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体系构建论文

2024-09-21

创业体系构建论文(通用12篇)

创业体系构建论文 篇1

0 引言

创业理论教育必须与创业实践相结合,这是实现创业教育与企业界的良性互动,体现创业教育实践性特点的关键途径。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最大的短板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因此,创业教育首先应该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场所。

1 创业实践实现模式

根据创业实践的内涵与目的要求,实行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个性辅导与批量创业相结合,校、院、系三级创业指导网络的模式来指导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1.1 全方位营造创业实践氛围

(1)搭建创业计划赛事平台。创业计划竟赛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竟赛小组,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2)利用现有资源鼓励学生创业实践,体验创业。创业多数是从小规模起步的,因此,校园内许多的硬件资源都可成为创业实践教学的有用资源。校园内现成的创业实践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如校园餐馆、咖啡厅、复印店、电脑店、小卖部等等都是开展创业实践教学的有用资源。学校可以把其中部分资源交由学生管理和运营,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

1.2 成立创业实训中心集中孵化,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

创业实训中心功能主要包括开展创业实践教育及促进教学改革功能、项目管理功能、资金管理功能、孵化器功能。这里解说一下所谓孵化器功能。孵化器功能实现的基本条件为中心内应有外联办公室、创业团队工作室、洽谈室、会议室、招聘室等场所。同时,拥有学生创业指导师资队伍,由学校专业教师、企业人士及部分政府人员组成,负责担任咨询、讲座、提供资源等。

1.3 各二级院搭建创业平台,批量帮扶学生创业

各二级院应着力打造平台型创业项目,使学生批量创业。各院创业领导小组组织搭建创业平台应与本院相关专业相结合,平台性质为开展创业投资管理的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事业部制的结构,下设办公室、项目部和各创业事业部。创业平台将进入平台的学生创业团队编为事业部,在平台的保护和指导下开展创业孵化活动,降低学生创业风险,使学生可以通过创业平台走上自主创业道路。

(1)创业平台的运行。创业平台可以是校外也可是校内办公,如在校内办公,人员由学校相关部门派人即可,甚至可以吸纳些高素质、有实践经验和热情的学生协助进行管理。给予各事业部在创业初期提供小型办公场所即可。(2)建立初级孵化、高级孵化两阶段实践体制。经过审批进入创业平台的大学生创业团队,首先进入初级孵化的实践,开始“模拟全真环境下”的创业。创业团队组成创业平台的事业部或项目团队,进行创业经营活动。项目组的实际操作者为创业团队成员,由于不是公司法人,因此不需要承担风险和责任,但其他的技术研发、产品制作等工作都必须全部由创业团队承担;同时,创业团队所能申请的资金也比较有限,财务管理由创业平台与创业团队联合承担。当创业团队达到收支平衡并能返还初期基金投资而同时能占有一定的市场前景时,可视为初级孵化成功,进入高级孵化阶段。高级孵化阶段,创业团队将不再受创业平台的保护和限制,可以独立出来,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孵化成功。(3)创业平台建设项目的管理。设定专门的整体、财务、盈亏等方面的项目管理体系,确保创业平台的成功运作。

2 增强创业教育管理,使学生的创业行动有保障

2.1 创新管理模式

学校成立由党政领导、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以及二级学院负责人组成的全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创业教研中心具体负责全校的创业教育工作,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其开展工作各二级学院成立创业教育指导小组,具体负责所在学院学生的创业教育活动,同时接受创业教研中心的指导。

2.2 加强创业指导

建立校、院、系三级学生创业指导网络,建设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热心学生服务的创业指导队伍,形成一个由现场咨询、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等形式的创业指导机制。开发相关网站,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创办实业,指导学生做出适合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创业选择,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创业规划。

2.3 实施学分制管理

在校期间至少有一次参与创业活动,可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能力和特长,将创业教育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各个学年,并将成绩作为毕业时的必修学分。优秀的创业计划书可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

3 健全规章制度,保障创业实践顺利开展

3.1 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基本模式:专职+兼职。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基本要求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师要敢于创新和勇于实践,将书本知识转化成现实技能。

3.2 激励机制

表彰、奖励,引导、培育一批自主创业典型,对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学团队进行表扬,在教师年度工作量中加入指导创业实践和课程培训等工作。

3.3 增设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一是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业作为教师考核指标之一,加入教师考核体系。二是创业教学工作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学院的资源获取直接挂钩,学院教学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包括:二级学院的参与创业大赛的参与率、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率、创业课程(项目)开设数、创业教学管理水平等等。形成学院一把手的创业教学质量责任制。

3.4 健康而持续的校外合作

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应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形成有效机制,积极寻求与政府、企业的合作,一是以与政府共建的方式来推进创业实训模拟空间的建设,争取政府对学校实训实验区与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二是关系企业各类捐赠,充实创业基金,建立固定创业实训中心。

摘要:高等学校积极构建创业实践体系,是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个性辅导与批量创业相结合,校、院、系三级创业指导网络的模式,以指导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关键词:创业,创业教育,创业实践

参考文献

[1]宋凯.政府高校共建大学生创业平台项目初探[J].现代商业,2009,(10).

[2]张桂春.高等学校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探析[J].教育科学,2011,(8).

[3]刘巍伟,谢志远,李上献.大学生创意产业创业探索[J].教育评论,2009,(6).

创业体系构建论文 篇2

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李炳论第期第页914-16TheoryandPracticeofEducation

■摘要:当今知识经济大发展时代,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和高校的重视。但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所以,我国应构建包括教育培训体系、资金融通体系、创业实践体系、创业保障体系、创业评价体系等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扶持大学生创业。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创业教育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G645A1004-633X(2011)09-0014-03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结合大学生的21世纪是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要顺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的快速转型和协调发展,实际需求和学校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就必须大力发展知识经济,积极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三)关于政府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构建大学生创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对政府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业服务体系,让更多的大学生得到系统的培训和锻炼,并扶持有的政策并不了解和熟悉,如关于希望当地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创自主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对整个高校创业教育体业方面做出的努力的调查中,有近40%的大学生对所提供的渠系的完善是一个有效的支撑,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同时说明,社会相关部门对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道没有回应。措施,是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政策宣传还不够深入和广泛,部分政策可能在具体执行中的力

一、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迫切要求构建大学生创业度还不够。

(四)关于学校教育服务体系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2009年9-12月,通过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医科大段,尽管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进行了相关培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广西艺术学学、训,也设有创业教育的相关组织,但宣传力度不够、覆盖面不广,院、广西工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和钦州学院等高校进行的随机抽创业教育效果不明显,创业意识并没有普遍深入到大学生群体样调查可以窥见,当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迫切要求构建大学生管当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创业服务体系。理体制和创业平台构建工作中还存在较多不足。

(一)大学生对创业的看法

(五)关于金融支持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除了学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的难题主要在于缺乏创业能力,他们认同通过习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对市场环境认识不足和融资困难。大学生在考虑自主创业所面创业实现人生价值,这反映出大学生对创业持有积极认可的态临的困境时,能认识到自身缺乏创业能力等因素,表明大学生以度,同时,他们也能认识到创业可能面临诸多问题,创业心理趋积极心态面对自主创业时有冷静的思考,对自身创业的条件有部分大学生创业是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向理性。调查也反映出,客观中肯的分析。另外,在融资渠道方面,大学生更希望能够获势,并非出于主观愿望。得创业贷款和风险投资。

(二)关于创业知识

二、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创业知识主要指与创业相关的理论、政策、法规及必备的专业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对创业政策缺乏关注,对创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涉及政府、社会、高校和企业的一项系统业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缺乏创业所必需具备的相关知识,缺乏工程,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功因此,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应该关注创创业知识的专业培训。高校的教育职能优势、企业的市场前沿优势、社会的资能优势、*本文系2009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的路径和机制》(项目编号:09XJY008)的部分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炳论(1978-),男,山东青岛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团委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共青团职能建设研究。

15第9期李炳论: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源保障优势,不同机构协同联动,帮助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锻创业教育的内涵之一。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主要包括:(1)炼创业品质、提升创业能力,从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可靠的保障以政府出资为主、多方集资为辅对大学生科技创业投入少量无和服务。偿资金以进行短期孵化的“种子基金”,如天使基金。(2)政府牵

(一)构建多元化的创业教育体系头,社会多方出资,并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投资基金。(3)高校教育资源及相关企业、个人捐资设立,且主要以借1.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高校不再仅仅是产生理论家、思想家的摇篮,更要培养出具用的方式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原始资金支持的创业基金。(4)政府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创业型人才。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出资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创业奖励基金。另外,要降低注册门槛、〔1〕减免初期税费等,以减少市场主体设立的成本,适当放宽大学生系有利于开启大学生的思维,可以直接而快捷地帮助大学生了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把创业初期的资本投入有效降低,有助于解基本的创业知识,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形成科学的创业结构,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和培养创业理念。高校要通过开设创业大学生创业的资本筹集。教育课程完善创业教育机制,建立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服务

(三)构建复合型的创业实践体系1.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体系。例如,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公共选修课,该项目通过传授和操练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大学生(1)依托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开展科技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等对创业进行全面的认识,使大学生掌握创业所必须的基本知识,活动,鼓励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创业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学以致用,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观察力、辨别力、决策力和具备创业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列为公共必修课,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职实践能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市场经济环境的认知,激发大学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制定职业发展的决策和策略,明确具体的生挖掘自身潜能,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精神。生涯发展途径。同时,要根据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需要和各学科的(2)以学生创业社团为载体,以志愿者社会实践为纽带,丰内容及教学特点,有机渗透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设置创业学分,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富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品质。积极引导、帮助大学创业综合知识与能力。生社团如大学生创业协会、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开展市场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并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涵,拓展社会实践2.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良好的师资能够理性引导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有效培养大的领域,使大学生能更广泛地参与到各种创业实践活动中来。通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一是组织具有创业辅过各种创业活动,大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学习与实践,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意识增强,同时,通过加导热情、又符合相应标准的教师参加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让教师更新观念和知识,创新思路和方法,掌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强合作与沟通,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的历程中经受磨练,在实践和教授技能。二是加强与就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交流,深化职中了解社会、认知社会,在实践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面向基层就业规划指导,采用课堂教学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此基础业、创业的理念,帮助大学生培育勤恳务实的创业品质。上建立反馈和评估体系,促使大学生独立自主创业,培养其发散性、创新性思维,树立良好的创业品质。三是聘请成功企业家、校2.创建创业孵化基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友、社会知名人士,开设系列讲座,与大学生互动交流,为创业教要构建“大学生创业工作室”、“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大学生创业园”三级联动的创业孵化平台。以专业为依托的“大学育注入鲜活的血液,在多方位指导和传授各种创业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以身传教,将其创业经历生创业工作室”是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形式和载体,由学生和经验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有效激发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主动性自愿组合、自发组建;学校以“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为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和指导;大学生创和积极性。

