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

2024-09-07

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精选11篇)

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 篇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其中生猪饲养是我国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大约有5亿头猪“走入”人们的餐桌, 在养殖过程中如何处理粪污排泄成为困扰养殖户的重要难题, 同时也成为制约我国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发酵床养猪技术应运而生。

1 发酵床养猪技术

1.1 发酵床养殖技术的概念及引入

发酵床养猪技术又称为环保养猪法, 具体来说发酵床养猪技术指的是利用拌入微生物的垫料, 放入猪舍, 使其与猪排泄的粪便混合发酵, 以实现减少养殖过程中臭味和污染物的排放量, 它是一种无污染的有机农业技术。1970年, 日本最早对发酵床养殖技术展开探索, 同年日本建成了第一个发酵床体系, 发酵床养殖技术初见雏形;1985年加拿大的一家公司推出了更为完善的发酵床系统。近年来, 随着我国养殖业朝着集约化化方向发展, 许多养殖户也逐渐引入发酵床养殖技术, 并有逐渐推广的趋势。

1.2 发酵类型

发酵类型有多种, 依照发酵床所用菌种的来源可分为土著菌发酵床和优势菌发酵床等;依照发酵床的垫料所处位置的不同, 可分为地上式发酵床、地下式发酵床和半地下式发酵床。垫料的主要作用是给微生物及排泄物提供一个通气情况良好、容易发酵的环境, 其所处位置与饲养厂的地下水位息息相关, 要结合当地的地下水位, 综合设置。如果垫料过于潮湿, 容易导致厌氧环境的出现, 引起发酵停滞。因此, 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可采用地上式发酵床或半地下式发酵床。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可采用地下式发酵床。

2 发酵床养猪的优良特征

2.1 改善生产性能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 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实验证明, 在入室体重相同的情况下, 采取传统饲养方法和发酵床饲养方式分别进行饲养, 采取发酵床饲养方式饲养的体重较传统饲养方式体重提高的快。据红星饲养场的试验结果表明, 采取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生猪体重比采取传统方法饲养的生猪体重增加12%~15%;且料肉比也呈现出下降趋势, 可以说,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饲养场经济效益的改善和提高。

2.2 降低饲料成本

发酵床养猪技术将微生物与生猪排泄的粪便混合发酵, 不仅有利于减少饲养过程中的臭味, 而且有利于减少污染排泄量, 每天都可节省大量冲刷猪圈用水, 减少清洁粪便和打扫猪圈的人力, 极大的减少了饲养场的人工成本和养殖成本。通过对红星饲养场的走访调查发现, 采取发酵床养猪技术后的猪圈每天大约可以节约80%的用水, 可以节省约40元/头的生产成本。此外, 在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 采取发酵床养猪技术的饲养场在漫长的严冬也可节约大量的取暖费用。

2.3 改善猪肉品质

采取发酵床养猪技术饲养的猪肉品质比传统饲养技术饲养的猪肉品质要高。在饲养过程中, 食用菌体蛋白, 有助于改善生猪的肠道环境, 使其增强生猪的抗病能力, 降低生猪的发病率, 减少生猪体内的药物残留, 实现猪肉品质的提高。据王诚等人对两组分别采取发酵床养猪技术和传统养猪技术饲养的生猪调查结果表明:采取发酵床养猪技术的饲养的猪肉大理纹评分提高7.35%, 失水率降低17.3%, 肌内脂肪也有显著提高。

2.4 提高免疫力

发酵床中采用的优势菌、以及发酵中产生的热量可以有效抑制常见病菌的发病率, 减少饲养过程中抗生素的用量。此外, 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饲养的养殖场的饲养密度比传统饲养的密度低, 在饲养过程中恢复了猪沙浴和拱食的生活习性, 提高了生猪的运动量, 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3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难点

3.1 发酵床猪舍的设计

虽然发酵床养猪技术具有诸多优点, 但是在我国广大地区还没有大面积推广, 许多养殖户在探索发酵床养猪技术的过程中尚未意识到猪舍设计的重要性, 新的猪舍大多由传统猪舍改造而来, 在通风、窗户等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炎热的夏季, 菌种发酵会产生大量的热能, 增加猪舍的温度, 降低饲料报酬率, 致使猪的生长速度降低, 因此, 在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的过程中, 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 设计符合当地发展需要的猪舍。

3.2 菌种的选择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菌种主要来自土著菌种和优选菌种。由于各地环境差异较大, 在选取土著菌的过程中容易掺入其他杂菌,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市场上的优选菌的菌种较多, 如何在众多优选菌中快速的选取廉价、高质、安全的菌种是当前养殖户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3.3 垫料的选择

发酵床的垫料不仅对各类菌种的发酵速率可以产生影响, 而且对发酵的效能也会发生作用。常见的垫料主要有:锯末、稻壳、玉米秸等。比如, 锯末含有大量的纤维素, 微生物分解的速率较低, 发酵床的使用年限就较长, 随着发酵床养猪技术的不断推广, 锯末的需求量逐年增长, 甚至部分地区的锯末价格也随之攀升, 但并非每个地区都拥有丰富的锯末资源, 因此, 寻找可替代的垫料成为困扰部分养殖场的难题, 如何因地制宜的选取合适的垫料, 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此外, 垫料中的孔隙度、碳氮比、含水量、含氧量等都对发酵床养猪的垫料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3.4合适的垫料厚度

垫料厚度对菌种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 不同气候区域的垫料厚度不同, 即使同一气候区在不同时期的垫料厚度也不相同。以浙江桐乡为例, 该地区的垫料厚度应控制在60~100 cm, 如果垫料厚度低于30 cm, 将会弱化菌种的发酵;新疆地区的发酵床垫料的厚度控制在90 cm以内则为最佳。

3.5 疾病的防控

在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如果垫料的湿度过低, 猪在拱食的过程中容易将粉末状垫料吸入呼吸道, 从而诱发呼吸疾病;如果垫料的湿度过高, 则容易滋生各种虫卵, 这些虫卵会随着猪的啃食而进入猪的体内, 诱发各类疾病的发生。因此, 在采用发酵床饲养技术养猪的过程中要尽量加强对猪舍的消毒, 消除表面的病菌或有害微生物。

3.6 垫料的清理

随着集约化饲养的进一步开展, 许多养殖场在饲养过程中都掺入了Cu等金属, 但是仅有少量的金属元素可被生猪吸收, 大量的金属随着猪的排泄而堆积在垫料中, 且浓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待发酵床的使用期限届满后, 如何将垫料中堆积的金属元素清理出来, 清理出后是转作有机肥还是另作他用, 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索的。

4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猪肉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对猪肉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发酵床养猪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猪舍的内部环境, 提高猪肉的综合品质, 符合当前人们对猪肉的质量要求。然而,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扩大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范围, 增强政府推广作用, 对于创造优质品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 篇2

面对国家越来越严格的养殖业环境污染监控制度,越来越多的养猪户从原有的水泥地养猪转换成了使用发酵床养猪。金宝贝干撒式发酵床养猪技术经过10年的风雨历程,对发展生态发酵床养猪模式已经至臻成熟。通过客户的使用见证,干撒式发酵床不仅能够解决养殖环境污染问题,还能有效提高猪只健康,从而达到生态有机肉标准。

一、来自垫料的营养

干撒式发酵床是把稀释后的干撒式发酵床菌种与锯末垫料混合铺成。有些养猪户会有疑问,因为猪有拱食的习性,怕猪拱食了锯末,健康会受到影响,导致生病拉稀等。其实则不然,农民都知道,以前农村自家养的猪,都是要在地里拱食的,因为地里会有猪只需要的粗蛋白、粗纤维等营养元素,这些是猪只无法从精饲料里获取的。这也是农村自家养的猪要比完全由精饲料喂养的猪,肉质香的原因之一。

二、猪自己的抵抗力

干撒式发酵床是由复合有益微生物菌群组合而成,里面的有益微生物菌群不仅能把粪便发酵分解成粗蛋白等有益于猪只拱食的养分,也能有效抑制猪圈舍内的有害细菌生长,这样就能从根本上使猪只等抗力增加,从而不仅能够降低用药成本,还能使猪只体内的抗生素等药品残留大大降低,从而使猪肉品质更好。

三、与水泥地面对比

使用水泥地面养猪,首先,每天需要大量的水冲洗圈舍内粪尿,还会造成大量的粪污臭水,对环境影响很大;其次,水冲圈舍会造成圈舍内非常潮湿,不仅容易使猪只腹泻,还会滋生细菌,影响猪只健康;再次,水泥地面非常硬,经常会造成猪只蹄裂。而使用干撒式发酵床养猪,首先,粪便会直接分解发酵,不用水冲,不会对环境有任何影响;其次,环境干燥,并且有益微生物菌群抑制细菌滋生,使猪只不仅不会得病,还会提高自身抵抗力;再次,发酵床干松绵软,不会对猪蹄造成任何影响,还非常方便猪只拱食。可谓弥补了水泥地面养猪的弊端。

四、与湿式发酵床对比

目前使用发酵床养猪的用户也有很多在使用湿式发酵床,相对湿式发酵床来对比,干撒式发酵床不用在铺床前提前对垫料进行发酵,相对要省工省时。湿式发酵床因其特征,使微生物菌种一直活跃工作,不会像干撒式发酵床那样,没有粪便时菌种直接休眠,所以会大大降低发酵床菌种的使用时间,增加成本。

