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生态体系

2024-07-16

创业生态体系(共12篇)

创业生态体系 篇1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时期,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经济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创新驱动发展转型战略已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在这种背景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打造涵盖理论与实践的完整教育生态体系,对于推动双创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成主体及其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生态体系的主题主要包括政府、高校和企业。

1.政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引导者。几年来,以教育部为代表的相关政府部门先后推出一批鼓励或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如,国务院2011 年发布的国发〔2011〕16 号文中就对高校创新教育提出要求,鼓励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积极推广成熟的创业培训模式,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提高创业能力。2015 年,教育部提出,从2016 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些指导性政策上还不足以快速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的开展。

2. 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在校学生高达3000 余万,2016 年,高校毕业生高达765 万人。无疑,高校是中国高素质人才密度最高的地方,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战场。但是,历经多年的改革之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在探索中,与市场、企业仍然缺乏有效的互动,尚未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体系和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导致学生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学生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储备;教师以形成成果、申请专利等做为科研终点,致使各领域众多的研究成果无法通过市场转化为社会价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深化改革。

3. 企业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和推进器。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对于市场需求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但是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尤其是众多传统行业的企业缺乏创新人才。不能通过创新实现发展的突破。同时,企业在经营中积累的众多经营管理经验仅限于企业内部扩散,不能实现更大范围的推广。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的优势,整合资源,构建涵盖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的完整教育生态体系势在必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如图1 所示。在该生态系统中,政府、高校、企业相互支持,通过充分的合作打通创新创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实战的关键环节,为创新创业提供全程的支撑服务,实现创新创业的全面落地。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大致由三部分组成,支撑体系、理论和实践教育体系、平台体系。支撑体系已经为创新创业奠定了良好的环境,教育体系培养人才并形成创业项目,平台体系则提供了成果转化的载体。

1. 支撑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构建主要由政府负责。包括制定引导和支持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创新创业者能够在创业初期放下包袱;牵头成立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支持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持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积极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如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成果展览、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等,活跃创新创业氛围。

2.教育体系。该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参与,具体构建过程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指导,高校为主体,企业配合形成适合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教育体系。其中理论部分包括创新创业的通识和专业教育。实践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展,企业主要提供与理论相匹配的实践平台。该体系培育出的学生具备了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气质和操作能力。

3.平台体系。平台体系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成果孵化体系,是创新创业成果的出口。政府在该体系的构建过程仍然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各种形式与高校和企业合作,通过建设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等为创业项目提供基础配套、启动资金等必要支持。

三、结语

尽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具备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的环境,但是尚未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通过整合政府、高校和企业的相关优势,构建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实践以及创业基础条件为一体的生态体系,势必会培养大批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幅度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为推动我国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撑。

摘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政府、高校、企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拥有各自的优势资源,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高校积极推进实施,建立起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能够积极推动双创战略的实施,有效促进学生创就业、企业创新和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1]任丽.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6.25

[2]田晶.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实施效果研究——基于河南省20所本科高校的调查.宿州学院学报,2013(6)

创业生态体系 篇2

姓名:刘永概班级:工管10

4一项目介绍 腾冲龙江小白鱼体型中等大小,体躯圆长、全身银白,结构匀称。成年雄鱼体重0.5~1千克左右,其体态健壮,鱼鳞细小。成年雌鱼体重一般在0.5千克左右,体型细小,此种鱼类口感细腻,无绒刺,鲜味十足,实属罕见。是上乘的营养滋补佳品,最适合老幼年人食用。公司发展的理念是:生态、环保、健康。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吃上高质量的鱼肉,更多的绿色食品。因为现今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药物残留对人体的伤害,在市场上有多少商品让人们放心?有多少产品能保持原产品本色?几乎没有,这些商品都多多少少地失去了他们原来的本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饮食条件的大大改善,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不会再关心温饱问题,而是更多的关注吃进去的东西是否健康,自然而然地对绿色食品更加青睐,所以本产品的销售前景非常大。我公司的产品都是严格按照精选健壮的上等鱼苗,科学的免疫程序,传统的水库放养的方式,坚持足够的饲养日龄上市等生产程序生产的,所以能够完全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二市场分析

公司面临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其他鱼类品种产品。

(一)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饲养周期短,成本低,易管理,可大规模生产养殖。

2.劣势: 肉中水分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脂肪含量高,肉质口感差,抗病力差,肉受合成饲料的影响含有大量的添加剂、激素、抗生素之类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二)本公司产品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全面,抗病力强,肉质细腻鲜嫩,因此是补身健体的上等食品,对人体无副作用,可称之为绿色食品。

2.劣势:

饲养周期长,成本高,大规模生产比较困难。

目前,人们生活已经认识到“健康”是最重要的,也逐步了解了一些产品对自身的危害或不于健康,也在逐渐地向绿色食品、健康食品靠拢,这说明大家已经有了这种“绿色意识”。所以本公司的产品有消费者很高的认同度,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风险分析

小白鱼养殖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价格风险:鱼类市场的变动。以目前物价的上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白鱼的价格波动不定时高时低,因此存在一定的价格风险。

2.疾病的风险:目前最常见的疾病有:

①病毒性疾:鱼鳞出血病病毒病;②细菌性疾病:赤皮病、竖鳞病、疖疮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烂尾病、白头白嘴病;③真菌和藻类引起的疾病:水霉病、鳃霉病、流行性溃疡综合征等等。面对一系列可能会发生的疾病,我们应该提前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3.自然灾害风险:水灾、泥石流、气温等风险因素。

四经营选址

(一)经营方式

公示性质:个人独资或股份合资企业

公示名称: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生态养殖兴邦富民有限公司

公司员工组成:经理1人,员工10人,顾问6人,预招数名。

(二)场址选择

1.交通方便,远离居民区、公路,噪声污染小;

2.座北朝南,避风向阳,水资源充裕;

3.土地面积大,易于管理;

4.地势低洼,平坦,土质结实。这样既便于鱼疾病防御,又便于物资和产品运输,使鱼有一个舒适的地方和食源,有利于鱼的快速生长。

五水池和设备

(一)水池的建设

采用大型水库进行放养:

大型水库有利益水质的净化,避免了鱼类拥挤而缺氧。最主要的是用的年限比一般的小池塘要长久,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水库一般修建10到20米深,这样既适合小白鱼的生活水域,又可以避免一些空中天地。水库修建在地势低平坦有活水流动,四面环山的地方。这样天气炎热也不至于池中缺氧,池水温度过高,另外也便于管理。

(二)设备准备:

养殖小白鱼所用的设备一般有: 水温测试仪、水质酸碱测试器、投料机、水质透明度测试仪、鱼苗筛选设备等。

六 养殖方式

一般采用天然放养的模式进行:

早上投放天然有机饲料,正午投放青饲料。全天保证饮食充足,同时池中也可以方养一些小虾小螃蟹以便维持生态平衡。池旁边还可以饲养一些家畜,种植一些果树。生态循环养殖是有效利用每个环节的副产品,达到保护环境,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显著提高养殖效益的高效模式。

生猪——猪粪——鱼——池泥——果树/青草——生猪

七 饲养管理

(一)幼鱼期的饲养管理:

A育幼鱼期的生理特点

育幼鱼期是小白鱼比较特殊、难于饲养的阶段、了解和掌握幼鱼的生理特点,对于科学培育幼鱼至关重要,幼鱼与成年小白鱼有如下生理特点:

1.温度调节能力差,个体及其微小,很容易受候环境的影响。因此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温度的调节是幼鱼健康成长的关键,这等措施设备一定要搞好。

2.代谢旺盛期,生长迅速,幼鱼代谢旺盛,心跳和呼吸频率很快,需要良好的氧气含量,保证水流动速率。

3.胆小易惊,抗病力差,幼鱼胆小,异常的响动、生人进入池边和光线突然改变等都会造成惊群。生产中应创造安静的育雏环境,饲养人员不能随意马虎。

幼鱼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对各种病菌的易感性较强,生产中要严格执行免疫接种程序和预防性投药,增加幼鱼的抗病力。

4.群居性强,幼鱼模仿性强,喜欢大群生活,一块儿进行采食、活动和休息。因此,幼鱼适合大群高密度饲养,有利于温度控制。但密度不能太大,防止缺氧的发生。

B育幼鱼期的环境要求

1.温度:温度与幼鱼体温调节、运动、采食和饲料的消化吸收等有密切关系。

2.周龄以内幼鱼温度应掌握在15摄氏度~25摄氏度。两周后就可以放入水库进行天然饲养了。

3.饲养密度:一般可以看你的水库大小来放养,可以采用每平方米鱼数目来表示。在合理的饲养密度下,鱼采食正常,生长均应一致。密度过高生长发育不整齐,易发生缺氧而死亡,密度过小,导致资源的浪费。

C幼鱼的选择

选择健康的幼鱼是幼鱼成功的基础,由于种用的是近亲成熟白鱼、营养和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初生幼鱼中常出现有弱、畸形和残疾等状况,对此需要淘汰。因此,选择健康的幼鱼是培育幼鱼成功的首要工作。幼鱼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外观活力幼鱼表现活泼好动,无畸形和伤残,反应灵敏,眼睛圆亮,为佳。而浮漂不动没有反应,腹部过大或过小、体鳞片有血丝或掉鳞者则为弱。

2.鱼鳞整齐,体表光亮,干净无污染,游动迅速的为好苗。

D幼鱼的日常管理

3.培育池温度、光照、氧含量的控制是幼鱼培育成功的必佳生活环境的关键。

4.合理饲喂幼鱼,幼鱼肠胃容积小,消化力弱,日常喂养每5小时饲喂1次。

5.分群时进行强弱分群,可以保证幼鱼的健康成长,提高成活率,在培育幼鱼过程中,要及时将发育迟缓、体质较弱的挑出,对于挑出的这一部分可以特殊照顾,提供优质服务,使其尽快成长。

6.疾病预防严格执行免疫接种程序,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对于一些肠道细菌性感染要定期进行药物预防。等于开始长到二指宽后每一阶段开始对于进行注射鱼苗。以便保证每一阶段鱼的健康成长。

7.做好记录,记录内容有幼鱼死淘数、耗料量、温度、防疫情况、饲养管理措施和用药情况等,以便于对育幼效果进行总结。

(二)育成熟期的饲养管理

出生后到3~4个月后上市,这段时期称为育成期。这段时期,小白鱼已经具备了天然放养的条件,白天大部分以捕食小型生物和水藻类为主。基本上不用怎么管理,采取天然放养为主,这样才能品味到野生的那种味道,和天然绿色健康的味道,这种随其自然的养殖才配称生态环保。