(二)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资金融通体系业园由政府主导,与高校、企业、社会服务机构共同创建,为大学1.完善大学生创业小额信贷融资机制生创办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工商注册、财税、创业资金、市场开发、招商引资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创新创业成效显著的工当前,银行基于风险防范的需要,还不适合推行大学生大额作室或项目可以申请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并进行孵化与提升。创业信贷业务。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加大对大学生

(四)构建全方位的创业保障体系创业贷款的扶持力度。但是,不少地区及银行没有出台具体的执1.完善创业支持保障机制完善创业保障机制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有效措施。行细则。因而,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政策出台以后,更重要的工作是督察相关单位、部门出台实施方案和细则,并抓好在基层的工商部门可以从大学生的创业需要出发,对创业者最关心的知落实。识产权转化、商标培育、品牌推广等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的指导职能,帮助创业大学生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各级人才和劳2.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社会资源是大学生创业强有力的后盾,资源整合是大学生动保障服务机构要加强人事和社会保障服务,在各自职能范围

16教育理论与实践年2011内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人事代理服务,解除创业大学生的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操作系统的设计、实施评价和对评价结后顾之忧;同时由于初次创业大学生在实践中受到侵权的情况果做出反应等几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评价评估时有发生,难免会遇到债务纠纷或者诉讼,可以组织建立创业专其基本思路是根据创业服务工作的目标,制订评价内体系,〔2〕市家咨询团,为缺乏商业经验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财务管理、容体系,依据评价内容体系制订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建立起科场营销、经营计划、技术指导、法律咨询等服务,指导和帮助大学合理、简明、有效的大学生创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学、生增强维权意识,加大维权力度,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内容具体为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充分保障其合法权益。自主创业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如何构建大2.提供创业激励保障机制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创业激励保障机制是保护大学生创能力、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是一项涉及政府、社会、高校和企业实施积极的毕业生创业落户政策。业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比如,高校、企业及社会各方组织必须认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政府、大学生自主创办符合产业发展导向要求的企业,应给予办理落清社会发展的形势,深刻理解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深远意义,户手续;给外来创业大学生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市民待遇”,促进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实施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断优化教大学生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应给予创业激励育内容,改进服务方法,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基金等,促进知识资本向生产力转化。创业服务体系,努力推动和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

(五)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的评价体系参考文献: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尚缺乏可靠的运行〔1〕陈树生.创业教育应纳入高校课程〔N〕.光明日报,2005-6-29.机制,所以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同时需要科学的反馈和〔2〕朱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创2007,(6).业服务体系有没有作用、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作用可以通过评评价体系是对创业服务体系目标完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邮编状况的价值判断过程,是检验创成价体系进行印证和修正。

业服务体系取得的成就和存在我们应该主要从评价方法、评价方式的选择、问

题的重

创业解码之六:构建立体促销体系 篇3

任何一个新项目进入市场,都从默默无闻开始,为了扩大市场范围和增加市场占有率,都会以提高知名度为起点。“汽车经纪人”是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市场上的新项目,汽车产业链上的生产商、经营商、消费商,能否接受这一新事物,还需等待市场的检验。促销是提高项目知名度不可或缺的武器。“汽车经纪人”项目的操盘者Lud决定以促销为切入点,提高“汽车经纪人”的知名度,并进而占领市场。

一、“汽车经纪人”的立体促销体系

促销是企业所从事的市场营销,其实质是一种沟通活动。Lud为强化促销的效果,构建了立体促销体系。

1.信息传播

(1)聘请媒体顾问。Lud聘请总部——广东清华科技开发中心的媒体合作伙伴《羊城晚报》汽车版主编向寒松,做“汽车经纪人”的媒体顾问;聘请《深圳广播电台》的汽车专栏首席专家汪学贵做技术顾问。媒体顾问的加盟,为“汽车经纪人”叩开了媒体的大门。

(2)召开“项目启动发布会”。Lud邀请深圳所有的主流平面媒体——《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南方都市报》等召开“项目启动发布会”,同时深圳市最重要、最有实力的4S店老板们,以及广东清华科技开发中心的老总纷纷到场助威。声势浩大的“项目启动发布会”,把“汽车经纪人”隆重地呈现在深圳大众的视野中。

(3)新闻媒体集中报道。在召开“项目启动发布会”后十天内,深圳所有的宣传媒体,连珠炮式地对“汽车经纪人”项目给汽车行业带来的正向影响进行报道,让深圳大众在短期内高频率听到一个最新的概念——“汽车经纪人”!“汽车经纪人”!!“汽车经纪人”!!!宣传的主导词是——“汽车行业需要经纪人”、“汽车4S店需要汽车经纪人”、“深圳需要汽车经纪人”、“汽车经纪人有社会地位”、“汽车经纪人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这种“轰炸”,让大众不仅记住了“汽车经纪人”的名称,还有进一步究“汽车经纪人”的欲望。

2.广告

面对广播、报纸、电台、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该选择哪些作为“汽车经纪人”的广告媒体呢?深圳节奏快,很少有年轻人看电视、听广播,杂志又没有广告的即时性效果,而大多数深圳人都有每天购买一份报纸阅读的习惯。因此,Lud选择报纸作为“汽车经纪人”广告的唯一媒体。

选中报纸后,Lud分别在《深圳晚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晶报》上投放了广告,经过效果监测,发现效果从好到一般的排名依次为《深圳特区报》《南方都市报》《晶报》《深圳晚报》,最后Lud确定在《深圳特区报》《南方都市报》《晶报》上投放“汽车经纪人”广告。

广告有不同的尺寸,10×10与10×30的广告,哪个性价比更好?Lud对广告的长效性与即时性进行综合评估后,为展示实力,先做10×30大尺度的广告,每周在《深圳特区报》《南方都市报》和《晶报》的教育版上轮流投放广告,为“汽车经纪人”树立形象及进行品牌定位。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咨询电话接应不暇。在投放10×30广告一个月后,为节约成本,广告尺度降为10×10。

3.人力推销

做了平面广告后,咨询的人多,但报名人少。离“汽车经纪人”开班只有三天时,报名只有几个人。在这心急如焚的时刻,Lud断然决定开“项目说明会”,进行面对面的人力推销。

“项目说明会”的报告送到广州总部,立刻被泼了冷水,总部认为没有过先例、一定没效果。Lud背水一战,承诺给总部派来的专家团队高额补助,主讲专家按最高标准付酬。深圳“汽车经纪人”项目运作团队马上把开“项目说明会”的信息,电话通知了曾咨询过的300人。在担忧中,“项目说明会”的效果出奇地好,现场报名人数高达90人,远远超过了“汽车经纪人”一期73人的规模,另有17人不得不转为第二期学员。“项目说明会”为“汽车经纪人”带来了突破,后来此项目以破竹之势,快速发展。而开“项目说明会”的方法也被沿续下来。

面对面的人力促销,为“汽车经纪人”赢得了绝对的胜利,“汽车经纪人”团队因此特别重视人力推销,后来在和4S店经销商、企业老板、人事经理、专家、用人单位交往时,都特别注意使用这个方法。人力推销是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易与顾客建立感情,便于临场发挥,为有实力的项目提供了展示的空间。

4.多元展示

至今,世界上最优秀的推销员,还没有人超过吉拉特。吉拉特是汽车推销员,他最成功的是走到哪里,名片就发到哪里,汽车就卖到哪里。在几万人参加的讲演活动中,他的名片像雪花一样飞扬。“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汽车经纪人”团队走到哪里,展示就到哪里,在与汽车展场相关联的地域、办公场所、公交车站台等一切能展示的空间,都能感受到“汽车经纪人”的信息。

以上四种方法的联合运用,构成了“汽车经纪人”的立体促销模式。实践证明,“汽车经纪人”的促销策略是正确的,其投入都有了回报,咨询电话平均每天200多个,报名人数激增,原计划一个月开一期班,也不得不调整为半个月开一期班。

二、促销体系中的广告设计

项目运营中广告投入是显性的,也是最主要的促销手段,重视这个环节是每个项目经营者必做的功课,并非投入了资金,就会有好的广告效果。Lud运用广告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其注重广告设计,“汽车经纪人”的广告设计同样给创业者以启迪。

1.灵活的布局

广告主都希望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尽可能多的信息量,但内容过多会使广告看起来累赘、复杂,繁杂的内容精减后要通过灵活的方式表现出来。字体的色彩、空间的布局变化能使广告醒目、突出。广告如放在头版头条、或版面的左、右上角,会更吸引大众的眼球。

2.重点突出

并非接到广告的人,都能读完广告,因此广告要重点突出,使观者看一眼就能捕捉到主要信息,广告主对于受众看一秒钟、两秒钟、一分钟各能了解到什么,应了如指掌。好的广告即使丢在地上都应有宣传效果,让观者看到后有拿起电话进行咨询的愿望。

3.全方位的广告

由于人们生活空间的多元化,任何一种单一的广告形式都不可能网络所有的人群,Lud架构了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广告体系——多种渠道、多种广告形式,增加了“汽车经纪人”的传播力度。“汽车经纪人”在运作三年后,还与时俱进,加强了网络广告。立体广告策略使“汽车经纪人”项目迅速站领市场,被大众所接纳。

注:[基金项目]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研课题(Jy-081116)

系统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篇4

一创业教育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所谓创业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内化成自身品质和能力的素质教育。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劳动者具备多方位的职业转换和自主创业的双重能力,创业教育着眼于使大学毕业生首先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求职者,其主旨就是培育学生以创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让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顺利实现自主创业或岗位创业。创业教育并非单纯的应用性教育,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创业教育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培养了多少成功的创业者,还在于培育学生自主进取的精神与气质,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创业教育不以传授某一专业知识或技能为目的,而着眼于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创新务实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创业教育的内容应全面化,教育手段则着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创业素质,即创业者应具备的创业活动的必备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总和,主要包含了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等要素。

创业意识是对人的创业活动具有驱动和指导、规范作用的行为理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等。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在创业素质中居于核心和灵魂的地位。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学生能动地掌握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并付诸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创业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把创业意识作为学生在大学教育中需要获取的精神和行为特性,让学生树立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奉献精神;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锐意进取、勇于争先的竞争意识;诚实守信、依法遵规的经营意识和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使学生不论是创业还是从业,都能在内心深处保持着不断发现和创造世界的驱动力和实践力,都能在良好的创业意识驱动下,在创业实践中不断成长,完善个体的社会化活动,形成完善的社会人格。

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能够随着环境条件变化调节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等心理因素。创业是一个艰苦漫长的奋斗过程,需要创业者以良好的心理品质应对复杂多样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创业过程中的得失成败。创业教育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坚强自立、坚忍不拔、悦他宽容品性,培养学生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勤于自省、勇于自制、善于适应等心理品质,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进入环境及社会生活,牢固树立创业的自觉自强自信。

