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通用10篇)
小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篇1
小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培养习惯,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1.学习卫生习惯
纠正学生读写姿势。读写时,要做到“三个一”:即“眼距书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笔尖一寸”,读写姿势要端正,脊柱正直,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子上,大腿呈水平状态,两足着地,连续看书一小时中间要休息一会儿。读写时光线要充足、适度;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行进的车上看书;不要在走路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
2.自觉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这是学生听懂一节课的前提。所以,教师首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专心听课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能专心听讲。听讲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老师的“讲”,二是听学生的“讲”。你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才能分清老师所提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才能弄懂老师讲的知识。而听学生的“讲”呢,也就是听同学的发言。因为在很多时候,老师提出问题,答案是从学生嘴里迸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
4.乐于交流的习惯
“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增长知识,有所创造,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敢于怀疑、敢于突破旧观点,敢于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先把问题想好声音要洪亮,表述要准确,逻辑要清楚。
5.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
科学安排时间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要求学生做到该学学、该玩玩,该学习时不用别人督促主动学习,该活动时快快乐乐去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一起制订学习计划、活动计划,然后,家长每天做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但每天什么时间做什么,要基本固定,不要轻易改变计划。要养成良好的按时作息的习惯。规划好了,再提高自己规划的执行力,你就有了秩序感。
6.独立作业的习惯。
在家里,要让孩子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家长不要充当“伴写”的角色,孩子一边作业,家长还得一边指点,最好是孩子独立做完,检查错误后,家长再去点拨,检查,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以免增强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惰性,变“我来学”为“帮我学”,使孩子失去了勤于动脑的好习惯,遇事就依赖家长。
习惯的巩固,每两周巩固一个好习惯。
首先,具体指导,明确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具体细致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先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手句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发言时眼睛看前方,身体站直,声音洪亮,吐字清楚,做到不慌不忙,不结结巴巴。
其次,及时评价,活动促进。短期激励与长效目标结合起来,特别是将进步的和优秀的同等对待,让每个学生都有盼头,斗志昂扬,信心十足。
第三,联系科任,齐抓共管。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在于班主任,但这并不能因此忽视科任老师在巩固良好习惯上的重要作用。如果学生只是在语文课上表现良好,其他课上放任自流,那往往就会“前功尽弃”。所以要做到联系科任,齐抓共管。
第四,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都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估摸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善于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总之,习惯是一种定型行为,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见效的,须在长期的教学法中反复训练,加以深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是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提出的重要。
小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篇2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有效的预习,能加强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还要让学生明白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要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笔者是这么做的:一开始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 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并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堂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统计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二、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课堂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 因此, 教师必须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力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把枯燥乏味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讲解引人入胜,使学生乐意听。同时,要求学生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活动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教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同学的观点、回答能积极作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三、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要让学生尽量自己解决, 而不是依赖他人。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四、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课堂中鼓励学生质疑,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还保护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同时培养了学生敢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五、培养学生手脑结合的习惯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 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 讲一讲等活动, 获取感性经验, 进而促使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顺利过渡。
浅谈小学学习习惯培养 篇3
【关键词】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专心听讲;思维善于发言;榜样;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作业;课后阅读和积累
