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剪结构填充墙(共9篇)
框剪结构填充墙 篇1
1 框架剪力墙短支柱、剪力墙与维护墙连结措施的改造
1.1按规范规定:主体结构与围护墙的拉结筋为2Φ6, 其间距不大于500mm。但在实际施工中发现预埋的拉结筋不合砌块模数, 不易对准砌体的灰缝, 从而不能很好的充分发挥墙体拉结筋的拉结作用。故采用后植筋法, 且在砌筑时采用在拉结筋根部用C20细石混凝土浇筑第一个齿搓, 与砌体同厚, 使填充墙体于主体结构构成链槽连接。同时在每层墙高的中部均增设了厚度为100mm与墙体同宽的C20混凝土腰带, 纵筋为2Φ10, 箍筋为Φ6Φ200.这样就大大改善了墙体与主体框剪结构的联系, 使墙体抵抗竖向变形的能力提高了约50%左右。消除了主体与围护墙体竖向裂缝的产生 (具体做法见图1) 。
1.2在施工过程中, 为了避免窗台与窗台墙交处因受力不均及墙体压缩变形而发生裂缝现象, 故在窗台处设置了3Φ8, C20钢筋混凝土现浇带与主体贯通以抵抗变形缝的产生。使其作用与混凝土圈梁等同, 约束了墙体的干缩及温度变形, 从而增加砌体的整体刚度。
2 砌体砌筑质量控制措施
2.1 保证砌筑质量, 为下道工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是预防裂缝产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砌筑前砌块的湿润程度以及施工过程中砂浆的配合比拌制、砌体的组砌形式都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
2.2 在砌体砌筑前, 根据每层框剪结构净高计算皮数杵皮数及砌体组砌方式。
检查并修正补齐拉结筋及腰梁钢筋。对于外墙砖砌体必须保证最上一皮砖上面留出约140mm高的空隙。以便日后用砖斜砌挤紧顶梁。根据施工规范要求, 每天砌筑高度不大于1.8m, 砌至梁板底时, 间隔15天以后, 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双侧灰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对于内墙砌块砌体, 最上部和最下部各用两皮砖砌筑, 并在最上一皮砖上留出约80mm高的空隙。以便日后用C20膨胀混凝土挤堵密实, 并且在填充与柱、剪力墙交接处勾出10mm×10mm的缝。并根据施工规范要求, 每天砌筑高度不大于1.8m, 填充墙砌筑好15天以后从两侧同时对同一部位用C20膨胀混凝土塞填填充墙顶端空隙并挤压密实, 并在梁或板下应预先用15mm×15mm木条留缝 (具体做法如图2所示) 。
2.3 由于本工程采用M5.
0混合砂浆砌筑, 刚砌筑好的砌体强度比较低。为保护砌筑的墙体, 砌筑后应尽量保证墙体避免撞击振动, 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 以保证砌体强度能够得到正常的增长。
3 抹灰质量控制措施
3.1抹灰前用钢丝刷对抹灰墙满刷一遍, 再用压力水进行冲洗, 消除灰尘等杂渍对砂浆与墙面粘附力的影响, 同时对墙面进行了湿润。然后对砌块砌体和混凝土部分进行满面喷浆处理。抹灰前墙体表面应保持湿润。若墙面基层有凹凸不平现象时, 在抹灰层较厚处先用砂浆分层找平, 必要时要用钢丝网加固, 每层找平厚度不得大于10mm, 层与层之间的粉刷间隔不得少于24小时。
3.2根据施工规范规定, 墙体应分层进行抹灰, 并且在每立方米砂浆中掺入1kg的抗裂纤维。因砌块的强度较低, 若抹灰层强度较高, 则会出现空鼓或放射性空鼓裂缝。故基层采用强度较低的1:1:6混合砂浆, 适当提高砂浆配合比中粗砂的比率, 以减少砂浆干燥收缩。中层或面层采用1:0.3:3混合砂浆。总厚度应控制在20mm左右。若厚度太大, 应采用隔天分层刮糙的方法进行处理, 建筑物外墙采用45mm×145mm面砖, 砖饰面采用1:2.5的水泥砂浆进行粘结。这样, 通过砂浆强度由低向高过渡, 同时兼顾基层材料和外部砖饰面 (面层) 强度要求, 从而更好的防治由于应力突变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3.3若墙体面积较大、长度较长时, 抹面应设置分格缝, 分格缝最大间隔为2m。抹灰完成后墙面涂料施工前嵌填弹性腻子至面层平。分格缝释放了大部分抹灰层干缩能力, 从而减少了抹灰层干缩裂缝。
3.4抹灰面层收水后, 即用木蟹磨平、压光, 待手按无明显下痕时再次压光, 压光不得少于三遍。禁止表面批水泥浆或撒干水泥, 在最后一次压光时随即用毛刷拉细毛, 这样就避免了压光过早和表面压的过于光滑而引起砂浆的收缩裂缝。
3.5在墙面上凿槽敷管时, 使管道表面应低于墙面4~5mm, 并将管道与墙体采用铁丝钉固定牢靠, 不得有松动、反弹现象。然后浇水湿润。嵌填水泥砂浆, 填补至与墙面相平, 并沿管道敷设方向铺10mm×10mm的Φ8钢丝网, 其宽度跨过每边不小于50mm, 蹦紧钉牢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对于大量管道集中通过的部位, 以支摸当做构造柱浇筑C20混凝土进行处理。
3.6填充墙与混凝土梁、板柱、剪力墙、预留箱盒等不同材料交接处, 均应沿交接处长度方向铺设定宽度每边不小于150mm的钢丝网, 并且用钉将网蹦紧钉牢, 以作防裂措施。在进行抹灰前首先要用801胶素水泥浆涤刷钢丝网, 以水泥刚好覆盖完钢丝网为宜。一般厚度都不应大于3mm。隔天再做下道抹灰工序。从而就能很好的保证了饰面层 (面层) 与填充墙体的粘结效果以及防止裂缝的产生。
结束语
通过工程的实践证明, 只要采取了上述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同时认真进行原料选购, 精心组织施工, 相信框架剪力墙结构填充墙饰面 (面层) 的裂缝问题是一定可以避免的。
摘要:针对框剪结构填充墙饰面产生裂缝的质量监控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框架剪力结构填充墙,裂缝,措施
框剪结构填充墙 篇2
摘要:目前,大部分建筑物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而为了减轻钢筋砼框架、框剪结构楼体的荷载,填充围护墙多采用轻质砌块、砼空心砌块等。这些材料具有容重轻、隔热保温性能好、施工方便,且能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因此,在框架、框剪结构填充墙中得到广泛应用。就我们大连地区特点而言,多采用轻质砼小型空心砌块作为填充墙材料。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常出现外墙渗漏造成质量通病。特别地处沿海地区,多受台风暴雨袭击,而且年降雨量较大,每当暴风雨或大雨过后,外墙面上出现一片片的湿印迹,使外墙面层脱落开列、空鼓,室内墙面变色、发霉、涂料起皮,面层起粉,地面木地板及地毯浸水、潮湿,严重地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造成了业主对开发商和施工单位产生不满情绪,给业主生活带来了烦恼与不便。
关键词:框剪结构填充墙渗漏防治
1质量方面造成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1原因分析①外墙选材不当,采用了吸水率大的轻质砌块,砌块几何尺寸不标准,砌筑不挂线的一侧凹凸不平,有的块体之间平整度差20~40mm。这样,极易造成抹灰砂浆厚度不一。如厚度大于25mm,则会形成自坠裂缝,墙体底层灰便会造成漏水隐患。②砂浆强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密实度就差,容易渗水。砂浆质量控制不严,用泥砂及建筑粉料代替中砂拌制砂浆,粘性大、和易性差、收缩大、强度低,砂浆的密实度更差。③饰面砖质量达不到使用要求,存在外形歪斜、掉棱缺角、脱边、翘曲和裂缝现象,有的吸水率和干缩变形大,遇到风吹雨打日晒,容易开裂。
1.2防治措施①轻质砌块的几何尺寸和质量等级,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外填充墙应采用标准的规格砌块,砌筑前先清除砌块表面污物。②砌筑砂浆应选用洁净的中砂,严格按配合比配制砂浆,严禁用泥砂、石粉砌墙。有条件的宜采用防水砂浆,确保砂浆强度,提高砂浆的抗渗性能。⑨饰面砖应向有资质厂家采购,要上等级、质量优的产品,保证表面光洁,四角方正,厚度一致,颜色均匀,边缘整齐,低吸水率,干缩变形小的面料。
2砌筑质量方面造成渗水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2.1原因分析①干砖砌墙,砌体质量较差。由于干砖易吸水,砂浆标号降低,造成砂浆与砖体粘结性差,从而在灰缝与砖之间有渗水缝隙,且肉眼看不到,不易修复,造成长期渗水。②砌体组砌方法不当,形成通缝。砌体的水平缝,头缝及竖缝中的砂浆不饱满,在砌体中形成许多空隙,渗水机会多,流向复杂,难以查找。③抹灰前基层处理不当,砌墙脚手洞、模板挑担洞、穿管洞等未按规定嵌补密实;砼墙体与砌块搭接处没有处理好,造成外墙渗水。
2.2防治措施①应提前做好砌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材,喷水湿润,砌块表面清污、盘角挂线工作,砌块应提前浇水,水应浸入块体内10~15mm。②应重视砌体质量,把干砖浸水、砂浆强度及砌体灰缝饱满度作为重点来抓。墙体砌好后,应经施工员及质检员检查,发现通缝亮点,应修补后,再进行外墙抹底灰。③正确掌握组砌方法,注意砌筑的块型排列,不得产生通缝,以增强砌体的整体性和强度。砌体的灰缝砂浆饱满度应达到90%。有条件的可在砂浆中掺入一定的外加剂,以增加砂浆的保水性和和易性,提高抗渗性能。④除不允许留有脚手洞等的砌体外,原则上尺量少留洞。抹灰前提前检查外墙面的空头缝和孔、洞并做好记录,要专人负责清除缝、孔、洞的杂物和灰浆,并冲洗干净,然后按要求嵌缝、补洞、检查,把好外墙防水的第一关。
