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精选8篇)
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 篇1
大学生创业培训四级课程体系简介
青岛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二楼培训室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四级课程体系。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有效提升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一、创业培训四级课程体系
创业培训四级课程体系是在借鉴国外先进培训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设计的大学生创业培训体系。具有综合、系统、连贯、第次的特点,采用实景、实物、实战、实用的战略,利用课件、教案、学材、手册来配合演练。按照创业能力发展路线,通过“创造实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四级培训,培养学生最实用的创业能力,打造能创业、创好业的新一代大学生。
二、创业培训四级课程体系的课程大纲及内容
青岛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四级课程体系对参训学员进行共计224课时的六项课程培训,六项课程分别为创业讲堂、财富人生、沙盘模拟、公司仿真、实战经营、创业见习,以及一年至少4次的跟踪扶持。
创业讲堂:共40课时,包括政策解读、创业者现身说法。帮助学员了解创业政策,将孵化基地、引领意见、税收等政策,以创业者为案例,对其失败、成功或者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员理解创业,为学员创业打一针预防针。
财富人生:共16课时,包括实战体验会计、财务、投资、创业等知识,启发财商。帮助学员提高核算能力、决策能力和学习能力。沙盘模拟:共32课时,包括以生产企业为背景,从企业宏观的角度,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让学生置身于商业实战场景中,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体验商业竞争的激烈性。帮助学员提高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核算能力、分析能力等。
公司仿真:共32课时,包括演练并实施企业运作流程,得到提升创业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的全面训练;加深对企业实际业务运作过程的理解,能够在变化多端的经营环境下,正确制定企业决策, 达到企业战略目标。帮助学员提高危机处理能力、控制能力、人事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
实战经营:共32课时,包括营造真实的创业环境,在真实企业模拟中综合运用财富人生、沙盘模拟和公司仿真课程中获得的能力,以实现全程培养和提升综合创业能力的目标。帮助学员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总结经验能力、多渠道获取知识能力等。
创业见习:共72课时,包括发挥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扶持作用,由各孵化基地管理部门根据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孵化基地内与之相适应的创业企业,使创业者深入公司管理阶层,参与公司的日常运营、市场分析、战略决策,亲身感受公司实际运营机制。对学员前期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
跟踪扶持:一年至少4次,与YBC办公室、青岛市创业者协会、商机party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对学员进行跟踪扶持,并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级课程体系图
财富人生实训场景
模拟企业运营
进行战略规划
体验商业竞争
开展会议讨论
进行工作规划
产品设计
生产产品
成果展示
商务展示
实战经营实训场地
处理业务
认真工作
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 篇2
开展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对于加强高校创业教育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构建合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笔者认为,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在明确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创建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 形成一个综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将创业知识传承给受教育者, 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实务操作等多个层面的能力, 并使之内化为一种特有的创业素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部分, 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问题的提出
笔者所在山东建筑大学于2008年开设了首门创业方面的公共选修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 在两年多的运行过程中, 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高, 选课积极, 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 该课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该课程2009年10月被列为校教学研究改革项目,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项目2009年6月被列为校内科研基金项目, 笔者参加了两个课题的研究, 并主讲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
通过长时间的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 笔者发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对创业了解太少, 理解不清, 对于创业政策和创业形势更是知之甚少;二是学生创业知识较为缺乏, 大部分学生具有创业激情, 跃跃欲试, 但无从下手, 缺少对事物的调查、分析与论证以及所需的方法与技巧;三是创业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多, 仅一门课或几门课来讲, 时间紧, 不能很好地进行系统学习与分析研究, 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四是实践教学过程较少, 尤其是与专业结合较少, 无法达到理论结合实际, 提高学生实践创业能力。创业课程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之所以存在较多的问题, 主要是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课程规划作为指导, 任何工作都需要特定的知识结构, 对复杂的创业工作来说更是如此。因此, 构建一个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之理论课程构建
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理论课程是指根据创业教育的需要, 面向不同层次大学生, 结合不同专业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进程表, 编制出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 贯穿大学整个教学环节的课程。其中必修课类课程是创业教育的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必须学习, 选修课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有选择地学习, 主要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要。笔者认为, 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课程的基本课程可在大一、大二开设, 核心课程应结合不同专业, 在大三、大四设置。
(一) 创业意识类课程
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的培养是从思想认识和精神层面为大学生创业做准备, 应重视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心和创业世界观的培养。创业意识类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创新思维、创意激发、创造力开发、信息搜索、商业机会判断力、机会评估等, 通过这些授课内容的设计, 不断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 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使之内化成人格、气质和修养, 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以此为基础, 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 形成对“创业”的价值认识。
此类课程应设为必修课, 并面向全体大一学生开设。山东建筑大学就将创业教育融入了全校必修课《就业创业指导课》, 在大一上学期开设, 在课程安排上, 专门开辟创业指导内容, 全面普及创业知识、素质、途径、方法等内容, 帮助大一步入大学就形成创业意识, 使单纯的就业指导变为就业教育指导与创业教育指导并举, 构建了新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
(二) 创业知识类课程
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的知识与领域相当广泛, 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相关知识不可缺少, 创业知识结构为创业者进行相关的知识储备以应对创业风险和竞争, 创业知识类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创新战略、组织设计、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电子商务、税务制度、知识产权、合同与交易、国际贸易、市场竞争等内容。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来拓宽学生知识面, 强化学生的文化底蕴, 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此类课程应视专业不同设为必修或选修课, 并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开设。实际上, 目前高校都设置了很多选修课, 并设置了每类课程的最低学分要求, 在此, 学校应设置创业类选修课, 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艺术学以及外语、计算机等课程, 可将原有相关课程纳入该范围, 并适当增加学生修学该类学分的最低要求。
(三) 创业能力类课程
创业是一项综合技能的展示, 是高智慧的活动, 需要一个人具备很强的驾驭知识的能力, 需要将其拥有的自然和人文科学的知识转化为外在的表现形式, 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而这个过程需要凭借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创业能力类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如何结合专业优势产生创意、将创意发展成创业流程、新公司的建立和开办、信息搜索与处理、团队组织、应变能力、沟通、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 课程内容应适当拓宽和加深,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规定的科目中进行选择, 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创业知识的途径, 并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具备创业的专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
此类课程应结合不同专业开设专业限选课或必选课, 并面向大二、大三学生开设。以电子信息类为例, 此类课程应结合电子信息所涉及行业开设, 内容包括相关企业如移动公司、通信电子类公司的创业、发展、革新全过程, 如政策法规、技术创新、发展转型、市场建设、发展潜力等。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之实践课程构建
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课程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 为检验创业知识, 体验创业, 提高自身创业实践能力所参加与创业相关的讲座、论坛、竞赛及实践活动的统称。笔者认为学校应将创业实践活动形成一种制度, 记入学生的学分, 按照学生情况给予相应的创业学分认证。
(一) 创业知识类实践
高校应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社团组织的作用, 开展创业类讲座、沙龙活动, 充分营造校园浓郁的创业氛围, 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讲座或沙龙要广泛寻访创业典型, 邀请企业家和在校创业成功大学生进行创业经验交流、解答创业者遇到的创业问题, 内容可涉及:关于创业历程、关于思想上的体悟、关于创业的支持、理论性的知识;讲课内容上要结合大学生的知识层面, 贴近大学生生活, 保证讲座的高度、水准, 注意调节现场气氛。
笔者所在学校几年来结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诺基亚公司在全国举办创业大讲堂, 在学校开展了赢在起点-建大创新创业大讲堂, 现已举办50期, 并将讲座纳入了创新学分认证体系。如: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煜炎教授作《创业—人生的享受》, 宝钢知识资产部 (科技发展部) 副部长胡传实作《祝福中的创业人生—在真理下得自由》、浙江大学在校创业精英讲座, 对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起到较好的作用。
(二) 创业竞赛类实践
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类创业类竞赛活动, 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为龙头, 广泛开展以大学生创业为内容的创业演讲比赛、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创业挑战赛各类竞赛活动, 通过活动的开展遴选在校内具有可行性的作品极力推动成果的转化和实施。同时应注意在实现该专业原有实践活动课特定教学目标的同时, 相应地实现有关创业教育的任务与要求。比如, 将学校的综合素质教育, 学生的工程训练, 有关的专业竞赛活动 (如挑战杯竞赛、电脑网络大赛、数学建模比赛、程序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竞赛、集成电路设计竞赛、创业创意竞赛、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挑战赛等) 有意识的与创业教育相结合。
笔者所在学校“书香四季”咖啡吧创业团队成立于2005年9月, 该团队在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山获得东省一等奖, 2006年团省委组织评选的全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 创业团队在运营“书香四季”咖啡吧的同时并以“理论与实践结合, 专业与人文并举”文化品牌形式引领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三) 创业体验类实践
