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调配论文

2024-07-23

智能调配论文(共7篇)

智能调配论文 篇1

随着世界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 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问题,开拓广阔的光伏发电市场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太阳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并开发利用[1]。比如我国利用太阳能干燥技术,发展蔬菜、水果、药材等精加工,不仅提高作物效率还减少环境污染。日本提出创世纪计划,即利用地面上沙漠和海洋面积进行发电,并通过超导电缆将全球太阳能发电站联成统一电网以便向全球供电。如今欧洲的汽车行业既间接使用太阳能并网发电,同时也直接使用太阳能驱动汽车或为电池充电,这种太阳能汽车日益受到消费者信赖。

虽然具有无污染、无噪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优点,太阳能产业发展迅猛,但目前仍存在太阳能与市电之间转换效率低且价格昂贵等问题。为此,在目前太阳能技术条件的前提下,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该能源资源,我们提出了基于太阳能发电的小用户用电智能调配系统的开发课题[2],利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如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控制器、蓄电池等及现有的家用电器,通过智能化调节与控制,利用太阳能发电完成规定的任务后,有序完成到其他能量形式的转换并存储起来,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为更好利用太阳能发电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同时这也是课题的重要创新思想。

1太阳能发电系统硬件设计

1.1系统介绍

独立太阳能发电的小用户用电智能调配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太阳能电池组)、电量检测系统、逆变器组、互投开关和蓄电池。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其中,太阳能发电装置放置于室外以便于在晴天时进行光伏发电;电量检测系统主要由AVR单片机、电压衰减电路、电压放大电路、霍尔电流传感器、光合太阳能充电控制器、1602液晶显示器等构成,可以实时显示太阳能发电量以及蓄电池电量;逆变器组用于将太阳能发电装置或蓄电池供给的直流电转变成220V/50Hz的交流电,考虑到逆变器的功率和灵活性,采用逆变器组方案,即:一个逆变器对应一个用电支路;互投开关用于太阳能供电和市电供电两路电源的灵活切换,保证在太阳能供电不足的情况下,某些用电支路上的电器由市电可靠工作;蓄电池用于存储一定量的太阳能发电量,用于夜间照明和应急照明。可以直接采用LED照明直流供电和220V交流供电,若采用交流夜间和应急照明,需通过控制器进行电源逆变环节。本设计发电系统控制结构如图1所示。

1.2电路设计

电路设计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电压衰减电路,电压放大电路,霍尔电流传感器,太阳能充电控制器(内含MPPT模块),LCD1602显示器,以及avr单片机构成的控制系统。太阳能电池板受光照产生电压电流,经过充电控制器给蓄电池充电,电池板产生的光电流经过霍尔电流传感器转换成相应的电压信号,由于输出的电压信号较小须经OP07电压放大电路放大到0~5V,再由avr单片机进行采样并转换为数字信号,电池板的电压信号则需要衰减至0~5V, 再经过avr单片机采样并模数转换。蓄电池供电给用电器的电压电流信号同样经过衰减或放大,I/V转换,A/D采样。所得数据经单片机处理 后显示在LCD1602上。电量检测以及充电控制总电路实物图如图2所示。

本系统中利用ATmega32a作为整个发电系统控制部分的核心。由于单片机只能处理数字信号,所以模拟信号需要经过模数转换,利用ATmega32单片机的ADC转换功能中的四路模拟转换,分别为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输出的电压电流经过V/V,I/V转换后的值;因为有外界干扰和系统内部干扰的存在,在每一如输入都加电容来滤除干扰波。此外利用ATmega32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的相位修正PWM功能,采用外部12M晶振,设计PWM输出频率为24k,占空比为0.4。

最大功率跟踪MPPT控制器是充电控制电路的核心[3],在外界环境温度和光照不断变化的复杂情况下,它决定着蓄电池充电的效率,而MPPT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就是实时地寻找最大功率点所在的电压。 AVR单片机做为中央处理单元对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流和电压进行采样算出此刻输出功率,并与前一时刻所测的输出功率相比较,根据 ΔP的大小来选择PWM占空比。在此采用变步长扰动法,PWM的初始占空比α=0.4,大步长为 Δα=0.04,小步长为 Δα =0.01,ΔP较大时选大步长能够快速达到最大功率点附近,ΔP较小时选取小步长减轻振荡提高精度。 PWM信号通过驱动电路改变BUCK DC/DC变换器[4]中P沟道MOS管的导通率来控制输出电压,如此往复最终在最大功率点处轻微振荡,最大功率点的跟踪基本完成。这样一来,大大提高给蓄电池充电的效率。

