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表的运行维护论文

2024-09-22

智能电表的运行维护论文(精选5篇)

智能电表的运行维护论文 篇1

1 智能电表概述

智能电表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价格较机械式电表来说非常昂贵,只适用于高端用户,进入21世纪,电子式电表逐渐取代了机械电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智能电表取代电子式电表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

2 智能电表的原理和功能

2.1 智能电表的原理

电子式智能电表由电压 / 电流采样电路,电源,计量芯片,IC卡接口,数据存储模块和中央控制单元等硬件构成。工作原理 :首先是对用户用电信息(电压或电流)进行获取和分析,然后通过一定算法建立与电能的相关关系,将用电信息转换成脉冲输出,最后用单片机进行处理显示为用电量输出。我们把电能表的A/D转换器在一度电内发出的脉冲个数成为脉冲常数,脉冲常数对于电表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参数,该参数直接决定着计量的准确度。

2.2 智能电表的功能

智能电表除了具有一般电能表的电能计量功能外,还支持,双向计量,分时电价,峰谷电价等实际需要,与传统机械式电能表相比,智能电表有如下优势 :

(1)用户可以根据电能表显示的峰谷电价智能用电规划,以节省开支。

(2)智能电表会实时显示用电量和峰谷电价以及剩余金额等信息,做到了消费自主透明。

(3)缴费方面,用户可以再银行ATM或者营业厅充值缴费,及时便捷。

(4)停电控制方面,在电量剩余少于一定额度时会提醒用户及时充值。

(5)智能电表不需要人工抄表,所以避免了抄表差错。

3 用户对智能电表的疑问 :

随着智能电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开始出现,人们智能电表的疑问也越来越多 :

(1)电费增加

许多用户表示,在更换了智能电表之后,家里的电表出现转的飞快的情况,不少用户都认为电费与以前相比有明显上涨,由此对智能电表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其实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电能表的灵敏度提升了,导致其测到更加微弱的电流。另一方面是脉冲常数的问题,传统电能表的脉冲常数一般为600和1200两种,而现在智能电表的脉冲常数一般是2000,因此我们用户看到的表盘转的飞快,由此产生了一种用电量日益增加的错觉。实际上智能电表的准确性较以前是增加的。

(2)停电频率增加

部分用户在更换智能电表后经常遇到停电的现象。这事由于智能电表采用了集成电路设计,灵敏度增强,可以检测到机械式电能表检测不到的意外电流,因而会出现断电的情况,经常出现此情况的用户应该检查电线是否老化以及家用电器的连接是否存在问题。

4 智能电表的改进措施

任何一种新鲜事物的出现总是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才能被多数人所接收,智能电表的的普及过程也要经历同样的过程,虽然与传统机械电能表相比智能电表具有诸多优势,但同时自身也存在着有待完善的地方 :

(1)成本问题

智能电表的成本较机械式电表的成本高出很多,给智能电表的推广和普及造成了障碍,科技的进步以及工艺水平的提高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国家也应该配合相应的鼓励政策,这样,智能电表在中国才可以慢慢由城市走向农村。

(2)安全性能问题

智能电表的存储区有大量数据,在数据的安全管理方面,智能电表比传统电表的要求更高,管理成本也更高,如何建立一个高效廉价的管理系统以提高智能电表安全性和降低成本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

(3)质量标准问题

自2009年我国国家电网制定了智能电表企业标准和招标标准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智能电表行业都缺乏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或者以前有相应的技术标准,但后来又出现很多标准。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给智能电能表的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现场安装等过程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埋下了质量安全隐患。

5 智能电能表的日常维护

智能电能表的运行维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客服部门,营销部门,技术部门等多个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在我国智能电表的普及过程中,对智能电表的运行维护渐渐总结了一些经验性方法 :

(1) 根据不同要求选择电表

不同地方对电表种类的要求不同,一般农村安装全载波表,城市安装半载波表。通常情况下,安装地点要求隐蔽,对防雨、防晒、防尘要求高,安装高度要合适,便于操作和维修。

(2) 提高人员素质和标准化作业水平

智能电表对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较以前提高了很多,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智能电表的功能更加芯片化,集成化和模块化,修理难度增加,维修的主要方式由修理向更换转变,要求电力企业制定标准化作业规范,这样既能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服务效率。

(3) 加强质量监控

智能电表的质量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前提,规范招标程序和条件,严格限制劣质产品的使用,建立产品质量监督组,从源头上提高智能电表的质量是提高服务水平的根本性措施。

(4) 主动服务

去年9月有中国电科院通信与用电技术分公司研发的智能电表维护检测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从店里公司业务需求监督设定相关检测对象,如表计及采集设备时钟、电表状态参数,当日购电记录、跳合闸状态、表底冻结数据、电费剩余金额、定期电价、抄表成功率、集中器及电表事件等,借助完备的监测信息,将采集信息转化为具有辅助决策意义的指挥调度信息,主动发现智能电表异常,从而改变当前被动供电服务的局面,实现供电企业对用户的主动服务的目标。主动服务可以极大提高用户对智能电网的满意度,会成为智能电表维护的发展方向。

6 智能电表的发展前景

我国自2009年7月确定了智能电网发展规划以来,国家电网已经连续多年对智能电表进行招标采购,统计数据表明,从2009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期间,国家电网共进行了16次智能电表招标,招标量合计达到2.33亿只。据美国调查公司IDC介绍,估计2016年智能电表的全球年供货量将从2011年的2540万台增至1.402亿台。目前全球正在使用的电表共有17亿台,其中的大多数迟早会换成智能电表,智能电表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7 结束语

不难预测,智能电表将在未来智能化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一员。提出更高的技术标准,研发更有效的质量监控系统,制定更规范的规则体系,在提高智能化的同时兼顾电量表准确稳定计量的使命,是当前智能电表普及的最有利支柱。

智能电表的运行维护论文 篇2

一、不少地方用户反映,供电部门强行免费给他们安装智能电表后,大部分用户在负荷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每月电费立马增加百分之几十以上,有的甚至翻番;更有夸张的,有个用户说,他有一套空房,即使全月不用电,月电费也达到130.5元,实在可怕!在用户的质疑下,智能电表经技术监督局检验却是合格产品,这使用户有苦说不出。

面对电费大幅度增加的原因,供电部门给出的解释是:

1、原来的电表计量不准;

2、原来的电表不能计量各类电器空载时的电量;

3、可能有人偷你线路的电。

上述第1点理由根本就不成立,因为原来的电表都是经过供电局或技术监督局检验合格的,哪来不准确之理?

上述第2点好像有一定道理,但经计算也不成立,因为空载电器的耗电量是很少的。如:假设一个家庭有5台电器空载,平均每台空载功率为6瓦,总空载功率30瓦,则每天24小时耗电0.72度,每月耗电21.6度,电费不到10元。

上述第3点更不成立,因为基本每个被强行安装智能电表的用户都出现电费大幅度增加,不可能同时出现那么多小偷。

二、吸费的原因就在智能电表本身

安装智能电表后,负荷不增,电量却猛增,造成电费猛涨,电表送检却合格,究竟问题出在何处?