创业体验类的课程主要学习商业机会选择、制定商业计划书、资本筹集、创业竞赛、组织创业团队、创业企业的建立、创业经验的积累、危机管理等内容, 载体可以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社团”或“创业训练营”、“创业实验室”等组织形式。通过开设体验活动, 让学生模拟实际创业过程, 提升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 这些活动要求参赛学生围绕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 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的市场调查, 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而又具体的计划报告, 完整的计划报告应该包括企业概述、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的内容, 甚至最终把创业计划变成现实。通过举办创业体验课活动, 可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积累创业经验;让学生全面了解创业过程, 为开展实际创业工作做好心理准备;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劣势, 明确自己需要加强的方向;融合创业知识, 形成基本创业综合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大学生跆拳道协会, 是一个典型的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前提的学生社团, 团队成员对跆拳道有着强烈的偏爱和兴趣, 在加入社团后他们经常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各种跆拳道赛事, 社团成员曾多次在省市大赛中获奖, 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现在已成立了以青少年培训为主营业务的培训基地。
(四) 企业岗位类实践
高校应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和企业的调查, 让学生深入社会、深入企业, 对就业市场和创业环境有初步的了解, 对自己应当具备的能力有一定的认识, 从而培养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加强校企联合和实践基地建设, 利用学生的人才优势与校外的高科技研发机构形成合力, 让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引导创业活动向长期化、社会化、实战化发展, 推动学生的创业成果尽快产业化。
通过开展“百企千岗”走进成功企业活动, 笔者所在学校探索出一条激发学生创业意识, 促进学生树立创业理想的途径, 一方面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 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创新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 让他们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明白创新创业的艰辛、感受艰苦奋斗的创新精神, 克服追求享受, 贪图安逸的懒惰思想。另一方面, 建立大学生青春创业实践基地, 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的便利。
(五) 实体创业类实践
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尤其是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创业团队, 开展真正的创业实践活动。有条件的高校可建立大学生创业园, 为创业教育提供综合性教育基地, 学校应提供特定的区域, 吸纳学生建立实体化的创业公司或创业团队入驻。园区要带有孵化器性质, 作为学生和企业、社会沟通的桥梁, 使学生能够直接进入社会氛围, 在从事研发、营销、商业服务的创业实践中掌握创业本领, 实行一园多区, 并制定《大学学生创业团队管理办法》严格创业团队管理, 团队进驻创业园需提出申请、资格审核, 确保入园团队质量;也可设立创业种子基金, 根据对入园团队的资格审核情况, 进行扶持, 为各入园创业团队配备导师, 指导创业活动等等。
笔者所在学校建立了若干个创业基地, 全天候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 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004级学生李玉海现任济南誉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大一至大四一直负责山东建筑大学教育基地创业活动, 大二期间经营一家旅馆和校园数码连锁店, 大三期间负责学校外语培训中心招生工作, 大四上学期在用友软件公司山东区实习, 大四下学期五月份创办并注册济南誉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为校园培训和广告。
四、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最根本的目的是服务于大学生, 通过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为培养社会急需的有知识、懂技能、具备创业特质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完善的体系需要长时间总结和归纳各个高校的办学特色, 在实践中尝试和探索, 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创业实用型人才。
摘要: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是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多年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体会提出, 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由创业理论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两个组成。创业理论课程由创业意识类、创业知识类、创业能力类课程组成;实践课程由创业知识类、创业竞赛类、创业体验类、企业岗位类、实体创业类实践组成。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课程体系,创业理论课程,创业实践课程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我国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探讨[C].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7.
[2]尚恒志.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 (7) .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能力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是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模式,即通过政府、社会、学校、企业等多渠道的指导和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形成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模式。但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实践和经验不足,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教学模式和方法、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方面缺乏深度认识,呈现出诸多问题,未能形成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社会各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太过于功利化,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创造物质财富和经济利润,比如教学生如何开“公司”、怎么当“老板”。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深入人心的,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不够清楚,正是学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意识的理解。
(二)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面临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积极性不够的问题。创新创业教师往往由就业指导部门的教师、各系部的辅导员以及各部门行政工作人员兼职讲授,缺乏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教师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能够长期运用创新创业知识教学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虽然少数的创新创业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理念及实践指导能力。
(三)课程体系不健全。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人才培养机制的高度去认识。此外,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定位模糊,虽然被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但也仅仅是纳入方案,学科建设规划、质量评价体系都没有与之配套的建立起来,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较,呈现边缘化趋势,缺乏系统的、专业的、标准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四)创业实践环节不健全。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各高校对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缺乏与之配套的实践类课程、实训平台和稳定的实践基地。究其原因:一是高校认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一定要上升到创办企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高度;二是高校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所需的政策、资金、场所、技术、项目等软硬件的支持。
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从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高度出发,着眼于整个民族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信念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停留在以缓解就业压力为终极目标的肤浅层面。因此,高校应该利用一切可行的方法在全校范围内对学生宣传创新创业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置于大学生日常学习之中,积极引导,唤醒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健全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性课程,先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塑造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和精神;第二层次,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学会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三层次,设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项目和活动,在其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以教研室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一是要构建一支有广泛的学习经历和实践经历、专兼职结合的专业化、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二是进一步规范教研室制度,创建典型教研室,使教研室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阵地。同时,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定期实施外出进修和访问学习计划,参加各级创新创业教育讲座、交流会。还要建立教师质量保障机制,给教师提供企业挂职锻炼机会,学习企业设置、运作、管理方式,提高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指导能力。
(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设置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做到和学校、地区、学生、专业、创业方向相结合。二是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打造成“苗圃+孵化器”的培育体系,帮助学生从被动应试教育过渡到主动适应创业市场,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三是建设创新实验平台和创业模拟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供真实的模拟环境支撑。四是搭建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借助国家、省、市级创新创业比赛,“以赛代练”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一是高校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职责分工明确,建立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和组织结构,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服务做好后勤保障。二是向学生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让他们更加后顾无忧,放心地投入到创业的大浪潮中。三是建立创新创业资助体系,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如设立专项的创新创业保障基金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利用学生协会组织建立研讨交流平台。四是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奖励机制,采用实时跟踪、全程监控的方式,对学生实行综合评测,做到奖惩有别,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创业热情。五是多空间、多角度的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利用一切现代化网络互联手段,去弘扬创新创业的目的和知识。
作为办学主体的高等院校,是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挖掘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专门场所,主动实施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与教学活动是一份职责。同时进行教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师资力量改善和服务平台的搭建,充分发挥出高校的主导作用,担当新时代的旗帜,全方位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高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08):449.