创业生态中的创业教育 篇3

构建创业生态系统的背景

鉴于硅谷的成功离不开斯坦福大学,洛杉矶也渴望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来承担这一创业引领角色,从而创造一个人才吸引中心,并为一个新的世界级技术城市的出现提供凝聚力。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校长詹姆斯表示:“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这样的研究型大学必须解决社会中一些最紧迫的问题——卫生、环境、贫困和就业。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将新发现、新科技、新方法商业化,并传递到社会中去,那么研究型大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在美国,卓越的研究型大学想要保持卓越就需要理解、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学术和商业生态系统,并有效运行。这在美国现存的经济环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美国高校捐款越来越少,联邦拨款受到侵蚀,州政府的资助也大为减少,这些给高校教职工,尤其是学生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美国高校意识到创业的重要性。

目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始着手创建一个新的创业生态系统。就像每一个想创业的学生心里,都有一个属于硅谷的位置一样。洛杉矶将因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创业生态系统的建立,而成为创业者心中另一片圣地。届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将汇聚来自各学科的世界级教授、最聪明的学生,它将会产生强有力的力量来吸引更多的公司和产业落户洛杉矶。

基本构成要素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创业生态系统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业资源,推动着学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的开展。其创业生态系统由完善的行政管理机构、丰富的创业基础性资源、优质的校友网络和精彩的社团活动这4个基本构成要素组成。

行政管理机构 行政管理机构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主管创业的副校长和研究与创业委员会,对学校的创业生态系统进行宏观的计划、组织和协调;二是协助创业生态系统运行的3个职能机构,包括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办公室和产业赞助科研办公室。

创业基础性资源 创业基础性资源是指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的实质性机构和场所。主要包括创业顾问委员会、国家实验室、独立附属研究院和各大学院等。

校友网络 学校积极构建校友网络为师生创业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例如,各个学院经常邀请校友分享自己的创业体验,并与学生交流互动。同时,由校友捐赠或通过校友促成的各类基金、建设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补充了学校创业经费的不足。

学生社团 学校的学生创业社团很多,而安德森商学院的创业者协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该协会每年组织至少150次以上的相关活动——每周3至5个,甚至还包括一项世界级的创业计划大赛,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进入洛杉矶地区的企业里创业实习的机会以及一些相关的网络活动。

创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创业生态系统的上述4个基本构成要素紧密联系、相互合作,共同作用于学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创业生态系统具有了如下特点: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创业教育。本科生将有机会参与如何将观念想法转变为商业计划的创业实践,以及安排他们向有经验的发明家和创业家学习。博士后、博士生和优秀的硕士生都将有资格学习创业相关课程。另外,博士后将有机会参与创业各阶段的实习。

实行导师制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指导。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的伟事达公司的项目实行导师制,该项目与国际性的创业组织紧密相连。伟事达公司为学生创业小组安排了4位首席执行官或创业家来担任他们的导师。每位导师都会安排自己的学生小组去与当地有名的创业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建立促进学生跨院系交流的创业计划和创业联盟。学校开展了旨在推动学生创业实践的“回声计划”。其中的技术转移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演讲会、交谊会和研习会等活动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其他研究中心、院系、校友以及行业专家联系的途径,并从中获得新的创业想法。学生们还可以加入西林创业联盟——一个让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工科、商科、法律和医科的创业学生相互合作的网络。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构建 篇4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业教育价值观偏差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而且还需要提高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与认识。当前,家长的期盼、毕业生的观念、社会的舆论、政府的导向、高校的重心都聚焦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上。然而家长普遍停留在“寻找稳定、有保障的单位才是正道”;毕业生仍沉浸在“求职者”的角色中,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可能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政府忽视了在创业激励与引领、创业政策服务、创业环境支持、创业教育与服务等方面的社会责任;高校的创业教育只局限在创业指导的基础性教育上,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的培养没有进行系统的安排,普遍缺少对创业教育的价值认识,创业指导课程没有体现出创业教育在整个就业工作范畴内的重要性,忽视了创业教育的根本作用。

(二)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

在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中,高校一方面常常把创业教育看成是添加在自身上的一项政治任务或临时任务,是目前社会情势下的一种被动选择,另一方面又常常把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相分离,未将创业教育看作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部分。这就直接导致了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与功能、理论内涵和意义边界认识不清,对创业教育的理念以及该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内容或方式认识不深,直接影响到创业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目标确立与定位,导致创业教育目标定得不切实际,有的高校甚至奢望培养出像马云、史玉柱那样的创业家或大学生老板,这不仅违背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规律,也脱离了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

(三)创业教育学科体系尚未形成

事实上,我国高校实施的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脱离人才培养的整个体系框架,缺乏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与贯通,创业课程的性质定位、课时安排、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亦未能得到明确,这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将创业技能直接应用到创业过程之中。有的高校将创业教育简单地归入学校学工部门或招生就业部门的工作范畴,操作形式上等同于学生毕业前的岗前培训,而创业课程的建设却被排除在外;也有部分高校停留在搞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阶段,模式封闭,内容陈旧,通过简单的授课、举办创业竞赛等形式来实现创业教育。有些高校则相对积极一些,大力兴办各类“创业园”,以期通过提供便利的实体创业场地,为学生打造创业的“孵化器”,帮助学生提高其创业能力并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事实上,创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仅提供创业场所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托专门的创业教育学科体系,让学生在了解创业理念和创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实践,提高创业能力。

(四)创业教育运行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主要原因是各高校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运作体系,大学生创业运行机制(如创业激励机制、公共政策与法规机制、创业流程、行政管理机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明显匮乏,不成系统,规范性差,创业宏观政策、创业服务引领体系明显不足,存在政策空白、政策冲突、政策模糊、政策误读等不足。尤其是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的大学生创业运行机制没有落实,对创业教育如何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接轨的问题缺乏实证研究,缺乏高校创业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设计等【1】,致使大学生创业脱离实际、缺乏政府和企业界的支持,可操作性差,成功率低。

(五)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发展需求

创业教育涉及到机会识别、融资、团队建设、项目选择与管理等诸多跨学科的内容,是最具综合性和挑战性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该类课程要求教师要用个人经验去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过程,强调知行并重。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而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讲课教师多数是半路出家,接受短期的相关知识培训学习后就开始为学生授课,授课过程往往流于理论讲解,缺乏实际经验,真正有过创业经历的非常少。而创业本身非常强调实际操作和实践经历,对授课教师的知识面、教学方法、实践经验都有很高的要求。而目前高校的考核侧重于科研和教学,很多教师是学术型人才,普遍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创业教学的复杂性和实践性往往超出了他们的驾驭能力。创业教育师资的整体质量有待提高。有的高校探索聘请企业家来当兼职创业导师,加强创业教学的实践性与示范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企业家知识面和时间上的限制,制约了实际教学效果的发挥。

因此,要改变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走出创业教育的困境,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意味着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不能够仅仅局限在高校自身,必须从更为广泛的视角探索创业教育与外部组织和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获取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体系。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拟借用“生态学”(Ecology)的概念,诠释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这一交叉领域的概念,相信将有助于加深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认识,进而构建高校创业教育长期、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生态学契合

1866年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Ecology)的概念,他将其定义为一门研究有机体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生态体系的功能是为了满足主体的成长需要,达到生态主体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研究本质上属于组织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组织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从社会学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组织理论,主要运用生态学的概念、模型、理论和方法,对组织结构及其所受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所谓高校创业教育的生态发展,就是指通过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大学生创业在高校、政府、社会的共同作用下有规律、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高校创业教育的生态发展,其目标不仅要实现基础的创业教育目标,保证大学生创业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还包括其发展必须充分、有序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具有潜力的外部资源,为大学生踏入社会、实践创业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2】。由此来看,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是包括高校、政府、企业、家庭、学生等多个子系统在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高校是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主要子系统之一,是整个创业教育生态发展链的重要一环,它与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其它子系统相互协调,产生共生、协同作用,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由传统发展向生态发展转变。

三、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构建

虽然高校的创业教育已经得到了政府、高校、社会机构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但这些支持缺乏有效的整合,难以形成合力。事实表明,在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实际创业的学生人数少外,即使创业成功的企业也都举步维艰,缺乏持续发展的后劲和必要的支撑。因此,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设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以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目标体系

构建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是高校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而做的一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和转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践行。也就是说,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与人才培养一样,其实质都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也并不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去创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在未来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具备独立发展与抗击风险的能力才是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高校创业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3】。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目标与高校整体的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一方面,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理念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及在该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内容或教育方式,它注重的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它是由多种内容和方式构成的,要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就要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类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只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部分,必须融入或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局。另一方面,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构建着眼于创业素质的培养,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化与改革,是人才培养的新措施之一,也是其基础性的支撑。人才培养则是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内在要求和指向,其目的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旨在培养具有包括创业素质在内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人才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最终目的,而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则是高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动态、复杂环境下具体实施的一种手段或方法。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必须贯穿于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体结构,并以此为载体,使高校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相协调、相统一,即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基本要义来开展。同时,高校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意味着必须在高校整体人才培养框架下,来考察并确定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目标。基于这一思路,笔者认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目标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质与相关能力的人才,这也是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相一致,与高校人才培养任务相融合的。

(二)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对国内高校来说尚处在起步探索的阶段。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国内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做了初步的有益探索,基本形成了“课堂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业教育”三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4】。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不仅需要有传授创业知识的课程,还应该包括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不仅仅是高校单方面的参与,还要有社会各方的介入。在我国,高校的创业课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组织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KAB创业教育项目”先后在全国600余所高校内推行,上海各高校也从2009年开始相继开设了创业教育课。但是从高校创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看,现阶段各大高校实施的创业课程大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业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一定的创业能力。许多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是处于一种独立的运行状态,并没有纳入到学校的整个课程体系中,没有实现与其他课程的融合贯通,缺乏与其他学科间的互动与渗透。创业课程过于偏重课堂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创业教育需要学生在实践和操作过程中领悟与感知的特征,学生感觉实际效用不大。

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课程体系需要纳入到高校整个人才培养的大框架内,将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环节实现有效渗透,将创业教育的思想融入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教学之中,有助于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激发创业灵感,在专业知识背景下寻找创业途径和机会。同时,在“两课”教学中也要穿插就业价值观教育、挫折教育、创新教育等就业方面的思想素质教育内容,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创业品格。总之,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的课程体系要求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设计出有个性、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业型人才。

