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改革

2024-10-27

以赛促改革(共12篇)

以赛促改革 篇1

1 引言

当前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日趋激烈的技能竞赛已进入了白热化, 在全国各级的技能竞赛中,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的赛项所占比例相对而言是比较大的, 如在全国技能竞赛中有计算机网络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微网站设计与开发、UI设计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互联网+”技术应用与开发、智能家居应用等赛项。如何利用技能竞赛作为导向, 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 已成为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我院于2002年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历年来积极参加各项技能竞赛, 近几年竞赛成绩明显提高, 探索“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给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 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的一系列改革, 有效地提高了本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的内涵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加大, 技能竞赛在各级部门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以竞赛为手段, 突出实践技能教学, 推进职业学校的专业技能教学改革, 展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竞赛在各地纷纷举办。“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技能竞赛”技能竞赛在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中势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主要有网络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网站设计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等, 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企业网络的规划设计、设备选购、搭建、调试、运行维护;网站规划设计、素材采集与加工、网站建设、网站运行维护等等。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而言, 实践是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关键, 而技能竞赛又是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是指通过组织具有高度仿真性和强烈针对性的技能竞赛, 营造良好的竞赛环境, 把学生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中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的操作应用于练, 然后通过实际能力水平演练进行考核[1]。从掌握职业技能出发,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 让学生获得有针对性的技能实践,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学生在赛中学, 老师在赛中教, 把“赛、学、教”三者融合在一起, 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 通过技能竞赛的过程和结果, 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考核, 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 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检验教学改革的成效。

3“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的实施过程

3.1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 将专业教学与技能竞赛统一起来

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技能竞赛的技能要求融入其中, 将技能竞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中, 竞赛内容和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就能保证参加技能竞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行为, 使教师将教学与竞赛统一起来, 学生在竞赛中提高职业能力, 通过大赛, 最终让学生具备能满足当前社会就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同时, 结合技能竞赛,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 根据行业企业对职业技能要求的变化, 努力做到就业需求与技能竞赛标准相一致, 不断完善课程标准, 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3.2 选取教学内容时, 瞄准技能竞赛, 体现其实用性和职业性

一方面, 当前大多数实训内容是基于基础理论知识设计的, 已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教学效果不佳, 很难达到职业技能培养要求。另一方面, 技能竞赛标准是根据行业企业具体需求而制定的, 大多数为实际工作中的案例, 竞赛内容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由于技能竞赛的项目大都体现出学生在职场环境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专业对原有教学内容做了必要的整合, 把具体行业主要职业 (岗位) 工作过程相关的内容引入到专业教学中来, 将技能竞赛中的典型案例融入重点教学内容, 逐步增加综合设计性的实训内容, 满足各种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同时, 给学生提供一个逐步进阶的机会, 让学生感受到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的关联性。技能竞赛内容充分体现了当前行业技术需求, 比如在全国技能竞赛计算机网络技术赛项中涉及无线技术、物联网技术、VPN、IPv6、防火墙、服务器、Linux、IP语音等技术。

3.3 制定教学设计时, 与技能竞赛紧密联系

为了吸引大多数同学参加技能竞赛, 可将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测试利用竞赛形式完成, 实现人人参赛,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赛让被动安静的学习课堂变为主动活泼的比赛赛场,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不断地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专业教学中, 将任务驱动法和小组竞赛法贯穿始终[2], 采用任务驱动法, 给学生独立思考空间的同时, 培养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帮助他们找到一条由外到内、层层深入的学习途径;把技能竞赛相关项目作为专业技能培训重要内容, 从整个学习过程中, 每个任务都由小组合作完成, 通过小组竞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

3.4 设计考核方式时, 偏重应用能力考核

职业教育的考核应坚持能力本位的基本原则, 以工作技能为重点, 从更新考核理念、建立考核机制、改革考核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构建能力考核模式和评价体系。可以从知识、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三方面考核, 从强调结果的考核变为强调过程的考核。考核成绩由平时考核、能力考核和知识考核构成, 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20%, 能力考核成绩占50%, 知识考核成绩占30%。平时考核是平时学习跟踪考核, 是教师按教学进程中的项目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校内外实训实习报告按照技能要点进行综合考核, 能力考核是对于在学院、省级和国家级专业技能竞赛获奖的同学可以加分。知识考核阶段安排在期末, 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 从多方面考核学生在职场中综合应用的能力。

4“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的成效

4.1 突出“以竞赛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改革

打破传统教材的束缚, 以竞赛内容为导向,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引入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相联系的实用性内容。融入“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赛中学, 老师在赛中教, 可以将竞赛典型的案例综合知识分解为一些小的实训任务, 让学生结合企业需求, 学习实用的技能, 掌握最新技术, 打好扎实的技能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实训任务, 并以比赛的形式贯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能力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体, 有效地提高了职业能力。

4.2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和才能展示的平台, 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新的指导。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 就业率高, 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五年来我院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布局了校级、省级和国家级进阶式学生技能竞赛, 共参加了13种竞赛, 获奖人次达247人次。通过参加“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高校杯软件设计大赛、蓝桥杯C++程序设计大赛、多迪杯网站设计大赛”等赛项, 大大提高学生多种能力、学习积极性及专业技术技能, 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7.2%以上, 最终就业率在99.5%以上。通过竞赛, 建设了多支指导竞赛教师团队, 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升及教学水平提高。

5 结束语

通过实施基于“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教学理念的一系列教学改革, 紧密结合行业企业要求, 促进课程改革创新, 给学生提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的平台, 在竞赛中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摘要:高职院校的技能竞赛对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阐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内涵和实施过程, 对专业教学的多个环节进行改革。实践结果表明,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明显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技能竞赛

参考文献

[1]熊婷, 邹璇, 梅毅.“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对软件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向导, 2013 (3) :21.

[2]周海霞, 吴愚.以赛促教改革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9 (39) :38-39.

[3]蔡勘生.“赛教结合, 寓学于赛, 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1 (26) :40-43.

[4]陈天祥.从数控技能竞赛探析组织赛事的暗礁及解决建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2) :76-77.

[5]雷文彬.职业技能竞赛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16) :99-100.

