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藏保护论文(精选9篇)
油气藏保护论文 篇1
1 概述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 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但目前常发现常规油气藏的概率越来越小, 储量丰富的非常规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以天然气为例, 我国低渗透天然气的资源量约为12×1012m3, 占全国天然气资源量的40%左右, 低渗透油气藏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非常规能源。低渗透油气藏的渗透率一般在20×10-3μm2之下, 孔隙度一般低于15%。由于低渗透油气藏的储层物性差, 加上粘土矿物发育, 钻完井及开发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储层损害, 开发这类气藏时一般表现出产量递减快、采出程度低等问题, 经济开发难度颇大[1]。国内外的勘探开发实践证明, 重视钻完井及开发作业中的储层保护及改造技术能够给经济开发低渗透砂岩气藏带来生机。
2 低渗透油气藏储层伤害机理分析
由于低渗透储层普遍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 同时储层粘土矿物发育, 因此相比于常规储层, 在钻完井过程, 储层更易受到伤害。目前, 主要的储层伤害有以下几种形式[2]。
2.1 水锁损害
原始含水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之间的差异使得低渗砂岩气藏处于“饥渴”状态, 各种流体侵入气层后, 引起储层含水饱和度升高, 渗透率下降, 产生水锁损害。水锁损害不仅在孔隙性基块发生, 还沿裂缝表面形成强水锁损害区域, 阻止天然气由基块流向裂缝。水锁损害一旦发生即难以解除, 是制约低渗透气藏高效勘探开发的主要损害类型和瓶颈。
2.2 应力敏感性损害
应力敏感性是指有效应力对储层微观孔渗特征的影响, 如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低渗砂岩储层中的孔隙基本靠微裂缝沟通, 一旦微裂缝在有效应力作用下发生闭合, 将大大降低储层的渗流能力, 甚至完全丧失渗流能力。在应力释放后裂缝很难开启, 即一旦发生损害后就很难恢复。
2.3 敏感性损害
由于钻井液与低渗透油气藏地层配伍性问题, 钻井液侵入储层必将引起原始平衡条件的破坏, 与地层矿物和流体之间发生不配伍反应。侵入液相可引起粘土矿物强度降低、水化膨胀及分散脱落, 诱发多种形式的敏感性损害。
2.4 固相侵入
由于储层裂缝一定程度发育, 正压差作业时, 裂缝张开容易发生渗透性漏失, 严重时可以出现井漏, 工作液中的固相及液相侵入储层裂缝中, 必将造成损害。
2.5 无机垢和有机垢
地层水中含Ca2+、Mg2+、Ba2+等二价离子, 气藏在开发过程中主要结Ca CO3垢, 对气藏开发的影响不可忽视。高p H值的工作液进入储层, 易于与Ca2+、Mg2+结合形成沉淀, 堵塞孔喉, 这类离子的存在使储层潜伏着碱敏损害。
2.6 盐析
Zuluaga E认为, 地层水蒸发是引起气田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并且始终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特别是存在高矿化度地层水的高温高压气藏。由于充西气田须二段、须四段地层水矿化度高, 达150g/L左右, 因此盐析是气层损害的一个潜在问题。
3 低渗透储层保护技术现状分析
目前, 国内外对低渗透储层钻完井过程中的储层保护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形成了一系列钻完井储层保护技术, 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欠平衡钻完井技术。欠平衡技术是指在钻井完井过程中井底钻井流体的循环压力低于地层压力, 使产层流体有控制地进入井筒并循环到地面的钻井完井技术。若运用得当, 欠平衡完井是保护储层不受钻井完井液损害的有效技术。在分支井的作业中, 如果考虑结合欠平衡技术, 即在增加井眼与储层接触面积的基础上, 使储层免受钻井完井液的伤害、降低表皮系数, 就有可能使单井的生产潜能和油田最终采收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2) 保护储层钻井液。钻井液作为接触储层的第一层液体, 在研究储层保护方面更是受到很大的重视。在保护储层的钻井完井液体系方面, 国内外正在研究与应用的有:无侵入钻井完井液体系及处理剂、正电胶 (MMH) 、硅酸盐、甲酸盐、聚合醇、甲基葡萄糖贰 (MEG) 、全油基、合成基钻井完井液, 并己开始重视应用自然界天然品种及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副产物的开发利用, 或采用纳米级新型的原材料。
(3) 屏蔽暂堵技术[3]。钻开储层时, 钻井液中各种类型和尺寸的固相粒子进入气层孔喉后, 在井壁附近快速、浅层、有效地形成一个损害堵塞带。此损害堵塞带能有效地阻止钻井液、水泥浆中的固相和滤液继续侵入气层。由于损害带很薄, 可通过射孔解堵。
(4) 低聚合物的新型粘土稳定剂。低聚合物的新型粘土稳定剂用于处理低渗透储层。大多数低渗透储层都含有粘土矿物, 这些矿物与外来液接触可能会发生膨胀和运移, 造成堵塞。粘土稳定剂是防止这一损害的主要手段。
4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目前低渗透油气藏已经成为重要的接替能源, 在我国能源安全中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低渗透油气藏储层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 主要是低孔、低渗、易水化, 因此在钻完井过程中极易受到污染。目前国内外已经形成了较多储层保护技术, 主要包括欠平衡钻完井、保护储层钻井液、屏蔽暂堵技术等。但上述技术还都存在一定的欠缺, 如欠平衡钻井的压力控制问题、保护储层钻井液体系只能在一定程度对储层进行保护, 等。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发展更新型的低渗透储层钻完井保护技术, 才能更好的促进低渗透油气资源的高效快速开发。
摘要:随着中国能源缺口的日益增大, 低渗透油气资源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接地资源, 受到了日益的重视。但由于低渗透油气储层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 导致该类油气藏在钻开储层时, 储层极易受到污染, 影响该类资源的有效开发。笔者对低渗透油气储层钻完井过程中的伤害机理进行了分析, 并总结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钻完井储层保护技术, 主要包括欠平衡钻完井、保护储层钻井液、屏蔽暂堵技术等, 对于该类储层的钻完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低渗透,钻完井,储层伤害,储层保护
参考文献
[1]胡瑞文.中国低渗透油气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工程科学, 2009, 11 (8) :29-36[1]胡瑞文.中国低渗透油气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工程科学, 2009, 11 (8) :29-36
[2]张金波, 鄢捷年.钻井液中暂堵剂颗粒尺寸分布优选的新理论和新方法[J].石油学报, 2004, 25 (6) :88-95[2]张金波, 鄢捷年.钻井液中暂堵剂颗粒尺寸分布优选的新理论和新方法[J].石油学报, 2004, 25 (6) :88-95
[3]罗向东, 罗平亚.屏蔽式暂堵技术在储层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钻井液与完井液, 1992, 9 (2) :19-27[3]罗向东, 罗平亚.屏蔽式暂堵技术在储层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钻井液与完井液, 1992, 9 (2) :19-27
油气藏保护论文 篇2
二季度,苏里格项目部深刻吸取“
11、22”青岛输气管线爆炸事故教训,严格执行项目部油气管道安全保护措施,做好采输作业区管线巡检、日常维护、月度安全检查,并以春季安全大检查、五一节前安全大检查为契机,在项目部主管业务领导的带领下,对苏77区块、召51区块管线巡线制度、记录、检查应急、特殊作业监护等14个方面开展输气管线安全保护工作检查。
一、基本情况
