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方法

2024-11-06

鉴定方法(精选12篇)

鉴定方法 篇1

有关中国书画鉴定的论文和著述, 层出不穷, 充斥着中国各大拍卖行的市场。随着书画鉴定理论研究水平的不断上升, 不但对书画鉴定的实践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并且吸引了更多的人开始重新关注中国书画鉴定史学这一古老的学科。鉴定是与收藏联系在一起的, 在古代每一个收藏家几乎都是一个鉴定家, 因为只有具有鉴定的眼光才能充当起收藏的角色。中国最早对卷轴画的收藏可追溯至魏晋时期, 此后, 书画著录、笔记之类的书层出不穷。虽然没有正式命名为鉴定学, 但其中包含了鉴定知识在内, 知识还不成系统也不成熟。我们知道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大多都从传世画作及古典文献中汲取资源来进行编纂的。如果一幅书画的真假都不能断定的话, 那何谈对这个画家风格的研究呢。由此从多个方面讲中国书画鉴定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门学科都包含着在几个要素: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就这三者在一个学科内的关系而言, 研究对象代表了学科的根本特性。研究方法是认识对象的手段和方式乃至相关技术。它不仅决定了对象认识的范围, 同时, 方法的先进程度也决定了对研究对象认识与改造的深度与水平。由此可知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从研究方法入手加强中国书画鉴定学研究, 就其研究方法而言,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的方法, 概括说来有‘望气派’、‘款印派’、‘著录派’;当代, 又有人把中国书画鉴定的方法总结为‘正论鉴定法’、‘反鉴定法’、‘气韵鉴定法’等。”当代的研究方法更大程度上沿袭了古代的鉴定方法, 本文试图通过米芾对书画的鉴定管中窥豹, 看中国书画鉴定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方法。

风格是鉴定中国书画的主要依据, 它包括时代风格、个人风格和地区风格, 而这些风格特点反映在中国书画作品上, 即指用笔、用墨的艺术水平和结体、造型、构图的技巧以及创作的题材内容等。米芾鉴定画注重画家的个人风格。“董源平淡天真。”“王防字符规定二天王, 皆是吴之入神笔画, 行笔磊落, 落笔挥霍如莼菜条, 环润折算方圆凹凸, 装色如新, 与子詹者同一。”

目鉴与考证是鉴定中国书画真伪的重要方法, 一般以目鉴为主, 考证为辅。米芾对画家风格的认识往往是通过目力逐渐加深的。如“王维小冈川笔细, 在长安李氏, 人物好比定是真, 世俗所谓王维全不类, 或传直与杨氏本上摹得。”通过目鉴, 米芾对王维笔法的认识不断加深。

各书画家之间有着风格的传承关系, 米芾在判断风格时很注意通过风格比对来鉴定书画。“李成师荆浩, 未见一笔相似。是关仝, 则叶树相似。”他还认为大夫蒋光源着色的山水, 山顶像荆浩的风格而山身像李成的风格。这些风格传承的分析为后来的鉴赏家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使后人可以清晰地看到师传的脉络。

米芾还注意不同地区风格之间的差异, “江南画”和“蜀画”的风格就不尽相同。董源的画中, “峰峦出没云雾显晦, 不装巧趣, 皆得天真, 岗气郁苍, 枝干劲挺, 一片江南也”, 这些都是江南的景色, 而“蜀画”有晋唐余风, 风格秀整, 与江南山水淡烟缥缈孑然不同。正如张彦远《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中所说, “若论衣服车舆, 风土人物, 年代各异, 南北有殊。观画之宜, 在乎评审。”地区风格不同, 画家作画的风格必不相同。这些不同的风格反映在书画作品上, 可以归结为不同的“用笔”。用笔研究:“用笔”可以区分不同书画家的个人特征。宋代随着米芾等一批文人的倡导, “用笔”在宋代文人“尚意”的氛围里被加以强调, 并有了丰富的内涵, 后来“笔墨”更是成为中国书画品评的最核心的价值标准。米芾继承和发展了张彦远“象物形似皆归于用笔”的观点。墨的运用使山水画的创造性、艺术性大大地提高起来。王维“山水诀”就曾提出:“画道之中, 以水墨最为上。”米芾推崇平淡天真的董源花牌, 对李成、范宽不免有微辞。他说李成“多巧、少真意”, 而范宽“深暗如幕夜晦暝、土石不分”。这是他对笔墨来描绘真实的批评。米芾进行书画鉴定时, 并不是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对所有的书画来进行评判。相反他的书画鉴定是分门别类进行的。对人物画的鉴定主要是依据一些历史常识, 花鸟、山水主要依据是风格、地区的差异和用笔特征。但并不是说对人物画就完全采用历史常识, 这里所说的是偏重于哪一方面。对于人物画的鉴定, 米芾很重视人物的衣冠与风土人情, 比如:“今人绝不画故事, 则为之人, 又不考衣冠, 皆使人发笑。个人风格与时代风格是相互交叉在一起的。个人风格是断定某个画家画作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在实际的鉴定中, 有一些画作是没有具体的画家之名的,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画作进行粗略的断代, 其实在实践中人们首先感受到的便是这幅画的时代风格, 进而才能去体会它的个人风格。这就要求我们对中国美术史要融会贯通, 熟悉各个时代的时代风格。

题款, 米芾判定书画的主要依据是书画的题款。比如:“范宽师荆浩, 浩自称洪谷子。王铣尝以二画见送, 题云:‘勾龙爽画’。因重背入水, 于左边石上有‘洪谷子荆浩笔’字在合绿色抹石之下, 非后人作也, 然全不似宽。后数年丹徒僧房有一轴山水, 与浩一同, 而笔不干圜, 于瀑水边题:‘华原范宽’, 乃是少年所作, 却以常法较之, 山顶好作密林, 自此趁枯老, 水际作突兀大石, 自此趁劲硬, 信荆之弟子也, 于是以一画易之以收以示鉴者。”作伪者为了使买家相信画作的真实性, 常常在一些画中通过题假跋来迷惑他人。通常通过题跋来作伪可以分为:真画配以别人的伪跋或伪画而配以别人的真跋。有些时候连画家自己的题跋的作品是伪作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如:吴昌硕作画喜欢一批一批地画, 上午画完放在地下, 午睡后再题诗添款。别人有时候就把他画好的画拿走了, 用假的顶替, 老先生起床后, 未加细看就一律题上了款。有的画家晚年误把别人摹仿他的画当成亲笔, 加上题跋。由于年代久远, 作家自己都不曾辨出真伪的画作, 对于今人来讲鉴定起来就更加复杂了。题跋对于书画的鉴定是否有效还要看题跋者的水平。清代乾隆皇帝收藏书画甚多, 题跋也很多, 几乎他所看过的书画都曾题有自己的跋文, 但是乾隆皇帝的鉴赏水平有限, 对于很多假画他也毫不犹豫的题上自己的跋文, 所以对于乾隆皇帝的跋文要细加研究。比较而言, 文征明题跋就较为可信, 因为他不但善于书画, 而且鉴别能力也是一流, 经他手所鉴定的书画, 大多都是较为可信的。总的来说, 古人所见到的古画比我们今人要多, 他们的题跋别不可尽信, 但也有值得我们研究思考的。

中国书画鉴定方法很多, 也很复杂。若能够精准地去鉴定一幅作品确属不易, 仅靠书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其旁涉的姊妹学科很多, 也必然要求丰富广博的知识作积累。

摘要:在如今这个充斥着伪作的时代, 不管是从艺术投资方面讲还是从美术史的研究来讲书画鉴定突显出了他的巨大价值。在这个真赝斗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 如果一走眼就可能会导致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的积蓄全部赔进去。从美术史研究来说, 美术的研究大都是从一幅传世画作来进行分析评价此画家的风格用笔, 但是如果这幅画是伪作, 那么以前所进行的所有研究都是一场空。书画鉴定的作用在此可见一斑。本文就宋代米芾的书画鉴定方法来略谈一下中国书画鉴定。

关键词:米芾,个人风格,时代风格,题跋

参考文献

[1]倪进.论中国书画鉴定学的研究方法[J].东南文化, 2010.

[2]张珩.怎样鉴定书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66.

