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2024-11-24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精选12篇)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篇1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学习活动所固定下来的一种有关学习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必须弄清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有哪些习惯?良好习惯的要求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分析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主要有:上课前不会预习;上课时精神不集中,不愿动脑;做作业时粗心大意、经常出错;做好作业不会自己检查;还有一些学生字迹潦草,书写格式也不规范;平时不会预习和系统性的复习;考试只关心分数,不会分析失误的原因,等等。

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内容及要求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数学学习习惯的内容非常丰富。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具有: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参与;能自觉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审题认真全面,作业能独立完成,书写整洁;完成作业后能验算检查等学习习惯。

1. 培养专心听讲、积极参与的课堂学习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首先要求学生能专心听老师对重点、难点的剖析,听例题解法及思路分析,听老师讲评及课后小结等;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当然,课堂上只是专心听讲不足以学好数学,每个学生都应该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比较懒散,对于新的问题和难题,多数都在等待教师的答案或是优等生的发言,而自己只做旁听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动与教师、同学交流学习体会,使其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

2. 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自学习惯。

进行有效的预习,学生可以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提高课堂上听讲的效率,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数学学科的学习,更要重视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教师可以让他们课前去做。如学习“统计”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应的调查,收集好一些相关数据。

“学而时习之”,做好复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遗忘过程先快后慢,及时的复习可以在快速遗忘发生不久阻止内容的流失。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自觉复习的习惯,能对所学过的知识内容及时进行回忆和整理。

俗话说“七分预习,三分复习”,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 培养仔细审题、认真完成的作业习惯。

仔细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地解题,审题的实质是对课题中的文字和符号加以识别,通过对这些文字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理解在头脑里建立起课题表象,并明确实现数学知识应用的方法、途径,以及要求达到的目标。

做作业也是为了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及时反馈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计算仔细、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不抄袭他人的答案,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

4. 培养自觉检查、仔细验算的纠错习惯。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因此,检验改错的习惯正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学习习惯。教师应督促学生做完练习后,从“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合理、正确,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学”等几个方面进行检查,教学生学会合理的、有效的验算方法和策略,逐步养成自觉检查、仔细验算的好习惯。我们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作业本、测验卷发下来以后,都应认真检查,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改正。另外也需要家长们的配合,如课外作业必须在学生自查一遍的情况下,家长才给予复查,而不应越俎代庖。

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

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那么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这种养成教育,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 教师要以身作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师的影响而形成的。身教重于言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精致规范的数学图形、准确无误的数值计算、整洁美观的板书等行为动作,促使学生逐渐改变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 强化培养和训练。

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1)要求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如针对学生书写不规范,“6”与“0”混淆等现象,我专门采取奖惩措施,督促学生改正不良的书写习惯,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同时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克服边做作业边玩的不良习惯。(2)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当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不讽刺挖苦,要耐心纠正、具体指导、期待进步。

3.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对于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其核心内容就是一个学习方法的指导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数学学习常规中的预习、听课、审题、课外学习和考试等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指导意见。

(1)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动手、动脑的自学过程。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预习什么,同时要指导学生怎么预习:在阅读教材时,学会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逐渐养成边阅读边标注的习惯,并能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提出一些问题。渐渐地使他们课前能渐渐自觉预习即将要学习的内容。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数学课不是听故事,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能跟着教师的讲解去思考。听课时精力要高度集中,不能开小差;要积极思考,举手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消极等待教师去完成知识的传授;要提出问题或找出疑点,不能人云亦云;教师要求动手练习的内容要积极配合,勤于动手,不能只听不练。这样久而久之,才可能提高听课的效益。

(3)审题方法的指导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必须让学生学会审题: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必须先感知通过文字描述、画面或其他形式所提供的信息,了解问题给定了哪些已知条件和有用的东西,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审题时特别要注意发现问题中的隐蔽条件,充分搜集有用的信息,有效地排除无用信息的干扰。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好逆向思维的问题:如“比……多(少)、比……大(小)”,究竟谁大(多)谁小(少)需要分辨清楚。指导学生了解数学术语,如对题中“增加到”与“增加了”、“减少到”与“减少了”等文字应仔细分辨,体会其真正的含义。而做计算题时,教师要学生看清运算符号和数据,学会观察算式,正确运用运算定律、性质,使计算过程变得更加简便。另外,教师还要关注运算过程中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