[2]张静,马福.基于高等院校责任下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途径[J].创新创业,2016(11):49-53.
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 篇4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酒店管理;课程体系
国家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以落实和推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以专业技术和技能课程为核心课程,培养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拥有现代酒店业所需求的应用型一线专门人才。若仍按传统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已很难培养出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改变此现状,必须改革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构建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研究 篇5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复杂、系统性的活动,需要良好的创业环境来营造,这与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凉州是灿烂的良渚文化发源之地,有着深厚悠远的文化渊源与底蕴,又是中外闻名的商埠和历史悠久的对外贸易口岸,创造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杭商”文化。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市从营造环境着手,大力扶持知识分子、文化人、大学生创业,通过实施大学生(留学人员)创业行动计划,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加大创业扶持资助,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建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制等系列工程,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条件。截至目前,凉州已建立9家大学生创业园和1784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带动就业7200余人,其中7家企业年营业额达500万元以上,4家企业年营业额达1000万元以上,受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推动,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高校毕业生大幅增加两大严峻挑战的背景下,2009年凉州接收大学生人数仍达到了60033名,努力走出一条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新路子。
一、后危机时期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创业是发现机会、获取资源创造某种有价值的新事物的过程,积极、活跃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利于促进社会创新和有效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在繁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就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之一。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就曾指出,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后危机时期转变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出路,也是培养造就新一代“浙商”的重要条件,对全省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意义重大。
(一)区域经济活力源于蓬勃的创业活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区域经济格局和个性化的形成。区域创新创业,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又是区域差异存在极为重要的因素。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就是丰富区域创新资源、完善区域创业体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最重要保障。凉州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在地方经济连续二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之后,正进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加强人才的聚集和支撑。在杭40万大学生就是我市宝贵的人才资源和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充分激发大学生人才的创业潜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培养出更多马云式的知识分子、文化人企业家,是凉州新一轮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凉州未来发展的希望。
(二)以创业带动就业具有倍增效应
创业是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最活跃、最根本、最有效的就业方式,既解决了创业者的就业问题,还创造了就业岗位。创业型就业的最大特点,就是突破了传统的“一人一岗”的就业模式,形成“一人带动一群岗位”的就业模式。国际上有研究表明,每增加1个机会型创业者,当年带动的就业人数平均为2.77人,未来5年带动的就业人数为5.99人。当前我市正处于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的后工业化时期,传统大工业的就业能力呈下降趋势,“高增长低就业”开始显现,只靠输血的就业扶持政策难以缓解就业压力,只有依靠发展创业型经济,打造自主创业的造血机制才是破除就业瓶颈的根本解决之道。因此创业型经济不但能够破解转型期反周期的难题,也对促进产业升级,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区域竞争力,增加就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新经济增长催生创业型大学建设
20世纪后期开始,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进步引发了具有“破坏性创新”性质的技术革命,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挑战,使得一批昔日的“恐龙企业”步履维艰。与此同时,技术突变和社会发展催生了一批具有创业精神的时代宠儿,它们从零开始拔地而起,依靠新的管理思想和商业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培养、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美国斯坦福等大学,一直鼓励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硅谷大约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创业者来自斯坦福大学。当代青年学生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成才发展和建功立业。而我们反思,大学生就业难,与高校办学方式与社会需要脱节有关。通过推动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为抓手,进一步深化高校改革的推动,促进地方高校按社会需求办学,科学调整学科专业,加强产学研结合,增加实习环节,培养实用型人才,建设创业型大学。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对激活经济、扩大就业、锻造人才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理当作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战略举措,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行动。
二、构建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典型案例
(一)相关理论基础
从理论上看,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主要基于创业支持环境相关理论。所谓创业支持环境,是指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和实现其创业理想过程中所能够利用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国外关于创业支持环境构成的研究成果中,最具影响的有两个:一个是由Gnyawali和Fogel提出的5维度模型(见图1),他们认为创业环境应该是创业过程中多种因素的组合,包含5个维度,即政府政策和工作程序、社会经济条件、创业和管理技能、对创业的资金支持以及对创业的非资金支持。
另外一个是由GEM提出的模型(见图2),它将创业支持环境分为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规范等9个方面。
事实上,创业活动的活跃程度很大程度上受组织环境的影响。在创业活动的研究中,必然要考虑外部资源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创业过程。正如国内学者李殿伟博士指出,良好的创业环境是一个包括创业文化、创业政策及法律体系、风险资本、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市场服务体系、资源要素市场及社会资本与关系网络等子系统构成的开放式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受到由宏观经济、创业资源与技术变革等要素构成的创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二)发达地区典型案例。实践证明,良好的区域大学生创业环境可以有效地整合区域经济、政治资源,从而提高区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外一些经济活跃区域正在积极探寻构建以产学研一体化、政府部门工作职能转换、创业文化形成、创业激励机制建设、金融机构建设、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内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一体的区域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可资借鉴。
1.美国硅谷
硅谷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全球大学生创业的引领和典范。这里高校师生每天都在冒着技术创新的风险,创生着新的公司,其中不乏有的发展成为行业巨头。持续不断的创业活动分布于技术创新的整个链条,演化出独具特色的区域大学生创业体系。充满创业精神的大学生群体。硅谷的发展开始于大学高科技园—斯坦福研究院与斯坦福工业园,并建立在大量高科技人才创业的基础上。高科技人才主要来源于该地区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风险资本的资助下,极具创业精神的高校师生走出校园创立了大量高科技公司,这些公司不断地创生、发展,成就了今天的硅谷。孕育创业知识的高等院校。高校是大学生创业体系中最重要的知识生产部门,是科研成果的主要来源,也是培养创业人才的主要机构。高校的作用尤其突出地体现为产生创业的设想,培养有创业精神的人才,并促进这两者的结合。硅谷的高校更多地关注应用性的研究,而应用性研究的高校易产生强的创新商业化动机,这是推进硅谷创业体系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永不言败的创业文化。区域创业体系的演化过程中,不仅要有一种善于创业、勇于创业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有一种不怕失败,以及不歧视失败的创业文化。这种文化的精髓在于,成功与失败的创新同样受到尊重。因此,硅谷涌动着的是一种加州风格的勇于创业、敢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精神。庞大活跃的风险资本。硅谷是世界上风险投资规模最大、风险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风险资本促进了企业的创生与初期的发展,苹果、英特尔、太阳、思科等一批著名电子企业都得益于私人风险投资。正是因为风险资本的大量聚集,帮助大学生初创企业渡过成长初期及创新商业化过程中最难以克服的资金障碍,才使得该小企业的创生比世界上其他地区容易。
2.英国利兹
利兹是凉州最早的一批国际友好城市之一,与我市有着经济、文化领域广泛的合作交往。而在大学生创业方面,这座秉承着“住在利兹、爱在利兹、创业在利兹”城市精神的英伦古城,也有着许多可供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政策引导。当地政府制定规划,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创业项目、发起创业运动、支持课程开发等鼓励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同时,鼓励企业为大学提供实习岗位,安置实习生,捐赠奖学金,参与校园孵化项目。基金支持。通过设立、推广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科学创业挑战基金、王子基金、新创业奖学金、教与学优异中心基金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上的保证。以项目促进创业文化普及。当地政府通过一系列大学生创业项目促使创业文化的形成。如高等教育创业计划、创业远见项目等。机构组织形成网络。地方智库和非政府组织也非常关注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他们与高校通力合作培养未来企业家。如高等教育政策协会开展大学生创业情况调研,发布咨询报告,探究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等问题。