鉴定方法 篇2

第一条 为了加强文物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的管理,促进科技成果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结合文物部门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文物鉴定方法。

第二条 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文物系统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负责组织或委托有关单位主持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技术鉴定。

第三条 非文物系统完成的文物科技成果,其上级主管部门可委托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按本办法的规定组织鉴定。

第四条 列入国家文物局科技计划(以下简称文物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以及未列入科技计划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按照本办法进行鉴定。

第五条 下列科技成果不组织鉴定:

1.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2.软科学研究成果。

3.已申请专利的科技成果。

4.已转让实施的科技成果。

5.文物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一般科技成果。

第六条 科技成果鉴定时可以根据项目内容和科技成果的特点选择下列鉴定形式:

1.验收鉴定:由鉴定委员会按计划任务书(合同书)规定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测试。

2.会议鉴定:由同行专家采用会议形式对科技成果作出评价。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并经过讨论答辩才能作出评价的科技成果,可以采用会议鉴定形式。

3.函审鉴定:由同行专家通过书面审查有关技术资料,对科技成果作出评价。不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和答辩即可作出评价的科技成果,可以采用函审鉴定形式。

第七条 需要鉴定的科技成果,由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个人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申请书》。

第八条 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并具备下列条件:

1.已完成合同的约定或者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要求;

2.不存在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人员名次排列异议和权属方面的争议;

3.技术成果资料齐全,主要包括:计划合同书或任务书、研制报告、技术指标测试报告、国内外技术发展的背景资料以及引用参考文献目录、成果使用报告(使用日期在六个月以上,使用单位二个以上),鉴定材料《文物鉴定方法》。

4.在经盛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或者国家文物局认定的科技信息机构出具的查新结论报告。

第九条 组织鉴定单位应当在收到鉴定申请之日起三十天内,明确是否受理鉴定申请,并作出答复,通知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1.是否同意鉴定;

2.鉴定的形式;

3.鉴定委员会委员名单。

第十条 对申请鉴定的科技成果,组织鉴定的单位应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委员会由七人以上(含七人)组成,其中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委员若干人,鉴定委员会由主任委员主持;项目的参与人员不参加鉴定委员会,项目完成单位的同行专家参加鉴定委员会人数应控制在七分之二以下。

第十一条 组织鉴定单位或者主持鉴定单位聘请的同行专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特殊情况下可聘请不多于四分之一的具有中级职务的中青年科技骨干);(函审鉴定均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对被鉴定科技成果所属专业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国内外该领域技术发展的状况;3.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

第十二条 组织鉴定单位或者主持鉴定单位应当在确定的鉴定日期前十天,将被鉴定科技成果的技术资料送达承担鉴定任务的专家;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在收到技术资料后,应当认真进行审查,并准备鉴定意见。

第十三条 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在鉴定工作中应当对被鉴定的科技成果进行全面认真的、实事求是的技术评价,并对所提出的评价意见负责。

第十四条 科技成果鉴定的主要内容是:

1.是否完成合同或计划任务书要求的指标;

2.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并符合规定;

3.科技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和成熟程度;

4.科技成果的应用价值及推广条件和前景;

5.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十五条 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应当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核,并签署具体意见。鉴定结论不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组织鉴定单位或者主持鉴定单位应当及时指出,并责成鉴定委员会或者函审组改正。

第十六条 经鉴定通过的科技成果,由组织鉴定单位颁发《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第十七条 对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由组织鉴定单位酌情发给技术咨询费,费用由成果完成单位支付。

第十八条 国家文物局对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的科技成果鉴定,发现确有错误,有权责令其授权组织鉴定的机关或者主持鉴定单位及时纠正;对错误严惩而又处理不当的,有权组织复核和查处。

第十九条 完成科技成果的单位或者个人窃取他人的科技成果的,或者在鉴定过程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组织鉴定单位应当中止鉴定。已经完成鉴定的,应当予以撤销。已经给国家、社会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组织鉴定单位或者主持鉴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鉴定工作中玩忽职守、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玩忽职守,故意作出虚假结论,造成不良后果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并取消其承担鉴定任务的资格。

第二十二条 参加鉴定的有关人员,未经完成科技成果的单位或者个人同意,擅自披露、使用或者向他人提供或转让被鉴定技术成果的关键技术的,应当依据有关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给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国家文物局有权对已鉴定的科技成果,定期向文物系统披露,涉及秘密技术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母牛发情的鉴定方法 篇3

外部观察法主要是观察母牛的外部表现和精神状态来判断其发情状况。例如,母牛兴奋不安,食欲减退,外阴部充血、肿胀、湿润有透明黏液,流眼泪,产奶量下降,母牛爬跨公牛或接受公牛爬跨等等。观察发情母牛最好从开始时,特别是早晚定期观察,以便了解其变化过程。

1母牛发情持续期的表现。初期,母牛兴奋不安,哞叫,游走,食欲减少,不接受爬跨,此时配种为时尚早;中期,母牛接受爬跨,后肢张开,应隔日再配;末期,母牛逐渐安静,公牛仍尾随嗅闻,公牛爬跨时母牛掉腚拒爬,但很少奔跑,此时配种正好。

2外阴部肿胀程度。母牛发情初期外阴部开始肿胀发红,发情中期外阴部肿胀,明显有光泽,此时配种尚早;当肿胀基本消失、外阴部出现皱褶时,正是配种的最佳时期。

3黏液性状。母牛发情时会从阴道中流出黏液,黏液从产生到结束,从颜色来看,由青到黄或清白色;从黏度来看,其牵缕性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结果是见到黄短线或白短线就配种。

4子宫颈的变化。母牛休情期子宫颈比较硬,直肠触摸有胶棒感,随着发情持续期的延长,子宫颈由硬变软、变粗,发情末期子宫颈外口由软变硬但内口还松软时,配种最适宜。

二、直肠检查法

母牛的发情期短(12~18小时),一般在发情期中配种1~2次即可,不一定要用直肠检查法来确定排卵时间。有些营养不良的母牛,生殖机能衰退,卵泡发育缓慢,因此排卵时间就会延迟,有些母牛的排卵时间也可能提前,没有规律。但多数是卵泡发育慢,排卵延迟。对于这些母牛,不做直肠检查就不能正确判断其排卵时间。为了准确地确定配种适期,除了进行外部观察外,还有必要进行直肠检查。通过直肠触诊,检查卵泡的发育情况。牛的卵泡发育期可分为以下四期:

第一期,卵泡出现期。卵泡稍增大,卵泡直径为0.5~0.75厘米,触诊时为软化点,波动不明显。在这一时期,一般牛已开始表现发情。

第二期,卵泡发育期。卵泡增大到1.0~1.5厘米,呈现小球形,波动明显。在此期的后半段,发情表现已不大显著。

第三期,卵泡成熟期。卵泡不再增大,但泡壁变薄,紧张性增强,在直肠检查时,有一触即破之感。

第四期,排卵期。卵泡破裂排卵,卵泡液流失,故卵泡壁变得松软,成为一个小的凹陷。排卵后6~8小时,黄体即开始生成,再也摸不到凹陷。排卵多发生在性欲消失之后10~15小时。夜间排卵比白昼多,右边卵巢排卵比左边多。

上述四个时期的划分是人为规定的,其实卵泡发育的过程是连续的,上下两期并无明显的界限。只有掌握熟练,作出确切的判断,选择最适宜的时间输精,才能提高受胎率。

三、几种异常发情

1安静发情。安静发情也叫安静排卵,即母牛无发情症状,但卵泡能发育成熟并排卵,这种情况较为常见。母牛分娩后第一个发情周期和带犊的母牛或每日挤乳次数多的母牛,以及年轻或体弱的母牛,容易发生安静发情。对安静发情的母牛认真进行观察并利用直肠检查,也可以做到及时配种和受胎。

2,孕后发情。母牛在怀孕时仍有发情表现,称为孕后发情。母牛在怀孕最初3个月内,常有3%~5%发情。直肠检查无卵泡发育,外阴部虽有肿胀表现,但无黏液排出,对这种牛也应慎重对待,无成熟卵泡者不应配种。

3短促发情。部分母牛发情期非常短,如不注意观察,常易错过配种机会。这可能是由于发育卵泡很快成熟破裂而排卵,缩短了发情期。

档案价值鉴定方法探究 篇4

一、档案价值鉴定标准

档案价值鉴定是有据可依的, 其主要依据是由相关档案管理单位建立并实行的鉴定标准。1987 年l2 月4 日国家档案局颁发的 《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便是鉴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通常讲, 档案价值鉴定以其实用价值作为依据。从分类上具体地讲, 档案价值应包含档案的历史价值、实际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所谓历史价值是指它能够记载历史, 以供后人参考;实际参考价值是指档案对人们实际生活和活动的参考、启发。收藏价值是指某些具有纪念意义或者观赏的价值, 而且这种价值随着时间推移价值不断增加。

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 必须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标准。档案鉴定工作的开展必须有条理、有组织地进行。一般情况下, 由领导、档案鉴定专业人员和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的档案鉴定小组负责, 同时必须遵循相关的流程, 办好相关的手续, 要谨慎对待该项工作, 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务必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不可随意敷衍了事。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核心思想应是“改善”而不是“删除”, 首先应该考虑如何保存和妥善保管有价值的档案, 然后才是找出无价值的档案进行删除和销毁。删除和销毁档案务必严谨, 抱着科学的态度进行, 同时要严格按照流程, 参考他人意见。删除建国以前的重要档案, 除了相关领导同意签字外, 还需要申报国家档案局获得批准方可进行。不得擅自进行档案的删除和销毁。在销毁工作进行时务必注意保密工作, 需要有专人进行监督, 监督人需要实名签字, 并记录销毁的具体时间地点。

