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新机遇

2024-07-29

软件产业新机遇(精选11篇)

软件产业新机遇 篇1

近日, 交银国际发表研究报告, 认为中国正式步入3G收获时代, 3G手机销量的爆发与规模效应仍是看好中国3G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 3G将快速拉动各个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笔者认为, 3G时代对于国内软件业来说也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给基础通信软件商带来商机, 为电信行业业务支撑系统BSS软件市场发展提供新机遇;二是有力促进移动信息化的广泛应用, 从而给各个领域的软件厂商带来新的蓝海。

电信行业业务支撑系统BSS软件包括准实时计费账务类、实时在线计费类、客户关系管理类等应用软件, 实现呼叫中心、网上营业厅、市场营销、产品管理、合作伙伴接口、计费账务、数据采集等功能。3G时代到来, 电信行业重组, 运营商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的整合需求已更加迫切, 面向全业务打造新一代的电信行业业务支撑系统就成了各个运营商面临的共同问题, 由此也催生了大规模的系统升级和优化等IT需求, BSS软件市场需求更为可观了。

同时, 3G全新时代的到来, 对于无线商务、移动信息化而言, 则昭示了一种更美好的希望与前景。企业可通过手机这个网络接入终端, 实现以往所没有的大容量的影像传输流量和速度 (其三大特点就是高速上网、流媒体、可视电话) , 还可在任何时空通过任何媒体获取任何内容, 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经济的无线营销、商务活动体验, 为企业IT管理提供更好的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移动信息化、无线商务为中国软件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然而就目前来说, 笔者认为国内软件业希望籍此取得发展和突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短板”。对于基础通信软件而言, 3G软件盈利似乎还在迷雾之中, 主要因为各个运营商还没有真正清晰的运营模式。电信运营商希望在变革的价值链中占据战略地位, 并将这种掌控延伸 (例如对操作系统的掌控) , 而产业链上的其他厂商如软件开发商、设备制造商、芯片制造商则不愿处于受掌控、被主导的地位, 因此现在3G需要让整个移动增值服务变得多样化, 摆脱从前完全依靠运营商的单一盈利模式, 实现多方共赢。

对移动信息化而言, 目前的无线商务也不成熟, 应用创新不足, 面向企业核心业务的IT成功应用方案十分缺乏, 未真正形成深层次、个性化、快捷式的“一站式”服务, 这是影响移动信息化推广、提升软件企业表现的一个难题。同时, 无线网络安全问题尚存, 软件商、营运商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也影响移动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另外, 移动信息化项目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 行业内部存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结构不合理、标准不统一、难兼容等问题,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移动信息化乃至整个软件业的进一步成长。

软件产业新机遇 篇2

--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促其发展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重视培养与发展文化产业,《 “十五”纲要》明确将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十一五”纲要》确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文化体制改革重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文化产业规划的成功实践已为“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在“十一五”文化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可以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十二五”规划建议为中国勾画出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的发展路径和蓝图,主题是科学发展,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主线。我国产业发展过多的是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比重相对较低,经济增长应该依靠科技,依靠体质的活力,依靠管理的创新,但我们更多的还是依赖物质投入,这是应该转变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达到6:52:42,这应该立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文化产业很多都是服务业,它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和最具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后一块暴利蛋糕”。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和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等)、文化传播服务(如广播电视、文艺表演、博物馆等)和文化休闲娱乐(如游览景区服务、室内娱乐活动、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的活动,这是文化产业的主体;同时还包括与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机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如工艺产品等)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这是文化产业的补充。

正如美国学者沃尔夫所说,“文化、娱乐--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已成为影响国际文化市场构成的重要力量。

文化产业负载着丰富的意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它同时又与市场相关,因此文化产业今后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有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机遇大于挑战。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应理智科学地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趋势正在给文化产业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趋势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许多发达国家都借此壮大自己的文化产业,大规模的转化新的战略资源,国家文化主权已具有新的形态和经济形态,我国文化安全形势愈加严峻。因此需要抓住“十二五”规划文化产业发展机遇,迎接挑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我国存在文化产业体制壁垒,缺乏健全的投融资体制;文化企业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整体实力弱,对国际贸易准则不熟悉,受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冲击大。建议,“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以龙头产业带动整个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构建既与WTO原则相适应又符合我国文化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政策系统;放宽市场准入,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整和重组文化经济利益关系,积极稳妥的构筑国家文化发展的文化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加强文化安全立法建设。”

一方面,我国文化有事业和产业之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这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选择。

规划在强调文化公益性事业特点的同时,又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完善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繁荣文化市场,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国产动漫振兴、数字电影基地等重大工程建设,发挥骨干企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注重培育各类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市场环境。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在资本运作、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

相信这些政策,都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其目的就是“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高瞻远瞩,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将文化产业放到世界文化产业格局中去考量,帮助文化产业摆脱计划经济思维的束缚,将正常乃至超常发展文化产业。“科学评估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整体、各省市文化产业的国际地位,从国际和自身文化产业发展双重要求出发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制定既有一定前瞻性又切实可行的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内外统筹,加快‘走出去’步伐,扩大我国文化的覆盖面和国际影响力。”

产业变革下的新机遇 篇3

新机遇诞生

童夫尧:联想集团副总裁

很多人问我,联想怎么什么都做,以前做PC,现在又做手机、电视、服务器,你到底做什么?我们现在有计划一步步地布局。最终提出优势叠加的概念:第一个叠加,是联想原有的PC优势叠加移动互联的优势;第二个叠加,前端设备的优势加上后端企业级产品;第三个叠加,仅仅提供硬件不够,还应该提供给客户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这里面包括云计算和大数据。

敖宏:中国铝业公司副总经理

中铝再往下走有两条思路。第一条,中国缺少世界性的矿产企业,必和必拓和力拓在世界上呼风唤雨,是因为成本非常低。而中国缺资源型企业,所以我们要往上游走。第二条,目前这个行业的困难主要还是供大于求。所以要往深加工走,铝的发展前景非常好。

罗群: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混合所有制不只是央企跟民营合作或者外资合作,混合所有制是不同的资本主体之间的合作。央企可以跟民营企业合作,也可以跟外资企业,还可以跟地方国企合作,或者我们跟投资公司合作,不仅仅是只选择一种,或者某一种为主。

