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改革(通用7篇)
试题改革 篇1
通常说, 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 说明高考试题在引领中学教学方面的作用。同样, 中考试题也发挥了重要的指挥棒的作用, 初中教师的教学自然不能忽视中考试题的研究, 不能忽视中考试题的训练。中考命题的专家, 也在研究着历年的中考试题, 研究着教材, 研究着中考的方向, 力图对中学学科教学有引领和指导作用。每次的中考试题, 既能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 又能为中学的教学选择最佳的教学途径。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 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 中考试题不仅仅是一个指挥棒的作用, 而且体现着学生的素质, 向着素质大踏步地行进。中考试题不仅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 而且在学生素质方面是一种综合的体现。学生的为人处世, 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生创造发明的能力都得到体现。就知识能力而言, 学生初中完整的知识结构,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各类试题中体现了出来, 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所以, 从中考试卷的命题来看, 在体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的前提下, 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在试题的难易程度方面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考查的题目审题容易, 不会难倒考生, 但做起试题会难度增加, 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就知识点而言, 解决问题的知识点会很多, 综合能力很强。“指挥棒”所指示的方向也更加明确。
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看, 结合中考命题的变化情况, 我们不难看出中考改革的方向, 发现中考发展的轨迹。
一、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变化, 中考试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一) 注重知识来源, 激发学生求知欲
数学教材的变化, 是一个风向标。它的每一次变化都在告诉我们, 数学学习都在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都在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来源。学习新的知识都要依托旧的知识, 学习新的知识是为了解决新的问题。从数学教材中我们会发现, 每一章节在引入新的知识时, 都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 例如在引入有理数时, 课本从温度, 海拔高度, 表示相反方向等多个角度, 立体化地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这样的引入, 教材编写者意在体现其意图,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 学生一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将会影响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也给我们的数学教学一个提示, 数学教学不能只重结论, 忽视学习的过程。要两者兼顾, 既重结论, 又重视学习的过程, 我们的数学教学要朝这个方向去发展。
(二)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动手能力强了, 面对实际的问题就不惧怕, 一些实际问题会迎刃而解。例如, 在新的几何教材中, 就有很多实验课, 就是让学生动起手来, 进行实际操作, 得出几何中立体图形的初步概念。学生经历了动手学习的过程, 对知识有了感性认识, 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课本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在中考中有不同程度的呈现, 也是在回归课本, 也是让学生注重基础, 夯实基础, 为能力的提升做铺垫。如, 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可以拼出多少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如果教师就题讲题, 学生不愿意听, 也比较抽象, 很难理解和接受。但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 只要让学生动手比划一下, 结论就会很快得出。这样, 学生直接对问题有了最深刻的认识, 有助于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
(三) 注重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我们常说, 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是学习各个学科知识的教材, 它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各个学科的发展。学习数学也是这个道理, 很多学生知道结论, 但不知道如何去表述, 更不会推导过程的叙述, 所以做起题来, 缺乏明确的思路。理解能力方面出现的偏差, 数学表达能力的欠缺, 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要想证明: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这个结论大家都熟知, 但如何书写, 怎样去表达, 却难倒了很多学生, 以至于得不到分数。新的教材就十分注意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对定义, 概念的复述方面要求严格, 这考查的就是学生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要关注近年中考的命题的变化
从近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 它的命题既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校选拔性招生, 又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科的教学。所以, 命题既重视“双基”的考查, 也加大了对数学能力的考试。就试题的选题来看, 内容新颖, 与时代接轨。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 不少的考试题目中也出现了考查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内容。例如, 1.请同学们在已三角形中截取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2.已知一条河流的同侧有A、B两村庄, 如果要在河边建一供水站, 应如何选址才最节省通水管?这些问题, 看似简单, 但与生活联系紧密, 考查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必须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必须将知识与生活结合, 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际和近几年中考命题的变化情况, 在备考时就要有针对性, 要提高学习的效率, 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中考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试题改革 篇2
3、深化水利改革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以保障国家水安全和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为出发点。
4、深化水利改革,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政府主导办水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5、深化水利改革目标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考虑水利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特点,构建有利于增强水利保障能力、提升水利社会管理水平、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完善的水利制度体系。
6、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凡采用事后监督能够解决的审批事项,尽可能取消。
7、深化水利改革要推进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涉河建设项目、水利基建前期工作等审查审批项目分类合并实施。
8、研究制定政府购买水利公共服务的指导性目录,明确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以及承接主体的要求和绩效评价标准。积极培育水利公共服务市场,健全市场监管机制。