(4)运算方法的指导

运算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数学基本能力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得重视运算方法指导,用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教育学生,使其感到分数丢得有些“心痛”,让学生学会笔不离手,计算时动手打一下草稿,把心算、估算和笔算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运算的和准确度。其次,教师应加强运算速度的限时训练,如进行5分钟测评,提高运算,培养学生好的运算习惯。

(5)课外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续与补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外学习不只是做课外作业,及时复习、查漏补缺才是课外学习的主要任务。我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首先回想白天所学的知识,看自己记住了多少内容。接着针对忘记或模糊的内容到课本上寻找根源,真正弄明白。然后根据所学、所想、所看,反复思考,进行消化吸收,使之融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最后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练习,比如完成家庭作业或者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找些有针对性的、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习题。

(6)考试方法的指导

考试是学校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考试中临场发挥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习行为能否转化为学习成果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考前要做好考试的心理准备、身体准备、知识准备与工具准备。考中要规范答卷程序,数学考试卷的结构具有稳定性,试题的排列也是由易到难,故答题一般应按题目的顺序去解答。不过不要在一个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不会做的可暂时放过,先把会做的做完,再去考虑不会做或没有把握的题。另外,尽量留一定的时间进行针对性地检查,以保证答题正确,不留遗憾。

当然,数学学习中还有些具体的方法(如记忆、时间与内容安排等)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只要正确地引导,就会帮助学生改变其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有效组织课堂的因素之一,是他们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所以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由于小学生是非辨别能力低下,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学习习惯孰好孰坏,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因此,只有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坚持不懈地抓训练,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学生。

摘要: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孩子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好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基本保证。然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实践中存在着种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地影响着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并从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内容、要求,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措施等方面谈了一些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现状分析,内容要求,培养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篇2

俗话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说:我们的思想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行动,而这些行动又促成了我们的习惯,习惯又塑造了我们不同的性格,性格又让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命运。可见,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因此教师就要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个人认为,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细节入手,反复练习,方能达成。回顾这些年来,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时间学习,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始终坚持。

2.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堂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3.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小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4.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5.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6.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

7.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并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篇3

【关键词】培养 寄宿 习惯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223-01

对于寄宿学校来说,他们在学校里学习,同时也在学校里生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一起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也是极为密切的,要想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正常进行,那么学生的生活就必须有条不紊。当学生从家里回到学校,不管是在集体意识还是在纪律观念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懈,这就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自理意识

