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与作文

2024-08-09

日记与作文(共12篇)

日记与作文 篇1

叶圣陶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 而就是生活本身。”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小学生虚假作文现象十分严重:编造事实, 虚情假意, 照搬照抄等。这种现象的存在, 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还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 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应极力主张学生写真情实感, 提倡写真写实。那么, 如何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要求学生写日记并加以适当的指导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笔者就作了些尝试, 几年来初见成效。

一、具体做法

要求学生每星期坚持最少写三篇日记, 可以摘抄, 但不能全部抄, 至少要写一篇。可以是记录真实的事情, 也可以是读后感, 也可以是自己内心的想法, 但必须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每星期都对学生写的日记进行评讲和交流。几年下来, 很多学生养成了坚持记日记的良好习惯, 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明显的提高, 而且虚假作文少了, 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二、写日记的好处

写日记有哪些好处呢?具体说来,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 写日记能为小学生不断增加“积蓄”

大多数学生害怕作文, 不知从何写起, 于是就胡编乱造, 照搬照抄, 写些虚情假意的作文。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学生的“积蓄不足”, 而坚持写日记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良药。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可以摘抄课文中的佳词好句, 也可以摘抄课外书上的精彩片段。这样, 不仅调动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 而且让学生增加了课外阅读量, 开阔了视野, 增加了学生的词汇的积累。那么写作文的时候就不愁没词可用了。实践证明, 这样做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教育专家们精挑细选出来的, 很多都是名家名篇, 我们应先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再去挖掘其他的资源, 而没有必要去舍近求远。

(二) 写日记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习惯

学生对写日记有了兴趣之后, 他们必然会对平凡的生活加以留心, 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 用心体会周围的人和事情, 时间长了就会养成习惯。这有利于学生不断地认识新事物, 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一次, 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在路边看到了一只受伤的野鸡, 于是她便仔细地观察, 并把它写进了日记里:“今天, 我在路边看到了一只受伤了野鸡, 它的羽毛是灰色的, 但是中间又夹杂着一些彩色的羽毛, 这使它有时候看起来会发出五彩斑斓的光彩, 尤其是迎着太阳看的时候。它的小眼睛像宝石一样发着光, 看到我又露出惊恐的神色, 但似乎又在向我求救。于是我把它捧在手心, 这时我惊奇地发现野鸡的鸡冠比家鸡要小, 但是很红。它可能是害怕了, 挣扎了一下, 使出浑身的力气飞出了约二十米。哦, 原来野鸡比家鸡会飞!我又追上它, 把这个再也没力气的可怜的小家伙带回了家。我为它包扎伤口, 给它喂食。我一边忙活一边想, 这是谁啊, 这么残忍!多可爱的鸟儿啊, 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啊……”

在那个星期的日记评讲中, 我在全班读了这篇日记, 并表扬了这位同学认真观察, 勤于思考, 而且爱护小动物, 号召同学们向她学习。从那以后, 学生们的日记里便增加了许多观察事物的内容。有的写观察蚂蚁怎么搬家的, 有的写观察家里小猫小狗打架的, 等等。而且学生们写得都很有童趣,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让我很吃惊。原来, 在我们成人看来这么平常的事情, 在孩子们的眼里竟然这么有趣!而且他们也能把它写得很详实具体, 我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看来, 只要引导得好, 就能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 言之有理。

(三) 写日记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长期以来, 重视智育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发展, 尤其是心理健康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以至于经常听到有家长或老师抱怨:不知道现在的学生到底想些什么, 没法和他们交流!尤其在农村, 老师整天忙于教学, 而学生家长大多数都外出打工了, 他们被赋予了一个新的称号———留守儿童。社会、学校也采取了的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措施, 但也都是治标不治本, 几乎没有人真正地了解孩子们都在想些什么, 他们有什么苦恼和困惑, 所以有很多孩子的心理健康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时, 写日记就成了孩子们倾诉烦恼、解除苦闷的好办法。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日记的同时, 也能和学生进行更好地交流, 为孩子们答疑解惑, 必要时也能起到给他们疏导心理的作用, 也能对他们给予一定的思想教育, 而且容易被孩子们接受, 从而也促进了他们心理健康地发展。

三、指导学生写日记应注意的问题

在指导学生写日记的几年实践中, 我取得了一点成绩, 但是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走弯路。

(一) 评价应以鼓励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对写日记感兴趣的话, 他们就不会把写日记当作负担, 而是当作一种需要, 一种习惯。在这种需要感、习惯感培养的过程中, 老师的鼓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一点我深有感受。每次评讲时, 被表扬的同学, 尤其是他的作品在班级被朗读的学生, 下一次的日记一定会写得更认真, 质量也会更好。

(二) 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

对于小学生来说, 书面表达无疑是学习中最难的, 所以, 无论是日记还是作文, 都不能对学生做过高的要求。否则, 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失去信心, 失去兴趣, 把写日记当作一种负担, 只是应付差事, 那样就达不到训练提高的目的。

