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建(共8篇)
以赛促建 篇1
摘要:作者结合竞赛的实际情况, 以及组织竞赛和竞赛培训的实际工作经历, 讨论竞赛对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学科教学改革的影响, 重点对电子竞赛对电子信息类教学内容整合、实践教学等学科建设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学科教学改革
两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它对全国普通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都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是高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一件盛事,并已成为颇具吸引力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平台,不仅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而且为相应课程体系的改革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推进作用,是引导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1]。
笔者结合竞赛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组织竞赛和竞赛培训的实际工作经历,讨论竞赛的成就和竞赛对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学科教学改革的影响。
一、独立学院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但独立学院在学科建设中凸显出一些突出问题。
1. 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不独立。
独立学院是一种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机构。但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基本于依赖母体学校,因此在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上很难突破其母体学校的设置目录,依旧沿用母体学校现有专业的培养方案、教材及教学大纲,让独立学院的学科建设束手束脚。
2. 师资队伍没有形成合力,青年老师比例偏高,实践能力弱。
目前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母体学校师资,但母体学校的师资因编制的限制,且工作量饱和,加之他们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研究不够,无法落实因材施教,难以实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外聘高校离退休教师,这部分师资绝大部分为短聘,上完课就走。三是自聘师资,青年教师比例高。这些青年老师大都是从高校走向高校,缺乏教学技能和方法,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弱,工程实践能力差。
3. 教学条件限制,实践教学处境尴尬。
当前大部分独立学院过于依赖母体学校,投入到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资金相对有限或严重不足,因此实践基地的开设前期显得有些盲目,中期管理“萎靡”,后期无疾而终,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另外,独立学院具有较强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在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上,处于一种力不从心的尴尬困境。
4. 学科领军人物匮乏,科研能力弱,不利于学科建设。
尽管近年来各独立学院补充的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逐年增加,但数量仍不足,教师中缺乏知名教授,学科带头人大多为母体学校的老师兼任且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偏少。其影响就是专业力量薄弱,创新教育与创新研究能力不强,科研和教研成果就不会多,就不会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从而制约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发展,阻碍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参赛对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
1. 扩大独立学院的自主办学权,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
对于独立学院的独立办学之路,我国教育部门应该为其创造条件。首先,给独立学院平等的竞争空间;其次,赋予他们自主办学权,包括自主招生、自主设置学科、自主设置专业、自主开设课程的权利,不然,独立学院只能按母体学校的行政指令招生、培养、管理学生,毫无特色可言,学校拿什么来吸引学生呢?
2. 电子设计竞赛引导了理论教学的建设,促进了课程体系的整合。
电子设计竞赛是以电子技术(包括模拟低频、高频和数字电路)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并结合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可编程逻辑器、EDA软件工具和PC机平台等。历届竞赛题都是侧重基础、紧扣教材。因此,首先要厚基础,抓好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设计电路系统的能力。针对目前高校重数字轻模拟、重具体电路轻系统设计等问题,要敢于打破传统的课程结构和僵硬的管理模式,重构理论和技术并举的课程体系[2],在保证基本理论不减少的前提下,对单片机系统应用、传感器应用、微机原理、锁相与频率合成、无线电发送接收、网络资料检索与利用等多个知识点进行了教学改革之后,再将电子信息技术当前的热点所需要的理论———ARM嵌入式微处理器、ARM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数字系统设计等课程及时纳入教学计划,并开设实验。其次,针对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的学生知识面窄,技术或器件落后等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应结合当今技术发展,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器件情况介绍,使学生开阔视野。
3. 电子设计竞赛推动了实践教学的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工科教育的弊端之一是重理论、轻动手,这阻碍了大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对电子类的骨干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3]。
(1)提高实验、实践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
压缩“模电”、“数电”、“微机原理”和“单片机原理”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学时,增加实验学时。二者在学时分配上的比例从以前的4∶1左右提高到目前的5∶2左右。
(2)革新实践教学理念。
应大力鼓励教师同时承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以教学效果为导向,打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界限,加强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教学交流。理论课教师通过实验课程指导,能深刻地体会到实验教学,尤其是设计型实验教学,对教师在理论、设计、调试和操作上的高要求,从而促进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紧密联系,提升教师自身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教学理念的革新不仅能确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互相依赖关系,而且能重构对实践教学重要的认识,使实验教学不再隶属于理论教学。
(3)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传统的实验教学忽视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在实验教学的内容上要建立起以验证型实验为基础、设计型实验为主体、综合型实验为提升的多层次的实验体系。同时,还要重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对学生对某一专业方向课程掌握情况最为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其高质量的开展既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其所学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在实践过程中启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引入高层次人才,加大青年教师指导电子竞赛的支持力度。
学科领军人物是学科实力的象征,是学科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要加大知名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引入的力度,有利于自主培养学科带头人,带动本学科的科研和教研立项,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促进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独立学院应加大对青年教师指导电子竞赛的“帮带”活动支持力度。青年教师因为专业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在进入校门的头几年往往不敢参与指导电子竞赛。而电子竞赛的题目往往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多都是实际工程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指导电子竞赛一方面可以促使老师们发现和反思以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相长。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形成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有利于学术创新和学科建设。
四、结语
近年来各类大学生电子竞赛如火如荼地开展,对传统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教学改革和学生培养工作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那么,独立学院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如何在“摘帽单飞”之时立于各专业之林?笔者借助于各类大学生电子竞赛这一平台,通过“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为独立学院探索出一条确立自身的地位,提高办学质量,形成自我办学特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荆中.电子竞赛与电子信息教学改革[J].管理教育, 2008.10:56-157.
[2]赵孔新, 刘刚.开展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促进电子信息类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深化改革[J].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十周年庆祝活动论文集.
