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数据库构建

2024-07-28

翻译数据库构建(精选7篇)

翻译数据库构建 篇1

1 引言

诗歌是语言表达最精粹凝练、艺术技巧最丰富多样的语言艺术, 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 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 翻译界普遍认为诗歌是文学翻译中难度最大的一种文学体裁。唐诗三百首选译的英译者索姆·詹宁斯(Som Jennings)曾经说过[1]:“从某种意义上说, 译诗是徒劳的。因为诗之美妙更在于诗人的个性表现, 诗的翻译犹如一枝娇嫩的鲜花, 根本无法嫁接到异株”。二十世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甚至认为[2]: 诗就是在翻译中丧失掉的东西(Poem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由此可见, 诗歌翻译是复杂艰难的工作,只有集诗人与翻译家于一身者方有资格从事诗歌翻译。因此, 已翻译好的诗歌资源是宝贵的财富, 可为后人提供借鉴与参考。

语料库(Corpus) 是指经科学取样和加工的大规模电子文本库, 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资源, 也是经验主义语言研究方法的主要资源。自从计算机化语料库出现后, 语料库语言学发展迅猛, 利用语料库进行语言对比研究、语言本体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4]。但是,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相对落后, 诗歌翻译方面的语料库研究只停留在理论阶段, 还未出现实际应用的诗歌翻译语料库。诗歌翻译涉及到任何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之间的翻译, 本文以中文诗歌翻译成英文诗歌为例来构建语料库。通过构建诗歌翻译语料库, 一方面为诗歌翻译人员提供参考, 另一方面有利于博大精深中华国文化的传播, 同时, 还应用于词典编纂、语言教学、传统语言研究、自然语言处理中基于统计或实例的研究等方面。

数据存储结构设计是语料库系统构建的基础性工作, 语料库系统的核心功能是检索, 倒排索引是提高全文检索效率的重要技术, 本文在研究数据存储结构的基础上, 研究倒排索引文件构建, 为诗歌翻译语料库系统开发提供支持。

2 数据存储结构

诗歌翻译语料库需要存储中文源文信息和英文翻译信息,两个表的命名分别为“诗歌中文源文信息表”和“诗歌英文翻译信息表”, 两个表之间是一对多的联系。一首诗歌在“诗歌中文源文信息表”保存为一条记录, 但一首诗歌可能是多人翻译, 每人翻译的结果不同, 每人翻译的结果在“诗歌英文翻译信息表”保存为一条记录,因此多人翻译的结果保存为多条记录。“诗歌中文源文信息表”的主关键字是“诗歌编号”字段,“诗歌英文翻译信息表”的主关键为是由“诗歌编号+ 译者编号”两个字段联合构成。“诗歌编号”作为“诗歌英文翻译信息表”的外关键字, 与“诗歌中文源文信息表”通过外键FK_Chinese_English建立关联。基于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的数据存储结构的关系类图如图1 所示。

在图1 的关系类图中, 每个表都包括“诗歌内容”、“存储路径”和“存储文档”三个字段。这三个字段都用于存储诗歌内容, 实际存储时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字段、任意两个字段, 或都选择。其中“诗歌内容”字段存储实际文本内容, 操作时可采用键盘输入或拷贝粘贴的方式;“存储路径”存储诗歌文件的路径, 实际的诗歌文件存储在计算机硬盘或网络硬盘上;“存储文档”是存储诗歌的二进制文件, 而不存储实际的ASCII编码文本内容。“存储路径”、“存储文档”两种方式对应的诗歌文件可以是Word、Text、Html、XML、WPS等格式的文件。

“诗歌内容”字段类型为“Varchar”, 占用字节数为“Max”, 这是SQL Server 2005 版本的新要求。在以前版本中, 当数据大于8000 字符时, 存储为Text类型。由于如此大的数据存储一行没有实际意义,因此, 存储的是物理地址的指针。但在SQL Server的未来版本中, 不再支持Text类型, 因此本文选用Varchar(Max) 类型。

“存储文档”字段类型为“Varbinary”, 占用字节数为“Max”, 这也是SQL Server 2005 版本的新要求。在以前版本中,Image类型用于存储任何类型的二进制数据, 可以是图像、声音、视频以及任何类型的文件。Image类型将从SQL Server的未来版本中删除, 使用Varbinary(Max) 类型来替代Image类型。

3 倒排索引文件结构

全文检索是指以文本为检索对象, 允许用户以自然语言根据资料内容而不仅仅是外在特征来实现信息检索的手段。倒排索引是从书目索引中受到启发而派生出来的全文索引模型。倒排索引由一系列“单词一指针”对组成。由倒排索引可以很快地得知一个单词在哪些文档的哪些位置出现。广泛应用于搜索引擎、数字图书馆等大规模数据检索。

倒排索引(Inverter index) 事先为信息建立索引表,索引表的每一项都包括一个词语和该词语文档的相关信息, 由于不是通过文档来查找词语, 而是通过词语来确定文档, 因此称为倒排索引。主要优点是: 在处理复杂的多关键字查询时, 可在倒排表中先完成查询的交、并等逻辑运算, 得到结果后再对记录进行存取。这样不必对每个记录随机存取, 把对记录的查询转换为地址集合的运算, 从而提高查找速度[5]。

倒排文件描述一个词项集合(Teams) 元素和一个文档集合(Docs) 元素对应关系的数据结构[6]。

词项集合是用于保存所有查询关键字的词汇字典表, 这些关键字是从被索引的文档中提取出来, 数据结构可描述为:

上式中,ki表示词汇字典表中的第i个关键词(Keyword),dfi表示第i个关键词包含在文档列表的个数, <d_listi> 表示第i个关键词对应的文档列表信息。

文档集合用于保存文档列表信息,数据结构描述为:

上式中, di表示关键词出现的第i个文档的ID,fi表示关键词在第i个文档中出现的次数,<pn1,…,pnf>表示出现的位置集合。

倒排文件结构如图2 所示[7]。

4 倒排索引文件构建

构建索引是由正排表生成倒排表的过程。当索引建立完成时, 得到倒排表。创建过程如图3 所示[8]。

创建过程分三步, 描述如下:

第1 步: 通过词法分析, 将文档分析成单词term标记。英文的分词比较简单, 用空格分隔即可。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分词过程要能还原英文单词原型。通过分三步[9]: 一是按空格/ 符号分词, 用正则表达式很容易实现; 二是排除stop word, 就是类似a/an/and/are/then的这类高频词, 高频词会对基于词频的算分公式产生极大的干扰, 所以需要过滤; 三是提取词干(Stemming), 比如单数复数变形,-ing和-ed变形,但是在计算相关性时, 当做同一个单词。比如apple和apples,doing和done是同一个词, 提取词干的目的就是要合并这些变态。Stemming有3 大主流算法,Porter Stemming、Lovins stemmer和Lancaster Stemming。

第2 步: 使用随机超平面hash的方法去重单词term[10]。对于一个n维向量v, 得到一个f位的签名(f<<n), 算法如下: 随机产生f个n维向量r1,r2,…,rf;对每一个向量ri, 如果v与ri的点积大于0, 则最终签名的第i位为1, 否则为0。随机产生了f个n维超平面,每个超平面将向量v所在的空间一分为二,v在这个超平面上方则得到一个1, 否则得到一个0, 然后将得到的f个0 或1 组合起来成为一个f维的签名。如果两个向量u和v的夹角为 θ, 则一个随机超平面将其分开的概率为 θ/π, 因此u和v的签名对应位不同的概率等于θ/π。所以可以用两个向量签名不同的对应位数量,即汉明距离, 来衡量两个向量的差异程度。具体做法是构造hash函数, 为每个单词建立唯一的ID, 然后根据ID来统计重复单词。

第3 步: 对单词进行倒排生成列表[11]。获取单词编号, 单词编号从0 开始, 并且连续分配, 如果单词存在于词典中, 则返回对应的词典编号; 如果不在词典中,则分配一个新的编号后插入词典中; 更新倒排索引, 如果单词存在于词典中, 只更新对应的倒排列表, 如果未存在于词典中, 倒排表的词典同时增加, 这样可以保证倒排索引的大小和词典的大小相同[12]。将文档转换为由单词编号组成的向量, 由于在构建索引的过程中, 已经将文档利用单词编号表示, 词典信息不再需要, 可以将其占用的空间释放, 以节省空间。

5 结束语

诗歌重在抒情, 作者以不同的方式和风格, 或酣畅淋漓, 或委婉含蓄, 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思。因此, 诗歌翻译应该传神, 将原诗歌的魅力和感染力传达出来, 再现原作的诗美意境。诗歌翻译语料库系统用于存储诗歌翻译的精华, 为研究诗歌翻译、传播诗歌意境提供了新的方式。语料库系统开发时直接运用本文的数据存储结构和倒排索引技术, 具有存取方法简单实用、存储方案灵活多样等特点, 对于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倒排索引的空间效率、动态性能、创建效率和检索效率一直是倒排索引面临的关键问题, 它们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制约, 这些问题需要在语料库开发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冯菲菲.哲学阐释学视角下汉诗英译的“三美”原则研究——再现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意境美[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4):61-65.