综上所述, 只要教师坚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写日记, 处理好一些问题, 学生就能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习作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虚假作文的现象就会得到明显地改善。

日记与作文 篇2

晒着冬日的暖阳,我又打开了电脑。总感觉有了这《日记》,生活中多了一双领我前行的手。当我疲惫时,它掸去我跋涉的风尘;当我烦闷时,它浸我于澄澈的碧水;当我心冷似冰时,它洒我一身明媚的阳光;当我迷茫时,又是它为我点亮一盏星灯……

小欧,与俗世中人相比,你真的令我顶礼。你有着不一般的人生睿智,你能理性地打点着人生的况味直播。不是吗?当你沉湎于刚子的呵护中时,你依然让自己活得那么清醒,你时时地握着自己的灵魂之舟,始终向着那个春暖花开的方向,你从没有让人生飘忽成一片云——在别人的不屑中,你毅然选择了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做会计。事实证明,这为你以后的进退开掘了一条路,在可控的维度里,你可以自如,可以洒脱,可以挺直了脊梁。这样的选择,不知道你是否以“史”为镜,还是自来的天赋?但我可以确定,碌碌中人,很少能做到这样的铺排。因为人很容易在繁花锦丛中羽化成那翩翩的舞蝶,沉湎而不能自拔。而你是站在人生的高点的,所以你有着不同寻常的视界。

《整容日记》:暧昧与爱情 篇3

故事的起点是白百何饰演的郭晶遭遇“双失”——堪比车祸现场的容貌,郭晶被相处三年的男友毫不留情地抛弃,又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招聘大会上惨遭无视。话说“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长得丑,那对不起,别说青春,工作、爱情,通通没有!几番纠结之下,郭晶终于鼓足勇气踏进整容室的大门,并由此开启她的美好时代。在郭晶身上,整容被成功地运用为改变自身命运的武器。伴随姿色的与日俱增,不仅敲开了世界500强公司的大门,工作区位从边缘向中心不断靠拢,爱情似乎也在不远的地方向她招手。

郭晶与郑中基饰演的上司雷蒙之间的爱情是片中最为重要的一组人物关系,但不得不说,这组关系的基础并不牢靠。两人相爱,看不出情不自禁的吸引,更见不到惺惺相惜,几乎成为郭晶反证自己变美的一种手段,还带有些许不嫌己丑的刻意与感激。一场扑倒的戏码突兀上演之后,处心积虑的所谓爱情便在一种尴尬的氛围中既成事实。

爱情因整容而眷顾,爱情也可能因整容而失去,这一逻辑是影片后半段剧情反转的最大推力。在雷蒙看来,整容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也是对他人的欺骗。因此,当雷蒙得知郭晶整过容后,无法接受这一事实,从而选择逃离。这反倒促使郭晶去审视容貌与女性命运的终极命题。这是影片的题眼所在,能否超脱简单臧否而建立起影片的态度全在此一举。遗憾的是,在这个关键环节,影片并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戏剧手段,仅仅依靠一场追逐和女主人公的一通碎念一带而过。最终,当两个整容后的情侣漫步走来,本应历经劫难方可修到的美好结局如此轻而易举地摆在观众面前,实在难以服众。雷蒙观念的转变毫无交待,郭晶自主意识的确立莫衷一是,影片对于整容的态度更加曖昧不明,观众的观影期待如同肥皂破一样在失望中幻灭。

与郭晶的故事相映成趣的,是张瑶饰演的闺蜜线索。天资更加平凡的闺蜜从一个蠢蠢欲动的怂恿者,到整容成瘾的“幻丑症”,几乎可以理解为整容正反例。影片并没有阐释出超越容貌的爱情说服力,只是浮皮潦草地借助整容的话题拼凑了一个缺乏内心支撑的爱情故事。

与学生一起写日记 篇4

于是, 我对学生说:“从今天开始我和你们一起写日记。”教室里鸦雀无声, 学生们都惊讶地望着我。我又说:“每天的日记没有字数要求,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把一天中印象最深的人、事、景或感受写下来就行。”

晚上, 我把检查学生日记的情况和感受及与他们的约定写进我的博客。第二天早上, 66本日记本一本不差地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我仔细批阅起来, 也许是开学后的第一篇日记, 学生都写得很认真。有写新学期的打算, 有写开学第一天的见闻和感想, 也有写老师与他们约定写日记的事。中午我打开我的博客, 把昨晚写的日记展现在大屏幕上, 并声情并茂地读起来。学生们静静地听着, 读完后, 我让他们说说听后感受, 他们的发言让我很意外, 很感动。晚上, 我把读日记这件事写进了博客。第三天, 当我把日记读给学生听时, 学生眼里有晶莹的泪花。就这样, 我和学生一天天地写, 一天天地交流与分享。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写日记的水平, 我在日记中记录下秋季迷人的景物, 以指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写每天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 让学生明白写事的技巧;学完某篇喜欢的课文, 我也会写写感受, 让学生学习读后感的写法。有时, 我也会把对某个学生的评价与期待写进日记, 以此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有一次, 我忘了拔教室门上的钥匙, 晚上临睡前才想起, 很是担心教室里的设备。第二天到校得知我班的学生张裕主动保管了钥匙, 并一大早就赶到学校开了教室门。我非常感动, 当天的日记就写了这件事。在日记的最后, 我写道:“……我想应该发动全班的学生向张裕学习, 学习她的勤劳, 学习她的关爱集体。只是张裕在学习上表现不是很积极, 作业有时还有些拖拉的现象。如果她能把她的这份细心、这份勤劳再用于学习, 那该多好啊!我期待着她学习的进步。”当我与学生交流了这篇日记后, 当天晚上张裕的作业就写得特别认真。以后的课堂上我发现张裕比以前专心听讲了。