(三)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实践体系

大学生只有经受创业实践的锻炼,创业目标才会更加清晰,创业信念才会更加强烈,才会形成良好的创业品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是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实践体系的“两翼”,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会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知识得到同步提升。首先,高校要在充分调动校内外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动师生参与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院校共建等方式,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园区,实现产、学、研各环节的一体化。其次,高校要积极争取社会的扶持资金、企业的合作投资、风投机构的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源,保证创业教育生态发展实践平台的有效运转与长期运作。再次,高校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创业大赛,为创业实践提供平台,将理论学习与模拟演练结合。最后,高校可以依托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设立创业专项基金,学生撰写的创业项目计划书经遴选后,认定为有潜质的创业项目会被给予重点支持,保障学生获得创业体验,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将来真正投身创业实践积累宝贵经验。

(四)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孵化体系

当前,国内高校创业的孵化体系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清华科技园为代表的为鼓励和扶持学生自主创业而设立的公益孵化基地,高校选择科技含量高且市场前景广阔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驻孵化基地,为入驻大学生尚在襁褓中的创业项目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种子基金、配套服务等。在创业孵化基地中,以小型、微型企业为主,大学生创业者通过自主劳务经营开展创业活动,发挥创业者的聪明才智,真正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另一类是以上海交通大学的“创业学院”为代表的创业“预孵化”体系,旨在利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优势,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品格,搭建起包括创业学生、创业导师、风险投资家等在内的“创业共同体”。“创业学院”除了面向全体学生讲授创业知识、传播创新精神、传递创业理念外,学院每年招收50-60名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对其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和实践体验,提供参与企业创建的创业见习机会和后期创业导师,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创业,在现实的创业过程中学习创业。创业学院还提供了“预孵化资金”保障,保证学生能开展基本的市场调研和产品设计。对于市场前景良好的商业项目,学生在毕业前后可进一步申请“天使基金”进驻紫竹科技园区、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等创业园区对项目或公司深入孵化。

(五)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师资体系

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师资体系,首先要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一要加大师资力量培训力度。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创业教育定位,聘请外部知名专家或企业家不定期地培训授课教师,让他们知晓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丰富相关理论,改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二要联合组建教学团队。跨学院跨专业的专业教学和创业教学的教师、理论教学和校外的企业兼职导师等可以展开合作,以教学团队的形式来完成授课目标,既能发挥各自的专长和优势,也能通过团队内部的沟通交流拓宽成员们的视野,加深理论和实际经验的互通理解,提高授课水平。三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培训。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课程的教学方法相较于其他课程更强调情境教学和互动教学的运用。除常见的灌输式授课方式以外,要运用启发式、交互式、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法,辅之以小组讨论、模拟创业等形式,突出将现实的事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贯彻在整个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创业情境之中。

(六)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文化体系

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的总和。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必须重视生态发展文化的培育,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舆论氛围,要让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充满校园。首先,要教育学生转变传统价值观,培养创业教育的生态发展意识,促使学生从被动就业观转向主动创业观,鼓励和引导学生将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融入到创业实践中,使学生从“要我创业”变成“我要创业”,实现创业活动与个人内在需求的统一,逐步形成大家都来主动学习创业知识、踊跃参与创业实践的创业文化环境。其次,要坚持创业教育的知识创新取向,积极创造多学科相互交流的机会,营造敢于创新的气氛,提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土壤。学校应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积极鼓励学生组建形式多样的创业团体,通过多种活动把项目做得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培养自身的创业素质,提高基本技能,形成“课堂教学—创业大赛—实践创新项目—企业孵化”的创业教育体系。再次,要积极倡导一种鼓励创新、容许失败的创业氛围,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为学生创业提供宽松的文化氛围,解决学生想创业但又担心失败的后顾之忧。最后,要广泛宣传党和政府为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而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树立创业成功的典型人物和优秀案例,邀请部分成功创业者来校现身说法,以坚定大学生们创业的信念。

构建与发展高校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要围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这一目标,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5】,完善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发现新价值的敏锐思维、了解创造新价值必需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创造新价值的规律。同时,要认真研究创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改革教育方法,强化实践性,探索教育新途径,把实施创业教育作为创业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把创业教育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阵地,注重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确保创业教育内容更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

参考文献

[1]夏兰红.浅析高校创业教育与服务的生态发展[J].学理论,2011,(4):154-155.

[2]陈德波,符惠明.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创业环境探析[J].江南论坛,2010,(5):37-39.

[3]姜尔岚.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8):57-60.

[4]王长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2):24-26.

生态学创业原理分析论文 篇5

前言企业之间也像自然界生物之间生态关系一样,也存在原始合作、共栖、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关系,研究这些关系,便于进一步了解创业原理,从生物生态关系方面得到创业启发,更有利于掌握创业规律。

一、原始合作创业原理

(一)原始合作创业原理基本内涵。

生态学上原始合作关系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独立生活。我们常见的同种动物往往以群居形态生活。这些群居的动物个体之间就是一种原始合作关系。他们之间尽管有时也为了食物、空间等存在争斗,但仍然还要集体生活,主要是抵御外部侵害或者必须团结战斗才能击败对手赢得食物或生存空间。共同利益远大于个体之间的不利因素。如,原始部落人们集体狩猎生活就是原始合作关系。原始合作创业原理是指运用生物原始合作关系原理,企业或生产者在共同的价值取向或利益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基于互相合作各自都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形成的一种创业模式。

(二)原始合作创业原理特点。

1.目标利益一致。

2.表现为互助关系。虽然互助现象背后可能存在不和谐的因素,但总体表象是合作。

3.合作者分离能够独立生存。

(三)创业启示及适用对象。

1.创业启示。当不同的创业者面临同样的发展机遇时,独立发展虽然也能够生存,但合作后却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和收益。

2.适用对象。创业者面对的是同样的项目,只是独立创业者实力弱小,不能更好地发挥生产优势,合作共同推动项目发展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当前农村改革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是一种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成员能够统一享受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与市场竞争的红利,同时又能避开小规模生产经营的不利方面,这就是一种原始合作创业原理的具体体现。

二、共栖创业原理

(一)共栖创业原理基本内涵。

生态学上共栖关系是指两种不同种类的生物生活在一起,至少一方受益,任何一方都无害或无大害。生态学上生物的这种关系很常见。如,野山羊在离火鸡不远的地方休息,火鸡为野山羊充当着警卫员的角色。冬天大雪封山绝粮的时候,野山羊用蹄子刨开埋在雪地里的草吃,火鸡也趁此时与野山羊一同进餐。野山羊与火鸡之间的关系就是共栖关系。共栖创业原理是指运用生物共栖关系原理,不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彼此生产经营在不受损害影响的情况下,能为对方创造好的生产条件、机遇,各取所需各自获得更多的利益或发展的创业模式。

(二)共栖创业原理特点。

1.目标利益不同,各取所需。

2.互助关系或至少利大于害。

3.分离也能够独立生存。

(三)创业启示及适用对象。

1.创业启示。创业者合作过程中无害有益时,帮助他人成就自己,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2.适用对象。能够相助而没有竞争关系的创业项目。有些大型商场与入住的“世界级”的加盟餐饮店两者有着不同的经营业务,都能从共同的顾客群上通过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分享得到各自的利益,它们相处经营互助有益无害,这种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是运用了共栖创业原理。

三、共生创业原理

(一)共生创业原理基本内涵。生态学上共生关系是指两种密切接触的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互利关系。这里主要指狭义的概念,刘云海主要是指生物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

(二)共栖创业原理特点。

1.利益共同体。

2.互相依存。

3.不可分割。二者分离则无法生存。

(三)创业启示及适用对象。

1.创业启示。创业者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找与自己利益生死攸关的合作伙伴,彼此形成利益共同体,肝胆相照,共谋发展。

2.适用对象。完全靠自己能力或资源条件难以达到创业的目标。葡萄酒厂与葡萄种植企业(户)是一种利益共同体,其间关系是一种唇亡齿寒关系,任何一方的兴衰与对方休戚相关,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的就是共生创业原理。

四、寄生创业原理

(一)寄生创业原理基本内涵。

生态学上寄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前者称寄生物,后者称寄主。寄生物从寄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并造成对寄主危害。寄生创业原理是指运用生物寄生关系原理,依靠已发展成熟的企业以“分一杯羹”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的创业模式。

(二)寄生创业原理特点。

1.双方根本利益冲突。一方损害另一方利益。

2.互相对立关系。一方索取,另一方付出。

3.合作或分离事关双方切身利益。合则寄主受损,寄生物受益;分则寄主受益,寄生物无以生存。

(三)创业启示及适用对象。

1.创业启示。背靠大树好乘凉。

2.适用对象。由于这种创业方式与依托的企业是相同的赢利形式,会争占依托企业的市场份额,一般被依靠的企业与创业者是一家人,或者被依托的企业想帮助创业者。否则,是行不通的。适合子承父业式创业锻炼,或者有可以依靠的企业创业。

五、捕食创业原理

(一)捕食创业原理基本内涵。

生态学上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在通常情况下,捕食者为大个体,被捕食者为小个体,以大食小。

(二)捕食创业原理特点。

1.强迫性利益统一。

2.对立统一关系。

3.弱肉强食。捕食企业增强,被捕食者被并入捕食企业。

(三)创业启示及适用对象。

1.创业启示。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要瞄准同行业弱小企业伺机兼并实施战略整合,确立企业在行业中的统领地位。

2.适用对象。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中小企业等方式,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六、竞争创业原理

(一)竞争创业原理基本内涵。竞争关系有种内和种间两种竞争方式,这里主要指种间竞争关系。生态学上竞争原理是指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

(二)竞争创业原理特点。

1.目标利益的冲突。

2.互相对立关系。

3.竞争的最终结果是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企业发展,产业升级。

(三)创业启示及适用对象。

1.创业启示。选择已经存在的行业创业时,要选择存在企业比较薄弱的行业切入,便于成长发展。

企业生态圈助力创业 篇6

他玩摄影、参加汽车拉力赛、写毛笔字……工作之余的一切活动用他的话来说都是为了使自己内心更为强大。

他在国企工作过,破过产,在外企打过工,不安于现状的他选择了第二次创业,现在他是麦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

麦启试图用互动的方式改变未来展览展示更有效的呈现方式,通过创意规划设计,借助数字技术与多媒体硬件结合,能够让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更加有效,让消费者能够更直观的体验到产品传递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麦启立身于3131电商孵化园区的同时又享受着飞马旅提供的各种支持。通过这些支持,麦启正在默默地进行数字互动展览展示的革命。

