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

2024-06-10

养猪(共12篇)

养猪 篇1

摘要: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 环境问题、猪肉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转变养猪、防病的观念, 实行健康养殖, 科学饲养管理, 构建生物安全体系, 养猪产业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解决养猪业环保问题、提高猪肉质量、倡导绿色养殖模式, 是当前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刊记者针对如何健康养猪问题采访了沈阳正大畜牧有限公司、辽宁众友饲料有限公司、北京伟嘉集团东北事业部等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 他们分别从环境、营养、保健等方面将现代养猪新理念作以诠释, 现将其整理如下, 以供广大养殖者借鉴参考。

沈阳正大畜牧有限公司经理助理刘丹环境是基础

给猪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很多人都提倡福利养猪, 可东北目前还是以小规模饲养占据多数, 要实现福利养猪, 似乎有点难度, 因此, 在现有的基础上提供安全优质的圈舍环境是最佳的选择。

首先要加强猪场环境的建设。猪舍选址和合理布局是搞好养猪环境的关键。猪舍场址应建在远离住宅区、距离村屯500 m以上、交通便利、地势高燥、排水便利、水源充足、通风良好、无污染源的地方。采用全封闭式饲养猪舍, 四周墙体、房顶及地面采用保温隔热材料, 强调环境控制, 猪只在最适宜的环境中舒适地生活。地面采用火道供暖 (纵向供暖) , 可降低猪舍取暖成本, 使猪只休息的地面达到适宜温度。自动料桶供料, 可减轻劳动强度, 节约饲料, 使猪只发育均匀。戏水池 (猪厕所) 的建立, 有利于猪舍的清洁卫生, 也降低了猪舍有害气体浓度。封闭式的饲养管理及先进的消毒设施, 有效预防了外来病原的侵入。自动化的排污系统, 便于猪群的调教和清扫, 有利于环境保护, 减少污染。

其次是调控好猪舍小环境。养猪环境是指猪只生存的某一特定环境中影响其生长、发育的条件, 包括猪舍温度、湿度、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流动状态、光照、声音、灰尘、微生物等, 这些环境因素通常是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 其变化会影响猪的新陈代谢, 直接制约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水平。加强猪舍小环境控制, 注重空气流通和环境温度控制是保障猪群健康的关键。良好的通风换气设施和适宜的降温系统, 可降低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 使舍内空气保持清洁, 猪舍内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对猪舍环境进行人工控制, 可发挥猪只最大生长潜力。

辽宁众友饲料有限公司技术研发经理付亮亮营养是保证

首先要注意猪生长阶段的合理划分及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供给。我国目前养猪主要以散养和中小规模养猪场为主, 过多的阶段划分难以操作, 现在最合理的阶段划分为教槽阶段、断奶阶段、保育阶段、育成阶段和育肥阶段。教槽料和断奶料的配制要点是饲粮的可消化性及适口性, 提高仔猪免疫能力, 减少断奶应激。本阶段日粮主要以消化率高的动物性原料和乳制品为主, 植物性原料都要经过膨化、发酵或酶解等处理后使用。另外, 此阶段日粮中还要添加促进肠道健康的活菌、益生元、酵母细胞产物、肠道能量源 (谷氨酰胺) 等产品提高肠道健康的物质, 酶制剂和酸化剂产品来弥补仔猪胃肠道消化能力不足也是必不可少的。保育料的配制要点是使仔猪在保育阶段奠定良好的生长基础, 长好骨架, 促进消化系统健康, 提高免疫力。此阶段主要采用部分动物性原料和乳制品, 同时使用消化率较高的植物性原料, 酸化剂、益生素和消化酶。育成阶段日粮的配制是为仔猪提供优质的蛋白源, 使仔猪最大发挥肌肉沉积和骨骼生长。此阶段猪的消化功能已经健全, 主要选择常规的植物性原料, 按照理想蛋白模式配制日粮, 使猪在本阶段得到良好的蛋白质沉积, 为育肥打好基础。育肥阶段日粮的配制目的是最大发挥生长速度和合理的脂肪沉积, 提高屠宰性能, 提高肉质。因此, 本阶段要选择植物性原料为主, 合理使用合成氨基酸, 降低日粮蛋白质, 提高日粮抗氧化功能, 提高肉质。全程使用全价配合日粮, 减少自配饲料的使用, 可以很大程度提高生长速度, 缩短时间, 减少疾病发生率, 提高猪群健康, 降低环境污染。

其次是合理应用理想蛋白模式。理想蛋白模式是按照猪的营养需要, 为各阶段猪提供合理的氨基酸配比, 在原料限制性氨基酸不足的情况下合理使用合成氨基酸。目前, 能够在商业饲料中合理使用的合成氨基酸有L-赖氨酸 (赖氨酸硫酸盐和赖氨酸盐酸盐) 、DL-蛋氨酸 (粉状蛋氨酸和液体蛋氨酸) 、L-苏氨酸和L-色氨酸。应用理想氨基酸模式可以更大地发挥各阶段猪的生长性能, 降低日粮蛋白水平, 减少环境污染, 缓解蛋白原料短缺带来的成本压力, 较少猪代谢多余蛋白质所带来的营养负担。

再次是抗生素的应用及合理替代。抗生素的应用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后果。耐药菌株的产生、猪病泛滥时的无药可治、药物残留给人类带来的潜在威胁都警示着抗生素时代的终结。酶制剂的使用能消除大量抗营养因子, 提高饲料消化率, 促进生长, 减少未消化营养物质到达后肠而引起的腹泻;益生菌和益生元类产品可以使肠道菌群得到平衡, 较少腹泻, 提高消化率, 促进生长;溶菌酶和抗菌肽类产品可从不同角度较少腹泻发生, 提高采食量, 促生长;酸化剂可以调节肠道pH, 减少细菌滋生, 提高酶促反应, 促进消化;纯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应用也可以起到抗病促生长的作用。总之, 以上多种饲料添加剂的综合应用, 结合现代饲料先进的生产工艺, 可以完全摆脱抗生素的困扰。

最后是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处理。霉菌毒素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现代养猪业的非常重要的问题。霉菌毒素能够造成动物免疫系统抑制、降低饲料适口性、降低生长速度、增加患病时的临床症状、扰乱对疾病的判断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如何减少霉菌污染, 降低霉菌毒素的危害已经成为现代饲料行业非常重要的课题。目前, 所能使用的主要方法有减少被霉菌污染原料的使用、改善饲料及原料的储存条件、使用防霉剂防止霉菌污染、在受到霉菌污染的饲料及原料中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缩短饲料储存时间、对饲料及原料进行生物学处理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消除霉菌毒素的危害。

北京伟嘉集团东北事业部技术经理张霞飞保健是关键

在目前疾病肆掠、养殖风险日渐增大的情况下, 绿色保健、健康养猪成为最流行的话题。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疫苗注射程序。养猪过程中, 疾病越来越复杂, 疫苗注射几乎成了养猪人的家常便饭, 同时, 还有部分人选择把疫苗当作是一劳永逸的做法, 针对预防各种疾病, 凡是上市的疫苗, 一项不漏。且不说疫苗质量有无保证, 疫苗的保护率能达到多少也无所知;单说每次疫苗注射前, 抓猪对猪造成严重的应激, 将导致免疫力低下, 使猪更易染病, 从而导致饲料转化率无形的增加。因此, 针对自家猪场, 制定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是养猪的关键点之一。

目前, 抗体检测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建议有条件的猪场, 可定期对猪场群体进行抗体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或调整免疫程序, 对一些呈阳性的重大疫病, 通过抗体检测、疫苗注射和药物预防等手段逐渐进行净化。而没有检测条件的猪场, 可根据本地区常见疫病以及季节性流行疫病的特征, 有针对性地进行疫苗预防, 在做好消毒的基础上, 严格控制外购猪对猪场的威胁。

其次是进行合理的药物预防。绿色保健、健康养猪提倡以增强免疫力为保健的主要目标, 坚决反对使用能导致免疫抑制的药物用于预防。目前, 各大药厂提供的保健方案大多以用药为主, 而且, 推荐经常使用药物来治疗各种疾病, 结果导致注射疫苗的猪比未注射疫苗的猪更易染病。深究其原因, 不难发现, 长期使用化学药物做预防保健, 最终将导致药源性的免疫失效, 注射疫苗根本不起作用。而且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猪群, 一旦发生疫病, “易感”和“难治”则成了两大难题。因此, 重构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才是重中之重。

当前猪群健康状况差, 在任何可产生流行因素的病原攻击下, 都会导致大面积发病并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 主要原因是动物群体的主动免疫功能脆弱, 免疫应答机制不完善, 免疫麻痹现象普遍。容易导致免疫抑制的除了疫病, 还有药物的使用。凡是能导致免疫抑制的药物都应少用, 凡是能导致免疫抑制的疾病都应谨慎预防。能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包括圆环病毒、繁殖障碍综合征、流感、猪瘟以及伪狂犬等。对此类疾病, 除了预防之外, 最好定期做抗体检测, 制定净化措施。易导致免疫抑制的药物已经被证实的有磺胺类药物和肾上腺激素类, 如地塞米松等。很多情况下超剂量疫苗接种也无法收到预期效果, 主要是由于动物机体已经存在免疫抑制。此时, 除了重构动物非特异性免疫, 还要求猪场建设一些重构动物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所需的基本条件, 如清洁的空气和饮水、平衡的饲料营养等。

绿色保健、健康养猪需要养殖者重新学习, 并考虑养猪行为及免疫程序是否合理、药物预防使用能否导致免疫抑制、养猪行为是否在摧毁猪群自身免疫能力等, 我们亟需改变保健观念, 坚决提倡以提升猪群自身免疫能力为主要目的, 绿色保健才能健康养殖。

养猪 篇2

误区一:“专家”误区

专家并不等于专业,将简单变复杂,将复杂变简单。政府型专家,政治角度思考问题;学术型专家,学术角度思考问题;社会型专家,屁股坐哪为哪说话;生产型专家,结合实际解决问题。中国官方研究机构做学问比较脱离实际,几篇论文只要变成铅字,就可以变成教授、副教授。(最近上海某位女科学家被评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可在中国两院院士里面并没有她的名字)。

案例:

A、某研究所某博士著作案例。

B、某养猪知名人士推销“夫人”产品案例。

C、某名教授人工授精案例。

D、上海某研究员“高级推销员”案例。

E、医院化验员等于医生吗?