南方地区发酵床养猪主要技术要点 篇3

一、概念和原理

发酵床养猪法也叫自然养猪法、生态养猪法,是近年来从日本、韩国等地处亚寒带地区国家引进的一项新兴养猪技术。该技术是利用有机垫料建成一个发酵床,通过添加微生物,在猪舍内建立一个“微循环”系统,对生猪排泄的粪、尿进行降解,变成生猪可食用的高蛋白营养饲料,从而形成一个“生态食物链”,既解决了猪粪、尿的污染问题,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是一种零排放、无污染、无臭气的环保养猪技术。

二、发酵床主要制作技术

1. 发酵菌种的准备。菌种的好坏直接影响粪便的降解效率,因此,土壤微生物菌种的采集就显得十分关键。如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可以自行采集微生物菌种,但难度较大;而最保险也最方便省事的办法是购买商品发酵菌种。

2. 发酵床垫料的制作。①垫料层组成。有机垫料的主要成分包括锯末、木屑或切短铡碎的秸秆、土和少量粗盐。锯末或木屑约占垫料总重的90%,其质地松软,可吸收水分多。泥土要求新鲜、干净、无杂菌。②垫料层厚度。一般猪舍垫料厚度为50~100厘米,每平方米发酵床垫料重约150千克。若木屑来源不足,也可先铺30~50厘米厚的玉米秸秆或30厘米厚的稻壳,然后再铺木屑。泥土的用量约占垫料总重的5%~10%,要求使用未施过化肥或农药的干净泥土。垫料中加适量的盐有利木屑的分解,用量为垫料总重的0.1%~0.3%。③混合垫料。将微生物菌种、木屑、泥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一定量的活性剂、食盐,有条件的还可加入少量的米糠、酒糟等,使发酵层水分含量达到60%,以保证功能微生物菌种能够大量繁殖。垫料可常年不换。④活性剂的使用。活性剂使用与否视不同发酵菌种而定,有的发酵菌种活性强,一般不需使用活性剂。发酵床经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当微生物活性降低时,即可按说明将发酵菌种用活性剂稀释后泼洒到发酵床表面,以提高微生物菌种对排泄物的降解、消化速度。平时若发现猪粪便堆积较多,也可再添加一些发酵菌种。

三、猪舍的建造

发酵床养猪猪舍用钢架、水泥建造,保证采光充分、通风良好。通常每间猪舍净面积约50米2,可饲养肉猪30~40头。猪舍墙高3米,屋脊高4.5米,屋顶朝南面的中部要有可开关的窗户,让阳光可照射到整个猪床面积的1/3,并且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可照射到猪床的每个角落,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更好地生长繁殖,利于发酵。猪床北侧建自动给食糟,南侧设自动饮水器,从而达到猪舍无臭、无蝇的要求。在夏天采用水帘式通风降温系统,使猪舍凉爽。

四、发酵床的制备

发酵床分地下式和地上式两种,我国南方地下水位较高,一般采用地上式。地上式发酵床是在地面砌成,要求有一定深度,再填入已制备好的有机垫料。饲养几天后,因微生物菌种的发酵作用,猪舍内臭味消失,蝇蛆停止繁殖。20~30天后,发酵床底层也进入自然繁殖状态,中部形成白色的菌丝,温度可达50~60℃或更高(表层温度控制在25~30℃),猪粪发酵后成为饲料或肥料。

五、效果

1. 实现零排放,无污染。微生态发酵床养猪猪粪、尿全部经发酵床生物降解,不向外排放,发酵床下的地下水、土壤等环境经监测也无污染,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

2. 成本低,效益高。虽然发酵床建造费用略高,每平方米发酵床约需35元菌种费用,但产出效益大幅上升。一是省水。相比传统养猪,可以节约水85%~90%。二是省工。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所以1个劳动力可批次饲养800头生猪,较一般猪场节约劳动力。三是省料。根据发酵床养猪的实践证明,每头生猪可节省饲料15%~20%。

养猪技术发酵床 篇4

1 猪舍选址应考虑哪些因素

(1) 猪场整体防疫。要远离生猪批发市场、屠宰加工企业、风景名胜地和交通要道等。一般要求距离畜产品加工厂1000m以上, 距离主要公路300m以上, 可设置专用猪场通道与交通要道相连结, 且距离最近的村庄不少于2000m, 高压线不得在仔猪舍和保育舍上面通过。

(2) 地势较高、干燥、平缓、向阳。自然养猪法地址要求至少高出当地历史洪水水位线以上, 地下水位应在2m以下。平原地区适宜选择地势较高、平坦而有一定坡度的地方, 以便排水, 防止积水和泥泞。

目前垫料池有三种分布形式, 即地上式、地下式和半地上半地下式。这三种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情况来决定。

地上式垫料池适合地下水位高、雨水容易渗透的地区, 管理方便, 但地上建筑成本有所增加, 发酵床边缘的垫料发酵受周围环境影响大;地下式适合地下水位低、排水通畅的地区, 发酵效果比较均匀, 但需要挖掘床区下的泥土;三是半地上半地下式, 成本和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

垫料池深度一般为80~100㎝, 过浅容易影响发酵率和垫料使用年限, 过深则浪费垫料和投入。另外, 规模养殖场栋舍间距要宽敞些, 一般在4m以上, 以方便小型器械行驶, 另外, 为防止夏季高温, 可将屋檐至檐顶的高度提高0.5~1m。

2 根据饲养数量确定发酵床的大小

好的发酵床就是能结合养猪生产的需要, 科学调整各垫料原料的种类和数量, 达到发酵菌种最适合生长和繁殖的培养基。

发酵床的面积要根据猪只的大小和饲养数量的多少进行确定。在发酵床上, 一般一头保育猪占0.3~0.8㎡的面积, 育肥猪为0.8~1.5㎡, 母猪为2.0~2.5㎡。

3 根据季节变化更换垫料

发酵床的垫料从提高生产效益的角度来考虑, 应根据不同季节进行调整。以育肥猪为例, 垫料中透气性原料 (如玉米秸秆) 占40~50%, 吸水性原料 (如锯末) 占30~50%, 营养辅料占10~20%, 菌种可视菌种成品类型而定, 可结合垫料要求添加。

垫料厚度也要因气温高低而有所变化。透气性原料, 冬季厚度要在60~70㎝, 夏季为40~60㎝;吸水性原料冬季30~50㎝, 夏季20~30㎝。

另外, 需预留10%左右的优良垫料原料, 在猪进舍前作为表层垫料来铺设。

4 如何铺设垫料

制作垫料需要的材料为, 垫料原料 (锯末、玉米等植物秸秆和树叶) 、菌种和其它辅料 (如深层泥土、鱼类营养液等) 。注意决不能使用防腐处理过的木材生产的锯末, 泥土也要采用地面20㎝以下未受污染的。

垫料的制作模式分为分层式和均匀式。分层式就是将不同垫料按照先后顺序铺设, 每一层均匀撒一定量的菌种、深层土和少量粗盐。需要注意的是玉米秸秆质地越实越好, 如果树叶缺乏, 可以简化掉树叶层。如使用固体菌种和粗盐, 最好将它们打碎后加少量锯末搅拌使其撒起来更加均匀。

均匀式则是采取先将垫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然后再填入发酵池。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或填料方法, 只要能达到充分搅拌, 能够充分发酵即可。

5 如何防止夏季垫料温度过高和霉变

(1) 夏季垫料深度可比其它季节低一些, 但要保证高度在50㎝以上, 一般60㎝深的厚度比较适合, 在保证发酵的同时还能避免发酵产热过多。

(2) 营造垫料区域性发酵环境。正常季节, 特别是冬季, 可尽量将粪便均匀撒到垫料各个地区, 使其充分均匀发酵, 但夏季做法要相反, 要适量减少翻扒工作, 也不用将猪粪尿撒开, 而让其自然形成一个粪尿排泄区。有了粪便堆积, 可顺势向后堆积, 使其它区域的发酵营养源缺乏, 从而抑制发酵, 使垫料表面保持凉爽。

(3) 人工堆积垫料丘, 使部分地方成为薄垫料区 (20~30㎝) , 以方便猪只躺窝乘凉。如果当天最低气温高于25℃时, 可选择向垫料滴水降温法 (最高气温低于30℃时应停止滴水) 。

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 篇5

关键词:发酵床养猪;水泥地面养猪;试验效果;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5-0037-02

就当前我国的整体实际来看,建造固定猪舍是常用的养猪方式,猪舍环境多为水泥地面。近年来养猪生产也逐渐走向了规模化和集约化,其发展模式的转变造成了猪粪尿的过度集中,清洗所需的水资源也在不断增多,并且在处理过程中还极易造成环境的污染[1]。通过发酵床养猪能够在发酵菌的作用下将猪粪尿等有机物质进行充分转化和降解,而无须进行清扫、排放及冲刷处理,极大地解决了养猪发展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本试验于2015年5月1日至7月1日和2015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选取46头仔猪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饲养于发酵床及水泥地面,进行夏冬两季的饲养对比试验,旨在为生产实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夏季选择生长发育良好、日龄相近、健康无病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46头,公母各半,平均体重为(29.13±1.65)kg;冬季其他条件同夏季一致,仔猪平均体重为(29.79±1.59)k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3头,所有仔猪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试验方法

