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性格

2024-11-15

小孩子的性格(精选9篇)

小孩子的性格 篇1

我希望我的女儿, 首先能够从真实不虚的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 勤俭是一种美德, 心静是一种大气, 宽容是一种真爱, 知晓是一种最好, 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的呢?

锻炼孩子的风度气量与自信

在家庭的磕磕碰碰中, 我很快就发现了小亦池的一个性格弱点:她胆小, 怕人, 隐忍, 死活都憋屈自己。一旦家里风吹草动, 小亦池就会立刻躲避到角落里去, 要么默默流泪, 要么神情阴郁死死沉默。她是那么畏惧大人和蛮横者。有一次, 她纠缠着我不停地和她玩“翻叉”, 我不耐烦地横了她一眼, 她既不吭声也不哭闹, 马上离开, 飞快地钻进她自己的被窝, 眼睛直直望着天花板。我跟过来和她说话, 她未曾开口就先淌泪水了。平日只要她父亲脸一挂, 她就会大难当头一般。

更有一次经历让我刻骨铭心:我带小亦池出去和一群朋友聚会吃饭。其中有一个朋友也带去了孩子, 与亦池年龄相仿。在大人们吃饭的时候, 两个小孩子在一边玩起游戏, 他们比赛谁能够盘腿打坐得更久。时间过去了很久, 亦池还在端坐, 那孩子却再也耐不住了。输掉的孩子倒先哭起来, 打滚放赖, 大人们只好去抚慰他, 纷纷给他好东西吃, 把亦池的一听椰奶也一把拿走, 给了那孩子。我幼小的女儿, 依然盘腿端坐动也不动, 根本没有吭出一声, 就那样隐忍和凄楚地任由大人把属于她的饮料送给输家。

当时我目睹这一幕, 心如刀绞。原始丛林的规则依然普遍存在, 弱肉强食随处可见, 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在那一刻, 我想我也许应该训练小亦池的泼辣与强悍, 不过只是一闪念而已。我还是更欣赏我孩子表现出来的风度, 我的小亦池需要拥有的, 只是胆量与自信。

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 就那罐被人夺去的椰奶, 与亦池谈论了它。我笑谈那孩子的行为如何粗鄙, 衷心赞扬小亦池的大度。我看到小亦池用那么专注的眼神注视我, 我就试图告诉她更加深奥的道理。我说:“一罐椰奶真没有什么了不起。在许多时候, 许多事情上, 被人夺走自己的拥有, 是很痛苦的。但是, 只要我们及时地转过脑筋来, 不去钻‘失去’这个牛角尖, 而是放开眼量, 看看我们的‘失去’究竟是什么。比如这罐椰奶, 其实是失去得好啊, 因为小孩子喝多了这种饮料会发胖的。也许正因为你‘失去’了那罐椰奶, 所以你的身材才苗条呢。”

小亦池做了一个揶揄的表情, 她在和我逗笑。不管她是否听懂了我的话, 总之她似乎早就放下了那罐“椰奶”。她懂得我对她的殷切希望, 她也在尽力锻炼自己的胆量。

让孩子拥有高贵的心地

我的孩子, 天生的性格就是无法改变。她言语少, 嘴巴不甜蜜, 需要时机和时间来表现她的美德和教养。外校开学的第一课就是军训, 学生们到达军营以后, 发现床铺不够, 纷纷争抢床铺, 亦池却主动睡了地铺。在一周的时间里, 冷水洗脸洗浴, 大锅吃饭, 太阳下土坡上草丛里滚爬摸打, 不少学生撑不住了, 频频打电话给家长。而身体并不健壮的亦池, 却是样样艰难辛苦都乐意尝试和体验。有同学因中暑、腹泻、水土不服出疹子半途而废, 亦池身上也出了过敏斑疹, 脸上也晒脱了皮, 也闹了肚子, 但她根本就没有当一回事, 吃了点我给她带去的藿香正气丸, 大量喝凉开水, 自己就解决了问题。她乐呵呵地和同学们互相照顾和帮助, 晚上睡在地铺上还给同学们讲故事, 让同学们开心得哇哇大叫。

军训结束, 亦池凯旋。我去学校接她, 她身穿晒得发白的迷彩服, 臭烘烘一身汗酸味, 脸庞胳膊皆黑红粗放, 完全是个英姿飒爽的小女兵, 好酷!她的身边, 已经团结了一群铁“哥们儿”, 她依旧淡然、安静, 甚至有一丝冷峻。这就是我的孩子, 她并不在课本知识的学习方面有特别的聪明, 她需要的是首先战胜环境, 需要饱满的精神状态, 需要在新环境中获得自尊自信和友爱。只要拥有这种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 课本知识的学习几乎没有难倒她的。