二季度共对辖区内4个集气站外输管线组织HSE监督配合采气综合管理部进行12次安全巡检,巡检过程中共发现问题17个,现已全面跟踪整改到位。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协同采气综合管理部,开展辖区内管线巡检专项检查活动。
2、组织上海华中,永能公司2家承包商,每月定期对辖区内输气官网阴极保护桩进行检查,项目部不定期进行抽查。
3、检查输气管线、设备、设施进行防腐刷漆,要求设备专职维修工,对我区块特种设备进行定期养护、清理。
4、召开巡井班月度安全培训会议,对巡井情况进行会议通报,并提出下一步安全保护措施。
5、对273#主管线泄露处进行现场施工(二级动土、动火),并作现场监护。
6、强化输气管线定期清管工作。对苏77-2站至苏77-1站外输
管线进行清管及现场监护。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
1、标识桩未按要求距离埋设;
2、巡井班人员对巡线路线不熟悉;
3、苏77-12-7井井场周边生活生产垃圾多。
4、部分输气官网支线防腐工作开展不彻底,要求相关方强化巡检制度,自查自改,认真查遍每一支管线,消除安全隐患。
四、第三季度工作安排
1、进一步做好辖区内输气官网巡检、输气管线覆埋、植被绿化、管线维护检查等工作,严格输气管线巡检制度。
2、强化输气管线日常维护工作,对阴极保护桩测试、管线防腐工作进行检查。
3、监督跟踪作业区内的管道问题整改情况,对问题较多的官网支线加密检查。
4、加强承包商安全管理,杜绝人员调动、更换频繁等情况,保证官网巡查的覆盖性。
长庆油田低渗透油气藏开发 篇3
【摘要】 借鉴已有低渗透油气藏成功开发经验,结合超低渗透油藏特点,提出有效开发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的对策,对实际开发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现状;挑战;对策
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勘探开发,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史。最初是在1969年前的20年间,在盆地西缘段褶带先后获得工业性油气流井,在三叠系和侏罗系发现了几个小油气田。进入70年代,在盆地中南部发现并陆续开发建设了一批侏罗系低渗透油田;到80年代底,累计形成年产136.8×104t规模的石油生产基地。在90年代,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陆续发现和开发了三叠系安塞、靖安大油田,古生界靖边、榆林大气田。
进入21世纪,油气勘探开发快速发展,先后发现了乌审旗、苏里格大气田和西峰大油田。至今已先后成功开发了36个低渗、特低渗油气田,创造了著名的安塞、靖安、西峰油田开发模式,靖边、榆林、苏里格气田建设模式。2008年对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是继苏里格气田成功开发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一、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现状
在上世纪70年代,长庆油田先后开发了马岭、吴旗、红井子等侏罗系油田。80年代末至90年代,长庆油田针对安塞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开展了大量开发试验研究与科技攻关,发现并开发了安塞、靖安等三叠系大油田和靖边、苏里格等特大型气田。长期的油气勘探开发实践加深了对盆地内油气藏地质条件特殊规律的认识,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在开发中,必须始终坚持分油田和区块,深化油藏研究和认识,同时进行储量、单井产量和经济界限的研究评价。对于油田的开发,要井井压裂投产和早期注水开发;对于气田的开发,井井都要进行酸化压裂投产;以提高油气井单井产量和最终采收率,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实现效益开发。
长庆油田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的长期勘探开发实践基础上,依靠科技创新,逐步创造性的形成了“六大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四种建设模式”、“十一项主体技术”、“十项关键技术”、“十项技术政策”,已成功开发的安塞油田、靖安油田都是典型的特低渗透油田,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三低”油藏经济开发理论,为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加快油气勘探开发建设速度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二、面临新的挑战——超低渗透油藏开发
在综合油田发展基础和国家能源需求的情况下,长庆油田提出了一个极富挑战的战略目标:2015年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这意味着长庆油田将有望成为中国西部的大庆油田。2008年长庆油田勘探开发在加大现有主力油田、气田上产力度的同时,锁定鄂尔多斯盆地储量规模巨大的超低渗透油藏,展开了大规模产能建设,超低渗油藏成为其原油快速上产的主力接替区。长庆超低渗透油藏主要分布在华庆、姬塬、吴起、志靖-安塞、西峰两侧五大区带,石油探明、控制、预测三级地质储量6.07×108t。与特低渗透油藏相比,超低渗透油藏岩性更致密、孔喉更细微、应力敏感性更强、物性更差,开发难度更大。也具有油层分布稳定,储量规模较大,原油性质较好,水敏矿物较少,易于注水开发等有利条件。超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三、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
1.加强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
在储量一定、区域有限的情况下,管理、技术、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对推动油气田快速发展显得尤为必要。以安塞、靖安、西峰模式等为借鉴,在盆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通过实施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预算、规模化采购和数字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创新,成效显著。在资源配置方面,实行以市场配置和优化资源。优选具备相应资质、业绩表现良好的社会单位作为超低渗透油藏开发主力队伍保障,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规模建产、快速建产。根据市场队伍的保障情况、各工序的难易程度以及现场实施风险大小,建立对外有吸引力、对内有竞争力的价格体系,并以价格调控市场、优选队伍、降低投资成本。通过前期的开发实践,表明要实现超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
2.大力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实现快速增储上产
勘探开发一体化是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勘探开发一体化,就是在油田开发中,将原先彼此分散、独立的勘探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视勘探开发为一个有机整体,勘探向开发延伸,开发向勘探渗透,变前后接力为互相渗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储量向产量的转化。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大力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盆地大面积“三低”油气藏背景下存在油气富集区,为勘探开发一体化奠定了最有力的物质基础,勘探开发一体化又是提高油气田整体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大力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能够有效解决储量接替问题,实现快速增储上产,井均征地大幅度减少,有效减少征地费,节约开发投资。勘探向开发延伸,开发向勘探渗透,通过一体化运作,实现了勘探、评价、开发的有序衔接,真正体现了组织管理一体化、方案部署一体化、生产运行一体化。
3.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形成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技术模式