以赛促改革 篇2

【摘要】中职中专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理念,开展校本英语口语比赛活动,引发对学生个体的学习的转变,每个教学班级课堂教学内容,到全校范围的英语学习氛围的改革,进行教学改革的新尝试,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思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改的新方向。

【关键词】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

以赛促改

校本

英语口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02-02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国家的竞争力。目前中职中专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整体素质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的差距。如何通过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教学效果,改变人才素养结构,让每个中职学生都能成才,成为同行的奋斗目标。为此“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应运而生,国家,地方各级技能比赛如火如荼开展,如何将这种精神融入校本的教学改革中,融入每个学生学习,每堂课堂的教学,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学习,改变教学,改变学风是教研活动的初衷。本学年我校教研组通过开展校级的活动,深入学生,渗透课堂,实践教改。

一、集思广益,探索活动方案

鉴于中职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动机不强,兴趣不高,课堂的参与情况不理想,通过教研组会讨论,研究相关的文件资料,查阅和借鉴其他学校的改革措施,结合学生的特点,学校专业特色,(例如,我校和长隆集团有订单合作的长隆养殖旅游专业,毕业生工作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企业要求学生能用英语口语为游客提供服务。因此,英语口语学习是重要目标,掌握英语的口语技能就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大目标。)

二、知己知彼,编制调查问卷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教研组集中问卷内容主要分为5个部分:英语的重要性质,学习的困难部分,希望提高的部分,学习的方法,对现代技术的应用。由学校出面统一印制,并且于上学期末课程结束前进行全校性的随堂匿名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100%以上的同学认同英语学习对未来的重要性质,95%的同学是认为非常重要,并表示很想通过中职课堂学习掌握。80%的同学认为英语学习存在困难,最怕语法的学习,最想提高和掌握的是口语的能力,随后的采访同学反映,希望能说流利的英文和外国人交流,这个符合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对理论的学习普遍兴致不高,但是活泼好动,希望和外界交流,对实践活动还是比较热情,动手能力也比较强。利用网络方面,20%的同学利用网络来进行英语的学习,但是90%以上的同学都不反对通过网络分享英语学习的心得体会。对于希望开展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时,85%以上的同学选择开展和口语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演讲,朗诵,歌唱比赛等。

三、确定英语口语比赛流程,出台整体设计构想

总体规划:有集体的研讨和学生的调查结果,为活动指明了方向,方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设计。最终是全校性质的口语比赛,先从班级开始试点,班级内部淘汰逐步到专业淘汰,到最后的学校淘汰赛。比赛图像,视频,音频资料由教研组统一保存,做成的电子和纸质宣传资料,通过网络和传统纸质公布,作为作为成果展示,给全校师生观看,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为获取其他专业老师的建设性建议,为日后的教学研究或举办教研活动提供资料储备和积累经验。

具体实施步骤:通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研究,采用统一的朗诵资料,整理出文字版本,电子版和音频资料提供给上课教师分散到班级进行分享。通过集体备课,挖掘材料的重点难点,分发给组内科任老师,落实组织教师对全体同学进行集体的学习。评价方面也加以考虑,班级赛为初赛,期中口语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成绩,计入期中考试的成绩。班级选拔10名进入专业的淘汰赛,最终每个专业5名进入学校终极比赛,校级比赛获得好名次的同学获得期末英语口语免考资格,并在取得学校奖学金优先考虑权。

活动成效:前面的尽心准备,同事们的支持合作,作为课程又作为全校的课改活动,取得以下的效果:学生参加方面

跟教学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挂钩,学生参与达到100%。为了班集体和专业的荣誉同学们没有进入决赛也会参与期中,给予关注,同学反映,如果通过微信或群的通知,同学们更准确地参与。教师积极参与

全体教师要参与,因为关系到教学任务,是一个集体的活动,特别是年轻教师参与出谋划策,带动活跃现场的启发。发挥专业特色

借用同学参与会计的学生参与计算分数,计算机的同学参与现场的分数记录。发挥积极性,发挥了重在参与的理念,启发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活动。锻炼英语技能和展现专业的技能。

4口语比赛所获反馈

学校主管领导参与决赛比赛,听现场点评参与评论,并现场和学生互动探讨学习方法。口语比赛确定为校级的规定课改活动重要活动,建议常年举行为省级比赛和国赛储备人才。

教改心得:口语比赛活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促进了学生让学生学习,进步;启发教师思考,为教师科研提供了机会。教研组在比赛活动对学生和教师展开采访调查,收集资料,为教研组开展课题研究做好数据资料收集,初步拟定学生学习习惯和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调查。

1.调查学生

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调查

发现优秀学生和其他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学优秀生会学习的心态,学习方法,学习的策略,学习的渠道上比较丰富,学习的自我效能比较高。

学习心态 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 学习渠道

显著差异 显著差异 显著差异 显著差异

2.采访教师对比赛的感想结果反映

教师认为这样的教研活动,拉近了学生的关系,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实现真正的交流,特别是缓解新教师初入职场的焦虑,老教师也发现专业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曾宪春.“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训” 提高技能教学质量[J].广西轻工业.2009(06)

[2]金鑫.“以赛促学、以赛代考”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J].学园.2014(29)

以赛促改革 篇3

关键词:教学改革;技能大赛;钢筋算量

《钢筋算量》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的施工图识读能力、钢筋构造联想能力以及工程量计算能力均有较高要求。然而在学习课程时,学生常暴露出识图能力弱、钢筋构造的联想能力不足、死记计算规则等问题。随着课程的深入进行,部分学生可能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放弃学习[2]。在工程造价专业的其他课程教学中,上述问题也屡见不鲜。

1 提出“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自2002年起,教育部发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联合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的国家级、省级专项赛事,如今它已成为各院校展示学生职业技能的舞台,反映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学生在比赛中暴露出的短板,也能够最直接、深刻地指明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敦促教师进一步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5]。近年,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造价技能大赛,虽然数次获得奖项,但在比赛中暴露出对“钢筋算量”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够扎实、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基于此,研究提出“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即以技能大赛来引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2 设计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2.1 导入大赛图纸作为课程教学载体

当前《钢筋算量》教学往往侧重于对单个构件的钢筋工程量进行讲解,学生虽然掌握了单个构件的钢筋构造与计算规则,但却没有真正理解各构件钢筋之间的联系。这将导致学生在初次接触实际工程施工图时无从下手的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性、系统性的算量思维,在课程改革中,将选择一套往届的比赛用图作为教学配套工程图纸。因为在教学内容上,比赛用图较为完善和典型,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一旦学生读懂了比赛用图,还能够建立起足够的信心,同时也可以为下一次参赛做好准备。将比赛图纸导入到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各构件之前专门设置一个读图环节,以此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看懂图纸,明确计算内容,从而梳理出一个比较系统的平法钢筋算量的思路。可见,将比赛图纸导入课堂作为辅助教材,可以改变传统的零散局部的章节教学法;以图纸为教学载体,切实提升学生识读图纸、理解钢筋计算规则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实践能力与比赛水平。

2.2引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创新深度融合

2.3 模拟竞赛建立课堂小组竞争机制

学期初,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技能大赛相关情况,增加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模拟比赛将班内学生按三个为一个参赛队分组。在每学习完一个构件的钢筋计量之后进行一次课堂考核。考核可参照技能大赛规则,采用比赛图纸,以三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参与竞赛。这种仿真比赛的学习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具有很多优势,例如可以活跃课题氛围、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一学期“仿真竞赛”锻炼的选手们,已经解读过大赛的题型,掌握了大赛的评分标准,积累的经验会让学生更有信心去迎接真正的技能大赛。可见,将“竞赛”导入课堂,建立“小组竞争机制”可以让竞赛和教学达到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的效果。

2.4 引入竞赛评分标准相互评审

在模拟竞赛结束后,教师可公布结果标准答案,各小组互换成果并按照竞赛评分标准进行评审。在评审过程中,学生们要指出对方的错误之处,对于学生们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重点点评与讲解。课后教师统计各组成绩,依次排名并给予鼓励,在期末时可将累计的成绩作为小组三名成员的平时分。

