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体系(精选12篇)
创业教育体系 篇1
0 引言
创业教育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和尝试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是指引导受教育者释放个人潜能, 实现自我价值, 具备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中做出独特的、有创造性的贡献。我国创业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 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国外创业教育可以为构建中国创业教育模式的思路提供参考。
1 国外的创业教育
1.1 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
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走向成熟, 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即培养具备企业家素养的创业型人才, 使大学生具备开办小企业所需的一系列专业知识、技能和创业者的精神品质, 实现毕业生成功就业或创业, 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资源。澳大利亚创业教育要求师资能力全面, 注重创业教育研究能力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分为三类, 即普通大学创业学专业课程体系、普通大学普及性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各体系特色明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分别遵从以普通大学创业学学科建设为目标的发展路径;以提升普通大学学生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为本位的发展路径;以拓展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就业面为中心的发展路径, 共有专业、普及和培训三种模式, 为其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
1.2 德国的创业教育
德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创业教育进行激烈的讨论, 进入21世纪后开始迅猛发展。德国创业教育以大学生具备创业实践能力、创业意识和精神为培养目标, 在德国进行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兼职教师, 主要有创业生涯成功、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主, 或是经济学的老师担任。德国的创业教育不是针对全体大学生, 而是以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在教学过程中, 以经典教学模式为主, 以创业学习模式为辅, 前者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路径, 其内容主要涉及:教师传授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知识, 让大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再决定是否自主创业, 大学生所学内容都是预先设定的, 不允许犯错误和模仿;后者以对策为驱动的研究路径, 其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不再作为被动学习者, 而成为参与者, 参与创业实践活动, 学习内容不是预先设定的, 没有指定创业教育教科书, 而是根据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来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的环境也比较宽松, 没有授予评价等级的压力, 并且允许模仿和犯错误。
1.3 加拿大的创业教育
加拿大的创业教育发展自20世纪80~90年代, 其教育目标分为两类, 一类是人才理念, 以培养创业者为指向, 培养能够制造出更多能创造工作岗位的人, 使受教育者成为自食其力、自谋职业的社会成员;另一类是素质理念, 主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 使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和社会的变革。德国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的创业教育学术水平, 同时还要求具有实际创业经验, 鼓励创业教育的教师兼任企业的技术顾问或者自行创业, 随时了解市场动态。加拿大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商学院模式、综合性大学模式及社区学院模式三种。
1.4 美国的创业教育
美国的创业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逐步发展完善, 美国创业教育分为两个层次的价值取向, 分别是以培养企业主为目标的低层次功利性创业教育和以提升创业者意识和素质的高层次非功利性创业教育。基于这样的创业目标, 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树立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知识、发展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心理品质。美国政府对创业教育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具体表现在美国政府对高等学校师生创业的政策支持, 主要包括在特定行业创建基于技术的公司, 和为所有公司提供所需要的资金、组织和技术资源。
1.5 日本的创业教育
日本教育界和产业界对创业教育的理解有所不同, 其吸收了美国创业教育的精华, 并融合了欧洲的创业教育模式。日本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社会挑战能力和冒险精神的资质能力教育, 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 唤起学生的创业意识, 使其掌握创业的技能。日本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分为四类:以掌握实际的管理经验为主的创业家专门教育型;以掌握系统的经营知识、技能为主的经营技能综合演习型;创业技能副专业型;以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为主的企业家精神涵养型。
2 对构建中国创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2.1 重视创业教育
将创业教育视为新的经济形势下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之一, 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 使学生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进行技术和制度创新, 积极利用国内外技术、资金和市场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作贡献。
2.2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可有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 教师成分应多样化, 可以是理论基础深厚的学者型教师, 也可以是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型教师, 在教师队伍中开展多方的交流与合作, 将其打造成能把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教育团队, 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2.3 慎重选择创业教育对象
不是所有学生都想创业, 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创业的潜质, 应通过科学的筛选, 把既有梦想又有潜质的学生作为教育对象, 有针对性地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以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盲目开展。否则容易使部分学生陷入迷茫, 不知道该不该去创业, 或是在创业和就业之间徘徊不定, 同时也造成部分创业教育资源的浪费。
2.4 创业教育模式的多样化
中国领土辽阔、高校众多, 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情况不尽相同, 各地区、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 形成不同的创业教育模式。一刀切、僵化单一的模式本身与创业教育的本质是背离的, 只有多样化的模式才能培养出独特的、多样的有创造性的人才, 才能适应多变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3 结语
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在吸收其精华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本土化的工作。创业教育是为适应多变的经济社会而提出的, 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国外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的教育环境与国外的教育环境也不尽相同, 只有立足于本土才能构建适合中国经济形势和教育环境的创业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景坤.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 2010.
[2]杨茂庆, 袁琳.基于德国经验的中国大学创业教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0 (32) :84-88.
[3]张彦波.加拿大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 2010.
[4]游振声.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1.
创业教育体系 篇2
去年9月份我加入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参与创办了中欧创业中心,推出了“中欧创业营”这个创业教育项目。在做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很多人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创业者需要教育吗?创业教育能教什么呀?