目前,长庆油田已逐步形成了低渗、特低渗油藏勘探、开发的配套技术,实现了1.0×10-3μm2 以上的油藏有效开发。但对小于1.0×10-3μm2 储层的有效开发难度较大,尚需技术攻关。影响超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因素较多,以鄂尔多斯盆地长8、长6超低渗储层为例,影响其开发的因素较多,如储层物性差、孔喉细小、可动流体饱和度低、非达西渗流特征明显等,该储层资源潜力巨大,开发难度大。
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应以“提高单井产量、降低投资成本”为核心,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以技术攻关的成果指导开发建设,以开发建设的效果检验技术攻关的成果,实现技术攻关与开发建设间的有效互动。在总结0.3mD储层攻关实验成果及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成熟技术的基础上,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攻关发展特色技术,完善成熟配套技术,形成适合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且具有技术经济可行性的技术系列,是高效开发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的核心与关键。
四、结语
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已实现历史性突破,2008年油气当量突破2500万吨,油气年净增长428万吨,正向着5000万吨油气当量的发展目标迈进。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的实践表明: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能够满足大油田管理的需要;标准化和市场化可以实现油田的大规模建设;利用苏里格气田和超低渗透油藏的规模开发可以解决“三低”油气田现实上产问题;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可以实现储量的快速增长。在油田的后续开发过程中,要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寻找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现实途径。
参考文献
[1]王道富,朱义吾,李忠兴.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胡文瑞.鄂尔多斯盆地靖安示范油田高效开发的理论、技术与管理模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3]李逵.安塞特低渗油田效益开发管理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4]黄书先,陈华.西方石油公司油气资源评价与管理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1)
[5]张霞.加快勘探开发一体化 提高油田整体经济效益[J].国际石油经济.1999(2)
[6]钱燕霞.中外石油勘探开发管理体制对比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5)
[7]屈耀明.油田企业推行油藏经营管理的思路探讨[J].当代石油石化.2005(2)
[8]黄琨,张坚.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4)
油气集输管线保护策略与途径 篇4
因油气集输管线大多分布于偏远的乡野村庄, 加之农村是教育宣传的薄弱区域。对油气集输管线分布区域的法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十分重要。相当部分的盗油犯罪团伙来自农村, 加强油气集输管线分布区域乡村群众的法制意识, 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就会愈加稀少, 很好的为油气输送营造安全的输送环境。群众的法律法制意识得到提高。
(1) 避开农忙时节对油气集输管线和采油厂分布区域的乡村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在乡村的公告栏张贴法制宣传单, 告知普及群众对违法犯罪的认识。
(2) 在农忙时节, 定期安排时间段和相关的油气集输管线看护人员轮班帮扶群众农忙。设身处地的融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只有群众觉得被当成了自己人, 群众才会懂得“应该帮、才会帮、需要帮、必须帮”。
(3) 学生是很好的宣传对象。在油气集输管线和采油厂分布区域的学校、敬老院等社会机构进行“讲法律, 送温暖”的活动。定期安排单位医生为敬老院和学校学生进行免费的健康查体和免费治疗活动等, 将温暖真真正正的送到家。
(4) 关于一些重大的节日。为群众增添集体节目, 如一些集体小比赛, 并设置相应的奖品。温情在前, 普法宣传工作在后。
2 从单位的制度抓起
2.1 落实责任到人
在采油厂和油气集输管线的巡护人员要有明确的责任划分, 责任落实到个人。每个小组, 每个人有明确的巡护区域, 明确责任区域, 有明确的责任承担对象。使单位员工在思想和认识上对自己责任有大的提高和改善。
2.2 实行奖惩制度
将“零事故”作为巡护工作的目标任务。以年或月作为奖惩期限。在岗的巡护人员, 如若能做到“零事故”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使巡护人员感受到荣誉感和被重视的感觉。巡护人员做不到“零事故”或有更差的工作表现, 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甚至辞退, 使单位员工明确单位制度的严肃性, 得责任的重要性。
2.3 对巡护人员的员工数量进行相应的增加
增加员工巡护密度。因巡护人员的数量不够, 有些穷凶极恶的违法犯罪团伙在看到巡护人员后会对巡护人员进行暴力和恐吓, 使巡护人员的身体和精神饱受打击。巡护密度得到增加会有效的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3 从运输管线抓起
3.1 加强技防的投入
对长远距离和较偏远的油气集输管线, 采用混合输送泵进行输送, 从而提高输送管线的混合比, 有效的降低钻孔盗油的发生几率。在油气管线输送端和接收端安装输送误报警仪器, 建立应急防范反应机制, 可以迅速排查钻孔盗油的事故, 并可快速的进行打击犯罪活动。
3.2 对不合理的油气集输管线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
对重要输送段和十分偏远的进行管线的设置进行改进。将这些输送段落的集输管线从原始的“土埋”式改建为“高架”式, 有效杜绝钻孔盗油的发生。
3.3 对占压集输管线的物体或建筑物等及时清理
这些物体和建筑物会成为违法犯罪分子钻孔盗油的有利掩护点。对这些要进行及时彻底的清理, 保障油气的输送安全。
3.4 对运行年数较长的管线进行维护或更换
运输管线运行时间较长难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 对运输管线的外表进行细致的排查, 确保输送管线不会因自然原因造成的疏漏。
4 从犯罪的打击抓起
4.1 加强对单位领导和员工的思想教育
不少的钻孔盗油违法犯罪贩子会对部分部门领导和个人进行贿赂和恐吓, 要求其在进行钻孔盗油时提供“方便”。部分领导见利忘义或者因为害怕不敢报警导致了巡护工作的过失。对这类现象一经查明就要严加办理, 以儆效尤。
4.2 强化法律意识和能动性
定期对单位的领导和员工进行法制教育, 使整体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进行爱岗敬业宣传和普及, 树立标杆形象。不分时间段, 部分地点的进行抽查演练, 提高队伍的应急能力。
5 结语
对钻孔盗油等违法犯罪的防范和打击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能够发动群众、完善单位内在制度、在油气输送等方面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周, 及时彻底的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不断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积极探索研究, 就可以在根本上杜绝钻孔盗油违法犯罪的发生, 为国家和单位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张范辉.油气长输管道风险评价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08, (9) .
[2]杨晓蘅.油气管道安全工程[M].北京:石化出版社, 2009, (8) .