作为创业者,郭涛并不满意如今中国的创业环境,“牵绊太多,制度将一些东西都框死了。当一个创业型企业真正缺钱或者人的时候,政府并不能够及时提供一些帮助。”

郭涛直言,作为一个创业者,内心必须具备有强大的抗击打能力,这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我并不建议一毕业就创业,因为年轻的创业者没有这样的内心和处事的经验。”

纠结的创业过程

“麦启实际上是一个为展览展示和营销活动提供互动解决方案的公司。通俗地讲,有点像公关公司,但是又有技术含量,有一点像展览展示公司,但又有自己的软件开发团队。”

实际上,走到现在这一步,郭涛经历了很多。2007年,郭涛所在的一家展览公司与葡萄牙一家公司合资了互动科技有限公司,郭涛出任总经理。6个月后,这个拥有不少欧洲员工的公司即宣告关闭。原因很简单:欧洲的雇员觉得中国节奏太快,跟不上。“中国人疯了,一切都那么快!做个方案只有2天?在我们那里可是1个月的活儿啊!”2008年,解散了合资公司以后,郭涛开始创立上海麦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中方的雇员一个都没少的跟着他扛起了新公司的大旗。

当时郭涛以为,他的公司已经迈入了正轨,但是,一场人事巨变几乎让他无法前行。

“2009年没赚钱,麦启的其中一位合伙人看到公司效益不是太好,现金流只能维持两三个月,于是就带着很多人跳槽了。”这意味着核心技术团队的流失。更为雪上加霜的是,那时的郭涛还遭受到了病痛的折磨。

“那个时候公司就像是缺了一个翅膀的鹰,根本没法前进。身体差点垮掉,体重下降了二十几斤。公司面临非常严峻的困境。值得庆幸的是,留下来的人都坚定的跟我走到现在。没过多长时间,我们的技术团队又重新组建了,甚至更好。”

随后,2010年销售额翻了9倍,2011年持续增长。

目前,麦启数字科技公司旗下已全资控股上海麦迪广告公司,已经投资成立“壹乐魔”移动互联网公司。接下来,按照郭涛的话来说,“如果有需要,今后一步或许就是和资本对接,或许IPO。”

飞马旅的服务很实诚

郭涛觉得,飞马旅提供的帮助非常实诚。

他认为,飞马旅与3131园区做的是不同的工作,能够提供更为紧密和具体的服务,并能够真正为企业考虑的帮助。如企业的财务规划、财务管理、企业的战略调整、人事方面的支持等。同时也会提供定期的相关内容的培训。

在人力资源方面,飞马旅的服务模式是这样的:企业率先向飞马旅提出实习生的需求,然后飞马旅会通过“黑苹果”机构在全国各大院校中寻找专业对口的实习生,进而对他们进行培训,培训完毕后再输送至企业中。“很多实习生经过实习过程后就留在公司了,成为了公司非常好的中坚力量,这是非常实在的。”

“还有就是营销方面,我们之前网站、微博都不是那么给力,飞马旅就组织培训公司怎样通过微博进行营销。”

作为被孵化企业,他们能够得到的不单单是这些。飞马旅会选择合适的资本与企业进行对接,“到目前为止有两到三家的资本和我们谈过。其中有非常懂我们这个行业的资本,这就是飞马旅的特点。”郭涛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首批飞马星驹企业中,企业之间的关系很好,信任度很高,甚至可以凭借信用相互借钱。郭涛认为,飞马星驹企业能够共享信息和资源,有些公司是上下游关系,所以正在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生态圈,这个正循环的力量将会越来越大。

“钱”与“人”的支持还不够

对于这个二次创业的人来说,中国的创业环境是否真的变好?

郭涛并不这么认为。

“上海的创业环境相对较好,对创新型企业支持非常大,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不够,因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支持,特别是在金融服务方面的支持,相对来说还是很差的。”

以麦启为例,公司有世界五百强或者是上市公司的客户,但是在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他们不能够凭借其信誉获得银行的支持。即使看上去有符合标准的政策能够给予支持,但是时效性又很差。“当国家真的愿意给你这个钱的时候,我们实际已经度过了难关,或者没法度过这个难关了。”

人才服务方面的缺失,也使得一些创业型公司留不住人,郭涛认为,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上海人才济济,但对于那些仅仅看上去有潜力的公司,人才没有信心,就连公司领导自身可能也觉得底气不足。

“虽然政府有规定对于某些高标准的人才,能够提供一定的帮扶政策,但是对于我们这种企业来说,符合政府扶持标准的人才还没有需求,但需要的人才又根本无法享受到这样的政策。”

邢台市全民创业生态体系构建研究 篇7

一、全民创业生态体系的提出与实践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埃茨科瓦茨和雷德斯道就提出三螺旋结构用以解释大学、产业和政府三者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关系,提出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三大重要要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人们在研究中将投资公司、 科技创新等要素纳入生态系统中,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实践。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自2002年至2012年,用了长达十年的时间开展构建创业生态系统的活动,并取得最终成功,这一案例正在为转型期的中国创业经济所借鉴。

国内,林嵩在《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4期)建构了创业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参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定义,把创业生态系统定义为由新创企业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创业生态环境所构成的,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并探讨了创业生态系统的内部运行模式。2015年3月《中关村》杂志中《中关村软件园:打造创业生态系统让创业者“栖息”》全方位介绍了其创业生态体系构建的经验。

二、邢台市全民创业体系各要素评价

邢台市全民创业的现状,可以用 “一小一高(创业主体单体规模小、死亡率较高)、一难一弱(企业融资难, 品牌带动力弱),一低一差(管理水平低,持续发展能力差)”来概括,创业资源不能有效的整合与利用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政府资源层面

目前我市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简政放权,根据权力清单,为创业者提供了很大便利,但在电子注册及相关事项申请方面,仍需继续完善。

产业聚集层面

在河北省重点发展产业集群中邢台市占有九个。数量并不为少,但这些企业单体规模较小,创新技术能力弱,资源有效整合性差,难以形成发展的合力。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境控制手段,发展过程中不考虑环境承载能力,造成生态污染严重。

创业平台建设层面

受信息技术水平所限,创业者一般选择如选择淘宝店铺、天猫商城、微商等。而自有信息平台建设受限,品牌影响力难以传播和扩散。此外,供创业人员使用的公众信息平台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品牌聚集程度低,企业信誉受到影响。

科研成果转化层面

我市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申请的科研项目每年都在四五百项,但是科研成果转换率低,高校与企业、科研单位与企业产学研对接方面仍存在问题,导致科研成果不能被有效利用。

企业融资层面

由于银行信贷门槛高、贷款额度小,中小企业融资较为困难。而能够使用创投、风投基金的更是聊聊无几。

三、邢台市全民创业生态体系构建途径

邢台市应加快构建全民创业的生态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应聚集各类要素资源包括政府、产业、教育、科研、资金、社会公益、中介机构等,各类要素资源应协同推进,共同助力创业经济发展。政府应建立专门组织机构,从优化服务、完善平台、繁荣主体、撬动资源、营造环境等方面统筹考虑,打造独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创业生态。

1. 政府公共服务生态层面

政府应更加注重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政府围绕各类创业主体的需求,随着“三证合一”,电子政务的不断开展,政府应利用电子信息平台,通过电子执照、网上注册等形式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生态系统,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精准、高效的公共服务。政府还应完善政策保障制度,优化创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如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为初次创业者提供技术培训,搭建创业街、镇等载体,为创业失败者提供救助支援,免除其后顾之忧等。

2. 产业聚集生态层面

在河北省具有示范性的九大产业集群,应抓住现在信息、物流建设成熟的时机,聚集产业优势,根植于本地的特色物质资源或优秀历史文化,打造“特色城镇”,“创业特色小镇”,进而打造地域特色品牌。产业集群发展还应考虑各单体之间的技术、分工等关联性,形成纵向的上下游产业链,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规模效应,增强合力及抵御风险的能力。

3. 平台建设生态层面

应加快“孵化+创投”、互联网在线创业服务平台等创新型孵化器建设。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时代背书,建立创业服务平台。可借鉴一些区域创业支持的经验,支持孵化器完善网络宽带设施,对孵化器投资建设、供在孵企业使用、带宽达到某个标准以上的,按照其年宽带资费的给予一定补贴。中小企业应加强自媒体包括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建设,传播自身品牌或理念,增加知名度。而作为政府公众,应建立官方的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从而有效支持本区域中小企业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有效节约资源。

4. 教育科研生态层面

应与高校院所合作,撬动存量科技资源,搭建包含创业投资、创业导师等在内的合作网络,以鼓励支持在校师生创业为发力点,从政府和社会多个渠道为项目筹集早期投资,推动科技成果在转化落地。应当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及青年教师开展科技创业或到企业进行有利于本职工作的兼职活动,并将从事科技创业、兼职活动所取得的业绩作为职称推荐、岗位聘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设立专门的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三方机构,配置技术转移专业人才,促进科技成果与企业的匹配与对接,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升服务效率。

5. 创业融资生态层面

在企业初创、孵化、加速、成熟等不同发展阶段,应考虑对资金的多样性融资需求。政府应继续加强政策性资金支持力度,银行信贷、各种基金、信托、融资中介机构等构成多方面资金支持体系。银行信贷应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扩大贷款扶持范围,可引入竞争机制,简化程序,降低门槛,提高放贷额度,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扶持。除此之外,还应建立与全民创业相关的社会公益机构,用于组织如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创业活动或提供资金人才支持。

四、结语

全民创业生态体系构建是一个综合交叉领域,它关涉到政府政策支持、信息平台建设、服务网络建立、人才资金科技元素的参与等多个方面。只有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才能为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对创业生态进行积极的干预与影响,推进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才能形成可持续的众创空间。

参考文献

[1]景云祥.全民创业:概念框架、核心要素及生成路径[J].江汉论坛,2006,(3):21-25

[2]詹继生.全民创业的金融支持[J].企业经济,2006,(5):159-161.

[3]陈刚.谢科范,桂萍.全民创业体系结构模型研究[J].科技创业,2009,(6):26-29.

[4]伍莉.全民创业的社会网络效应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3).

[5]顾旭东.吉林省全民创业的政策体系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

[6]范照兵.促进全民创业更好更快发展民营经济,河北新闻网(2015年3月23日).