从教十余载,经常听到同事谈到班里的一些琐事。 “你怎么又不交作业了?”“你班里某某上课又捣乱了!”“注意写字的姿势”“你的作业为什么总是写得这么潦草,你就不能写工整吗?”这些话经常挂在老师嘴边。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几乎每个班主任都有这样的学生,作业不按时完成的、写得不工整的,甚至还有不写作业、不交作业的,上课不爱回答问题,写字姿势不正确……而这些学生的成绩是可想而知了。时间长了,甚至都不要检查,就知道是某某某没有交作业了。不管怎么教育,他们总是这样。分析这些学生,虽然学生装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但是在学习中导致出成绩的优劣,学生的智力并不起主导作用。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智力水平上的差异不是很显著的,而决定他们学习成绩优劣的基本因素,往往就是在于学习习惯的好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比智力水平更为重要。
什么叫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终身受益。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语说:“习惯成自然。”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习惯,就可以轻松快捷地学习好知识,使学习达到高境界。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逐步形成,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让学生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而如果不在小学阶段培养,等到初中或高中以上,不良习惯养成了就很难纠正了。大家都知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可塑性大。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的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或许有的人就是总也改不掉了。“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所以从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对于一名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下面,我就谈一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我们常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预习,学生不仅可以使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自信,还可以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课前预习还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使“教师教是为了不教”得以更好落实。
(2)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发言,这是作为一名学生在课堂中做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很多学生上课易走神,做其他小动作,一节课四十分钟很难坚持下来。可以说,这一点是学习跟不上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时候不知道老师要求干什么,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更不愿听讲了。只有用心听讲的同学,他才会真正走进课堂、走进文本,才会将学习和思考有机结合起来。
(3)养成善于发言、不懂就问的习惯。课堂上只有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才能了解你对问题的掌握情况,才能锻炼学生装的思维、表达能力。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懂就要问。可以在课堂上问,也可以在课后问,也可以在同学之间问,要让学生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
(4)养成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反馈形式。也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的一种手段。通过对作业的严格要求,从中培养学生装规范书写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农村孩子的作业特别是课后作业,完成得很不好。在日常的教學中,学生一遇到阅读中稍微需要动脑筋思考的题,学生就不写了,宁愿留着空白,也不愿去思考,就等着老师去讲解正确答案。时间长了,学生装就养成了懒惰的坏毛病。所以,培养这一良好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5)养成课后阅读和积累、练笔的习惯。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要注重课外阅读,通过阅读能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善于积累,就是勤观察勤动脑勤思考勤练习。经常练笔,写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心中所想,阅读和写作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6)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俗语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榜样是老师,是同学,是家长。所以,老师在平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这样怎能让学生信服?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7)学校、家庭、社会要结合起来,促进良好习惯的最终养成。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形成,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要经常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如果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养成以上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觉得学习很轻松,也就会更加热爱学习了。同时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变得更加轻松自如了。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学用手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
[2]《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6版
小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篇4
大庆一中附属实验二小学课题组
(2012.3----------2012.7)
一、指导思想
以课题实验方案为切入口,在课题指导组及有关专家的帮助下,立足学校实际,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扎实推进实验进程,初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期研究目标
1、通过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从而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
2、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就学生习惯培养的方法、途径等研究总结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3、通过研究,了解并揭示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轨迹;整理、筛选出适应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的系列方法,初步总结出关于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4、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将促进我校语文教师从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朝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方向进行改革,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科成绩。
三、学期研究重点
1.继续加强行动研究,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素养水平。