每个周末, 外校大门口是靓车如云来接孩子回家, 我的亦池, 自己背个大书包去乘公共汽车。她大摇大摆穿越小车队伍, 大方坦然地与钻进小车的同学摇手再见。我曾与她开玩笑问:“我们家没有小车接你, 你感到自卑吗?”亦池笑嘻嘻地反问:“为什么自卑?”亦池在她的好友中大肆宣传和夸张乘坐公共汽车的好处。据她总结:一是熟悉了行车路线和城市街道;二是在车上可以看到各色人等饱览美丑十分有趣;三是可以听到社会各种声音, 笑话俚语方言, 特别增长社会知识;四是沿路发现好玩处可随时下车:去室内体育场打球、逛公园、逛书店、逛音像店, 或者去麦当劳吃个冰淇淋……在亦池绘声绘色的诱惑之下, 居然经常有同学不要父母小车来接, 宁愿伙同亦池乘坐公共汽车。

亦池在初中的学习成绩一直缓缓进步。比成绩更令我高兴的, 是亦池的品德。在12岁到15岁之间, 在一个人青春发育过程中最兴奋最迷惘最青涩最莽撞最脆弱的阶段, 她健康地走向成熟, 一如既往地如她儿时那样, 温良、清纯、厚道、安稳, 少言寡语, 不显摆招摇, 对他人充满善意, 富有合作精神。我知道这才是她将来理想有望实现、事业有望成功和生活得幸福的最根本条件。

比如亦池是这样处理一件麻烦事的:那是初三时一次课间休息, 学生们在操场上运动玩耍。一个男同学打篮球热了, 脱下棉袄, 要亦池帮忙照看。亦池就将男生的棉袄接过来, 挂在旁边的树杈上, 自己一旁看守。忽然上课铃声响了, 男生大叫:“我的棉袄。”亦池急忙拉下棉袄, 扔给男生。可是, 树枝剐破了棉衣的下摆, 撕开了一道约摸两寸长的口子。男生立刻气势汹汹, 不依不饶地索赔, 因为这是一件新买的正宗法国名牌阿迪达斯, 价值好几百元呢。亦池安静地回答他两个字:“好的。”周末, 她把男生的棉袄带回了家, 吩咐我说:“你缝一缝自己穿吧, 买件新的我赔给他。”亦池居然还很幽默, 说:“妈妈, 没有想到一个小男生的棉袄你穿着还很神气呢, 算我给你一个机会穿穿法国名牌吧。”

这就是我的孩子!其实连我们大人都认为这男生太不懂事了, 这么小的口子又在下摆, 细针密线缝好根本就看不出来, 我替他缝补好再赔一些钱就是了, 怎么就一定要赔全新的呢?再说亦池还是替他照看呢, 做好事还做出麻烦来了?但亦池不与人争论, 就像大人对小孩子说话那样, 不温不火给我们一句话:“算了, 人家要赔就赔吧。”

当然最后的结局是峰回路转, 男生的家长得知情况后过意不去, 向我们道歉并批评了他们儿子的不懂事。亦池把我缝补好的衣服带回学校还给了男生, 此后再无一句闲话。

在抚育这个孩子的过程中, 多少次, 趁她酣睡, 我都会忍不住深深凝视她, 心里冉冉升起一种骄傲。随着她渐渐长大, 这一种骄傲从来没有减弱:那就是这孩子的高贵心地与端方品质, 是她浑然大度的忍与让。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母亲最大的收获、最大的宽慰和最大的幸福。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母亲, 能够给予孩子的最金贵的东西, 也是足以流传子孙万代的唯一财产。

小孩子的性格 篇2

家长要引导孩子与亲人平等相处,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和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性格。

(2)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最好让孩子从小生活在同龄孩子的群体中。托儿所、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世界,在与同龄人一起生活过程中,孩子会相互教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怎么玩耍,

资料

孩子在家里,父母往往处处都依着他,可在群体之中,就得平等相处。这实际上克服了独生子女本身的不足。

可是,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有许多家长生伯自己的孩子会在集体生活中“吃亏”,一味要求孩子自顾自,不要与其他小朋友来往。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爱孩子,实际上,使孩子得不到群体生活的锻炼,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3)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结交朋友。凡是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比较要好的朋友,孩子和朋友交往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事生非的`孩子,在家里,家长要教育他:“你这样下去,没有一个小朋友会和你一起玩了,老师也不会喜欢你的。”

