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猪现状分析

2024-07-10

发酵床养猪现状分析(共10篇)

发酵床养猪现状分析 篇1

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 属农业大县, 近两年养猪业的集约化快速发展, 发酵床养猪法得到快速推广, 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 我们总结了一些临渭区应用发酵床养殖的经验, 供大家借鉴。

1 发酵床养猪法的技术原理

发酵床养猪法最早起源于日本, 韩国引进该技术, 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发展成韩国自然养猪法。后韩国的自然养猪法和日本的发酵床养猪法引入我国。发酵床养猪法技术核心就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垫料, 猪生长在发酵的垫料床上, 排泄物粪尿不用清理, 排泄物粪尿作为微生物的养料, 被微生物代谢, 同时微生物自身作为菌体蛋白又为猪的生长补充蛋白。从而实现无污染, 零排放, 节能环保的生态养殖的目的。

2 发酵床养猪法在临渭区推广的优势

2.1 节约资源

发酵床养猪法节约资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节约热能资源, 二是节约水资源。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 临渭区冬季的温度4~6℃, 这样的环境温度不利于猪的生长, 采取火道, 水暖取暖, 如100头肥育猪, 4个圈舍, 1个月消耗500 kg煤, 则要增加300元左右的养殖成本;发酵床养猪不需要清理粪便, 临渭区传统养殖方法是每天用水冲洗圈舍清理粪便, 如100头肥育猪, 4个圈舍, 每天冲洗圈舍粪便需要40 kg水, 那么1个月就是1 200 kg, 一个养殖周期4个月将消耗4 800 kg水资源。

2.2 节省劳动力

发酵床养猪不需要用水清洗圈舍, 不需要清理粪便, 更谈不上收集堆放粪便, 这就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节省了劳动力。

2.3 消化道疾病减少

相对于传统养殖方法, 发酵床养猪法猪的消化道疾病明显减少。发酵床养猪猪舍无废料、无粪便垃圾, 发酵床内部中心温度可达60~70℃, 可杀死粪便中的虫卵和病菌, 同时猪舍苍蝇显著减少, 发酵床表面温度25℃, 冬季环境温度适宜, 避免冷刺激的影响, 降低应激, 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2.4 临渭区的优势

发酵床养殖最主要的是垫料的问题, 临渭区发酵床养殖起步相对较晚, 垫料竞争小, 锯末、秸秆等垫料资源相对容易解决;冬季气温低, 养殖场基本无过冬取暖措施, 有对发酵床养猪的需求;发酵床养猪劳动强度低, 这些因素决定发酵床养猪技术在临渭区的可推广性。

3 发酵床养猪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懒汉养猪法”说法有误导

在发酵床养猪法早期推广中, 有人把发酵床养猪法称为“懒汉养猪法”,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有误导养猪户的作用。发酵床养殖法养猪在应用中有一些技术规范必须掌握: (1) 外购仔猪入发酵床之前, 进行隔离观察, 隔离饲养、消毒后方可进入; (2) 发酵床水分的控制, 发酵床的水分控制很关键, 含水分少发酵慢, 水分多通气差, 导致腐败菌、霉菌等有害菌大量繁殖, 产生臭味影响养殖;发酵床含水分过少, 则垫料干燥易起末扬尘, 影响猪的呼吸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根据经验建议发酵床上部的水分一般控制在45%左右, 简易检测方法是:手抓一把表层垫料, 对着垫料轻轻吹口气, 如果基本不扬尘, 说明不需要补水;如果垫料扬尘比较多, 说明过干, 需要对垫料进行补水或者与其他湿度大的垫料混合搅拌, 达到理想的水分含量。

3.2 发酵床垫料管理技术掌握欠佳

猪具有定点排泄粪尿的特性, 发酵床上容易出现粪尿分布不均, 粪尿集中的地方, 导致单位面积湿度过大, 发酵消化分解速度减慢, 容易滋生霉菌等有害微生物。发酵床微生物为好氧发酵, 由于底层垫料长期不翻挖, 导致底层垫料微生物缺氧, 发酵速度减缓, 甚至发酵床失败。垫料的翻耙难以全面进行, 日本发酵床养猪采用机械化操作, 采用挖掘机堆积垫料、翻耙;我国大部分发酵床猪舍在设计猪舍时, 没有考虑机械化操作问题, 将发酵床进行栅栏分割, 不利于机械操作, 没有考虑垫料清理问题。据此发酵床垫料管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集中粪尿要分散在垫料床上, 翻耙垫料, 使粪尿与垫料混合均匀, 要求隔天翻耙, 深度以30 cm左右, 1周要深翻1次, 深度以50~70 cm为宜。

3.3 夏季发酵床养猪热应激问题

临渭区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冷, 夏季热, 气温40℃以上时间, 高温持续时间较长。发酵床养猪舍建造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屋顶的隔热处理, 安装湿帘、换气扇等因素, 如不能保证夏季发酵床养猪的硬件设施, 发酵床养猪法夏季在临渭区将不可避免出现热应激的问题。

3.4 发酵床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发酵床养猪虽然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推广很快, 难免存在各种问题, 笔者对干撒式制作发酵床的方式有不同的看法, 它在前期的制作中虽然节省了劳动力, 但是由于新上发酵床的猪早期不能提供充足的粪尿, 发酵床的含水量不足, 发酵速度慢, 效果差, 有些养殖户在垫料发酵前期添加鲜猪粪、鲜牛粪等外源性的排泄物, 这对发酵床养殖户来讲存在很大的隐患, 是养殖中的大忌。

3.5 发酵床养猪养殖密度的问题

发酵床中的菌种的发酵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单位面积的养猪数量有限, 饲养密度不能过大, 否则易导致微生物的发酵不充分、不完全, 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 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 影响养殖。

4 小结

发酵床养猪固然能做到节能环保, 但是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临渭区如何改进发酵床养猪技术, 是做好发展发酵床养猪的关键。笔者认为要做到因地制宜, 充分掌握发酵床养猪的核心技术, 吃透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在垫料的选择、菌种的选择等方面要进行不断地创新实践。

发酵床养猪技术简介 篇2

发酵床养猪的最大特点是圈舍无臭味,猪排泄的粪尿被迅速降解。猪通过拱食还可采食垫料中有益菌繁殖形成的菌体蛋白,补充营养。垫料使用2~3年后一次性清理出圈,可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整个养猪过程实现了零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1. 猪舍的建造

发酵床式猪舍选址同普通猪舍,一般要求远离交通要道,地势较高、干燥、平缓、向阳,地面坡度以1%~3%最为理想。猪舍建造也同普通猪舍,要求通风采光良好,东西走向,坐北朝南。猪舍一般宽4~6米、长8~20米,墙高约3米,脊高约4.5米,朝南开设可自由开闭的大窗,使阳光可以照射到猪床面积的1/3以上,且从早到晚尽可能让阳光照射到整个发酵床,阳光照射带来的热量可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猪舍北侧建自动给食槽,南侧建自动饮水器,可按对角线方式分布。屋脊应安放通风帽(或无动力风机),以利通风散热,这在夏季较为闷热的长江以南地区显得更加重要,因发酵床产热。猪舍面积可按1头哺乳及断奶仔猪占地0.8~1.2米2、育肥猪占地1.2~1.5米2建造。若采用大棚养猪,效果更好,因为大棚造价低,且采光、保温性能好,便于调节小气候,冬季保暖,夏季放下遮阳膜,把四周的裙膜卷起来,可创造非常好的通风降温环境。猪舍内部背阴面设置过道,以方便进料和日常管理。水泥饲喂台要紧挨着过道,其余的地方作为发酵床。南方地区水泥饲喂台的面积要大一些,以利于夏季猪趴卧休息。