2.通过学生竞赛、作品展示及实验教师的课题展示课来体现实验的效果。并通过实验教师的座谈能互相促进,各有突破。初步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3.在指导班级全体学生的基础上,选择个别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使课题研究更具对比性,更具科学性。
4.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工作。
四、具体实验计划
三月份:
1、召集实验教师会议,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师的研究能力。在学习中,实验教师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学习理论知识和学习学科课程标准结合起来。课程标准对各阶段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都做了明确的要求,为教师开展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二是把理论学习与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三是把学习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边研究边实践,使理论学习作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
2、实验教师根据前一阶段进展情况制定本学期研究计划。
3、不断拓展渠道创新方法,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实验研究。
4、月末举行学生书写竞赛,检验试验效果。
四月份:
1、实验教师在班级扎实有效地开展实验研究。
2、通过竞赛验收《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成果。
3、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实验经验交流。
4、做好五月份课题阶段成果展示汇报的准备工作。
五月份:
1、实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及时做出评价,并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
2、请一中科研科领导到校听取题阶段成果展示汇报,并对下步实验实施方案进行指导。
3、通过作品展示、学生展示及展示课验收《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成果。
六月份:
1、实验教师在班级扎实有效地开展实验研究。
2、实验教师每人撰写一份课题论文。
3、通过竞赛及展示课验收《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成果。并做好统计和前一次进行对比后总结经验。
4、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论文交流,每人上交一篇交流体会。七月份:
1、实验教师上交本学期实验总结和体会。
2、召开实验教师座谈会,具体交流实验中的得失。
3、课题组撰写本学期阶段性研究报告。
4、研究、确定下学期研究计划,并上报科研科。
大庆一中附属实验二小学
二0一二年三月五日
大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阶段计划
一 中 实 验 二 小
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篇5
刚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园游戏型教学到课堂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他们智力上存在的差异极小,竞争的是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事实证明,好习惯比好分数更重要!而良好的习惯要有一个养成、教育及训练的过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引领的作用,因此低年级的老师尤其是我们一年级的老师更需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本学期一年级的学生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1、学习习惯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上课听讲、回答问题、参与活动的习惯。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翻书、读书、写字习惯。
(3).培养按时、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4).培养爱读书的习惯。
2、生活习惯培养目标:
(1)、洗脸、洗手、勤洗澡讲个人卫生的习惯。
(2)、能独立打扫教室卫生的能力。
(3)、见长辈问好,同学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4)、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自己整理东西的习惯。
二、方法措施
一年级小学生好动、好问、模仿性强,所以在培养方法上应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一)及时提醒。在培养小学生习惯过程中,要及时提醒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取得更好效果,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要注重提醒。当发现哪个学生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时,及时送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是一下轻轻地爱抚,就会唤起学生的注意。
(二)树立榜样。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学生耳儒目染,对其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小学生的另外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性强,还有争强好胜心理,要多用小学生身边的伙伴给他们做榜样,激励他们向小伙伴学习。
(三)恰当评价。教育中的一条金科玉律是唤醒隐藏在孩子们心中的自豪感。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评价要多样化,要有针对性,语言要丰富,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一句表扬,或是一个小红花、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小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篇6
三年级语文组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给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们针对三年级学生原有的水平与学习习惯现状,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进行培养。
一、书写习惯
(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对汉字浓厚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一尺一寸一拳头”。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并掌握钢笔字的书写方法,能使用钢笔熟练地完成作业,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培养审美能力。
(二)培养措施:
1.培养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字也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到写字是件快乐的事情,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写字兴趣。
(1)各种形式的表扬鼓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赏识,小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在巡视,指导,批改学生作业时,要充分抓住时机随时随地对书写工整美观和书写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作业评价从内容和书写两方面进行。在书写优秀的学生写字档案上贴上喜报,让学生对写字有自信,有写好字的愿望。
(2)创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写字。在课堂中,可采用师生角色的互换,做到师生互动。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有时是老师指导学生写字,而有时则是鼓励学生们当老师,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让学生对写字始终充满兴趣。
(3)形式多样的竞赛。竞赛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桌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做作业时,进行同桌之间的比赛,看谁书写进步大。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看哪一组得到的红印章最多。另外每月一次的写字比赛后,教师重视对书写优秀学生和进步显著的学生的表扬激励,评比校级、班级的“书法之星”。