[2]罗选民.衍译:诗歌翻译的涅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32(2):60-66.

[3]VELISLAVA STOYKOVA.Teaching Corpus Linguistic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43(8):437-441.

[4]BLANKA FRYDRYCHOVA KLIMOVA.Using Corpus Linguistics in the Development of Writing[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41(1):124-128.

[5]WONMOOK JUNG,HONGCHAN ROH,MINCHE-OL SHIN,SANGHYUN PARK.Inverted index maintenance strategy for flash SSDs:Revitalization of in-place index update strategy[J].Information Systems.2015,49(4):25-39.

[6]董长春.基于Hadoop的倒排索引技术的研究[D].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吴俊森.维哈柯多语种搜索引擎倒排索引模块的实现[D].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代万能.倒排索引技术在Hadoop平台上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9]推酷(IT知识社区).英文分词的算法和原理[EB/OL].http://www.tuicool.com/articles/Jf E7Nb,2015-1-5.

[10]互联网实践.Simhash算法原理和网页查重应用[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995dcc010145ti.html,2015-1-5.

[11]刘红雨.基于倒排索引的微博话题检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2]DANIELE BROCCOLO,LORENZO MARCON,FRANCO MARIA NARDINI,et,al.Generating suggestions for queries in the long tail with an inverted index[J].Information Processing&Management.2012,48(2):326-339.

翻译数据库构建 篇2

近几年,信息泄漏事件频繁发生,用户对数据库的安全性越来越关注。由于数据库本身的复杂性,数据库的管理运行、日常维护和数据安全保护只能由专业的数据库管理员进行。但是,很多使用数据库的人并不熟悉数据库,甚至完全不了解数据库。SQL分析技术能够帮助用户快速抽取SQL语句中的字段、表、视图及对它们的操作,快速识别SQL语句的风险。同时基于SQL分析技术能够将SQL语句翻译成自然语言,使之更容易被理解,有助于实现安全控制。

早期的SQL解析使用Lex,Yacc的比较多。虽然Oracle已经将ANTLR应用在SQL Developer的IDE中,但是SQL Developer并非开源使用。因此使用ANTLR进行SQL解析的研究目前还很少,进行SQL翻译的工作还未见报道。在使用ANTLR解析SQL并且将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是一个新的尝试。本文针对数据库安全,基于LL文法,采用ANTLR工具,实现了SQL的词法和语法解析器,并进一步实现了SQL语句到自然语言的翻译。最后,将SQL解析和翻译功能应用在数据库防火墙和安全审计系统中,对于提高数据库的安全防护能力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1 SQL解析器

1.1 SQL词法解析器实现

SQL语言的词法主要分为标识符、数字、注释与提示、字符串、时间、区间和变量。基于ANTLR实现SQL词法解析首先要定义词法的fragment。所谓的fragment是词的一部分,而不会出现在词法解析的结果中。以数字和时间为例分析。

(1)数字Number。在SQL语言中表示数值类型。数值类型包含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符号部分、指数部分和类型部分,其中指数部分是一个大写字母“E”或者一个小写字母“e”加一个带有符号的整数,如果不带符号默认为“+”。数值类型中,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必须包含其中之一,其他部分都是可选的,只包含小数部分时允许“.”出现在数值的最前面,例如“.5”表示“0.5”。数字的DFA表示如图1所示。

(2)时间Datetime。时间格式比较固定,必须由关键字DATE开头,后面是一个表示时间的字符串,如果不是表示时间的字符串,SQL语句认为是错误的语句。另外,时间戳也被认为是一种时间格式,必须是由关键字TIMESTAMP开头,时间戳格式包含AT TIME ZONE可选结构,表示时区。时间的DFA表示如图2所示。

根据这七种类型的自动机表示将其转换成对应的EBNF表示。使用“*”、“+”替换DFA中的循环结构,“*”表示可以跳过的循环结构,“+”表示不可跳过的循环结构。使用“|”表示DFA中的选择结构,在每个分支之间使用“|”表示选择。使用“?”表示DFA中可跳过的结构,将“?”放在可选结构的后面。在每个单元上使用“()”将不可拆分的部分包含在内,就可以使用简单的EBNF语句描述复杂的DFA。另外,对于SQL的保留字要做单独的识别。例如:select要定义成SELECT:S E L E C T;这样select无论是“Select”还是“se LECT”都能识别出来。针对不同的SQL语句它的保留字也是不一样的,需要单独定义语法文件。SQL语言中是不区分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在ANTLR中单独的字母应该被当作碎片来定义,不能出现在最终的解析结果中,使用“fragment”修饰。字母包含键盘上所有能够输入的符号以及键盘上不能直接输入的UNICODE字符。SQL语言中使用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0~9,单独的数字也要使用“fragment”修饰。

1.2 SQL语法解析器实现

语法解析器实现过程中需要将所有的语言模式转化为EBNF描述的规则语句。SQL语言的范式使用的是EBNF描述,要将其转换成EBNF描述的规则。EBNF范式的好坏虽然不会影响到解析的效率,解析效率只与被解析的字符串的长度有关系,但是会影响到解析器生成的效率。坏的EBNF规则会导致生成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递归调用和栈操作,生成的时间和内存会成指数级增长。所以EBNF的规则还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规则的深度不能太深,并且需要或关系的规则尽量将K值控制到最低,因为规则生成的复杂度是(K*N)M。其中,K是向后查看的token数;N是或关系连接的多个规则;M是规则嵌套的层数。由于一个子规则经常被多个规则引用,所以子规则会影响所有引用它的规则的生成效率。降低子规则的层数和减小K值是有效的提高生成效率的方法。N值一般难以降低,除非规则本身就有冗余,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使用ANTLR将语法文件编译成解析器,实现过程类似于词法分析。输入由String变成tokens,ANTLR自身的语法不变。使用全部的语法生成语法解析器,在生成过程中系统采用LL(K)分析方法。ANTLR支持预测功能,可以在特定的地方使用预测。设置回溯位置,对输入的tokens进行预测,降低解析时间和消耗的资源。解析的结果可以得到每一个token的属性、内容和值。再对生成的一维AST树做递归下降,将AST树的二维层次结构补全,得到具有层次和附属关系的二维语法树。AST树上的节点对于解析来说并不都是必须的,在生成过程中将不需要的节点删除,留下必须的结果,精简AST树对于快速提取重要信息有很大的帮助。在AST树生成的过程中直接嵌入SQL语句检查代码,同时可以在解析过程中直接根据token的类型判断输入词的意义,从而将SQL中最重要的表、视图、字段直接提取出来,同时判断出SQL的类型和操作对象的类型。更进一步,将SQL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的类似缓冲区溢出和SQL注入攻击的风险直接检测出来。

2 SQL翻译

2.1 SQL语句AST的构建

ANTLR语法解析的输出结果就是抽象语法树。将语法解析的结果设置为AST,ANTLR每一个规则解析之后就能生成AST结构。默认情况下生成一维语法树,所有的结果在同一个层次上。如果需要自定义抽象语法树的返回结果,需要在语法解析过程中加入AST构建规则。ANTLR的抽象语法树构建语法非常简单,标准语法只有三种:

(1)“^”,前面的符号作为父节点;

(2)“!”,前面的节点不出现在语法树上;

(3)“⁃>^(……)”,“⁃>”左侧是语法解析语句,右侧是抽象语法树生成语句,括号内是一棵子树,第一个符号是树的根,其他元素是第一个元素的子节点。例如:(A+B)⁃>^(+A B)。

由于SQL语言是结构化的查询语句,在构建抽象语法树上有先天的优势。构建语法树时只需要考虑SQL中查询的主体,忽略不需要的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表、字段、视图和在表、字段、视图上的操作。查询语句是SQL语句中最复杂的语句,可以使用嵌套和递归的方式,语法结构十分灵活。由于其他语言相比于查询语言简单很多。本节用查询语句举例说明SQL语句抽象语法树生成过程。

查询语句可以包含for update语句,但不是必须包含,for update和查询是平行关系,一个查询只能在最后包含一个for update语句,这里只需要将最后的“;”裁剪掉:

select Statment:subquery(for_update_clause)?(′;′!)?;

子查询可以有嵌套,也可以和其他子查询做交、并、异或操作,最终结果做一次排序:

查询块是最终的查询,包含查询的各个功能模块,模块在结构上是平行的:

2.2 AST转换成自然语言

SQL语句的语言结构更接近英文的语言结构,与中文的语言结构差别较大,简单的对关键字替换不考虑语义是不能达到翻译效果的,只会让结果更加匪夷所思,举例说明:

直接替换翻译结果为:

使用树解析器将抽象语法树转换成自然语言。由于抽象语法树采用递归的方式表示语法结构,在解析的过程中也使用递归的方式,并将语法习惯调整为汉语语言的语法习惯。在转换的过程中补充虚词和连接词,增加语言的连贯性。最后对翻译结果进行格式化,增加缩进便于阅读。考虑汉语的阅读习惯,可以将较长的句子翻译成子句的形式,最后,根据数据库建模表和数据库方法表,可以将翻译结果中的方法名、字段名、表名等翻译成中文,翻译时只要判断出被翻译内容的类型,然后查找相应的数据表,就能将剩下的英文部分翻译成中文,生成最终结果为:

模块1:

查询获取用户方法(user)的执行结果的返回数据

模块2:

从用户表(user)中查询姓名字段(name)的返回数据

条件1:

标识字段(id)等于条件判断方法(if)[转换成ascii编码方法(ascii)[子串方法(substr)[{模块1},1,1]的返回结果]]的返回结果等于1,1,0]的返回结果

条件2:

字串‘admin’在[{模块2}]里

模块3:

从日志表(logs)中查询满足{条件1}条件的日期字段(date)和用户字段(user)和动作字段(action)和姓名字段(name)的返回数据

模块4:

逻辑表[{模块3}]

模块5:

查询方法用户方法(user)执行结果的返回数据

模块6:

连接字符串方法(concat)[{模块5},′⁃⁃′,方法数据(data⁃base)的执行结果]的执行结果

主查询:

从{模块4}中查询满足{条件2}条件的{模块6}和姓名字段(name)的返回数据。

翻译过程中需要调整语序,语序的调整主要使用栈实现,将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放入栈中,返回时再从栈中取出。树解析器翻译的过程如下:

(1)当前指针在根节点,获取节点,判断节点类型,类型不一样,Tree Walker进入不同的解析模块,这里以SELECT语句为例;

(2)获取一个子节点,判断节点的类型;

(3)如果是SELECT语句,那么就调用se⁃lect_tree_walker,然后调整语序,执行stack.push操作,将结果先缓存。如果是FROM语句,调用from_tree_walker的结果放入output流中。如果是WHERE语句,调用where_tree_walker,调用stack.pop将SELECT语句出栈,和WHERE语句合并格式,结果放入到output流中;

(4)tree_waker是一个递归的过程,在解析过程中,将查询的条件和子模块生成独立的翻译模块;

(5)tree_waker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需要查询建模表和函数表的情况,将查询的结果输出;

(6)重复步骤(2)~步骤(5)过程,直到input流为空。

Tree Walker对部分叶节点的翻译规则如表1所示。

3 系统实现与效果分析

本系统目前已在数据库审计和防火墙产品有所应用,数据库审计与防火墙引擎设置界面如图3所示。要对数据库进行审计或者建立防火墙,先要添加数据库引擎。审计数据获取方式有很多种,在设置界面进行设置。

规则设置界面部分截图如图4所示。规则可以设置表、字段、SQL类型等,SQL解析中能够获取的所有信息都可以在规则界面上设置。通过对SQL语句进行解析获取语句的类型,然后对不同类型的SQL语句设置不同的规则。

告警设置界面如图5所示。规则匹配上之后设置相应的告警级别,就会产生相应的告警信息。

检索界面如图6所示。可以对审计日志进行检索,获取数据库用户的操作行为。

告警界面如图7所示。SQL语句触发告警规则就会产生告警,在告警界面上可以查看告警细节。

图7中select 1 from db_queue_tables where 1=2,其中条件1=2是常量比较,判定SQL语句可能是SQL注入语句,产生高风险告警。然后通过SQL翻译将SQL语句翻译成对应的中文,select 1 from db_queue_tables where 1=2的翻译结果为“从表dba_queue_tabkes中查询满足条件1=2的值1的返回结果”。

最新流量界面如图8所示。在最新流量界面可以实时显示最新的SQL操作,随时监控SQL操作动态。基于SQL解析和翻译的数据库审计和防火墙产品可以在审计模式对操作进行溯源,起到对不法分子进行震慑的作用。防火墙模式可以通过阻断方式对风险进行控制,从而提升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4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标准SQL语言的词法规则和语法规则,并基于ANTLR设计并实现了SQL词法解析器和语法解析器;使用SQL词法解析器和语法解析器实现了SQL语句辅助分析功能,实现了SQL语句的词法分析和语法树生成;通过解析语法树提取SQL信息并将SQL语句翻译成自然语言;并将SQL解析和翻译的功能应用在数据库综合审计系统中。SQL解析和翻译模块已经被应用在商业数据库防火墙和安全审计系统中,并且被部署到多个数据中心。系统可以监控数据库的所有活动,阻断危险操作和攻击,从而达到增强数据库安全的目的,为保障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安全逐步发挥作用。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反激式直流变换器的动力电池均衡电路,给出了系统建模方法,并在PSIM环境下完了系统仿真电路,针对8种典型非均衡状态进行了全面的仿真实验,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系统建模的有效性。由于建模过程忽略了变换器磁阻、磁滞、磁饱和现象,同时简化了电路寄生参数,需要进一步完善。

摘要:信息泄漏事件不断发生使得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基于SQL解析能够实现SQL到自然语言的翻译,帮助非专业人员分析数据库的访问活动和识别风险。通过SQL词法和语法的EBNF描述构造了可以用于LL的规则输入,使用ANTLR工具生成了SQL词法和语法解析器。进一步,SQL词法和语法解析器实现了SQL语句到抽象语法树的转换。并通过解析抽象语法树,将SQL语句翻译成自然语言。最后,将SQL解析和翻译功能应用在数据库防火墙和安全审计系统中。

关键词:SQL解析,LL解析器,ANTLR,抽象语法树,SQL翻译,数据库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博,类艳春,廉小伟.数据库安全漏洞浅析[J].保密科学技术,2012(3):23-25.

[2]刘三献.基于ANTLR的Gaussian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的分析与设计[D].兰州:兰州大学,2009.

[3]闫红岩.SQL语句分析及数据库安全研究[J].贵阳:贵州大学,2006.

[4]侯智斌,孙彦飞,吕曹芳.基于入侵容忍技术的数据库安全策略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7):78-80.

[5]PARR T,FISHER K.LL(*):the foundation of the ANTLR parser generator[C]//Proceedings of 32nd ACM SIGPLAN Conference on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S.l.]:ACM,2011:425-436.

[6]SALOMAA K,YU S.NFA to DFA transformation for finite languages over arbitrary alphabets[C]//Proceedings of 1996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mplementing Automata.London:Springer,1996:149-158.

[7]LOUDEN K C.Compiler construction:principles and practice[M].New York:Cengage Learning,2000:21-148.

翻译数据库构建 篇3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 人们总是在预想未来世界各地的人们能用同一种语言交流沟通。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所谓的国际语言, 几乎无一幸存, 这一现实似乎扼杀了国际语言的理想并封锁了其前进的方向。然而, 这种预料中的挫折应当成为一个教训, 而不是扼杀国际语言的理想。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 翻译成为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进行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径, 但是如今很多人都认为随着英语的日益普及, 翻译将逐渐失去意义, 其前途堪忧。从这个意义上讲, 国际语言的可能出现和翻译活动重要性的可能下降实际上让它们二者之间产生了联系。根据迄今所做的研究, 作者认为构建一种新的国际语言有助于定位未来的翻译活动。然而, 目前学术界很少将目光投向这两者的的关系, 也缺乏相关的研究。

几个世纪前, 人们开始投入到对广阔和未知的新世界的探索, 一些欧洲学者提出有必要构建一种简单易学、便于使用和推广而且文化认知充分的国际语言。在随后涌现的一批创作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被称为世界语 (Esperanto) 。1887年, 波兰医生拉扎鲁路德维克柴门霍夫 (□azarz Ludwik Zamenhof) 创建的世界语被认为是世界上所构建的最广泛使用的国际辅助语言。他当时的目标是创造一种方便灵活的语言, 作为通用的第二语言, 促进世界和平与互相了解。据维基百科提供的数据, 1996年有200-2000人把世界语作为母语, 10万-200万人能流利使用世界语 (Wikipedia) 。不过, 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和普及, 这种理论上所需的语言几乎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中。到目前为止, 大约有两百万人已经掌握了这门语言的基本知识, 但大多只是出于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的目的。显然, 世界语的现状并不利, 它未能达到人们的期望。很多学者们甚至得出结论, 世界语的普及已经成为一个彻底的失败。