3外墙饰面砖施工质量方面造成渗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3.1原因分析①外墙面砖镶贴不牢,出现空鼓,形成储水囊。②面砖勾缝砂浆标号太低或勾缝不认真,形成很多毛细孔或缝隙,遇到台风暴雨会从毛细孔或缝隙渗入。③面砖镶贴时压住门窗框,玻璃胶打得不严密,玻璃胶质量差,不到一年就老化,失去防水功效。
3.2防治措施①砖缝中填嵌的水泥浆要饱满,使缝面达到平整、光滑、无砂眼。饰面砖与粘结层应牢固可靠,表面不得有空鼓、裂缝等质量缺陷。②面砖勾缝宜用1:1干硬性水泥砂浆进行勾缝、压光。一般缝宜凹进3mm,形成嵌缝效果。拆架前应全部仔细检查。发现漏勾、压光不匀,立即修整,不留隐患。③外墙面砖镶贴应离开门窗框5mm,缝隙内满打玻璃胶,严禁采用伪劣的玻璃胶。
4温度裂缝和不均匀沉降造成渗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4.1原因分析①框架、框剪结构与填充墙交接处受温度影响收缩不匀,产生开裂而渗漏。②外墙门窗框受温度变化而产生翘曲变形,使窗框与墙体间产生缝隙,造成渗水。⑨伸缩缝沉降缝未按要求处理,特别是水平缝和竖向缝交接处最易渗水。
4.2防治措施①砼框架、框剪结构与填充外墙交接处,沿高度方向每600高设2φ6拉结筋,伸入砌体内不小于700mm,当砌块砌至最后一层时,可用填实的空心砌块斜砌塞紧。在交接处及一些薄弱部位贴一层的铅丝网片或塑料耐碱网格布,以避免受温度影响收缩不均而产生开裂。②固定后的窗框与墙体间必须留3~5mm间隙,缝隙内应采用无腐蚀、弹性材料填嵌饱满,防止出现空谷或裂缝。表面用嵌缝膏密封,确保水密性及气密性。③伸缩缝、沉降缝应认真处理,做到既能伸缩、沉降自由,又能防水。
5建筑构造不当造成的渗水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5.1原因分析①框架或框剪屋面板与女儿墙交接处防水未处理好,屋面积水从墙板交接处渗入。②外墙立面装饰构件,如铝合金幕墙,不锈钢饰件等,与外墙面、女儿墙接触封闭不严造成渗水。③隐框玻璃幕墙玻璃之间打胶不严密,打得太薄,有气泡或胶老化失去防水性能而渗漏。
5.2防治措施①屋面女儿墙采用现浇砼时,做屋面防水时,防水卷材应卷上达到设计要求规定,使屋面积水渗不出女儿墙。②铝合金幕墙、不锈钢饰件等一些装饰构件,与外墙面、女儿墙压顶部位的连接,应充分考虑到变形的影响,凡接头及螺栓周边均应打上优质玻璃肢或密封胶,确保接缝的密封。③隐框玻璃幕墙玻璃之间打胶应确保厚度,打胶要严密、顺直,并应选用优质胶,确保使用年限。
6其它方面因素造成的渗水原因分析及防水措施
6.1原因分析①室内靠外墙的厨房,卫生间地面未作防水或防水不严,室内积水沿楼面与外墙交接处渗出。②外墙脚手架连墙杆,悬挑脚手架拆架时只用氧乙炔割除,有一截留在墙内形成渗水通道。③现浇砼外墙,固定模板用的螺杆孔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④外挑预制空调器洞与墙交接处处理不好及空调洞内泛水不明显。⑤铝合金门窗框后塞口、窗洞留得太大,窗框四周塞缝不严,或塞缝时窗台清理不干净甚至未作塞缝处理,窗台未作泛水。⑥建筑施工井架口,上人电梯口,塔吊附墙处预留施工洞封闭不严,留下渗水隐患。⑦住户进行室内装饰时破坏了外墙面,形成渗漏。
6.2防治措施①室内厨房、卫生间应做好防水处理,室内地面防水应卷至四周墙面高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②外墙脚手架连墙杆、悬挑脚手架时,将墙内钢管全部割除再按要求堵洞。⑨现浇砼外墙拆模后,立即将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孔凿成喇叭口用掺入膨胀的砂浆堵好。④挑出外墙的空调器洞应在抹灰前安装好,与墙交接处蒙上一层300宽铅丝网与墙面同步抹灰,空调洞内按要求做好泛水。⑤外门窗洞口位置留置应正确,大小适中,一般每边大20mm,窗框塞缝要求定人位,塞缝前应将杂物、浮灰清理干净,窗顶滴水、窗台泛水应明显。⑥建筑施工井架口,上人电梯口等施工洞口处理应严格按程序施工,不留施工隐患。
框剪结构填充墙 篇3
就福州地区而言,多采用空心粘土砖作为填充墙材料。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常出现外墙渗漏质量通病。特别是福州地处沿海地区,多受台风暴雨袭击,而且年降雨量较大,每当暴风雨或大雨过后,外墙面上出现一片片的湿印迹,使外墙面层脱落开裂、空鼓,室内墙面变色、发霉,涂料起皮,面层起粉,地面木地板及地毯浸水、潮湿,严重地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造成了业主对开发商和施工单位产生不满的情绪,给业主生活带来了烦恼与不便。
填充墙渗漏水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施工技术人员,成为工程质量的通病。本人在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中,结合实际,反复探讨、分析,从中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初步找出渗漏水原因及其产生的根源。通过学习和借鉴有关技术资料,根据长期以来的施工经验,对各方面原因造成的渗漏水通病,阐述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只有满足必要的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就能根除渗漏水通病,提高工程质量。
1 材料质量方面造成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1 原因分析
(1)外墙选材不当,采用了吸水率大的轻质砌块,砌块几何尺寸不标准,砌筑不挂线的一侧凹凸不平,有的块体之间平整度差20~40mm。这样极易造成抹灰砂浆厚度不一。如厚度大于25 mm则会形成自坠裂缝,墙体底层灰便会造成漏水隐患。
(2)砂浆强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密实度就差,容易渗水。砂浆质量控制不严,用泥砂及建筑粉料代替中砂拌制砂浆,粘性大、和易性差、收缩大、强度低,砂浆的密实度更差。
(3)饰面砖质量达不到使用要求,存在外形歪斜、掉棱缺角、脱边、翘曲和裂缝现象,有的吸水率和干缩变形大,遇到风吹雨打日晒容易开裂。
1.2 防治措施
(1)设计时外墙填充墙应优先考虑采用低吸水率的轻质砌块材料,如粘土空心砖等。
(2)轻质砌块的几何尺寸和质量等级,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外填充墙应采用标准的规格砌块,砌筑前先清除砌块表面污物。
(3)砌筑砂浆应选用洁净的中砂,严格按配合比配制砂浆,严禁用泥砂、石粉砌墙。有条件的宜采用防水砂浆,确保砂浆强度,提高砂浆的抗渗性能。
(4)饰面砖应向有资质厂家采购,要上等级、质量优的产品,保证表面光洁,四角方正,厚度一致,颜色均匀,边缘整齐,低吸水率,干缩变形小的面砖。
2 砌筑质量方面造成渗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1 原因分析
(1)施工时贪方便,砌块未经挑选,将缺棱掉角、翘曲变形的砌块用于外填充墙,而且反手砌筑,使外墙平整度差,造成表面凹凸不平,使外粉刷厚薄不匀,产生干缩应力,使外粉刷面开裂,有的起壳,雨水极易渗入砌体。
(2)干砖砌墙,砌体质量较差。由于干砖易吸水,砂浆标号降低,造成砂浆与砖体粘结性差,从而在灰缝与砖之间有渗水缝隙,且肉眼看不到,不易修复,造成长期渗水。
(3)砌体组砌方法不当形成通缝。砌体的水平缝、头缝及竖缝中的砂浆不饱满,在砌体中形成许多空隙,渗水机会多,流向复杂,难以查找。
(4)抹灰前基层处理不当,砌墙脚手洞、模板挑担洞、穿管洞等未按规定嵌补密实;砼墙体与砌块搭接处没有处理好,造成外墙渗水。
2.2 防治措施
(1)应提前做好砌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材、喷水湿润、砌块表面清污、盘角挂线工作,砌块应提前浇水,水应浸入块体内10~15mm。
(2)应重视砌体质量,把干砖浸水、砂浆强度及砌体灰缝饱满度作为重点来抓。墙体砌好后,应经施工员及质检员检查,发现通缝亮点,应修补后再进行外墙抹底灰。
(3)正确掌握组砌方法,注意砌筑的块型排列,不得产生通缝,以增强砌体的整体性和强度。砌体的灰缝砂浆饱满度应达到90%。有条件的可在砂浆中掺入一定的外加剂,以增加砂浆的保水性和和易性,提高抗渗性能。
(4)除不允许留有脚手洞等的砌体外,原则上尽量少留洞。抹灰前提前检查外墙面的空头缝和孔、洞并做好记录,要专人负责清除缝、孔、洞的杂物和灰浆,并冲洗干净,然后按要求嵌缝、补洞、检查,把好外墙防水的第一关。
3 外粉刷处理不当造成渗水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3.1 原因分析
(1)砌体浮灰清理不干净,没有浇水湿润,砌块界面没有“毛化处理”,造成粉刷层空鼓、裂缝、脱落。
(2)突出墙面的腰线、门窗、阳台的滴水线处理不当;外墙饰面分格条采用木制分格条,宽厚不一或分格条变形。起条时间不当,起条方法不对,使分格条边棱受损,缝底没有用水泥砂浆勾平抹光,造成渗水。
(3)穿外墙管道周围砂浆堵塞不严,造成渗水。
(4)外墙抹灰时,两步脚手架接搓处处理不当,擀压不实,亦会留下渗漏隐患。