2. 发酵床的建造

发酵床的建造并无严格要求,生产上常用的有地上式和地下式两种。我国南方地区较温暖湿润,地下水位较高,一般采用地上式发酵床为宜;我国北方地区较寒冷干燥,且地下水位较低,一般采用地下式发酵床为宜。地下式发酵床要求向地面以下深挖90~100厘米,生物垫料的厚度80~90厘米。地下水位低的地区,也可采用地上式发酵床。地上式发酵床在地面上砌成,要求高度80~90厘米,建好后填入已经制成的有机垫料,厚约80厘米。

3. 发酵菌种和活性劑的使用

发酵菌种的制作使用是发酵床养猪最为关键的环节。发酵床菌群主要有3种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菌,三者相辅相成。枯草菌是担任降解粪尿任务的主要菌群。不同菌种的配比、单位重量的有效活菌含量、活性以及适应性等方面直接决定了猪舍粪尿的降解效率和发酵床的使用年限。虽然发酵菌种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生产,但难度较大,且不同地方制作的菌种分解粪尿效率相差很大,因此建议购买专门单位生产的发酵菌种。厂家出售的菌种已进行了菌种培养、纯化处理、分离与鉴定等操作,具有效果好、体积小、使用简便等优点,包装规范,有详细的产品使用说明和技术手册。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成品发酵菌种,购买时注意选择有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文号的优质菌种。洛东酵素是目前市场上较常见的发酵菌种,是日本洛东化成工业株式研制生产的,因此我国部分地区把发酵床养猪又叫洛东发酵床养猪。

发酵床垫料使用一段时间后,生物降解速度降低,这时需要喷洒一定量的活性剂。活性剂是从植物生长点内提取、经发酵后形成的,包括天惠绿汁、氨基酸液等,主要用于调节垫料微生物的活性。活性剂已开发出多种商业产品,可在市场上购买,按说明使用。另外,平时发现某处猪粪堆积的比较多时,要向别处翻耙,以利于粪便的发酵降解。

4. 发酵床垫料的制作

垫料的制作是发酵养猪的重要环节。垫料原料可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选用。常见的垫料原料有如下几种:锯末,稻壳,花生壳,木质素较多的辣椒秸、棉花秸等农作物秸秆(秸秆要粉碎到40目左右)等。不提倡使用玉米秸秆,生产中发现玉米秸秆易产生黄曲霉菌,黄曲霉菌可产生毒性和致癌性很强的黄曲霉毒素。生产中常选用两种有机垫料混合使用,最常用的是“锯末+稻壳”、“锯末+花生壳”、“锯末+辣椒秸(或棉花秸)”。制作垫料一定要将保水性原料(锯末)、通透性原料(稻壳或花生壳或秸秆)的比例掌握好,一般按重量1∶1配比。垫料全用锯末会出现板结,全用稻壳或花生壳会影响使用年限。需要注意的是经过防腐剂处理的锯末不能使用(如三合板等高密板材加工后的锯末)。正常情况下垫料可连续使用2~3年。①垫料层组成。一般猪舍中垫料的总厚度为80~90厘米,每平方米垫料重约170千克,有条件的可先铺30~40厘米厚的木段作为疏松通气底层,然后再铺锯末与稻壳(或花生壳、秸秆)的混合物。有条件的场(户)垫料中加适量的米糠(或酒糟、麸皮)和粗盐有利于发酵,用量分别为垫料总重的0.1%~0.3%。将发酵菌种、锯末、稻壳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使含水量达到60%,以保证功能微生物菌种能够大量繁殖。经5~7天即可开始发酵,20~30天后底层也进入发酵状态,中部形成白色的菌丝,温度可达50~60℃或更高(表层温度在25~30℃)。②活性剂的使用。发酵床经使用一段时间后,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活性剂。有的发酵菌种活性强,不需使用活性剂;如果发现有猪粪尿不能正常分解时,说明发酵菌种活性降低,此时将发酵菌种用活性剂稀释至适当的比例泼洒到发酵床床面,以提高微生物菌群对排泄物的降解速度。

以发酵床面积为20米2、垫料厚度80厘米、每平方米用垫料170千克计算,垫料原料用量如下:锯末,20米2×170千克/米2×50%=1700千克;稻壳,20米2×170千克/米2×50%=1700千克;发酵床菌种,20米2×170千克/米2×0.2%=6.8千克;粗盐,20米2×170千克/米2×0.2%=6.8千克;米糠(或酒糟、麸皮),20米2×170千克/米2×0.3%=10.2千克。然后将垫料原料(锯末、稻壳、菌种、粗盐、米糠的混合物)与水按重量比2∶1充分混匀,在搅拌混合过程中用水约1500千克(锯末、稻壳等自然风干材料含水量已超过10%),这样可使垫料水分达到60%左右。判断垫料含水量多少,生产中可采用手握法,即手握垫料成团、松手即散,指缝无水渗出即说明垫料含水量合适。

5.发酵床的使用与日常维护

猪进圈前,在猪圈内将垫料搅拌均匀堆积发酵5天左右,使微生物繁殖并洁净发酵床垫料环境。垫料也可在猪舍外搅拌、发酵好再铺到猪圈内。猪全部出栏后,将垫料放置干燥2~3天,用叉子或便携式犁耕机将垫料从底部翻一遍,视情况适当补充垫料和菌种,重新堆积发酵,间隔24小时即可再次进猪饲养。日常生产中还应做好以下几点:①保持发酵床的湿度适当。垫料具有一定的湿度利于微生物的繁殖,距床面20厘米左右的中心发酵层含水量一般控制在30%~60%,判断垫料含水量方法同上。如果水分过多可打开通风口,利用水分蒸发流动调节湿度;如果干燥可向发酵床喷洒水或活性剂溶液,否则可能引起猪呼吸系统疾病。②定期驱虫。入圈生猪应提前彻底清除体内寄生虫,避免将寄生虫带入发酵床,使猪在拱食菌丝时将虫卵吞入体内而感染。入圈后生猪每年进行4次驱虫基本可杜绝寄生虫病的发生。③注意微生物菌种的活性。必要时添加活性剂调节微生物菌种的活性,以保证发酵能正常进行。④饲喂量掌握。为促使猪拱翻发酵床垫料,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即喂八成饱。猪习惯在固定地点排粪尿,管理人员可待粪便成堆时挖坑填埋即可。⑤注意用药。发酵床式猪舍内不得使用化学消毒药品和抗生素类药物,避免杀伤垫料微生物,降低其活性。⑥及时补充垫料。当垫料下沉超过10厘米时应补充新料,补充的新料要与发酵床的表层垫料混合均匀。⑦定期人工翻动垫料。初建成的发酵床不需要天天翻耙,日常用叉子、铁锨等工具及时地将部分过于集中的猪粪散开或掩埋,把比较坚实区域的垫料翻松即可,避免发酵床压实板结,造成氧气供应不足,影响发酵。从进猪之日起每隔50天左右应深翻垫料1次,可用便携式犁耕机将垫料从底部反复翻动,把粪便较为集中区域的垫料分散开来。

发酵床养猪模式是新兴的环保养猪技术,虽然现在还处在发展初期,但它的经济性、环保性已充分显现,特别适合我国北方地区中小规模的养猪场(户)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发酵床养猪将逐步成为今后养猪的重要模式之一。但从目前的推广情况看,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发酵床在冬季运作非常顺利,但夏天要进行通风或降温。猪场周围要栽植树木或速生爬蔓瓜菜类,以遮荫降温。当猪舍外气温达35℃以上时,应采取机械通风或湿帘降温,这在夏季闷热的江南地区尤为重要。其次,发酵床主要靠垫料中的微生物降解猪粪尿,但目前所使用的菌种分解效率不是很高,单位面积饲养的生猪数量较低,如何使菌种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发挥较高的效率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分离培养高效、经济、适用范围广的菌种将是今后的发展热点。

