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块填充墙裂缝的预防

2024-06-10

砌块填充墙裂缝的预防(精选8篇)

砌块填充墙裂缝的预防 篇1

在建筑工程中, 由于国家对粘土砖的限用, 所以小型空心砌块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由于这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 对其性能还不够了解, 所以在施工技术方面还不够完善。在工程使用之后墙体出现裂缝, 严重的影响到建筑的质量,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所以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 要对小型空心砌块的性能进行研究, 采取适当的施工工艺, 加强质量控制, 防止裂缝的产生。

1 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1 小型空心砌块有较大干缩变形

由于小型空心砌块对于温度有较强的敏感性, 所以干缩性较大, 一般情况下, 在经过28d的龄期才完成一半的干缩, 并且在后期还会继续干缩。在有些建筑施工中, 由于对砌块的需求量比较大, 为了尽快完工, 在砌块还没有到规定的龄期就投入使用了, 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砌块本身的干缩还没有完成, 更加大了在施工后的干缩率。砌块的这种性能, 导致了在施工后会发生很大的干缩, 由此产生裂缝。

1.2 单排通孔小砌块填充墙的抗拉、抗剪强度偏低

由于小型空心砌块的构成比较有特点, 内部空心率占整体的一半, 所以在砌筑的过程中, 砖块之间的连接面积较小, 如果使用一般的砂浆无法满足施工要求, 强度较低。尤其是在非承重墙中, 由于其自身的自重较小, 所以在抗拉、抗剪方面的强度更低。当墙体产生比较大的拉应力时, 就会产生裂缝。

1.3 填充墙体与混凝土柱连接措施不当

混凝土柱与砌体交接处的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随干燥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 当墙、柱结合处连接薄弱时, 即在结合处出现竖向裂缝;当连接强度较高时, 则可能在墙体中部产生竖向裂缝。混凝土柱与填充墙间的拉结筋不满足砌块的模数, 砌筑时折弯钢筋压入砌块层内, 形成局部位置砌体与柱间产生较大的间隙, 抹灰时该处易产生裂缝。

1.4 填充墙顶与混凝土梁、板间未顶紧

混凝土梁、板底与填充墙顶结合处出现水平裂缝:a.因为填充墙砌筑时没设定皮数杆, 排砖不合理;b.因为填充墙砌接近梁底或板底时, 未经停歇, 即砌斜砖顶至梁、板底, 以后随着砌体因灰缝受压缩变形, 造成墙体下沉, 斜砌砖体与梁、板形成间隙, 抹灰时在此间隙处形成裂缝。

1.5 填充墙中间部位水平及竖向裂缝

主要是因施工中在填充墙上留有门洞, 后期进行封堵时先砌砌体与后砌砌体收缩变形不同所致;也有因为砌块干缩大, 裂缝在沿砌块周围砌筑砂浆最薄弱的部位产生。

1.6 墙与楼面交接处水平裂缝

主要原因:a.第一批砌块下未满铺砂浆;b.女儿墙与屋面交接处构造不合理;c.墙体材料与屋面材料不同, 因而其温差、收缩变形不同。

1.7 门窗洞口边角处裂缝

主要原因:a.构造不合理;b.砌块收缩及砂浆干缩;c.采用不同材料砌筑;d.砂浆填塞不紧固。

1.8 暗管、暗线埋设处裂缝

主要原因:a.抹灰层干缩;b.抹灰过早过厚, 未分层操作;c.灰浆配合比不当, 用水量过大;d.砂浆填塞不紧固。

2 预防填充墙体裂缝的主要措施

2.1 选择干缩率小、含水率合适的砌块

砌块的质量是影响裂缝产生的直接因素, 所以要严格控制砌块的质量。砌块干缩率和含水量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要合理控制砌块的龄期, 保证在满于28d后才可以投入使用, 提高砌块的密度, 禁止使用龄期不足的砌块。砌块的含水率要和施工环境相适应, 可以略低于当地的湿度, 这样可以保证砌块中所含水分和大气中的水分平衡, 减少干缩率。对于砌块含水率的控制, 要从生产、储存到运输全程控制, 尤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 禁止雨水冲淋。

2.2 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专用砌筑砂浆

由于小型空心砌块和原来的粘土砖结构不同, 所以使用的砂浆也应该有所改变。砌块的外壁薄, 内孔大, 所以在水平连接面积上比较小。为了保证砌块施工的强度符合要求, 所以要使用专用砂浆, 能够起到很好的连接性, 提高砌筑的强度。砂浆应该具有很好的强度、粘度和稠度等, 保证砌块的砌筑质量。

2.3 加强填充墙与混凝土柱的连接

填充墙与混凝土柱应拉结牢固, 拉结筋必须按砌块的模数与灰缝高度一致, 不应有偏差, 间距不大于50cm, 伸入墙内大于60cm, 确保拉结筋的作用。预留拉结筋有4种方法:a.预埋铁件法;b.预留钢筋法;c.胀锚螺栓加钢板法;d.贴模筋法。

2.4 填充墙顶与混凝土梁、板间的连接

对于砌块的砌筑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执行, 在施工时, 要进行放线来找平, 方便后续的施工。在排放砌块时, 应该采用由上至下的方式, 但是要在上面预留出斜砌砖, 空间的大小根据砌块的体积而定。当砌筑到底部位置时, 如果不平整, 可以将砌块切割或者是用混凝土来进行找平, 然后再进行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 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灰缝砂浆应饱满密实, 嵌缝应嵌成凹缝, 严禁使用落地砂浆和隔日砂浆嵌缝。填充墙砌筑接近梁、板底时, 应留一定空间, 至少间隔7d后, 待下部砌体沉实稳定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2.5 在混凝土屋面结构封顶后, 应及时施工保温隔热层, 这是防止顶层砌体墙开裂的有效措施。

屋顶女儿墙, 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墙;屋面刚性层与女儿墙间应留设伸缩缝, 以防屋面刚性层伸缩使女儿墙根部产生裂缝。

2.6 门窗洞边200mm内的砌体用大于M5的砂浆或C15细石混凝土填实砌块孔洞;

窗台处设置高120mm的扁梁, 240mm墙加4根10或12钢筋, 370mm墙加6根10或12钢筋,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伸入墙内不小于600mm, 以增加其抗剪能力。

2.7 砌体内设置的暗管、暗线、暗盒、洞口、沟槽应先施工管线盒, 避免打洞凿槽;

若必须在填充墙上剔凿设备孔洞、槽时, 应先用切割锯沿边线切开, 后将槽内砌块剔除, 应轻凿, 保持砌块完整, 如有松动或损坏, 应进行补强处理。剔槽深度应保持线管管壁外表面距墙面基层15mm, 并用M10水泥砂浆抹实, 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压墙不小于100mm。

3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中, 由于国家限制使用了粘土砖, 所以在现阶段的建筑施工中, 小型空心砌块应用的比较广泛。小型空心砌块是一种新型的施工材料, 施工人员对其性能了解的还不够, 所以在施工工艺上还比较欠缺, 直接影响了施工质量。在工程投入运行阶段, 会出现墙体裂缝, 严重影响到建筑的使用。为了防止裂缝的产生, 应该对砌块的性能详细的了解, 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通过不断的施工实践, 砌块的施工工艺将会得到不断的完善, 确保建筑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建青.小型混凝土砌块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 2011, 37 (6) :77-78.[1]张建青.小型混凝土砌块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 2011, 37 (6) :77-78.

[2]贾兴文, 钱觉时.浅谈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规定[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2004-08-10.[2]贾兴文, 钱觉时.浅谈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规定[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2004-08-10.

[3]杜春雷, 姜涛.小型空心砌块施工技术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09-25.[3]杜春雷, 姜涛.小型空心砌块施工技术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09-25.