误区二:种猪误区

养最赚钱的猪还是最漂亮的猪?着就是相马与赛马的区别。

案例:

香港市场对国内养猪的影响

中国养猪看广东,广东养猪看香港。

香港肉猪拍卖案例

台湾养猪对大陆的影响

湾现在养猪状况

美国、欧盟养猪业发展之路对中国大陆的借鉴作用。

误区三:抗生素误区

青霉素的发明应有,确实拯救了人类无数的生命,但据统计,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滥用“三重罪”

1.“救命药”变成“致命药”。2.人畜集体成为“耐药一族”。3.加大养猪成本。抗生素等对猪肠黏膜损害是猪 重要致病因素。猪的肠胃功能是保障猪机体各器官正常运作的动力源泉。为了使猪的遗传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一定要保证猪只从出生到上市,肠道系统的健康完整。

猪只有在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最大的生长潜能。(肠黏膜免疫系统是保证仔猪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关于抗生素:

少量和超量的抗生素都会对猪产生耐药性;耐药性产生后,猪以后还可以用什么抗生素,人类呢?超量抗生素对腹泻和其他疾病有防治作用,但也 可以破坏肠道有益菌,损伤消化道功能,对生长速度有阻碍作用,易产生药物性便秘;动物使用抗生素过程中,会使动物机体产生更多的过氧化物,如“自由基”,加剧动物机体组织与器官的损害,使动物非主动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在过去的近十年里,部分中外兽药企业“土洋结合”、坑“猪”害“人”,误导养猪行业。有些外资制药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洋品牌”优势,联合国内一些良心被猪吃了的“汉奸”,恶炒“概念”、“忽悠”养猪人。

案例 :

A、母猪分娩前后“打针”所谓保健案例。

B、仔猪生后“三针”所谓保健案例。

C、台资某大型猪场使用抗生素案例。

D、欧州某制药公司呼吸道药物案例。

国内兽药厂家“土法坑人” 案例 :

A、中草药案例。

B、江苏无锡某公司2006北京VIV笑话

C、某兽药企业快速“发家史”。

如今还有多少“猪八戒”没有受过抗生素的伤害 ? 2005年四川“链球菌” „„ 2006年全国“猪非典” „„ 2008年„„??? 2006年1月1日起,欧盟全面禁止在所有饲料中“加药”,到目前为止,欧盟并没有因为禁止使用抗生素而引起养猪生产成绩滑坡和疫情发生。误区四:疫苗误区

欧洲某公司兰耳药疫苗2006年在中国大陆为何脱销?欧洲某公司兰耳药疫苗中美销售价钱对比分析。美国和欧盟使用兰耳病疫苗情况。疫苗种类打的越多越好吗 ?

接种“蓝耳病”疫苗的反馈:

案例一:河南舞阳县汇通集团(4000头母猪)

疫 苗:德国某公司产弱毒苗

母 猪:接种2次

小 猪:接种1次(15天-20天龄)

结 果:小猪40-50天龄几乎全部发病病猪几乎全部死亡。

案例启示:

无论是种猪还是小猪接种“蓝耳病”疫苗对所用疫苗猪场无效。该种弱毒疫苗可能对某些洁净猪场是污染甚至会引起似强毒致病效果。对已经有亚临床感染的猪场可能是一种超强应激。2006至今,中国大陆猪病的漫延,这些“土洋奸商” 该承担多少责任 ?

误区五:断奶日龄误区

仔猪究竟在多少日龄断奶?为什么要21日龄断奶?如果仔猪断奶重在10公斤以上,我们还需要昂贵的教槽和断奶料吗?我们是否可以考虑重新调整思路:根据中国国情,降低教槽和断奶料成本,增加哺乳期母猪营养,利用相对廉价的哺乳母猪饲料转换成天然、优质母猪奶水喂养仔猪。用母猪奶水饲喂的仔猪生长速度最快、基因表达最完全、副作用最小、成本最低。在生产实践中,奶水好的母猪带大的仔猪在60日龄前的药费投入至少可节约30-50%左右,死亡率可有效降低50%左右,每公斤仔猪生长饲料成本也可以降低20%左右。

误区六:拉稀误区

动物拉稀是身体排泻有毒物质、保护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人可能做到不拉稀吗?控制猪拉稀的常用方法:高铜、高锌、高抗生素、血浆蛋白、肠绒膜蛋白„„高铜、高锌对仔猪黏膜的影响。高铜、高锌饲料配方,对促进生长、控制有害菌引起的下痢方面有独特效果。但会加快饲料氧化酸败,同时造成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免疫力和绒毛的破坏也不可忽视,如损伤小肠绒毛、皮毛粗糙、消化率下降、免疫抑制、僵猪„

关于硫酸铜来源:

关于猪血浆蛋白粉 ?西方国家不敢用核武器对付中国,却用生物武器来摧毁我们的经济(畜牧产业),但我们很多专家还以为上帝送来圣诞礼物。猪血浆蛋白粉与“生物入侵”。

误区七:消毒误区

消毒胜过治疗,科学消毒胜过投药,消毒可以减少投药,投药不能代替消毒。尽管大家都在讲疾病预防很重要,但预防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消毒却思考最少做得最差。科学、规范的消毒措施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病原体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防范措施。

养猪管理者忽视消毒防疫的原因:

不能直接见到效果,消毒不同于治疗性药物,有时做不到立竿见影。有时猪场不消毒也不生病。也有时消了毒猪照样生病,这有可能是消

毒剂质量有问题或消毒方法不对。

有些养猪者还存在如下消毒误区:

误区一:未发生疫病可以不进行消毒。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传染源的病 原体,疫病发生要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在养猪生产中,有时没有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释放病原体,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和其它生物等途径,入侵易感猪,引起疫病发生。如果没有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超出猪体承受浓度时,就会引起疫病大发生。因此,未发生疫病地区的养猪户更应进行严格到位的消毒,防患于未然。

误区二:消毒前,环境不进行彻底大扫除。由于养猪场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如粪便、饲料残渣、猪分泌物、体表脱落物,以及鼠粪、污水或其它污物,这些有机物中藏匿有大量病原微生物;这会消耗或中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严重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所以说,彻底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前提(卫生大清除是最便宜、最有效的消毒)。

误区三:已经消过毒猪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尽管进行了消毒,但并不一定就能收到彻底的消毒效果,这与选用的消毒剂品种、消毒剂质量及消毒方法有关。就是已经彻底规范消毒后,短时间内很安全,但许多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飞禽,老鼠等媒体传播,猪自身不断污染环境,也

会使环境中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所以必须定时、到位、彻底、规范消毒,同时结合有计划地免疫接种,才能做到猪不得病或少得病。

误区四:消毒剂气味越浓,消毒效果越好。消毒效果的好坏,主要和它的杀菌能力、杀菌谱有关。目前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好的消毒剂是没有什么气味的,如安多福等;相反有些气味浓、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存在着消毒盲区,且气味浓、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对猪呼吸道、体表等有一定的伤害,反而易引起呼吸道病。

目前我国消毒剂的产品质量状况:

“非典”时期,国家卫生部检查结果:全国1500家生产消毒剂的企业(医用、公共卫生用),产品合格率不足10%。人用的质量况且如此,那兽用的会咋样呢?什么是理想中的消毒剂?

误区八:营养误区

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总结:便 秘 背 膘。我国目前所用种猪绝大多数来源于美国或欧洲,引猪的同时也引进了相应的营养及饲养标准。但美国和欧洲养猪的生态环境、机械化程度、饲料资源、原料质量等与我国存在很大差异。不顾中国国情,完全照搬“洋标准”“洋方法”,结果是行不通的。例如:母猪妊娠期用豆粕、玉米、麸皮配制的饲料,就很难消除母猪便秘现象。

便秘与母猪:健康母猪便秘是一种症状并非是猪病,但不及时处理便会诱发母猪病变。通过营养手段,彻底消除母猪便秘,达到营养防病目的。母猪便秘时,由于粪球在直肠内蠕动缓慢,肠内血循环较差,粪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过度吸收,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发酵产热使直肠温度升高,进而造成母猪体温升高,有害微生素过量排出毒素,由于排便次数减少,体内毒素排出受阻。由于毒素的靶向性,不同毒素靶向器官不同,诱发多种病变。诱发子宫内膜炎,母猪直肠在子宫上面,便秘发生后,粪便在直肠中排泻不畅、压迫子宫,子宫毛血管易堵塞、肿胀、发炎,继发感染子宫内膜炎、生理机能障碍等,并容易引起母猪精神不定,坐立不安,容易咬死、压死仔猪。便秘与乳房炎便秘后肠道内停留着大量的有害微生物(微生物制造毒素),在非便秘情况下,毒素可以随粪便排出母猪体外。但是便秘后,体内过多毒素侵入猪的神经系统、皮肤黏膜„„ 如:过量麦角毒素吸收在体内,使乳腺细胞分泌减少,功能丧失。T2进入乳腺组后,导致乳腺组织皮肤病变,诱发乳房炎,乳房炎及产生的毒素均会引起仔猪下痢。

便秘防治

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科学合理的使用纤维素

科学合理的使用电解质

科学合理的使用益生素

泻药处理法:硫酸镁和硫酸钠等都具轻泻作用,其中以硫酸镁作用最强烈、效果最好。由于猪的品种、年龄和体重不一致,使用泻药结果也不一致。用多了反应太强烈,用少了效果不明显,剂量难把握,但使用过多泻药的母猪,会造成严重脱水。在实际养猪生产中,是否需要在母猪饲粮使用轻泻剂的问题,还争论不一。使用矿物盐轻泻剂可能会造成母猪体内酸碱平衡被破坏,各种矿物质微量无素相互作用紊乱。