[3]黄磊.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对本科教学改革的启发[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8) :74-75.
以赛促建 篇2
【关键词】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 以赛促改 校本 英语口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02-02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国家的竞争力。目前中职中专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整体素质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的差距。如何通过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教学效果,改变人才素养结构,让每个中职学生都能成才,成为同行的奋斗目标。为此“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应运而生,国家,地方各级技能比赛如火如荼开展,如何将这种精神融入校本的教学改革中,融入每个学生学习,每堂课堂的教学,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学习,改变教学,改变学风是教研活动的初衷。本学年我校教研组通过开展校级的活动,深入学生,渗透课堂,实践教改。
一、集思广益,探索活动方案
鉴于中职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动机不强,兴趣不高,课堂的参与情况不理想,通过教研组会讨论,研究相关的文件资料,查阅和借鉴其他学校的改革措施,结合学生的特点,学校专业特色,(例如,我校和长隆集团有订单合作的长隆养殖旅游专业,毕业生工作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企业要求学生能用英语口语为游客提供服务。因此,英语口语学习是重要目标,掌握英语的口语技能就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大目标。)
二、知己知彼,编制调查问卷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教研组集中问卷内容主要分为5个部分:英语的重要性质,学习的困难部分,希望提高的部分,学习的方法,对现代技术的应用。由学校出面统一印制,并且于上学期末课程结束前进行全校性的随堂匿名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100%以上的同学认同英语学习对未来的重要性质,95%的同学是认为非常重要,并表示很想通过中职课堂学习掌握。80%的同学认为英语学习存在困难,最怕语法的学习,最想提高和掌握的是口语的能力,随后的采访同学反映,希望能说流利的英文和外国人交流,这个符合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对理论的学习普遍兴致不高,但是活泼好动,希望和外界交流,对实践活动还是比较热情,动手能力也比较强。利用网络方面,20%的同学利用网络来进行英语的学习,但是90%以上的同学都不反对通过网络分享英语学习的心得体会。对于希望开展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时,85%以上的同学选择开展和口语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演讲,朗诵,歌唱比赛等。
三、确定英语口语比赛流程,出台整体设计构想
总体规划:有集体的研讨和学生的调查结果,为活动指明了方向,方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设计。最终是全校性质的口语比赛,先从班级开始试点,班级内部淘汰逐步到专业淘汰,到最后的学校淘汰赛。比赛图像,视频,音频资料由教研组统一保存,做成的电子和纸质宣传资料,通过网络和传统纸质公布,作为作为成果展示,给全校师生观看,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为获取其他专业老师的建设性建议,为日后的教学研究或举办教研活动提供资料储备和积累经验。
具体实施步骤:通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研究,采用统一的朗诵资料,整理出文字版本,电子版和音频资料提供给上课教师分散到班级进行分享。通过集体备课,挖掘材料的重点难点,分发给组内科任老师,落实组织教师对全体同学进行集体的学习。评价方面也加以考虑,班级赛为初赛,期中口语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成绩,计入期中考试的成绩。班级选拔10名进入专业的淘汰赛,最终每个专业5名进入学校终极比赛,校级比赛获得好名次的同学获得期末英语口语免考资格,并在取得学校奖学金优先考虑权。
活动成效:前面的尽心准备,同事们的支持合作,作为课程又作为全校的课改活动,取得以下的效果:
1 学生参加方面
跟教学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挂钩,学生参与达到100%。为了班集体和专业的荣誉同学们没有进入决赛也会参与期中,给予关注,同学反映,如果通过微信或群的通知,同学们更准确地参与。
2 教师积极参与
全体教师要参与,因为关系到教学任务,是一个集体的活动,特别是年轻教师参与出谋划策,带动活跃现场的启发。
3 发挥专业特色
借用同学参与会计的学生参与计算分数,计算机的同学参与现场的分数记录。发挥积极性,发挥了重在参与的理念,启发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活动。锻炼英语技能和展现专业的技能。
4口语比赛所获反馈
学校主管领导参与决赛比赛,听现场点评参与评论,并现场和学生互动探讨学习方法。口语比赛确定为校级的规定课改活动重要活动,建议常年举行为省级比赛和国赛储备人才。
教改心得:口语比赛活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促进了学生让学生学习,进步;启发教师思考,为教师科研提供了机会。教研组在比赛活动对学生和教师展开采访调查,收集资料,为教研组开展课题研究做好数据资料收集,初步拟定学生学习习惯和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调查。
1.调查学生
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调查
发现优秀学生和其他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学优秀生会学习的心态,学习方法,学习的策略,学习的渠道上比较丰富,学习的自我效能比较高。
学习心态 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 学习渠道
显著差异 显著差异 显著差异 显著差异
2.采访教师对比赛的感想结果反映
教师认为这样的教研活动,拉近了学生的关系,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实现真正的交流,特别是缓解新教师初入职场的焦虑,老教师也发现专业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曾宪春. “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训” 提高技能教学质量[J]. 广西轻工业. 2009(06)
[2]金鑫. “以赛促学、以赛代考”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J]. 学园. 2014(29)
以赛促建 篇3
关键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软件技术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广泛的社会需求,软件专业成为高就业率的专业之一。通过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已成为各高职计算机专业设计课程改革的热点。师生在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的成绩和奖项,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样也被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看作是评价专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1“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效果及意义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是指通过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大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并在备赛、比赛及大赛总结的过程中,重点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实现在赛中教、在赛中学、在赛中改。
1.1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淄博职业学院软件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全国“蓝桥杯”软件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赛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齐鲁软件杯软件大赛、中国软件杯和Android挑战赛等各类技能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大赛,参赛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软件专业学科的内涵,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更有一些获得了优秀成绩的参赛学生看到了自己学习本专业的优势,自信心增强,能够坐下来踏实的钻研专业知识。通过大赛总结,分析问题原因找差距,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积极配合,形成了自主管理、 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在有些大赛的颁奖典礼上,经常同时组织专业招聘会,很多大赛的优秀选手在颁奖典礼上就找到了心仪的就业单位,高质量就业情况层出不穷。另有一部分同学考入了专升本,更深入的学习软件专业知识。更有一部分同学毕业之后自主创业,成立软件公司,成为企业的领跑者。
1.2有效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及协作能力