侧钻井油气层保护技术探讨 篇5
一、钻井过程中造成油气层损害的钻井液方面的因素
一般认为,控制钻井液滤失量,降低钻井液的侵入深度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或降低损害,这种认识未见是正确的,因为即使射孔弹能够穿透钻井液侵入带,纵向上能够起到恢复渗透能力,但纵向上的渗透过滤面积要较径向上的渗透过滤面积小的很多,径向上的过滤面积渗透能力恢复是很困难的,或者说没有得到完全恢复。因此,在已受钻井液污染损害的储层,射孔弹即使能够穿透损害带,其减少损害的作用也是很少,因此还是应该首先就采取减少或避免钻井液的损害的措施。
钻井液损害油层的机理:
1、钻井液中岩屑、膨润土、固体润滑剂、惰性堵漏剂等固体粒子侵入油层孔隙、裂隙或裂缝,造成油流的部分通道受到堵塞,降低油层的渗透率,损害油层。
2、滤液渗入油层后,造成油层中粘土水化膨胀,堵塞孔隙,降低渗透率。
3、钻井液中的分散剂,使油层中的粘土分散混入液流中,从而在油层通道较狭小的地方形成堵塞。
4、钻井液中的C03-2、OH-遇油层中Ca+2、Fe+3生成CaCO3、Fe (OH) 3沉淀,堵塞油流通道。
5、钻井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引起油层岩石润湿反转,降低渗透率。
二、钻井过程中造成油气层损害程度的工程因素
1、井底压差:
2、泥浆浸泡时间:
3、环空返速:环空返速大会造成环空压耗增大,致使泵压升高,加大虑失量,同时易造成憋泵,憋漏地层,污染地层。
4、钻井液性能:钻井液性能不好,与地层不配伍,造成油层污染。
三、保护油气层的钻井工艺技术
1、根据地层孔隙压力、破裂压力,进行井身结构、钻井液密度设计。
2、确定合理的井身结构是实现近平衡压力钻井的基本保证,特别是多压力层系,尽可能使油气层所在的裸眼井段处于同一压力体系。
3、实现近平衡压力钻井,控制油气层的压差处于安全的最低值。
4、缩短浸泡时间:
(1)采用优选参数钻井,并依据地层岩石可钻性选用合适类型的牙轮钻头或PDC钻头,提高机械钻速。(2)采用与地层特性相匹配的钻井液,加强钻井工艺技术措施及井控工作,防止井喷、井漏、卡钻、坍塌等井下复杂情况或事故的发生。(3)提高测井一次成功率,缩短完井时间。(4)加强固控设备管理,施工前,对钻井液固控设备进行全面系统的保养、检修,确保固控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工作正常(5)坚持每口井的油层保护措施检查及打开油层前的验收,检查不合格时,不准打开储层。
5、做好一次井控,避免井喷事故。
6、在钻井过程中严格控制泥浆各项性能坚决用好固控设备,有必要时牺牲时效、机械钻速或循环调整泥浆,控制密度、清洁井眼。
7、避免起钻“压水眼”,不充分循环等现象。
8、下钻控制速度。
四、钻井技术在几口井的应用实践和体会
根据以上降低油层损害的机理,我们重点对钻井技术参数和钻井液性能进行优化,把保护油层放在第一位,密度1.15-1.20,API失水≦4表观粘度40-50,塑性粘度8-16,所钻井都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7口侧钻井平均日增油98.6吨。
裸眼钻进遇到的井下复杂情况千变万化,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侧钻井是基于老井眼开窗,由于老井开采的影响,井漏非常普遍,辛11侧95井就遇到了非常严重的漏失,营66侧34井也有不同程度的漏失。在处理漏失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加强对油层的保护。辛11侧95井的漏失量非常大,只进不出。由于漏失层还在油层50米以上,我们分析是开窗点距离老井眼套管破裂的地方很近,老井漏失,我们采取了加堵漏材料正挤堵漏的办法,挤注压力由0-8MPA(该点正常循环压力),然后静止12小时堵漏。堵漏成功然后钻开油层,没有出现复杂情况,缩短了建井周期。由于采取了正确的方法,该井以后施工和完井作业正常,减少了泥浆浸泡时间,保护了油气层,该井投产后,初期产量9.6吨。
营12侧58井,断层位置2150米,极有可能钻遇沥青层,致使泥浆密度大幅度提高,甚至造成井眼报废而填井。临井营12-26井,位于该井A靶161度,距离57米,在断层位置钻遇沥青层1.5米,造成了极大浪费。营12-58井原井钻进没有钻遇沥青层。根据地层走向判断,尽量靠近原井眼就有可能避开沥青层。
基于这个认识,我们提出绕障,避开沥青层,即在预告断层位置假设一障碍,施工过程中加以回避。钻进过程中,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靠近下靶打,2150米处设计水平位移36米,实际轨迹26米,按设计允许的20米靶区半径,打下靶和打上靶水平位移减小了30米,成功绕过障碍,穿越断层,未钻遇沥青层,按常规密度安全完井,保护了油气层,达到了设计要求。
结论:
钻井过程中,对油层损害影响最关键的钻井液指标就是密度。钻井液密度得确定不是光考虑地层压力,还要考虑井壁的稳定,对于井壁稳定问题,目前抗击力学失稳只有靠密度了,现在国内油田压力越来越低要求钻井液密度越来越低。但是地层稳定性由于油藏开采、注水等原因造成越来越差,需要更高的密度来保证钻井安全。作为钻井液保证钻井安全它的第一责任,油层保护等是次要责任,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了!