3.印度班加罗尔
被喻为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是印度著名的高科技城。自1991年建立了印度第一个软件技术园区以来,班加罗尔已成功创立和发展了400多家海内外著名信息技术业公司,被称作印度的软件之都、全球的十大硅谷之一和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班加罗尔迅速崛起的原因主要有:成功的产学研合作交流模式。班加罗尔地区云集了包括印度科学研究所、班加罗尔大学、农业科学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国家高级研究学院、印度信息技术学院等各种工程学院125所,在数量上居印度首位。这些学院每年可产出万名高级电脑工程师,成为班加罗尔最珍贵的资产。班加罗尔十分注重鼓励和支持他们到该科技园中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另一方面,印度的高校一般都设有董事会,董事会里有很多大公司的成员反映企业要求,教师队伍中也有不少来自第一线的专家,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和创业实践联系十分密切。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不仅催化了大批高科技人才的成功创业,也逐步形成了班加罗尔科技园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良性循环机制。良好的区域创业环境建设。软环境方面,印度政府十分支持和鼓励创新创业,特别是把软件产业创业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对软件企业创业提供种种优惠政策。在硬件建设上,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数据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中央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卫星高速数据通信系统等,从而在软件园区内为软件研制人员创业发展提供可与任何发达国家相比的一流环境。
三、我市构建区域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的探索实践 目前凉州有各类高等院校38所,近40万在校大学生,每年有5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在凉州创业就业。为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杭创业,我市把大学生创业作为一项政府、社会、学校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来抓。2008年以来,我市以“实训促创业,创业带就业”为核心,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为基础,以健全投融资体系为引擎,以构建服务平台和创业基地为依托,以弘扬创业文化为激励,政府主导、学生主体、各方支持,营造出了区域环境与人才创业相辅相成、生生不息的网络循环。
(一)创业融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引擎资源
资本是新创企业不可或缺的资源和保证。实践表明,创业投资是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有效方式,也是发展和培育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企业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市积极构建适合创业企业成长规律的多层次创业资本市场体系,不断进行资本创新,通过政府的资助以及引导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债权基金、网络联保贷款、担保基金、创投引导基金等,引导科技银行和社会创投机构满足大学生企业在种子阶段、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扩张阶段对资本的不同需求,建立起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投融资体系。
1.实行政府资助。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对于优秀的创业项目,政府提供2-20万元的无偿资助和最高2万元的贷款贴息政策。2008年以来,全市已经有348家大学生创业企业获得1778万元的政府资助。困难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的高校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以申请最高额度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其中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研发项目或文化创意项目的,最高额度为20万元;对按期还本付息的,政府给与全额贴息。给予一次性1000元的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社会保险费补贴;企业参加各类会展,提供50%的展位费补贴,可连续补3年。
2.撬动社会融资。政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机构对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融资支持,为大学生创业项目争取风险投资,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向风险投资商推荐项目。(1)政府提供一定额度的创业配套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大学生创业企业。如我市市本级目标五年设立1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按照项目选择市场化、资金使用公共化、提供服务专业化的原则运作,采取阶段参股和跟进投资的投资方式,引导和鼓励海内外创投机构,投资凉州市域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领域。创投引导基金已与深圳创投公司、浙江赛伯乐公司、太平洋联合资本集团签署参股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市级引导基金出资7000万元,吸引社会投资资金2.3亿元。对凉州畅翔科技集团、浙江太子龙文化传媒公司、浙江联众休闲度假公司进行跟进投资,分别吸引清科集团和鼎辉投资3000万美元、软银赛福亚洲投资基金8000万元和创业乾坤投资公司1500万元投资。此外,采用集合信托债权股权基金的形式,创新性地以信托贷款的方式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融资。以“宝石流霞”项目为例,政府的1000万元扶持资金,撬动了5000万元的社会资金,一次性扶持29家科技企业,充分实现用最少的资本让技术成果快速变成第一生产力。“宝石流霞”入选企业在获得信托贷款后,总体经营状况良好,其中29家入选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平均值74.02%,净利率增长率平均值96.27%,总资产增长率平均值87.95%。(2)政府牵头成立科技银行,通过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三者的互动,有效降低了贷款门槛。借鉴硅谷银行经验,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成立凉州科技银行(凉州银行科技支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创新探索。凉州科技银行内部实行单独核算,单独审贷;允许通过担保公司获得贷款企业的期权并和银行分享;政府给银行贷款贴息,并为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风险补偿和担保费率补贴,大学生创业企业不仅可以贷到款,而且获得基准利率和1%担保费优惠贷款。(3)政府提供创业资金融资担保和保险,鼓励金融机构向大学生创业企业融资放贷。如凉州高科技担保有限公司是凉州市科技局下属国有政策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达1亿元,针对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特点,凉州高科技担保公司创新推出了“天使担保”、“担保期权”、“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订单/应收账款质押担保”、“政策性拨款预担保”五大担保特色产品,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现实困难提供了一揽子的融资方案。(4)成立创投服务中心。为完善创业投资环境,促进资本和项目对接,挂牌成立创业投资服务中心,吸引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担保公司、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39家机构入驻办公。迄今,市创投服务中心共举办49场(次)创业投资项目发布会,发布创业融资项目113个,融资总需求达7亿元,为45家创业企业吸引了14501万元的投融资金额。其中,已成功为凉州远传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6家创业企业引入总额为6341万元的风险投资;有39家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担保公司的支持,融资金额8160万元。
3.鼓励高校投入。鼓励高校利用学校资源,设立创业基金,完善软硬件设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原始资金及基础支持。如凉州师范大学将新增投入近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筹建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设立大学生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分阶段建设学生创业园区,每年重点扶持50个创业创新项目和团队等。凉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100万元的护犊资金,专项用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资助扶持等。
(二)创业服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催化剂
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创业服务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创立和成长的成本,使创业者能够发现、识别直至开发创业机会,是促使大学生成功迈出创业“第一步”的重要催化剂。
1.政策服务。(1)税费减免政策。大学生在创办企业过程中涉及的注册费用、验资费用、银行开户费用等手续费用全免,而且允许工商注册资本“零首付”,两年内到位。大学生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自获利起免征第一年和第二年企业所得税;大学生创办小型微利企业,符合条件的,企业所得税减按20%的税率征收;大学生创办的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收;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等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月销售额(营业额)在5000元以下的个体工商户,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等。(2)场地补贴、住房优惠和落户政策。凡是进入大学生创业园创办企业的,创业园内提供2年期的50平方米免房租办公用房,大学生创业者可以拎包入驻。对创业园外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还提供两年内100平方米的房租支持。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对大学生在市、区共建的创业园区内创办企业的,给与一定的房租补贴。创业大学生还可申请入住创业人才(大学毕业生)公寓等经济租赁住房;符合条件的网上创业者可定向租住经济租赁房、大学生公寓和人才公寓;具有博士学位的创业大学生,可申请购买引进人才专项住房。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等人才,市里每年提供500套专项用房。高校毕业生在杭自主创办企业且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要求的,可以办理落户手续。
2.机制服务。(1)建立大学生创业工作例会制度。为全面掌握凉州市大学生创业基本情况,了解掌握并及时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2009年9月份开始,我市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工作月度协调例会制度。例会实行三级预协调机制,即大学生创业企业反映的问题,先按属地原则,由所在区(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进行协调解决,对涉及市级职能范围,区级协调未能解决的事项,由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协调小组召集相关区政府、管委会及市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协调,仍未能协调解决的,由协调小组办公室进行汇总筛选,提交市政府工作例会进行协调。至今,市政府已召开大学生创业例会等各类专题会议20余次,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协调解决具体问题近百个,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带动了面上工作的整体推进。(2)建立大学生创业资助项目三级指导服务制度。各区对申请的创业资助项目进行辅导和检查;市相关部门进行会审后进行实地抽查;并邀请专家对创业项目进行认真的审核和把关,确保各项资助基金真正落实到位。(3)建立大学生创业工作分析制度。各大学生创业园每月定期向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协调办公室上报大学生创业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提出对策建议。(4)建立大学生创业企业联系制度。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与大学生创业企业建立直接联系,通过面对面了解沟通,使创业大学生感受政府关怀,增强创业信心。