(5)外墙打底砂浆不管厚薄均为一遍成活,造成开裂,砂浆标号太低,施工马虎。
3.2 防治措施
(1)在粉刷前应将砌体表面浮灰清理干净,提前浇水湿润,并做好砌块界面的“毛化处理”,有条件的可在抹灰前在砌体上刷1~2 mm厚胶质水泥浆,以增强砌体表面与外粉刷的粘结性,随即开始抹灰。
(2)突出墙面的窗台,腰线应预留足够的高度,使流水线的坡度正常;滴水槽嵌条必须拉通施工,深度、宽度不小于10mm,距外墙面不小于20 mm。外饰面分格条的规格应为宽度20 mm左右,厚度12 mm左右,最好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制品。采用木条时,要保持不变形、干净、湿润。掌握好起条时间,刮清分格条面的多余砂浆,用小锤轻打分格条,使其与抹灰层分离后取出,注意不要损坏缝口。将缝内灰浆清扫干净,灌柔性防水材料,防止沿缝渗水。
(3)穿外墙管道周边宜用干硬性砂浆分层堵实,外饰面做完后沿管周边注上玻璃胶或密封胶。
(4)外墙抹灰到一步脚手架甩搓时,应在搓端抹实压平,定浆后,可用尺板压逼再用铁抹子切成反搓。当下层接搓抹灰前,应向搓口充分洒水浸润,然后再泼一道素水泥浆,待浆液吸入墙体后再抹灰接搓。这样便于衔接,不易出现斑痕,且接搓处密实,不会有缝隙。当墙体平整度差≥30 mm,应分两次或几次预先进行补抹,达到与墙面基本相平后再统一抹灰。
(5)外墙抹灰较厚部位应分2~3层施工,抹灰砂浆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调配成浆,不得偷工减料。
4 外墙饰面砖施工质量方面造成渗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4.1 原因分析
(1)外墙面砖镶贴不牢,出现空鼓,形成储水囊。
(2)面砖勾缝砂浆标号太低或勾缝不认真,形成很多毛细孔或缝隙,遇到台风暴雨会从毛细孔或缝隙渗入。
(3)面砖镶贴时压住门窗框,玻璃胶打得不严密,玻璃胶质量差,不到一年就老化,失去防水功效。
4.2 防治措施
(1)外墙面砖镶贴要牢固均匀、整齐,面层施工前应检查基层抹灰层,遇有裂缝和空鼓处必须铲除处理,并修补后方可施工。
(2)面砖宜用1∶1干硬性水泥砂浆进行勾缝、压光。一般缝宜凹进3 mm,形成嵌缝效果。拆架前应全部仔细检查。发现漏勾、压光不匀,立即修整,不留隐患。
(3)外墙面砖镶贴应离开门窗框5 mm,缝隙内满打玻璃胶,严禁采用伪劣的玻璃胶。
5 温度裂缝和不均匀沉降造成渗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5.1 原因分析
(1)框架、框剪结构与填充墙交接处受温度影响收缩不匀,产生开裂而渗漏。
(2)外墙门窗框受温度变化而产生翘曲变形,使窗框与墙体间产生缝隙,造成渗水。
(3)框架、框剪结构产生不均匀沉降或应力变化,在填充墙阴阳角或门窗洞口、窗下墙体及一些薄弱部位,产生水平或45°方向裂缝而渗漏。
(4)伸缩缝、沉降缝未按要求处理,特别是水平缝和竖向缝交接处最易渗水。
5.2 防治措施
(1)砼框架、框剪结构与填充外墙交接处,沿高度方向每500高设2Ф6拉结筋,伸入砌体内不小于1000 mm,当砌块砌至最后一层时,可用填实的空心砌块或用90 mm×190mm×190 mm的砌块斜砌塞紧。有条件的可在交接处及一些薄弱部位贴一层≥300 mm宽的铅丝网片,以避免受温度影响收缩不均而产生开裂。
(2)外门窗框的安装尽量采用先立框,后砌墙的方法,砌块与窗框之间的间隙应保的持在10~16 mm之间,并用干硬性砂浆填实。如采用先砌墙后塞框的方法,则其缝隙采用掺入胶粘剂的水泥砂浆分层嵌实。
(3)伸缩缝、沉降缝应认真处理,做到既能伸缩、沉降自由,又能防水。
6 建筑构造不当造成的渗水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6.1 原因分析
(1)框架或框剪屋面板与女儿墙交接处防水未处理好,屋面积水从墙板交接处渗入。
(2)有些框架、框剪结构主裙楼交接处,裙房屋面防水处理不当,裙房屋面积水渗入主楼内。
(3)外墙立面装饰构件,如铝合金幕墙,不锈钢饰件等,与外墙面、女儿墙接触封闭不严造成渗水。
(4)隐框玻璃幕墙玻璃之间打胶不严密,打得太薄,有气泡、针眼或胶老化失去防水性能而渗漏。
6.2 防治措施
(1)屋面女儿墙采用砖混结构时,女儿墙与屋面的连接处宜做60°斜嵌砼;屋面防水卷材至挑沿下,做滴水槽;屋面女儿墙采用现浇砼时,施工缝宜留在屋面板向上300 mm,做屋面防水时,防水卷材应卷上女儿墙300~500 mm处,使屋面积水渗不出女儿墙。
(2)施工裙房屋面时,防水卷材应卷上主楼外墙外皮300~500 mm,不让裙楼屋面积水渗入主楼室内。
(3)铝合金幕墙、不锈钢饰件等一些装饰构件,与外墙面、女儿墙压顶部位的连接,应充分考虑到变形的影响,凡接头及螺栓周边均应打上优质玻璃胶或密封胶,确保接缝的密封。
(4)隐框玻璃幕墙玻璃之间打胶应确保厚度,打胶要严密、顺直,并应选用优质胶,确保使用年限。
7 其它方面因素造成的渗水原因分析及防水措施
7.1 原因分析
(1)室内靠外墙的厨房、卫生间地面未作防水或防水不严,室内积水沿楼面与外墙交接处渗出。
(2)外墙脚手架连墙杆,悬挑脚手架拆架时只用氧乙炔割除,有一截留在墙内形成渗水通道。
(3)现浇砼外墙,固定模板用的螺杆孔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
(4)外挑预制空调器洞与墙交接处处理不好及空调洞内泛水不明显。
(5)铝合金门窗框后塞口、窗洞留得太大,窗框四周塞缝不严,或塞缝时窗台清理不干净甚至未作塞缝处理,窗台未作泛水,窗顶滴水线不明显。
(6)铝合金推拉窗下滑出水口太少,遇到台风暴雨时,形成积水渗入室内。
(7)建筑施工井架口,上人电梯口,塔吊附墙处预留施工洞封闭不严,留下渗水隐患。
(8)住户进行室内装饰时破坏了外墙面,形成渗漏。
7.2 防治措施
(1)室内厨房、卫生间应做好防水处理,室内地面防水应卷至四周墙面300~500 mm。
(2)外墙脚手架连墙杆、悬挑脚手架拆架时,将墙内钢管全部割除再按要求堵洞。
(3)现浇砼外墙拆模后,立即将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孔凿成喇叭口,用掺入膨胀剂的砂浆堵好。
(4)挑出外墙的空调器洞应在抹灰前安装好,与墙交接处蒙上一层300mm宽铅丝网与墙面同步抹灰,空调洞内按要求做好泛水。
(5)外门窗洞口位置留置应正确,大小适中,一般每边大于20 mm,窗框塞缝要求定位,塞缝前应将杂物、浮灰清理干净,窗顶滴水、窗台泛水应明显。
(6)铝合金窗宜优先采用下滑挡水较高的70系列推拉窗或平开窗,推拉窗出水孔距宜≤300 mm。
(7)建筑施工井架口,上人电梯口等施工洞口处理应严格按程序施工,不留施工隐患。
(8)住户装修应由专业单位施工,严禁在外墙上私自乱凿洞口。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轻质填充外墙渗漏水通病,应着重从砌块材料,砌筑,粉刷,镶贴及构造处理等每一个环节来消除外来水源浸湿外墙面而渗水的隐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措施,加强现场全面质量监督管理,认真执行有关砌体的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要求施工操作人员按工序道道把关,控制细节,就能够基本杜绝框架、框剪结构填充外墙渗漏通病的发生,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摘要:本文针对建筑物的框架、框剪结构工程中存在的填充外墙渗漏水通病问题,结合本人多年施工经验,从材料质量、砌筑施工、粉刷、装饰饰面施工、温度裂缝及不均匀沉降、构造不当等多方面因素,探讨其渗漏原因,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
框剪结构填充墙 篇4
【关键词】填充墙裂缝;裂缝的影响;产生原因;预防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业新材料、新技术逐步得到应用,超高、超长、大体量建筑物已屡见不鲜。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良好的材料性能和抗震性能广泛代替了原来的砌体结构,建筑物内部空间及使用功能的划分则通过砌筑填充墙来实现。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由于抗压强高,保温隔热性能好,导热系数为,吸声、隔声性能好耐火度高,密度小,可加工性好等特点,使其作为填充墙首选材料,被广泛采用。但由于设计、施工、及材料自身性能等原因,填充墙局部容易出现裂缝。裂缝会影响后期的抹灰、装修,有损美观;外墙裂缝还会造成雨水内渗。不但影响了业主的正常使用,甚者会带来社会矛盾。本文就此针对裂缝产生部位及成因做出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1、裂缝产生部位
裂缝产生主要集中在以下部位:填充墙四周与主体混凝土构件相连处、45度斜裂缝、门窗洞口处、墙体本身立面管线部位。
2、裂缝成因及分析
2.1填充墙四周与主体混凝土构件相连处裂缝的形成原因
(1)填充墙与柱未按施工规范采用接结筋,且砌块砌筑高度过高,使砌块墙未充分收缩,进而在收缩内应作用下拉裂;(2)在抹灰时未用钢板网将墙柱连接处覆盖后再抹灰,从而使抹灰层由于水泥收缩而拉裂;(3)在砌块砌到梁底时,未按规范要求,加一层蒸压灰砂砖斜砌楔牢塞实,在墙体收缩后,出现裂缝。
2.2 45度斜裂缝的形成原因