发酵床养猪技术及其效益分析 篇3

1 发酵床养猪技术

1.1 发酵床猪舍建设

规范的圈舍是猪健康生长、预防疾病、品质优良的保证。圈舍朝向以坐北朝南为宜。圈舍高度、跨度分别以2.6~3.5 m、9~13 m为宜。单圈适宜面积为20~40 m2, 屋顶要铺设泡沫等保温隔热材料。为便于通风透气, 圈舍之间应用栅栏隔开。圈舍窗户共4种, 分别为天窗、地窗、风机窗、普通窗。应安装自动料槽和自动饮水器, 并且为避免饮水器喷水浸泡发酵床垫料, 饮水器嘴头不宜朝向发酵床。为防止猪在水泥台上拉粪尿, 圈舍内不设水泥台或水泥台宽度不能超过1.2 m。猪圈内设置的垫料坑深度一般为80~90 cm, 最低不少于50 cm。每头育肥猪占地1.2~1.5 m2。

1.2 垫料准备

垫料以锯末、稻壳、刨花、玉米和小麦秸秆等农副产品为主, 发酵床垫需要专门的发酵菌制成。以一个栏20 m2的猪圈为例, 需要锯末1 000 kg+玉米粉20 kg+发酵床菌剂 (1~2包) +水[2]。垫料槽内铺入1层约30 cm厚的锯末, 然后将1包发酵床菌剂与20 kg的玉米粉拌匀, 撒在垫料表面, 为避免扬尘, 床面应再稍洒上少量的水, 铺好即可进猪饲养。

1.3 规范引种

为保证仔猪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养殖户应尽量避免从外地购买仔猪, 坚持自繁自养。若自繁自养不能满足需求, 一定要从无疫病的安全区域购买。买回的仔猪需单独饲养, 先观察28 d以上, 在此期间需要根据免疫要求注射各种疫苗以驱除仔猪体内外寄生虫。待猪只采食、排泄、精神各方面表现正常后, 再与其他仔猪同栏。为避免风险, 严禁将外来猪不经任何隔离观察就放到发酵床上饲养。

1.4 发酵床维护

应从垫料、水分、通风、消毒4个方面对发酵床进行维护。对于不喜欢拱的猪, 可将粪便掩埋在垫料下, 并定期对垫料进行翻倒掩埋;发酵床水分不宜过湿过干, 以不起尘为宜, 垫料过细过干时应喷水;应保证圈舍四窗齐全, 以利于发酵床通风, 屋顶要有隔热保温层。

2 效益分析

2.1 节本高效

与传统集约化养猪相比, 发酵床养猪技术具有省水、省料、省劳力的优点, 可节省水、精饲料分别达85%~90%、15%~20%。发酵床养猪采用自动给食、自动饮水等技术, 1~2年清除1次圈舍垫料, 大大减少猪圈清理次数, 从而可节约劳动力50%以上, 1个正常劳力可批次饲养育肥猪800头。微生物发酵过程产生热量, 有利于生猪生长, 育肥期平均可以缩短10~15 d。夏天垫料表面的温度为27~28℃, 10 cm以下30~40℃, 核心层温度可达50~60℃[3,4];冬天垫料表面温度为17~18℃。利用发酵床养100 kg左右的肥猪可节约饲料20~25 kg, 节水80%~90%, 商品猪价格较普通猪高0.6~1.0元/kg。该养殖技术下出栏时间缩短8~12 d, 育肥猪只日增重2%~3%, 料肉比降低2%~5%。

2.2 提质增效

发酵床猪舍的构建规范, 结构合理, 采光、通风透气、温湿度适宜。适宜的猪舍环境提高了猪的免疫光, 使猪病明显减少, 每头猪药费减少8~15元。发酵床饲养技术还可提高猪肉品质, 使猪肉氨基酸及其他营养含量提高10%~15%;且不添加抗生素和激素, 保证了猪肉的品质。每头猪成本投入共45元, 包括垫料投入20元, 菌种费 (含发酵垫床和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25元。每头猪收益增加199.5元, 其中, 饲料成本降低68元、医药费节省13元、水电费节省2.5元、人工费节省6元、发酵床3年自然生产的有机肥可增收110元, 每头猪总体经济效益为154.5元。

3 结语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个节能、环保、社会和养猪户双赢、可持续发展的养猪技术。以农业副产品为原料, 可以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粪污零排放, 达到环保要求。利用发酵床养猪技术, 由于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变为微生物蛋白, 臭气减少, 氨气含量显著降低, 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还可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料。该技术还具有提高仔猪成活率、延长母猪繁育周期等隐形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占川, 哈斯达来, 金海, 等.生物热垫料发酵床养猪技术可行性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 (7) :73-75.

[2]刘伟, 刘天明, 孔祥峰, 等.不同垫料配方对发酵床养猪效果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 2011, 43 (7) :45-46.

[3]谭永权, 杨勇, 赖雄伟, 等.南方夏季发酵床养猪防暑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 (4) :114-115.

生物发酵床养猪的利与弊 篇4

李金霞

吉林省东辽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 东辽 136600

【摘 要】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出现和推广改变了传统的养猪模式,长期的实践表明,生物发酵床养猪能够高效益、低污染、省劳力,但是比较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很多养猪户对发酵床养猪的思维模式存在疑问,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对于其优缺点存在普遍争议,一些地方短期内见到了一些效果,同样在一些地方应用效果不理想。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生物发酵床;养猪;利;弊

1 生物发酵床养猪简介

生物发酵床就是在猪舍垫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通过生物发酵的方法,形成有利于猪生长发育的微生态系统,直接处理猪的排泄物。猪所排出的粪便和尿液在垫料中迅速被微生物降解,这种方式有利于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有害生物的繁殖,从而达到免冲猪舍、无臭味、节能增效、健康饲养的目的。同时在饲料中加入添加剂,通过饲料添加剂中的有益菌、蛋白酶、淀粉酶的作用,促进猪肠道对饲料的吸收,从而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目的。

2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要求

2.1 菌种

发酵床菌种的选择好坏决定发酵床养猪的成败。菌种的配比、活性及适应性等决定了生物发酵床的效果。

2.2 栏舍建筑

发酵床猪舍可在原猪舍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或新建,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为自由开闭的敞开式,屋面朝南的中部开有天窗,南北墙底部有通风口,形成空气对流,利于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和温度适宜,并可充分采光,有利于猪舍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3 垫料制作技术

垫料制作应选择通透性和吸附性好的材料作为主要原料,如锯末、稻壳、秸秆粉等。根据当地情况,正确配比垫料原料,通过预处理,然后堆积发酵,初步完成无害化生物反应过程,做成发酵床垫料。将菌种活化后,与发酵剂一起充分拌匀,发酵5~7d,内部温度达到50~70℃,垫料制作完成。生物发酵养猪可节约水和能源,常规养猪,需要用大量的水来冲洗猪舍,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还导致猪舍湿度过大,而生物发酵养猪只需提供猪的饮用水。此外,发酵床还可产生的热量,可使猪舍冬季无需耗煤耗电采暖,节约了大量能源[1]

2.4 发酵床的管理

养猪的头数要适量,过多会使发酵床的发酵效果降低,不能迅速降解猪的排泄物。另外,应长期保持垫料通透性,使用机械办法定期深翻垫料,同时垫料的水分调节、菌种补充、垫料补充等也是发酵床管理的重要环节。

3 生物发酵床养猪的利与弊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迅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养猪户得到了好处,它采取环保无污染的养殖方法,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节约人力物力,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受环境的限制,而且具有一定的成本。以下就是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中具体的利与弊:

3.1 利

3.1.1 减少环境污染

生物发酵床养猪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不需要对猪粪进行清扫排放,也不会产生大量冲洗猪圈形成的污水,从而在饲养过程中基本上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标准,能够减轻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垫料在使用1年后,形成可直接用于果树及农作物的生物有机肥,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

3.1.2 相对节省人力财力

生物发酵床养猪可增加每人的养猪量,并且猪吃了微生物菌后能帮助消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猪的免疫力,减少了药物的使用,降低了开支。