当前的寄宿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的学生在家里的时候都是家中的宝贝,更有甚者会被家人宠坏,这些因素都导致他们在寄宿期间可能会连最为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例如叠被子,清扫宿舍,洗衣服等简单的生活问题,他们都不知从何着手,这种问题表现最明显的是在开学之始,尤其是之前没有寄宿过的学生身上。这就需要宿管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不仅是制度上的强制执行,还需要宿管教师集中一部分的时间来进行统一的教育,逐渐的引导学生如何有效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和作息。有的时候一个宿管教师会负责很多的学生或宿舍,这就需要每个宿舍根据人数选出一个或者两个室长来帮助宿管教师管理宿舍,保障宿舍的衛生环境,以及同学们的个人生活。宿舍长在宿舍内要做到表率作用,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好定期的检查,对于优秀者做出表扬,以示鼓励,对于不合格者做出批评,以兹改正。很少人可以做到无师自通,这就需要宿管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潜移默化和日常严格要求中帮助学生逐步的培养其生活自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严格管理寄宿,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控能力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宿舍纪律方面,在教室学习的时候,始终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回到宿舍之后意味着一天的学习生活结束了,终于可以放松了,所以不管在哪个方面,学生对于自己的要求都会比在教室的时候低,由此也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个人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是靠表面上装出来的,更多的是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渐的培养起来的。诸如在宿舍内嬉笑打闹,当宿管教师来巡视的时候就会安静下来,表面上还是遵守纪律,但是宿管教师走了之后又做出各种违反宿舍制度的事情,甚至是轮流的看着宿管教师。所以,这就需要宿舍长的协助,对于一些违纪现象作出及时的指出和上报,同时对于洗漱和熄灯时间都做出准确的管理,要求学生在半小时内完成所有的睡前洗漱,减少学生打闹嬉戏的空间,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当前的事情。学生基本上都是未成年人,所以在自控能力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或者强制,更多的是需要疏通和指导,逐渐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自控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很多的学生因为住在集体宿舍,所以对于个人的卫生就会有一定的疏忽,比如在睡前不洗漱,长时间不洗澡或者不换衣服,脏衣物随处乱发,零食垃圾到处乱扔。这种不好的卫生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尤其是睡前不洗漱,长时间不洗澡或者不换衣服,这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更多的是同宿舍的其他同学。同一个宿舍的学生通常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委婉有效的解决方式,绝不可以采取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去洗漱、去洗澡这样的形式,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于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这就需要宿管教师对于该部分的学生做出重点关注,造成这种不好的卫生习惯是因为什么,因为没有时间?因为没有习惯?因为懒散?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原因,经常和该部分学生谈话,有条件的话可以和学生的家长进行练习,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配合,改变学生的卫生习惯。在乱扔垃圾这种卫生习惯方面上,尤其需要身边的人起到表率作用,很多时候,学生的习惯都是从教师和家长身上学习到的,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言行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安全习惯

在管理寄宿学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有句话我们时常挂在嘴边:安全重于泰山。有的学生喜欢在熄灯之后偷偷的躲在被窝里吃东西,试想一下,在狭小的被窝里,如果突然受到惊吓或者翻身等动作,导致学生将零食卡在喉咙里,那么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熄灯之后严禁各种违反制度的行为,尤其是在熄灯之后还吃东西。对于同一个宿舍的学生来说,有睡在上铺的学生,也有睡在下铺的学生,宿管教师要巡视熄灯之后上铺的学生的头朝向护栏的一向,避免在睡着之后翻身产生安全隐患。在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需要学校对于寄宿学生做出相关的安全教学,加强学生在防火、防电等方面的安全意识,并指导学生党安全事故发生时应当如何处理和自救。

五、培养学生的良好交往习惯

寄宿肯定不会是一位学生一间宿舍,一间宿舍内多人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小的群体,这就需要学生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保持宿舍的和谐,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对于寄宿生而言,很多人住在一起,远离父母,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未成年人在为人处事上缺少必要的个人主见,很多时候都是人云亦云,随大众,个人的交往能力较差,非常容易产生不良的习惯。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加强和学生的联系,在宿舍长的协助之下,深入的了解学生,对于存在不良的习惯或者矛盾的学生,要及时的和班主任进行联系,避免导致矛盾的升级。让学生认识到共同生活在一起是彼此的幸运,应该友好的相处。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朝一夕是绝不会收到效果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共同努力,坚持下去。宿舍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宿管教师每天都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过程。滴水穿石,长期的坚持必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其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内容摘要:

[1]刘巧妹.谈初中“寄宿学生”的教育管理[J].才智.2010(19).

[2]高自莲.谈农村寄宿学生管理工作[J].宁夏教育科研.2010(03).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篇4

一、习惯越早抓起越好

学生年龄小时, 习惯既容易建立, 也容易巩固, 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 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 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 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 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 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 可往往是改了又犯, 犯了又改, 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 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 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 所以从小学一年级, 甚至幼儿园起, 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 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兴趣、训练促习惯养成

抓学生不良习惯的转化、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 无论对学生, 还是对老师来说, 都是一个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我的做法是:反复训练、严格把关、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在对学生进行排队出操训练时, 我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 听到口令, 老师数三下, “声落、动止、队形成”。慢了, 解散重做, 做好了表扬, 反复训练, 直到达到要求, 形成习惯为止。