1.2.1 发酵床制作 首先准备垫料—稻壳、锯末,然后将其装进发酵床内,再同发酵菌进行拌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拌合垫料时水分保持在46%左右是最佳状态,然后将拌合好的垫料发酵10 d,期间要进行一次翻堆,以确保垫料能够实现深层发酵,堆积发酵完成之后则可将垫料铺开进行养猪[2]。

1.2.2 试验设计 传统水泥地面养猪的对照组和发酵床养猪的试验组每组各有仔猪23头,整个试验期为夏季2个月,冬季1个月。

1.2.3 饲养管理 两组的饲养条件和饲喂日粮均一致,试验期间采取自由饮水、自由采食的管理方式。

1.3 检验指标及方法

在试验期内对圈舍内外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测量,对比两组仔猪的日增重、饲养成本和料肉比等指标,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和统计。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1.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圈舍内外温度比较

由表1可知,在试验过程中,5月份的舍外温度较低,早晚要进行保温。6月份时舍外温度良好,可以保持圈舍自然通风。整体而言,试验组舍内温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发酵床自身会产生一定的热量。

由表2可见,在冬季进行试验时,试验组舍内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冬季利用发酵床养猪较之传统的水泥地面养猪具有明显的优势。

2.2 圈舍内外湿度比较

由表3可知,5月份两组的舍内湿度均偏高,这主要是早晚门窗紧闭不通风所致。到6月份时,试验组圈舍通风良好,舍内湿度明显下降,且同舍外湿度相差不大。

由表4可知,冬季因为寒冷、通风不良等原因,发酵床圈舍湿度相对偏高。因此,冬季发酵床养猪的舍内湿度控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冬季需要协调好保温和通风的问题,避免潮湿影响仔猪的健康生长。

2.3 圈舍氨气浓度比较

整体而言,发酵床圈舍的氨气浓度明显低于传统水泥地面圈舍的氨气浓度,这充分说明了发酵床猪舍能够有效降低圈舍氨气含量,这是因为垫料中所含的有益菌能够对猪粪尿中的氮源有效利用,进而降低氮含量,弱化氮化合物分解所需的条件,在对粪便及时分散以及垫料及时翻动的前提下,实现了粪便的快速发酵分解[3]。

2.4 生产性能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发酵床养猪的试验组,其仔猪的饲料报酬和平均日增重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成效明显。

2.5 经济效益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床养猪相较水泥地面养猪具有更可观的经济效益。虽然发酵床养猪所需的垫料、菌种费用整体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其省工、省时,综合算下来其成本明显低于水泥地面养猪的传统模式,经济效益明显。

3 小结与讨论

集约化、规模化养猪是当前我国养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随着整体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在经济效益和劳动效益不断增长的前提下,这样的管理方式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极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4]。基于此,发酵床养猪的全新应用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同传统的工厂化养猪存在一定差别,为猪提供了更加宽泛的活动空间和足够新鲜的空气,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整体的可行性。

从生产性能上看,发酵床养猪的饲料报酬和平均日增重均优于传统的水泥地面养猪,且有效缓解了规模化养猪对环境的污染,为仔猪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最大化地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的养猪目标[5]。

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发酵床养猪具有省水,省电、省劳力、省料、强化猪群抵抗力以及优化猪肉整体质量等的优势,综合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

综上所述,在集约化、规模化的整体环境下,发酵床养猪较之传统的水泥地面养猪模式有诸方面的优势,且符合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罗创国,孙世铎,薛瑞超,等.发酵床养猪与水泥地面养猪效果比较[J].家畜生态学报,2010,10(4):52-56.

[2] 王克钦,边连全,张 健.发酵床养猪与水泥地面养猪对比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4):78-79.

[3] 高圣玥,王佳辉,宋 岩,等.发酵床养猪与水泥地面平养猪对比效果的观察[J].养殖技术顾问,2012(9):226-228.

[4] 谭熙忠.微生物发酵床与水泥地面养猪方式对比试验报告[J].当代畜牧,2012(10):4-5.

发酵床养猪技术 篇6

1 发酵床养猪技术原理

所谓发酵床养猪技术, 就是在养猪圈舍内利用大自然环境中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 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要进行筛选、培养、扩繁, 建立有益微生物种群) 与垫料建造发酵床, 猪将排泄物直接排在发酵床上, 利用生猪的拱掘习性, 加上人工辅助翻耙, 充分混匀垫料和猪粪、尿, 猪粪、尿等有机物质在有益发酵微生物菌落的分解作用下, 得到了充分地分解和转化[3]。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与农田有机肥被分解的原理基本一致, 关键是垫料碳氮比与菌种的选择, 菌种一定要选用适合当地的菌种, 否则就会出现发酵床菌种运行2~3个月后, 大部分菌种没有发挥作用的“坏床”、“死床”现象。

发酵床养猪技术运行中, 将有机垫料填入经过改造或规划设计后的猪旧舍, 再放入仔猪。猪只的排泄物在短期内不需要进行人工清理, 有机垫料里的微生物会将其迅速降解、消化[3,4]。一方面, 可避免向外界排放粪便尿水;另一方面, 猪只还可食用细菌经大量繁殖所产生的部分菌丝蛋白, 从而补充了饲料中的蛋白来源, 降低了饲养成本。该技术最终实现了零排放、无污染, 生产的猪肉质量较优,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均有所提高。

2 发酵床养猪技术要点

2.1 场址选择和猪舍的建造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重要环节是场址选择和猪舍的建造。场址应选在地势高燥、通风良好, 交通便利、利于防疫、水电供应有保障、工程地质条件好、环境保护好的地方[1]。发酵床养猪的猪舍可以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 类型有开放式、棚式、封闭式, 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势和地下水位。不同类型猪只的发酵床垫料深度也不同, 育成猪为60~80cm, 保育猪为40~50 cm, 母猪为80 cm。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5 m2, 可饲养肉猪15~20头。地上部分建造圈舍的后墙以1.8 m的红砖墙为宜, 墙体厚度以冬季保持舍内温度10℃为宜。屋面朝南面的离地平面高度为0.1 m左右, 具有可自由开闭的窗户, 从而保证猪舍具有充足的光照, 顶部的1/3为石棉瓦, 2/3为无滴膜, 每隔5 m加一个天窗, 夏季准备遮阳网防晒, 冬季贮备足量的草帘保暖[2]。

2.2 发酵床菌种和垫料的选择

发酵床菌种一般是由5种材料组成, 即乳酸菌、土著微生物、炭邦营养剂 (可用红糖代替) 、鲜鱼氨基酸、天惠绿汁 (初春的野芹菜或蒿子) 。发酵床垫料应该尽量选择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高的锯末、农作物副产物、炉灰渣、红土、粗盐等, 配制成具有一定低聚糖低氮含量、孔系度适中的培养基。

2.3 发酵床的制作方法

因锯屑保水性适中通气性好、吸附性强、适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可作为发酵床的主要有机垫料。如配制成20 m2的配料时, 将木屑9 m3、稻糠5 m3、红土2 m3、大粒海盐10kg、菌液24 kg、水2 t按比例混合, 待充分混匀后填入发酵床内。因为粗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木屑的分解, 所以一定要选用粗盐[3]。选择无污染的泥土。发酵床的水分宜保持在60%左右。床面高度以高于水泥地面垫料厚度0.9 m为宜。发酵床准备好后要发酵3~5 d。能否正常发酵是发酵床能否降解猪粪尿的基本条件。如猪床温度在40℃左右, 垫料疏松不结板, 表面干爽不湿润化, 就说明发酵正常, 即可以放入猪只。

2.4 日常管理

2.4.1 饲养密度。

一般以每头猪占地1.2~1.5 m2为宜, 小猪可适当增加密度。建议每头种公猪占地4~5 m2, 每头妊娠母猪占地2~3 m2, 每头保育仔猪占地1.0~1.5 m2, 每头生长育肥猪占地2 m2。因菌的发酵能力有限, 如果猪只的饲养密度过大, 则会降低床的发酵状态, 猪粪尿不能迅速被降解、消化。一般发酵床可连续使用5~7年而不用清理[1,2]。

2.4.2 饲喂量。

饲喂猪的饲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 以利于猪拱翻地面, 从而使猪粪尿与垫料充分混合, 有利于粪尿的分解发酵和微生物的繁殖, 同时生猪也可采食垫料中的菌体蛋白等营养物[1]。

2.4.3 加强猪舍管理。

发酵床的发酵熟化过程会不断放热, 若控制不力, 温度过高, 会过度消耗有机质, 影响发酵。当发酵床温超过55℃时, 可采用翻堆或通风的方式控制温度。夏季要注意猪舍的通风散热, 若堆肥发酵温度高于70℃, 微生物将进入休眠状态或大量死亡, 发酵缓慢甚至停止。因此, 结构合理的畜舍, 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条件[2]。发酵床面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不能过于干燥, 否则会导致猪肺炎, 可定期在床面喷洒活性剂。一般湿度应控制在60%左右, 过高会导致垫料表层部分湿化, 使发酵停滞或引起异常发酵, 不利于猪只健康生长。

应预先对入圈生猪进行清理, 以彻底驱除寄生虫, 避免将其带入发酵床, 否则会使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吞入肚内而感染发病。密切注意有益微生物菌的活性, 如发现菌床表面干燥, 可以把原菌稀释液进行表面喷洒, 必要时加活性剂来调节有益菌活性, 以保证发酵正常进行。每批猪出栏时, 一般菌床缺少10 cm左右, 此时要把缺少的部分补齐, 猪粪只需每天在不同位置深埋1次, 以免发生垫料板结而影响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3 发酵床养猪技术优点