创业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经营管理活动、专业技术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与此相关,创业者需要具备谋划和决策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与综合协调、资源整合能力。

创业即创新,创业竞争,就是创业者创新的竞争。成功的创业,都是创业者根据环境与自身条件进行谋划和决策,正确地确定创业发展方向、目标、路径、方法,制定出实施方案并付之实践的过程。创业者需要在前人活动结果的基础上,有所新发现、发明或提出新问题,采取新方法加以解决,从而创造出新的成果。创业涉及到人、财、物和时间空间的选择、分配、组合和优化,需要创业者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工作本领,能够审时度势,发现和把握机会,创造机会,使机会转化为效益。创业总是在某一具体行业领域进行的的实践活动,需要创业者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创业活动结合起来,合理有效地利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创业活动千头万绪,需要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即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创业者需要以系统的思想高度,根据创业目标和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控制,激励和融合群体活动,及时发现并解决内外部矛盾,妥善协调创业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对象,使其恰如其分地发挥适当有效方向一致的作用,形成有利于创业发展的最佳合力。总之,适应变化和利用、驾驭变化,交往、公关,需要创业者具有良好的综合协调、资源整合能力。

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应当带有理性启动,知识护航的特征,才可能建立起创业的自觉自信。创业能力是基于相应知识结构而建立和强化的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创业能力的前提条件。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应包含有经济、管理、法律、财务、相关专业、交往与公关等内容。创业者知识面越广阔,越精深,结构越合理,创造力也就越大,创业的成功几率理所当然就越高。

二创业教育要着重抓好“两个结合”

创业教育应该以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的教育体系作为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体系化的支撑,创业教育必将支离零散,无法制度化,难以取得实效高效。

根据现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创业教育的出发起点与目标选择,创业教育的价值意义在于通过知识和技能传授,培养具有良好创业素质的人才。创业教育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有相应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和课程结构支撑。所以,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创业规律,组建合理的教育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形式,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把带有专属性的实体课程与渗透于各个专业教学活动中的分科性非实体课程有机结合,是贯彻落实创业教育主旨的首要举措。

独立实体课程是创业教育的核心成分。实体课程应主要解决“如何创业”的问题,围绕学生创业必需的主要能力,涵盖一般性的创业知识与技能,以传授创业规律、创业方法知识和经营管理、政策法规、会计、税务、保险、金融、沟通与交往、公共关系等常识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学习诸如规划、决策、生产、管理、阅读报表、评价与反馈等工作知识,为其将要进入的社会角色,掌握角色环境、了解角色规范,采取合理的创业活动做好准备。创业教育独立实体课程应当体现务实高效的风格,内容精炼、节奏明快、指向明确,杜绝学术性的繁文缛节,在高职院校中,一般安排60~80课时为宜。

非实体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为重点,主要解决“如何才能创业”的问题,贯穿渗透于各类基础课、专业课、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习、岗位实践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在校园文化活动、实习实践活动锻炼中,在氛围熏陶中逐渐形成和固化创业精神、创业品格,强化创造思维、创业能力。非实体课程因附着于其他教学课程和活动,有较丰富的时间和空间,就不必作出明确的课时限制。

创业教育本身带有超越专业教育界限的特征,其教学内容和教育要求与学科专业教学当然地存在着冲突。要解决这一矛盾,学校必须变革教育教学理念,注重拓宽基础性教育,建立大课程思维,打破学科专业间的人为壁垒,把具有创业教育性质的基础性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中都重视扩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教育也要结合各学科专业实际,努力实现与各学科专业优势的双向融合,通过强化通识教育,全面拓展学生的创业能力。

德国理工科名校慕尼黑工业大学,自1995年起启动了“创业型大学”计划,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工业社会发展需求的创业和创新人才。“创业型大学”其核心要义是调动学校一切教育因素,着重培养学生的适应力、学习力和实践力。该校管理层认为,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实践、跨学科研究、行政管理等方面,创业文化应渗透到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职业视野和方向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创业教育有持久漫长的周期,不能急功近利,试图通过运动式的、应景式的短期行为一蹴而就。与此相比较,目前国内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目标定位存在着短视和浮躁,创业教育理念还没有渗透到专业教学过程之中,创业教育仍未能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例如,在教学定位上,往往把创业教育局限于技能训练和方法实务层面,缺乏理念层次的指导和总结;在教学实践中,学科专业教育往往忽视创业意识的灌输渗透,明显形成学科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两张皮”格局。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当把创业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来抓,着重抓好“两个结合”。一以创业教育为抓手,构建创业教育与思政法律教育、公共基础教育、职业知识技能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交叉渗透、相互支撑的内容体系。二是以实体课程为抓手,构建以非实体课程为基础,专业课程与综合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实习实践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教学形式和结构体系。坚持并不断完善这“两个结合”,才能有效避免创业教育游离于其他教育、创业教育实体课程悬浮于非实体课程的现象。

三创业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系统化

创业教育实体课程是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的教学环节,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开展学生创业活动,都需要升华为科学知识的间接经验的启迪和指导。因此,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可以使学生在理性层次上把握创业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建立起较完整的创业知识系统,提高创业的自信和自觉,保障创业活动的质量和效益。目前一些高校采取开设创业指导讲座或请企业家、成功校友作创业报告的形式来取代相对完备严谨的课堂教学,是创业教育活动的误区。讲座和报告虽然也能对学生产生激励、启发和借鉴作用,但其课时零散,内容单薄且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学生接受教育的形式被动、单一,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效果也无法与实体课程相等同。

间接经验的传授,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创业知识,但这些知识要内化为学生的创业素质,还需要有学生在创业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的催化。创业活动课程就是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创业模拟或创业实践活动,直接获取创业经验,感悟和体会创业规律,了解创业活动的程序和方法。创业活动课程形式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系统性、综合性和操作性的特征,如创办创业教育基地、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创业项目开发竞赛、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个人或组队选择参与。设置创业活动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教育学规律与创业发展规律。创业教育设计应当突出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促成创业教育活动蓬勃开展。

目前,不少高校创建了校内外创业教育基地,以推进创业教育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在基地教育中,学生在专兼职教师的指导下,依托基地运行,可以较充分地认识企业与市场、创业与社会、职业与人生的关系,完善自身的创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强化进入社会的准备。创建基地要务实求真求效,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有与基地性质和学生专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以及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教育评价等;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活动制度、管理制度。

大学生创业大赛是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重要平台,在国内高校屡见不鲜,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公司。但从现实情况看,高水平的创业大赛因要求较高,往往成为“精英赛”,致使大多数学生缺乏参与热情,对推进创业教育的示范效应并不明显。而一般的创业大赛虽然门槛较低较容易吸引学生参加,但很多学生的创业计划限于知识、经验不足,所设立的目标和应对措施、所采用的分析数据等往往是纸上谈兵,不能经受市场的考验而缺乏实用价值。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和改变,否则大赛创业只开花不结果、其生命力将会逐渐萎落。

创办创业园或“孵化器”,是全球高校方兴未艾的创业教育活动平台和结晶。学生创业园以弘扬创新精神,培养创业人才,培育创新型企业为主旨,承担了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基地的职能,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中介服务、技术服务、资金支持等,使学生在经营管理、团队协作、风险竞争、法律契约精神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成为创业教育的强大助推器和辉煌成果,其中具有典型和标杆意义的当属美国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通过产学研合作,其建立的的“硅谷”,孵化了高科技产业集群,成为世界最先进知识和技术的聚集地,孕育了享誉世界的现代科技文化。“硅谷”道路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校发展的规律,“斯坦福+硅谷”的模式成为各大高校竞相效仿的对象,其“硅谷效益”已扩展到世界各地,并带动了世界各地大学高科技园的建立与发展,对于我国高校推进创业教育,走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无疑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上世纪末国内高校开始探索创建创业园区,至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高校创业园孵化器公司已达一千多家。但是十多年过去,从总体看大学创业园发展并不如人意,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佳,不仅没有孵化出一个真正强大的明星公司,还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斯坦福+硅谷”的模式在中国也许有些“水土不服”,但推进创业园建设的探索应当坚持不懈。即使暂时没有创建创业园区,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直接面向社会参与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通过产学研互促共进,把创业活动的优秀成果直接推向市场。为促进创业型人才脱颖而出,学校应积极探索建设开放的弹性教学管理系统,既允许鼓励学生休学创业,也要允许学生返校接续学习,为开展创业教育活动营造灵动宽松的制度环境。

创业教育是全面素质的教育,是渗透于学校整个教育体系的系统工程。学校只有以系统思维、系统方法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才能推进创业教育健康发展,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活跃于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创业者。

参考文献

[1]尹万呁,刘旭.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探索教育探索,2011(10).

[2]许小花,张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电子教育,2012(1).

[3]肖柳梅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8).

[4]彭志武.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及其实施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11(5).

[5]熊华军,岳芩.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1(11).

创业体系构建论文 篇5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02-0083-03

我们面临的是创新创业的新时代,呼唤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我国《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强调了这一思想:“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开展创业教育是当务之急,使高职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要成为事业的开拓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急需完善的服务体系支撑

上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举行、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大学生创业活动在各地升温.吸引了大批大学生和风险投资商的兴趣.掀起了一股大学生创业的风潮;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不少优惠措施全力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但与轰轰烈烈的热潮和政府的热情不成正比的是.大学生创业的效果并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创业的参与度与成功率依然很低。8月一项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则披露.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率仅为1.94%。fIJ而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一般达到20%-30%。渤海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对辽宁省千余名高校应届毕业生调查表明:在询问“如果到毕业时您还未找到合适工作,您会怎样做”时,只有19.2%的学生选择创业。即使走上自主创业的学生举步维艰.多以失败告终(有据有关资料显示,85%的大学生以失败告终)。

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既有主观的因素.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心态问题:缺乏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等:知识限制: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缺乏知识整合应用能力等:创新能力缺乏:忽视技术创新,学生拥有的技术十分有限或者十分缺乏;资金问题:缺乏足够的资金,融资渠道单一;实力团队缺乏:习惯单枪匹马,缺乏团队精神;社会经验缺乏:“眼高手低”.容易“纸上谈兵”。