三、循序渐进, 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 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 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 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 循序渐进, 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 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 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 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习水平的提高, 知识的不断更新, 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 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 如阅读习惯, 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 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也是极其有害的。

四、竞赛活动巩固良好习惯

纠正不良习惯, 形成良好习惯, 需要不断的巩固训练, 需要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上进心。为此, 我与学生开展多种比赛活动。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我班存在的问题, 然后讨论从哪些方面来开展比赛活动, 最后制定出评比方案和一系列评比要求。我在黑板下的瓷砖上开辟出了“比、追、赶、超”争夺红星的竞赛活动栏目, 给每个学生剪了一颗淡蓝色的大星, 比一比谁的大星里的小红星最多, 谁的淡蓝色星变得最红。按照制定出的比赛要求, 设立了“天天奖, 周周奖, 月月奖, 大总奖, ”每天从早读就开始评, 评出”早读之星“, 上课评出“纪律之星”“爱动脑之星”等等;然后周末数数谁的红星多, 评出本周之星, 到月底的时候, 再数数这个月谁的红星最多, 评出“本月之星”, 并发给他们奖品;到了期末按照红星的累计数量评出“十佳之星”, 在此基础上评出“三好”生。通过这样的争夺红星竞赛活动, 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提醒、督促, 逐渐形成行为迁移, 养成良好习惯。

五、严格要求, 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 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 并且对学生来说, 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 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 也易消退, 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 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 而应结合教学实际, 精心备课, 细心指导, 反复训练, 认真检查, 严格督促, 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 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 教师与家长之间, 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 步调一致, 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 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六、树立榜样, 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 所以设身处地, 树立榜样, 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 作业工整, 遵守纪律的学生, 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 形成习惯, 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 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 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 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 做好学生的表率, 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 勤奋好学, 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 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 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 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家校联系促习惯养成

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离不开教师, 也离不开家长。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 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我班学生明明, 学习上依赖性很强, 一遇到做作业, 他总是愣在那里, 等着老师去教他。我发现这一现象后, 一方面与他父母取得联系, 了解该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 原来该生做作业, 每天都由父母陪着他做, 已经形成了习惯。我就与家长讲这样做对孩子的危害性, 要求他们培养孩子独立作业的习惯, 等作业做完了再检查, 作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我找他谈心, 让他明白作业是自己的事, 一定要自己完成。经过家长的配合, 现在他终于会自己作业了, 一般会做的题目他都独立完成, 实在不会做的也会问老师了。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5

课前准备工作做得好,能充分保证上课的时间和效率。因此,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多次训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告诉他们,什么课该用什么课本,应早早地放置在课桌的角落上,要用的笔、尺子、橡皮放在课本的旁边,以备上课时用。听到铃声要快步进课堂,安静地坐好等老师来上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学生都能自觉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了。

2 上课习惯

开学初,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上课学习行为训练,如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要告诉学生:发言要先举手,这不仅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别人。举手要举右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要轻举轻放。教师在讲清道理、说明要求后,再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练习,要求人人掌握。对上课发言的声音也要进行规定: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要让全班同学都听得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绝大多数能达到要求。

3 坐姿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在开学第一天,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让他们接受教师的暗示提醒,要让学生牢牢记住六个字,即:头正、腰直、足安。教师可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一、二、三!”学生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坐坐好!”或是以特定的动作手势,如轻拍学生的后背,摆好手臂,示范正确的坐姿等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提醒学生坐姿的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4 写姿

小学生学习习惯问题的研究 篇6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好处

1.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上学做好一切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跑回教室做好听课准备等。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情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你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2.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吃完早饭准备上学,刚一走近自行车便可随手掏出钥匙,接着打开车锁,然后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这些动作几乎连想都没有去想。这是下意识在发挥作用。同样道理,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好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

