,甚至管子重叠、交叉,造成楼板局部混凝土厚度太小,很容易出现裂缝。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两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混凝土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首先开裂,产生45°左右的斜角裂缝。

1.3 施工因素引起的裂缝

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或稳定性不良,造成局部变形过大,易产生平行于板边的跨中裂缝。拆模时间过早,结构无法承受自重而出现跨中裂缝;钢筋绑扎不规范,最常见的是负弯矩筋未设置足够的马筋,有效高度减小。负筋绑扎不牢,施工中无法保证钢筋间距均匀,不满足构造要求。混凝土配比不正确;混凝土浇捣时振捣不密实,或振捣时间过长,使粗骨料下沉,面层浮浆多;混凝土浇捣后养护不及时、不充分、表层失水太快,里层混凝土水化不足;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导致混凝土中各成分不能均匀混合,影响强度。施工荷载的过早施加、超载也是造成混凝土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1.4 材料因素引起的裂缝

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粗、细骨料(砂、石)级配不良,造成骨料间孔隙率大,混凝土中游离水隐藏量多,密实度下降,从而导致强度下降。砂、石中含泥量高,不但会降低混凝土强度,而且抗裂性、防渗性受到明显的影响。砂、石颗粒偏细也将增加水泥用量和耗水量而影响强度;外加剂选择不当,其减水或膨胀效果不明显,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1.5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将发生变形,变形遭受刚度、强度较大的构件约束时,构件将产生拉应力,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2 裂缝预防措施

2.1 加强对材料(钢筋与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混凝土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是一项改善商品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对商品混凝土质量提出明确要求,不能片面追求低价格而忽视了混凝土的质量,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混凝土熟料的半成品质量;结构构件中的受力钢筋应选用优质钢筋,承包商在订购钢筋时,应对钢筋的材料性能提出明确的要求。

2.2 设置温度钢筋

现浇楼板裂缝的重要原因是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在现浇板内引起的约束拉应力,设置温度钢筋有助于减少此类裂缝的产生,温度钢筋设置在板的未配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小于0.1%,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塔接。

2.3 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2.3.1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混凝土板中的抗拉作用,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产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板底钢筋网在受到混凝土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厚度比较容易正确控制,而且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 m左右,比较合理。

与此相反,板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被人员踩踏后就会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建议板的上层钢筋必须设置马筋支撑,马筋的间距应控制在600 mm以内,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2.3.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交接处混凝土截面受到严重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交接处,应按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Υ6~Υ8,间距不大于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 mm。

2.3.3 加强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产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混凝土往往缺乏充足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袋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

2.4 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各种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有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针对裂缝的不同情况,主要运用如下几种处理方法: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以用纯水泥浆涂刷封闭。2)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泥嵌补。3)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面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4)通长、贯通的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 mm的,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注: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 mm~400 mm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抗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3 结语

造成现浇板裂缝主要是施工技术和方法的问题,要防止裂缝的产生,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按程序施工,并控制好材料质量,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和养护工作,只要管理到位,就能有效地防止裂缝的产生。

摘要:针对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危害性,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从材料质量控制,设置温度钢筋,施工技术措施及裂缝处理等方面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预防措施,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质量。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原晋濮.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成因及防治技术[J].山西建筑,2007,33(2):154-155.

楼板裂缝成因与预防 篇2

摘要分析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以控制楼板裂缝的产生,保证建筑质量。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2-0031-0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具有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强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之中。但是楼板裂缝也随之成为混凝土楼板工程的质量通病。楼板裂缝一旦形成,就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削弱构件的承载能力,严重时可能危害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所以,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楼板开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楼板裂缝的成因

1)温湿度变化。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这样也会在表面形成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2)混凝土材料质量。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是水泥、砂、石等材料质量不好。首先如果是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就会导致混凝土板面出现裂,并且随着混凝土龄期及强度的增长裂缝会随之变宽,这种裂缝危害很大,甚至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其次如果是砂石级配不好、砂太细、石子过大、砂石含泥量太大,则混凝土干缩后也会产生不规则裂缝。

3)混凝土工作性能。施工中为满足强度及耐久性要求,通常采用选取较小的水灰比、降低用水量、掺入高效减水剂以达到要求的坍落度,这种混凝土拌合物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水分蒸发散失较快,从而造成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值增大,这种正常的坍落度损失是加入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拌合物所特有的现象,减水剂的减水率越大,坍落度损失则越明显;温度越高,坍落度损失越快。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抹面和二次抹压等施工操作会随之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混凝土在浇筑时就已经留下了裂缝隐患,这种裂缝具有位置不固定性,事后在没有客观真实的施工记录情况下,对此种裂缝产生的原因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

4)施工因素。混凝土板浇筑完成后,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强度,就急于上人操作和堆放材料,使其产生过度变形导致裂缝产生。现浇板在未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时若拆除模板或支撑,此时楼板的承载能力低于设计允许荷载,使楼板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受荷,则会引起因结构受荷的裂缝。

5)养护阶段。由于养护不充分会造成混凝土的早期裂缝。规范中对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做了科学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由于养护措施不当或执行养护措施不力,而使实际的养护条件不能充分满足规范的规定。加上气候炎热干燥,受太阳照射后的昼夜温差大,加速了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得混凝土表面干燥速度加快,从而加快了混凝土的收缩速度,造成表面干缩而产生裂缝。

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通过分析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形成原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防治裂缝的产生。

1)设计方面。①适当控制建筑物的长度,高层应控制在不大于45m,多层建筑一般应控制在不大于55m较为合适。如果超过此长度,应采取构造措施,设置伸缩缝;当超长量不大时,可用留设后浇带等措施,以减少楼板混凝土的收缩影响。板厚度宜控制在跨度的1/30,最小板厚不宜小于120mm。②为克服墙角45度斜裂缝,应在墙角处配置放射筋。上部支座处负弯矩钢筋宜每隔1根设置1根通长筋,以抵抗板中裂缝及端头裂缝。除受力筋满足要求外,分布筋间距应适当加密,使楼板受力均匀,以增强混凝土抵抗温度、干缩变形的能力。③混凝土强度一般不宜大于C30,当特殊情况须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或高强度等级水泥时要考虑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并加强浇水养护,以便于混凝土凝固时水化热的释放。④合理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全面考虑,少用粉料、多用骨料,以减少裂缝产生。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坍落度不宜过大,保证每层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稳定。

2)材料方面。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中所用材料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控制水泥的体积安定性:若水泥在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即体积安定性不良,就会使构件产生膨胀性裂缝,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质量。国家标准规定,采用沸煮法检验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体积安定性不良水泥应作废品处理,不能用于工程中。因此每批进场的水泥在使用前都应首先检验水泥体积安定性,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切不可为抢工期盲目施工。②粗、细骨料必须清洁不含杂质:当粗骨料中夹杂着活性氧化硅时,如果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又含有较多的碱,就可能发生碱骨料破坏。这是因为水泥中碱性氧化物水解后形成了复杂的碱―硅酸凝胶,生成的凝胶是无限膨胀性的,因为凝胶为水泥石所包围,故当凝胶吸水不断肿胀时,就会把水泥石胀裂。一般当水泥含碱量大于0.6%时就需检查骨料中活性氧化硅的有害作用。在砂中也常含一些有害杂质,如淤泥、粘土、粉砂等,粘附在砂的表面,妨碍水泥与砂的粘结,降低混凝土强度,同时还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从而增大了混凝土的收缩,造成混凝土开裂。③拌合混凝土用水: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

3)施工方面。①严格对原材料进行检验试验。在搅拌混凝土之前,必须按照规定对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等进行检验复试,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②现浇板上不要过早上人、堆料或施加荷载,因为混凝土浇筑后要有一个硬化过程,才会有强度;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混凝土加以保养,不能对混凝土施加任何外力。③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而造成开裂。合理掌握拆模时间,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土不损坏或不开裂。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④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当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⑤楼板混凝土浇捣完毕后,应根据当时室外气温,具体确定养护方案。冬、夏季节,应采取混土表面加盖塑料薄膜、草包等养护措施。混凝土在浇筑完后12h内,必须进行浇水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剂或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裂缝处理方法

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进行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其它一般裂缝处理时,应在清洗板缝后用l∶l或l∶2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再用l∶2的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进行嵌补。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4结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建筑工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质量通病,它的出现会引起钢筋锈蚀,降低结构的耐久性,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但只要我们从设计施工方面加强预防控制,严把材料关,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楼板裂缝这一问题就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楼板裂缝成因与预防 篇3

【关键词】裂缝;混凝土现浇楼板;防治措施

【Abstract】There are many factors lead to leaks in pouring concrete floor.Reasons from materials,design and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and corresponding precautions were provided. Effec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leaks were shown.