这样一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与高校创业教育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虽然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创业教育.但还存在不足。总体上可以用“火爆的创业竞赛和报告、冷清的创业教学、尴尬的创业实践”一句话来概括。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到中国考察时发现中国的大学普遍缺乏创业教育,创业知识匾乏、经验不足等因素成为青年创业的瓶颈。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指出“中国的创业教育还不成熟,特别是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我们还没有把创业精神作为一种需要学生在大学教育中获取的意识和行为特性。”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给予恰当的.扶持和指导、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构建完善的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学生创业参与度和成功率是关键所在.也成为深入推进创业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基于创业园的高职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始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意识引导、创业教育、创业实践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逐步构建了“制度保证、资金扶持、基地实战、培训引导、氛围推动”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见图1).为广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推进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真正使创业教育成为我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制度保证一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为进一步提高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水平.规范学院创新创业项目管理。近年来,我们制定和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10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和制度.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和创业活动提供了政策制度上的保障,大大带动了学生创新和创业的热情。成立专门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的学院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各系也成立了由系主任担任组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同时还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负责全院创新创业项目的立项审批、中期检查、结项验收和成果认定,担任学院创新创业竞赛评委,上下齐心,共同推进创业教育。

(二)资金扶持一依托实施项目,提供资金扶持

我们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扶持基金.用于奖励和资助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和创业。自起,先后有4批64个大学生创新项目得到立项资助.两批54个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得到该基金的各种扶持。有两批共10个项目被列为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获得配套资助。对人驻创业园区的创业项目.我们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创业补助:首次入园房租、水电免费.以后逐年提承担比例:在流动资金碰到问题时还可以以“暂借款”的形式向基金申请帮助:项目期满后成功孵化的项目还可以获得学院的孵化奖励等等.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全院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在项目驱动下。创新创业活动得到了蓬勃的开展。

(三)基地实战一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开展创业实践

学院专门在东门沿街区块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供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一期3500平方米,可人驻学生创业项目27个,同时.我们在创业园还建立了一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华联超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引进了其他一些品牌产品的经营项目.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市场竞争环境.可以不断提高创业学生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真创业实践。我们创业园内的经营店铺一般约10-25平米,以贸易类项目为主,科技类项目为辅,我们的设想是:让没有创业经验、缺乏资金的学生从小做起、从容易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做大做强。《光明日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多家媒体对我院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学生进行了报道,有关部门领导、兄弟院校和国际友人及交流生也多次来校考察指导。

(四)培训引导一聘任创业导师,引领学生成长

通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创业教育.并与校外知名专业培训机构合作举办创业萌芽培训班、SYB创业培训班、大学生成功创业导航计划培训班等,以培育自主创业精神,强化自主创业意识,丰富自主创业知识,健全自主创业心理,提高自主创业能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创业指导和后续服务。

学院专门聘请一批创业校友担任学生创业导师,如华立集团副总裁兼行政总监帅新武等,让有志创业的学生能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一对一辅导,个性化、实战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及时解决学生的创业难题.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聘请校内与创业相关的专业教师为创业园项目指导老师,这些老师的专长涉及SYB创业教育、网络创业教育、创业心理素质训练、浙商文化、胡雪岩经商思想、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会计及法律知识等等,组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导师团,给学生创业团队在项目选择、团队组建与管理、市场分析、营销策划、财务分析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最终进入创业园的创业项目在创业实践期间有三位导师可以给他提供咨询和帮助,即专业教师、学院创业导师团导师以及校外兼职创业导师,提供专业技术领域、创业知识以及创业实战三方面的帮助.全面提升创业实践效用.

(五)氛围推动一构建活动平台,浓厚创业氛围

文化氛围的营造对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方面近年来我们主要抓住了两大体系,一是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为龙头的活动体系.逐步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主题活动,服务、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型活动,如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培训班、创业讲座、跳蚤市场、校友论坛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积极依托社团开展创业讲座、营销案例策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网商大赛、营销案例策划大赛等,活动活跃了校园创业氛围,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增强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二是围绕商文化特色,开展系列商文化活动,如浙商讲坛、浙商精神图片展、范蠡话剧、范蠡图片展、风云浙商话剧,在校园内放置范蠡画像,在教学楼的楼道内宣传著名浙商.营造了浓厚的“敬商、重商、亲商、勤商”氛围。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几点反思

通过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学院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技能.育入水平明显提高.有效的促进了创业带动就业。但是仍然还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困扰我们.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阻碍创业教育的纵深推进.解决这些问题必将使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一)对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树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观念是前提。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停留在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认识阶段.没有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要提高重要性的认识,应当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而现代教育观念则认为,教育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创新,不仅要对原有知识进行创新.更要培养一批适应知识经济的高素质创新创造型人才。

(二)创业教育没有融合到高职校人才培养的整体体系之中――加强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基础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但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还停留在就业教育阶段,教学模式也往往局限于知识传授型。在高职院校,应该把创业教育融人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形成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方面一体化的新体系。教学过程对于创业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起着主导作用,要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传授好各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进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是使创业素质同步养成,才能培养出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特长,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加快建设与创业教育相匹配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保证。目前,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师资来源一般为两类,一类是原先从事工商企业管理教学的专业教师,另一类则是学生工作就业工作指导教师。这两类教师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教师自身缺乏创业经历。面对突出强调实践与实务的创业教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现实的情况是:创业教师奇缺,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当前的高职院校专业师资配备难以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师资匮乏已成为制约创业教育的重要瓶颈。创业教育能否真正落到实处,教师是关键,因此必须加快建设与创业教育相匹配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四)高职创业教育模式单一流于形式――注重同行业系统以及地域文化相结合是特色所在。创业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地域文化的作用,应发掘地域文化方面的积极内涵。创业教育与地域文化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域文化为创业教育提供人文精神支持,而创业教育能够规范引导创业行为,进而引导地域文化的发展。我国地域广阔,地域文化丰富多彩,不乏有以开放,进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以浙江为例就有浙商精神、义乌人的草根文化、温州人的创业文化、宁波人的红帮文化等等。

高职院校在创建自己的特色时,应当立足于本地的这种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和人文精神土壤有利条件,注重同高职院校的系统(行业)背景和特色相结合,开展有特性的创业教育,形成显著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l]唐迎寅,滕华,大学生毕业即创业“任重道远”[EB/OL].,9.

[2]陈佳琪,陈奇超.是什么阻挡了创业者的脚步[N].中国教育报.2009-4-15:5.

[3]陈龙春,杨敏.大学生创业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2,

[4]梁建华,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途径研究[J].高等教育,,V01.25No.1:95-96.

[5]张睿.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探索,(7).

[6]谢木深.刍议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师.2009(20).

创业体系构建论文 篇6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业创业支持体系政策支持教育支持资金支持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2-0091-02

我国著名的“创业教父”贾少华教授曾说过,创业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即老板是在亲身实践中锻炼成长的,而不是在教室听教师讲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可以说,没有学生的“做”,没有学生的“练”,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在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给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创业支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高校、家庭各层面的参与。笔者从政策支持、教育支持、资金支持等三个方面对高职学生创业支持体系进行了分析,旨在不断完善和健全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给高职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帮助。

一、政策支持

(一)政府政策支持

政府必须成立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创业的、负责任的、高效率的创业咨询指导机构,出台真正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平台体系。

1.营造良好的氛围

各级政府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社会慢慢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产生认可,在注册公司、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等方面降低门槛、简化流程。[1]

2.提供各种融资服务

创业资金的来源一直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最棘手的困难,可以制定相关的融资政策,包括贷款担保政策,发动企业家设立创业基金等。

3.加强创业基地建设

学生创业需要办公场地的支持。据调查, 6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提供创业场所”是创业成功的第一选择。可见,在房价日益上升、寸土寸金的城市,创业场地对创业起步者的扶持非常重要。

4.咨询指导

政府应组建创业专家咨询团,对缺乏创业经验的学生团队和个人提供创业策划、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二)学校政策支持

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他们提升创业基本理论和创业实践经验。

1.创业氛围方面的政策

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以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包括创业专题讲座、创业讲坛、创业教育沙龙、创业计划大赛等。创设情感与舆论的氛围,能起到拓宽学生视野、转换学业就业择业观念、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热情的作用。此外,还要树立创业典型,努力营造活跃的创业文化和氛围。

2.学生管理方面的政策[2]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按常理,全身心投入创业活动是与之相悖的。由于有家庭、工作的压力,很少会有学生抛弃专业去创业,因此,必须解决创业与学业之间的矛盾。在教学管理上,可以实行弹性学分制和替代学分制,允许创业学生“休学创业”、“延期毕业”、“提前毕业”、“课程替代”。清华大学曾推出“休学创业”的举措,允许一些对某项目特别有兴趣的学生保留学籍出去创业。武汉大学曾出台“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两年”的政策。江苏理工大学工商学院曾规定:只要在8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学生随时都可以申请毕业。义乌工商学院出台了替代学分制,创业学生可以依据创业绩效替代部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外的课程的学分。这些举措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了创业与学业之间的矛盾,消除了创业学生在学业上的后顾之忧。同时,我们还要建立相应的评估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项目、创业资质等进行综合评估和考核,以确定其是否真正可以享受“休学创业”、“提前毕业”、“课程替代”的资格,最大限度地对创业学生负责,以免上述鼓励政策产生负面影响。

3.创业社团方面的政策

每所高校均有众多的学生社团,我们要把学生社团作为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载体,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各种具有专业性、技能性,与专业创业相关的社团组织,如“电子商务爱好者协会”、“淘宝联合会”、“创业俱乐部”等。同时,要经常对这些社团进行指导和监管。

二、教育支持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把创业教育提到与专业教育同等的地位,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形成较大落差。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体系之中,缺乏系统性,也未与学科专业教育形成有机联系。创业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理念和创业意识,而不仅仅是扶持学生创办企业。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形成一个较系统、较全面的创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学分方面

我们应该将创业课程体系纳入正常的学分管理,每门创业课程均要有一定的学分。其中,创业理念课程应以必修课为主,主要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后续的创业技能和实践课程则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主要面向大三学生。另外,还需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开设与专业创业有关的创业指导课程,想方设法把专业技能和创业项目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创业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促进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课程内容方面

应根据创业成长规律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并重视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大一主要进行创业思维训练。开设职业(创业)生涯规划设计、电子商务实务、网络营销技巧、网店装修技巧等创业类课程,在鼓励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启蒙其创业思维,进行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大二主要进行创业行为训练。开设调研与统计、市场营销策划、推销与谈判、公司管理实务等创业类课程,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做好电子商务创业的同时,开始对实体创业模式产生一定的认知。大三主要进行综合创业、岗位创业训练。开设实体创业计划书编写、公司注册流程与实务、商标注册与专利申请实务、公司注册与成立、公司管理实务、公司运作与上市等实践性创业课程,让学生在从事电子商务淘宝创业的过程中,编写实体创业计划书、熟悉实体公司注册的流程,学会注册商标、申请专利、注册公司,以及学习公司管理、运作和提升的相关知识,为以后从事实体创业甚至专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辅助创业教育方面

辅助创业教育就是在创业课程之外的其他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

1.整合各种资源

我们可以发挥、培育校友文化,把一些优秀的校友资源整合起来,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帮助。也可以利用在校学生自身,将对创业感兴趣的不同专业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纳入创业教育组织,用其自身的知识专长为其他同学提供财务、管理、人事等多方面的咨询服务。尽管搭建创业教育组织的形式手段不一,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长效的高职学生创业辅助教育机制。[3]