淄博职业学院院领导非常重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每年都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级的技能大赛,例如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山东省高职院校微课大赛,全国教学设计大赛以及院级教师技能大赛,并根据大赛性质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提高教师的参赛积极性。在比赛过程中,参赛教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不仅提升了参赛教师的专业及教学技能水平,也提高了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
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并及时分析总结,形成了系统的教学方案,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科研水平。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增多,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打破了“上课来下课走”的传统大学式教学方式。
1.3有效促进教学改革和高质量专业建设进程,提升专业知名度
大部分的技能大赛都是由行业中的优秀企业牵头主办,通过参加各类大赛,能够与企业更密切的接触,深入的了解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让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专业建设。另外,参加大赛的学校来自全国各地,在大赛期间各参赛队的指导教师和选手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彼此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合作的项目也越来越多。
在整个参赛过程中,指导教师积累的大量的教学素材和案例,这就为申请及建设高质量专业项目提供了依据。这些高质量专业项目的开发促进了专业建设的进程,提升了专业知名度,不仅生源质量逐年提升,每年也有许多本行业的公司单位来学校招聘优秀毕业生,使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可以有高质量就业。
2实施“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有效机制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学模式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分析淄博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总结相应的措施。
2.1充分把握各类大赛的内容和特点,调整教学进程,逐级选拔优秀参赛选手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大赛的赛项内容可以对某个阶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并根据考核成绩选拔大赛种子选手进行集训准备参加国赛。 例如近年参加的国赛项目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赛项,需要的C语言和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可以通过“蓝桥杯”软件大赛C语言赛项和Java语言赛项作为课程考核结果和选手的选拔依据。另外,为了让学生有更多参加大赛的机会,灵活调整教学进程。例如在第三学期使用分阶段授课的方式开设《Java面向对象编程》和《3G移动应用开发》课程。
2.2健全保障机制,着重健全奖励制度
为了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大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院建立了专用的大赛集训室,配备各类大赛的专用设备,并制定了各种保障机制。一是使用“学分银行,弹性学制”机制, 根据大赛成绩相应算入学分,可以申请免修指定课程,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就可申请提前实习;二是健全奖励机制,对于参加大赛的学生,在大赛的集训和参赛期间都有相应的补助,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不仅有现金奖励,还是优先考虑的各类评优人选,例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优秀毕业生、 国家级和省级奖学金以及一些企业组织的学生活动(专业夏令营),对于大赛的优秀获奖选手,优先挑选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单位和岗位,优先推荐就业单位,另外,近期淄博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还在探索与本科院校联合办学,挑选优秀毕业生保送专升本的办学模式。
对于参加教师技能大赛和指导学生参赛的指导教师,除了现金奖励,更在各类评优方面占据优势,例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这些荣誉的价值可以在职称评定及聘任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2.3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功用,实现自主管理
对于大赛种子选手的集训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除了指导教师按照计划做相应的指导外,大部分的时间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大赛集训班可以以社团或者兴趣小组的方式开展活动,社团指导教师就是大赛的指导教师。对于社团和兴趣小组的纳新成员不仅是大一新生,而是各系各专业的学生,参加大赛的成绩或者专业认证考试的成绩就是纳新的依据。大赛集训班的活动由社长或者组长主持开展,例如讲座、视频课堂、竞赛等,同时学生组织主动关注大赛的动态,自发组织报名、集训计划安排等工作。这样不仅可以相互学习、相互监督,提高自主管理能力,还可以形成参赛梯队,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建设积极向上的学风。
2.4密切联系企业,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机制
在大赛的备赛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与企业密切联系,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参加大赛,信息工程系软件教学与Google中国大学合作部、联想、华为等知名公司建立合作项目,建立专业实习基地,每年不仅向实习基地输送实习学生,也派遣专业教师去公司顶岗实习或参加培训; 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外聘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大赛、 课程设计、认知实习等教学环节,并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座谈会,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前沿,根据需求分析并参考赛项内容, 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从而培养能够适应专业岗位需求并为专业发展做出贡献的技能型人才。
以赛促建 篇4
当前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日趋激烈的技能竞赛已进入了白热化, 在全国各级的技能竞赛中,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的赛项所占比例相对而言是比较大的, 如在全国技能竞赛中有计算机网络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微网站设计与开发、UI设计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互联网+”技术应用与开发、智能家居应用等赛项。如何利用技能竞赛作为导向, 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 已成为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我院于2002年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历年来积极参加各项技能竞赛, 近几年竞赛成绩明显提高, 探索“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给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 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的一系列改革, 有效地提高了本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的内涵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加大, 技能竞赛在各级部门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以竞赛为手段, 突出实践技能教学, 推进职业学校的专业技能教学改革, 展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竞赛在各地纷纷举办。“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技能竞赛”技能竞赛在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中势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主要有网络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网站设计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等, 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企业网络的规划设计、设备选购、搭建、调试、运行维护;网站规划设计、素材采集与加工、网站建设、网站运行维护等等。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而言, 实践是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关键, 而技能竞赛又是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是指通过组织具有高度仿真性和强烈针对性的技能竞赛, 营造良好的竞赛环境, 把学生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中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的操作应用于练, 然后通过实际能力水平演练进行考核[1]。从掌握职业技能出发,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 让学生获得有针对性的技能实践,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学生在赛中学, 老师在赛中教, 把“赛、学、教”三者融合在一起, 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 通过技能竞赛的过程和结果, 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考核, 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 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检验教学改革的成效。