二、档案价值鉴定的影响因素

(一) 思想保守。在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 档案人员往往害怕承担相关责任。与其他档案工作相比, 档案的删除和销毁工作责任更大。如不进行删除, 虽然影响档案整体质量, 但档案依然存在;如果进行删除, 万一处理错误, 责任重大。档案鉴定工作人员的这种过于保守的思想, 会影响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质量。加之其工作难度较大, 鉴定标准存在局限性和模糊性, 使工作人员在具体开展工作时不敢下手, 怕承担相关责任。许多主管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领导也存在思想过于保守的缺点, 不敢签字, 不敢承担责任。

(二) 鉴定程序冗余。档案价值鉴定的程序冗余, 是影响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开展前, 档案工作人员首先, 要进行整理, 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人力、物力;其次, 档案整理完成后, 要成立一个专门的鉴定小组, 对所需要鉴定的档案一份一份地查看;再次, 如有超出档案存档期限的档案, 处理手续复杂繁琐, 并需要相关专业人员才行。

(三) 鉴定标准模糊。档案价值鉴定工作, 实质是判断档案的实际使用价值、历史价值和保存价值, 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估, 删除不重要或到期的档案, 妥善保管重要档案。该工作有据可依, 主要参考国家档案局所发布的《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规定》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但这些规定主要指的是文书档案, 对于科技档案、基建设备档案、生产档案、合同管理档案等, 规定较为模糊, 有的甚至没有。这显然给档案鉴定工作带来了不便, 使档案工作者在鉴定工作中无依据可以参考, 无从下手。而当前所依据的国家档案局发布的规定, 是在1987 年制定的, 距离当前年限较远, 随着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新事物和新问题的不断产生, 上述规定体现出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对于许多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的具体问题难以解决, 或者解释过于牵强, 给档案价值鉴定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三、档案价值鉴定的方法

(一) 选择关键性的业务活动节点。档案文件的形成和流转是有规律可寻的, 档案鉴定人员为了明确某一职能业务活动的关键节点处, 并为指明“节点”形成和积累的“文件清单”, 必须深入掌握本单位的各项业务职能活动的特性与规律。信息管理系统中, 需在根本上保证档案资源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的质量要求, 才能方便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文件形成的检查和积累情况。确定关键性业务活动节点可以说是实现档案价值鉴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前提, 也是体现档案管理中超前管理的思想。

(二) 定期编制档案保管期限表格及相关文件处理表。档案价值鉴定需要参考相关的规定和依据,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在确保档案价值鉴定工作高效率的同时, 提高相关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档案保管期限表格及相关文件处理表格的质量, 主要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对相关档案的认知水平、社会阅历、文化程度和工作态度等。

(三) 对“弹性”原理的有效应用。传统观念中, “弹性”原理往往指的是“就高不就低”, 而当前的档案价值鉴定中的“弹性”原理, 往往指的是“就低不就高”, 对在短时间无法确定保管具体时限的档案, 先按最低的保存期进行保存, 在保存期到后再进行重新的鉴定和判断, 再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保存。档案价值鉴定中的“价值三元组”的新方法, 可以作为提高我国档案价值鉴定水平的参考方法。这种方法阐释了档案价值鉴定过程中的3 个重要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为此, 在实际工作中, 只有做到相互兼顾, 才能提高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英玮.档案价值鉴定基础理论若干关键性问题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3.09

指纹鉴定方法 篇5

指纹鉴定是犯罪侦察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识别罪犯最普遍的方法。“指纹鉴定”(源于拉丁语daktylosh——“手指”、skopeo——“看”),这个术语首次出现于1887年的印度。当时,英国官员威廉·赫谢尔在向印度士兵发放薪水时要求他们在付款收据上留下指樱后来,他开始在其辖区的一个监狱中使用同样的方法——命令每一个犯人在花名册上自己名字旁边按下指樱

20年的工作经验使他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的指纹永远也不会与另一个人的相同,而且纹样终生不变,即使手指受伤(比如被开水烫伤),指纹也能完全恢复。赫谢尔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立即致函监狱总监,建议使用这一方法。然而后者将此视为疯人呓语。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一位叫亨利·福尔兹的苏格兰医生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但最终确定指纹能绝对准确地鉴别一个人这一事实的,是英国学者弗朗西斯·高尔顿。

1888年伦敦发生了系列谋杀案,令市民恐慌不安。但苏格兰场(伦敦警-察厅所在地)掌握的只是一些对嫌疑犯外表的简单描述、少得可怜的特征和传统的演绎推理法。正好在这时,高尔顿先生连续采集了数千人的指纹并加以分析研究。尽管那个杀人犯终未被捉到,但对数千人指纹的研究使他确信:人的指纹共有四个基本类型,其余的均由此衍生,由此也奠定了指纹分类法的基矗高尔顿得出的十个手指指纹重样的可能性的比例是1:640亿,因此实际上不可能存在两个人有一样的指纹这种情况。当时,这一发现引起轰动。苏格兰场据此破获了数百件悬案。于是从1900年开始指纹鉴定术成为伦敦警-察破案的正式方法。1911年,采用指纹鉴定方法抓获了达·芬奇一幅名画的偷窃者。随后,其他国家的警-察系统也开始使用这一方法,直至今天。

指纹鉴定技术利用人类指纹稳定性和独特性的生理特征,将其作为人们的一种“活的身份证”,更因指纹具有的不可替代性,使通过指纹进行身份鉴定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且随着图像处理_模式识别方法的发展和指纹传感器技术的日臻成熟,指纹鉴定方法在金融、公安、门禁、户籍管理等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指纹,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也就是手指上的纹路。德英语里的指纹一词,分别是Fingerprint和Fingerabdruck——拆词来看,print和Abdruck都含有“印下”之意。这便是对指纹鉴定最契合的定义:将手指上的特征印下。

当代刑侦对指纹的定义较为宽泛:不仅是五指末端的环状纹路被定义为指纹,包括手掌面的指节纹和掌纹也归在指纹鉴定的范畴。

加尔顿撰写《The Fingerprint》(1892)一书宣扬他的指纹理论,其中首次提到“特征点比照”这个名词,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计算出指纹相同的概率为六百四十亿分之一。

这个数学统计的方法是有缺陷的,他将起始条件理想化了——我们拿到的必须是完整的二维平面指纹拓印,并且必须去验证每一个特征点。但即使如此,在现实中,虽然指纹相同的概率因为种种原因而降低了,我们也还是能够通过指纹的比对来指认罪犯的——按照目前世界的人口总数和区域差别的限制,我们还是能够相当自信地宣称:

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

第一个留意人类个体指纹区别的到底是谁?这点到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在引言中我们提到加尔顿和乌策提齐,这是两个在指纹鉴定史上值得被大家记住的名字。科学史上的许多发现都具有无法解释的巧合性,正如晶体缺陷便是在1930年由欧罗万(Egon Orowan)、泰勒(G.I.Taylor)及珀兰利(Michael polanyi)三人通过各自的独立研究所发现,指纹鉴定则是在1892年由加尔顿和乌策提齐发现。在指纹鉴定法没被发现之前,欧美在人身识别上采用贝迪永人体测量法,此种系统在1879至1880年间由法国人阿尔丰瑟•贝迪永(Alphonse Bertillon)所发明,其依据是来自于一些解剖学上的既成事实:贝迪永将之归结为十一个身体参数,并由其研究得到以下三个引论:

1,人的身体参数在二十岁之后便基本保持不变

2,越多的参数量符合意味着越高的匹配度

3,测量并登记身体参数便可对人类个体进行准确的识别

贝迪永所归结的十一个身体参数为:身高、臂展、坐高、头长、头宽、右耳长、颧骨宽、左脚长、左中指长、左小指长,左下臂长。

贝迪永宣称此法找到两个身体参数完全一样的概率为约二十万分之一,这个误差在当时的人口和交通条件下进行嫌疑人识别是完全可行的,鉴定材料《指纹鉴定方法》。

指纹鉴定方法

指纹终生不变,人各不同,是世界上公认的也是最重要的个体特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刑事侦探和保密工作之中。我国古代就在文契上使用指印,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指印的国家。任何罪犯都有可能在犯罪现场留下指樱手掌上的皮肤不断分泌汗液,即便看起来很干净的手,当与其他物体表面接触也能留下汗垢指樱为了顺利地取得指纹,人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多种能够增强指纹显影的方法。在日常刑务中最常用到的,则是粉末显影法、碘(烟)熏显影法、502显影法和硝酸银显影法这四种。