【Key words】 Leak;Pouring concrete floor;Precaution and treatment

1. 前言

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由于在构造上存在着整体性差、抗震性差等缺陷,在近年的建筑工程建设中它逐步被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所替代,但是,随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在房屋建设中的大量推广与应用, 现浇楼板裂缝已成为一种质量通病,如何防治现浇楼板裂缝成为工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原因分析

现浇楼板裂缝表现为:纵向、横向裂缝、斜向裂缝以及不规则裂缝。究其原因,主要有施工、设计及混凝土原材料等三方面的原因,以下将逐一具体分析。

2.1施工方面。

2.1.1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 。

混凝土施工振捣过多使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和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表面砂浆层,砂浆层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收缩裂缝。在浇筑混凝上时对模板洒水不够,模板过于干燥,在浇捣时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2.1.2混凝土浇捣后处理不当。

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2.1.3施工工艺不当引起。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穹矩造成横向裂缝。

2.1.4后浇带施工不慎。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2.1.5管线铺设欠周。

楼面垫层内铺设的暗装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当会造成裂缝,如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够牢靠、集中铺设、上下交叠铺设致使水管、电线套管上皮在垫层厚度1/3 以内,保护层厚度不足都可能造成板面沿管线长度方向产生裂缝。

2.1.6未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

众所周知,混凝土引起收缩的原因,在硬化初期主要是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形成一种新的水泥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化合物较原材料体积小,因而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即所谓的凝缩,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自由水蒸发而引起的干缩。而且,如果混凝土处在一个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下,将会使其收缩更为加剧。如施工发生在夏季炎热气温下,石子表面温度升高,使石子体积膨胀,拌制成混凝土后,石子受冷收缩,使混凝土表面出现发丝裂缝;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在硬化过程中,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板角处。另外,室内外温差变化较大,也要引起一定的裂缝。

2.1.7施工后保护措施不当。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 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縫。

2.2设计方面。

2.2.1地基不均匀沉降。

有相当一部分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而造成的。如在软土地基下采用扩展基础,则对于那些相对较长的条式楼来说,要想保证建筑物沉降均匀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也会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楼房的拉裂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开裂。

2.2.2荷载的作用。

有少部分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是由于荷载作用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由于设计人员在进行现浇板的配筋计算过程中,通常只是根据其承载能力来确定配筋量的,而往往忽略了对板在正常使用阶段由其承受的荷载而引起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由此而引起裂缝的产生,这些裂缝有时也会超过规范的最大允许值,这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2.3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

房屋长度过长,而又未考虑设置伸缩缝,当房屋的自由伸缩达到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就要引起裂缝的产生。另外,平面布局凹凸较多,即转角也越多,这些转角处由于应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一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变化易于产生裂缝。

2.2.4管线设计不当。

在楼房的设计中,设备专业特别是电气专业,大多将照明、有线电视、通讯等所需的管线直接敷设于现浇板中,而且有时集中于某一处现浇板中的管线多达7~8 根,并且这些管线的直径多为2~3cm,由此就会使该处的现浇板厚度大大削弱,从而引起现浇板在该处开裂。

2.3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2.3.1水泥质量不合格。

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如水泥安定性不稳定,水泥中含有生石灰或氧化镁,这些成分在和水化合后产生体积膨胀,产生裂缝。

2.3.2骨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如果骨料中含泥量过多,则随着混凝土的干燥,会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此外,安山岩、玄武岩、辉绿岩、千枚岩等碱性骨料有可能与碱性很强的水泥起化学反应,生成有膨胀能力的碱——硅凝胶而引起混凝土膨胀破坏,产生裂缝。

2.3.3材料配比不当。

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混凝上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渗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采用坍落度大、流动性好的砼,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3. 裂缝的预防措施

对于现浇板的裂缝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或避免这些裂缝的出现。

3.1施工质量控制。

3.1.1做好混凝土浇捣。

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3.1.2注意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处理。

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3.1.3按操作程序施工。

严格遵循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加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3.1.4做好施工后浇带。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3.1.5妥善处理管线。

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可增设垂直于线管的抗裂短钢筋网加强,抗裂短钢筋采用6~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mm。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3.1.6加强混凝土模板支设

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3.1.7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可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3.1.8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

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另外,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cm。

3.2控制设计质量。

3.2.1采取合理的基础选型。

对于地基的不均允沉降,可以通过调整基础的选型来对楼房沉降和沉降差进行控制,如采取改用深基础及桩基础等方式以减少这类裂缝的发生。

3.2.2在板角增加辐射筋。

现浇板的四周在設计上都已配置负筋,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此外配筋较多时,相对来说也能明显改善裂缝的产生或扩展,根据裂缝距板角的距离,辐射筋长度为1.5m 左右。

3.2.3注意建筑物平面选型。

建筑物平面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平面转角过多,即薄弱部位越多,而这些部位由于应力集中,往往是裂缝的多发区。

3.3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3.3.1控制水泥质量。

尽可能不使用民办小厂生产的水泥,如必须使用,应认真对水泥标号及安定性进行试验。

3.3.2控制骨料质量。

严把原材料进货关、认真地对进场砂石骨料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并做好各项试验,一经发现不合格材料进场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

3.3.3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4. 裂缝的处理方法

4.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对于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可将板缝清洗后用1:2 或

1:l 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 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4.2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4.3对于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当裂缝宽度大于0.3mm时,可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5. 结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目前工程中较普遍的一项质量顽症,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加强混凝土楼板的施工工艺管理,严格遵守施工规程,控制其材料性能,加强混凝土设计质量的管理,就能大大减少混凝土楼板裂缝。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版社,1999.

[2]王济川.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实例鉴定与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版社,1999.

[3]张茂生.楼面裂缝的原因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5.31(11):85~86.

楼板裂缝成因与预防 篇4

关键词:施工过程,楼板裂缝,成因,危害,预防控制

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裂缝, 特别是住宅工程楼板的裂缝发生以后, 往往会引起投诉以及索赔要求, 是时下人们议论最多的, 令广大业主非常担心的问题之一。为什么混凝土楼板结构会屡屡出现裂缝呢?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设计原因, 有施工原因, 有业主使用不当造成的原因, 还有自然环境影响的因素, 现就针对施工过程中楼板裂缝的形成来进行具体分析, 以确定裂缝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以便在实际施工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控制, 避免裂缝的产生。

一、施工过程中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1、施工中材料的选用因素

1) 水泥的选择。水泥的选择是关系到收缩裂缝问题的关键, 不同品种的收缩取决于其中各种原材料成分的含量及水泥细度等, 现在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应用, 水泥标号等级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 水泥用量增加, 产生的水化热就越高,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也就越大, 产生裂缝的概率也就增大。

2) 过量使用细砂。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 过量使用含泥量大的细砂, 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 抗拉强度低, 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

2、水灰比, 坍落度过大

在原料一定的条件下, 水灰比对混凝土收缩有很大的影响, 混凝土收缩主要取决于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 而用水量的影响比水泥用量大。如今商品混凝土已被广泛应用, 从搅拌站装运混凝土至施工现场需要较长时间, 这样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很大, 常常出现随意向已拌好的混凝土加水现象, 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 造成混凝土水灰比增大, 混凝土离析, 出现的空隙率增大, 削弱了混凝土的密实度, 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为产生混凝土裂缝留下隐患。

3、钢筋成型与定位绑扎不当引起的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楼板结构钢筋的成型与定位绑扎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裂缝的宽度。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够, 会产生钢筋滑移裂缝, 板的上部负筋保护层偏大或施工中经过施工人员的踩踏, 存在着弯曲、变形、下坠等情况, 严重的使上部负筋改变原有的受力使命, 构件的刚度受到影响, 变形增大, 承载力降低, 从而为产生裂缝提供了条件。

4、模板盲目起拱过大引起结构现浇板偏薄引起的结构裂缝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对跨度不小于4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 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 往往因为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或工序质量控制出现失误, 起拱高度过大而引起现浇楼板有效高度减少, 引起楼板裂缝。

5、混凝土结构楼板中预埋管线引起的开裂。

在楼板结构中, 配套管线数量日益增多, 从板中穿越预埋, 在施工过程中, 有的预埋管线过大, 或过于集中, 且未经技术处理。多根管线的集中布置是混凝土截面受到较多削弱, 由于应力接中, 容易导致裂缝的产生。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或者数量相当集中, 开间宽度又较大, 且线管敷设走向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力面时, 引起楼板沿管线线路开裂, 产生裂缝。

6、混凝土早期受振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并应在先前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续混凝土施工完毕。在实际施工操作中, 混凝土浇筑后, 逐渐开始硬化, 强度逐步提高, 由于临时停电、机械故障和混凝土运输供应不及时, 间歇时间超过初凝时间, 在混凝土逐渐塑化过程中, 进行后续混凝土浇筑振捣, 板内钢筋及模板因振动机的扰动, 引起已初凝硬化的混凝土松散, 从而降低了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影响了混凝土强度, 进而引起混凝土裂缝。

7、拆模过早或材料过度集中堆放引起的裂缝

在上一层模板所支撑的楼板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各构件之间尚未独立可负荷工作, 上部所有荷载全部由立杆传递到下一层楼板上, 下层楼板因拆模过早无法承受上部荷载而产生裂缝。

楼板拆模后楼板立刻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如堆放钢筋, 堆放砖块, 木板。这些荷载的集中堆放超过了控制荷载范围, 导致支撑系统负弯矩超过混凝土的开裂弯矩, 产生裂缝。