1.3系统工作流程

假定该用户用电器包括洗浴水箱、全自动洗衣机、电饭煲、柜式空调、壁挂空调、应急照明等;可以合理设计若干条用电支路,为简单起见,每一用电器采用一条支路,应急照明采用一条支路。系统首先进行用电优先权的设置,假定洗浴水箱级别最高,依次是全自动洗衣机、电饭煲、柜式空调、壁挂空调,应急照明在检测到市电供电停电时,优先级别转为最高。

当发电量检测器检测出太阳能发电装置输出的电量后,据此发电量,单片机控制器根据用电优先权选择太阳能供电支路,其他支路仍然为市电供电。例如,当前太阳能发电装置电量输出为4KW,去除蓄电池充电1KW(假设),而洗浴水箱加热器为2KW,洗衣机为1KW,电饭煲为0.75KW,那么可以选择洗浴水箱、洗衣机两个支路为太阳能供电,其他支路为市电供电;如果蓄电池电量充满、洗衣机工作完毕,可以选择电饭煲、其中一个壁挂空调器工作;如果蓄电池充电、洗浴水箱、洗衣机、电饭煲工作完成后,可以选择柜式空调和若干壁挂空调工作,这样使太阳能分别以电能、热能、冷空气等形式能量存储或提供给用户使用。当遇到光照强度变化等突发原因就可能会导致如水箱温度未达到指定温度即停止工作、洗衣机工作过程中停止运行、电饭煲尚未完成工作便停止运行或者空调启动过程中骤然停止。此时将采取市电供电电路进行供电,以完成未解决的任务。

该系统设置具有很大的优点:一是采用了计算机控制单元根据发电量大小智能选择用电支路;二是将太阳能以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或使用,避免市电的消耗,因此,在正常光照条件下用电智能调配系统的开发与利用能使太阳能发电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减少市电消耗和碳排放,系统程序流程图如图3(a)。 此外,当光照发生变化,不足以维持小用户用电需求时会用到市电的供应,系统程序流程图如图3(b)。

2太阳能发电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部分主要完成对A/D、定时器和PWM的初始化,同时根据电池板和蓄电池的状态调用相应的充放电子程序。根据上面的算法建立的模型,给出用电智能调配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如图4和光照变化(1KW~0.8KW)和光照骤变(1KW~0.5KW)条件下功率跟踪对比曲线图5,这表明基于太阳能发电的小用户智能调配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功率并稳定再一定的值[5]。

3太阳能发电系统调试

电量测量电路中太阳能电池电压衰减倍数位1/ 4.2,霍尔电流传感器输入电流与输出电压比为4,电压放大电路放大倍数为4。ATmega32a输出PWM波[6]的频率设置为24k,占空比设为0.4。在实验室条件限制情况下,采用电压源电流源模拟太阳能电池测得数据如图6和电压源与电流源模拟太阳能电池测得数据误差率如图7。

4结论

在目前太阳能技术条件的前提下,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该能源资源,提高太阳能的发电效率,我们提出的基于太阳能发电的小用户用电智能调配系统的开发课题,就是在这方面的一种尝试。该系统应用对象主要是小用电户,整个太阳能发电系统测试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设计并制作一个带有发电量检测模块的用电智能调配系统,对其中的关键技术作深入分析。通过调节占空比来避免外界光强发生快速变化而引起的错误判断的现象。整个系统用实验室电源模拟太阳能电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从测量结果来看该改进的变步长扰动算法能准确的跟踪太阳能最大功率点,且动态性能大大改善,有效地解决传统定步长扰动法的动态性能与稳态跟踪精度不能同时获得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发电,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科学管理用电系统,保障小用户用电可靠与安全性,进而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资源,减少市电消耗和碳排放。

摘要:随着太阳能供电系统的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成本逐渐降低,为了提高小用户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利用率,利用ATmega32a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一种可靠性高、性能好的小用户太阳能发电智能调配系统,并对调配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采用扰动观察法的MPPT控制策略实现对太阳能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并进行simulink仿真模拟不同太阳能光照条件下的功率跟踪情况。测试结果表明,该太阳能小用户智能调配系统方案能够保证系统快速、稳定地跟踪最大功率,从而提高整个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效率,验证该太阳小用户智能调配方案的有效性。

关键词:太阳能发电,智能调配,ATmega32a单片机,最大功率跟踪

中波天线调配网络 篇2

目前,全固态发射机已广泛应用于中波发射,其性能远优于电子管机器,调配网络不属于固态发射机的部分,但其在中波发射中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天线匹配不好,反射过大时,电压驻波比保护电路工作,发射机自动降功率直至关机,此外,天馈系统匹配是否良好关系到高频信号能否在负载获得最大的有效功率输出。