(1)地基变形导致主框架不均匀沉降或框架自身受力不均匀导致变形,对墙体产生剪切或弯曲作用,填充墙整体刚度小、抗剪或抗弯能力较差,从而产生变形,出现裂缝;(2)施工中框架结构由于荷载不断增加而产生的变形未充分考虑,尤其是填充墙施工前后,且若填充墙未充分收缩,框架变形未稳定,势必会造成裂缝;(3)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填充墙砌筑质量差、强度低,无法抵抗框架变形,进而产生内部拉应力,出现裂缝;(4)填充墙宽厚比过大,整体抗剪、抗弯能力差,容易产生破坏。
2.3门窗洞口处裂缝的形成原因
(1)地基不均匀沉降易对底层窗台下产生斜裂缝;(2)温度变化导致混凝土构件与填充墙变形不一致,使填充墙产生内应力,进而在门窗洞口处出现应力集中,产生裂缝。
2.4 墙体本身立面管线部位裂缝的形成原因
为了埋设管线,墙体线槽处截面削弱,易出现沿线槽方向的裂缝。
3、预防裂缝有效措施分析
为了预防上述裂缝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从设计、材料、施工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3.1设计时控制
(1)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计算沉降量,预估变形程度,保证在施工时对重点部位予以重点控制;(2)填充墙应沿墙、柱全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筋,拉结筋伸入墙的长度,6、7度抗震设防时不少于墙长1/5且不小于700mm,8、9度抗震设防时宜沿墙全长贯通;(3)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宜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在砌体抗拉薄弱部位设置水平缝钢筋。当外窗或阳台门联窗宽度较大时,可在窗台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梁或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配置构造钢筋4φ12,高度120mm。窗台板或扁梁嵌入窗间墙内不少于600mm;(5)砌体与混凝土构件接缝处应设置钢丝网片。钢丝网片与基体搭接宽度≥150mm,门窗洞口等应力集中区也应在角部设钢丝网片。钢丝网片的网孔尺不应大于20mm×20mm,其钢丝直径不应小于1.6mm,且宜采用热镀锌。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每200-300mm加铁片固定,挂网应做到平整、牢固;(6)室内集中线管处用细石混凝土浇捣,强度C20混凝土,与墙体接缝处铺贴钢丝网。
3.2材料控制
(1)砂应采用中砂,使用前应过筛,含泥量不应大于3%。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密度大于1900kg/m3且稠度控制在50-70mm;(2)所用砌块的龄期应超过28天,严禁出现砌块龄期过短而急于上墙的问题。砌筑时宜采用适合材料自身特性的粘结性好的砌筑砂浆,普及使用成品砂浆;(3)界面剂应使用柔性的防水界面剂。
3.3施工时控制
(1)提前2天对填充墙砌块进行浇水湿润,并在砌筑过程中随时对砌筑面进行适量洒水,避免砂浆失水过块而影响其强度和粘结性;(2)应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和含水深度。加气混凝土块的上墙含水率宜小于20%;(3)砂浆应随伴随用,使用时间不能过长,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应在3h-4h内使用完毕,当气温超过30℃时,应在拌成后2h-3h内使用完毕。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及标号,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一般不低于M5;(4)严格控制墙体砌筑时砂浆饱满度和粘结率,水平缝不小于80%,坚直缝不小于60%。灰缝厚度控制在8-12mm范围内。
结束语
控制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当前建筑物普遍向高层、大体量发展的形势下,制定一项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已迫在眉捷。控制裂缝,重点在防,并需要从设计、材料、施工上共同努力,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才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实践证明,只要严格执行规定,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控制裂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作者简介
1张金波,1981年,男,山东无棣人,滨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大学本科,结构设计;
2张小水,滨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结构设计;
框剪结构填充墙 篇5
1.1 按规范规定:主体结构与维护墙的拉结筋为2¢6,其间距不大于500mm。但在实际施工中发现预埋的拉结筋不合砌块模数,不易对准砌体的灰缝,从而不能很好的充分发挥墙体拉结筋的拉结作用,故采用后植筋方法,且在砌筑时采用在拉结筋根部用C20细石混凝浇筑第一个齿槎,与砌体同厚,使填充墙体与主体结构构成键槽连接。同时在每层墙高的中部均增设了厚度为100mm与墙体同宽的C20混凝土腰带,纵筋为2¢10,箍筋为¢6@200。这样就大大改善了墙体与主体框剪结构的联系,使墙体抵抗竖向变形的能力提高了约50%左右,消除了主体与维护墙体竖向裂缝的产生(具体做法见图1)。
1.2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窗台与窗台交接处因受力不均及墙体压缩变形而产生裂缝现象,故在窗台处设置了3¢8、C20钢筋混凝土现浇带与主体贯通以抵抗变形缝的产生。使其作用与混凝土圈梁等处,约束了墙体的干缩及温度变形,从而增加了气体的整体刚度。
2 砌体砌筑质量控制措施
2.1 保证砌筑质量,为下道工序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预防裂缝产生的一个重要环节。砌筑前砌块的湿润程度以及施工全过程中砂浆的配合比拌制、砌体的组砌形式都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
2.2 在砌体砌筑前,根据每层框剪结构净高计算皮数杆及砌体组砌方式,检查并修正补齐拉结筋及腰梁(板带)钢筋,对于外墙砖砌体必须保证最上一皮砖上面留出约140mm高的空隙,以便日后用砖斜砌挤紧顶梁。根据施工规范要求,每天砌筑高度不大于1.8m,砌至梁板底时,间隔15天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双侧灰缝用高标号水泥浆嵌填,密实。对于内墙砌块砌体,最上部和最下部各用三皮砖砌筑,并在最上一皮砖上方留出约80mm高的空隙,以便日后用C20膨胀混凝土挤堵密实,在填充墙与柱、剪力墙交接处勾出10mm×10mm的缝。并根据施工规范要求,每天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8m,填充墙砌筑好15天以后从两侧同时对同一部位用C20膨胀混凝土塞填填充墙顶端空隙并挤压密实,并在梁或板下应预先用15mm×15mm木条留缝(具体做法如图2所示)。
2.3 由于一般工程采用M5.0混合砂浆砌筑,刚砌筑好的砌体强度比较低。为保护砌筑好的墙体,砌筑后应尽量保证墙体避免撞击振动。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以保证砌体强度能够得到正常的增长。
3 抹灰质量控制措施
3.1 抹灰前用钢丝刷对抹灰面满刷一遍,再用压力水进行冲洗,清除墙体表面灰尘等杂渍对砂浆与墙面粘附力的影响,同时对墙面进行了湿润。随后对砌块砌体和混凝土部分进行满面喷浆处理。若墙面基层有凹凸不平现象时,在抹灰层较厚处先用砂浆分层找平,当厚度超过30mm时,要用钢丝网加固,每层找平厚度不得大于10mm。层与层之间的粉刷间隔不得少于24小时。
3.2 根据施工规范规定,墙体应分层进行抹灰,并且在每立方米砂浆中掺入1kg的抗裂纤维。因砌块的强度较低,若抹灰层强度较高,则会出现空鼓或放射性空鼓裂缝。故基层采用的砂浆强度较低的1:1:6混合砂浆,适当提高砂浆配合比中粗砂的比率,以减少砂浆干燥收缩;中层或面层采用1:0.3:3混合砂浆,总厚度应控制在20mm左右,若厚度太大,应采用隔天分层刮糙的办法进行处理。建筑物外墙贴面砖采用1:2.5的水泥砂浆进行粘贴。这样通过砂浆强度由低向高过渡,同时兼顾基层材料和外部转饰面(面层)强度要求,从而更好的防止了由于应力突变而导致的裂缝的产生。
3.3 墙体面积较大、长度较长时,抹面应设置分格缝,分格缝最大间距为2m。抹灰完成后,墙面涂料施工前嵌填弹性腻子至面层平。由于分格缝释放了大部分抹灰层干缩应力,从而减少了抹灰层干缩裂缝。
3.4 抹灰层收水后。即用打摸板磨平、铁抹子压光,待手按无明显下陷时再次压光,压光不得少于三遍。禁止表面批水泥浆或撒干水泥,在最后一遍压光时,随即用毛刷拉毛,这样就避免了压光过早和表面压得过于光滑而引起砂浆收缩裂缝。