8、在建筑结构上, 任意开洞, 割槽引起的裂缝

在施工中, 经常会因为业主随意改变工程原有的某些使用功能, 而引起设计内容的变更, 在已成型的楼板上任意开洞, 割槽。出现了割断受力钢筋, 削弱板中受力区混凝土等严重情况, 改变了板的原有受力状况, 而未对被削弱的结构断面进行补强, 降低了结构的承载力而出现裂缝。

9、混凝土施工过程养护不当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的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性能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别早期养护, 可以避免混凝土早期的硬化强度急剧提高而脱水, 并大量减少初期收缩裂缝的发生。在实际施工中, 为了加快进度或因浇水将影响弹线放样及施工人员的作业, 因此对于楼面混凝土往往缺乏充分地浇水养护, 即使养护了也无法确保足够的持续时间。

二、楼板裂缝产生的危害

1) 影响结构承载力和使用安全, 2) 影响结构的防水性。3) 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三、施工过程中避免裂缝产生的预防控制措施

1、加强工序之间的质量控制, 提高施工作业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 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

2、加强原材料管理, 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 因此材料人员根据混凝土的特性严格把关选用水泥, 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严格控制砂的含泥量, 严禁用细砂配制高标号混凝土。

3、设计合理的施工配合比。合理的施工配合比应由试验室通过试验确定, 除满足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 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减少收缩量, 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

4、施工人员应认真熟悉图纸, 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操作规范进行钢筋下料、成型、绑扎。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各工种的交叉作业, 尽量避免钢筋绑扎后其他工种人员的踩踏。在浇筑前, 应对被踩踏变形、下坠、扭曲的钢筋进行复位修整工作。浇筑过程中应有足够的钢筋工跟班作业, 发现板筋有踩踏现象及时修复。

5、模板应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 支撑牢固,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模板标高及平整度, 不盲目起拱, 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在楼板工作面上均匀合理堆放材料和施工机械。

6、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 交叉布线处可采用预埋线盒, 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线性分布, 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 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振捣密实。

7、保证混凝土供应、浇捣的连续性, 如果浇筑混凝土的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必须设置合理的施工缝, 并严格按施工技术方案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8、在施工中严禁在模板上任意开洞割槽。由于某些使用功能上的改变需在已成型的楼板上开洞、割槽的必须有设计单位出具变更联系单和结构补强措施, 施工人员严格按补强方案施工。

9、浇筑后应及时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及时采取浇水保湿或覆盖养护毯保温等养护措施, 保证有足够的养护持续时间, 防止强风强冻或烈日暴晒。

四、结束语

施工中楼板裂缝的产生虽然有多种原因, 但是, 经过分析研究和施工总结, 可以提高我们的防裂经验, 只要我们加强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管理, 严格按规范规程操作, 就能大大减少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 以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第三版.)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

楼板裂缝成因与预防 篇5

填充墙常见裂缝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摘 要】通过对填充墙裂缝现象的原因分析,提出控制墙裂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填充墙;裂缝;原因;措施

当前,随着国内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节约有限土地资源,适应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大量涌现。在高层建筑中,承重结构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钢结构等;填充墙则多数使用加气混凝土、陶粒砌块、粉煤灰砌块等轻体材料。填充墙体在施工中虽然采用各种措施,但是由于设计、施工工艺、环境和材料等多方面的因素,墙体在饰面刮白完成后仍然出现裂缝。有龟裂、水平裂缝、沿柱子的垂直裂缝,斜裂缝等。不同种材料之间的裂缝在现代的建筑中是一个普遍问题。现就工程实践经验及有关理论,对减少这类裂缝的技术措施做些探讨,其实在实际工程当中,有一些技术措施已经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裂缝的各种现象

不论是什么样的结构填充墙,也不论是公共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多数建筑都存在不同程度和各种形式的裂缝,裂缝一旦形成就很难处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裂缝有一定的规律,针对这些裂缝总结出以下情况:

1.1 各种结构都存在抹灰开裂的现象,大部分裂缝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

1.2 抹灰表面龟裂,裂缝无规则,裂缝细但是占墙体面积大,局部地方甚至

还有空鼓现象。

1.3 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与框架梁、柱交接处容易出现水平和垂直裂缝,也

就是在不同种材料之间形成的。

1.4 墙体使用新型板块材料,尤其是大块的板块材料,例如GRC墙板、钢丝

网架聚苯乙烯夹板(俗称舒乐板、得乐板),在板块拼缝之间出现竖向裂缝。

1.5 在门洞口出现形状为“八”形裂缝,裂缝成45度方向开裂。

2.购房者的反映情况

随着国家对工程质量的越来越重视和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人们的法律观念和维权的意识也在加强,人们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关心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住宅建设商品化,大量的商品房楼盘出现后,就对工程建设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降低用户的投诉率,就必须认真对待并力求克服建筑通病的发生。同时,购房者绝大多数不是专业人员,对建筑结构不甚了解,对于出现裂缝会产生强烈的反应,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2.1 影响观感:裂缝从专业角度来讲不会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但是给人视觉上很大的冲击,让人心理觉得不舒服,影响人的情绪。因为买房子是一般人投资最大的商品,乃至倾注一生的所有积蓄购买,一旦有瑕疵人们很难予以接受。

2.2 不安全感:尽管裂缝不一定会危及结构安全,但非专业人员不了解建筑结构,心理惴惴不安,造成心理压力。有时墙面抹灰层的脱落确实造成对人员的伤害和财产损失。所以,很难向用户做好解释工作。

2.3 影响使用:裂缝严重时将会造成渗漏、门窗挤压变形,影响使用功能。而且需花费一定的费用进行维修造成经济损失。外墙出现裂缝还会造成雨水的渗入,污染室内环境,长期渗漏将会降低建筑物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3.填充墙裂缝的原因分析

3.1 温度裂缝: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而不同的材料的线膨胀。

系数是不同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当温度变形引起的应力足够大时,在不同种材料的交接处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3.2 沉降裂缝:这个沉降裂缝不是建筑物因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是砌。

体本身的沉降出现的裂缝,如房屋的窗角处出现的裂缝,这种裂缝主要是由于窗台墙和窗间墙的高度不同,所承受的荷载值不等而引起的。特别是在窗口较大或窗间墙受到较大的的集中荷载时,将在窗角处产生较大的集中力而使窗角处成45度开裂。另外:砌体砌筑时每日砌筑的高度过高,水平灰缝厚度太厚,也会引起灰缝变形使墙体沉降,导致墙面抹灰层裂缝。此外,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在梁底与墙顶部位置出现的裂缝多数属于沉降裂缝。

3.3 材料收缩裂缝:各种砌块等具有干缩变形的特性,而且自身收缩的速度。

较快。如果砌块出窑直接砌筑,极易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高标号的水泥混合砂浆也易产生干缩裂缝,砂浆强度越高,其收缩率越大。另外,砂浆含泥量过大,沙子粒径过细,也使砂浆的收缩值增大。此外,剪力墙、构造柱等构件本身的收缩变形也对墙体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

3.4 施工不规范产生的裂缝:

3.4.1 砌块上下错缝、对孔、内外搭砌质量差,导致墙体传递竖向荷载的能力下降,易出现垂直通缝。

3.4.2 砌筑砂浆不饱满,厚薄不均,降低了砂浆与砌块间的粘结力,导致砌块不能均匀传力而产生弯曲,剪切破坏,引起墙体开裂。

3.4.3 接槎不好,不牢固。砌体的交接处不能同时砌筑而留槎时,槎口接续不好;与主体构件的拉结筋没有按设计要求设置,导致墙体整体受力性能和稳定性能下降,在接槎处产生裂缝。

3.4.4 砌筑砂浆采用人工搅拌,配合比不当,拌和不均匀,且砂浆的和易性和保水性不好,砂浆拌成后搁置时间太长而出现泌水现象。有时甚至用过夜砂浆,这些都会降低砂浆与砌块之间的粘结力而导致墙体产生裂缝。

3.4.5 墙体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但是洞口的位置不当或洞口过大,补砌时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封堵,易在临时施工洞口周围出现裂缝。

3.4.6 水电安装时,在已经砌好的墙体上打洞剔凿开槽,破坏了墙体的整体性,安装结束后未采取补强措施,温度及干缩变形等将在此处产生集中应力而产生裂缝。

3.4.7 抹灰砂浆配比不合适,水泥用量过大,干缩严重从而造成龟裂。

3.4.8 基层处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从而导致抹灰砂浆失水过快而引发龟裂发生。

3.4.9 基层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垂直度超标,造成抹灰层厚薄不均或抹灰过后,从而造成表面龟裂现象较常出现的原因之一。

3.4.10 中高级抹灰应分层施工,有时施工时为了赶进度或为了省工图方便,从而抹灰基层、中层、面层分层不当,压不密实,从而引发龟裂。

3.4.11 与施工环境有关,抹灰环境通风良好而且干燥,通常又疏于养护致使砂浆失水较快从而导致严重龟裂,这是龟裂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3.4.12 为了是抹灰尽快成活或使表面当时的美观便于交活,有时操作人员在表层抹光同时外罩一层素水泥浆,这层水泥浆风干后极易引发表面龟裂是坚决予以制止。