网上查了一下,知道智能电表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检定规程,当前智能电表是参照《JJG 596-1999 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进行检测的,这个规程是专门用于检测非智能电子电能表的,规程认定在检测时电表合格,今后运行时也是合格的。这个规程用于检定智能电表时,其实只检定了与非智能电表相同部分的技术指标,没有考虑智能电表的特殊性,比如检测过后,在工作中它是否还保持合格?电表内部监控程序是不是也应该接受审查?如何发现监控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后门”?等等,这个规程没有条文涉及,因此,用非智能电表检定规程检测智能电表,肯定是不合理的。

普通机械电能表或普通电子电能表一经校验调定,在额定电压下电流变化时,其计量误差都在国家标准规定值之内,不会相差太大,并且不具智能,因此这两类表不容易作弊。

智能电能表非常灵敏,非常准确。由于它是采用单片微机程序控制,就具有智能作用。所谓智能,就是通过编程序,使之达到无所不能的地步:好功能能做到,坏功能也能做得到。因此,个别不良电表厂家可能为了增加销路,完全可以设计出能躲过技术监督局检测的智能吸费电表,就象国产手机大多是吸费手机一样,专门坑害用户,却个个有合格证。在智能电表上,要达到躲过技术监督局检测和具备吸费功能,实在是易如反掌的事,只需要在编程上动一点点心思就可以了。

2012年中美有一件大事:就是美国禁止华为产品在美国销售。知道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智能产品可以开“后门”,可以安插“特洛伊木马”,人家的理由是保护国家安全!即使华为老总表示愿意公开源代码,人家也不改变决定!

智能电表连国家标准——《智能电表检定规程》都没有,这本身就是一个非法产品,而质监总局却说电表98%合格,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那么,智能电表是如何躲过技术监督局检定的呢?方法其实很简单:

智能电表是单片电脑设备,具有断电、上电时间记录功能。电表送检,其总有一个从断电到上电的过程,一只电表检测试验所需时间不长,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够了,因此,程序设计中只要让电表在上电开始的一定时间内进行正常的正确计量,就可躲过技术监督局的检定,超过这个时间,电表就可以胡作非为了。智能电表是如何变成吸费电表的呢?猜想其技术思路是:

1、首先从电能量计算公式找出可以动手脚的变量,我们从《电工基础》知道:

电能量计算公式:

电能量=电功率X时间

电功率计算公式:

电功率=电流X电压X功率因数

在智能电表中,每隔一定时刻的电流、电压、功率因数三个基本变量及众多参数都要取样作为历史数据记录在案,以方便电表内部程序或外部设备随时取用,因此,选择适宜作弊的变量,必须是随时变化无常的变量。

上面公式中的电流、电压、功率因数三个基本变量,其中电流是可以从零变化到额定值,变化幅度最大,后二者正常情况下是基本稳定不变的,因此电流参数最适合作弊。

2、智能电表中电流的测量,要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器将电流变成数字形式。电流转变为数字形式后,要在这个环节作弊就很容易了,比如,取得真实的电流数字后,这个数字不是直接拿去进行功率运算,而是先乘一个等于1或大于1的可变系数后才进行功率运算,这个可变系数有什么用处呢?这个系数就可以用来作弊!

3、作弊过程:电表程序在取样时间内从电表的“通电时间存贮器”中提取数据,判别本次上电一共连续通电了多长时间,如果连续通电时间小于电表原先设定的门槛时间(门槛时间可能在1—10天,可以有效避开用户送检或自检所需时间),就可以判定电表有可能处于检测状态,那么这个可变系数就设定等于1,即电流数值以真实值参与运算,此时的电表处于标准计量工作状态。

如果判别到连续通电时间大于电表原先设定的门槛时间,就可判定处于用户用电状态,就将可变系数调整为大于1(如1.5—2.0),这时的电流就是一个大于实际值的虚假值,这个虚假电流经运算后,就得到大于实际值的虚假的电功率及虚假的电能量,电表就处于神不知鬼不觉的作弊吸费状态。

以上是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不是专业人员难看懂,其实可以通俗地表述如下:

使智能电表躲过技术监督局检定,简单方法就是:

电表上电一定时间内(1—10天),内部智能程序使电表处于标准计量状态。

使智能电表变成吸费电表,简单方法就是:

电表上电一定时间后(1—10天),内部智能程序使电表处于非标准计量状态。以上阐述了一种最简单的作弊方法,其实在智能环境下,什么作弊办法都可以想出来并且可以做出来,比如,用一个红外遥控器,在不接触电表的情况下,抄表的同时改变上述可变系数,就能达到想吸你多少费就能吸你多少费的理想程度。所谓智能,就是说具有模仿人的思考能力,既然具有模仿人的思考能力,在当前国家尚未出台专门规程约束它的情况下,它完全可以骗过现有非智能电表的检定规程而作弊。这就像一个人一样,在学校是三好学生,你能保证他出到社会不犯罪吗?

以上是比较“文明”的吸费技术手段,也可能有的电表采用“野蛮”的吸费手段,比如每天下半夜直接跳字,谁能看到?

三、智能电表的个人自行检测

要想确切知道你的智能电表是否吸费,方法简单,花钱也不多(200元以下),就是到市场上购买一只普通机械电能表或电子电能表,送技术监督局检验合格后,串联在智能电表之后(这一步要由电工操作),然后每隔一定时间(从安装通电当天开始,每天记录一次,最好定时)对两个电表的读数进行记录并比较,连续记录一个月,如果有多次误差大于20—30%,则肯定有吸费嫌疑。本次用电量计算公式:

本次智能电表用电量=本次智能电表读数-上次智能电表读数

本次普通电表用电量=本次普通电表读数-上次普通电表读数

两电表误差计算公式:

{(本次智能电表用电量-本次普通电表用电量)/本次普通电表用电量}X100%

注意:记住误差增大是从第几天开始。

四、委托技术监督局进行“智能电表和普通电表长时间连续运行时与标准电能表对比试验”

这个试验必须在上述个人自行检测成功,证明智能电表确实是吸费电表的基础之上做,这个试验的目的就是要取得权威部门的证明,以作下一步维权之用。

试验前要先到供电部门索要本智能电表的合格证,如有检测报告更好,复印备用。

记住智能电表不要在技术监督局再做检定了,否则检验合格后可能不给你们做对比试验了。

这个试验可能要花比较多的费用,具体可与技术监督局商量,因为开支较大,同一小区的受害者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出钱出力维权。本试验技术实施方案:

1、电表数量:标准电能表(技术监督局可提供)1 个、上述自行检测用过的智能电表和普通电表,共三个。

2、电表接法:上述三个电表串联连接,具体接法:220V不间断交流电源—>标准电能表—>普通电能表—>智能电表—>总开关—>分路开关—>负载(灯泡)。

3、开关数量:6个单相小开关;

4、开关接法:1个作负载总开关,接在智能表之后(总开关绝对不能用电源端的开关代替);5 个作分路开关,各串联一个灯泡;