3.1.3 可节约水和能源

常规养猪需要用大量的水来冲洗猪舍,而生物发酵养猪只需提供猪的饮用水,并且发酵床产生的热量,可使猪舍冬季无需耗煤耗电采暖。[2]

3.1.4 节省饲料

生物发酵养猪的原理就是粪便给菌类提供丰富的营养,促使有益菌不断繁殖,形成菌体蛋白,猪通过拱食圈地填充料中的菌体蛋白,补充了部分营养,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饲料。

3.2 弊

3.2.1 成本不一定能降低

首先,建设成本较高,猪舍占地面积大,要花一大笔费用来改造现有的猪舍;其次,猪舍需要定期喷洒菌液来维持长时间菌种的生长,而菌液的成本又非常高;再次,猪在猪舍内活动范围大,造成消耗能量较多,饲料转换率下降。另外,垫料在使用1年后,形成的废弃物能否直接用于果树以及农作物,达到变废为宝的良性循环,在各地区由于情况不同,消化这些废弃物的能力也不同。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消化这些废弃物,还得花巨资远距离运输处理,增加了成本。[3]

3.2.2 受环境的限制

我国南方地区本来气温就很高,发酵散热虽然表层温度并不高,但使猪所处的环境温度上升,造成猪生长缓慢。[4]

3.2.3 不能使用化学消毒药品和抗生素类药物

发酵床养猪的猪舍内不能使用化学消毒药品和抗生素类药物,如果使用,将抑制和杀灭微生物菌,使得微生物的繁殖能力下降,活性降低。当猪群发生疾病时,养猪人员就面临两难选择,不用药则猪的成活率降低,造成损失。猪场如果发生口蹄疫等烈性传染病时,不使用化学消毒药病毒将长期存在于发酵床养猪的猪舍里,损失将是巨大的。

3.2.4 發酵床原料易引起疾病

发酵床是靠木屑、米糠等粉状物体吸收猪的排泄物,而猪有拱食的习惯,粉状物体极易进入猪的呼吸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另外发酵后垫料中存在大量的霉菌毒素,猪在拱食后容易引起免疫力下降。

4 总结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养猪技术,受到全行业的广泛关注,但是该技术在生产应用中也受到自然条件、养猪场硬件设施、猪场疫情净化防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利与弊还不能下一个较为准确的定论,在推广中还应因时、因地、因条件制宜,不可盲目乐观,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帅起义,邓昌彦,李家连,邓冲,颜元喜,齐德生.生物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养猪效果的试验报告[J].养猪,2008(05).

[2]张丽辉.浅谈发酵床养猪技术[J].现代畜牧兽医,2008(04).

[3]盛清凯,武英,王成,赵红波,王成立.发酵床养猪技术的优势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J].猪业科学,2008(03).

[4]王远孝,李娜,李雁,沈晓昆,颜培实.发酵床养猪系统的卫生学评价[J].畜牧与兽医,2008(04).

发酵床养猪现状分析 篇5

首先,从2012~2016年期间该公司采用发酵床式生态养猪技术,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方法适合冬季寒冷,昼夜温差相对较大的北方畜禽饲养。其效果可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三省”就是省水(80%)、省劳力(50%)、省饲料(10%)。“两提”就是能够提高猪的抵抗力和猪肉品质。发酵床正常使用时床面温度可达40℃以上,猪群睡在“热炕”上,可减少消化道疾病,提高抗病能力。“一增” 就是能够增加经济效益。每头猪通过节水、节料、减少劳力、 减少用药等可节省成本80~90元。“零排放”就是无粪尿污染物排放,无环境污染,适应现代化养殖对环保的要求。

1发酵床制作流程

围场丰腴生态有限公司利用大北农所生产的发酵干粉, 按照说明,配以锯末、稻壳,玉米面(按照锯末1700+ 玉米40+ 大北农干粉4包+ 水1000)的比例混合,操作简单流程: 1先将玉米+ 生酵剂干粉+ 水混合→2把其它垫料原料简单混合→3往建设中的发酵床铺入垫料20cm→4泼洒玉米+ 生酵剂干粉+ 水混合物→5简单翻拌,如此重复3~5步骤,最上层20cm采用稍细锯末+ 水+ 保健液简单搅拌,最后对整个垫料稍微踩实一下即可。再在上面覆盖一张薄膜发酵速度会加快。

在发酵床垫料的底层,可以采用更为粗大一点的原料, 如没有粉碎过的谷壳,小木椴,10cm长以下的粗玉米秸秆(要比较硬质的),垫上30cm厚,再上层辅上比较细一点的发酵垫料,但要保证上层发酵垫料至少50cm以上厚,也就是一共至少80cm厚,这种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下层垫料物质交换通畅(不至于压得太紧,从而影响垫料表面水份的流动),发酵力旺盛。

10月份建舍,发酵时间5d。发酵过程中,第3天内层温度达到42℃,用一根温度计插入料中30cm以内,进行检测, 以后慢慢升到70.3℃,经过7d的腐熟,耙开中间,即耙开30cm深,闻到比较清爽的淡淡的酒香味,则可以使用。此时中间层温度仍有43.5℃。

2心得与体会

(1) 发酵床生态养猪建床成本高于水泥地圈养建圈成本。

(2) 饲养管理者需要经常对圈舍进行维护,每年菌液全面喷洒一次,50kg左右的猪应及时转到水泥地面饲养。

(3) 本种方法特别适合于出生至49kg左右的猪。对较大的猪,当排泄物增多时,应定时将粪便清理散开,以防止死床。

(4) 当发酵床湿度过大,可以将垫料晾晒后重复使用。

(5) 发酵床养猪很好的解决了肉的品质问题,一般除防疫外,仔猪,中猪一般不会得病,保证了肉的品质。一般很少用到消毒药,保证了环境的舒适,药物的刺激和残留。另外, 猪的精神愉快,减少了PSE肉和DFD肉的出现。

(6) 减少环境污染,有效的保护了环境,为人类提供优质肉食品的同时,也净化了环境。

(7) 利用发酵床养猪,出栏时间明显提前15~20d。且猪的品相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8) 发酵床养猪选址很重要,一定要选择地势高燥,通风透气,自我净化能力较强的沙壤土地建址。

发酵床养猪现状分析 篇6

1 解决夏季发酵床温度过高问题

1.1 发酵床垫料温度过高的主要原因

1.1.1 养殖房舍的设计问题

一些养殖猪舍过于密封, 造成养殖栏舍里面大部分的热量散不出去, 加上垫料还在不断地加热, 导致整个发酵床栏舍里面都是处于高热状态, 猪在这样的高热环境中极有可能造成中暑。

1.1.2 养殖密度过大

发酵床在夏季高温季节高密度养殖, 不仅会造成因为猪自身拥挤而导致的散热不通畅, 还会因过多的猪粪尿发酵而产生更多的热能。

1.1.3 初建发酵床垫料过厚

在初建发酵床的几个月中, 垫料是处于发热量较大的阶段, 垫料层越厚, 发热量越大, 持续的时间也就越长, 在夏季, 过厚的垫料会造成垫料持续高温。

1.1.4 菌种的原因造成

一些菌种 (主要指含土著菌或类似土著菌的菌种产品) 分解垫料纤维的活性太强, 制作发酵床后会持续强力发酵, 表面温度也经常在40℃左右, 持续产生高热, 在炎热的夏季猪睡在垫料上受不了, 易产生热应激。

1.2 解决发酵床夏季高温的有效方法

1.2.1 猪舍的改造

最好是采用天窗式 (也叫钟式楼) 屋顶进行隔热。天窗式养殖房屋会自然形成空气流通, 不断地将热气流从天窗中送出去, 将室外空气吸收进来, 广西北流市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屋顶层材料用隔热材料建造, 可以避免太阳辐射对猪舍温度的升高。设置屋顶天窗结合排风扇是最佳的方案, 可以完全解决夏天舍内可能闷热的不足之处。