在讲正题之前,我先讲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我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去了摩托罗拉,那时候的摩托罗拉正处于如日中天的地位,80%的模拟手机市场份额都掌控在摩托罗拉手中。尽管如此,我还是在的时候选择离开摩托罗拉。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和判断是正确的。在我离开摩托罗拉之后的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它开始逐渐走向衰退,取代它的则是靠数字手机赢得市场的诺基亚。诺基亚在过去十几年的鼎盛时期里,贡献了芬兰4%的GDP。我在搜狐做总编辑、在酷6做CEO的时候,诺基亚都是顶尖的广告客户。但是好景不长,诺基亚这个昔日的大佬也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取而代之的是风靡全球的苹果iPhone。
这些庞大的公司为什么会没落?他们是因为管理不好吗?《创新者的窘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书中提到:面对新技术和新市场,导致失败的往往是完美无瑕的管理。
为什么管理良好的企业会遭遇失败?是因为推动他们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它们发展破坏性技术,而这些破坏性技术最终吞噬了它们的市场。领先性企业是在一个主流市场,推行一种成熟的、延续性的技术来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当一种新的破坏性的技术出现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新创企业抓住机会,在一个边缘的新兴市场里面应用这种技术。不久,这个使用破坏性技术的企业就会把原来的巨头给取代了。
所以成熟的企业管理和破坏性的企业管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前者叫做“专业化的管理”的话,后者可以称作是“创业式的管理”。很多初创公司在面临混乱和不确定性时,缺乏自信,急于从大公司引进专业化的人才和管理流程,殊不知,有时候这往往是他们走向僵化的开始。
基于此,如果要对创业者做一个创业式教育,我们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找到适合于创业期的创业式管理模式。
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去美国和欧洲的商学院学习,其中有一个商学院是叫百森商学院,是美国在创业教育方面连续排名第一的商学院。上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创业精神的话,是否可以通过你们的课程培养出来?”那个教授很坦率地跟我讲,我们也教不出来。我说,那你们教什么?他说:大公司的背景相对比较成熟,环境比较确定,所以能够进行预测;反之,创业企业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所以没法预测,也无法给出一套固定的解决之道。我们能够教的只有应对不确定性的创业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是我们唯一能够教给创业者的。
加强创业实践 深化创业教育 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创业实践
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个人的教育。它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使更多的中职生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职业中学通过创业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为自主就业打基础、做准备,成为未来的创业者;同时通过创业实践,可以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商机,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业活动,将对促进就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很大的作用。
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江苏省职业教育创业行动工程的意见》精神,积极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创业行动工程,通过深化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实践,不断探索中职学生创业教育方法与途径,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创业典型,对在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
多方位开展创业教育
2007年8月,泰州市教育局向全市职业学校发出了《关于在职业学校中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的通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创业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就业的校长、接受过创业教育培训的骨干教师组成创业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通过制订创业教育课程方案,启动创业教育活动。起初,由于学校在创业教育上还没有什么经验,只是把创业教育当成选修课安排。学校选择了具备一定营销理论和技能的06届市场营销班作为基本班级,同时吸收了一部分学生会干部、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学生加入,组成了创业教育兴趣班,在创业教育不够普及的情况下,通过对他们的创业教育,逐步将创业理念、创业知识向全校学生进行传播,由点及面,以此稳步推进创业教育。
在自我摸索的同时,学校还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总结研究创业教育的新方法,好途径。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到发达地区及大专院校参观学习,取长补短,逐步将创业教育做大做好。从2008年上学期,学校将创业教育课列入必修课,每周2课时。同时学校在资金、校舍都较为紧张的情况下,用很短的时间建成100多平米的创业园。校长亲自挂帅,以培训就业部为班底,成立了创业园管理委员会,使创业实践落到实处。此外,学校每学期组织创业讲座,邀请创业专家、已创业的毕业生来校作报告,通过榜样的力量来促进同学珍惜学习的时光和机会,为自己的将来储备能力。如2007年举行了“优秀毕业生”讲座,赖文龙系03届电脑美术专业毕业生,成立“成了”品牌策划机构,拥有三家子公司,为首席设计师。他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走上社会后创业的经历,畅谈了自己对创业、对人生的独到见解,让在校学生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制订创业流程
规范开展创业实践
2008年,学校创业园管理委员会制订了《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学生创业园管理细则》,设计了创业项目,通过宣传发动、撰写商业计划书、审核商业计划书等一系列的程序,分批组织中标者入驻创业园,开始创业实践活动。具体方法为:
(1)创业实践活动动员:对于正在开设创业教育理论课的班级,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介绍创业园的情况,调动学生的创业激情,启发他们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对于将要开设创业课程的班级,创业园管委会专程到班,讲解创业的意义,动员他们参与创业实践。
(2)学生提交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过程就是学生对创业计划全面梳理的过程,要求每个到创业园创业的学生撰写商业计划书。在创业项目上面,创业园管委会给他们设计了早餐销售、图书经销、日用品销售、副食品销售、图像处理、洗衣服务、车辆修理、废品回收等8个项目,学生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也可以从事适合创业园运作的其他创业项目。
(3)审核商业计划书:学生提交商业计划书后,创业园管理委员会及时加以审核,并结合学生平时表现,确定是否同意其入园创业。
(4)与学生、家长签订创业实践合同:创业实践活动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可能需要一定的资金,因此家长有知情权,也希望活动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家长签订合同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沟通的过程。
(5)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一旦合同签订,创业园管理委员会即给他们颁发创业园入驻许可证,为公司员工办理创业园员工证。同时,对他们进行纪律教育和业务指导,确保他们诚实经营,合理经营,安全经营。创业实践过程中,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倾向性问题,集中辅导。
(6)创业实践活动总结。学期结束,学校召开全体参加创业园工作的学生创业总结大会,要求他们撰写创业实践小结,并填写创业教育学生问卷调查表,对学生的创业活动以及创业园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总结评估,以利于不断改进创业实践活动。
彰显创业活动特色
提高社会关注度
通过学校的创业教育引领,不断地让学生寻求校园的创业机会,以此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利的机会和平台,促成创业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2007年,学校在创业教育兴趣班中,成立了三家公司,分别经销学生用品和生活用品。学校腾出了一间门面房作为他们创业实践活动基地,命名为“学生创业门市”。考虑到学生创业门市面积有限,学校还指导他们将销售网点广大到校园和宿舍内,实现了定点销售和游击销售相结合。2008年,学校建成100多平方米的创业园,共吸收了10家公司,已开张运营的项目有早餐销售、图书经销、日用品销售、副食品销售、图像处理、洗衣服务、车辆修理、废品回收等,前后有60多位同学参与创业实践;2009年上学期同样吸收了10家公司,现有30多位同学参与工作。
中职生的创业教育与实践,归根到底是解决就业,离不开社会的关注与帮助。学校通过稳步推进创业教育与实践引起了各界的关注,2007年12月,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领导、市教育局领导来学校视察,通过听课、查看营业场所、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了解了学校NFTE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对学校创业教育的做法和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2008年3月,江苏省职教学会会长周稽裘、江苏省职教学会秘书长王秀文、江苏省教育厅职社处科长徐萍、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于秘书长和市教育局领导一行来学校调研创业教育情况,听取了学校汇报,查看了学生创业门市,听了创业理论课,对学校重视创业教育的远见、投入创业教育的魄力表示了赞赏;泰州日报、泰州晚报也来到学校采访教师学生,并对学校学生创业门市做了专题报道;2008年12月,泰州市创业教育研讨会在学校召开,市区两级教育局领导充分肯定了学校创业园对兄弟学校的示范、借鉴作用;2009年《人民教育》杂志第1期、第2期对学校的办学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报道,创业园的工作也是其中的一个亮点。
创业教育体系 篇4
一、创业教育体系的改革
当今职业教育体系中已经存在创业教育的萌芽,即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已经对学生的创业发展有所考虑,但是这一体系现今还不完备,还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笔者经过一定的探究,认为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创立与改革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的教授
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侧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而进行合格的创业教育也必须首先从思想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的教授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在教授过程中就把西方经济学作为授课的基本教材,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加强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融入西方经济学课程,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经典的创业成功案例,分析其创业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涉及的经济学理论知识,通过一定课时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创业的基本原理以及创业的整体流程。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也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潮流,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授课模式。
(二)职业院校“讲座”等创业活动的开展
在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也不能只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创业活动很大程度上在于实战,因此,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让有一定创业经历的人来分享其创业经历以及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来让学生谈论分析,从而间接增加学生的创业经验。
例如,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就以开展“讲座”的形式,邀请创业者来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下面是课程实录:
创业者的选择:处于创业不同时期的创业者和创业失败者。
讲座内容:创业者在所处创业阶段的体会,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感悟。
讲座流程:首先让受邀者讲授自己的经历,然后让学生与创业者进行交流,最后再以一课时的时间与学生分析创业者创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面临关键抉择时候会怎样做,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再进行总结。
讲座成果: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创业讲座”(每个星期邀请一到两位嘉宾,按照上述流程交流)以后,学生基本明白了实践创业过程中如何把握创业时机以及创业过程中如何避免风险等内容,而且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也使学生能够真正学进去知识。
(三)增强实践,建立职业院校校园孵化基地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在职业院校有必要借助政府等外部力量建立校园孵化基地,为学生实践开展创业活动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保障学生创业活动开展的成功率,让更多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得到支持,为每一个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二、创业教育设立的作用
在职业院校中开展上述职业教育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实际开展创业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从而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在为学生传授职业技能知识的过程中请更多的创业者来和学生实际分享创业经验,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创业实践的真实情景,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创业的真实情况,同时也为学生日后开展创业活动积攒了一定的人脉;最后校园孵化基地的创立为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经济与政策上的帮助,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从而为职业院校创业活动的开展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职业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而且现今我国国内的情况也正适合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职业院校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利用自身已有的优势,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从而将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现有的教育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从而为职业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茹宁,沈亚平.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三项设计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13(7).