(4)家校沟通,共同指导作业书写。与家长沟通,发挥家长的监督指导作业,让家长参与作业书写的评价与指导。家长在作业右下方签字,并争取对书写态度做出有效的评价。
2.利用每周的“习字一刻钟”时间进行指导。
习字课上,教师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基本笔画的起笔、运笔和收笔方法,让学生知道偏旁的书写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偏旁的书写,要让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
3.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指导。为了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在平时尽量抽空练字。在课堂板书,作业批改上我都非常注意书写的姿势和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争取给学生展示一个个端正美观的汉字。
二、预习习惯
(一)培养目标: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效率。面对新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我们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四步预习法”: 一读:读课文三遍,标段。二写:画出生字加拼音,组词。三查:利用工具书或网络理解词语的意思,或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作者资料、写作背景及相关的诗词名言等)四思: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二)培养措施:
1.设计助学单,学生人手一份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助学单提前做,上课时依据助学单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学生进行交流订正。学习字词、感悟内容、提出疑问、搜集资料等内容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2.加大评价激励措施。定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班级进行总结表扬,评出“认真预习星”。(课本前)并利用飞信和家长沟通,力求家校双方共同关注预习习惯的培养。
三、表达习惯
(一)培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年级口语交际阶段目标有“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因此我们确定如下培养目标:能够积极用普通话流利进行口语交流,逐步做到说话清楚、完整、有条理。乐于参与讨论,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培养措施:
1.课前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更有了让生命勃发的原动力。课前进行口语交际,坚定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集中小学生的精神,把注意力由课间休息转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上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锻炼学生当众说话的胆识,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良好心理和言谈风度的形成。
2.课上让学生谈体会,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各个方面的发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是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最基本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作用是十分之重要的,要注意运用教学机智,及时把握契机,抓住教材的重点,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争取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用两三句话来谈出学后的体会或心得。
3.面向全体,重视每个学生的表现。
在进行说话训练中,不仅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还要多表扬,多鼓励,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让每个学生大胆地积极主动地说。教师在课堂上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关心每个学生,重视每个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更应加倍呵护,应该允许他们失误,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分析他们的知识缺陷,真心地帮助他们。这就要求教师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一盏绿灯,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让他们多动口说,给他们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4.注重学生的朗读与背诵。
(1)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朗读的巨大潜能,热情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训练中,不但使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得更规范,还能把朗读“内化”和“运用”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必须善于启发学生理解所读的内容,全情投入,融自身感情于语言文字的描写叙述中,以准确地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最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以深化理解。
(2)运用背诵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语言训练不可缺少背诵,学生通过背诵能较好地积累词汇,并在进行“内化吸收”的同时,使他们才思通畅而不枯竭。在语文教学中,我不但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而且要求学生全情投入地反复朗读课文的精彩片段。这样就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识记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素材,使学生在不断提高言语表达水平的同时,逐步加强自身的言谈修养,达到随机应变,培养才思敏捷的良好素质。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坚信,只要学生能多用情熟读名篇佳句,自然可以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四、读书习惯
(一)培养目标:书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通过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阅读,乐于交流,勤于积累,灵活运用。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培养措施: 1.利用故事引领阅读
本学期,三年级教材中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童话故事,教师以课文学习为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指导,训练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诵读技巧。教师利用课文的学习,适时拓展,吸引学生课后主动走进更多的童话故事中。一月份我们将进行读书考级。
2.充分利用图书角阅览室引导阅读
每月的阅览时间带领学生走进阅览室,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摘抄,积累好词佳句美段。建立班级图书角,调动学生课间阅读的积极性。让阅读成为学生课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班级评选“阅读小标兵”。
3.把阅读向家庭延伸
引导家长参与阅读,形成经典诵读家校的互动,真正使经典诵读成为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孩子和家长一起阅读,交流心得体会,形成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打造一批书香家庭。
4.让积累成为一种习惯
孩子们每天要保证30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读的同时还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每天积累一点点,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让孩子们每天快乐的积累,在每天的家庭作业后面,积累三五行即可,我们鼓励孩子们当天积累、当天背诵下来,老师要对每天的积累情况进行有效评价。