3.1 降低养殖成本, 提高养猪效益

发酵床养猪技术模式中, 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有益微生物, 能够使猪只排泄物得到有效分解和消化, 因而不再需要清扫猪粪尿, 只需供给猪只饮水即可, 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水85%~90%。同时也不会形成大量的冲圈污水, 减少了养猪污物的排放, 降低了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另外, 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可改善猪肠道环境, 提高饲料转化率, 节省20%~30%的饲料。

3.2 改善猪舍环境, 提高猪肉品质

发酵床结合特定结构的猪舍, 使舍内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也非常适于猪的生长[3]。再加上发酵床中有益菌的快速繁殖, 可建立优势菌群, 能抑制和消灭多种虫卵与病原菌。同时猪恢复了拱食和沙浴的生物习性, 减少了适量的运动或应激。另外, 猪只通过采食垫料中发酵出的菌体蛋白, 可增强抗病能力, 特别是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大幅下降, 降低了成本投入, 提高了猪肉品质, 由此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猪肉[5]。

3.3 降低劳动强度, 节省人力、设备费用, 提高经济效益

发酵养猪技术不需要用水冲洗猪舍, 猪舍的空气环境较好, 猪圈内垫料可长期不用清理或更换, 饲养人员只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5]。因此, 1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700~800头育肥猪, 较集约化猪场节约40%~50%的劳力。相对传统养猪模式, 每头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

4 发酵床养猪技术存在的问题

4.1 养殖户对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理解存在误区

在实际生产中, 存在盲目选菌种等问题, 结果使菌种不适应当地条件, 而且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并且由于菌种价格高, 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以致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 发酵床养猪的最关键问题是合理建造发酵床, 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良菌种、良好的培养基配方和合适的活性调节剂。

4.2 养殖户对发酵床养猪的日常管理存在误区

一些养殖户认为发酵床是万能的, 可以取代一切必要的技术投入。当出现夏季发酵床猪舍温度过高、冬季发酵床湿度过大时, 没有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 却一味地增加地窗或用机械强制通风降温。

4.3 养殖户对材料来源存在误区

发酵床的垫料并不要求千篇一律, 只要掌握好保水性与通透性垫料的配比, 不同地方应因地制宜, 要充分考虑当地区域资源优势。例如垫料中需要一定比例的木屑, 如果养殖规模较大, 则需要供应大量的木屑, 而有些地方的木屑资源较少[1,2]。此时可通过试验探索, 以秸秆、牧草等易得材料为替代来源。

4.4 饲养密度过大

发酵床养猪由于单位面积的承载量有限, 饲养密度不能过大, 否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易导致微生物的发酵不充分、不完全。目前, 发酵床养殖技术只适合小规模的推广使用, 特是对一些校办养殖场, 既能满足学生的实习, 又不会对校园造成太大污染。

参考文献

[1]陈桂平, 牛鹏霞, 徐培凤, 等.发酵床养猪技术及存在问题[J].中国动物保健, 2009 (2) :97-98, 100.

[2]陈桂平, 牛鹏霞, 王华听, 等.发酵床养猪技术及存在问题[J].现代畜牧兽医, 2009 (4) :24-25.

[3]史良雨, 戴网成, 沈晓昆, 等.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 2007, 33 (4) :29-31.

[4]沈晓昆, 王志强, 陈廷云.日本的土着菌养猪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 2004, 30 (1) :17-18.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 篇7

2006年省畜牧兽医局从福建引进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 在南昌县进行了试点并逐步在全省推广, 近几年取得了较大进展。2009年5月省农业厅把生物发酵床养猪作为畜禽清洁生产一项主推技术。2010年7月省畜牧兽医局下发《关于开展发酵床养猪技术示范与推广的通知》, 要求全省进一步开展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示范, 加快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普及。目前, 全省运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养猪场200多家, 生物发酵床建筑面积80万m2, 养猪规模超过50万头, 其中遂川嘉裕牧业有限公司、江西五丰牧业有限公司、全南现代牧业有限公司、江西中宝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养猪企业和定南县农业局在栏舍设计、菌种分离、管理技术等方面有许多创新。2010年9月, 省畜牧兽医局委托省养猪行业协会, 召开了全省生物发酵床养猪经验交流会, 总结生物发酵床养猪的经验, 分析生物发酵床养猪存在的问题, 研究在适用范围内大力推广的方案。笔者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 将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进行了提炼, 介绍如下, 供读者参考应用。

1 生物发酵床养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1 特点

从我省推广应用的情况看, 生物发酵床养猪有以下特点:

1.1.1 利用微生物发酵降解粪尿, 不需要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不同于一般的规模养猪, 猪粪、尿可长期留存猪舍内, 不向外排放, 不向周围流淌, 靠着拌入垫料中的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等微生物的分解、转化, 实现了粪污无害化前置处理, 变双环节投入为单一环节投入。一般规模养猪是“养猪生产”后再进行“粪污处理”, 而生物发酵床养猪很好地将“粪污处理”前移到“养猪生产”环节一次解决, 减少了粪污的排放, 不需要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工程。

1.1.2 有效减少有害气体浓度, 改善空气质量。

猪粪尿通过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的分解、氧化, 将其中的氨、吲哚、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通过氨基氧化酶、氨基转移酶及分解硫化物的酶转化成水、二氧化碳等无毒无臭的物质, 从而降低了粪便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同时, 大量有益菌, 可有效转化肠内的游离氨 (胺) 水平, 分解细菌毒素, 降低有害物质在动物体内的积累。再加上生物发酵床猪舍独特的自由开闭式通风设计, 猪场内外臭味明显减少, 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1.1.3 免去冲栏管理环节, 大量节省水资源。

不需要使用水去冲刷栏舍, 只需提供猪的饮用水, 用水量大幅降低, 比一般栏舍用水量下降80%左右。

1.1.4 有益微生物为优势菌群, 增强猪的抗病能力。

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中拌入芽孢菌 (如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乳酸菌 (如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嗜乳乳杆菌、乳酸乳杆菌等) 、酵母菌、光合菌等有益微生物, 配合饲料、饮水也拌入上述有益微生物, 甚至是利用某些菌种培养液 (pH3~4) 的酸性特点, 作为消毒剂喷洒在栏舍周围。这些有益微生物进入猪胃肠道内, 促进营养物质吸收, 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从而达到减少、控制疫病的目的。

1.1.5 有效控制药物残留, 提高了猪肉安全性。

生物发酵床养猪, 使用化学灭菌剂消毒仅限于食槽、走道及猪舍周围, 而垫料区禁用消毒剂喷洒消毒, 而且在日粮中限制使用抗生素, 能有效控制药物残留, 从而提高了猪肉的安全性。

1.1.6 饲养环境舒适, 符合动物福利原则。

动物福利的目标是维持动物康乐, 生理健康、心理愉悦是动物福利的标志。生物发酵床养猪吸收了传统养猪的优点, 相比规模养猪的限位饲养。发酵床养猪具有圈栏空间较大 (每头育肥猪活动面积在1.5 m2以上) 、柔软的发酵床面充分满足猪只翻拱的特性和保持拱食、沙浴的生物习性, 应激减少, 抗病力增强等优点。这些措施充分保障了动物福利, 猪健康快乐地生长。

1.2 适用范围

1.2.1 生物发酵床养猪适用地区。

生物发酵床养猪的猪粪尿可以长期留存猪舍内靠微生物降解, 几年后集中一次予以清理, 不会向周围流淌, 因此不需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也不需要大片农田消纳沼液。但是垫料反复使用, 铜、锌等重金属元素蓄积浓度相对较高, 垫料作为资源利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长期、大量用作农作物的肥料, 比较适合用于花草、苗木种植。因此, 生物发酵床养猪比较适合于平原地区或养猪密度很高的地区, 一些养猪场占地有限, 没有条件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或者沼液无处消纳的地方, 生物发酵床养猪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1.2.2 生物发酵床养猪适用猪群。

实际生产中, 我省多数养猪场局限于保育、育成、育肥阶段, 但也有的场将种公猪、妊娠母猪、分娩母猪、保育猪、育成猪、育肥猪等均放在生物发酵床上饲养。目前, 提倡适用于保育、育成、育肥、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分娩母猪和种公猪不提倡在生物发酵床上饲养。因为妊娠母猪后期肚皮臌胀, 体重剧增, 肚皮与垫料层接触紧密, 容易引发皮炎和过敏反应。母猪分娩期间, 垫料等杂物造成乳猪的脐带伤口及小猪阉割后的伤口发炎;哺乳母猪的乳头也应尽量避免接触垫料, 以免引发乳房炎症。种公猪宜单栏饲养, 应给予更优越的降温、换气、卫生条件, 因此最好不采用生物发酵床饲养。

2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要求

2.1 菌种

发酵床菌种的选择好坏决定发酵床养猪的成败。菌种的配比、有效活菌含量、活性以及适应性等方面直接决定了生物发酵床的效果及使用年限。菌种一般由几种菌组合而成, 包含分解蛋白的丝状真菌、降氮除臭的芽孢杆菌、固定碳素的光合细菌、抑制病害的放线菌、分解糖类的酵母菌、在厌氧状态下有效分解的乳酸菌等。选择菌种的代次越低越好, 菌种代次越高, 其传代次数越多, 产生变异的机率就越高, 发生退化的概率越多, 分解除臭的能力就越差。这也是发酵床要定期补充菌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 我省使用的菌种来源大体上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引用日本洛东酵素, 我省大部分养猪场在使用。第二类为国内的益生素 (微生态制剂) 。第三类是养猪场自行采集、提纯复壮、增殖培养的菌种, 如全南现代牧业、江西中宝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养猪企业。选择自行培养土著菌作为菌种来源, 由于受技术制约, 这类菌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