性格,决定孩子的未来 篇3

关键词:性格;孩子的未来;关系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96-01

聪明是成才不可获缺的因素,但聪明却不能确保成才。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这一点超出人们通常的想象。那么,什么是性格上的伟大?是快乐、兴趣、好奇心、自信。在某种意义上,性格因素甚至比智力因素更容易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如果把智力因素比作操作系统,那么性格就是动力系统,对孩子起着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作用,对于孩子的成长,作为操作系统的智力因素,每时每刻都起着重要作用,而动力系统性格因素,往往在起决定性作用。被同学认定永远不能成才的霍金却是一代大师;调皮捣蛋的爱迪生多年后成为硕果累累的大发明家,因为他那不可抑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的成绩并不出众,甚至智力发育有些滞后的爱因斯坦名垂千古,因为他对科学世界无止境的浓厚兴趣,而十三岁考上牛津大学的一个孩子却碌碌无为,甚至自甘堕落,是因为不堪重负的脆弱心理。原本智力并不出众的孩子借助非同寻常的兴趣,他的大脑一次次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有效的刺激,越用越灵活,慢慢的就变得智力超群,

不朽的行为造就不朽的大脑。相反,原本智力超群的孩子,因为缺少积极的性格因素,这个强有力的后盾慢慢的使聪明的大脑闲置起来,智力的优势一点点褪色,最后,当消极的心理打败自己后,便坠落到堕落的深渊。可见,性格因素既能助长智力,亦能摧毁智力。

六招培养孩子乐观性格 篇4

让孩子学会调整心态, 保持愉快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名人、伟人的故事, 让孩子了解到, 他们的快乐秘诀在于拥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 将挫折当作成功路上的磨炼。

给孩子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夫妻之间要少吵架, 更不要动手, 彼此多点理解, 互相关照, 给孩子树立榜样。在和谐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性格要和善许多。

培养多种爱好爱好多了, 兴趣广了, 孩子就不会感到无所事事。当然, 在培养孩子的爱好时, 父母应正确引导。

多与同龄人接触不要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 要让孩子多与同龄人玩耍, 通过玩耍, 让他与同龄人建立友谊, 学会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 通过交往养成乐观性格。

不要随便给孩子奖励有的孩子非常自私,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这样的孩子很不受周围人的喜欢, 其实这与父母的教育有关。有的父母以奖励孩子东西为激励措施, 这样容易使孩子养成自私性格, 要尽量限制孩子的占有欲。

父母的耐心决定孩子性格 篇5

最近一段时间来,发现自己从内心里对孩子基本上没有动气了,可谓“静心内功”初有小成。

我一直是主张完全说理教育的,当然我也一直这么做,尽力不打骂孩子,表面上是做到了不打不骂,但事实上很多次心里面总有一股想打想骂的冲动。

现在却终于做到了。

看过美国电影《心灵之旅》的人都会为主人翁妈妈的付出所感动――主人翁是一个盲人,但却有音乐天赋,正因为主人翁的妈妈的信心与不断鼓励,主人翁最终得以成功。

其实,就一个孩子而言,对许多许多方面的理解和盲人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容易对一个盲人做出比较明智的希望 最近一段时间来,发现自己从内心里对孩子基本上没有动气了,可谓“静心内功”初有小成。

我一直是主张完全说理教育的,当然我也一直这么做,尽力不打骂孩子,表面上是做到了不打不骂,但事实上很多次心里面总有一股想打想骂的冲动。

现在却终于做到了。

其实,就一个孩子而言,对许多许多方面的理解和盲人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容易对一个盲人做出比较明智的希望与激励的办法,但对孩子却总是不能。

当然静心并不是指永不发怒,如果孩子做不安全的事或不讲礼貌时(这是我给儿子定的最基本的两点),心里没有怒气,但我会在表面上装出非常生气的样子来,让孩子知道有些事可以为,有些事不可以为,虽然这种让孩子明白事理的过程也完全可以说理,但有些情况下必须让孩子知道其严肃性。

我之所以努力这么做,也是因为这样做的效果已逐渐显现出来,儿子方方面面进步很大,让人欣慰。

儿子的教育,我目前着重性格形成,完全忽视所谓的分数教育,一学期来,数学考试无数次,我基本上不问分数,甚至每次试卷错了哪些我都不会过问(当然许多父母,老师都十分重视错题的更正)。

实际上孩子暂时得一个好的分数并不难,难的是孩子能拥有一个好的性格,好的品质,而这些更不是一朝一日能有所成的。

在竞争如此剧烈的环境下,父母重视学习分数是理所当然,但一般来说,父母们虽然知道性格与品质的重要,但真正贯彻实施在行动中总是有不断的观望的心理。

好性格,好品质,从小养成,完全取决您的耐心了。

如何面对性格内向的孩子 篇6

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管理对象就是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而不能把他们看成是被动接受的管理对象。教师还要努力了解幼儿的想法,提出适合其发展的管理方法,甚至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每个幼儿的学习潜能,帮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而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其中不乏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如何使这些内向孩子能积极乐观主动地参与每个活动,是我们幼儿教师需要深思熟虑的!