3.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已经清醒的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贪玩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实际上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玩儿的渴望。一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和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的时候,甚至在睡眠的时候产生灵感,都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与外界刺激,与自己不懈寻觅、孜孜以求、长期探索的问题之间保持着必然的联系。

二、应该着力养成的学习习惯

1.一心向学的习惯:一心向学的习惯是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自动自觉地甚至不由自主地把万事万物都与学习联系起来,你的感官便会变成知识信息的扫描仪和接收器,你的大脑便会变成容纳知识百川并且对其进行过滤、加工、再造的法宝。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能够充分地利用时间。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最能调动潜意识的作用。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心向学的头脑便是有准备的头脑。

2.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大多数人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与这个故事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专心致志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致力于主攻方向不分神;二是全神贯注不溜号。

3.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目标,克敌制胜的法宝。谁能根据奋斗目标制定出科学的计划,并且定时定量地完成计划,谁就能无往而不胜,定时学习,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二是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定量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保证。学习计划是通向学习目标的道路,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等于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计划的指导下,当知识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到达了目标。定量学习,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记忆先行,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包括外语单词、语法、定义、公式、文字等;二是必须完成作业,把所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弄懂弄通;三是复习领悟,使之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4.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比较高级的修养。

5.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青少年时期,既是长知识时期,又是长身体时期。因此,中小学生应该知识身体并重,在整个学习生活中,讲究学习卫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讲,智力和精力都是以体力为基础的,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习成绩达到一定水平后,再想拔尖往往不是拼智力而是拼体力。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普遍偏低,近视率普遍偏高。这不仅仅会制约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甚至还会影响到子孙后代。

养成讲究学习卫生习惯,重点应克服以下几种不良习惯:(1)克服有勞无逸的习惯;(2)克服躺着看书的习惯;(3)克服闭目思考或躺床上思考的习惯。

6.创造性思考的习惯。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在当前的教学中学生已在逐渐养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2)质疑问题的习惯;(3)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三、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耐心发动,逐渐加速。会开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天气冷时,车打着火后要过一会才能快速行驶,一打着火就快速行驶反而会灭火的。一个人培养习惯也是如此,要循序渐进。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

第二步:控制时空,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小学生,已经认识到打游戏机的负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机了,可是,一走近游戏厅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第三步:偶有偏离,及时调整。小学生大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做出调整。比如:发现自己上课精神溜号了,发现自己躺着看书、看电视了等立即作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第四步:进入轨道,自由飞行。按照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进入轨道之后,你就仿佛进入了自由的王国,你再也不必着意约束自己,而是顺其自然,你是在做惯性运动。这时你还需要注意两件事:一是要消除外部干扰,二是排除内部故障。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7

小学阶段, 重要的不是要学多少, 成绩要多好, 而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那么, 小学生常见的学习习惯怎么培养呢?

一、课堂中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是培养学习习惯的主战场, 课堂中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掌握知识就会较为轻松, 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升。

1. 在课堂中我们要培养好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知识准备就是要做好预习, 这就要求教师布置预习任务一定要明确, 上课后的第1分钟必须检查, 如果还是有困难, 就利用上课后的1~2分钟, 让学生浏览本节课的内容, 使学生心中有数, 不打无准备之仗。

2.在课堂中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首先, 带着要求听。如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同学的发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有补充?其次, 采用复述的形式。让孩子说说刚才听到的发言, 也可以复述教师的语言, 这样可以沟通同学之间的信息, 学会尊重他人。

3.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

要求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首先要求语言要完整, 然后是表达流利, 还要求音量适度。注意给学生提供表达的平台和时间, 认真地倾听, 适时地表扬, 给学生创造和谐的氛围。

4.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学生会提问, 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有着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 也能把疑难的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 不会日积月累。教师要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 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

二、作业时的学习习惯

对于作业的要求, 我们可以用“对不对”“快不快”“好不好”三个层次来进行衡量。“对不对”是最基本的要求, 只有做对了, 才能达到作业的目的。“快不快”是在做对的基础上对速度和效率的要求。“好不好”是对作业目的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主要是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养成书写的好习惯。