尽管世界语推广失败,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一种国际语言的需求减弱了。相反, 如今全球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文化的交流以及自我更新速度的频率已经并正在随着网络的扩大在世界各地极大地加快。可以说, 对于文化融合的未来趋势最大的挑战将是不同语言的地域性, 因为至今都缺乏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的国际语言, 显然是翻译活动使当前的国际沟通和交流成为可能。作者将会尝试说明未来的翻译活动如何通过构建一种新的国际语言来得到定位。

据统计, 在电子媒体, 平面媒体, 网络等世界文化交流的多种平台, 约50%的人采用英语, 15%的人采用西班牙语。此外, 除了法语、阿拉伯语、汉语和日语, 世界其它语言应用的比例相对较小。这种情况一方面不利于一些优势语言 (仅从普及率来说) 的普及;另一方面, 那些优势较小的语言被更加削弱了, 最终会增加不和谐的因素。这两种情况会给世界各地的进步潮流带来负面的制约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 一种新型的世界语或新的国际语言仍是全球的巨大需求。为了证明是否需要构建新的国际语言, 必须先找出推广世界语失败的原因。

在殖民时代, 世界语的普及受到限制有各种原因。作者的分析如下:

1. 历史原因

(1) 在殖民地时代, 没有像如今这样开放的的全球市场。国际商人只在自己国家的势力范围进行交易活动, 他们只需要掌握目标区域的语言以及自己的母语, 就足以开展大部分交易活动。此外, 因为军事安全和势力范围的激烈竞争, 主权政府不可能推广一种国际语言。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 他们更加注重建立和维护自己独立的文化圈。

(2) 世界语自诞生以来就存在诸多缺陷, 学者们花了一百年多年的时间去改进它。当改进完成时, 殖民主义正在迈向尾声, 并被帝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主义时代以及冷战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所取代, 从而错过了推广世界语的黄金时代。

(3) 在上个世纪, 进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尚未凸显。文化先进的殖民国家有诸多相似点, 所以他们不需要相互学习。通过武力和贸易就足以让他们达到掠夺全球市场的目标。因此, 文化交流未被提上日程。

(4) 当时, 劳动分工和贸易规模还处于初级水平, 远远低于当今拥有先进物流的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所处的水平。因此, 在语言沟通方面还不需要达到任何深度。

2. 专注于语言本身

虽然已投入相当大的努力去改进世界语, 但批评声仍然持续不断。“批评世界语的点在所有情况下几乎是相同的, 即柴门霍夫曾武断地创造, 而不是去发现什么已经是最国际化的表达的东西。” (Jespersen, 2009:109译) 。更重要的是, 世界语大量借鉴了大多数欧洲语言, 例如, 它的词汇是基于罗马和日耳曼语, 因此, 它忽略了亚洲和非洲的广大世界人民所使用的语言。

幸运的是, 当前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冷战时代已不再阻碍全球交流和沟通。在这样的背景下, 更多的重点已转移到语言和文化上。构建新的国际语的目的是让它成为第二语言而不是取代任何现有的语言。如今, 由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语言, 是翻译活动使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成为可能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果共享一种语言, 翻译工作也更加容易。这将一种国际语言的构建、翻译活动以及参与翻译研究的人们密切联系起来。

在这个新时代, 得益于人们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了解的加深, 翻译活动在技术层面上变得更容易。英语得到普及, 谷歌翻译、金山词霸等翻译工具出现, 在可预见的将来, 大多数人日常的语际传播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机器或机器辅助翻译可以帮助证明有必要构建新的国际语言, 并能有限地协助构建。“即使计算机可以用于大多数的翻译, 世界的上任何一种重要的语言都不会被编程用于翻译彼此 (工作量巨大) , 否则每一种语言都将被编程, 以翻译成或从国际代码语言翻译过来, 这仍然意味着选择或建设一种国际语言” (White, 2009:114译) 。除了可以通过机器解决的语言问题, 其他的僵局只靠翻译是解决不了的, 即文化不可译性。

现代翻译活动的基础性作用难免会被技术进步所取代, 如果要保持翻译中人的因素的积极作用, 其未来发展必须找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作者认为, 这与新的国际语言的构建本质上是相呼应的。翻译在构建新的国际语中必不可少, 同样, 后者将有助于帮助我们定位未来的翻译活动。

首先, 未来的国际语言必须强调全球文化以及不同语言的普遍性, 这应该是国际语言的最重要的特征。《解构主义与翻译》一书中指出:“任何事件---为了要能被阐释进而具有意义---必须重复能被普通代码识别的结构” (Davis, 2004:22译) 。这表明, 国际语言的基础必须根植于世界各大现有的语言中, 保持其固有的特点和优势, 但它也必须超越文化不可译性, 以显示通用性, 而成为国际交流的统一标准。因此, 具有翻译专业知识的人在构建国际语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为只有他们能站在战略上的有利位置为创建新的国际语言建立根基。

其次, 未来的国际语言, 必须保持提升空间。它本质上要求语言要简单、灵活、实用, 发音易被不同人群掌握, 简单易学, 表达力强。因此, 在构建过程中必须有跨语言专业知识的人才的积极参与, 不仅应包括语言学家, 还应包括专业翻译人员以及翻译研究学者。专业翻译人员以及翻译研究学者能够通过翻译跨越不同文化界限。由于其跨文化、高平台的性质, 基本语义翻译是远远不够的。

第三, 未来的国际语言, 必须有多平台技术兼容性。未来语言会在各种渠道同时进行交流, 包括平面媒体、网络、电子媒体、官方和民间交流、文化传承等。这些要求语言是能够各自兼容的, 这不仅需要语言专业知识, 而且需要掌握网络技术、推广、统筹建设等诸多跨部门知识。因此, 未来语言专家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同时, 专业翻译人员和翻译研究者未来虽不会被电脑取代, 但也要求他们充分发挥能力, 以保持其在构建未来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 构建未来的国际语言,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0版本的新国际语言发布之后, 一定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世界各种语言的使用者, 更需要一个权威专业的机构, 从不同来源收集整合意见, 在全球范围内做出明智和合理的调整。其成员必须包括专业翻译人士, 他们的作用在语言完美 (这将永远不会结束) 之前是不可替代的。前瞻性的语言构建只能通过他们完成, 因为它不只是单纯的数据整合, 例如, 如果在国际语词汇表里某种意义对应的字或词空缺, 而在现有的母语中字X是指这一含义, 那么很可能大多数人会为了短期的便利将X加入国际语言系统中。但是, 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不可译性。因此, 需要翻译人才仔细评估进行选择, 他们应该肩负起监控这全过程的责任。

最后, 在推动新的国际语言的早期阶段, 翻译仍然会发挥作用, 在母语和新语言之间切换。国际语言的构建并不意味着现有语言的消亡, 而事实上它使现有语言不会如人们原来所想那样阻碍交流。“一种语言的限制, 不是‘可判定的’或绝对的 (这会将不同语言相互切断) , 而是语言和语境之间的边界和开放结构” (Davis, 2004:20译) 。由此可以推断,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当地的语言因为其传统性和成熟性将继续在交流中发挥主导作用。即使国际语成功推广, 当地语言依然会是第一语言, 甚至是唯一的官方语言。在一定的历史阶段, 使用当地语言会更方便, 也比新的国际语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更具表达力, 这种情况在本地交流时更有可能发生。在极端情况下, 推进国际语言可能会被压制排斥或遭遇挫折。然而, “语言不断借鉴和变异其他语言中的元素, 每一代语言和方言会‘打破’和重塑标准化语法规则......那些用来区别不同语言的规则和界限并不事先存在任何有差异的系统, 这些规则和界限自身就是结果” (Davis, 2004:21译) 。在这个意义上, 语言的现有差异可以成为构建新的国际语言的丰富的资源。未来的翻译人才不仅要具备推进新语言的技术, 但还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 为全球推广做出努力。

结语

在目前的历史进程中, 翻译活动的功能将迎来根本性的变化。翻译现在所面临的是像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等必然来临的改革, 其集中体现其实就是一种新的国际语言的诞生。语言的形式没有限制, 它可以是人工语言、自然语言或两者的结合, 但它不会对翻译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在未来多元而一体化的世界, 构建和完善新的国际语言的目标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得以实现。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翻译仍会是一个有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的专业。如果不能在改革之前找到正确的道路, 那么未来所有的翻译活动将面临衰退。但是, 如果能够找到, 那么翻译将持续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贡献。

对于参与翻译活动的人而言, 新时代将带来职业素质的新要求。作者大胆推断, 未来翻译人才将会主要有两种基本分工:传统的翻译活动以及一种新的职业人群----他们是基于兴趣、教育程度, 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文化的积淀建立的“桥梁”, 其重要职能是在新的国际语言推进过程中提供的技术和跨文化的支持。如果全球化必然会提升并不断扩大其影响力, 那么明智之人应该顺风扬高帆。否则, 就会像很多坚持旧方式的其他事物一样被全球化的潮流所吞没。

参考文献

[1]Davis, Kathleen.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Jespersen, Otto."International Language."Science New Series31.786 (1910) :109-112.JSTOR.Web.3 Jan.2009.