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一天天进步。那个最不喜欢写日记的陈豪杰有一次晚上感冒没能写日记,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硬是把日记给补上了。我发现, 学生渐渐地学会留心生活了, 路上见闻, 课堂趣事, 家庭琐事……这些细小的事情开始进入学生的日记了。有一部分学生开始主动阅读课外书, 日记的形式和内容也开始丰富起来了。现在, 我批阅学生的日记成了一件很享受的事。

教师的点评是学生写日记的指挥棒和加油站。所以, 每天我都要精心挑选学生的日记, 让三至四位学生在班上交流, 然后再引导学生点评, 及时给予指导。对于学生的优秀作品, 我总是积极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 作为范文在班上念给学生听, 展示在学习园地, 在校园广播中播出, 并帮助他们向报刊投稿。对基础差的学生, 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 我都及时给予表扬。我还精心挑选了学生写得好的日记, 连同自己写的较为满意的日记编了一个《摘星集》, 学生们大受鼓舞, 写日记的热情更高涨了。

日记:苹果与桃子的战争作文 篇5

one:上学期间

当我跟苹果提起桃子时,苹果就滔滔不绝地说起战争。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在等公交车时也开火。一到车站,苹果就和桃子打起来了。你一脚,我一脚,怎么也停不了,

苹果的舌头像刀子,句句插人心。这种唇枪舌剑,桃子哪斗得过呀?于是,在不动手脚的时刻,暗斗的时间就到了。“你知道吗?我最喜欢吃红苹果了。”说完我就后悔了。还好,苹果受惯了桃子的刺激,淡淡地说:“全红的有色素。那种有一条条纹路的才是天然的。”佩服!苹果太淡然了。我估计,她肯定“喜欢”吃桃子吧?刺激的伤害更大,没想到苹果为了

five:结束

一天就这么打打闹闹地过去了,苹果和桃子的战争还会继续吗?真是又期待,又羡慕啊!

“循环日记”与习作教学 篇6

一、“循环日记”——写出热情

青少年对同龄人的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到别人饭桌上摆着什么菜、晚上做了什么梦,大到谁家添置了什么牌子的汽车、放假去哪儿度假,甚至别人对新闻的见解……在循环日记的写作中,不管学生写什么,教师都要尝试从积极的一面来解读。多姿多彩的生活给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也给“观众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他人世界的窗户。他们读着同龄人的生活,在感受乐趣的同时也渴望把自己的生活、思想展现给别人。“循环日记”像一张张画卷,记录着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二、“循环日记”——提高写作能力

当单元习作训练与轮值的循环日记重复时,学生可以把单元习作写在循环日记上。未到单元习作训练时,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可先行写作,为其他人提供写作范本。好的习作要全班共同欣赏,积累好词佳句、学习行文结构和选材。典型问题师生一起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将写作能力欠缺的学生安排在循环中段,既让他们有本可依,也让他们有时间学习和改进。同等水平的学生基本在同一天写作,同一天展评。一组“循环日记”结束之后,进行总体讲评。此时,学生在对比中学习了好的写作方式,积累了优美的句段,提高了审美情趣,可谓水到渠成。

三、“循环日记”——培养集体荣誉感

每日的循环日记教师要给出等级。可以教师自评,也可全班共评。小组一周一次总评,给予全优组一定的奖励。有了激励机制,就会有争优的动力。几次评比过后,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会逐渐加深,能力强的学生会主动帮助能力欠缺的学生出谋划策。小组荣誉感使习作不再是个人的事,而关乎整个小组的荣誉。在这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合作,以优带差,既提高了“后进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四、“循环日记”——写出真实人生

笔者班有一名学生,他的习作经常记录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发现这个特点后,笔者在班上大力表扬了他。有人说,作文就是“作”(zuō),言外之意就是作文要靠编。但这样的作文虽然言辞优美、句段工整,总不免有些“八股”的味道。所以虽然这名学生的习作语言平平,但能从身边小事入手,写真实的事,写真实的感受,常常带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笔者赞扬他是有独特观点的写作高手。受此影响,许多学生开始尝试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件件生动真实的事例,使笔者和学生走得更近,也让学生们彼此更了解,班级更团结。此外,在相互的参阅和学习中,学生们注意到要写真话、做真实的人。

之后,笔者又对“循环日记”制度进行了修改。小组成员共同使用一个本子,从周一到周五轮流写作。教师每天批改,定时讲评。“循环日记”既为学生创造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培养了他们浓厚的写作兴趣,更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习作教学并不难,循环起来更简单!