2.成立创业指导中心

创业教育的支持有赖于多方面资源的调动和整合,在高校里设立专门的机构(如创业指导中心)运作学生创业。该机构的功能主要是制订创业教育课程计划、创业教育研究计划,开展多样的辅助教育计划以及筹集资金等。该机构也可以分设不同的部门,分别管理创业教育课程、创业辅助活动、创业咨询指导、创业科研等事务。

三、资金支持

调查发现,资金不足是高职学生创业的第一大困难,也是高职学生在创业起步阶段最希望得到的支持。大学生社会关系单一,较难得到家庭、亲戚、朋友之外的资金支持,很多创业学生的创业资金来自家庭,这无形中给学生创业带来了压力。因此,我们有必要考虑给创业学生提供各方面的资金支持。[4]

(一)政府资金支持

政府资金支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要出台减税制度,尽量减免一些税收;另一方面要给创业学生提供贷款服务,如“种子基金”、“创业基金”支持。国外有一些典型案例,如英国1983年出台《企业扩展计划》,对中小企业投资高技术活动的给予税收优惠,对创办小企业的免征60%的投资税、 100%的资本税,公司税降为30%,印花税降为1%,起征点提高到3万英镑,并取消投资收入附加税。[5]要推动高职学生创业,政府应尽快提供资金支持。

(二)学校资金支持

学校要尽力为创业学生设立创业基金,给创业学生提供更好的原始资金支持。可以联合政府机构共同拿出创业基金,也可以争取企业家捐款、投资。

“穷则思变”是创业行为的动力,“甘于平凡”是创业起步的基础,“吃苦耐劳”是创业成功的保障,“务实肯干”是创业智慧的来源。若高职学生在创业的不同阶段都能得到系统的帮助,加上自身的努力,必将大大提高创业率,增强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社会的有力竞争者。

[参考文献]

[1]童话.上海市高职学生科技创业政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7.

[2]赵明.上海高校高职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研究——基于上海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崔万珍.高职学生创业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高职学生就业,2008,(4):64-65.

[4]吴启运.我国高职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08,(3):32-33.

[5]李云芬,王海峰.构建高职就业与创业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J]. 中国科技教育,2007,(9):135-137.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全程式”创业服务体系构建 篇7

“95·4现象”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以及学生个人因素的作用, 更和我县多年来开展的创业教育和服务分不开。在总结1995届4班“群体创业”的基础上, 我县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自2005年开始, 开展“全程式”创业服务实践研究。

一、“全程式”创业服务体系内涵

我县中职学校本着“为学生服务一生, 让学生终身受益”理念, 把创业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针对学生创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 将创业教育延伸到学生毕业后, 全程设计教育服务内容, 构建创业学习、创业支持和创业引领三大服务系统, 从“能力、资源、文化”三个维度, 全面系统化服务学生创业全过程, 助力学生实现“创业梦”。

通过构建基于学生创业生涯发展的以实践为导向、个性化的创业学习系统, 提升学生的创业素养和能力;通过打造独特的创业文化, 构建创业文化引领系统, 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 引导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相互提携, 打造创业共同体。通过整合资源, 构建创业支持系统, 为学生创业生涯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信息、场地、人力、技术、项目等支持, 全面、持续、系统支持学生创业。同时, 创业终身服务又激发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反哺学校, 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 形成学校与毕业生共融、共创、共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全程式”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的策略和方法

(一) “一体化”设计服务内容, 提升创业服务连续性

1. 创业能力培养一体化

围绕学生创业生涯发展过程, 将创业学习分成前后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步了解阶段, 主要通过创业课程和企业家讲堂, 让学生初步了解创业知识, 形成创业的意识;第二阶段为深入学习阶段, 学校将集中有志自主创业的学生, 以“创业素质拓展营”为基地, 开展实践导向的学习活动;第三阶段为做学结合阶段, 主要针对学生毕业后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学校提供个性化的创业培训和指导。“一体化设计”使学生获得完整、持续的创业学习服务。

2. 创业资源支持一体化

从学生创业准备期到企业成立期、成长期、转型期, 学校整合创业资源, 针对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需求, 提供资金、技术、场地、设施、技术、信息等多元化服务, 提升了资源服务的连续性和针对性。

(二) 搭建“三维”服务平台, 提升创业服务系统性

1. 组建“创业素质拓展营”, 搭建“实践导向”的创业学习平台

我县中职学校改变传统创业教育以“学校为主、课堂为主、教师为主”的教育模式, 强调创业教育要“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全校性普及创业知识的基础上, 构建基于“创业生涯发展”的学习系统, 通过实施开放式、个性化的创业实践学习, 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遴选全校有志创业的学生, 组建“创业素质拓展营”, 作为开展创业实践学习的平台。“创业素质拓展营”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创业计划, 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活动。如模具产业是我县的优势产业, 一些学生在确定创业项目选择时, 会选择“开办模具企业”方向, 活动组织者就把相关项目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 安排相应的“创业导师”, 按照开办模具企业的要求, 组织开展“模具企业经营状况社会调查”“模具创业计划书竞赛”“创办模具企业仿真模拟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针对性、实践性强, 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2. 建成“学生创业园”, 搭建“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

2005年, 学校投资600余万元, 建成建筑面积达6225平方米的“宁海职教中心学生创业园”, 创业园一楼为“模具创业孵化基地”, 为部分模具专业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设备支持;二楼为“创业技术研发”基地, 学校与北京精雕公司合作设立“精雕创业工作室”, 与郑州大学合作成立“模具产学研中心”, 通过技术研发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技术和产品研发支持;三楼为“创业培训基地”, 学校联合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为毕业生提供企业管理培训和企业经营现场辅导;四楼为学校与县人社局合作设立的“大中专学生创业园”, 合作促使人社局将原本由大学生享受的创业扶持政策扩大到我县中职毕业生。学生创业园现已成为学校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基地。

3. 通过“创业校友联谊会”“创业之星影廊”等途径, 搭建创业文化传播平台

我县中职学校不仅注重显性教育措施的有效性, 同时突出创业文化对学生创业的影响力。根据职高生创业的特点, 我们提出了“创业创新、合作共赢”的创业文化核心价值。

为使创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职学校在教学楼走廊设立了“创业之星影廊”, 遴选了部分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事迹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创业之星影廊”, 宣传创业典型, 展示成才榜样者风采。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整理编制了众多毕业生创业成功案例, 编写了《创业我能行》《创业奇兵》等创业校本教材, 作为学生创业教育的读本。

为加强学校与毕业生以及毕业生之间的联络, 学校自2005年开始, 每年正月初六都会举行“创业校友联谊会”, 组织已经创业和有志创业的毕业生来校交流创业经验, 并邀请银行、相关政府部门一起参加, 搭建各方互动交流平台, 并在交流中增进彼此了解, 达成合作意向, 形成创业合作共同体, 帮助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相互提携、共同发展。

(三) 形成“服务—反哺”互动机制, 提升创业教育服务资源的多样性

我县中职学校在整合社会资源服务毕业生的同时, 以服务促使毕业生反哺学校, 形成“服务—反哺”互动机制。为回报母校的服务和辅导, 许多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主动联系学校, 积极参与学校课程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 主动捐资成立“三创奖学金”, 鼓励在校学生“创业、创新、创优”。毕业生主动与学校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所创办的企业成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 并担任“创业导师”, 解决了学校创业教育实践经验师资短缺问题。毕业生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创业文化带进校园, 促进了学校特色文化的打造。

(四) 创新创业服务制度, 保障服务有效实施

1. 实施“终身班主任”制度, 激励班主任做好学生毕业后服务工作

中职学校建立了“终身班主任”奖励制度, 要求班主任不仅要做好学生在校三年教育, 还应在学生毕业后, 继续做好就业创业指导、毕业班级网络建设、毕业生成才信息收集等工作。成绩突出的, 由学校授予“终身班主任”称号。终身班主任每三年评比一次, 自2006年至今, 已经有50多名班主任获得了此项殊荣。

2. 实施“创业导师制”, 个性化指导学生创业

“创业导师制”是我县创业教育一项重要的制度抓手。中职学校遴选一批创业经验丰富、企业持续发展的毕业生, 担任在校学生的“创业导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创业计划书或已经实施的创业项目安排相应的“创业导师”, 学生主要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 到“创业导师”所在企业, 在帮助导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 接受导师一对一个性化的指导, 提高了创业指导的效果。

三、“全程式”创业服务的主要成效

创业终身服务体系的构建, 突破了传统创业教育只关注学生在校三年创业知识的教育和创业能力的提升的局限, 拓展与延伸了创业教育的服务功能与时间, 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全程式”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还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 提高了毕业生创业率, 催生了更多“群体创业”现象

本成果的成功实施, 提高了我县中职毕业生的创业率。如职教中心创办至今, 14751名毕业生中有2115名自主创业成功, 创业率为14.33%, 同学之间相互提携、相互合作, 催生了一批“群体创业”现象, 如职教中心烹饪专业学生相互合作, 创办了“大鱼馆”“梅岙渔村”“峡山海鲜舫”等特色农家乐共24家, 占我县农家乐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职教中心247个毕业班中有72个班级创业人数超15名。

(二) 毕业生反哺, 丰富了学校创业教育资源

服务激发了毕业生反哺学校的能力和积极性, 许多毕业生主动与学校联系合作事项。有123名毕业生主动担任“创业导师”, 每年为200多名在校生提供创业指导;546家毕业生企业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每年为300多名学生提供实训岗位;毕业生主动捐资设立“三创奖学金”, 截至今年, 已累计捐资154万元。

(三) 增强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服务推动了毕业生企业做大做强, 学校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显著增加。职教中心通过引进全国最先进的雕刻技术, 服务职教中心毕业生创办的“凯博数控公司”, 由该企业带动, 我县长街地区形成了华东最大的“数控雕刻城”;学校联合毕业生成立“宁海特色菜研发中心”, 发掘和创新宁海传统特色菜肴, 服务毕业生创办的酒店, 现已推出以宁海本地物产“胡陈土豆”为主要原料的“宁海土豆宴”菜系, 创新菜的推出提升了毕业生餐饮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并推动了宁海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只要找对路, 就不怕路远。我们将在加快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同时, 继续深入开展“全程式”创业服务工作, 加快创业型人才培养,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做出不懈的努力。

摘要:“全程式创业服务体系”以提高学生毕业后创业成功率为目标, 构建“全程式”创业服务体系, 从在校学习到毕业后创业“一体化”设计服务内容, 从“创业能力、创业资源、创业文化”三个维度为学生成功创业提供全方位扶持, 助力学生实现“创业梦”。