余红辉: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国家万箭齐发地去搞环保,不是出路和方向,需要培育大型骨干企业,推动技术创新。中国节能紧紧把握着两个方面:一是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二是,抓住技术创新。很多国家把环境和能效管理做得比较好,都是集中度比较高的,比如说以色列把水管做的很好,在沙漠上建国,竟然成为整个欧洲的菜篮子和后花园。

祖斌: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有企业改革现在走到第三步:第一步是国营;第二步是国有,但还是在控制权层面争夺;第三步是国投。国有企业把自己作为一个投资者来看待,眼前的合作方式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央企下一步改革可能也会分类,我认为这是资本层面对国企带来的新机会。

黄必烈: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经济开始减速、结构开始调整,如果中国经济转型不顺利,或者说经济继续持续低迷,整个航运的价格低迷肯定要持续,这也给我们带来比较严重的危机。中国外运长航这两年花了巨大的精力来应对,经过2013和2014年的调整,2015年完全可以走出困境。

吴乐斌: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我的任务是要打造更多的联想,联想诞生于中国科学院,虽然有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把这个偶然性怎么变成必然性。我们正在致力于包括新技术、新模式、新商机、新文化的创新,但如何把这“四新”变成一个常态,至关重要。

互联网搅局

陈宇红:中软国际公司董事局主席

这一轮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带来的是企业内部、企业外部完全的最终信息对称,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完成企业本身协同创新、轻量的管理,人本地、自下向上的管理,这是互联网影响的本质。

李宝林: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

一要在行业的发展趋势里发掘项目;二要好好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三要非常注重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行业和企业,这也是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发掘价值的机会;四要发掘优秀的团体。

张秉军: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互联网已经严重地或者说是不可阻挡地在摧毁着我们传统的业务模式,我们不改变,是没法继续发展的。大家说的时候都说要创新,但是做的时候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视野限制了,随着阅历、职务越来越高,随着你的经历越来越多,顾虑就多了,其实这样反倒限制了我们的思维。

管飞:锦绣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2012年,大数据在美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在今年两会提的提案是希望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把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国家。这个提案如果今年没能推动,明年的两会上我还会联合其他的委员进行推动。

王翔:美国高通公司大中华区总裁

对于创新企业来讲,发明了一代技术,在这个技术早期的时候,引领这个技术的企业肯定在市场中占有率就高,但马上就会有其他人赶上来,在下一代技术的创新上没有造诣、没有成就,就很有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被市场淘汰。这就是创新所要承担的风险。

齐向东:360公司总裁

创新的关键有四:一是年轻;二是组织扁平化,组织架构越严密,这个企业越没有创新,因为自由和管理正好是相反的;三是开放,如果不开放,今天可能创新,明天就落后;四是分享,把所有的成果跟大家分享,这个平台能让你保持创新的活力。

易珉: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业务首席执行官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的混合所有制非常重要,国际上有很多城市都证实了PPP模式的成功,谈混合所有制模式不谈PPP模式几乎等于没谈。我们需要用一种全新的模式来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

吴坚:杜邦公司中国区总经理

杜邦公司在200多年的历史中,所做的调整和变革主要基于三点:一是市场和世界的趋势;二是科学技术为我们的产品带来的差异化;三是公司的核心价值和公司的文化,我们收购进来的公司,一定要跟公司的文化相适应。

绿色通信产业迎来新机遇 篇4

对此, 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在今年进一步扩大节能工作的规模, 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常规考核进行管理。在技术方面, 运营商专注“云”化数据中心和逐渐增加的基站等领域的节能, 采购众多节能设备和配套节能设施, 给产业链带来新机遇。

节能工作面临新挑战

通信业并不是国民经济领域中的高耗能行业, 占全国能耗总量的比例在千分之二以下, 每万元增加值能耗仅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8%。“但随着3G网络发展建设和互联网服务市场的兴起, 云计算数据中心和移动基站的能耗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张峰司长在2012年一次行业会议上表示。

据了解, 随着2012年云计算从概念到落地的迅速发展, 运营商在建设新数据中心的时候, 都趋向建设“云”化的大规模数据中心, 如何让这些大规模数据中心实现全面“绿化”, 也是需要运营商仔细考虑的问题。

2011年, 通信行业企业在取得自身节能突出成绩的同时, 通过ICT技术对全社会节能的贡献也进一步加大。迈入2012年以来, 通信行业节能进入精细化运作的常规发展阶段。目前, 三大运营商正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包括通信网络和服务增加, 能源费用却不同步增加, 经营压力大;专项资金投入少, 难以进行大规模节能改造;节能效果难以评估和预测, 一旦失败, 风险太高等。

运营商节能动作频繁

运营商基站数量陡增, 能耗压力巨大, 促使三大运营商高度关注节能减排, 尤其是基站配套设备节能, 如采用节能空调技术、一体化电源、智能通风系统、电池恒温柜等。

从去年北京通信展算起, 一年来, 运营商对节能新技术的试点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如中国移动联合新奥集团、上海贝尔等在河北廊坊部署了风、光为主要能源来源, 氢为储能系统的基站用绿色能源系统。该站点完全离网, 无需市电引入, 可实现自循环、零排放, 并能快速部署。中国移动对该新能源项目的目标是完善目前的廊坊单站, 为2013年启动100基站试点做好技术准备。

软件产业新机遇 篇5

挖贝网讯 7月4日消息,2017挖贝新三板投资大会今日在上海举办,本次大会由新三板专业门户挖贝网发起主办、信息服务平台企酷金服联合主办,以“新起点·新视界·新高度”为主题,旨在集聚市场资源、挖掘投资机会,为市场搭建合作桥梁,共同探索价值投资新视界。

来自新三板的代表性投资机构和个人、优秀企业领袖、知名财经领域专家学者、权威媒体代表等数百人出席本次大会,挖贝网对此进行全程图文直播。

上海市经信委副处长赵广君致辞,他表示,当前是一个产业变革的新时期,很多中小企业面临极大发展机遇。国家对新三板发展出台很多鼓励政策,大力促进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

上海市经信委副处长赵广君(挖贝网wabei.cn配图)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上海市经信委副处长赵广君演讲实录: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非常高兴来到挖贝新三板论坛,我也是一个金融行业的老兵了,以前先国联工作,后来到了中环经济(音),再后来考了公务员到了上海市政府经信委。经历了这么多,我对新三板、资本市场的发展,比如整个产业的进展、布局还是有很多感悟。

