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鸡技术(精选11篇)
发酵床养鸡技术 篇1
发酵床养鸡技术(也有称土著菌养鸡,自然养鸡法),是一种无臭味,无苍蝇,无污染,零排放的生态农业技术,它的原理是运用土壤里自然生长的、被称为土著微生物的多种有益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鸡的排泄物。
1 发酵床养鸡技术的研究发展
发酵床养鸡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由日本山岸会的山岸已代藏创建。本着遵循循环农业的原理,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土著菌技术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土著菌养殖的对象也从养鸡逐步发展到养猪、养肉牛。土著菌养殖上,巧妙地利用了畜力来进行发酵床的管理。从利用畜力来进行发酵床的管理及效果来看,鸡要优于猪,猪又优于牛。发酵床养鸡有着较大的优越性、方便性、适用性。韩国从1965年开始学习日本的土著菌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反复实践,对理论进行不断的整理,并加以发展和完善,创建了今天韩国的自然农业。1992年开始,日本鹿儿岛大学的专家教授开始对土著菌养殖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规范。1999年在鹿儿岛大学农学部附属农场召开了土著菌养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观摩会,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专家、学者和农户参加了这次会议、推动了土著菌养殖技术更广泛的应用。1998年和2003年韩国的自然农业与日本的发酵床养殖技术先后从韩国和日本引进中国。国内先是引进的发酵养猪技术。
2 发酵床养鸡的好处
2.1 节工省本、提高效益
采用发酵舍零排放养鸡技术后,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特殊有益微生物,能够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鸡的粪尿排泄物。不需要每天清扫鸡栏,冲洗鸡舍,于是没有任何冲洗圈舍的污水,从而没有任何废弃物排出养鸡场,真正达到养鸡零排放的目的。达到节省70%劳动力,节约用水,提高鸡肉品质,显著改善鸡的外观,显著降低发病率(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等),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2.2 改善鸡舍环境
由于体现了鸡的福利,减少了氨味对鸡的影响,满足了鸡的习性,鸡的抗应激能力大大增强,发病率大大减少,管理起来得心应手,这是发酵床养鸡给养殖户带到的最直观的好处。在发酵床养鸡舍内,只要保持有益微生物的优势,是很容易形成一个良性的微生态平衡,有益菌已深入到环境中每一个角落,显著增强了鸡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减少了用药量,从而靠自身的免疫力和环境微生物的帮助,达到了抵御疾病的目的,与传统的养鸡模式的臭气熏天,苍蝇满天,疾病不断等形成天壤之别。
2.3 提高饲料利用率
传统笼养鸡的消化道极短,造成饲料消化不好,鸡粪中仍然含有大量营养物质主要原因,在发酵床中饲养的家禽,消化道长三分之一,从而大大提高了鸡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其结果就是: (1) 饲料报酬大大提高,料肉比大大降低,效益大增; (2) 排出的粪便臭味大大减少,减少了发酵床发酵粪便的压力,延长了发酵床的使用寿命和发酵效率; (3) 鸡舍内的空气质量更好,鸡更加健康,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一只鸡节约的成本(相对于传统笼养肉鸡的饲料药物支出等)可达到5元之多。
2.4 提高肉蛋品质
发酵床养鸡不仅可以提高肉蛋品质,减少药残,强化了胃肠的消化功能又锻炼鸡的躯体和内脏,也杜绝了鸡的心理应激反应。发酵床养鸡的死亡率和淘汰率相对传统笼养鸡大大减少,即使是蛋鸡的死淘率也可控制在5%左右,肉鸡在2%左右。传统笼养鸡肉的腥味突出,而发酵床养出的鸡只,不仅肉质好,口味好,鸡肉中的营养价值也更高,所以,发酵床养鸡,给很多传统笼养鸡业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养殖模式选择,鸡只更好销售,售价也更高,效益更好。
3 发酵床养鸡的应注意的问题
3.1 消毒防疫问题
很多人认为做好发酵床以后,不能进行正常消毒了,怕影响微生物降解能力而造成死床。有研究表明:分别采用二氧化氯、威特消毒王两种消毒药对其消毒后,发酵床0cm~5cm,-15cm上的细菌数量随着消毒后时间的增加,细菌数量呈现一个先下降后上升过程。下降的过程说明是消毒剂起作用杀灭细菌的过程,上升过程说明,随着消毒后时间的延长,消毒剂的作用降低,细菌开始复苏。不同取样层细菌数量在消毒后48h分别恢复到了70%以上,普通的消毒对30cm以下的垫料的细菌数量几乎没有影响。从理论上来讲,发酵床本身就有生物热消毒功能 (故有“消毒床”一名) ,中间层50℃左右的温度可杀灭绝大多数病原菌和虫卵,通过翻撬定期将表层垫料翻入中间层进行高温消毒,所以床体表面一般无需再用化学制剂消毒。
3.2 抗生素等药类使用问题
发酵床只是一种给鸡换了一种福利化的生活环境,对养殖方法并没有做过多改变,正常的免疫程序必不可少,对发酵床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在发酵床环境养鸡,抗生素类药物可以逐渐用益生素类替代;饲料中的抗生素累积对垫料的影响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某些有益菌来消除。
3.3 垫料成本问题
根据地域不同,各种垫料价格差距较大。发酵床的垫料并不要求千篇一律,只要掌握好保水性与通透性垫料的配比,不同地区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区域资源优势,如石家庄周围的锯末、玉米芯;保定、衡水地区的花生壳;承德地区种蘑菇的菌棒;邢台、邯郸地区的棉花秸秆;京津唐地区的稻壳;山区的树枝粉碎等等。需要特别指明的是,玉米秸秆接触氧气易生黄曲霉菌,如要使用,在发酵池80cm厚的情况下,可垫入发酵床底层不超过30cm,并在日常管理翻撬时不要翻到50cm以下,保证秸秆厌氧发酵环境。另外,部分发酵床菌种提供厂家本身有生物有机肥的生产、销售资质和渠道,可以提供垫料回收业务。
3.4 日常管理问题
发酵床养鸡省时省力,比传统节约了很大的劳动量,尽管需要定期的翻动,相对传统养殖还是非常省力的,如果你垫料选择全部用锯末,属于保水性物质,长期使用容易板结,但是如果你用保水性和通透性物质合理搭配的话,发酵床可以一周甚至两周翻动一次。
3.5 使用年限问题
理论计算:垫料理想使用天数=[ (25-垫料碳氮比) ×垫料总量×垫料含氮率]÷[ (粪尿碳氮比-25) × (日产粪量×粪含氮率+日产尿量×尿含氮率],在锯末和稻壳各一半的情况下,理论使用年限为4.06年,考虑一些不可测因素的影响,一般的发酵床使用2~3年是正常的。但使用年限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注意以下几点可增加垫料使用年限: (1) 垫料一定要完全发酵腐熟后再进猪使用,这也是对垫料的一个消毒过程; (2) 饲料中添加一些微生态添加剂,既通过粪便随时对床体进行补菌,又对猪只本身的免疫力、饲料转化率有所提高; (3) 按发酵床要求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床体超负荷工作; (4) 选择合格的发酵床菌种; (5) 当垫料下沉超过10cm时及时补料。
发酵床养鸡技术 篇2
发酵床养猪技术示范与推广
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业发展迅猛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畜产品安全和养殖效益等诸多问题.解决养猪业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变废为宝,一直是国家、科研人员和广大养殖户共同追求的目标.发酵床养猪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难题,采用发酵床猪舍,使仔猪一出生就生活在有机垫料上,其排泄物被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或转化.同时,猪粪提供的`营养使有益菌不断繁殖,形成高蛋白的菌丝,再被猪食入,不但利于消化和提高免疫力,还能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投入产出比与料内比,且出栏相同体重育肥猪可节省饲料20%~30%,省去6~8成以上的劳动力.
作 者:陈玉红 王荣祥 史家云 王强 王新梅 作者单位:安徽省凤阳县畜牧兽医局,安徽,凤阳,233100刊 名:畜牧与饲料科学英文刊名: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年,卷(期):31(3)分类号:S828.4关键词:发酵床 垫料 菌种 环保 猪
发酵床养鸡技术 篇3
低成本高效益生态养鸡技术培训班将为您传授养鸡的各种实用新技术。本培训班结合国内最先进的发酵床和生态养殖技术,使您养鸡真正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绿色、环保的效果;掌握我们独创的生态养鸡技术,是您养鸡成功的法宝!