2.2 栏舍建筑

2.2.1 栏舍建造要求。

发酵床猪舍可在原猪舍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或新建, 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 为自由开闭的敞开式, 通常猪舍屋檐高3.0 m, 屋脊高4.5 m, 屋面朝南面的中部设有天窗, 南北墙底部有通风口, 形成空气对流, 利于通风换气, 保持空气清新和湿度, 太阳光可以通过天窗, 采光充分, 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更适宜地生长繁殖, 利于发酵。北侧建自动给料食槽, 南侧建自动引水器。具体技术要求:

发酵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床, 中间不应该有隔墙, 发酵床越大越便于机械操作, 发酵效果也越好。可根据猪的日龄和养猪数量不同, 在床面上设计桩子, 用来挂靠移动栅栏, 这样可根据猪的多少随时移动栅栏, 形成大小随意的栅栏舍。根据各地的实践, 猪舍单栏以中栏为宜, 面积控制在60~80 m2, 便于垫料的日常养护。

发酵床垫料面积应为栏舍面积的70%左右, 余下面积应作硬化处理, 成为硬地饲喂台和走道, 供生猪采食、饮水或盛夏高温的休息场所和人行走道。垫料高度以60~90 cm为宜, 保育猪可适当垫低, 育肥猪适当垫高, 夏季适当垫低, 冬季适当垫高。注意垫料区与饲喂台衔接处不可锋利。垫料进出口的设计要满足进料和清床时操作便利。加湿装置应保证后期垫料养护加菌时能共用。

饮水装置的安装设置, 必须满足滴漏跑冒和饮水外溅时以不浸湿发酵床垫料为原则, 通常保育猪栏设置饮水台与饲喂台合用, 饮水台下设导水管, 能将滴水及时排出;育成猪、育肥猪水嘴可设置在栏舍外侧, 滴水直接排入外面排水沟。

发酵床底部一般不做硬化处理, 可以节省投资, 而且自然土层与垫料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垫料发酵提供了土著菌种。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 则底部必须硬化, 防止垫料底部发霉。

2.2.2 生物发酵床猪舍的建造模式

2.2.2. 1 地下式。

就是将垫料槽构建在地平面以下, 槽深60~90 cm (保育猪60 cm左右, 育成猪90 cm左右) , 新猪场建设时可仿地上槽模式, 一次性开挖一地下长槽, 再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单元。原猪舍改造时, 适宜在原圈栏开挖坑槽。地下式生物发酵床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我省的生物发酵床猪舍大部分采用地下式。其优点是造价低, 冬季保温性能好;缺点是透气性稍差, 无法留通气孔, 发酵床日常养护频繁。

2.2.2. 2 地上式。

就是将垫料槽建在地面上, 垫料槽底部与猪舍外地面持平或略高, 硬地饲喂台及走道须垫高60~90 cm (保育猪60 cm左右, 育成猪90 cm左右) , 并视养殖需要中间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圈栏, 以防止串栏。地上式生物发酵床适用于江、河、湖等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屋檐较高的常规养猪场的改造。其优点是能保持猪舍干燥, 特别是能防止高地下水位地区雨季返潮;缺点是冬季保温效果差, 造价稍高。

2.2.3 生物发酵床猪舍通风设计 (见图1、2、3、4、5、6、7) 。

生物发酵床猪舍要求通风设施完善, 猪舍四面通透, 安装卷帘、遮阳网, 南方夏季高温时采用水帘降温、负压通风。如有条件的, 可以建造通风降温条件更好的栏舍, 如遂川嘉裕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建筑的负压通风生物发酵床猪舍, 试用3年, 效果很好。

2.3 垫料的制作

2.3.1 原料选择。

应选择供碳能力强、供碳均衡持久以及通透性、吸附性好的材料作为主要原料, 如锯末 (要求未作防腐处理, 不霉变) 、稻壳、秸秆粉 (均要求不霉变) 等;同时为确保生物发酵的进程及效果, 应选择一些原料作为辅助原料, 常用的有泥土、米糠、麦麸、磷酸氢钙、食盐、红糖或糖蜜等。

2.3.2 垫料配比。

锯末吸附能力和抗分解能力强, 可以延长垫料的使用年限。一般锯末和稻壳各占50%或6:4, 还可以根据当地情况, 适当配比秸秆粉、花生壳、玉米芯等其他原料。通过预处理, 达到合适的粒度、C/N、C/P、pH、水分后, 堆积发酵, 初步完成无害化、稳定化生化反应过程, 有益微生物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 方可作为发酵床垫料。

2.3.3 制作方法。

将锯末、稻壳等主要原料按比例混合在一起, 还要加一定量的米糠 (2~3 kg/m3) , 将菌种活化后, 与发酵剂等一起均匀撒在表面, 充分拌匀。在拌料过程中, 喷水在垫料表面, 要求最后的含水量在45%左右。表观是:垫料潮湿, 手用力握成团, 不出水, 自然松开呈散状。最后盖上苫布进行发酵。发酵2~3 d, 发酵垫料在菌的活动下开始升温。发酵5~7 d, 内部温度达到50℃~70℃, 垫料就制作完成。发酵好的垫料铺平在猪圈垫料区, 再喷洒一遍发酵菌液, 待24h后即可进猪饲养。

2.4 发酵床的管理

2.4.1 饲养密度的控制。

养猪的头数过多, 发酵床的发酵效果就会降低, 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一般保育猪0.5~0.7m2/头, 育成猪为0.75~1.0 m2/头, 育肥猪1.5~1.8m2/头为宜。

2.4.2 垫料的通透性管理。

长期保持垫料适当的通透性是发酵床保持较高粪尿分解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同时也是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通常比较简便的方式就是使用机械小挖机将垫料定期深翻, 且匀拌。一般保育猪7~10 d翻动1次, 育肥猪2~3d翻动1次。

2.4.3 疏粪管理。

生猪具有集中定点排泄粪尿的特性, 所以发酵床上会出现粪尿分布不匀。粪尿集中的地方猪粪多, 湿度大, 消化分解速度慢, 只有将粪尿分散后均匀撒在垫料上 (即疏粪管理) , 并与垫料混合均匀, 才能保持发酵床水分的均匀一致, 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粪尿消化分解干净。通常保育猪可5~7 d进行一次疏粪管理, 中大猪应每2~3 d进行1次疏粪管理。将猪粪分散, 翻入垫料内部。

2.4.4 水分调节。

由于发酵床中垫料水分的自然挥发, 垫料水分含量会逐渐降低, 当垫料水分降到一定水平后, 微生物的繁殖就会受阻或者停止。适时补充水分, 是保持垫料微生物正常繁殖、维持垫料粪尿分解能力的关键因素。垫料中心发酵层的水分含量通常为45%~55%, 垫料表层的水分含量在30%~40%。常规可以采用加湿喷雾补水。在炎热天气, 猪栏内水分蒸发的快, 如发现猪在垫料上跑动时有灰尘飞扬, 要及时开动空中喷水管喷水, 调节垫料干湿度, 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水分过多时可打开通风口, 利用空气流动调节湿度, 或添加木屑降低湿度。

2.4.5 菌种补充。

定期补充菌种是维护发酵床微生态平衡, 保持其粪尿持续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微生物的特性是繁殖速度快、生长退化也快;环境的剧烈变化也会导致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发生变化;此外发酵床日常养护不当也会对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种群数量产生影响。为了确保养殖过程的生态安全性, 必须定期对发酵床垫料补充菌粉或菌液, 使添加的目标微生物始终保持优势种群数量地位, 同时也确保其增殖潜力。通常可结合水分调节、疏粪管理、通透性管理等养护措施进行补菌, 也可通过猪舍加湿管道或者超微喷雾系统喷雾补菌。

2.4.6 垫料补充。

发酵床在消化分解粪尿的同时, 垫料也会逐步损耗, 及时补充垫料是保持发酵床性能稳定的重要措施。通常垫料减少量达到10%后就要及时补充, 补充的新料要与发酵床上的垫料混合均匀, 并调节好水分。

2.5 猪群的饲养管理

2.5.1 免疫接种。

猪场免疫接种, 是预防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应根据疫病流行情况和母源抗体情况, 制定完整的免疫程序, 对哺乳仔猪、保育猪、育成猪、育肥猪和公、母猪进行免疫接种, 以提高猪群抵御疫病的能力。

2.5.2 驱虫。

入圈生猪要先彻底清除体内外的寄生虫, 防止将寄生虫带入发酵床, 以免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再次带入体内而发病。