今天主要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

第一,整个国家目前正在处于产业深刻转型的时期,大家可以看出来我们国家作为目前来看比较重要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整个新一代信息技术,比如很多国际上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产业的变革,我们国家提出了很多应对措施。比如提出了网络强国、制造强国的国家战略,特别是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从2020、2025甚至到2030、2045年我们都提出了自己国家不同发展的目标,使我们国家通过科技创新,从制造大国逐渐变成制造强国,每个步骤都有自己不同的进展。

第二,我们国家对于如何抓住新的人工智能、高科技的发展机会,更快推进我们国家制造更强更大更加符合我们国际经济大国的地位,如何更好的来发展网络强国也有研究。大家可以看到前两天麻省理工学院评出来很多世界50强,最著名的企业里面我们国家占了将近70%,包括科大讯飞对人工智能都有很多好的贡献。

我国目前面临深刻产业变革的时机,这个时机当中很多中小企业和新三板企业都面临比较好的机遇。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家可以看出来,数据显示我们国家大概2200多万家企业,其中中小企业大约是2000多万家,新三板快到一万家的水平,其中创新层达到了一千多家的水平。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在整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当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国大约60%的科技创新以及70%的专利和80%的新产品都是中小企业创造的。我们国家比如工信部也有一个专门服务全国中小企业的服务中心,各个地方也成立了很多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机构,特别是为整个新三板的推进、发展都推出了很多比较好的政策。当然新三板发展过程当中也有一些不太完备的部分,从新三板未来的流动性和未来交易、融资方面等等都做了很多这方面的政策。从整体来说,我们国家对于创新,对于中小企业和新三板的发展都有非常好的鼓励的政策。

第三,上海市也是非常重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上海市政府刚刚发布了《上海市促进实体经济发展50条的意见》,其中一条提出大力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上海新三板企业的发展,上海的新三板企业目前大约是993家,其中创新的企业大约是100家,每个园区包括每个区县像张江一区22园,嘉定区、青浦、奉贤、虹口、浦东很多区县对挂牌新三板有很多比较好的支持政策,特别是对于企业改制和从税收、报新产品、报四新企业,甚至高新技术认定方面都有比较好的技术支撑,政策支撑。特别是这次《实体经济50条》,我们经信委的综合规划处以起草为主,特别提出来上海市也要成立上海转型升级投资基金,希望这个基金未来和很多在座的创投企业,很多PE、VC共同努力,为上海整个科技创新型企业更好的发展,促进整个国家甚至上海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我简单跟大家交流这些。

软件产业新机遇 篇6

2016年2月3日,北京——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今日正式成立,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高卢麟、国家科技部原秘书长张景安、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主任李晓东、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李湘宁、工信部信息电子司副司长乔跃山、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主任黄澄清、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宋彤、腾讯公司副总裁江阳等嘉宾,与发起单位代表共同启动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揭牌仪式。

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它提供了多中心化信用积累范式。区块链技术降低了全球“信用”的建立成本,这种点对点验证将会产生一种“基础协议”。区块链是构建未来网络空间的核心关键技术,将在网络经济、共享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物联网、金融、智能设备、医疗、教学、档案、司法、版权,甚至家庭娱乐,都将依赖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由于区块链技术拥有去中心化、方便快捷、高安全性、记账速度快、成本较低、互相监察验证和资料公开透明等优点,除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试用区块链技术来处理私人证券市场的股票交易外,花旗集团等22家全球大型金融机构,也将应用区块链技术。

习近平主席去年12月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开放的需求上,中国要建立与大国实力相匹配的网络空间和地位,掌握网络空间的话语权。现在,互联网已经把网络空间、人与人、机构与机构、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数字化,区块链可以使网络空间的关系更加多极化、多中心化。

区块链不仅是网络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也是未来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抓手。为了推动中关村区块链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区块链整体水平,相关人士联合了国内研究、开发、应用、标准、专利很多领域的机构、专家、领军企业和区块链的创始企业一起成立了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以期推动中国区块链行业的标准建立和未来资源的共享。

产业联盟成立的意义

为了促进中国区块链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中关村管委会的指导下,由联盟成员共同搭建横跨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国内外区块链产、学、研开展合作,致力于解决会员单位在发展中遇到的技术攻关、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化等问题,打造完整的区块链产业链。

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具体由世纪互联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中国通信学会、中国联通研究院等运营商以及集佳、布比网络等公司发起,集合了区块链产业相关的研究、应用、开发、标准、专利等各个环节的企业。

中关村管委会郭洪主任表示:“区块链是网络形态变革的第二批引擎,在金融领域引起了一场海啸,英国、俄罗斯等国家政府以及花旗、德勤等国际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布局。清华、北大等高校和世纪互联,互联网金融博物馆,物理网络和中关村企业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新一代网络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机遇,积极开展研究和前瞻性布局。希望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放眼全球,抢占制高点,标准先行,应用创新,聚合区块链领域人才和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块链企业。希望联盟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中拔得头筹。”

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世纪互联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升表示:“区块链是互联网TCP/IP底层协议的升级版,是未来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新高地。区块链技术用共识机制确保信息真实,将推动共享经济的普及,形成与资产联接的全球开放信用体系,极大助力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集政、产、学、研、金于一体,在区块链领域开创了全球先河。联盟将整合行业资源, 构建核心与关健基础设施,打造面向未来的生态系统,推动中国建设全球原创中心,从而在价值互联网时代占领先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李晓东表示:“区块链作为互联网技术的前沿领域,对我国建设网络强国、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意义重大。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应尽快提出一揽子的工作方案,在政策支持、标准体系、专利体系、创业孵化、示范应用、国际交流等领域全面开展工作。”

区块链国际孵化中心成立

在联盟成立大会上还正式宣布成立中关村创业公社区块链国际孵化中心,该中心设在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内,旨在响应国家的“双创”政策,为区块链领域的创业公司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服务支持, 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聚焦区块链技术的标准化及产业化,旨在推动未来网络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我国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水平,通过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为在万物互联时代下的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抢占标准专利的制高点和话语权提供有力保障。