3结论

(1)职业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研究提出的“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将“竞赛模式”导入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强化和提升了学生的核心专业技能。

(2)通过建立“小组竞争”机制,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真正的“动起来”,还可以为技能大赛选拔后备人员,让教学与竞赛达到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的效果。

(3)通过单元课堂教学实践应用,证明了以技能大赛为助力推动工程造价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可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夏巧丽.对《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课程教学的分析研究[J].价值工程,2013(3):55-59

[2] 陈怀亮.钢筋翻样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4(31):154-159

[3] 靳润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J].教育研究,2011(9):56-61

[4] 杨理连,刘晓梅.现代职业教育下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的协同性研究[J].教研理论,2014(21):4-9

[5]王锡耀.创新型高职课堂教学设计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4):107-109

[6]梁明亮,张惠敏.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61-163

[7] 于万成.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助力搞好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0):5-8

[8] 张卿.高职院校举办技能大赛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9):180-182

以赛促改革 篇4

关键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1. 学生学习特点与竞赛现状分析

西京学院控制工程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自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类大赛, 我院举办这些大赛的目的都是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 能够被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1]但我院总体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 在教学与竞赛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脱节,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生源质量限制。受高考招生政策的限制, 西京学院本科层次的学生只能第三批录取, 生源质量要低于一本、二本院校。这些学生相对来说, 基础知识较薄弱, 学习自主意识不够强, 自学能力较弱。

(2) 竞赛指导教师队伍不健全。自动化专业相关的大赛一般都是与实际相关联的。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与较强的学习能力。西京学院自动化专业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的, 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而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知识与能力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需不断提高。

2.“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内涵

“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教学模式, 是以课程“项目化”教学为中心, 由专业指导教师和学生组成项目训练队伍, 把学生在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活动中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应用于训练。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技能大赛, 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反思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 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 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从而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2]而为更好地配合各项大赛的进行, 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己, 进一步拓展专业技术领域,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协作和临场应变能力。通过参赛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比赛结果, 反思自身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存在问题, 从而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 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 实现教学相长。

3.“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1) 制订有针对性的、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 根据相关企业的用人标准中对自动化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的要求, 重新规划、调整教学课程, 使相关课程开设时间与竞赛的时间相衔接, 制订鲜明的且有针对性、导向性、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行“学分置换”“学分银行”“以赛代考”的教学管理制度, 让学生在学中赛、在赛中学, 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

(2) 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并健全指导教师奖励制度。一方面, 可以引进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来优化教师结构, 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全方位指导;另一方面, 还可以安排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 以此来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水平。组建时应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尽可能将年轻教师与资深教师组合在一起, 使得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方法与丰富的经验相互弥补、相互碰撞。并且应当将指导学生竞赛纳入教师的日常工作中, 与绩效考评等相关工作相结合, 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3) 搭建校内大赛平台,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一方面, 把综合性比较强的大赛进行项目分解, 实施“项目式教学”, 将竞赛项目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 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另一方面, 多举办校级比赛, 实现好中选优。这样, 既能选拔出优秀学生, 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的大赛, 又能让学生一起学习, 互帮互助, 共享知识与技能, 共同提高。

“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改革,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积极性和创新性, 调动教师教学激情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 做到竞赛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相结合, 实现教学相长, 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实现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熊婷, 邹璇, 梅毅.“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对软件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3) .

以赛促改革 篇5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以赛促教、校企融合”

一年一度的赤峰市中等职业学校现代服务类技能大赛于11月23日,在赤峰宾馆已经圆满的落下了帷幕。本次大赛在赤峰市现代服务类中心教研组的直接领导下,得到了校企合作单位赤峰宾馆的大力支持,在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师生的积极配合下,大赛盛况空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通过一整天丰富多彩的专业文化活动,充分诠释了技能大赛所应有的内涵:以赛促教、校企深度融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潜在能力,提高职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次大赛所取得的成效,得到赤峰市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旅游局领导的高度认可。回顾赛前赛后老师和学生加班加点忙碌的身影,清晰可见。筹备组的老师们激烈的争论,不知道方案被推翻了多少次;也不知道专业节目彩排了多少次;有谁能看出主持人刘琦老师发着高烧,曾有一瞬间眼前一片模糊;戴娜伟老师和由也老师身兼数职,忙的回不去家;王喆老师领着一帮小伙子,默默无闻的像蚂蚁搬家一样把设施设备从桥北运到宾馆。那天大家都忘记了雪天、路滑的危险,不管车技好坏都在白茫茫的路上跑来跑去……。职教中心汪洋主任这样评价我们老师:不管多忙多累一职专老师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个个都像冬日里温暖的小太阳。是的,凡人作一事,做一事成一事,干啥像啥是我们一职人的风格。

梳理一下本次大赛,共有几大亮点。亮点一是参照国赛将比赛场地放到了多年合作企业赤峰宾馆,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亮点二是聘请酒店行业专家、职业经理人做评委,采取指导老师回避制,充分体现了大赛公平、公开、公正,做到了零投诉;亮点三是校企合作的企业代表在闭幕式上做了精彩的演讲,有优秀毕业生代表、有国家师资培养基地代表、有实习实训基地代表、更有带着先进酒店发展理念的酒店代表,增进了彼此的信任,开阔了视野;亮点四是宣布完比赛成绩后,评委老师代表进行了有理有据的点评,参赛老师和学生在现场受益匪浅。

在这次比赛中,酒店专业9名参赛选手,拿下了中式铺床、中餐摆台、西餐摆台所有赛项的前三名,成绩背后是师生的共同努力与无私的奉献。

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训 篇6

关键词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以赛促训 办公软件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1技能大赛的意义

技能大赛是由各相关院校的在校学生参加,以促进和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为目标的比赛。它把在校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赛,以熟、快、准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达到以赛促学、学用结合的目的。同时也起到了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群体的示范作用。技能大赛反映了职业教育导向就业、对接企业、强化技能、重视综合素

质的教学特点,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效果。首先,技能大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积极性起到推进作用,参加一次全国性的技能大赛,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素质等都有较大提升。其次,技能大赛促进了相关课程实验技能标准化建设,大赛的操作规范性要求和扣分标准也成为了众多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的依据和标准。因此,技能大赛对相关课程实验技能的标准化建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再次,技能大赛对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的推动作用。英国著名工程教育专家、沙尔福大学的齐斯霍姆教授讲得非常贴切:“只有由具有外科医生资格的教师,在外科手术室里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外科医生”。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亦然,只有由具有生产一线实践经验、能力和技能资格的教师,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获得比较好的成绩,各参赛院校都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最后,学生技能大赛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技能大赛可以促进我们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反思。

2“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作用

2.1“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改革,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配合各大赛的进行,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前沿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现场表现力。这样把大赛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中,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

2.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一大亮点

技能大赛的宗旨基本上都在于强调知识技能的实用性,促进学校的校企合作,使学生更好地走进企业。大赛中要求学生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要不断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和企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制定合理方案并实施。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工学结合之路。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是行之有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职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取决于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