1.2.2 适当降低养殖密度

在高温季节养殖密度稍大时, 由于猪体热的作用造成猪体相互间的小环境温度升高, 同时猪的密度越大, 猪粪尿就越多, 垫料发酵所产生的温度也就越高。因此在夏季发酵床养猪的密度为30千克以下的小猪至少1平方一头;30~60千克的猪建议至少2平方米一头;在秋、冬、春季节可以恢复到正常的养殖水平。

1.2.3 南方地区在春末和夏季初建发酵床, 垫料的厚度要科学控制

垫料的厚度建议为30厘米, 等进入冬季天气变冷时再慢慢适应增加。

1.2.4 不要使用高发热量的菌种

发热量过大的菌种有几大缺点:使垫料持续高热;过快的分解垫料粗纤维, 缩短垫料的使用年限;由于持续高热和板结严重, 要不断地翻挖。因此建议使用温和型的发酵床菌种, 只要能够正常分解猪粪尿 (2~3天) 、对垫料粗纤维分解缓慢, 这样的菌种就是最佳的发酵床菌种。

1.2.5 使用猪舍湿帘-风机降温系统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并具有通风效果的新一代降温系统。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机组30秒至1分钟可急速降温达到4℃~13℃, 在炎热干燥地区降温可达4℃~15℃。一般在炎热的午后每间隔1小时开启一次, 每次持续时间为20~30分钟, 可有效改善夏天气温升高形成的室内高温、闷热、废气、异味等工作环境, 解决发酵床栏舍的闷热高温难题。该设备由于具有成本低、能耗量低、运行费用低、效果好等优势, 在南方地区发酵床养猪场中被广泛采用, 保障了猪只的健康生长, 提高了养猪的生产效率。

2 夏季发酵床蝇虫孳生

2.1 发酵床蝇虫孳生原因

2.1.1 蝇虫孳生的基础就是卫生环境差, 并且高湿。

2.1.2 发酵床菌种不足也是容易造成蝇虫孳生的原因。

2.2 原因分析

2.2.1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 部分养殖户在使用发酵床中会长时间不翻、埋裸露在表面的粪便, 给苍蝇制造了生活的环境。

2.2.2 蝇虫孳生的部分全部都是在发酵床的底部。

在发酵床的底部, 由于长期处于高湿的环境中, 会发生腐烂的情况, 伴随着霉菌的产生, 在发酵床中残留的虫卵就会开始繁殖。

2.2.3 发酵床垫料本身是需要相当的水分来保证有益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的。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 由于操作使用不当、饲养密度过大等原因使发酵床的湿度过大, 由于是最底部, 加上长时间的不翻动, 蝇虫很容易孳生。

2.3 解决办法

2.3.1 把发酵床整个的从上到下大动作的翻动一次, 通过蒸发来降低发酵床的水分。

2.3.2 将没有加菌种搅拌、没有加水的干净的锯末、稻壳均匀的撒在发酵床上, 调整发酵床的湿度。

2.3.3 每天把裸露在表面的粪便埋在发酵床的中间, 阻断苍蝇生存的条件。

2.3.4 保持饲喂台的干净清洁。

2.3.5 在发酵床垫料中及时补足发酵菌种。

3 垫料发酵床温度过高、过低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3.1 水分偏高和 (或) 垫料过于疏松时

此时发酵强度会加大, 温度就会过高。常用的处理方法就是将垫料稍微压实, 或者补充部分干料后将垫料稍微压实。

3.2 水分偏低和垫料透气性稍差时

此时发酵产生的温度向空气扩散慢, 往往会形成局部高温。处理方法:可以通过采取适当补充水分、增强垫料通透性的措施来解决。

3.3 水分过高或过低时

此时也会导致发酵床温度过低。解决的办法就是调节好水分。

3.4 垫料通透性过低时

发酵床养猪技术 篇7

关键词:发酵床,养猪技术,效果

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是一种新兴的环保养猪技术, 以生物除臭和物料的快速腐熟为技术核心, 其原理是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 通过好氧发酵技术, 使猪废弃物中的硫化氢、吲哚、胺等臭味成分迅速分解, 植物中难以利用的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尿酸盐等被迅速降解, 转化为菌体蛋白、腐殖酸、维生素、氨基酸、促生长因子等对动物有益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被直接吸收。近年来, 该项技术在定远县得到逐步推广, 并带来了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促进了清洁型、环保型养猪业的发展, 现就该项技术总结如下, 以供借鉴。

1 精心制作发酵床

1.1 圈舍建设

实行发酵床养猪, 猪舍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可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即可, 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 坐北朝南, 充分采光, 通风良好, 南北可以敞开, 通常每间猪舍净面积约25m2, 可饲养肉猪15~20头, 也可以采取巷道式猪舍, 实行大群饲养, 每群300~500头。猪舍檐高3.0m, 屋脊高4.5m, 屋面朝南的中部具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 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面积的1/3, 并且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 可照射整个猪床的各角落, 使猪舍内部微生物更好地生长繁殖, 利于发酵。北侧建自动给食槽, 南侧建自动引水器, 从而达到猪舍无臭、无蝇的要求。如果用温室大棚养, 既省事又省钱, 因为大棚造价低, 而且小气候更容易调节:冬天采光好、保温, 猪可以安全越冬;夏天放下遮阳膜, 把四周裙膜摇起, 可以通风降温。

1.2 发酵床制作方法

(1) 发酵床制作原料。

锯末、黄土、盐、原菌。比例为:每1m3锯末7袋左右、黄土30kg、盐0.45kg、原菌1kg (也可以用植物废弃料部分或全部替代锯末) 。发酵床垫料可使用5~7年。

(2) 操作过程。

(1) 测试。首先按1m3放7袋左右锯末计算, 往里加水以手用力握紧见水但不滴为好, 含水量为60%左右, 算出锯末和所需水量。 (2) 拌料。按所测1m3锯末的量, 加入盐和黄土, 将菌放到计算好的水中, 然后喷到混合好的锯末内, 拌均匀添到坑中, 最后表面喷原菌1次, 圈底做好后, 夏天2~3d可以使用, 冬天7d左右使用。饲养2~3个月后, 猪床底层成为自然繁殖状态, 中部形成白色的菌体, 其温度可达40~50℃, 猪粪发酵后成为猪的饲料。 (3) 饮用菌。前3d按1∶100比例配制 (原菌和水) , 7d以后调整为1∶300, 每间隔7d比例上升300, 直到1∶2 000为固定饮用量。

2 发酵床养猪的管理

发酵床养猪与常规养猪的日常管理相似, 但也有其独特之处。一是猪的饲养密度, 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不宜过多, 否则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而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 一般以每头猪占地1.2~1.5m2为宜, 小猪时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二是发酵床的床面不能过于干燥, 一定的湿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 如果过于干燥还可能导致猪的呼吸系统疾病, 应定期在床面喷洒活性剂;三是入圈生猪事先要彻底清除体内的寄生虫, 防止将寄生虫带入发酵床, 以免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再次带入体内而发病;四是要密切注意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 必要时需加活性剂来调节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 以保证发酵能正常地进行;五是猪舍中的锯屑变少时, 适当补充微生物原种和营养液;六是为利于猪拱翻地面, 猪的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 生猪一般在固定地方排粪、撒尿, 当粪尿成堆时挖坑埋上即可;七是地面湿度必须控制在60%, 应经常检查, 如水分过多应打开通风口, 以利用空气调节湿度;八是猪舍内禁止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类物品, 防止它们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杀灭作用, 使得微生物的活性降低。

3 发酵床养猪效果

(1) 发酵床养猪, 由于微生物在圈底充分分解和发酵粪便, 使整个圈底没有臭味, 解决了现代化养猪粪便处理的大难题。

(2) 发酵床养猪, 借助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将粪便转化成微生物食饵, 变为猪的饲料。