北京创业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CEO李静表示,创业公社是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下的北京市第一批中关村人才激励运营基地,围绕中关村641战略新兴产业开展的产业链的深度孵化服务。在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等产业孵化了82家优秀的民营企业,其中不乏具有未来潜力的企业,其中3家企业获得了2015年中关村高聚人才创业领军人才榜单。同时,随着国家双创环境的优化,创业公社逐步发展成为汇集创业者、领先技术、共享空间、金融投资等要素的生态空间,创业公社自身也是中关村创新型国家级孵化器。区块链正是近年来引发国际关注和热议的下一个革命趋势,在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都已经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物联网、股权交易、清算结算、实名认证等多个领域,在中国涌现出大量的极客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投身于区块链技术开发,还有规则制订以及创业应用当中,这将为中国引领全球下一代互联网赢得先机。

据悉,中关村创业公社区块链国际中心将落地在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这一中心将专注区块链领域的垂直孵化,加强区块链的交流、研发、展示、体验、服务平台体系,开展一系列的技术领跑、成果转换交易等活动。目前中关村创客中心也已经举办了区块链技术人员的研讨沙龙,共同推进区块链领域的创业项目的落地,扩大区块链的公众认知。通过创业项目的深度挖掘,来挖掘区块链价值,以促进区块链以“互联网+”的方式提升其他产业的价值和发展。

在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还同时举办了区块链高峰论坛,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微软公司、Factom公正通、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的高管负责人发表了关于区块链全球发展的主题演讲。来自国家网信办、发改委、公安部、工信部、科技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云体系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关村安全评测联盟和各大公司的领导专家共计200余人出席了联盟成立大会。

在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筹备之初,中国投资公司原副总经理谢平、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劲林、广电规划院副院长秦勇、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万向金融副董事长肖风等政界、商界、学术界的众多领导和专家也都纷纷发来贺信,对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为区块链产业未来的发展送上了祝福和期望。

中国流通产业:新机遇、新挑战 篇7

关键词:现代流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现代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

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 现代流通更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 在扩大内需、活跃市场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 加快流通产业发展, 引导生产、促进消费, 使之成为带动经济的“新引擎”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8月,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 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流通领域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提出到2020年, 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 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如何进一步转变流通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 深化流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等, 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12年11月24日, 中国市场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北京物资学院、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共同举办了第六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 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等中外流通、物流产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理论界、实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300余人相聚北京, 对此进行了深层探讨, 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其中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成因

流通环节多、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 是中国流通业的顽症。其病根主要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转型期。我国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 网络布局不合理, 城乡发展不均衡, 集中度偏低, 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 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日益突出。粗放型既有流通生产力的问题, 更有流通生产关系的问题;既有现代化水平的制约, 更有体制性的约束, 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效率低、成本高。

二是落后的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模式。生产与流通互相制约、互相决定、互为媒介, 是矛盾的统一体。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落后的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物流实物配送阶段还没有完成, 批发体系不完善、不规范, 从而造成流通环节多, 落后的工农业生产方式、商业运作模式与大市场接轨, 带来的必然是高成本与低效率。

三是现代物流起步晚、水平低。物流费用高、效率低是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率一直徘徊在18%左右。一是物流企业并没有完全融合到制造企业, 物流企业功能单一, 物流成本降不下来;二是没有形成综合运输体系, 多式联运水平低;三是物流装备落后, 货物损耗大, 特别是农产品物流损耗更大;四是物流企业集中度低, 散、小、差现象十分严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粗放式经营, 拼物力、人力、财力而不是依靠科技力, 同时, 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服务业欠发达, 比例过低。如果不调整经济结构, 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率很难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四是传统的消费方式。生产性与生活性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流通的速度、方式与成本。就生产性消费而言, 中国不论是建设项目还是生产单位, 库存量过大, 周转慢, 必然抬高流通费用, 加大流通成本。就生活性消费而言, 城市居民消费的多元化、个性化趋势日益增强, 带来的是进货的小批量、多批次, 而我们在商流、物流、信息流中并未形成社会化、专业化流程, 影响着流通的效率, 推高了流通成本。

五是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商品市场推动着其他要素市场的发展, 要素市场的发展影响着商品市场的发展, 特别是人力资源市场、金融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等等。劳动力成本的波动、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商品交易中的支付方式、货币流通量的增减、信息化程度、科技含量与现代化水平的高低, 都直接影响着流通的效率与成本。

二、现代流通体系面临的重大变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无论在流通形态、流通方式, 还是在流通结构、流通流向、流通未来的组织状态等方面, 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跳出流通, 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 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大的战略背景下, 现代流通将发生六个方面的重大变革, 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第一, 开放性。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国际化, 就是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全面对接。过去是引进来, 现在是走出去;过去是被动的局部的开放, 现在是主动走出去全方位的开放。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引领世界市场的一个先导性力量, 开放性将成为现代流通体系革命性变革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

第二, 集聚性。我国的新一轮区域战略布局, 导致了新的商业集聚、市场集聚, 也将导致从东部沿海向内地的产业转移, 进而带来了流通的改变、物流生成地的改变, 因此它将使整个流通体系重新再造, 形成新的市场集聚。

第三, 共享性。除了区域结构调整之外, 城市的存在方式也由单体城市发展为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城市群落, 这就要求流通更多地体现出它的共享性, 如信息共享、物流体系共享、运输工具共享等等。同城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已然开始, 整个流通体系的共享性将不断增强。共享就是要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就是要通过流通体系再造提高效率, 降低消耗, 节约成本, 减少碳排放。

第四, 融合性。生产与交换、生产与流通相互融合, 使整个现代流通延伸到了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生产的过程就是流通的过程。很多生产企业, 包括制药企业、汽车企业等, 整个生产的过程就是流通的过程。

第五, 生态性。绿色流通包括整个供应链的形态都在发生变化, 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运输、装卸、保管。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时代, 生态文明建设将导致整个流通形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流通更多地要考虑减少碳排放, 减少污染, 减少消耗, 提高流通的速度、效率和质量, 因此绿色流通将成为主要方式。

第六, 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分离与对接。现代流通发展到当代, 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和人力资源的流通完全分离, 只有各自遵循其流通规律, 才能提高流通效率。当实物经济和虚拟经济有了各自的存在形态、各自的运行规律之后, 流通正在出现一种革命性的变化, 以适应这两种经济形态的存在方式, 以最快的速度达到二者在一个节点上的统一, 网络销售、电子商务的崛起也就成为必然。现代流通的本质就是要突破一切束缚流通、限制流通的障碍, 实现顺畅流通、便利流通、自由流通。

三、真正确立流通产业的基础性与先导性地位

降低流通成本, 提高流通效率, 从宏观到微观有四个层次, 即社会经济层次、流通产业层次、流通渠道层次和企业层次, 无论哪个层次, 都是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当前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