关键词:全程式,创业教育,创业服务,创业反哺

参考文献

[1]郁义鸿, 李克能, 罗博特·D·希斯瑞克.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研究 篇8

一、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成主体及其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生态体系的主题主要包括政府、高校和企业。

1.政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引导者。几年来,以教育部为代表的相关政府部门先后推出一批鼓励或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如,国务院2011 年发布的国发〔2011〕16 号文中就对高校创新教育提出要求,鼓励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积极推广成熟的创业培训模式,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提高创业能力。2015 年,教育部提出,从2016 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些指导性政策上还不足以快速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的开展。

2. 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在校学生高达3000 余万,2016 年,高校毕业生高达765 万人。无疑,高校是中国高素质人才密度最高的地方,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战场。但是,历经多年的改革之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在探索中,与市场、企业仍然缺乏有效的互动,尚未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体系和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导致学生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学生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储备;教师以形成成果、申请专利等做为科研终点,致使各领域众多的研究成果无法通过市场转化为社会价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深化改革。

3. 企业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和推进器。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对于市场需求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但是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尤其是众多传统行业的企业缺乏创新人才。不能通过创新实现发展的突破。同时,企业在经营中积累的众多经营管理经验仅限于企业内部扩散,不能实现更大范围的推广。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的优势,整合资源,构建涵盖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的完整教育生态体系势在必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如图1 所示。在该生态系统中,政府、高校、企业相互支持,通过充分的合作打通创新创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实战的关键环节,为创新创业提供全程的支撑服务,实现创新创业的全面落地。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大致由三部分组成,支撑体系、理论和实践教育体系、平台体系。支撑体系已经为创新创业奠定了良好的环境,教育体系培养人才并形成创业项目,平台体系则提供了成果转化的载体。

1. 支撑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构建主要由政府负责。包括制定引导和支持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创新创业者能够在创业初期放下包袱;牵头成立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支持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持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积极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如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成果展览、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等,活跃创新创业氛围。

2.教育体系。该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参与,具体构建过程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指导,高校为主体,企业配合形成适合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教育体系。其中理论部分包括创新创业的通识和专业教育。实践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展,企业主要提供与理论相匹配的实践平台。该体系培育出的学生具备了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气质和操作能力。

3.平台体系。平台体系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成果孵化体系,是创新创业成果的出口。政府在该体系的构建过程仍然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各种形式与高校和企业合作,通过建设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等为创业项目提供基础配套、启动资金等必要支持。

三、结语

尽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具备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的环境,但是尚未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通过整合政府、高校和企业的相关优势,构建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实践以及创业基础条件为一体的生态体系,势必会培养大批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幅度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为推动我国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撑。

摘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政府、高校、企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拥有各自的优势资源,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高校积极推进实施,建立起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能够积极推动双创战略的实施,有效促进学生创就业、企业创新和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1]任丽.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6.25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构建 篇9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业教育价值观偏差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而且还需要提高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与认识。当前,家长的期盼、毕业生的观念、社会的舆论、政府的导向、高校的重心都聚焦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上。然而家长普遍停留在“寻找稳定、有保障的单位才是正道”;毕业生仍沉浸在“求职者”的角色中,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可能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政府忽视了在创业激励与引领、创业政策服务、创业环境支持、创业教育与服务等方面的社会责任;高校的创业教育只局限在创业指导的基础性教育上,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的培养没有进行系统的安排,普遍缺少对创业教育的价值认识,创业指导课程没有体现出创业教育在整个就业工作范畴内的重要性,忽视了创业教育的根本作用。

(二)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

在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中,高校一方面常常把创业教育看成是添加在自身上的一项政治任务或临时任务,是目前社会情势下的一种被动选择,另一方面又常常把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相分离,未将创业教育看作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部分。这就直接导致了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与功能、理论内涵和意义边界认识不清,对创业教育的理念以及该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内容或方式认识不深,直接影响到创业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目标确立与定位,导致创业教育目标定得不切实际,有的高校甚至奢望培养出像马云、史玉柱那样的创业家或大学生老板,这不仅违背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规律,也脱离了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

(三)创业教育学科体系尚未形成

事实上,我国高校实施的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脱离人才培养的整个体系框架,缺乏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与贯通,创业课程的性质定位、课时安排、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亦未能得到明确,这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将创业技能直接应用到创业过程之中。有的高校将创业教育简单地归入学校学工部门或招生就业部门的工作范畴,操作形式上等同于学生毕业前的岗前培训,而创业课程的建设却被排除在外;也有部分高校停留在搞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阶段,模式封闭,内容陈旧,通过简单的授课、举办创业竞赛等形式来实现创业教育。有些高校则相对积极一些,大力兴办各类“创业园”,以期通过提供便利的实体创业场地,为学生打造创业的“孵化器”,帮助学生提高其创业能力并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事实上,创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仅提供创业场所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托专门的创业教育学科体系,让学生在了解创业理念和创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实践,提高创业能力。

(四)创业教育运行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主要原因是各高校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运作体系,大学生创业运行机制(如创业激励机制、公共政策与法规机制、创业流程、行政管理机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明显匮乏,不成系统,规范性差,创业宏观政策、创业服务引领体系明显不足,存在政策空白、政策冲突、政策模糊、政策误读等不足。尤其是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的大学生创业运行机制没有落实,对创业教育如何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接轨的问题缺乏实证研究,缺乏高校创业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设计等【1】,致使大学生创业脱离实际、缺乏政府和企业界的支持,可操作性差,成功率低。

(五)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发展需求

创业教育涉及到机会识别、融资、团队建设、项目选择与管理等诸多跨学科的内容,是最具综合性和挑战性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该类课程要求教师要用个人经验去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过程,强调知行并重。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而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讲课教师多数是半路出家,接受短期的相关知识培训学习后就开始为学生授课,授课过程往往流于理论讲解,缺乏实际经验,真正有过创业经历的非常少。而创业本身非常强调实际操作和实践经历,对授课教师的知识面、教学方法、实践经验都有很高的要求。而目前高校的考核侧重于科研和教学,很多教师是学术型人才,普遍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创业教学的复杂性和实践性往往超出了他们的驾驭能力。创业教育师资的整体质量有待提高。有的高校探索聘请企业家来当兼职创业导师,加强创业教学的实践性与示范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企业家知识面和时间上的限制,制约了实际教学效果的发挥。

因此,要改变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走出创业教育的困境,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意味着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不能够仅仅局限在高校自身,必须从更为广泛的视角探索创业教育与外部组织和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获取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体系。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拟借用“生态学”(Ecology)的概念,诠释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这一交叉领域的概念,相信将有助于加深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认识,进而构建高校创业教育长期、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生态学契合

1866年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Ecology)的概念,他将其定义为一门研究有机体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生态体系的功能是为了满足主体的成长需要,达到生态主体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研究本质上属于组织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组织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从社会学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组织理论,主要运用生态学的概念、模型、理论和方法,对组织结构及其所受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所谓高校创业教育的生态发展,就是指通过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大学生创业在高校、政府、社会的共同作用下有规律、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高校创业教育的生态发展,其目标不仅要实现基础的创业教育目标,保证大学生创业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还包括其发展必须充分、有序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具有潜力的外部资源,为大学生踏入社会、实践创业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2】。由此来看,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是包括高校、政府、企业、家庭、学生等多个子系统在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高校是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主要子系统之一,是整个创业教育生态发展链的重要一环,它与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其它子系统相互协调,产生共生、协同作用,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由传统发展向生态发展转变。

三、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构建

虽然高校的创业教育已经得到了政府、高校、社会机构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但这些支持缺乏有效的整合,难以形成合力。事实表明,在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实际创业的学生人数少外,即使创业成功的企业也都举步维艰,缺乏持续发展的后劲和必要的支撑。因此,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设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以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目标体系

构建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是高校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而做的一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和转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践行。也就是说,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与人才培养一样,其实质都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也并不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去创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在未来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具备独立发展与抗击风险的能力才是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高校创业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3】。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目标与高校整体的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一方面,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理念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及在该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内容或教育方式,它注重的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它是由多种内容和方式构成的,要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就要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类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只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部分,必须融入或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局。另一方面,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构建着眼于创业素质的培养,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化与改革,是人才培养的新措施之一,也是其基础性的支撑。人才培养则是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内在要求和指向,其目的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旨在培养具有包括创业素质在内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人才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最终目的,而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则是高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动态、复杂环境下具体实施的一种手段或方法。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必须贯穿于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体结构,并以此为载体,使高校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相协调、相统一,即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基本要义来开展。同时,高校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意味着必须在高校整体人才培养框架下,来考察并确定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目标。基于这一思路,笔者认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目标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质与相关能力的人才,这也是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相一致,与高校人才培养任务相融合的。

(二)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对国内高校来说尚处在起步探索的阶段。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国内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做了初步的有益探索,基本形成了“课堂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业教育”三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4】。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不仅需要有传授创业知识的课程,还应该包括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不仅仅是高校单方面的参与,还要有社会各方的介入。在我国,高校的创业课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组织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KAB创业教育项目”先后在全国600余所高校内推行,上海各高校也从2009年开始相继开设了创业教育课。但是从高校创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看,现阶段各大高校实施的创业课程大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业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一定的创业能力。许多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是处于一种独立的运行状态,并没有纳入到学校的整个课程体系中,没有实现与其他课程的融合贯通,缺乏与其他学科间的互动与渗透。创业课程过于偏重课堂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创业教育需要学生在实践和操作过程中领悟与感知的特征,学生感觉实际效用不大。

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课程体系需要纳入到高校整个人才培养的大框架内,将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环节实现有效渗透,将创业教育的思想融入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教学之中,有助于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激发创业灵感,在专业知识背景下寻找创业途径和机会。同时,在“两课”教学中也要穿插就业价值观教育、挫折教育、创新教育等就业方面的思想素质教育内容,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创业品格。总之,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的课程体系要求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设计出有个性、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业型人才。

(三)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实践体系

大学生只有经受创业实践的锻炼,创业目标才会更加清晰,创业信念才会更加强烈,才会形成良好的创业品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是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实践体系的“两翼”,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会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知识得到同步提升。首先,高校要在充分调动校内外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动师生参与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院校共建等方式,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园区,实现产、学、研各环节的一体化。其次,高校要积极争取社会的扶持资金、企业的合作投资、风投机构的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源,保证创业教育生态发展实践平台的有效运转与长期运作。再次,高校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创业大赛,为创业实践提供平台,将理论学习与模拟演练结合。最后,高校可以依托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设立创业专项基金,学生撰写的创业项目计划书经遴选后,认定为有潜质的创业项目会被给予重点支持,保障学生获得创业体验,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将来真正投身创业实践积累宝贵经验。