3.4.13 填充墙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如聚苯乙烯夹心板,这种板材几乎没有吸水性,当疏于养护时导致抹灰砂浆失水迅速而发生龟裂现象。

4.墙体裂缝的控制技术措施

由于一年当中四季的变化,室内外会有温差;炎热的夏季室外的温度高,而室内的温度低;在寒冷的冬季室内采暖与外界又有很大的温差,钢筋混凝土与填充墙的材料在温度的变化下线膨胀系数不一样,相差很大,必然在温度的作用下产生变形。

从设计的角度多采用在柱子与墙体之间设置拉结筋,埋入墙体内不少于1000m,锚入柱内不少于200mm;对于墙体长度超过5米时再增设构造柱,当墙高超过4米时要设置圈梁或钢筋带,窗台下有混凝土带,门两侧有100mm的抱框,窗两侧设有构造柱。在梁下与墙体顶部相距

50mm高度内放置两根10钢筋,填塞满C20混凝土,然后在抹灰,而不是以前采用实体砖斜砌的方法。这些措施提高了墙体的整体强度措施,也起到防止开裂的作用。由于温度裂缝较难避免和处理,所以,只能采取以上措施尽力减少因其产生的裂缝。

不同种材料之间出现的规则裂缝,在框架结构梁柱与填充墙之间经常产生,这种裂缝是沿着梁柱与填充墙的接触面出现,裂缝比较宽而深。这种情况下的裂缝在施工时在柱梁接触部位设置钢板网,砌体两侧都设置,宽度为200mm,每种材料搭接不少于100mm;钢板网网眼规10mm×10mm,厚度是1mm。选强度高,经过防腐处理的钢板网。对于在工厂生产出来的预制隔墙板在板材之间的拼缝之间也往往出现裂缝。首先根据房间的形式要预先排好板,板块要力求大小均匀,减少拼版的缝隙;板材运到现场时候要存放好,保持不变形;在板面抹灰之前一定要在表面涂刷界面剂。拼板与上下结构要用固定件固定好。对于这种拼缝普遍采用抗裂砂浆和耐碱网格布等方法,有得还要在竖向拼缝俩板之间加上一根钢筋,用细石混凝土添实。

在施工方面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加气混凝土的砌块质量,一定要使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的砌块,水泥、钢筋一定要进行检验合格后使用,沙子颗粒不能过细。要保证砂浆的标号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砌体的组砌方法要正确。

针对出现龟裂裂缝的原因,施工单位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精心施工。严格按照有关的规范、规程,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龟裂是最常见的建筑通病之一,影响美观,只要我们在施工阶段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去做,这样的裂缝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4.1 严格执行配合比并且用专用的砂浆机拌制砂浆。尤其控制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好。严禁人工搅拌砂浆。

4.2 抹灰的基层要处理好,方法要得当。对于加气混凝土砌块要提前头天用水浇透,表面要出水,然后要阴干;粉煤灰和陶粒砌块就不要浇的太透,稍微淋湿就可以。标准就是在抹灰之前墙体潮湿均匀的感觉,即可抹灰。

4.3 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砌体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尤其是要控制好砌体的垂直度,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杜绝出现抹灰厚度不均匀,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龟裂的发生。

4.4 要按施工工艺进行分层抹灰,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厚度,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控制在20mm内,高级抹灰在25mm内,分层要合理,比如:中级抹灰底层是13mm,面层为5mm左右,磨完底层灰后,待六、七成干后才能进行面层施工。

4.5 抹灰的施工环境对于裂缝的出现也有很大关系,如果环境干燥并且通风良好,并且在成活后有不及时进行养护是最容易出现裂缝的。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最好是营造一个这样的潮湿的环境,比如在房间内地面上洒水,浇水养护墙面。对于不太愿意吃水的新型材料基层,象GRC板、钢丝网架聚乙烯夹心板,要在抹灰之前涂刷界面剂,成活后要及时养护,保持湿润状态,否则,就容易出现龟裂。

4.6 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等要在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严禁在已砌好的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安装完毕后的管道、沟槽四周用细石混凝土灌实,并安装钢板网片,以弥补墙体削弱部位的强度。

砌体质量是影响砌体工程的主要因素,砌体工程必须有良好的砌筑质量,以保证砌体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稳定性和良好的受力性能。

4.7 对于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砌块而言出窑时收缩速度较快,在出窑后需存放28天以上,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建材我们应检查

出窑日期。

4.8 在砌筑时不应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将墙体一次连续砌到梁底。在砌筑之前要对砌块浇水湿润,以免砌块过多的吸走砂浆的水分而影响粘结力,但是含水率控制在13℅左右范围内;如果过多,则会产生跑浆现象,墙体走样。

4.9 在组砌时,一定要保证砌块的错缝搭接长度不少于砌块长度的1/3,并且不少于

90mm。要注意砂浆的饱满度不少于80%。尤其不能忽视立缝的砂浆的饱满度,在柱子与砌块的之间经常会发现有干缝。

4.10 每日砌筑高度不要超过1.8米,砌体快要砌到梁底时或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至少间隔7天以上,再处理上边的部分。

4.11 临时施工洞口的恢复要将接槎部位处理好,并在接槎处加设钢板网,对于后埋的电表箱周边也要这样处理,管线集中的地方要浇注细石混凝土并加钢板网之后进行抹灰。

5.结语

楼板裂缝成因与预防 篇6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分析处理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B

1. 前 言

房屋建筑中的楼板结构,随抗震设防的要求的提高,一改以前以预应力空心板为主的装配式楼面结构形式,目前各地基本上已采用整体性好、刚度大、搞震性能强的现浇整体式楼面结构。但如此好的楼板结构也往往会因结构设计的不当、钢筋配置的不当、施工材料控制不严、施工方法不合理、后期养护不规范等原因,经常会出现板面裂缝,有的只是影响表观质量,有的则直接影响构件的承载力,造成工程质量缺陷,引起开发商与业主间的纠纷。因此,应当引起我们对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中的重视。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现象、部位、原因分析

2.1裂缝现象与发生的部位。

2.1.1在楼板四角沿45度方向产生的板角裂缝。一般贯通板厚。

2.1.2板底纵横向裂缝。一般不贯通,部分也有贯通现象。

2.1.3楼板面的一些不规则细裂。一般只是表面,不贯通板厚。

2.2原因分析。

2.2.1设计方面原因。

(1)设计板的厚度不够。大开间的板厚设计时取低限。规范规定板的设计厚度为80~140mm,应该根据开间面积的大小进行取值,面积大的应取上限,某些设计人员因开发商的要求,为了减少工程造价会减小厚度,取其下限或折中取值。

(2)设计板配筋不合理。 楼板钢筋的合理配置,能从设计上减少板裂的发生,一般采用细筋、小间距的设计配置比采用粗筋大间距的配置产生的裂缝要少。

2.2.2施工方面原因。

(1)原材料方面的原因。钢筋等级选用的不同,会在施工中因施工人员作业等使上部钢筋下沉,保护层厚度超过设计,在板的上表面产生表面裂缝;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时,因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比较大、骨料细,容易产生干收缩、且干收缩增大,容易使现浇板板产生收缩裂缝。

(2)施工钢筋方面的原因。钢筋接头位置及数量不满足、符合规范要求,造成楼板开裂,工程中常见楼板钢筋随意接头、接续在同一处接头或在跨中、梁边等不合规范的接头现象;转角处不设置放射钢筋或放射钢筋设置不正确,容易在楼板四角处产生45度的角裂缝;PVC电线管随意穿越楼板造成混凝土板厚减少,很多的工程中逐步位置有二根、三根的管子交错、重叠,重叠处PVC管的厚度超过混凝土板厚的1/2及以上,在该处板下部沿管线位置产生裂缝;施工时将板钢筋严重位移、变形,造成结构受力不均。

(3)养护方面的原因。混凝土浇筑后未能按要求进行正确的养护甚至不进行养护,夏冬季混凝土施工有其特殊养护要求,如果养护不当大表面积的楼板混凝土因水化热得不到水化或因表面积大,混凝土过快失水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施工后的开裂现象。

3.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减少或预防裂缝产生的措施

3.1从设计方面最好采用三级钢筋,因三级钢筋不易在施工中发生下沉、变形,结构相同条件下钢筋的配径宜选小直径钢筋,间距小的配筋;一些设计人员采用比较粗的钢筋和大间距做板筋,以提高板筋的级别减少钢筋用量,这些做法从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上分析,都会不同程度地增加楼板裂缝产生的可能;预防的措施最好是根据楼板的厚度正确选择钢筋直径,一般细钢筋、小间距对预防楼盖裂缝的预防作用较好,采用三级钢筋时,仍然按二级钢筋要求的间距设计板筋间距可相对预防楼板的开裂;在设计板厚时,首先应该保证板的厚度,不可因为降低一些造价而减小板厚;在设计说明中要求楼板四角放置放射钢筋,特别是四个大角。