(一)培训内容
低成本高效益养鸡技术培训班为您系统讲解鸡的习性、各阶段鸡的饲养管理、各阶段鸡的保健(结合独特的微生物保健技术)、免疫技术、鸡病防治技术(结合实用秘方、土法)、新型、专利发酵床养鸡技术和蝇蛆、蚯蚓的高效利用技术。
(二)培训方式
1.采用理论加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培训教室是完全现代化多媒体教室,电脑投影讲课,传授养鸡各种技能。教室就在养鸡场的中间,学员可以亲自在现场操作(部分实践操作可能不能全部操作,但有完整的录像片,并全部赠送给学员);传授数种饲料的发酵和调制(将豆渣、泔水、米糠、统糠、菌渣等多种饲料科学发酵和调制成营养全面的饲料)。
2.技术亮点
本培训班传授给学员采用各种廉价饲料结合新型的发酵床技术,使养鸡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饲养成本比全部采用商品全价饲料可降低饲料成本30%~50%。采用本培训班传授的保健环保养殖技术,可把养鸡的死亡率、发病率降到最低,使鸡的生长速度加快,饲料成本降低,肉质无药物残留、口感好,卖价高。本培训班适合大中小养鸡场、养鸡户的养鸡人员参加培训。
(三)培训时间和费用
每月7日、17日、27日各举办一期低成本高效益生态养鸡技术培训班,每期培训理论授课2天,现场操作不限时间。
培训期间每天早晚有专车免费接送从科益农场到县城,农场距离县城汽车站2公里。午餐可在农场就餐,每人每餐收费10元,早餐、晚餐、住宿在县城,费用自理。面授培训费480元/人、函授培训费380元/人,包含全套教材(在原来的教材上增加一本非常实用的教材,一定让您觉得物超所值)和3张养鸡技术光盘。 赠送:99全能饲料分解剂和糟渣饲料营养改良剂各1包。
汇款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蓼洲街2号附1号农村百事通读者服务部
联系电话:0791-86616743 86635947
邮编:330009
微生物发酵床养鸡技术要点 篇4
鸡舍采用砖瓦结构, 东西走向, 坐南朝北, 标准发酵床鸡舍宽度为11米, 长度自定, 顶部有透气天窗, 南北两侧设有通风窗, 要求离发酵床面200厘米高, 规格1.2米×1米, 通风窗的间距一般为2~3米。
2 垫料池制作技术
(1) 垫料池种类:采用地上式垫料池, 制作简单、实用;
(2) 垫料池制作方法:垫料池在整栋鸡舍中相互贯通, 不打横格, 垫料池四周一般使用24厘米厚的砖墙, 其高度为40厘米。床体下面直接使用原有土地面, 不用硬化处理。
3 微生物发酵床制作技术
(1) 菌种的选择:要选择有正式批准文号、安全、应用效果好、性价比高的菌种;
(2) 垫料原料的选择:根据本地资源条件, 我们采用锯末或稻壳;
(3) 发酵床的制作:一是每平方米发酵床需要锯末或稻壳40千克, 鲜土15千克, 粗盐0.2千克, 微生物菌剂0.5千克 (按照使用说明添加) , 将其混合均匀, 加水调整湿度至60%;二是将混合好的垫料填入垫料池中发酵, 一般夏季7天, 冬季3~5天即可;三是垫料发酵成熟后, 即可进雏。
4 科学饲养管理及垫料的日常维护技术
(1) 为利于鸡只采食有益菌, 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
(2) 鸡舍内温度在15~23℃较适宜, 要注意通风、换气;
(3) 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 冬季密度可大些;
(4) 发酵床垫料的含水量保持在60%的湿度;
(5) 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 水中可添加1:200倍的菌液;
(6) 发酵床经过长时间使用后, 舍内氨味有所加重, 使得生物菌的活性降低, 此时应补充一定浓度的菌液, 方法是将菌液1:200倍稀释, 均匀喷洒床面;
(7) 每20天左右翻动垫料1次;
发酵床养殖肉鸭技术要点 篇5
1.增强肉鸭的抗病力。利用肉鸭采食垫料的习性,使得有益微生物进入其消化道,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增强了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了肉鸭的抗病、抗逆和抗应激能力。
2.改善养殖环境。垫料发酵生物床解决了鸭粪处理的难题,显著降低了鸭舍的腥臭味,避免了蝇虫的滋扰。
3.提高养肉鸭综合效益。节省了兽药和消毒剂,提高了肉鸭养殖效益。同时,由于垫料经堆积发酵成为良好的有机肥料,可广泛用于蔬菜和花卉种植业。
二、发酵床的制备方法
1.选择发酵剂。一般发酵剂主要成分为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等,有效活菌含量大于100亿/克。
2.生物床垫料准备。垫料成分一般为:稻壳(或玉米秸秆、花生壳和树叶)40%~50%,锯末40%~50%,新鲜畜禽粪便10%,米糠1%。
3.添加发酵剂。每立方米垫料加0.1~0.2公斤的发酵剂。添加前用5公斤水搅匀发酵剂,如有条件,可添加适量红糖,效果更好。
4.制备生物床。将垫料和发酵剂按比例混合均匀,调节物料水分为35%~40%(以用手握物料成团不滴水,置于地面能散开为宜),再将物料堆积,铺上草苫或麻布袋。2~3天后,在物料快速升温时翻堆,以使物料发酵完全。在4~5天后,即可将物料在鸭舍内铺开使用,要求铺垫的厚度不低于40厘米。一般7~10天翻动一次。一批主料制备后,中途需视垫料质地,根据相应配比添加部分配料和发酵剂,可连续使用3年。
三、适宜的育雏条件
1.温度。雏鸭的适宜温度为:1~3日龄31~29℃,4~7日龄29~27℃,8~11日龄27~25℃,12~16日龄25~23℃,16~21日龄23~19℃,21~25日龄19~16℃。
2.湿度。鸭虽是水禽,但环境湿度不能过大。如果雏鸭长期卧在阴冷潮湿的地面上,不但会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而且会造成烂毛。舍内空气湿度第一周在60%以上,利于雏鸭吸收卵黄;第二周以后要求湿度低一些,此时湿度过大,霉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会大量繁殖,雏鸭易发病。
3.光照。肉鸭的整个育雏期可采用23~24小时的连续光照,头几天光照强度宜大些,一般每平方米2~3瓦,1周后的光照可弱一些,每平方米以1瓦为宜,只要能保证雏鸭看见采食和饮水即可。
4.饲养密度。一般育雏期(前2周)每平方米20~30只,中大鸭每平方米7~10只。密度大小与季节、鸭舍类型、通风能力有关。
四、育雏期的日常管理工作
1.做好保温工作。育雏室的温度是否合适,只要观察雏鸭的动态就可知道。如雏鸭散开,没有怪叫声,说明温度适宜;如雏鸭缩颈耸翅,互相堆挤靠近热源处,发出“吱吱”的尖叫声,说明温度太低;如雏鸭远离热源,张嘴喘气,张开翅膀,饮水量增加,则说明温度太高。
2.及时分群、严防扎堆。育雏时要按大小、强弱、年龄等分为若干个小群,每群300~500只,以便于喂食和管理。以后每隔一周调整一次。要防止雏鸭互相堆挤,10日龄以内尤为重要,稍不注意,轻则全身“湿毛”,重则窒息而亡。若出现扎堆,要及时分开,分堆与保温工作可结合进行。
3.饲喂次数。10日龄以内每昼夜喂5~6次,白天4次,夜晚1~2次;11~20日龄白天3次,夜晚1~2次;20日龄以后,白天3次,夜晚1次。
五、育肥过渡期的饲养管理
1.脱温转群。转群前3~5天打开门窗,使雏鸭逐步适应外界气温,若遇外界气温较低或气温变化不定时,应推迟脱温日龄。从转群前一天起,最好在饲料中增加多种维生素或抗应激电解质,以防转群时的应激影响,直到鸭群转群后采食正常为止。转群必须空腹进行。
2.及时分群。在脱温转群时,应按强弱、大小分群饲养,每群的数量以控制在200~250只为宜。对体质较差、体重偏轻的鸭,应单独给予补充营养,使它们在后期迅速生长发育,保证出栏时的体重要求。
3.更换饲粮。从4周龄起换用肉鸭育肥期的饲粮,即适当降低粗蛋白质水平,提高能量水平。但要注意,饲粮更换要有一个过渡阶段。颗粒饲料的直径提高到3~4毫米,自由采食。
六、育肥期的饲养管理
育肥鸭舍要求光线不能过强,空气流通,周围环境安静。适当限制肉鸭的活动。育肥料最好喂给全价颗粒饲料,把饲料倒入料槽内,一次加足,任其自由采食,供水不断,这样经过10~15天育肥饲养,可增重0.25~0.5公斤。
七、做好疫病预防工作
1.接种疫苗。肉鸭常见的传染病是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霍乱等。可对雏鸭接种鸭瘟弱毒疫苗,发生鸭瘟时,在发病初期每只肌肉注射抗鸭瘟高免血清0.5毫升,有一定疗效。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对雏鸭免疫,对于无母源抗体的雏鸭,1日龄皮下注射20倍稀释的DHV-81疫苗0.5毫升,有母源抗体的雏鸭,7~10日龄皮下注射DHV-81疫苗1毫升,当雏鸭发病时,可使用康复鸭的血清、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液进行被动免疫,每只鸭皮下注射0.5~1毫升。