9、要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10、健全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推进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管理,强化流域机构在流域规划管理、防洪和水资源统一调度、河湖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考核评估、流域综合执法等方面的职能。
11、建立各方参与、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分工负责的流域议事协调机制和高效执行机制,协调好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防洪安全与河湖岸线利用,江河治理与水能资源开发、航道建设等关系。
12、建立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水成本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机制,促进节约用水,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13、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合理确定农业用水价格,实行定额内用水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定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意见。
14、充分考虑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环境保护等因素,合理确定城镇供水水价,加快推进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15、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16、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环节。
17、推动建立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和蓄滞洪区生态补偿机制。
18、依法建立健全河道规划治导线管理制度。完善河湖管理、河道采砂、岸线保护等规划,为河湖管理与保护提供规划依据。
19、依法划定河湖管理和保护范围,开展河湖水域岸线登记。加强河湖空间用途管制,建立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岸线补偿制度。
20、积极运用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强化河湖监控,依法查处非法侵占河湖、非法采砂等行为。
21、积极发展BOT(建设—经营—转交)、TOT(转让经营权)、BT(建设—转交)、PPP(公私合作)等新型水利项目融资模式。
22、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
23、水利法治建设和科技进步是建设法治中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24、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水行政执法体制,强化专职水行政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
25、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水利科技体制机制,大力提高科技在水利发展中的贡献率。
26、整合水利科技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水利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
试题改革 篇3
一、积累与运用
(一)积累,即古诗文默写
中考考查材料都出自《课程标准》中“附录一”推荐的50篇古诗文,考查方式主要是记忆性默写、理解应用性默写和开放性默写三种。从对古诗文默写的考查情况来看,考题越来越重视体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理解性默写越来越突出。
1.诗句关联、名句化用题 。如例1:白居易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在《观刈麦》中诗人也通过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007年)这类题给我们所透露的信息是:古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意义地积累,而且力求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创作特点或写作技巧,以及诗人情感的抒发等为最终目的。
2.巧妙应用题。例2:2008年5月8日9时17分,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_________,_________”,在这圣火俯瞰大地的时刻,13亿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用杜甫《望岳》中的句子回答)(2008年)将古诗句巧妙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是古诗文应用能力考查的重要方式 。针对这一点,在古诗文教学中为后人所传诵的经典名句,如比喻句、主旨句、哲理句、写景句等,要组织、引导学生去理解性地背诵。
(二)运用,即语言的实际应用
我省中考试卷语言运用的命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如2007年第2题,在有关“江西兴国县种植的比利时杜鹃花将扮靓2008北京奥运会有关场馆”的文段中修改错字病句;2008年第3题,考查句子缩写,所给出的句子是“在赣鄱大地上,巍巍青山早已成为美丽江西的一道风景”。这些材料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地域特色非常浓厚。这些题目都注重学生语言的感悟和积累,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学中尤其要重视。
不仅如此,语言应用题在我省中考卷中逐年受到重视,分值也有所增加。如今,其内容已涵盖语文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等“板块”。在命题方式上,往往是“一题多测”,知识点的覆盖率高,试题语文味和创新性都逐渐增强。如例3:在七~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接触了许多杰出的智者和哲人,如孔子、孟子等,他们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和巨大的影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根据你的了解,任选两项完成。(课改实验区2005年)(1)写出与孔子(或孟子)相关的一个故事:_________。(2)写出与孔子(或孟子)言行论著链接的一个成语:_________。(3)写出对孔子(或孟子)某一名言的思考:_________。
例4:运用下面材料,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以赞誉丛飞的义举。材料: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丛飞,是深圳著名歌手。他在10年里捐赠钱物近300万元。他四处筹措扶助资金,无暇照顾女儿。他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孩子们称他“丛飞爸爸”。他身患绝症时,负担不起医药费。他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他_________;他_________;他和他的歌声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赢得了全国人民永久的敬意。(2006年)
例3是一道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试题。这道题旨在告诉我们,初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的拓展,能记住一个小故事、一个成语,能对儒家文化有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从而对儒家思想乃至中国整个传统文化能有一些浅层的思考。这道题同时还折射出一种教学思考,教课文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跳出教材,用自己对教材、对语文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学习意识、思维意识,这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例4是一道句子仿写题,像这样的仿写题,给出了语境材料,降低了仿写难度。因为既考查了句子仿写、修辞应用和对材料的分析,属“一题多测”典型试题,非常值得关注。
二、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阅读题主要从诗词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以及初步的阅读评价鉴赏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具体考查有几个大的趋向。
1.把握诗词主旨,理解并概括诗句内容。如2007年的第7题,在阅读了王安石的《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后要求回答:“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是通过_________来抒发情感的;在第二首诗中,诗人是通过_________来表达情感的”。