5.经典诵读
与德育处的《四季的脚步》的德育活动相结合开展经典诵读。本学期分别以“秋之思”“冬之韵”为主题,精选适合三年级孩子诵读的诗词进行朗诵,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审美力。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每月开展读书活动,如:读书推荐卡、“秋之思”手抄报展评、童话故事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展示学生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成果,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习惯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形成的行为。这种习惯需要日积月累才能达到,因此,我们将在计划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语文教学才会更上一层楼。
简析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积千累万, 不如养个好习惯。”小学英语是英语学习的开始阶段, 小学生养成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不仅可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还可以为英语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概念
小学英语学习习惯是指小学生在长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程序化、自动化的学习行为。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较大的影响, 与儿童能否成材休戚相关。小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做。
二、小学英语良好习惯的意义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英语学习中让学生记多少单词、掌握多少英语知识已不是最重要的, 而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如何掌握英语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 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英语才是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方向。让小学生学会学习英语, 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2.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从2001年起, 教育部决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 小学英语教学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强调: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进入中学及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怎样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 是每一位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
3.小学英语学习的要求。小学生在刚接触英语的时候学习兴趣浓厚, 积极性非常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而且愈发明显: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英语成绩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另一部分学生对英语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成绩下滑颇为明显, 甚至对英语出现了厌学的情绪, 所以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良好习惯十分重要。
三、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分类
1.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真正的动力。老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 选择的内容语言要质朴生动, 内容引人入胜。如:现在电视上热播的“爸爸去哪儿”, 孩子们是超级的喜欢, 老师可以利用这个题材, 把里面的故事情节改编成英语阅读文章, 并在文章里附上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这样枯燥无味的阅读就会变得生动, 久而久之, 学生就慢慢变得喜欢阅读, 阅读习惯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同时还可以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扩大词汇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书写的习惯。良好的英语书写习惯不会自然生成, 而是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形成的。学习中要坚持能用书写体在四线三格上正确、熟练、清楚地进行书写, 大小写、笔顺、词距、标点等书写正确、规范, 能听写与课文有关的结构简单、没有生词的材料, 拼写正确。单纯的抄写对学生来说是很枯燥无味, 所以老师要多花心思的书写上, 用多种形式想办法让学生写好字。例如:高年级可以在周末报置做手抄报, 或做小书签, 低年级可以做单词卡, 比赛的评分以书写规范、拼写正确、为主要标准。老师还可以定期举行英语书法展, 这也能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 并使学生养成准确书写的习惯。
3.记忆的习惯。记忆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记忆方法直接关系到英语成绩的好坏。如何让学生牢牢的记住单词, 是英语老师们的一件很头痛的事情。最直接的方法是用音标发音规律记单词。但在小学生还没完完全全懂得音标发音规律的情况下, 如何让刚刚学习英语的孩子记好单词呢?老师可以用以旧换新法, 如:book—去掉b, 改为l, 就变成look, 学生已经学习book, 经过老师的引导, 很容易就把单词记下的。但如果是遇到很长的单词, 如together, 可以利用拆分法, 把一个单词拆成三个单词, to—get—her, 这样了, 就算再长的单词, 找出方法, 教会学生, 让学生慢慢的形成记忆的习惯。
4.思维的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必备条件。英语课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只有参与实践活动才有可能将他们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 最终发展成运用语言的能力。比如, 讲解语法时, 可以采用“举例———观察———总结———练习”的模式。在讲解It’s time to…和It’s time for…区别时, 可以先列举两个句子:It’s time to go to school.It’s time for school.然后让学生观察句子的共同点, 学生就会发现, It’s time to后面要跟动词, It’s time for后面要跟名词, 通过这一过程, 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5.预习的习惯。教师在布置预习内容要由浅入深, 以解决下堂课的重难点为主。教师可以自制预习用的表格, 让孩子在家长监督下完成。英语预习表应包括时间、预习内容、看教学光盘时间和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应分为会读、跟读和要加油的等级。
6.听课的习惯。在课前必须要学生准备好英语有关的学习用品, 其他与学习无关的, 要求学生全部收好。老师应认真的去准备我们每一节课。只有在备课上下功夫, 才能调动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歌曲和chant的形式, 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 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 对于提问认真思考积极的回答, 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的鼓励, 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听课习惯。
7.笔记的习惯。在专心听讲的同时, 要求学生动笔做简单笔记。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画”, 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如:
Are there __balls in the box?