(四)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孵化体系

当前,国内高校创业的孵化体系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清华科技园为代表的为鼓励和扶持学生自主创业而设立的公益孵化基地,高校选择科技含量高且市场前景广阔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驻孵化基地,为入驻大学生尚在襁褓中的创业项目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种子基金、配套服务等。在创业孵化基地中,以小型、微型企业为主,大学生创业者通过自主劳务经营开展创业活动,发挥创业者的聪明才智,真正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另一类是以上海交通大学的“创业学院”为代表的创业“预孵化”体系,旨在利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优势,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品格,搭建起包括创业学生、创业导师、风险投资家等在内的“创业共同体”。“创业学院”除了面向全体学生讲授创业知识、传播创新精神、传递创业理念外,学院每年招收50-60名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对其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和实践体验,提供参与企业创建的创业见习机会和后期创业导师,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创业,在现实的创业过程中学习创业。创业学院还提供了“预孵化资金”保障,保证学生能开展基本的市场调研和产品设计。对于市场前景良好的商业项目,学生在毕业前后可进一步申请“天使基金”进驻紫竹科技园区、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等创业园区对项目或公司深入孵化。

(五)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师资体系

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师资体系,首先要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一要加大师资力量培训力度。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创业教育定位,聘请外部知名专家或企业家不定期地培训授课教师,让他们知晓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丰富相关理论,改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二要联合组建教学团队。跨学院跨专业的专业教学和创业教学的教师、理论教学和校外的企业兼职导师等可以展开合作,以教学团队的形式来完成授课目标,既能发挥各自的专长和优势,也能通过团队内部的沟通交流拓宽成员们的视野,加深理论和实际经验的互通理解,提高授课水平。三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培训。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课程的教学方法相较于其他课程更强调情境教学和互动教学的运用。除常见的灌输式授课方式以外,要运用启发式、交互式、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法,辅之以小组讨论、模拟创业等形式,突出将现实的事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贯彻在整个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创业情境之中。

(六)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文化体系

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的总和。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必须重视生态发展文化的培育,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舆论氛围,要让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充满校园。首先,要教育学生转变传统价值观,培养创业教育的生态发展意识,促使学生从被动就业观转向主动创业观,鼓励和引导学生将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融入到创业实践中,使学生从“要我创业”变成“我要创业”,实现创业活动与个人内在需求的统一,逐步形成大家都来主动学习创业知识、踊跃参与创业实践的创业文化环境。其次,要坚持创业教育的知识创新取向,积极创造多学科相互交流的机会,营造敢于创新的气氛,提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土壤。学校应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积极鼓励学生组建形式多样的创业团体,通过多种活动把项目做得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培养自身的创业素质,提高基本技能,形成“课堂教学—创业大赛—实践创新项目—企业孵化”的创业教育体系。再次,要积极倡导一种鼓励创新、容许失败的创业氛围,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为学生创业提供宽松的文化氛围,解决学生想创业但又担心失败的后顾之忧。最后,要广泛宣传党和政府为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而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树立创业成功的典型人物和优秀案例,邀请部分成功创业者来校现身说法,以坚定大学生们创业的信念。

构建与发展高校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要围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这一目标,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5】,完善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发现新价值的敏锐思维、了解创造新价值必需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创造新价值的规律。同时,要认真研究创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改革教育方法,强化实践性,探索教育新途径,把实施创业教育作为创业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把创业教育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阵地,注重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确保创业教育内容更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

参考文献

[1]夏兰红.浅析高校创业教育与服务的生态发展[J].学理论,2011,(4):154-155.

[2]陈德波,符惠明.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创业环境探析[J].江南论坛,2010,(5):37-39.

[3]姜尔岚.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8):57-60.

[4]王长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2):24-26.

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篇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面对新形势, 我国高等教育在强调创新教育、就业教育的同时, 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通过创业教育, 使大学生获得创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 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其创业品质、丰富其创业知识、增强其创业能力。开展创业教育对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涌现出一些大学生创业精英,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但从整体上看,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许多高校管理者认为创业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就业, 属于就业教育、就业指导的范畴, 因而在管理上将其归入学生处或招生就业处, 创业教育往往在学生即将毕业时才开始实施, 内容也无非是创业意识的培养等, 学生对毕业前的创业教育课程兴趣不高, 而是忙于应聘、找工作, 创业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另外, 经管类院校在教学中本身就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 所以有些院校的创业教育只是开一些创业教育课程, 搞一些创业大赛活动, 没有给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创业实战的平台, 学生在创业教育中学到的也只是一些创业理论, 距离创业实际相差甚远。

(二) 创业教育理念不明确。

创业教育分为广义的创业教育和狭义的创业教育。广义的创业教育是以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 狭义的创业教育是以具体的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的, 其内涵、层次、目标等有着重要的差别, 这也是普通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区别于一般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院校所实施的创业教育的根本。但在一些经管类普通高校中, 管理者对创业教育的理念认识并非很到位, 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难免有些偏颇, 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育, 而是把重点放在创业精英的培养上, 鼓励每个学生都去创业, 树立创业典型, 只追求创业教育的结果, 而忽视了创业教育的内涵。

(三)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视野开阔、反应敏锐、敢于挑战、勇于实践, 有坚强的意志力、强烈的事业心和组织管理才能的人才。在市场竞争如此激励的今天, 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必须具有创新才能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和专业教育分不开的。创业教育涉及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渗透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 其中, 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是创业教育的关键, 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激发创业意识,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业, 而不是俗话所说的:“不管黑猫白猫, 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只关心创业结果, 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完全脱节的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 它必须依赖专业教育, 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

(四) 创业教育不成体系。

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有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添加了创业教育课程, 或者在选修学分中单独开设了一些创业教育课程, 条件好的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区, 给学生创业提供了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然而, 中国大学的行政治学的色彩太重, 致使创业教育的管理体系不通畅, 纳入培养方案的创业教育课程由教务部门负责, 开展创新创业等学科竞赛活动由学生部门负责, 创业园区又由另外一个部门负责, 各部门之间不能协调运转, 开展创业教育工作也是各自为政, 难成体系。

(五)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创业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 传统专业教育大多以教师为主、以课堂为主、以书本为主, 而创业教育除了要求教师讲授创业理论外, 还要求教师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求教师能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很好地进行融合。另外, 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 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正是大多数教师, 特别是经管类专业教师的软肋, 他们在创业教育中只能是纸上谈兵, 有些甚至与实际相背离。有些学校开展创业讲堂, 聘请企业家或老板给学生传授创业经验,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但企业家或老板往往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 他们讲的往往是创业经验, 不能将创业和专业进行融合。

二、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综观我国高校创业教育, 大多没有形成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要么是停留在对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初级阶段, 要么是只重视创业的结果而不是创业教育的过程, 特别是经管类专业院校, 长期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消除, 创业教育更加难以深入。在这种形势下, 迫切需要根据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结合院校实际情况, 构建一套适用经管类专业的创业教育体系。

本文的研究根据经管类专业的特点, 结合校院实际情况, 构建经管类专业从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模拟→创业实践→创业实战“四层次”, 创业课程结合企业家创业讲堂、“挑战杯”创业大赛结合创业实验室创业模拟、校内创业实践结合校外创业实战“六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该体系融合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 链接了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 实现了创业教育中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结合。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第一层次:第一课堂, 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主要在第一课堂完成, 主要包括一些专业课程、创业课程和创业讲堂等课程。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在创业课程和创业讲堂里, 还需要将其融入到专业教育课程中, 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中加入创新创业的元素, 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 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创业讲堂主要是邀请一些企业家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培养, 以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

第二层次:第二课堂,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由学生科技活动环节来实现, 包括“挑战杯”学生科技大赛、创业精英大赛、创新型实验计划、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等第二课堂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及领导能力、管理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层次:创业实践, 创业技能的培养。创业技能包括自我规划、企业规划能力, 团队管理能力, 财务分析、信息处理、市场预测能力, 商务谈判、人际沟通能力, 项目管理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是创业者所必备的基本技能, 很多是书本里、课堂上学不到的, 通过创业大赛等活动获得的技能也多是在虚拟环境下得到的, 有些和实际市场差距甚远、甚至相背, 而在校大学生很少有机会去真正管理一个企业, 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实践平台, 给有能力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 通过申报创业项目的形式进行立项, 获得立项的创业项目配备1~2名创业指导教师, 学生创办的企业在市场上运作, 学校提供办公用房、办公设施等, 减少学生创业风险。

第四层次:创业实战, 创业精英的孵化。在创业实验室中的项目, 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化运作后, 如果条件成熟, 学生可以申办营业执照, 注册成为真正的公司, 走出校园, 实现真正的创业。

在四个层次上通过“创业课程+创业讲堂+创业大赛+创业模拟+创业实践+创业实战”构建“四层次六位一体”的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体系。该体系注重创业教育的内涵, 将创业教育融入了专业教育, 链接了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 使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同时兼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结合。

三、结束语

创业体系顺利的实施, 还需要诸多的保障措施, 需要管理者的重视, 有明确的创业理念, 有经验丰富的创业指导教师, 各部门协作提供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等等。只有做好这些, 创业教育才能良好地实施。总之, 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教学重点工作之一, 只有靠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才能将创业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兰剑, 张瑜.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0.9.

[2]黄茂.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0.5.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体系构建 篇11

【关键词】高校 创业教育 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38

随着全球青年就业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创业教育已经称为世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2010年5月,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在前期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完善、创业指导服务等体系建设,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高教司和学生司等主要司局联动,开始指导高校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201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通知要求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至此,继2002年教育部选择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试点以来,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开始形成阶段性高潮。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方式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方式多样:1、采取教育、培训、实践三位一体教育方式的高校,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教育机构—创业教育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系统化、专业化的创业教育、训练与实践活动。2、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的高校,如黑龙江大学成立了创业学院,面向全校学生设立了8个创业教育必修学分。3、以精英教育为主要方式的高校,如宁波大学成立创业指导中心,对创业学生提供培训、对创业团队提供服务,对创业项目进行评审。4、以大学生创业园为载体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高校,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工商学院等。

二、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较高但是面临的困难较大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创业积极性,他们掌握本学科理论,洞悉技术发展趋势,但是理论与实践是有差距的,通过创业,他们能够提高能力,增加创业经验,尤其在当前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创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就业的途径。大学生创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尤其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困难更是他们难以逾越的,要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关键是引导他们成功地迈出创业的第一步,这是高校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职责所在。

(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缺少专门的咨询机构

大学生创业较前几年来说,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还存在着来自大学生自身、相关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使得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效果不令人满意,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于2%。首先是心态问题,由于大学生创业者受到年龄和阅历方面的限制,缺乏对创业风险的认识,面对创业风险的心理准备不足。其次是知识限制,创业需要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在缺乏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仓促创业难以融到必须的资金,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再次是受到经验限制,受年龄及学识的限制,大学生缺乏创业的经验,创业知识也限于纸上谈兵,在这种情况下创办的企业在运营中肯定会遇到不可预见的问题,以致步履艰难。第四是资金问题,由于很难有足够的创业资金,从社会融资或获取无息及贴息贷款是必然选择,但是大学生创业风险较大,较难获得必需的资金。