2.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感悟诗词蕴涵的哲理等。在近几年的古诗词阅读的考查中,每年都有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考题。2007年《题西太一宫壁二首[王安石]》阅读第8题:“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008年《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高观国]》第8题:“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析修辞手法、表现技法、品味语言风格、相关词句评价等。如2008年的第7题:“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分析上面的考查内容,试题的导向不难明确。古诗词阅读教学,要抓住写作背景、作家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意境、关键诗句、修辞手法、表现技法等去揣摩、推敲、理解诗词内容,概括诗词的大意和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学习,体会作家的作品风格及其思想,从而在阅读课外古诗词时能够做到知人论事;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并应用这种方法解决在课外古诗词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二)文言文阅读
我省中考试卷文言文的阅读材料近年来一直选自课外,一般是史书中的人物传记或笔记,因为此类材料文字浅显,故事性强,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而且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凸显人文精神。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展示个性、为人处世等内容。如2007年选的是《资治通鉴》中的《秦王坚传》(节选),2008年选的是欧阳修的《桑怿传》(节选)。文言文阅读一般设6道题,考查的内容具体包括诵读、词句理解、文意把握、阅读感受等方面。文言文的诵读能力,其考查的主要方式是给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从内容上看,大多是给主谓句和动宾短语划分朗诵节奏。词语理解以实词为主。重点考查有古今异义词理解的,如2006年的“是”字、2008年的“走”字;有考查一词多义理解的,如2006年的“类”字、2007年的“市”字,还有考查词类活用的和考查通假字的。不过所考实词均是现行教材中出现过的,其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文言句子理解能力的考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说出句子的字面意思,另一种是指出句子的深刻含义。文意把握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建立在词句理解基础上的,既涉及语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整个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感受这一考点是建立在对所选文段的正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观点,理性启示迁移,并且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就文意把握和阅读感受,可以看2006年的一道题。
例5: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1)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2)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这两道题,旨在考查在读懂的基础上,侧重于欧阳公的形象特点和写作特色的考查上——欧阳公爱护人才,胸怀宽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苏东坡虽未出场,但其天赋、才气处处彰显。
三、现代文阅读
我省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珍视和珍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阅读的整体感受和领悟、重视个性化的解读、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和语言品味的考查,内容上趋向综合性等特点。最具导向性的亮点题型有以下几种。
例6(2005年)《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第19题: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出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它可以谈感悟理解,或生发联想,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质疑问难;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参照示例,任选文中一画线句作批注。示例: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
【批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选语句_________【批注】_________
这道题将对文章关键语句理解的考查和读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考查了学生做读书笔记中的批注。至少有两点需要引起我们注意:一是要重视语文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会摘抄、概括、联想、评价、写心得、作批注等;二是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体验,将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当中,要有大语文教学观。
例7(2006年)《城市给了我们什么》第26题:城市化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请围绕“中国城市化中应重视的问题”,对下面材料进行探究,提炼出2个观点。⑴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时,一味强调的是要“做大做强”,要争做“国际大都市” “区域中心城市”。⑵中国古代筑城设市,能周密规划,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各具特色。⑶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目前全世界20个污染最重的城市有10个在中国。⑷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先后公布了99座历史名城。到2000年底,我国共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7处,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和城市发展相连的。⑸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建设有科学的、理性的认识,但这是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获得的。
这类题要求考生领会作品中所蕴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并运用这一精神和方法去探究现实生活问题,能够在探究中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或“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和疑问”,渗透着较深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的要求,强调的是阅读中的探究和创造。
例8 (2008年)《年的召唤》第20题: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年”的认识。材料一,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春节放假起始日由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材料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年”的传统功能和内涵被冲淡,一些家庭的年夜饭不再在家里吃,部分年轻人对“年”很淡漠;材料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致使许多人无法返乡,“留在他乡过年”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
这类题在考查学生收集、筛选、运用信息的综合能力的同时,设题突出“你”,强调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这类题型已多次出现,表明评价重体验,重感受,重实际,重学生个体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