3“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的实施过程
3.1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 将专业教学与技能竞赛统一起来
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技能竞赛的技能要求融入其中, 将技能竞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中, 竞赛内容和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就能保证参加技能竞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行为, 使教师将教学与竞赛统一起来, 学生在竞赛中提高职业能力, 通过大赛, 最终让学生具备能满足当前社会就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同时, 结合技能竞赛,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 根据行业企业对职业技能要求的变化, 努力做到就业需求与技能竞赛标准相一致, 不断完善课程标准, 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3.2 选取教学内容时, 瞄准技能竞赛, 体现其实用性和职业性
一方面, 当前大多数实训内容是基于基础理论知识设计的, 已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教学效果不佳, 很难达到职业技能培养要求。另一方面, 技能竞赛标准是根据行业企业具体需求而制定的, 大多数为实际工作中的案例, 竞赛内容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由于技能竞赛的项目大都体现出学生在职场环境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专业对原有教学内容做了必要的整合, 把具体行业主要职业 (岗位) 工作过程相关的内容引入到专业教学中来, 将技能竞赛中的典型案例融入重点教学内容, 逐步增加综合设计性的实训内容, 满足各种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同时, 给学生提供一个逐步进阶的机会, 让学生感受到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的关联性。技能竞赛内容充分体现了当前行业技术需求, 比如在全国技能竞赛计算机网络技术赛项中涉及无线技术、物联网技术、VPN、IPv6、防火墙、服务器、Linux、IP语音等技术。
3.3 制定教学设计时, 与技能竞赛紧密联系
为了吸引大多数同学参加技能竞赛, 可将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测试利用竞赛形式完成, 实现人人参赛,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赛让被动安静的学习课堂变为主动活泼的比赛赛场,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不断地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专业教学中, 将任务驱动法和小组竞赛法贯穿始终[2], 采用任务驱动法, 给学生独立思考空间的同时, 培养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帮助他们找到一条由外到内、层层深入的学习途径;把技能竞赛相关项目作为专业技能培训重要内容, 从整个学习过程中, 每个任务都由小组合作完成, 通过小组竞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
3.4 设计考核方式时, 偏重应用能力考核
职业教育的考核应坚持能力本位的基本原则, 以工作技能为重点, 从更新考核理念、建立考核机制、改革考核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构建能力考核模式和评价体系。可以从知识、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三方面考核, 从强调结果的考核变为强调过程的考核。考核成绩由平时考核、能力考核和知识考核构成, 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20%, 能力考核成绩占50%, 知识考核成绩占30%。平时考核是平时学习跟踪考核, 是教师按教学进程中的项目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校内外实训实习报告按照技能要点进行综合考核, 能力考核是对于在学院、省级和国家级专业技能竞赛获奖的同学可以加分。知识考核阶段安排在期末, 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 从多方面考核学生在职场中综合应用的能力。
4“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的成效
4.1 突出“以竞赛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改革
打破传统教材的束缚, 以竞赛内容为导向,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引入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相联系的实用性内容。融入“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赛中学, 老师在赛中教, 可以将竞赛典型的案例综合知识分解为一些小的实训任务, 让学生结合企业需求, 学习实用的技能, 掌握最新技术, 打好扎实的技能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实训任务, 并以比赛的形式贯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能力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体, 有效地提高了职业能力。
4.2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和才能展示的平台, 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新的指导。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 就业率高, 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五年来我院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布局了校级、省级和国家级进阶式学生技能竞赛, 共参加了13种竞赛, 获奖人次达247人次。通过参加“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高校杯软件设计大赛、蓝桥杯C++程序设计大赛、多迪杯网站设计大赛”等赛项, 大大提高学生多种能力、学习积极性及专业技术技能, 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7.2%以上, 最终就业率在99.5%以上。通过竞赛, 建设了多支指导竞赛教师团队, 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升及教学水平提高。
5 结束语
通过实施基于“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教学理念的一系列教学改革, 紧密结合行业企业要求, 促进课程改革创新, 给学生提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的平台, 在竞赛中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摘要:高职院校的技能竞赛对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阐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内涵和实施过程, 对专业教学的多个环节进行改革。实践结果表明,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明显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技能竞赛
参考文献
[1]熊婷, 邹璇, 梅毅.“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对软件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向导, 2013 (3) :21.
[2]周海霞, 吴愚.以赛促教改革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9 (39) :38-39.
[3]蔡勘生.“赛教结合, 寓学于赛, 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1 (26) :40-43.
[4]陈天祥.从数控技能竞赛探析组织赛事的暗礁及解决建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2) :76-77.