A.a B.any C.Some
评讲语法练习时, 让学生把“?”用个圆圈圈起来, 然后再问学生, :“为什么老师会叫同学们把“?”圈起来?然后会的学生就会回答:“疑问句和否定句用any, 肯定句用some。”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 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 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 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 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 课下再去整理, 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8.小学英语复习的习惯。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 课后要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 归纳知识要点, 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 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
9.作业的习惯。按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认真思考, 认真书写, 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错的题目, 认真找出出错的原因, 要及时改过来。作业写完后, 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 能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小学英语良好习惯的养成
1.从小培养, 持之以恒。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 没有形成错误观念, 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 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 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 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 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从心理学角度看, 习惯往往是先入为主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小培养, 读书、写字、计算等学习习惯从进入小学后逐步形成。小学生往往有惰性, 要使其好习惯, 教师和家长要对其好的习惯不断强化, 对坏习惯及时纠正, 持之以恒, 有助于小学生从小养成英语良好的学习习惯。
2.点滴入手, 循序渐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必须从细节开始, 在教学中, 有许多的“细节”, 诸如坐的姿势, 读书的姿势, 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 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 就一天不落地去记;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 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 确保字字工整, 题题复查;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 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 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决心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 就要千方百计地挖掘自己学习的潜能,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 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必须经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需要不断强化, 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 久而久之, 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因此,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要说到做到, 坚定不移。教师和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 要反复训练, 使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一种自动的意志行为, 即所谓“习惯成自然”。
3.积极鼓励, 激发兴趣。对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利于上述良好习惯养成的言行和成绩, 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儿童的最好方法是鼓励他的好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外部奖励的适当运用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 而且可以促进内部动机作用的发展和习惯的养成。在课堂上多用“GOOD, You’re soclever, excellent, Well done, ”等语言鼓励学生多回答, 多发言, 结果显示孩子们都喜欢得到老师对他们的表扬, 内心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肯定, 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上课也特别认真, 能够积极发言, 学习效果较为显著。
4.树立榜样, 启发自觉。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 所以设身处地, 树立榜样, 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 作业工整, 遵守纪律的学生, 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 形成习惯, 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 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 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 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 做好学生的表率, 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 勤奋好学, 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 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 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 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8
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 叶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如果不是良好的习惯,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
《语文课程标准》对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如: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汉字有浓厚兴趣,主动识字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的习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使用各类工具书的习惯。
1、以写字习惯的培养作为切入口,老师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孩子从模仿中学习,要求学生说普通话,自己就得带头说普通话。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那自己在黑板上的板书一定要规范、工整,且每一次让学生动笔写字时都要提醒他们注意事项:如坐的姿势,两腿并拢,放在桌下,腰挺直;握笔的姿势,要做到“三个一”,即一寸、一拳、一尺;每个笔画的占格、起笔和落笔位置观察清楚再动笔。从细节开始,持之以恒。
2、课堂上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现在不少孩子不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与自己无关,我要求学生在听时坚持“三个到”:耳到、眼到、心到。眼睛看着说话人的表情,耳朵听说话人的语气、语音、语调,將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说话人身上。在平时的口语交际、小组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听力的训练,提醒他们要叫醒自己的耳朵,多听别人的发言,做一个有心人。
3、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古人说得好,“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时要多想、勤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对待学问必须要有一种怀疑精神,不要“人云亦云”,一味盲从轻信。“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这样,孩子们就会带着问题来上课,把主要精力放在不能理解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也就会更好。所以,我认为培养孩子们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4、质疑发问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时学生会提出: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怎样等问题,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为以下三个问题: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要和它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问题确定后我让学生选择最想探究的问题,自由结合组成探究小组并迅速确定每个人的角色。这样就为下边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5、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为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经常带好《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工具书。给学生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学生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设法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比如,讨论一些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不必去请教老师,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出来,学生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有所不同,应该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