[3]White, Ralph Gardner."To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a Lingua Humana."Current Anthropology 13.1 (1972) :113-123.JSTOR.Web.6 Feb.2009.

翻译数据库构建 篇4

部分地方院校的英语专业设置《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 纵观围绕该课程研发的教科书, 如连淑能的《英译汉教程》和陈宏薇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都是以各式各样的翻译技巧讨论分析译例, 继而总结翻译技巧。传统翻译教学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 但该模式却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力的发展, 学生的翻译能力建构更无从谈起 (石琳2012) 。交互式翻译教学采用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尤其是在文学翻译课堂上, 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文学翻译的特点和与之相适用的翻译技巧。

二、交互式教学在翻译课堂中的模式建构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框架, 整合网络平台资源, 利用微信的交互功能, 建立移动教学模式, 使翻译教学的交互真正做到不受时空限制, 随时随地进行, 从而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王丽、戴建春2015) 。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第一是“制订自学翻译材料”;第二是“制订小组翻译计划”;第三是“小组实施翻译计划”;第四是“小组翻译成果展示与评价”。其中, 交互式教学法贯穿了该模式的所有环节,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在“制订自学翻译材料”环节中, 主要是由任课教师做好以下安排: (1) 借助网络工具, 如QQ平台和微信平台, 给学生小组制订课前预习任务, 如文学选段文本的出处、创作背景和创作主旨、译本用途等;上传本章节需要掌握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技巧等微课视频, 供学生自学并提出问题, 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翻译技巧和文学文本的翻译是如何结合的, 以及他们要学习的翻译知识以及要达到的翻译水平。 (2) 根据学生不同的翻译水平, 把学生分成若干翻译小组。每个翻译小组都要制订适合自己的翻译任务并规定翻译时间, 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在翻译任务完成后, 需要进一步拟定翻译评价标准, 以分析和评价翻译成果。

2.在“制订小组翻译计划”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分组协同合作。经过课前的微课学习以及小组协作翻译学习, 各小组之间还要共同讨论文学文本的翻译特点和适用的翻译技巧与策略。这样, 学生小组可以进一步确定翻译实施计划, 制订翻译实践行动纲领。

3.经过了前两个环节的预习与讨论, 学生就可以着手翻译材料了。在学生完成翻译任务后, 教师可以分阶段地在网络平台上提出问题, 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还可以师生之间讨论问题。教师可适时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展开译文生成的对话和讨论, 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4.在“翻译成果展示与评价”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讨论和分析各个小组的文学文本的翻译成果, 分别记录译文的优点和不足, 为翻译学习打下扎实的实战基础。同时, 教师除了要积极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也要适时做总结和反馈。该阶段的评价反馈必须记录在案, 便于学生日后总结自主翻译学习的情况。

三、交互式翻译教学在文学翻译课堂中的实证应用

翻译教学可分为三个环节:课前的导入和灌输、课上的构建和运用以及课后的总结与再运用, 以此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杨雪静2015) 。笔者所述的实验课堂, 以杨宪益和戴乃迭所译的《红楼梦》和张炜所译的《美生灵》节选为蓝本, 授课对象是英语专业大三学生。该文学翻译课作为专题讲授放在了学期末, 学生此前学习掌握了多种英译汉的翻译技巧, 此时在处理复杂的文学文本翻译时有着一定的翻译基础。笔者通过网络平台布置《红楼梦》《美生灵》汉译英的预习任务, 包括查阅文献了解《红楼梦》《美生灵》的相关背景知识、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初步研究与具体选段对应的英语选词, 以及句法逻辑问题等。

(一) 节选《红楼梦》的翻译

原文:“……这黛玉常听得母亲说, 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三等的仆妇, 吃穿用度, 已是不凡, 何况今至其家, 都要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 (曹雪芹)

译文:“...She had often heard her mother say her Grandmother Jia’s home was not like other people’s houses.The servants she had been in contact with during the past few days were comparatively low-ranking ones in the domestic hierarchy, yet the food they ate, the cloths they wore, and everything about them was quite out of ordinary.Daiyu tried to imagine what the people who employed these superior beings must be like...” (杨宪益戴乃迭)

在学习这段翻译前, 笔者通过课前预习, 安排学生完成自学的翻译材料;在制订翻译计划时, 学生要分组找出将要解决的翻译问题, 如具体的选词和段内的逻辑转换;在实施翻译计划部分, 学生要分组查找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例如, 通过专业词典找出合适的选词, 进行多次讨论直至小组成员统一确定段内逻辑。以下是学生做出的分析:

1.虽然该小段只有两句话, 但是在翻译过程中依然不可忽视主语和谓语, 尤其是第二句, 巧妙地揭示了黛玉即将入贾府的好奇、自卑心理。两句话的译文衔接处要注意视角的转换, 这是篇章中段内衔接的重点。另外, 文段喜欢用四字格和对仗的手法, 如“吃穿用度, 已是不凡”, 译文若是老老实实地把四字格和对仗的内容一一译出, 毫无疑问, 会给英语读者带来审美负担。带着这些问题, 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共同讨论分析杨、戴的译本是否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2.杨、戴的译本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文内注释的方法解释了“三等仆妇”, 即“The servants...were comparatively low-ranking ones in the domestic hierarchy.”, 没有望文生义地译成the third-rank servants, 因为后者要进一步解释“三等”究竟是什么样的等级, 前者一步到位地解释说明了三等仆妇, 这给了英语读者一个清晰明了的印象。其次, superior beings是通过文内加注的方式, 进一步说明这些三等仆妇在黛玉心中的印象和位置, 由此反衬出黛玉即将进入荣府时的小心和自卑。按理说, 黛玉是贾老太太的孙女, 地位肯定比三等仆妇高, 但是黛玉背井离乡, 不远千里投靠至贾府中, 孤单寂寞, 这种小心翼翼的自轻自卑本是汉语中的言外之意, 在这儿却被翻译成了显性的说明, 不得不说杨、戴在理解原文和输入译文方面的确有着深刻的研究和高超的翻译素养。

(二) 节选《美生灵》的翻译

原文:“也就在这一幅绚烂的图画旁边, 在河湾之畔, 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它们几乎没有一个顾得上抬起头来, 看一眼这美丽的黄昏。也许它们要抓紧时间, 在即将回家的最后一刻再次咀嚼。”

译文:“Just beside this gorgeous picture, at the bank of the river bay are a school of sheep busy with their supper.Hardly any of them would spare some time to lift their heads to have a look at the beautiful dusk.Maybe they would rather spend every precious minute in chewing another mouthful of food before leaving for home.”

在学习这段翻译前, 笔者同样通过微信公共号或者QQ平台与学生分享了关于《美生灵》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技巧, 同时了解相关的英汉文学审美的差异, 进一步认识汉语散文英译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在阅读完自学材料后, 在平台上讨论和总结, 提出要解决的翻译问题, 如汉语散文中的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在英语中的处理会是怎么样的?基于这些问题, 笔者进一步安排翻译计划, 待一切准备就绪, 学生做出如下归纳:

1.节选的原文是散文题材, 行文注重烘托意境和氛围, 且属于写景文章, 话题主语变换频繁, 对译文的整体句子结构和主语的确定有着较高的要求。该段有三句话, 意境层层推进, 生灵和美丽的黄昏交相辉映, 翻译时要注意采用灵活的英语句式, 以体现该文段所衬托的氛围。

2.译文很好地用了倒装的句子结构, 如用“...at the bank of the river bay are a school of sheep...”和“Hardly any of them would...”强调生灵的存在, 突出生灵的每一个动作充满了生命的奇迹感, 烘托出整个画面的悠然感, 可以说, 译文注意到了该文学文本翻译处理的重点, 很好地再现了原文风格。

(三) 总结《红楼梦》《美生灵》汉译英文本的研究

《红楼梦》《美生灵》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代表了不同时期的写作风格, 行文多以流水句为主, 喜用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而两段的参考译文也用了大量的短句或者短小精悍的长句, 再现原文的意境, 读起来使人如闻其声。该文学译文在传达原文意境、风格方面属上乘之作。就“功能相似, 意义相符”的翻译标准来看, 这两段参考译文在选词、句法逻辑的处理、原文风格等方面都相当考究, 不失为优秀的文学文本的译文。

结束语

传统的翻译教学课堂并不注重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而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有效地利用了信息时代背景下中学生对网络平台使用的兴趣, 实现了生生和师生间的信息实时共享,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摘要:对比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与交互式翻译教学, 指出交互式翻译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分析了“制订自学翻译材料”“制订小组翻译计划”“小组实施翻译计划”“小组翻译成果展示和评价”等四个具体实施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方案。以《红楼梦》和《美生灵》的节选译文为例, 探究交互式翻译教学在文学翻译课堂中的运用, 指出交互式翻译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补充文学文化知识, 掌握文学翻译技巧, 培养构建文学文本分析和翻译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文学翻译,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石琳.2012.A 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Model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D].西安外国语大学.