还有一类题目,设置得很巧妙。如例9(2005年)《谦卑的人有福》第23题:将下面列举的三则表现人物谦卑的材料与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分别对应。
链接材料:A.战国时期,赵国功绩显赫的名相蔺相如面对同朝武将廉颇咄咄逼人的为难,坚持避让,“不与争列”,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国家的安宁。B.从朝鲜战场载誉回国的彭德怀在一次参加招待会时,有记者说:“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纠正说:“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C.有人问球王贝利:“你对自己踢进的哪一个球最满意?”他回答:“下一个。”
句①() 句②( ) 句③()
这类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观点的真正把握、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但因为链接了材料,无形中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面,扩展了对语文素养的考查。
试题改革 篇4
一、在数学试题中体现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博大精深, 在很久以前就存在, 它是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数学的出现也具有很特殊的时代背景, 而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逐渐遗忘对数学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更加关注于学生是否掌握数学知识, 是否学会解答数学题目, 忽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更没有考虑到数学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忽略对学生的数学文化教育, 因此, 教师需要提高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教会学生去感受数学带来的价值, 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随着数学文化的不断发展, 在数学知识中有许多都涉及数学文化, 更多的数学题目中涉及文化内容, 教师在日常数学练习时需要多引用数学文化的题目, 如出具一道判断题:2014 年是闰年, 这道题中不仅仅是数学题, 更是一道含有数学文化的题, 它可以潜移默化的告诉学生, 数学也是具有文化背景的, 让学生切身感受文化的魅力, 更加热爱数学知识, 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和质量.
二、在数学试题中融入现实生活
数学知识很多源于生活, 将现实生活不断的加以描绘和刻画, 进而促使人们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真正掌握这些客观规律, 学会用规律去解决问题, 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教师再传授数学知识时, 可以多多使用生活中的例子, 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真正感受数学的存在, 只有这样才能将数学试题融入到社会中, 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 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时, 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教学情景的教学模式将数学试题融入到现实生活, 提高问题情景模式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 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到教师出题的意图和目的, 以及题目背后隐藏的数学知识点.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并学会主动解决问题, 享受解决问题时的愉悦感, 从而真正领悟小学数学知识的意义和本质, 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试题中多融入一些现实生活的内容,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在数学试题中挖掘学生潜能
小学数学试题中加入一些开放性试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更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和教学重点内容.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大多习惯用典型例题来讲解题目, 却严重忽视学生的理解力和思维特点, 更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点,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久而久之, 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对数学课堂上的一些老生常谈的题型再也提不起学习兴趣. 这时教师就需要不断总结和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的薄弱点, 通过更加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来促使学生弥补自己的不足, 不断加强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归纳, 提高学习效率, 在此基础上提升数学素养, 开发自己的数学大脑, 变得更加智慧. 例如在学习《有趣的拼塔》时,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作业, 让学生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在一起拼图, 可以多角度拼图, 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拼出更多的图形, 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加喜欢学习数学知识.
四、在数学试题中培养数学思维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授课时, 要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 并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真正解决遇到的问题. 在数学试题中, 教师可以选择很多具有开放性的题目, 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培养, 长期以往,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真正发挥数学试题的真正目标, 促使学生更快的提高数学技能, 掌握答题技巧, 渐渐的掌握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目标. 如下题:
将此图形做成一个正方体, 请问, 6的对面是什么数字?这道题考察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可想而知, 6的对面是1.这道题不仅可以有效考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还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
结束语
总之,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大量的数学试题中引导学生, 锻炼学生,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将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真正打造一个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学习环境. 同时, 教师不可以单独以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学生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 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从数学试题中来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和接收数学知识, 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为社会培养栋梁人才.
摘要:如何通过试题评价,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主要分析了“通过试题评价, 引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这一问题, 希望对广大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试题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改革,数学文化,现实生活
参考文献
[1]蒋磊.让真实有效、和谐民主成为数学课堂的永恒底色——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2 (24) .