3.2施工技术方面的控制。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并正确地进行施工钢筋安装。楼板钢筋的接头位置就设在受力较小处,不宜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及梁边缘0.5M范围接筋;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末端伸入梁的长度应超过梁的中心;不在同一截面处搭接或在同一截面搭接数量小于50%,或对搭接钢筋进行电焊处理,以增强连接强度;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正确放置楼板四角的放射钢筋,特别要注意四个大角的放射钢筋的设置,不得漏放、错放。纵横向底层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不足及纵横向钢筋在支座处的锚固长度不满足在施工中时常可见,也是楼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都必须引起施工中的重视。总之,保证钢筋的锚固长度、正确搭接、钢筋安装排列的均匀、正确都是预防楼盖产生、减少裂缝的重要技术措施。

3.3施工时不损坏上部钢筋、保证负筋的位置。施工中应当根据钢筋的粗细、间距适当增加马凳数量,安放马凳应均匀,通过保证马凳或适当加密马凳来保证和防止上部钢筋下沉;同时采取措施正确控制浇筑厚度,以减少楼板裂缝。

3.4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施工中不允许在商品混凝土中加水禁止边找平边加水的施工,按施工技术规程要求进行振捣,不少振、漏振、欠振。混凝土浇筑振捣不规范、混凝土密实度达不到质量要求也是造成楼板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在检查很多楼板混凝土浇筑施工现场时发现,施工现场只有混凝土泵车卸料和施工人员在进行平仓混凝土,很少看到有施工人员用振捣器在对楼板进行振捣作业,如此施工的混凝土密实度完全达不到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要求,如此施工而成的楼板不开裂是不可能的。

3.5PVC电线管不得随意穿过楼板,造成楼板混凝土板厚度局部减弱。施工中常有管线厚度超过混凝土板厚的1/2现象,也常有数根PVC并列于板中行走。预防和措施是控制PVC管的位置,能走梁尽量走梁,少走板并严格控制在板上的叠管厚度和并走管数,避开容易产生裂缝的位置,如跨中弯距较大处、梁边剪力较大处;叠管的总厚不超过板厚的1/3,综合控制,以达减少裂缝发生的可能。

3.6目前市场上供应的黄砂大为人工轧砂,天然资源砂几乎没有,扎砂质量远不如天然砂且扎砂在轧制过程中加入的黄泥量超过规范要求的黄砂含泥量标准,级配也达不到天然砂的质量和设计配合比所要求的质量。为防控楼板裂缝的产生,若是现场自拌混凝土施工,则施工所用的黄砂就与送检黄砂的质量应当保证一致,通过试验室的调整级配进行配置混凝土。

3.7楼板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按规范和气候、环境条件的不同,分别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养护,夏冬季混凝土施工有其特殊养护要求,如果养护不当表面积大的混凝土过快失水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施工后的开裂。故应按照混凝土的养护质量要求进行养护,并区分冬夏季的不同要求分别进行养护,以保证施工质量。如冬季施工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后的覆盖保温、夏天施工后对混凝土进行遮阳防晒的养护等和养护期内 浇水养护等。

4. 结束语

4.1楼板混凝土现浇结构施工中,钢筋工程属隐蔽工程,即下道工序完工后,无法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因此,施工前一定要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要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施工操作,浇筑前应当进行检查、按隐蔽工程的要求进行验收,检查验收主要内容是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检查受力钢筋的数量、间距、位置、连接,并清除板底的施工杂物等;浇筑过程中应当由其它各工种配合;施工中进行正确的整平、振捣,及时处理和改正施工中受损的钢筋。浇筑完成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正确的养护方法进行养护。

4.2楼板混凝土楼板容易开裂这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通病之一,只要我们从设计、施工、养护各环节都能重视、认真,按规范、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养护,一定能减少和避免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产生,使工程质量得到提高和保证。

楼板裂缝成因与预防 篇7

(1) 出现在建筑物东首阳角部位, 裂缝与纵、横框架梁成近45°角即斜角裂缝。

(2) 为上下贯通的可见裂缝。

(3) 出现在10楼 (顶楼) , 经查9楼、8楼的楼地面在该部位同样出现斜裂缝。

(4) 出现在竣工验收后近一年左右的空置房间。

2 斜角裂缝成因及浅析

(1) 由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众所周知基础不均匀沉降首先会引起框架结构的变形, 而框架结构的柔性要比砖砌体大很多。因此, 框架结构的变形将首先会造成砌体结构的开裂, 然后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开裂。也就是说基础不均匀沉降不会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而砖墙不开裂的现象。我们对实际发生板角裂缝的3#楼东首的1001室、901室、801室等房间做了调查, 并未发现在出现斜角裂缝的位置伴有砖墙裂缝的现象, 同时我们对3#楼进行了沉降观测并分析结果显示基础不均匀沉降不存在。所以, 基础不均匀沉降不是造成本例中板角裂缝的原因。

(2) 由板筋位置不当引起。板筋位置不当在本例中是单指施工有误 (不符合设计要求) 而致使板的负筋间距过大或保护层过厚等现象。这些现象在荷载等因素作用下会造成支座附近楼板的上表面开裂, 但一般不会是通缝。在施工过程中, 板筋位置特别是角部的负筋我项目部在施工时, 都特别关注, 并且有施工部、质量部和监理等进行检查验收, 再加上在混凝土浇捣施工过程中有专人看管钢筋, 基本杜绝了板筋位置不当这种情况的发生, 并且在处理板角裂缝的过程中, 所观察到的负筋位置 (包括附加放射筋) 都基本是正确。所以, 板筋位置不当不是板角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3) 由温度应力引起。这里主要指由钢筋混凝土楼板上下两个界面的温差引起。如前所述, 板角裂缝发生在3#楼的顶层楼面、九层楼面和八层楼面等三个楼层。通过观测, 我们发现在这些楼面板的上下界面几乎处于同一环境温度。即便有温差, 其差值亦很小, 不能构成混凝土开裂的条件。而且, 对于这样竣工后的工程来说混凝土板上下界面温差最大处应该在屋面板, 若混凝土板的界面温差造成板角裂缝, 那么屋面板应是出现板角裂缝最多的部位。但在我们对该幢楼甚至该住宅小区的部分住宅楼的调查中竟没有发现一例屋面板出现板角裂缝。因此, 我们可以认定温度应力也是造成该楼板角裂缝的原因。

(4) 温差和干缩引起的板内应力。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 多余水分蒸发引起体积缩小, 称为干缩。由于梁和板的受力半径倒数不同, 板的干缩受到约束。同时梁板混凝土的收缩还受到纵横墙体的双向约束, 这些约束作用在板上产生相应的正拉应力和剪应力。

因为置于空气中的混凝土处于收缩状态 (干缩) , 这种干缩状态自其浇筑完成后可持续2年左右。在正常的湿度环境中, 混凝土收缩所产生的裂缝十分微小, 而且这些裂缝随湿度变化处于产生、愈合的反复过程, 因而裂缝不会进一步扩展。但当混凝土所处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时, 混凝土内部的自由水 (非化学结合水) 蒸发加速, 从而加剧混凝土的收缩。若这一过程持续时间过长, 微裂缝就会进一步扩展, 进而形成通缝。我们在对该住宅小区3#楼8、9、10三层住户的调查中发现, 该三户均未住人, 处于长期封闭状态, 属于空置房间。其房间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而且板角裂缝都处于东南阳角处且均在竣工验收后进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才发生。

由于建筑物内相对湿度过低, 混凝土长期处于干燥的环境中而引起混凝土干缩开裂, 由于混凝土的不均匀干缩和外墙相对于楼板的膨胀变形, 在住宅标准层的端部四角楼板中产生了正拉应力和剪应力, 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 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 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 板面在配筋薄弱处 (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 首先开裂, 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

3 预防措施和建议

3.1 设计重点加强部位

(1) 设计中可提高房屋四角的板配筋率, 从而增大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角部负筋应有足够的长度以越过裂缝易发生的区域 (宜双层双向配筋) 。 (2) 减少外墙和室内楼板的温差一般很难做到, 因此可从减小外墙的连续长度来减小温差应力, 比如设置大的落地门窗和八角窗可有效地减小端部温差应力, 避免切角裂缝的产生。

3.2 提高混凝土性能

减小干缩应力是减少斜角裂缝的主要手段。混凝土中的砂石配比不当, 砂多石少, 水灰比控制不严, 水泥浆量过大 (尤其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时) , 保湿养护期过短, 均会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 在保持良好的工作性条件下, 应尽量减小混凝土的用水量, 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应力。

3.3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 起着抵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 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 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 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 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 前二条是客观存在, 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 对于最后一个原因, 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 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 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 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 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 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3.4 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1)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 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 并建议采用喷H L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 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 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2) 在一定的时间段 (一般自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年内) 保持空置房间内的相对湿度与室外相对湿度基本一致并不宜低于85%。这一要求可采取经常开窗的方法得以实现.有条件的地方定期洒水增加湿度则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现浇砼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篇8