背膘与繁殖性能:许多养猪者认为,在母猪妊娠期供给高营养的饲料可以使母猪保持较好的体况。但妊娠母猪营养水平饲喂会降低泌乳期采食量,使得母猪在泌乳期大量动用体内贮备。另外高营养饲料还会让母猪偏肥。母猪偏肥后,卵巢充满脂肪影响卵巢分泌功能,还易导致胚胎死亡率增加。过肥的母猪其血液中会有高浓度游离脂肪酸和低浓度支链氨基酸,这会抑制大脑的食欲中枢从而减少采食,最终导致产乳量下降。

高能量摄取-高胰岛素分泌-孕激素下降低能量摄取-低胰岛素分泌-孕激素升高血浆胰岛素浓度被看成是反映繁殖营养状况的化学信号。故日粮中的淀粉类(如玉米)能量物质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葡萄糖能刺激机体分泌胰岛素,如用脂肪来代替饲料中的淀粉类能量物质(脂肪由于不能刺激机体分泌胰岛素),就可间接地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因此,在妊娠期实行限制营养浓度过高既可防止母猪泌乳期体况下降,又可减少胚胎死亡,从而有利于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延长的繁殖寿命和减少繁殖障碍。在限制妊娠母猪淀粉类能量摄入量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

青绿饲料使用

„„

误区九:“风水”误区

水是养猪人最容易忽视的、最廉价、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水对猪的功能如下:创造安全环境,运输机体内的 养分、代谢废物和激素;维持体温恒定和酸碱平衡;参与机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如果水不能足量的满足猪的生理需求,那么猪的免疫系统是无法维持正常的。猪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获得水 :饲料 饮水 体内代谢水。很少有人系统研究过猪对水的需要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们认为猪需要水时就会自觉饮水,我们只要提供充足的饮水就行了。另外,也很少有商业公司愿意出钱给科研人员去研究这个在商业上没有任何意义的课题(尽管水的课题在养猪生产中非常重要)。另一客观事实是:确定猪对水的需要量是非常困难的事,不能用研究其他营养素需要量的方法来研究水的需要量。

在研究氨基酸或能量的需要时,通常采用的评定指标不适用于研究水的需要量;另外许多环境因素如温度、日粮组成(矿物质和蛋白质含量)都影响水的需要量。很多猪场在 水温、水质、水压、饮水器安装的方法等问题上都存在不能满足猪的行为学特性和生理需求的问题!为了保证猪的饮水量,饮水器水流速度应调控为每分钟1.5-2.0升,并且经常检查,确保无障碍。饮水器的高度应比猪背部高出5-10公分。喂料后在食槽中注入水源对增加猪饮水量是有刺激作用的;由于猪不愿意舔水,食槽中水深非常重要。对于成年种猪建议食槽水深为3.8cm以上。是指养猪者选择猪场位置时对该地段生物、空气、气侯、地质、地貌、生态、景观、水文、气象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评判。

猪场朝向是否符合猪只需求?

座北朝南、偏东8-10度(小学校教室标准是座北朝南、偏东8度)所以我认为猪场环境是决定猪生命质量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可我们的“猪大人”到底是按人的生理需求给猪找风水宝地盖“宾馆”,还是按照“猪八戒”的生理需求盖猪舍呢?

误区十:免疫力误区

为什么生产中猪实际免疫力大多低于正常免疫力?从商业生产角度评估提高猪免疫力的利弊免疫抑制的定义。动物免疫系统对抗原信息的刺激作出应答反应表现迟缓、滞后、低效、甚至不应答的生理生化反应现象。

免疫抑制的成因

营养不良(如食物中缺乏某些维生素、氨基酸、微量矿物元素、甚至饮水不足)

应激状态(造成代谢紊乱与营养素缺乏)

霉菌毒素中毒

病原体感染(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

抗原刺激过频,造成信息干扰、应答紊乱。

抗生素滥用(尤以某些化药为甚)。

寄生虫病(破坏正常组织、细胞、毒素干扰)。

特异性生理代谢免疫制剂的应用——打破固有生理代谢的平衡状态。

基因工程“疫苗”

生理代谢调节剂

动物的正常免疫应答反应可受众多因素影响,清除或降低某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应作为猪场的重要保健措施。科学地使用有效的生理代谢调节剂(福源康)可有效地改善动物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结语:

我们的养猪行业要健康持续发展,从业人员的思想必须要与时代保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核心是“时”字,时代不一样了,观念思想就要变化,要学习新知识、新观念;用新知识、新观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知行合一。人之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

养猪 篇3

关键词:发酵床养猪;水泥地面养猪;试验效果;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5-0037-02

就当前我国的整体实际来看,建造固定猪舍是常用的养猪方式,猪舍环境多为水泥地面。近年来养猪生产也逐渐走向了规模化和集约化,其发展模式的转变造成了猪粪尿的过度集中,清洗所需的水资源也在不断增多,并且在处理过程中还极易造成环境的污染[1]。通过发酵床养猪能够在发酵菌的作用下将猪粪尿等有机物质进行充分转化和降解,而无须进行清扫、排放及冲刷处理,极大地解决了养猪发展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本试验于2015年5月1日至7月1日和2015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选取46头仔猪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饲养于发酵床及水泥地面,进行夏冬两季的饲养对比试验,旨在为生产实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夏季选择生长发育良好、日龄相近、健康无病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46头,公母各半,平均体重为(29.13±1.65)kg;冬季其他条件同夏季一致,仔猪平均体重为(29.79±1.59)k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3头,所有仔猪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试验方法

1.2.1 发酵床制作 首先准备垫料—稻壳、锯末,然后将其装进发酵床内,再同发酵菌进行拌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拌合垫料时水分保持在46%左右是最佳状态,然后将拌合好的垫料发酵10 d,期间要进行一次翻堆,以确保垫料能够实现深层发酵,堆积发酵完成之后则可将垫料铺开进行养猪[2]。

1.2.2 试验设计 传统水泥地面养猪的对照组和发酵床养猪的试验组每组各有仔猪23头,整个试验期为夏季2个月,冬季1个月。

1.2.3 饲养管理 两组的饲养条件和饲喂日粮均一致,试验期间采取自由饮水、自由采食的管理方式。

1.3 检验指标及方法

在试验期内对圈舍内外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测量,对比两组仔猪的日增重、饲养成本和料肉比等指标,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和统计。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1.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圈舍内外温度比较

由表1可知,在试验过程中,5月份的舍外温度较低,早晚要进行保温。6月份时舍外温度良好,可以保持圈舍自然通风。整体而言,试验组舍内温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发酵床自身会产生一定的热量。

由表2可见,在冬季进行试验时,试验组舍内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冬季利用发酵床养猪较之传统的水泥地面养猪具有明显的优势。

2.2 圈舍内外湿度比较

由表3可知,5月份两组的舍内湿度均偏高,这主要是早晚门窗紧闭不通风所致。到6月份时,试验组圈舍通风良好,舍内湿度明显下降,且同舍外湿度相差不大。

由表4可知,冬季因为寒冷、通风不良等原因,发酵床圈舍湿度相对偏高。因此,冬季发酵床养猪的舍内湿度控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冬季需要协调好保温和通风的问题,避免潮湿影响仔猪的健康生长。

2.3 圈舍氨气浓度比较

整体而言,发酵床圈舍的氨气浓度明显低于传统水泥地面圈舍的氨气浓度,这充分说明了发酵床猪舍能够有效降低圈舍氨气含量,这是因为垫料中所含的有益菌能够对猪粪尿中的氮源有效利用,进而降低氮含量,弱化氮化合物分解所需的条件,在对粪便及时分散以及垫料及时翻动的前提下,实现了粪便的快速发酵分解[3]。

2.4 生产性能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发酵床养猪的试验组,其仔猪的饲料报酬和平均日增重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成效明显。

2.5 经济效益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床养猪相较水泥地面养猪具有更可观的经济效益。虽然发酵床养猪所需的垫料、菌种费用整体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其省工、省时,综合算下来其成本明显低于水泥地面养猪的传统模式,经济效益明显。

3 小结与讨论

集约化、规模化养猪是当前我国养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随着整体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在经济效益和劳动效益不断增长的前提下,这样的管理方式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极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4]。基于此,发酵床养猪的全新应用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同传统的工厂化养猪存在一定差别,为猪提供了更加宽泛的活动空间和足够新鲜的空气,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整体的可行性。

从生产性能上看,发酵床养猪的饲料报酬和平均日增重均优于传统的水泥地面养猪,且有效缓解了规模化养猪对环境的污染,为仔猪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最大化地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的养猪目标[5]。

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发酵床养猪具有省水,省电、省劳力、省料、强化猪群抵抗力以及优化猪肉整体质量等的优势,综合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

综上所述,在集约化、规模化的整体环境下,发酵床养猪较之传统的水泥地面养猪模式有诸方面的优势,且符合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罗创国,孙世铎,薛瑞超,等.发酵床养猪与水泥地面养猪效果比较[J].家畜生态学报,2010,10(4):52-56.

[2] 王克钦,边连全,张 健.发酵床养猪与水泥地面养猪对比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4):78-79.

[3] 高圣玥,王佳辉,宋 岩,等.发酵床养猪与水泥地面平养猪对比效果的观察[J].养殖技术顾问,2012(9):226-228.

[4] 谭熙忠.微生物发酵床与水泥地面养猪方式对比试验报告[J].当代畜牧,2012(10):4-5.