3.过程服务。(1)实施大学生创业实训。实训是人才创业的前奏和预演,是一项重要的人才引领工程。我市坚持“订单实训、持证上岗、政府资助、促进创业”的原则,实施“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截至2010年5月,我市已面向十万大学生发放教育培训券,定点培训机构共108家,定点培训项目达1118个;举办服务外包、文创产业、信息化等各类人才实训班2447期,企业实训基地已增加到402家,实训学员达96672名。(2)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使其成为发掘培育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平台,2009年,我市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赛伯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赛事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57所国内知名高校的811个参赛团队报名参赛。通过本次大赛,有24个参赛项目在杭落地转化,创办创业企业27家,带动大学生就业200余名,另有8个项目有意向在杭落地转化。通过大赛,展示了凉州的创业就业环境,引导和集聚了一批大学生在杭创业。(3)帮助大学生创业企业产品拓展市场。西博会及政府各个“口子”举办的展销会,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免费提供摊位。政府采购对大学生创业企业做到同等优先,并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允许适当放宽准入资质。
4.智力服务。(1)实行大学生“创业导师”制。通过建立创业导师制度,一大批热心于大学生创业事业,具有丰富创业教育经验和创业实践经验的学者、专家和企业家加入到创业导师队伍。创业导师通过与创业大学生结对帮教,采取单个指导、会诊指导、授课指导、陪伴指导等形式帮助大学生创业实践,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业意识,帮助大学生企业创新商业模式,走出创业成功之路。目前凉州市聘请的大学生创业导师已超过300余名。如浙江绿盛集团董事长林东,作为一名成功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自从担任创业导师以来,已成功帮助大学生创业徒弟创办了7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总投资达1300万元。其中,仅猎户欢乐餐厅一个项目就吸收就业123人。同时,在全市建立了28个科技孵化器创业导师点,建设“创业联络员+创业辅导员+创业导师”队伍,已经累计聘请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导师2批33人,创业导师以“一对一”或“一对二”形式结对辅导创业企业383家次,其中大学生创业者230人次。(2)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凉州大学生创业联盟,是全国第一家社团登记的大学生创业组织。联盟成立后,通过开展邀请国内外成功创业、知名人士做专场报告和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发掘、表彰、推荐、宣传优秀创业大学生典型;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加强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工商企业、孵化基地、金融投资等的沟通联系和对接合作;开展创业大学生沙龙、聚会、青年交友联谊、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发挥着创业大学生与政府之间、创业组织之间、大学生创业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整合各方创业资源,增强大学生创业的组织、集聚程度,已成为大学生初创企业的“孵化器”,培养凉州青年企业家的新“摇篮”。
(三)创业集群——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孵化器”
实践表明,创业园与孵化器由于具备创业的良好物理空间和服务体系,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沃土。近年来,我市加强以大学生创业园和科技创业孵化器为主要形式的创业集群建设,强化集群对创业企业的辐射效应,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发展的整体效能,通过集群效应集聚社会资本,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1.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目前,我市在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浙江大学科技园、浙江省大学科技园以及有条件的区、县(市)已先后成立了9个大学生创业园和8个留学生创业园,对进园大学生创业企业享受科技孵化器政策,引导创投机构加大对优势项目的风险投资和融资。如浙大科技园,通过与高校联手合作开展创业教育,创办大学生创业社团,举办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班,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公司注册、人事代理、投融资、中介、项目申报等系列服务,出台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房租优惠、物业服务等优惠措施,从大学生创业教育、自主创业两个层面进行扶持、提供帮助和服务,目前已吸引76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带动大学毕业生就业952人,成为全国开展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大学科技园典型和大学生创业的集聚良港。如高新区创办的大学生创业园,包括3.1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与1.17万平方米的甲级标准写字楼,可无偿或低价提供给大学生创业企业使用。下沙高教园区已创建14个特色产业园,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入园大学生创业企业达149家。此外,我市积极启动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园,为海归人才入园创办企业提供场地、税收、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各项优惠政策,打造凉州市乃至浙江省的海归人才创业政策“洼地”,搭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的良好平台。
2.加快孵化器建设。近年来,针对我市民间资金充裕、个私经济活跃的特点,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建设,促进孵化器提高运行质量和扩大规模,搭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孵化服务平台。如我市目前最大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赛博创业工场,就是一家民办公助,以民为主的创业孵化器。赛博工场秉承“创业园+孵化器+产业园”的运行模式,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导师+天使投资+服务平台”一条龙服务,实行两年免房租,兑现大学生创业、瞪羚计划、科技孵化器等各种政策,配备创业导师,引入种子、天使、担保、风投等各种基金,为创业大学生解决场地、资金、人才、服务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已吸引了730家创业型小企业落户,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近620家。
(四)创业教育——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智力源泉
现代高校肩负的一个特殊使命就是转移知识,即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社会服务实现知识向业界、向社会的转移。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已经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市高校在创业教育实践中,坚持按社会需求办学,引进KAB(即Know About Business 了解企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学分制试点,实行学历证、技能证“双证制”,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初步建立起了健全实用的地方性高校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1.创业教育嵌入日常教学。将创业课程纳入正常的学分体系。创业意识培养方面的课程以必修课形式开设为主,而后续的创业技能和相关知识等方面的课程则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把专业知识、技能和创业项目有效的结合起来。目前各市属高校均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课程。凉州师范大学开设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开设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管理学》等,上述课程均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确定相应学分。此外,我市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创业师资。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于2008年3月开展了首期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共培训师资20余人。2009年,我市举办了首批市属高校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来自五所市属高校的2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为市属高校准备了一批可以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合格师资。
2.理论与实践双重锤炼。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创业教育最终应落实在创业实践上。学生在学习完理论课程后,就被分成若干小组,体验企业的创办、拓展、管理全过程。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开辟创业园进行“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至今已有五批次88个学生创业项目使454位同学得到了创业实践;浙江大学设立了“创业管理精英班”,从本科学生、MBA、硕士研究生三个不同层次中选拔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精英人才开展创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训。
3.科技创业素质拓展。浓郁的学术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是孵化科技成果的温床。在杭高校通过广泛开展“挑战杯”科技竞赛、科技节、科研立项、学术大讲堂、科普周末、科技创新论坛等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大学生通过身边的科技成果迈出创业第一步,既实现了学校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又极大提升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和实际创业能力。如凉州师范大学推出的“嵌入式多投影图像融合显示平台”、“本草粥品”、“浙江格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原色母婴护理公司”和“创意吧——手工DIY制作”等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充分反映了市属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强大实力。
(五)创业文化——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精神动力
积极的创业文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合作,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最深层的动力。近几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创业文化建设,努力改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环境,坚持“非禁即入”,鼓励民营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发展;构建创业实践激励保障机制,降低预创业者的失败恐惧感;传播创业信息,树立创业典型,弘扬创业文化,在社会上营造尊重创新创业人才、崇尚创新创业精神、宽容创业失败的良好风气。今日的凉州既有“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新时代人文精神,又有“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争一流、宽容失败”的创业创新文化,以马云、林东、金津为代表一批知识分子、文化人和大学生创业成功典范,彰显着新时代“杭商”文化的动人魅力。