参考文献
[1]、《井下作业技术数据手册》编写组.井下作业技术数据手册.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油气藏保护论文 篇6
随着油气行业的“高密度宽方位地震技术”大规模应用,当前油气勘探、 解释数据量越来越大,TB级的数据量已经成为常态。 目前油气行业的各企业的信息部门都需要对现有HPC环境进行改进以应对海量数据处理。 但是目前业界的的研究一般考虑到大数据量存储系统的性能和容量, 很少对大数据量下的存储数据保护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众所周知,油气勘探在进行数据处理、解释时涉及到海量的数据。 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传统的数据保护方式如备份技术,不论内采用诸如源端及目的端去重、压缩、NDMP等手段, 但在海量数据规模下,这些技术的缺点是备份、恢复时间长。 冷备份需要暂停应用服务,暂停接受用户数据更新;热备份技术又不能保证数据完整性。 而快照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改善上述的缺点,同时能够保证数据逻辑的安全性。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常用的快照技术, 根据油气行业数据存储的主要特点,推荐一套快照技术应用于数据保护的方式。
1快照技术介绍
1.1快照概念及原理介绍
快照技术,按照SNIA的标准定义:关于指定数据集合的一个完全可用拷贝,该拷贝包括相应数据在某个时间点的映像。 可以通俗理解为照相机的照片,不过与照片保存的是人物、景色的留底不同,存储系统中快照保存的是数据的状态留底。 如同照片留住了过去当时的场景一样, 快照把数据在某一时刻的映像也保留了下来。
1.2快照技术分类
目前业界较常用的快照技术主要有三大类, 镜像分离(split mirror),改变块 (changed block),并发 (concurrent),分别对应的快照技术是是镜像分离(split mirror)技术,写时拷贝(copy on write) 技术,指针重定向(pointer remapping)技术。
2油气行业中的大数据快照技术比较与选型分析
2.1快照技术比较
油气勘探行业中的海量数据主要保存于存储系统中, 就是俗称的磁盘阵列上, 目前存储厂商采用的基于卷的快照技术主要有两种:写时拷贝技术COW(Copy-On-Write)和重定向写快照技术ROW(Redirect-On-Write)。
2.1.1写时拷贝快照技术COW
在快照时间点之前,如图1(a)所示,每个源数据卷都具有一个数据指针表,每条记录保存着指向相对应的数据块的指针。 当快照点来临时,如图1(b)所示,存储系统的快照功能会为源数据卷的指针表创建一个副本,该副本作为快照卷的数据指针表。 当快照时间点结束后, 快照卷成为一个能够被上层应用访问的逻辑卷。 也就是说,快照卷与源数据卷通过各自的数据指针表共享一份物理数据。 快照建立之后, 如果源数据卷中的数据被更新了,比如图1(c)中2位置的数据要更新,那么系统会首先将旧数据拷贝到新的物理地址,并修改快照卷中的数据指针,然后再将新数据写入2的位置。 这样通过快照卷的数据指针表访问的还是快照点的那个数据,而源数据卷读的则是新数据。 这种快照技术称为写时拷贝。
这种技术最大的缺点是对卷的写性能有影响。 当每次更新数据时都要先复制数据,然后才更新数据。 如若写入频繁,则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 优点是不影响数据读取性能,这样想要恢复到快照点是很容易的,而且这种快照方式只需要复制数据指针, 复制也只是针对增量数据,因此存储空间利用率相当高。
2.1.2重定向快照技术ROW
重定向快照技术的快照创建与写时拷贝技术相同。 不同之处是如果要将2修改为2′, 那么系统不会像写时拷贝技术那样复制旧数据,而是直接将新数据写入新物理块中,然后将源数据的数据指针指向这个新的块的地址,如图1(d)所示。这个动作非常块,快照卷也不用做任何改变。
ROW技术在写数据时性能不会有损耗 , 只是修改指针 ,实现效率很高。 但是当多次写入新数据后,源数据卷的数据会分布在存储系统各个地方,相对会影响读取性能,因此相比较COW技术,这时的ROW的读取性能会降低较多。
2.2应用于油气行业业务中的大数据存储快照选型分析
大数据量存储在构建时要考虑到性能、 容量、 安全性等因素,常采用多节点横向扩展集群式存储架构,这种架构在底层数据存储分布上与一般传统规模的存储存在明显的区别。 相应的快照技术也有着不同的应用业务场景以及不同的技术构成,而同样的快照技术在使用管理上也有着不尽相同的方式。
油气行业中业务的数据类型主要分为两类:
(1) 大文件类型为主的应用 : 原始采集数据文件 、 解释过程文件、结果文件等等以文件类型为主的数据。 在油气行业中这部分数据的数据量均非常庞大。
针对大文件的读写操作在大数据存储这种集群架构下,都是由多个存储控制器共同完成, 数据实际上是被打散存放在不同的硬盘上的,如果是大数据的写入,可以分散到很多个条带里面,写性能影响较小。 如果使用ROW技术,基本不影响写性能, 由于数据本身是打散存放的,也不会对读有太大影响,所以建议针对此类的大文件读写应用,最好采用ROW技术实施数据保护。
(2)小文件类型数据为主的应用 :油气行业中的此类数据常见于各油井工况分析、功图计产系统、单井生命周期等信息系统数据库中。 另一种情况是业务系统相关联的某些油井的示功图, 此类数据相较于上面所述文件类型数据的数据量小很多, 通常作为外部文件保存,但由于时间推移,示功图张数增加,其数据占用存储空间也会增加。
通常对大量的小文件应用不会有大量的随机数 据更新操 作,也并没有高并发性操作。 由于底层存储采用了集群式的存储架构, 高级别的数据分布和保护方式使得其底层的条带大小往往超过这些单一文件大小。因此,如果比较小的I / O,如每次只写几十k B,那么这些数据在使用ROW进行快照重写时,是会写到新的地方, 造成数据分散而影响读的性能,ROW的优势就没有了。 因此在集群存储架构下, 处理海量小文件的快照应用采用COW这种技术 。
3结语
快照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建议在规划、设计、部署海量数据存储时,存储系统尽可能既具备ROW技术,也具备COW技术,并且最好能够做到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底层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进而根据不同场景选择不同快照技术。
摘要:通过对数据快照技术保护方式进行了技术分析比较,结合油气行业的数据特点,提出了快照技术在油气行业数据保护中的应用建议。
油气藏保护论文 篇7
1 海上油气平台电气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我们之所以要了解电气系统的组成, 就是想知道我们在保护谁, 它们会受到什么伤害, 只有弄清这些才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保护方案。
海上油气平台电气系统的组成:放置于中心电站平台的若干相对独立的柴油或汽油发电机、变压器 (提升电压) 、复合海底电缆、以及防止在井口平台上的电动机。中心电站平台的接线方式采用单目线分段方式, 并在其中设置母联断路器 (就是根据需要投入不同数量的发电机进行工作) 。当然井口平台上的电压又2-3个级别以适应不同电压级别的电动机及控制系统等综合负载的用电需求。当然平台上也配有应急发电机, 以备不时之需。这个电力系统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注意:
(1) 容量小, 有些电机的容量和发电机相差不多, 在启动大型电动机时, 会给评点供电系统造成很大冲击, 这也为系统保护装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2) 电压等级低与平台工作性质不匹配, 也为电力系统保护问题提出了更高准确性和更高灵敏度的要求。
(3) 电源的唯一性, 独生的当然不能掉以轻心要倍加呵护, 不能满载、超载运行。
(4) 单侧电源供电直来直去, 因此需要对问题电路的隔离 (切负荷) 情况。
2 关于继电保护
2.1 首先我们来看看电气系统发生故障后, 电气量有什么变化
2.1.1 电流增大
无论是我们家庭用电还是工业用电, 只要发生短路故障, 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及输电线路上的电流都会急剧增大, 并远远超过负荷电流, 这也就是设备会冒烟的原因。
2.1.2 电压降低
这个一般发生在相间短路或接地短路, 这时系统点间的电压很低 (其实是电位差很低) 。
2.1.3 相位角便大