发酵床养鸡效益好 篇6
1 发酵床养鸡效益好
发酵床养鸡无臭味、无苍蝇、无污染、零排放。由于鸡的生活环境优越, 不生病、不用药, 蛋鸡的使用寿命大为延长。提高了鸡肉、鸡蛋品质, 使无公害、绿色、有机鸡肉、鸡蛋生产真正得以实现。养殖户们在建发酵床时, 大多选择在有草有树的丘陵地区。鸡在大棚里住的是“环保床”, 在外面有天然的“运动场”, 让鸡最大限度贴近自然状态。经检验所产鸡蛋不仅品质高而且没有药物残留。
2 效益分析
2.1 投入
2.1.1 钢架大棚费用
以300平方米计算约为3.6万元 (包括钢管、薄膜、遮阳网、饮水器、食槽等一系列全套设备) 。
2.1.2 发酵床费用
以300平方米计算约为5000元 (垫料和EM菌种) 。
2.1.3 鸡苗费用
专家建议发酵床养鸡, 适宜密度为每平方米8只, 一个300平方米大棚可以养殖大约2500只鸡 (下同) , 鸡苗1.8元/只, 共4500元。
2.1.4 疫苗费用
1.5元/只, 共3750元。
2.1.5 饲料费用
约15万元 (本部分成本视养殖户实际情况上下浮动, 喂养普通饲料成本会相对较低。专家建议普通农户养殖可适当添加青绿饲料, 以降低饲料成本) 。
2.1.6 人工、水电费用
养一茬鸡 (从幼苗到产蛋结束) 约为450天, 成本按2万元计算。费用合计21.925万元。
2.2 产出
发酵床养鸡, 按每只鸡产80枚蛋, 2500羽收入达16万元。母鸡按1.6千克/只, 售价32元/千克计算, 共12.8万元。两项收入总计28.8万元。
2.3 收益
28.8-21.925万元=6.8750万元
3 几点建议
(1) 鸡在生长过程中采食、饮水、产蛋、休息等都将在鸡舍内完成, 鸡舍的好坏对养鸡的成功非常重要。大棚建造应该做到抗灾强、易操作、抗腐蚀、耐高温等要求。
(2) 发酵床床体需要经常维护, 以保持有益菌的活力。主要通过温度调节、垫料内空气调节、补充有益菌、补充垫料等手段进行。
(3) EM菌需要潮湿的环境, 观察发酵床的湿度, 可以在喷洒1:200倍EM稀释液。湿度控制在30%左右。
(4) 鸡放养的密度要把握好, 密度太大, 容易照成积粪太多, 发酵床的菌不能有效分解粪便。发酵床养鸡, 一般控制养殖密度与传统养鸡略小一些, 建议:1~7日龄30只, 8~14日龄25只;5~21日龄20只;22~28日龄16只;29~35日龄14只;36~42日龄10只;43~49日龄9只。另外, 冬季可适当提高鸡饲养密度, 利于棚内温度的提高。当发酵床做好以后, 不要立即把鸡放上去。先进行前期发酵, 一周以后可以放入雏鸡。
(5) 鸡舍内禁止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内药物, 防止杀灭和抑制益生菌, 使得益生菌的活性降低。
(6) 必须注意通风换气。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能够保证正常温度15~20℃之间。最好采用发酵床结合野外放养的养鸡模式, 做到“园中有场, 场在园中”,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鸡和鸡蛋的质量, 售价更高。
养猪技术发酵床 篇7
1 猪舍选址应考虑哪些因素
(1) 猪场整体防疫。要远离生猪批发市场、屠宰加工企业、风景名胜地和交通要道等。一般要求距离畜产品加工厂1000m以上, 距离主要公路300m以上, 可设置专用猪场通道与交通要道相连结, 且距离最近的村庄不少于2000m, 高压线不得在仔猪舍和保育舍上面通过。
(2) 地势较高、干燥、平缓、向阳。自然养猪法地址要求至少高出当地历史洪水水位线以上, 地下水位应在2m以下。平原地区适宜选择地势较高、平坦而有一定坡度的地方, 以便排水, 防止积水和泥泞。
目前垫料池有三种分布形式, 即地上式、地下式和半地上半地下式。这三种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情况来决定。
地上式垫料池适合地下水位高、雨水容易渗透的地区, 管理方便, 但地上建筑成本有所增加, 发酵床边缘的垫料发酵受周围环境影响大;地下式适合地下水位低、排水通畅的地区, 发酵效果比较均匀, 但需要挖掘床区下的泥土;三是半地上半地下式, 成本和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
垫料池深度一般为80~100㎝, 过浅容易影响发酵率和垫料使用年限, 过深则浪费垫料和投入。另外, 规模养殖场栋舍间距要宽敞些, 一般在4m以上, 以方便小型器械行驶, 另外, 为防止夏季高温, 可将屋檐至檐顶的高度提高0.5~1m。
2 根据饲养数量确定发酵床的大小
好的发酵床就是能结合养猪生产的需要, 科学调整各垫料原料的种类和数量, 达到发酵菌种最适合生长和繁殖的培养基。
发酵床的面积要根据猪只的大小和饲养数量的多少进行确定。在发酵床上, 一般一头保育猪占0.3~0.8㎡的面积, 育肥猪为0.8~1.5㎡, 母猪为2.0~2.5㎡。
3 根据季节变化更换垫料
发酵床的垫料从提高生产效益的角度来考虑, 应根据不同季节进行调整。以育肥猪为例, 垫料中透气性原料 (如玉米秸秆) 占40~50%, 吸水性原料 (如锯末) 占30~50%, 营养辅料占10~20%, 菌种可视菌种成品类型而定, 可结合垫料要求添加。
垫料厚度也要因气温高低而有所变化。透气性原料, 冬季厚度要在60~70㎝, 夏季为40~60㎝;吸水性原料冬季30~50㎝, 夏季20~30㎝。
另外, 需预留10%左右的优良垫料原料, 在猪进舍前作为表层垫料来铺设。
4 如何铺设垫料
制作垫料需要的材料为, 垫料原料 (锯末、玉米等植物秸秆和树叶) 、菌种和其它辅料 (如深层泥土、鱼类营养液等) 。注意决不能使用防腐处理过的木材生产的锯末, 泥土也要采用地面20㎝以下未受污染的。
垫料的制作模式分为分层式和均匀式。分层式就是将不同垫料按照先后顺序铺设, 每一层均匀撒一定量的菌种、深层土和少量粗盐。需要注意的是玉米秸秆质地越实越好, 如果树叶缺乏, 可以简化掉树叶层。如使用固体菌种和粗盐, 最好将它们打碎后加少量锯末搅拌使其撒起来更加均匀。
均匀式则是采取先将垫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然后再填入发酵池。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或填料方法, 只要能达到充分搅拌, 能够充分发酵即可。
5 如何防止夏季垫料温度过高和霉变
(1) 夏季垫料深度可比其它季节低一些, 但要保证高度在50㎝以上, 一般60㎝深的厚度比较适合, 在保证发酵的同时还能避免发酵产热过多。
(2) 营造垫料区域性发酵环境。正常季节, 特别是冬季, 可尽量将粪便均匀撒到垫料各个地区, 使其充分均匀发酵, 但夏季做法要相反, 要适量减少翻扒工作, 也不用将猪粪尿撒开, 而让其自然形成一个粪尿排泄区。有了粪便堆积, 可顺势向后堆积, 使其它区域的发酵营养源缺乏, 从而抑制发酵, 使垫料表面保持凉爽。
(3) 人工堆积垫料丘, 使部分地方成为薄垫料区 (20~30㎝) , 以方便猪只躺窝乘凉。如果当天最低气温高于25℃时, 可选择向垫料滴水降温法 (最高气温低于30℃时应停止滴水) 。
发酵床养猪技术 篇8
1 发酵床养猪技术原理
所谓发酵床养猪技术, 就是在养猪圈舍内利用大自然环境中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 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要进行筛选、培养、扩繁, 建立有益微生物种群) 与垫料建造发酵床, 猪将排泄物直接排在发酵床上, 利用生猪的拱掘习性, 加上人工辅助翻耙, 充分混匀垫料和猪粪、尿, 猪粪、尿等有机物质在有益发酵微生物菌落的分解作用下, 得到了充分地分解和转化[3]。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与农田有机肥被分解的原理基本一致, 关键是垫料碳氮比与菌种的选择, 菌种一定要选用适合当地的菌种, 否则就会出现发酵床菌种运行2~3个月后, 大部分菌种没有发挥作用的“坏床”、“死床”现象。
发酵床养猪技术运行中, 将有机垫料填入经过改造或规划设计后的猪旧舍, 再放入仔猪。猪只的排泄物在短期内不需要进行人工清理, 有机垫料里的微生物会将其迅速降解、消化[3,4]。一方面, 可避免向外界排放粪便尿水;另一方面, 猪只还可食用细菌经大量繁殖所产生的部分菌丝蛋白, 从而补充了饲料中的蛋白来源, 降低了饲养成本。该技术最终实现了零排放、无污染, 生产的猪肉质量较优,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均有所提高。
2 发酵床养猪技术要点