将创业教育纳入我国国民教育体系 篇5
将创业教育纳入我国国民教育体系
作者:骆沙鸣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1年第08期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美国大学生创业率达20%,我国仅1%,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均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笔者建议将创业教育纳入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教材课程中都加入创业教育内容,使创业教育真正为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建议如下:
1.调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大学教程增加创业文化内容。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关键,通过开展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政府在强化企业和社会接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和扩大就业渠道的同时,应强化大学生毕业前实习与培训,力促普通教育职业化和健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就业机制。
2.可借鉴我国台湾地区“最后一哩学程”经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满意率、专业对口率、稳定率。要为大学生配备职业教练提供一对一的全职培训和就业计划、创业规划等。通过各种网络资源帮助大学生创业。建立企业培训师制度和导师制、技师研修制度。
3.打造高校、企业、学生“三赢”的良性循环人才培养链。在良性人才培养链中,发展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兴趣、塑造学生的人格、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创意大赛、发明创造和申报专利等形式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完善对大学毕业生的培养、评价、实习、聘用、奖励、激励,加强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和创意创业能力培养,把实习当成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来抓。
4.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互通的“立交桥”。推行大学生“成长导师制”,开发在岗教师的导师培训课程,建立成长导师网络平台。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提升我国“教育—产业—就业—创业”新课程设计能力、教育资源整合能力。
创业教育体系 篇6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020-02
“创业教育”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被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一项统计表明,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至30%,但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逐步开展已势在必行。在当前的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开展创业教育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鼓励大学毕业生创办企业,既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又是发展经济、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创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不长,但目前存在一个较大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上,将创业教育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热衷于各类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设计活动等,并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因此效果并不显著。在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上,创业教育与育人工作相互脱离,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由负责毕业分配的学生处或团委负责,这种缺乏系统性的创业教育很难收到理想效果。一般的创业教育是教学生如何创办经营性、贸易性公司,教学生如何“倒卖商品赚差价”,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多数是以小规模的贸易形式为主,脱离专业背景。我们的研究正是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回归。一方面着重于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使创业教育不再是课外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我们期望的是大部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所提高,而不仅仅是少数精英的骄人业绩。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的创业方向力求与专业所长相结合,能将所学专业知识有效用于创业实践。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基于专业背景的创业教育模式,使创业教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从而提升创业教育的层次。近年来我们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绩。
一、人才培养合理定位,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经过近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将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于“光电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高素质”表现在思想品质好、综合创新能力强、视野开阔适应性广,“应用性”体现在满足社会需求、在创业就业方面有竞争力。在专业教育中关注专业技术领域,侧重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广度,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岗位适应性和技术创新的需要。由于实践课程往往具有“实战性”,涉及产品的设计、制作、推广应用等方面,因此适合从专业教育延伸到创业教育,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满足创业需求。我们将学生能力分为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三个层次,构建了实践教学的五大模块,即课程实验、大型综合设计、实习教学、创新训练、毕业论文模块。在各个环节中,我们着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剔除陈旧落后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选择空间和更自主的学习时间,实现个性化教育。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的创业意识,传授基本的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将创业教育有效融入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课程内容改革,完善适应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仅靠一门或几门课程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应该体现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之中。在专业基础课中,要体现知识的可用性,既要简化抽象难懂的专业理论又能满足知识应用的实际需求,后续课程不用、又难以在实际中应用的理论知识尽量删除,而在理论与应用之间尽可能搭建便捷的桥梁。在专业课中,我们注重产业发展的趋势,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应用热点以及创业的潜在领域,在部分理论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增加了创业教育的内容。以《照明光源》课程为例,在给学生讲解传统光源和新型LED光源的发光原理、制作工艺、照明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为学生介绍LED照明行业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利用此契机成功创业的案例,从而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创业教育内容,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在实践课程环节,专业实验单独设课,即将分散于多门课程中的实验,集中到单独的一门课中进行,这样便于安排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在课外教育环节,我们还外聘专职教师进行创业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邀请知名专家和校友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完善适应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科研优势推进实践教学,在科研活动中引导学生的创业理念
我们所在的光学工程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并建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利用这一科研优势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增长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动手应用能力,学生在科研项目中产生新的想法,我们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慢慢成长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技产品的骨干力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将科技发明成果写成专利,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为将来进一步的创业实战打下坚实基础。近几年,我们每年都有数名学生获得专利授权。我们还在本专业的学科性公司(杭州欧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了产品制作室,每年选拔一些学科成绩优秀、技术功底深厚、管理沟通能力强的学生进入公司参与市场调研、产品研發、技术支持和成本利润分析等整个企业运作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创业体验。同时,我们也联系了多家企业建立教师流动站和校企合作研发中心,鼓励青年教师带学生下企业,切身体会产品开发流程,进行系统的创业训练。如计量学院—天元光通信实验室、计量学院—英特尔多核技术实验室、计量学院—中宙光电研究中心等,近年已先后有多位青年教师带学生下企业进行创业实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
四、创业竞赛和光电设计大赛,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丰富载体
创业竞赛可以是新技术、新研究、新产品的上市策划,也可以是一个企业的创业计划。我们每年都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和浙江省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杭州市“赛伯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实战营销争霸赛等,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全过程,用创业者的头脑来思考问题,模拟创业过程,把一些优秀科技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基于浙江的产业特色,我们率先举办了校级光电设计大赛,并已成功举办五届,2008年我校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升级为全国光电设计大赛。这一新的实践载体为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平台。学生在这一平台上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项目管理能力,为学生充分发展创新思维与能力打下基础。同时,还能与其他院校的优秀学生进行学习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学生受益匪浅。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下,我们的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0年,本专业学生在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同年,本专业学生领衔的“精诚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创业团队”荣获第七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今年3月,本专业学生组成的“脚印团队”在杭州市首届大学生创业实战营销争霸赛中凭借一份创意十足、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推广计划书,从34所高校的102支创业团队中脱颖而出,一举赢得10万元创业基金。07级在校生袁沛权创办“杭州逸澄创娱科技公司”,其创业故事《正处创业“山洞期”,光明正在前方!》于2010年8月在浙江经视新闻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校友邓南平创办LED相关产业公司已具相当规模。另外还有多位成功创业的年轻校友,如03级的裴照平、武鹏、瞿学士等。这些毕业生创办的公司均属光电行业,都能将专业所学用于创业实践。近年来更有多位优秀校友回母校经行创业咨询、交流创业经验与心得,我们欣慰地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正走上创业之路。
创业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学体系,推进基于专业背景的创业模式与创业教育研究,营造高校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辑,从企业用人的角度谈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
[2]尹忠红,郝振河,郝欣.浅析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探索,2010,(12).