创新与赏识为循环日记注入活力 篇7

教学实践证明, 一成不变的循环写作过程, 会让学生觉得无趣、倦怠, 没有写作热情。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以多样的循环形式与灵活的日记内容, 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 名称封面, 彰显个性。

为使学生对“循环日记”保持兴趣, 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对日记名称和寄语进行更改, 设计风格独特的封面及扉页, 这样的更改虽然“换汤不换药”, 但能给循环日记注入新鲜感。如在四年级改为“日记对对换”;五年级又改为“在日记中起飞”;升入六年级, 学生自主要求日趋强烈, 他们已完全有能力自己为循环日记本取名、设计扉页, 如“学海拾贝”“缤纷童年”“校园百味”等, 再配上一段优美的扉页寄语, 小小日记本已然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魅力名片。

2. 更新分组, 多向交流。

循环日记的形式应该打破一成不变的组合模式, 注意及时更新, 多向交流。具体做法如下:“自愿结对法”———推选日记组长, 组员自愿结对, 形成循环小组;“空间分配法”———将家庭住址接近或同一社区的学生分为一组 (适于寒暑假期安排循环日记写作) ;“兴趣分配法”———将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分为一组;“编号分配法”———以学生学号为依据, 按照一定规律随机组合, 在偶然结合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凡此种种, 教师、学生、家长等各种因素都可以成为日记小组的分配依据, 通过创新分组形式, 组员不断更新, 学生新鲜感不断增强, 兴趣也就随之而来。

3. 更换话题, 多元创作。

“循环日记”话题可以是自由选题, 不拘一格。可以规定时限, 每轮一个话题;或同一主题, 自由选题;或“一题多篇”“多篇一题”。如《身边的感动》《校园趣事》等题目, 可以组织各组学生从不同人物、不同角度入手, 记录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再如“循环连载”“续编故事”等主题, 学生可以自编故事梗概, 自拟题目进行续编故事。本学期内, 我班已经续编完成《阿呆奇遇记》《大话西游》《神奇蜘蛛侠》等多篇续编连载日记。篇篇日记, 学生都是在兴奋期待的状态中完成, 而注重创作技巧与揣摩用词造句已经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二、赏识评价, 激励中促发展

1. 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教师指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应掌握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要求。如从勾画自己满意的词句、点评语句或标点、书写情况开始, 逐步向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主题立意等方面延伸。这样, 在提高习作能力的同时, 让学生感到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有一种分享与鼓舞的愉悦感。如《世上只有妈妈“严”》这一篇日记, 道出了妈妈对她学习、生活管得太严而苦恼的事, 学生阅读后纷纷留言:“我敢打包票, 你妈妈是爱你的。”“打是亲, 骂是爱, 理解妈妈的苦心哦!”一句句真诚的劝慰, 打开了孩子郁闷的心结, 灿烂的笑容又洋溢在她的脸上。

2. 家长和教师多赏识。

作为家长, 要督促孩子积极参与循环日记创作, 多给孩子鼓励与指导, 真诚地予以评价留言。身为教师, 要从呵护学生写作兴趣的角度出发, 以“激励性语言”进行反馈, 让学生从教师对自己的肯定评价中悦服自己, 实现自我发展。学生一旦把写作这种富于创造性的劳动看作是一种乐趣, 一种享受, 就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新的写作实践中去。

也谈数学日记的实践与探索 篇8

随着课改的深入, 数学日记被很多教师重视起来, 数学日记也渐渐成为学生倾吐数学学习心声的一方天空.我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 有一些体会, 在此与大家共享.

一、数学日记可以促进师生互动, 增强师生间的情感

教学任务决定了教师在校期间很少有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而数学日记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通过日记的方式, 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 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和困惑, 教师就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地了解学生.学生也可以从评语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进一步促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在数学日记中, 我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期望, 拉近师生间心灵的距离.对学生在日记中提出的不同见解, 我总是在旁边注上几颗星, 表示赞赏.对学生的困惑, 能在日记上写清的就直接写在上面, 不能三言两语解决的就在课外一起探讨.由于能得到老师的及时评价, 因此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评价成绩优秀的学生, 我把激励的立足点放在“学无止境”上.针对学困生, 我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数学日记是我和学生之间的“心语”交流.

写数学日记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学习兴趣, 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数学日记中, 学生可以谈学不好的原因, 可以谈对教师的要求, 可以谈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感受.师生之间充满了理解、信任.数学日记缩短了师生的距离, 学生就会对数学及教师产生情感倾向, 产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同时, 教师通过批阅日记, 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情感交流, 消除了学生压抑的心理现象, 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情商.

二、数学日记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条理化

数学日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的机会, 也促进了学生思维更加条理化.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我注意引导他们做到“言之有理, 落笔有据”.