第一, 消除“重生产、轻流通”的意识, 在国民经济中真正确立流通产业的基础性与先导性地位。

第二, 确立流通也是生产力的意识。生产创造价值, 流通同样创造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生产处于产业链的末端, 流通处于产业链的高端, 从某种意义上说, 流通过程创造的价值更高。

第三, 要把流通放入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一盘棋中进行运作, 形成良性循环。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是互相依赖、互为促进的关系, 只要有一个环节跟不上, 其他三个环节都要受到影响。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 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第四, 流通产业要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 创新流通方式, 苦练内功, 提升科技含量, 提高职工素质, 淘汰落后流通业态与流通模式。

第五, 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顶层设计, 明确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组成部分及每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个阶段的目标及实现路径, 标本兼治, 发展流通产业。

四、优化市场匹配机制提高流通效率

流通效率不高, 与市场体系不健全和市场匹配能力低下有关。如果不优化和完善市场匹配机制, 供求平衡就很难实现, 提高流通效率也就无从谈起。当前, 提升市场匹配能力, 应从10个方面入手。

首先, 要避免抽象地讨论流通中是多环节好还是少环节好, 而把能否有效实现市场匹配当作选择环节的重要标准。

其次, 既要注重有形市场建设, 为购销搭建低成本的交易平台, 也要重视构建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 乃至稳定的合作机制。

再次, 要高度重视培育市场中介组织, 不能把减少中间环节等同于排斥中介组织, 要充分肯定合法中介组织在媒介购销中的定位和作用, 大力推动经济信息、仲裁等市场中介组织发展。

第四, 要尽快培育能充当作市商的大型流通集团, 既可以成为市场中的买家, 也可成为市场中的卖家, 国家应当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建立必要的储备设施, 发挥淡储旺销的作用, 充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的防火墙。

第五, 要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大众商品特别是农副产品拍卖网和滞销商品的尾货网, 发挥匹配撮合功能。

第六, 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组织化程度, 鼓励建立各种生产和消费组织, 建立健全农民生产合作社, 增强其利用市场信息能力和谈判能力, 建立消费者合作组织, 减少消费风险, 降低采购成本。

第七, 创新交易方式, 增强供求对应空间。

第八,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 不断提高市场的搜索和撮合能力, 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交易效率。

第九, 大力发展产销一体化组织, 特别是流通企业的贸工农一体化或产+销经济组织。

第十, 推广供应链管理模式, 鼓励支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合作, 乃至兼并重组, 实现供应链整合。

同时, 政府也要有所作为, 除了创造好的市场环境, 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外, 还应当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 增强和优化市场匹配能力, 但是不能长期充任市场匹配的直接组织者的角色, 以免市场对政府直接匹配形成依赖。

五、创新流通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要真正实现流通成本降低, 必须进行流通模式创新,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使之进一步普及、深化, 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电子商务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 实现了商品交易过程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减少了对中间商的依赖, 提高了信息和商品的流通速度, 从而降低了流通成本。要实现《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 一要虚实结合。一方面, 要将电子商务与传统实体店结合起来, 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实体店以消费者体验为主, 交易以网上商店为主;另一方面, 要将商品与品牌结合起来 (商品为实, 品牌为虚) 。电子商务流通模式应与传统流通模式一样, 严把商品质量关, 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与商品相比, 品牌则是一种无形资产, 是以商品质量及服务为基础的, 不能本末倒置。

二要加快建设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社会化物流体系。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物流业的支持, 需要优化物流公共配送中心、中转分拨场站、社区集散网点等物流设施的规划布局, 积极探索区域性、行业性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模式。电子商务企业应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以商流促物流, 共同协调发展。

三要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诚信体系。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尤为迫切。电子商务的诚信状况决定着企业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态度、投入力度及相关行为, 决定着电子商务流通模式的未来发展。积极营造诚信为本、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社会信用环境;在部门指导、行业组织、企业和消费者参与下制定电子商务自律规范, 大力推进企业和行业自律;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按照独立、公正、客观的原则, 开发利用合同履约等信用信息资源, 对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开展商务信用评估, 为交易当事人提供信用服务。

六、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促进流通业转型升级

我国商贸物流整体水平不高, 难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2011年3月发布的《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提出, 到2015年, 初步建立一套与商贸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效通畅、协调配套、绿色环保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 形成城市配送、城际配送、农村配送有效衔接, 国内外市场相互贯通的商贸物流网络的工作目标。

一要大力推进第三方物流, 提高物流专业化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服务把生产、流通、消费有机地连接起来, 以最快速度、最佳时间、最优组合完成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 最大限度地节省流通费用, 加速社会再生产过程。

二要加强冷链设施投入, 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目前, 我国大部分农产品、食品仍处于常温物流状态, 仅有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和少量的牛奶、豆制品通过规范的冷链系统流通, 远低于发达国家85%的比例。由于缺乏先进的仓储和冷藏运输设施, 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达25%~30%, 远高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 每年仅蔬菜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就超过1000亿元。此外, 由于标准缺失、信息不畅, 物流各环节的协调运作水平低, 导致冷链不冷、冷链不链, 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成形成。因此, 抓好农产品冷链设施投入, 改善管理是农产品物流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三要抓好城市配送体系建设, 解决“最后一公里”货车进城难问题。要通过改善城市物流节点规划布局、科学确定零售网点卸货时间、加强城区货运车辆管理、发展共同配送和统一配送等措施, 解决“最后一公里”货车进城难、组织化程度低、配送成本高、交通拥堵等问题。

四要加强物流标准和信息化工作, 促进物流各环节高效衔接。物流要实现多功能的一体化运作, 要实施跨区域、跨国界的高速运转, 必须将物流标准化、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当前, 要大力推动标准托盘的租赁和共用系统建设。加大条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力度, 实现商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流程可跟踪、动态可视化。除抓好企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外, 还要抓好社会物流资源信息平台搭建工作, 促进社会物流资源的有效利用。