生态养猪与传统养猪对比分析 篇4

为了解决以上三大难题, 国内许多专家、教授本着建设可持续新型畜牧产业的目的, 积极努力的探索, 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养猪生产模式, 形成了全新的养猪系统。后由济南绿康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善和改进了猪舍和饲养管理模式, 形成了系统的“生态养猪技术”。

生态养猪就是尊重猪只生存的基本权利, 恢复其拱食习性, 以生产健康食品为己任, 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 顺应自然规律, 最大限度的开发和活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从事高效的养猪生产。其基本模式是在猪舍内设置80~100厘米的地下或地上式垫料坑, 填充锯末、稻壳或者粉碎后的玉米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 利用发酵剂对垫料进行发酵, 形成有益菌繁殖的小环境, 消灭有害菌, 有效控制病毒;猪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 实现了粪便零污染;粪尿加速了垫料中微生物的发酵, 产生热量, 保障猪只正常越冬;恢复了猪只的拱食习性, 采食发酵产生的菌体蛋白, 成为猪只的补充料;垫料较长时间 (2~3年, 根据需要) 清理一次, 成为高档的有机肥;整个饲养过程对外达到零排放、无臭味、无污染。和传统方法相比较, 生态养猪模式可以带给养猪户更多的利益, 经过多年的总结, 我们将其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

具体来说, “三省”就是指省水、省料、省劳力。因新兴生态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 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水即可, 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 猪通过拱食, 可节省精饲料15%~20%。试验显示育肥猪只日增重增加2%~3%, 料肉比降低2%~5%, 出栏时间缩短8~12天。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 饲养人员仅需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 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 所以1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 较集约化猪场节约一半的劳力。

“两提”, 即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猪只恢复了自然习性, 猪只应激少, 又采食菌体蛋白, 饲料里又拌有微生物有益菌, 大大改善了肠道菌群平衡, 抗病力明显增强, 发病率减少。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集约饲养有大幅下降。用药费用减少8~15元/头。

“一增”, 即是增加养殖效益。生态养猪较传统集约养猪仅饲养环节即可减少饲料、水等直接饲养成本40~90元/头。该模式充分利用了锯末、稻壳或者粉碎后的玉米秸秆等作为垫料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 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之功效, 也可以带来很高的效益。所以新兴生态养猪相对传统集约养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头。

“零排放”, 即无污染, 实现粪污零排放。前面已述及饲料中不提倡添加抗生素, 猪肉中无药物残留, 所产粪尿经过菌种发酵转变为微生物蛋白, 猪场内外无臭味, 氨气含量显著降低。该模式的生产过程不对外排放粪污, 将传统集约化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 真正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

既然生态养猪较传统养猪方式有那么多的优点, 那怎么样才可以做到呢?

经过专家们多批次的试验, 认为现有生态养猪的基本饲养模式的饲养管理主要有如下技术观点:

一、利用空气对流和太阳高度角原理, 因地制宜的建设猪舍。

充分利用不同季节空气的流向建设猪舍, 辅助设置卷帘机等可调节通风的设施, 用以控制猪舍空气流向和流速。猪舍房顶及窗户充分考虑太阳的日照规律, 使其适合养猪生产的需要。

二、利用生物发酵原理处理粪便,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垫料床成为发酵微生物高校的繁殖场, 是生态养猪技术的核心。

三、利用温室和凉亭子效应, 改善猪只体表温度。

冬季将卷帘机放下, 整个猪舍成为一个保暖温室, 同时发酵床也产生相当热量, 使猪只腹感温度有很好的改善。同样, 在夏季, 由于几乎全部敞开窗户, 形成了扫地风、穿堂风等类似凉亭子的效果, 猪只感觉非常凉爽。

四、利用有益菌占位原理增强猪只抵抗力, 提高饲养效率和猪肉品质。

病原菌致病的基础是病原菌达到相当的浓度。由于生态养猪模式中垫料床上发酵微生物等有益菌的大量繁殖, 在垫料床上、空气中甚至猪舍的各个角落里都弥漫这种有益菌, 使有益菌成为优势菌群, 成为阻挡病原菌的天然屏障。

申报养猪通知 篇5

建设项目的通知

各市(州)发展和改革委、畜牧水产局: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转变饲养方式,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关于申报2011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精神,今年国家继续安排我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现将有关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条件

1、实行封闭管理、人畜分离、集中饲养,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包括原种猪场、种猪扩繁场);

2、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要基本达到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生猪养殖小区技术规范》(DB43/305-2006)的标准,即:配套设施(含环保设施)完备、管理严格、符合防疫要求,严格按照“八统一”(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养殖品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无害化处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的模式进行标准化生产。

3、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养殖场(小区)应位于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以外。

4、经改造后粪污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实现饲养标准化。

5、该类项目只支持改建或扩建。6、2007-2010年已安排过中央资金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不再安排。

7、必须具有《动物防疫合格证》,且防疫严格,管理规范,有健全的生产管理、动物防疫和科学饲养管理制度,有健全的生产记录档案和免疫台账,三年内无使用非法添加物记录。

具体标准按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见附件一)执行。

二、项目建设内容

要按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内容,中央投资要优先安排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并达到环保部门相关要求,剩余资金可适当安排猪舍标准化改造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

三、项目建设规模

分年出栏生猪500—999头、1000—1999头、2000-2999头和3000头以上四个档次予以投资,其中:

年出栏生猪500—999头、且存栏能繁母猪25—50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20万元。

年出栏生猪1000—1999头、且存栏能繁母猪51—100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40万元。年出栏生猪2000—2999头、且存栏能繁母猪101—150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60万元。

年出栏生猪3000头以上、且存栏能繁母猪15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80万元。

地方政府要根据项目改扩建实际的规模大小,安排必要的配套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四、项目管理

在项目实施中,各级发改部门主要负责计划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各级畜牧水产部门主要负责技术服务、实施方案的组织编制和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县级畜牧水产局为具体项目组织实施单位。

五、项目申报程序

坚持特事特办、适当简化程序、强化地方责任、加强部门协作的基本原则,申报程序和要求如下:

1、实施方案的编制。各地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各养殖场填报《2011年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申报文本》(附件3)后,县级畜牧(兽医)水产部门组织编制完成拟申报项目实施方案(附各养殖场(小区)的申报文本)统一上报市(州)发改委、畜牧(兽医)水产局,由各市州汇总上报,附件2、3必须以EXCEL格式报送电子版。

2、实施方案的审批。各市(州)发改委、畜牧水产局联合行文向省发改委、省畜牧水产局申请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查。省畜牧水产局汇总提出审查意见,省发改委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批复。

3、投资计划建议的申报。请各市州认真填报附件4,以Excel格式上报。

六、申报时间

请据此通知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各市州将正式申报文件(统一以计字文号)附实施方案汇总表和投资计划建议表务必于5月16日上报省发改委农经处、省畜牧水产局计财处。逾期不报和不按要求申报的,将不予安排投资。公示结果于5月30日前以市州发改委、畜牧水产局正式文件报省。

七、有关要求

1、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畜牧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抓紧做好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每个项目必须具体到各养殖场,各地不得打捆申报项目。申报国家框架计划的原种猪场、原种猪扩繁场,可以在本次项目中申报。

2、建议各市州综合考虑国家现有生猪扶持政策,适度向未获得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连续支持的县市区倾斜。各市州安排年出栏生猪500—999头规模养殖场资金不得超过中央资金控制数的60%。

3、各市州要优先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养殖场(小区)。适当支持农业标准化整市推进生猪示范园区、省监狱局、省劳教局、国家级龙头企业生猪基地建设。加大对湖南黑猪、宁乡猪等地方优良品种的扶持力度。

4、要严格按中央资金控制数和项目投资标准编制实施方案,不得超中央资金控制数申报,不得调整项目补助标准。此次申报不得申报备选项目。凡超中央投资控制规模申报和没有按规定申报的,一律取消申报资格、取消该市州所有项目。

联系人:省发改委农经处陈煦,电话:89990815,电子邮件hnnjc@hnfgw.gov.cn;省畜牧水产局计财处黄胜华,电话:88867751,电子邮件hsh55@126.com。

附件:

1、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2、***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申报汇总表 3、2010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申报文本

4、xx市(州)2010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建议表

5、中央补助投资控制数(分市州发)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

二○一一年五月十三日

主题词:生猪 规模养殖 项目 通知

附件1: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按照相对统一,同时兼顾南方与北方、丘陵山区与平原的条件差别,特制定本标准。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相对方便。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三)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一)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饲养密度合理。

(二)有猪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

(三)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施;有兽医室、常规防疫检测设备。

(四)有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防疫严格,管理规范

(一)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二)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三)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四)小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其品种应大体一致,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进。

(五)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病死猪能够使用锅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四、废污利用,排放达标

(一)养猪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其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规定。

(二)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选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宜采用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粪污的地区宜采用达标排放技术模式;具备可利用污水的地区宜采用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养猪不停赚钱稳 篇6

进入2011年仲秋,农科村农民张红玲心里总有一种藏不住的喜悦,因为她家的13头肥猪已有小贩来谈过价钱想买走,这批猪一卖就是2万多块钱,除去成本,赚7000~8000元已成定局,而且肥猪出售后,两头母猪又要生小猪,刚好可以补栏,明年春季又可卖钱。

在农科村,一般的母猪1胎产仔10多只,村民们都是留着自己喂养。万一喂肥的猪跌价怎么办?面对笔者的疑惑,张红玲毫不在意地说:“我们一般不过多考虑肥猪涨价跌价的问题,只知道作为农民离不开养猪,俗话说,养猪不赚钱,肥了一块田,种庄稼必须要用肥料,所以我们从来没停止过养猪,每年都要养20多头,碰到合适的买主再卖掉。”

农科村一般的农户每年最多养20多头,他们把自己家的粮食和青饲料喂完了事,只要不买粮食喂猪都不会亏到哪里去。如果种粮不搞养殖,收的粮食也要拿去卖,不仅需要花时间,而且卖粮食的钱也不会太多。把粮食用来喂猪,就算不赚钱,也将零钱积累成了整钱,肥猪一卖就是几千元的票子。另外,在肥猪价低的时候,还能杀1头自己吃。