指纹鉴定

物理显影法

1、粉末显影法

粉末显影法是由英格兰警方在1905年所研制出来的,它利用了手指分泌物同微小粉末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根据这种机理我们可以得知,此方法对新鲜指纹的显影作用要强于陈旧指纹:手指分泌物经过挥发扩散,其接触面残余量会变得越来越少,到达一个极限值之后,粉末显影法将不再生效。

同理可推知,如果接触面本身易于吸收手指分泌物(如某些特殊的有机质表面),粉末显影法将会更快失效。

常有的粉末显影物质如石墨细粉、磁性粉末、染色粉末、有机粉末、荧光粉末及热塑性粉末等,其最佳颗粒显影直径范围不尽相同,适用的环境也随之不同。

2、碘(烟)熏显影法

碘(烟)熏显影法也在剧集中大量地被采用——大家一定都还记得,很多时候证物都被放进一只封闭的有机玻璃箱(并不是我知道这个箱子是有机玻璃箱,而是根据剧集里的玻璃表观特征给出的判断:如果这箱子是石英玻璃甚至刚玉玻璃,当然就更好些)里,然后通入一种白色的烟雾,指纹就随之慢慢显现出来。

碘熏法是实际应用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是利用碘单质易低温升华的特点,制造出颗粒气氛,而手指分泌物中的有机油脂成分和汗垢等会与碘蒸气中的微小颗粒产生粘附作用。此方法最常用于纸张、浅色较光滑墙壁、木制或竹制家具等接触面材质上的指纹显影。

在碘熏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烟熏法,所用的显影物质不再是单质碘,而是使用诸如松香、樟脑、硝化纤维、特种蜡烛、煤油、金属镁、四氯化钛等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来显影。

粉末显影法和碘(烟)熏显影法所用的原理相同,是利用了细小颗粒和手指分泌物之间的吸附作用。这两种方法不改变指纹物质的化学性质,故称之为物理显影法。

化学显影法

1、硝酸银显影法几乎和指纹鉴定法同时产生(1891):一个常识,汗液中含有盐分——这意味着手指分泌物中含有氯离子,其可在水溶液中和一价银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这些沉淀在阳光或紫外线等强光的照射之下很快分解为氯气和棕黑色的银粉,并借此显现指纹。在显影过程中,纹线之间的区域也因溶液作用而逐渐变深,对比效果渐渐丧失。因此,必须控制好光照强度和显影时间,以避免过度反应。古德和莫里斯尝试用甲醇来代替水作为溶剂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硝酸银显影法的致命缺点是:在潮湿接触面上,氯离子极易发生扩散,从而导致显影过程失效。

2、502显影法是化学显影法中的后起之秀,此法在1978年由日本警方首次采纳,八二年后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目前流行的熏显法为加湿、加湿加温及真空熏显(加温及加湿的缺点在于,在液态情况下(即使是小液滴),由于扩散等原因,手指分泌物易与接触面分离;加温同样导致扩散速度加快——这就间接降低了鉴定灵敏度)等。502即我们通常所用的502胶,其主要成分是阿尔法氰基丙烯酸乙酯,并有少量苯二酚及二氧化硫等阻聚剂。502胶中的有机单体能够在水及弱碱的作用下发生阴离子型聚合并生成固体聚合物,从而实现指纹显影。其优点为反应易于控制,基本不发生扩散干扰,检验成本低,灵敏度较高;缺点是502胶的挥发物具有毒性,长期在此气氛中进行鉴定工作对警务人员的健康影响很大。

光学显影法

光学显影法主要分为三种:普通光线法、紫外线法以及新兴的激光法。

1、普通光线法,主要是利用日光、镁光灯、蓝光灯甚至可调波长光源来照射可能存在潜在指纹的证物。由于手指分泌物的附着,接触物表面会形成凹凸不平的区域,通过适当调整入射光的属性(光强、波长、入射角等),便可由反射光的回馈情况来确定潜在指纹,并拍照留存以便深入分析。

2、紫外线法,是利用了手指分泌物经过荧光试剂处理(一般是荧光喷雾:其主要成分可以是蒽粉、硫化锌、曙红、8-羟基喹啉、邻氨基苯甲酸等;若非陈旧指纹,甚至直接使用紫外线(或激光)照射即可产生荧光现象)之后,能在紫外线的激发之下发出荧光的特性。该方法应用极为普遍,在各类影视作品或小说中也常被提及——大家所熟悉的一幕:警务人员在对现场的某面墙壁进行喷雾处理之后,光上灯,再拉上房间里的窗帘;然后,打开一盏紫外线灯,原本看不到的指纹,就以荧光的形式显现出来了。

声部的自我鉴定方法 篇6

一、听歌声

声部主要依靠声学的一些特征,如音域、音色、音量、换声点等加以确定。你可唱一支自己最喜欢又最熟悉的歌,用录音机录音后再进行播放并仔细地倾听,然后辨别自己歌声的属性。如果歌声明朗、清脆,听起来活泼、抒情,那么可唱高音;要是歌声听起来刚毅、有力、热情,则适宜唱中音;若歌声给人以深沉、庄严、浑厚、温柔的感觉,那就说明适合唱低音。

二、看身材

想在歌唱艺术上有造诣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身材来判断自己的声部。一般来说,矮胖、颈短的人适宜唱高音,而高瘦、颈长的人则宜唱低音。

三、看面部

国外有音乐家称,脸形较圆,鼻子较短,五官较小,侧面看脸呈圆凸形的人适宜唱高音;而脸形较长,鼻子较长,五官粗大,侧面看脸形较直的人则宜唱低音。

四、看胸廓形状

胸廓呈立方体形者适合唱高音,呈长扁形者宜唱低音。

五、看腭拱形状

腭拱短而宽圆的人适合唱高音,长而较狭者则宜唱低音。

六、看声带长度

在我国,男性声带的平均长度为20毫米,女性为15毫米;不分男女,声带长度为12毫米以下者为短,12~15毫米者为中短,15~16毫米者为中,16~24毫米者为中长,24毫米以上者为长。可请喉科医生检查一下自己的声带,然后根据声带的长短来确定声部。有人调查后获得如下结果:女性声带短者宜唱女高音,中短者可唱女高音或女中音,中者宜唱女低音;男性声带中短者宜唱男高音,中者可唱男高音或男中音,中长者可唱男低音或男中音,长者宜唱男低音。

七、看气管软骨环

这是鉴定声部的一个参考指征。喉科医生若在喉镜下不太容易看到其气管软骨环者,多半适宜唱高音;若很容易看到气管软骨的一环或数环者,则宜唱低音。

八、看發育早晚

红酸枝鉴定方法研究 篇7

酸枝木又包括红酸枝、黑酸枝、白酸枝, 目前市场上销售最多的就是红酸枝家具, 但是红木家具市场鱼目混珠, 很多商家使用杂木冒充红酸枝, 损害消费者利益, 所以鉴别红酸枝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本文, 笔者介绍了红酸枝的主要特征、密度和构造鉴定方法, 阐述了红酸枝的检测流程, 对红酸枝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红酸枝主要特征

红酸枝是黄檀属 (Dalbergia) 树种, 木质坚硬而细腻, 平均管孔弦向直径不大于200μm, 木材含水率w诶12%时气干密度大于0.85 g/cm3, 坚而重, 油质重, 可沉于水, 材色为红褐色至紫红色, 在空气中氧化可呈暗红色, 在气味方面红酸枝开锯时, 木材散发一种辛香, 有酸辛味, 木纹质朴美观, 优雅清新, 有深褐色或黑色直丝状条纹, 主要产于老挝, 数百年方可成才使用。红酸枝实物如图1所示。

二、检测依据的国家标准

检测红酸枝使用的主要国家标准有GB/T18107–2000《红木》、GB/T16734–1997《中国主要木材名称》、GB/T18513–2001《中国主要进口木材名称》、GSB–16–2141–2007《进口木材国家标准样照》、GSB 16–2142–2007《进口木材国家标准样品》、SN/T 2026–2007《进境世界主要用材树种鉴定标准》、QB/T2385–2008《深色名贵硬木家具》、WB/T1038–2008《中国主要木材流通商品名称》等。

三、试验仪器

实验仪器主要来自于木质材料检测室, 有数码显微镜 (ZSA302型, 300万像CCD摄像头) 、非接触式含水率测定仪、干燥箱 (DHG–9076A, 微电脑智能控温仪, 设定温度、箱内温度同时数字显示, 控温范围为室温到300℃) 、10倍放大镜、50倍和100倍便携式显微镜、电子天平、数显式游标卡尺、轮转式切片机、电锯、电刨、木工凿、生长锥 (内径5mm或以上) 等。试验材料为福建省莆田市福建华闽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提供的红酸枝样品 (产地老挝) 。