四、深化我市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凉州市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探索实践,使大学生创业迅速呈现蓬勃之势,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经验和模式。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顺应大学生创业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发展需求,深化完善针对性强、结构健全、特色鲜明、高效运作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不断健全长效机制,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助推大学生创业成功。
(一)政府应着力构筑创新创业平台
一是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需要各个部分合理组合、优化配置,以达到整合系统功能的目标。首先是统一创业政策体系,将原有各部门分散出台的有关大学生创业组织、场地、资金、税费、信息等政策进行梳理整合,制定出统一、权威的指导、扶持、优惠、激励的政策和法规,做到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如目前全市多个部门,如科技、信息、外经贸等都有各自的针对创业项目的资金补助,这些补助各自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能否进一步统筹整合,系统资助,发挥更大效力。其次是提供“一站式”服务,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办理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涉及工商、国税、地税、公安、银行、财政、教育、劳动保障、街道办事处等相关手续,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搭建绿色通道。二是便捷的中介服务平台。可考虑由政府拨出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中介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中介服务。由初创企业直接提出设立补助基金申请,政府直接拨付给相应的中介服务机构。政府也可利用这一基金,委托中介服务机构为新创办的中小企业提供免费财务顾问、管理顾问,举办公益性的创业技能培训等,为人才与资本的紧密结合及互动提供媒介管道和资源。三是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起创业项目库、人才库、导师库、产品库、政策法规库、技术专利库、产权交易库,形成系统性的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和综合性的“创业服务网”,为推进产学研结合提供一个高效、完善的信息通道,使不同创业者、创业企业之间能有效交流,形成智力集聚效应。
(二)高校应着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一是建立创业教育区域共建共享体系。首先是创业教育课程共建共享。到目前为止,创业教育在国内开展的时间尚不足短短十年,从211大学到普通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大量专业的创业教育资源。为此,可考虑发挥我市现有高教园集中的优势,允许和鼓励高校学生跨校、跨专业选修或旁听创业教育课程。同时,允许和鼓励创业教师跨校、跨专业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形成“本-本”、“本-职”或“职-职”之间创业教育资源自由流动和共享。其次是本土创业教材的共建共享。目前我市高校选用的大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KAB、SYB和模拟公司创业实训的项目教材。虽然这几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和编译质量比较高,但其终究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发展基础之上,与我国本土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存在诸多差异。可鼓励各高校从自身创业教育的实际出发,集中创业教育优势资源,以提供大学生学习借鉴的鲜活创业案例和经验为主,联手编撰符合国情、市情的创业案例教材,供全市高校创业教育选用,夯实大学生创业教育基石。二是组建创业中心,整合资源统一运作。创业教育的支持有赖于多方面资源的调动和整合,因此,美国高校一般都会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运作大学生创业,以百森商学院、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高校已经建立了50多个创业中心。创业中心的主要功能有制订创业教育课程计划、创业教育实践计划、创业教育研究计划,开展多样的创业教育辅助活动和筹集资金等,使支持创业的各项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与利用。我市高校可借鉴美国经验,依托校团委或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创业扶持机构负责大学生创业的各方事宜,一方面在校园内搭建创业教育平台,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创业中心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者协会等,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三是依托大学科技园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即大学科技园增加服务学生企业的功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扶助政策、创业服务和创业环境。鼓励完成注册的学生企业进入园区运行,园区为大学生企业提供功能完备的共享型创业服务空间,如公共办公场所、会议室、办公设备和硬件设施等,并根据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提供综合行政、人事和财务代理等服务。积极帮助学生企业寻求社会资金支持,协助学生企业发现市场机会,推销企业产品,为入住的创业企业免费提供专业的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业咨询服务,采取一系列措施协助创业企业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社会应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 篇6
一、实施时间和适用范围
自2019-2020学年起,全校本科、专科所有专业课程均实施过程性考核。
二、课程考核要求
1.建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学生平时学习考核评价制度,学生修读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每学期成绩=过程性考核40%+期末成绩60%。
2.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力度,积极开展探究式、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混合式等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考核形式和内容
1.过程考核:
(1)日常考勤(5%):日常考勤5次。学生出勤次数,迟到、早退和旷课的情况;
(2)课堂表现(5%):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讨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
(3)随堂测试情况(20%):随堂测试2次,各占10%。学生随堂测试提交次数及完成质量;
(4)期中考核情况(10%):期中考核1次。考核内容为商业模式画布的完成。考核学生掌握课程的情况;
2.期末考核:
(1)创业计划书与项目路演(40%):由学生自行组队,原则上8-10人/组。考核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是否掌握了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撰写创业计划书和项目路演中。
(2)课程体会(20%):由每位学生独立完成。考核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四、相关说明
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 篇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是适应知识经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大计,欧美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创业教育,并将之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1998年12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这算是我国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
然而,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教育的基础很薄弱,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由英国伦敦商学院、美国百森学院发起组织的“全球创业观察”(GEM)项目报告认为,我国学校在“对个人创造性、自主性的鼓励”“对市场和创业予以关注”“创业课程和项目的设置”等五项指标上的参数全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学创业教育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体系和研究成果,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较为完善并具有本土特色,创业课程不仅数量多、内容全面,而且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开设,课程涉及的学科种类非常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完善、有效的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其所需的创业能力,则日益显得重要而且必要了。
二、相关文献回顾
(一)创业能力
加强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为世界各国所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必须遵循一定的目标和指导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4月在汉城举行了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突出强调要加强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会议指出,为了适应21世纪新的挑战和变革的需求,教育和培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Bechard&Toulouse(1998)认为创业教育系为集合正式化的教学,教育与训练每一个对于商业创造或是中小企业发展有兴趣的人。Colin&Jack(2004)则认为创业教育是提供个人具备认知商业机会能力的过程,并使其具备创业行动所需的洞察力、自信、知识与技能。周春美(2005)认为创业教育是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素质,最终目标为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相关能力如何透过教育养成,以协助创业者创业成功,是完善的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教育目标。
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其目的最终体现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环节,创业课程的设置需要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着重对大学生进行有关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育,使其具备未来投入创业行动所需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的机会。
什么是创业能力?来不同的学者和专家有着不同的见解。温世仁(2002)认为创业最少要具备的五个条件,具备这五个条件还不保证一定会成功,但没有这五个条件,失败的几率就很大了。这五个条件分别是: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组织能力、理财能力、资金。鲁西耶(Lussier)归纳影响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包括:资金取得、财务控制、创业经验、事业规划、市场机会选择、创业者知识能力、创业者人格特质、承担风险意愿、创业团队成员素质、利益分享机制、网络资源关系、产品创意、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危机管理等十五项。
本文根据上述学者所提出的创业家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将之综合并划分为创业整合、特定议题的专业能力、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格特质及人际交往等七大方面。
(二)创业课程