1 原因分析

1.1 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引起砼裂缝。

砼的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是其本身固有的物理、化学性质。砼的收缩包括塑性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塑性收缩在砼硬化前, 时间较短, 碳化收缩在后期, 对砼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就是干燥收缩, 即干缩裂缝。干燥收缩主要是砼在硬化后较长时间产生的水分蒸发引起的。砼中由于集料的干燥收缩很小, 主要是水泥石干燥收缩造成的。温度应力, 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 造成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现浇砼楼板是表面系数较大的构件, 砼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变形, 如果是完全自由的, 变形达到最大值时, 内应力为零, 也就不会产生裂缝。如果变形受到约束, 在完全约束状态下内应力达到最大值, 而变形为零。在全约束与完全自由状态的中间过程, 即为弹性约束状态, 即自由变形分解为约束变形和显现变形 (实际变形) , 也就是说, 在约束状态下, 结构首先要求有变形的余地, 如结构没有条件满足要求, 则必然产生约束应力, 超过砼的抗拉强度, 导致开裂。

1.2 砖混结构中的现浇板, 由于抗震要求,

不仅有墙体的约束, 而且有圈梁、构造柱的约束。所以说, 只要砼的温差应力和收缩变形这一固有本性不变, 只要有约束存在, 现浇砼板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砼楼板裂缝的内在原因。

1.3 裂缝的出现与养护条件的关系。

干燥的环境对早期砼的抗裂能力有严重影响。国内有关试验表明, 湿润养护的砼其极限拉伸值比干燥养护的要大20%~50%。特别是砼表面, 因早期水分散失, 砼强度降低, 不能抵消张拉应力, 故易产生裂缝。特别是泵送砼多采用“双掺技术”, 由于外加剂中的引气保塑组分的存在改变了砼孔结构, 当表面水分蒸发散失时, 由于保水性好毛细管不易形成, 内部水分难以外移平衡, 使现浇楼板表面层与内部的湿度梯度增大, 表面失水干燥, 而引发裂缝。

1.4 形成与砼早期扰动的关系。

GB50204-92《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4.5.4条规定“在已浇筑的砼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 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而目前的普遍状况是第一天浇筑砼, 第二天开始砌筑, 而且施工荷载严重超标, 养护随即停止。砼楼板在停止养护的干燥环境下受到过载的扰动, 影响了砼的致密性。板并非是理想的连续匀质体, 它的物质组成很不均匀, 加之施工扰动, 内部存在很多不均衡点, 这些点的集中应力, 当受到变形作用时, 极易产生裂缝。

1.5 裂缝出现的部位与薄弱环节的关系。

a.施工缝处, 多是接搓处理不细, 致使新旧砼衔接不紧密, 砼凝固过程中收缩变形引发裂缝;b.预埋线管部位。在线管预埋时不按规程严格操作, 致使线管位置的保护层厚度失控, 有的多管交叉, 如不仔细处理会使局部截面削弱, 抵抗砼变形能力减小, 在砼产生温差应力或干缩时, 在此位置引发裂缝。早期塑性裂缝, 中后期产生的裂缝, 有许多是早期裂缝的发展, 这种裂缝一般发生较早, 在砼浇筑完数小时内便出现, 有的干缩裂缝是早期塑性裂缝的延伸。总之, 现浇楼板裂缝就是在这种内因外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2 针对裂缝产生的原因, 应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预防

2.1 设计措施

2.1.1 科学分析楼地面荷载。

从设计上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同, 科学分析楼地面上的恒、活荷载数量, 给予一定的超载系数, 而且现在很多住户铺大理石地面, 增加楼板荷载, 使其受到预估荷载时不会产生局部的超荷现象。

2.1.2 砌体结构温度伸缩缝间距。

a.砌体结构现浇砼楼板, 在平屋顶常规保温条件下温度伸缩缝宜每隔35~40m设置一道, 但不得超过45m;b.坡屋顶或采取特殊保温措施的平屋顶时, 温度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延长, 但最长不得超过50m。

2.1.3 砌体结构圈梁及屋面。

a.砌体结构外墙圈梁宽度宜设计为240mm, 在圈梁外侧包120mm宽砌体。圈梁高度不应太大,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b.屋面不宜设置连续贯通的现浇砼外挑沿;c.屋面保温层必须满足建筑节能的标准要求, 对屋面保温层进行热工计算。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施工, 确保保温层的质量。

2.1.4 现浇砼楼板厚度。

a.现浇砼楼板的厚度一般为10mm的倍数, 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30;b.厅、屋的楼板最小厚度不得小于100mm, 厨房、卫生间、阳台、挑沿不得小于80mm;c.阳台宜采用梁板式结构, 当挑出长度大于1300mm时, 必须采用梁板式, 其最大挠度不得大于1/300, 通长阳台的长度不得超过20m;d.大开间 (如客厅) 砼楼板较厚, 小开间砼楼板较薄, 相邻开间或楼板厚度比不得超过3。

2.1.5 现浇砼楼板配筋。

a.应尽量使用直径较细间距较密的配筋方案。同层同方向的钢筋直径相差不宜大于一个级别;b.大力推广使用热轧II级钢筋, 在目前产品品种不全的情况下, 可使用冷轧带肋钢筋。在钢筋代换时, 不得小于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宜适当予以提高;c.受力钢筋间距应满足规定要求。最大间距:当板厚度小于等于150mm时, 不应大于150mm;当板厚度大于150mm时, 不应大于250mm。最小间距:不应小于70mm。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 其间距不应大于300mm, 其面积不应小于跨中受力筋的1/3;d.现浇砼楼板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筋不得少于5根, 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时 (如屋面板) , 其分布筋应适当增加。

2.2 施工措施

2.2.1 砼工程。

a.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量, 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 如砂粒过细, 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 不仅降低强度, 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这是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b.砼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现场拌制的砼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 当气温高于25℃时, 不得超过90min;不高于25℃时, 不得超过120min, 商品砼应根据试验数据确定;c.当浇筑的砼表面收水后, 现场应安排专人, 对楼板板面进行搓压, 以防止早期塑性收缩裂缝的产生;d.砼浇筑完毕后12h内应对砼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 现场拌制的砼不得少于7d, 商品砼不得少于14d。养护方法推广使用喷雾器, 设专人不间断喷洒的方法, 浇水次数应以能保持砼完全处于润湿状态为准;e.在已浇筑的砼48h之内及强度达到5MPa以前, 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符合上述双控条件之后继续施工, 也应严格控制施工荷载, 实心砖堆放不得超过3层。

2.2.2 模板工程。

a.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能可靠承受新浇筑砼的自重及施工荷载。支模前, 必须进行模板设计和刚度验算, 当验算模板及其支架的刚度时, 其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 支架的压缩变形值或弹性挠度, 不得超过相应的结构计算跨度的1/1000;b.模板的支撑体系宜选用钢材;c.模板支撑体系的拆除, 采取双控的办法;d.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e.必须隔层拆除。不允许采用拆除模板后再用顶柱支顶的方法。

结论

在施工中我们要未雨绸缪, 对砼裂缝加以重视, 确实加强施工工艺的管理, 严格按规范规程办事, 对砼裂缝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多总结, 结合多种预防措施, 砼裂缝的有害程度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摘要:对现浇砼楼板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 提出其预防措施。

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与防治 篇9

一、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成因分析

1、目前工程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普遍采用泵送, 其水泥用量、水灰比、坍落度等都比较大, 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 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 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 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较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 抗拉强度低, 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

2、模板、垫层过于干操。现浇混凝土楼板。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洒水不够, 过于干操, 则模板吸水量大, 易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 产生裂缝。

3、混凝土施工中浇捣不当。现场浇捣混凝土时, 振捣或插入不当, 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 均会影响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诱导裂缝的产生。

4、预埋管线引起的裂缝。预埋管线, 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混凝土受到较多削弱, 从而引起应力集中, 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 同时线管的铺设走向又不重于混凝土收缩和收拉方向时, 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 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 开间宽度也较大, 并且线管的铺设走向又重于混凝土的收缩和收拉方向时, 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

5、大面积混凝土浇注, 对水化热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 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 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6、养护不当。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 由于受风吹日晒, 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面分蒸发过快, 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 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 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 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

二、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根据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预防要比事后修补有效得多。可以几个方面着手:

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满足强度要求、施工要求、防止产生裂缝的需要出发。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用级配优良、含泥量符合规范要求的砂、石原材料, 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 同时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 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 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2、在混凝土浇捣前, 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避免过多吸收混凝土水分。

3、浇捣时, 振捣捧要快插慢拔, 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 避免过振或漏振, 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 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4、预埋管线, 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混凝土截面受到较多削弱, 从而引起应力集中, 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管线的直径较小, 并且房间的开间宽度也较小, 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同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 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 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 开间宽度也较大, 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 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 应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

5、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 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 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

6、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浇捣成型后, 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措施, 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 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7、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 最快的甚至不足5天一层, 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 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 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裂缝, 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 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 楼层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必须养护 (一般不宜小于24小时) 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 以确保楼面混凝土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 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 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的24小时前, 可限于做测量、定弹线等轻微工作, 做到轻卸、轻放, 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3天后方可开始吊卸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模板的正常支模施工

(3) 在模板安装时, 吊运上来的材料应尽量分散就位, 不得过多的集中堆放, 以减少楼面荷载和振动。

三、对裂缝的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 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 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 然后再进行装修。裂缝处理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做粘贴加强处理。

