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猪户

2024-09-19

散养猪户(共7篇)

散养猪户 篇1

安徽省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 该地区的农村有家庭养猪传统, 户均养猪头数多为1~2头。近些年猪高热病呈高发趋势, 是危害该地区猪的主要疫病。猪高热病又称“猪无名高热病”、“猪高热综合症”, 在该地区猪高热病常发生在高热、高湿的夏季, 呈区域性暴发, 以持续高热症状为主的猪病。具有发病率高, 传染速度快, 疾病控制难度大, 病程长, 猪病死率高等特点, 给农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 流行情况

该地区猪高热病主要发生在高热、高湿的夏季, 其他季节发病率低, 呈区域性暴发流行、持续性感染等趋势特点。各种类型猪都可能感染发病, 其中母猪与仔猪最易感染。病毒可通过空气、精液和接触等途径感染传播。具有传播途径广, 疾病控制难度大、发病迅速、传染性高、病程长、病死率高等特点。

2 临床症状

病猪发病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持续高烧、畏寒扎堆、少食或废绝, 呼吸急促困难、眼流泪、流鼻涕、皮肤红亮、粪便干、尿少且黄。母猪流产、死产率高, 仔猪体弱、死亡率高。病猪后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苍白, 毛粗乱, 喜卧、站立困难, 最终抽搐死亡。病程5~7d。

3 防治措施

猪高热病是病毒引起混合细菌、寄生虫发生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猪被感染后免疫系统被抑制, 免疫能力降低或失去, 导致各种病症的出现。对猪高热病要采取“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 强化管理, 消灭病源”的原则, 加强饲养管理、强化免疫预防、优化治疗方案、防止疫情扩散, 达到降低发病概率、稳定疫情、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

3.1 加强饲养管理

不使用劣质、霉变饲料, 保证猪饮用水的清洁。做好猪舍的温度控制、猪舍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环境要干净。定期对猪舍内外进行消毒, 要经常更换不同类型的消毒产品。

3.2 强化免疫预防

猪高热病多为混合感染, 无针对性的免疫疫苗, 要根据近几年猪高热病发病原因, 针对性的选取免疫疫苗进行预防。定期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添加抗病毒类药物, 对猪使用兽用阿维菌素按0.3g/kg·bw进行驱虫工作, 以增加猪的免疫力。

3.3 优化治疗方案

猪高热病病因复杂, 没有治疗的特效药物。猪发病以后, 要及时治疗, 但不能随意使用药物, 或加大剂量使用。药物治疗要以保证猪免疫功能不降低为目的, 让其自身产生的抗体增强, 最终消灭病源。如果确诊为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要使用药物对猪驱虫, 驱虫药物都有一定毒性, 驱虫后给猪喂食健胃类药物。对于病程较长的猪, 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 应使用清热解毒、理气通便的中成药。

3.4 防止疫情扩散

猪高热病发病迅速, 传染性强, 治疗效果差, 因此在疫病高发地区, 防止疫情扩散十分重要。针对散养猪养殖户多, 户均头数少, 农户疫病控制意识薄弱等问题。兽医人员要指导养殖户如何进行疫情控制, 兽医人员出诊做好必要的卫生防护, 做到连续出诊时换鞋、换衣、消毒等防护工作, 避免交叉感染, 减少病源的传播机会。猪舍要定期消毒, 猪粪便及污物要及时清理消毒后深埋处理, 对病死猪按照国家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4 治疗方案

首次治疗以降温为主, 可注射一次高热金针, 然后用柴胡配合高含量的头孢噻呋钠, 针对猪病情的不同, 选择添加不同的抗生素, 如长效土霉素、强力霉素, 分点注射。后几日可用柴胡配合高含量的头孢噻呋钠添加抗生素, 静脉注射, 连用两日, 跟踪治疗。西药治疗三日病情未见减轻时, 可用清热解毒中成药:石膏、知母、水牛角、生地、玄参、黄连、丹皮、赤芍、黄芩、栀子、连翘、淡竹叶、桔梗、甘草, 水煎服。

5 结论与讨论

猪高热病是危害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 对猪高热病要加强饲养管理、强化免疫预防、优化治疗方案、防止疫情扩散的方法, 达到降低发病概率、稳定疫情、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