创业生态体系 篇8

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 仅靠某一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可以将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各方面的支持进行系统整合, 形成一个像生态体系一样的良性循环系统, 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这一体系包括高校、政府、企业、家庭、学生等多个子系统, 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 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

一、高校子系统的构建

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主干,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它包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文化氛围等四个方面。

(一)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决不仅是为了培养能够创办实体企业的学生, 而是为了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 大学生能够具有基本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能力, 形成主动性、开创性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具备独立生活、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能够在未来的人生中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事业。创业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个人创业所需要的观念和技能, 使他们能够辨别出别人可能会忽视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洞察力, 使他们采取可能迟疑的行动[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其目标定位上应注重内在精神的培育, 减少外在功利的考量, 应突出长效, 拒绝近视, 建立起真正符合创新创业教育规律的目标体系。

(二)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对国内高校来说尚处在起步探索的阶段。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 国内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做了初步的有益探索。尤其是自2002年初, 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九所高等学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以来, 这些高校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 形成了“课堂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业教育”三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许多高校也相继采取了相应措施, 开展创业教育, 支持创业活动。但从目前开展的情况来看, 有的以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为主体, 有的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 有的以管理学、经济学的相关课程代替创新创业课程, 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需要内部各教学管理部门整合资源, 形成整体优势, 制定统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规划, 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在本专业基础上开设与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 形成专业课程、创业课程相结合, 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课程结构, 创建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 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 通过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 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系统的创业教育,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丰富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和经验,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技能[2]。

(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以管理学、经济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为主, 一方面他们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创业经历, 在创新创业知识传授中以理论知识为主, 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等直观感受。而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培训, 目前比较常见的以KAB、SYB培训等为主, 这些培训是以创新创业教育技巧为主, 缺乏对创新创业操作过程的实际经验指导。

高校应将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重点突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鼓励现有专业教师以全职、兼职、兼课等形式从事创新创业实践, 承担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和指导教师工作, 成就一批创业者兼学者。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 高校应不拘一格, 既要重视本校师资的建设, 又要重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甚至成功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兼职教师,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这是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人力保证, 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最关键因素[3]。

(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培育

校园文化具有独特的正向功能, 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校园文化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因素。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 惟其如此, 才能将创新创业实践变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创新创业文化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 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文化的积淀最终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创业技能。它包括洞察社会需要的能力、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二是事业心和意志力。足够的事业心和坚强的意志力是创业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三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经济的发展最终是满足人的需要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对创业者而言, 创业应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四是协作精神。现代社会创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与他人团结合作的素质。五是冒险与创新精神。创业过程存在风险, 冒险精神必然是创业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创业文化里要鼓励冒险, 允许失败, 宽容失败[4]。

二、政府子系统的构建

作为参与者和协助者, 政府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够在政策制定、资金支持、舆论导向、服务体系、部门协调等多方面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起到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 进一步制定完善合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优惠政策

目前,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惠政策, 各省市也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系列文件。但这些政策主要是对高校创办实业的毕业生提供的系列优惠政策, 对在校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可结合高校实际, 充分考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 将政府和社会的指导、扶持和保护贯穿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 建立一条有效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通道。

(二) 通过多种渠道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各级政府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资金支持时, 除了制定完善的创业帮扶措施, 不断完善劳动社会保障制度, 依法为大学生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减免税费, 提供小额贷款, 为他们提供人事档案托管, 进行职称评定, 还需要建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 不断扩大企业市场准入范围, 对经专家论证、项目可行、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降低门槛, 予以资金扶持。

(三) 加强宣传, 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舆论氛围

由于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大学毕业生创业尚未形成良好的氛围。政府相关部门有责任发挥相关作用, 积极宣传创新创业教育成功典型, 积极扶持创新创业明星, 引导社会形成崇尚创业、以创业为荣的良好氛围。同时要积极宣传创新创业相关政策, 提供创新创业辅导及相关后续服务, 使决定创业者能够得到支持、看到未来, 坚定创新创业的决心。

(四) 协调部门关系, 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支持保障系统

大学生创业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 涉及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仅就政府而言, 也会涉及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个部门, 政府有必要明确一个总体协调机构, 着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同时, 还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支持系统。大学生创业存在经验和资金上的不足, 这有赖于各级政府在创业政策、资金支持和法律援助、市场咨询等方面的支持。大学生在创业时最大的犹豫是万一失败怎么办。针对这一问题, 政府有必要研究建立一套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体系。同时, 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推动机构, 在高校普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以优惠政策激发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创业教育的热情,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创业教育机构或与高校联合开展创业教育[5]。

(五) 将创新创业教育前伸, 建立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能力仅靠在大学阶段的培养, 难以具备完善的创新创业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 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主要着眼点, 是培养全体受教育者的就业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努力提供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益的教育培训。惟有如此, 教育才能真正承担起教人生活、教人做人的重任。”我国要想真正的成为创新创业大国, 必须探索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贯穿整个教育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三、企业子系统的构建

各种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他们是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最直观的感受和奋斗目标, 因此, 企业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一) 企业应当加大创新研究的投入力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源泉, 更是创业者能够取得成功的制胜之宝。企业不断加强创新研究的投入力度, 所产生的示范效果,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来说是最为直观, 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加大创新的投入力度既可以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决心, 又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二) 密切与高校的合作, 实现企业与高校的有效对接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同时很多企业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发愁。为了破解这一难题, 很多知名企业开始与高校合作, 实行学生的订单式培养,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很好的接触企业、了解企业, 企业也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培养人才。这种方式无疑为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了难得的经验。但企业在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时, 需要制定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制度, 承担起部分社会责任, 而不是仅仅定位在为本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这一目标上。

(三) 热心公益事业, 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而言, 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高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存在实践经验上的缺陷, 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正在着力破解的问题之一。对于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而言, 他们所拥有的丰富经验恰恰能够弥补这一缺陷。目前, 很多高校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正在通过邀请企业负责人到高校举办讲座或聘为兼职教授等多种形式, 为大学生们传授创业经验。我们的企业家们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 有必要、也有责任为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四、家庭、学生子系统的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学生, 只有学生接受了创新创业观念, 并勇于去实践创新创业, 才能说我们的教育起到了实际的效果。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 家庭的支持是学生实践创新创业的有力保障。

(一) 转变观念, 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多数家庭还存在根深蒂固的“学而优则仕”观念, 对创业存在着偏见。作为第一个接触而且是长期接触的环境, 家庭教育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要想使创新创业观念深入人心, 家庭教育观念的扭转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家庭都应该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在孩子的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观念, 这是影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 也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值得每一个家庭重视。

(二) 接受挑战, 重视综合素质培养, 着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缺失, 很多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 不具备创业素质, 不敢接受创业挑战。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宣传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 使他们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这是检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 也是影响国家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国的关键因素。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涉及高校、政府、企业、家庭、学生等多个方面, 各个方面相互影响, 相互支持, 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政府、企业、家庭、学生的大力支持;政府的创新创业战略需要高校、企业、家庭、学生的贯彻落实;企业的壮大发展需要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支撑;家庭、学生需要通过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不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为自己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2) :12-15.

[2][5]杨雪萍.试论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J].开封大学学报, 2008, (3) :62-64.

[3]刘振忠, 等.影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因素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3) :33-35.

创业生态体系 篇9

一、创业教育生态环境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一种侧重于创业精神和创业思维培养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提升和发展,其定位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其具备勇于迎接挑战,坚毅果敢的创业精神,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业教育不是高校“闭门造车”的所能完成的事业,它既需要基础教育对青年创造力的培养助力,也需要社会氛围与社会体系支持,更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与保障。可见,和普通高等教育更注重依托学校的教学、科研环境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同,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不仅受到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如教学环境、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更受到学校教育环境以外的,如个人生活和学习所依托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背景、家庭因素、个人素质等条件和因素的影响。而且对于创业教育而言,学校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往往较为有限,反而学校教育环境以外的众多环境因素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更大。学校教育环境和学校以外的相关因素都是促成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之间相互催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创业教育生态环境系统。

基于分析,我们认为,创业教育生态环境是以高校教育机构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中心任务,对创业教育的发育、生长、发展、成熟起推动和制约作用的相关因素的总和。

二、创业教育生态环境构成因子及功能

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任何生物体总是同时受许多因子的影响,但在具体生态关系中,在一定情况下某些因子可能起的作用最大。这时,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等起限制作用的因子被称之为限制因子(Limitingfactor)。对创业教育而言,起决定作用的限定因子主要有家庭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个人素养等五个因子,其中家庭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构成了创业教育生态环境的外生环境,学校环境和个人素养构成了创业教育生态环境的内生环境(见下图)。

(一)家庭环境

家庭是社会基本生活单位,是一种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基础上结合起来,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需要的初级社会群体,是人们生存过程中最早、最直接的微观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是构成家庭教育的基础,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个性的形成。一个人的知识、经验、思想、习惯、品德、兴趣、爱好及特殊才能的形成和发展,同他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关系极大。和其它影响因素相比,家庭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最深刻、最久远的;二是影响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家庭是人出生后所接触的最早环境,也是人连续生活最长久的环境。家庭环境对创业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成员的创业观念和创业成就对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和行为选择的影响。

(二)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自然资源,其富饶或贫瘠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这种作用又不是绝对的,是需要通过社会生产来发挥的,其作用的大小往往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制约。自然环境优越与否对创业教育的影响也不是绝对的。自然资源的富饶既可以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资源条件,也能够让人限于满足,不思上进,落个“地肥人穷”的结果;自然资源的贫瘠既能够使人陷入绝望贫困,又能够激发人的创业创新精神,最终摆脱贫困,“富始于贫”就是这个道理。

(三)社会环境

这里所指的是广义上的社会环境,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从创业教育角度看,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对创业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讯息因素等。其中政治因素包括政治制度及政治状况;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状况;文化因素包括教育、科技、文艺、道德、宗教、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讯息因素包括讯息来源、透明度和传输情况等。

(四)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是校园文化的内核,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微观环境,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学校环境是由学校硬环境和学校软环境两大部分构成。硬环境包括校园建筑、校园布局、校园美化绿化、教学设施设备、生活设施设备等;软环境包括校纪校风、人际关系、校园舆论、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体系等。对于创业教育而言,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定位,校内创业氛围的渲染和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等都是创业教育开展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五)个人素养

个人素养指人的修为和涵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它大体包括社会公德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关心社会意识,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语言提炼和思维概括能力等方面。