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原因及预防 篇2

摘 要: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是工程中常见问题,并给外墙面抹灰带来不便。文章重点对由于温度变化和收缩引起的裂缝进行了分析,并对填充墙裂缝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填充墙;裂缝;温度应力

中图分类号:TU7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4-0146-01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经常会发生渗水、裂缝现象,常常为外墙面抹灰带来很多麻烦。文章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1填充墙裂缝产生的原因

框架结构填充墙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超长,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下面我们重点分析由于温度变化和收缩引起的表面裂缝和贯通裂缝产生原因:

①表面裂缝。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热很大,使混凝土的温度上升。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混凝土表面则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这个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表面裂缝。②贯穿裂缝。填充墙混凝土降温时,由于逐渐降温产生降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多余水分蒸发时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约束时,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拉应力),当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整个截面就会产生贯穿裂缝,成为结构性裂缝,带来很大的危害。表面裂缝是不属于结构性裂缝,但是,在混凝土收缩时,由于表面裂缝处断面削弱而产生应力集中,促使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扩展。

2 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d。这个阶段有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在这个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叠加。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自生应力和约束应力两类。

3 控制填充墙裂缝产生的预防措施

①填充墙基层准备。在填充墙抹灰前,主要处理基层上施工时遗留下的的灰尘、污垢、油漆及其他杂物。将墙面清理完毕后,在砖墙上充分浇水浸润墙面,并且在砖墙和混凝土墙交界处,使用射钉枪钉牢固定钢丝网,要求钢丝网不小于300 mm宽。

②涂刷界面剂。将108胶水等界面剂以1∶4的比例混合成浓稠的糊状,并要搅拌充分;然后放置约5~10min;掺入少许水加以稀释,用泥板均匀涂到填充墙的基层表面。在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界面剂的性能良好,调制而成的界面剂应最好在5 ~6h使用完毕。

③填充墙基层抹灰。在涂刷完界面剂约10~20 min后,应在填充墙的基层进行抹灰施工。抹灰中的底层砂浆保持5 mm的合适厚度。否则,如果砂浆抹得过厚,会因为对水的吸收速度不一致,容易产生裂缝,甚至造成墙面起鼓。

④涂刷第二层界面剂。界面剂的调制大致同前一步骤,即将界面剂以以1∶4的比例混合成浓稠的糊状,在充分搅拌均匀后放置10min,直到界面剂达到施工要求,然后涂刷到已经抹好的底层砂浆上。第二层界面剂应在底层砂浆七八成干的时候进行,可均匀反复涂刷,但不可使界面剂过厚。

⑤防水卷材铺贴。为了防止填充墙出现渗水的现象,可在墙面铺贴防水卷材。用剪刀裁剪防水卷材大小为300 × 1000 mm。其中150 × 1000 mm铺贴在钢筋混凝土梁上,另一半150 × 1000 mm铺贴在砖墙。防水卷材两个部分重叠控制在≥150 mm的范围。在铺设施工时,施工人员一定要在铺贴的同时用刮刀将防水卷材同步从一边向另一边刮平,以确保将气泡完全挤压出去,使防水卷材与墙面粘贴致密。

砌块填充墙裂缝的预防 篇3

1.1 材料原因

填充墙体多为非烧结砖, 如:砼空心小型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该类产品为水泥制品, 由于该类产品收缩期长、空隙率高、长时间暴露在湿度较大的环境时, 受到的影响较大, 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水泥产品的28d齢期内砌块的收缩量较大, 但由于受生产厂家生产规模、生产量以及厂区材料堆放场地的影响, 大部分厂家无法满足于28天后发货、供货要求, 而提前供货, 施工单位在采购后, 由于受施工环境的影响、且大部分没有齢期检测设备, 导致材料进场后立即投入使用, 无法满足齢期的要求, 导致砌筑成活后, 发生收缩, 产生裂缝。

由于墙体砌筑材料 (砼空心小型砌块等) 在施工前必须进行浇水湿润工序, 否则墙体无法保证施工质量, 即使产品达到齢期稳定的要求, 但在浇水后, 亦会产生干缩, 在再次干缩的影响下, 砌筑完毕的墙体发生开裂。

砌筑砂浆的影响, 砌筑砂浆亦由水泥作为粘结材料拌制而成, 在砂浆砌筑至硬化稳定后, 发生不同程度的干缩, 砂浆自身的收缩、下沉, 导致墙体裂缝现象的发生。

1.2 环境的影响

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中, 砼空心小型砌块填充墙会因温差的原因发生开裂, 产生温度裂缝, 如在夏季, 在阳光直射或西晒的情况下, 屋面温度最高气温可以达到50度左右, 而墙面温度最多可以达到35度左右, 最高温差可以达到15度, 在此温差的作用下, 屋盖与墙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对墙体形成一定的拉力和剪力, 因此砌块填充墙容易产生变形, 形成温度裂缝的产生。冬季在严寒地区由于相同的原因, 在温差的影响下出现墙体裂缝。

地基不均匀分部, 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毕后, 产生不均匀沉降, 引起结构变形, 内部产生不同程度的拉力及剪力, 由于砌体材料抗拉和抗剪强度远远低于抗压强度, 在该附加外力的作用下, 当超过砌块的极限承载能力, 则会引起墙体开裂。

小型建筑物建成后, 由于冬季气温的影响, 部分土层产生冻土, 如果建筑物基础埋设深度在该地区冻土层以上, 在气温的影响下, 地基土产生不同程度的冻胀, 由于土层的冻胀为非均匀性冻胀, 在应力超过上部结构自重的情况下, 建筑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隆起、变形, 并导致产生裂缝。

1.3 设计原因

建筑物的顶层剪应力与温差成正比, 与水平摩阻力、材料的弹性模量, 建筑物的长度呈非线性关系, 仅仅通过留置变形缝来解决问题, 往往是考虑不足或过于单一。建筑物较长或外形立面较复杂, 设计成不同高度, 仅在上部结构设置变形缝或不设、少设, 而建筑物由于基础形式的不同导致无法分开, 导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

同一建筑物由于地基的原因而采用两种不同的基础类型, 在未经过慎重考虑和仔细核对的情况下, 草率行事, 勘探过程中对暗沟、暗河、局部软卧土层未能探明、漏探, 或已探明在设计过程中仅考虑采用桩基础承载上部结构, 未能对填充墙地梁部分充分计算分析, 由于地基下沉, 导致地梁产生较大的挠度, 墙面变形开裂。

1.4 施工原因

施工过程中在材料采购环节把关不严谨, 缺少相应的控制手段, 造成砌块制作完毕后未达到齢期要求, 即进行组砌。

施工顺序及组织不符合日砌筑高度, 甚至一次到顶, 造成日砌筑量超过规范要求, 顶砌斜砖未达到规定要求的七日后补砌。

砌筑质量不符合要求, 砂浆厚度不均匀、通缝、错缝、断砖、半砖砌筑, 砌体转角处和交接处未能同时砌筑, 必须分开砌筑时无可靠的保证措施, 砌筑时砌块浇水量较大, 造成二次干缩, 引起开裂现象发生。

未能按照规定要求留置墙体拉结筋、圈梁、构造柱等构造措施。

2 控制措施

2.1 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原材料的采购和生产环节上, 严格把关, 生产厂家以及施工单位严格控制小型空心砌块的生产齢期和质量, 厂家做到齢期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发货, 施工单位对齢期未达到要求的禁止上墙使用, 本着对工程质量负责的态度, 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 对需要的材料提前做好订货、供货准备, 按时进场。