四、密度测定

1. 取样。

可以从红酸枝木材上切取木样, 取样最好在心材部位或者靠近心材与边材交界处、生长轮正常部位截取, 试样尺寸不应小于20 mm (长) ×20 mm (宽) ×20 mm (高) , 横切面、径切面和弦切面要求相互垂直。制成有弦切、径切、横切三个切面的规则正方体木样, 各边长不小于1 cm。

2. 初测含水率。

采用电测法初测红酸枝含水率, 由于是珍贵木材, 所以使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电测法是根据木材的电学性质, 如电阻率、介电常数、高频功率损失等与木材含水率的关系来测定的。该方法测量方便、操作迅速, 且不破坏木材, 可以满足一般工业生产的要求。在福建南平初测红酸枝含水率要控制在12%~18%, 这主要和当地的平衡含水率有关。

3. 烘干。

用烘箱烘干, 保持103℃, 使木样达到绝对干燥 (绝干) 。试材放置在温度为 (103±2) ℃的烘箱内烘干8 h, 然后每隔2 h称重并记录1次, 当两次称重的质量相差不超过0.002g时, 即可认为试材的质量恒定不变, 这时称得的质量被认为是试材的绝干质量。

4. 测体积。

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木样的体积, 用电子天平称量木样的质量, 计算出绝干密度, 再用公式转化成含水率12%的气干密度。气干密度换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 (1) 中, Kv为木样的体积, MC为水的密度, 试验结果准确至0.001 g/cm3。

试验中测得福建华闽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提供的红酸枝样品密度为0.87 g/cm3, 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五、红木构造图拍摄

1. 取样。

从红酸枝上切取木样, 制成有弦切、径切、横切3个切面的规则正方体木样, 各边不小于1 cm, 保持切面光滑。

2. 软化处理。

红酸枝木材可用甘油-酒精法软化。先用普通甘油1份、70%酒精1份配制混合液。先将试样水煮排除空气, 再在沸水中直接移入甘油酒精混合液内浸泡, 放入烘箱中保持80℃恒温, 软化时间需要5 d。

3. 切片。

经软化的木样用切片机切片, 把试材装在切片机试材夹中, 调整试材切面成水平后将其固定, 切片时先切横切面, 切片厚度为15~20μm;后切径切面和弦切面, 切片厚度为10~20μm。再把切片置于盛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

4. 染色。

常用1%番红水溶液 (或50%酒精溶液) 染色, 染色时间随树种或切片厚薄而定。

5. 制片。

切片经染色后, 还必须进行脱水处理, 先用50%的酒精清洗切片1~2次, 每次清洗5~10 min;再用70%的酒精清洗切片1~2次, 每次清洗3~5 min;然后用95%的酒精清洗切片1~2次, 每次清洗2~5 min;再用无水酒精清洗切片1~2次, 每次清洗1~2min;最后用无水酒精和TO液各半清洗切片1次, 清洗2~5min。用镊子取出透明的切片, 置于载玻片上, 一般横切面放在上面, 径切面在右下角, 弦切面在左下角。在切片上滴一滴中性树胶后加上盖玻片。贴上标签, 阴干或低温烘干即可观察。

6. 显微镜观察。

采用数码显微镜进行拍摄。横切面用40倍镜检, 纵切、径切面用100倍镜检, 显微镜有标尺用于测试管孔直径, 按照《红木》国家标准, 参照红木样本切片进行判读。数码显微镜的精度决定了拍摄的清晰度, 木质材料检测室能提供的是ZSA302体式显微镜, 总放大倍数为7×~50×, 目镜为视场高眼点三目镜WF10×/22 mm和WF20×/13 mm, 物镜变倍范围为0.7×~5×, 工作距离为129.5 mm变倍比为1∶7, 镜筒是双目镜筒30°倾斜, 瞳孔距为55~75 mm, 屈光度可调, 配有300万像CCD摄像头, 摄像头为USB接口, 可借助计算机, 用专门的操作软件操作。切片的显微结构如图2所示。

六、红木鉴别特征

根据红酸枝试样所描述的宏观特征、微观特征, 以测得的管孔弦向直径、气干密度为主要依据。与正式发布GB/T18107–2000《红木》的木材样照标准或相应的切面对照, 和《木材鉴定图谱》 (徐一峰著) 对照, 对木材进行鉴别。木材特质记录样式见表1。

根据记录结果, 对所测得的管孔弦向直径、气干密度等参量与相关标准进行了仔细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试验得到的数据与标准数据基本相符, 所以判定该树种为红酸枝木材

七、明确检测结论

出具有明确结论的鉴定书, 鉴定只对送检试样负责。鉴定书主要内容见表2。

皮革鉴定的方法与展望 篇8

在日常消费中, 由于市场上有些动物皮革产品粒面进行了厚涂饰或重修面或磨绒等处理, 以及合成革的外观与手感越来越接近天然皮革, 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单凭手感和目测等经验判断, 往往不容易辨别真假, 因此鉴别皮革的手段一直是广大消费者及质检部门关注的焦点。

1 动物皮革与人工皮革的鉴定方法

1.1 传统方法

1.1.1 外观法

鉴别时首先应从皮革的花纹、毛孔等方面来鉴别, 不同种类的动物皮革具有不同的表面特征[2,3], 一般从表面可以看到有一定规则但规则不是很强的花纹和毛孔, 反面有动物纤维, 侧断面层次明显可辨, 下层有动物纤维, 用手指甲刮拭会出现皮革纤维竖起, 有起绒的现象, 甚至少量纤维会被刮落。而人工皮革反面能看到编织物或无纺布, 无动物纤维, 表面有规则性很强的“假毛孔”或者无毛孔, 花纹也不明显, 很好鉴别[4]。

1.1.2 手感法

用手触摸皮革表面, 如有滑爽、丰满、柔软、有弹性感的是动物皮革;而一般人工皮革的表面较涩、死板, 柔软性差。用手折叠并压紧人工皮革, 松开后皱痕不会明显消失。而动物皮革折压松手后皱纹会自然消失[3]。

1.1.3 气味法

凡是天然皮革都有很浓的皮革气味, 即使经过加工处理, 味道也较明显。而人工皮革具有刺激性较强的塑料气味, 无皮革味道[3,4]。

1.1.4 滴水法

动物皮革的胶原纤维具有很强的亲水性, 因此表面的吸水性较好, 而人工皮革与之相反, 表面的抗水性较好。用手指蘸些水, 滴在皮革表面, 观察其润湿性和吸水性, 润湿性和吸水性好的, 为动物皮革;反之, 多数为人工皮革[5]。

1.2 化学方法

1.2.1 燃烧法

分别剪下一小片动物皮革和人工皮革样品, 在通风橱中点燃。动物皮革燃烧时无火焰, 在燃烧过程中不结硬疙瘩, 并释放出蛋白质燃烧的气味。而人工皮革燃烧时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且易结成疙瘩[6]。

1.2.2 氢氧化钠法

皮革由胶原纤维构成, 这种纤维部分已在制革中变性, 没有变性的胶原纤维在煮沸时可被氢氧化钠溶液溶解[7]。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在250m L带有冷凝器的烧瓶中倒入100 m L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一小片 (约0.2 g) 皮革样品, 在通风橱中煮沸30 min, 冷却后观察, 若溶液中样品分散说明是动物皮革, 因为没有变性的胶原纤维在溶液中溶解, 而那些变性的纤维不溶, 仅留下一些微粒。但人工皮革通常含有尼龙、聚酯或聚丙烯的超细纤维, 不能在上述条件下溶解于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8]。

1.3 红外光谱分析新方法

动物皮革和人工皮革的本质区别在于原材料的不同。动物皮革的纤维主要由各种胶原蛋白组成[9], 而人工皮革所用的原料主要为聚氨酯类、聚氯乙烯类、尼龙类或丙烯酸树脂类等。因此通过比较红外光谱特征峰, 很容易鉴别出动物皮革与人工皮革。

2007年胡宗智等人[10]采用NEXUS-67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了由沈阳标准样品研究所提供的牛革、山羊革、猪革、马革、聚氯乙烯人造革、聚氨酯人造革、聚氨酯合成革等, 研究表明有涂层的皮革表面的红外谱图反映出涂层的材料信息;肉面的红外谱图反映出皮革纤维的信息。结果还表明牛、山羊、猪、马等动物皮革具有相似的FT-IR谱图, 都具有蛋白质酰胺带的特征吸收峰, 如图1和图2所示;人工皮革的谱图特征峰与动物皮革的明显不同, 如图3和图4。可见, 通过对比红外谱图即可得出皮革制品的相关信息, 从而达到鉴别皮革种类的目的。