2.5.3 消毒。

垫料区禁止使用消毒剂, 防止消毒剂杀灭有益微生物, 饲喂台 (含食槽) 、走道及猪舍周围可以定期喷洒消毒液。

2.5.4 通风降温。

圈舍内湿气大, 必须注意通风换气。一般构建敞开式猪舍, 以利自然通风。同时安装卷帘, 夏季高温时放下卷帘, 采用负压通风, 水帘降温。

使用的垫料一定要经过完全发酵, 以免造成垫料发酵产生高热。阳光强烈时, 可放下遮阳网, 开启抽风机, 发酵床表面层湿度适当降低, 饮水管避免太阳直射。

2.5.5 病猪隔离。

饲养员每次加料时都要认真观察猪吃料和行为, 如发现个别发病猪或异常表现, 应及时隔离进行治疗。发酵床用益生菌原液150~300倍喷雾, 有条件的可用火焰消毒器对猪舍墙体、食槽、过道进行过火焰消毒。

2.5.6 饮水、饲料加入菌种。

生物发酵床养猪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益生菌, 用益生菌替代抗生素药物, 替代化学消毒剂。在猪场内外可选择菌液或中药类杀菌剂进行消毒, 营造一个良好的猪场小环境。

3 生物发酵床养猪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3.1 粪尿、垫料资源循环利用的局限性

采用生物发酵床养猪, 作为优质肥源的猪粪尿经微生物分解, 肥效降低;发酵产生的甲烷、二氧化碳向大气中排放, 不利于环保;垫料经过反复使用, 铜、锌、磷等元素含量较高, 作为农作物肥料等循环利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垫料中防止高铜、高锌和其他重金属盐的沉积应从饲料源头抓起, 在设计饲料配方时, 须认真考虑猪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 从严掌握微量元素的添加, 防止过量。另外, 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猪对磷的消化吸收率。严格限制饲料原料重金属盐的超标而引发的累积, 需要积极探讨其他的生物措施或理化措施, 降解铜、锌和其他微量元素, 降解重金属盐, 避免因过量造成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3.2 高效菌种的筛选、组合及菌种的本土化

生物发酵床养猪是集养猪学、微生物学、动物营养学、环境卫生学、土壤肥料学于一体的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体系。发酵床系统分布的微生物众多, 且各司其职。土著微生物采集需要有一定的技术, 经验依赖性强, 养猪场自制菌种存在一定的难度。商品菌种又存在生物安全和有效含量的问题, 特定微生物是否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尚无权威认证, 而且商品菌种能否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有待观察。因此, 如何筛选出不同地点、不同季节, 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的高效菌种并进行优化组合,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这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3.3 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及猪垫料材料的选择

目前推广的成熟技术是使用锯末、稻壳做主要垫料, 但由于资源有限, 大面积推广将导致原料短缺, 价格上涨。因此, 发酵床的垫料选择不能千篇一律, 只要掌握好保水性与通透性垫料的配比, 不同地区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优势, 如锯末、玉米芯、花生壳、棉花秸秆、稻壳、山区的树枝粉碎等等。需要特别指明的是, 垫料不同, 地域不同, 垫料原料的选择和配比不同, 这些均需通过试验、试用, 经过实践检验, 这也需要深入探讨。

3.4 垫料整体更换时间

对于垫料整体更换时间, 各方说法不一, 也有观点指出“垫料少了就加, 不存在整体更换垫料”。垫料使用到了一定的时间, 通透性会越来越差, 分解粪污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差。猪粪污里面蓄积的铜、锌等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盐等有害元素不能被分解, 含量太高时会严重影响发酵床的正常运行。发酵床微生物繁殖的过程, 同时也是代谢的过程, 会不断产生代谢产物, 代谢产物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也会影响微生物的繁殖。基于以上原因, 发酵床垫料使用到了一定的期限必须整体更换。

发酵床使用寿命是根据垫料的使用寿命来确定的, 垫料质量好, 耐腐蚀, 用的时间就长。按理论计算:垫料理想使用天数=[ (25-垫料碳氮比) ×垫料总量×垫料含氮率]÷[ (粪尿碳氮比-25) × (日产粪量×粪含氮率+日产尿量×尿含氮率], 在锯末和稻壳各一半的情况下, 理论使用年限为4.06年, 考虑一些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 一般的发酵床使用2~3年是正常的。但使用年限受多种因素影响。究竟垫料整体更换时间何时合适?不同材料、不同配比如何确定整体更换时间?这些都需要继续深入的探讨。

4 小结

4.1 生物发酵床养猪是有效的粪污处理措施, 在适宜范围内应大力推广

发酵床在改善养殖环境上, 与传统粪污处理模式相比较有自身特点, 有3个优势应予肯定:一是不需要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环境卫生明显好转;二是用水量大幅降低;三是仔猪保育情况好, 成活率高, 保健费用低。但该项技术的全面推广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如资源的循环利用受限制、改造栏舍费用大、舍内温度高、增加了栏舍建筑面积等。因此, 生物发酵床养猪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推广该技术要因地制宜, 结合实际, 在适宜发展的地区大力推广。

4.2 高起点投入, 规范化生产

要保证发酵床正常运行, 必须具备3个条件:一是高效的发酵菌种;二是规范的发酵床圈舍构建;三是正确的发酵床维护和猪群管理, 这三点缺一不可。因此要高起点, 规范化生产, 务求成功。

4.3 存在一定的不足, 仍需继续深入研究

发酵床养猪技术浅析 篇8

发酵床养猪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作为垫料, 加入具有活力的微生物母种, 将母种、垫料和其它辅助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 发酵形成有机垫料, 填充在特殊设计的猪舍中, 对猪只实行软床饲养的新兴养猪法。再利用生猪的拱翻习性及人工翻动, 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 通过发酵床的分解发酵, 产生热量, 杀死病原菌, 减少疫病发生, 也减少了粪尿味, 改善了环境。而同时繁殖生长的大量微生物又向生猪提供了无机物营养和菌体蛋白质, 从而相辅相成将猪舍垫料发酵床演变成微生态饲料加工厂, 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 实现环保养猪。

1 发酵床养猪具有的优势

1.1 产生能量, 节约能源

冬季发酵床养猪的猪舍内的温度可以达到20℃左右, 适宜猪的生长, 不需要其他的增温设备, 节省了烧煤、取暖设备的费用。

1.2 解决粪尿污染

在发酵床内, 粪尿通过微生物降解、消化, 不需要对猪粪尿进行清扫排放, 也不会形成大量的冲圈污水, 从源头上解决了猪粪尿污染问题。

1.3 节省饲料

猪的粪便分解之后产生菌体蛋白, 猪可以食用, 节省10~15%的饲料费用, 仅此一项每头猪可以节省大约50~80元的饲料费用, 发酵床可以使用三年, 可以节省饲料费用大约500元左右。

1.4 提高猪的抵抗力和猪肉品质

猪吃了微生物菌体以后, 能帮助消化, 这在一定程度下提高了猪群的抵抗力。也就减少了药物的使用, 同时减小了猪肉的药物残留, 提高了猪肉品质。

1.5 节省人力

发酵床养猪一个人可以饲养300~400头猪, 可以减少一个工人, 一个工人人工费用按照一个月1000元工资计算, 三年就可以节省36000元的费用。

1.6 为农业提供优质生物有机肥

发酵床降解了粪尿的同时, 也降解了有机垫料, 使用三年后, 转化为优质生物有机肥, 直接用于农田, 真正达到了循环利用。

2 发酵床养猪存在问题

2.1 建筑面积问题

如果发酵床养猪密度按整个栏计算为1.2~1.5m2/头, 那么要把水泥地面的部分 (吃料台和饮水台。大的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小的也有十分之一以上) 减去, 按垫料面积来分, 可能一头猪也就占1m2左右, 作为大猪来说, 1m2的垫料每天要分解1.5kg左右的粪便, 还有尿液, 承受能力达不到, 效果也不理想。如果单单是根据垫料面积来算, 到大猪的时候, 加上饲料台、饮水台, 平均每猪占据面积要达到1.8~2.0m2, 所以, 饲养规模相同的猪场在建筑方面要增加成本。

2.2 原料问题

每平方米的垫料 (80cm厚) , 需要谷壳和锯末各4包 (30~35kg重) 左右, 因此, 原料的需求量非常大, 如果全面采用发酵床养猪势必会造成原料紧张问题。

2.3 垫料位置问题

做发酵床的猪栏, 一般垫料层深60~80cm, 而地面多数是土地面, 对于地下水位一般比较高, 下面又没有铺设水泥地面, 当地下水渗透到一定程度时, 垫料下层湿度过大, 容易变质。所以, 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要在地上建造床栏, 这样也会增加建舍成本。

2.4 价格问题

发酵床养猪生产出来的产品虽然是优质的, 符合无公害产品要求的各项指标, 但是现实中还没有卖出优质的价格, 所以, 在效益方面还具有很大的优势, 还有待于开发市场, 同时需要加大宣传。

解析发酵床养猪技术 篇9

关键词:养猪技术,发酵床,环保,有机猪肉

现在全国对发酵床养猪有很多种称呼, 如“零排放养猪”、“生物环保养猪”、“生态养猪”、“懒汉养猪”、“自然养猪法”等等, 该项技术主要以秸秆、锯末、稻壳等垫圈料, 添加天然盐、微生物、营养剂等物质混合形成发酵床, 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分解猪的粪便, 保持猪圈温度, 避免病菌传播。它具有无臭味、节省成本、提高猪群抗病能力等优点。