3“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在《办公软件》课程中的改革措施

3.1 将技能大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中

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能满足当前社会就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而专业技能大赛又很好地和企业职业技能联系起来,注重实操技能的熟練程度,通过大赛,可以有效地检验所开设的课程是否参考了企业需要的职业技能课程。结合各项技能大赛,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根据社会企业对各项办公技能的要求的变化,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将就业需求与大赛标准做相应调整,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3.2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办公软件教学一般是基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设计相应的实验实训内容。这样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不仅教学效果一般,也束缚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训”是要把教学内容与竞赛要求结合起来,根据中职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选取一些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实验项目,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根据项目内容确定必备的知识点,再由知识点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不再按传统教材的逻辑顺序来进行教学。通过这种规范性的最终目的的制定,有效地提高技能教学的质量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教师将教学与竞赛统一起来,大大减轻工作量,最终收到一个更好的教学与参赛效果。

3.3更新教学理念

改变人们以理论教学为重心、以实践支撑理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安排,采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心,以理论教学为支撑”的教学思想,实行“教、学、做”一体化学:即教室和实验室“一体化”;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一体化”;所有课堂教学都在实验实训室进行,教学过程以实践动手为主。

3.4以赛作为平台,构建良好的竞争机制

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竞争机制和平台,达到让竞赛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大家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在所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内定期举办校内技能联赛。联赛中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设定相应的奖励措施;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达到为全国大赛选拔种子选手的目的。为了方便学生平日的学习和交流,将竞赛的所有相关内容放到学院搭建的专业网络资源平台上,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赛的相关知识和竞赛内容,也提供给学生和教师之间、学习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的空间,从而提高教学成效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将“以赛促教、以赛促教、”以赛促训”落到实处。

3.5教学考核中引入技能大赛的评价方法,改进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办公软件》是一门实践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进入企业更多是要用于各种文件及数据整理中,如果光有理论,而动手能力不强,无法更好为企业工作,企业也不愿意要光会理论的人才。因此,在中职学校教学中,考核考评不能像传统的课程一样,“一张考卷定终身”。在课程考核中引入技能大赛的考核评价方法,同时可以将学生平时的实践成绩纳入最终的考核中,学校可以仿照技能大赛,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教、学、做”为一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技能大赛这根指挥棒,在计算机实训室现场实际演练,多练习各种办公软件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更能锻炼能力,在之后的工作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6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问题探索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融实践理论、自学、讨论、习题于一体,选取一个大的办公软件实验项目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将此项目分解成几个单元,每个单元要相对独立,都有对应的知识点和能力培养点,先制作测试,再分析应用,各单元教学完成后,再综合成一个完整实用的产品,之后可提出新的课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得出结果。

3.7丰富多彩的竞赛丰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经常组织校内或系内各类竞赛。从学期初开始,不限时间,不论简单与复杂,根据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要求全体学生在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校内或系内组织的竞赛,使全体学生都有竞争意识,积极参与竞赛,激励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成为优秀的具有扎实、够用的基础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精英”,学生可以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查找有关资料,自己动手制作相关项目,有问题时先自己分析解决,自己解决不了时再向老师咨询请求老师指导。每个学期末,老师可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要求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课题由老师提出,也可由学生自选,取其最基本部分。学生可以课外完成,包括在假期里进行,下学期初交作品。

4结语

玉林农校《办公软件》课程实施“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训”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我们希望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以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各种大赛中的成绩;加强教师和学生与企业的交流与联系,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能快速进入工作角色,缩短就业的适应期,真正达到“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训”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小波.以赛促学——一种高效率的技能教学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09).

[2] 刘任熊.职业技能大赛与职业院校教学评价体系耦合关系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

以赛促改革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学科教学改革

两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它对全国普通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都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是高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一件盛事,并已成为颇具吸引力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平台,不仅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而且为相应课程体系的改革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推进作用,是引导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1]。

笔者结合竞赛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组织竞赛和竞赛培训的实际工作经历,讨论竞赛的成就和竞赛对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学科教学改革的影响。

一、独立学院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但独立学院在学科建设中凸显出一些突出问题。

1. 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不独立。

独立学院是一种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机构。但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基本于依赖母体学校,因此在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上很难突破其母体学校的设置目录,依旧沿用母体学校现有专业的培养方案、教材及教学大纲,让独立学院的学科建设束手束脚。

2. 师资队伍没有形成合力,青年老师比例偏高,实践能力弱。

目前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母体学校师资,但母体学校的师资因编制的限制,且工作量饱和,加之他们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研究不够,无法落实因材施教,难以实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外聘高校离退休教师,这部分师资绝大部分为短聘,上完课就走。三是自聘师资,青年教师比例高。这些青年老师大都是从高校走向高校,缺乏教学技能和方法,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弱,工程实践能力差。

3. 教学条件限制,实践教学处境尴尬。

当前大部分独立学院过于依赖母体学校,投入到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资金相对有限或严重不足,因此实践基地的开设前期显得有些盲目,中期管理“萎靡”,后期无疾而终,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另外,独立学院具有较强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在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上,处于一种力不从心的尴尬困境。

4. 学科领军人物匮乏,科研能力弱,不利于学科建设。

尽管近年来各独立学院补充的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逐年增加,但数量仍不足,教师中缺乏知名教授,学科带头人大多为母体学校的老师兼任且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偏少。其影响就是专业力量薄弱,创新教育与创新研究能力不强,科研和教研成果就不会多,就不会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从而制约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发展,阻碍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参赛对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

1. 扩大独立学院的自主办学权,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

对于独立学院的独立办学之路,我国教育部门应该为其创造条件。首先,给独立学院平等的竞争空间;其次,赋予他们自主办学权,包括自主招生、自主设置学科、自主设置专业、自主开设课程的权利,不然,独立学院只能按母体学校的行政指令招生、培养、管理学生,毫无特色可言,学校拿什么来吸引学生呢?

2. 电子设计竞赛引导了理论教学的建设,促进了课程体系的整合。

电子设计竞赛是以电子技术(包括模拟低频、高频和数字电路)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并结合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可编程逻辑器、EDA软件工具和PC机平台等。历届竞赛题都是侧重基础、紧扣教材。因此,首先要厚基础,抓好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设计电路系统的能力。针对目前高校重数字轻模拟、重具体电路轻系统设计等问题,要敢于打破传统的课程结构和僵硬的管理模式,重构理论和技术并举的课程体系[2],在保证基本理论不减少的前提下,对单片机系统应用、传感器应用、微机原理、锁相与频率合成、无线电发送接收、网络资料检索与利用等多个知识点进行了教学改革之后,再将电子信息技术当前的热点所需要的理论———ARM嵌入式微处理器、ARM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数字系统设计等课程及时纳入教学计划,并开设实验。其次,针对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的学生知识面窄,技术或器件落后等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应结合当今技术发展,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器件情况介绍,使学生开阔视野。

3. 电子设计竞赛推动了实践教学的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工科教育的弊端之一是重理论、轻动手,这阻碍了大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对电子类的骨干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3]。

(1)提高实验、实践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

压缩“模电”、“数电”、“微机原理”和“单片机原理”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学时,增加实验学时。二者在学时分配上的比例从以前的4∶1左右提高到目前的5∶2左右。