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篇10

近年来, 随着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住宅项目的增多, 现浇结构的楼面方式由于充分利用了混凝土的可塑性, 可适应消费者个性化空间分割, 因而被普遍采用。但由于设计、施工等多方面原因, 经常出现现浇结构楼板裂缝、渗漏等质量缺陷, 常常引起住户的投诉, 对此应引起重视。本文从施工、设计等方面就现浇结构容易出现的类似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产生裂缝渗漏的原因

1.1 混凝土申请配合比或原材料选用欠妥

由于建筑要求空间加大和剪力墙等结构形式的选用, 采用普通混凝土时其强度等级应有所提高。现场施工中为便于操作, 所申请混凝土坍落度过大, 为了达到要求, 必然要提高混凝土的砂率和水泥用量;在原材料选用上重视不够, 也缺乏严格控制, 原材料供应质量不稳定, 如砂的含泥量大或采用粉细砂、选用颗粒级配差的石子等, 均会造成混凝土密实性差或收缩量大, 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这是混凝土产生裂缝及渗漏的重要原因。

1.2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管理松懈

在施工过程中, 如果缺乏管理或管理松懈, 会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造成重要影响。例如, 混凝土施工中搅拌不均匀、坍落度缺乏控制、浇注过程中未按规程连续均匀地插入振捣等;混凝土初凝后未进行二次收浆搓抹, 造成混凝土收缩量加大, 表面收缩龟裂, 甚至产生贯通性裂缝以至渗漏。

1.3 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当

不重视混凝土在浇注初期的养护, 同样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建筑工程施工的季节性强, 经常在盛夏季节、风力或昼夜温差较大时进行混凝土作业。混凝土浇注后, 其表面失水过快或内外温差较大, 由于此时混凝土的强度比较低、收缩量大, 产生收缩裂缝后如果未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导致结构断面削弱, 甚至产生贯通性裂缝。

1.4 混凝土浇注初期变形的影响

设计的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使用, 对一些施工荷载大或受振动的部位, 应采取加强措施进行控制。如现浇混凝土楼面, 应控制拆模时间和施工堆载时间;对于高层建筑楼面由于采用泵送混凝土, 放置布料机处的振动较大, 其对施工层模板以及相邻楼层均有较大振动。若未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则由于此时混凝土的强度低、容易变形, 在其成型初期可能已产生难以愈合的裂缝。

1.5 钢筋保护层控制不力, 楼面施工缝和预留洞口施工不精细

钢筋保护层处钢筋与结构底面的间隙较小, 基本上是砂浆, 若保护层偏薄, 容易产生微裂缝。而现浇楼面由于设计或施工段落划分, 往往在现浇楼面留置施工缝。另外, 在厨卫间烟道、管道等预留洞口的施工中, 因施工粗糙、预留洞口位置不准造成剔凿, 若接茬位置不密实, 会造成日后裂缝渗漏。

1.6 设计方面的原因

建筑结构形式如果采用大空间或剪力墙结构, 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 同样对施工组织及其原材料要求较高。如高层剪力墙结构墙体结构强度达到C 35以上, 而根据GB 50045—95 (2005版) 《高层建筑设计规范》, 墙体与楼板结构强度只能相差1个等级。另外, 由于建筑功能的完善, 楼板内预埋管线较多、楼地面采暖等, 对结构断面会有不同程度的削弱, 因而应同时提高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但如果设计中各专业之间缺乏沟通, 未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同样也是造成楼板产生裂缝渗漏的原因。

2 预防措施

2.1 原材料的选用

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对于用于混凝土的砂, 应优选细度模数均匀的中砂, 并控制其含泥量。

2.2 加强技术交底和现场管理

根据混凝土配合比, 对各种原材料准确计量, 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作业。

2.3 消除混凝土浇注初期缺陷

根据现场情况, 采取有效的措施, 消除混凝土初期产生的质量缺陷, 设专人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2.4 精心组织, 避免盲目赶工

模板的强度和刚度应经过严格计算, 按既定方案组织施工。对受力较大的特殊部位,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加强。为保证混凝土能够达到拆模强度, 应配置足够数量的模板。

2.5 重视施工过程的管理

在混凝土浇注前, 采取可靠的方法保证钢筋保护层。施工过程中应铺设垫板, 避免任意践踏钢筋。若发现钢筋垫块移位或预留洞口盒有移位, 应及时纠正。对施工缝等有可能渗漏的部位, 在接茬或二次浇注时, 应保证此部位混凝土浇注密实, 同时应加强细部处理, 防止裂缝渗漏。

2.6 组织图纸会签和图纸会审

图纸设计完成后, 设计单位应组织各专业进行综合并会签, 对结构的削弱处采取措施进行加强。承包单位应及时对下发的图纸组织各专业会审, 对交叉或多层交叉的管线综合布置应尽量避免。施工中, 管线布置应尽可能位于结构断面核心区。

3 裂缝的处理

3.1 混凝土表面的收缩裂缝

对于出现在混凝土表面的收缩裂缝, 在混凝土浇注时应及时检查, 加强收浆二次搓抹。若在混凝土凝固初期发现表面收缩裂缝, 应用水泥胶液对缝隙灌注, 表面抹压密实, 并加强养护。拆模后, 浇水检查有无裂缝或渗漏。

3.2 沿钢筋方向的收缩裂缝

检查裂缝有无贯通, 若在表面, 首先应将其周围清洗干净, 并做界面处理, 采用水泥胶腻子刮抹严密, 隔断钢筋与空气的接触, 避免钢筋受到侵蚀。

3.3 超出结构允许裂缝宽度的裂缝

应经有关部门检查鉴定, 对结构使用安全无影响后采取处理措施。首先应将出现裂缝的楼板卸荷, 将其出现裂缝的部位开槽打眼, 并用清水压力清洗, 使用专用工具将结构胶压力灌入, 并将表面用专用胶封闭。灌水检查裂缝的处理效果。

3.4 影响结构使用安全的裂缝

浅谈住宅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 篇11

【关键词】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防治措施

1.裂缝现象分析

1.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主要情况

(1)多层砖混结构。

(2)小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结构。

(3)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4)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出现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工程,以住宅楼较为多见,商业楼、公建用房相对少些。若按层次分布情况,大多数裂缝分布与层次无关,只有极个别工程,其裂缝在层次上从上到下有递减趋势。

1.2结构楼板裂缝出现的时间

一般都在结构封顶半年后陆续出现,如不及时采取补强措施,在1至2年时间内,裂缝仍会继续发展。

1.3裂缝所在部位及其特征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多分布在房屋外墙转角所在房间的楼板上。裂缝一般呈45。斜向,有时一只角同时出现两条裂缝,裂缝基本上为上下贯通。

(2)部分裂缝产生在板内电线管埋设位置。

(3)个别工程的楼板裂缝垂直于板跨方向,或呈不规则状分布。

2.裂缝产生的原因

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设计、施工及材料方面。

2.1设计方面

主要由于住宅平面布局较长、不规则,伸缩缝、后浇带设置有合理;楼板中预埋线管多,引起楼板混凝土厚度减小;楼板厚度较小,刚满足设计计算要求,未考虑其他因素;楼板钢筋采用单层钢筋,在支座处配置负弯距钢筋,钢筋间距较大,未考虑其他因素;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大于C30等。

2.2材料方面

主要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粉煤灰掺量大;混凝土水灰比大,施工采用混凝土泵输送,为增加可泵性,提高混凝土塌落度;混凝土中细骨料为细沙或细砂,且含泥量较大等。

2.3施工方面

主要由于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养护不到位,浇水养护不够;混凝土浇捣时振捣不到位;楼板钢筋保护层未控制好,楼板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楼板中的线管处未采取加强措施;主体施工周期过快,模板支撑拆除早,砖、钢筋过早放在楼板上,局部集中荷载较大等。

3.裂缝的防治措施

混凝土结构本身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结构,其安全工作性是可以保证的。国家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结构裂缝作了计算规定,对不同结构的裂缝宽度也作了限制。但对于住宅而言,裂缝会引起小业主的强烈不满,所以房地产企业对住宅楼板的裂缝必须杜绝。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要结合设计、施工、材料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防治,才能达到少出现或不出现裂缝的目的。

3.1设计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1)住宅建筑平面应尽量规则,避免平面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应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

(2)住宅长度较长时,要合理布置伸缩缝、后浇带。

(3)当楼板中的线管较多时,应适当加大楼板的厚度,保证混凝土的有效截面高度,并在线管上方设置钢筋网片保护。厨房、卫生间、阳台楼板厚度不小于90毫米,其他房间的楼板不小于110毫米。

(4)楼板钢筋要采用双层双向钢筋,虽然用钢量增加,但对裂缝的防治很有效,单层钢筋的做法虽满足设计计算要求,实际上负弯距的钢筋设置不理想,位置不易固定,在施工中极易变形。钢筋的间距不要大于120毫米,钢筋直径不要大,最好用二级钢,不要用一级钢。

(5)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小,不要大于C30。

3.2材料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1)应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并控制掺合料的掺量,粉煤灰的用量不要超过水泥量的15%。