[3]杨金焱,费世淼.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教育探索,2010,(12).
[4]曹宪荣.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
[5]宁小银,彭杏芳.我国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05).
[6]李涛,刘明永.论创业教育的内涵与价值[J].教育探索,2009,(8).
基金项目:201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基于专业背景的创业模式和创业教育研究”(SCG242)。
作者简介:张艳(1978-),女,辽宁人,博士、副教授,现任中国计量学院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光电系主任,从事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主要科研方向为激光技术、光谱技术。
坚持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 篇7
所谓创业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自己开创事业。学生开创事业, 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还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解决他人的就业问题,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创业教育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 也是当前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保证高等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 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 我们坚持在学校艰苦创业的实践中开展创业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不断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推动了学校又快又好地发展。
经过20年艰苦创业, 不仅创造了近4亿元物质财富, 而且铸就了宝贵的“安工贸精神” (艰苦创业的自强精神, 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 改革创新的开拓精神, 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 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 培养的学生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据不完全统计, 前10年毕业的中专生, 有三成已成功创业。沿海各地及淮南本地, 到处都有蓬勃崛起的“安工贸”学子创业群体。早期去沿海办企业的, 资产上亿元的不下10人;做贸易的年营业额超亿元的有7人。淮南本地搞地产开发、网络工程及做贸易、开工厂和办学校的, 资产在5000万以上有10多人。近四年的高职毕业生, 不仅走俏人才市场, 而且已有400多人成功自主创业。
“坚持创业教育, 培养创业能力”, 是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历程文化的积淀, 是优良办学传统与开拓创新的结晶。2006年,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时, 专家组认定“坚持创业教育, 培养创业能力”为我院的办学特色, 并对创业教育的具体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一、坚持知行并举, 全程贯穿创业教育
1、开设创业教育课, 有计划地进行创业教育
学院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作为重要教学目标, 以学校的创业史为背景, 编写了近20万字的创业教育教材, 分创业理论篇、创业实践篇和创业案例篇三部分, 纳入就业指导课教学计划, 系统开展创业教育。在“大二”上学期讲授创业理论篇, 让学生掌握一般创业知识, 了解创业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创业者应做好哪些准备, 防范哪些风险等;“大二”下学期讲授创业实践篇和创业案例篇,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创业史, 弘扬“安工贸”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让学生了解创业成功校友的事迹, 传承校友的创业精神, 并以成功校友为榜样, 敢想敢干, 勇于创业。“大三”把学生送到企业工学结合, 实习实训, 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 接受企业熏陶,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创业品质, 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形成承担责任和压力的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2、素质教育突出创业教育
每年新生入学, 首先要对他们进行为时一周的创业启始教育:利用校报、广播、宣传窗等各种舆论工具, 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宣传, 营造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大力宣传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同时组织学生到相关工厂企业参观学习, 让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将来从事的职业、工作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 启发他们根据所学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唤醒其创业意识, 从而主动适应职业要求, 树立自主创业观念。利用寒暑假,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请名人名家进校园, 举办创业专题讲座;开展工学结合, 校企双向互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思想教育。鼓励学生要刻苦学习, 经受锻练, 将来抓住机遇, 准备创业。
3、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创业能力
大刀阔斧地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根据“职业性”原则设置课程, 根据“应用型”原则确定教学任务, 在实践环节强化创业技能训练。各专业实践课时不仅要占总课时50%以上, 而且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20%要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承担, 毕业设计要到对应企业, 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 接受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指导和鉴定。
4、推行“双证书”制, 发展学生“一专多能”
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纳入教学计划, 使各专业培养方向与国家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证和学生就业技能鉴定接轨, 规定学生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书。与劳动部门和国家信息部合作, 学院设立了与主干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技能考试点和鉴定站。鼓励学生创造条件, 参加自身专业外的各种技能鉴定和专业资格证书考试, 重视发展学生的“一专多能”。几年来, 先后组织了4000多人的各种技能鉴定考试, 平均获证率达85%以上, 有些专业高达100%。
二、坚持改革创新, 着力培养创业能力
1. 根据用人单位需要, 把课堂搬到企业现场教学
2004年6月, 深圳东聚电子集团公司领导亲临我院, 要选拔600人提前培训, 作为管理和技术储备干部。这时我院应届毕业生几乎全部就业, 学院决定动用二年级学生, 先利用暑期两个月集中上完主要专业课程, 其余课程搬到企业现场结合生产实际教学。教务处和有关系 (部) 及时制订现场教学计划, 选派院级和系 (部) 领导及学生辅导员驻进现场管理, 选派10名专业教师轮流驻点上课, 选派优秀党团干部, 在生产现场开展党团教育, 开展党团活动。三个月时间, 学习在现场, 考试在现场, 教育厅高教处派员巡考在现场。学习、培训、就业双向选择有机结合, 保证了教学质量, 促进了毕业生充分就业。
2. 围绕创业能力培养, 不断创新培养模式
总结东聚公司现场教学经验, 从2005年开始, 学院全力推进“2+1”和“1.5+0.5”的培养模式改革, 以苏州“精实”和深圳“东聚”两个订单式培养班为样板, 抓点带面, 采取校企共同培养办法, 制订培养方案, 实施教学指导, 坚持做到五个对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专业课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接;关键的技术课搬到生产现场教学, 课堂与车间对接;企业文化引进教材, 学校的思品教育和企业道德规范对接;校企高层互动, 双方领导情感对接, 保证了培养方案顺利实施。教学、生产和科研有机结合, 不仅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而且提高了专业课教师研究和解决一线应用性问题的能力。
3. 适应创业能力培养,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教师必须具有能力。针对学院实际情况, 从2006年开始, 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赋予新的内涵, 提出了专业课教师“三员化”和公共课教师“多面手”的建设标准。专业教师要集“三员”于一身:是教员教好一门专业课, 是实验员能指导专业课实验, 是技术员能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公共课教师要拓宽教学领域, 掌握一门专业技术, 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要求专业教师深入工厂企业参加实践锻炼, 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资格认证考试, 参加教育厅和教育部组织的“双师型”师资培训班学习, 并限期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到目前为止, 我院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锻炼及资格认证考试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学习的已有149人, 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72.33%。师资素质明显增强,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坚持创业实践, 锻炼创业综合能力
成功的创业者应具备多方面综合能力, 包括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生产经营能力、决策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实践证明, 这些能力不是老师课堂上教出来的, 也不是在某种仿真情境下模拟出来的, 而是在创业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艰苦20年, 经历了四个办学阶段, 每个阶段都相应开办一些企业, 作为实践创业示范基地;乡镇企业学校期间, 开办了100亩水面养殖场, 60亩水面温流自控鱼苗良种繁育场, 文萃服务部 (为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科技职业学校期间, 开办了酒店宾馆, 收购了自动仪表厂, 接管了针织绣品厂;工贸学校期间, 开办了总投资为146.2万美元的中外合资企业“安徽银科织造商标有限公司”;高职学院期间, 依托专业办企业, 开办了大学生超市、数控机械加工厂等。每办一个企业, 都是先让学生参与市场调研和预测, 再让学生参加筹办过程。企业开办以后, 学生参加生产, 介入管理, 跑市场, 搞销售。学生参加创业实践过程, 在创业实践中经受历炼, 不断体验, 丰富了阅历, 增长了才干, 锻炼培养了创业综合能力, 为他们后来的创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在校生进行创业教育, 鼓励他们从事创业实践, 关键是要有正确导向, 积极引导和科学认知,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对此, 我们将继续探索。