(2)革新实践教学理念。

应大力鼓励教师同时承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以教学效果为导向,打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界限,加强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教学交流。理论课教师通过实验课程指导,能深刻地体会到实验教学,尤其是设计型实验教学,对教师在理论、设计、调试和操作上的高要求,从而促进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紧密联系,提升教师自身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教学理念的革新不仅能确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互相依赖关系,而且能重构对实践教学重要的认识,使实验教学不再隶属于理论教学。

(3)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传统的实验教学忽视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在实验教学的内容上要建立起以验证型实验为基础、设计型实验为主体、综合型实验为提升的多层次的实验体系。同时,还要重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对学生对某一专业方向课程掌握情况最为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其高质量的开展既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其所学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在实践过程中启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引入高层次人才,加大青年教师指导电子竞赛的支持力度。

学科领军人物是学科实力的象征,是学科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要加大知名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引入的力度,有利于自主培养学科带头人,带动本学科的科研和教研立项,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促进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独立学院应加大对青年教师指导电子竞赛的“帮带”活动支持力度。青年教师因为专业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在进入校门的头几年往往不敢参与指导电子竞赛。而电子竞赛的题目往往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多都是实际工程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指导电子竞赛一方面可以促使老师们发现和反思以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相长。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形成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有利于学术创新和学科建设。

四、结语

近年来各类大学生电子竞赛如火如荼地开展,对传统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教学改革和学生培养工作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那么,独立学院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如何在“摘帽单飞”之时立于各专业之林?笔者借助于各类大学生电子竞赛这一平台,通过“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为独立学院探索出一条确立自身的地位,提高办学质量,形成自我办学特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荆中.电子竞赛与电子信息教学改革[J].管理教育, 2008.10:56-157.

[2]赵孔新, 刘刚.开展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促进电子信息类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深化改革[J].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十周年庆祝活动论文集.

以赛促改革 篇8

关键词:“以赛促教”,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

在传统的高校计算机教学中, 没有做好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比例划分, 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 对于人才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应该适时的改革, 更加注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赛促教”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比赛之前, 学生自行组织训练内容, 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种竞赛的环境下学习, 更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价值。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 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

1“以赛促教”教学模式

计算机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正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所以“以赛促教”可以有效的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将具有先进性的竞赛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 将平时的技能训练以及理论知识应用于演练考核,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也是对教学水平的一种检验。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 只是单纯的重复某一种训练内容, 难免让学生感到厌烦, 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将具有先进性的竞赛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 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适当的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通过这种逼真的演练, 提前让学生感受社会对计算机技能的需求, 并且为将来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 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 教师只需要进行相应的指导, 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这是高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

2计算机专业“以赛促教”模式带来的教学改革

2.1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缺陷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中, 实践技能的比例较低, 学生只是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操作, 缺乏技能性的实践操作能力。有些实践操作的内容比较简单, 仅仅依照教材的课后简单练习, 缺乏实用性, 所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水平无法提升。在以个人为中心的实践技能操作中, 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不利于整体项目的完成。在缺乏参赛经验的情况下, 学生的见识, 视野受限, 对学生将来走入社会会有很大的限制性。

2.2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新改革

2.2.1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对竞赛的准备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 根据竞赛的内涵和内容建设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把大赛项目转换为教学资源。开设教学实践课程时, 将各类大赛项目引入教学, 选择或设立竞赛项目, 在具体教学中, 调整课堂结构, 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 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2.2.2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强调课程设计和专业实训的重要性, 教赛结合, 以赛促学, 开发实训课程, 可以将大赛场地模仿、复制到实训中心, 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强化。通过认识、实践, 再认识、再实践, 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2.2.3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计算机企业的工作模式是基于某一个项目的团队开发模式, 每个项目负责的团队需要成员之间的沟通、配合和互助, 并根据自身的特点, 在团队中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从而使得整个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鼓励、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方面的团体赛, 优秀的个体必须融入团队才能追求更大成功。

2.2.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计算机专业赛事。技能大赛跟踪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 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也进行改革, 将学生参加竞赛所获得的成绩纳入相关课程的成绩考核中, 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积极性。

3“以赛促教”对课程教学的价值特色

3.1为学生搭建互助合作的平台

学校应以“工作室”为平台, 为学生提供各工种的工作室, 尽可能让学生在工作室中学习与工作, 逐渐在工作室中从一个学生的角色转变成一个准员工的角色, 在工作室中可以有效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岗位技能以及工作能力。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引进企业在学校开设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企业生产实训基地, 安排学生进行技能实操训练, 通过高强度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准确而熟练地掌握岗位实践技能操作要领, 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改善实验实训设施, 引进先进的实训设备

实验实训基地是学生练习实践操作的重要场所, 所以要不断的更新相关设施, 才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实验实训基地的开放并不仅是在上课时间的开放, 还应该在课外时间全面开放, 保证学生可以利用实训室里的设备和其他资源。

3.3实践操作能力

在课堂内竞赛、专业内或者全校范围内的技能竞赛。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的设计竞争意识, 重点以争夺竞赛奖项为目标开展突破性教学实践, 将项目下发给学生之后, 组员分工, 完成项目工作, 由学生自己评出竞赛名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期开展校级技能竞赛, 要以观摩、友谊赛、邀请赛等各种方式吸引兄弟院校学生、教师、校企合作企业代表等相关人员参与大赛进行沟通交流学习, 企业的技术专家参与指导,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选拔优秀的学生, 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技能大赛, 参赛选手来自全国各地, 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通过参赛交流, 既可以肯定自己的优势, 又能向更优秀的学校选手学习, 取长补短。

结束语

计算机作为高校的基本课程, 应该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为了培养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可以通过将具有先进性的竞赛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计算机竞赛中, 可以将实践应用中的真实案例与专业所学内容相结合, 这样既能够对学生日常学习水平进行检查, 又可以为走入社会提前锻炼自己。总之, “以赛促教”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力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也是新时代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周俊平.以赛促教模式在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价值[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 12, 15.

[2]吴杰.交流技艺、促进成长——借鉴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改革[J].成功 (教育) , 2011, 1, 15.

以赛促改革 篇9

1. 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工科类学校非常重视的一项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学生实践动手创新能力,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目前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但是受实践教学软硬件条件限制导致目前的实践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尤其是国家提倡“校企合作”,其实这也表明实践的重要性,但真正落到实处就没那么容易,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的内容枯燥,程序设计相关课程的实践内容都是很陈旧并且内容也很单一,尤其是过程性的编程语言,比如分支结构部分实践内容大部分都会有数学方程,而学习对这样的实践内容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如果能把实践内容改为更加有意义,更有趣味性一些,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实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课堂的效果也会增强。譬如分支结构实践内容就可以改成中央经济频道的“价格竞猜”,还有“80后”问题等许多有趣的实践内容。学生被实践内容吸引住,才会想办法解决。

(2)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不够。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将实践课程设计成模块化和项目化,尤其是计算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往往在实践安排上采用分段分组来实现,到课程结束时以小组形式上交成果。在这个过程中,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团队合作及配合更为重要。实践证明学生小组成员合作精神不够,很多时候是以一两位学生完成的结果来代替小组成果。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同学,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往往会感到难以适应。