正常情况下相位角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角 (20°) , 而三相短路的时候, 其相位角是一般为60°~85°。
2.1.4 测量电阻也有明显变化
测量电阻 (R=V/I) 就是我们在电路通电的情况下实际测量的设备的负载电阻, 在系统没有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测量阻抗就是负荷电阻值相等, 而当系统短路时由于电流增大、温度升高的原因使得测量电阻明显小于负荷电阻。
短路故障时电气量的变化为探讨继电保护等反事故自动化创造了架构依据核对策, 也就是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有正确区分被保护元件是否处在正常运行状态、还有就是保护谁的问题。也就是保护装置要实现测量、分析、判断、果断处理的功能。
2.2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目的就是保护电气系统系统, 也就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下, 能够用最短时间和合在最小范围内, 自动隔离故障设备, 并发出故障信号给相关人员, 来消除异常情况的根源, 达到减轻或避免设备的损坏, 以及对相邻设备的影响, 减少损失。
2.2.1 选择性
选择性就是继电器能够在系统发生短路时能且仅能隔离“故障的设备或线路”。
2.2.2 速动性
速动性就是继电器能够在系统发生短路时, 能够快速地隔离 (切除) 故障设备, 减少系统和设备通过大电流的时间, 以达到减少设备的损坏程度。
我们对一些装置的动作时间进行一个了解, 快速保护要求的动作时间一般是在0.04s~0.08s的范围内, 最快的可达可以达到0.01s秒, 而断路器的跳闸时间一般要0.15秒, 最快的也有0.02秒。
2.2.3 灵敏度
灵敏度是发生非正常情况下保护装置的反应能力, 也就是在规定的范围内发生故障时, 不论短路处的情况如何, 都能及时、正确反应动作。
2.2.4 可靠性
可靠性就是要求继电保护听话, 不让动就不动, 也就是不需要它动作时坚决没有动作, 当需要它动作时毫不含糊动作, 不会出现误动作和拒动作。
3 继电保护方案
上边我们已经说过, 海上油气平台电气系统由发电机、变压器、电缆、电动机、应急发电机以及负荷等电气设备组成, 这与陆地电网基本相似, 不同的地方就是故障率比较高, 因此我们要参照陆地方案还设置海上方案
3.1 发电机
发电机是海上平台的唯一电源, 因此为避免全面停工, 对其配置了非常齐全的保护措施。
发电机发生的故障就是短路造成的电压和电流异常, 我们可以采取定时温度保护 (当发电机温度过高时发出预警信号) 、发动机失磁保护 (回路电路异常) 、符合电压启动的过流保护等等。
3.2 变压器
变压器的故障也是短路, 并有铁心的烧损等, 这些都可能产生电弧, 可能引起爆炸, 危及平台安全, 因此必须及时切除。
一般需要配置过激磁保护装置和差动速断保护装置, 并针对电流使用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等等。
3.3 海底电缆
海底电缆是是连接中心平台与井口平台的能量通道, 如果这了发生问题, 井口平台就不能进行生产, 因此也要保护好海缆。海缆的问题就是因磨损而断裂或短路。考虑到海上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三段式电路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
3.4 高压电动机
高压电动机是海上平台生产使用的主要工具设备, 它直接影响生产的进度。发动机的故障与发电机基本相同, 但无论是发电机还是发动机, 相间短路会引起电动严重损毁, 因此必须尽快切除这个故障。另外电动机有自动起动的功能, 高压发动机装置低压保护装置可以减少低压发动时对高压电机的损坏。对于高压电击得保护我们加以采用过热、低压和不平衡保护等等
4 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陆地石油的日渐匮乏, 深蓝石油油气的不断发掘, 以及计算机技术、无线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代海上油气平台电气系统的继电保护会向智能、信息、网络、高速、快捷等一体化方向继续发展, 也是我国石油生产装备也迈向新台阶的重要标志。
摘要:与常规电气系统一样海上油气平台的电气系统也含着电源 (发电机) 、变压器、导线 (电缆) 和电动机等装置, 系统由中心平台向钻井平台输送电能的过程中, 这些设备不排除出现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可能, 也就是引起作业事故发生的可能。因此, 继电保护被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本文就来探讨继电保护的方案。
关键词:海上油气平台,电器系统,继电保护,方案研究
参考文献
油气藏保护论文 篇8
一、石油天然气生态
油气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完整并不封闭的系统。它一般包括:从上游到下游,从规划部署——油气勘探(地质研究、地球物理测量、钻井勘探、资源评价)———油田开发(油井测试、开发试验、实验室研究、开发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油气集输(集输系统、远距输送、战略储备)——炼油加工(设计、施工、调试、运行、优化)———石化加工(设计、施工、调试、运行、优化)———油气分配与销售等几个环节。当然,每个环节实际上还包括了一系列的分、子系统,内部各种过程有着串行、并行、前馈、后馈、循环等复杂关系。譬如一个地区的勘探工作往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有着漫长曲折的历程。
由于石油天然气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所以在这个系统中油气勘探取得地下油气储量尤其重要,居于关键地位。只有解决了前提性的资源问题,然后才有后续的各个环节,当然,没有后面的各个重要环节也不可能形成完整的石油天然气系统,或者说形成完整的石油天然气生态。譬如地下油气必须通过高科技手段和规模工程才能开采出来,原始的石油必须经过炼油过程才能获得汽油、煤油、柴油等各种可用油品。为获得化肥、化纤、特制材料,如碳纤维等等都要有特定的石化产品线。井口生产出来的油气只要通过管道和/或轮船、汽车系统才能输送到工业用户、城市和亿万居民。为了保证油气的平稳供应还必须要有相应的存储和运输系统。当然,实际的油气系统中自然包含有完整的管理系统,还包括相关的制造业、服务业,一个支撑体系。还有与之相匹配、相适应、相融合的(虚拟)信息系统,这里包括从办公系统OA到企业资源系统ERP以及直接控制系统DCS、实时采集控制系统SCADA等等。
在这个石油天然气生态系统或“0层”之外,还依此有
国家社会(1)层;在国家法律制度框架下与有关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进行合法的政治、经济、技术、贸易、文化和服务等活动和交流。
国际社会(2)层;在国家法律制度框架下与有关外国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进行合法的政治、经济、技术、贸易、文化和服务等活动和交流
大自然层(3);在各项生产和非生产活动中,人、集体和社会与资源、气候和环境的互动。
除了3层外,在层内和各层之间有广泛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
二、油气业面临资源的挑战
油气工业的资源挑战或危机———现代石油工业至今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现已进入深度发展和面临新挑战的时代,最基本的仍是资源问题,这是由于1,油气田发现的数量减少,陆上发现的新油田规模变小。2,老油气田产量自然衰减。3,油气需求稳步和快速增长,在近5年来全球能源需求大约增加了15%。4,在地理上,主要的油气生产区与消费区的不一致,问题依然严重。其次,是成本问题1,开采难度增加。如所开采的石油储量等级变差,单井产量变化小。在近十年发现的大型油气田中60%是海洋油气田。海洋油、气的产量(2009年)在全球产量中各占33%和31.2%,非技术性成本增加3,环保成本增加。再者是环保问题1,各种环境保护区不断扩大2,环保要求越来越高3,政策限制越来越严格,处罚力度加大等等。