姚多忠, 安徽淮南人, 现任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摘要: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我院作为一所职业技术学院, 20年艰苦创业的经历和办学经验充分验证了这一理念。我们的经验是:坚持知行并举, 全程贯穿创业教育;坚持改革创新, 着力培养创业能力;坚持创业实践, 锻炼创业综合能力。本文就此经验予以阐述。
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研究 篇8
一、高校专职组建的创业精神
在有关创业教育总体问题研究上, 已有研究成果总结讨论创业教育整体上仍旧存在一些不足: (1) 重理论, 轻实践, 实际成效有待提升。虽然各地、各高校在相关政策引导和学生创业内力的驱动下, 开设了大学生创业课程, 但多数院校创业课程较大范围仍旧作为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一个内容, 没有独立设置, 系统安排, 使创业教育这一系统工程流于形式, 停留在创业理论教育层面, 单独设立创业指导的建制不多 (方蕾, 2009) 。 (2) 搭建平台, 实践指导跟进不足。随着政策影响, 政府、各校相应积极, 组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园区形势乐观, 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实训条件和环境, 往往仅是模拟、虚拟化的或孵化型的场所替代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 把创业实践平台从创业教育完整体系和创业模块中抽离出来, 独立于创业的真实环境和企业的要素之外 (赵兰芳蔡永铭, 2010) 。 (3) 实践指导经验缺失, 创业导师作用发挥不足。虽然高校开始逐步建立从外引进创业教育导师的机制, 但高校内创业教育课程教师较多缺乏创业经历和企业工作经验, 对生产一线的经营、管理、组织等了解不够, 仅从理论上照本阐述, 显得空泛, 以致创业教育成效不明显。同时, 高校专职组建的创业导师队伍在人数上无法满足专注指导的需求。
二、创业实践模式
在有关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中, 已有研究以现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分为“社团运行—竞赛牵引—中心保障—社会融资—基地实践”创业实践模式 (张利君, 2010;申维东于利俊, 2010) 、“创业计划竞赛—校内大学生创业平台—大学生创业经验交流”创业实践模式 (刘佰龙李林波王玉洁, 2012;林有德, 2012) 、“社会—高校—学生”三位一体创业实践模式 (陈晓郭欲丹李昌祖, 2010;张朝辉张颖颖, 2012) 三种类别。创业实践是以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为目标, 以学校、企业或其它社会组织为平台延伸的实践活动, 是大学生作为创业者的身份进行创业实践的过程。创业实践模式的特点反映了创业实践总体面貌和自身特点, 也集中反映了构成创业实践系统的因素、结构以及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实践模式合理程度, 决定着创业教育实施成效。创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 培养其从事创业活动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合理构建适应自身定位和特色的创业实践模式, 能够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各种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培育学校自身核心竞争力 (张利君, 2010;王庭陈拥军, 2012) 。
综上研究回顾, 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模式的探讨已经在逐步的清晰, 全面普及型研究与以院校为具体实例的特色研究均有所涉及。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创业教育有效的实施方式、创业教育与实践如何有效的与院校特色结合的研究均相对较少, 有待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摘要:本文通过对有关创业教育、创业实践模式研究的回顾, 分析已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不足, 提炼了已有创业实践模式的种类, 总结已有研究的不足, 提出了后续研究中,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创业教育有效的实施方式、创业教育与实践如何有效的与院校特色结合研究加强的建议。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实践,述评
参考文献
[1]刘佰龙, 李林波, 王玉洁.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实践探讨[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2 (1) :70
[2]方蕾.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 2009 (6) :19
[3]赵兰芳, 蔡永铭.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4) :162-163
[4]张利君.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9) :65-68
[5]申维东, 于利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初探——以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10) :72-74
[6]林有德.基于项目驱动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6) :22-24
[7]陈晓, 郭欲丹, 李昌祖.试谈"三位一体"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 2010 (6) :17-19
[8]张朝辉, 张颖颖.“三位一体“大学生创业实践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 (5) :106-107
创业教育体系 篇9
一、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一) 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 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创业相关课程严重不足, 或将创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指导。高校教育观念停留在教授学生如何获得财富和利润的层面上, 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创业教育难以起到应有作用。[2]
(二) 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国外教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具有投资或创业经历, 熟悉企业运营, 而我国则严重缺乏具有实践经历的授课教师。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也缺乏科学性、创新性, 课程类型单一, 与实践严重脱节。另外, 没有权威的创业教育教材, 创业理论缺乏深度。[3]
(三) 创业实践平台短缺。
目前我国创业实践教育主要包括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讲座等, 少部分学生能够进入高校创业园进行孵化培养, 极少部分学生能够创办企业实施创业, 实践平台严重短缺。学校对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缺乏相应支持, 导致学生无法理论联系实际, 影响创业教育效果。[4]
二、高职大学生创业现状
(一) 政策落实与大学生创业需求脱节。
虽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 减免相关税费等扶持政策, 但仍然很难满足创业者需要, 创业大学生获取所需资源和服务的难度较大, 成本较高。很多大学生不能及时得到各方面扶助和获得好的政策支持, 政策与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二) 部分学生创业目标不清晰, 创业能力较弱。
在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中, 一部分对创业没有系统认识, 不具备创业需要的有关素质, 导致学生创业能力不足。另外大学生缺乏创业所需要的开拓市场和管理企业的经验, 在生产、人事、财务及销售等方面的管理上极易出现漏洞和失误。
(三) 高职学生创业技术含量较低。
高职学生由于本身理论水平有限, 创新能力不够, 导致创业思维能力不足, 创业总体缺乏创意、缺少技术含量。在实际创业阶段, 虽然从事低端服务业, 但缺乏必要的管理运营能力, 对可能遭遇的风险和失败缺乏必要准备, 导致创业项目半途而废。
(四) 创业过程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
高职学生创业领域多集中在科技含量不高、门槛低、投入少的领域。由于缺乏技术含量、成功率较低, 银行以及其他创业投融资机构对于大学生创业项目比较谨慎, 导致创业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
三、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
(一) 高职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目标。
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 突破人[1才]培养薄弱环节,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 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
1.转变教育观念, 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整体育人体系中。一是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对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有新的认识。二是要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教育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三是要改变为创业而创业的教育思路, 将创业教育渗透到高校各方面教育中。2.推进教育方式方法创新, 把创业精神融入学生人格中。一是互动式学习。师生双方在互动沟通中相互启发, 除专职教师外, 还可以聘请创业成功人士, 实施互动式教学;二是技能培训式学习。邀请具有某一特殊创业技能, 并成功创业的成功者授课;三是创业实习。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可以设置创业实习课程并建立学生创业实习基地,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业基金或为学生提供创业贷款;四是休学创业。高校可以允许学生在创业的关键时期申请休学, 为其保留学籍, 鼓励学生创业。3.搭建学生创业平台, 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一是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二是通过学校创收部分筹集一定的资金, 建立创业基金、创业协作等组织, 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三是通过勤工助学增加学生创业体验, 帮助其培养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4.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营造创业教育良好氛围。高校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 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对竞赛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应用性成果, 进行改进、提高、推广, 并最终实现产业化, 也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技术创新氛围。
摘要:近年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 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 指导帮扶不到位。本文对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状况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创业教育,体系,高职大学生,创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2]高庆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体系的构建.科技视界, 2014-08-25:36.