对于创业教育而言,创业对受教育者素质的要求我们称之为创业素养。它是个人综合素养在创业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结构、创业能力、创业品质几个方面。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可知,创业意识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为的必要准备。它构成创业者的创业能力,由创业需要、动机、意向、志愿、抱负、信念等组成,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力;创业知识对于创业者确定创业目标有直接作用。要想在某一领域开展创业活动,就必须深入了解该领域的活动及发展规律。掌握的专业知识越多越深,创业活动就越能有效地开展。同时还要注重对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的汲取;创业能力是创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与创业的成败直接相关。它主要包括社会能力、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其中社会能力主要由领导才能、组织才能、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构成。认知能力中发现社会潜在需要的洞察能力和解决关键问题的开拓能力尤为重要。操作能力则直接关涉到创业的顺利进行;创业品质是创业者人格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创业者的价值观、敬业精神、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等人格品质,以及应对挑战、承受压力、排解阻力和调节各种心理压力的心理素质等都与创业实践最终能否成功息息相关。

三、创业教育生态环境因子间相互关系

家庭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个人素养是推动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五大限定因子。对于创业教育而言,优良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创造优越的创业教育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是创业教育得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就会给创业教育所依托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带来危害。同时也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对创业教育的作用大小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即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加工、改造自然物质,创造出新的环境。社会环境的质量体现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对创业教育而言,社会环境的质量,尤其是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质量决定着创业教育所依托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质量。

家庭环境是由有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或收养关系的成员组成的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家庭环境中可以用量化指标来评判和衡量的环境因素,即硬环境因素,如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资源分配方式、生活方式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自然环境的优越和社会环境质量的高低。对创业教育而言,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环境是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生活环境及学习环境的综合表现。学校环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高低。学校所处地理环境的条件反映着自然环境的优劣。学校依托办学的社会条件反映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个人素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个人素养的高低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小结

本文基于生态视角,剖析了创业教育生态环境的内涵,并对创业教育生态环境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从关系上看,五大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筑了创业教育生态环境体系;从功能上看,对于创业教育而言,学校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往往较为有限,它更强调学校教育资源以外的因素的作用,如个人生活和学习所依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及个人素养等。

参考文献

[1]范国睿.美英教育生态学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2)

[2]吴林富.教育生态管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杨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10-07-06

[4]梁淑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N].江西日报,2006-09-25

创业型大学及创业生态系统初探 篇10

近年来,创新创业在我国日益得到重视,而大学作为新思想、新科技的培育者,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活动中,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发表了“如果复旦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按照现在提出来的概念,就是创业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就是复旦最好的榜样”的讲话。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随后,2008年4月1日,福建省委在国内率先提出要将福州大学建设成服务海峡经济发展的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已经成为我国大学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而什么是创业型大学、如何建立创业型大学则是目前需要明确的问题,麻省理工学院(MIT)及其提出的“创业生态系统(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给这些问题提供了值得参考的答案。

二、创业型大学及其发展历程

1998年,美国教育家伯顿·克拉克在其著作《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的转型途径》一书中,根据20世纪中后期以来欧洲一些大学的发展特征,提出了“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的概念。几乎在同一时间,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亨利·埃兹库维茨也根据美国大学的发展史给出了“创业型大学”的定义。他认为,判断一所大学是不是创业型大学要根据其使命,创业型大学的使命除了教学、研究外,还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体来说,一所创业型大学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大学自身作为一个组织具有创业性;大学的成员(教职人员、学生、普通雇员)一定程度上能转变成创业者;大学和周围环境的互动遵循创业模式。

创业型大学的形成需要以下五个关键要素:团体研究的组织;具有商业潜力的基于研究的创造物;开发出能够以受保护的知识产权形式将研究成果转移到大学以外的组织机制;大学拥有组建企业的能力;学术和商业因素整合入新的方式,如大学—产业研究中心等。这些要素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两次学术革命、三种大学类型的转化。

18世纪末以前,大学的主要职能就是传播知识和为少数关键职业提供训练,这样的大学是最传统的教学型大学。19世纪初,普鲁士教育部长威廉·冯·洪堡创建了柏林大学,赋予大学“研究”任务,实行“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原则。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自由地从事“创造性的学问”,大学注重在“发展知识”,而不在传授知识。这就是所谓第一次学术革命,也称为“洪堡革命”,研究型大学由此诞生。在美国,研究正式进入大学是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成立。该校的首任校长吉尔曼认为大学的目标是“最自由地促进一切有用知识的发展,鼓励研究,促进青年人的成长,促进那些依靠其能力而献身科学进步的学者们的成长”。在学校的管理中,他用足够的资金保证研究和学术成果的创作,高薪聘请世界上最优秀的学者。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影响下,到19世纪末美国已先后成立了一批以从事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的新型大学,这些大学把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首要目标,并创造出一种新型的集教学、研究于一体的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院。正是这些大学为美国积累了大量的科研人才,促进了美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由于实用主义与冒险精神的导引,美国一些研究型大学从一开始就孕育了学术创业精神。1904年,威斯康星大学提出“威斯康星计划”,培养实用性知识人才,派教师向社会提供专家服务,使大学走出了象牙塔。1906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名教师研究了利用专利收入资助研究的可能性。随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都先后建立了对外转让、许可专利的技术转移机构,使大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需要的商品。但是,由于大学取得的大部分技术成果是由联邦政府投资的,因而联邦政府才是这些知识产权的所有人,大学向校外机构转移技术的行为并未取得合法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单一领先地位遭到动摇,且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出现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美国联邦政府才在80年代陆续出台史蒂文森—威德勒技术创新法、拜—杜法案、联邦技术转移法等一系列法律,将知识产权下放,促使大学的技术成果能顺利转移给产业界,减少产学合作或互动的障碍。此后虽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制度性反抗”,整个社会开始关注大学创业行为并提出了一些疑问,但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遵照拜—杜法案成立了技术转移组织,开始广泛参与到各种经济活动中,频繁而密切地与产业界联系,一批创业型大学在八九十年代浮出水面。

从20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的研究型大学大规模地向创业型大学转化,即被认为是第二次学术革命。这次学术革命的影响不只在美国和西欧,亚、非、拉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围绕大学建立研究中心、孵化器、高科技园区等;在南非、印度以及台湾地区,每年都有大量基于大学研究成果的新产品或新企业诞生;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通过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合作,已经基本转型成功,成为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新的大学组织和功能形式正在向全世界扩展。

三、创业型大学与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型大学是在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术研究能力是其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创业型大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一股与之相互促进的力量,即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1947年2月,哈佛商学院MBA课程“新企业的管理”的开设,是普遍认同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端。而这些新企业的产生可能源自二战时期。当时,美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为盟军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战后,一些军用技术开始转向民用,这使创业活动繁荣起来,催生了大量的新企业。20世纪60年代,研究型大学迎来其鼎盛时期,大学创业活动引起争议,而创新创业教育也经历了一段停滞期。随着创业的重新兴起,特别是“硅谷”的崛起,创业教育迅速发展起来。到80年代末,已有300多所大学开设了创业管理类课程,但还主要局限于商学院,创业教育还主要是直接为社会培养创业型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已臻成熟。到2003年,全球已有超过1500所大学开设了创业管理相关课程,有44种创业管理相关的英文期刊,200多个创业教育受捐赠点。进入21世纪,已经成熟的商学院创业教育正在走出园囿,进入医学、生物学、软件科学等领域,成为大学一般教育的一部分,使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泛大学”化,在学校就与各种创业资源充分结合起来,以新产品或新企业的方式为经济和社会提供服务。

四、麻省理工学院和创业生态系统

麻省理工学院一直是创业型大学中的佼佼者,1886年MIT就诞生了首家派生公司。波士顿银行199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当时已有4000多家MIT相关的企业。而在1996到2004年间,平均每年都有20家新创企业建立在MIT所有的技术之上。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MIT也长期处于“最佳”的行列。到今天,MIT已经拥有大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斯隆管理学院的18门商学课程,开放课程软件的8门创业课程,创业中心的35门创业课程,在医学院、生物学院、法学院等院系开设的创业相关课程和各种组织、学生社团主办的研讨会、讲座等。现在,MIT已经把这两个长处结合起来,将校内的创业相关课程、出版物、科研与创业项目和研究中心、学生社团等与创业相关的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辐射大学及其社区的创业生态系统,更加有效地促进了大学创业活动。

创业生态系统的提出,源自Katharine Dunn在2005年发表的一篇以“创业生态系统”为题的文章。她认为,MIT的创业教育和培训早已不再集中于斯隆管理学院,而是形成了数十个项目组织和中心共同在校园内培养创业精神的“创业生态系统”。但是对于什么才是创业生态系统,Dunn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MIT的其他创业相关组织和人员也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而在硅谷、南洋理工大学等地,这一概念已经被广泛使用。根据这一概念的使用,可以确定创业生态系统的一些基本特征:是以创业型大学为基础的,还包括了该大学的社区,是该大学的创业相关的所有资源的整合(包括课程、技术、人力等)。从MIT的创业体系来看,其创业相关资源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是创业课程和师资。这一部分的资源是MIT创业人才产生的基础。包括MIT开放课程软件,一系列面向全世界大学员工、学生、自学者的在线免费教育资源,斯隆管理学院的师资、教育项目和学术研究项目,MIT提供的专业人员项目和行政人员教育,还有针对高中生的工程、创业与科学的初步介绍的夏令营,以及由不同领域的教职员工、研究者、学生组成的关注信息技术、营销、运营管理和研究、系统动态、统计等的“斯隆学院管理科学区域”。这些课程或组织很好地结合了MIT的创业教学和人力资源。

二是出版物和参考资料。这一部分是创业管理和技术资料传播的途径。《技术评论》杂志是MIT最主要的关于创新和技术商业化的杂志,分析新技术对企业及领导者的商业、经济、社会、政治影响;《斯隆管理评论》主要是对管理研究和实践的联结,也包括了创业管理的相关内容;《MIT知识产权办公室建议》向研究者提供关于知识产权的建议和回答问题;MIT“创新影响”研究是由波士顿银行经济部组织的对MIT校友创建的公司的研究,会对MIT创业对经济的影响作出统计;MIT的新闻办公室、MIT世界网站、出版社、图书馆,各研究实验室、中心和项目,各院系也都提供关于技术和管理的各种信息。

三是各项目组织和中心。这些机构是MIT创业活动开展的主要平台。MIT创业中心为学生、校友、教师等创业者提供设计和启动基于技术创新的新事业所需的内容、背景和联系;Deshpande技术创新中心帮助创业者与市场相联系,架起技术概念与商业化的桥梁,帮助新企业发现和资助新想法;MIT创业辅导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教育;Lemelson-MIT项目鼓励发明,为发明者提供全世界最高的单笔现金奖励;MIT技术许可办公室管理MIT、林肯实验室、Whitehead研究院开发出的各类知识产权,以及知识产权许可事宜和技术商业化;公司关系办公室的产业联系项目推动产学合作,促进MIT和创新驱动的公司之间的知识和资源交流;剑桥—MIT联合研究所由英国政府和私人企业资助,建立新型的学术企业;斯隆学院建立的数字事业中心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的领导,建立新的商业机会;斯隆学院和工学院共同组建的产品开发创新中心联系学术想法与产业经验;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发现、开发、制造和分销低成本高效率的诊疗方法或器械;资本网络为创业者或早期发明者提供资金、网络关系和教育;本地创新系统项目是一个国际研究伙伴项目。