关键词:散养猪,猪高热病,疫病控制,防治措施

农村散养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关键词:农村散养猪,问题,对策

养猪是一个物质转化的过程, 不仅对维持农业生产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且其直接目的是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一个生产阶段内, 能够提供可屠宰肉食猪的数量及比例越高, 其饲养效果就越好;反之, 经济效果就越差[1]。因此, 为达到预期经济目的, 养猪经营者必须应用现代科学饲养技术、生产经营方式, 发挥生产潜力, 以提高养猪生产效益。

1 农村散养猪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散养猪的品种差, 以致饲料报酬低, 饲养时间长, 增加了饲养成本。二是饲料搭配不合理, 造成某些营养物质的不平衡, 如蛋白质过多或缺乏, 某些必需氨基酸比例失调、矿物质比例不当, 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等, 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 增加了饲料的消耗量。三是饲养方式落后, 管理水平低, 规模小、饲料浪费严重。经调查, 饲料浪费量可达5%~15%。四是夏季防暑通风不畅, 冬季保温条件差, 体内外寄生虫危害严重 (如蛔虫、肺丝虫、疥廯等) ;某些慢性传染病时有发生 (如气喘病、慢性胃肠炎) 等, 造成生长发育缓慢, 甚至死亡, 因而直接增加了饲养成本[2]。

2 对策

2.1 降低饲料成本

饲料是发展养猪生产的物质基础, 关系到饲养生猪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而饲料在养猪成本中占50%~60%的比重。因此, 降低饲料成本, 是提高养猪业生产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一是减少饲料消耗, 即减少每增重1 kg活重所消耗的精料。比较发达的畜牧业生产地区, 生长猪每增重1kg活重, 消耗混合精料2.50~3.20 kg, 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在12%~18%的范围;而在当地的肉料比却是1∶3.70~5.20,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仅有7%~12%。因此, 必须合理搭配饲料, 在消化能和氨基酸都满足需要的条件下, 提高蛋白质水平, 缩短饲养时间, 从而节约饲料和减少开支, 提高生产效益。二是改善饲养环境, 定期驱虫健胃, 加强经营管理, 防止疫病发生, 实现减少饲料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2.2 采用先进技术

目前, 我国商品肉猪的60%以上来自农村, 农村养猪占有重要地位。因此, 对传统养猪实行技术改造, 增加物质投入, 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推广配合饲料, 采用添加剂喂猪, 实行早期断奶技术, 以及进行猪的各种性能测定, 建立繁育体系和品种改良等现代综合配套技术, 以不断提高养猪生产水平, 逐步由千家万户散养, 向规模化合作养猪、现代集约化养猪和工厂化养猪的三大层次养猪格局转变。

2.3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一个养猪场能否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 不仅取决于科学技术是否先进, 而且取决于经营管理的好坏。因此, 加强养猪场的计划管理, 落实经济责任制, 加强财务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十分必要, 管理水平主要表现在最终的生产效益上, 同时也体现在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和是否真正得到落实[3]。如养猪场实行计划管理, 则各项计划、规章制度和措施必须实事求是;主要生产经济技术指标 (劳动生产率、产仔率、猪群结构、成活率、出栏率等) 一定要科学合理;经济管理责任制必须明确和全面得到落实;要建立健全猪场的日常管理制度, 以保证养猪生产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2.4 稳定产品销路

养猪生产是一种商品率较高, 主要以销售为目的的生产。但养猪生产与其他产业又不同, 具有宰前的吃食性和消费前的不易储存性等特点, 这意味着要提高养猪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必须逐步以出售为主改变为销售为主[4]。所谓销售为主, 就是着眼于市场的销售活动, 从产品计划、价格、推销宣传直到选择销售渠道, 把消费者的需求作为经营计划的出发点, 即在生产周期的开始就要考虑到市场的销售。一是通过食品部门供销, 一般有2种形式: (1) 食品部门与养猪专业户 (场) 签订供销合同, 规定供猪的数量、质量、价格及供应时间等, 以获得稳定的收入; (2) 由养猪专业户 (场) 临时向市场投售, 价格随行就市, 其利润虽不稳定, 但不压栏。二是通过进出口贸易部门供销, 由进出口贸易部门与有条件的养猪场、养猪大户或以场带户的场 (户) 建立商品猪基地, 双方签订供销合同, 规定品种、质量、交货时间, 并给予仔猪、饲料、技术咨询等保障。这种形式是养猪场 (户) 的发展必经之路。三是建立生产—加工—销售系列一体化组织, 包括养殖业、农业生产、饲料加工、农畜产品加工、销售渠道等多个部门。这种系列联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生产技术手册[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2]詹信良.浙江省青川县红光乡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 2009 (8) :63-64.