2 动物皮革间的鉴定方法

2.1 经验法

通过手摸、眼看、弯曲及拉伸等方法对革身的丰满性、柔软性、弹性及粒面的粗细、颜色、光泽等进行评价, 从而鉴定出不同种类的动物皮革。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完全是凭鉴定人员的经验。因为没有明确的标准, 这样就会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 结果不是十分可靠。

2.2 红外光谱分析新方法

2008年胡子文[11]等人采用IENSOR27光谱仪对多种市售皮革制品 (鞋子、皮革、皮包等) 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羊皮红外谱图同牛皮的比较相似, 相同位置的峰强度不同, 但是羊皮在1096 cm-1和1033 cm-1处出现的峰与牛皮革在1152 cm-1, 1020cm-1两处出现的峰差别较明显, 位置与峰形均相差显著, 可以用来鉴别羊皮革和牛皮革, 如图5。

顾乐华[8]的研究结果分析“在1268 cm-1和804cm-1时, 牛皮与羊皮光谱中吸收带不同是因为两种皮革的化学构造不同”, 间接支持了这一结论, 但是皮革产品中除了原本的胶原纤维外, 外界加入的填料、油脂、鞣剂、涂饰剂和其它助剂等化工材料会使吸收峰发生一定的红移或蓝移, 因此这中分析结果会发生一斑窥豹的结果, 是不够科学的, 只能作为参考。

目前国内外皮革的鉴定仍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或较成熟的鉴别方法, 传统的方法简便, 快捷, 对样品无损, 但需要较高的经验和造诣, 出错率较高。化学方法只能鉴别真假皮革。红外光谱法无损样品, 操作简单, 是鉴别真假皮革的“利器”, 但不适用于真皮间的鉴别。

3 展望

3.1 电脑识皮

20世纪50年代开始, 我国就开始深入研究猪皮和羊皮的纤维显微结构, 但制革业一直沿袭着经验控制的模式, 目前主要通过SEM、TEM、AFM、MID以及光学显微镜对纤维形态进行分析, 主要用于观察生皮的组织结构、皮革加工过程中的纤维变化以及成品的质量鉴定等[12,13]。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纤维束的编织角、紧密程度、分散度、直度与弯度和丰满性等。

2006年杨云等人[14,15]率先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和体视学方法对黄牛皮鞋面革纤维的松紧度、编织角度和均匀度进行测试分析, 计算机模拟, 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处理效果并结合实际对象, 提供皮革的质量优劣的数字化依据。若将计算机技术与显微技术相结合, 生产科学的“电脑识皮”工具。利用这种工具鉴定不仅方便、快捷, 结果也比经验法鉴别可靠, 且样品可在无损状态下操作。

3.2 蛋白质免疫法

据介绍, 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含有不同的特异蛋白, 免疫鉴别即利用该蛋白制备的特异抗体与待检样品中的特异抗原结合产生沉淀反应来鉴别出不同的动植物种类[16]。这种方法虽操作较麻烦, 但结果可信度高, 可准确鉴定出虎、豹等多种动物的骨骼, 还能将豹骨进一步鉴定为雪豹、石豹或金钱豹[17], 目前广泛应用于真假动植物药物的鉴定, 有望发展为皮革鉴定的科学方法。

3.3 分子生物学技术法

物种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于它们DNA之间的核酸序列不同, 因此DNA技术可以应用于皮革的种类鉴定, 目前已有研究者对皮革的DNA提取进行研究[18]。这种方法准确度高, 但成本昂贵, 目前一般用于“亲子鉴定”。

高产母奶牛发情鉴定的方法 篇9

1 外部观察法

高产母奶牛发情后, 表现精神不安, 食欲减退, 行为惊恐, 频繁越栏, 不断鸣叫, 频作排粪尿姿势, 互相爬跨。外阴部肿胀, 阴道黏膜充血, 有少量黏液从阴道流出 (吊线) 。发情初期从阴道排出的黏液为清水样, 中期黏性变强、变浓, 可拉成长丝, 后期黏性减退, 色浑浊。

2 试情法

高产母奶牛只有在发情旺盛的中期让公畜试情, 才有愿意接受交配试情的表现, 发情刚开始和发情末期, 母奶牛不愿接受公畜试情。

3 阴道检查法

检查前应将母奶牛保定在安全架内, 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母畜的阴门及周围进行反复清洗消毒, 开膣器用70%-75%的酒精消毒, 并涂抹凡士林或石蜡油。打开阴道, 可见阴道黏膜充血、潮红、湿润, 子宫颈口开张松弛, 周围并有多量黏液。

4 直肠检查法

该法是通过手伸入母奶牛直肠内直接触摸卵巢表面卵泡发育的情况来判断是否发情。此方法也可用于马和驴。检查前将母奶牛保定于安全架内, 肛门及肛门周围先用温水洗净擦干, 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检查人员应将手指甲剪平磨光, 反复消毒手臂后, 涂抹润滑剂, 待母奶牛安静后, 检查者五指并拢成锥形轻轻插入母奶牛肛门, 缓缓向前推进。如有积粪, 先把肠内积粪掏净后再进行检查。遇到母奶牛努责不安时应立即停止操作, 等母奶牛安静后, 肠道松弛后再继续进行检查。在左右侧的腰角附近可触摸到卵巢, 呈椭圆形, 樱桃大。

第一期 (休情期) :卵巢呈现不规则的圆形, 表面平滑, 触压有手感, 由于母奶牛的体格大小不一, 卵巢的大小也有差别, 卵巢的体积大小一般为4×3×2cm。

第二期 (卵泡出现期) :卵巢体积增大, 卵泡略呈圆形, 柔软, 手感有少量液体, 柔软而富有弹性, 波动不明显。卵巢的体积大小一般为5×4×3cm。

第三期 (卵泡发育期) :卵巢体积增大, 卵泡呈圆形, 泡内液体增加明显, 有水样波动感, 但卵泡壁厚, 有韧性并柔软度明显, 此期一般维持1-3天, 卵巢体积的大小为6×5×4cm。

第四期 (卵泡成熟期) :卵巢体积增大为7×6×6 cm, 卵泡内液体大量增加, 手感泡壁极薄, 水样波动极为明显。此时是卵泡即将排卵的最佳时期, 此期维持1-3天, 也是适时配种的最佳时期。

第五期 (排卵期) :此期可维持2-5小时, 卵泡破裂后, 泡内液体排出, 卵泡变凹, 卵巢并逐渐恢复原来的大小, 卵巢壁变厚, 卵泡腔形成凹陷, 触摸无内容物感。

第六期 (黄体形成期) :卵泡排卵后10-20小时形成黄体, 触摸呈面团状, 无水样波动感, 表面光滑有手感。

新旧活塞技术检测与鉴定方法 篇10

一、旧活塞的鉴定

1. 活塞的主要损伤

活塞的损伤包括活塞环槽的磨损、活塞裙部的磨损、活塞销座孔的磨损和活塞顶部的损伤。

活塞使用过程中磨损最大的地方是活塞环槽, 其中第一环槽的下平面往往磨损最严重。环槽磨损后, 槽的断面变成梯形。侧隙变大, 使气缸的气密性变差。并且还会加重泵油作用。引起“窜油”和“窜气”。

活塞裙部与缸壁间的磨损是不可避免的, 随使用时间的增长, 二者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主要是由于侧压力的作用;另外冷却不良, 润滑不良, 空气、柴油、机油不净, 含杂质多也会加速活塞裙部磨损;连杆弯曲也使活塞呈过度的单面磨损。

活塞销座孔受活塞销往复冲击而自然磨损, 形成椭圆;装配时未加热活塞, 强行敲入, 使销孔擦伤;孔与销之间间隙较大, 冲击磨损严重。销孔的磨损往往发生在上下方向, 结果可以引起活塞销松旷发响。

活塞顶部的损伤则是由于爆燃或早燃等不正常燃烧引起的局部烧缺和穿洞。

2. 活塞鉴别前的清洗准备工作

活塞拆下后要进行清洗, 否则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1) 把活塞放在煤油乳化溶液中清洗。为了防止清洗液对铝质活塞有腐蚀作用, 不要使用p H值高于9.5的溶液, 不要使用含有甲酚、石碳酸、甲苯元素的氯化碳氢化合物溶液。清洗时要求最少浸泡30 min, 为取得最佳的清洗效果, 最好将其浸泡几个小时。

(2) 活塞表面镀有一层覆盖层 (灰色) , 因此, 放在水槽中清洗时, 水 (或溶液) 的温度不要过高, 一般加热到90~95℃。

(3) 清洗活塞时, 绝对不允许用钢丝刷或坚硬的工具等, 这样会导致活塞表面或活塞环槽的损坏。

3. 活塞的判定方法

(1) 初步检查。首先用观察法检查活塞有无严重的机械损伤, 如活塞表面有裂纹、严重划痕、环槽塌边、挡圈沟槽崩落等机械损伤的, 活塞就必须更换。如活塞环槽的表面有脊峰存在, 活塞也必须更换。