就我国而言,(1)能源结构总体上仍以煤为主(近70%,1978年为70.3%,2008年为76.8%,2009年为77.3%),油(同期为23.7%、10.5%和9.9%)气,特别是作为清洁能源的气的比例还不高(同期为2.9、4.1%和4.1%)。其它能源(同期为3.1%、8.6%和8.7%。)(2)油气产量虽然有很大发展,但产量增长的幅度还小于需求增长的幅度,人均保有量还比较低(如2006年世界平均为1.8吨标准油,我国为1.43吨标准油)。(3)对外依存度比较高(油已超过50%,气为34%)。(3)已开采的主力油田已多处于中、后时期,产量递减比较快,开采难度和成本大大增加。(4)油气的后续品种(如煤层气、页岩气、水化合物等)还处于比较起始或初级阶段(5)各种新能源或油气替代能源要超高速发展还面临技术、成本等困难。
从能源总体而言,能源的发展速度还不完全能适应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发展和要求,油气亦然。因此,(1)必须在新、老油区继续推广采用有效的新技术,如大面积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水平井、三低(渗透、压力、产量)油层开采、稠油开采、注聚合物以及其它更有效的新技术等;老区要开创新思路如勘探复杂断块、隐蔽岩性、低潜山、南方碳酸岩、火山岩、盐下建造等。(2)不断开辟新领域,如海洋(水深1000-3000米以上)的深部勘探。(3)在双赢或多赢的基础上,加强国外资源的利用如购买、开发国外油气田,风险勘探,合作开发取得分成油等。(4)开创国外合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如加强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等。
三、油气业面临环境的挑战
石油天然气是常处于高压高温的环境,有易燃、易爆、容易产生毒素的特性。在全球由于油气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事故不少,在我国历史上也有四川井喷失火、渤海2号钻井平台沉没的事故等。对国际石油公司而言,既是能源的提供者,更应是和谐的制造者;不仅是环保技术的受惠者,更应是环保技术的创造者和提供者。
国际上伊拉克战场上焚烧油井产生大火,造成大范围环境污染是人所共知的严重事件。面临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的压力,油气产业的发展必须走以人为本,注意人员健康、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形势的推动下,健康H、安全S和环境E的全面理论和概念也就应运而生,并且经过多年实践和总结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中石油一位领导在2010年安全论坛上的一次发言中,特别强调HSE工作要点:1,重点在基层基础;2,关键在领导重视3,核心在风险管理4,基础在健全制度5,根本在以人为本6,目标在培育文化。这是很值得注意和重视的。在庞大复杂的油气工程中必须全程、全网、全时间的做好各项工作才能保证HSE系统目标的实现。
人所共知,早在1989年3月24日美国Exxon石油公司的瓦尔迪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触礁,导致688万加仑原油流入威廉王子海湾,形成空前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根据美国一家投资公司计算:Exxon为此已支付赔偿费45亿美元,而且问题至今未完。
目前,全球已钻有深水石油井约1.4万口,有的井难度很大,如雪佛龙已在深达10000英尺(3048米)的海床之下20000英尺(6096米)的岩层中发现了石油。不幸,2010年在墨西哥海湾深海英国石油公司(BP)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于4月20日(作业水深1544米,钻深5596米)发生爆炸起火,然后下沉,漏油造成海域严重污染,经过下控油罩、吸油管回收、顶部压井、切管盖帽等方法并未解决问题,一直到9月19日両口救援井封井成功,才解决井下泄漏问题。这是一场巨大的海洋环境污染灾难。事故发生后,公司股票市值一度缩水了30%,相当770亿美元。当时英国石油公司说每日泄漏5000桶,但根据一家会计公司的专家从井口及流量测算估计为19000桶/日,如按Exxon赔付标准,BP的最终赔付额约为1。4-5。2亿/日,50日即达70-112亿美元,至8月底,则可能达到172-692亿美元。而且由于墨西哥海湾和阿拉斯加的地区差别,如考虑对渔业、旅游、能源与航运等影响,赔偿额自然要高得多。但是它对生态的巨大而深远的负面影响是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数值计算出来的。
个人认为深水地平线事故的主要教训不在于工艺技术问题,问题在于从高层到基层的麻痹大意、管理制度上有严重疏漏。因为BP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钻井技术,在该海域深水钻井技术已完全成熟。仅在最后完井这一重要环节中,不下8个子环节(如临时改变下管柱方案,未等井下水泥凝固即进入下一工序,没有及时压井……)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以致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人所共知,一口5000米的井钻到4999米,并不一定是完成了4999/5000,可能是0。另一方面,据说事故当时公司高层正在平台上举行庆祝7年安全生产的聚会。再次说明安全是24*7,365天不能松懈的大事,不仅在工程全过程是如此,即使是非工作时间也应予以足够重视。
从一个反面的例子说明“千里之堤可毁于蚁穴”,HSE不仅是一个理念,不仅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科学、完整、严密、从顶(上)到底(下)的系统工程,只有全体有关人员身体力行地加以实施的系统工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结论
1,油气工程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对其中的问题必须采取系统分析的方法去认识问题,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油气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稀缺资源,发现新油气田的难度、成本在非线形增加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扩大勘探领域,对比较新的矿种,如页岩气、水化合物等要加强研究,加强国际合作。
3,要继续在老油气区运用新观念、新思路,采用和发展新技术;要在勘探程度比较低的新区,如复杂山区、沙漠腹地、深海、超深层等复杂地区采取更有效的新技术。
4,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油气业中的作用,如在油气勘探中应很好利用油气勘探开发数据库(仓库)的全部历史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业务智能BI等技术使用以获得油气规律的深入认识,并发现最有潜力的油气勘探对象。
5,积极发展新能源,发展节能减排新技术,积极参与二氧气化碳捕获和封存(CCS)的项目和规范CDM项目的开发和运行活动,发展低碳经济。
6,强化全民的节约观念,业内业外都来重视挖潜创新,对油气资源和产品要提高使用效率,加以充分利用,要完善油气定价系统,使优质能源得到最有价值的使用。
7,HSE体系经过全球性的推广利用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油气业工作范围广泛,会遭遇各式各样的复杂和恶劣条件的考验(譬如海洋平台中海况恶劣、设备复杂、空间狭窄、容易疲劳等),切切不能麻痹大意。要严格执行相关规程和条例,并成为从上到下每一个人的信条。对要求高可靠的高风险的环节必须有足够的保证措施。
参考文献
[1].胡文海,陈冬晴.《美国油气田分布规律和勘探经验》[M].1995.6石油出版社.
[2],Geoffrey A Moore《Dealing with Darwin》(How Great Com-panies Innovate at Every Phase of Their Evolution)[M].2005 byPortfolio,A Member of Penguin Group(USA)Inc.
[3],吕志良.《系统工程概念初探》.[R].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成立大会及信息经济研讨会1989.7.20.
[4],吕志良.《系统工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R].石油科技管理论坛1990(1).