[3]文先英.青海省民和县农村养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 2009 (10) :71-72.

散养猪常见寄生虫病诊防(中) 篇3

3.5猪肾虫

剖检, 见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壁中有许多0.2~4 cm大的结节状囊肿和黄绿色脓肿, 其内有虫体。脏器肿大, 有出血性虫体钻道, 严重病例有广泛的硬变或含虫体的脓肿。尿液检查, 发现肾虫虫卵。

3.6猪肺线虫

病变在肺膈叶后缘。患部有一些灰白色的隆起, 剪开后, 常在支气管中找到大量丝状虫体。粪便检查可见椭圆形的灰白色虫卵, 外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膜。

3.7猪蛔虫

为淡黄色、圆柱状的大型线虫。雄虫长12~15cm, 尾端向腹面弯曲。雌虫长20~40 cm。虫卵大小为60~70μm×40~60μm, 呈黄褐色或淡黄色, 短椭圆形, 其卵壳厚, 最外层为凹凸不平的蛋白膜, 卵内含一未分裂的胚细胞。

3.8猪鞭虫

虫卵呈腰鼓形, 棕黄色, 两端有卵塞。

3.9棘头虫

雄虫长7~15 cm, 雌虫长20~68 cm, 虫体呈乳白色或粉红色, 长圆柱形, 前端粗, 向后渐细, 体表有明显的环状皱纹。

3.10胃线虫

圆形蛔状线虫虫体纤细, 呈淡红色, 咽壁为螺旋形嵴状角质增厚, 又称螺咽胃虫, 其雄虫长10~15 mm, 雌虫长16~22 mm。有齿蛔虫线虫, 雄虫长25 mm, 雌虫长55 mm。六翼泡首线虫, 雄虫长6~13 mm, 雌虫长13~22.5 mm。奇异西蒙线虫, 雄虫长12~15 mm, 呈线状, 后部螺旋状卷起, 雌虫长15mm, 前部长, 后部膨大, 呈球形。刚刺颚口线虫, 新鲜虫体呈淡红色, 皮菲薄, 可透见体内白色生殖器官, 其头部膨大, 呈球状, 虫体长有小棘, 雄虫长15~25 mm, 雌虫长22~45 mm。陶氏颚口线虫, 长10~12 mm, 雌虫长16~20 mm, 全身有小棘。

4治疗

有效防治寄生虫是生猪育肥中的重要一环, 错误的驱虫方法不仅造成浪费, 而且达不到良好的驱虫效果。驱虫前, 要先根据当地寄生虫流行状况和临床观察、检测结果确定驱虫对象, 再据此选用不同的驱虫药物, 有时需要几种药物配合使用。驱虫要领:

4.1选好驱虫时机

驱虫在每年的3月初至12月底进行。猪的大多数寄生线虫从虫卵发育为成虫约需50 d, 驱虫的程序为:第1次驱虫在仔猪20~30日龄, 第2次在60~70日龄, 第3次在100~110日龄, 肥育猪通过3次驱虫即可出栏。新购仔猪在饲养吃料正常后进行驱虫, 两个月后对毛长粗乱、不长和经常拉烂屎的猪再驱虫1次。后备母猪、空怀母猪配种前驱虫, 母猪产前1~2周再驱虫1次, 以减少寄生虫在母猪和仔猪之间的传播。种公猪每年至少驱虫两次, 如寄生虫危害严重, 可隔3个月驱虫1次, 驱虫宜在晚上进行。

4.2选好驱虫药

驱虫药物应广谱、高效、低毒、安全, 使用剂量小、适口性好、使用方便、残留量低等。生猪驱虫通常选用以下几种药物:敌百虫, 将敌百虫按1%浓度配成药液后洗、喷、洒患部, 每天1次, 连用3d, 内服按每千克体重100~120 mg混料, 1次内服, 其对驱杀猪蛔虫、结节虫、鞭虫、胃虫等有效;左旋咪唑, 口服每千克体重7~10 mg, 肌注每千克体重7.5 mg, 用于类圆线虫、猪蛔虫、猪肺线虫、猪肾虫、猪棘头虫等的驱杀;甲硝哒唑 (灭滴灵) , 按每千克体重40~60 mg连用3~5 d, 其对小袋纤毛虫有驱杀效果;丙硫咪唑, 用于驱杀绦虫和吸虫, 每千克体重15 mg喂服。