2.1 场址选择和猪舍的建造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重要环节是场址选择和猪舍的建造。场址应选在地势高燥、通风良好, 交通便利、利于防疫、水电供应有保障、工程地质条件好、环境保护好的地方[1]。发酵床养猪的猪舍可以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 类型有开放式、棚式、封闭式, 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势和地下水位。不同类型猪只的发酵床垫料深度也不同, 育成猪为60~80cm, 保育猪为40~50 cm, 母猪为80 cm。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5 m2, 可饲养肉猪15~20头。地上部分建造圈舍的后墙以1.8 m的红砖墙为宜, 墙体厚度以冬季保持舍内温度10℃为宜。屋面朝南面的离地平面高度为0.1 m左右, 具有可自由开闭的窗户, 从而保证猪舍具有充足的光照, 顶部的1/3为石棉瓦, 2/3为无滴膜, 每隔5 m加一个天窗, 夏季准备遮阳网防晒, 冬季贮备足量的草帘保暖[2]。
2.2 发酵床菌种和垫料的选择
发酵床菌种一般是由5种材料组成, 即乳酸菌、土著微生物、炭邦营养剂 (可用红糖代替) 、鲜鱼氨基酸、天惠绿汁 (初春的野芹菜或蒿子) 。发酵床垫料应该尽量选择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高的锯末、农作物副产物、炉灰渣、红土、粗盐等, 配制成具有一定低聚糖低氮含量、孔系度适中的培养基。
2.3 发酵床的制作方法
因锯屑保水性适中通气性好、吸附性强、适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可作为发酵床的主要有机垫料。如配制成20 m2的配料时, 将木屑9 m3、稻糠5 m3、红土2 m3、大粒海盐10kg、菌液24 kg、水2 t按比例混合, 待充分混匀后填入发酵床内。因为粗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木屑的分解, 所以一定要选用粗盐[3]。选择无污染的泥土。发酵床的水分宜保持在60%左右。床面高度以高于水泥地面垫料厚度0.9 m为宜。发酵床准备好后要发酵3~5 d。能否正常发酵是发酵床能否降解猪粪尿的基本条件。如猪床温度在40℃左右, 垫料疏松不结板, 表面干爽不湿润化, 就说明发酵正常, 即可以放入猪只。
2.4 日常管理
2.4.1 饲养密度。
一般以每头猪占地1.2~1.5 m2为宜, 小猪可适当增加密度。建议每头种公猪占地4~5 m2, 每头妊娠母猪占地2~3 m2, 每头保育仔猪占地1.0~1.5 m2, 每头生长育肥猪占地2 m2。因菌的发酵能力有限, 如果猪只的饲养密度过大, 则会降低床的发酵状态, 猪粪尿不能迅速被降解、消化。一般发酵床可连续使用5~7年而不用清理[1,2]。
2.4.2 饲喂量。
饲喂猪的饲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 以利于猪拱翻地面, 从而使猪粪尿与垫料充分混合, 有利于粪尿的分解发酵和微生物的繁殖, 同时生猪也可采食垫料中的菌体蛋白等营养物[1]。
2.4.3 加强猪舍管理。
发酵床的发酵熟化过程会不断放热, 若控制不力, 温度过高, 会过度消耗有机质, 影响发酵。当发酵床温超过55℃时, 可采用翻堆或通风的方式控制温度。夏季要注意猪舍的通风散热, 若堆肥发酵温度高于70℃, 微生物将进入休眠状态或大量死亡, 发酵缓慢甚至停止。因此, 结构合理的畜舍, 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条件[2]。发酵床面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不能过于干燥, 否则会导致猪肺炎, 可定期在床面喷洒活性剂。一般湿度应控制在60%左右, 过高会导致垫料表层部分湿化, 使发酵停滞或引起异常发酵, 不利于猪只健康生长。
应预先对入圈生猪进行清理, 以彻底驱除寄生虫, 避免将其带入发酵床, 否则会使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吞入肚内而感染发病。密切注意有益微生物菌的活性, 如发现菌床表面干燥, 可以把原菌稀释液进行表面喷洒, 必要时加活性剂来调节有益菌活性, 以保证发酵正常进行。每批猪出栏时, 一般菌床缺少10 cm左右, 此时要把缺少的部分补齐, 猪粪只需每天在不同位置深埋1次, 以免发生垫料板结而影响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3 发酵床养猪技术优点
3.1 降低养殖成本, 提高养猪效益
发酵床养猪技术模式中, 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有益微生物, 能够使猪只排泄物得到有效分解和消化, 因而不再需要清扫猪粪尿, 只需供给猪只饮水即可, 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水85%~90%。同时也不会形成大量的冲圈污水, 减少了养猪污物的排放, 降低了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另外, 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可改善猪肠道环境, 提高饲料转化率, 节省20%~30%的饲料。
3.2 改善猪舍环境, 提高猪肉品质
发酵床结合特定结构的猪舍, 使舍内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也非常适于猪的生长[3]。再加上发酵床中有益菌的快速繁殖, 可建立优势菌群, 能抑制和消灭多种虫卵与病原菌。同时猪恢复了拱食和沙浴的生物习性, 减少了适量的运动或应激。另外, 猪只通过采食垫料中发酵出的菌体蛋白, 可增强抗病能力, 特别是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大幅下降, 降低了成本投入, 提高了猪肉品质, 由此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猪肉[5]。
3.3 降低劳动强度, 节省人力、设备费用, 提高经济效益
发酵养猪技术不需要用水冲洗猪舍, 猪舍的空气环境较好, 猪圈内垫料可长期不用清理或更换, 饲养人员只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5]。因此, 1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700~800头育肥猪, 较集约化猪场节约40%~50%的劳力。相对传统养猪模式, 每头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
4 发酵床养猪技术存在的问题
4.1 养殖户对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理解存在误区
在实际生产中, 存在盲目选菌种等问题, 结果使菌种不适应当地条件, 而且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并且由于菌种价格高, 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以致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 发酵床养猪的最关键问题是合理建造发酵床, 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良菌种、良好的培养基配方和合适的活性调节剂。
4.2 养殖户对发酵床养猪的日常管理存在误区
一些养殖户认为发酵床是万能的, 可以取代一切必要的技术投入。当出现夏季发酵床猪舍温度过高、冬季发酵床湿度过大时, 没有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 却一味地增加地窗或用机械强制通风降温。
4.3 养殖户对材料来源存在误区
发酵床的垫料并不要求千篇一律, 只要掌握好保水性与通透性垫料的配比, 不同地方应因地制宜, 要充分考虑当地区域资源优势。例如垫料中需要一定比例的木屑, 如果养殖规模较大, 则需要供应大量的木屑, 而有些地方的木屑资源较少[1,2]。此时可通过试验探索, 以秸秆、牧草等易得材料为替代来源。
4.4 饲养密度过大
发酵床养猪由于单位面积的承载量有限, 饲养密度不能过大, 否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易导致微生物的发酵不充分、不完全。目前, 发酵床养殖技术只适合小规模的推广使用, 特是对一些校办养殖场, 既能满足学生的实习, 又不会对校园造成太大污染。
参考文献
[1]陈桂平, 牛鹏霞, 徐培凤, 等.发酵床养猪技术及存在问题[J].中国动物保健, 2009 (2) :97-98, 100.
[2]陈桂平, 牛鹏霞, 王华听, 等.发酵床养猪技术及存在问题[J].现代畜牧兽医, 2009 (4) :24-25.
[3]史良雨, 戴网成, 沈晓昆, 等.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 2007, 33 (4) :29-31.