(2) 活塞环槽的检查。一般用新的活塞环放入环槽中, 沿环槽进行滚动, 用塞尺测量边间隙。如果活塞边间隙超过规定的极限值, 则表明磨损过大, 应更换活塞。也可用专用环槽检查量规检查活塞环槽。当量规的两肩没有碰到环槽岸时, 活塞可以再次使用。如果两肩碰到环槽岸时, 则应更换活塞。

(3) 活塞裙部的检查。用外径千分尺测量活塞裙部外圆的直径。自裙部上端10~20 mm开始, 每隔一段测量一次, 每次测量同一截面内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平行于曲轴方向和垂直于曲轴方向。计算出圆度和圆柱度。所测结果应符合规定, 超过范围应报废。

(4) 活塞销座孔的检查。活塞销座孔的检查与缸套的检查相似, 用内径千分表在两边销孔长度上各取两个截面, 在每个截面上取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 (即上下受力方向与水平方向) 位置, 然后计算出圆度和圆柱度。所测值如果最小的内径不在规定范围内, 就应更换活塞。

(5) 检查活塞销外径。活塞销外径如果不圆度大于0.03 mm, 则应报废。不可扩大活塞销孔直径和使用加大活塞销。因为销与孔的不同心度将会使活塞卡住和导致连杆轴承的损坏。

二、新活塞的检验

活塞在装机前必须进行检验, 确保质量合格和装机后的正常运转。所购置的成品活塞如果是按照柴油机制造厂的备件编号订购, 由厂家供应, 不需专门验收审查, 厂家负责产品质量。除此之外购置的成品活塞或配制活塞均应对其材料成分、性能、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等进行验收。

1. 检查活塞的材料成分和机械性能

由供应商和制造厂提供活塞材料成分、机械性能检验报告单, 应认真审核是否符合原设计要求。检查活塞的标准尺寸分组代号, 必须与缸套的标准尺寸分组代号相同,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缸塞有标准的配合间隙。多缸柴油机, 各缸必须装用同一分组代号的缸套和活塞。

2. 检查活塞的位置精度

活塞位置精度的技术要求及其检验方法如下:

(l) 活塞销孔中心线与活塞中心线应垂直, 垂直度要求不大于0.025 mm/100 mm。

(2) 活塞销孔中心线应与活塞中心线相交, 其位置度要求, 活塞直径<200 mm时应不大于0.10 mm, 活塞直径>200 mm时应不大于0.20 mm。

(3) 活塞环槽平面应与活塞中心线垂直, 垂直度应不大于0.02 mm。

电子数据鉴定方法与规范探讨 篇11

关键词:服务器;取证;电子数据;动态仿真取证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2

Identification and Specification of Electronic Data

--Dynamic Identification of Evidence in the Application Server Content

Zhang Yang

(Xinjiang Police Officers's Academy,Wulumuqi830001,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Internet technology,more cases which aiming at investigating servers were appeared.The survey method has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server and desktop computer because of server'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In this paper,we discuss the methods of server investigation and its normative in-depth.

Keyword:Computer forensic;Electronic data;Server;Normative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与互联网技术的空前发展,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犯罪方法和行为,如: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赌博、黑客攻击等。这给司法鉴定业务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挑战。

计算机犯罪总的趋势呈现为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手段越来越隐蔽化。从最初的针对财物犯罪发展为对政治、军事、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的犯罪;从单机犯罪发展到网络犯罪。计算机犯罪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严重地危害了我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定。因此,对计算机犯罪进行严厉打击是很有必要的。而在打击计算机犯罪过程中很重要一环就是:如何将犯罪者留在计算机中的“痕迹”作为有效的诉讼证据提交给法庭,最大限度地获取计算机犯罪的相关证据,以便将犯罪者绳之以法。

一、电子数据鉴定基本原则

从广义上讲,电子证据可以定义为借助电子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相关设备形成的,能反应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电子化信息、记录的物品[1]。对于一台涉案计算机来讲,其主要的存储介质——硬盘就是调查员在鉴定过程中要重点分析调查的物品。

纵观国内外电子数据鉴定方法,大多遵循着以下原则:

(一)不损害原则。任何执法人员不能采用任何改变嫌疑人计算机或者存储介质中数据的行为。

(二)避免使用原始介质原则。调查过程中所有的操作不应在原始介质上进行。在特殊情况下,如需访问原始计算机或存储介质中的数据,该人员必须有能力胜任此操作,并能给出相关解释,说明要访问原始介质的理由。

(三)记录所有操作。在调查过程中应记录每个操作过程和方法,第三方能够使用相同的操作取得相同的结果。

(四)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应当根据当地的法律和法规进行电子数据鉴定。

二、桌面型计算机的鉴定方法

基于上述原则,对于桌面型计算机的调查,通常的采用以下流程:

(一)计算源盘的校验值并记录。对源盘进行校验的目的是产生一个能够证明源盘唯一状态的校验值。由于电子数据的脆弱性与特殊性,在对源盘进行校验时,连接源盘的设备必须具有只读的功能,以防止操作过程中对源盘数据的修改。目前校验算法主要有两种,即MD5和SHA-1。

(二)对源盘进行位对位的拷贝。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源盘的操作,所有的分析过程都应该在副本硬盘上进行,因此制作一个硬盘副本是必须的。这一过程可以使用取证专用的硬盘复制机来完成。

(三)封存源盘。源盘是最原始的证据,应对其进行封存并妥善保管,对于每次使用源盘的事件都应进行详细的记录。

三、服务器的鉴定方法

随着犯罪形式与手段不断发生转变,有些重要证据逐步向网络化发展,這就要求鉴定的对象必须由原来的单机向服务器系统转变。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由于不同的服务器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尽相同,其鉴定方法也与桌面型计算机的鉴定方法有着较大的区别。下面将针对各种服务器内容的鉴定方法进行相应的探讨。

一般情况下,服务器的类型可根据其提供的服务进行分类,常见的有: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由于服务器的类型的区别,调查方法则需要跟随服务器类型而转变,大致可以划分为:静态调查、动态调查、动静结合调查[2]。

(一)静态调查

所谓的静态调查就是利用计算机取证软件、数据恢复软件等工具对介质中存储的文件及碎片信息进行分析、恢复并提取涉案的内容。其操作规范与桌面型计算机的调查方式基本相同。这种调查方法主要适用于文件服务器鉴定,如FTP服务器等。

(二)动态调查

由于有些服务器存储是结构化数据,它带有特定的数据结构,不是以简单的文本或文档存储的,这种类型的数据则需要利用原有的服务器环境才能解析并读取其中的内容,对于这一类型数据的调查方法通常称之为动态调查。这种方法适用于邮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网站服务器等的内容鉴定。

四、现行的动态调查方法及局限性

当前常用的动态调查的方法有两种,具体方法与步骤如图1与图2所示:

上述两个方法基本符合了电子数据鉴定的基本原则,达到了保护源盘的目的。其中方法一操作过程较为简便,对调查员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但前提是必须在拥有完整的服务器硬件环境情况下才能实施。方法二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对调查员的技术能力要求较高,需精通服务器系统的软硬件环境配置,优点则只需要源盘的部分数据,而不需要原有的硬件环境即可进行调查。

虽然这两种方案可以实现提取服务器的涉案数据,但是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及提取证据的有效性将会遇到较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待查的副本硬盘或数据都在是无保护措施下进行的,数据容易被篡改。计算机系统在启动及运行的过程当中会对硬盘进行大量的写操作,由于电子数据本身的特殊性,无法评估和判断哪些数据被修改,哪些信息被覆盖了,这从证据的有效性角度来说,是很值得商榷的。

(二)流程监督难度大。由于所进行的操作会对数据进行修改,因此需要对整个流程进行监督,如进行屏幕录像,键盘记录等。但这些记录方式只能监督调查员的操作,而无法监督系统内部的操作,因此监督记录的可靠性也很可能受到质疑。

五、动态仿真取证技术的应用

动态仿真取证技术指的是在只读的环境下启动并进入系统环境,以第一视角的方式进行调查。具体的实现方案如下:

(一)整机环境的动态仿真取证技术

对于离线调查,可以使用只读锁来确保待分析硬盘的处理处于只读状态,但如果要将硬盘挂载到计算上并启动进入系统,这靠只读锁是做不到的。因为系统在启动的过程中需要硬盘大量的参数和调用大量的临时空间。所以此时需要只读设备既能够保证待调查介质只读,又能够提供临时空间供系统写入,这时候我们可使用硬盘仿真器来解决这一难题:

基于上述原理开发出来的产品国内外都有相应的产品,代表产品有:Shadow、DC-8900。这两款产品都能够帮我们解决动态环境下只读的问题。

(二)无主机环境的动态仿真取证技术

在很多情况下,送检的并不是一台完整的服务器,而是服务器的中的硬盘。由于缺少主机硬件环境,我们是不能用硬盘仿真器来进行动态调查的,除非能够找到与源服务器一模一样的环境。随着虚拟机技术的运用,这一问题也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下面是针对这一情况提出的动态取证的技术架构。

在这里我们选用VMware Workstation作为虚拟机环境,只需调用DDK进行相应的开发就可以模拟原服务器的启动环境。动态取证软件目前有开源版本LiveView[3]与和商业版本VFC、ATT-3000等。与开源软件相比,商业版本在操作系统支持及驱动方面较为完善,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使用动态仿真取证技术对服务器进行调查和传统的调查方法相比较有以下优点:

1.待分析硬盘处于只读状态,更符合电子证据调查的基本原则。系统启动及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会写到缓存硬盘中或者写在虚拟机快照文件中,而不会写到待分析硬盘中。第三方人员很容易通过相同的技术方法再现调查的过程以及验证所提取证据的可靠性。

2.流程监督容易实现。由于整个分析过程都处于只读的状态,流程监督只需要对调查人员的操作进行记录即可,而无需考虑内容发生变化时,其状态难记录的问题。

本文所探讨的是如何从技术层面上最大限度的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至于法律程序层面上的问题不属于本次的探讨内容。

参考文献:

[1]米佳,刘浩阳.计算机取证技术.群众出版社,2007

[2]Carrier B,File system forensic analysis,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1 edition).2005

房屋安全鉴定与处理方法浅析 篇12

建筑工程质量和其他产品质量一样, 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工程建设中, 我国早就提出了"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 对社会对工程质量也极其关注。但多年来,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一直是工程建设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因而, 这问题也引起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1 房屋安全鉴定范围

房屋安全鉴定是指对房屋结构的完损程度和使用状况是否危及安全使用进行鉴别、评定。检测是为了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现状、使房屋安全鉴定有据可依而做的检查和测定工作, 是鉴定的辅助手段。

房屋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必须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即:在房屋建筑上设置高耸物、搁置物或者悬挂物, 属于拆改房屋结构、明显加大房屋荷载或者在楼顶设置广告牌等高耸物的;严重损坏的房屋一般不得装饰装修, 确需装饰装修的, 应当先进行房屋安全鉴定;与砖混多层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房屋装饰装修涉及拆改房屋结构、明显加大房屋荷载的;原有房屋改为公共娱乐场所或生产经营用房的;因发生自然灾害或者爆炸、火灾等事故危及房屋安全的;兴建大型建筑或者有桩基、地下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建设项目的;危险房屋。

2 鉴定方法

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传统经验法、实用鉴定法和概率法。其中, 传统经验法, 主要以原设计规范为依据, 是按个人经验观察及计算结果来评估结构可靠性的一种经验方法。其特点是荷载计算以实际调查为准, 材料取值以经验评定为依据, 对原设计采用的规范依据、理论计算、计算图形加以分析, 判定其与实际结构是否相符, 是否可靠。这种方法主要是凭借专家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结构可靠性做宏观评价, 其具有鉴定程序少、花费低、方法简单、速度快等特点。但结构比较粗糙保守, 与专家的水平密切相关。

实用鉴定法, 是在传统经验法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检测手段和试测技术, 对结构材料强度等实测值进行分析和计算, 按规范要求进行综合性鉴定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的基础上, 进行详细调查、材料试验和结构检验。然后逐项评价、综合评定, 对建筑物作出较准确的鉴定。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 且有效性较高, 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可靠性鉴定方法。

概率法, 是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原理, 采用非定值统计规律, 对结构的可靠性进行鉴定。其是将结构抗力和作用效应之间建立一定的数量关系。只要计算出失效概率, 也就能得出建筑物的可靠度。但失效概率是建立在大量统计数据基础上的, 而建筑物事故鉴定事先恰恰缺乏这些资料的收集, 因而概率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3 结构鉴定分析

在房屋安全鉴定中, 需要对整幢房屋的结构构件进行安全鉴定, 首先通过现场踏勘进行外观检查, 可能会发现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各种质量问题, 其中裂缝是最常见的现象之一。

3.1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裂缝分析

判明是结构性裂缝还是非结构性裂缝: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 对结构的影响差异也很大, 只有弄清结构受力状态和裂缝对结构影响的基础上, 才能对结构构件进行定性。结构性裂缝多由于结构应力达到限值, 造成承载力不足引起的, 是结构破坏开始的特征, 或是结构强度不足的征兆, 是比较危险的, 必须进一步对裂缝进行分析。非结构性裂缝往往是自身应力形成的, 如温度裂缝、收缩裂缝, 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不大, 可根据结构耐久性、抗渗、抗震、使用等方面要求采取修补措施。

3.1.1 判明结构性裂缝的受力性质:

结构性裂缝, 根据受力性质和破坏形式进一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脆性破坏, 另一种是塑性破坏。脆性破坏的特点是事先没有明显的预兆而突然发生, 一旦出现裂缝, 对结构强度影响很大, 是结构破坏的征兆, 属于这类性质裂缝的有受压构件裂缝 (包括中心受压、小偏心受压和大偏心受压的压区) 、受弯构件的受压区裂缝、斜截面裂缝、冲切面裂缝, 以及后张预应力构件端部局压裂缝等。脆性破坏裂缝是危险的, 应予以足够重视, 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和其它安全措施。塑性破坏特点是事先有明显的变形和裂缝预兆, 人们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危险性相对稍小。属于这类破坏的受力构件的裂缝有:受拉构件正载面裂缝, 受弯构件和大偏心受压构件正载面受拉区裂缝等。此种裂缝是否影响结构的安全, 应根据裂缝的位置、长度、深度以及发展情况而定。如果裂缝已趋于稳定, 且最大裂缝未超过规定的容许值, 则属于允许出现的裂缝, 可不必加固。

3.1.2 查明裂缝的宽度、长度、深度: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按其表征可分三种:一是表面细小裂缝, 即缝宽很小, 长度短而浅;二是中等裂缝, 其宽度在0.2mm左右, 长度局限在受拉区, 裂缝已深入结构一定深度;三是贯穿性裂缝, 缝宽超过0.3mm, 长度伸到受压区, 裂缝已贯穿整个截面或部分截面。结构性裂缝不仅表征结构受力状况, 还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裂缝宽度愈大, 钢筋愈容易锈蚀, 意味着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握裹力已完全破坏, 使用寿命已近终结。一般室内结构, 横向裂缝导致钢筋锈蚀的危险性较小, 裂缝以不影响美观要求为度, 而在潮湿环境中, 裂缝会引起钢筋锈蚀, 裂缝宽度应小于0.2mm, 但纵向缝易引起钢筋锈蚀, 并导致保护层剥落, 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应予处理。当裂缝长度较长, 深度较深, 严重影响构件的整体性, 往往是破坏征, 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3.1.3 判明裂缝是发展的还是稳定的: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裂缝按其扩展性质, 通常分三种:一是稳定裂缝, 即裂缝的宽度、长度保持恒定不变;第二种是活动性裂缝, 该裂缝的宽度和长度随着受荷状态和周围温度、湿度变化而变化;第三种是发展裂缝, 裂缝的宽度和长度随着时间增长而增长。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 一般在受拉区允许在裂缝出现下工作, 也就是说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裂缝是稳定的, 其宽度不大, 符合规范要求, 并无多大危险, 属安全构件。但裂缝随时间不断扩展, 说明钢筋应力可能接近或达到流限, 对承载力有严重的影响, 危险性较大, 应及时采取措施。裂缝稳定的结构, 裂缝会不会再扩展, 还要看所处环境是否稳定, 环境变化, 旧的裂缝可能还会扩展, 也还会出现新的裂缝, 应结合具体条件加以分析。

3.2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变形的分析

结构在长期使用中, 由于荷载、温度、湿度以及地基沉陷等影响, 将导致结构变形和变位, 变形不但对美观和使用方面有影响, 且对结构受力和稳定也有影响。较大变形往往改变了结构的受力条件, 增大受力的偏心距, 在构件断面、连接节点中产生新的附加应力, 从而降低构件的承载能力, 引起构件开裂, 甚至倒塌。结构变形的测定项目应针对可疑迹象, 根据测定的要求、目的加以选择, 但最大的挠度和位移必需检测。变形的量测应与裂缝量测结合起来, 结构过度的变形, 可产生对应的裂缝, 过大的裂缝又可扩大结构的变形。因此, 结构变形情况如何, 往往是反映出结构工作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 是结构构件安全鉴定的重要内容。

上一篇:电渗析实验下一篇:关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