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健康养猪关键技术

2024-09-11

生态健康养猪关键技术(共3篇)

生态健康养猪关键技术 篇1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 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养猪业也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养猪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粮食资源贫乏等问题对养猪业造成的影响愈发严重。只有从生态学的角度, 认真思考养猪业的各个环节, 发现破坏养猪与生态平衡的部分并尽快解决, 才能保持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养猪, 有利于减少环境的污染、降低猪的发病率;有利于改善肉的品质和风味;有利于将微生物、植物、动物这三大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一条良性的生物链。本文对生态养猪的概念、发展趋势和前景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为实现生态养猪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1]。

1 生态养猪的概念及趋势

生态养猪涉及养猪学、环境卫生学、生态学、生物学和土壤肥料学等学科。它是运用生态学原理, 协调生物、环境等关系, 进行养猪生产, 进而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和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生态养猪是以生猪养殖为主体, 对猪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理用于农业生产, 实行农牧结合, 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的生态工程。生态养猪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组织在一起, 保证生猪生产系统结构的最优化, 并充分发掘每个环节的生产潜力。生态养猪自然生产过程最大化,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工和化学物质的投入。它是一种符合生态文明原则的养猪方法, 更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2]。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 生猪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养猪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也逐渐凸显。一个大型的养猪场, 年排污量可达到万吨以上, 这些废物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处理, 必将对大气、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进而导致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展与蔓延。生猪产生的粪尿易对土壤、河流、地下水源等造成污染, 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这极大地影响了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人们长期思考和研究, 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生态养猪。生态养猪可以向社会提供天然、无污染、高品质的绿色食品, 是满足国家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养猪模式, 也是规模化养猪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2 生态养猪关键技术

2.1 遗传改良技术

目前, 我国养猪行业中主要存在国外引进猪和国内地方猪2个品种。其中, 国外品种猪的生长性状比较好, 瘦肉肥肉比例适中, 而且生长速度快, 但也因生长过快导致猪肉嫩度和肉质大大下降。我国的地方猪种普遍生长速度比较慢, 肥肉率高, 但猪肉的风味、嫩度等肉质指标表现优良, 而且国内品种在适应性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充分利用杂交和选育技术, 将引进的品种猪生长性状与国内地方猪的肉质性状相结合, 得到更好的遗传基因, 为生态养猪提供有力支持[3]。

2.2 生态饲养技术

要达到既有良好的猪肉品质, 又有优良的生态环境的双赢目标, 就要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技术。生态养殖首先应考虑猪舍的建设场所, 猪舍应建在地势较高且干燥向阳的地方。建厂时应将猪舍的小气候环境和当地大气环境结合考虑, 还要考虑猪场的周边环境。饲养上应注意将饲料的合理搭配和适度放养相结合, 每天给予适度的放养或运动可以更好地预防疾病, 同时减少药物使用量, 从而生产出更加安全的猪肉产品。

2.3 现代信息远程监控技术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养猪将极大地提高养猪业的发展进程。在猪舍内安装环境自动监测设备, 按当地气候环境等因素设置有关参数, 对饲养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进行自动监测。长时间保持猪舍环境处于最佳状态, 可以减少环境对生猪产生的不良影响。对每头猪进行编号, 记录其来源、免疫状况等健康信息, 一旦发生疫情或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即可追溯其来源, 尽快解决问题[4]。

2.4 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猪舍的选址应该尽量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这样就可以在比猪舍位置低的地方建设沼气池。利用地势差将猪粪尿通过管道排放到沼气池, 也可以将其他农业废弃物一起放入沼气池。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作照明、煮饭等。沼气池产生的沼渣是富含氮、磷、钾和多种氨基酸的优质有机肥, 而且含有的病原体及寄生虫卵大部分已经被杀灭。生态养猪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有利于促进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5]。

3 展望

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优质肉产品等社会问题都是养猪者面临的挑战, 这也使得现代化养猪进程必须向生态养殖转型。生态养猪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也是产业的良性回归, 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将是养猪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 生态养猪必将成为越来越实用的养猪技术, 为资源合理配置和实现经济与环境相统一做出重大的贡献。

摘要:目前养猪业迅速发展, 传统的家庭式养猪模式己经被专业户饲养和规模化饲养所取代。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在一些地区也愈发严重, 畜产品安全引起了大众更多的关注。生态养猪技术具有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的特点, 在解决养猪业发展问题上备受期待。本文从生态养猪的概念、养猪业的发展趋势和生态养猪的关键技术3个方面对生态养猪进行了分析, 为强化食品安全、改善猪肉品质、实现养猪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生态养猪,趋势,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于治山.生态养猪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C]//饲用酶制剂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晟勋炎国际会议服务中心, 2010:56-61.