[2]朱乃明, 张渝.从一堂示范课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认识方程”一课引发的思考[J].小学教学 (数学版) .2013 (09) .
新课程改革试题(带答案) 篇5
一、选择题
1、推行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C)A、设计课程B、编写课程C、实施课程D、评价课程
2、本次课程改革与教学该所要确立的根本性里念(D)
A、素质教育理念B、创新教育理念C、生活教育理念、D、终身教育理念
3、与新课程教改相符合的是(B)
A、学课本位论B、学生本位论C、教师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
4、下列名称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D)
A、教材B、因特网C、实验室D、师生关系
5、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A)
A、补充B、延伸C、拓展D、深化
6、教学设计是为什么服务的(B)
A、教师的教B、学生的学C、教材的传授D、搞活课程
7、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按序列评价多是(A)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
8、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C)
A、教学内容分析B、教材对象分析C、教学目标制定D、教学身份选择
9、班级教学产生于(D)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0、个别化教学的首要环节是(B)
A、研究教材B、了解学生C、选择方法D、设计作业
11、不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这种方式编成的课程为(A)
A、综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核心课程
12、综合课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D)
A、实践性教学B、综合式教学C、开放式教学D、主体式教学
13、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的(C)
A、课程结构B、教学内容C、学习方式D、教学组织形式
14、可以对教学活动的某一细节作出评价是(C)
A、质性评价B、量化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1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最主要的方式是(A)
A、观察B、制作C、考试D、表演
二、判断
1、课程与教学是相互独立的F2、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F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应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F4、班级教学难以作到因材施教保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应该废除。F5、目前对教材的开发是实现由单一的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的转变.F6、过去的备课写教案在新课程中称为教学设计。F7、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越多越好越新越好。F8、教学设计实际是一种教师的行为研究。F9、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既是一种合作关系,又是竞争关系。T10、个别教学也叫做个别化教学。F11、作为教学形式的学生自学,就是完全意义上学生的任意学和自己学。F12、教学方式包括:教师和学生外显的行为,也包括相关的思维方式和态度。T13、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是相对立的。F14、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教学目标。T15、新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有所下降。F16、电化教育与新课程相结合的根本总之就是对学生的发展起辅助作用。F17、课程综合化与综合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F18、课程综合化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应该以综合课取代分科课程。F19、借助于研究性学习培养少数尖子学生是条好经验。F20、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摒弃过去过于注重的终结性评价。F
三、简答
1、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自主学习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2、当代强调课程综合化的原因何在?
答:课程的综合化,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新知识观适课程综合化的理论来源;2)社会的新发展、新问题要求课程走向综合化;3)学生的认知发展也需要课程的综合化。
3、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1)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并体现到实际行动中;2)其次,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具有一专多能、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同时,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3)再次,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增强合作意识,实行专业之间各学科教师的相互帮助、相互合作。
4、简要说明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答:发展性评价有其丰富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4)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使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多样化的要求;5)评价方式多样化,将
量化评价方式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追求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6)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一转向多向;7)关注发展过程。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什么意义?