天线调配网络是发射机与天线之间的“桥梁”,除要考虑阻抗匹配之外,还应考虑邻频干扰和防雷问题。调配网络主要由阻抗匹配网络、滤波网络和防雷组件组成,双频共塔网络还应加预调网络。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1 防雷措施

中波天线一般高达几十米甚至一百多米,雷雨天气容易招引雷击,故需在设计调配网络时要考虑增加防雷保护措施。调配网络的防雷保护措施一般由3部分组成,即石墨放电球、隔直流电容C0与微亨级的电感L0组成,如图1所示。石墨放电球一端应有良好的接地,在接地端的铜棒上串接40~50个磁环,这样在雷击时能够提高发射机的短路射频阻抗,保护发射机;由于雷电的能量集中在低频和直流部分,所以隔直流电容C0就是起隔离保护作用;而电感L0为天调网络提供一个静电泄放通路,由于微亨级L0是并入主回路的,对天线阻抗有一定影响,故在计算天线阻抗时应把L0考虑在内。在阻抗匹配网络设计时一般串臂选用电容、并臂选用电感其作用之一也是为了防雷。

为进一步防雷,可在调配网络与发射机之间加一相移网络,使天线放电球处的相位与发射机输出口处的相位差为π的整数倍,其目的在于当天线放电短路时,保证发射机输出端口处的阻抗也为零,呈短路状态,从而避免雷电对发射机末级功放的损坏。

2 预调网络

预调网络就是加在天线底部的一个τ型网络。之所以要加预调网络,是由于双频共塔发射时,两频率间隔较远,天线对两频率的特性阻抗相差较大,若不经过预调网络直接并入,会因阻抗的差异而造成天线端的电压、电流差异很大,导致天线端的泄漏电压相差也很大,容易造成串音;还会造成一路阻塞网络或阻抗匹配网络的视在功率很大,不但加大了损耗,也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3 滤波网络

滤波网络,其作用是抑制本频率以外的干扰频率,常见的滤波方法有带通滤波器和串、并联谐振网络等,其中串、并联谐振网络应用比较广泛。常见的LC滤波网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LC串联网络,一般并联接入调配网络,其原理就是串联谐振网络谐振时阻抗为最小;另一种是LC并联网络,一般串联接入调配网络,其原理是并联谐振网络谐振时阻抗为最大。几种常见的滤波网络如图2所示。

分析:图2(a)为最简单的LC串联谐振滤波网络,LC串联谐振于干扰频率f1,f2信号经LC串联谐振网络后接地从而滤除f1,这种网络的缺点是由于LC串联网络直接并入调配网络,故在设计调配网络时要计算该部分的阻抗。

图2(b)和2(c)为两种改进后的串联谐振滤波网络。图2(b)中LC串联谐振于干扰频率f1,滤除f1信号,LC串联后再与X并联谐振于f0。图2(c)图中LC先并联谐振于f0,LC并联后再与X串联谐振于f1,滤除f1信号。这两种网络的优点就是都有并联谐振于f0的网络,在设计调配网络时由于并联谐振于f0网络的阻抗较大且是并入调配网络,故可忽略该部分的阻抗,减轻计算量。

图2(d)为并联谐振滤波网络,该网络中LC并联谐振于f1信号,串联接入调配网络,当并联网络谐振时阻抗最大从而滤除f1信号,该网络多用作阻塞网络。

4 阻抗匹配网络

阻抗匹配网络的作用是使天线的输入阻抗Rin+jXin和馈线的特性阻抗W相匹配,其主要类型有τ型、T型和π型三种。

4.1 τ型网络

τ型网络所用的元件较少,应用较广泛。τ型网络又分为正τ型网络和τ倒型网络,如图3所示。

①正τ型网络:当馈线的特性阻抗W>>Rin时,选用正τ型网络。

分析:由图3(a)可知:W=(Rin+jXin+jX1)jX2Rin+jXin+jX1+jX2=-(XinX2+X1X2)+jRinX2Rin+j(Xin+X1+X2)

X1=-XinRin(W-Rin)(1)X2=±WRinW-Rin(2)

②倒τ型网络:当馈线的特性阻抗W<<Rin时,选用倒τ型网络。

分析:由图3(b)可知:W=jX1+jX2(Rin+jXin)jX2+Rin+jXin

X2=WXin±WRin(Rin2-WRm+Xin2)Rin-W(3)X1=1RinWRin(Rin2-WRin+Xin2)(4)