[2]李明明, 李晶.养猪业新型发展趋势:生态养猪[J].当代畜牧, 2013 (29) :55-56.

[3]侯建国, 骆浩文, 郑业鲁.生态养猪模式及其关键技术初探[J].广东农业科学, 2008 (12) :126-128.

[4]张玉纯.生态养猪技术及发展趋势[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 (6) :159.

[5]穆建峰.生态养猪技术[J].吉林农业, 2016 (8) :93.

生态健康养猪关键技术 篇2

本文拟从场址的选择、适度规模、栏舍的生态化设计、生态养猪模式的选择、饲料营养调控、粪污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从而为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生态养猪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1 场址的选择

应选择交通便利, 水电供应稳定, 地势高燥, 坐北朝南, 土质坚实, 便于排污的丘陵山坡;小区周围3km应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厂、肉品加工厂、屠宰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等污染源;必须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至少1 km以上;小区空气环境质量必须符合NY/T388-1999的规定, 水质必须符合NY5027-2001的规定, 土壤应符合NY391-2000的规定。同时, 猪场周围应有相应的农用地, 种植牧草、茶叶、果树等, 粪污排泄物经处理后可就近消纳, 以利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优势在于山多, 植被良好、空气清新、水质无污染, 发展生态养猪的空间较大。

2 适度规模

发展适度规模, 合理规划既可拓展养猪业的发展空间, 解决畜牧业用地紧张的困难, 又为排泄物的治理、改善养殖环境和疫病防控打下良好基础。生态养猪小区规模, 要根据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 对小区周边环境如土壤、水、大气等的影响程度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以及所利用植物的消纳能力, 能否构成一个功能齐全、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来确定。相关研究表明, 每亩农田承载母猪粪便能力为1头, 承载存栏育肥猪粪便能力为3头;每亩果园承载母猪粪便能力为2头, 承载存栏育肥猪粪便能力为4头。生态养猪小区的适度规模一般不宜超过5 000头/km2。

3 栏舍的生态化设计

栏舍生态化设计是猪场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也是保障猪群健康生产的基本要求。一是要通过改善场区环境和改变饲养管理方式来改善舍内环境;二是要充分考虑猪的适应能力并给以适当的锻炼, 不要盲目追求环境参数标准而把猪养成“温室花朵”;三是要尽量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因素, 实行自然调节和人工设备调控相结合, 利用自然条件便于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防寒保暖, 利用自然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四是猪舍的设计可主要采用节水节能型和便于无害化处理的设计, 如污水与自然雨水分流, 污水利用地势落差沉淀排放。

4 生态养猪模式的选择

目前, 我国生态养猪现有多种模式, 现介绍一种养种结合模式:养种结合是利用养猪业与种植业有机地结合形成食物链, 提高物质良性循环和转化速度。主要有“猪-沼-果”、“猪-沼-稻”、“猪-沼-菜”等结合模式。

5 节能减排的饲料营养调控技术

目前我国解决猪场粪污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末端处理方法, 并不能从根本上完全解决污染问题, 且存在耗资大、日常维护难的缺点。因此, 通过营养调控, 提高饲料利用率, 减少氮、磷、铜、锌及重金属等的排放, 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是发展生态养猪的一条重要措施。主要的营养调控及节能减排技术有以下几点: (1) 减少猪粪氮排泄量。最有效方法是在保证日粮氨基酸能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 降低日粮的粗蛋白含量。大多数研究表明, 按照理想蛋白质模式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来配制符合猪营养需要的平衡日粮, 可将传统日粮的粗蛋白水平降低2~3个百分点, 而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 可使单只猪的氮排出量减少16%或0.9 kg。 (2) 通过向日粮中添加对环境无污染的代谢调节剂, 如酶制剂、酸制剂、活菌制剂 (微生态制剂) 、促生长剂等, 提高日粮营养素利用率以减少粪尿排泄量。例如, 日粮中添加植酸酶, 能有效地提高氮, 尤其是植酸磷的利用率, 减少排出量的幅度为2%~50%;添加益生素可降低氮的排泄量2.9%~25%;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降低氮的排泄量等。 (3) 通过加工减少饲料中抗营养因子, 提高饲料消化率。如饲料颗粒化过程中的高温可使其中的淀粉和蛋白质熟化, 会改善蛋白质消化率, 从而减少氮的排泄量等。