王丽, 戴建春.2015.基于微信的交互式翻译移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 (2) :35-41.

构建安全的数据库 篇5

一、常见的攻击方式

(一)强力(或非强力)破解弱口令或默认的用户名及口令。

这些默认的登录对黑客来说尤其方便,借此他们可以轻松地进入数据库。以前的Oracle数据库有一个默认的用户名:Scott及默认的口令:tiger;而微软的SQL Server的系统管理员账户的默认口令是也是众所周知的。

(二)特权提升。

外部的攻击者通过注入木马或病毒破坏操作系统而获得更高级别的特权。特权提升通常更多地与错误的配置有关,例如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是同一个,甚至密码都被设置成同一个。

(三)利用未用的数据库服务和功能中的漏洞。

一个外部的攻击者会寻找较弱的数据库口令,看其攻击的对象是否在其数据库上运行监听程序 (Listener) 功能。监听程序可以搜索出到达数据库的网络连接,并可以转发此连接,由此就会将用户和数据库的链接暴露出来。

(四)SQL注入。

观察近来的一些安全事件及其后果,安全专家们已经得到一个结论,这些威胁主要是通过SQL注入造成的。SQL注入攻击的种类:一是没有正确过滤转义字符,二没有强制类型转换,三是盲目SQL注入式攻击。

(五)窃取备份(未加密)的磁带。

如果备份磁带在运输或仓储过程中丢失,而这些磁带上的数据库数据又没有加密的话,这时黑客根本不需要接触网络就可以实施破坏。磁带容易遭受攻击,而且企业在早期并不对其数据加密。据CSDN的报告称其数据泄密主要原因就是早期备份数据被盗。

(六)从页面的异常信息中找到突破口。

在程序设计阶段,由于程序员的不注意,可能在访问数据库的程序中有拼接SQL的语句,或者未对异常信息根本不做处理,直接将其抛到页面,黑客可能从错误信息中寻找到攻击数据库的入口。

二、数据库安全防范措施

(一)数据库安全设置。

保护自己免受口令攻击:避免使用默认口令,建立强健的口令管理程序并对口令经常改变。删除不必要的用户和不必要的存储过程。因为有些存储过程会很容易被用来提升特权或进行破坏。

(二)从代码级别做好安全防范。

1.对动态构造SQL的场合,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避免使用拼接SQL的方法来执行查询,并对特殊字符进行过滤,防止攻击者篡改SQL命令的含义,例如:

SELECT*FROM users WHERE name='"+userName+"';这种代码的设计目的是将一个特定的用户从其用户表中取出, 但是, 如果用户名被一个恶意的用户用一种特定的方式伪造, 这个语句所执行的操作可能就不是程序员所期望的那样了。例如, 将用户名变量 (即username) 设置为SELECT*FROM users WHEREname='a'OR't'='t';如果这种代码被用于一个认证过程, 那么这个例子就能够强迫选择一个合法的用户名, 因为赋值't'='t永远是正确的。我们必须避免这种拼接SQL的方法, 并对SQL中的特殊字符进行过滤, 强制提交到服务器的数据是合法的数据。

二是对于用来查询数据的账户限制其权限,用不同的账户执行SELECT, UPDATE, DELETE操作。

2.用存储过程来执行所有的查询。

所有的用户输入必须遵从被调用的存储过程的安全上下文,这样就很难再发生注入式攻击了。

3.检查用户输入的合法性,对暴力破解密码提供拒绝机制。

数据检查应当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执行,对于敏感信息,比如用户名和密码,还必须在提交到服务器之前进行加密处理,防止传输过程中敏感信息被窃取。

(三)及时更新系统补丁,构建安全的数据库运行环境。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补丁可以防止黑客利用常见漏洞攻击数据库。对于网络数据库运行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来说,最主要的安全威胁来自病毒侵犯,对此,可采用VPN技术构筑网络数据库系统的虚拟专用网,保证网络路由的接入安全及信息的传输安全。通过防火墙技术,实现网间隔离和网段间隔离,保证网络边界安全, 确保系统免受病毒等非法入侵的危害。

(四)做好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建立严格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机制是保障所有电子商务网站数据库系统安全的有效手段,数据备份不仅要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而且要建立详细的备份数据档案,系统恢复时如果使用不完整或日期不正确的备份数据都会破坏系统数据库的完整性,导致严重的后果。

(五)审计用户对数据库所施加的各种操作。

通过审计,可以把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自动记录下来放入审计日志中,这样数据库系统可以利用审计跟踪的信息,重现导致数据库现有状况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时间和内容等,以便于追查有关责任同时审计也有助于发现系统安全方面的弱点和漏洞。可以通过加入日志机制来实现审计。

三、总结

构建武术英语翻译基础研究的思考 篇6

1 传统武术英语翻译基础研究的背景

1.1 历史传播背景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1]中华文化对外交融之时,代表文化尊严的武术便参与其中。武术国际传播具有历史性,在公元前3世纪的周、秦时代与古代武术技术直接相关的青铜器就已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可推测,中国古代武术可能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向日本传播,从魏晋以来,航海事业日趋发展,自唐末至明朝达到高峰,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扩大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促使中国东南沿海华人向海外流动,在这个过程中,对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武术国际传播贡献最大的是1910年创建的精武体育会,精武体育会特别注重海外的技术传播,注意培训各分会教员,加强了各国各分会的交流,并将秘密公开传授,将武术包含的主要内容展现在海外,据文献记载,其技击术就有黄河流域拳术66套,兵械89套,空手入白刃6套,传播的内容丰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的传播对象,从而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2],也开创了武术国际传播的新纪元。

1928年成立的中央国术馆又以官方组织在国际武术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36年德国柏林第11届奥运会出神入化的武术表演,《德意志报》《汉堡报》都发表了评论,盛赞中国武术功夫精湛卓绝,富有艺术性、高超精妙。武术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军事性、自卫性、体育性、攻防格斗、健身强体、演练观赏的功能或是说某种艺术功能、修身养性等功能不同于西方的运动技术。

1.2 现代武术传播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传播武术的有效手段有出国表演、推广竞技武术、举办国际培训班、派出教练员、成立国际和洲际武术组织、举办武术国际比赛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武术更进一步推向了世界各地。1952年,国家体委设置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依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进行武术整理、继承和推广。1982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步地把武术推向世界”。自1982年起,中国武术协会先后派出一批优秀武术运动员教练员赴国外多个国家援外教学,在国外培养了一大批武术骨干力量。同时,中国武术协会和武术研究院先后在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北京等以及香港、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武术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训练班,在武术向世界的传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同年欧洲武术联合会在意大利波伦亚市成立,次年,南美武术功夫联合会成立,1987年亚洲武术联合会在日本成立,1989年扎伊尔牵头成立非洲功夫联合会,1998年大洋洲武术联合会在新西兰成立。至此,国际武联拥有5个洲际委员,这些国际洲际武术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武术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开始走向联合统一的道路,国际武术事业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武术的国际传播出现了新局面。但是,中华武术国际交流最大的障碍依然是语言问题。中华武术处处显示人生哲理,具有高雅深刻的内涵,准确地将武术理论、技击、养生与科研成果介绍到国外使国外学者正确理解掌握,促进武术的发展与学术交流,武术翻译很自然地成为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课题。

2 武术翻译的现状

2.1 译文混乱

在现行的武术翻译活动中,许多译者往往借助汉英武术词汇、词典等工具,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习惯去释疑和翻译,而不是按照翻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要求来再现原文信息。大部分译者要么是不懂专业的翻译者要么是懂英语但缺乏翻译技巧和理论知识的武术工作者。这样的翻译往往忽视译文是否符合武术文化、哲学思想的实际,是否符合翻译理论。结果造成武术翻译存在的种种混乱现象。例如:功法修炼关于“气”的专业词语有真气、元气、卫气、采气等。现行的词典有译成energy有译成Vital energy有译成qi或chi等。又如“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又如形意拳中基本拳路“五行拳”外应水、火、木、金、土五行,内应肾、心肝、肺、脾五脏。用五行生克的哲理解释:劈拳似斧属金,崩拳似箭属木,钻拳似闪属水,炮拳似炮属火,横拳似弹属土,以示相生相克等这些对原语读者看似简单、一目了然的表达翻译起来却不简单,这些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息息相关,没有深入的了解是很难对这些武术哲学词汇进行语言转换的。