(3)实践课程考核方法单一。目前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以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报告及学生完成实践作业的情况来决定实践教学的成绩。很明显这种考核方式太单一,无法反应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学生的目标就是通过考核,因此部分学生可能课堂时间无法完成任务就去复制基础相对好些学生的成果。因此实践课程的考核也是改革的重点。

学生兴趣,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老师的实践课程内容安排及方式,课程的考核方式,对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具有较大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在毕业的时候严重缺乏实践动手的自信心,当然就业也会面临很多困难,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2. 竞赛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能弥补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学生在准备各类科技竞赛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大量的课外知识及实际的操作能力,还要具备应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合理组织校内各类选拔比赛。有些比赛甚至不需要参加选拔,只要学生愿意我们都给他们提供参赛与训练的机会。这样便能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各种学科竞赛一般不属于正常教学范围,学生是自愿参加的,通过参赛学生起到带动其他学生的作用,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及学生社团组织部的宣传活动,营造“以赛促学”的氛围,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外科技活动中来,真正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去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自主能力的问题,不仅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刻苦努力,还要学生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对待不同的同学,我们所指导的内容和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我们不可能把每个人培养成很优秀的学生,但是只要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进步,或是某一方面有所改观,就达到了“以赛促学”的目的。同时在比赛训练的过程中还能造就一批具备综合能力的学生。“以赛促学”对我们的实践教学也是非常有利的,主要有:

(1)有利于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借鉴;

(2)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职业素质;

(4)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适应外界环境能力。

3. 竞赛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全面提高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专业素养,在综合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现状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从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材、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各类竞赛等多方面的结合和提炼,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迎合了我院的“以赛促学”精神,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科技活动以点到面扩大影响,有效带动全院学生。近几年,我院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秉着“以赛促学”精神,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这为参加各类竞赛提供了指导方针。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与实践有关的科技活动近几年还是蛮多的,比如蓝桥杯、ACM、ITAT、计算机组装和维修大赛等很多这样类似的活动,这些比赛基本上都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就业技能为宗旨。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一系列的科技比赛,并参与进来,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班级班干部在班级宣传,学生社团面向全院宣传,任课老师在所任课的班级进行专业性的宣传。学生在负责老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展开丰富的科技比赛活动,将课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由于很多比赛都有在线系统题库和一些比较好的论坛,并且这样的系统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练习的情况,加上一些网络论坛等资源对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及时解决,同时,这些练习题目一般结合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及协调精神,在实践教学中借鉴一些竞赛模式,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ITAT团体比赛模式,选题丰富(“中兴通讯杯”智能终端创意大赛;“联想·乐商店杯”Android应用开发大赛;“亚控杯”组态软件应用设计大赛;“和利时杯”电气控制应用设计大赛;电子系统设计大赛;高端装备制造综合技能大赛(CAD+CAE+CAM)),而且需要同学们配合。将参赛同学组成由5人左右的队伍,提供人际沟通合作的平台,从开学初开始组织,每次实践活动都由固定的几位同学组成,通过前期的磨合,中期走向正轨,最后走向成熟。这一系列的举措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也非常的重要。

(3)实践课程过程性考核的改革,纳入学生技能考核,多方灵活考核学生。为了让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参与比赛训练的同时,学会各种比赛系统的使用方法,激发学生实

《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教学系统的改革与实践

(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江苏盐城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提出了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新思路。

关键词:《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教学存在问题改革思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现代制造系统的模式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先进的模式,如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和与之相适应的准时制(Just-In-Time)、生产方式、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虚拟制造(Virtual Manufacturing)等。尽管这些制造系统模式各有不同,但所有模式的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就是与生产管理模式相结合。提高制造系统的生产率和企业竞争力并注重设备自动化等技术要素转向注重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等管理要素。

《生产计划与控制》是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较强的应用性及实践性。计划与控制是一切管理的基础工作,它涉及物料和能量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设施、流程、人员分别进行的设计、规划、控制和指挥等各项活动,计划与控制是投入—产出转化过程中管理的关键,是组织生存的关键。由于《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因此被列为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而实验教学是《生产计划与控制》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有着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针对《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下大力气改革实验教学,构建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1.当前《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目前《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践动手的热情,实践课程过程性考核方式采取与各类竞赛相似的方法,而不是学期结束时现场做一个老师统一要求的实践内容。学生的基础各异,因此实践内容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可以结合平时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考核,也就是采用过程性考核办法。这样虽然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但是效果非常好,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

(4)加强实践课程的实训改革。结合各类竞赛机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利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实践内容丰富有趣,难易皆有,及时评价反馈信息,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在计算机专业很多实践课程的实践环节,可以效仿竞赛机制。可以先按照课程体系的方式建立资源库和在线系统,虽然这样做工作量非常大,但是一旦建立好这样的资源库,受益还是很多的。

课程改革时刻不在,建立“以赛促学”理念,形成一套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体系,不仅教育者从中受益,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4. 小结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应理论

(1)重理论轻实践。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一直把课堂理论教学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教学评价和各项检查都是围绕课堂理论教学进行的。从教学管理方面来看,理论课程教学的计划比较周密完善,教学督导办公室的专家随堂听课,全程指导,研究分析教学形势和总结教学工作都是针对理论教学。衡量教员的教学水平,基本上只把理论教学作为依据,评价学员的学习状况也只是把理论课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各级领导听课查课虽然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但查课范围仍然只是课堂理论教学。由于领导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政策也有一定的误导,因此学员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具体表现为上实验课积极性不高;有的缺课;还有不少学员对实验课应付了事,并有拼凑数据、互抄数据的现象发生;有的不写实验报告,态度不够端正。存在这些现象,致使实验教学达不到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的目的。

(2)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从课程总学时中划出部分学时进行实验教学,整个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按照教师所“教”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实验、撰写报告,使学生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收状态,也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受到了严重限制。

(3)实验教学条件不够完善。

现在所采用的实验教学软件,和企业实际操作的软件基本一样,较少考虑到教学的特点。可是课堂实践教学毕竟与企业还有差距,在课堂上不可能完全虚拟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难以获得企业真实的生产数据,实验结果的验证性也较差。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1)创新教育观念,切实重视实验教学。

首先要确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教育观念,从教学计划总体设计上把实验教学放到重要位置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学生不仅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娴熟的动手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教学环境,提高实验教学够用实践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各类计算机竞赛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围绕学院“以赛促学”的指导方针,真正从实践出发,建立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来自于实践,而实践的获得来自实际的困难,只有通过计算机类各种竞赛平台吸取好的模式、方法、方式,才能真正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

摘要:为了全面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针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和团队合作精神欠佳的问题,以及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竞赛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的几项措施,真正达到“以赛促学”的目标。

关键词:以赛促学,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综合能力,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付兴锋,张常年,肖秀玲,范金华.以大学生竞赛活动为契机推进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27-128,148.

[2]钱金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实践教学的内涵、特质比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11(3):42-43,60.

[3]张熠,陈荣钦.以ACM为导向构建C语言实验教学新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台州学院学报,2009,31(6):70-74.