一、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内向的表现

在任教的两年时间里,发现班中总有那样的孩子,表现为: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他们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不敢一个人外出;在游戏中与小朋友格格不入,一个人呆在一旁默不做声;裤子湿了,自己躲在一旁偷偷地流泪;口渴了,不敢拿杯子喝水;老师引导其参与活动,得到的反应却是哑口无声、泪流满面,似乎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诸如此类的情况举不胜举。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内向、胆小。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的这些行为表现呢?

二、解读孩子——理解孩子内向的原因

1.自身生理问题。有的孩子因为从小就有口吃、语音发音不准等生理问题,在幼儿园的时候就羞于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不说话”的现象,长此以往,也就使得这样的一批孩子也纳入了“内向”的群体。

2.家庭教养问题。有的家庭以权威型模式教育孩子,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使孩子只能服从,没有表达意愿的机会,造成孩子唯唯诺诺,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替代,使孩子丧失锻炼的机会;或者父母过分严厉,孩子整日战战兢兢。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的身心是极为不健康的,往往会有以下表现: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愿与人交往、不敢表现、不敢爬高、不敢走平衡木、缺乏自信等。

3.教师教育问题。作为幼儿教师,有的时候会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或这样那样的情况去等待他们的回应而给予了不恰当的回应方式。比如:每次都这样,回答问题时没有声音;叫你去玩,还站在这里;你怎么了,快告诉我啊?等诸如此类的回应方式,从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使得孩子的“内向”性格愈演愈烈。

三、分析孩子——初探孩子内向的方法

1.自身生理问题造成的“内向”。

(1)应对的措施。

◆ 适当地关心 及时地表扬

对于一些因自身生理问题造成的“内向”的孩子,我们应该进行适当地关心和安慰。如:我班的悦悦小朋友,由于语音发音不准的问题,她几乎不与同伴说话交流。在了解到情况后,我与她面对面进行了一次交流,告诉她发音不准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平时认真学习如何发音,说话的时候能够尽量注意和改正就行了。听了我的话,她开始慢慢地转变了,也开始寻找好朋友了。在一次集体课上,她积极举手回答了我的问题,我马上给予了表扬,及时帮助她树立自信心。

◆ 家长的配合 共同的努力

在家中,我们建议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音质好的VCD或者动画片,进行分时段地播放,孩子可以边看边学说话。同时,我们也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有说话不清楚时,应该马上予以纠正,而不是听之任之。一方面提升孩子的语音质量,另一方面也为孩子语言表达树立自信心,让他们走出心中的不安,慢慢走出“内向”的群体。

(2)感悟与成效。

《指南》中指出“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对于这些因自身生理问题造成的内向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尤为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早日走出“内向”的困境,走向快乐的明天!事实证明,在我们的努力下,我班悦悦小朋友现已逐渐变得开朗乐观,集体活动时,总能见到她高高举起的小手,我感到十分地欣喜和安慰!

2.家庭教养问题造成的“内向”。

(1)应对的措施。

◆ 怀着一颗积极的心去鼓励孩子

研究表明:民主型的家庭气氛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最为有利。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应当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来看待,尊重孩子的情感和需要,满足他们的合理的需要与要求,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的潜力。作为家长要相信和支持孩子,怀着积极的心态去鼓励孩子,从而使孩子在其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

◆ 拥有一颗热忱的心去推动孩子

我们建议家长多为孩子提供与家庭成员及外界交流的机会。要保护孩子的说话兴趣,做孩子的忠实听众,使孩子有表达意愿的机会和倾诉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家长要利用走亲访友、集体活动、外出游玩等机会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把孩子逐步推向多种社会圈,使孩子在交流活动中逐步喜欢交往,继而变被动交往为主动交往,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幼儿是弱小的,须依附于人,成人对他们的热爱和关怀是他们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爱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 释放一双勤劳的手去锻炼孩子

切忌包办代替,给孩子锻炼的空间,对于孩子喜欢做的事情,要给他们机会。我们应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完成一些事,无论孩子做的结果怎样,只要动手,都给予鼓励。在家中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助妈妈做家务等。长此以往,孩子内向的性格在劳动的过程中因得到了家长的肯定而慢慢变得自信起来。

(2)感悟与成效。

《指南》中指出:“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要尊重家长作为幼儿照料者及影响者的主体地位,以多种形式加强家园沟通,保证幼儿在家中与在幼儿园中的自理行为和生活习惯保持一致。帮助家长理解、体会让幼儿参与劳动和自理生活的重要性,获得家长的支持。”所以:我们鼓励家长要采用民主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切忌束缚和压迫。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一学期下来,我们班家长的观念在转变,思想在进步,已经能够看到孩子们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身影了!