5、负载数量:5个220V、60—100瓦的灯泡。

6、负载接法:每个灯泡串接一个开关后,再并联接到总开关的输出端。

试验方法步骤:

1、在负载总开关断开状态下,接通220V电源,记录各电能表的初始读数;

2、然后合上负载总开关及全部分路开关;

3、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数据,具体操作:断开负载总开关(使电表读数具有同时性),记录各电表读数后,再合上负载总开关,同时用分路开关改变负载(灯泡数量);

4、下班时间就不用记录了,可只留一个灯泡,或断开总开关,使电表空载,但电源不能停,电源中途停止可能使试验不准,因此要使用不间断电源;

5、试验天数:前面自行检测时从上电至误差增大的天数+3天。

智能电表误差计算公式:

{(本次智能电表用电量-本次标准电能表用电量)/本次标准电能表用电量}X100%

普通电表误差计算公式:

{(本次普通电表用电量-本次标准电能表用电量)/本次标准电能表用电量}X100%

试验报告:由技术监督局出具试验报告,对两电表长时间连续运行时的计量准确度作出结论。

五、维权建议

智能电表一般用于三相大用户,价格昂贵(2—3000元以上/台),现在居然用于用电量很少的单相居民用户,并且免费强行安装,自然引起怀疑,这是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屁民们每月要多交电费百多几百元,一年就是几千,十年就是几万,比手机吸费严重多了,实在可怕,再不起来维权,更待何时?如果取得了试验报告,维权就容易了,同时建议将试验报告发表在网上,揭穿智能电表的真相,扩大影响力,使更多人起来维权受益。

对于没有条件作上述试验的用户维权建议:

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 篇3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过程也得到了快速提升,智能电网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模式。智能变电站具有传统变电站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数据采集数字化、系统分层分布化、信息交互网络化、设备操作智能化以及设备检修状态化等特性。因此,在科学技术进展迅速的当代,对电力行业来讲,如何做好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工作,保障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电力行业面临的一大重点与难点。

1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智能变电站,顾名思义,是一种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和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具有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与此同时,还具有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可实现与相邻的变电站进行电网调度等基本工作。

2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与维修要点

传统的变电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电力企业的需求,而新型的智能变电站正以其独特的特性正在逐渐的取代传统变电站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智能变电站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运行维护工作中,若相关设备出现问题却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则会对整个系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危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智能变电站进行适当的运行维护,保证整个电力行业的安全运行。

2.1做好智能变电站的标准体系建设

在现代的电力产业中,智能变电站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其各项标准体系建设都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进。由于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在本质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其处置方式也不相同。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中出现错误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不能与传统方式相同,才能确保整个智能电网的操作安全。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补习做好智能变电站的标准体系建设操作,同时对相应的各类设备的操作设定一定的规范。

2.2加强对智能变电站的维护管理

对于电力行业来讲,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进行维护管理,可有效保证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保障变电站的相关操作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因此,为了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引起重视,安排相关人员进行设备维护,着重强调规范智能变电站在运行时的各项技术指标。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中出现问题时,相关人员要做到能及时发现并上报给维修人员,并保障故障能被及时准确快速的被切除。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该做到对智能电网进行检测,加强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平稳运行,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3加强智能变电站职工的技术培训

智能变电站属于高科技产物,属于知识与科技相结合的行业领域,因此决定了操作人员需具备一定的与智能变电站相关的专业知识,其中主要有通信和自动化技术。智能变电站的操作人员只有清楚掌握专业知识,才能做到准确的判断智能变电站出现的常规故障及作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因此,智能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因为这直接影响了智能变电站能不能安全运行。

2.4加强整定值和压板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逐渐趋向一体化,智能变电站在数字信息平台上,对数字化保护装置的操控显得更加方便。因此,加强对数字化保护的整定值管理和严格控制各项操作,对保证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智能变电站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数字化压板逐渐取代传统保护的功能投入和出口跳闸硬压板。所以,必须加强智能变电站在操作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按照规定操作。

2.5规范工程文档和交换机管理

在智能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设备的参数都必须进行录入,将其纳入继电保护进行专业管理。相关设备的各项参数,均应由相应的专业部门按照整定单模式进行整理,进而达到规范工程文档和交换机管理的目的。此外,智能变电站中相关的各设备的参数等数据必须进行备份以备后续使用。

2.6保持智能变电站内良好的工作环境

保持良好的智能变电站内的工作环境,可有效促进工作人员的内心心情,从而可影响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准,进而影响着智能变电站能不能安全正常运行。因此,供电行业应确保智能变电站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应安排专门人员对智能变电站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并且对其运行环境进行定期打扫和定期检查。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得智能变电站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还能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出现错误的几率,能有效地保证运行维修工作顺利进行。

3总结

设备维修单位应注重培养智能变电站维修方面的人才,针对智能变电站的特征制定特定的运行管理规范,使得工作人员充分掌握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不同。

另外,智能变电站的设备维修单位应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得技术人员能够迅速地适应智能变电站,尽快地从传统的技术方法、工作思路中解放出来,在实际的操作运行过程中,能够做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准确及时地将故障切除,保质保量的完成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保证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朱冀,王宏娟.浅析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及维护[J].价值工程,2014(32):47-47,48.

[2]郭杰,王娜.如何做好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J].硅谷,2013(16):133-133,143.

智能电表项目申报材料 篇4

申报材料

泓域咨询

MACRO

智能电表项目申报材料说明

2012 年智能电表芯片出货量达 5733.9 万片,同比增长 56.6%;电力载波芯片市场规模达 7.7 亿元,同比增长 45.5%。这种增长主要源于政府从2012 年 4 月开始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全国 7 月份全面实施阶梯电价制度。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安防、宽带网络等应用的逐步推广,其对智能电表需求将速增长。预计智能电表采购活动将保持增长势头,未来三年安装速度将加快。

该智能电表项目计划总投资 3199.84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770.1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6.57%;流动资金 429.6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3.43%。

达产年营业收入 3426.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2708.24 万元,税金及附加 50.99 万元,利润总额 717.76 万元,利税总额 867.75 万元,税后净利润 538.32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329.43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22.43%,投资利税率 27.12%,投资回报率 16.82%,全部投资回收期 7.44 年,提供就业职位 71 个。

报告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

本报告通过对项目进行技术化和经济化比较和分析,阐述投资项目的市场必要性、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

......报告主要内容:概述、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产业分析、项目规划分析、项目建设地研究、土建工程、工艺技术分析、项目环境影响情况说明、安全规范管理、项目风险评估、节能说明、项目实施计划、投资计划方案、经济收益分析、综合评估等。

第一章

概述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智能电表项目

2012 年智能电表芯片出货量达 5733.9 万片,同比增长 56.6%;电力载波芯片市场规模达 7.7 亿元,同比增长 45.5%。这种增长主要源于政府从2012 年 4 月开始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全国 7 月份全面实施阶梯电价制度。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安防、宽带网络等应用的逐步推广,其对智能电表需求将速增长。预计智能电表采购活动将保持增长势头,未来三年安装速度将加快。