答:(1)更新教学观念。现代教育技术绝不仅是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和手段,它将导致教育方法、教育模式、甚至教育体制的革命。在这诸多变化中,教学观念是重中之重。主要表现为:打破传统的师生主从关系,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2)变革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双向、多向、异步、同步传输等众多特点。把它应用于教学中,可以有利于教师实践因材施教、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3)补充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可说是日新月异,信息流动更新速度很快,这可以弥补固定课程的不足。
(4)扩大教学规模。现代教育技术使传统的学校围墙不复存在,使教育走向社会,走向家庭,走向信息技术存在的任何地方。
(5)形成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师生积极互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可以使师生交流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从而使教学产生显著的功效。
四、论述
6、广义的课程资源开发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答:①从校内到校外——关注学生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的利用;②从实验验证到实验探究——关注开放实验室和“随手取材”的探究性实验室建设;③从课本到多媒体及网络信息资源——关注现代信息资源的开发;④从物到人——关注教师、学生自身以及社会各方面。联系实际说明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7、联系实际说明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新课程p5-7)
试题改革 篇6
摘 要: 实行教考分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是高校考试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试题库建设是实现考试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更是有效实现教考分离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本院教学现状,阐述了试题库建设的目的、作用、意义,探讨了试题库建设的方向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 教考分离 教学改革 试题库建设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化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不仅是社会的需求,而且是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考试将作为学生专业水平评定标准长期存在。传统考试形式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虽然有所改变,如减少卷面考试比例,增加实践操作内容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各教育主体为自身利益博弈,最终导致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考核表面化、形式化。在传统教考一体的模式下,教者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向性,甚至出现考前划重点、范围等现象;对于学生,只需掌握易考知识点就能应对教考一体的考试方法,并且可以满足其高分评奖,受人尊重的心理;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检验、考核一定程度上表面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究竟掌握得如何难以评判。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多方努力,而建设试题库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何谓试题库?就是按照不同的学科门类及内在联系,将不同的试题分门别类地汇集起来,为特定学科知识和技能测试提供备选试题的一种系统资源。通过试题库系统,科学合理地随机生成高质量的试卷,既可以用来检验教学效果,又可以帮助学生自学或复习专业知识。
1.建设试题库的意义和作用
1.1为教考分离提供实施平台。教考分离考试制度是一种现代教学管理手段。所谓“教考分离”指的是将教学与考试分离进行,即将过去某一课程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自己评分的做法,改为从规范、标准的试题库中筛选、组合出符合要求的试卷,以密封形式集体阅卷、统一登分,以杜绝舞弊、加“人情分”现象的一种考试形式。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授课教师在教学和命题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培养教师的责任心及使命感,使教师必须反复钻研大纲,熟透教材,增加教学信息量,对学生严格要求,以通过考试作为对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估。
1.2提高教学效果评价的可信度。试题库是由本专业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和教学计划,针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实践操作题、客观题等分析研讨设计,聘请行业专家对主观题、客观题、综合实践操作题等进行严格把关,按照用人单位岗位技能需求,以一定比例抽取试题组合试卷,保证试卷的实践能力考核力度,缩短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公平公正合理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及就业。
1.3帮助学生学习,增强学习主动性。在传统考试中,无论卷面考试还是技能考试,在教考合一的情况下,划重点,考前突击背书,参考同学笔记等方式基本能达到考试过关的目的,这些客观试题中很难找到与工作的相关性,多数学生想当然认为工作后用不上,从而对学习无兴趣。试题库建立后,按比例抽取试题组合试卷,没有所谓的重点,督促学生认真学习所有的知识点,且试题库向学生开放,学生随时随地可以上网做题,复习相关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4促进良好考风学风的形成。①试题库的建立使教考分离,试卷保密程度提高,无考前漏题的可能性。②试题库的知识点涵盖范围广,降低了猜题命中率,进而改变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临时抱佛脚和做小抄的现象。③若采用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则考生之间试卷完全不同,没有互相抄袭可能性。④由于试题库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考核力度,使学生可以在平时真正做到实际模拟,进而建立良好考试心态。
1.5减少教师重复劳动,提高效率。在传统考试中,教师每学期为期中、期末和学生补考考试出考卷,制定标准答案,出卷前开会划范围,考完后开会定披卷标准,做大量的重复劳动。试题库建立后,试卷和标准答案由系统自动生成,减少教师工作量。甚至可能的话,客观性试题部分批阅可以由评分系统自动完成,教师只需做主观试题评定就可以,进一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帮助教师把主要精力转移到试题的评判等主观性工作上,保证测评结果的可信度。