四是学生社团。MIT的创业类学生社团都积极鼓励学生形成、实践自己的新想法并相互交流、建立支持网络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如MIT$100K创业竞赛为优秀的创业团队提供现金奖励,MIT创新俱乐部为师生提供交流平台并推动新思想的碰撞,MIT创业社会建立了一个对MIT相关新企业的创业支持网络等。另外还有MIT创业俱乐部、MIT科学与工程商务俱乐部、MIT技术联结、MIT技术与文化论坛等更注重技术创业、跨学科网络性质的组织。

以上都是创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而该系统的形成并不只是以上资源的简单叠加。后两种资源可以说构成了MIT的一个创业核心区域,在这个区域中,创业活动最关键的要素创业人才和作为创业基础的技术通过上述组织迅速、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些组织有的为创业提供理论研究和教育辅导;有的为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有的通过组织交流完善创业计划;有的充当大学与产业之间的中介;还有的已经形成网络组织,联结各种创业资源,囊括了多种创业支持功能,几乎成为了新企业孵化器。创业核心区还为创业教育和基础研究提供素材或建议,直接输出新创企业以及可以直接商业化的技术成果。

从整个创业生态系统来说,根据Dunn的归纳,MIT今天能够形成创业生态系统是有“基因”的。早在1861年建校之初,MIT师生校友就都遵循“动脑动手”的格言,努力将所学应用于现实世界。MIT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从该校诞生之初一直延续至今,且影响到整个学校,这也是MIT的项目组织和中心以及学生社团能够不局限于商学院而在全校遍地开花的原因。这种创业导向的氛围也促进了各个创业相关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使它们有机结合起来。

MIT的创业生态系统是包括了学校及其社区的,社区提供给MIT技术的需求信息和资金支持。MIT每年都可以获得大量的企业捐赠,还有联邦政府、州政府的拨款或研究基金。学校通过自身的运作也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收入,每年通过技术许可办公室的专利许可收费,MIT的科学家可以获得7.5亿美元的研究赞助金。校内的一些组织如Lemelson-MIT项目、MIT$100K创业竞赛等也提供鼓励创新或创业的奖金,有些组织对创业活动的评价还有风险投资机构介入,使优秀的创业项目还可以获得来自风投机构的资金。

总体来说,MIT可以被看作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创业氛围。MIT的基础科学研究产生了大量有商业化潜力的技术,其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了大批创业人才,各种创业相关的项目、组织机构通过校内信息的沟通使技术与人才以及外部流入的资金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创业核心区域,该区域就是各种创业活动集中进行的地点。这些创业活动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进一步的研究对象,完善基础研究,还可以形成新创企业或适合直接商业化的技术成果输出MIT系统,为社区提供服务,推动其经济发展,同时也从外界获得资金,使研究和创业能够不断地循环下去,形成真正可持续的创业生态系统(见图1)ㄢ

现在,MIT的创业生态系统还在不断地扩大,MIT成功的创业经验和雄厚的资金使其可以向全球扩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MIT已经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南阳理工大学等全球多所大学建立了创业教育合作关系;MIT创业中心已经启动了一个5万美元的全球新创企业研讨会,培训来自中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大学的相关人员,使他们能够运营自己的创业计划竞赛;MIT创业论坛在全球有24个分支机构,对其成员提供商学教育和建议。在有些拥有世界级的技术而没有多少创业活动的国家,如瑞士等,MIT将为他们的创业活动提供“食物和水分”(创业教育、创业精神培养和资金支持),使那里的“生命”(基于技术的创业活动)成长起来。

五、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时期,大学作为创新活动的主要单位理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同时国家也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经济推动战略,大学推动的高科技创业将是这一战略的重点。MIT的创业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创业者和创业活动的培养范式,也是优秀的创业型大学的行为模式。当然,本文只是针对创业型大学和创业生态系统的初步探讨,我国的创业型大学应该如何建立,是否能够形成创业生态系统还有待更多的学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宝蓉:从萎缩到发展:创业型大学的崛起——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评述[J].煤炭高等教育, 2005 (7) .

[2]Etzkowitz, H.The Norms of Entrepreneurial Science:Cogni-tive Effects of the New University–industry Linkages[J].Research Policy, 1998 (27) .

[3]Ropke, J.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Innovation, Academ-ic Knowledge Cre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a Globalized Economy[Z].1998.

[4]Etzkowitz, H.The triple helix and the rise of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123rd Nobel Symposium of The Science-industry Nexus:History, Policy, Implications[M].Science History Publications/USA, 2004.

[5]王雁:创业型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变革的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5.

[6]Dunn, K.The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J].Technology Re-view, 2005 (9) .

邓永强:构建创业生态集群 篇11

“年轻人永远是对的。”眼前的邓永强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年轻一代的信心,作为厚德创业生态集群联合创始人、北软天使基金董事总经理、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创业互联网分会会长,清华大学学生创业导师,邓永强眼中的年轻人有激情、有梦想,相比中年人来说,他们与互联网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更有冒险精神,更能够放手一搏。创业这件事儿,更看重的是本事而不是熬资历。

2015年7月9日,邓永强把他的创业生态集群理念带到了青岛,对于创业、对于青岛未来的发展,邓永强有着自己看法。

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

邓永强出生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东佛山,他从小便对新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而广东人骨子里那股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也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身上。1987年,邓永强考取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成为一代清华人。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清华校园里学生自主性强,校园歌手、诗歌青年活跃的同时,学生自主创业的雏形也已经蔚然成风,在那个市场经济尚未确立的年代,不少清华学子们尝试在原清华地下食堂(现文科图书馆)打理小营生,开始创造人生的第一桶金。

毕业后,邓永强的工作和生活仍与清华以及清华校友息息相关,2002年,邓永强选择创业,与校友一起创办了北京得意音通技术公司,并担任副总裁,如今公司的核心团队也来自清华校友圈子……

活跃在清华校友的邓永强经常组织各种聚会活动和商务宴请,然而每次张罗合适的餐馆再挨个通知,实在是件让人头疼的麻烦事儿。求人不如求己,计算机行业背景又熟悉无线互联,做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吃喝玩乐搜索工具软件是最好的解决之道。同时,邓永强敏感地觉察到随着无线网络带宽的增长、手机上网资费下调和用户的不断增多,这样的软件必然会受到爱吃爱玩的城市白领和时尚达人的追捧和欢迎,商业广阔前景。于是,2007年,邓永强与几个清华校友等合作创立了“北京品味网科技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经过10多个月的精心研发,网站终于开发出名为“搜吃搜玩3.0”的手机免费软件。在软件开发完善的这些日子里,为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和感受,他们找了大约两万个用户,跟用户找体验,跟商家调研,根据录像来分析,光是观察和分析用户现场使用的录像就拍了2000多份,从而对产品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研究。2008年,“搜吃搜玩3.0”一经推出就立即在市场上流行起来,受到消费者和商家的一致欢迎。

从搜吃搜玩3.0到航班管家、高铁管家……邓永强从没停下过对市场需求的分析与探索,也从没停下过创业的脚步。对于创业,邓永强有着自己的体会:创业是一条很痛苦的“不归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能力、性格、经济实力等方面因素量力而行。同时,创业不一定非要“当牛头”,做发起人、总经理、副总经理、技术总监等,同样也是创业,核心是投入自己的时间、智慧、资源,通过努力奋斗和商业运作实现资金的回报和个人价值的提升。当人生踏入不惑之年后,邓永强从创业前线退下来,汇聚行业精英,在中关村创办企业孵化器“厚德创业谷”。“现在更多的是年轻人的天下。”邓永强说。2014年,“前海厚德创业孵化器”入驻深圳前海特区。

做孵化不是做公益

与传统创业孵化器不同,邓永强致力于构建的是一个厚德创业生态集群,“我们要形成创业与投资的生态圈,像亚马逊丛林一样,不仅有花、有草、有小树,还有大树,有多样化的植物、动物,才有生命力。”在厚德的生态圈里,融合了创业教育、创业孵化、种子投资和天使投资基金、天使教育和学习平台、创业咖啡和天使合投、众创空间运营等等实体机构和模式。

创业教育是邓永强尤为看重的,跟学校里面的教科书的培训不一样,在厚德,创业教育强调的是实战,导师必须有一线的经验,同时了解创业孵化。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导师对于初创团队的影响非常大,年轻团队在刚成长的时候,导师根据经验和资源给他们支持,这点意义非凡。邓永强一再强调说,“我们是商业机制,不是公益,公益的事情是不可持续的。”很多有名的大型论坛愿意请有名的企业家、专家来指导,有效果,却不明显,难以形成持续性的影响。“每次指导都很宝贵,不可能每个星期花两小时来辅导,也不可能每次辅导都覆盖到全部的团队,顶多也是三五个。”邓永强分析道。“在厚德,每个团队的导师不一定是大老板,有创业经验和产品经验很重要。导师和团队多对多,一个导师支持多个团队,一个团队有多个导师。我们通过利益捆绑股份分配,给导师赠送干股,一个导师可以有多个团队的小股份。我们还鼓励导师额外掏钱,去买团队的股份,利益绑得更紧,当然你不能越俎代庖,不能变成团队的董事长,去干预团队的日常运营,没必要,效果也不会好。”

而整个厚德创业生态集群的核心是投资。邓永强认为,不论孵化器是由政府还是民间创办,都必须有投资功能,可能是早期投资,也可能是中期投资或晚期投资。“做孵化不是做公益,必须有市场化价值。”在邓永强看来,没有投资功能的孵化是不完整的。“我们反复强调,用孵化器来赚钱,孵化器作为项目的来源,通过投资来引导,把人才、政策与当地的一些特色资源产业对接,这完全是正循环收益。”

青岛的突破口在于智能硬件创业

构建厚德创业生态集群,邓永强将下一个目标集中在了青岛。青岛靠近日韩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以及长期沉淀下来的工业制造经验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然而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进行创业和投资,在邓永强看来,虽不简单,却有狠干一番的巨大空间。