五要推进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积极发展智慧物流。物流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包括智能仓库管理, 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装载设备的跟踪管理, 运输工具及货物的可视化管理, 冷链食品的温控管理等。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 可实现物品出入库数据的自动收集和仓库管理高效、准确, 最大限度地提高物件周转速度和流通效率。政府部门可启动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推动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六要统筹国内与国际物流发展, 布局全球物流网络。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 资源配置已从一个工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扩展到全世界, 国内物流网络逐步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一部分。因此, 要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 把视野和目标从国内物流扩展到全球物流, 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 在世界主要市场布局物流节点, 通过战略性布局逐步构建与全球市场贯通的物流网络, 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拓展全球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七、优化供应链, 打造仓储业核心竞争力

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供应链的竞争。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供应链能否得到控制, 资源和产品能否无障碍流动。中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 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 更需要优化供应链, 改革计划、组织、流程和管理, 创新业务, 打造核心能力, 粘住上下游客户。

线路、节点、信息是供应链的三个基本要素, 任何供应链规划都离不开仓储节点。仓储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 要尽快更好地融入供应链, 成为供应链上的核心。

第一, 仓库要迅速转变为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要联网。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仓容, 用好仓容, 有效拓展管理空间;提高作业效率、响应速度和周转速度, 缩短管理时间;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 提供增值服务, 做好综合服务。

第二, 要与供应链上的各种资源协同, 如与物流企业、商贸企业、制造企业、信息企业等各种企业协同运作, 突破上下游 (延伸一级活动) , 服务产业链。

第三, 要尽快转型。思想转弯、业务转型、增加库房、减少货场、服务消费、盯住电商、商贸一体、精细发展, 依托仓库但不依赖仓库。

第四, 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系统, 使之达到支持各业务模块集成、全程管理、与客户信息技术对接、各类物流资源高效利用、可视化管理的理想状态, 做到一次录入全程使用, 方便客户查询追踪, 消灭孤岛, 联网互通。

第五, 要做好成本控制。主要包括库存控制 (需求预测、安全库存、仓库分布) 、网络改进 (节点优化、配送优化、方式优化) 、商品包装 (商品设计、简单包装、集装作业) 、仓储管理 (空间时间、调度分拣、回收利用) 、运输管理 (司机管理、线路优化、外包优化) 、人力资源 (组织优化、人员培养、减少流失) 、绿色物流 (能源节约、修旧利废、绿色驾驶) 、信息改革 (电脑管理、自动采集、辅助决策) 、科学评价 (指标体系、台帐科目、统计财务) 等方面。

同时, 在当前经济形势不明、企业经营环境变差、整个社会防范成本增加的情况下, 要注意防范风险, 将防范成本降到最低直至为零。

八、物流要超越流通, 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作用

现代物流发展已经逐渐进入全面、广泛、深入、细化的阶段, 物流必须超越流通, 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作用。物流在生产、流通、生活、军事领域广泛存在, 而不仅仅是流通的子系统。商品流通领域之外的物流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军事领域的物流。对于现代战争和现代军事活动而言, 物流是重要的支持活动, 事关军事活动的成败。因为现代战争和现代军事活动是大量消耗资源的活动, 而从军事物资生产地向战场转移, 必然是大面积、大数量的转移, 而且还有严格的军事物资种类、时间和数量的要求。

二是生产领域的物流。根据一般的估计, 国民经济全部工农业产品生产过程和制造过程, 除了在加工和在生长的时间以外, 全部都是物流过程的时间。在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中, 加工的时间仅占5%左右, 而物流时间占到90%以上, 很长的生产时间和很大一部分生产成本是消耗在物流过程之中的, 生产领域的物流对于生产的成本起决定性作用。在生产制造领域发展现代物流, 挖掘这个领域现代物流的巨大潜力, 可以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软件产业新机遇 篇8

国发【2000】18号文颁布以来,我国软件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一方面,产业规模从百亿级提升至万亿级,另一方面,涌现出一大批规模上亿的软件企业,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支撑信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软件企业3.3万家;软件产业出口规模达469亿美元,同比增长27%,占软件产业总规模的1.5%,高于2012年5.1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外包出口规模达105亿美元,同比增长6%,低于2012年48个百分点。

软件出口整体增速加快主要在于:一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软件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二是中国仍是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三是国内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软件外包出口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国内企业正处于发展遭遇天花板和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外包业务回流等负面因素的影响。2013年,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是我国软件外包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占比分别达24%、16%、12.4%和11.9%。我国软件外包出口呈现信息技术外包为主导,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业务快速增长的业务格局。

现状

基于软件的创新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向各个行业的广泛渗透,一批新兴业态相关企业和“互联网模式+传统企业”的软件企业抓住了发展先机,通过境外上市、投资并购等方式大胆“走出去”。中国软件企业在国家“走出去”战略部署下全球化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国际金融环境转好、中国软件企业能力提升和中国市场潜力不断释放等利好因素将助力企业加速“走出去”。2014年,中国软件企业“走出去”呈现出新的繁荣景象。

(一)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2010年是我国软件企业赴美上市的高峰期,40多家企业成功IPO,融资规模近40亿美元。受中概股诚信危机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中国软件企业赴美上市受到制约,跌入低潮,至2013年,这种现象才得到扭转。2013年,我国50多家软件相关企业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占我国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总数的40%左右,融资金额近100亿美元;5家企业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IPO,占中国大陆在港交所上市企业总数的8%左右,融资金额40多亿港元。2014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已有10家软件及相关企业赴美成功上市,融资金额达32.8亿美元。阿里巴巴、大众点评、美团、PPTV聚力、凡客诚品等企业也提出赴美上市的计划。

(二)企业海外投资并购行为较为频繁

并购是扩张企业发展能力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并购能够迅速掌控国外企业的技术专利、研发人才、管理模式等优势资源。随着企业品牌和专利意识的不断提升、技术扩展和市场扩张诉求的不断增强,中国软件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频率、数量和交易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软件企业跨境并购案例21起,是2007年的2倍;已披露的并购金额达37.7亿元,是2007年的3倍。海辉软件、中软、东软、阿里巴巴、软通动力等软件企业都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并购。从投资并购领域来看,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信息安全等成为投资者们关注的焦点。

2006年上市以来,东华软件先后发起并完成多起并购案,2013年又收购境外多家创新型软件企业。2014年初,联想以23亿美元收购IBM低端服务器业务和以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2014年6月,猎豹移动斥资3000万美元收购香港网络营销公司品众互动。2014年初,兰亭集势收购美国社交网站Ador,以增强人才储备和扩张电子商务业务。