学习“圆柱的认识”时, 我让每名学生亲自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体, 想办法推导圆柱体侧面积公式, 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效果非常好.有许多学生写了关于这次活动的日记, 如一名学生写到:“今天, 我做了一个圆柱体, 这个圆柱体比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好.好在什么地方呢?它可以像轮子一样滚动, 而长方体和正方体就不能那么容易滚来滚去, 把侧面剪开, 变成一个长方形.我恍然大悟, 原来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周长, 宽就是圆柱的高.如果要求侧面积, 就用底面周长乘以高.”也许, 他经过多次努力才作成一个圆柱体, 又经过反复观察才发现其中奥秘, 但最后, 当他用日记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 思维就很有条理了.

三、数学日记可以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发展

没有反思, 就没有进步.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我要求解题后, 再回顾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分析自己思维过程的得与失, 总结经验.

数学日记也可以记录自己解题或实践活动后得到的结论或启示, 然后成为自己的结论, 既拓宽了解题思路, 又培养了创新精神.一名学生在推导圆柱体体积公式后写了一篇日记:“今天, 我用纸板做了一个圆柱体, 把它平均分成8份, 试着拼了几次, 可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我发现长方体底面积就是圆柱底面积, 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长方体体积是用底面积×高, 那么圆柱底面积也可以用底面积×高.通过这次动手活动, 我有一种想法:求一个新图形的体积, 可以先想办法把它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利用数学日记, 引导学生经常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有利于教师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反思能力.

四、数学日记可以促进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现实生活中, 蕴涵着大量的数字信息,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再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可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后, 我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情况, 用百分数知识说几句话, 写一篇日记.第二天, 阅读学生的日记, 我发现学生的视角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一篮水果、苹果、橘子个数占总个数的多少, 小狗成活率, 存款的利率, 等等, 这些日记内容, 无不与生活息息相关.

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我鼓励他们从数学角度观察描述事物, 切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生活的信息很多, 如果有效地选择“数学信息”, 就培养了学生收集、选择和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同时, 数学是一种语言, 它能够确切地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 数学教育还是一种美育教育, 能培养学生的简捷美.

浅谈日记指导与写作水平的提高 篇9

学生日记是学生生活的真实记录和反映, 其内容十分广泛丰富, 从课堂到校内, 从学校到家庭、社会, 或记事, 或写人, 或状物, 表现手法更是多种多样。作文写作的一切表现手法:叙述、抒情、描写、对话、议论、说明等等, 都可以运用到写日记上来。

日记形式不拘一格, 活泼多样。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范围窄、篇幅短、限制小, 长期坚持写日记, 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思维习惯, 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题材, 以致作文需要时, 打开记忆库存, 就可以信手拈来, 驾轻就熟, 灵活运用, 达到预期的效果系统地,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循序渐进地提高日记的要求

文从字顺, 言之有序, 言之成文, 是日记的最低要求。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要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思的事情说出来, 或许不是一件难事。但要记下来, 尤其是准确完整地记下来, 就不易了, 拖沓、重复、词不达意的毛病最为常见。教师应从字词句入手, 指导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叙事状物, 逐一地指出和修正日记中的语言错误,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松语句的训练。

不记流水帐, 是对学生日记的另一要求。千篇一律的记录, 诸如“今天早上吃过饭去学校, 上完课回家, 下午放学后做作业, 晚上睡觉……”等等, 是日记的大忌。要激发学生观察生活, 参与生活的热情, 引导学生从平常、平淡的学习生活中捕捉亮点, 要让学生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个道理。

完整性, 是日记的又一要求。记事要把事情记清楚, 写人要把人物写出来, 描写要使人看出景物的轮廓, 议论要让人知道应有的观点。即使是动态发展的事物, 阶段性的完整也要在每篇的日记中保持下来……总之, 要让学生知道, 日记不是每天生活的拼盘、思维的杂烩, 每篇日记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性。

另外, 日记不能虚构生造, 不要用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写。如果因为特殊情况间断了一两天, 能够及时补记也比不记空缺好。

二、结合课文进行指导

我们说日记指导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那么结合课本进行指导则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详实, 语言精美, 词汇丰富, 形式多样, 是学生日记最好的参考读物, 从内容上讲, 有记叙领袖伟人的, 也有表现凡人琐事的, 有对祖国山水风光的描绘, 也有异域风土人情的记实;有大自然珍禽奇兽、花木草虫的介绍;也有四季变化、风霜雨雪的诠释;有历史的典故, 也有今天的故事……教师结合课文教学, 可选出相关内容, 指导学生对照自身经历通过日记进行模仿, 从语言词汇上讲, 课文中叙述、描写、抒情、对话、疑问、反诘、议论等各种句式和修辞方法, 各个生字词的含义等, 都要求学生理解和熟记。运用这些知识去写景状物, 言情达意, 使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文内容以及语言词汇等知识贯穿于整个学生日记指导的过程中。

三、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和社会,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

学生作文写作内容贫乏, 除了语言词汇缺乏外, 还由于对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不多、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期、节日和双休日等时间走出家门校门, 尽各自可能的条件, 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 体验、品味多彩的风土人情, 并随时把这些感觉、体会、思想用日记记录下来。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活动, 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军营、烈士陵园、敬老院等地去参观、学习、劳动, 扩大学生的视野, 开阔学生的眼界, 丰富日记的题材。