3.5 在墙面上凿槽敷管时,使管道表面低于墙面4-5mm。并将管道与墙面采用铁丝钉固定牢靠,不得有松动。然后浇水湿润,嵌填水泥砂浆,填补至与墙面相平,并沿管道敷设方向铺贴10×10mm的¢8钢丝网,其宽度跨过洞宽每边不小于50mm,绷紧钉牢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对于大量管道集中通过的部位,以支模将其当做构造柱浇筑C20混凝土进行处理。
3.6 填充墙与混凝土梁、板、柱、剪力墙、预留箱盒等不同材料交接处,均应沿交接处长度方向铺设宽度每边不小于150mm的钢丝网,并用钉子将网绷紧钉牢,以作防裂措施。在进行抹灰前首先要用801胶素水泥浆涤刷钢丝网,以水泥浆刚好覆盖完钢丝网为宜,一般厚度都不大于3mm。隔天再做下道抹灰工序,从而就能够很好的保证了饰面层与填充墙体的粘接效果以及防止裂缝的产生。
4 结束语
通过多个工程的实践证明,只要采取了上述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同时认真进行原材选购,精心组织施工,相信框架剪力墙结构填充墙饰面(面层)的裂缝问题是一定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S].
框剪结构填充墙 篇6
目前, 大部分建筑物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而为了减轻钢筋砼框架、框剪结构楼体的荷载, 填充围护墙多采用轻质砌块、砼空心砌块等。这些材料具有容重轻、隔热保温性能好、施工方便, 且能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因此, 在框架、框剪结构填充墙中得到广泛应用。就我们福州地区特点而言, 多采用空心粘土砖作为填充墙材料。但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所致, 常出现外墙渗漏造成质量通病。特别我们福州地处沿海地区, 多受台风暴雨袭击, 而且年降雨量较大, 每当暴风雨或大雨过后, 外墙面上出现一片片的湿印迹, 使外墙面层脱落开列、空鼓, 室内墙面变色、发霉、涂料起皮, 面层起粉, 地面木地板及地毯浸水、潮湿, 严重地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造成了业主对开发商和施工单位产生不满情绪, 给业主生活带来了烦恼与不便。
1 墙体裂缝的分类及产生原因
墙体裂缝是由于受地基不均匀下沉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墙体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等原因致使砖砌墙体表面产生一些不同性质的裂缝的统称。裂缝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 斜裂缝常发生的部位一般在纵墙的两端, 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 并由下向上发展。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变形, 使墙身承受较大的剪切力, 当结构刚度较差, 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造成了砌体受主拉应力的破坏而引起。
(2) 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窗间墙的上下两对角处成对出现, 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 沉降小的一边裂缝在上。产生原因主要是地基不均匀变形或沉降缝处理不当;某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 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产生裂缝, 上宽下窄;竖向裂缝一般产生在纵墙的顶层或底层窗台墙上, 产生原因主要是墙体的两端沉降值较大, 中间沉降数值小, 使墙体的顶层或底层窗台中间受拉所产生。
(3) 顶层墙身的裂缝主要为“八”字缝:主要位于建筑物顶层墙体东西两端的一至两个开间内, 严重时可发展到房屋的1/3长宽内, 是墙体裂缝最常见的一种。内外纵墙、横墙均可能发生, 裂缝一般由两端向中间升高, 呈对称形, 裂缝宽度一般是中间大, 两端小。主要产生原因是由于砼和砖砌体两种材料膨胀系数的差异而受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纵墙因不能自由伸缩或地基不均匀变形而引起。
(4) 温度裂缝即填充墙体与混凝土柱连接措施不当。混凝土柱与填充墙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 当环境温度变化时, 在交接处形成的裂缝。
(5) 水平裂缝即填充墙顶与混凝土梁、板间未顶紧。混凝土梁底与填充墙顶结合处出现水平贯通裂缝, 主要是因为填充墙顶与梁底结合不实, 砌体干燥产生收缩, 使墙顶下沉, 从而在梁底产生的裂缝。
2 砌筑质量方面造成渗水
(1) 施工时贪方便, 砌块未经挑选, 将缺棱掉角、翘曲变形的砌块用于外填充墙, 而且反手砌筑, 使外墙平整度差, 造成表面凹凸不平, 使外粉刷厚薄不匀, 产生干缩应力, 使外粉刷面开裂, 有的起壳, 雨水极易渗入砌体。应提前做好砌筑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选材, 喷水湿润, 砌块表面清污、盘角挂线工作, 砌块应提前浇水, 水应浸入块体内10mm~15mm。
(2) 干砖砌墙, 砌体质量较差。由于干砖易吸水, 砂浆标号降低, 造成砂浆与砖体粘结性差, 从而在灰缝与砖之间有渗水缝隙, 且肉眼看不到, 不易修复, 造成长期渗水。应重视砌体质量, 把干砖浸水、砂浆强度及砌体灰缝饱满度作为重点来抓。墙体砌好后, 应经施工员及质检员检查, 发现通缝亮点, 应修补后, 再进行外墙抹底灰。
(3) 砌体组砌方法不当, 形成通缝。砌体的水平缝, 头缝及竖缝中的砂浆不饱满, 在砌体中形成许多空隙, 渗水机会多, 流向复杂, 难以查找。正确掌握组砌方法, 注意砌筑的块型排列, 不得产生通缝, 以增强砌体的整体性和强度。砌体的灰缝砂浆饱满度应达到90%。有条件的可在砂浆中掺入一定的外加剂, 以增加砂浆的保水性和和易性, 提高抗渗性能。
(4) 抹灰前基层处理不当, 砌墙脚手洞、模板挑担洞、穿管洞等未按规定嵌补密实;砼墙体与砌块搭接处没有处理好, 造成外墙渗水。除不允许留有脚手洞等的砌体外, 原则上尺量少留洞。抹灰前提前检查外墙面的空头缝和孔、洞并做好记录, 要专人负责清除缝、孔、洞的杂物和灰浆, 并冲洗干净, 然后按要求嵌缝、补洞、检查, 把好外墙防水的第一关。
3 填充墙与剪力墙交接处渗漏水
填充墙与剪力墙交接处渗漏水的原因是充墙顶与混凝土梁、板间未顶紧或者由于填充墙体与混凝土柱连接措施不当而造成的。
(1) 加强填充墙与混凝土柱、梁的连接。填充墙墙体拉结筋应严格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设置, 柱内预留2¢6 (墙厚大于240mm时为3¢6) 一般长度不小于50cm, 间距不大于500mm。粉饰前, 砌体与混凝土构件周边接缝处, 宜先铺钉金属网, 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网片张紧后固定。 (2) 填充墙体所用材料在施工前应充分湿润, 一般普通砖、空心砖含水率宜为10%~15%, 灰砂砖、粉煤灰砖宜为5%~8%。 (3) 当填充墙砌至梁底相距200mm~300mm时, 改砌红砖, 待下部砌体沉降稳定一周后再砌, 严禁一次砌筑到顶。最上一皮砖用红砖大于等于Mb5.0的砂浆斜砌, 与混凝土梁底挤紧, 并逐块敲紧砌实。当墙长大于5m时, 墙顶应用预埋钢筋拉结;墙高大于4 m时, 墙体中应设钢筋混凝土圈梁。
4 外墙饰面砖施工质量造成渗水
(1) 外墙面砖镶贴不牢, 出现空鼓, 形成储水囊。外墙面砖镶贴要牢固均匀、整齐, 面层施工前应检查基层抹灰层, 遇有裂缝和空鼓处必须铲除处理, 并修补后方可施工。
(2) 面砖勾缝砂浆标号太低或勾缝不认真, 形成很多毛细孔或缝隙, 遇到台风暴雨会从毛细孔或缝隙渗入。面砖勾缝宜用1∶1干硬性水泥砂浆进行勾缝、压光。一般缝宜凹进3mm, 形成嵌缝效果。拆架前应全部仔细检查。发现漏勾、压光不匀, 立即修整, 不留隐患。
(3) 面砖镶贴时压住门窗框, 玻璃胶打得不严密, 玻璃胶质量差, 不到一年就老化, 失去防水功效。外墙面砖镶贴应离开门窗框5mm, 缝隙内满打玻璃胶, 严禁采用伪劣的玻璃胶。
5 温度裂缝和不均匀沉降造成渗水
(1) 框架、框剪结构与填充墙交接处受温度影响收缩不匀, 产生开裂而渗漏。砼框架、框剪结构与填充外墙交接处, 沿高度方向每600高设2φ6拉结筋, 伸入砌体内不小于700mm, 当砌块砌至最后一层时, 可用填实的空心砌块或用90mm×190mm×190mm的砌块斜砌塞紧。有条件的可在交接处及一些薄弱部位贴一层大于等于300mm宽的铅丝网片, 以避免受温度影响收缩不均而产生开裂。
(2) 窗框周边填缝材料不规范, 施工方法不当, 窗框边打胶不严和嵌缝胶质量差, 易老化起皮。滴水线窗台泛水的坡度不明显, 甚至倒泛水, 造成渗漏或外墙门窗框受温度变化而产生翘曲变形, 使窗框与墙体间产生缝隙, 造成渗水。外门窗框的安装尽量采用先立框, 后砌墙的方法, 砌块与门窗框之间的间隙应保持在10mm~16mm之间, 并用干硬性砂浆填实。如采用先砌墙后塞框的方法, 则其缝隙应用掺入胶粘剂的水泥砂浆分层嵌实。而混凝土窗台板在浇筑时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混凝土窗台板厚度不应小于60mm, 两侧伸入窗侧砌体不应小于60mm。混凝土窗台板浇筑时, 宜做成内高外低, 高差不得小于20mm, 窗台向外坡度为20%, 窗檐的鹰嘴坡度大于等于20%, 泛水坡向正确。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选用闭孔 (防水) 性能较好的发泡膨胀等弹性材料填缝剂填嵌。操作时, 应先对嵌缝部位洒水湿润, 再慢速均匀连续地填塞发泡剂, 不留断口, 不透缝。窗外框外侧周边, 在饰面时留8mm~12mm凹槽, 并用硅胶密封。填嵌硅胶时, 凹槽内应清洁干燥, 硅胶封闭应连续饱满, 不得有缝隙、砂眼、气孔等, 以防雨水渗透。由于窗框 (塑钢、铝合金) 型材的内部是空腔, 固定片、窗扇百页及平开窗的滑撑螺丝均穿透型材薄壁, 直达空腔, 雨水可经螺丝进入空腔。因此所有螺丝均采用橡胶垫片支垫。操作不便部位用密封胶封闭螺丝顶面及四周。