以赛促建 篇5
关键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1. 学生学习特点与竞赛现状分析
西京学院控制工程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自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类大赛, 我院举办这些大赛的目的都是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 能够被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1]但我院总体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 在教学与竞赛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脱节,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生源质量限制。受高考招生政策的限制, 西京学院本科层次的学生只能第三批录取, 生源质量要低于一本、二本院校。这些学生相对来说, 基础知识较薄弱, 学习自主意识不够强, 自学能力较弱。
(2) 竞赛指导教师队伍不健全。自动化专业相关的大赛一般都是与实际相关联的。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与较强的学习能力。西京学院自动化专业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的, 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而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知识与能力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需不断提高。
2.“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内涵
“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教学模式, 是以课程“项目化”教学为中心, 由专业指导教师和学生组成项目训练队伍, 把学生在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活动中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应用于训练。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技能大赛, 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反思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 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 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从而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2]而为更好地配合各项大赛的进行, 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己, 进一步拓展专业技术领域,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协作和临场应变能力。通过参赛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比赛结果, 反思自身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存在问题, 从而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 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 实现教学相长。
3.“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1) 制订有针对性的、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 根据相关企业的用人标准中对自动化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的要求, 重新规划、调整教学课程, 使相关课程开设时间与竞赛的时间相衔接, 制订鲜明的且有针对性、导向性、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行“学分置换”“学分银行”“以赛代考”的教学管理制度, 让学生在学中赛、在赛中学, 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
(2) 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并健全指导教师奖励制度。一方面, 可以引进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来优化教师结构, 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全方位指导;另一方面, 还可以安排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 以此来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水平。组建时应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尽可能将年轻教师与资深教师组合在一起, 使得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方法与丰富的经验相互弥补、相互碰撞。并且应当将指导学生竞赛纳入教师的日常工作中, 与绩效考评等相关工作相结合, 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3) 搭建校内大赛平台,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一方面, 把综合性比较强的大赛进行项目分解, 实施“项目式教学”, 将竞赛项目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 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另一方面, 多举办校级比赛, 实现好中选优。这样, 既能选拔出优秀学生, 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的大赛, 又能让学生一起学习, 互帮互助, 共享知识与技能, 共同提高。
“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改革,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积极性和创新性, 调动教师教学激情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 做到竞赛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相结合, 实现教学相长, 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实现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熊婷, 邹璇, 梅毅.“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对软件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3) .
以赛促建 篇6
一、当前大力发展技能大赛的职业院校现状及利弊分析
在教育部提出要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和评价作用, 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之后, 各类职业院校掀起了开展技能大赛的大浪潮。
(一) 技能大赛带来的优势
以往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原因, 中职类学校办学经费存在大量的缺口, 各种实际操作设备难以配齐。职业院校可以技能大赛为契机, 添置用于技能训练、日常教学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另外, 技能竞赛的开展也使得职业类学校往技能课、实操课方面倾斜。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 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
(二) 技能大赛引发的弊端
由于技能大赛的大规模组织, 部分学校出现了“为了比赛而比赛”的局面, 有的学校甚至把比赛当作一项例行任务来完成, 仅在大赛前几日对学生进行短期的集训, 大赛之后便不管不问, 有的学校则为了拿到技能大赛的金牌, 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 将学校大部分人力、物力都集中在技能大赛上, 而对日常的教学不加关心, 造成了本末倒置的情况。这种不重视与过度重视的情况都不是技能大赛举办的初衷。技能大赛的举办应该是引领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种手段, 而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
二、“以赛促教”改革带来的学习模式转变
(一) 专业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变化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授课。而技能训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在实际操作训练中, 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能成为主导, 这样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以及为学生解答训练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 辅助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均以导师的身份存在。
(二) 集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由于技能训练中, 学生实操的环节较多, 这就加大了学生实际动手训练所占时间的比例,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处于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地位。在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不仅逐渐形成独特的学习习惯及风格, 而且具有创造性思维, 而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正是我们一直要探寻达到的目标, 可以作为普通课堂的蓝本。
三、“以赛促教”改革带来培养目标的转变
(一) 教师的培养
技能竞赛的开展为教练提供了大量走出去的学习机会, 市赛、省赛、国赛的赛前培训使得教练不仅有机会接触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业, 而且能了解到本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长了知识, 开了眼界, 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同时, 经过培训的专业教师对本行业的动态有了更深的认识, 目标和方向都较为明确, 更容易取得相关行业的资格证书, 成为具有“双师证”的专业教师, 从而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 学生的培养
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 更要兼顾熟练的操作技能, 这与当前要求的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的理念是一致的。根据学生参赛的要求, 学生不仅需要拿到竞赛项目规定的要求, 有各行各业的资格证书, 而且还要在竞赛中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优秀选手中脱颖而出, 才能实现竞赛与考证的双赢。同时, 由于鼓励学生实践,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 在动手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在技能训练中, 项目教练及心理辅导教师还对学生在训练中遇到的技术和心理上的困惑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及心理学知识支持, 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加过硬, 抗挫折能力也更强。如果类似的做法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会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四、“以赛促教”改革带来的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重新定位
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 由于项目教练还兼任专业科目的日常教学工作, 所以技能训练的辅导时间有限, 这就使得教练必须探索出一些科学、高效的方法, 来协调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的关系。
(一) 技能训练常态化, 日常教学技能化
技能大赛作为学校重要的教学工作, 应该纳入日常教学中来管理, 从而达到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两不误。在以技能大赛引领日常教学的职业学校, 还应该制定良性的教研奖励制度, 对有技能训练任务的教师, 学校应折算相应的课时补贴, 同时在教师的绩效考核中给予评优、评先、年度考核方面适当倾斜。
(二) 竞赛内容课程化, 课堂内容项目化
技能竞赛的开展, 还可以促进学校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如果学校将技能训练的相关课程, 开设到第二课堂和日常教学中去, 形成职教的特色教育, 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日常教学和第二课堂中学到必要的技能知识, 而且可以为技能训练的学生梯队提供充足的后备军, 同时又能满足行业、企业对在校学生的实践技能标准。技能训练强调过程项目化, 将训练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小的项目, 当所有的项目完成时, 技能训练的课程就完成了, 技能训练的项目教学化管理为日常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只有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好项目任务及多个预设问题, 才能达到高效课堂。
综上所述, 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制定、学校大力发展的技能大赛, 具有行业最新的动态, 不仅能引领和评价常规教学, 而且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同时, 技能大赛的项目面向职校学生, 符合学生专业, 能与行业、产业需求准确对接, 理应成为职业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参考。
摘要:近些年, 技能大赛作为职业院校教学风采的展示平台受到政府、社会、学校的高度重视。主要通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开展技能竞赛的利弊, 阐述“以赛促教”改革带来的学习模式、培养目标的转变、对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重新定位等启示, 说明了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制定、学校大力发展的技能大赛确实是引领职业院校教学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技能大赛,以赛促教,成果转化,师生角色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9) :36-37.