4.2 T型网络

WRin均较小时,选用T型阻抗匹配网络,T型阻抗匹配网络可看作由一个倒τ型网络和一个正τ型网络组成,如图4所示, R0为中间转换电阻,W<R0且Rin<R0,选择合适的R0使得Q值符合要求。

分析:由图4(b)可知X1X′3组成倒τ型网络,X2X3″组成正τ型网络, 其中X3=X′3//X″3。

由公式(3)-(4)求出X1X′3:

X3=±R0WR0-W,X1=W(R0-W)

由公式(1)-(2)求出X2X″3:

X3=±R0RinR0-RinX2=-XinRin(R0-Rin)

4.3 π型网络

WRin均较大时,选用π型阻抗匹配网络,π型阻抗匹配网络可看作由一个倒τ型网络和一个正τ型网络组成,如图5所示, R0为中间转换电阻,W>R0且Rin>R0,选取合适的R0使得Q满足要求。

分析:X′1X2组成正τ型网络,X″1X3而组成倒τ型网络,其中X1=X′1//X″1。

由公式(1)-(2)求出X′1X2:

X2=±WR0W-R0X1=R0(W-R0)

由公式(3)-(4)求出X″1X3:

X3=R0Xin±R0Rin(Rin2-R0Rin+Xin2)Rin-R0X1=1RinR0Rin(Rin2-R0Rin+Xin2)

5 实例分析

本文以某电视台10kW数字调制发射机的天调网络为例分析, 1098kHz天调网络由防雷组件、陷波网络和阻抗匹配网络组成,如图6所示。

5.1 防雷组件

1098kHz天线调配网络的防雷组件由L0、C0和石墨放电球构成,其中C0对雷电起隔离作用,L0起静电泄放作用,而石墨放电球具有良好的放电特性,能提高发射机的短路射频阻抗,保护发射机。

5.2 陷波网络分析

陷波网络采用改进后的先并后串的方式,先由LC并联谐振于1098kHz,再与X串联谐振于被陷频率。由于这种陷波网络的阻抗高且并联于调配网络,故不会影响匹配网络的阻抗,所以b、c两点的阻抗都为50Ω。

①陷1341kHz网络分析:

陷1341kHz网络由L4、C3和L5组成,L4C3先并联谐振于1098kHz,再与L5串联谐振于1341kHz。

选择C3=1500pF,又由于f=12πLC

L4=14π2f2C3=14×3.142×10982×106×1500×10-12=14.02μΗXC3=-jωC=-j2×3.14×1341×1500×10-9=-j79.16Ω

XL4=jωL4=j(2×3.14×1341×14.02×10-13)=

j118.07Ω

XC3//XL4=XC3×XL4XC3×XL4=79.16×118.07j39.91=-j234.19Ω

XL5=j234.19Ω,L5=XL5ω=234.192×3.14×1341×103=27.81μΗ

②陷927kHz网络分析:

陷927kHz网络由L2、C1、C2和L3组成,L2、C1先并联谐振于1098kHz,再与C2L3串联谐振于927kHz。

由上可知:XC1//XL2=XC3//XL4=-J234.19Ω

C2=1500pFXC2=-jωC2=-j2×3.14×927×1500×10-19=-j114.52Ω

XL2=j(234.19+114.52)=j348.71ΩL3=XL3ω=348.712×3.14×927×103=59.90μΗ

5.3 阻抗匹配网络分析

已知天线的输入阻抗为230+j305.24,某电视台使用馈线的特性阻抗为50。由于W=50<<Rin=230,所以阻抗匹配网络应选用倒τ型网络,该天线调配网络的阻抗匹配网络由C0、L0和L1组成。由公式(3)-(4)可求出:

X1=-1RinWRin(Rin2-WRin+Xin2)=-1230×50×230(2302-50×230+305.242)=-171.04Ω

X2=WXin+WRin(Rin2-WRin+Xin2)Rin-W=50×305.24+50×230(2302-50×230+305.242)230-50=303.34Ω

故并臂电感为:L0=X22πf=303.342×3.14×1098×103=43.99μΗ

串臂采用电感L1与C0串联的接法,其目的是为了给C0找一个标称值,并方便调试,选择

C0=750pFXC0=-j12πfC0=-j12πfC0=-j12×3.14×1098×750×10-9=-j193.36Ω

则:XL1=X1-XC0=-j171.04+j193.36=j22.32Ω

所以:L1=XL1ω=22.322×3.14×1098×103=3.24μΗ

6 结束语

天线调配网络在中波发射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调配网络是否匹配直接关系到高频信号能否在负载上得到最大的功率输出,另外,如果天线不匹配反射过大,则会对发射机的性能有所影响。故在平时的工作中应重视天调网络的维护,常检查做好防护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晓卫.全固态中波广播发射机使用与维护[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刘迎晨.数字调幅中波广播发射机天线调配网络的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6(11):212-213.