在配制和使用砌筑砂浆时, 必须满足设计规范等标准要求, 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 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在常温下分别在3h和4h内使用完毕, 气温超过30度是, 应在2h和3h内使用完毕。冬期施工对砌筑砂浆严格按照要求掺入外加剂, 在负温条件下, 尽可能对砌块浇热水, 气温过低, 浇水有困难的情况下, 适当增大砂浆稠度, 宜将砂浆强度等级按常温施工的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围护外墙不宜冬期施工。

2.2 环境影响因素的控制

在温差较大的建筑物顶部, 为了防止因温差原因而形成的温度裂缝, 在施工屋面水泥砂浆找平层和刚性屋面防水层时, 应沿屋面四周与女儿墙交接处设置分隔缝, 使屋面可以自由收缩, 减少水平推力和墙体剪力, 避免开裂发生。同时做好屋面防水、保温, 对顶盖采取可靠的保护, 减少屋面与外墙的温差而形成的相对应变量, 减少开裂。

对坐落与不同地质条件的建筑物, 采取可靠的基础类型, 设计中对刚度不同的地基进行调整, 加强地基验槽工作, 会同设计、勘探单位对地基进行仔细验槽, 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情况妥善处理, 必要时调整设计, 避免因地基承载力不同造成的不均匀沉降, 减少发生上部结构开裂现象的发生。

针对严寒地区的小型建筑物, 基础一定要设计在平均冻土层以下, 施工过程中对易冻胀的土层引起高度重视, 不能有侥幸心理, 为了减少施工难度, 故意减少基础埋深, 造成冻胀引起裂缝。

2.3 设计环节加强控制

设计、勘探单位在基础开挖完毕后, 应对地基进行详细的现场验槽, 对于复杂的地基要进行钎探, 如存在软卧地基要及时进行处理。合理设置沉降缝, 房屋结构复杂、高差较大时, 应增加设置, 且从基础就应该断开, 对于上部结构提高整体刚度和抗剪能力, 同一建筑物尽可能不采用两种基础形式。对于构造设置, 在考虑抗震设计的前提下, 还应考虑温度、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 加强建筑物端部顶部等薄弱环节进行深度设计, 从而减少发生开裂现象的可能。

2.4 加强施工管理, 增强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严把材料关, 按照要求组织材料, 砌筑前清除表面污物、剔除表观质量不合格的砌块。

常温条件下, 砌块墙体日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对砌块的含水率应控制在自燃含水率, 天气干燥炎热时, 提前喷水湿润, 严禁雨天施工, 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 含水率控制在5%~8%。填充墙砌筑至接近梁底时, 留置一定空隙, 七日后, 采用斜砖补砌, 其倾斜角度60。为宜, 砂浆饱满, 或用细石砼找补, 封塞密实。

砌体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按照净面积计算不得低于90%, 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小于80%, 竖缝凹槽部位应用砌筑砂浆填实, 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 严禁水冲灌浆, 错缝搭砌, 搭接长度不得低于120mm, 墙体转角处和中恒强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临时断开处应砌成斜槎, 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除转角处外, 可留直槎, 但必须做成凸槎, 加设拉结筋, 墙体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 不得大于12mm, 不应小于8mm。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拉结筋的安放以及构造柱、圈过梁的设置, 砌入墙内的拉结筋不得有漏筋现象, 必须设置于砌筑砂浆层内, 沿墙高每隔400mm设2根拉结筋或钢筋网片, 末端设置弯钩, 伸入墙内1000mm, 在砌筑墙体与框架柱、梁等结构砼交接处采用在粉刷层内加设钢丝措施, 可以有效避免因砌筑墙体收缩而引起开裂现象。

3 结语

砌块填充墙裂缝的预防 篇4

我国是资源短缺的国家, 能源不能自给, 我国的石油需求有一半以上依靠进口, 紧缺的能源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提倡节能减排是解决能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也是响应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精神的政策。2009年底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就目前来看, 提倡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工作。推广建筑节能将是我国的长期政策。

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轻质墙体材料, 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且有施工简便、价格低等优点。在建筑工程填充墙中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效果, 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建筑节能墙体材料, 特别是框架结构填充墙。但由于此种材料自身的物理性能及施工因素的影响, 墙体在施工后的一定时间内常出现一些裂缝, 其主要出现在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的水平裂缝、柱边的垂直裂缝、沿砌体灰缝变化的阶梯状裂缝以及窗台角的斜裂缝等 (如图1~2) 。多年来我在工作实践和观察分析中积累了一些有关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现在就拿来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探讨。

一、墙体裂缝形成的原因

根据成因最常见的裂缝可分为四类。一是温度裂缝;二是干燥收缩裂缝, 简称干缩裂缝, 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三是设计构造造成的裂缝;四是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以上四种情况最难以预防的是前两种。

1、温度裂缝:

加气混凝土砌块与钢筋混凝土的温度变形有显著差异, 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r=1 0~14×1 0-6m m/m·℃, 而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线膨胀系数r=8×1 0-6m m/m·℃, 在温度变化时两者产生的变形不一致。它直接导致墙体与框架结构间由于温度变形不一致而产生的裂缝, 裂缝通常发生在墙体与结构的交界面。另外由于日照及昼夜温差、室内外温差、季节性温差所产生的温度变化, 而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 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此时裂缝通常发生在墙体的中部的水平或垂直方向以及门窗洞边角处的斜裂缝等。

2、干缩裂缝:

对于加气砼砌块,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材料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当变形量过大时, 墙体自身就会被拉裂。这类变形产生的裂缝在墙体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程度也比较严重。如墙体的垂直裂缝、阶梯形裂缝、窗台边斜裂缝、框架梁柱与填充墙之间的裂缝。

必须说明的是通常裂缝出现时, 往往是在上述两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3、因构造欠缺产生裂缝的因素有:

(1) 、由于框架结构的非承重砌块墙体是后填充的围护结构, 在墙体过长、过高时, 未采取加强构造措施。

(2) 、门窗洞及预留洞的四角处是应力集中区, 未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

(3) 、墙面开槽、开洞安装管线、线盒及插座等, 细部没有采取加强措施。

(4) 、当有水接触墙面时未考虑防排水、泛水及滴水等构造措施。

4、因砌筑施工质量造成裂缝的因素有:

(1) 、砌块缺棱掉角或对非标准砌块随意砍凿砌筑;使用龄期不足的砌块;不同强度、不同批号的块材砌筑在同一幅墙体上, 由于砌块的批号不同其干密度也不同, 如果将不同批号的砌块或不同强度等级的砌块混砌于同一道墙上, 造成含水率不同或强度不同的块体砌在一起产生不均匀变形, 这种不均匀变形会使墙中部产生不规则裂缝。

(2) 、砌块上墙时含水量过大或雨期施工淋湿砌块, 施工后墙体会因干燥收缩引起开裂。

(3) 、未采用配套的专用砂浆。

(4) 、砌块排列不合理, 未按规定接槎砌筑或通缝水平、竖缝厚薄不均且砂浆不饱满;砂浆的和易性、保水性能差;日砌筑高度过大等也容易引起墙体收缩开裂。

(5) 、砂浆铺灰面过大, 通常铺灰长度不应大于75cm, 超长时砂浆易失去塑性, 造成灰缝尤其是竖缝不密实。

(6) 、砌体与砼结构之间未按规范要求加设拉结钢筋或拉结钢筋布置不规范、不牢固;在施工至离梁底300mm高时, 砌筑间隔时间不够或顶砌不密实而产生的裂缝, 此类水平裂缝一般出现在梁底。

(7) 、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嵌缝防水处理不当, 容易引起接缝处开裂渗漏。

(8) 、墙体开槽、孔洞预留、穿墙套管等部位填补处理不当, 会引起局部开裂。

5、因墙面抹灰造成裂缝的因素有:

(2) 、抹灰砂浆采用普通的水泥, 普通水泥砂浆与砌块的物理性能差异很大。比如两者的温度变形系数相差很大, 当外界的温度有变化时会因温度变形不协调而使砂浆面开裂。

(3) 、批档面基础未进行处理就直接批上砂浆。当批档面基层为进行照凿毛处理或喷刷界面剂时, 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表面相对平整且吸水能力特别强, 因此刚批上去的砂浆很快就变干, 因此出现龟裂的现象。

(4) 、抹灰一次成活, 或分层抹灰无适当间隔时间, 或抹灰层过厚未采取加强措施。

(5) 、批档前未对框架柱、梁与砌体之间的结合面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6) 、夏季施工抹灰后失水过快, 冬季施工昼夜温差冻融使砂浆失去粘结力。

二、裂缝的预防控制措施

要预防墙体施工后产生裂缝, 关键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砌块质量关

1) 、砌块施工前应检查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是否齐全, 砌块强度等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各项性能指标、外观质量、块型尺寸允许偏差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GB/T11968-1997) 的要求。

2)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砌块材料应按产品标准进行质量验收。对质量不合格或产品等级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做退场处理。不得将带有裂缝的砌块用于外墙砌筑。

3) 、切割砌块应使用专用的手提式机具或相应的机械设备, 以避免砌块缺棱掉角。

2、框架结构非承重墙体施工注意事项

加气砼砌块的施工, 除应符合规范GB50203-2002的基本规定外, 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砌块在运输、装卸过程中, 严禁抛掷和倾倒。进场后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 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M, 并应防止雨淋。砌体的龄期应超过28d才能上墙砌筑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干缩率为0.3~0.45mm/m, 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较快, 砌块在28d内能完成约5 0%的干缩变形) 。

2) 要严格控制砌筑时砌块的含水率, 砌块的含水率应在10%时施工为佳。对采用普通砂浆砌筑时, 在控制含水率的同时, 砌块应在砌筑前1~2d浇水湿润。在高温季节砌筑时, 宜向砌筑面适量浇水。

3) 、砌筑前应按图纸尺寸弹出墙的中线、边线与门窗洞位置, 并应以皮数杆为标志, 拉好水准线。

4) 、砌块施工前应进行排块设计, 确定整块料及半块料的数量和位置、接搓尺寸, 施工时应严格按排块设计施工。

5) 、适当控制每天的砌筑高度, 每天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以下。

6) 、填充墙体底部应砌高强度砖, 如灰砂砖、页岩砖、砼砖等, 其高度不宜小于200mm。

7)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应用同批号、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砌块砌筑同一面墙体, 不同批号、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砌块不应混砌, 也不得和其它砖、砌块混砌。

8) 、砌体转角和交接部位应同时砌筑, 对不能同时砌筑又必须留设临时间断处, 应砌成斜槎。

9) 、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钢筋位置应与砌块皮数相符合, 其钢筋宜采用植筋方法固定在框架柱上, 钢筋的规格、数量、间距、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 0) 、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的缝隙应用砂浆嵌填密实, 上下层砌块的搭接要求搭接长度不小于块体长度的1/3, 并且不小于1 5 0 m m。当某些部位搭接无法满足要求时, 可在水平灰缝中铺设设2根φ6的钢筋或φ4的钢筋网片加强, 长度不小于500mm。

11) 、砌体的灰缝厚度和宽度应正确, 其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分别宜为15mm和20mm。砌筑的水平、垂直砂浆饱满度均应≥80%。同时砌筑后宜对水平缝、垂直缝进行勾缝, 勾缝深度为3~5mm。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时, 应留出300mm~500mm的空隙, 并应至少间隔7d后, 采用斜砖竖砌挤紧, 斜砖的倾斜度宜为60度左右, 砌筑砂浆应饱满。

3、墙体与门窗框的连接与密封

1) 、门窗安装应先在墙体中预留门窗洞, 然后再安装门窗框。普通木门安装, 应在门洞两侧的墙体, 按上、中、下位置每边砌入带防腐木砖的C15砼块, 然后用钉子将木门框与砼块连接固定。塑钢、铝合金门窗安装时, 应在门窗洞两侧的墙体, 按上、中、下位置每边砌入C15砼块, 然后用尼龙锚柱或射钉弹将塑钢、铝合金门窗的连接条与砼块固定。

2) 、木门框与墙体间隙, 采用麻丝水泥砂浆或麻丝混合砂浆进行嵌填, 要分层填塞密实, 待达到一定强度后, 再用水泥砂浆抹平。塑钢、铝合金门窗与墙体之间的缝隙, 采用PU发泡剂进行填塞, 并切割成深5~8mm槽口后, 内外用砂浆填嵌密实, 待砂浆达到强度后, 用建筑密封胶封口。

4、防止墙体裂缝的构造与加强措施

1) 、当门窗洞过大时, 宜在门窗侧设置防裂构造柱。当砌筑墙体长度大于5m时应在墙体中部加构造柱及拉结筋。当墙体高度大于4m时应在墙体中部加设水平圈梁。

2) 、在内外墙面的抹灰砂浆中掺杜拉纤维或丹强丝。当外墙采用普通抹灰砂浆时, 应先在墙面基层中敷设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后再进行抹灰施工。

3) 、在抹灰前墙体与混凝土结构的梁、板、柱结合处应沿结合缝全长加设钢丝网片, 钢丝网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

5、抹灰层施工时应注意做好以下措施

1) 、抹灰前要清除抹灰面上的附着物, 并浇水湿润。抹灰时基层表面要进行刷浆或刮糙等处理, 以阻止或延缓墙体的吸水能力, 避免抹灰砂浆在没有充分水化前被吸走大量水分, 并能提高墙面的附着力。

2) 、砌块与混凝土墙体或梁、板、柱面的底层抹灰应分别处理, 砌块墙面底灰采用混合砂浆, 混凝土墙面底灰宜选用1∶2.5水泥砂浆, 至最后面层时与砌块墙面使用同种砂浆。经过处理后, 混凝土墙面与砌块墙面相交处不易空裂。

3) 、为防止抹灰层的收缩裂缝, 抹灰层应分格施工, 一般在层间分格, 竖向分格应视建筑物体积而定, 面积一般宜为20~30m2。

4) 、电线管敷设时应使用专用剔槽工具, 剔槽宽度要与线管吻合, 深度要以埋下线管, 线管低于砌块表面2cm为宜。敷管后在管槽两侧钉钉子并用铁丝扎牢, 再在管上用钢丝网片加固。

5) 、严格控制一次抹灰的厚度, 一般控制在7mm左右, 相邻两次抹灰的间隔期间应做好养护。

三、结论

框架结构中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裂缝、空鼓问题, 比起工程中其他裂缝原因相对单一, 造成的影响也较小, 因此, 框架结构中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裂缝、空鼓问题容易受到忽视。但是裂缝一旦出现, 既影响墙体外观, 也会带来外墙渗水的麻烦。因此克服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裂缝、空鼓等质量通病是很有必要的。

综合上述的观点, 要克服和预防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产生裂缝, 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把好材料关, 不合格的、不到龄期的产品不能使用, 并要按批量检测。 (2) 要控制砌块上墙的含水率, 含水率的偏差, 会影响到墙体裂纹的产生。 (3) 严格控制灰缝的饱满度及厚度。 (4) 要针对墙体薄弱部位及不同材料交接处进行特殊处理, 如采用加钢网、柔性接缝、厨卫间防水处理等措施。 (5) 抹灰层与墙体之间的处理及基层清理工作要到位。