(3) 节省饲料, 降低成本。由于圈底形成了微生物的环境条件, 猪的胃肠内存在大量的有益微生物, 可以协助消化没有被猪胃肠消化吸收的剩余饲料, 在有益菌的作用下有了消化粗纤维的能力, 在增加玉米秆的情况下, 能代替30%~40%的粮食饲料转化成猪肉。

(4) 减少劳动强度。以水泥为材料制成的现代化养猪场, 猪粪便必须通过水冲洗以达到卫生效果, 既浪费了水资源又投入了大量的体力支出。利用发酵床养猪免除了水冲过程, 一个人可以干过去3个人的工作。

(5) 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由于有益微生物在猪的肠道内占据所有空间, 致使有害微生物无法生存, 大大降低了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同时在冬暖夏凉的生态圈舍里, 猪始终保持健康状态, 这种既节省体力又清洁的圈舍, 给猪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6) 冬季在不加温情况下, 圈舍温度在20℃左右。由于有益菌的作用, 产生大量热量, 使发酵床温度达到40~50℃, 圈舍空间温度达20℃左右, 在这种环境中猪的生长速度提高了10%左右。

(7) 发酵床养猪可生产出优质猪肉产品。在有益菌的作用下, 猪摄取了一定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天然微生物和天然盐, 产生的猪肉质量明显改善, 猪肉颜色红润、有弹性、口感好, 食用后有纯粮食笨猪肉的味道, 回味无穷, 且用药少、少药残、卫生安全度高, 基本达到绿色猪肉标准。

参考文献

[1]赵大伟, 李巧云.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广东饲料, 2008 (4) :37-39.

[2]史经化.生物发酵床养猪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牧业通讯, 2008 (20) :35.

[3]张汉宝.如何科学利用发酵床养猪[J].农村养殖技术, 2008 (18) :7.

发酵床养猪技术 篇8

1 发酵床养猪技术原理

所谓发酵床养猪技术, 就是在养猪圈舍内利用大自然环境中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 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要进行筛选、培养、扩繁, 建立有益微生物种群) 与垫料建造发酵床, 猪将排泄物直接排在发酵床上, 利用生猪的拱掘习性, 加上人工辅助翻耙, 充分混匀垫料和猪粪、尿, 猪粪、尿等有机物质在有益发酵微生物菌落的分解作用下, 得到了充分地分解和转化[3]。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与农田有机肥被分解的原理基本一致, 关键是垫料碳氮比与菌种的选择, 菌种一定要选用适合当地的菌种, 否则就会出现发酵床菌种运行2~3个月后, 大部分菌种没有发挥作用的“坏床”、“死床”现象。

发酵床养猪技术运行中, 将有机垫料填入经过改造或规划设计后的猪旧舍, 再放入仔猪。猪只的排泄物在短期内不需要进行人工清理, 有机垫料里的微生物会将其迅速降解、消化[3,4]。一方面, 可避免向外界排放粪便尿水;另一方面, 猪只还可食用细菌经大量繁殖所产生的部分菌丝蛋白, 从而补充了饲料中的蛋白来源, 降低了饲养成本。该技术最终实现了零排放、无污染, 生产的猪肉质量较优,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均有所提高。

2 发酵床养猪技术要点

2.1 场址选择和猪舍的建造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重要环节是场址选择和猪舍的建造。场址应选在地势高燥、通风良好, 交通便利、利于防疫、水电供应有保障、工程地质条件好、环境保护好的地方[1]。发酵床养猪的猪舍可以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 类型有开放式、棚式、封闭式, 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势和地下水位。不同类型猪只的发酵床垫料深度也不同, 育成猪为60~80cm, 保育猪为40~50 cm, 母猪为80 cm。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5 m2, 可饲养肉猪15~20头。地上部分建造圈舍的后墙以1.8 m的红砖墙为宜, 墙体厚度以冬季保持舍内温度10℃为宜。屋面朝南面的离地平面高度为0.1 m左右, 具有可自由开闭的窗户, 从而保证猪舍具有充足的光照, 顶部的1/3为石棉瓦, 2/3为无滴膜, 每隔5 m加一个天窗, 夏季准备遮阳网防晒, 冬季贮备足量的草帘保暖[2]。

2.2 发酵床菌种和垫料的选择

发酵床菌种一般是由5种材料组成, 即乳酸菌、土著微生物、炭邦营养剂 (可用红糖代替) 、鲜鱼氨基酸、天惠绿汁 (初春的野芹菜或蒿子) 。发酵床垫料应该尽量选择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高的锯末、农作物副产物、炉灰渣、红土、粗盐等, 配制成具有一定低聚糖低氮含量、孔系度适中的培养基。

2.3 发酵床的制作方法

因锯屑保水性适中通气性好、吸附性强、适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可作为发酵床的主要有机垫料。如配制成20 m2的配料时, 将木屑9 m3、稻糠5 m3、红土2 m3、大粒海盐10kg、菌液24 kg、水2 t按比例混合, 待充分混匀后填入发酵床内。因为粗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木屑的分解, 所以一定要选用粗盐[3]。选择无污染的泥土。发酵床的水分宜保持在60%左右。床面高度以高于水泥地面垫料厚度0.9 m为宜。发酵床准备好后要发酵3~5 d。能否正常发酵是发酵床能否降解猪粪尿的基本条件。如猪床温度在40℃左右, 垫料疏松不结板, 表面干爽不湿润化, 就说明发酵正常, 即可以放入猪只。

2.4 日常管理

2.4.1 饲养密度。

一般以每头猪占地1.2~1.5 m2为宜, 小猪可适当增加密度。建议每头种公猪占地4~5 m2, 每头妊娠母猪占地2~3 m2, 每头保育仔猪占地1.0~1.5 m2, 每头生长育肥猪占地2 m2。因菌的发酵能力有限, 如果猪只的饲养密度过大, 则会降低床的发酵状态, 猪粪尿不能迅速被降解、消化。一般发酵床可连续使用5~7年而不用清理[1,2]。

2.4.2 饲喂量。

饲喂猪的饲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 以利于猪拱翻地面, 从而使猪粪尿与垫料充分混合, 有利于粪尿的分解发酵和微生物的繁殖, 同时生猪也可采食垫料中的菌体蛋白等营养物[1]。

2.4.3 加强猪舍管理。

发酵床的发酵熟化过程会不断放热, 若控制不力, 温度过高, 会过度消耗有机质, 影响发酵。当发酵床温超过55℃时, 可采用翻堆或通风的方式控制温度。夏季要注意猪舍的通风散热, 若堆肥发酵温度高于70℃, 微生物将进入休眠状态或大量死亡, 发酵缓慢甚至停止。因此, 结构合理的畜舍, 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条件[2]。发酵床面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不能过于干燥, 否则会导致猪肺炎, 可定期在床面喷洒活性剂。一般湿度应控制在60%左右, 过高会导致垫料表层部分湿化, 使发酵停滞或引起异常发酵, 不利于猪只健康生长。

应预先对入圈生猪进行清理, 以彻底驱除寄生虫, 避免将其带入发酵床, 否则会使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吞入肚内而感染发病。密切注意有益微生物菌的活性, 如发现菌床表面干燥, 可以把原菌稀释液进行表面喷洒, 必要时加活性剂来调节有益菌活性, 以保证发酵正常进行。每批猪出栏时, 一般菌床缺少10 cm左右, 此时要把缺少的部分补齐, 猪粪只需每天在不同位置深埋1次, 以免发生垫料板结而影响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3 发酵床养猪技术优点

3.1 降低养殖成本, 提高养猪效益

发酵床养猪技术模式中, 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有益微生物, 能够使猪只排泄物得到有效分解和消化, 因而不再需要清扫猪粪尿, 只需供给猪只饮水即可, 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水85%~90%。同时也不会形成大量的冲圈污水, 减少了养猪污物的排放, 降低了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另外, 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可改善猪肠道环境, 提高饲料转化率, 节省20%~30%的饲料。