三、构建创业教育体系的设想

总结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大学生创业存在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即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体系、立体多样的创业课程体系、系统多元的创业实践体系、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

(一)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体系

大学创业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需要一批专业素质高、教育手段新、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为了培养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建立创业教育教研室或相应的研究机构;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业实践等等。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水平。

(二)立体多样的创业课程体系

积极推进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把创业教育作为完善高等教育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将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类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将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三)系统多元的创业实践体系

创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重要作用。创业计划竞赛是大学生创业模拟练习的一项有效方式,对于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积累创业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创业竞赛是模拟练习,那么创业者联盟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创业实践活动。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获得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方面的支持。

(四)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

目前高校已经建立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评估体系,因而在创业教育评估问题上,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在现有的教学评估体系中纳入“创业教育”相关内容,以此激励师生参与创业教育,拉动专业教学改革。建立创业教育评估体系应以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为落脚点,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创业教育整体评价、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创业教育管理工作评估、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状态与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1]侯慧君,林光彬.中国大学创业教育蓝皮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篇12

与此同时, 信息技术的发展, 办公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 所需设备的成本日益降低, 创业的门槛越来越低, 为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当的环境和条件, 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更为便利的条件。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而且突出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2】因此, 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 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是当前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特别是在创业教育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 还处于引进、吸收和探索阶段。1998年, 清华大学率先举办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组织了创业知识培训和讲座, 开始了我国创业教育的研究和推广。【3】自1999年开始, 由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主办开展了每两年一届的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4】2002年, 教育部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大学开始试点创业教育。【5】在此后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我国的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KAB创业教育 (中国) 研究所发布的《创业教育中国报告 (2010) 》显示, 96.83%的高校创业教育接受者认为创业教育能培养自身的创业精神, 95.65%的高校创业教育接受者认为创业教育能提升自身的创业技能。

2012年8月1日, 教育部下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的通知, 规定高校须将“创业基础”纳入必修课程。但目前看来, 创业教育在很多学校还是空白, 或者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深化认识, 加强多方合作, 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李伟铭、黎春燕和杜晓华 (2013) 对我国高校近十年的创业教育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 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最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课程设计相对不合理、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创业教育模式单一、创业教育配套机制还不很健全。【6】并且, 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化, 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 教育理念模糊

目前不少高校对创业教育理念的定位模糊不清, 对创业教育内涵的理解过于狭义, 对创业教育的本质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 认为开展大学生创业就是成立各种类型的“创业公司”, 致使大学生的受益面变窄。更有各种媒体对大学生创业的故事进行集中式的宣传报道, 很容易将高校的创业教育带入误区, 创业教育旨在激发学生创业意识, 培养创业和创新精神, 以创业思维来面对学习和工作, 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教育理念相背离。

(二) 课程体系单一

当前, 国内很多高校课程设计单一, 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的课程, 但只有少数高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将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 绝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还停留在公共选修课的阶段, 甚至很多经济学院或者管理学院的学生都没有在本科阶段学习过创业学的课程。已有的实践类课程也偏于薄弱, 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创业机会、撰写创业计划、模拟公司运营、分析风险控制等形式切实掌握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此外, 创业教育的教材质量也不高, 只是将零散的理论知识或者创业活动案例稍加整理而成的创业学教材, 不能很好的将创业理论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

(三) 理论研究薄弱

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相关的研究和文献越来越多, 但仍然需要高质量的系统性研究。从表1可以看出, 相关文献的数量在2006年首次超过100篇, 此后逐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高校的创业教育研究中存在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系统, 实践总结不够全面, 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对接等问题。大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理论背景的支撑, 无法有效的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此外, 在创业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也会出现新的阶段性问题, 更加要求我们对创业教育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构建专业化、完整性的理论体系。

(四) 实践条件局限

当前, 高校大多缺乏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配套设施不足, 既少有创业模拟大赛、创业企业参观等创业实践活动, 也缺乏创业孵化器、创业实验室等创业实践基地, 再加上创业资讯平台、创业指导机构、创业基金会、创业信息网络等支持服务体系的缺失, 致使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生的实践能力严重不足。学生除了“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学科类的科技竞赛之外, 很难参与到创业模拟与实践当中。然而, 此类竞赛活动的普及率也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参与对象、参与次数和参与时间等的限制, 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不能保证覆盖到全体学生。

(五) 师资力量匮乏

目前, 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大多是负责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辅导员或者管理学等类似学科的专任教师, 大多缺乏专业的创业理论和实践背景, 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创业知识学习和研究, 也没有自身创业的经历。因此, 亟需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进行专业化培训。有些高校会邀请成功的创业者来校兼职授课或者举办创业讲座, 但这些人虽然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 但多数人并不具备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 一般依赖于个人的特殊性禀赋或条件, 很难系统思考成功经验, 缺乏对创业教育本质的阐释, 对学生的普遍性指导意义不大, 效果并不理想。

(六) 合力保障缺失

高校创业教育需要校内外众多单位和部门的支持和参与, 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同和资源投入。但目前, 高校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并未形成。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体是高校, 然而仅仅依赖高校来进行创业教育是举步维艰的, 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需要国家各个部门进一步的支持, 并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来具体落实。目前, 由于高校自身资源的不足, 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只能处于“纸上谈兵”阶段,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全社会范围内, 也尚未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创业的本质是创新, 是创新的实现方式之一, 没有创新的创业是没有商业价值的。而创业教育的目标, 不是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 或者放弃就业而选择创业。创业教育的初级目标在于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创业活动, 激发学生对创业的兴趣, 为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提供可参考的知识;而创业教育的高级目标在于培养全体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与素质。具体来讲, 高校创业教育应该属于普及性的教育, 是希望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一)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

帮助学生认识创业的基本过程和创业规律, 系统掌握创业者 (创业团队) 、创业机会、商业模式、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创业企业成长规律等知识。【7】除了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所必备的知识, 还要求了解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等发挥社会关系运筹作用的综合性知识。

(二) 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创业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整合各种创业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具备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能力, 熟悉开办新企业的流程, 具备管理新创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主要包括领导与决策能力、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管理与经营能力、抗压与应对风险能力等。

(三)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精神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理性地认识创业风险, 培养创新性思维, 具备企业家素质。具体而言, 是培养学生追求卓越、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 实事求是、敢于开拓的冒险精神, 善于分析、敏锐洞察的执着精神, 善于合作、同心同德的团队精神, 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以及刻苦钻研、勤于借鉴的学习精神。【8】

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实施步骤

高等院校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自身, 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提升实现远大理想和建设现代化的水平。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将国家科技创新与高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 充分激发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关学者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进行了研究。如王琼花等 (2013) 研究了美国创业教育发展过程, 认为美国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青年K12计划、社区学院计划、高等教育计划、创业中心计划、MBA计划、PHD计划、商业计划竞争和促进创业的非盈利计划。【9】在此基础上, 认为我国高校在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校园环境基础上, 应该建立包括基础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在职培训在内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此外, 李伟铭、黎春燕和杜晓华 (2013) 认为可以从构建科学的课程管理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创业实践管理体系、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体系、构建完善的教育模式体系、完善创业教育评估体系等五个方面建设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综合这些学者提出的研究建议, 我们认为我国高校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构建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

(一) 明确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

高校应当明确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核心理念, 准确理解和把握创业教育的本质, 把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到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中, 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创业与国家发展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的关系, 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对学生分层次进行培养。一级目标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 科学指导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二级目标为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创业能力,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三级目标为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尤其是培养其冒险精神、执着精神、团队精神、拼搏精神, 以及刻苦学习的精神。

(二) 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

需要读懂和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认知特点, 提倡参与式、体验式、项目式和探究式的小班化教学, 倡导个性化教学、实践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加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调动起学生参与创业教育课堂、参与创业实操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在课程设计上建立系统性、立体化、多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 提升学生的基本意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形成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机融入, 在高等院校开设必修课。

(三) 加强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

对于创业教育而言, 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因此, 高校一方面应当通过对比国内外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的工作, 加强自身教学理论的研究, 把握创业教育教学发展趋势, 积极做好教材建设, 在借鉴国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 编写出兼具科学性、权威性、针对性、可读性和指导性的师范教材;另一方面, 高校也应当提高创业教育的科研水平, 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发展现问题、找寻规律、总结经验, 学习研究国内外创业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 积极鼓励创业教育的课题研究和文章发表, 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为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四) 搭建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作为高校自身, 应当成立创业指导中心、创业服务专家团队等, 从大学生实际需求出发, 切实有效地搭建各类创业实践服务平台。具体项目包括宣传创业政策、创业理念的资讯平台, 结合线下创业俱乐部、职业生涯规划特训营等的培训平台,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担保、资金服务的资金管理平台, 提供低成本、低风险创业项目的项目开发平台, 为前景比较好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入驻服务的创业孵化平台, 以及涵盖创业政策法规库、创业企业库、创业人才资源库、创业专题网站、创业BBS论坛为一体的信息网络平台。【10】

(五) 整合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高校要进一步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制定相关支持政策, 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团中央举办的“KAB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等专题培训, 提高职业指导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同时, 选送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参与企业经营, 了解企业运作模式;聘请成功创业的企业家为兼职教师, 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或者公共选修课, 逐步建立一支专任为主、专兼结合, 有一定规模、具备创业知识及创业实战经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六) 形成创业教育的合力保障

高校在校内应当协调院系所、教务处、学工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科技处、校团委、校友会等多方力量形成体系;在校外应当借力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努力营造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社会氛围, 吸引企业、孵化器、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成功人士等各种资源通过培训、投资、捐赠、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进入高校, 呼吁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进一步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创业地落户等优惠政策, 呼吁银行加大创业资金投入, 帮助解决创业的资金、师资、基地、市场等问题, 全社会形成合力一同保障大学生创业。【11】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 2012-11-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施永川.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发展历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3 (4) :69-73.

[4]李敏义, 李秀波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理论观察, 2008 (4) .1-3.

[5]毛杰, 李翅.大学生创业教育普及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3) :24-25.

[6]李伟铭, 黎春燕, 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 2013 (6) :42-51.

[7]李家华.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示范教材:创业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8]郝晓锋.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13.03.05:7.

[9]王琼花, 张业平, 秦风梅, 邱玉辉.美国创业教育体系构成和支撑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1) :117-122.

[10]大学生创业网.中国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帮扶大学生创业模式[EB/OL]. (2010-09-20) http://www.studentboss.com/html/news/2010-09-20/53519.htm.

上一篇:工业电气节能措施分析下一篇:机械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