砌块填充墙裂缝的预防 篇5

随着人们对建筑节地、节能、抗震等工作的日益重视, 建筑结构类型已由以往的砖混结构逐步向框架结构过渡。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使用的砌块由于具有自重轻、保温节能隔音效果好、生产过程中占用土地少、砌筑工效高、较传统的标准砖造价低等优点, 因而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全面推广。

砌块填充墙的缺点是容易开裂形成裂缝, 既影响工程的外观效果, 又可能造成墙体渗漏, 降低工程质量, 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还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1 裂缝情况

1.1 裂缝种类

(1) 温度裂缝。

是由于室内外温差在墙体内产生的弯曲应力造成的, 高温侧受压、低温侧受拉[1]。当温度应力超过填充墙砌块砌体的抗拉强度时, 就会产生裂缝。

(2) 干缩裂缝。

不论是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还是加气混凝土砌块, 都具有较大的收缩变形, 其收缩变形是普通烧结砖的2~3倍。另外, 砌块从生产到上墙直至建筑物的竣工使用, 总体来讲是一个逐渐失水的过程[2], 其干缩率平均值约为3.3×10-4。随着含水率的变化, 砌块砌体的体积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由于限制收缩的拉应力而出现裂缝。

(3) 外力作用裂缝。

主要指墙体在砌筑和使用过程中, 如撞击、晃动等外力对墙体的作用, 使墙体产生裂缝。

1.2 裂缝部位与形式

通常情况下, 竖向裂缝主要出现在砌块填充墙与混凝土柱相连接的位置;横向裂缝主要出现在砌块填充墙与混凝土梁交接处、较窄的窗间墙的窗口上下处;沿施工洞口、埋设暗管的切槽处及配电箱、消防箱等位置背部的裂缝, 其裂缝形式与洞口的轮廓和暗管的切槽及配电箱、消防箱的轮廓重合;窗口下侧的“八”字形裂缝、门窗口上侧的倒“八”字形裂缝等。

2 原因分析

砌块填充墙裂缝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填充墙裂缝;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填充墙裂缝;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外部荷载超限造成的裂缝;施工原因造成的裂缝。其中以施工不当引起的砌块填充墙裂缝最为普遍。

2.1 进场材料不合格

(1) 砌块“陈化”时间不足28 d, 不仅砌块的含水率大且强度低, 其收缩率较大。

(2) 砂子级配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细度较细, 含泥量大;对于自然砂较少的地区, 可采用机制砂, 其细度及级配较合理, 但在破碎过程中易形成隐性裂缝。以上两种情况制备的砂浆强度较低。

(3) 同一框架单元内的砂浆所用水泥采用的是不同厂家或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 且未分别做砂浆配合比试验, 导致砂浆强度不统一。

2.2 材料堆放不当

砌块进场堆放未采取防雨及排水措施, 雨雪季节施工极易造成砌块含水率大;堆放时砌块码垛超高或垛底不平, 容易造成下部砌块的损坏;砂子、石灰等砂浆材料堆放过程中受到其他粉尘、灰土等的污染。

2.3 砌块预排不合理

采用砌块砌筑填充墙时, 没有根据框架单元的上下、左右距离对砌块进行预排, 导致砌体有断块, 或墙顶顶斜砖时所留空隙过大或过小。

2.4 拉接筋设置不当

拉结筋方面的原因:一是垂直距离与砖缝有误差, 需现场调整, 造成拉结筋不直, 缩短了拉结尺寸;二是对于后植的拉结筋, 植筋强度不高, 造成拉结筋从框架柱中拉出, 失去拉结作用。

2.5 脚手架搭设及架眼处理不当

砌筑填充墙在搭设脚手架时, 为节省周转材料采用单排脚手架, 致使所留架眼多;封堵架眼时, 从封堵材料到工艺均不合理。

2.6 砌筑速度过快

在砌筑工作面小、周转材料少的情况下, 为加快工期进度, 砌筑速度过快。

2.7 砌块灰缝不当

砌块灰缝不当导致裂缝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平缝摊铺长度太长, >80 cm;②由于砌块体积较大, 揉浆不到位, 平缝砂浆不实, 个别立缝过大或过小, 易造成“瞎子缝”或部分“透明缝”;③在对立缝的处理上, 一般是在先砌砌块的侧面上“贴浆”, “贴浆”的厚度、平整度及面积不易掌握, 后砌砌块不易“揉浆”, 且由于砌块较厚不易二次灌浆, 致使立缝饱满度不够。

2.8 安装配合处理不当

在安装施工环节, 主要包括盒箱安装、线管敷设、套管穿墙等, 如果处理不当, 均可能使填充墙产生裂缝。主要问题是:①线槽不直, 宽度、深度不一致;②因盒箱规格的原因, 导致有较多的“混砌”现象, 且其顶部过梁搭接长度达不到规范要求;③穿墙成洞用力过大, 致使砌块松动。

2.9 季节施工原因

冬季气温较低或夏季阳光直射, 致使墙体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开裂。

3 防控措施

3.1 严把材料关

对于进入现场的各种施工材料, 要严格进行验收, 妥善堆放。

(1) 应按照GB 8239—1997《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规定进行产品检验和验收, 严格控制砌块的强度等级、抗渗性及相对含水率;砌块“陈化”龄期≮28 d。

(2) 尽量不使用机制砂, 要选用含泥等杂质较少的天然中粗砂;同一框架单元墙体尽量使用同一批次的水泥。如果需要更换水泥, 必须进行配合比试验, 并选用合适的砂浆填加剂。

(3) 砌块进场后堆放高度应≯1.6 m, 堆放场地不能低洼积水且要平整。

(4) 阴雨天进行砌墙施工时, 需对墙体进行遮挡;砂子应堆放在硬化的场地上, 如果堆放在土地上, 不得撮底使用;砂浆要进行机械搅拌, 搅拌用水量不得随意增减, 如需使用江、河、湖水, 必须进行水质检验和砂浆强度试验。

3.2 砌块预排

在每个框架单元的填充墙施工前, 根据砌块的规格和灰缝的厚度进行预排, 需切割砌块的要统一使用机械切割, 不得在操作面上“砍砖”。在高度方向上的砌块预排, 要留好顶斜砖的空间, 一般按砌块高度的1/2左右预留, 此项可结合填充墙底部预留的C 15混凝土坎的高度进行预排。

3.3 拉结筋的预埋和植筋的留置高度

在这个问题上, 要注意以下5个方面:①不超出结构规范的高度要求;②结合砌块的高度和砌块平缝的厚度, 使拉结筋的高度等于n块砌块的高度和 (n-1) 个平缝厚度之和;③拉结筋的长度要留够;④植筋强度必须有保证, 以随机的植筋拉拔试验来衡量;⑤拉结筋在灰缝间不能有翘曲现象。

3.4 脚手架的搭设

脚手架搭设尽量以双排脚手架为主, 特别是外墙脚手架, 在脚手架根部要加设“扫地杆”, 直立的脚手架不能直接触地, 外墙脚手架或1层内墙脚手架, 地面要夯实平整且加垫板, 横杆和立杆密度要有保证, 以免整个脚手架产生“柔杆”现象。

留置架眼时, 小型空心砌块可以在架眼位置侧放砌块, 利用砌块孔洞做成架眼。加气混凝土砌体的架眼, 其宽度宜为2~3倍的架手架直径。封堵架眼时, 要先将架眼清理干净, 用水润湿并稍干, 用坍落度较小 (≯70 mm) 的C 15混凝土 (掺加适当的膨胀剂) 堵严。

3.5 合理控制砌筑速度

一般将1个框架单元内的墙体分为3层砌筑。第1 d, 砌筋高度≯1.8 m (雨天改为≯1.2 m) ;放置1 d后进行第2次砌筑, 砌至砌块预排的顶斜砖留置高度停止砌筑;至少放置3 d, 方能进行斜砖顶紧, 斜顶角度约为45°~50°。