3.教师教育问题造成的“内向”。

(1)应对的措施。

◆ 给孩子一个等待回答的时间

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性,老师要学会等待那些能力弱的孩子,而不能以高要求来要求他们,否则:他们的内向性格会反复,甚至会更加严重。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回应方式“你可能还没有想好,没有关系,等下你想好了,再举手告诉我们,好吗?”;“现在没有时间了,等下自由活动的时候你来告诉我好吗?”等诸如此类的回应,一方面给予幼儿心理的安慰,另一方面也尊重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 给孩子一个积极肯定的评价

幼儿自我评价能力较差,他们的自信心很多来自于别人的评价,且他们也十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幼儿时期,成人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尊重和支持,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看到自己的进步,产生相应的自信心理。一旦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困难,成人一定要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班中的“小宇”就是这样的孩子。平时,你总能看到他咬手指或衣服、低着头发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游戏时不善言谈等。但在一次集体活动中,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的爸爸有什么本领?”,他顿时猛地抬头,这一动作被我发现了,我试着叫他起来回答问题,没想到他的回答很让我很震惊“我的爸爸会开车(语言流利,声音响亮)”,我马上回应到“原来你爸爸会开车,真了不起!希望你以后也像现在这样,回答问题时抬头挺胸,声音响亮,真神气!”从那以后,上课的时候我总会不断鼓励和引导他,只要适合他的问题我总会让他回答。就这样,慢慢地,他开始了改变,集体活动时再也看不到他低着头的模样了,总是像个小军人一样坐在那里认真地听讲。

◆ 给孩子一个恰当适宜的标准

《指南》中指出“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能力、情感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的能力差异,给出恰当适宜的标准。

幼儿园中每个班级区角材料的投放都是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的,教师通过投放多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比如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设计了“装扮全家福”一角,通过提供多种材料(吸管、手工纸、双面胶、压花机、贴纸、剪刀等),让幼儿自由选择以完成自己的作品。记得在一次区角活动中,我班“翼翼”小朋友选择了该区,可是过了几分钟后,我听到了哭声,我忙过去问道“怎么了?”,可他还是不说话,在我再三的引诱下,他终于说话了“老师,我不会”,“没有关系,我们来用压花机试试!”就这样,在我的引导下,他能用压花机压出漂亮的图案并进行粘贴。在分享交流中,我也适时地表扬和鼓励他“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动动手,动动脑,也一样会成功!”就在那时,我看到了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喜悦!从此,他再进行区角活动的时候,不会再哭鼻子了,会自己根据材料的提示进行相应的活动了。

(2)感悟与成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是弱小的,须依附于成人,成人对他们的热爱和关怀是他们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爱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对幼儿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还要在教育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幼儿的各自性格,因材施教。对胆小内向的幼儿多采取鼓励的语言和眼神,引导他们参与到活动中去,帮助和支持他们的行为表现,满足他们不同的心理需求,并对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培养其自信心,使他们得到和谐发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尽可能给幼儿创造机会,让其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表达他们的想法。其实内向的孩子是可以改变的,上述的几个案例已经有所表明,只要教师从点滴入手,多给孩子一些支持和鼓励,一点时间和空间,一份关爱和信任,相信我们的孩子会从“内向”慢慢走向“外向”,他们的明天会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小孩子的性格 篇7

一、教会孩子勇敢的面对挫折, 不怕失败

如果一个孩子跌倒了, 父母马上过去把孩子扶起来, 这样孩子每次跌倒后, 都没有意识自己站起来, 时间久了,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越来越强烈, 当孩子过分依赖父母和他人的帮助, 一遇到挫折最先想到的就是得到他人的帮助, 而不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一) 孩子遇到任何挫折时, 父母不要直接帮助孩子处理问题, 而是让孩子去解决, 否则容易让孩子会产生对父母依赖的的心里。这样, 在以后的道路上, 总以为会有人帮忙而不懂得自己去努力。

(二) 孩子摔倒了, 允许他哭。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受到挫折后哭泣是一件没有出息的事情,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孩子遇到挫折一定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 父母要允许孩子哭泣, 让其把不适应发泄出来。

(三) 孩子跌倒自己站起来后, 要对孩子进行鼓励和夸奖, 不能用冷漠的态度对待他, 孩子也需要鲜花和掌声, 也许正是父母的一句鼓励, 就能调动起来孩子的积极向上的情绪, 从而能够懂得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二、教育孩子掌握缩小挫折的本领

(一)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态度很重要, 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挫折的态度, 告诉孩子挫折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 并且必须面对的, 先给孩子打下“预防针”, 让孩子明白遇到挫折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并不可怕。