(二)项目选址

xxx 开发区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9778.22平方米(折合约 14.66 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 76.72%,建筑容积率 1.69,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63%,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88.96 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9778.22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7501.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6525.19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11747.02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930.48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40 台(套),设备购置费 898.45 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452476.33 千瓦时,折合 55.61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3762.19 立方米,折合 0.32 吨标准煤。

3、“智能电表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452476.33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3762.19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55.93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21.75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2.51%,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 xxx 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 xxx 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3199.84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2770.1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6.57%;流动资金 429.6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3.43%。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3426.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2708.24 万元,税金及附加 50.99 万元,利润总额 717.76 万元,利税总额 867.75 万元,税后净利润 538.32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329.43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2.43%,投资利税率 27.12%,投资回报率 16.82%,全部投资回收期 7.44年,提供就业职位 71 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项目承办单位要合理安排设计、采购和设备安装的时间,在工作上交叉进行,最大限度缩短建设周期。将投资密度比较大的部分工程尽量押后施工,诸如其他配套工程等。项目承办单位要合理安排设计、采购和设备安装的时间,在工作上交叉进行,最大限度缩短建设周期。将投资密度比较大的部分工程尽量押后施工,诸如其他配套工程等。

二、报告说明

作为投资决策前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报告是在前一阶段的报告获得审批通过的基础上,主要对项目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精.确系统、完备无遗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

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依此就是否应该投资开发该项目以及如何投资,或就此终止投资还是继续投资开发等给出结论性意见,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作为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基础。undefined

三、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 xxx 开发区及 xxx 开发区智能电表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 xxx开发区智能电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 科技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智能电表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 xxx 开发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 71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329.43 万元,可以促进 xxx 开发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22.43%,投资利税率 27.12%,全部投资回报率 16.82%,全部投资回收期 7.44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 7.44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统计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截至2017 年年底,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 6579.4 万户,私营企业 2726.3 万户,广义民营企业合计占全部市场主体的 94.8%。而且,民营经济解决了绝大部分就业,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创造了 60%以上 GDP,贡献了 70%

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 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十九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民营企业贴近市场、嗅觉敏锐、机制灵活,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培育工业设计企业,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升级。同时,大量民营企业走在科技、产业、时尚的最前沿,能够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创新,服务于工业设计,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创造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

四、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9778.22

14.66 亩

1.1

容积率

1.69

1.2

建筑系数

76.72%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88.96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7501.85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16525.19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930.48

绿化率 5.63%

总投资

万元

3199.84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2770.15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1336.82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41.78%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898.45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28.08%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534.88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16.72%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86.57%

2.2

流动资金

万元

429.69

2.2.1

流动资金占比

13.43%

收入

万元

3426.00

总成本

万元

2708.24

利润总额

万元

717.76

净利润

万元

538.32

所得税

万元

1.69

增值税

万元

99.0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50.99

纳税总额

万元

329.43

利税总额

万元

867.75

投资利润率

22.43%

投资利税率

27.12%

投资回报率

16.82%

回收期

7.44

设备数量

台(套)

年用电量

千瓦时

452476.33

年用水量

立方米

3762.19

总能耗

吨标准煤

55.93

节能率

22.51%

节能量

吨标准煤

21.75

员工数量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中国是电能表生产大国,目前感应式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和智能化电能表等主要产品都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技术标准,生产和研发能力也已经能够满足国际市场的不同需求,而且价格优势明显,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据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统计,2012 年国内总产量达到 1.1 亿只,其中智能电表占据过半份额。

智能电表是智能用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双向互动智能用电的“末端神经”,支持双向计量、自动采集、阶梯电价、分时电价、冻结、控制、监测等功能。另外,智能电能表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很多用电服务,包括分布式电源计量、互动服务、智能家居、智能小区等。

目前,国家电网已经连续多年对智能电表进行招投标采购。2009年下半年至 2013 年上半年,国家电网共进行了 16 次智能电表招标,智能电表的招标量合计达到 2.33 亿只。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电表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2 年智能电表芯片出货量达 5733.9 万片,同比增长56.6%;电力载波芯片市场规模达 7.7 亿元,同比增长 45.5%。这种增长主要源于政府从 2012 年 4 月开始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全国7 月份全面实施阶梯电价制度。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安防、宽带

网络等应用的逐步推广,其对智能电表需求将速增长。预计智能电表采购活动将保持增长势头,未来三年安装速度将加快。

作为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国家电网在 2009 年 7 月确定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2009-2011 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完成坚强智能电网的整体规划,开展关键性、基础性、共用性技术研究,进行技术和应用试点;2012-2015 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2016-2020 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第三章

项目建设单位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 有限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产品提供商。我们在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坚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合作共赢。

公司始终秉承“集领先智造,创美好未来”的企业使命,发展先进制造,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与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能力,贴近客户需求,助力中国智造,持续为社会提供先进科技,覆盖上下游业务领域的行业综合服务商。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 科技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20.20 万元,同比增长 22.88%(562.34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智能电表生产及销售收入为 2862.19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94.77%。

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634.24

845.66

785.25

755.05

3020.20

主营业务收入

601.06

801.41

744.17

715.55

2862.19

2.1

智能电表(A)

198.35

264.47

245.58

236.13

944.52

2.2

智能电表(B)

138.24

184.33

171.16

164.58

658.30

2.3

智能电表(C)

102.18

136.24

126.51

121.64

486.57

2.4

智能电表(D)

72.13

96.17

89.30

85.87

343.46

2.5

智能电表(E)

48.08

64.11

59.53

57.24

228.98

2.6

智能电表(F)

30.05

40.07

37.21

35.78

143.11

2.7

智能电表(...)

12.02

16.03

14.88

14.31

57.24

其他业务收入

33.18

44.24

41.08

39.50

158.01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715.99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08.85 万元,增长率 17.93%;实现净利润 536.99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57.66 万元,增长率 12.03%。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3020.20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2862.19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94.77%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22.88%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562.34

利润总额

万元

715.99

利润总额增长率

17.93%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108.85

净利润

万元

536.99

净利润增长率

12.03%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57.66

投资利润率

24.67%

投资回报率

18.51%

财务内部收益率

28.17%

企业总资产

万元

6548.19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28.53%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1868.12

资产负债率

44.76%

第四章

土建工程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建筑物平面设计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为前提,力求生产流程布置合理,尽量做到人货分流,功能分区明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要求。

二、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针对项目承办单位提出的“高标准、高质量、快进度”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共同的目标,投资项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这一原则,以“尊重自然、享受自然、爱护自然”为基点,全力提高员工的“学习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实现项目承办单位经济快速发展的奋斗目标。undefined

三、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Ⅷ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各建筑物均采取相应抗震构造设计。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规定,投资项目中所有建(构)筑物均按永久性建筑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 50.00 年。建筑结

构的安全等级是根据建筑物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的严重性来划分的,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为Ⅰ级。