[3]谭雪薇, 衡紫叶.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经营管理者, 2015-01-05:391.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篇10
创业教育是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工作。但创业行为的背后是创业意向 (Krueger, 2007) [1], 并非所有人都具有此种意向 (Thompson, 2009) [2]。因此, 考察大学生的创业行为, 应首先考察其创业意向。然而, 创业教育是否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形成在国内还处于一个探索性的阶段。同时, 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形成的机理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验证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形成的影响, 并深入探讨创业教育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中介变量。
2 理论回顾与假设的提出
2.1 创业教育
Le (1999) 认为, 创业教育能帮助个体提高管理能力, 最终有助于提高个体实施创业的概率。Kuip和Verheul (2003) 认为, 通过接受学校教育, 个体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还会产生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渴望, 进而产生相应的创业意向。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选取创业意向、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为研究变量, 研究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寻求影响的中介变量, 提出以下假设:
H1a: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知识具有正相关关系;
H1b: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具有正相关关系;
H1c: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心理品质具有正相关关系;
H1d: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具有正相关关系。
2.2 创业知识
Zahra S.A., Kuratko D.F.和Jennings D.F.发现创业者受教育程度比一般的工薪阶层要高[4]。在对一个美国学校MBA学生的调查中, Chen (1998) 发现学生上过管理类课程的数目与创业意愿正相关。据此提出假设:
H2a:大学生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具有正相关关系;
H2b:大学生创业知识与创业意向具有正相关关系。
2.3 创业能力
大学生群体创业过程会面临众多困境, 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能力。刘预 (2008) 指出创业能力对个体是否选择创业具有显著作用。据此提出假设:
H3: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意向具有正相关关系。
2.4 创业心理品质
Zhao等 (2005) 提出了一个创业意向预测模型, 自我效能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Urban (2006) 则以多民族的南非为研究背景, 探讨并证明了文化价值观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据此, 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4: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与创业意向具有正相关关系。
2.5 创业意向
创业意向是将创业者的注意力、精力和行为引向某个特定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创业意向的差异性可能更多来自于后天或环境的影响。
根据以上理论回顾, 提出本研究的模型, 见图1所示。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
本文研究样本覆盖全国各高校的本科生。在采集中,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形式。其中, 预调研回收样本52份, 以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正式调研回收问卷214份, 其中有效问卷200份, 有效回收率为93.46%。按照Comrey (1988) 的建议, 如果量表题项数小于40题, 中等样本数约为150位, 较佳样本量为200位[3]。可见, 本文研究样本满足需要。样本的描述统计信息如表1所示。
3.2 研究测量
本文参考国内外研究, 直接采用国内外成熟量表, 并结合大学生特征进行修改。其中, 创业教育主要参考彭刚 (2001) 的研究, 用6个题项测量;创业知识主要参考Zahra S.A (2003) 的研究, 用3个题项测量;创业能力主要参考Le (1999) 的研究, 用5个题项测量;创业心理品质主要参考了Urban (2006) 的研究, 用2个题项测量。创业意向主要参考Bird, B. (1988) 的研究, 用3个题项测量, 具体测量项目见表2。在具体测量时, “1”表示非常不同意, “7”表示非常同意。
3.3 模型选择
由于本文探讨的是创业教育、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意向五个变量的复杂关系, 故采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 。结构方程模型包括两套理论模型, 其中第一套是结构模型, 是用来界定潜在自变量 (创业教育、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 与潜在因变量 (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意向) 之间的线性关系;第二套模型是测量模型, 它界定了潜在变量和观察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4]。各模型方程式如下:
结构方程式:
内衍变量 (因变量) 的测量方程式:
外衍变量 (自变量) 的测量方程式:
其中, η是向量类型, γ是回归类型, ξ是向量类型, β是回归类型。
在内、外衍变量的测量方程式中, λ是回归类型, ε和δ是方差/协方差类型。
4 实证分析
4.1 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文采用的量表均是对国内外学者多次使用的量表进行修改形成的, 故应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借助预调研的52份样本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再检验, 其因素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变量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 特征值均大于1, 说明本研究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同时, 量表中四个因素的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7, 因素4为0.694, 接近0.7, 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Stevens, 1992) , 可以进行后续研究。
(N=52)
4.2 SEM模型检验
在信度和效度检验之后, 本文在AMOS17.0软件中建立如概念模型的SEM路径, 并导入SPSS16.0生成的数据, 得到了如图2的检验结果。据此, 概念模型可修正为如图2所示。
同时, 本文进一步考察了SEM模型的拟合度。本模型拟合指标的基本满足了SEM模型对绝对拟合度的要求。
5 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得出, H1a、H1b、H1c、H1d、H2a、H2b、H3、H4八个假设中, H1a、H1b、H1c、H1d、H2a和H3得到了证实, 说明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 进而形成创业意向。本文的研究逻辑得到证实。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大学生创业多是机会型创业, 着眼于新的市场机会, 更易获得贷款支持,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简单的创业教育并不能使大学生产生创业意向, 而应通过提升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 共同促使大学生形成创业意向。
参考文献
[1]Krueger, N.F.What lies beneath?The experiential essenceof entrepreneurial thinking[J].Entrepreneurship Theoryand Practice, 2007, 31.
[2]Thompson, E.R.Individual entrepreneurial intent:Construct clar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internationally reliable metric[J].Entrepreneurship Theoryand Practice, 2009 (5) .