(二)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 家长要及时关心和鼓励孩子, 及时给孩子灌输挫折并没有孩子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让孩子不要小题大做。

(三) 孩子面对挫折时,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排解痛苦的情绪, 允许孩子放生大哭或者大喊大叫等, 当孩子把压抑的痛苦排解出来, 孩子的不良情绪就得到了释放, 也许他就把挫折看的淡然了。

生活的道路上, 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不可预知的困难和挫折, 如果我们能够做好迎接困难和挫折的心里准备, 同时做到正视困难和挫折, 这样, 就能勇敢地面对并很好地解决它。

三、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性格

(一) 做积极乐观的父母, 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相信“乐观派”的父母一定能够培养出积极乐观的孩子。

(二) 为孩子营造一个乐观而温馨的家庭环境。环境影响人, 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与孩子的性格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三) 培养孩子的兴趣, 琴棋书画, 孩子拥有越多的兴趣越好, 事实证明, 兴趣可以拓宽孩子的心路。

(四)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一个善于交际的人,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 既能够增长见识, 又能够开阔胸襟。

(五) 多赞扬孩子, 如果孩子说话在赞扬中, 那么他肯定拥有一个好心态, 就算生活当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也能很快振作起来。

(六) 正确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 一旦发现孩子有了负面情绪, 家长一定要找出原因, 尽快帮做孩子解决, 避免负面情绪升级。

四、引导孩子在挫折面前总结经验

(一) 尝试启发性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认识到失败只是暂时的, 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这样, 孩子才能放平心态, 做好再次努力的心理准备。

(二) 帮助孩子分析遭受失败的原因, 找出问题所在, 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 让孩子在不断战胜困难中前进, 从而取得成功。

(三) 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 在一次失败中就乱了阵脚实在是不可取。父母要懂得, 没有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勇气, 孩子就不会有大出息。

五、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一) 家长对孩子要有耐心。教育孩子要付出很大的心血, 家长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而战斗。

(二)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要从小事做起, 即使这件事看似很简单, 也要让孩子坚持做下去, 比如:让孩子按时睡觉和起床。如果孩子能够坚持下来, 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很有益处的。

(三) 家长要注意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 承受能力是孩子意志力的基础, 所以说, 要先打磨孩子的承受能力, 意志力自然就容易形成了。

(四)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 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每个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 家长要帮助孩子接受挫折、树立自信, 培养乐观的性格。告诉孩子挫折失败并不可怕, 最重要的是以乐观的态度正确面对, 并学会在失败中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 取得下一次的成功。

摘要:每个孩子具备不同的发展潜质。在生活中,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当孩子接受挫折时,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乐观的教育, 让他在小的挫折中学会坚强, 变得自信, 并乐观地接受勇敢地对待今后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友爱, 从而磨炼较为坚强的意志力,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小孩子的性格 篇8

关键词:隐性单亲家庭,性格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越小, 越需要父母多一些时间在他身边, 尤其对于留守儿童,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了解自己的机会, 这对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很有好处。有的父母, 因为回家次数太少, 每次回家都一次性买很多礼物。有时候来不及, 礼物都是在机场买的。有的小朋友, 好像看懂了爸爸妈妈想要弥补的心理, 就会提一些平时不能得到满足的要求。父母表达对子女的爱, 是为了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不能因为陪伴他的时间太少, 盲目地取悦孩子, 也不能无原则地爱他。家长一定要理性分析, 合理满足。根据在工作中的观察, 长期由妈妈一方抚养的孩子, 比较任性;长期由爸爸一方抚养的孩子, 自信、勇敢但少了一些对生活的细致体验;长期由隔辈老人抚养的孩子, 不喜欢有挑战性的游戏, 缩手缩脚。曾走访过一些隐性单亲家庭, 年轻父母们说, 目前暂时无法克服这种家庭状态。“希望通过研究, 我们能找到引导隐性单亲家庭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恰当教育方法。”

二、概念界定

单亲家庭:是指一些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抚养的家庭, 原因主要是离婚、分居、配偶一方死亡或者出走, 其次是未婚妈妈或未婚爸爸独立抚养儿女。还有一部分家庭情况和单亲家庭类似, 如:“留守家庭”——丈夫或妻子长期在外 (例如在外地工作、长期出国、做生意不太回家等情况) , 另一方带着孩子独居;“空巢家庭”——父母双方因工作繁忙, 将子女托付给保姆或老人照顾。在幼儿园家长中, 这两类人群人数众多, 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他们实际上属于“隐性单亲家庭”。

三、案列研究实施

(一) 确定研究对象

根据实际情况, 认真分析“隐性单亲家庭”中幼儿实际在园表现, 确定最终观察的幼儿——顾佳明。该幼儿情绪容易激动, 会看大人的眼色, 心智比同龄孩子要成熟, 自制力较弱。针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性格特征, 我制定了一份心理案例追踪, 希望从不同的阶段去发现孩子的成长历程。