以数学作业为例:书写良好的数学作业, 不仅能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 而且也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要字迹工整、清晰。

2.养成审题的好习惯。

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 不去认真地读题、审题、分析, 这样往往会严重影响作业质量。在审题习惯的培养上, 教师一定要做一名“懒”老师, 理解题目的要求一定要训练学生独自完成, 逐步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3.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学习只有及时检查, 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 以便及时订正错误。很多同学的习惯是做完就行, 不求其正确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二是这部分同学做事不够严谨、缜密。

三、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 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形成的过程。所以,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 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 循序渐进, 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 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1.习惯训练持之以恒。

在训练的过程中, 我们老师们要反复抓、抓反复, 对不断出现的坏习惯, 不要气馁, 而要耐心训导, 直至彻底改掉。

2.杜绝“5+2=0”现象。

5天学校的教育成果和养成的习惯还来不及巩固, 就可能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各种各样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消失殆尽。调查发现, 存在“5+2=0”现象的孩子还是占相当比例,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整体发展, 互相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 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 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 还要与学校、家庭结合起来, 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8

一、新旧知识的衔接关系。

汉语拼音的声母、单韵母是学生在幼儿班已经学过的内容, 这部分的学习我设计的教学方式多以“展示型”为主。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已知的知识告诉他人。比如:教师说:“我很高兴见到同学们, 我愿意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 谁愿意把自己以前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让学生介绍幼儿园已经学过的单韵母或声母, 学生一定会很有兴趣的说:我会读什么, 请听我读一读;我会说什么……在展示的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倾听他人的发言, 同时还要求学生发现他人知识点的缺漏。比如:我发现你读得不对, 应该这样读;请听一听, 我好像比你读的更好;我和你的说法不一样……这样既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又把学生已有的知识运用到课堂, 与新知识巧妙的融为一体, 教与学都很轻松。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方面进行探讨, 一年级学生不宜长时间静听教师讲课, 教师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自主学习新知, 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如:第9课ai、ei、ui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1、我的发现。

首先让学生观察本课字母的特点, 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学生的发现点真不少:本课字母ai、ei、ui比原来学习的a、e、u后面多了一个字母, 变成了两个字母组成的韵母;这三个韵母后面都有一个“i”;这三个字母在标声调时只有ui是标在后面的, 写在i的头上, ai、ei是标在a、e的头上等等。

2、我会读儿歌, 会练表演。

学生在欣赏课本中一幅“小朋友在种树, 草地上小鸟跳、小兔乐”美丽的画面之后, 再朗读“小白兔”的儿歌, 并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又从儿歌的学习中发现“白、嘴、尾、在”这几个字中都带有本课新学的韵母, 在读儿歌的过程中随机认识本课要认识的生字。学生不仅学得轻松, 而且从中体会到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在这课的学习过程中实际上是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点的比较, 从归纳对比中不断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虽然教学本课新知识是重点, 但是, 让学生获取这些新知的过程更为重要, 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今后渐渐形成自主学习方法的过程。

三、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标》不要求直呼音节, 不默写声母、韵母, 从表面上看好像降低了对汉语拼音的学习要求, 但实际上是要求教师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字母的框框里解放出来, 不仅教给汉语拼音的知识, 而且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运用中提高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

比如:第一册教材从第3课声母b、p、m、f的学习就开始编排了看图借助拼音学音节、认字、练说话、跟读儿歌等拼读练习的内容。通过汉语拼音共13课的学习, 有的学生拼读能力很强, 不仅学习了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 而且会直呼音节, 会自读读物, 达到了《课标》中对拼音学习的要求。但是个体的差异总是存在的, 有的学生可能拼读能力还不够, 拼音阶段学习的知识还只是单个的零件, 还没有成为一个能够帮助他学习汉字的工具。即使是那些拼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要想真正变汉语拼音成为学习工具也还要一段时间。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用这项工具的机会, 只有让学生在不断的运用中才有可能让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9