[3]肖海慧, 邓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16) :154-155.
[4]陈炳和.学生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9 (8) .
以赛促建 篇7
一、课程考试改革的背景
1. 对考试功能的认识有盲区
过去我们对考试具有检测、评价、鉴定、反馈和选拔功能认识比较清楚,但对于考试的教育功能、教学功能却了解不多,存在盲区。通过深入学习与研究,我们认识到考试对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检验学习效果,训练思维,培养应变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这说明考试具有教学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考试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和重要的教学环节。考试具有教育功能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依据考试结果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反馈,会使教师和学生获得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对自信心、积极性和行为动机都会产生影响。一般肯定的评价可以提高师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情绪反应是正面的,心理上有成就感;否定的评价则容易引起师生情绪燥动不安、焦虑,心理有负疚感、自卑感,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如果加强引导,有时否定的评价反而会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营造良好的考试文化氛围,及时对违纪和作弊的学生进行处理,以及正确评定学业成绩,并指出存在的问题,而使学生本人及其他学生受益,等等,都是伴随考试所实施的教育活动。
2. 考试改革与教学改革不同步
在课程考试改革之前,我校在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方面研究上已取得较多教改成果,其应用对于准确把握高职办学方向,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考试改革却相对滞后,教师对于如何确定考试内容、怎样选择考试方法、如何实施、怎样保障等与考试相关的问题认识不清,研究不深,更多的是沿袭传统考试模式,而且由考试制度不健全,思想教育不到位,个别青年教师还存在重教学轻考核的倾向。考试改革的滞后性,不但导致考试与教学环节的人为割裂,在人才培养上不能实现考试与教学的相互协调与促进,而且直接影响到考试质量,导致检验与评价、鉴定与选拔、教育与教学功能大打折扣,最终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
3. 考试没有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以往课程考试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一卷定乾坤,很少进行过程考核,而且存在以知识考核为主、考试时间安排集中、期末考试频率高、命题随意性强、考试形式单一等问题。过于强调终结性、鉴定性考试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学生重结果轻过程,重视期末突击学(复)习,忽视平时努力,也容易培养功利心;过程考核的缺失,人为固定教学与考试的先后顺序,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导学促教作用,也使考试的检测与评价功能不能全面、客观、科学,导致信度和效度低下。
二、课程考试改革的具体作法
1. 树立高职考试观
树立科学的现代高职考试观,为考试改革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一是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素质测评和知识考核;二是加强形成性、诊断性考试,使考核贯穿教学的全学程;三是采取多样化考试形式,与多样化的考试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相适应;四是采取多元整体评价观,注重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五是健全考试制度,营造良好的考试文化氛围,为考试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2. 科学确定考试方案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我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核心课,实践性比较强。我们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和组培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参照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实施安排,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测评和相关理论知识考核为辅助,科学确定考试方案,作为考试实施的重要依据,从而克服考试的随意性。考试方案中主要包括考试目标、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评价标准等,要求考试目标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相适应;评价标准充分体现行业与职业的标准要求。随着2009年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我们重新制定了理实一体教学教学方案,相应地也对考试方案也作了大幅调整,着重突出了考试的适应性、针对性、服务性和实效性。
3. 加强过程考核
2003—2008年,我们重点研究了考试与教学的融合问题,随着2009年理实一体教学方案的开发与实施,我们又研究了如何发挥考试的导学促教作用,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加强过程考核,实行以考促训、以赛促练,改变以往先教学后考核的模式化、固定化的教学程序,而将考核与实训同步或交叉进行,使考试成为一种特殊的实训过程,并贯穿教学的始终,以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采取的主要考试举措有: (1) 提高过程考核成绩在学期成绩总评中的比重,平时的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成绩由原来占20%分别提高到40%和60%;伴随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明确过程考核成绩占学期成绩总评的40%; (2) 结合教学实施,加大课前和课中的诊断性、形成性考核次数; (3) 学生持卡(技能考核卡)实训,在实训中进行随机性的技能与理论知识考试、开展技能比赛和职业素质测评,考试成绩和测评结果记录在技能考核卡上,并公开、及时反馈; (4) 小组考核与学生个体考核相结合,实行小组积分制; (5) 根据考试方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采取多种考试形式; (6) 要求任课老师结合教学,实行全面、全程、动态性考核,而且做到考核记录齐全。
4. 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
农业高职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多样性、丰富性、广泛性特点,决定了考试形式和手段也是多样的、灵活的,但无论采取何种考试形式和手段,都要做到与实训项目、考核内容的适应性。通过实训过程中实施考核和技能比赛,以考促训,以赛促练,从而做到考核与训练有机融合。以下是常用的几种实用考试形式。根据教学内容、技能等级与教学方法手段的不同,选择难度系数不同的考试形式,有时多种考试形式可以结合使用。
(1)现场操作。操作既是技能训练的需要,又是考核的形式和手段。主要是针对组培技能操作各环节的考核形式。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组培生产环境下反复训练多次后,对照考核标准,可以自我考核、组内同学间自由考核、组长考核或教师随机考核,以此检查学生的实际操作速度和质量。学生在做中学,考中做,考核未过关再练、再考,使考核真正成为技能训练的有效手段,而非负担。