周而复始的课堂学习生活, 学生会感到天天如此, 没有什么可写, 教师应指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发生在自已身边的人和事。譬如, 可亲的父母、可敬的老师、友爱的同学、要好的伙伴、慈祥的祖母外婆、活泼的小表弟、解答出难题的喜悦、遇到挫折的沮丧、节目演出的成功、做错事情的反省、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好书好电影的观后感、花卉蔬菜的培植、家禽家畜的饲养、课外的游戏、助人为乐的行为、送爱心的捐献、对不良现象的批评、对好人好事的称赞等等。这些朝夕相处的人, 每天发生的事都值得写、值得记, 要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去捕捉它的新, 发现它的异, 这样就会觉得可记的东西太多了。

四、要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地记下去

学生初写日记, 感到这是教师布置的作业, 勉为其难也要写。一两个月后, 半年一年后, 越写越熟练, 越写越顺手, 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这是贵在坚持, 贵在不间断。

写日记是全天候。作业太多, 临近考试, 生病有事等等都不能作为搁置不写的理由。一日一记, 教师要做好督导检查。批阅评比的工作, 以鼓励为主, 把有代表性的拿了来讲评, 以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

简评《美国传教士的日记与书信》 篇10

《美国传教士的日记与书信》是该套丛书先期出版的八卷中的第四分卷。书中收录了历史学家贝德士、社会学家史迈士等11位美国传教士的40多封书信, 还附录了《外国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一文原始文献。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原始资料说话。与以往注重学理、论辩的论著不同, 章开沅在编著这些书时, 尽量原文照录, 不作删节或少作删节, 不含有编者的任何主观因素, 完全是第一手、最原始的史实资料。书中的这些资料都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这个外籍人士群体, 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撰写的最为详尽的实录, 其公正性、真实性与严谨性是任何人也无从否定的。所以, 此书不仅史料价值极高, 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首先, 该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与加害者和受害者所写的日记、证言和回忆录相比, 第三者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则更为客观、真实, 因而具有凭证性作用, 是研究历史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历史事件毕竟是过去的, 现在要想研究它, 还其本来的面目, 必须查阅大量的资料、史料。由于时间、空间及人为因素, 一些材料不免发生对历史事件的歪曲, 给研究带来了困难。而选入书中的资料本质是真实的, 可以放心地使用。因为书信强调尊重客观事实, 是考订史实、补正历史的重要依据。“做日记的人, 应该有忠实的态度, 对自己的生活忠实, 对环境忠实, 用着一副忠实的态度, 由你自己锐利的观察结果, 忠实的写出来”。

其次, 该书中的史料并不是历史的孤证。在研究当中, 单个的证据是不能支持论点的, 即所谓“孤证不立”。南京大屠杀研究也不例外。但是, 这些资料的公布、开放, 解决了这一矛盾。因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其他成员也有证据留下, 从而以更加无可辩驳的史料证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1996年底公开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德国人拉贝的日记, 是近年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私人日记。但拉贝在1938年年初就回德国了, 而贝德士这些人则坚持到1941年才撤出南京。因此, 他们的记录更完整、更具体、更详细, 由此显示出这批材料的可贵。这些日记和书信同贝德士保存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和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的档案相印证, 进一步说明了该书中史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第三, 该书是研究南京大屠杀期间在华美籍传教士内心世界及实际活动最真实的记录和宝贵的文献。该书记录了传教士们自己内心的最为隐秘、最为深刻的思想独白, 因此, 从某种意义来说, 该书也是研究传教士思想史和心态史最好的第一手资料。这些美国传教士不仅出生入死, 废寝忘食地救援中国难民, 而且还逐日逐事地把侵华日军在南京的各种暴行记录下来, 向全世界揭露南京城内的真相, 把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残暴嘴脸公诸天下。马吉在日记中记录了一些日军强奸暴行后表示:“重复这些事令人恶心, 但我认为应该把它们记下来, 这样这些不可消除的事实能有一天公诸于世。”在向外界揭露日军大屠杀暴行的自觉意识驱动下, 留宁欧美侨民想方设法冲破日军的封锁向外界传送关于大屠杀的信息, 不辞辛劳地作好大量原始记录。这在当时就对于发动中外舆论向日本施压, 阻止日军继续屠杀,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最后, 该书资料的公布、开放, 对现实政治斗争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历史是不容否认的, 但总有人力图掩盖、否认它。如目前的“东史郎诉讼案”。在这个诉松案中, 东史郎一直是败诉, 原因何在?一方面是日本政府对于战争责任的反省不够, 另一方面就是此案中有许多不成为疑点的疑点。这些资料的公布将使得日本右翼势力再也无话可说, 会沉重打击日本右翼势力的荒谬言论, 揭穿了他们的欺世谎言, 使世人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深的了解, 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这些书信以其公正性、真实性与严谨性, 也可使青年一代充分了解在中日关系历史上, 曾经发生过的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为日本年青一代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提供认识历史本来面貌的真实材料。