一、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预习时可指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在课内阅读中,还可以让学生预习后自己设置作业题,自己分析思考,并要求做出答案,看看谁的作业题能难倒其他同学或者教师。强烈的兴趣让学生挖空心思去寻找问题,让他们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这种自觉、主动的预习习惯需要教师的及时督促、引导,要由扶到放,切不可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也不能因噎废食。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学生对新知识记得快,但遗忘也快,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二、勤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勤思善问,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持有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反的见解,教师要做到不轻易否定,应引导学生深入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的甜头。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和讨论,通过合作自行解决问题。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为了改变教师越俎代庖的状况,改变过于周到繁琐的指导与规范,教师可采取“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参与学习活动,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质疑问难、自主发表见解,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地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技能,通过主观努力,实现主体对外在世界与自我的超越。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前三节行文结构都按“送别———回忆———抒情”的思路来写,于是在执教这一课时,要求学生精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利用梳理顺序→抓住往事→体会感情的方法,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教师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对课文有深入理解。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享受到参与课堂活动的乐趣,从而逐渐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三、独立完成作业和认真检查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特别重要,这种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且严格要求。在平时作业时,要求学生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认真地独立完成作业。教师要对写字、答题格式严格要求,逐渐训练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要求学生做完作业后,先检查,发现问题后再看书、查字典,看例题对照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四、自觉读书和阅读积累的习惯

宋人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教育实践证明,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运用多种感官读书则是提高阅读效率的科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还要要求学生读书逐渐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教给学生运用自学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在读书过程中找出难点,深入思考,将阅读带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它可以提高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加深对文章意义的深刻理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适时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摘抄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的课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积累材料的习惯,作文需要时才能够随手拈来,为我所用,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要学好语文,仅靠课内是不够的,必须阅读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都大有裨益。如结合语文读本中《赤壁之战》的阅读,让学生进行研究性比较阅读,对史书《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文献《赤壁咏怀》中的战争记录和描写进行比较异同,分析理解,加深对作品形式、内容、特色的认识,实现“阅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从而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五、勤于动笔和多写多练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0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教师树立形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 学生特别是小学生, 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 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所以, 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 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以身作则, 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早期培养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 由此可见, 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 没有形成错误观念, 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 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 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 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 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

三、要从小节开始, 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必须从细节开始, 在教学中, 有许多的“细节”, 诸如坐的姿势, 读书的姿势, 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 《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 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需要不断强化, 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 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四、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11

1. 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小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差,他们对学习目的、学习意识的理解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加深的。在对“你为什么上学”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我了解到,低年级学生多数回答是家长让上学的;高年级也有近50%的学生认为是在给父母、给老师上学,这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有少数学生是为了当科学家、当医生、当老师;也有学生觉得学习很有趣,在学校比在家好,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是比较主动的。

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科技的飞速发展,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玩具塞满了学生的书包,而老师却依然是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来传授知识,学生只能用一支笔、一个本做练习。农村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获得的渠道少,新型的教学设备更少;同时,教师缺乏对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意识,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很难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淡薄。

3. 家长的作用难以发挥。农村的多数家长知识量少,对学生的家庭作业不能辅导,不懂得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少与学生、老师沟通,只靠一两次的测试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思想产生波动时,不能及时帮助调节,难以帮助学生改正不良学习习惯,纠正学习态度。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养成良好的學习习惯呢?

首先,从小抓起,持之以恒。年龄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所以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学生养成读书、写字、倾听、表达等课堂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从学习中寻找乐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把学习看成每日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一切好习惯都不是一天养成的,教师必须有持之以恒的耐心,要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来做。

其次,做积极进取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教师对所教学科重要性的理解和在传授学科知识时表现出的热情,以及对学科成果的关心等,必然会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态度。因此,要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把自己打造成学习型、探究型的教师。

第三,打造学生喜欢的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结构是不成熟的、稚嫩的,对待学习也和对待其它事物一样,是以兴趣和快乐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小学生普遍地希望多得表扬,希望多得好分数,这是学生学习动机的直接性决定的。我们要利用现有资源,如做些教具,下载音像资料,调查生活中与课堂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自主,建立自信。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篇12