(2)口试。口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的掌握程度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练,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一般在操作间隙进行或操作训练结束后全班(教师负责)或小组内(组长负责)集中进行。
(3)小组积分制。将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采取小组负责制。过程考核时,学生个体答问或实践操作或参加技能比赛所得的成绩,既是学生本人一次平时成绩,又为小组赢得一次成绩,学期末时将小组累加所得成绩,再以一定比例折算平均到所有组员,个人成绩与小组折算成绩相加,即为该名学生平时总成绩。小组积分制的实行,有助于形成学生间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实训运行机制与考核文化氛围,彻底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同步培养与考核,使合作学习在机制上有了保障。
(4)撰写课程论文。主要针对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操作和管理的实训项目或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及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安排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教师根据实际的实施与管理效果和论文质量,最后评分,并写出评语。这种考核形式主要锻炼和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为毕业论文设计与撰写打下基础。
(5)技能比赛。学生技能需要反复训练。在反复训练期间,针对单项技能或技能环节安排组内组间技能比赛。这种技能比赛一般结合实训,以操作、辩论形式为主,时间可长可短,比赛内容既有技术要领、注意事项,又有与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比赛成绩作为考核成绩。除此之外,平行班级间也安排技能比赛。这样,实训场地就是比赛现场,技能比赛真正成为又一种形式的实训,达到了以赛促练的目的和效果。有时,利用业余时间,邀请专业建设顾问、行业专家作评委,组织专场技能比赛。我院每年艺术节期间,都选派优秀学生参加组培技能大赛。
(6)跟踪考核,动态考核。植物组织培养一般要经过初代、继代、生根培养和驯化移栽四个培养阶段,但实训项目进程与所需时间却因植物种类、培养方案息息相关。尽管如此,我们通过调查技术指标就能够反映培养方案设计是否科学,以及培养质量如何。因此,可以采取跟踪考核、动态考核形式,全程考核项目组和学生个体的实施效果与综合表现,并结合技术指标的调查进行定性和定量考评,突出考试的针对性。这种考试形式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主要考查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状况。实施前任课老师对小组确定的组培项目要严格把关,最好控制在学期内完成。
(7)答辩。借鉴毕业论文答辩的形式,预先将答辩题目告诉所有同学,答辩现场随机抽签决定答辩题目与次序,也可以小组或学生就自己所做组培项目进行专题答辩。这种答辩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集中安排在期中或期末进行。这种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
(8)职业素质测评。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和实训表现,以及实训报告、实训总结撰写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测评。一般采取跟踪考核和动态考核的方式进行。由于组培实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因此职业素质测评主要的依据是学生在项目小组中的表现和所在小组的实施与管理效果。测评由任课老师、基地管理老师、学生代表共同评定。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实行重点教育引导、重点考核。
(9)闭卷笔试。这种考试形式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的学期末进行。试卷以题签形式发放,主要题型是设计题、分析题、讨论题、技能操作的要领与注意事项等,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保障措施
(1)实施课程责任人制度。通过自荐—民主评议—教研室推荐—系领导审定的操作程序,聘任课程责任人,由课程责任人全面负责包括考试改革在内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
(2)加强任课教师的培训与选拔。通过组织政策文件与高职教育规律学习、说课、公开课、企业锻炼等多种形式与途径,培养锻炼师资,并在每学期初择优安排爱岗敬业、合作意识强的双师型教师担当任课教师。对于工作不负责任、实践能力不强、不清楚高职教育理论的教师,可安排转岗或培训合格后再考虑聘任。
(3)完善考评分析与反馈制度。无论过程考试,还是期末考试,不但要求教师认真进行考试成绩分析,妥善保存考试的过程记录,以备学生查验,而且要求教师及时与所教班级和学生取得联系,根据考试存在的问题是否共性,而采取集中公开或分散私下方式进行反馈,从而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教研室和系领导也要对课程考试成绩所反映的教学问题对任课老师进行认真、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引导,从而发挥考试的督导作用。
(4)注重考试文化建设。良好的考试文化氛围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考试环境。通过制度约束与正面教育引导,使教师转变观念,清楚认识到考试与教学在目的与作用上的同等重要性,明确自身使命与职责,科学命题,不划重点,不突击辅导,公正阅卷,从而形成良好的教风;使学生正确对待考试,自觉遵守考试纪律,从而营造良好的考风。
此外,全面、客观、科学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有利于良好考风的形成。
三、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
改革考核制度,实施和加强以考促训、以赛促练,充分发挥了考试对职业能力培养、理论知识学习与素质养成的促进作用。表现在考试、比赛与技能训的有机结合,创造了一种愉快的实训环境和学习氛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培能力得到了强化,职业素质也在技能训练与考试、比赛中得到了同步提高。考试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同步实施,有效提升了育人质量,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部分优秀毕业生已成为组培企业的骨干力量。实践证明,这种课程考试改革的效果非常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考试形式与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的适应性问题、教学进度与考试时间的安排问题。
摘要:本文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考试改革背景分析的基础上, 从树立高职考试观、科学确定考试方案、加强过程考核、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介绍了高职课程考试改革的一些作法, 明确了以考促训, 以赛促练, 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实践效果。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考试改革,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庚灵等.高等农林院校实践教学特点及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J].高等农业教育, 2003, (4) .
[2]吴言.建构主义学习[J].职业技术教育, 2001, (28) .