[3]Hisrich, R D.Entrepreneurship/intrapreneurship[J].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0, 45 (2) .
创业教育体系 篇11
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同时,由于国际贸易方面的全球竞争正在加剧,涉及全世界公司的经济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竞争加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业精神成为个体就业与创新以及社会经济增长的一种驱动器,社会成员的创造力和创业能力的整体提高逐渐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职责和未来发展趋势。据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创业教育的探索。美国作为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和丰富的经验。本文旨在通过对发达国家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得出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中国分类号:G4
一、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947年,美国百森学院在全球首次开设创业课程,开创世界创业教育之先河,此后,各国纷纷在高校开展創业教育。创业教育被人们认为是未来人应该掌握的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是一种培养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教育。美国创业教育协会认为创业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创业是一项终身的学习过程。创业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而是一项终身教育。美国创业教育课程已涵盖到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层次的正规学历教育,覆盖面相当广,美国高校已形成一个适合高校自己情况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美国创业教育注重案例研究,将案例研究作为创业教育的一种重要的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创业成功和失败实例的解剖,培养学生对创业问题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同时,美国创业教育还广泛使用基于问题、基于行动、基于权变、基于体验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基本问题的解决训练创业行为的培养反思能力与创业体悟的培养。
随着美国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英国也开始着手进行创业教育。英国创业教育初期秉承一种功利性价值的理念,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很强的功利色彩,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随着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英国创业教育理念逐渐从功利性转向非功利性,其主要目的不再是促进就业,而是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承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个性品质和创业能力。英国政府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创建企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以适应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
在创业教育的理念目标上,发达国家始终认为创业是一项终身学习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教育,而是属于终身教育范畴,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就业,更重要的是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生活与工作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是一种素质教育,不追求眼前的功利,而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人生理想的实现。
同时,发达国家都给予创业教育便利的创业政策,使创业的种子有一个良好的发芽土壤文化环境,发达国家也给予了创业教育大量的经费支持,经费来源既有政府部门的,也有来自经济企业界的,还有来自民间捐赠的。可以说,发达国家的创业政策与创业资金为他们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支持性系统,极大地推动了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02年4月教育部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当前,我国许多高校虽以创业竞赛、创业实践课程设计、创业论坛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实践,但其的创业教育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英国等高校创业教育实践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在模式构建、师资储备、课程设计、活动安排等诸多方面处在一定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的要求,迫切需要创业教育相关理论的指导和借鉴国外创业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够成熟、课程设计不合理、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创业教育配套机制不健全等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够成熟
目前我国大学生对创业仍处于“高热情低实践”的状态,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仅为5%,与发达国家(20%-30%)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而就在这5%的创业中,全国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只占3%。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11”高校中开设相关课程的学校不足一半,即使是已经开设的高校,也存在授课和考查流于形式的问题,经常发生学生在汇报学习成果之前临时抱佛脚,随意应付教师,而教师不加检验即允许学生汇报通过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缺乏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而导致的。
(二)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不合理
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教育形式,课程则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通过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的分析,创业教育课程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 课程形式单一。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沿用“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创业实训、实战模拟、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教育在创业课程中的比重较低,很多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模式,辅以其他一些活动。这些课程缺乏学生主动参与和创业实践的机会,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影响创业教育实效。
2. 课程数量有限。据统计,我国107所211高校中仅有41所高校开设了创业相关的课程,而美国有1600所以上的大学提供了2200门以上的创业课程。相比之下,我国很多高校提供的创业课程数量大多都非常有限,甚至仅仅局限于一门《创业管理》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很难满足大学生创业理论学习和创业技能训练的需要。endprint
3. 课程细分不够。我国创业教育先行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门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面向本科生提供创业管理入门、商务沟通与交流、创业实务三门必修课,并提供团队训练、拓展训练、创业市场调查、公司法与合同法、创业财务基础等五门选修课。但与美国斯坦福大学(21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3门)等高校相比,这些课程设置仍存在课程细分不够,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培养支撑不足等问题。
(三)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讲授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拥有创业实践指导能力。在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方面,我国各高校都面临着巨大的需求缺口。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创业教育快速发展的瓶颈。
1. 教师总体数量有限。作为新兴学科和课程,多数高校近年来的创业管理的教学师资培养还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尤其是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
2. 教师讲授技能不足。我国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从事教育工作,许多教师在接受相关知识培训后就为学生授课,讲授的内容多为理论讲解,将创业教育课程学术化,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3. 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弱。为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大多数高校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或创业人士担任客座教师,尽管这种安排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有限的几次讲座缺乏系统性,加之外请的部分创业者或企业家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
(四)创业教育配套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创业教育逐渐升温,但是很多高校关注的只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一些高校更愿意做短期内能够收到成效的功利性探索,希望通过创业达到短期、快速缓解就业压力的效果。这就导致了创业教育配套机制,如资金配套机制、孵化机制、政策保障机制等跟不上,阻碍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1. 创业实践扶持资金短缺。资金是高校进行创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解决学生创业实践的资金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業基金、民营企业家设立的投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设立的创业基金,但大多数创业基金的可运作资金都非常有限。先行创业教育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创业基金为300万,复旦大学的创业基金为1000万,即便如此,其示范作用仍是十分有限的。毕竟学校不同于盈利机构,在校友捐赠等模式尚未成熟的条件下,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很难拿出大笔资金来扶持学生创业实践。
2. 创业孵化场地配套不到位。孵化场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创业实践教学发展瓶颈。创业孵化的场地可以是能够模拟创业环节的商业实践场地,也可以是简易的实验室场地,是学生走向市场,从事商务活动、科技创新、成果转让及商业化活动,实现自主创办、经营企业的重要场所。但这些都需要学校能够在用房、用地以及硬件配套设施上给予支持,然而由于受到资金、条件以及重视程度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学校未能提供孵化场地或者场地非常有限,从而阻碍了部分学生创业实践的实现。
3. 创业实践政策保障不完善。高校创业教育相关配套政策的保障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另一瓶颈。十年来,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提出允许大学生休学保留学籍创业,对大学生创业贷款放宽标准,对大学生创业减免税收等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对创业教育实效的影响却很有限。一方面,这些政策多数属于鼓励大学生离开校园参与创业的政策,未能给予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支持;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未能制定具体的保障措施或实施细则给予配套支持,从而影响了实施效果。
三、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明确创业教育目标,转变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的目标不只是提高就业率,而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与创业精神,让学生能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要摆脱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等同于培养企业家教育的状况,就必须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转变创业教育的理念,“创业”是一种行为模式,是一种应该被鼓励的态度,创业行为和精神是可以通过教育而习得的。欧洲委员会认为,“只有少数人生来就是创业家,但教育却可以激发年轻人的创业理想。创业不应仅仅看作是自己开公司,事实上,创业是每个公民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取得成功所应具备的一种普遍素质”。因而,我国要树立创业教育是面向每个人的教育理念,确保创业教育紧紧围绕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为主来开展,真正发挥创业教育的本体功能,即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与创业精神的人。
2.完善创业课程体系,改革创业教学方法。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专业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要把创业常识创业心理和创业技能市场经济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纳入到高校课程体系中。创业课程无论从课程结构安排还是教材编写体系,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这些都影响了创业体系的完善和模式的有效生成。应该重视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力度,探求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与双向融合方式,探索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方法,形成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活动等诸方面全面融合的新方法体系 研究创业教育中的经典案例,积极推进案例教学法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探讨基于问题、基于体验、基于情景的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在创业教育中开展研究性探索性教学,通过讨论模拟实训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3. 提升创业教师能力,走创业教师专业化之路。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应该加强高校创业教师的培养力度,逐渐提升创业教师的专业性。一是可以在知名高校的商学院加大创业学的研究力度,并基于创业学科的建设培养大量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二;是将现有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根据各个教师的实际情况送往商学院与大型创业企业学习与培训,逐渐提高现有创业教师的素质;三是聘请国外接受过正规创业教育的人士与知名企业界成功人士承担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四是加快来源多元化的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建设及其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创业教师专业化进程。
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浓郁创业环境氛围。高校创业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政策的完备是分不开的。政策的完备可以促进创业环境的改善,而创业环境的优越又可以促进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发展。由于经验不足,我国的创业政策操作性不强,应该逐步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使制定出的政策能够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不断完善现有的创业教育政策,良好环境的形成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社会企业高校等多方面的努力。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筹建“大学生创业启动基金”,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体制,地方政府要切实落实“银行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由财政承担50%”等国家政策规定。
【参考文献】
[1] 刘帆.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模式及其趋势[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 (4)
[2] 尚秀丽. 英国创业教育的成功可鉴之处[J].人才开发, 2011(5) :40~43.