[4]沈晓昆, 王志强, 陈廷云.日本的土着菌养猪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 2004, 30 (1) :17-18.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 篇9
2006年省畜牧兽医局从福建引进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 在南昌县进行了试点并逐步在全省推广, 近几年取得了较大进展。2009年5月省农业厅把生物发酵床养猪作为畜禽清洁生产一项主推技术。2010年7月省畜牧兽医局下发《关于开展发酵床养猪技术示范与推广的通知》, 要求全省进一步开展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示范, 加快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普及。目前, 全省运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养猪场200多家, 生物发酵床建筑面积80万m2, 养猪规模超过50万头, 其中遂川嘉裕牧业有限公司、江西五丰牧业有限公司、全南现代牧业有限公司、江西中宝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养猪企业和定南县农业局在栏舍设计、菌种分离、管理技术等方面有许多创新。2010年9月, 省畜牧兽医局委托省养猪行业协会, 召开了全省生物发酵床养猪经验交流会, 总结生物发酵床养猪的经验, 分析生物发酵床养猪存在的问题, 研究在适用范围内大力推广的方案。笔者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 将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进行了提炼, 介绍如下, 供读者参考应用。
1 生物发酵床养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1 特点
从我省推广应用的情况看, 生物发酵床养猪有以下特点:
1.1.1 利用微生物发酵降解粪尿, 不需要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不同于一般的规模养猪, 猪粪、尿可长期留存猪舍内, 不向外排放, 不向周围流淌, 靠着拌入垫料中的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等微生物的分解、转化, 实现了粪污无害化前置处理, 变双环节投入为单一环节投入。一般规模养猪是“养猪生产”后再进行“粪污处理”, 而生物发酵床养猪很好地将“粪污处理”前移到“养猪生产”环节一次解决, 减少了粪污的排放, 不需要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工程。
1.1.2 有效减少有害气体浓度, 改善空气质量。
猪粪尿通过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的分解、氧化, 将其中的氨、吲哚、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通过氨基氧化酶、氨基转移酶及分解硫化物的酶转化成水、二氧化碳等无毒无臭的物质, 从而降低了粪便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同时, 大量有益菌, 可有效转化肠内的游离氨 (胺) 水平, 分解细菌毒素, 降低有害物质在动物体内的积累。再加上生物发酵床猪舍独特的自由开闭式通风设计, 猪场内外臭味明显减少, 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1.1.3 免去冲栏管理环节, 大量节省水资源。
不需要使用水去冲刷栏舍, 只需提供猪的饮用水, 用水量大幅降低, 比一般栏舍用水量下降80%左右。
1.1.4 有益微生物为优势菌群, 增强猪的抗病能力。
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中拌入芽孢菌 (如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乳酸菌 (如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嗜乳乳杆菌、乳酸乳杆菌等) 、酵母菌、光合菌等有益微生物, 配合饲料、饮水也拌入上述有益微生物, 甚至是利用某些菌种培养液 (pH3~4) 的酸性特点, 作为消毒剂喷洒在栏舍周围。这些有益微生物进入猪胃肠道内, 促进营养物质吸收, 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从而达到减少、控制疫病的目的。
1.1.5 有效控制药物残留, 提高了猪肉安全性。
生物发酵床养猪, 使用化学灭菌剂消毒仅限于食槽、走道及猪舍周围, 而垫料区禁用消毒剂喷洒消毒, 而且在日粮中限制使用抗生素, 能有效控制药物残留, 从而提高了猪肉的安全性。
1.1.6 饲养环境舒适, 符合动物福利原则。
动物福利的目标是维持动物康乐, 生理健康、心理愉悦是动物福利的标志。生物发酵床养猪吸收了传统养猪的优点, 相比规模养猪的限位饲养。发酵床养猪具有圈栏空间较大 (每头育肥猪活动面积在1.5 m2以上) 、柔软的发酵床面充分满足猪只翻拱的特性和保持拱食、沙浴的生物习性, 应激减少, 抗病力增强等优点。这些措施充分保障了动物福利, 猪健康快乐地生长。
1.2 适用范围
1.2.1 生物发酵床养猪适用地区。
生物发酵床养猪的猪粪尿可以长期留存猪舍内靠微生物降解, 几年后集中一次予以清理, 不会向周围流淌, 因此不需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也不需要大片农田消纳沼液。但是垫料反复使用, 铜、锌等重金属元素蓄积浓度相对较高, 垫料作为资源利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长期、大量用作农作物的肥料, 比较适合用于花草、苗木种植。因此, 生物发酵床养猪比较适合于平原地区或养猪密度很高的地区, 一些养猪场占地有限, 没有条件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或者沼液无处消纳的地方, 生物发酵床养猪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1.2.2 生物发酵床养猪适用猪群。
实际生产中, 我省多数养猪场局限于保育、育成、育肥阶段, 但也有的场将种公猪、妊娠母猪、分娩母猪、保育猪、育成猪、育肥猪等均放在生物发酵床上饲养。目前, 提倡适用于保育、育成、育肥、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分娩母猪和种公猪不提倡在生物发酵床上饲养。因为妊娠母猪后期肚皮臌胀, 体重剧增, 肚皮与垫料层接触紧密, 容易引发皮炎和过敏反应。母猪分娩期间, 垫料等杂物造成乳猪的脐带伤口及小猪阉割后的伤口发炎;哺乳母猪的乳头也应尽量避免接触垫料, 以免引发乳房炎症。种公猪宜单栏饲养, 应给予更优越的降温、换气、卫生条件, 因此最好不采用生物发酵床饲养。
2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要求
2.1 菌种
发酵床菌种的选择好坏决定发酵床养猪的成败。菌种的配比、有效活菌含量、活性以及适应性等方面直接决定了生物发酵床的效果及使用年限。菌种一般由几种菌组合而成, 包含分解蛋白的丝状真菌、降氮除臭的芽孢杆菌、固定碳素的光合细菌、抑制病害的放线菌、分解糖类的酵母菌、在厌氧状态下有效分解的乳酸菌等。选择菌种的代次越低越好, 菌种代次越高, 其传代次数越多, 产生变异的机率就越高, 发生退化的概率越多, 分解除臭的能力就越差。这也是发酵床要定期补充菌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 我省使用的菌种来源大体上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引用日本洛东酵素, 我省大部分养猪场在使用。第二类为国内的益生素 (微生态制剂) 。第三类是养猪场自行采集、提纯复壮、增殖培养的菌种, 如全南现代牧业、江西中宝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养猪企业。选择自行培养土著菌作为菌种来源, 由于受技术制约, 这类菌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
2.2 栏舍建筑
2.2.1 栏舍建造要求。
发酵床猪舍可在原猪舍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或新建, 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 为自由开闭的敞开式, 通常猪舍屋檐高3.0 m, 屋脊高4.5 m, 屋面朝南面的中部设有天窗, 南北墙底部有通风口, 形成空气对流, 利于通风换气, 保持空气清新和湿度, 太阳光可以通过天窗, 采光充分, 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更适宜地生长繁殖, 利于发酵。北侧建自动给料食槽, 南侧建自动引水器。具体技术要求:
发酵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床, 中间不应该有隔墙, 发酵床越大越便于机械操作, 发酵效果也越好。可根据猪的日龄和养猪数量不同, 在床面上设计桩子, 用来挂靠移动栅栏, 这样可根据猪的多少随时移动栅栏, 形成大小随意的栅栏舍。根据各地的实践, 猪舍单栏以中栏为宜, 面积控制在60~80 m2, 便于垫料的日常养护。
发酵床垫料面积应为栏舍面积的70%左右, 余下面积应作硬化处理, 成为硬地饲喂台和走道, 供生猪采食、饮水或盛夏高温的休息场所和人行走道。垫料高度以60~90 cm为宜, 保育猪可适当垫低, 育肥猪适当垫高, 夏季适当垫低, 冬季适当垫高。注意垫料区与饲喂台衔接处不可锋利。垫料进出口的设计要满足进料和清床时操作便利。加湿装置应保证后期垫料养护加菌时能共用。