以赛促教加强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篇8
1 我校为支持鼓励护理教师参加各类赛事做出的积极贡献
1.1 形成并完善各类赛事制度, 为教师参赛提供制度保障
从2006年开展“天堰杯护士风采大赛”以来, 我省卫生职业教育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同形式的赛事为一线教师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为提升我校在全省卫生职业教育系统中的实力, 使我校青年教师以大赛为载体快速成长、提高专业技能, 我校先后制订并不断完善了各类赛事的保障激励制度, 充分强调以赛事培养人才、提升专业形象的重要性, 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或参与指导各类技能竞赛, 并加大对参赛教师、指导教师、优秀团队的宣传奖励力度。我校对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参赛教师、指导教师除物质奖励外, 在评优评先、收入分配、职称评定、年终考核中也给予政策倾斜, 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赛的积极性。
1.2 以“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教师参赛提供技术保障
我校是以护理专业为示范专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一直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为加快教师发展成长, 营造学知识、促业务、比技能、练本领的良好氛围[2], 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办法, 先后选派以护理专业为中心的各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武汉、南京、山东、北京、兰州等地的著名院校进修学习, 并聘请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甘肃省卫生学校等上级或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 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讲学报告、现场指导, 并形成长效机制, 为我校教师的成长进步做有效指导, 为教师参与各项赛事蓄积了能量。
1.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为教师参赛提供物质保障
在近几年以技能大赛为主的各类赛事中, 我校为实现“赛出成绩”的目标, 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先后从天堰公司及各大知名企业购进配套的实训仪器、器材、耗材, 解决了以往设备陈旧落后、残缺破损、数量不足等问题, 并力求实训设备与大赛要求一致。如近几年购买的“全功能静脉输液臂”、“全功能急救模型”等设备, 为参赛教师、学生训练提供了仿真体验;2009年购买的优秀教学课件, 为教师制作高质量参赛课件提供了有效参考。这些举措都为参赛教师取得良好训练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提供了物质保障。
1.4 精心部署, 层层把关, 为教师参赛提供组织保障
为确保良好的竞赛效果, 让教师在竞赛中成长, 使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得到提高, 校领导强调对各类赛事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狠抓落实、赛出成绩”, 学校以文件的形式保障赛事制度的顺利贯彻执行, 赛前制订有效的参赛方案和办法, 精心部署选拔、集训、参赛等各个环节工作[3], 逐步完善了校内竞赛和选拔制度, 加强对技能大赛的组织和管理。通过校内竞争、层层选拔的方式, 推荐优秀选手参加比赛, 并且对参赛选手制订分阶段集训计划, 在训练期间, 校领导及聘请的校内外专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指导训练工作, 看望、慰问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 给参赛教师以极大的精神鼓舞, 对参赛教师进行模拟考核、赛前竞赛, 不断提高参赛教师的技术实力及心理素质。精心、细致、周到、周密筹划安排[3], 为参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成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 技能竞赛对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以技能竞赛为动力, 夯实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技能是职业技术类院校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护理专业是我校各专业中的主干示范专业, 在护理专业学科教师中, 青年教师占90%, 是本专业教学和实训的骨干力量, 通过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和指导各类技能竞赛, 给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平台[2], 在竞赛中通过全员培训、层层选拔, 营造出了青年教师钻研业务, 提高技术水平“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促使青年教师在参赛训练过程中认真备课、钻研教材, 进一步加强了技能操作学习, 严格规范了操作进程。并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 老教师也积极发挥自身的“传、帮、带”作用, 互相切磋、互相学习, 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1]。通过竞赛不断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夯实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2.2 以技能竞赛为契机, 推进了我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我校实训基地的实训器材残损破旧, 数量严重不足, 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能真正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临床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目标[3]。我校从2006年参加全省举办的各类大赛以来, 为满足竞赛与教学需求, 先后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引进了大批实训设备, 使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提高。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切实加强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 也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水平、培养“实践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奠定了物质基础。
2.3 以技能竞赛为航标, 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了教学质量
各类技能竞赛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成果改革、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综合检验。在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这个教学交流平台上, 通过大赛带动教学、评价教学, 在检验各学校教学成果的同时, 引导各职业院校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训方式的改革、课程模式的更新[3], 尤其是大赛中的一些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 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为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如在2010年举办的“人卫社杯”护理技能大赛中, 有关人文关怀的考核使我校教师积极进行课改, 不断改良实训教学模式, 除注重护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外, 更注重对护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技能训练和临床实际工作中, 通过各种教学改革措施, 利用校内护理实训基地, 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 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 提高了护生的临床适应能力, 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2.4 以竞赛为平台, 提升了我校教师在兄弟院校中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学校的辛勤培养、精心组织, 我校教师参赛成绩逐年提高, 我校的知名度及声誉也跻身于同行业前列。竞赛也给参赛教师带来了个人成长的机遇, 使参赛教师增加了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 开阔了眼界, 锻炼了能力, 提高了水平, 也提升了我校教师在兄弟院校中的综合竞争力。
2.5 以竞赛为起点, 增强了护理教师队伍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竞赛活动中人人参与、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机制[2], 形成了护理教师互帮互学、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 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增加了他们的职业自豪感, 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教师及护理专业学生的自信心, 使他 (她) 们切实感受到在“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大赛”的新局势下,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的大好机遇[3], 促进了青年教师在技能竞赛中迅速成长, 坚定了护理教师培养高素质护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 使他们在教育教学的征程中不断进取。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护理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对护生正确地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我国护理水平, 缩短与发达国家护理水平的差距, 在“职业教育有大赛”的新局势下, 在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搭建的教学交流平台上, “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 通过教师积极参与或指导大赛, 全面掌握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鼓励教师在竞赛中迅速成长, 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张银玲.关于加强护理师资队伍素质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10) :23.
[2]刘克旺.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0)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