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但对整体经济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有很重要影响。而创业相关技能如何透过教育养成,以协助创业者创业成功,是完善的创业教育最重要的目标。Shepherde、Douglas & Shanley(2000)指出,创业教育可以降低创业者、创业团队在创业时于管理层面的“风险”,有经验的创业者或受过良好教育的准创业者,将有能力提高其新创事业的存活能力。因此,创业教育可定义为引导创业者培养创业机会发现、创业认知、创业技能发展等一系列课程或训练活动之总合。透过适当的课程教学可以使其具备创业精神、能力等,协助其开创新事业与创业、经营成功等。另外,Peterman & Kennedy(2003)通过实验研究指出,学校里的创业课程可以提升参与者的创业倾向需求与可行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单一课程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必须通过多种课程设置才能达到。现代课程论从大课程观的角度,将课程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由于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将教学活动最终转化为创业实践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因此,近年来理论界把实践课程引入了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作为课程模式之一。目前,学界一致认为创业教育课程可分为四类:学习创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科课程、强化创业意识的活动课程、营造创业文化氛围的环境课程、提高创业演练的实践课程。本文拟对创业教育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探讨适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创业课程体系。
三、国内外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早,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成熟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课程发展迅速、覆盖面广。相比之下中国的创业教育还没有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为探讨有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本文欲从分析国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入手,同时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现状与之比较,试图从中借鉴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构建适合本国高校实际情况的创业教育课程。
(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情况
本文搜集并整理美国五所著名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并根据前述创业能力的七大方面,将课程按其性质与内容进行分类。
(二)中国高校创业课程设置情况
教育部9所试点高校是最早开始创业教育的普通高校,到目前也只有7年的时间,仍处在探索的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笔者通过逐一调查九所试点高校的情况,针对与创业教育关系密切、与课程设置有关的情况进行了归纳,如表2。
资料来源:刘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文献整理
通过以上表格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中创业教育课程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中国高校创业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不少问题与缺陷,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设的课程数量很少,很多学校只开设一两门创业相关的课程。这方面和美国的差距非常大,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该校在创业管理方面的课,总共开了28门,其中有14门属于例行课程,其余课程将可能每年都有所变动,其中部分可能也会变成例行课程。而中国很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则屈指可数,有些仅仅开设一两门。
2.课程结构单一,覆盖面窄,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这或许是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最大缺陷,也是和国外差距最大的方面。从表3可以看出,美国的高校创业课程覆盖面很广,创业能力的七大方面都有涉及,各方面的课程数量也差别不大,比例较均匀。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的创业课程结构单一,覆盖面窄,很多高校开的课程只涉及创业能力的几个方面,没有全面涉及。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系统化,涵盖了创业构思、建立、融资、管理等方方面面,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积累了创业知识,开设的课程涵盖了从评估创业机会、创业环境,到创立新的合资企业、风险投资以及管理成长企业的整个过程。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大都只开设创业导论性的课程,只局限于创业整合方面,对创业所需的诸如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融资等方面的能力则较少涉及。有的学校直接用SYB、KAB 的课程材料进行教学,没有结合本校的学生特点进行科学的课程规划与设置。
3.创业教育缺乏课程教材,尤其是适合本土学生特点的创业课程教材。目前在我国各高校所推动的创业教育,大都采用西方学者的教材与案例,并没有一套适合本土教学所需要的教材。近几年国内有不少学者也尝试编写相关的创业教材,也取得不少成果,目前许多高校陆续出版了《创业管理》等教材。但从这些教材的内容看,很多也是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数据,并且追求“高、大、全”,一本教材里面的内容从基本的创业通识到创业整个过程涉及的融资、团队建设、经营管理、营销等等都有涉及。事实上,这样追求大而全的做法不但缺乏针对性,危害更大的是对个方面的知识的讲授变得肤浅,不够深入。
四、构建大学生创业知识培育学科课程体系建议
创业教育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创业课程的设置还有许多缺陷。如何提高课程设置的有效性?这是摆在当前我国创业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通过分析国外同类课程的设置特点,并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学校要充分重视创业教育,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增设创业方面的课程。目前很多高校的创业课程数量很少,其中很重要原因就是学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创业教育的投入不够。比如很多高校不仅在创业教育学科建设以及课程教学等方面投入较少,也没有相应的引进、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构建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不仅需要增设足够的课程数量,还需要具备一批既有创业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师资,如企业家、咨询师等。而这些都离不开学校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与此同时,学校可以整合学校的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原有的课程基础。比如很多学校的商学院或者管理学院都开设有财务、营销、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课程,这些都与创业有很大的关联,学校可以整合这方面的资源,结合创业教育的要求,在学生中开设此类的创业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当前创业课程数量少、课程单调的局面。
其次,在规划创业课程之前先确立明确的课程目标。创业能力应是通识还是专业能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通过分析国内外各种创业课程可发现,有些是创业通识,而有些则为各领域专业能力,创业课程目标决定了创业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根据创业教育的特点,我们将创业课程目标定为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基本素质以及创新个性,使其具有基本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技能。其中,培养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应是课程的重点。因此,教学单位在规划创业课程时应先确定课程目标,通过专业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的传授和教学,使学生形成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再次,课程的设置应更加细化,而不是以某门课替代整个学科课程。创业能力涉及的七大方面,都需要设立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传授,才可能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把全部的知识都集中在某一门课,不仅老师教得不好,学生也不能学到有用的东西。而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仅仅局限于开设一两门相关课程,试图用一两门课程就把全部创业相关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离创业教育的目标越来越远。针对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开展创业教育的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的资源和优势规划相关的课程,将课程细化到创业能力的各个方面,如公司法、财务管理、投资学、市场营销、社会资本等方面的课程,拓展创业基础课程的面,加宽创业专业的口径。同时,也要将创业课程与一般的企业管理课程相区别,根据创业教育的特点对创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进行合理安排与实施,避免以一般管理课程代替创业课程的做法。
第四,加大对创业研究的投入程度,编写出具有本土特色、适合本土学生特点的课程教材。当前我国创业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整体上处在引述或评述西方研究成果的阶段,至今国内还没有一本专门研究创业的学术期刊或杂志,很多相应的研究成果也是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取得。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很多是直接采用西方的创业教材,没有自己的特色,也不符合中国学生的特点。创业研究是创业教学的基础,研究可以促进教学,教学又可以拉动研究。为此,高校应加大创业研究的力度,努力尝试编写适合本土学生特点、具有本土特色的教材,提高课程教学的实用性。
第五,设置创业课程时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科优势,不同学校争取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创业课程。各高校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选择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课程,使学生不仅具备基本的创业知识,也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在美国,创业教育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学校在设置创业学科课程时都结合了自身的特点和学科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学科资源。如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理念是大学创业教育要适应“创业革命”时代的要求,将为大学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让他们成为“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价值取向,其课程设置的宗旨是全力帮助学生发展创业式的思维方式、进取心、灵活性、创造力、冒险的愿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视市场变化为商机的能力;芝加哥大学在经济领域具有卓著声望,因此在她的创业课程中,有许多以经济为主轴的课程,即使是以其他议题为主轴的课程,也可见其课程内容设计都含有经济思想的影子。同样的,我国高校在规划创业课程时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创业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和优势(如学术研究成果、学术人才、特色学科专业、硬件设备等),在达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
摘要: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创业课程的科学、合理设置对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技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的创业课程设置存在课程数量少、课程结构单一、课程教材缺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应增设创业方面的课程上,明确课程目标,细化创业课程的设置,编写出具有本校特色、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课程教材等一系列的创业课程体系改进措施。
关键词: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创业课程
参考文献
[1]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208&infoid=3337
[2]Colin J.&Jack E.A contemporary approach to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Education and Training,2004,(46):416-423.