2.2 译文单一

武术之所以受到世界人们的喜爱,是源于它的文化和技术的双重因素。不同的文体文本,因其语言形式、语言风格、交际功能以及目的不同,所以在翻译中应采取相应不同的翻译策略。就武术翻译而言,它既属于以介绍原语文化为目的的表达型文本,又属于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属的信息型文本[3]。目前,武术翻译主要趋向于竞技武术部分及简单术语名词的翻译,对传统武术内容,尤其传统教法、练法、功法、拳谱诀、谚的翻译涉猎较少,即使翻译出译文也不能让国外读者完全理解其深层原意。这部分的翻译建设我们做的还很不够。我们应该结合国内外先进译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译出问题,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武术翻译基础理论和体系,构建属于武术翻译的标准与规范。

3 武术翻译研究的体系

3.1“翻译学”沿革

“翻译学”、“译学”这个名词在中国很早就已出现,l898年5月,张之洞刊出《劝学篇》,其中《外篇·广译》就提到了“译学”和“翻译之学”[4]。19世纪20年代,梁启超[5]、蒋翼振[6]、林语堂[7]、艾伟[8]等学者也纷纷使用了“译学”一词建国后,董秋斯[9]又提出了“中国翻译学”之说。然而,他们都不是从当代意义的学科名称角度来使用这个词的。1983年,罗新璋称:“我国的译论,原作为古典文论和传统美学的一股支流,慢慢由合而分,逐渐游离独立,正在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翻译学”[10]。此后,“翻译学”这一学科名称迅速获得了中国学界的广泛认同。

最近几十年以来,翻译研究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趋势,研究思路因此变得繁复多样,研究领域迅速扩展。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令人眼花缭乱、彼此各异的研究方法、理论学说、研究目的、名词术语和技巧程序。研究范围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翻译、口译、视听媒体和虚拟文本的翻译,而且扩大到广义的翻译,如传播(transmission)、变换(transformation)和置换(displacement)。从专业领域也不断创立新的专业翻译学体系,如科技翻译学、中医英语翻译学[11]、电子翻译学、软件翻译学等。地理政治的变化、通讯交通的全球化、人文主义的危机、跨学科研究和认知科学的发展,无一不在对翻译研究产生着巨大影响。上海外国语大学于2004年设立了翻译学学位点,2005年教育部正式在复旦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三所院校进行翻译学学科的本科教学点,标志着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2 构建武术翻译基础研究的理性需要

武术翻译是在武术学与翻译学之间独辟蹊径、创立学科、自成体系,成为有自己独特的对象、范畴、理论和方法论系统的领域与学科。因此对其从业人员各项素质要求极高,武术翻译是一门介于语言学、文艺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心理学、民族学、体育学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多边缘交叉性科学。它与语言学关系尤其密切,但并不隶属于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综合体,武术文化的传播是一种“软力量”,建立武术翻译研究,我们必须搞清武术翻译研究的研究对象、性质、内容结构及其与其它文化和学科的关系。

建构的武术翻译是一种以交往理性为基础,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翻译研究。建构的武术翻译基础有着不同于以往翻译学研究模式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实践性、社会性与“主观清晰、多元丰富”的研究模式等方面[12]。建构的武术翻译的开放是指导着民族文化现实世界的开放,真正从观念性文本走向现实文本,即从人类交往实践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武术翻译活动。实践性特征是从两层意义来说的。其一,终止解构主义那种以思辨性为特征的研究模式,开始走向现实生活世界,即走出观念性文本而走向人类生存实践的思考。从这一意义来说这是开放性带来的必然结果。其二,这种实践性并不只停留在对宏观问题的探讨层面,同时,对具体的文本也有针对性,即向实践翻译活动开放着,有其具体的指导意义。例如,结构主义语言学翻译研究模式采用了语义———句法模式进行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探讨,而建构的翻译学则以语义———语用模式,从而使得对语言的理解划分为两个层面,即know that(知道为何)与knowhow(知道如何)。

3.3 武术翻译基础研究

3.3.1 横断面研究(现状调查)

武术是民族文化又是现代世界共同的人体文化,交流中要做到术语概念的规范与统一。对目前国内外与武术英语翻译相关的词典、教科书、系列丛书等的翻译状况调查,了解其共性与异性,并找出外文化对武术文化、术语容易接受的方式,以及理解中的难点与误区,最终分析国内与国外关于武术英语翻译的概念与技巧差异。此外,武术术语的使用频次分析也是现况调查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术语的频次分析将是未来语言教学的一个方向,它可以对浩瀚的“词海”做出轻重缓急的筛选,以少而精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员作有的放矢的教学。这样,既可提高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又可节省大量的时间与投入。有必要对武术术语作详细的使用频次调查与分析研究,以框定最需要的武术学术语群体。

3.3.2 回顾性研究(历史性调查)

全球还没有其他学科像武术学那样,在历史上与哲学、文学、兵法、医学、美学等有着广泛的联系,所以武术的独特性也就体现在其历史发展上。故凡是与武术英语翻译相关的武术与翻译理论均有研究的必要,以增加武术英语翻译的历史底蕴。

翻译研究一直是常究常新的,翻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现在包涵的范围是很广的。根据Andre Lefevere与Susan Bassnett的观点,“翻译研究”在今天可指一切与翻译有关的东西[13]。而Jeremy Munday在其Introducing Translaion Studies一书中更是对翻译研究下了一个全面的定义:翻译研究是一门新学科,与翻译理论和现象相联系。它的本质是多语言性和跨学科性的,涵盖语言、语言学、交际研究、哲学以及一系列文化研究内容[14]。

翻译研究本质上是跨学科的,因此并不是光有外语条件就可以做出名堂来的。换言之,靠外语专业一个“单军种”,在翻译研究这个复杂的战场上是无法有效施展的,必须要依靠多种学科组成合成军协同作战,才可能取得像样的战果。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武术翻译研究若真的要在世界上产生影响,还离不开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成果,而这个研究成果的产生必然又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国学的土壤之中。因为从深层次上讲,没有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文论的认识、把握、批判与继承,要建立走向世界的中国武术翻译大概只能是一种空想。

3.3.3 前瞻性研究

在新的世纪里,随着世界翻译学的深入研究和中国文化的深入影响,武术翻译将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要考虑到在新的世纪里武术英语翻译的重心问题。武术翻译从学科基础而言,有武术语言、武术哲学、武术医学、武术文学等,涉及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现代竞技等多个学科,我们应该研究在新的世纪里,西方世界对武术哪些方面最为迫切需要?这样考虑才能使武术英语翻译具有超前意识和时效性。

武术英语翻译并不总是局限于学术交流,还会涉及到市场、商品、经济交往等。武术产品诸如一些养生健身的拳谱、修炼功法或器械,要进入国际市场,就会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我国武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仅占一小部分比例,但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看好,武术英语翻译在这方面如何起到有力的媒介与促进作用,也是前瞻性研究中的一个命题。

世界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发展中求得生存,翻译学也不例外。翻译学研究中出现的新理念,新设想必定会影响武术这一学科的翻译实践。在未来,武术翻译如何与国际最新的翻译理论接轨,且又能保持自身特色,并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翻译理论,这又是另一种前瞻性研究。

3.3.4 文献计量学研究

武术英语翻译,并不能仅仅停留在翻译实践的层面,因而不能忽略现代武术和翻译论文这两个重要的领域,因为在现代学术交流中,80%的信息来自学术期刊。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代表了当代学界的最高水平。对国际学术信息动态的了解,对各国学术论文的计量分析可了解各国研究专业性翻译的差异性,可及时发现国外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凝集国际科技力量共同促进武术事业,实际参与武术在全球的传播。

3.4 武术英语翻译基础研究的整体观念

武术英语翻译基础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内容虽多却是相辅相成的。首先,中外差异比较研究必须以武术哲学文化背景研究为前提,才能初步提炼出较科学的武术英语翻译规范。其次,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人文历史有了详尽的研究,才能解决语言意义对等的问题。再者,现况研究与回顾性研究相结合,才有可能制定既符合武术学的精要,又能为世界所接受的武术英语翻译标准。最后,只有结合前瞻性与文献计量学研究才能使武术英语翻译促进武术在国际上的持续发展。

4 武术翻译学基础研究的方法与价值取向

4.1 武术翻译基础研究的一般方法应该是人文方法———武术翻译研究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学科定位

现代科学体系的结构有多种划分方式。一般习惯于把客观世界划分为以人为中心的人类世界和以自然为中心的自然界。在此基础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就相应地分化为人文社会科学(也叫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作为整体的人文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最主要的区别,除了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之外,还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往往包含着研究主体对研究对象的价值评价[15]。在某种意义上,人文社会科学不断建构着人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体系。康德就是基于事实与价值的区分,划分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各自的领地。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1863-1936)也是从“价值”观念区分了这两类不同的学科,认为人文科学是同价值相联系的,而自然科学是非价值的。以此为区别各自的研究方法也不相同。武术翻译研究属于人文方法,是接受主体阐释和价值评价的方法。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语际转换活动,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此,翻译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就是对人及其所生活的社会的无尽阐释。因此,现代阐释学可作为人文科学研究方法的哲学依据,也可为翻译研究方法论提供哲学依据。