从工业制造、海洋产业、特色产业、中日合作、中韩合作多个领域出发做好本地特色、发挥本地的优势一直是青岛发展的主要着力点,“青岛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城市,青岛的工业制造在全世界有一定的地位,跟德国有很多的渊源,由德国领先的工业4.0,青岛完全可以很好地借鉴,互相对照,互相学习。”邓永强认为智能硬件是青岛的新增长点,因为青岛有工业制造基础,有好的工业设计产业园。如果能把高超的工业制造水平跟时尚紧密结合起来,青岛的进一步发展和腾飞便有了基础。“时尚也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根据人的生活方式和爱好来进行引导,苹果就是很好的例子。”

新的厚德孵化器位于深圳前海特区,深圳汇集了全世界最全民啊的智能硬件人才,也是大量的资本和产品的聚集,在智能硬件上面有几大龙头,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前海厚德孵化器把深圳好的政策、环境、前海特区的优势,跟中关村、北京的资源和人才对接起来。“这些经验可以给青岛很好的借鉴,一南一北可以很好地配合起来。”邓永强说。在借鉴深圳模式上,他强调把山东籍的优秀人才引回青岛。“山东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年轻人吃得苦,学习能力也强。青岛有很好的人文环境、旅游环境,应该借鉴深圳的经验,海纳百川,把山东籍在北京、上海读书、工作的年轻人再吸引回来,把山东大学,海洋大学的校友集合起来,让山东籍的好汉在青岛发挥作用。”

人才的再引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投资。在邓永强看来,现在投资模式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个众多”,众筹是个很重要的模式,所以厚德下一步在青岛要做的,就是把众筹模式引进青岛。“创业服务集群是大家一块儿来合作投资、合作发展,所以叫合投。通过大天使领投,依靠我们掌握的资金势力来牵头。我们现在各地已经投资一批合投平台来注册天使投基金,下一步,也会在青岛举办一个天使投资论坛,把中关村模式、硅谷的成功经验跟青岛的人才和资金很好地结合起来,一块儿来合力。当地投资者对当地的人文、环境、政策、当地的产业结构化比较了解,再加上厚德在外面的资源,通过业务混合来创造新的模式和生产力。

对于创业,邓永强讲求“快成功,快失败”。“创业者要灵活,懂得这个门路行不通,要赶紧换出路,而不是在这棵树上一直傻等。”以邓永强的经验,一轮投资半年或一年之后,如果觉得没有很好的盈利点了,就要赶紧放弃,换下一个目标。“这是很正常的。对于创业者来说,失败很正常,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的成功往往是建立在前几次的失败上。”邓永强说道。

创业生态体系 篇12

一、斯坦福大学生态创业教育体系特点

1. 丰富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丰沃的土壤

创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中的特殊性,应与其他课程有所区别。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其具备丰富、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创业教育课程特点主要表现为文理科有效结合、教学与科研有效结合、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结合三个方面。斯坦福大学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爱好选择选修课程,且选修课程没有限制,可以超越文理。斯坦福大学对学生的基础课程也十分重视,甚至认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具有同等地位,同样重要。创业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专业课程,但在基础课程中,创业教育全方位深入其中。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几乎所有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均可学习有关公司创立与运行的课程,这种课程设置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相关需求,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举两得。

2. 多样的课外创业教育活动———充分的空气和水分

斯坦福大学充分重视创业教育,不仅体现在创业教育在整个课程中的所占比例,而且体现在正规课程之外。丰富多彩的课外创业教育活动是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斯坦福大学校园创业计划竞赛是斯坦福大学课外创业课程的重要体现,在整个竞赛过程中,获胜者可获得投资商的支持或投资,从而使学生在校园里可直接获得创业机会。此外,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还创建了一系列的创业教育俱乐部,创业教育俱乐部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还通过高科技俱乐部的建立将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与硅谷的科技精英、高科技环境有效连接起来,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俱乐部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如关于风险资本、创业投资等方面的俱乐部,这些俱乐部能使学生将在课堂内学到的创业教育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对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 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技艺精湛的园丁

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是斯坦福大学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以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商学院为例,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每年申请MBA的人数过万,但录取比例仅为4%左右,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师生比率为1∶6。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斯坦福大学充分重视教师与学生的比率,为确保教学质量,严格限制录取人数。斯坦福大学的创始人斯坦福曾明确指出,斯坦福大学应充分重视教师质量,积极物色优秀教师,对于那些缺少真才实学的人是不能够留校任教、成为教师的。此外,还应指出的是斯坦福大学的教师极少是本校毕业的,校长约翰·亨尼斯指出,为了更好地了解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更好的避免近亲繁殖,斯坦福大学尽量招收外校毕业的硕士和博士来校任教,这使世界各地的优秀毕业生被吸引到斯坦福大学,从而丰富了校园文化。

4. 完善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温暖适度的阳光

斯坦福大学在创业教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离不开其完善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为了对大学创业教育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韦斯特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即从如下几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进行评估:传统教育课程,教师的研究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力,毕业生成就,创业教育项目的创新性,创立的新企业基本情况以及外部的学术交流等。在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过程中,创业教育评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斯坦福大学对企业管理中的质量保证思想进行了有效借鉴,使创业教育不仅接受学院内部的质量审查与追踪评价,同时,接受学校的审查与评价,从而保证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项目的合理性。此外,由于创业教育具有长期性,因此,斯坦福大学通过对创业教育项目的追踪评价,从而获得创业教育项目实施的第一手资料,进而有效地反馈与改进。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斯坦福大学比较存在的问题

1. 创业课程结构缺少多元化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并未充分重视创业教育,且未将创业教育纳入到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均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这不利于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中的有效实施。与斯坦福大学不同,创业教育并未贯穿于学生大学的各个阶段,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均在大四阶段开展,且创业教育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创业课程体系较为混乱。这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不完善极易导致创业教育与学科脱离,学生无法通过创业教育课程获得丰富、广泛的创业教育知识、提升创业教育能力。此外,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学校仅讲授其中一方面的创业教育内容,则创业教育课程无法实现体系化。

2. 创业教育缺乏实践环节

创业教育与基础教育不同,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实践能力。因此,创业教育不应与实践脱离,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仅停留在课堂层次,教师主要通过讲授等方式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学生几乎没有参与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机会。极少数高校通过大学生创业园等途径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但往往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无法使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这种缺乏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创业教育无法使学生真正体会创业教育的精髓,无法使学生提高创业能力,最终阻碍了我国创业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3. 创业教育缺少专业师资队伍

高校创业教育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作为创业教育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具有明显区别,即创业教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且可将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效结合,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指导。由于创业教育对创业教育教师提出了要求,因此,创业教育教师不仅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且应具备一定的创业实践知识,至少应有过创业经历,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使学生更加信服,进而有利于日后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均由企业管理课程教师或就业指导教师转化而来,不仅理论知识缺乏,且创业经历与创业实践经验均较为缺乏,这样的师资队伍无法实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培养出的学生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无法顺利创业。

4. 创业教育缺少社会支持体系

高校的创业教育是一个漫长、复杂的发展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支持。因此,政府部门、高校与企业等均应发挥应有作用,大力支持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目前,我国政府、高校与企业尚未形成良好的配合,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从政府方面来看,政府虽然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一定政策支持,如给予大学生创业贷款支持,但这些政策均具有短暂性与非普遍性;从高校方面来看,创业教育课程存在问题、创业教育师资存在问题、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存在问题,上述问题均无法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有利支持;从企业方面来看,现代企业制度、人事制度与融资制度均未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优惠政策与有力支持。此外,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讲究安稳、中庸,与具有较高风险的创业相比,他们更喜欢安稳工作。总而言之,社会支持体系的不健全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消极影响。

三、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1. 丰富创业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此,我国高校应转变创业教育思想,更新创业教育观念,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为目标对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进行设置。具体建议如下:首先,我国高校应充分重视创业教育的重要价值,将创业教育课程和基础教育课程、专业课程有效结合,上述三种课程不能独立存在,他们应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其次,学生不可能仅在大四一年的时间内掌握创业能力,因此,学校应提前开展创业教育、增加创业教育开设年限,使学生在大二、大三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创业教育影响,增强创业意识;第三,学校应重视综合性课程的设置,加强各科课程之间的高效融合,使各门学科互相渗透,拓宽学生知识面;第四,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这些课程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具有一定针对性,做到重点分明。

2.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重视学生创业实践

创业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创业实践课程,因此,学校不应该将学生封闭在学校内实现创业教育。学校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同外界企业合作,为学生搭建一个有效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从而使每位学生均可获得平等的创业教育实践机会,提升创业教育能力。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课程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首先,高校应重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避免闭门造车、关门办学,应主动与企业加强合作和联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机会;其次,学校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这些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还应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第三,高校应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斯坦福大学顶尖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其培养的出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为美国企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也是斯坦福大学得到诸多企业青睐与支持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高校应充分重视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将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业能力。

3. 创建高素质的创业师资队伍

斯坦福大学在解决创业教育师资问题中,除了通过学校培训等方式提升创业教育的教师素质外,还通过各种渠道吸引校外人才,使之加入到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具体建议如下:首先,我国高校应为创业教育教师提供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及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使教师不断丰富理论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掌握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经验,从而使其提升专业化水准;其次,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与个体差异性,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第三,高校应吸引各种创业教育成功人士到学校进行创业教学讲座,这些创业成功人士不仅可以壮大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而且他们具备的创业教育成功经验是学生创业过程中的指明灯,对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4. 加强政府引导,全方位支持创业教育

我国创业教育的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创业环境与创业资金支持方面。首先,我国高校应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校园的各个地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创业教育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风险意识,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其次,发展与普及创业教育仅靠高校是无法实现的,政府机构与社会的大力支持是我国高校发展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应加大创业的扶持力度,降低部分创业项目的创业门槛或要求,减轻合作企业的经济负担,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学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到大学创业教育中来,可通过设立创业教育资金援助等方式鼓励学生创业。此外,应重视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应根据社会发展及时更新。

摘要: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已取得巨大成功,其在创业教育课程、课外创业教育活动、创业师资力量与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均较为完备,是全球范围内创业教育的典范,对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对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进行论述,分析我国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的经验启示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问题,对策,启示

参考文献

[1]荣沁瑜.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D].无锡:江南大学,2014.

[2]赵淑梅.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4,(11):17—20.

[3]熊华军,岳芩.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1,(11):67—71.

[4]张笑岩.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5]梁士朋.美国创业教育的研究及启示——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为例[J].医学教育探索,2006,(6):493—494+497.

上一篇:低品位钛铁矿下一篇:框剪结构填充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