(三)企业海外业务持续扩张

中国软件企业发展实力不断壮大、国内市场地位不断稳固,海外市场成为企业的关注焦点。扩展海外业务一方面能够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国外高端人才为我所用、了解海外市场的机会。如,UC优视积极开阔印度浏览器市场。阿里巴巴在美国投资以发展全球电子商务。腾讯通过微信迅速扩展1亿海外用户,为其市场化笼络用户。东软等软件外包企业积极扩展日本、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随着我国软件企业业务转型升级,以承接发达国家的高端业务,向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转移成本导向型业务,我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竞争。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机遇和挑战

软件产业结构(包括产品结构、市场分布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进口国内缺乏的高端技术和产品,出口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进口市场聚焦美国、印度等软件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向东南亚等具有互补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扩张市场,加速向美国、日本、港澳台地区、欧洲等已有市场广泛渗透。

“十八大”提出的改革思路、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试行等利好因素,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美国外包回流、日元持续贬值、外包红利减少、新技术革命冲击、高端人才缺乏等负面因素制约着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我国软件企业“走出去”仍面临着众多挑战。

(一)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

1、利好政策和新一轮全球化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窗口

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以全面扩大开放倒逼深化改革,以全面扩大开放促进加快发展。该决定及相关产业激励政策的推出从国家最高层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企业以开放促发展,为企业加速“走出去”释放了信号。包含软件产业在内的整个IT产业步入转型的关键时期,新一轮全球化在分工协作、产业布局方面将呈现新的特点。新一轮全球化要求分工更精细、协作度更高、各国优势资源发挥更充分。像中国这样具有庞大市场需求、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通过新业态实现跨越发展的国家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2、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平台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实现弯道超越提供了新的竞技平台。

这些新技术革新了软件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模式、交付模式、服务模式和定价模式,先发创新型企业迎来了新机遇。同时,这也为我国重新布局软件产业发展,加速新兴业态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与这些新业态相关的培训、技术标准、公共服务平台、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业务占据了产业链核心位置,是新的竞争焦点。

3、企业加速转型,着力发展高附加值服务

我国软件企业“走出去”主要面向美国、港澳台、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但在这些国家处于竞争劣势地位和产业链价值低端。以软件外包为例,随着外包红利在中国逐渐减小和美国外包回流现象出现,中国外包企业必须加速转型,发展研发设计、垂直领域外包等高附加值服务,提高发展的主动权。

4、对美日外包业务呈限制性增长,港澳台等外包业务发展趋好

美国加快离岸外包业务回流、日元持续贬值等限制我国软件外包企业“走出去”,缩小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影响对美日外包业务发展。港澳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外包业务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成为推动我国发展离岸外包业务的重要合作对象。

(二)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入世以来,我国软件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但是这也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很多挑战。我国软件产业整体规模偏小,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端市场被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软件企业占据,只能承接产业链低附加值业务。以基础软件为例,操作系统市场被微软、苹果、谷歌等国际巨头垄断;数据库被Oracle所垄断。整个基础软件市场被国外巨头垄断,中国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虽然中国企业通过创新,在应用软件领域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关键核心技术和底层生态均受制于人,这种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

建议

基于软件产业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未来几年,建立从以下几点发力:

(一)有序支持软件外包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软件外包是助推软件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着力发展软件外包对提升软件企业国际参与度具有战略意义。鼓励和支持企业重点发展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租赁、系统托管等信息技术外包,扶持基于信息技术的业务流程外包,推动工业设计、研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知识流程外包,促进业务向规模化、高端化方向发展。积极承接全球离岸外包业务,提升外包企业的交付能力、管理能力与市场开拓能力。探索并推动新技术服务模式下外包模式创新。

(二)制定稳健的“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市场

从经济发展、对外交往、科技进步、产业安全等方面,综合考量制定稳健的“走出去”战略,确保软件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合作,为软件企业“走出去”搭建好平台,做好产业引导工作。积极组织国外投资、项目的洽谈交流活动,为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信息、法律等方面的服务。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快产品和服务出口,提升承接国际业务的能力。鼓励企业在海外开展兼并重组,加速国际化进程。

(三)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国际话语权

加强国际交流,建立适应软件产业全球化发展要求的国际对话与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制,推动国内相关标准国际化。参与有关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修订和更新,争取国际话语权。充分利用双边和多边谈判机制,开展互惠互利合作,促进项目、投资、技术、标准、研发设计和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支持企业建立全球研发中心、交付中心、运营中心、培训中心等。

(四)改进不足,加快推进改革

“入世”以来,中国企业不仅逐渐适应了国际市场规则,而且还能准确把握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然而,我国仍存在很多既影响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不符世贸有关规则的问题。如政府管理存在错位、缺位、越位的问题;不少产业仍存在低质量、低附加值、低价格的出口方式,带来较大的贸易摩擦。针对现有问题,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精简优化政府部门,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职能区分,减少市场干预;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五)利用好国际舞台,实现全方位的开放

准确把握国际规则、国际市场、国际贸易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战略。首先,充分利用WTO相关规则,应对和处理各种贸易纠纷、贸易保护主义。其次,调动各方力量,尤其要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企业在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中的影响力。第三,利用有关国际规则和惯例,完善国内相关法律制度。尽快制定、修订和完善不正当竞争、信息安全、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动国内经济活动更加规范化。

化肥产业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 篇9

国家制定实施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勾画了未来5年中国农业加快转变生产方式, 向现代化农业进军的新蓝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要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高效精准使用。

化肥使用零增长意味着行业必须解决产能过剩的矛盾, 创造条件适应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特别是当前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推进, 将为新的化肥品种、新的施肥方法、新的服务方式创造出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农业、农民、农村的活力和潜力将会进一步勃发, 化肥工业仍然面临着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十三五”时期, 中国化肥工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大力淘汰落后产能, 加大高端、高效专用肥料生产力度, 进一步提升肥料使用效率, 大幅度减少污染排放, 降低生产成本, 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 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以结构升级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路子, 努力开创行业“十三五”发展的新局面。

绿色节能及产业升级带来新机遇 篇10

“携手同行”——2015房地产业与门窗幕墙行业高峰论坛第一站定于2015年6月12日在广州南丰朗豪酒店举办。广州站活动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全联房地产商会共同主办, 北京中德建联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总策划。