4.2 方法学原理对武术翻译基础研究的启示———武术翻译研究方法体系

按照方法学原理,方法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呈现出不同的层次结构。较为流行的分法将方法分为二个层次: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部门科学的具体方法。更加科学的分法基于人类活动方式的不同,将人类活动方法分为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这两者又可细分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具体方法还可以进一部细化。由于武术的文化与民族性质和丰富的内容与种类的多样性,没有哪一种划分能圆满科学地含盖所有科学的所有方法对武术进行科学翻译方法指导,因此,需要多种方法系统内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以及方法的性质和类型的转化。

4.3 文化取向——武术翻译基础理论发展的方向

文化取向是由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所决定的。语言作为组成文化的符号系统之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是文化的基础,巴斯奈特将语言比作“文化体内的心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就是方法论与方法体系。

5 结语

武术翻译基础研究起步很晚,也没有建立完善独立的武术翻译学学科。武术翻译也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但一定要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积淀才行。在武术翻译的基础阶段,人们应该用一个比较宽容的态度对待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只有宽松的环境才能有更多的人介入武术翻译行列。加强武术翻译学科基础建设,建立科学准确的翻译方法,通过对于武术内容的文化主体思维、技术行为和民族倾向、心理活动等在方法、方式、方向、深度、广度和速度等方面的支配和控制,使主体的主观活动逻辑与客观发展逻辑相接近,为科学准确的武术翻译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方法论。

摘要:武术翻译不仅是一种技能,而且还是一门学问。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综合体,具有民族、地域、时代的特性,建构的武术翻译是一种以交往理性为基础,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翻译研究,并把这一研究对象作为建构的武术翻译学独立的知识体系。武术翻译是在武术学与翻译学之间独辟蹊径、自成体系,有自己独特的对象、范畴、理论和方法论系统的新专业领域。

翻译数据库构建 篇7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 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翻译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 需要通过大量实践以获得提高, 但目前翻译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学生缺乏翻译实践锻炼的机会, 导致走上社会后很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不能成为合格的翻译人员, 致使翻译人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因此, 高校英语专业的翻译人才培养应根据翻译市场现状, 依托市场的巨量需求与多元要求, 探索实践型翻译教学模式, 切实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目前, 大多数院校的翻译实践教学体系还有待完善,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翻译教学重点只放在课堂教学上, 课后教师一般只为学生布置翻译练习, 并以练习作为考查学生平时成绩的标准, 并没有充分体现翻译学习的社会性、认知性和功能性;翻译教学内容大多以讲授翻译技巧为主, 但缺乏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翻译技巧;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 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习者翻译思维的发展。要改变这一现状, 必须尽快构建一个全新的翻译实践教学体系, 将翻译实践作为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主线, 贯穿到翻译课堂活动与课外学习中去。

2 英语专业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理论体系

2.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所提出的, 该理论强调知识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获取的, 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于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依据已有的知识主动地加以建构而成的。建构主义理论确立了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单向灌输和传递过程, 而是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一定的外界影响相结合, 主动构建自己新知识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在确立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同时并没有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因为翻译实践教学设计的主体仍然是教师。因此,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 不应只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 而应该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协作者和促进者, 在整个翻译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景、协作等环境要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知识构建的目的。

2.2 角色扮演论

以美国学者乔以斯、威尔为代表的角色扮演论, 认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创造环境的过程, 把教学看成环境的创造, 这一观点来源于把学习看成一种对环境的适应。基于角色扮演论, 笔者认为在翻译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和模拟翻译实践教学材料中的情境, 营造一个仿真的课堂氛围, 安排学生在与翻译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 并指导学生进入角色, 领悟所处的情景, 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感知, 从而更好地完成翻译实践教学任务。

3 构建英语专业翻译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以上两个理论, 笔者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英语专业翻译实践教学体系:

3.1 英语专业翻译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笔者通过翻译实践教学活动, 在确定英语专业建设翻译实践教学目标时, 根据专业设置社会调研结果, 进行岗位与能力细分, 把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按类别、分层次、划阶段地剖析成具体的个别目标。

3.2 英语专业翻译实践教学改革体系

笔者以学生为本位、以翻译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从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着手构建了英语专业翻译实践教学改革体系:

1) 课堂翻译实践教学-自主翻译

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学生交流, 笔者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实践教学形式是自主翻译, 这种实践教学形式采用了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的教学理念, 逐步实现了从教师为中心 (teacher-centered) 向学生为中心 (student-centered) 的转变, 即教师将多个翻译任务和辅助材料一并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可以自主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翻译水平选择最合适的任务, 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翻译任务之后, 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这种由教师参与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译实践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到学生的不足以便以后更好地展开翻译教学。

2) 课堂翻译实践教学-情景教学法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翻译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以翻译能力培养为核心, 这就要求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处在一种仿真的翻译环境当中, 因此, 笔者借助角色扮演理论, 在教学中采用了情景教学法, 即将学生置于一种虚拟的翻译实践环境中, 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进行一系列翻译实训, 这种教学法既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 课外翻译实践教学-实习式翻译

翻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技能, 仅凭课堂内的实践课时是远远不够的, 翻译实践教学必须坚持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 笔者在进行课堂翻译实践教学的同时, 也注重课外实习式翻译实践教学。所谓实习式翻译实践教学, 即鼓励学生在课外直接参与企业翻译实践。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的课外翻译实践教学模式,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还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 英语专业翻译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翻译教学大多采用总结性评价或仅对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做出评价, 而对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外翻译实践的学生缺乏形成性评价, 因此, 笔者结合翻译课程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构建了一个以翻译能力发展为中心的多维度翻译教学评价体系, 即在兼顾教师评价的同时从实践过程和实践效果两个方面展开同学互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 这一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既能帮助老师通过信息反馈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又能借助企事业单位对学生所参与的翻译实践进行的社会评价, 以促进翻译教学更好地符合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

3.4 英语专业翻译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

逐步打造一支实践“双师型”专兼职翻译教学师资队伍, 提高从事跨学科教学研究的教师队伍的水平, 为推进我校英语专业翻译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4 构建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实践体系的成效

根据发展学生翻译能力这一总目标, 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 笔者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在不断摸索尝试过程中, 初步构建了符合我院特色的英语专业翻译实践教学体系, 并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证实了这一新模式的有效性, 具体成效如下:

4.1 充分利用自主翻译, 提升策略能力

在整个翻译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 教师及其他教学要素成为帮助学生完成翻译的积极因素。因此,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策略能力在他们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

4.2 充分利用情景教学, 提升非语言能力

在翻译实践教学过程中, 通过文化背景、专业知识的介绍和相关知识的掌握, 通过大量的阅读体验和文化体验, 不断提高学生翻译的规范性、准确性, 提高其翻译的语境意识, 在语境的探求与再造中培养其翻译思维能力。语境对于语言的理解与表达具有语用和语义上的制约和衬托作用, 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能否掌握原文特定语句赖以产生的语境就成为翻译成功的关键, 所以笔者在翻译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利用现代技术再现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具体形象或情景, 这样既能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呆板,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又能激起学生的真情实感, 形象直观的演绎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 有助于学生通过对比思索来提高其翻译思维能力。实践证明, 这种形象而多维的信息源可以强化信息刺激, 增加信息输入量, 还能激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激发其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翻译教学效果。

4.3 充分利用互动教学, 提升思维能力

在翻译实践教学过程中, 翻译不再是一个单向的一次性的过程, 而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即在老师的指导下或针对客户的信息反馈对译文反复进行修改, 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4 充分利用实习式翻译, 提升职业能力

笔者根据问卷调查调查数据, 发现社会对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过去市场需要的是专职翻译, 而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外交、经贸、新闻、法律等复合型人才。因此, 我院积极与相关的翻译机构合作, 并成立了学校自己的翻译工作坊,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加强其翻译职业能力的场所。

5 结束语

英语专业翻译实践教学体系是通过让英语专业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实战性的翻译实践, 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锻炼团队组织协调的能力, 顺应了现代翻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市场对翻译人才的新需求, 增强了翻译技能培养的应用性和针对性, 培养了高素质、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 对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小川.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 (11) .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3]梁志坚.翻译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及翻译作坊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 2006 (5) .

[4]王树槐.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J].中国翻译.2001 (5) .

[5]杨志红, 王克非.翻译能力研究[J].外语教学, 2010 (6) .

上一篇: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下一篇:企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