[5],吕志良.《运用信息系统论优化论方法做好石油规划设计工作》[J].石油规划设计1994.4.
[5],吕志良.《试论世界石油市场的亚临界状态》[J].国际石油经济2006.12.
[6],陈如为.《BP为漏油损失买得起单吗》[J].经济参考报2010。6.9.
[7],[法]妮科尔.涅索托、[意]吉奥瓦尼.格雷维《能源困局为何将成为掣肘》[M].2010年1月东方出版社.
[8],吕建中等《BP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漏油事故分析与启示》[R].2010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11.1.
[9],Steve Sasanow<Deepwater developments>[M].Petroleumreview May2010.Vol 64 No 760
[10],中国统计年鉴[M].2009 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010.
浅谈长庆油田的油井及油气保护 篇9
关键词:长庆油田,油气保护,油井
1 长庆油田的概述
产层保护可以降低完井液、钻井液对油气层产生的伤害, 而且可以保持油气井达到或接近原始产能, 这是一项可以以很少的投入就可以获得非常大的效益的有效措施。长庆油田非常重视对于油气层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早在1971年的时候, 会战指挥部就已经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对油气层的伤害进行了调查, 得出了很多非常有用的具有规律性的认识, 从而指当时油层的保护工作。“安塞油田低压低渗油藏保护油层、防止污染的钻井、完井技术”这样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由长庆油田在1986年的时候开始承担, 并着手研究整个滑产油过程中的油层伤害以及保护问题。相关的科研人员以及广大的职工人员在领导以及相关处室的指导和组织下, 做了很多油层保护的相关研究, 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以及推广工作, 取得了非常大的技术进步, 而且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一整套的油气层保护技术和研究方法。
2 油气层损坏的具体原因
修井作业, 大致包括了调整油井工作方式和层位、解除堵塞、防止砂石进入、打捞下落物体、修理损坏的套管等。导致油气层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是修井液的选取问题, 以及修井方法不恰当。
2.1 修井和完井液的选取问题
不同种类的修井液会与岩石和地层发生作用, 导致油气层被腐蚀。过滤液渗入油气层内部, 会随着渗入量的增多和渗入深度的增加, 而对油气层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 渗入地下的修井液与地层不相匹配, 会导致油气层受到破坏。过滤液体渗入地表以下, 打破了矿物质与流体的平衡状态, 改变岩层的构造, 导致矿物质遇到水分体积变大, 内部的颗粒呈分散状态运动, 堵塞了油气层。随着修井液不断渗透, 地层内部所含油物质的饱和程度改变, 岩石表面湿度变化, 降低了油的渗透率, 锁住了地层中的水分。
其次, 修井液和流体不匹配, 造成油气层的损坏。当修井液与地层中的水分无法匹配时, 将会造成盐垢现象, 阻塞通道, 损害地层。各种过滤液体和原油不能融合, 在与原油产生反应之后, 形成乳化的液体。这种液体无法正常流动, 导致油井渗透的能力下降。与油井接近的地方, 还会形成细菌滋生的环境, 细菌也会阻塞油气通道, 并增加了疏通难度。
2.2 修井方式问题
在修井作业的进行过程中, 施工方式不恰当, 也可能对油气层造成破坏。具体而言, 如果打捞作业、切割作业、刮削作业持续的时间过长, 则会长时间浸泡油气层;在进行钻磨等处理时, 如果修井液上返的速度较慢, 或者粘度较低, 则会产生大量的碎屑, 堵住井眼;如果施工人员选择了错误的参数, 造成压力差值过大、排放量过大、过滤液渗入油气层, 则会损害到储层的应力。
在消除堵塞的作业中, 如果采用了不合适的作业工艺, 或错误配置液体, 则无法实现缓解阻塞的效果。频率过高的修井工作, 会导致损害效果累积, 对地层造成严重破坏。另外, 如果修井工具不够清洁, 也会为油气层中细菌的滋生提供条件。
3 油气层保护具体流程
第一步, 要分析油气层受到损害的内在原因和环境原因。油气层的结构因素, 往往是油气层容易受到损害的根源所在。某些油气层孔隙结构分布、内部所含的矿物和粘土分布都不够合理, 粘土的类型决定了地层比较容易受到各种液体和外来作用力的破坏。地层中所含水分与微粒包含多种类型, 分析这些微粒结构受到破坏的可能性, 有助于发现油气层内部潜藏的危害因素。同时, 要从油气层自身的构成特点出发, 科学评价油气层对周围环境产生反应的的敏感程度, 并以此作为确定保护措施的依据。
第二步, 要从影响油气层稳定程度的隐藏因素和油气层对于外界环境的敏感程度入手, 分析造成损害的具体原理, 并以此为依据, 选择合适的修井液类型。选择质量良好的修井液, 是保护油气层的关键环节。适合作业的修井液应当既能辅助施工人员完成任务, 又能与岩石和地层有效融合, 把损害程度降至最低。
钻井液和完井液不应当造成油气层的敏感性破坏。可以在液体中加入一定含量的稳定剂, 用于稳定粘土层。要选择一些化学添加剂, 加入液体中, 确保液体产生良好的化学效应, 并能够与周围岩层等搭配。要将滤失量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保证在适宜的地层温度作用下, 液体可以与油气或水分相互融合。对于成分或构造特殊的储层部位, 应当选择适合油气层特点的修井液, 降低施工成本、完善液体配置过程, 并方便日后的保养和维护。
第三步, 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 并严格按照作业流程, 采取保护油气层的技术措施。要采用先进的完井技术, 有效缩减作业所耗费的时间, 提升一次性作业成功的概率, 防止反复作业对油气层带来影响。要依据实际情况, 选择适当的工艺和施工参数。要避免由于压力不适当, 或者抽吸作用而对地层造成伤害;避免密度不适当的液体渗入油气层, 或者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碎屑阻塞地层通道。要选择适中的压力差, 防止损害应力敏感程度。此外, 需要谨慎处理的施工技术, 还应当包括不压井技术, 以及缓解油气层阻塞的技术等。
第四步, 要利用测井或者试井的方式, 查看施工技术对保护油气层起到的实际效果, 并对反馈数据进行定量化的研究, 概括施工过程的经验和教训, 制定进一步的完善措施。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实验和研究的保护措施, 不仅可以使我国的油气田的产层保护技术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油气的产量。长庆油田也会因为该技术的使用在未来的油气市场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何更生.油层物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1
【油气藏保护论文】推荐阅读:
油气储存设备论文06-30
油气储层论文08-21
中俄油气贸易论文08-11
油气微生物勘探论文07-26
油气管道施工工程质量论文11-18
油气储运管道安全监测论文06-03
油气管道的腐蚀与检测论文09-19
油气藏勘探06-06
潜山油气藏07-24
火山岩油气藏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