散养猪常见寄生虫病诊防(下) 篇4

4.3喂药技巧驱虫前禁食12~18 h, 19:00~20:00将药物与饲料拌匀让猪一次吃完, 若猪不吃, 可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盐水或糖精, 以增强适口性。猪数量多时, 计算好用药量, 将药物研碎后均匀拌入饲料喂给, 注意多备饲槽, 饲料量要多于日常喂量, 以吃食后略有剩余为好, 这样可避免猪多食而中毒。驱虫期间 (一般为6 d) , 应在固定地点饲喂、圈养, 以便清理粪便和进行消毒。

4.4注意观察猪服驱虫药后应加强观察, 若发现驱虫后猪出现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要立即将猪赶出栏舍, 让其自由活动, 以缓解中毒症状, 严重者饮服煮得半熟的绿豆汤, 对拉稀者, 将木炭或锅底灰50 g拌入饲料喂服, 连喂2~3 d。

4.5加强饲养管理驱虫后的第二天早上应及时收集粪便并运到场外堆积发酵。地面、墙壁、食槽、用具等应用5%的石灰水消毒。第2 d喂些苏打片, 第4 d喂些大黄苏打片促进食欲。

5预防

猪寄生虫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的, 而病原微生物的栖息场所是猪舍。防止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是保护猪只健康的关键。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 不给它提供生存之地、传播之路, 从而为猪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合理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掌握驱虫时机可清除寄生虫感染, 防止寄生虫成熟、产卵、污染环境。驱虫是指杀灭宿主体内外的寄生虫。寄生虫在宿主体内或体表的这个阶段是它们较易被突破的阶段, 当它们居住在自然界的时候, 虽然相对缺少庇护, 但由于虫体小, 散布极广, 故往往难以扑灭。驱虫并非消极的治疗, 而是有积极意义的预防措施。

搞好猪舍和场地卫生,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 通风换气, 冬暖夏凉, 经常冲洗饲槽, 定期进行圈舍消毒。勤打扫圈舍, 勤清理垃圾, 及时清理粪便, 做到猪、粪分离, 保持猪体、圈舍干净。猪粪和垫草堆肥发酵处理, 以杀灭寄生虫卵和幼虫。

注意饲料和饮水卫生, 防止其被粪便污染。饲料营养全面, 使仔猪体质健壮, 增强抗病能力。防止狗、猫、鼠等进入圈舍, 避免污染饲料和环境。仔猪与成年猪分开饲养, 避免传播疾病。

提高农户散养猪经济效益的对策 篇5

关键词:农户,散养猪,经济效益,对策

1 饲养良种杂交一代猪

目前, 成县散养农户饲养的猪品种混杂, 大多为大约克、巴克夏、长白、汉普夏等种猪的多代杂交商品后代, 母猪多为巴克夏的多代繁育后代, 尤其在南北二山区的乡镇比较突出。因此, 造成饲料消耗多、瘦肉率低、生长缓慢、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纯化母猪, 选用优良的母猪和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公猪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 生产杂交种一代为商品育肥猪或当地母猪与大约克、长白进行杂交, 杂交优势强, 具有生长力强、发育快、饲料报酬高、育肥周期短、屠宰率高等特点。一般通过二品种间杂交后, 仔猪断奶窝重和肉猪日增重分别比本地土种猪提高20%~30%和15%~20%, 三品种间杂交猪可在二品种杂交猪的基础上分别再提高12%~15%和10%~15%。

2 饲喂配合饲料

成县散养猪农户多以单一的玉米或麸皮喂猪, 在夏秋季节加一些青草, 冬季多以干草粉加玉米粉为主, 蛋白质饲料缺乏是养猪效益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蛋白质饲料缺乏, 造成猪生长缓慢, 被毛粗乱, 甚至形成僵猪。因此, 应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生产配 (混) 合全价饲料, 蛋白质饲料在成县有黄豆、菜籽饼、洋槐叶、苜蓿草粉、蚕蛹等, 外调的有鱼粉、肉骨粉、血粉等。不同的饲料所含的营养素比例不同, 多种饲料混合喂猪能起到互补营养的作用, 效果比单一饲料好。所以, 猪的日粮越杂越好, 一般不能少于5种, 其中玉米等热量饲料占60%左右, 黄豆、饼渣、鱼粉等蛋白质饲料约占30%, 食盐、骨肉粉、添加剂等矿物质饲料占10%, 青饲料喂量一般为精料的30%。有条件的最好饲喂品牌全价配合饲料。