[3] 朱小娟. 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误区分析及对策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8,(10)
[4] 周淑琴.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J]. 科技创业月刊, 2011(12):23-25
创业教育体系 篇12
创业理论教育必须与创业实践相结合,这是实现创业教育与企业界的良性互动,体现创业教育实践性特点的关键途径。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最大的短板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因此,创业教育首先应该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场所。
1 创业实践实现模式
根据创业实践的内涵与目的要求,实行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个性辅导与批量创业相结合,校、院、系三级创业指导网络的模式来指导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1.1 全方位营造创业实践氛围
(1)搭建创业计划赛事平台。创业计划竟赛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竟赛小组,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2)利用现有资源鼓励学生创业实践,体验创业。创业多数是从小规模起步的,因此,校园内许多的硬件资源都可成为创业实践教学的有用资源。校园内现成的创业实践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如校园餐馆、咖啡厅、复印店、电脑店、小卖部等等都是开展创业实践教学的有用资源。学校可以把其中部分资源交由学生管理和运营,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
1.2 成立创业实训中心集中孵化,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
创业实训中心功能主要包括开展创业实践教育及促进教学改革功能、项目管理功能、资金管理功能、孵化器功能。这里解说一下所谓孵化器功能。孵化器功能实现的基本条件为中心内应有外联办公室、创业团队工作室、洽谈室、会议室、招聘室等场所。同时,拥有学生创业指导师资队伍,由学校专业教师、企业人士及部分政府人员组成,负责担任咨询、讲座、提供资源等。
1.3 各二级院搭建创业平台,批量帮扶学生创业
各二级院应着力打造平台型创业项目,使学生批量创业。各院创业领导小组组织搭建创业平台应与本院相关专业相结合,平台性质为开展创业投资管理的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事业部制的结构,下设办公室、项目部和各创业事业部。创业平台将进入平台的学生创业团队编为事业部,在平台的保护和指导下开展创业孵化活动,降低学生创业风险,使学生可以通过创业平台走上自主创业道路。
(1)创业平台的运行。创业平台可以是校外也可是校内办公,如在校内办公,人员由学校相关部门派人即可,甚至可以吸纳些高素质、有实践经验和热情的学生协助进行管理。给予各事业部在创业初期提供小型办公场所即可。(2)建立初级孵化、高级孵化两阶段实践体制。经过审批进入创业平台的大学生创业团队,首先进入初级孵化的实践,开始“模拟全真环境下”的创业。创业团队组成创业平台的事业部或项目团队,进行创业经营活动。项目组的实际操作者为创业团队成员,由于不是公司法人,因此不需要承担风险和责任,但其他的技术研发、产品制作等工作都必须全部由创业团队承担;同时,创业团队所能申请的资金也比较有限,财务管理由创业平台与创业团队联合承担。当创业团队达到收支平衡并能返还初期基金投资而同时能占有一定的市场前景时,可视为初级孵化成功,进入高级孵化阶段。高级孵化阶段,创业团队将不再受创业平台的保护和限制,可以独立出来,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孵化成功。(3)创业平台建设项目的管理。设定专门的整体、财务、盈亏等方面的项目管理体系,确保创业平台的成功运作。
2 增强创业教育管理,使学生的创业行动有保障
2.1 创新管理模式
学校成立由党政领导、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以及二级学院负责人组成的全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创业教研中心具体负责全校的创业教育工作,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其开展工作各二级学院成立创业教育指导小组,具体负责所在学院学生的创业教育活动,同时接受创业教研中心的指导。
2.2 加强创业指导
建立校、院、系三级学生创业指导网络,建设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热心学生服务的创业指导队伍,形成一个由现场咨询、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等形式的创业指导机制。开发相关网站,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创办实业,指导学生做出适合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创业选择,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创业规划。
2.3 实施学分制管理
在校期间至少有一次参与创业活动,可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能力和特长,将创业教育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各个学年,并将成绩作为毕业时的必修学分。优秀的创业计划书可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
3 健全规章制度,保障创业实践顺利开展
3.1 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基本模式:专职+兼职。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基本要求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师要敢于创新和勇于实践,将书本知识转化成现实技能。
3.2 激励机制
表彰、奖励,引导、培育一批自主创业典型,对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学团队进行表扬,在教师年度工作量中加入指导创业实践和课程培训等工作。
3.3 增设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一是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业作为教师考核指标之一,加入教师考核体系。二是创业教学工作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学院的资源获取直接挂钩,学院教学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包括:二级学院的参与创业大赛的参与率、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率、创业课程(项目)开设数、创业教学管理水平等等。形成学院一把手的创业教学质量责任制。
3.4 健康而持续的校外合作
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应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形成有效机制,积极寻求与政府、企业的合作,一是以与政府共建的方式来推进创业实训模拟空间的建设,争取政府对学校实训实验区与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二是关系企业各类捐赠,充实创业基金,建立固定创业实训中心。
摘要:高等学校积极构建创业实践体系,是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个性辅导与批量创业相结合,校、院、系三级创业指导网络的模式,以指导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关键词:创业,创业教育,创业实践
参考文献
[1]宋凯.政府高校共建大学生创业平台项目初探[J].现代商业,2009,(10).
[2]张桂春.高等学校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探析[J].教育科学,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