四、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项目承办单位应该根据产品制造行业项目产品生产的特点,应按国家规范,妥善处理防火、防爆、防污、防腐、耐高温等要求。根据需要,积极采用经过验证的新技术和经过国家或省、部级鉴定的新材料,并尽可能利用地方建设材料;在生产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联合厂房,并考虑开敞与半开敞甚至露天装置以节约项目建设投资。

五、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 16525.19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16525.19平方米,计划建筑工程投资 1336.8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1.78%。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研究

一、项目选址原则

项目建设方案力求在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合并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坚决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项目建设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对各种设施用地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达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二、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 xxx 开发区。

到 2020 年,当地工业化率提高到 41%,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 100 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 400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大幅提升,达到 12%。建成三个左右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到 2020 年,工业增加值达到 900 亿元,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0%。规上工业企业数超 2000 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比“十二五”

末年均增长 15%和 28%,其它主要指标均保持中高速增长。园区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全省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战略布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统筹相关配套政策,联动推进园区建设,以提高产业园区发展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上下功夫,推动产业园区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等全面升级,不断增强产业园区竞争力,将产业园区打造成为经济发展带动区、城市综合功能新区、对外开放先导区和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

三、建设条件分析

产品品牌优势明显。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项目承办单位规模的扩大,公司将创品牌列为系统工程来做,通过广告宣传、各类国内会展、各种促销手段等形式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按照“质量一流、服务至上”的原则来创出品牌的美誉度;经过这些市场运作,不仅可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而且还能体现出品牌更大的价值。

四、用地控制指标

投资项目土地综合利用率 100.00%,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土地综合利用率≥90.0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土地综合利用率≥95.00%”的具体要求。根据测算,投资项目建筑容积率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建筑容积率≥0.80 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建筑容积率≥1.50”的具体要求。

五、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76.72%,建筑容积率 1.69,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5.63%,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88.96 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9778.22

14.66 亩

基底面积

平方米

7501.85

建筑面积

平方米

16525.19

1336.82 万元

容积率

1.69

建筑系数

76.72%

主体工程

平方米

11747.02

绿化面积

平方米

930.48

绿化率

5.6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88.96

六、节约用地措施

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项目承办单位在利用土地资源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的用地指标,根据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节约土地资源要求,合理利用土地。

七、总图布置方案

(一)平面布置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工艺、土建、公用等各种技术因素,做到总图合理布置,达到“规划投资省、建设工期短、生产成本低、土地综合利用率高”的效果。按照建(构)筑物的生产性质和使用功能,项目总体设计根据物流关系将场区划分为生产区、办公生活区、公用设施区等三个功能区,要求功能分区明确,人流、物流便捷流畅,生产工艺流程顺畅简捷;这样布置既能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有利于生产设施的联系,又有利于外部水、电、气等能源的接入,管线敷设短捷,相互联系方便。

(二)主要工程布置设计要求

道路在项目建设场区内呈环状布置,拟采用城市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运输车辆行驶的功能要求。项目承办单位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根据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输入(出)、操作等规划统一设计,选择并确定车间布置方案。道路设计注重道路之间的贯通,同时,场区道路应尽可能与主要建筑物平行布置。

(三)绿化设计

(四)辅助工程设计

1、给水系统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直供;场区给水网确定采用生产、生活及消防合一系统的供水方式,在场区内形成环状,从而保证供水水压的平衡及消防用水的要求。

2、项目建设区域位于项目建设地,场区水源为市政自来水管网,水源充裕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场区给水系统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给水系统。项目用水由项目建设地市政管网给水干管统一提供,供水管网水压大于 0.40Mpa 可以满足项目用水需求;进厂总管径选用 DN300?L,各车间分管选用 DN50?L-DN100?L,给水管道在场区内形成完善的环状给水管网,各单体用水从场区环网上分别接出支管,以满足各单体的生产、生活、消防用水的需要;室外给水主管道采用 PP-R 给水管,消防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

3、项目承办单位采用高压计度方式结算电费,低压回路装有电度表,便于各车间成本核算;在 10KV 电源进线处设置电能总计量;每路 10KV 出线柜均装设有功电度表和无功电度表。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并尽量利用建筑物屋面、柱内、圈梁及基础内主钢筋做防雷与接地设施;生产线接地保护采用 TN-C-S 接地系统;场区按Ⅲ类建筑物考虑防雷设施,采用沿四周山墙设置避雷带,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00 欧姆。

4、短距离的运输任务将利用社会运力解决,基本可以满足各类运输需求,因此,投资项目不考虑增加汽车运输设备。

5、车间采用传统的热水循环取暖形式,其他厂房及办公室采用燃气辐射采暖形式。有空调要求的办公室和生活间夏季设置空调,空调温度范围要求为 26.00℃-28.00℃,空调设备采用分体式空调控制器。冬季室内采暖要求计算温度:各主体工程 14.50℃-16.50℃,需采暖的库房 5.50℃-8.50℃,公用站房 14.50℃,办公室、生活间 18.50℃,卫生间 15.50℃;采暖热媒为 95.50℃-75.00℃采暖热水,由市政外网集中供应,供水压力为0.40Mpa。

八、选址综合评价

该项目拟选址在项目建设地,所选区域土地资源充裕,而且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土地平整、交通运输条件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符合项目选址要求。项目承办单位通过对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进行缜密比选后,充分考虑了项目拟建区域的交通条件、土地取得成本及职工交通便利条件,项目经营期所需的内外部条件:距原料产地的远近、企业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以及拟建区域产业配套情况、基础设施条件等,通过建设条件比选最终选定的项目最佳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投资项目建设区域供电、供水、道路、照明、供汽、供气、通讯网络、施工环境等条件均较好,可保证项目的建设和正常经营,所选区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生活设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六章

工艺技术分析

一、原辅材料采购及管理

按目前市场的需求情况,原料存储时间约为 20-30 天,存放在原料仓库内;投资项目将建设原料仓库和辅助材料仓库,以满足投资项目生产的需要。投资项目的成品及包装材料分别贮存于各分类仓库内;仓库应符合所存物品的存放条件、建立责任体系、保证存放安全;项目承办单位建立健全 ISO9000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和检验手段,确保项目所需物品存储纳入这一体系统一管理。项目所需原料来源应稳定可靠,建成后应保证原料的质量和连续供应。

二、技术管理特点

项目产品制造执行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的作用是在项目承办单位信息系统中承上启下,在生产过程与管理之间架起了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对生产过程进行及时响应,使用准确的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

三、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一)工艺技术方案要求

以生产项目产品为基础,以提高质量为前提,在充分考虑经济条件以及生产过程中人流、物流、信息流合理顺畅的基础上,优先选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工艺成熟、投资省、占地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的生

产技术工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总的物耗、水耗和能源消费,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undefined

(二)项目技术优势分析

技术含量和自动化水平较高,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产品质量水平上相对其他生产技术性能费用比优越,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功能齐全、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在工艺水平上该技术能够保证产品质量高稳定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根据初步测算,利用该技术生产产品,可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用电效率,在装备水平上,该技术使用的设备自动控制程度和性能可靠性相对较高。投资项目采用的技术与国内资源条件适应,具有良好的技术适应性;该技术工艺路线可以适应国内主要原材料特性,技术工艺路线简洁,有利于流程控制和设备操作,工艺技术已经被国内生产实践检验,证明技术成熟,技术支援条件良好,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四、设备选型方案