3 粗饲料喂量要适宜

成县散养猪农户以粗纤维含量高的菜籽杆、黄豆草粉、荞草粉等作为吊架子饲料喂猪, 尤其在冬春无青饲料季节, 这些干草粉要占到饲料总量的30%左右。由于粗纤维比例大, 刺激胃肠道, 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粪便的排出速度, 影响精料的充分消化和吸收。据报道, 猪要消化100g粗料, 要消耗569.024k J热能, 约等于14.5g体脂肪和0.4kg玉米的热能, 所以粗料喂的越多, 精料损失就越大, 猪的生长速度就越慢, 这就是育肥猪出栏率低、育肥期长的主要原因。一般成县散养农户育一头90kg肥猪需10~12个月。因此, 猪日粮中粗饲料要适宜, 一般育肥猪粗饲料不超过5%~10%, 母猪不超过10%~15%。

4 采用生湿喂法

成县大部分散养猪农户把精料、青饲料煮熟或用开水烫后喂猪, 使饲料体积缩小, 饲料消化利用率降低, 另外, 青饲料煮熟还会破坏维生素等营养, 造成亚硝酸盐中毒死亡等事故发生。生料拌湿喂猪不仅可以节省燃料, 降低饲料成本, 还能减少营养损失, 增加采食量, 提高饲料吸收利用率, 使猪只生长良好。一般方法是将配好的饲料按1份料加0.5~1.0份水拌成干湿料 (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度) 喂猪, 吃完后供足清洁饮水, 让猪自由饮用。

5 改变稀食饲喂法

成县散养猪农户习惯在食物中加一定量的水分稀喂, 以满足猪胃“饱”的感觉, 但是含有大量水分的食物冲淡了胃肠道消化液, 不能发挥消化酶的作用, 影响精料的消化吸收, 造成精料浪费。同时在冬季随着过多尿液的排出又散失大量的热能, 消耗精料, 是猪在冬季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要改变稀食饲喂习惯, 提高饲料利用率。

6 科学建造猪舍

实现科学养猪, 必须改革传统养猪方式, 推广建造标准化圈舍。一般要求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坐北朝南、通风透光、干燥的地方建猪舍。成县近几年推广的暖棚圈舍, 夏季通风凉爽, 冬季保温, 一般舍内温度达10~15℃, 猪生长快, 耗料少, 而且改变了圈舍内积肥为圈舍外积肥, 改善了环境卫生, 特别是改变了秋天梅雨季节猪长期在泥坑里生长的状况, 减少了饲养消耗, 缩短了育肥期, 提高了养猪效益。因此, 应加大推广暖棚猪舍。

7 搞好防疫驱虫

一是要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猪瘟、口蹄疫、猪肺疫、猪丹毒和仔猪副伤寒疫 (菌) 苗。二是要驱虫、洗胃、健胃, 在仔猪断奶后70d左右进行, 卫生条件差的2个月后再重复1次。具体做法是:驱虫前让猪饿1顿, 第1天用敌百虫片磨碎之后溶解于水中, 按1kg体重0.1g药量拌入饲料一次喂服, 洗胃:第3天用小苏打15g (小猪适当减少) 于早餐拌入饲料内喂服;健胃:第5天用大黄苏打片每10kg体重喂2片, 分3次拌入饲料内喂服, 可增强胃的蠕动能力。三是加强经常性消毒灭源工作, 每天冲洗圈舍, 保持清洁卫生。四是建立健全健康检查制度, 做到无病早防, 有病早治。五是注意观察猪群, 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隔离、封锁, 病死猪采取深埋等措施, 切实控制各种疫病的暴发蔓延。

8 采用直线育肥

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小猪长骨, 中猪长肉, 大猪长膘。成县多数散养猪农户以“吊架子”育肥法为主, 维持消耗多, 饲料利用不经济, 肥育期拉长, 且猪肉肥的多, 瘦的少。推广直线育肥法, 就是仔猪从断奶开始到育肥末期, 一直给予营养丰富的日粮, 并注意矿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的平衡供给, 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增重速度, 缩短育肥周期, 加快资金周转, 增加养猪效益。