2.试题库建设如何进行比较合理
试题库建设的目的是能够有效检验教学质量。因此,试题库应体现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够用,强调技能,提高素质”的特色,应是各科教学大纲具体实施的总结、检验。试题库的质量,可从命题、试题评价两个方面入手。
2.1命题要求明确试题类型和难度等级:试题库是大量具有一定参数的试题的有机组合。试题库建设完成后,出卷由系统随机抽题产生,为保证试卷质量,试题必须分章节、分类型和分难度等级,以确保试卷内容涉及各个章节,难易程度搭配合理。试题库中的试题都要按照测试目标精心筛选收集组成,每道试题要有内容及答案。题量包括试卷的长度和学生的计算、书写量;要求题型要新,题的切入点、考点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即语意清晰、考点明确;答案要求要点清晰、分值明确,便于流水作业。
为保证随机抽题生成试卷重复率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题库的题量必须足够大,试题类型必须多样化。试题信息(包括:题型、难易度、知识点等)要合理地均匀地分布,便于系统自动生成试卷或者人工手动组装试卷时明确的选择试题涵盖范围和难易程度。
试题库必须有专门人员维护。同时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学科的发展,试题库必须不断更新,增加新的试题,淘汰过时的试题,才能保持生命力。因此,试题库软件必须拥有试题查询、增加修改等功能。
总的来说,试题库命题应遵循三大原则:①保证入库试题高质量原则;②保证入库试题数量大、分布合理的原则;③保持题库题量动态变化的原则。
2.2命题结束后,应由行业专家就命题质量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入库。试题质量评价的方面至少应包括:①试题应体现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要求;②试题应体现全面检测的原则。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试题之间应彼此独立。④试题表述应简明。在不遗漏解题依据和思路的前提下,题目语意要清楚,文句简明扼要;答案明确合理;评分标准简便、准确、科学。
2.3试题库的建设应依托信息技术部门,或者请软件公司参与,将试题库建设成一个功能强大的软件,提供功能全面的试卷管理功能,包括:手工组卷、智能随机组卷、学生自评、试卷浏览及修改。
2.4试题库的建设工作量非常庞大,且要求工作人员认真细致才能建成一个高质量的试题库。必须依靠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有效提高参与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试题库建成的关键因素。只有凝心聚力才有可能建成一个高质量的试题库,全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考虑将题库建设的贡献经过科学的评价后,作为衡量参与者工作量、工作能力的参考依据之一,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的参与积极性。
3.试题库建设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及应对策略
3.1前期投入大,维护技术要求较高。试题库建设所需条件较高,题库要能与教务管理系统衔接。高质量的试题库要求设置有试题生成、维护、导入、导出、学生自测练习、答疑、网上考试等多个模块并与学籍管理、考试管理、教学计划等其他子系统间要有机结合;试题属性要齐全、题量要充足、试题命制要科学(标准化),命题教师须经专门培训,试题要不断调整,适应教学内容、学生能力、教学水平变化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试题库方可发挥作用。
3.2试题库必须不断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如今的社会各行各业在飞速地发展,各种新的知识和机能不断涌现,因此试题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完善的过程,必须安排专业管理人员,不断地更新试题库内容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试题库的建设最终能实现测试的即时化、无纸化,为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趋势,大大提高考试效率,这就要求学校具备大型信息服务中心、满足同年级同专业学生上机操作的网络计算机房,这一切的建立都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取先试点后铺开,先提优后全体的方式,逐步完善题库系统及其相关的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构建有利于题库系统真正服务教学、服务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考试的目的是检查教学效果,检验教学质量,从而调动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的教考一体模式,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自己评分,导致教学过程中有取舍和针对性,教学考核数据难以反映真实现状。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学校易管,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低水平培养模式,这与我院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考试改革作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势在必行、不可缺少。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的教考一体模式中,教和考没有彻底分离开来,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偏向性和暗示性。如果把教和考彻底分离,考核由教、学等主体以外的第三方来实施,就可以使得教、学等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偏向性,更注重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真正培养出让社会满意的高素质学生。
试题库的建设能够真正从技术上实现教考分离,与传统考试相比较,有显著优势,其教学质量的测定更科学合理,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建设好试题库,做好教考分离,提高教育教学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虽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优势明显,是高等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前进方向,对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面向一线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有决定意义,是高职教育改革不可缺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傅军.完善教考分离,加强试题库建设与管理.考试周刊,2007,49:2-3.
[2]佟鹏.基于试题库建设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07,11:60-61.