投资项目生产工艺装备和检验设备的选用以“先进、高效、实用、节能、可靠”为原则,项目产品生产设备应具有效率高、质量好、物料损耗少、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噪音低的特点。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产品生产工艺的要求,对比考察了多个生产设备制造企业,优选了项目产

品生产专用设备和检测设备等国内先进的环境保护节能型设备,确保投资项目生产及产品质量检验的需要。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 40 台(套),设备购置费 898.45 万元。

第七章

项目环境影响情况说明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城市,要着力构建新型城乡体系,建设美丽家园。要优化城市设计,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增加生活与生态用地比例;要加快建设美丽城镇,推广绿色建筑,发展绿色交通,完善市政设施,传承历史文脉;要深入实践“五大行动”,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目标,加快建设幸福美丽乡村。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生态文明红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就一定能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发展目标,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投资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 PM10,根据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连续 5.00 天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建设区域监测到的二氧化硫、PM10 和二氧化碳浓度较低,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Ⅱ级标准要求,未出现超标现象,环境空气质量本底值较好。投资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 PM10,根据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连续 5.00 天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建设区域监测到的二氧化硫、PM10 和二氧化碳浓度较低,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Ⅱ级标准要求,未出现超标现象,环境空气质量本底值较好。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一)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施工车辆在进入施工场地时,需减速行驶以减少施工场地扬尘,建议行驶速度不大于 5.00 千米/小时,此时的扬尘量可减少为一般行驶速度(15.00 千米/小时计)情况下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缩短怠速、减速和加速的时间,增加正常运行时间,减轻车辆尾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包括搅拌机、推土机、挖掘机等,它们都是以柴油为燃料,因此,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施工机械产生的燃油废气均为不定时无组织排放,排放量随设备性能而异;由于产生量不大,且施工场地空旷,废气易扩散,废气经自然扩散稀释后对周围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二)建设期噪声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施工过程中各种运输车辆的运行还将会引起敏感点噪声级的增加,因此,应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尽量压缩建设区域汽车数量和行车密度,同时,加强控制汽车鸣笛等措施。undefined

(三)建设期水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施工现场因地制宜建造沉淀池、隔油池等污水临时处理设施,对含油量较高的施工机械冲洗水或悬浮物含量较高的其他施工废水需经处理后方可排放;砂浆、石灰等废液宜集中处理,干燥后与固体废弃物一起处置。生活废水:建筑施工队员的生活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废水,包括:食堂废

水、洗涤废水和冲厕水等,主要污染物有:氨氮、BOD、SS 等,类比水质为20.00mg/L-40.00mg/L、150.00mg/L-350.00mg/L、200.00mg/L-450.00mg/L。水泥、黄砂、石灰类的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措施,及时清扫施工运输过程中抛洒的上述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随雨水冲刷污染附近水体。

(四)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当与当地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环境卫生责任书,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和各类建筑垃圾应当及时清理,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在建设期间,应认真核实土石方量避免多余弃土,多余废弃物和弃土必须及时清运,以免影响周围环境。项目建设期间将有一定数量的废弃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弃土、土石方、废弃的包装材料等;处置不当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投资项目挖填土方量基本能够达到土方平衡,没有取土场和弃土堆。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不但会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而且由此产生的泥沙会对场址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在施工场地上,雨水径流将以“黄泥水”的形式进入排水沟,“黄泥水”沉积后将会堵塞排水沟及地下排水管网,对场址周围的排水系统产生影响;同时,泥浆水还会夹带施工场地上的水泥等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受纳水体的污染。

(五)建设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绿化不仅能够改善和美化场区环境,而且植物叶茎还能阻滞和吸收大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树木树冠能够阻挡、过滤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吸收并减弱噪声声能,草地的茎叶可以固定地面尘土飞扬;而且,认真做好绿化工作,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具有良好效果。土地利用资源影响:项目建设前土地使用功能以农业生产为主,随着项目的建设,土体可利用潜在资源受到一定破坏,开发利用时应边建设边征用。undefined

三、运营期环境保护

(一)运营期废水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为保持地面的清洁和主体工程具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每天要对车间地面进行冲洗,冲洗车间地坪用水排至场区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分质处理,清洗水经过滤去除固体杂物,达到再生水水质指标后由专用排水管道排入沉淀池,经物理性沉淀后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治理后的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Ⅰ级排放要求,用于绿化、喷洒路面,或作为循环水补水,对项目建设区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二)运营期废气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拟建项目各机械加工生产设备均由加工和净化装置两部分组成的箱式密封生产整体,机械加工方式为湿式切削,加工过程产生的少量皂化油雾通过设备自身携带的净化装置处理,即产生的油雾经收集后通过离心除油、滤料吸附净化处理,净化效率可达 98.00%。焊接烟尘主要来自于焊接工序间歇性产生的少量电焊烟尘,焊接烟尘是指焊接过程中形成的烟尘和有害

气体;焊接烟尘是由于焊条(焊芯和药皮)及焊接金属在电弧高温作用下熔融时蒸发、凝结和氧化而产生的,其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是三氧化二铁、氧化锰等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氟化物;焊接有害气体指的是焊接时的高温电弧辐射(主要是短波紫外线)作用于空气中的氧和氮,而产生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气体;根据有关资料推荐的经验排放系数,熔化 1.00?K 焊丝约产生 5.20 克/千克焊接烟尘。

(三)运营期噪声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采用建筑隔声结构、厂房内加装隔声、吸声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安装隔音板等措施降低噪音污染,根据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建议选择超细玻璃棉、矿渣棉、岩棉板等性能良好的隔声、吸声材料,在建筑中采用薄板共振吸声结构,使其具有低频的吸声特性。

四、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项目的实施,相应的供水、供电、燃气、电信、道路、商业金融等配套基础设施会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会明显提升,项目建设区域内和周边的居民的经济收入会明显提高,居民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会得到丰富,综合生活质量会得到提高,表现为长期的有利的影响。投资项目建设对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为地方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区域的建设也增加就业率,同时带动周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经济收入,从而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和生产质量。

五、废弃物处理

项目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全部由项目承办单位回收,生产中的排放水经回收、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循环水使用。投资项目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对各设备排放的“三废”进行治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达标后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

六、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场区周边范围内居民搬迁安置后没有居民居住点,场区周围主要为规划建设用地、道路、企业,建设项目不会对特殊环境产生影响。

七、清洁生产

项目承办单位能够将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整个生产过程和产品服务中,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能够达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技术进步是企业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的根本出路,投资项目在高度重视和采用成熟的先进工艺和先进高效设备的同时,提高了清洁生产的水平。投资项目所应用的生产设备采用国际先进的节能高效设备,不但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从根本上提高能源利用率。投资项目各种废物均可得到合理的处置和利用,降低了二次污染产生的可能性,达到了增产不增污的目标,从清洁生产的角度来讲,投资项目的建设是完全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