(二) 追踪案例

1. 第一阶段 (稳定幼儿的情绪, 让幼儿有被爱的感觉)

幼儿行为描述:经过观察, 我发现明明有一个很明显的自我防护动作——咬手指甲。每次做错事情, 孩子们来告状, 被老师批评时, 明明就马上把手指甲放进嘴巴里, 使劲地咬手指甲, 以此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我试着理解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就像是乌龟受到惊吓立刻躲进乌龟壳里。我要让孩子“走出来”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

干预措施:教师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 多关心明明的生活。从很小的细节入手, (明明过生日的时候, 我们全班孩子买了蛋糕, 做了一张贺卡, 上面画着对他的真挚祝福, 和他一起分享快乐) 让孩子感受除了家庭以外老师的爱和同伴间的互相友爱。让孩子知道爱是平等的, 爱是无私的。不能时刻算计着付出多少就一定要得到多少。

2. 第二阶段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伙伴团结友爱, 不要钻牛角尖。)

幼儿行为描述:一次带着孩子们去玩大型玩具, 忽然听到有孩子的哭声, 跑过去一看, 原来明明和可可为了谁先滑滑梯而发生了争执, 一怒之下一挥拳头就把小朋友打倒在地了。明明开始不承认自己打人了。我不动声色地说:孙老师这里有监控录像的, 有没有打人一看就知道了。明明这才对自己做的事供认不讳。接着我问他:为什么要打人?他仰起头, 大声说:“爸爸说的, 谁不听我的, 就挥拳头给他看。哭是最没用的了”。

干预措施:这一阶段当中, 我主要利用一些间接教育的策略, 对其他孩子的情绪行为上表现进行点评的机会, 间接引导或者说是潜移默化中, 让明明慢慢了解并体会到情感表述的好处。

3. 第三阶段 (家园共育, 老师家长共同携手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奠基)

幼儿行为描述:通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影响, 明明在情感表述或者是同伴关系上有了很大的改善, 有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愿意和明明一起玩。一次, 明明和琪琪因为自带玩具, 发生了矛盾, 明明在一开始协商不成功的状态下并没有丧气走开, 或者逃避失败的情感, 而是在老师的指点下再次去尝试, 并且最后获得了成功。

干预措施:在获得家园良好合作的前提下, 对于孩子要进行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 此时的孩子由对老师有了进一步的信任, 这时应该进行一些正面的教育, 让孩子接受、改变、巩固。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获得家长的支持, 利用和谐家园共育的优势来使孩子感受情感分享的乐趣。

四、研究成效

从这一案例中来看,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下, 对于幼儿的一些行为进行分析, 通过一定的解决方案, 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情绪情感的处理方式。在这一案例跟踪中, 我采用了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 了解成因, 采取策略, 做到不急于求成。让孩子的改变在成长中体现过程, 而不是结果。通过同伴的影响、家长的支持, 让我们的明明在内心认同自己的情感, 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 并体验敞开心扉的快乐, 最后让她的人际交往和性格发展都有了很好的提升。

五、思考与讨论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重大。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缺少亲情的家庭, 导致孩子出现个性偏外的现象。特别是隐形的单亲家庭, 更加要受到我们的重视。应考虑孩子满足需要的欠缺, 应做好适当的“填补”作用, 对孩子的爱要如“春风”, 做到“润物细无声”。给他们机会, 请爸爸妈妈们多留出宝贵的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孩子, 真正了解孩子内心对爱的需求, 多肯定他们, 关心他们, 给予一定的正能量, 让更多的“隐性单亲家庭”的孩子健康, 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国霜.开启单亲家庭教育的密码.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孩子的性格培养与成功 篇9

孩子性格培养个人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成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而如何培养孩子,成为家长、学校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市场的竞争、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幼儿教育领域的竞争也呈现白热化。美国加州大学的两名经济学家把这种在早期学业成就方面的竞争称作“幼儿竞争”。每一年,这种竞争似乎都比前一年开始得更早,程度也愈演愈烈。因此,加强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加强对孩子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家长以及教师对幼儿竞争表现出的担忧,其实来自于对竞争存在的认知假设这一观点。虽然对于这种认知假设的观点鲜少有宣传,但是大众对它是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认同的。所谓对“幼儿竞争”的认同,是因为大众都认为幼儿教育的成功,一定是取决于人的认知技能的高低。认知技能是一种程序性知识,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完成某种认知任务的能力,类似于人们的智商测试中的智力测验。