市场经济下猪价有涨有跌,这是规律,谁也不能左右,如果等到猪价贵的时候才买小猪养,再怎么赶也赶不上高价。农科村的村民仲秋养的猪就是仔猪价只有1千克8~9元时开始喂养的,现在肥猪价10多元钱1千克,一头起码要赚500来块钱。现在农科村家家的圈里都有猪,有的是刚买的,有的是母猪刚产的,有的是已经喂肥等待时机出售的,这里的村民一般是不管肥猪价格的涨与跌,家家照样养,他们认为,多用猪粪少用化肥,省了钱也就等于赚了钱。

从表面上看,农科村人的眼里好象没有市场,不管猪价高低都养猪,其实他们的心中并非没有市场,而是他们对市场的理解更深。在农产品生产中,他们一边种粮,一边常年养猪,猪价便宜的时候养,贵的时候还是养,他们养猪喂的饲料是自己种植的,猪粪还可以作为农家肥,这些都使他们的养殖成本降低,也就降低了养殖风险。长期来看,这种方式不会亏本。不像那些跟着市场撵的人,抗风险能力很低,一旦市场价格低迷,就会亏得厉害。另外,他们利用农家肥替代化肥,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让养殖和种植相辅相成,这对于尚无法形成规模养殖的农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而且农家肥比化肥更加环保,长期使用农家肥还能提高土壤质量,这也是政府一向倡导的。

养猪喂料五条提高养猪效益 篇7

2) 注重科学搭配青饲料。青饲料是多种营养物质相对平衡的保健食品, 它们来源广, 物美价廉, 一般10 kg青饲料相当于1 kg精饲料。据有关资料显示, 生长育肥猪前期青绿饲料及精饲料的比例为1.0∶ (0.3~1.0) ∶0.5, 后期比例为1.0∶ (0.5~1.0) ∶0.7, 可使每头猪节约饲料27.3~32.7 kg, 饲料利用率提高10%左右, 头均增加利润12.6~16.2元。一般青绿饲料与精饲料的比例为2∶ (1~4) ∶1, 公猪为1∶ (1~2) ∶1, 后备猪及商品猪前期为0.3∶ (1.0~0.5) ∶1.0, 商品猪后期为0.5∶ (1.0~0.7) ∶1.0, 能繁殖母猪以2∶ (1~4) ∶1为宜。

3) 注重生料拌湿喂及定时喂。据有关试验, 一般饲料熟喂比生喂的利用率低10%左右。因此, 除豆类、红薯及残渣要热处理后饲喂外, 其他饲料要用水拌湿和生喂, 以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 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在喂料次数上, 除10周龄以前的仔猪需要日喂3~4次外, 其它猪提倡采用日喂2次制 (但夏末及冬天提倡夜间加1次餐) , 以减少因多次饲喂刺激猪只运动而增加体能的消耗和饲料抛撒造成的浪费, 从而提高养猪效益。

4) 提倡在夜间加喂1次夜餐。冬天光照短, 气温低, 昼短夜长, 天气寒冷, 猪的体能消耗较多。23:00-2:00加喂夜食, 有利于补充猪体能量的消耗, 抵御寒冷, 促进生长发育。夏末白天气温高, 天气炎热, 猪体的散热能力差, 夜间相对气温低, 猪食欲旺盛, 零点左右给猪加喂1次夜餐可保证猪体的营养需要, 促进生长发育。所以, 不论是寒冷的冬天, 还是炎热的夏末, 给猪加喂夜餐均可提高养殖效益。

发酵床养猪可有效降低养猪成本 篇8

猪价低迷, 这是整个大环境的综合原因, 不是我们单个养殖户所能左右的, 但是控制养殖成本、降低养殖风险, 从而提高收益却是养殖户通过一些方法就能实现的。比如说采取自繁自养降低仔猪成本和买猪的疫病风险;养殖户组成合作社集中采购饲料兽药降低饲养成本;采用一些实用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等等。而应用发酵床养猪进行养猪, 同样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疫病风险、提高养殖收益。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根据微生物生态学原理, 利用锯末、秸秆、稻壳、米糠等农林业生产下脚料配以专业的有益微生态活菌制剂-发酵床专用菌来垫圈养猪, 猪在垫料上生活, 垫料里富含特殊有益微生物可以迅速降解同化猪的粪尿排泄物并发酵成为菌体蛋白, 供猪拱食, 构建生猪消化道及生长环境的良性微生态平衡, 以发酵床为载体, 快速消化分解粪尿等养殖排泄物, 在促进生猪生长、提高生猪机体免疫力、大幅度减少生猪疾病的同时, 实现猪舍 (栏、圈) 免冲洗、无异味, 达到健康养殖与粪尿零排放的和谐统一。这样, 不需要冲洗猪舍, 从而没有任何废弃物排出猪场, 猪出栏后, 垫料清出圈舍就是优质有机肥。从而创造出一种高效益、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养猪模式。

免费咨询热线:400-6677-008

养猪 篇9

未来10年, 随着人口复合增长率与城镇化率的双重增长, 养猪业将进入黄金10年, 猪肉需求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在2%~3%。猪粮安天下, 必须从行业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与生活中的作用, 保障养猪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既要做大, 更要做强。

1 中国养猪业大而不强的现象与分析

1.1 种源的误区-受制于国外种猪

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 近十年来, 中国母猪年提供的出栏商品猪头数是降低的, 从2005年16头降到2012年的14头。武汉天种畜牧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初对全国的1000多个猪场和养殖户进行了深入调查, 得出结论是:近十年来“猪不好养”。主要表现在适应性差、受胎率低、死亡率高三个方面。而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近十年来大规模的盲目引进国外种猪, 而没有本土化选育;二是近十年来在选育方向上, 片面地追求增重速度和瘦肉率而忽略了种猪的适应性、抗病性、肉质及繁殖性能的选育。

育种是养猪业的制高点, 也是中国养猪业的薄弱环节。中国的种猪基本以外来种猪为主。2000年~2007年, 年平均进口量约2100多头, 2008年达到11613头, 2012年种猪进口18145头。主要原因是中国养猪企业“重”引种、“轻”选育, 导致进入“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怪圈。国内部分养猪企业重视短期利益, 争先到国外引种, 常以“美系”、“从国外进口头原种猪”、“与国外同步育种”为宣传口号, 有严重“炒种”现象, 缺乏培育中国种猪的社会责任与战略眼光。

“一方水土养一方猪”, 在种猪选育上的全盘西化是错误的, 培育国外种猪对中国气候的适应性、抗逆与抗病性, 并最终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种猪群体。即适应中国气候、土壤环境的优良种猪的自主选育, 才是育种的方向。

中国的养殖历史告诉我们, 闭关自守、夜郎自大是错误的。为了更新和增加血统, 扩大遗传基础, 适时、适量、适当、有针对性地引进良种猪或冻精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忽略了对引进国外种猪在逆境中风土驯化, 忽略了引种后的自主选育, 中国的生猪养殖只能沦为养猪强国打工者的角色。

近十年来, 国内外很多机构投资在中国建猪场, 大量引进国外的种猪、设备、技术、管理与人才, 但他们的生产成绩大多数不如国内的传统猪场, 主要原因是:国外的气候、土壤和微生物环境不可能引进, 这些新引进的种猪短期内很难适应中国的环境。同样道理, 中国优良种猪引到美国、西欧、也很可能养不好, 中国的种猪在短时间内也很难适应国外的气候、土壤环境。

1.2 行业水平及标准化程度不高

中国养猪业整体研发水平低, 与国内外高端机构的合作不够, 科技成果不明显, 产、学、研的结合深度与广度不强, 技术与资金的投入不足等导致存活率、窝产仔数等关键指标落后;同时, 中国仍以散养方式为主, 中国50头以下的非规模化养殖户占养殖户总数的95%, 多数养殖户属于粗犷式生产经营, 技术水平与精细化管理严重滞后。大量养殖户无法预计市场的变化, 只能根据经验并容易形成追涨杀跌的一致预期, 造成生猪生产2~3年周期性波动;产业化程度低, 决定了猪病频繁高发, 传播快, 很多散户不愿意投钱防疫;母猪存栏数与栏舍数不配比, 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的结合度或配套不够, 关联猪场分布过远, 造成生产结构不合理, 增加了疾病、应激、死亡风险。

1.3 生猪屠宰加工业问题比较多

中国养猪业的区域性特点使得屠宰加工业也呈现高度分散格局。行业集中度低, 技术水平与生产工艺设备水平不高, 深加工肉制品少, 肉制品结构不合理, 肉制品占整体产量比率低, 转换率与档次也较低, 落后产能比重过大, 产能总量过剩, 行业布局与结构不合理, 产品同质化严重, 品牌建设薄弱, 冷链物流比例较低, 肉品质量与卫生状况不佳, 屠宰执法不力等。

中国猪肉加工4强双汇、大众食品、雨润和得利斯的加工能力占规模以上企业总加工能力不足10%, 而美国猪肉4强加工能力占全国的50%以上, 荷兰猪肉3强加工能力占全国74%, 丹麦最大企业占全国80%。

1.4 产业链全通或一体化严重不足

生猪产业是一个包括饲料、种猪、商品猪、屠宰、加工、分销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中国的生猪产业各环节独立分开, 小规模养猪户不在乎全产业链经济效益, 导致生猪产业链一体化严重不足, 抗风险与盈利能力降低。另外, 中国真正拥有猪源的养殖企业难以掌控屠宰、加工与分销渠道, 导致自有品牌猪肉的覆盖率较低。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广州, 自有品牌猪肉也不超过15%。

1.5 生猪经济环境及行业组织有待进一步加强

期货工具可以防范风险, 保证企业的基本赢利。期货是一个可靠的后盾, 但这个后盾至今未形成。养猪业管理体制的现状是行业组织发展松散、滞后、缺位, 在组织、沟通、协调、信息发布、行规制定、咨询服务及网络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不足。