八、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1、项目建成后,项目承办单位将加强环境管理监测工作,配置专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负责公司日常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通过对施工、运营过程中所排污染物均实施一系列确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受纳环境影响较小,符合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同时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项目承办单位在设计、建设和生产经营中,认真贯彻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采取有效的防治和回收利用措施,其污染物的排放均可达到国家标准的规定,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从生产状况分析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2、紧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力度,增加绿色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发挥科技创新在工业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对比 2010 年远景目标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尽管环保的目标和内容不再完全相同,但思路转变的过程却有些相似。“九五”规划前后,是从被动应对形势严峻的环境污染,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打赢污染攻坚战的转变;2020 年以后,将是进一步向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转变。因此,在政策转变和组织形式方面,可以充分参考历史,吸取经验教训。

3、环境保护措施设计与环境影响分析应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为最终依据,xxx 科技公司将尽快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第八章

节能说明

一、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

(一)项目用电量测算

全年用电量 452476.33 千瓦时,折合 55.61 标准煤。

(二)项目用水量测算

项目实施后总用水量 3762.19 立方米/年,折合 0.32 吨标准煤。

二、项目预期节能综合评价

项目位于 xxx 开发区,项目建成后年消耗能源总量折合标煤 55.93 吨,节能量折合标煤 21.75 吨,节能率 22.51%。

节能分析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总能耗

吨标准煤

55.93

1.1

—年用电量

千瓦时

452476.33

1.2

—年用电量

吨标准煤

55.61

1.3

—年用水量

立方米

3762.19

1.4

—年用水量

吨标准煤

0.32

年节能量

吨标准煤

21.75

节能率

22.51%

三、项目节能设计

(一)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屋面:屋面均采用发泡聚氨脂板,保温厚度按各单体计算数据确定。屋面采用 45.00 毫米厚硬质发泡聚氨酯保温板,上人屋面传热系数 0.52 满足限值要求。热桥:外立面的装饰构件及挑檐、空调搁板等均做保温节能处理,保温材料采用发泡聚氨脂。不采暖楼梯间或前室及走廊:采用 25.00毫米厚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层。

(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不采暖地下室顶板采用单面钢丝网架聚苯板。

(三)公用工程节能设计

供水器具采用节水型,特别是卫生间要采用节水措施并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卫生用水源用污水处理后的中水,以实现节约用水。项目承办单位应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各类设备、管道、器具等进行检修,从而减少跑、冒、滴、漏等不必要的浪费。

四、节能措施

1、做好生产设备的综合保养提高其利用率,杜绝各类能源浪费现象,节约能源和物料资源,提高材料综合利用率,废旧材料集中回收利用。

2、项目承办单位根据企业主体工程的建筑布局,正确设计供配电系统,合理安排供电负荷及供电半径,优先选用节能型电气产品,通过运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和措施,实现供配电设备的经济运行,以保证供、配电系统的能效指标,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供电设备均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型机电设备减少能源消费;电气线路采用静电容器补偿无功负荷,配电室内安装

低压电容器补偿屏,使生产装置在最大负荷时补偿后功率因数提高到 0.95以上,减少无功损耗。

3、项目承办单位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型生产工艺及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为了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约用水减少污染,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车间设备大修改造的同时,积极淘汰落后的用水设备和高耗水设备,选择节水型生产工艺或不耗水工艺,从用水的源头做好节水工作。项目用水节流措施;项目承办单位用水系统均采用清浊分流提高循环利用率,才能大大减少新鲜水的消耗量,可以达到增产不增水的目的;企业的节水工作需要根据主体生产工艺结构进行综合平衡,从中找出最优的供水方案,进而采取节流措施是实现节水目标的重要途径。

4、办公及生活用水,选用节水水嘴等产品节约水资源;生产场所和办公及福利设施照明选用节能型灯具,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要求做到人走灯灭,空调机、计算机、饮水机等设施必须做到无人时全部关闭。

第九章

投资计划方案

一、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 2770.15(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占总投资比例 1

项目建设投资

万元

2770.15

86.57%

1.1

——土建工程

万元

1336.82

41.78%

1.2

——设备购置

万元

898.45

28.08%

1.3

——其它投资

万元

534.88

16.7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2770.15

86.57%

(二)流动资金投资估算

预计达产年需用流动资金 429.69 万元。

(三)总投资构成分析

1、总投资及其构成分析:项目总投资 3199.84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2770.1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6.57%;流动资金 429.6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3.43%。

2、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构成分析:本期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筑工程投资 1336.8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41.78%;设备购置费 898.45 万

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8.08%;其它投资 534.88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72%。

3、总投资及其构成估算: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项目总投资=2770.15+429.69=3199.84(万元)。

总投资构成估算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占总投资比例 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2770.15

86.57%

1.1

——项目建设投资

万元

2770.15

86.57%

1.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流动资金

万元

429.69

13.43%

总投资万元

万元

3199.84

二、资金筹措

全部自筹。

第十章

经济收益分析

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根据规划,项目预计三年达产:第一年收入 2055.60 万元,总成本13894.95 万元,利润总额-11839.35 万元,净利润 46.24 万元,增值税59.40 万元,税金及附加-8879.51 万元,所得税-2959.84 万元;第二年收入 2398.20 万元,总成本 15749.58 万元,利润总额-13351.38 万元,净利润-10013.54 万元,增值税 69.30 万元,税金及附加 47.43 万元,所得税-3337.84 万元;第三年生产负荷 100%,收入 3426.00 万元,总成本 2708.24万元,利润总额 717.76 万元,净利润 538.32 万元,增值税 99.00 万元,税金及附加 50.99 万元,所得税 179.44 万元。

(一)营业收入估算

项目达产年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 3426.00 万元。

(二)达产年增值税估算

达产年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99.00 万元。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营业收入万元

万元

3426.00

1.1

——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3426.00

1.2

——其它收入

万元

增值税

万元

99.0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50.99

(三)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

本期工程项目总成本费用 2708.24 万元。

(四)税金及附加

达产年应纳税金及附加 50.99 万元。

(五)利润总额及企业所得税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补贴收入=717.76(万元)。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717.76×25.00%=179.44(万元)。

(六)利润及利润分配

1、本期工程项目达产年利润总额(PFO):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补贴收入=717.76(万元)。

2、达产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717.76×25.00%=179.44(万元)。

3、本项目达产年可实现利润总额 717.76 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179.44 万元,其正常经营年份净利润:企业净利润=达产年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717.76-179.44=538.32(万元)。

4、根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可以计算出以下经济指标。

(1)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2.43%。

(2)达产年投资利税率=27.12%。

(3)达产年投资回报率=16.82%。

5、根据经济测算,本期工程项目投产后,达产年实现营业收入3426.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2708.24 万元,税金及附加 50.99 万元,利润总额 717.76 万元,企业所得税 179.44 万元,税后净利润 538.32 万元,年纳税总额 329.43 万元。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营业收入