(2)混凝土的水灰比要控制,用水量不得大于180公斤/立方米。保证现场浇捣时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5厘米以下。

(3)控制好混凝土中的细骨料的含泥量。

3.3施工时采取措施

(1)混凝土浇捣完成后一定要加强养护,要专人负责,专人养护,保持混凝土楼板的湿润,至少要7天。

(2)混凝土浇捣时要振捣均匀,不要漏振,也不要多振,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要挑选技术好、负责任的工人进行此项工作。

(3)严格控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尤其是上部钢筋。对于不同厚度板的上下层钢筋之间的距离要用不同高度的马凳,并保证足够的数量,达到混凝土板设计有效截面。同时对板的混凝土厚度要保证按照设计要求的厚度,不能偷工减料。

(4)楼板中的线管要增设钢丝网进行加强,线管不宜立体交叉。这是控制板中部裂缝的有效措施,一定要特别注意检查。

(5)主体施工周期不宜过快,要保证合理的工期,一般一层保证10天的工期,如12层住宅,一层在主体阶段快2天,则整个主体施工的时间也才快24天,这些时间可以在基础施工、主体验收、装饰施工中通过合理安排工序,合理组织劳动力,挤出时间,但对板的裂缝控制却有极大意义,可能减少后期的很多麻烦。

(6)控制施工荷载的堆放。施工用的材料,如砖运上楼板后要均匀放置,不能堆得过高,不能超过4层,不能集中放在一个地方,尽量放在支座处,放置时要轻放。这对于裂缝的控制非常重要,因为此时的混凝土强度还很低,有了冲击力和集中压力,混凝土会产生内伤,很多裂缝是在此时产生的。

(7)在保证合理工期的时候,采用3套模板。这是因为楼板裂缝主要是在初期混凝土强度很低时,受力后产生,而用3套模板后,保证了施工荷载不是由其单独承受,而是4层楼板同时在承担,有效地减少了楼板的压力。这是某集团经过多年摸索后,独创的一项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某楼盘为例,13万平方米的住宅,在主体结构完成一年后,仅发现有一个房间出现裂缝,总共只有3条。

4.结束语

楼板裂缝成因与预防 篇12

现浇楼板应用的普及无疑给住宅工程增大了保险系数, 抗震强度提高, 住户安全感增加, 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带来一片怨声, 尤其是房屋产权转移给个人后, 裂缝确实影响到其使用功能完善及美观, 用户与房产商矛盾纠纷增加。研究、设计和施工人员都从各个不同层面采取措施, 力图克服乃至消除这一通病。因此, 提出设计一种施工缝:首先, 保证通过施工能达到现浇板结构计算力学假定, 确保结构安全;其次, 方便施工。现浇楼板施工缝的设置应该严格按照规定, 认真处理。如果其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 就会改变原设计的受力假设, 从而引起质量事故, 轻则开裂渗漏, 影响建筑物的寿命;重则存在结构隐患, 危及结构安全, 直接影响使用。因此, 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根据多年实践, 认为关键是施工过程。过程控制是保证, 只要抓住这一点, 裂缝是可以控制、避免的。

1 现浇板产生细裂缝原因分析

现浇板产生细裂缝的因素很多, 既有地基、温度、干缩, 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 因此楼板裂缝产生的种类也很多, 但其主要原因有两点: (1) 温度变化; (2) 地基不均匀沉降。当温度变化时, 由于材料热胀冷缩, 房屋各部分构件将产生各自不同的变形, 引起彼此制约而产生应力。因屋面混凝土与墙体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 屋面变形较大;当屋盖和墙体之间构造处理不当, 会使墙体受拉, 当其剪力和拉应力大于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时, 墙体便被拉裂。这类裂缝普遍是在建筑物的 (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 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 其形态呈“八”字或“X”形, 且显对称性, 但有时仅一端有, 轻微者仅在两端1个~2个开间内出现, 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 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此类型缝在刚性屋面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 更易发生。温差裂缝的轻重程度与屋顶保温情况、室内外温差和施工质量有关, 如砌体砂浆标号太低, 在以往的设计中只考虑砌体的抗压强度, 砂浆标号越到上层越低。另外, 当房屋越高, 温差越大时变形越大, 墙体开裂情况越严重。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房屋建于土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建筑物基础深浅不一;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重、结构刚度差别较大及基础处理不当造成不均匀沉降;建于软弱土质上, 如在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上, 即使上部结构均匀, 但由于压缩模量较小, 强度较低, 变形较大, 因荷载差异也会引起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 立面变化过大, 引起不均匀沉降。

2 砖混结构现浇楼板细裂缝的控制与预防

根据以上原因,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应结合现浇板产生细裂缝的具体情况, 做好以下控制与预防措施。

2.1 材料选用得当水泥, 应根据季节、温度、湿度要求正确选用不同型号水泥, 避免一年到头一成不变选用同种水泥;

砂、石地方材料因素, 由于未考虑级配层次要求, 未能严格按照要求选用材料, 从而由于存在杂质异物等因素而产生裂缝;保护层厚度不足, 钢筋锈蚀, 造成顺钢筋布置方向裂缝;拌制浇捣工作疏忽、马虎, 由于材料搅拌不匀、不充分, 在振捣过程中失控, 过多或过少振捣产生密实度不一致, 泌水处水分集中而产生裂缝;养护期失控, 终凝尚未完成, 载荷使用措施不力, 未按要求到位, 贪图简单省力从而引发温差裂缝等。

2.2 考虑设计因素如住宅平面布置宜规则, 尽量避免形状突变, 在凹面处周边应增强配筋, 来弥补和平衡;

控制板厚, 一般最薄处不小于120mm, 厨厕间不小于90mm;长度超过40m, 应设置后浇带, 其两边应设加强筋。提高后浇混凝土与钢筋咬合力;在现浇屋面和建筑物两端单元中 (不小于6000mm范围内) 设置双层双向钢筋, 间距不宜大于100mm, 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角处设置放射筋, 一般应不小于7φ10, 长度应为板跨的1/3, 不能小于1500m m;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水泥强度等级不应大于42.5R。

2.3 考虑施工过程控制除了设计措施配合外, 控制重点还在施工环节这一关。

我们对现场控制措施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严格控制、严格把关、全过程监督。如大面积的楼层现浇板施工过程中, 往往会因为施工技术和劳动力组织上的原因, 或者是分段考虑流水施工, 不能连续地将每层楼上的现浇板整体浇筑完成, 当间歇时间预计超过规定的时间时, 应预先选定适当的部位设置施工缝;对预埋管线走向应用宽度500mmφ6@150钢筋网片底部加固, 线管粗细控制小于板厚的1/3, 采用线盒布线, 从而控制由于布线造成的直裂缝产生;尽量不留施工缝, 如若非留不可则应按规范设置。在应力较小处留置后浇带, 保护好后浇带中钢筋, 按设计要求时间浇筑后浇带;如设计无要求时, 则最少保留28d, 应清除后浇带两侧松散混凝土体, 采用微膨胀水泥, 填筑混凝土比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保持15d以上养护期。拌制用砂尽量采用洁净中粗砂, 避免细砂, 禁用含泥量大的细砂。严格控制板厚, 在固定处做出统一标高, 对板厚随时校核, 保证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按前、后、左、右各约300mm间距设置支撑马凳, 保证上层钢筋保护层厚度;冬季施工采用减水剂时, 尽量采用分散性较好、减水率较高而收缩率相对较小的外加剂, 其减水率不低于0.08。整体浇捣完成后, 在终凝前采用倒退法分两次抹平、压实;整体浇捣好后, 在强度未达1.2MPa时, 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不得上人和载荷, 待强度达到10MPa时, 才可陆续堆放物体, 应分散、分次加载, 尽量避免集中堆放, 形成集中荷载, 同时控制堆载时吊车卸物冲击;整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在混凝土尚未干燥前应覆盖, 洒水养护时间大于7d, 如属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时则养护时间延长2倍为14d;对各层浇筑混凝土方量进行计算, 尽量配备足够钢模, 以利周转。同时应按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三方面考虑配备附属用配件, 尽量避免由于提前拆模和支撑原因, 产生板缝。对拌和用水量严格控制, 根据设计和级配单, 视气温高低, 适时调整用水量, 避免由于水灰比过大而产生裂缝;当使用商品混凝土时, 应按检验批要求做坍落度测试, 其坍落度控制应不大于150mm, 高层时应控制在不大于180m m范围内。

经过以上各方配合, 尤其是严格控制施工关, 只要做到事先对细裂缝原因有分析, 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在落实施工过程中不马虎, 不走样, 一环扣一环, 层层有人管, 事事有落实, 裂缝确实可控制, 乃至杜绝。

由于现浇板产生细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 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同时由于现浇板产生的细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 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对建筑物楼板裂缝的控制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 如由于现浇板产生细裂缝、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 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 特别是加强由于现浇板产生细裂缝的抗裂措施, 已成为工程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 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郭剑飞.浅析现浇板裂缝的若干设计因素.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 (04) .

[2]周向东.浅析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防治措施.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16) .

上一篇:市场择时能力下一篇:预测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