发酵床养猪起源于日本、韩国。从1992年开始, 日木鹿儿岛大学的专家教授开始对发酵床养猪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规范。1999年, 在鹿儿岛大学农学部附属农场召开了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观摩会, 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1 000多名专家、学者和农户参加了这次会议。从此, 发酵床养猪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目前, 日本自然农业协会、山岸协会、鹿儿岛大学, 以及韩国自然农业协会都在大力推广和应用这项技术。我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黎明农民大学1997年就从韩国引进, 并在该地区试验推广;福建省在环保部门的推动下, 也较早推广了此技术, 使用的是日本公司的发酵剂, 这样, 在我国南北、两种气候条件下, 两种来源的技术分别进行了试验。由于韩国的技术体系是发酵剂农户自己配制, 初期没有商品出售, 所以推广普及的速度慢, 而在福建使用的是日本洛东公司的商品发酵剂, 更容易规范生产、推广。但对此项技术的快速推广普及起了非常重要作用的是山东省, 这应该归功于山东省行业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在两年的时间里已有近千家场户使用自然养猪法。

迄今为止, 发酵床养殖模式, 已被国内近20多个省市所接受并采纳[1], 发酵床技术的推广应用经历了东北零下30℃的温度, 夏季南方高温40℃的温度, 该项技术在某些地区的成功使用, 为使用者带来了的可观的经济利益。然而随着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推广应用所暴露出的问题也必须加以客观地分析, 以利于该项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1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优点

对于发酵床养猪的优点已有许多报道,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2~7]。

1.1 环保

目前我国的养殖形式逐渐向规模化发展, 现代规模化的养猪, 提高了生产率, 但同时产生的粪便却难以处理, 我国每年畜禽粪便产生量已达19亿t, 超过了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2倍多, 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后, 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土壤微生物, 能够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猪的排泄物, 不在需要对猪粪尿采用清扫排放, 也不会形成大量的冲圈污水, 从而没有任何废弃物、排泄物排除养猪场, 真正达到养猪零排放的目的。使用发酵床的猪舍, 舍内没有异味感;地面由于填满干净的圈底有机垫料, 及时翻埋, 没有污水、粪便;圈底有机垫料干净卫生, 铲起来松软适度, 没有普通猪舍的过度臭味, 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1.2 健康

发酵床结合特殊猪舍, 使猪舍通风透气、阳光普照、温湿度均适合于猪的生长, 再加上运动量的增加, 猪能够健康地生长发育, 发病减少, 特别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从而大大减轻了因为饲养规模的扩大而致的疾病增多, 减少抗生素、抗菌性药物的使用, 用发酵床养的猪, 又回到了“土生土长”的环境, 恢复本性, 符合动物福利要求。心情好, 自然吃的多, 长的也好, 个个皮毛光亮, 长势喜人。利用发酵床技术养出来的猪, 猪肉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猪肉。

1.3 保温节能

解决了猪舍的冬季保温问题, 节约了能源。猪粪尿与锯末等垫料的混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发酵分解, 产生热量, 中心温度可达40~50℃或更高, 表层温度长期维持在25~30℃。在零度以下的冬天, 不管南方北方 (北方更有优势) , 这个升温的优点是很具经济价值的, 省了电、煤等取暖费。尤其是改善了猪的腹感温度, 降低了猪舍温度变化幅度, 相比其他取暖方式, 更具优势。

1.4 节本增效

由于发酵床养猪技术不需要用水冲猪舍, 可节约用水80%~90%;不需要每天清除猪粪, 采用自动给食、自动饮水技术等众多优势, 一个人可饲养500~1 000头商品猪或饲养100~200头母猪, 节省用工的投入;生猪体内无寄生虫、无需治病, 节省药品费用;冬季不用采取升温措施, 节约燃料费用;克服了冬季寒冷对养猪的不利因素, 提高了冬季饲养育肥速度, 平均饲养期可以缩短10~15 d, 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 节约饲料, 从而达到了节约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在规模养猪场应用这项技术, 经济效益将十分明显。

2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缺点

对于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缺点人们尚很少提及, 在实际应用时, 还应考虑以下问题。

2.1 猪舍建筑成本问题

与我国传统的养猪模式比较, 发酵床养猪技术前期投资较大, 一般需要建筑成本每平方米约100~200元。对于新建的大型养猪厂, 前期投资很大, 经济可能难以承受。

2.2 垫料资源的制约

目前推广的成熟技术是使用锯末做主要垫料, 但是随着我国木材的限制采伐和该技术推广面的扩大, 锯末资源绝对不会充足供应, 如果大量使用秸秆, 发酵床的使用寿命就会大大缩短, 而且易发霉。

2.3 疫病的控制问题

虽然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细菌、病毒无法在50℃的环境下长期存活, 但不能带猪消毒始终是这一养猪法的缺陷, 发酵床养的猪也会得病, 猪在发酵床垫料上生长, 抗病力增强, 不等于患病几率为零。猪患病的可能性仍很高, 患病来源可能在于进场仔猪免疫程序不健全、垫料中的锯末等组分含有病原微生物、垫料过于干燥导致呼吸道疾病、发酵床发酵失败、发酵床垫料经多次利用后杀灭病菌和寄生虫卵的能力降低等多种原因。发酵的益生菌也不可能完全抑制病毒。

2.4 行业标准问题

此项技术没有行业标准, 用户无所适从。全国近80家发酵床技术推广企业, 用户难辩真伪, 在使用中无所适从。

3 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菌种问题。土著微生物采集需要一定的技术, 经验依赖性强, 养猪场自制菌种存在一定的难度, 商品菌种存在生物安全问题, 特定微生物是否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尚无权威认证, 而且商品菌种能否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有待观察。二是猪场防疫卫生问题。常规消毒剂对菌种有杀灭作用, 猪场无法开展常规性的猪舍内环境喷雾消毒。三是地区适应性问题。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的发酵床技术模式不尽相同, 必须因地制宜。特别是由于发酵床发酵产生热量, 增加了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季节猪舍温度控制的难度和成本。四是垫料来源问题。生物发酵床以主要以秸秆、锯末、稻壳为原料, 由于资源有限, 大面积推广将导致原料短缺, 价格上涨。

4 吉林省发酵床养猪的开发与利用

吉林省是我国试验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最早的省份。早在1997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黎明农民大学就从韩国引进该项技术。1997年冬, 韩国自然农业研究所赵汉珪所长应邀来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讲学, 也就是那年, 延边黎明农民大学在我国率先引进自然农业技术。学校在师资力量相对紧张的情况下, 抽调10多名骨干教师, 开设了教研室, 建了示范农场, 又成立了北方自然农业研究所 (现延边自然农业研究所) 、后来又组建了绿色农业协会、延边黎大自然农业发展责任有限公司。从那年起, 赵汉珪先生每年都多次来学校访问, 与学校的老师们进行技术交流和探讨。10多年来, 在原延边黎明农民大学金哲勋校长的带领下, 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 发酵床养猪经过消化吸收, 探索出适合我国各种自然气候条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成熟技术。同时在南方省份如山东、福建等省大力发展推广应用发酵床技术的激励下, 吉林省的发酵床养猪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科研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 对该项技术的应用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而以推广该项技术为己任和经济出发点的一批企业 (如田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正在为发酵床养殖技术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而不辞辛苦的工作。使得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广大养殖业主中认可程度不断提高。

任何一种技术都会存在优缺点, 也有一定的应用条件, 发酵床养猪技术也不例外。发酵床养猪模式确实对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以及提高养猪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发展潜力和社会效力,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发酵床养猪在粪污处理、冬季保温上确有明显优势, 在北方地区推广效果更为明显, 比较适合在北方的中小规模养猪户推广。该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还需畜牧科技战线的同仁们不断地实践, 研究出适合不同地区的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 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发酵床养猪技术, 共同促进养殖、环境、资源与人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全.发酵床养猪现状分析[J].今日畜牧兽医, 2008, 9:12~13.

[2]王立贤.正确看待发酵床养猪[J].猪业科学, 2009, 9:48~49.

[3]盛清凯, 武英, 王成, 等.发酵床养猪技术的优势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J].猪业科学, 2008, 3:80~81.

[4]滕建标, 范绪和, 柯荣峰.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探讨[J].畜禽业, 2005, 6:21.

[5]刘素梅, 刘丽.实用发酵床的养猪技术[J].北方牧业, 2007, 10:16.

[6]王建华, 彭君, 朱建明.新型发酵床养猪技术介绍[J].畜禽业, 2005, 6:21.