以赛促改革 篇10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在注重“教、学、做”一体的高职教学方式探索中, 要对高职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实践安排等方面作深入的研究, 找到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有效路径。计算机类专业同质化严重, 基本上现在每所高校都有计算机专业, 其他专业也都开设了部分计算机方面的课程, 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非常大。高职学院计算机专业建设要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已显得陈旧, 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二、以赛促学教学模式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是指在技能教学活动中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通过组织参加相对应的技能竞赛, 来开展具有强烈针对性和高度逼真性的专业知识理论技术教学、技能操作应用训练与实际能力水平演练考核。

计算机专业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又要求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将传统实训模式改革为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技能竞赛形式,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性、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技能考核的多样性。单纯的重复某一动作或者某种训练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的厌倦, 此时若把激励手段的竞赛引入技能教学, 激励学生, 坚持不懈, 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完成一些技能的重复训练, 最终掌握技能。

组织学生参加符合专业要求的大赛,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能够结合大赛的参赛要求和参赛经验, 以参加技能竞赛为中心开展系列性的技能教学活动。教师及时完善教学计划, 制定出具有发展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方案等。大赛不仅是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的考评, 也是对我们课程水平的检验, 更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试金石。

三、计算机专业“以赛促学”模式带来的教学改革

1.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缺陷

(1) 实践教学的比例低。

学生知识的把握、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 是一个渐进的、发展的过程, 实践教学学时少, 课程设计和专业实训比例低, 学生仅掌握了简单的操作, 技能水平低、几乎没有创新能力。

(2) 实践教学模式陈旧。

在开设教学实践课程时, 也主要是按照教材内容, 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实验, 而一些与生产相关的、有实用价值的实验内容却难以编进日常的教学实践课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缺乏主动性, 岗位特色不明显。

(3) 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以个体为中心的实践方式, 同学之间缺乏沟通、配合, 不利于计算机项目的完成。

(4) 学生参加竞赛的次数少。

校内组织的竞赛少, 而全省、全国大赛在参加人数等方面的局限性, 起不到锻炼全部学生的效果。

2.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新改革

(1)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对竞赛的准备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 根据竞赛的内涵和内容建设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把大赛项目转换为教学资源。开设教学实践课程时, 将各类大赛项目引入教学, 选择或设立竞赛项目, 在具体教学中, 调整课堂结构, 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 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2) 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强调课程设计和专业实训的重要性, 教赛结合, 以赛促学, 开发实训课程, 可以将大赛场地模仿、复制到实训中心, 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强化。通过认识、实践, 再认识、再实践, 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3) 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计算机企业的工作模式是基于某一个项目的团队开发模式, 每个项目负责的团队需要成员之间的沟通、配合和互助, 并根据自身的特点, 在团队中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从而使得整个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鼓励、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方面的团体赛, 优秀的个体必须融入团队才能追求更大成功。

(4)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计算机专业赛事。

技能大赛跟踪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 可以帮助学员快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也进行改革, 将学生参加竞赛所获得的成绩纳入相关课程的成绩考核中, 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以赛促学”对课程教学的价值特色

1.为学生搭建互助合作的平台

学校应以“工作室”为平台, 为学生提供各工种的工作室, 尽可能让学生在工作室中学习与工作, 逐渐在工作室中从一个学生的角色转变成一个准员工的角色, 在工作室中可以有效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岗位技能以及工作能力。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引进企业在学校开设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企业生产实训基地, 安排学生进行技能实操训练, 通过高强度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准确而熟练地掌握岗位实践技能操作要领。

2.高职院校要不断改善实验实训设施, 引进先进的实训设备

实验实训基地的开放并不仅是在上课时间的开放, 还应该在课外时间全面开放, 保证学生可以利用实训室里的设备和其他资源。

3.实践操作能力

在课堂内竞赛、专业内或者全校范围内的技能竞赛。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的设计竞争意识, 重点以争夺竞赛奖项为目标开展突破性教学实践, 将项目下发给学生之后, 组员分工, 完成项目工作, 由学生自己评出竞赛名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期开展校级技能竞赛, 要以观摩、友谊赛、邀请赛等各种方式吸引兄弟院校学生、教师、校企合作企业代表等相关人员参与大赛进行沟通交流学习, 企业的技术专家参与指导,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选拔优秀的学生, 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技能大赛, 参赛选手来自全国各地, 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通过参赛交流, 既可以肯定自己的优势, 又能向更优秀的学校选手学习, 取长补短。

五、结束语

为了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在组织形式上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以技能大赛为契机, 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通过技能竞赛的过程和结果, 一是加强了各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信息沟通, 了解了全国职业技能现状, 更清醒地明白了与其他院校的差距, 为其探讨和交流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及成果提供了平台;二是检阅了我们的师生队伍, 对教学改革进行考核, 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不足,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沂蒙.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特色化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

[2]贺新元.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技术学院, 2004.

[3]蔡勤生.“赛教结合, 寓学于赛, 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4]吴杰.交流技艺、促进成长——借鉴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改革[J].成功 (教育) , 2011, (1) .

以赛促改革 篇11

笔者专门从事广告学专业的教学与实践,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和大量的论证,最终摸索出一套“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即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在竞赛中学习,在竞赛中讲授,赛教统一、赛学合一。用比赛来检验学生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和现实需求密切结合、高度统一。

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可行性

(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符合广告学专业的特点。相较于其他专业,广告学专业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科竞赛正好可以提供一个施展所学的机会,促使学生将课堂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目前,广告学主要的学科竞赛有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以及中国台湾时报传媒集团主办的时报“金犊奖”。这些大赛的题目的主题和目标各有千秋,且要求的作品类型多样。比如,今年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作品类别分为八大类:平面类、视频类(影视、微电影)、动画类、互动类、广播类、策划案类、营销创客类、公益类。不同的作品类别也就有不同的能力要求,有的侧重平面设计,有的侧重市场调查,有的侧重营销策划,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成绩,学生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弥补自身不足,提升技能。

(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符合行业和市场的要求。各项赛事都有丰富的选题,这些题目涵盖了食品、快消品、日用品、医疗等行业。那些创意简报大都是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拟定,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学生通过比赛可以深入了解行业需求,甚至有可能将创意转化为实际效益。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端正态度,把参加竞赛当做一次真实的社会历练而不是一次模拟的练习。比如第四届大广赛就是由南京青奥组委主办,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承办的,大广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竞赛,在五万件有效作品中由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崔欣晔设计的“砳砳”最终被确定为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这些贴近市场的“真刀真枪”的比拼使学生身临其境,为走向相应的岗位积累了经验。

(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有助于教学相长。《礼记·学记》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参加学科竞赛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教师完善自我。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会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例如,在完成平面设计、策划、电视广告以及广播广告等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一些体会,音视频软件操作不熟练,问卷调查的题目设置以及样本的分布、市场调查也只是简单的陈列,缺乏逻辑性和深入的分析,活动策划的表述不准确,这些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除了提升技能外,竞赛也会提增强其他能力,比如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流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同样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时也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此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来更新知识体系,跟上业内趋势,以此来提升自我,更好地向学生施教。