(3) 伸缩缝沉降缝未按要求处理, 特别是水平缝和竖向缝交接处最易渗水。所以伸缩缝、沉降缝应认真处理, 做到既能伸缩、沉降自由, 又能防水。
6 结语
外墙防水不仅仅是施工问题, 而是—项与设计、施工、监理都有关联的系统工程。多年来, 本人在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中, 结合实际, 反复探讨、分析, 从中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通过学习和借鉴有关技术资料, 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措施, 加强现场全面质量监督管理, 认真执行有关砌体的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要求施工操作人员按工序道道把关, 控制细节, 就能够基本杜绝框架、框剪结构填充外墙渗漏通病的发生, 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三检制度。加强技术复核和隐蔽验收工作, 针对填充墙体所用材料抗渗性能的不同, 在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前必须逐一检查处理。严格按设计、规范、技术交底施工。
摘要:本文针对建筑物的框架、框剪结构工程中存在常见的填充外墙渗漏水通病问题, 结合笔者多年施工技术工作经验, 从材料质量、砌筑施工、粉刷、装饰饰面施工、温度裂缝及不均匀沉降、构造不当等多方面因素, 探讨其渗漏原因, 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
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防治措施 篇7
1.1 裂缝的普遍性
由于框架填充墙的抗剪与抗拉强度较低, 在使用过程中, 其边界处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因此对影响墙体开裂的各种因素比较敏感。框架填充墙的裂缝问题比较普遍。
1.2 杜绝裂缝有困难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裂缝有明确规定。如划分了裂缝控制等级, 并规定了最大裂缝宽度的允许值等。但在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 关于墙体开裂主要通过相应的构造措施来进行控制。即使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的构造措施进行施工, 也很难保证砌体内不出现裂缝。杜绝填充墙裂缝的出现有一定的难度。
1.3 裂缝的性质及危害不同
当结构承受的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 或其应变超过其极限应变值时, 结构就会产生裂缝, 框架结构填充墙的裂缝大多是微小的细裂缝, 远远没有达到影响结构安全的程度, 但是细小的裂缝扩展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影响, 填充墙的裂缝不仅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而且常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
2 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的产生原因
2.1 填充材料的干、湿不稳定性产生的裂缝
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墙体粉刷前充分浇水湿润, 这时的墙体含水率较高, 体积略有膨胀;粉刷结束后, 墙体内的水分才开始逐渐往外排析, 随着水分的不断挥发, 墙体就会逐渐干燥和收缩, 当墙体的收缩量大于砂浆拉应力时, 则会将墙面的粉刷层拉裂。
2.2 填充墙自身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这种裂缝比较规则, 造成裂缝的原因是:砌筑砂浆具有流动性, 在重力作用下, 墙体不断沉实引起收缩。
2.3 温度产生的裂缝
由于填充墙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两种材料的收缩量也不尽相同, 这就产生了在两种材料结合处的裂缝。尽管这种裂缝比较规则, 但由于环境温度变化比较频繁, 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只能通过控制其宽度, 使裂缝对建筑物影响更小。
2.4 砌体的荷载裂缝
砌体的荷载裂缝, 反映了砌体的承载力不足。砌体承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砌体的强度不够和砌体的稳定性差。
2.4.1 影响砌体抗压强度不足的主要原因
设计时所采用的截面偏小, 使用的砖石和砂浆强度等级偏低;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是确定砌体强度的两个主要因素。
2.4.2 影响砌体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砌体受温差收缩变形影响, 当收缩引起的应力超过砌体的抗拉强度时, 容易在纵墙中部沿砌体高度方向产生上下贯通的竖向裂缝, 降低砌体的稳定性。
组砌不合理。如砌体是在受压状态承受压力, 为了使所有砖均能平均承受外力的自重, 必须使将受到的压力沿45°线向下传递, 使整个砌体由交错45°应力线连为整体。如果在砌筑砖砌块时, 排序不合理, 就会降低砌体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引起裂缝。
2.4.3 填充墙与梁交接处裂缝形成的原因
工程中某框架结构住宅, 层高3m, 填充墙均采用加气混凝土块。交付使用不到半年, 填充纵墙与部分横墙连接处开裂, 横墙和梁交接处出现裂缝, 最后导致纵墙成为高2m, 长1.5m的独立墙;在与横墙连接处未按规定砌成实体, 又是采用阳槎连接, 而且未设置拉筋;在砌块砌到梁底时, 未按规范要求加一层蒸压灰砂砖斜砌楔牢塞实, 在墙体收缩后, 出现裂缝。
2.4.4 内隔墙出现斜裂缝形成的原因
由于框架自身受力不均匀导致变形或主框架部分不均匀沉降, 对墙体产生剪切或弯矩作用, 且主框架内填充隔墙整体刚度差, 对剪切或弯矩抵抗力较差, 从而无法有效抵抗不均匀沉降或框架受力不均造成的变形, 进而出现裂缝。
地基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后, 下沉较大部位与下沉较小部位之间出现了相对位移, 即基础底的地基表面出现局部凹陷处, 基础及上部结构失去了支承, 其重量只能由砌体承担, 使得砌体产生了附加拉力和剪力, 当这种附加拉力和剪力超过了砌体的承载能力后, 砌体上便出现裂缝。
3 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的防治措施
3.1 合理选择墙体材料
应优先选用与框架结构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相近、吸水率较小、材料强度较高的砌块或砖作为填充墙的砌体材料, 如黏土空心砖、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3.2 优化施工设计
对高层建筑结构房屋的基础形式的选择, 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不均匀沉降, 尤其是对进行地基人工处理的框架结构更应考虑不均匀沉降对框架变形的影响, 并应计算沉降量, 预估框架变形程度, 这样可保证在施工时对重点部位予以重点控制。合理设计保温隔热层;合理设置门窗尺寸及材料;合理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控制好框架的侧移变形。
3.3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由于高层建筑砌块体积较大、砌体又设置拉结筋, 所以相应灰缝厚度也有所增加, 当一面填充墙体砌筑完成时, 墙体的自然沉降会逐渐展开, 使墙体上部与主体结构的接触处产生裂缝, 图1此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 应留一定的空隙, 以便任由填充墙自由沉降变形。
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上下层错缝组砌。在砌体砌筑前, 绘制块植物区系排列图, 确定皮数杆每层砌筑皮数, 水平、竖直灰缝宽度, 砌块的搭接长度, 及不同规格砌块的使用位置等, 并且严格控制砂浆饱满度及灰缝的厚度。