3.2 改善猪舍环境, 提高猪肉品质

发酵床结合特定结构的猪舍, 使舍内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也非常适于猪的生长[3]。再加上发酵床中有益菌的快速繁殖, 可建立优势菌群, 能抑制和消灭多种虫卵与病原菌。同时猪恢复了拱食和沙浴的生物习性, 减少了适量的运动或应激。另外, 猪只通过采食垫料中发酵出的菌体蛋白, 可增强抗病能力, 特别是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大幅下降, 降低了成本投入, 提高了猪肉品质, 由此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猪肉[5]。

3.3 降低劳动强度, 节省人力、设备费用, 提高经济效益

发酵养猪技术不需要用水冲洗猪舍, 猪舍的空气环境较好, 猪圈内垫料可长期不用清理或更换, 饲养人员只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5]。因此, 1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700~800头育肥猪, 较集约化猪场节约40%~50%的劳力。相对传统养猪模式, 每头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

4 发酵床养猪技术存在的问题

4.1 养殖户对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理解存在误区

在实际生产中, 存在盲目选菌种等问题, 结果使菌种不适应当地条件, 而且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并且由于菌种价格高, 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以致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 发酵床养猪的最关键问题是合理建造发酵床, 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良菌种、良好的培养基配方和合适的活性调节剂。

4.2 养殖户对发酵床养猪的日常管理存在误区

一些养殖户认为发酵床是万能的, 可以取代一切必要的技术投入。当出现夏季发酵床猪舍温度过高、冬季发酵床湿度过大时, 没有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 却一味地增加地窗或用机械强制通风降温。

4.3 养殖户对材料来源存在误区

发酵床的垫料并不要求千篇一律, 只要掌握好保水性与通透性垫料的配比, 不同地方应因地制宜, 要充分考虑当地区域资源优势。例如垫料中需要一定比例的木屑, 如果养殖规模较大, 则需要供应大量的木屑, 而有些地方的木屑资源较少[1,2]。此时可通过试验探索, 以秸秆、牧草等易得材料为替代来源。

4.4 饲养密度过大

发酵床养猪由于单位面积的承载量有限, 饲养密度不能过大, 否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易导致微生物的发酵不充分、不完全。目前, 发酵床养殖技术只适合小规模的推广使用, 特是对一些校办养殖场, 既能满足学生的实习, 又不会对校园造成太大污染。

参考文献

[1]陈桂平, 牛鹏霞, 徐培凤, 等.发酵床养猪技术及存在问题[J].中国动物保健, 2009 (2) :97-98, 100.

[2]陈桂平, 牛鹏霞, 王华听, 等.发酵床养猪技术及存在问题[J].现代畜牧兽医, 2009 (4) :24-25.

[3]史良雨, 戴网成, 沈晓昆, 等.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 2007, 33 (4) :29-31.

[4]沈晓昆, 王志强, 陈廷云.日本的土着菌养猪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 2004, 30 (1) :17-18.

发酵床养猪还须注意日常管理 篇9

1. 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猪只上床前必须做好各项疫苗的免疫工作,一定要杜绝漏免和不确实免疫;同时还要做好驱虫工作,防止将寄生虫带入发酵床内,导致猪在噬食菌丝时再次将虫卵吃入体内而发病;患病猪只不得进圈饲养。

猪只在发酵床垫料上生长,抗病力增强,但不等于不患病。进场仔猪免疫程序不健全、垫料中的锯末等组分含有病原微生物、垫料过于干燥、发酵床发酵失败、发酵床垫料经多次利用后杀灭病菌和寄生虫卵的能力降低等诸多因素都会诱发猪只患病。患病猪要隔离出发酵床养殖区,避免应用的抗生素通过粪便排泄到发酵床上而对床中的有益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谢绝外来人员参观,并采取严格的隔离防范措施。平时做好舍外消毒工作,发酵舍不宜经常消毒,因为消毒液会把垫料中的微生物杀死而影响发酵分解效果。当地有疫情必须消毒时,只能对发酵床表面进行消毒,而且要选用刺激性小的消毒液。发酵床猪舍内禁止使用化学消毒药品和抗生素类药物,以防杀灭有益微生物,降低微生物的活性。

2. 注意猪的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低,造成资源浪费;饲养密度过高,发酵床则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甚至停止发酵。一般以每头猪占地1~1.5平方米为宜,可适当提高仔猪和育肥猪的饲养密度,产仔母猪的饲养密度不宜过大,否则发酵床会因粪尿排泻过多造成微生物菌群负荷过大,发酵不充分或垫料因湿度过大而腐败变质,影响养殖效果。

3. 注意菌种的用量及其活性

第一周按0.1%的比例在饲料中均匀添加“微生物发酵菌种”,以后按0.2%的比例添加“微生物发酵菌种”;若是自行扩大培养的土著菌,要按1%的比例添加到猪的配合饲料中去。每天保持料槽中有饲料,让猪自由采食。

要密切注意发酵床微生物菌群的活性,必要时需补充营养活性剂来调节发酵菌株的活性,以保证发酵能正常地进行。对于专业菌种,如金宝贝发酵菌种,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添加活性剂,即可快速发酵繁殖。对于土著微生物,可以不定期(7天、15天)地添加300~500倍稀释营养液来调节活性,以保证发酵能顺利进行。营养液是专门培养的活性剂,喷洒在床面上可以提高土著微生物的活性,加快降解、消化排泄物的速度。

4. 观察猪的排粪尿情况

生猪进圈初期,有定点大小便的习惯,每天必须人工将猪的粪尿分散到猪圈的各个角落,以充分利用垫料中的微生物。注意待猪只排泄的尿液渗入垫料、粪便稍干之后,再将成堆的粪便用工具就地挖坑掩埋,让其进入发酵状态。埋的深度至少为20厘米,并注意在操作过程中分散粪便,适当搅拌,埋好后耙平。平时要多驱赶猪群,尽量不让猪形成定点排泄的习惯,以利于微生态垫料分解猪粪尿。如果猪发生腹泻,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清除其所排出的粪便,并在排便处撒布生石灰粉。如果饲养不经心,不能及时将堆积的粪尿分散,就会影响发酵分解的效果。

5. 注意通风、保温和降温

如果猪舍通风不良,空气过于干燥或潮湿,就会产生粉尘或氨气,导致猪只患呼吸道疾病。通常将下层卷帘放下,在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时打开;上层卷帘保持常开,晚上也可打开,刮风下雨时再放下。

北方地区冬天首次制作微生态垫料时,可用30℃以上的温水或采取其他升温措施,使发酵料的温度达到15℃以上。

平常注意每3~4天将猪踩踏过分严实的地方翻松一下,在天气炎热、气温超过32℃时,可摊开排粪区猪粪,但严禁翻动垫料,可间歇用水喷雾降温。

6. 保持床面干湿适宜

发酵床的床面不能过分干燥,一定的湿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如果床面过于干燥,可定期在床面喷洒微生物营养活性剂;过分潮湿、水分集中的地方,可添加50%锯末+50%稻糠。圈舍内湿度宜高不宜低,中心发酵层含水量一般控制在50%~60%,用金宝贝发酵剂制作发酵床时,锯末可采取干撒、不加水,只在床面稍喷水,以不产生扬尘而影响猪的呼吸为度。

7. 保持垫料的厚度

垫料的厚度依季节和饲养密度而定,冬天垫料要厚一点,以利于保温和发酵,夏天则薄一点。垫料厚度春秋季保持为60厘米,冬季80厘米以上,夏季50厘米。若猪舍中锯末等垫料变少,应适当补充垫料及微生物发酵菌种,以确保发酵床能发挥正常功能。在引进下一批猪之前,要添加一些新鲜的锯末、米糠(或玉米粉)和发酵床专用菌种,以利发酵床重新发酵。