3.6 认真处理砌块灰缝

填充墙体的灰缝从部位上主要分为4类, 分别是:①底层砌块与基底的平缝;②墙柱交接处的立缝;③墙体顶部顶斜砖与梁板底的平缝;④填充墙体砌块之间的立缝和平缝。

进行底层砌块砌筑时, 先要清理基底, 然后冲洗, 稍干无积水时再进行砌筑;对于墙柱之间的立缝, 首先要对柱进行处理, 冲洗稍干后, 以107胶素水泥浆做“挂毛”处理, 1~2 d后再进行墙体的砌筑;对墙体上部顶斜砖与梁板间的平缝, 要先对梁板进行“挂毛”处理, 顶斜砖所用水泥混合砂浆要掺加适当比例的膨胀剂, 斜砖上、下角部不能留有孔洞, 如有孔洞用C 15细石混凝土塞实;对于砌块之间的灰缝, 要做到灰缝饱满、横平竖直、均匀密实, 特别是立缝的处理, 采取侧面“贴浆”及砌块“揉浆”, 但由于单块砌块的质量大, 操作不方便, 灰缝饱满度不易达到要求, 一般应采取“灌浆”处理, “灌浆”时要采用专用工具。

3.7 加强对安装环节的控制

盒箱四周的砌筑要尽量减少“混砌”。选用盒箱时, 其高度要结合砌块的整倍高度和灰缝厚度确定, 盒箱的高度应尽量等于整数倍的砌块高度和盒箱两侧灰缝的厚度, 以便于钢筋砌块过梁的制作;若盒箱上部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 对过梁上部的砌块要预先机械切割至合适的高度, 以减少混砌, 使其上部砌块在砌筑时处于同一层。

切割线槽、管槽时, 要先弹墨线, 切槽时要掌握好深度和宽度, 保证线管安装好后, 槽的两侧及上部有15 mm厚的粉刷厚度。在安装线管前, 要对线管槽进行清理, 浇水润湿并稍干后, 用107胶素水泥浆做结合层, 以便使槽体与后期粉刷砂浆结合紧密。在线管槽内装线管时, 用“U”形箍将线管与墙体卡住, “U”形箍间距≯30 cm。

3.8 特殊季节施工措施

雨雪天施工时, 要对正在砌筑或刚砌筑的外墙采取遮挡措施, 以免墙体淋水;冬季低温施工时, 水泥砂浆中要适量掺加防冻剂;夏季高温施工时, 对外墙要采取遮阳措施, 以免阳光直射。

3.9 适当增加配筋砌块砌体的数量

在窗台、较大的施工洞口及墙体顶部顶斜砖位置, 增加1层配筋砌块砌体, 配筋可采用2~4根Φ 4 mm~Φ 6 mm钢筋通长配置, 且与两侧柱的拉结筋连接、单独预埋或“植筋”处理。

4 结语

建筑填充墙裂缝已成为业主评价建筑物是否安全、可靠、适用、美观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除了基础不均匀沉降、结构设计等原因之外, 由于施工原因导致的填充墙裂缝现象比较多, 成为影响建筑质量的通病。对于砌块填充墙的施工, 在材料、工艺、专业配合等方面和成品的保护上, 一定要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 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 以减少砌块填充墙裂缝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永清.砌块墙体质量通病的防治[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4, (4) :44-46.

砌块填充墙裂缝的预防 篇6

陶粒混凝土小型砌块以其质轻、保温、隔热、防火、易施工等特点, 得到工程中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目前住宅工程填充墙出现裂缝的现象比较多, 主要表现为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梁柱之间的水平裂缝, 墙中间和柱边的垂直裂缝以及墙中的不规则裂缝, 现根据有关资料和我公司的施工经验, 对填充墙裂缝原因和防治措施论述如下, 仅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1 墙体裂缝的类型

1.1 砌体与柱、梁交接处的裂缝, 水平缝或垂直缝。

1.2 砌体本身发生的裂缝, 竖直缝或沿灰缝出现的裂缝。

2 裂缝产生的原因

2.1 物理性能差异

陶粒砌块与钢筋混凝土构建的物理性能有显著差异, 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r=10~14×10-6mm/m·℃, 陶粒砌块的线膨胀系数r=8×10-6mm/m·℃在温度变化时两者变形不一致。

2.2 砌块的含水率

混凝土砌块出厂时的含水率较高, 以后砌块逐渐干燥而收缩, 而造成体积不稳定。有试验证明, 在常温下养护一个月完成总收缩率的30%~40%, 养护两个月左右, 其收缩率约完成95%, 如在施工时速度过快, 使用养护不足28d的砌块, 砌块墙就会产生收缩裂缝。或进场的混凝土砌块随意堆放遭受雨淋, 使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较高, 体积相对较大。更有甚者,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将填充墙一次性砌至梁底, 用砂浆塞实梁下缝隙后即进行墙面抹灰。以上几种作法不仅加大了砌块自重, 不便施工, 而且会使砌块填充墙因砌块失水体积收缩而出现水平及垂直裂缝。此类水平裂缝一般出现在梁底, 垂直裂缝因承重墙、柱与填充墙之间有拉结筋作用, 一般出现在拉结筋长度外或墙中。

2.3 结构沉降造成的裂缝

结构整体刚度差, 砌块墙与框架柱只能靠柱上的拉结筋连接, 即使在抹灰时加了钢丝网, 也难以抵抗由沉降造成的应力变形。钢筋混凝土梁在受弯时, 会出现弯曲变形, 其变形值根据上部荷载大小及梁长度不同而异。这部分挠度是由填充墙施工完毕的地面装修荷载和使用时的活荷载造成的。如后期这部分荷载过大, 会使梁下挠度加大, 导致墙体出现水平裂缝和墙中垂直裂缝, 影响建筑物外观。

2.4 温度裂缝

外墙内外温差造成变形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如梁下水平缝和窗台下暖气窝处裂缝。

2.5 抹灰砂浆的影响

抹灰砂浆保水性不能满足砌块的吸水率要求而引起空鼓和开裂。混凝土砌块的孔隙率大, 吸水率高, 抹灰前不进行浇水湿润或浇水不够, 砌块将大量吸收抹灰砂浆中的水分, 使砂浆水泥水化不能正常进行, 使抹灰砂浆强度降低。当砂浆层的强度不能抵抗收缩应力时, 砂浆层将开裂。由于此时砂浆层与墙面的黏结力还未达到足以约束砂浆的滑动, 因而发生空鼓和脱落。

2.6 操作不规范

混凝土砌块在切割过程中, 表面会存在松散颗粒和灰尘附着物, 抹灰时如不清理干净, 将很容易形成“两层皮”, 这样日后会有空鼓开裂的隐患。如果混凝土砌块表面凹凸不平, 抹灰不均匀, 产生收缩不均匀, 也会成为空鼓开裂的原因。在填充墙上面剔凿线槽布线管, 因线槽较深砂浆嵌填不实而沿槽开裂。有些线管布设不牢固, 而使布设线管处抹灰层空鼓、开裂。

3 防治措施

3.1在设计上要能保证结构框架的整体刚度, 对体形复杂的建筑物合理设置变形缝, 防止不均匀沉降。

3.2尽量减小灰缝厚度, 砌至梁、板底应留不小于30mm的空隙, 空隙填充应在砌筑后3d以上进行。填充材料宜用细石混凝土 (砂浆收缩比混凝土大) 填充密实, 或用侧砖或立砖斜砌顶紧 (补砌梁、板下部空隙时应从建筑物的底层开始向顶层补砌, 使上部承重梁、板对填充墙有挤压作用, 抹灰顺序一般也从底层向上进行) 。