9 适时出栏

肥猪出栏期的确定, 一是要考虑获得较优的胴体品质;二是考虑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要;三是要考虑求得较高的饲养效益。从品种、饲料报酬、经济效益和屠宰出肉率等综合考虑, 以杂交猪90~110kg出栏为宜。

1 0 规范饲养管理

仔猪进圈后, 除按猪性别、个体大小分开饲喂外, 应依据猪的生活习性, 建立稳定的“四定”生活制度 (定时、定量、定温、定质) , 并在进舍1周内耐心做好猪只吃料、睡觉、大小便的调教, 使之养成在固定的地方进食、睡觉和排便的习惯,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 同时注意防暑、防寒, 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为猪只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使猪健康、舒适地生活, 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生长潜力。

参考文献

[1]张啟俊.育肥猪的饲养管理[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6) :97.

[2]陈爱珍.提高农户散养猪经济效益的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 2008 (5) :70-71.

[3]苏保胜.提高养猪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河南畜牧兽医, 2007 (9) :16.

[4]韩战强, 刘长春, 张红超.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体系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6) :109-110.

农村散养猪的传染病防控对策 篇6

近年来, 国家鼓励并大力扶持养猪业的不断发展, 同是出台了相关生猪养殖优惠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然而, 农村生猪在散养过程中通常会感染一些传染病, 因此, 农村生猪养殖户在生猪的散养过程中, 应当树立生猪散养传染病防范意识、注重生猪免疫接种以及科学使用兽药, 有效降低和减少农村生猪感染传染病风险, 不断提高生猪散养户的生猪养殖效益, 推动我国农村生猪散养的不断发展。

1 树立生猪散养传染病防范意识

农村生猪散养户在进行生猪养殖时, 应当树立生猪散养传染病防范意识, 有效降低和减少生猪感染传染病几率。一方面, 农村生猪散养户应当落实生猪养殖前的准备工作。生猪养殖户应当科学建造猪舍, 尽量将猪舍设置为坐南朝北, 同时保证猪舍与人们居住场所保持一定距离, 并处于人居主导风向的下风和饮水源的下方, 同时设置围栏、进出口消毒设施以及粪便的处理设施, 尽量降低生猪感染传染病的几率。在进行在引猪和购猪前, 应当进行猪舍的清扫和消毒工作, 对栏舍墙壁、地面以及食槽、饮水器的消毒可用2%~3%火碱溶液、用1.25‰依绿笑溶液或是浓度为10%~20%漂白粉溶液等进行喷洒消毒, 并保证猪舍的空气流通, 尽量消散猪舍消毒液异味。生猪养殖户在进行生猪养殖时可以采用自繁自养模式, 同时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有效降低身边感染传染病的概率。另一方面, 农村生猪散养户应当定期进行猪舍以及猪舍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毒。农村生猪散养户在进行生猪养殖时, 在养殖的整个过程中按照养殖卫生消毒规程中相关程序定期开展猪舍及周边环境的消毒工作, 并及时打扫猪舍及周边环境。同时, 生猪养殖户在养猪过程中应当注重疾病的防范, 提前购买防治仔猪黄痢、白痢、仔猪水肿病以及减少应急反应的常用药。此外, 生猪养殖户也应当不断提高生猪传染病防范意识, 在生猪养殖区域内禁止兽医和猪贩出入, 避免将病毒携带到养殖区域, 引起传染病扩散。

2 注重生猪免疫接种

为了有效防控生猪在养殖过程中感染传染病, 农村生猪散养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应当注重生猪免疫接种。在进行生猪免疫接种时应当注重以下问题: (1) 制定科学的生猪免疫接种程序。生猪养猪户应当结合当地流行病的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的生猪免疫接种程序, 同时严格按照生猪免疫接种程序对生猪不同的生长时期进行免疫接种, 有效预防生猪感染给类传染病。 (2) 采用质量有保障的疫苗。农村生猪养殖户购买疫苗时, 应当到具有兽医行政部门批准的经销点处进行购买, 同时仔细检查疫苗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名称、批号以及物理性状是否与符合疫苗说明书, 确保购买疫苗的质量。