加强幼儿认知技能的培养,最关键的就是要加强自身的练习,采用多种方式尽早地进行练习。虽然,目前学界对这种竞争的认知假设的概念并不是那么明确,它在某些方面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它所推崇的一种线型观念的确是存在的,即投入与产出之间呈正比例关系的情况是可以予以肯定的。如果一个家庭的书籍数量比较少,可以一定程度地反应孩子阅读的机会比较少,相应的阅读能力就略低。而如果家长属于沉默寡言型的,那孩子接触到的词汇也就比较少。一般来说,孩子在三岁时做的数学题比较多,他在读小学时的数学成绩就会比较好。但是,近些年来,教育、心理、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专家都从各自的研究领域提出了一些质疑认知假设的佐证观点。他们都认为,在孩子的幼儿成长时期,最重要的并不是向孩子的脑子里塞多少知识内容,而是在于帮助孩子形成一些更重要的技能和习惯。例如,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责任意识、自信心、坚持不懈的毅力等。有经济学家将这些技能定义为非认知技能,而心理学家则将其称之为人格特征,一般的普通大众则将自尊心、自信心等称之为性格特征。

二、如何加强对孩子性格的培养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詹姆斯·赫克曼,同时也是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这样的课题:什么样的特殊技能与特质能够为人们带来成功?这些技能和特质如何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得以形成?采取怎样的措施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这些特殊技能和特质?他的研究成功极大的挑战了我们习惯性认同的所谓的认知假设。该假设认为认知技能是今后事业或人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即你拥有多少个文凭,知识储备量的多寡。但是赫克曼教授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并非过早地接受认知技能的训练,即并非很早地投入到大量学习知识与了解信息的阶段;而是具有终生为梦想奋斗的动力,即受到非认知特质的影响,这些都源于他们有专注与意志力坚定等宝贵的人格品质。

1.加强孩子认知技能的学习,帮助其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家长要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积极的技能和性格特质呢?事实证明,传统的认知假设做法已经行不通了。幼儿教育中,已经不是依靠时间的长短来帮助孩子控制和克服那些失望的情绪了。孩子们也不会因为过晚开始进行好奇心训练而变得落后。相反,如果要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塑造健康的性格,家长应该减少自身对孩子成长的干预。要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和时间,让其能够独立、自主地去面对他们对遇到的困境,给予他们面对困难的机会,让其与困难进行正面的“搏斗”。目前,家长对孩子过度的保护也许成为幼儿教育最大的难题。孩子们永远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他们无法看到困难,感受逆境的艰辛,因此,他们也失去了在困境中磨练自己的权力,他们无法从困难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也无法从困难中摸索强壮自身、发展自身的机会,更不可能从这个过程中形成坚毅不屈的顽强性格。

家长和教师要加强孩子在其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视,要让孩子尽可能早地树立养成正确性格的思想意识。尤其要抓住培养孩子形成独立、自主性格的关键培养期,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在不利环境中形成自我克服、自我发展的良好性格,增强其应对外界事物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树立帮助孩子塑造性格和改造性格的观念

一般来说,帮助孩子改造性格比塑造性格更难,而塑造是改造的基础。所谓的塑造性格是用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和手段来帮助孩子形成某种性格,因此,家长和教师在帮助孩子塑造性格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树立一种以塑造性格为主的理念,加强对孩子早期性格形成方面的引导。而加强对孩子性格的塑造重于改造,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对孩子最初性格形成的重视,而忽视了对其在发展过程中性格中存在的弱点的改造。塑造性格与改造性格应该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的关系,尽可能早地对孩子的不良性格进行改善,努力提升孩子性格的有效性。特别是在经历了40年的经济大发展后,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可谓极大丰富。家长们势必要将自己的奋斗成果合盘奉上,心甘情愿的交与孩子享用。因此,那些在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更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用面对失败。当然,他们同样也学习刻苦,常常也会承受很多压力。但是,实际上他们接受教育的过程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容易更顺利,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能够不用面临任何重大挑战就顺利从大学毕业。他们的性格养成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孩子性格的改造也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话说回来,如果赫克曼的这项新研究正确的话,那就意味着这些孩子的学校、他们的家庭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可能都会因为没有为他们提供更多奋斗的机会而给他们帮倒忙。克服困境是塑造性格之要素,而性格是比智商还重要的造就真正的和长远的成功的要素。因此,加强对孩子性格的培养是推动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初始阶段,对孩子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才能为其今后个人的发展和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揭水平.认知技能的新认识[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19(4):83-86.

[2]李萍.论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2).

[3]刘墉.自己去成长自己去成功[J].金色年华,2007, (9):32.

[4]柳国强,刘春魁.论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5]陈萍.怎样提高意志力[J].初中生之友,2002,(8):12.

上一篇: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下一篇:重载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