道德日记本与学生道德 篇11

此举有助于培养健全人格

道德存储日记本的教学模式是从一些地方开办的“道德银行”演化而来的,虽有异曲同工之妙,却也不失为教学方式上的一个创举。

首先,道德的教育培养需要从小开始,更需要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而转化成内心自觉。道德存储日记本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激发了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另一方面是通过日记方式,记录他们的思想行为规范,从而达到内心的自律、自省。道德存储日记本可以通过对善良的存储和积累,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这就是一种自我肯定和激励的过程。而学生对自己的打分评价,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就此而言,道德存储日记本其实是一本“雷锋日记”,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次,在应试教育的现实语境下,这位老师敢于突破唯分是举的思维,将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的培养放到成绩前面,可谓对教育根本有着深刻的理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别的东西。当一个人通过教育尽管学识渊博,但是连一个最基本的人的品质都缺乏,那么他的整个教育是失败的。

通过道德存储日记本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教育学生做人,这不仅仅是创举,更是给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个提醒和思考。

打通“写”“做”关卡是关键

长期来,受应试教育使然,许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严重,使得培育出来的学生严重缺钙。在此语境下,“道德储蓄日记本”的创设就有着积极的意义,是探索德育模式的好变革。但是,“道德储蓄日记本”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要在促使孩子们把日记本上的“道德文章”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践行上进一步大做文章,防止学生出现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短期与长期的不一等不良问题。

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孩子的德育具有不稳定性,是一个曲线发展的过程,有时还会出现道德滑坡和道德反弹现象。而且,学生在自己的道德储蓄日记里,孩子自说“大话”“谎话”并不难,有时孩子是出于一种虚荣心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好人好事真伪鉴定是一个艰巨复杂的劳动过程,如果教师把关不严反而有害于道德教育。

知情统一原则就是说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知,感情的投入,意愿的认可等都最后转化为行动的正确执行上,如果能够统一一致,那么这样的德育就是成功的。如果没有很好的操作细节,没有很多的“教、学、批、辅、考”性投入,没有打通从“写”到“做”的“最后一公里”,那么“道德储蓄日记”的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成为显示教育政绩的应景之作。

要考虑自身道德性问题

首先要承认,黄老师创新的“道德储蓄日记本”教学模式,其出发点是好的,不过,“好心办坏事”的可能,也许会与“道德储蓄日记”相伴而生。

首先,道德是一种人生价值观。小学生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个人的道德或不道德行为,其真实性难以保证。而造假之本身,却是一种非道德行为。

其次,道德行为难以通过量化来衡量。“道德储蓄日记”中的评价体系,是以做好事的多寡来加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性,并无可比性;行为是否道德,是以人类形成的价值观作参照物,而非以做好事的多少来评定。如此评价标准并不科学,甚至是有害的。

再者,对道德行为记录并打分的评价方式,还会让孩子误认为:道德行为是一种可回报和有收益的行为。事实上,道德行为通常并不求回报,孩子们如果形成回报才去遵守道德思想,那就会走入误区。

还有,“道德储蓄日记”还要求孩子们记下自己不文明、非道德的行为,这更不可取。任何人都无权要求他人记录并公开自己的不文明、非道德行为,这不是一种强迫他人自我揭发的行为,它有违人性,也会产生不良的现实后果。

所以,如果不能解决“道德储蓄日记”自身的“道德性”问题,则此评价体系所建立的根基,就难以合理存在,更难以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日记与作文 篇12

一、青春期型

个案1:

王老师, 我想对您说:还记得那个“男生事件”吗?好讨厌, 总是跟随我, 阴魂不散!怎么说, 我也算半个“快乐天使”, 正当我用“快乐”作为武器将它驱逐出境时, 没想到, 又一件事发生了。今天上体育课, 我考完试便提前回教室去, 没想到, 周志军正坐在我的位置上, 在我的书包乱翻着什么……当时我惊住了, 我觉得不公平, 为什么当我用“快乐”来击退那片阴影时, 却总是事与愿违,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为什么总是好事多磨?我不明白……

点评:没事, 告诉我, 他在寻找什么?不过, 我想你应该感到高兴才是, 有男生喜欢你, 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至少说明你很优秀。当然, 我相信你才不会理睬他们呢!因为我相信你知道自己现在的任务是学习, 是为自己将来的理想而奋斗的关键时候!不过, 如果还有下一次的话, 你就悄悄告诉我, 我会想办法帮助你的, 请相信我!

二、能者为师型

个案2:

王老师, 我想跟您说件事:还记得每次日记, 我都会在末尾贴个小人画吗?不过, 最近有点懒, 忘贴了!嘻嘻……但是, 每次打开日记本, 欣赏每一篇日记的那种感觉真舒服, 好令人陶醉哦!可是, 一直没跟您说, 不知您会不会介意, 我想应该是不会介意的啦!王老师, 下面跟您说的可就是正事了!我呢, 想在日记本上弄一些剪报, 那岂不成“大杂烩”了!王老师, 您可千万别这么想, 您想啊, 一边欣赏日记, 一边了解国家大事, 那岂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哈哈, 我都有点蠢蠢欲动了!王老师, 只要您“金口一开”, 那就OK了!我可一直迫切地等候您的佳音哦!