正确处理梁、柱与填充墙的接缝。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 应留一定空隙170~200mm。等填充墙砌完并间隔1~10d后, 墙体变形基本完成, 再用同砌体同材料的实心砖斜砌挤紧, 倾斜度控制在45~60度, 以使砌体与梁板底紧密结合。为保证柱与填充墙的连接, 沿墙高每隔600mm设置拉结筋, 且砌筑前一定要排砖, 调整好灰缝大小, 避免在柱边出现灰缝偏大或过窄, 使柱墙连接不紧密。拉结筋必须放置在砂浆中, 预埋在柱上的拉结筋如果与灰缝错位时, 应将钢筋位置校正或在柱上补焊拉结筋。
3.4 积极运用裂缝修复方法
已经产生的裂缝则必须设法予以修复, 否则影响建筑物的观感和使用功能。填充墙的裂缝一般不影响结构安全, 因此在裂缝修复时不必强调强度方面的要求, 但对温度的反复性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对已趋于稳定的裂缝可采用手工直接将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修补后注意浇水养护。对于因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的较大裂缝则需与结构加固配合进行。通过修复可提高墙体裂缝部位的抗变形能力, 在原裂缝位置一般不会再出现裂缝, 如附近有较薄弱环节则可能再出现的裂缝, 裂缝修补时可将薄弱环节同时处理。
结束语
墙体裂缝是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 虽难是无法绝对避免的, 但它却可以有效控制。只要设计合理、严格使用合格材料、规范施工操作、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是可以减少甚至消除墙体裂缝这一质量通病的。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 框架填充墙体结构形式被普遍推广应用。然而, 在具体工程实践中, 根据多孔砖在工程中的使用情况, 发现填充墙出现裂缝现象比较常见。因此, 本文通过分析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的特点, 针对其产生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规范建筑墙体施工技术, 为减少甚至消除墙体裂缝这一质量通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框架结构建筑,墙体裂缝,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GB50203-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的影响 篇8
1 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常规的框架填充墙施工, 往往在与填充墙接触的框架柱上植入拉筋来加强填充墙和框架的连接, 这种做法可以提高框架填充墙对结构的刚度贡献, 可以在地震来临时更好的抵抗地震力, 另一方面这种做法还可以防止墙体裂缝有利于墙体的整体稳定性能, 1996年, 关国雄, 夏敬谦通过对框架填充墙结构模型的研究得出:填充墙的加入使框架结构的刚度得到提升[1]。
大量的震害调查、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填充墙和框架之间存在一种“相互钢化效应”, 这种钢化效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 框架柱和梁对填充墙有很好的约束作用, 使得填充墙相比简单的砌体结构有更好的承载力, 而且, 由于框架的约束使得填充墙在出现裂缝的情况下仍然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第二, 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具有一定的贡献作用, 在地震力的作用下, 填充墙遭到破坏后才会逐渐的把所有的地震力转移给框架[2]。王一凡针通过框架斜撑模型在地震作用下分析了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影响, 得出:填充墙对其周边的部分构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
2 填充墙的竖向不均匀引起的薄弱层的
框架结构的薄弱层主要存在于填充墙竖向不连续的部位, 如图1 所示, 主要是由于建筑功能需要, 许多住宅、办公楼在负一层或者地上一层设置停车场、商铺、餐厅等, 形成了底部大开间结构, 这些地方的填充墙相对标准层来说布置很少, 这些地方所有的地震力都必须有框架柱和框架梁来承担, 这样就导致以上这些地方成为了薄弱层, 在结构设计中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3 填充墙水平布置不当引起的扭转和柱顶附加剪力破坏
如果填充墙在结构的某个平面上布置不均匀就非常容易造成结构的质心和刚心有较大偏离, 在地震做些下, 会使得惯性力产生一个附加弯矩, 从而造成结构的扭转, 导致结构破坏, 这种情况在框架结构中经常出现;假如填充墙与框架柱直接没有整体的连接, 但其的承载力和刚度较高, 在地震作用下, 框架柱顶往往会产生附加剪力, 造成柱顶出现剪力破坏。
如果在框架结构的周边均匀对称的布置填充墙, 框架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就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4]。但是往往在现实中结构设计人员和开发商都很难做到, 使得本来均匀规则的框架结构由于填充墙的布置不当, 而加剧了扭转效应,
4 填充墙造成的短梁破坏
由于填充的开洞等原因, 使得框架梁的跨度变短了。这样就形成了“短梁”。朱志达、郑玉伦、涂鸣等人对短梁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证明短梁易发生剪切破坏, 延性也很差, 在地震作用下很容易产生交叉裂缝, 随着裂缝的不断发展, 框架的抗震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5,6]。然而在结构设计中, 设计人员往往忽略填充墙的约束效应而背离设计意图进而造成“短梁”, 使其在地震中很容易破坏。
5 填充墙造成的短柱破坏
在结构设计中一般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内力计算值得到的剪跨比MC/ (VCh0) 不大于2、反弯点在柱子高度中部、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Hn/h不大于4 的柱子称为短柱。短柱的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往往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5.1 形成短柱的情况。a.框架柱间砌筑不到顶的隔墙、窗间墙;b.夹层短柱:出现于带走马廊的夹层中;c.楼梯间休息平台使框架柱变成短柱;d.错层短柱:出现于楼层不同标高相连接的柱。
5.2 形成短柱的原因。刚性窗裙填充墙嵌固作用使柱的实际长度减短, 抗推刚度增大, 分担的地震剪力增多, 但在结构设计时忽略了此情况, 而按照一般框架柱设计以致窗裙以上部分的柱身因强度不足而开裂甚至破坏断裂, 即窗裙以上部分的柱已成为短柱。
在近几年的大地震中, 因“短柱”而产生的破坏屡见不鲜, 所以在设计中控制短柱破坏显得尤为重要。
6 填充墙自身的破坏
在框架结构中, 填充墙和混凝土框架共同承担地震力, 由于填充墙是二次结构构件, 在地震力的作用下首先受到伤害的是填充墙, 填充墙的开裂和倒塌, 会堵塞逃生通道, 阻碍人们在地震时的逃生, 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7 结论
本文总结了填充墙对框架结构造成的各种影响, 不可否认, 填充墙的存在提高了框架结构的刚度, 但是在结构设计中往往由于不合理的布置或者其他原因使得填充墙的存在消弱了结构的抗震能力, 所有, 只有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填充墙给结构带来的各种影响, 才能在结构设计中尽量避免填充墙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关国雄, 夏敬谦.钢筋混凝土框架砖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96, 16 (l) .
[2]刘竹.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8
[3]王一凡.考虑填充墙作用的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2, 10 (3) :150-155.
[4]黄靓, 施楚贤, 吕伟荣.对框架填充墙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J].建筑结构, 2005, 16 (8) :21-24
[5]朱志达, 郑玉伦, 涂鸣等.提高约束钢筋混凝土短梁抗震性能的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1997, 18 (4) :32-35.