生物发酵床养猪鞭虫病的诊治 篇10

关键词:猪场疫病;养猪;生物发酵床;养猪鞭虫病;诊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1-0056-01

近几年来,生物发酵床在猪场的应用愈来愈广泛,但是由于相关技术掌握不全面,导致部分猪场疫病暴发频繁。利川市东城办事处某生物发酵床养猪场在2011年9月发生一起猪鞭虫病,现将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该猪场属于育肥猪场,圈舍全为生物发酵床,没有配备传统水泥地面圈舍。购入的仔猪均为2月龄仔猪,育肥后出售。仔猪购入后没有经过隔离饲养,直接进入发酵床圈舍饲喂,并在发酵床圈舍内进行防疫和驱虫。发病猪群为购入1月后的仔猪,共存栏89头,已经免疫过猪瘟疫苗和猪口蹄疫疫苗等疫苗,并使用伊维菌素对猪群进行了驱虫。此次引进仔猪前没有更换发酵床垫料。

仔猪引进28 d后有个别猪开始发病,体温正常。主要表现为腹泻,粪便呈稀糊状,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消瘦严重的病猪背脊骨骼明显显露;个别病猪排水样黑血便。使用抗生素治疗后,部分病猪的腹泻症状可以暂时控制1 d左右,而后又继续腹泻直至死亡。笔者前往该猪场时已经发病10多天,共发病62头,死亡27头,发病率69.7%,病死率43.5%。有11头特别消瘦的病猪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和护理逐渐正常(体重与发病前一致)。据畜主称,前一批猪亦是表现相同症状且死亡10多头。

2 诊断

剖检病死猪发现盲肠、结肠内有大量20~50 mm的白色线虫,大多数寄生在盲肠内,结肠内数量略少。有的虫头部已经进入肠壁黏膜内。寄生部位有水肿或溃疡。根据临床症状和解剖症状即可确诊该病例为猪鞭虫病感染。

3 治疗

对全群猪注射左旋咪唑注射液,剂量为0.2 mL/kg 体重。同时,每天上午在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下午添加维生素C等药物,连续饲喂5 d。间隔1周后在饲料中添加左旋咪唑(剂量按说明书)。

在注射左旋咪唑注射液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消瘦严重的病猪在1周后采食量逐渐增加。

4 病因分析

猪鞭虫病又叫猪毛尾线虫病,主要危害仔猪,严重感染可引起死亡。该次病例是笔者近年来诊治的病例中最严重的。一个半月的仔猪即可检出虫卵,4个月的仔猪虫卵数和感染率均急剧增高,以后逐渐减少。猪鞭虫病的有效驱虫药物为左旋咪唑、苯硫咪唑等。生物发酵床要求猪转群前应清除其体内外寄生虫,避免寄生虫带入发酵床,以免猪在采食菌丝时重复感染疾病。

该猪场没有进行进入发酵床前的有效驱虫;新进猪只时也没有更换发酵床垫料;同时使用的驱虫药物单一(仅使用伊维菌素),加上确诊疫情不及时是造成此次鞭虫病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5 建议

使用生物发酵床技术一定要按其相关要求操作,进入发酵床前一定要做好猪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除工作,同时免疫计划要全部落实到位。应配备一定比例的传统圈舍,不能全部使用发酵床。发酵床的单位饲养密度要合适,每头猪应占地1.2~1.5 m2,及时更换垫料、添加菌种及微生物活性剂。猪舍内禁止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药品。同时应搞好其他配套管理技术。

不要使用单一驱虫药物,应综合驱除本地常在和有可能从外地带入的寄生虫。使用药物前注意其驱虫范围,做到不遗漏。发现发酵床被污染应该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垫料,并将其全部彻底焚烧处理。

浅谈发酵床养猪技术 篇11

1.1 发酵床的制作模式

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单元。

1.1.1 地上槽模式:

适合南方。将垫料槽建在地面上, 垫料槽底部与猪舍外持平或略高, 硬地平台及操作通道垫高 (槽深) 50 (保育猪) ~100 cm (育成猪、育肥猪、种猪) 。

1.1.2 地下槽模式:

适合北方。将垫料槽建在地表面以下, 槽深40 (保育猪》~80 cm (育成猪、育肥猪、种猪) 。

1.1.3 半地下槽模式:

也称半地上槽模式。适合北方。将垫料一半建在地下, 一半建在地上。槽深50~90 cm。

1.2 发酵床的制作方法

1.2.1 发酵床的组成:

:发酵床的主要成分是垫料, 垫料包括主料和辅料。 (1) 主料。有锯末、木炭、稻壳、秸秆粉、稻草粉、麦草粉、玉米芯、棉秆、花生壳、蘑菇渣、树枝粉、树叶等, 占90%。 (2) 辅料。有米糠、麦麸、玉米面、饼半瞻, 占10%。 (3) 微生物原种。按说明添加。

1.2.2选择垫料的原则:

(1) 透气;睦。稻壳透气性强, 人力翻动增强透气性。 (2) 吸水性。锯末吸水性强, 透气性中等。 (3) 最经济。垫料种类多, 以成本低为宜。

1.2.3 配方设计原则:

以惰性原料为主, 各种原料的惰性大小排序为:锯末>花生壳>稻壳>稻草粉>其它秸秆粗粉。惰性越大的原料, 越需要加点营养 (米糠、麦麸、玉米面、饼粕等) , 反之无法发酵。垫料的主料组合有:锯末+稻壳;锯末+花生壳;锯末+玉米秸秆;锯末+玉米芯;锯末+树叶;锯末+玉米秸+花生壳;锯末+稻壳+花生壳+木炭粉;树枝粉+玉米秸秆+花生壳+玉米芯。

1.2.4 菌种的选择:

菌种有以下3种类型: (1) 自然型, 所有的菌种在野外采集; (2) 复合型, 由纯培养的好氧菌与厌氧菌复合而成; (3) 好氧型, 由纯培养的好氧菌一种组成或几种复合而成。要求选择的菌种具有以下特点: (1) 抗逆性强; (2) 抗缺氧能力强; (3) 抗缺盐能力强; (4) 减少垫料的深翻工作。

1.2.5 发酵床的制作过程:

(1) 分层发酵床。下层铺上整株的玉米秸秆、稻草、木椴等作为支撑材料层。上层为发酵层35~50 cm厚, 将上层垫料原料洒上菌种, 调整好湿度, 堆积放置酵熟一段时间铺平即可; (2) 均匀垫料发酵床。将各种垫料原料与菌种搅拌均匀, 调整好湿度 (500%~55%) , 堆积成丘状进行酵熟7~15 d, 堆内温度可达50~70℃, 杀死病原菌、寄生虫、幼虫、虫卵、蝇蛆、草籽等, 增殖有益菌。发酵成熟后摊平, 上面铺一层10 cm厚的锯末, 然后上猪。发酵床厚度不低于50cm。

1.2.6 发酵床的湿度调整:

以手握感觉判断:抓起一把调整好的发酵垫料, 用力使劲抓握, 手心感觉有湿度, 但指缝无水滴出;手松开后, 垫料稍呈团状;抖落垫料后掌上不挂水珠, 但明显感觉有潮气。

1.2.7 发酵成熟的垫料判断:

用手抓取发酵堆内深30 cm以内的垫料, 用鼻闻无腐败味, 无刺激性气味, 酵熟优秀的垫料还具有一股醇香味。

2 发酵床的日常管理

2.1 垫料通透性管理

要求含O2正常。方法:将垫料经常翻动, 翻动深度, 保育猪15~20 cm, 育成猪、育肥猪、种猪25~30 cm。

2.2 水分调节

因猪床的水分在不断挥发, 需要补充水分。方法:采用加湿喷雾补水, 或结合补菌时补水。

2.3 疏粪管理

将粪尿分散撒布在垫料上, 并与垫料混合均匀。将粪便掩埋到20 cm以下, 防止生蝇蛆和蚊虫。保育猪2~3天1次, 中猪、大猪1~2 d 1次, 夏季每天1次。

2.4 发酵床维护的操作程序

每天小调整, 每周2~3次翻埋粪尿和污染的垫料, 每50~40 d进行1次约30~40 cm的深翻, 每批猪转群后垫料堆积成丘状酵熟。如果粪尿分解不及时, 翻耙垫料的同时配合撒少量菌种, 效果更好。发酵床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向上面喷洒一定的活性剂, 以提高降解效率。

2.5 新进猪的防病

在隔离观察栏内饲养至少10 d以上, 统一防疫、驱虫, 稳定后健康猪按体重大小分圈进入发酵床饲养。

2.6 垫料的使用年限

每一批垫料铺上后使用期一般2~3年。锯末+稻壳达50%, 使用年限可达4年。

2.7 饲养密度

不同类别的每头猪对发酵床的体积和面积的要求见表1。

2.8 补菌

目的:维持发酵床微生态平衡。方法:每周1次, 按1∶ (50~100) 倍稀释喷洒, 一边翻猪床20 cm深一边喷洒。可结合水分调节和疏粪管理进行。若湿度合适也可干菌粉直接撒入混合。

cm、m3、m2

2.9 垫料补充与更新

发酵床在消化分解粪尿的同时, 垫料也在逐渐损耗, 塑料减少量达10%就要及时补充, 并调节好水分。垫料是否需要更新的判断方法: (1) 高温段上移。发酵床的最高温度段位于床体的中部偏下段, 保育猪发酵床为向下20~30 cm, 育成猪、种猪发酵床为向下40~600 cm。按日常操作规程养护, 高温段上移说明需要更新垫料。 (2) 发酵床持水能力减弱。垫料从上往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加。 (3) 猪舍出现臭味并逐渐加重。

3 疫病防控程序

3.1 进猪前彻底消毒圈舍和周围环境。

不能用消毒液和抗生素药物消毒圈舍, 以免杀死发酵床的益生菌。一般采用干热消毒160~180℃, 1~3 h;火焰消毒;焚烧或紫外线消毒等。周围环境的消毒按常规进行。

3.2 针对性免疫接种。

进行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蓝耳病等的免疫接种。

3.3 中西医结合进行疾病预防。

每吨饲料添加80%支原净125 g+阿莫西宁250 g+15%金霉素2 kg用于母猪产前产后, 1.2 kg高利霉素+强力霉素200 g用于断奶仔猪及母猪。

3.4 猪群健康监控。

每天认真观察猪的精神、采食、饮水、粪便、肢势、眼、鼻、皮肤、体温等是否正常, 早发现疾病, 早治疗。

3.5 防止疾病传播。

上一篇:少年成长小说下一篇:电子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