6、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我很重视的。每一位教过语文的老师都明白,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单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就能形成,更大程度要靠学生日积月累的阅读。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与学生的阅读是紧密相关的。动员孩子们将自己喜欢读的书带来放在班上的“图书柜”里与同学交换着读,每天请三个小朋友上台将自己最喜欢的书大声地朗读一段给大家听。这样,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做准备,班上的读书气氛相当浓厚,有的孩子一下课就捧着书认真读,“图书柜”里也增添了不少好书。
小学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总结 篇9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班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训练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明确职责,培养习惯
开学初我就在全班中开展了“一人一岗 各负其职”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集体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各自的表现是分不开的,我对学生说,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集体带来批评。相反,你的一点点进步就可以给集体带来表扬。所以说每一个人都关系着集体的荣辱,只有大家全都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才可能有更多的光荣。
在集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就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所以我为他们进行岗位的分工。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岗位后,就要向他们宣布各自岗位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每个学生,只有他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时,他的积极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发挥。如我对每个学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洁中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落实到每一个人上,如每人座位下边必须做到没有纸屑,擦黑板,收拾讲台,倒垃圾等。卫生检查长及时检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养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难免会有不负责任的学生,对自己所管理的不去尽职。如果这样的话,就很难起到活动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还需要所有的同学们在站好自己岗位的同时去监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学,做到“互帮互助整体进步”。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10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影响。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作为任课教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预习及复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我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平时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建立预习本。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把自己能解决的题写在预习本上,把实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记录在预习本上,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更有针对性的听讲,学会学习。
复习是学习之母,做好复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四年级儿童,复习则以当天教的内容为主,家长可以让孩子用尝试的记忆方法,把当天的课堂学习知识告诉家长,适当背一些要记的知识。每个周末再进行一周回顾。
二、认真听讲、主动探究的习惯
认真听讲、主动探究,一是指课堂上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点拨、引导,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认真听讲、主动探究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创造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会听、看、想、说的习惯
只有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更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因此,“四会”中会说是突破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去想,两者相互促进,促进孩子多想、多说。要会想,就要认真听,细心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孩子说的时候,要引导他说出是“怎样想的”,就是要求孩子知其然。如要训练孩子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图意,从书中的一幅图说出多种说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独立作业习惯
独立作业是指学生独自完成我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布置的练习。作业是吸收和消化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和了解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的延续,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学生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认真读题、审题,不认真去分析数量关系,对解题思路模棱两可,导致了题目稍有变形、引申或综合就错误百出。因此,平时应要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实在不能解决再和他人展开讨论,打开解题思路;告诉学生不能偷看或抄袭他人作业,不能有依赖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思想上端正作业态度,还应帮助学生养成下列作业习惯。
1、规范书写的习惯
书写是 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能体现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很多错误,并非是由于不理解知识造成的,也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造成的,而是由于书写不规范、不清洁或不工整造成的。数字一定要写好,不能随笔带,否则,就会使 “了”和“3”相混,“等号”和“2”,“小数点”和“1”相混等;要教学生正确使用橡皮,不要一擦了就马上写在上面,弄得一塌糊涂;要讲究书写格式,千万不能让上行分母与下行分子相混,不能让竖式中上步结果的位与下步结果的位相混等。这样让学生养成了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书写规范、清洁、工整,才能减少学生作业中不必要的错误,提高数学成绩。
2、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就是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所给的数据信息、运算符号、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有利于学生形成做事细心、踏实的品质。对于计算题,要训练学生具备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是难还是易,都要认真对待,不得马虎草率。可以让学生先读题,看清运算符号,然后分析数据,看看有没有简便算法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计算,加快计算速度,提高计算能力。对于文字题,首先要弄清要求的是和、是积、是差还是商,然后确定各个加数、各个因数、被减数和减数、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哪一个数,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算式,确定是否需要括号,再列式并检查算式的正确性。对于应用题,要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目,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哪个条件或问题不理解,老师是如何分解的,从条件能得出什么,从问题能得出什么,条件和问题综合起来又能得出什么。这样长期坚持,才能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提高解应用题的能力。
3、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除了主要的学习活动以外,还要进行其他的一系列活动才能满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甚至把其他活动放在了首位,把学习抛到了九霄云外,导致忘记做作业或赶作业的现象发生。及时完成作业,有利于改掉学生作业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为学生的其他活动挤出时间。
五、课后读书习惯
课后读书,其实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内容及时进行复习。课后读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系统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小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10-24
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总结08-29
浅析中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06-28
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学习习惯09-16
小学低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10-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5-24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则范文09-10
体育学习习惯培养计划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