饮水装置的安装设置, 必须满足滴漏跑冒和饮水外溅时以不浸湿发酵床垫料为原则, 通常保育猪栏设置饮水台与饲喂台合用, 饮水台下设导水管, 能将滴水及时排出;育成猪、育肥猪水嘴可设置在栏舍外侧, 滴水直接排入外面排水沟。
发酵床底部一般不做硬化处理, 可以节省投资, 而且自然土层与垫料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垫料发酵提供了土著菌种。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 则底部必须硬化, 防止垫料底部发霉。
2.2.2 生物发酵床猪舍的建造模式
2.2.2. 1 地下式。
就是将垫料槽构建在地平面以下, 槽深60~90 cm (保育猪60 cm左右, 育成猪90 cm左右) , 新猪场建设时可仿地上槽模式, 一次性开挖一地下长槽, 再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单元。原猪舍改造时, 适宜在原圈栏开挖坑槽。地下式生物发酵床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我省的生物发酵床猪舍大部分采用地下式。其优点是造价低, 冬季保温性能好;缺点是透气性稍差, 无法留通气孔, 发酵床日常养护频繁。
2.2.2. 2 地上式。
就是将垫料槽建在地面上, 垫料槽底部与猪舍外地面持平或略高, 硬地饲喂台及走道须垫高60~90 cm (保育猪60 cm左右, 育成猪90 cm左右) , 并视养殖需要中间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圈栏, 以防止串栏。地上式生物发酵床适用于江、河、湖等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屋檐较高的常规养猪场的改造。其优点是能保持猪舍干燥, 特别是能防止高地下水位地区雨季返潮;缺点是冬季保温效果差, 造价稍高。
2.2.3 生物发酵床猪舍通风设计 (见图1、2、3、4、5、6、7) 。
生物发酵床猪舍要求通风设施完善, 猪舍四面通透, 安装卷帘、遮阳网, 南方夏季高温时采用水帘降温、负压通风。如有条件的, 可以建造通风降温条件更好的栏舍, 如遂川嘉裕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建筑的负压通风生物发酵床猪舍, 试用3年, 效果很好。
2.3 垫料的制作
2.3.1 原料选择。
应选择供碳能力强、供碳均衡持久以及通透性、吸附性好的材料作为主要原料, 如锯末 (要求未作防腐处理, 不霉变) 、稻壳、秸秆粉 (均要求不霉变) 等;同时为确保生物发酵的进程及效果, 应选择一些原料作为辅助原料, 常用的有泥土、米糠、麦麸、磷酸氢钙、食盐、红糖或糖蜜等。
2.3.2 垫料配比。
锯末吸附能力和抗分解能力强, 可以延长垫料的使用年限。一般锯末和稻壳各占50%或6:4, 还可以根据当地情况, 适当配比秸秆粉、花生壳、玉米芯等其他原料。通过预处理, 达到合适的粒度、C/N、C/P、pH、水分后, 堆积发酵, 初步完成无害化、稳定化生化反应过程, 有益微生物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 方可作为发酵床垫料。
2.3.3 制作方法。
将锯末、稻壳等主要原料按比例混合在一起, 还要加一定量的米糠 (2~3 kg/m3) , 将菌种活化后, 与发酵剂等一起均匀撒在表面, 充分拌匀。在拌料过程中, 喷水在垫料表面, 要求最后的含水量在45%左右。表观是:垫料潮湿, 手用力握成团, 不出水, 自然松开呈散状。最后盖上苫布进行发酵。发酵2~3 d, 发酵垫料在菌的活动下开始升温。发酵5~7 d, 内部温度达到50℃~70℃, 垫料就制作完成。发酵好的垫料铺平在猪圈垫料区, 再喷洒一遍发酵菌液, 待24h后即可进猪饲养。
2.4 发酵床的管理
2.4.1 饲养密度的控制。
养猪的头数过多, 发酵床的发酵效果就会降低, 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一般保育猪0.5~0.7m2/头, 育成猪为0.75~1.0 m2/头, 育肥猪1.5~1.8m2/头为宜。
2.4.2 垫料的通透性管理。
长期保持垫料适当的通透性是发酵床保持较高粪尿分解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同时也是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通常比较简便的方式就是使用机械小挖机将垫料定期深翻, 且匀拌。一般保育猪7~10 d翻动1次, 育肥猪2~3d翻动1次。
2.4.3 疏粪管理。
生猪具有集中定点排泄粪尿的特性, 所以发酵床上会出现粪尿分布不匀。粪尿集中的地方猪粪多, 湿度大, 消化分解速度慢, 只有将粪尿分散后均匀撒在垫料上 (即疏粪管理) , 并与垫料混合均匀, 才能保持发酵床水分的均匀一致, 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粪尿消化分解干净。通常保育猪可5~7 d进行一次疏粪管理, 中大猪应每2~3 d进行1次疏粪管理。将猪粪分散, 翻入垫料内部。
2.4.4 水分调节。
由于发酵床中垫料水分的自然挥发, 垫料水分含量会逐渐降低, 当垫料水分降到一定水平后, 微生物的繁殖就会受阻或者停止。适时补充水分, 是保持垫料微生物正常繁殖、维持垫料粪尿分解能力的关键因素。垫料中心发酵层的水分含量通常为45%~55%, 垫料表层的水分含量在30%~40%。常规可以采用加湿喷雾补水。在炎热天气, 猪栏内水分蒸发的快, 如发现猪在垫料上跑动时有灰尘飞扬, 要及时开动空中喷水管喷水, 调节垫料干湿度, 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水分过多时可打开通风口, 利用空气流动调节湿度, 或添加木屑降低湿度。
2.4.5 菌种补充。
定期补充菌种是维护发酵床微生态平衡, 保持其粪尿持续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微生物的特性是繁殖速度快、生长退化也快;环境的剧烈变化也会导致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发生变化;此外发酵床日常养护不当也会对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种群数量产生影响。为了确保养殖过程的生态安全性, 必须定期对发酵床垫料补充菌粉或菌液, 使添加的目标微生物始终保持优势种群数量地位, 同时也确保其增殖潜力。通常可结合水分调节、疏粪管理、通透性管理等养护措施进行补菌, 也可通过猪舍加湿管道或者超微喷雾系统喷雾补菌。
2.4.6 垫料补充。
发酵床在消化分解粪尿的同时, 垫料也会逐步损耗, 及时补充垫料是保持发酵床性能稳定的重要措施。通常垫料减少量达到10%后就要及时补充, 补充的新料要与发酵床上的垫料混合均匀, 并调节好水分。
2.5 猪群的饲养管理
2.5.1 免疫接种。
猪场免疫接种, 是预防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应根据疫病流行情况和母源抗体情况, 制定完整的免疫程序, 对哺乳仔猪、保育猪、育成猪、育肥猪和公、母猪进行免疫接种, 以提高猪群抵御疫病的能力。
2.5.2 驱虫。
入圈生猪要先彻底清除体内外的寄生虫, 防止将寄生虫带入发酵床, 以免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再次带入体内而发病。
2.5.3 消毒。
垫料区禁止使用消毒剂, 防止消毒剂杀灭有益微生物, 饲喂台 (含食槽) 、走道及猪舍周围可以定期喷洒消毒液。
2.5.4 通风降温。
圈舍内湿气大, 必须注意通风换气。一般构建敞开式猪舍, 以利自然通风。同时安装卷帘, 夏季高温时放下卷帘, 采用负压通风, 水帘降温。
使用的垫料一定要经过完全发酵, 以免造成垫料发酵产生高热。阳光强烈时, 可放下遮阳网, 开启抽风机, 发酵床表面层湿度适当降低, 饮水管避免太阳直射。
2.5.5 病猪隔离。
饲养员每次加料时都要认真观察猪吃料和行为, 如发现个别发病猪或异常表现, 应及时隔离进行治疗。发酵床用益生菌原液150~300倍喷雾, 有条件的可用火焰消毒器对猪舍墙体、食槽、过道进行过火焰消毒。
2.5.6 饮水、饲料加入菌种。
生物发酵床养猪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益生菌, 用益生菌替代抗生素药物, 替代化学消毒剂。在猪场内外可选择菌液或中药类杀菌剂进行消毒, 营造一个良好的猪场小环境。
3 生物发酵床养猪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3.1 粪尿、垫料资源循环利用的局限性
采用生物发酵床养猪, 作为优质肥源的猪粪尿经微生物分解, 肥效降低;发酵产生的甲烷、二氧化碳向大气中排放, 不利于环保;垫料经过反复使用, 铜、锌、磷等元素含量较高, 作为农作物肥料等循环利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垫料中防止高铜、高锌和其他重金属盐的沉积应从饲料源头抓起, 在设计饲料配方时, 须认真考虑猪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 从严掌握微量元素的添加, 防止过量。另外, 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猪对磷的消化吸收率。严格限制饲料原料重金属盐的超标而引发的累积, 需要积极探讨其他的生物措施或理化措施, 降解铜、锌和其他微量元素, 降解重金属盐, 避免因过量造成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3.2 高效菌种的筛选、组合及菌种的本土化