3.3从设计着手在易裂的部位采取加强措施, 如在门窗洞口两侧增加芯柱, 在窗台下墙灰缝中设置水平拉筋, 在墙面抹灰中加钢丝网等, 以增加抗裂能力。3.4砌块在砌筑前要进行干燥, 严禁使用龄期不足28d的砌块, 有条件的可养护2个月后再使用, 现场存放时底部要垫起, 注意防潮, 雨天要苫盖。

3.5每天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5m以下, 砌块搭接尺寸按标准控制, 不得使用破损砌块, 不得用瓦刀等断切砌块, 应用专用工具切割, 应使用同一批号的砌块砌筑同一面墙体。当砌块墙体长度大于5m时应加构造柱、拉结筋, 高度大于4m时加圈梁, 墙体与梁、板、柱结合处加钢丝网片。在墙体顶部除用斜砌机砖顶紧外, 还应加钢丝网片, 柱墙接缝处除有拉筋也要加钢丝网片, 网片要用射钉与柱墙连接牢固, 网片要夹在底子灰中间为宜。

3.6砌筑前应根据墙面尺寸设计砌块排列图, 同时要考虑砌块上下搭接错缝, 要求搭接长度不小于块体长度的1/3, 并且不小于150mm。当某些部位搭接无法满足要求时, 可在水平灰缝中设置2根Φ6的钢筋或Φ4的钢筋网片加强, 长度不小于500mm。

3.7电线管敷设时应使用专用剔槽工具, 剔槽宽度要与线管吻合, 深度要能埋下线管且线管低于砌块表面2cm为宜。敷管后在管槽两侧钉钉子并用铁丝扎牢, 再在管上用钢丝网片加固。

4 结束语

砌块墙体的裂缝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我们必须从图纸会审开始,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加强对分包方、材料供应方的质量控制, 在实际工程中, 只要精心施工, 规范操作, 陶粒砌块墙体的裂缝、空鼓等质量通病是可以克服的。

摘要:重点介绍了陶粒砌块填充墙裂缝的类型、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砌块填充墙裂缝的预防 篇7

1 填充墙常见裂缝的分析

填充墙裂缝与混合结构中墙体的裂缝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其特点。由于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用于教学楼、办公楼及商场等建筑,其跨度和开间一般都比较大,层高较高,填充墙出现裂缝很普遍,并且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通过对框架填充墙裂缝调查研究,框架填充墙可能出现的裂缝和产生裂缝的原因见表1[1,2]。

2 填充墙裂缝的特点

2.1 裂缝的普遍性

由于框架填充墙的抗剪与抗拉强度较低,在使用过程中,其边界处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因此对影响墙体开裂的各种因素比较敏感。框架填充墙的裂缝问题比较普遍。

2.2 产生裂缝的原因复杂

从表1可以看出,填充墙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种,有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有墙体内在因素的影响,另外,还有材料不合格及施工质量不过关等因素的影响。一条裂缝的产生可能是一种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3 杜绝裂缝有困难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裂缝有明确规定。如划分了裂缝控制等级,并规定了最大裂缝宽度的允许值等。但在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关于墙体开裂主要通过相应的构造措施来进行控制。即使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的构造措施进行施工,也很难保证砌体内不出现裂缝。杜绝填充墙裂缝的出现有一定的难度。

2.4 裂缝的性质及危害不同

当结构承受的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或其应变超过其极限应变值时,结构就会产生裂缝,框架结构填充墙的裂缝大多是微小的细裂缝,远远没有达到影响结构安全的程度,但是细小的裂缝扩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影响,填充墙的裂缝不仅会影响建筑的美观,而且常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

3 多层框架结构常见裂缝的鉴别

表1已提供了鉴别裂缝性质的初步资料。本文重点介绍最常见的温度裂缝、干缩裂缝及地基变形裂缝的鉴别。

3.1 根据裂缝的发展趋势进行鉴别

(1)温度裂缝:在建筑物建成后的1年左右将趋于稳定,不会再继续扩展。温度变化时,在温度最高或最低时,裂缝宽度、长度最大,数量最多,但不会无限制地扩展恶化。

(2)干缩裂缝:干缩变形早期发展快,在砌块制成后的28d完成干缩变形的50%,随后干缩变形会急剧减小,2~3年后砌块的干缩变形就会趋于稳定。但随空气湿度的变化,还会起伏。

(3)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一般在地基变形稳定后,裂缝不再变化,极个别的地基产生剪切破坏,裂缝不断发展导致建筑物倒塌。

3.2 根据裂缝的特征进行鉴别

根据表2裂缝的特征进行鉴别。

4 多层框架填充墙常见裂缝的调查与防治

4.1 门、窗洞口处的裂缝

洞口角部易出现斜裂缝(见图1)和水平裂缝(见图2),在窗台下还会出现垂直裂缝(见图3),门洞口和窗洞口之间的填充墙还易出现连通的裂缝(见图4)。解决措施:当门窗洞口宽度大于1 m时,应加设与墙同厚的门窗过梁和窗台板,窗台板两端伸入墙内500 mm,窗台板下的第1皮砌块孔洞应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灌实。门窗洞口过大时,应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若无构造柱,洞边的小型空心砌块孔洞垂直浇灌C15细石混凝土或用1∶2水泥砂浆灌实。

4.2 消火栓和窗洞口处的斜裂缝

消火栓洞口处极易出现斜裂缝,若其与门窗洞口相距较近,也很容易出现裂缝(见图5)。解决措施:消火栓洞口可按4.1的方法进行处理。

4.3 填充墙体与梁底交界处的水平裂缝

填充墙体与梁底交界处的水平裂缝见图6。解决措施: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并应至少间隔7 d后,再用砖斜砌顶紧;在梁与填充墙结合处的抹灰层中,沿长度方向加贴宽度不小于200 mm的耐碱玻纤网格布;或沿长度方向铺宽度不小于200 mm的钢丝网,并将网绷紧钉牢,作为防裂措施,做饰面前要先用掺胶水泥浆涂刷钢丝网,以保证饰面的结合和防裂效果[3]。

4.4 填充墙体与柱交界处的竖向裂缝

填充墙体与柱交界处的竖向裂缝见图7。解决措施:沿柱的高度方向每隔600 mm预留2Φ6拉结钢筋,并且拉结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小于700 mm。沿墙柱交界处挂钢筋网或玻纤网格布,按4.3中的方法进行处理。

4.5 长墙中部的裂缝

长墙中部易出现垂直裂缝和锯齿形裂缝(见图8)。解决措施:当墙体长度大于6 m时,在墙中部设置构造柱或芯柱,构造柱与两侧墙体按构造设置拉结筋,沿墙高每1/3处铺设通长拉结钢筋;墙体高度大于4 m时,应在半墙高度处设置通长的钢筋混凝土拉结梁。

4.6 主次梁交接处的垂直裂缝

主次梁交接处的垂直裂缝见图9。裂缝由墙底部向上发展,下部裂缝宽,上部裂缝窄。解决措施:在主次梁交接处设置构造柱,提高填充墙的承载力;并按构造要求设置拉结筋,增强墙体的整体性。

4.7 楼梯间墙体的裂缝

楼梯间在填充墙和梁柱交接处易出现裂缝,解决措施:按4.3和4.4中的方法进行处理。平台梁下部的墙体易出现竖向裂缝(见图10),解决措施:在平台梁下应加设构造柱,以提高墙体的承载力。

5 结语

影响框架填充墙裂缝的因素很多,目前只能定性地对框架填充墙体的裂缝问题进行分析。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对框架填充墙裂缝的调查和研究,对常见裂缝进行分类和鉴别,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只要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并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框架填充墙的裂缝是可以控制的。随着砌块的生产和应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框架填充墙的裂缝问题会得到更进一步的解决。

摘要:混凝土砌块用于多层框架结构填充墙时墙体易出现裂缝。由于裂缝性质及产生原因不同,故应对裂缝进行分类,并根据其特征及发展变化进行鉴别。通过对框架填充墙裂缝的调查研究,对常见裂缝进行分析并给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多层框架结构,混凝土砌块,填充墙,裂缝,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488-489.