1.6 国外资本对养猪业带来潜在风险

外资银行通过错综复杂的资本运作逐渐进入养猪产业链。一旦这些以股权方式进入的国际金融资本, 在中国养猪业发展的非常时期套现退出, 中国生猪产业将面临重大危机。外资控制前段的大宗原料, 又控制末端的屠宰与加工, 对于处于中端的养殖企业而言, 将逐渐失去掌控与话语权。

1.7 环境污染与资源占用的问题严重

生猪业发展与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居民生活之间存在土地、水与粮食资源之争。中国拥有4800万的母猪存栏, 每年约6.9亿的生猪出栏, 每头母猪每年约生产14头生猪, 相比国外先进水平的25头, 差距很大, 带来了惊人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浪费。另外, 开展大规模的养殖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控制难度大, 治理成本高, 资金投入量大。

1.8 政府服务与监督职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中国执业兽医只有4万多人, 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少, 文化素质不高, 技术服务手段与设施不完备, 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 推广技术投入少, 行业风险预警不足、食品安全事件多, 多头管理等问题存在, 制约了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运用。

储备肉的数量较少, 效果不显著, 收储能力仅占总产能的2%, 这与储存能力占1/3的粮食储备来说是杯水车薪。

补贴政策出台的时点与效果受到市场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与及时性限制, 反而可能加剧周期性波动。

1.9 饲料资源匮乏及价格上涨带来的发展压力

饲料占养猪成本的60%~70%。2010年中国进口大豆5400万吨, 玉米150万吨, 豆粕、鱼粉等主要蛋白饲料进口依赖度超过70%, 饲料用玉米从2010年开始变成净进口, 已经从供求平衡转向供求偏紧, 且价格持续上涨。到2020年和2030年, 中国饲料量占粮食比重分别达到45%与50%, 饲料问题将成为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如果不扩大国内大宗原料的种植, 控制价格上涨, 养猪业将面临着“无料养”的局面。

1.1 0 不成熟的市场环境或消费习惯

欧美冷鲜肉占肉类总量的比重在90%左右, 中国占比10%左右。欧美肉制品占比50%, 中国的肉制品占比15%左右。原因是:一方面, 老百姓习惯了热鲜肉的消费, 对冷鲜肉的健康与安全的保障认识不足;另一方面, 现有的屠宰与加工企业, 还没有完全学会在营销上下功夫, 老百姓无从全面知道冷鲜肉与肉制品的安全性与健康保障。

1.1 1 动物福利基本没有重视

动物福利的观念在中国普遍缺失, 多数养殖户认为增加动物福利就增加了生产成本, 殊不知, 充足的阳光、可以接触土壤、青饲料、运动场等对于降低饲养成本, 增加猪的抵抗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1 2 进口猪肉的冲击使国内养殖业变得脆弱

近年来, 以美国、加拿大为主的洋猪肉, 或通过越南的走私猪肉大举进入中国, 其中美国猪肉的进口量及进口额涨幅均超过700%, 这些进口猪肉的到岸价只有国产猪肉的一半。在洋猪肉巨大性价比优势的压力下, 中国养猪业感受到了阵阵寒意。长此以往, 养猪业将如同大豆一样失去定价与话语权。

2 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考

2.1 充分利用我国地方种猪资源, 建设全国良繁体系, 形成自主的品牌

中国地方种猪的遗传资源有70多个, 可以说是资源强国。我国地方猪的肉质、繁殖性能、耐粗饲料等方面都要比外种猪好。近年来, 外来品种繁殖性的提高、肉质的改善与中国地方品种的导入是有关系的。中国地方猪种抗病力要明显优于国外品种。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猪的抗病性机理时做过如下试验, 用蓝耳病毒来攻毒国外猪, 发热4~5天不退。地方猪种, 如湖北通城猪, 发热2~3天, 到第4天体温就退了, 说明其对蓝耳病有一定的抗病力。进一步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来研究体温下降的原因, 发现在中国地方猪种生理指标中, 某些免疫指标要高于国外猪种, 这就从生理上得到一些解释, 而且有不少养猪户也有这样的反映, 国外猪容易生病, 地方猪不易生病。

在育种方面, 需要改变原种猪被国外控制的局面, 在落实《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基础上, 加强对从国外引进种猪的本地化主动选育, 培育国外种猪对中国气候的适应性与抗病性。并最终形成中国自己品牌的优良种猪。

2.2 加强行业协会功能, 大力培育各种形式的养猪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国外的经验表明:养殖业的组织化程度越高, 养殖业主的收入就越高, 他们的利益就越能够得到保护。中国必须大力支持与发展养猪行业协会或合作社, 并强化以下职能:一是代表本行业全体企业的共同利益而不受其他国内外利益的干扰;二是制定并执行行规、行约和各类标准;三是协调本行业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四是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监督;五是维护行业信誉, 鼓励公平竞争, 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六是收集行业真实与详细的信息, 并及时对外发布, 起到引导与预警作用;七是研究本行业面临的问题, 提出建议、出版刊物, 供企业和政府参考;八是将分散养殖户由自然人变成本组织的法人成员, 增加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话语权与利益博弈权, 增强自我发展与抗风险的能力等。

通过行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组织, 把养殖企业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对接, 化解养猪风险, 加速养猪产业化建设, 通过资产与资金整合, 把产业链做强做大, 平抑市场价格, 减少生猪价格与波动, 加强产业链中股份改造, 做到合理分配。养猪发达国家经验表明, 有计划地组织养猪生产, 避免出现市场波动, 一靠政府, 二靠协会。政府通过协会放补贴, 协会本身建立风险基金, 以丰补欠。在养猪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企业采用“股田制”, 实现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2.3 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畜牧业经济

提升环保意识, 在猪场设计与建造时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按照“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思路, 实行区域内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 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等资源, 大力发展“猪-沼-菜 (渔、果、林、茶等) ”循环经济模式。加大废弃物资转化与利用力度, 积极发展有机肥与沼气发电等新型产业。

2.4 完善畜产品质量标准与质量追踪机制与体系

加快标准的修订、完善与补充, 力争与国际先进的标准体系相接轨。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系统, 加快建设全程畜产品可跟踪机制。

2.5 加速产业链一体化与大型企业的培养

推进品牌战略, 大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 构建以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为主导的“饲料、种猪、商品猪、屠宰、加工、分销”一条龙的“品牌专卖”模式, 培育大型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集团。随着散户在这几年的快速退出, 产业大调整的机会已经来临。龙头企业即将或已经成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引领者。目前, 龙头企业在市场中所占份额都不高, 这也意味着尚有巨大的扩张或整合空间。

养猪产业链越健全, 抗风险与盈利能力越强。中国很有实力的集团公司, 如广东温氏公司以养猪养鸡业为主, 正在发展饲料业、动保业、屠宰业、深加工业;海南罗牛山、天津宝迪公司以养猪业为主, 正在发展饲料业、屠宰业、深加工业。这是未来中国养猪业的发展与必由之路。

2.6 自动化与标准化的建设

自动化促进标准化, 促进畜牧设备自动化产业的壮大。养猪生产方式、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等方面都是制约养猪强国发展的根本因素, 中国养猪业既要走适度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之路, 更要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与标准化, 以及管理的信息化。

2.7 做好养殖总量的控制, 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国情, 需要确定中国生猪总的承载量, 与总的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相匹配, 建成相关的信息发布平台与风险预警体系。划分产、销分开的自然养猪优势产区, 养猪业重点放在粮食主产区, 提高粮食转化率, 降低养殖成本。大力扶持养猪百强县与粮食百强县发展生猪养殖业, 在每个百强县中建一个标准化猪人工授精站指导生猪品种改良。

2.8 提升动物福利

保证生猪基本的福利有助于改善生猪的健康状况。以猪为本, 改善生猪的健康状况直接与生产性能相匹配, 在健康舒适环境下的猪一定会给经营者带来更高收入。

2.9 建立长期稳定的生猪发展支持政策

对于规模化、自动化与标准化养殖场, 将重心放在本土繁育与人工选育的种猪场, 以及推动产业链一体化与食品安全的龙头企业给予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 引导养猪业健康发展。从产业链的角度, 国家的补贴或优惠政策应当向屠宰、加工与销售等流通环节延伸。加大收储力度, 避免从国外进口猪肉, 加大对走私猪肉的打击力度。加大对冷鲜肉及肉制品的安全、营养与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2.1 0 解决规模化养殖户的资金和土地难题

加大贷款额度, 给予贷款优惠。在土地的使用与审批上, 给予更多便利的条件。国家或行业协会牵头成立产业发展基金, 在低谷期时, 给予资金支持, 防止养殖户因亏损而退出并造成产业的恶性循环。

2.1 1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加大养猪业预警体系建设

中国应该根据粮食产量、消费水平、排污能力计划生产, 对市场行情波动进行调控。收集行业数据, 市场信息并进行分析, 提出重大疫病、行情波动等风险与警示, 建成养猪业全方位的信息化公开发布的预警体系。

2.1 2 加强对技术与管理的支持力度

加大相关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训、培养与输出。走出一条从单纯卖猪到卖服务、卖技术、卖管理、卖品牌的全方位营销道路。

2.1 3 加快生猪期货的建成

尽快建立和完善生猪期货市场, 降低养猪行业的风险。

2.1 4 组织与实施合作双赢与大品牌战略

现代化养猪设备对养猪生产的影响 篇10

现代化养猪是一个集畜牧兽医、饲料营养、机械电子、经营管理和生物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的系统工程。现代化养猪不等于现代养猪从人的管理到管理者理念的更新。

1.1 环境作为第一要素

1.2 种猪的质量和健康做为引种的前提

1.3 营养平衡的高档饲料是最好的药物

1.4“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转变为“养重于防”

1.5 树立科学的“消毒防疫”理念

2 猪场的环境

2.1 猪场的规划设计是环境保障的前提

2.2 现代化养猪设备的应用能更好地控制环境

2.3 环境是防控疾病的首要因素

2.4 环境是提高生产成绩的关键

2.5 温度、湿度、通风是重中之重

2.6 环境卫生是前提

猪场选址的原则:

风水学上说“前有照、后有靠”, 这个原理就很适合猪场的选址。它是说, 选择的地址前面要有水面, 后面要有靠山。我们国家位于北半球, 所谓前面就是向阳面即南面, 后面即是北面。北面有靠山, 冬天背风, 有利防寒, 南面有水夏天凉爽, 有利于防暑。

“前有照、后有靠”这句话里还包含另外一层意思, 那就是前面低后面高, 这样的地势也是我们建设牧场的理想选择, 自然的坡地, 有利于场区的排水。

风水学上还说“左青龙、右白虎”, 青龙者水也, 白虎者路也。这句话的意思那就是近河流, 有出路, 要有主路通过场区附近 (切忌太近) , 我们可以方便地把场区出口与之相连。

在选址时还要注意几项风水学上的“犯冲”, 不能与路、河流以及自然山脉犯冲, 场外主干道路不能直对场区 (尤其是大门、窗户) , 风水上说它象利剑直刺咽喉 (即门) 或眼睛 (即窗) , 从科学的角度说, 主干道路直对场区即意味着与场区太近, 每日车水马龙门前过, 必然给自己出入场区带来不安全隐患;河流直对场区, 在发生洪水时必然会殃及牧场安全;与山脉“犯冲”, 会给牧场带来怎样的危害?