3 科学使用兽药

为了有效防控生猪在养殖过程中感染传染病, 农村生猪养殖户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 还应当科学使用兽药。在使用兽药时, 应当严格控制兽药的使用剂量, 对于毒性滞留性强的兽药应当慎用或尽量不使用, 同时还应当注重各类激素药物、抗生素以及合成类驱虫剂的使用剂量, 避免由于其滥用而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同时, 对于生猪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当与各类灭鼠剂、灭蚊药以及消毒剂等化学药物进行分开储藏, 并保证生猪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储存区域的干燥, 避免生猪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感染有毒物质。在生猪养殖过程中, 应当尽量选择生物饲料、酶制剂、低聚糖以及中草药制剂作为生猪的预防性给药或饲料添加剂。农村生猪养殖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疫情, 应当立即对发生疫情生猪进行隔离, 同时及时观察发生疫情生猪的相关发病症状和邀请相关兽医来进行疫情诊断, 并采取相关防治措施, 防止疫情的扩散。对于治疗价值较小的感染疫情生猪应当予以淘汰, 同时严禁食用或售卖因感染疫情而死亡的生猪, 应当对感染疫情而死亡的生猪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等无害化处理, 防止疫情的扩散。

农村生猪在散养过程中往往会感染一些传染病, 因此, 在农村生猪养殖户在生猪的散养过程中应当树立生猪散养传染病防范意识, 同时注重生猪免疫接种, 并科学使用兽药, 有效降低和减少农村生猪感染传染病几率, 不断提高生猪散养户的生猪养殖收益, 推动我国农村生猪散养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先明, 等.农村生猪散养户防控传染病的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 2010, (6) :102-103.

[2]刘秀梅, 等.浅谈做好农村散养户生猪传染病的防控[J].山东畜牧兽医, 2011, 32 (4) :40.

[3]殷守峰.农村生猪散养户防控猪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J].养殖与饲料, 2010, (5) :58-60.

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的困境及对策 篇7

品种不纯。散养猪存在着品种混杂、血缘不清及杂交乱配的现象, 致使散养猪存在着近交的现象, 导致猪崽体质较弱, 存在先天性的免疫能力不足的问题。相比较于纯种的仔猪, 具有较低的成活率和较慢的生长速度。

饲料不合格。饲料的配比与选用不能够根据仔猪的生长状况及其营养结构进行选择, 进而使散养猪的饲料中含有较多的霉菌毒素、微量元素及抗菌素, 打破了猪体内原有的生态平衡, 为疾病的入侵提供了条件。

疾病防治难。农户在养殖的过程中注重治疗轻视预防, 使得在养殖的过程中存在着用药不当、疗程不足及盲目治疗、小病大治的现象, 进而引起细菌滋生及严重的耐药性, 难以保证免疫效果。

2 疾病防治措施

2.1 管理措施

严格品种的选择与繁育。为从根本上保证散养猪的体质, 需要从育种繁殖环节进行控制, 选育优良的品种, 保证其抗病能力, 进而为农村养猪业提供稳定发展的保障。

科学管理散养猪的生长环境。散养猪的生长环境关系着散养猪的生长状况, 所以需要做好散养猪生长环境的消毒以及保温工作, 为散养猪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促进其生长。

2.2 疾病防治

养殖户应该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好散养猪的疾病防治工作。

为了减少散养猪接触病菌的机会, 在养殖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猪舍的消毒工作, 开展相应的药物预防及保健, 进而为散养猪提供清洁的环境, 减少散养猪患病的几率。

首先对散养猪进行药敏试验, 进而根据散养猪的病状进行对症及对因治疗, 并且保证治疗能够按照疗程严格进行。避免在联合用药的过程中使用成分不明或是含量不足的假冒伪劣药品, 进而改善治疗效果。禁止使用地塞米松或者安乃近等对散养猪有伤害的药物。

2.3 免疫措施

疾病的防治是减少散养猪患病几率的主要措施, 所以需要在饲养过程中注重对疫病的预防, 按照免疫防治的标准, 通过疫苗的接种来提高散养猪抗病的能力。

摘要:养猪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但散养方式由于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弊端, 在促进农村经济效益增长方面效果不够显著。本文基于这种背景, 探讨了散养猪方式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常裕祥.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M].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 (09) .

[2]龚兴.浅析农村养猪在疫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M].云南畜牧兽医, 2010 (06) .

上一篇:山羊羊肠毒血症诊治下一篇:优化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