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篇9
“5·12”汶川地震中, 填充墙框架结构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又一次摆在了各位研究者的面前。震后现场调查表明, 大多数框架结构由于填充墙设置合理, 抗震能力较强, 主体结构震害一般较轻, 主要破坏发生在维护结构和填充墙;然而, 部分框架结构由于填充墙的不合理设置造成的不利影响, 发生了严重破坏甚至倒塌现象。
多年来, 各国学者主要致力于主体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 建筑抗震理论发展迅速, 而且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但轻视了非结构构件的影响。现行框架结构的分析中均将各类填充墙作为非承重结构, 忽略其对框架结构侧移刚度的影响。虽然规范提出在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 考虑到填充墙的影响, 也只是对结构自振周期用0.6~0.7折减系数的方法粗略地考虑[1], 在框架结构设计时, 设计人员也只是把填充墙作为荷载附加到框架的对应位置, 对结构模型作纯框架处理。在框架结构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计算时完全忽略了填充墙的存在, 使得计算所用的力学模型与实际结构有较大出入, 造成了严重的抗震安全隐患, 结果导致由于填充墙的影响使得建筑物震害严重。填充墙的存在或多或少地改变了框架结构的各种性能指标。本文就水平地震作用下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归纳, 供抗震概念设计、计算分析时参考。
2 填充墙的分析模型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 不考虑填充墙的有效刚度和强度, 结构的抗震分析必然产生较大的误差。考虑填充墙的作用, 进行填充墙框架结构设计及分析的力学模型有以下几种:
2.1 等效斜撑模型
等效斜撑 (图1) 的概念由Polyakov于1956年首次提出, Polyakov基于沿对角线方向加载试件破坏机理的分析, 认为填充墙的作用如同桁架系统中的对角压杆, 在侧向水平力作用下, 框架和填充墙之间的应力只在填充墙的受压区边界互相传递[2]。等效斜撑模型是将填充墙视为与墙材性相同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对角斜撑杆铰接于框架平面。此斜杆只承受压力、不承受拉力, 形成斜撑杆与框架共同工作的抗侧力体系, 这种单一对角支撑模型虽然计算简单, 但与墙体破坏时的实际应力分布情况存在一些差异, 尚不能真实反映框架梁、柱构件的弯矩和剪力分布特点。
斜撑的厚度与墙等厚, 宽度:
这里:
hcol———框架柱的高;
hinf———填充墙的高度;
Efe———框架材料的弹性模量;
Eme———填充墙材料的弹性模量;
Icol———柱正交荷载方向的惯性矩;
rinf———填充墙的对角长度;
tinf———等效支撑和填充墙的厚度;
θ———支撑与水平梁的夹角。
2.2 三支杆模型
Wale将完全填充钢框架简化为三个等效支撑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结构的非线性[3], 三支杆模型近似模拟实际的框架-填充墙结构, 可以反映钢框架梁、柱的刚度、变形和内力分布特点, 以及填充墙约束框架侧向变形时所发挥的对角支撑作用。用三支杆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比实体建模分析结果更接近试验结果, 而且可以大大节省数值计算的时间和空间, 可用于整个结构体系多榀框架的抗震、抗风快速分析, 而且用三个斜支杆简化比仅用一个对角刚性斜支撑模拟, 更能反映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填充墙的破坏形态, 但是三支杆模型也有其缺点: (1) 墙体与框架梁、柱的接触长度计算后固定取为钢框架进入屈服阶段时的长度, 忽略了接触长度是随着荷载的增加而不断变化的这一事实; (2) 在建模过程中, 假定钢框架在进入塑性阶段时, 填充墙对角支撑区域已经充分发挥了其材料强度, 即三支杆材料的计算抗压强度取试验得到的复合填充墙体的抗压强度;假定三支杆的材料属性也为各向同性。做上述这些假定, 虽为进一步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分析提供了便利, 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钢框填充墙结构的整体刚度, 与实际不符[4]。
2.3 六支杆模型
C.Z.Chrysostomou总结了影响建立填充墙模型的12个参数[5]提出了六支杆模型[6], 并用此模型对一个钢框架-填充墙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六支杆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实际情况, 但是其参数较多, 不方便应用。
结合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研究者提出的各种填充墙分析模型进行总结, 并对各分析模型的优劣及适用情况进行讨论, 通过分析可知等效斜撑模型较适用于宏观结构的计算分析。本文将采用对角斜撑模型。
3 算例
3.1 模型概况
结构在地震中的反应具有十分复杂的空间效应。目前已有不少针对双向地震动输入情况下不规则结构的地震响应的研究, 本文未考虑结构不规则情况, 且按单向地震动输入, 避免偏心扭转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力求利用简单、规则的考虑填充墙作用的框架结构在单向水平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地震反应来说明填充墙对结构的影响。
本文分析模型为一典型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X方向为6跨, Y方向为两跨, 图2为该结构的平面布置图, 柱网X方向间距6.6m, Y方向间距8.4m;一至四层框架柱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五至六层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框架梁截面尺寸为350mm×500mm, 结构首层的层高为4.2m, 标准层 (二至六层) 层高为3m。该框架结构的柱、梁采用的混凝土等级均为C30, 其中梁、柱配筋选用HRB335级热轧钢筋, 框架结构全部采用现浇混凝土;填充墙采用空心粘土砖。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PKPM程序对结构进行初步设计, 得到梁、柱配筋。
3.2 模型介绍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 混凝土采用smeared cracking模型, 钢筋采用Rebar加入到混凝土中,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捆绑滑移、销子效应等) , 通过在混凝土中引入一些“拉伸强化”来近似实现。填充墙采用对角斜撑模型, 只承受压力不承受拉力, 斜撑模型材料的本构关系参照Mosalam[7]等提出的修正模型。
结构三维模型立体图如图3所示, 调查表明, 框架结构常因商用、停车等功能需要, 底部空间较大, 填充墙布置较少, 甚至完全不设置填充墙。本文按照纯框架、完全填充两种情况设置填充墙, 建立分析模型, 力求充分模拟地震作用下由于填充墙的有无对结构抗震性能造成的影响。其中:Model (a) 为不考虑填充墙作用的纯框架结构;Model (b) 为各层均布设填充墙的框架结构。由于本文研究内容只考虑平面单向地震作用影响, 故未考虑X方向填充墙作用, 模型X方向未布设填充墙。
3.3 计算结果分析
分别对模型a, b进行时程反应分析计算, 依次输入印度Koyna波和EI Centro波, 峰值加速度分别为0.4g、0.6g、0.8g, 共进行了12次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 输出的分析结果为不同峰值加速度时各模型最大层间位移角。
输入不同地震波, 峰值加速度分别为0.4g、0.6g、0.8g时, 模型各层间位移角最大值如图4所示, 图中分别将模型a、b最大层间位移角进行比较。由图分析可知, 各模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都发生在结构的二层。通过对各模型最大层间位移角的对比分析, 可知在输入不同地震波, 调整地震波加速度峰值情况下, 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布存在如下规律:
模型a为纯框架结构, 因未考虑填充墙作用, 结构侧向刚度较小, 与模型b相比, 结构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较大, 当输入地震波为印度Koyna波, 峰值为0.8g时, 模型a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65;当输入地震波为EI Centro波, 峰值为0.80g时, 模型a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60, 结构均已进入强非线性状态, 接近规范中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50。
模型b由于在Y方向全部布置了填充墙, 结构侧向刚度较大, 当输入地震波为印度Koyna波, 峰值为0.8g时, 模型b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36;当输入地震波为EI Centro波, 峰值为0.8g时, 模型b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00, 此时构件均已进入弹塑性状态, 但离弹塑性位移角限值还有较大空间, 填充墙由于破坏位移角限值较框架结构小, 会陆续发生破坏, 但主体结构不至于倒塌。
4 结语及建议
本文以等效斜撑模型模拟填充墙作用, 分别按纯框架和完全填充框架的形式, 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非线性时程反应, 分析在是否考虑填充墙作用时, 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⑴由于填充墙的刚度贡献, 填充墙对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有显著的影响。同样输入印度Koyna地震波, 峰值为0.8g时, 考虑填充墙影响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36, 不考虑填充墙影响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65;输入EI Centro地震波, 峰值为0.8g时, 考虑填充墙影响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00, 不考虑填充墙影响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60。
⑵在对框架填充墙结构进行设计时, 不能简单地把原结构简化为纯框架结构进行设计, 应充分考虑填充墙对结构抗震性能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通过补充计算和构造加强措施使计算模型与实际结构的受力状态趋于一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prestandard and commentary for the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November 2000, Washington, D.C.
[3]Wale W.El-Dakhakhni, Mohamed Elgaaly, Ahmad A.Hamid.Three-Strut Model for Concrete Masonry-infilled Steel Frames[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ebruary, 2003, 129 (2) :177-185.
[4]谷倩, 彭波, 刘肖凡.钢框架-砌体填充墙结构三支杆型有限元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06, 39 (5) :30-34.
[5]C.Z.Chrysostomou.Effects of Degrading Infill Wallson the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of Two-Dimensional Steel Frames[D].PhD Thesis,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ew York, 1991.
[6]P.Gergely and J.F.Abel.A Six-Strut Model for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of Steel Infille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 2002, 2 (3) :335-353.
【框剪结构填充墙】推荐阅读:
砌块填充墙07-17
填充墙模型10-08
填充墙砌块墙体06-21
填充墙抹灰施工09-12
填充墙砌块施工方案05-22
砌块填充墙裂缝的预防06-10
填充墙的施工质量控制09-20
框架框剪结构10-27
桥梁框剪结构体系05-09
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怎么布置?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