点评:OK!快行动!

个案3:

王老师, 还记得吗?我要测验您的“新新物语”!因为马上要大考了, 那今天就给您上一堂“复习课” (哈哈, 现在我是老师了) , 能者为师嘛!

首先, 问您一个问题:“神童”是好词还是坏词?如果您回答是好词, 那么就错了!新新物语嘛, 要逆向思维。那我就解释给您听吧, “神童”就是神经病院的儿童!

看在您是我的得意弟子, 那我就给您开小灶。LOOK:

“可爱”=可怜的没人爱, “偶像”=呕吐的对象。

新新物语秘笈:如果您是淑女MM, 当您生某个人的气时, 想怎么怎么他时, 但又不能暴力, 那就用“语言法”耍一耍他, 那滋味肯定比用暴力更爽。王同学, 听懂了吗? (贴画:讲得口水四溅)

点评:谢谢小老师的教导, 使我又增添了不少新世纪的新文化, 真是受益匪浅!但王同学用这些新新物语时肯定要考虑再三, 把新世纪的新文化用在最该用的人身上, 你呢?

三、心理问题型

个案4:

每天早上第一节课, 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打呵欠, 下午也是, 我心里总是控制不住。晚上, 我一般10点能睡觉, 而早晨5∶30就要起床, 每天睡眠还不足10小时。早晨要准时起床, 多睡一分钟, 妈妈就对我发火, 牙每天要刷5分钟, 而妈妈却总说我做事拖拖拉拉, 还不如睡到6点多再起来。

有一次, 我对妈妈说:“妈妈, 人家梁薇薇每天早上6∶10分才起床, 我能不能迟一些呀?”而妈妈却拉长脸说:“你要是学习比梁薇薇好, 就算你睡到7∶00, 我也同意。”但她知道, 我学习怎么会超过梁薇薇呢?后来, 妈妈让我每天午睡, 可是, 就中午那么点时间, 怎么够我睡呢?有时我甚至有这样的想法:唉, 活在世上这么累, 干脆死了或离家出走算了。可我又离不开奶奶, 唉, 我该怎么办啊?

点评:孙悦呀孙悦, 这么漂亮的姑娘, 能跳那么优美的舞蹈的你就忍心丢下你的梦想吗?我认为你妈妈让你午睡是对的, 午睡能让你有更旺盛的精力投入下午的学习和生活。有科学证明:午睡时间最好为1小时或半小时, 时间长了反而精神不振。也有事实证明:哪怕只睡着10分钟, 那整个下午的精神状态也是完全不同的。至于你和妈妈的误解, 我想还是那句老话, 要多沟通, 我想每个妈妈总是为她自己的孩子着想的, 你说呢?快, 午睡去!

四、感人收获型

个案5:

王老师, 今天作文竞赛, 我们很闹, 很闹 (这是您在路过我们班时亲眼看到的) ……您很生气, 很生气, 趁着现在我还能控制住泪水, 我想跟您谈谈, 好吗?

您让葛羚站起来, 问她情况, 葛羚不承认。我并不觉得葛羚勇敢, 而是明白葛羚把您当成朋友, 一个珍重的朋友, 所以才那样。女孩子都是蛮虚荣的, 葛羚她不肯承认, 您向她道歉, 我明白, 您的自尊心一定受到了伤害, 这种感觉我也体会过的。当时您一定想哭, 一定!但您控制住了, 不得不控制, 那种滋味我也体会过的, 很难受, 很难受。后来您忍不住流下了一行伤心的泪水, 当时我心里好痛, 好痛, 我也哭了, 为您对我们的宽容!

您走后, 大家终于放声哭了起来, 同学中只有靖野还在那嘻嘻哈哈。同学们很气愤, 于是和靖野大打起来, 他不配做五 (1) 班学生!虽然我知道是不当的行为, 可它却表现出一颗赤诚知错的心啊!顿时, 我有一种念头, 这个念头是永远的, 那就是:王老师, 我想叫您一声妈妈, 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投进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

点评:谢谢你的理解, 可能老师让要强的女孩子当众承认错误有不妥的地方, 我会下来与她沟通, 但同学之间要团结, 不能打架, 老师明白你们都是想班级更好的。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我相信你们以后一定会做得更好。

朋友们, 您有被这些个案所感动吗?您从学生的日记中有所收获吗?我们信任他们, 他们就会把他们的困惑、不满、淘气、聪明、爱心……一股脑儿全都交给我们, 让我们充满爱心地去接受这些。批改日记, 付出的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点评, 也能为他们指明方向, 排忧解难。用心去看学生的日记, 感受那一颗颗童心。通过评语交流, 就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 更加有利于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 而且还能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心灵导师。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的财务变革下一篇:体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