广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 也是最为重要的门窗幕墙生产基地之一。这里汇集了:200余家五金配套件生产企业, 其中不乏坚朗、合和这样年产值过20个亿的行业翘楚;100余家铝型材企业, 集中了华昌、坚美、亚铝、伟业、豪美、广铝等中国铝材企业中坚力量;更有以白云、安泰为首的100余家门窗幕墙密封产品企业;以金工、信元为代表的100余家大大小小的门窗幕墙深加工设备企业, 可以说是中国门窗幕墙的三大产业集中地之一。广东经过了30余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涵盖生产、技术、物流、信息交流及国际合作平台的完备产业链体系。然而由于产业粗放扩张、原材料及加工成本上升、能源有限、人民币升值、房地产增速下滑等因素,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2013年1月1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省区, 广东在绿色建筑行动中率先垂范, 提出从2014年起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资新建的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并分阶段对全省的绿色建筑总量设定目标, 发展绿色建材, 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以说为门窗幕墙的革新, 尤其是铝型材企业的产业升级开启护航模式。

系统门窗作为绿色节能高性能门窗, 成为很多企业关注和转型的主要方向。其中有部分“走在前面”的铝型材企业早就开始着手“系统门窗”的研发, 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一些走在节能地产前列的地产开发商, 也已经将目光投向“系统门窗”, 并对此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北京中德建联作为此次“携手同行”活动的策划者, 特地走访了当地的南海铝型材协会和南海区铝门窗五金装饰行业协会, 征集了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自己特色的贝克洛、坚美、伟业、白云等成功案例, 并对在绿色建筑方面有突出建树的方兴地产、招商地产进行了专访, 期望给大家呈现出“广东铝材企业产业升级转型的全貌, 尤其是在系统门窗方向”, 供业内人士揣摩参阅。此外, 北京中德建联还邀请到当地知名的门窗幕墙企业与地产商、建筑师一起, 在6月12日广州南丰朗豪酒店为大家带来最前沿的门窗幕墙行业新理念、新技术。

海绵城市建材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篇11

10月16日,这份指导意见明确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大力度支持。一是政策设计先进。要求采取经营性收益权、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国家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二是具体措施到位。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减少城市大规模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海绵型建设的技术、材料和方式,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三是目标方向明确。到202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投资总额预计2万亿元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一位负责人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有望成为“十三五”规划重要议题。该计划的推进将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棚户区改造、老旧街区和危房改造相辅相成,形成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升级版的“第四大产业”。

据了解,此次海绵城市建设是“十三五”建设中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拉动经济、刺激需求、改变传统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方式将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共有332个地级市,保守假设每个地级市投资60亿元,则全国3到5年内投资总额将达2万亿元。“这中间,建材行业除了可获一定的市场份额,更是全行业更新旧的产品、材料体系,建立新的产品、材料体系的绝佳机会”。东方雨虹一位负责人表示。

贵州省贵安新区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响应者,这个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生态砂基透水及雨水收集系统受到很多观摩者关注。记者看到,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他们运用了微米级孔隙透水、生态透气防渗保水等新技术、新产品,工程技术人员在划定区域设下凹式绿地、卵石渗井,防渗蓄水效果很好。贵州贵仁生态砂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春江说:“遇到雨天,雨水将被吸收并渗入土壤,补充地下水源。经过生态砂基透水系统物理和生物净化后的雨水水质可达地表水Ⅲ类标准。每年可将11.8万立方米道路雨水输入湿地公园,既达到疏浚地面排洪压力、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又实现了雨水的再生利用的目标。”

三大领域蕴藏空间

据本刊综合分析,目前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有三大领域蕴藏着市场空间:一是城市园林和生态修复领域,在建立生态湿地、环境修复设施过程中,一些新型海绵材料用处比较多,如部分新型混凝土、加气砖等。二是市政水务领域,这里云集了我国大部分海绵试点城市的项目,可以积极开拓市场。三是污水处理领域,由于该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市场和工程份额,部分海绵型材料可在污水处理、供排水建设中应用,尤其是用于城市排涝系统的管道材料和辅料以及用于城市地下工程的防水卷材、涂料,市场前景看好。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相关人士表示,建材业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利好,并不局限于产品和技术,而是海绵型建筑本身就是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的大好场所。比如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实施雨污分流、建设雨水调蓄设施,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都需要有新的建材新业态、新产品、新标准、新的服务方式诞生。“这不是小小的一个建材产品体系,而是生态修复的一个大产业、新产业,但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与已有的新型环保材料体系结合起来,不能各自发展各自的”。付春江说。

以往,我国城市开发建设中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过去三年内有超过300个城市遭遇内涝,随着16个海绵试点城市的公布,各地政府对这项工作越来越重视,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张小宏率调研组到南宁市调研,肯定了南宁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做法。据了解,今年南宁市建设海绵城市的项目总数为165项,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53项,竣工项目22项,走在了全国前列。

但城市不同,海绵城市建设材料的提供肯定也不尽相同。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看,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按照区域和城市的不同,形成建材业的产品集成体系,真正发挥出海绵型材料的作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和生态质量。

业内人士认为,各国在建立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其材料和产品也不尽相同。德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主要提高地下管网的发达程度与排污能力,这两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拥有现代化的排水设施,不仅能高效排水排污,还能起到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因此,我国建材业企业应该多走出去、引进来,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研发、设计思路,使海绵型产品更能提高水处理的针对性和效率效能。

本刊还了解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并非都必须使用一些大材料、大管道,瑞士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就采取花费小、成效高、实用性强的雨水利用计划。比如,城市中的建筑物都建有从房顶连接地下的雨水管道,雨水经过管道直通地下水道,然后排入江河湖泊。尤其值得借鉴的是,瑞士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在原有房屋的墙上打个小洞,用水管将雨水引入室内储水池,然后再用小水泵将收集到的雨水送往房屋各处。这就要求建材企业要开发一部分比较小型的海绵型设备和材料,用于社区和家庭市场。“在有些雨水比较多的城市,建材企业可以生产一些‘呼吸型’的材料,实现吐故纳新。另外,也可生产一些家庭小水泵,将沉淀过滤后的雨水打上来,用于冲洗厕所、擦洗地板、浇花等。”北新建材一位技术专家说。

目前在瑞士,许多建筑物和住宅外部都装有专用雨水流通管道,内部建有蓄水池,雨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青龙管道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龙兆阳说:“在瑞士,政府还采用税收减免和补助津贴等政策鼓励民众建设这类房屋,从而使雨水得到循环利用,节省了不少水资源。”

上一篇:音乐相册下一篇:竞争与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