猪场的大门:

大门的重要性好比是一个人的口, 所谓祸从口出, 病从口入。而风水上的门就正好主宰这院落命运, 但风水的门究竟是指哪里呢?以现代的建筑形式而言, 门就是指气口。无论是大门的门向, 还是门口外面的地势与景观、门里和门外的方位与情势, 亦或因特殊地理要素所形成的特别格局和穴场, 均对大门风水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规划设计时必须知道如何消砂纳水, 从而发挥猪场的最大功能。

3 猪场设备的发展

举例说明:

我们在忙:管人、管猪、管采购、管营养、管经营…

老外也忙:管机器、管经营

目前, 从中国养猪业的总体来看, 大多数养猪场对设备的理解还是停留在猪场设备等同于猪栏, 而忽略了自动喂料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粪污处理系统设备的重要性。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世界养猪业者交往的频繁, 一些观念超前的企业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工厂化养猪生产设备并应用到养猪生产中, 养猪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因为受国外的影响而大大加速了。但国内的大部分养猪场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目前只有少数大企业的认可和接受西方先进的工艺和设备, 新工艺、新设备、新理念要通过与本土的落后理念比较才能占领市场, 从西方50年来工业化养猪发展规律来看, 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工厂化养猪设备的发展趋势来看, 用现代化设备装备的规模化、自动化的工厂化养殖最终将占领中国的主导市场。

3.1 猪舍

猪舍结构方面, 我国传统猪舍多采用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猪舍建筑, 除分娩母猪舍和仔猪培育舍外, 猪舍内部环境调控措施较少, 基本依靠自然通风方式。猪舍保温隔热性能差。所以传统养猪场规划和房屋结构决定了很少使用现代化的设备, 不利于猪的生长, 浪费劳动力, 造成生产效率下降。

而现代化猪舍全面科学的考虑了通风和保温要求及减少劳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现代化的猪舍与配套的先进气候调控, 自动喂料及高效猪栏一起构成了符合猪生长繁殖的现代化工艺设施。

3.2 猪栏

猪栏是工厂化养猪场的必备设备, 用它饲养不同类型、不同日龄的猪群, 形成猪场最基本的生产单元。猪的饲养密度、饲养环境、饲养管理条件, 都与猪栏的形式、结构、材料、排列组合方式有密切关系。伴随着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对猪生物学特点的进一步了解, 猪栏也在工艺方面不断提高。

3.2.1 分娩栏

分娩区是猪场的核心区域, 整个猪场的运行效益很大程度取决于分娩区的生产状况。良好的分娩栏工艺设计, 对提高分娩阶段的饲养效果极为重要, 是养猪生产成功的关键。

3.2.2 保育栏

仔猪断奶后转入保育栏, 根据仔猪的生理特性, 仔猪刚刚断奶离开母体独立生活, 消化机能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强, 需要一个清洁、干燥、温暖、风速不高, 而且空气新鲜的环境。

3.3 通风系统

传统猪舍没有考虑通风系统, 只是利用门窗自然通风, 这种通风方式造成夏天过热, 冬天保温与通风产生矛盾, 是我国养猪生产效率不高的关键因素。现代化猪场采用联合通风系统, 全自动控制, 夏季采用湿帘加风机的纵向通风措施, 降低高温对猪只的影响, 冬季采用横向通风措施, 保证猪舍温度的同时保证了最低通风量, 猪舍气候调控的现代化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与蒸汽机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一样。

3.4 全自动喂料系统

在养猪生产中, 搬运饲料不但浪费人工, 而且带来疾病风险。我国大多数猪场仍然采用传统人工饲喂方式, 自动化程度低, 劳动生产率低, 饲料浪费量大, 人工调节喂料量, 不能准确满足不同猪群对饲料的需求。猪自动喂料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自动喂料系统在国外猪场应用非常广泛, 而我国对猪自动饲喂设备的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 全自动饲喂系统优点有:

3.4.1 定时定量喂饲, 特别是母猪饲喂

3.4.2 避免限饲引起的应激反应

3.4.3 切断了疫病的传播途径

3.4.4 节省劳动力

3.4.5 方便、快捷

干料自动供给饲喂系统

采用干料输送设备可保持饲料清洁干净, 免去打包拆装, 仅此一项一个万头猪场一年可省去包装费约8万元;同时操作管理方便, 运行可靠, 费用低。

与干料箱比, 猪的采食量增加, 生长速度加快, 料肉比降低了, 节约了饲料。

3.5 母猪智能饲喂站

母猪智能饲喂站在欧洲已经有40多年的应用历史, 经过不断改进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产品, 解决了现代集约化高密度养猪与提高母猪福利的矛盾问题, 并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具体优点如下。

精确饲喂母猪, 根据每头母猪每天的需要量提供饲料, 母猪体况更均匀。

提高母猪福利, 一台智能饲喂站能供50到80头母猪使用, 每头母猪占面积2.05平方米, 每头母猪的活动面积增加到100平米以上, 减少死胎率。

实现母猪自动化管理, 能根据探测结果把发情母猪, 怀孕检查母猪和要转到产房的母猪分离出来。

母猪智能饲喂站是养猪设备发展的一个革命性标志。

3.6 冬季供暖设备

传统猪舍使用煤炉或火道加热, 浪费煤且造成猪舍内空气质量变差。

一般热水加热是比较符合养猪工艺的加热方式, 欧洲专家一般都会推荐以水为载体的加热方式, 并形成了整套机制。其中地暖是使用效果非常好的加热方式。

地暖设计, 实体地面部分设置地面采暖设施, 符合热工学原理, 由下而上逐步升温, 保证猪群生长温度的需要, 工作量少且持续加热, 促进猪群健康成长。

3.7 监控系统设备

解决传统加热方式与通风换气之间的矛盾的方法是使用畜禽空调。一般在分娩舍中使用。分娩舍采用单元设计, 供暖也采用单元控制, 设计中采用空调换气一体机, 每一个单元由独立温控系统控制, 根据单元面积计算需要安装的换气一体机的数量, 该系统有以下特点。

3.8 供水设备

3.9 水泡粪系统

传统猪舍采用干清粪方式, 劳动量大, 污水量大。

水泡粪系统, 一般在猪舍内设计漏缝地板覆盖的粪沟, 猪粪, 尿和冲刷用水在里面储存一定时间后 (一般为1~2个月) , 待粪沟装满后, 拔出塞子, 污水顺管道排出。比干清粪工艺节省用水, 地板更干燥, 干净。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1 0 污水处理设备

3.1 1 动物尸体处理设备

3.1 2 巷道喷雾消毒设备

主要特点:阻挡疫情, 防止有害病菌被工作人员带入。

4 养猪设施设备发展趋势

4.1 从单纯重视猪栏到开始重视气候调控和自动喂料设备

随着规模的扩大, 气候调控设备和自动喂料设备将装备现代化猪场。

4.2 设备向成套化、标准化发展

规模化养殖设施设备将向成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结合定型的工艺模式, 通过组装、配套和集成及研发手段, 实施养猪设备产品的标准化措施, 开发出适合我国不同气候环境和不同地区的成套的系列设施与设备。设施设备的生产也将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方式, 并且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生产企业。

4.3 设备从简单加工向提高工艺含量发展

工艺含量是设备的核心和灵魂, 是否符合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行为习性是标准, 工艺含量高的设备能很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

4.4 与动物福利相结合

我国规模化猪场一般都沿袭国外的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 但随着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的广泛使用, 其弊端也日益突现, 如猪由于受到空间的局限, 极大地减少了运动量, 使猪蹄病日趋严重;猪在这种饲养环境中产生了许多异常行为, 如啃栏、咬耳、咬尾、咬蹄、拱腹、啃咬异物等, 从而造成猪群相互之间的伤害, 最终影响生产力。随着人们对动物福利的关注, 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日益受到动物福利关注者的指责, 欧盟将逐步取消该饲养工艺模式, 并以此作为绿色贸易壁垒。为了提高动物福利, 改善饲养环境, 为猪提供必要的“玩具”设施, 如磨牙链、蹭痒架、草捆和玩具箱等, 从而减少猪异常行为的出现, 使我国的养猪业向符合动物福利的方向发展。

4.5 设备由耗能型向节能型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能源问题日益突出, 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规模化养猪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和电力资源。为了节约用水, 应改传统的水冲粪和人工清粪向水泡粪方向发展;为了节约能源, 应研究开发经济适用的局部降温、加热技术, 以改变传统的整舍降温或加热方式, 实现猪场的低耗能。