生物发酵床养猪是集养猪学、微生物学、动物营养学、环境卫生学、土壤肥料学于一体的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体系。发酵床系统分布的微生物众多, 且各司其职。土著微生物采集需要有一定的技术, 经验依赖性强, 养猪场自制菌种存在一定的难度。商品菌种又存在生物安全和有效含量的问题, 特定微生物是否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尚无权威认证, 而且商品菌种能否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有待观察。因此, 如何筛选出不同地点、不同季节, 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的高效菌种并进行优化组合,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这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3.3 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及猪垫料材料的选择
目前推广的成熟技术是使用锯末、稻壳做主要垫料, 但由于资源有限, 大面积推广将导致原料短缺, 价格上涨。因此, 发酵床的垫料选择不能千篇一律, 只要掌握好保水性与通透性垫料的配比, 不同地区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优势, 如锯末、玉米芯、花生壳、棉花秸秆、稻壳、山区的树枝粉碎等等。需要特别指明的是, 垫料不同, 地域不同, 垫料原料的选择和配比不同, 这些均需通过试验、试用, 经过实践检验, 这也需要深入探讨。
3.4 垫料整体更换时间
对于垫料整体更换时间, 各方说法不一, 也有观点指出“垫料少了就加, 不存在整体更换垫料”。垫料使用到了一定的时间, 通透性会越来越差, 分解粪污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差。猪粪污里面蓄积的铜、锌等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盐等有害元素不能被分解, 含量太高时会严重影响发酵床的正常运行。发酵床微生物繁殖的过程, 同时也是代谢的过程, 会不断产生代谢产物, 代谢产物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也会影响微生物的繁殖。基于以上原因, 发酵床垫料使用到了一定的期限必须整体更换。
发酵床使用寿命是根据垫料的使用寿命来确定的, 垫料质量好, 耐腐蚀, 用的时间就长。按理论计算:垫料理想使用天数=[ (25-垫料碳氮比) ×垫料总量×垫料含氮率]÷[ (粪尿碳氮比-25) × (日产粪量×粪含氮率+日产尿量×尿含氮率], 在锯末和稻壳各一半的情况下, 理论使用年限为4.06年, 考虑一些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 一般的发酵床使用2~3年是正常的。但使用年限受多种因素影响。究竟垫料整体更换时间何时合适?不同材料、不同配比如何确定整体更换时间?这些都需要继续深入的探讨。
4 小结
4.1 生物发酵床养猪是有效的粪污处理措施, 在适宜范围内应大力推广
发酵床在改善养殖环境上, 与传统粪污处理模式相比较有自身特点, 有3个优势应予肯定:一是不需要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环境卫生明显好转;二是用水量大幅降低;三是仔猪保育情况好, 成活率高, 保健费用低。但该项技术的全面推广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如资源的循环利用受限制、改造栏舍费用大、舍内温度高、增加了栏舍建筑面积等。因此, 生物发酵床养猪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推广该技术要因地制宜, 结合实际, 在适宜发展的地区大力推广。
4.2 高起点投入, 规范化生产
要保证发酵床正常运行, 必须具备3个条件:一是高效的发酵菌种;二是规范的发酵床圈舍构建;三是正确的发酵床维护和猪群管理, 这三点缺一不可。因此要高起点, 规范化生产, 务求成功。
4.3 存在一定的不足, 仍需继续深入研究
高温季节发酵床管理技术要点 篇10
【关键词】夏季;高温;发酵床;管理技术
发酵床养猪技术1即 在养猪圈舍内利用高效发酵菌种与垫料建造发酵床,猪将排泄物直接排泄在发酵床上,利用生猪的拱食习性,加上人工辅助翻耙,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发酵微生物菌落的分解和发酵,使猪粪 尿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与传统养猪技术相比,发酵床养猪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但在夏季的高温、高湿、雨水充沛条件下,发酵床的维护和管理需要养殖户格外重视。
1 夏季发酵床圈舍面临的不利环境
1.1 高温
夏季,特别是盛夏时节,我市气温基本上维持在30~35℃,且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基本维持在33~37℃,最高气温可达38~40℃,这对于任何猪舍养猪都是不利的。对于没有按照标准发酵床猪舍的规格来设计的猪舍,发酵床的功能将会大打折扣。例如猪舍顶棚的设计中并没有增加隔热层,不能有效地阻隔酷热太阳对猪舍的辐射和加热升温,从而导致猪舍内气温快速上升;如果猪舍没有天窗、地窗等通风设施,空气不流通,舍内就会就像蒸笼一样闷热,还可能导致猪舍内温度比外界更高,由于猪舍通气不良,猪舍内气温达到30℃以上,而发酵床表面温度本身会在20~25℃之间,这样会导致气温远超出发酵床的床面温度而对发酵床的床面进行反向加热,迫使发酵床床面温度升高,加之有的发酵床本身散热不好、空气对流难以形成,几个不利因素叠加,使发酵床的正常运转和良好效果大打折扣。
1.2 雨水
我市夏季多发雷阵雨、暴雨,如果圈舍窗户没有遮挡,会有大量雨水飘入发酵床,从而使发酵床的垫料水分过高,也会导致发酵床正常运转受阻或,有的还会形成厌氧发酵,导致发酵床根本起不到正面作用。
1.3 饮水设备设计不合理
如饮水器喷头朝内,没有地下沟或边沟排水设施,可能直接导致饮用水长期流入或溅入发酵床,引起局部水分过高,导致饮水部位及周边垫料层的发酵不正常,进而影响整个发酵床。
1.4 天气持续湿热
夏季高温高湿季节不仅温度非常高,而且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也非常高,湿度经常超过70%,这样的温湿度条件无异于蒸笼。病菌在空气湿度高于50%时传播速度加快,在空气湿度高于70%时繁殖速度也相应加快。在闷热的环境里,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好猪舍,发酵床中的多余水分就不能以水蒸气形式快速有效地逸散,猪只排泄的粪便就不能在有益菌的作用下及时分解,导致有害菌或厌氧菌开始起作用,将舍内的排泄物分解成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导致环保受到影响。如果猪舍结构不利于空气流通,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就不能及时排出圈外,就可能导致猪病只发病或生长速度减慢,经济效果也大受影响。不同发酵菌种做成的发酵床的耐湿热能力的差异也很大,有的发酵菌种因菌种活力不强、休眠能力差,在制作发酵床开始时就需加水使湿度达到65%。
2 规范发酵床的要求
以上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养殖户常遇到的最棘手问题,但如果猪舍建造科学、选用合适的发酵床发酵剂,同时按照发酵床的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日常管理,这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2.1 面积要求
单个猪舍的面积一般不得低于15㎡,最好在20㎡以上,母猪舍面积也不应小于7~8㎡。一般来说,在土地和基建成本可以承受的情况下,每头猪所占面积越大越好,因为面积越大,发酵床对不利条件的缓冲和耐受作用(即抗逆性能)就越强。
2.2 密度要求。
发酵床的面积达到要求后,千万不要认为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养殖任意头数的猪,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对于育肥猪,要求每头猪占地1.2~1.5㎡,高于这个密度,发酵床就有可能超负荷工作,导致过度发酵、发酵终止等不良现象的产生。猪的个头和体重越大,就越要提供充足的面积,因为单位体积内的微生物处理粪便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每只猪每天排泄粪便3~5kg,大概需要1.2~1.5㎡面积内(深50cm)的微生物降解1d才能完成。若每只猪占地只有1㎡,那么每天就会有多余的粪便剩余,导致分解处理不完全或不及时,随着猪越长越大,每天产生的粪尿量也会越来越多,超负荷的粪尿长期积累,最终会导致发酵床系统工作的异常紊乱,重者则全面崩溃。
2.3 湿度要求
湿度包括空气湿度和垫料湿度。如果感觉垫料太湿,可以清出部分垫料,将其晒干后再加入发酵床内重新利用,或者加入新的干垫料调和水分,还可增加翻倒频率,使水分以水蒸气形式尽快蒸发。如屋顶漏雨导致垫料过于潮湿,应立即清出被雨水污染和打湿的垫料,经烘干或晒干后再回填入发酵床再利用。同时,发酵床也不能太干燥,太干燥的垫料容易起尘,应该用喷雾器往垫料上少量喷水,其标准以表面不容易起尘为限。
2.4 通风透气要求
发酵床要求圈舍南北通透、通气顺畅,所以在猪舍的建造上要考虑到通风和采光,因此要求发酵床圈舍要有一定的跨度和高度,跨度要求一般不低于8m,通常设计成8~12m,猪舍的高度不低于2.6m(指床面离屋顶高度),长度可以因地制宜,每隔3m左右应设有地窗通风,这样圈舍内空气容易形成对流,可达到良好的通风透气效果。
3 高温季节发酵床的管理技术要点
以上是制作发酵床时对圈舍面积、养殖密度、湿度、圈舍整体结构等方面的要求,那么,如何有效化解高温湿热的不利影响呢?