8. 注意调节垫料含水量

发酵床上层垫料含水量应为30%,中间兼主发酵层为50%,下层厌氧发酵层为60%,靠近底部地面为75%以上,或呈泥状。手感判断方法为:30%含水量,用力捏垫料,垫料不出水,只是手感有点潮湿而已;50%含水量,用力捏垫料,手指间有水印;70%含水量,垫料手握成团、见水但水不滴下。平时注意通过洒水、通风、抖松垫料等方法调节发酵床表面层的含水量。饮水器损坏要及时更换,防止因漏水而导致垫料含水量增加。

9. 注意观察垫料的气味

正常发酵的微生态垫料,气味清香,有原料味(垫料使用时间越久,原料味越淡,有发酵粪便的气味,但无臭味),刚开始使用的垫料还应该有曲香味。如果垫料中有氨味和臭味,说明粪尿量超过了微生态垫料的消化能力,这时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增加垫料厚度,特别是在冬天。②添加活力菌种,如添加保健液,可将保健液淋洒在垫料表面或翻动垫料将保健液洒入15厘米以下的垫料层中,每平方米淋洒1~2千克高活力保健液即可。③翻动、耙松垫料,使垫料与空气充分接触,增强发酵效果。④降低饲养密度,尤其是进入中大猪阶段。⑤增加垫料营养,多添加米糠或麦麸。

10. 注意控制饲喂量

饲料饲喂量应控制在80%左右,这样猪才会去翻拱垫料。通过翻拱,粪尿可与垫料充分混合,从而有利于粪尿的分解、发酵和微生物的繁殖,生猪也可采食到垫料中的菌体蛋白等营养物。但要保证生猪24小时都能吃到常规饲料,否则猪会因饥饿而大量采食发酵好的垫料。尽管猪吃发酵垫料能降低养猪成本,但采食垫料过多会导致猪营养不良。

11. 注意空舍时间

每次出栏后,需要间隔7天再放仔猪入床,以便原垫料再次发酵。

12. 注意垫料的更换

良好的活力微生态垫料,制作后可连用3年。3年后,如垫料板结、分解粪尿能力下降,可以考虑更换垫料,即全部挖出老垫料层。如果最下层垫料气味正常,甚至有香味,可以留作下一批垫料制作的菌种源,不必添加菜园土和新鲜猪粪。

13. 防雨雪

冬天要防暴风雪,夏天要防暴风雨。大棚交叉部位要加固,薄膜外面用绳网罩住,雨季到来之前要检查排水沟是否通畅,防止发酵床积水。

发酵床养猪现状分析 篇10

1 发酵床的结构

全南现代牧业有限公司所建的发酵床多数是单列式, 也有双列式, 大小方位根据具体地形而定, 小的发酵床建筑面积487.37 m2, 大的1254.4 m2, 每栋发酵床可养保育仔猪600~1 800头。栏舍的结构布局与传统猪舍有所不同, 进栏的大门宽大, 便于小挖机进栏工作, 大门高2.5 m, 宽1.8 m, 门的对面墙开有高2.0 m、宽1.8 m的大窗户, 猪舍的南北面每隔1.5 m开有一个高1.7 m、宽1.8 m的大窗户, 便于空气对流。猪舍装有喷水管, 用于调节发酵床的干湿度。猪舍内靠北墙设有一条1m宽的工作走道, 便于饲料车运送饲料;喂料台宽60 cm与走道相连, 中间有80 cm高的隔墙, 喂料槽内宽30 cm;发酵床与喂料台相连, 发酵床底部至喂料台深80~90 cm;饮水器主管设在南面外墙壁上, 墙壁上开一个椭圆形缺口, 高40cm, 上缺口宽26cm, 下缺口20cm。饮水器上下2个, 相距20cm, 下面的饮水器距垫料10cm, 饮水器下方装有对半开的PVC塑料管, PVC塑料管长45 cm (墙内20 cm, 墙外25 cm) , PVC管向墙外倾斜, 便于仔猪饮水时流出的水直接流到墙外, 避免水流入垫料中。进大门的一侧设有一个8m2的小隔离栏, 用于临时性个别仔猪生病的隔离治疗, 隔离舍旁边存放饲料。 (见平面图)

2 发酵床的制作

2.1 用料

全南现代牧业有限公司发酵床所用材料全部是锯木屑和稻谷壳, 锯木屑大约占60%~70%, 稻谷壳占40%~30%, 将购入的锯木屑和谷壳分别倒入发酵床内, 在倒木屑和谷壳时要大致均匀, 不要将锯木屑或谷壳过于集中堆积, 锯木屑和谷壳堆积深度为80 cm。

2.2 制作

做发酵床时一般由4人完成, 一名小挖机手翻垫料, 二名工人撒益生菌, 一名工人喷水。小挖机要将锯木屑和稻谷壳充分翻动均匀, 二人将益生菌按1 m3大约100~200 mL菌液不断撒向小挖机翻动的锯木屑和谷壳上, 另一喷水人员向挖机翻动的垫料上喷水, 垫料含水量大约50%~60%, 不要超过60% (既垫料用手捏紧后松开不成团, 自然松开呈散状) , 小挖机将垫料铺平后, 关上大门发酵3~7 d后即可进猪。

3 发酵床的保养

发酵床进保育仔猪后, 要加强观察, 根据垫料上粪尿堆积和发酵床垫料颜色, 通知小挖机进栏翻垫料, 当发酵床可见粪尿堆积, 或发酵床垫料污黑时, 小挖机要及时进栏翻料, 一般刚进栏的仔猪7~10 d翻1次, 以后仔猪大了, 可2~3 d翻1次。小猪在栏内不影响小挖机工作, 挖的时候要做到深翻、拌匀。每隔3~5d, 向发酵床喷洒益生菌1次。

在炎热天气, 猪栏内水份蒸发快, 如发现仔猪在垫料上跑动时有灰尘飞舞, 要及时开动空中喷水管喷水, 调节垫料干湿度, 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

发酵床的保育仔猪实行全进全出。仔猪出栏后, 用小挖机及时翻料, 将下层垫料翻到上面, 将上面垫料翻到下面, 然后堆积发酵, 同时将栏舍及饮水器进行清洁消毒。经5~7d发酵后, 垫料内部深处温度最高时可达50℃~70℃, 进猪前用小挖机将垫料铺平, 并适当补充新的垫料。

4 体会

4.1 提高了仔猪成活率

全南现代牧业有限公司在仔猪保育期间实施发酵床养猪,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两年来保育舍仔猪饲料和饮水中未加过任何抗菌药物, 也未发生过传染病, 保育期成活率达99.5%以上, 减少了疾病带来的死亡。保育舍一个饲养员可养仔猪2 500头余头, 节省了饲养劳动力和劳动强度。发酵床垫料总投入475 056元, 保育仔猪出栏46 654头, 每头仔猪所花垫料款为10.2元, 这批垫料还可继续使用1年多, 估计最终每头仔猪垫料投入在5元以内。

4.2 均匀翻动垫料, 促进垫料发酵完全

垫料的保养中, 翻动垫料是关键, 翻动垫料时一定要挖深拌匀, 因为仔猪的粪尿基本是定位排放, 在一个栏舍内可以看到粪尿比较集中在一个位置, 而另一部分垫料上没有猪粪尿, 这样就可形成整个发酵床发酵不完全, 有的地方温度高, 有的地方温度低, 因此小挖机翻垫料时必须把沾有粪尿的垫料撒向没有粪尿的地方拌匀, 把没有粪尿的垫料撒向粪尿多的地方拌匀, 这样才能使整个发酵床发酵均匀。翻垫料时一定要有深度, 必须把底层的垫料翻到上层, 上层垫料埋到下层, 有利于益生菌的充分发酵。

4.3 及时通风和调控温湿度

在保育仔猪饲养管理上, 饲养员根据栏内温度、湿度和空气中氨味等情况及时开窗、关窗, 及时向垫料喷水。

4.4 认真观察仔猪行为, 及时甄别病猪

上一篇:卖点下一篇:住宅性能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