万元

3426.00

增值税

万元

99.0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50.99

总成本费用

万元

2708.24

利润总额

万元

717.76

企业所得税

万元

179.44

净利润

万元

538.32

纳税总额

万元

329.43

利税总额

万元

867.75

投资利润率

22.43%

投资利税率

27.12%

投资回报率

16.82%

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全部投资回收期(Pt)=7.44 年。

本期工程项目全部投资回收期 7.44 年,小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项目的投资能够及时回收,故投资风险性相对较小。

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净利润

万元

538.32

投资利润率

22.43%

投资利税率

27.12%

投资回报率

16.82%

回收期

7.44

第十一章

安全规范管理

一、消防安全

(一)消防设计原则

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问题研究 篇5

1 智能变电站概述

1.1 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智能变电站是将变电站的所有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及输出过程由过去的模拟信息全部转换成数字信息, 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通信系统与网络。智能变电站设备之间通信是以数字方式传递和共享信息的, 随着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技术日渐成熟, 以及网络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运用越来越管饭, 这就使得智能变电站的运用具备了相应的条件。

1.2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不同点

相较于传统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在信息搜集、信息处理及信息传输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传统变电站注重的是功能、手段及自身需求的满足, 智能变电站注重的是目的。从设备角度来看, 智能变电站强调的是智能一次设备的概念, 具有更高的集成化程度, 智能变电站可以实现智能化及一体化的集成和整合, 这是传统变电站缺少的;从系统角度来看, 智能变电站可以更好的满足电网整个运行要求, 强调的是全网的概念, 注重的是变电站与变电站之间、变电站与调度中心之间的协调统一, 智能变电站提高了电网系统的运行水平, 智能变电站主要是由两层网络及三层结构组成, 两层网络是指站控层网络及过程层, 三层结构是指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

2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存在的问题

2.1 全光纤式电流互感器运维问题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在智能变电站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全光纤式电流互感器采用的是数字量输出方式, 没有使用传统的模拟量输出模式, 这样更加精确、安全及环保, 这种类型的设备投入运行时间比较短, 运行经验不够。从我国智能变电站运行情况来看,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和相应附属装置上面有一些问题, 现阶段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的主要问题是: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稳定性及各个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

2.2 电子式互感器的电源管理

电子式互感器是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的主要问题。广电互感器失去直流工作电源的时候, 测控及继电保护装置将不可以准确的反映出一次设备的运行情况, 一次设备就将会处于无保护的状态。根据双重化配置原则, 电子式互感器的工作电源是由两组直流电源提供的, 如果其中一路电源断电或是出现故障的时候, 其对应的元件将不能响应收集到的信息, 保护装置就将会闭锁。由此可见, 当直流接地的时候, 不可以随意拉路检查上述电源回路, 如果需要将电子式互感器电源停用, 就需要先申请相应的保护装置停用。

2.3 智能装置运行环境问题

智能变电站中, 交换机及微机系统使用非常多, 智能装置就地布置现象比较常见, 智能装置就地布置会导致设备显著发热, 如果散热不畅很容易影响智能装置的正常运行, 智能装置运行环境也会变差, 增加了电力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

3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措施

3.1 做好智能变电站日常运行维护工作

做好智能变电站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可以确保变电站安全的运行, 做好智能变电站首先就应该制定工作人员维护制度, 配制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变电站设备的维护, 认真仔细维护智能变电站设备, 按照既定的规程做好维护工作, 尽可能的找出存在的隐患;其次, 引入比较先进的监控设备, 对智能变电站的各个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将设备运营情况进行汇总, 并发送到集控室中, 方便技术人员分析;最后, 要加强各环节的检测, 我国智能设备的应用经验比较少, 应该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检测, 这样才能确保智能变电站各设备正常稳定运行。

3.2 建设系统 、科学的标准体系

系统、科学的标准系统是智能变电站运行与维护工作的关键性措施, 建设系统、科学的标准体系对智能变电站非常重要, 对其具有指导性意义, 智能变电站是我国运行时间不长, 各方面还缺乏经验, 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在我国还没有参考经验, 只能不断实践, 随着智能变电站迅速发展, 系统、科学的标准体系也会更加成熟。变电站建设标准体系应该体现变电站智能化的特征, 建设好操作流程规范体系, 对每个运行环节的操作细节给出具体的规定, 确保智能变电站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异常情况, 变电站标准体系越系统、科学对于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更加有利。

3.3 加强智能变电站建设管理

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管理应该遵循安全、可靠的原则, 提高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工作效率, 提高变电站电力设备水平。如果智能变电站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互感器, 应该尽可能采用直接电缆接入的方法, 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 保证整个智能系统的可靠性。对于技术支撑部门应该加强对电子式互感器关键技术的研究, 提高研发能力, 研发出更加稳定成熟的产品, 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另外, 还要提高在线检测装置入网检测的水平, 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提高检测信息可利用率, 尽可能的扩展信息接口, 促进信息共享, 实现在线监测高级应用能力。

3.4 加强网络交换机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变电站比较多的采用了光纤连接, 增加了交换连接的数量, 智能变电站中交换机的端口非常多, 光纤的连接比较随意, 如果在光纤连接中没有准确定位每个端口的连接, 这将会给后续维护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后续维护管理将会非常繁杂, 对智能设备的运行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 应该加强端口光纤的定位, 在施工图纸中就应该详细给出这些内容, 在基建的时候, 应该加强施工环境管理, 保证土建工程与设备安装不在同一个时候, 避免杂物影响光纤设备的接口, 从而影响智能变电站的运行。

3.5 智能变电站内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良好的运行环境对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变电站中交换机和微机系统比较多的情况, 应该对智能装置进行合理规划, 科学布置, 避免智能装置显著发热的情况, 另外在智能设备比较多的地方保持通风, 确保其温度不会过高, 减少电力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另外还要对智能变电站继续拧规范化的定员管理, 由专门人员对变电站运行区域进行定期打扫, 确保智能变电站运行环境干净、整洁, 对智能变电站运行区域进行监控, 实时关注智能设备运营情况, 做好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

4 总结

智能变电站是我国电网的发展趋势, 全国很多地方已经有很多智能变电站投入使用。但是智能变电站在我国推广使用的时间比较短, 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还存在很多问题, 这就需要智能变电站加强运行维护管理, 做好智能变电站日常运行维护工作, 建设系统、科学的标准体系, 加强智能变电站建设管理, 加强网络交换机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变电站内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促使我国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快速进入正轨, 保证智能变电站正常稳定运行。

摘要: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正处于大力建设时期,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变电站建设是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法 , 但是我国智能变电站运行时间比较多, 其日常运行维护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问题进行研究, 并提出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的措施, 促使我国智能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电网建设

参考文献

[1]孔维良, 罗菁菁, 汤艳波.浅谈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J].科技展望, 2014 (19) .

[2]王鸣, 朱群, 姚建华, 陈超.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问题的探讨[J].浙江电力, 2012 (09) .

[3]刘章华.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 (27) .

上一篇:甲状软骨下一篇:跟腱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