3.1 增加圈舍面积
对于散户小面积的圈舍,建议扩建猪舍;如果是大面积猪舍分割成小面积的情况,建议将水泥隔墙打通,垫料可以相通。采用整体型圈舍,对于要隔开的各个单圈舍,可以采用移动栅栏来隔开,这样既留有调整余地,又可随时增减单位圈舍发酵床的面积,有效缓解发酵空间不足、发酵超负荷的危机,便于操作且成本低。
nlc202309051455
3.2 垫料和菌种
对于初建的发酵床,要科学控制春末和夏季垫料的厚度,一般为30~40cm,制作垫料时不要添加过多的能量原料,不要使用高发热量的菌种,要选用对粪便具有最大分解和吸收消化作用的菌种。
3.3 降低养殖密度
对于养殖密度过大(平均1头猪占地不足1㎡),应立即扩大猪圈面积或分圈饲养,以减少单位面积内的饲养头数,避免发酵床超负荷工作、异常工作或疲劳作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坏床事件。在夏季,如果是30kg以下的小猪,至少每头占地1㎡;30~60kg的猪,每头至少占地1.5~2㎡;60kg以上的大猪,每头至少占地2~3㎡。
3.4 避免湿度过大
若猪圈漏雨,应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如翻修屋顶、遮挡侧面等),尽量避免雨水流入或渗入发酵床而导致发酵床局部或全部水分偏高;自动饮水器下面要设置饮水“余水导流槽”,防止或杜绝多余水分流入发酵床内,避免因湿度过大导致厌氧发酵、异常发酵或不发酵,不能达到发酵床免清粪、促生长的功效。
3.5 加强通风
一般来说,单纯的高温气候不会给发酵床带来高温问题,但持续高温高湿的天气以及圈舍通风不好就会造成发酵床的异常或高温。针对这种极端异常的天气情况,可以在圈舍两头设置风扇,在圈舍顶部安置吊扇,以增加猪舍空气的流动性,加强空气对流、增强热交换,有条件的可以在圈舍内安置空调,对于整个大环境的高温可采用空调降温。此外,还可通过屋顶加开天窗、墙面加设地窗来增加通风透气性能。
3.6 提高翻倒频率
对于设施比较简陋而又不愿意增加投入的用户,最简便的办法是增加发酵床垫料的翻倒次数,如每隔2~3d就对垫料翻倒撬动1次,通过翻倒撬动将发酵床的垫料暴露在表层,使之与表层空气快速交换热量和水分,使热量外散、水分蒸发。对于不爱拱翻的猪,应人为增加垫料层的翻倒、撬动次数,这样能快速有效的降低发酵床中心层的温度。对于因漏雨或漏水导致的发酵床垫料过湿的情况,可将湿垫料倒出来,晒干后再回填入床。
3.7 科学饲喂
对于发酵床养殖的养殖模式,在饲喂量方面应有所控制,一般饲喂量为用水泥地养殖的80%~90%左右,以增加猪在圈舍内的翻动,这样既帮助了翻倒散热,又节省了饲料、降低料肉比。同时,可以选择比较凉爽的时间段喂猪,为提高夏天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还可以采用适当发酵饲料的方法喂猪,即在饲料中添加粗饲料降解剂,每吨添加3包左右,喂之前加入2.5~3倍洁净、凉爽的清水(不要用温水),浸泡发酵2~4h后再喂猪,可以取得良好的喂养效果,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体热。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采集一些青饲料,以一定比例加入到饲料中一起喂养。
注:本文得到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新沂市优质商品猪发酵床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编号:SXGC[2012]078)项目资助。
养殖与发酵床技术 篇11
发酵床养殖技术是基于控制畜禽粪便排放与污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模式, 由于其无需冲洗作业, 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压力, 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管理成本, 实现了养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日本于1970年建立了第一个以木屑作垫料的发酵床系统, 随后欧美等国家相继开展研究并推广实行。我国内陆地区,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在少部分省市开展了该技术引进与示范研究, 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 气候差别较大, 因此不同地域并不能照搬模式。
1 发酵床技术概述
1.1 概念
微生物发酵床技术, 又称为土著菌发酵床或自然养猪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养殖业 (以后可能在生物有机肥料等研究领域发挥作用) , 是基于控制畜、禽粪便排放与污染的一种养殖方式。基本做法是在畜、禽舍内铺设一定厚度的垫料, 畜、禽在垫料上饲养, 粪、尿和垫料被混合发酵, 畜、禽饲养和粪尿处理将同时在畜舍内完成的饲养方式。实现养殖低排放、无污染, 达到了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的目的。
1.2 常规工艺流程
发酵床的制作 (以日本的土著菌法养猪为例) 包括制备菌种、制作活性剂、制作垫料、改建畜舍、制备发酵床和日常管理等过程。由于母菌必须采集当地土壤中的多种有益菌, 并进行分离、培养和扩繁, 所以分离培养步骤中需要有一定的试验室条件作为辅助。
2 不同种类发酵床优略比较
常见的发酵床有土著菌发酵床、优势菌种接种发酵床、林荫落叶垫料发酵床和自然发酵床等, 其中以日本的土著菌发酵床最为典型, 以自然发酵床的推广优势最为明显。
2.1 土著菌法和优势菌种接种法
需要采集、分离、制备菌种与接种环节。其主要是采集当地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 经采集后进行培养和扩繁, 从而形成具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 然后按一定比例将母种、锯木屑、麸皮、米糠、食盐和营养液 (天惠绿汁、氨基酸等) 混合, 发酵2~4d后形成有机垫料。再将垫料填入发酵床, 厚度约70~90cm (因养殖种类而有所不同) , 进行畜禽的养殖。优势菌种接种法需要考虑优势菌种再接种和喷洒营养液。由于母菌的纯化等技术需要有一定的试验室条件作为辅助, 成为此类方法不能迅速普及或推广失败的一个要点。
2.2 林荫落叶垫料法
适用于林区附近的养殖场。如在云南省的多山地带, 因长年气候适宜、林木茂盛, 有大量落叶垫料采集林点供附近的养殖场就近取材。但同样此种方法因落叶资源的局限性而难于推广。
2.3 自然发酵床法
自然发酵床是利用土、木屑、牛粪、猪粪、青草及其所含微生物制成, 无须另外添加菌种和喷洒营养液, 通过对水分和温度的控制, 制造一个通气的畜、禽舍环境, 让填充材料与畜、禽舍中的微生物自然发酵分解, 形成一个原生态的粪、尿处理系统。由于粪便被不断发酵分解, 所以发酵坑不会被堆满。连续多年使用后, 只需向发酵坑里再添点锯末等填充物。
王远孝以木屑、素土、麸皮和0.03%粗盐为基本素材, 制成无粪对照组、高温发酵组及低温发酵组 (如表1) , 并通过试验证明, 自然垫料发酵床在进猪后, 排便区温度开始上升, 最终稳定在52℃左右, 发酵区微生物菌群成功建立, 环境卫生状况与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方式所得的环境状况一致。
(%)
注:各垫料组中另加0.03%的粗盐, 充分混合均匀。
由于自然发酵床模式技术简便易行, 成本较低, 填充物都是寻常可见的材料, 且生猪养殖企业可省去铺设水泥地和每天冲洗猪舍的费用, 所以建设成本很低。
自然发酵床法所以在没有技术条件的地方, 如小规模养殖场、农户家庭饲养条件下均具有明显的推广优势。
3 发酵床技术在禽类养殖中的作用
3.1 发酵床养鸡
目前, 发酵床养殖技术主要应用于生猪养殖当中。例如云南宾川康师傅牧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5月份引进济南绿康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广的发酵床养猪技术, 使整个饲养过程达到了零排放、零污染、无臭味、省水、省料、省人力的效果。但此技术并不仅仅局限于养猪, 同样在禽的养殖上能够发挥作用。
在南宁周边, 某公司尝试推广了发酵床养殖阉鸡技术, 同时结合半放养的模式, 在晚上和阴雨天气让鸡生活在发酵床上, 完全解决了由于阉鸡饲养周期长, 加上南方雨水多, 经常因为鸡的栏舍潮湿而造成各种疾病发生的难题, 鸡的成活率显著提高, 发病率极少。
3.2 发酵床养鸭
与其他发酵床养殖动物一样, 发酵床养鸭具有无臭味, 发病率少, 饲料报酬高, 肉质好, 效益高的特点。同时, 较高温度的发酵床表面可以充分吸干鸭子的腹部水份, 使鸭子腹部比较干爽, 增强了免疫力。实践证明, 在30cm以上发酵床上与过去采用很薄的垫料养殖鸭子有巨大的区别, 传统养鸭采用很薄垫料主要目的是吸收鸭粪水分, 在遇到阴雨季节栏舍和鸭身都是潮湿的, 且氨气很大等缺点;而30cm以上的微生物垫料不仅基本保持垫料表面的干爽, 且鸭粪全部被微生物“吃掉”, 无臭味, 基本无明显有害气体产生, 鸭身一直保持干燥, 成活率提高、发病率下降。
4 发酵床养殖需要注意的问题
发酵床技术对于养殖户来说, 无疑是有优越性的, 但由于不同地方地理位置不同, 气候类型不同, 发酵床养殖技术需要因地制宜。同时该技术应用成功与否, 有三点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需要合理的猪舍规划和正确的发酵床建造 (以发酵床养猪为例) , 这样可以使垫料发酵分解效果达到最佳, 延长垫料的作用年限, 便于维护, 达到真正的冬暖夏凉、节本增收。
其次, 菌种的合理选择。发酵床的技术核心是菌种, 其配比, 单位重量的有效活菌含量、活性以及适应性等方面直接决定了发酵床的使用效果及年限。
【发酵床养鸡技术】推荐阅读:
养殖与发酵床技术05-30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07-10
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09-07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误区08-12
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应用05-28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07-09
发酵床猪舍06-19
利用发酵床养猪06-23
发酵床养殖论文08-30
发酵床养猪现状分析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