一、养成自主预习及时复习的习惯

事实证明,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是有效的,在先复习的前提下再练习,是高效的。否则,不预习,直接进入课堂的学习,有时难免没有“如入云里雾中”之感;不复习直接做练习,也难免不有“眼高手低”之嫌。因此,强化学生的预习习惯和复习习惯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因素。

如学习牛津英语8下Unit 4 Task时,课前应以“预习学案”的形式,精心设计预习任务,从单词habit、librarian、advice、classical、opposite等,到短语开启、不超过、多于、最喜爱的书的类型、像图书馆借书、作为礼物收到、为了提高我们的知识、从中获取信息、在书籍方面征求意见等,以及从范文的阅读,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如spend…reading、different types of books、before going to bed、be interested in、give me advice on、discuss what to read、open up a whole world to me……再让学生具体阅读范文——reading habits,学生会感到以上只是的不陌生,如果课前对这些一无所知,课堂上教师从单词一个个教、短语一个个画出来让背诵和默写,再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答案,这样的一节课教学,师生们都会忙得不亦乐乎,且收效甚微。

同样道理,如果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下课后,不及时复习,让学生直接写一篇阅读习惯的小短文的话,60%的学生感到手足无措,无从下手。如布置一篇习作:Tom’s reading habits,如果学生不对范文再读,再次复习写作的方法,掌握类似的文章的结构,那么,学生也会只是翻译给出的要点而罗列出来成段罢了,想写出语句通顺、流畅,过渡自然的美文是不可能的。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复习习惯不容忽视。教师应通过任务的设计和实施以及监督和检查等,真正使预习和复习落到实处,形成习惯。

二、形成课堂认真听讲,踊跃发言的习惯

教师们都会深有同感,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不高,注意力不够,更做不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和手到,更无从做到心动、意动和行动的完美结合。这些情况的屡屡存在,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状态不浓厚、学习动机的困乏等,主要还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缺少凝聚力和吸引力,教师的陈旧做法导致学生的思维不集中、总是游离于窗外,使课堂学生低效。因此,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首先应该从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做起。

初中生喜欢动,通过巧妙设计活动,变静为动,促使学生动起来。如卡通对话的表演,speak up的背诵和创编对话,reading中的故事续写和“留白”处的联想和想象,都可以促使学生动起来。

如Gulliver in Lilliput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针对小人们开始和格利佛谈话,格利佛听不懂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的细节,让学生想象小人们可能给格利佛说了什么,格利佛又可能怎么做、想说什么等等展开讨论和“补写”,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更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思考的习惯。

三、阅读和写作结合的习惯,实现读写结合

多数学生怕作文,可是,作文作为英语学习的展示,只有写好自己的英语文章,英语才算学会了。

对于英语教学,作文可谓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教学中,从字词抓起,从句子的结构和用法抓起,从写作技巧上进行点拨,那么,英语写作就将英语“玩弄于股掌之中”。

如对于reading habits的写作,让学生通过阅读范文Millie’s reading habits,分析Millie的写作方法和使用的句式结构以及段落层次,…loves reading开篇点题,再以I like reading…books.And favourite book is…等,再介绍when to read、where to read以及发表对阅读的体会以及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其次,在写作训练中,应注意句子、短语的正确使用,如spead…doing…的用法应牢记,否则,容易出现单词用法上的错误,导致因用法错误而失分。

另外,让学生养成作文写好后“回头看”的好习惯,从单词的拼写、到固定短语的用法、到时态的准确运用、以及句法、谋篇等方面仔细检查,认真修改,使习作锦上添花。

良好的习惯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英语学习习惯更需要培养和养成,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引导、创新导学,使学生不仅学习单词等基本知识,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形成不易改变的持之以恒的学习素养,习惯的养成也不能一蹴而就,就注重循序渐进原则,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助学生英语学习取得高效。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不可不知的极限运动下一篇:以赛促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