6 粪污生态化利用技术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 猪场粪便、污水进入无机环境 (土壤) , 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给态养分和土壤肥力, 供绿色植物利用, 通过光合作用后转化为有机产品, 形成最简单的物质循环形式。但不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则会成为污染源, 如果仅为防止污染而将其处理到达标并排放, 不仅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且必然会加大处理投资和能耗。因此, 必须根据资源化利用方式来决定处理工艺, 以减少处理投资和能耗。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适度规模猪场, 粪污无多级利用条件时, 可处理后作活性有机肥或做有机无机复合肥及液肥销售;有条件的猪场可利用沼气、种植果树、蔬菜、水稻、蘑菇、养蚯蚓、养蝇蛆等, 实现资源化多级利用和转化, 争取做到污染物的零排放, 实现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 改善养猪环境, 提高猪群生产力和健康水平, 保障产品品质, 这是养猪场走生态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生态健康养猪关键技术 篇3

1 生态养猪内涵

生态养猪是以养殖业为主体进行开发,利用对猪排泄物的科学处理,实行农牧结合,做到科学利用,互相促进,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涉及到养猪学,动物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与土壤生物学等多学科领域。它是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又一次突破,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畜产品安全的有效途径。

2 小规模生态养猪种的关键技术

2.1 猪舍的设置

猪舍是生态养猪的重要场所。新建的猪舍一般要求坐南朝北。周围可多种植绿色植物。一般要做到向阳、通风、干燥、水源充足,夏天防热防潮,冬天防冻防寒。传统的猪舍地面是水泥地面,首先收做的便是把传统的猪舍地面改造成垫料的地面。所谓垫料是指:使用锯末、麸皮采集或培养的土著微生物在一定的混合比例下组成,厚度一般要求30 cm左右,发酵时间约4-5 min。保证形成没有臭味,干净卫生的猪舍环境。在冬季的时候猪舍的温度保持在23℃左右,这样有利于仔猪的生长。

2.2 建设沼气能源,发展生态家园

生态养猪,沼气的发酵是关键技术,不但能实现环保,还可以节约大部分资源,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在养猪场配套建设50~80 m3的沼气池。猪粪尿便经过沼气池的发酵处理,产生沼气的能源可供猪场的照明及冬季的保暖。目前沼气的发酵有两种,一种是按照温度来分。高温发酵:发酵温度设置为45~55℃;中温发酵:发酵温度设置为35~40℃,正常温度发酵:发酵温度设置为30~35℃。另一种是依照工艺来进行划分,主要是地上式和地下式两种发酵方式。沼气池的建造和沼气管道的建造,一定要注重保温和性能,以实现整个沼气池效率的提升,减少沼液里污染物的浓度。

3 严格科学的饲养管理

3.1 严格批次进出,实行分栏、分群饲养

购买仔猪时要选择体重基本相同的,避免个体差异较大,出现“大欺小”现象,影响同群猪均衡生长,并且出售时,尽可能一次性出后完。

3.2 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

按照不同的阶段,定制不同的饲料配方,定时定量进行饲喂,先喂精料,再为青料,改熟喂为生喂,并且每天定时给猪饮用干净的水源。冬天要注意防寒保暖,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并且饲养的密度不要过大。因此建栏的标准,应该和所饲养的多少成比例,给猪要有一个运动的空间。

3.3 加强兽医卫生管理

应做好猪舍内的环境卫生,及时处理里面的粪便物质,保证猪舍里面干燥,并及时杀灭老鼠、蟑螂、蝇蚊等一类动物,必要时可以在猪舍内撒适量的石灰石,达到杀菌的功效。每次在进猪舍前和出猪舍后,一定要对其进行彻底的清理。

4 疾病防治

4.1 建立消毒机制

猪场应该聘请专业的兽医,这是疾病防治的保障。为了节约成本,附近的猪场可以同时聘请一位专家兽医,可每隔半小时进行一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快速的治疗。猪场无论条件如何,都应该有玩呗的消毒设备,比如:如何设置消毒池,紫外线灯,洗手液等,任何人进猪场收应该穿工作衣服并进行消毒。

4.2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每年的春秋季要进行一次主要猪的传染疫苗的接种,如:猪瘟;猪口蹄病;蓝耳病等,并且要做要已接种的头数和接种后的反应,避免遗漏或者重复接种。严禁放养,避免不必要的细菌感染,降低死亡率。另外,应有对死猪的处理技能,面对死猪,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进行深埋,另一种的进行焚烧。这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

摘要:生态养猪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畜产品安全的有效途径。为引导农户充分利用庭院和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改进生产模式,对生态养猪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上一篇:35kV及以下线路下一篇: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