试题改革 篇7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部分新旧题型对比
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听力需求的变化,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听力水平,使听力考试更加实用化,更加切合交流需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2016年6月起对四六级的听力试题作局部改革。陪伴中国考生多年的短对话及短文听写题型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短篇新闻和讲座/讲话,其余测试内容不变。
具体而言,改革后的四级听力测试中,增加了3段新闻。其中两篇较短的新闻,字数在130~140词左右;一篇较长的,字数在200词左右。三段新闻均出自BBC及VOANews,因此词汇更加专业化、复杂化,总体难度系数加大。改革后的六级听力测试中,听力篇章从原来的3篇缩减为2篇,新增讲座/讲话3篇,每篇字数大概在350~450词左右。相较于之前的听力篇章,改革后的六级首先篇幅上有了增加。其次在内容方面,三篇讲座/讲话均出自托福试题,话题不再是大家熟悉的生活类、校园类,而是当前的政治、经济发展或社会热点问题。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部分试题结构的具体变化如下:
由以上表格可见,此次的听力改革,无论是对四级,还是六级,虽然考试难度均有明显提升,却是一种进步的表现。首先,四六级听力都取消了短文对话及短文听写两个部分,增加了新闻听力和讲座/讲话,这一方面将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英语,关注时事,符合学生一定要学习实用英语及偏书面化的英语的要求。另一方面显示出四六级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真实的听力水平,考试的技巧性正在逐步降低。其次,考试的内容更加强调实用性,正在逐步打破中国学生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向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标转变,预示着我们更加向国际接轨。
二、提高新四六级听力成绩的应对策略
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部分题型的改革,使考试难度系数增加,无论是对英语教师还是学生而言,无疑都是巨大的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从加强语言知识、进行速记练习、提高心理素质及注重日常积累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1. 巩固词汇和语法知识,加强语言知识的学习。
听力理解不仅是一个“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过程,更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从听到相关信息再到解析最后做出正确的选择都需要不断地分析综合。因此,学习者的词汇深度、广度及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度都对听力理解有重要的影响。新增的短篇新闻及讲座/讲话中,都存在大量专有名词。词汇量的扩展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把握语篇内容,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因此,学习者除了背诵四六级词汇外,还可以进行托福和雅思词汇的积累。另外,语法是听力的基础,掌握良好的语法知识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必要条件。四六级听力不是简单的单词和话语堆砌,而是连贯的篇章。只有语法知识扎实,学习者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听力材料。
2. 进行速记练习,捕捉关键信息。
四六级听力改革后,篇章长度有所增加,内容更加复杂,这就要求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力捕捉全面信息。要做到这一点,学习者需要进行速记练习,培养捕捉信息的能力。速记并不是要求学习者逐字逐句地记下听到的所有内容,而是选择性地记录下关键信息,例如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等。在进行速记练习时,我们为了提升记录的速度,通常会使用字母、符号等代替某个单词或词组。例如用↑表示上升、进步、增长,用↓表示下降、退步、减少。每个人的速记习惯虽然不同,但是只要掌握适合的记录方法,并且勤加练习,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3. 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有的学生在平时进行听力训练时成绩稳定,但一到四六级考试时,就会因过度紧张而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捕捉到关键信息,本来能够听懂的题目也没有把握住,这是因为学生存在心理障碍。针对此问题,一方面,学习者在平时的听力练习中要保持一定的紧张情绪,集中注意力,严格控制好听力时间,循序渐进地进行听力材料的训练,提高听力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听力环境,尽力设置一些生动的课堂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听力课堂氛围,多鼓励学生,帮他们做好心理疏导,以此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
4. 加强实践练习,注重日常积累。
听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掌握再多的技巧而不去实践练习,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要想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保证每天都要听英语。建议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专攻听力,让自己沉浸在英语的环境中。另外,由于新增题型源自于BBC/VOA新闻及托福,因此学生可以先选择较为简短、易懂的新闻或讲座进行练习,熟悉题型。平时,多收听收看新闻事件、TED演讲及国外大学的公开课,对于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内容及社会热点问题多留心,注重日常积累。
三、结语
听力能力的提高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三分练,七分养”。因此,总的来说,同学们要想攻克四六级听力难关,提高听力成绩,首先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语言知识的学习,然后掌握科学的方法,进行高效速记,持之以恒地进行针对性的听力练习。另外,平时要多关注新闻事件,注意积累,培养自己的听力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只要大家做到这些,就一定能适应听力改革,在四六级听力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同时促进自身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静.基于认知策略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6,37(2):65-68.
【试题改革】推荐阅读:
供给侧改革及试题08-01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下)试题和答案10-22
河南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专题2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含答案10-20
教研改革课程改革09-05
国企改革转入国资改革09-17
改革开始40年政治改革07-11
改革办学体制推进教育改革08-13
EDA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程改革05-09
日本战后改革和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对比10-05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政府会计改革的互动发展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