[3]David A.K.Point of view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an business school meet the challenge[J].Education and Train-ing,2004,(46):510-519.
[4]刘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5]刘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6]丁惠,陈风华,肖云龙.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的特点[J].教育评论,2004(4):98-100.
[7]刘常勇,谢如梅.创业管理研究之回顾与展望:理论与模式探讨[J].创业管理研究,2006(1):1-43.
[8]向东春.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5.
[9]周春美.创业教育及其提升商管群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策略[J].明道学术论坛,2005(1):15-29.
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 篇8
关键词:高校 农村 创业 课程
科学的农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是在高校培养农村创业人才目标实现的关键。确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模块,对探索出科学合理的面向农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现实意义。
1 建立科学农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现实意义
面向农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应用是培养农村创业人才的基础,符合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也是国家和地区战略的需要。
1.1 面向农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农村创业人才培养的向导
面向农村的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农村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热衷于农村建设和奉献的高素质人才。适应农村创业,是该创业教育课程构建和评价的前提,是农村创业课内容、方法依据和归宿。农村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校学生农村创业核心竞争力,对激发农村创业意识和精神至关重要。
1.2 科学构建农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以重庆地区为例,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约为16万,经过调查研究,农村籍大学生平均占比为42.47%,其中个别专业班级农村籍学生比例高达73.24%。同时有较大比例同学愿意到农村就业、创业。农村目前也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参与经济建设。因此,不管是市场还是大学生相互之间都有需求。
目前很多学校的农村创业教育课程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能体现农村创业教育的技能需求和实践需要,甚至有的学校完全依靠传统的创业教育课程来取代农村创业课程。因此高校需要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农村创业课程体系。
1.3 发展农村符合国家和地区战略要求
鼓励学生创业是很多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助于提升培养档次和就业质量。无论是在哪个专业和层次的高校,都把创新创业教育视为改革转型的观测点,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农村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和发展。
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城乡发展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像重庆等地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针对性地研究大学生面向农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提升创业成功率完全符合国家和地区战略。
2 农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农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结合农村创业的特点和农村、农业的特点,总体来讲要实用并且遵循如下原则:
2.1 综合性原则
农村创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广泛的要求。对农村创业者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具备农村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还需具备农村工作的心理适应性、良好的奉献精神、三农知识政策法规等。农村创业教育在通识创业素质的基础上,还有着更为全面的要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有创业知识和农业常识,以创业基础知识为主线。以农村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把农村创业相关教育融为一体。整合管理才能、组织才能、技术才能等技能,全面学习了解国家政策、乡土人情、市场现状等情况,提升创业综合能力。
2.2 实用性原则
农村创业教育是非常特定环境下的创业实践,因此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要突出农村创业的实用性。农村专业知识即是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基础,又是学生农村创业的资本,不能脱离农村特色环境来进行创业教育。农村创业课程的针对性强,所学才有实用性,才能提升学生农村创业成功率,也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大学生农村创业教育课程,要建立与农村创业教育价值取向相一致的通识教育和三农教知识育结合的课程体系,形成创业基础课、农业专业课、农村创业价值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在农业知识中穿插创业思想,在创业思想中融入农业知识。关键是要让设置课程实用、有效。
2.3 实践性原则
农村创业教育要融入操作技巧,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大学生成功创业实践。把农村创业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来,不但要想创业、敢创业,还要能创业。同学在实践中通过策划、调研、财务、管理等知识独立完成农村创业计划书的制作;能够通过见习、试做来提升自身的创业综合能力;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农村创业相关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求在具备知识的情况下获得实践能力。
农村实践性创业教育是农村创业教育的一个有效形式。完善的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对提高学生的农村创业实践能力关系极大。直接决定着学生农村创业的成功率。
3 农村创业教育课程的模块构建
农村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可以根据前面提出的三项原则,围绕四大模块来构建农村创业教育课程。
3.1 创业意识模块
农村创业意识培养课程。主要是把优秀激动人心的农村创业方案通过各种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各种各样农村创业成功案例,把创新的价值体现和财务效应联动起来,打破根深蒂固的找工作传统意识,激发大学生农村创业意识。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通过策划书竞赛、农村成功创业报告会、优惠政策宣讲、农村创业基地考察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农村创业热情。还可以结合传统的创业意识教育方法和心理课程加以引导。
3.2 创业基础知识模块
创业基础知识课程。首先是创业必须的程序和事务办理流程,按照一个农村创业成功的经历,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各个要素,例如企业创办、企业管理、企业运行、企业营销等来设计教学内容。把一个成功农村创业者所必需具备的核心能力、社会知识、意识和个性等进行整合。使同学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仿佛置身于创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与农村创业相关的一些经济问题、政策问题、法律问题等。其次是创业基础知识。设置好创业需要的知识要素,课程应该涵盖:企业创办、财务、管理、法律、经营、沟通、税收、融资等综合性知识。最后非经营业务类课程。包括创业风险控制,经营道德,经营心理等课程。
3.3 “三农”专业知识模块
“三农”专业知识课程。要想在农村成功创业,少不了对“三农”的了解。如农村优惠政策、农业种植技术、农业养殖技术、农业加工技术、农村市场现状、农村科技应用等。农村专业知识是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在各农业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结合创业实践实际,将专业知识和创业基础教育融合在一起,去寻找农村创业的机会和契机,发现、分析和解决农村创业方面的问题,为日后的农村创业做好铺垫,丰富农业知识面。
3.4 农村创业实践试做模块
农村创业实践试做课程。农村创业教育成效如何,实践试做课程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具有价值的农村创业教育课程,必须把创业实践能力作为核心来培养。首先应该建立感知能力的课程,主要采用见习、参观、访问等社会活动课程。其次是实践活动,主要采用创办企业、创业竞赛、提供劳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来实现。从理论学习走向实践操作,从学校走向市场,这些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最后就是搭建平台开展拓展训练课程,主要是通过农村孵化园的试做,到农业企业去实习等零距离的参与企业的管理和运作,为将来农村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悦平,李爱民.创业教育在高等农业院校中的重要性研究及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969-17972.
[2]刘月秀,顾美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5):157-160.
[3]周宇飞.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基于面向农村创业视[J].湖南社会科学,2010(4):180-182.
[4]黄红焰,李玉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10(5):25-27.
基金项目: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CQGJ13C235。
【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推荐阅读:
大学生创业课程08-07
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研究05-20
大学创业课程学习心得总结09-07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论文11-20
烟台大学2010年创业教育培训班课程表12-10
大学生大学城创业指导06-26
大学生创业大赛作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作品竞赛05-20
《大学生创业手册》10-15
大学生理性创业05-09
大学生创业困境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