相关链接

如何选购养猪设备

随着各类养猪设备的不断出现, 很多猪场老板对有些养猪设备不甚了解, 这样在买养猪设备的时候很容易被一些厂家忽悠。下面笔者将介绍几种选购养猪设备的经验, 以供参考。

1.买设备之前一定要对设备有一定的了解

有的厂家报价很便宜, 但用的材质和类型是否适合自身猪场使用, 值得考虑。比如:猪场自动化料线有三种形式:不锈钢链条、钢丝绳尼龙刮板链条、绞龙链条。不锈钢链条容易断裂, 已经逐步被淘汰;绞龙链条整体便宜, 但只能用于50平方米以下的猪舍, 否则料条容易断导致上料不足;钢丝绳尼龙链条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一种, 一直以来反应良好。

2.清楚自己猪场的实际情况, 了解设备是否适合使用

有些设备厂家不考虑实际情况, 会推销一些不合适的设备。

3.要了解设备的特点, 懂猪舍的基本规划

有些设备厂家以多卖产品为目的, 不为猪场费用考虑。例如:自动化料线, 有的猪舍间距如果比较短, 饲喂相同饲料的话, 可以两栋舍用一条料线;间距大的猪舍, 如果条件允许, 也可以使用绞龙料线和赛盘料线相结合的办法, 这样就避免猪场必须用两条料线来饲喂的问题;保育猪或者育肥猪, 如果每圈饲喂的数量不多, 可以两个圈用一套干湿喂料器, 这样也能保证小猪的饲喂量且节省费用。

4.货比三家

母亲的养猪情结 篇11

在我幼小而模糊的记忆中,母亲是生产队里的饲养员,一群小猪在她的“麾下”幸福而快乐地生活着,慢慢长大……那时我就挺羡慕和佩服母亲,觉得她很伟大、很了不起,就像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母亲年年被评为队里的优秀饲养员,大红奖状贴满了墙壁。

包产到户后,母亲的干劲更足了。她狂喜不已,做梦都想拥有自己的猪,这下实现了,喂猪成了她每天最愉悦的工作。那时,家庭收入有限,母亲每年都能喂养出四、五头膘肥体壮的大肥猪,成为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母亲养猪,不同于一般的喂养,经常能听见她和猪说话,那是饱含深情的话语,叫猪吃饱点,不要争抢,保持卫生……大家都说,我母亲养的猪能听懂她的话,因为她喂的猪总能按照她的要求去做。要说也怪,别人家不听话的猪,母亲买来喂养,那猪就会慢慢乖起来。母亲在仔猪市场上一看,就知道哪些仔猪买来好养,长得更大,所以左邻右舍买仔猪时都喜欢叫上我母亲去参谋参谋。更奇怪的是,有一次我外婆病了,母亲前去照顾,结果家里的猪一天比一天进食少,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就像生了病一样。母亲知道后赶紧回家,没想到那猪真的奇迹般地活跃起来,欢快地摇着尾巴,把肚子吃得滚圆滚圆的。

母亲养的猪,屠子最喜欢,那猪不但油光水发,而且长得漂亮,皮肉好,在市场上最好卖。每次卖猪,是母亲最难过的时候,无论屠子怎么赶,那猪就是不走。这时母亲就会走在前面,猪则欢快地走在后面,不费吹灰之力猪就乖乖地到达了目的地。而母亲早已泪流满面,她实在舍不得把她心爱的肥猪宝宝给卖掉,送去屠宰。别人数着卖猪的钱都高兴不已,而母亲却一把鼻涕一把泪,回忆着和猪相处的日子,唠叨着喂猪的点点滴滴。

我读中学后,家里的开支增大了,母亲养起了母猪,为我的学费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母亲养的母猪,是经过她精挑细选的,因而品种优良,所产下的猪崽刚满月没几天就被周围的村民选定了。母亲对她卖出的猪崽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会时不时地上村民家去看看,对每个猪崽的生长情况都了然于心。那时,每当有屠子上村民家买肥猪,村民们总爱说是我母亲卖的小猪崽给他(她)养大的,以求卖得个好价钱。

我考上大学那年,为了凑足学杂费,母亲一咬牙,来了个釜底抽薪,硬是把那头产仔量高、品种优良的母猪也卖了。后来父亲告诉我,母亲经常对着养过那头母猪的地方发呆,有时将猪食倒进槽里,才猛然想起那头猪已经卖了。即便是在家庭经济困难得买不起小猪崽的日子里,母亲也没有忘记养猪,她总会想办法,三番五次地去给人家说好话,赊欠小猪崽来喂。在母亲的思维中,农村人不养猪,那就不叫农村人。母亲经常对我说:“猪的全身都是宝,就连它的粪便,也是不可缺少的农家肥。咱农村人,只要养上猪就有希望……”

母亲简单而平实的一生,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养猪,与猪结下了不解之缘。近日我回了一趟老家,见年已七旬的母亲还养着两头大白肥猪,我欣喜地对她说:“老母亲,今年猪肉价猛涨,你这两头大肥猪能卖好价钱!”母亲眼里放光,骄傲地说:“是啊,不要小看养猪,都说养猪不赚钱,现在该晓得养猪的重要性了吧!要不是你爸拦着,我本来打算要养四头的呢!”我对母亲说:“你也别太辛苦了,多注意休息。”母亲声若洪钟地道:“没事,这喂起猪来浑身是劲,一天不喂猪就感到心里没谱,空落落的直发慌。”

我知道,在母亲忙碌的一生中,养猪已经融入到她的生命和灵魂之中。养猪让母亲快乐、幸福和充满希望。

浅议农村养猪户如何规避养猪风险 篇12

关键词:养猪,农村,规避风险,方法

目前, 生猪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 有些地方的猪价下滑严重, 看到了养猪有亏本的苗头, 部分养猪户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有些人已经开始斧底抽薪, 生猪市场可能又要出现大起大落的折腾, 在这种形势面前, 农村养猪户如何规避养猪风险, 这是值得关注的。

1 正确认识市场波动

养猪作为一项产业, 既然从事它, 就要接受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养猪有赚钱的时候, 也有赔钱的时候, 甚至于还有血本无回的时候, 这是供需关系自我调整的过程, 也与自然因素、政策气候有一定联系。但不管市场行情如何, 养殖户都应该坚持养殖必胜的信念, 不能轻易放弃追求, 否则, 带来的损失更大。一般情况下行情低迷期过后, 必然会迎来市场活跃期。猪的生长周期很长, 影响养猪的因素众多, 到底在哪个生产阶段会落入低谷期, 在哪个生长阶段会爬进高峰期, 把准脉搏实在很难。如果用博弈心里进行投机性投资, 往往会以失败告终, 只有坚守阵地不放松, 重视搞好猪场的常规管理生长计划安排, 苦练内功, 挖掘潜力, 控制成本, 保持足够的自信力, 从容面对行业低谷, 才能最终赢得市场, 在风雨飘摇的养猪界站住脚跟。

2 全面加强日常管理

未来市场形势不会让人失望, 但业界依然需要万分留神, 万万不可因为乐观的预测而疏忽大意。不论在生猪行情处在低迷期或高峰期, 管理者都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猪场的管理和生产中, 不忽视细微的环节, 向管理要质量, 向管理要效益。尤其是在市场处于低迷期, 更要调整猪群结构, 控制好猪群规模, 及时淘汰无效个体和发病猪只, 努力提高母猪产能, 提高单头商品猪的盈利能力, 保持良好的生产能力和足够的竞争力。在疫情复杂的形势下, 采用自繁自养的经营模式, 是养猪户应该坚持的重要理念。自繁自养能合理地控制生产规模, 通过给母猪注射疫苗, 产生较多的母源抗体, 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能避免外购仔猪带来的疾病并祸及健康猪群的隐患, 可以降低养殖成本, 减少资金投入, 有效抵御疾病风险, 增强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

3 适时调整出栏体重

育肥猪的生长发育和增重, 一般都遵循“慢—快—慢”的基本规律。有资料显示, 10~45千克的猪平均日增重大约在290~400克;45~90千克的猪, 平均日增重大约在590~720克;90~110千克的猪, 平均日增重可达790克的高峰;而体重在200~250千克的猪, 平均日增重仅为340克。同时, 育肥猪的长势也呈现马鞍型特点:猪越小, 每增重500克所消耗的饲料也越小, 同样的料耗获得的效益就越高;反之, 随着猪体重的增大和月龄的增加, 同样的增重, 料耗会逐渐增加, 养猪效益就会变小。另外, 猪的生长有一个“先长肉 (瘦肉) 后长膘 (脂肪) ”的规律, 出栏越晚, 沉积的脂肪越多, 肉品在市场上越不受欢迎, 售价自然要打些折扣。所以, 肥猪何时出栏, 关系到养猪产业链的效益, 必须引起养猪户的高度重视。确切地说, 育肥猪长到100千克左右出售最好, 这时增重最快, 料耗最省, 屠宰率最高, 肉品最好。凡是育肥后期日增重出现下降, 单位增重出现料耗增加的势头时, 都应及时出售。

4 正确应对当前形势

越是在猪价不高的时候, 越要重视防疫, 重视消毒, 避免发生疫情, 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 尽大可能把持住哪怕是极小的利润空间, 把损失降低在最小的限度以内。在严峻的疫病形势面前, 建议养殖户更加重视饲养管理, 要严格防控疾病, 密切关注周边地区的疫情发展形势和行情变化, 适时调整存栏结构, 最大程度降低地后市预期。在不太乐观的市场形势下, 养殖户可适当缩减养殖规模以规避风险, 在淘汰落后产能猪的同时, 维持一个高产高效猪群结构。规模猪场管理者应对原料、生猪市场信息保持高度关注, 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和后期价格走势, 购买高效低价的原料或饲料, 保持一个合理、高位的生猪出栏价格。如果时机合适, 也可改变经营思路, 在收储原料和生猪压栏上进行控制, 借以缓解生猪价格压力, 获取较为理想的效益回报。

上一篇:英语应用能力下一篇:无机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