[2]王赫,张正威.关于砌体裂缝问题的探讨与建议[J].建筑技术,1997,28(12):850-853.

砌块填充墙裂缝的预防 篇8

1 试验

1.1 石渣粉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按照砌块的生产工艺,在砌块生产厂家现场制作240mm×180 mm×190 mm花岗岩石渣粉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下简称石渣粉砌块),双排双孔,空心率41%,块体密度1230kg/m3,强度等级MU5.0,如图1所示。

砌块用料配合比为m(水泥)∶m(石渣粉)=1∶9.55。

砌块成型用水量以满足砌块振动压制成型为宜,水灰比0.34~0.37。

1.2 试验墙体的设计

如图2所示,中间为3000 mm×1800 mm填充墙,墙厚180 mm,两侧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240 mm×240mm,柱预埋2Φ6@400 mm拉结筋,长度不小于600 mm;上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尺寸240 mm×300 mm。砌块成型后,室外自然养护14 d,然后以M5.0水泥砂浆砌筑框架填充墙(室内自然养护),砌墙时先砌至梁下200 mm,留1皮砌块待7 d后用石渣粉混凝土普通砖斜砌而成;然后安装并调试百分表,框架上梁(竖向测点)和左、右柱(水平测点,图5中水平变形值取其左、右柱对应测点变形值之和,如1#变形值=11#变形值+12#变形值)均各均匀布置5个测点,编号见图2。

1.3 测试过程和测试内容

砌块成型后第28 d开始测试。整个测试过程保持恒温(20±1)℃、恒湿[相对湿度(50±5)%]状态。

(1)取3块石渣粉砌块测试单个砌块(以下简称砌块)的干缩率(实际龄期应加上28 d,下同),测试示意见图1。实际测试时3个试件均正面朝下,以符合“反砌”状态。

(2)测定整片石渣粉砌块填充墙(以下简称砌块墙)的干缩变形,测试示意见图2。

(3)再取若干砌块置于同一实验室,开始、结束时均取3块测试相对含水率。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单个砌块的干缩率(见图3)

2.2 砌块墙体干缩变形总体特征(见图4、图5)

如图4所示,水平变形值2#、3#、4#和5#这4条曲线变化较小,这里不予讨论。如图3~图5所示,单个砌块的干缩变形曲线很平滑,无突变现象;但是,1#和A#、B#、C#、D#、E#等6条曲线在7~14 d时均有1个临界点,之前的变形很小,之后的变形迅速增加,这一临界点就是砌块墙的开裂时间,而且这一阶段干缩量剧增即突变。不过,随后所有测点的变形增量越来越小,但总的变形量在不断地缓慢增加[4,5]。

2.3 砌块墙干缩量的理论计算公式

如果排除砌块变形的离散性,并假设砌块变形是各向同性的,那么可按如下公式计算砌块墙在自由状态下的理论干缩值:

砌块墙水平理论计算干缩值=同一皮砌块墙水平块数×砌块长度×砌块(实测)干缩率+灰缝条数(砌块块数+1)×灰缝厚度×灰缝砂浆干缩率(按砌块的2倍计算[6])。

砌块墙竖向理论计算干缩值=砌块墙竖向皮数×砌块高度×砌块(实测)干缩率+灰缝条数(砌块皮数+1)×灰缝厚度×灰缝砂浆干缩率(按砌块的2倍计算[6])。

计算结果分别如图4、图5中曲线H、V所示,是条平滑曲线,因为其不受约束,可自由干缩。

2.4 墙体变形实测值与理论干缩值的比较

如图4所示,水平变形实测值1#小于理论干缩计算值H#,而且经过2个月的测试,二者的干缩速度越来越接近,则实测值1#永远不会超过理论值H#,因为其受梁底和柱边砌筑砂浆的双向约束以及拉结钢筋的约束。同理,如图5所示,竖向变形实测值A#、E#也不会超过理论干缩计算值V#。

但是,如图5所示,B、C、D等3个测点的变形实测值分别在不同的时间超过理论干缩值V#,因为竖向实测变形值兼有干缩与沉陷收缩的作用,而V#仅为竖向理论计算干缩值,其中,测点C距左、右柱最远,受其约束最小,干缩和沉陷收缩联合作用最大,最早开裂,而后变形迅速增加,超过V#,甚至超过V#值达40%。然后依次为测点D、B,二者的开裂时间和变形值的不同也正说明砌体的不均匀性。

2.5 沉陷收缩占梁底裂缝作用分析

如图5所示,经过2个月的测试,实测值C#的增加速度快于理论干缩计算值V#,而此时干缩差不多稳定,因为测试之初的相对含水率为56.3%,此时则为14.8%,最低再降至10%[7];然而,沉陷收缩还在继续徐变[8],则实测值C#有可能超过理论干缩值V#达50%以上。

另外,如图4所示,由于砌块墙受到约束,不可能完全显示出自由状态下的变形值,因此,砌块墙的变形应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为能显示出的变形,即实测变形值;另一部分为未能显示出的变形,不妨称之为“隐形变形”。那么,图5中的实测值C#包括部分干缩和部分沉陷收缩,同样,测点C的“隐形变形”也包括部分干缩和部分沉陷收缩。但是,理论干缩值V#却是自由状态下的完全干缩值,因此,要比较实测变形值中干缩和沉陷收缩的作用大小,就不能用实测变形值C#与理论干缩值V#进行比较,而应用实测变形值C#与理论干缩值V#中能显示出来的那部分干缩值。也就是说,在实测的梁底变形值中,要计算沉陷收缩值,不能用实测变形值C#直接减去理论干缩值V#,而是减去比理论干缩值V#要小的数值。这样,沉陷收缩在梁底裂缝中的作用至少占据50%,如此巨大的作用,不仅会导致砌块墙开裂,也可能导致砖砌填充墙开裂[2]。

3 结论

沉陷收缩是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开裂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与干缩联合作用容易造成在框架梁底部与砌块填充墙的交界处出现水平裂缝,这一裂缝至少有1/2作用是由沉陷收缩引起的。

摘要:以240 mm×180 mm×190 mm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框架填充墙。在恒温恒湿状态下,系统测试单个砌块及其填充墙的干缩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导致框架梁底部与砌块填充墙的交界处水平裂缝产生至少有1/2作用由沉陷收缩引起。

关键词:沉陷收缩,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裂缝,干缩变形

参考文献

[1]肖跃军,焦石.框架柱梁与填充墙间裂缝的预防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03,30(7):71,95.

[2]范嵘斌.防治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裂缝的几点看法[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02(5):5-7.

[3]庄占龙.石渣粉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裂缝的综合治理[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05(6):23-26.

[4]张玉红,唐岱新,李作为,等.砌块墙体二次干缩的试验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35(1):34-37.

[5]庄占龙,严捍东,张云波,等.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湿胀干缩的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7(3):13-15.

[6]宋晓波.采用煤渣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裂缝防治初探[J].工程质量,1998(6):38-40.

[7]李作为,李惠,唐岱新.收缩应力下砌块墙体裂缝防治技术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J].混凝土,2004(1):52-53,69.

上一篇:目标模式下一篇:古典文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