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模式的应用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就像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人才的培养方向,也决定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专业体系的建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来之后还需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而学科竞赛则对此前人才的培养进行了阶段性的检验,这既有利于教学实践的改革,也有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特别是在当下互联网作为主导的时代,广告的形式、营销的手段、策划方案以及媒介投放的手段都有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围绕着新的能力培养为目的,以企业的用人标准作为依据,完善课程体系,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以实践促理论。一般而言,广告学专业的学生都是文化生,大多数都没有美术功底。他们在空间透视、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对Photoshop ,illustor ,premiere ,audition等音频、视频软件的运用比较生疏。因此,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开设素描、色彩等课程,又比如设立图形工作站、广告摄影棚等专业实验实训基地,专门聘请老师开设平面设计、CI设计、广告摄影摄像以及视频剪辑等课程来提升学生的软件运用能力,并使之结合竞赛经验自觉地动脑、动手。

目前,广告学专业的老师大多来自于新闻、传播、文学等领域,广告设计、视觉传达、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师资较为稀缺。最为重要的是,对于一些青年教师而言,他们大都是自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从事广告行业的经验很欠缺,即使有过一些在广告公司工作的经历,但他们还是缺乏广告行业内的系统历练,不少理念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为了更好地克服这些问题,青年教师有必要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省内外知名广告公司去学习。这种实习不是简单的脱产实践,而是系统的、有计划的在策划、客服、创意等部门进行轮岗实践。用实际操作来解答竞赛中的困惑,以实践来验证理论,这有助于高校教师更新固有的知识体系,避免思想僵化,更加准确地把握广告行业的最新趋势,以此提升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优化教师队伍。同时还聘请社会上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士进行实践教学,这对教师队伍的结构起到了极大的优化。

(三)健全机制。高校老师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面对科研的考核。这常给他们沉重的压力。而学科竞赛是广告学专业课堂教学的延伸。课下指导无形中也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因此有必要在制度上对教学竞赛进行保障。

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培养计划中将学科竞赛设置成一门实践课程,并给予相应的学分。

对在比赛中获奖的学生更是要在三好学生以及奖学金的评选中优先考虑,通过树立典型,来带动其他同学来学习。同时,将教学竞赛的成绩折算成创新学分,计入总学分。对于指导比赛的教师而言,学校可以将指导过程折算成课时工作量,同时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有所收获的指导老师,学校也应该在科研考核上予以肯定,同时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健全制度的措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三、结语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施后,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都有极大的提升,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强,广告创新和策划能力也有了显著的进步。教师也不再拘泥于课本,结合广告大赛策略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创意训练,把课堂延伸至教室外。教师通过对教学竞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形成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成果和教学方法,扩充了了教学内容。同时,将业界的最新的资讯引入课堂教学,以就业为目的,将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作为依据,不断的调整教学体系,使之与社会接轨。

当然,在竞赛的组织过程中也要高度重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院校将优秀的学生集中起来组队,这虽然有利于学校冲击好名次,但却忽略了对其他同学的指导,也就违背了竞赛的初衷——以竞赛促教改。再比如,有些团队的成员专业背景过于单一。他们倾向于找同班、同专业、同院的队友。这样的队伍知识体系过于集中,不利于分工合作。教师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适当干预队伍的组建。

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笔者所在学院的广告学专业学生首次参赛就获得了国家奖两项,省级奖三项的优异成绩。在2015年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秋季赛中,学生获得金奖一项,优秀奖和佳作奖若干。这进一步证明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重要性与正确性。在国家提倡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此种探索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以后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是积极推动广告学专业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成功而且有效的尝试。

以赛促改革 篇12

1. 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在“以赛促教”改革思路下, 对专业教学改革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基于企业实际人才需求, 打破传统专业教学困境, 有效对接职业技能需求和专业教学。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教学模式下, 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 邀请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专业培养方案制定, 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量身定做的培养人才, 实现“社会+企业+院校+学生”多方共赢。

结合技能大赛项目, 设置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块, 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故此,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行模块化教学模式, 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选择不同的专业模块学习。如, 结合技能大赛项目 (工业产品设计、数字影视后期处理、电子商务、企业网络搭建应用等) , 计算机专业设置模块有平面设计、网络搭建模块、计算机基本技能模块、电子商务模块、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等。在不同的模块下设置专业课程, 如3DMAX、Photoshop、Flash、Freehand等。以赛促教, 实施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 助推计算机专业教学更好的适应企业人才需求。

2. 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工作任务+项目驱动”

技能大赛各项赛事紧扣专业领域的市场需求, 大赛项目设置是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制定的, 大赛项目具有较强的实用操作性, 且是企业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所以,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结合技能大赛项目更新内容, 尤其在计算机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中融入大赛技能案例, 为学生设计综合性和设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满足学生逐阶学习需求, 将“工作任务+项目驱动”融入计算机专业教学,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帮助学生在工作任务设计的基础上, 以项目小组的形式驱动层层深入学习进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团队工作精神。

在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 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 设计教学项目, 在教学中实行双重驱动教学方法, 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 让学生真正了解企业工作任务, 利用专业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 结合技能大赛中的数字影视后期处理项目, 教师设计简单的婚纱电子相册等实训项目, 在教学中提升学生专业实际应用技能。

3. 计算机专业教学基地:“校内实训+校外顶岗”

职业院校结合技能大赛项目设置, 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给予资金支持购买基地设备, 加快建设实训基地设备等条件。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 职业院校可以邀请企业参与给出相应意见, 加强校企合作办学, 扩大职业院校在社会影响力, 拓宽院校学生择业渠道。技能大赛项目设置往往是根据企业实际案例设计的, 是在企业工作任务基础上, 设计的教学训练项目, 职业院校结合项目建设实训基地, 如影视后期制作机房、电子商务实训室等, 在校内实训实验教学中提高教学实践性。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院校办学模式下, 很多企业纷纷选择在职业技能大赛招聘优秀选手。职业院校也邀请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建设实训基地。有的职业院校也挖掘校企合作资源, 和企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在共同的合作意向指导下, 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选择在合作企业进行校外实习, 获得顶岗实习锻炼机会。

4. 计算机专业教学师资:“以赛带练+以赛促技”

技能大赛项目具有较强的典型代表性, 参与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检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利于激发工作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参与计算机行业技能大赛, 考察教师专业技能, 实现“以赛带练+以赛促技”师资建设。如, 全国职业院校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和信息化实训教学大赛, 是计算机专业教师对口大赛, 对参赛计算机教师提出新要求, 不仅展示教师教学能力, 还展示教师专业技能。职业院校鼓励计算机教室积极参与行业技能大赛, 利于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专业素质, 还利于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实现“以赛带练+以赛促技”, 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水平, 加快建设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的是向社会输送技能应用型人才, 在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 引入“以赛促教”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采取“工作任务+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 建设“校内实训+校外顶岗”的教学基地, 培养“以赛带练+以赛促技”的教学师资, 调动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做到企业实际需求学习, 深化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 是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检验的重要手段, 也是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助推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的是向社会输送技能应用型人才, 技能大赛则可以将专业教学和社会需求有效结合。本文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探讨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以赛促教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以赛促教,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海霞, 以赛促教改革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9) .

上一篇:政绩考核机制下一篇:温室春茬黄瓜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