智能调配论文 篇3

1 饲料调配

1.1 确定饲养标准

围产后期营养需要量, 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维持量, 另一部分是产奶需要量。依据《奶牛饲养标准》, 550 kg成年奶牛维持营养需要量, 日粮干物质为7.04 kg, 奶牛能量单位 (NND) 12.88, 粗蛋白质524 g, 钙33 g, 磷25 g。产奶营养需要量则依据《奶牛饲养标准》每产1 kg奶营养需要量进行推算。围产后期产奶分为初乳期和常乳期。产后7 d内为初乳期, 产后8~15 d为常乳期。两期营养需要量见表1。

注:初乳产奶按日7~9 kg, 常乳按日13~17 kg, 此期产乳量165 kg。

1.2 选择粗精饲料

围产后期各类粗精饲料应选择优质新鲜、无霉变, 冬天无冰冻易消化的饲料, 这里粗饲料选定羊草、苜蓿干草和青贮玉米;精饲料选用玉米、小麦麸和大豆粕。各类粗精饲料千克营养含量见表2。

为便于核算调配比例, 拟将各类粗精按比例预混合, 粗饲料按羊草∶苜蓿干草∶青贮玉米4∶2∶4的比例预混合。精饲料按玉米∶小麦麸∶大豆粕6∶3∶1的比例预混合。千克粗、精预混合饲料营养含量见表3、4。

1.3 预设粗精混合饲料日投喂量

以日粮干物质中粗纤维需要量为依据, 先核定混合粗饲料日需要量, 再根据日营养需补充量核定混合精饲料添加量。依据农业部发布的《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奶牛围产后期精粗料比为40∶60, 粗纤维含量不少于20%的要求, 在不计精饲料粗纤维含量的前题下, 初乳期粗精混合饲料日投量可按下列各式进行。

混合粗饲料日投量=日粮干物质需要量×60%/千克预混合粗饲料干物质量

=11.09×60%/0.65=10.5 (kg)

粗饲料粗纤维量=混合粗饲料日投量×千克预混合粗饲料粗纤维含量

=10.5×0.21=2.21 (kg) 占日粮干物质20%.

混合精饲料日投量=日粮干物质需要量×40%

=11.09×40%=4.44 (kg)

各类粗精饲料日投放量分别为:羊草4.2 kg, 苜蓿干草2.1 kg, 青贮玉米4.2 kg;玉米2.67 kg, 小麦麸1.4 kg, 大豆粕0.45kg。初定日粮营养含量见表5。初定日粮营养含量与饲养标准比较, 奶牛能量单位 (NND) 少1.15, 粗蛋白质多95 g, 钙少18.5 g, 磷少45.5 g。可先增加玉米和减少大豆粕调整能量和粗蛋白质。

kg、NND、g

kg、NND、g

kg、NND、g

玉米增加量=奶牛能量单位 (NND) 缺少量/千克玉米奶牛能量单位 (NND)

=1.15/2.45=0.47 (kg)

调整后玉米添加量为3.14 kg。

kg、NND、g

注:19.6 g磷按1/3有效磷计约为6.5 g

kg、g、%、g

大豆粕减少量=粗蛋白质多出量-添加玉米粗蛋白质量/千克大豆粕粗蛋白质含量

=95-39/430=0.13 (kg)

调整后大豆粕添加量为0.32 kg

1.4 检测初定日粮能氮平衡值

饲料中的蛋白质在瘤胃内约有50%~70%被瘤胃微生物降解, 并合成微生物蛋白质 (MCP) 。日粮中能量或降解蛋白质的量过高, 均可导致能氮不平衡。造成瘤胃消化机能紊乱, 降低饲料利用率。通过瘤胃饲料可发酵有机物 (FOM) 和瘤胃降解蛋白质 (RDP) 测定的瘤胃微生物蛋白质 (MCP) 量, 可检测初定日粮能氮平衡值。千克可发酵有机物 (FOM) 可满足瘤胃微生物合成157 g微生物蛋白质 (MCP) 所需能量。可发酵有机物 (FOM) 估恻微生物蛋白质 (MCP) 公式为MCPf=FOM×157;瘤胃降解蛋白质 (RDP) 约90%可合成瘤胃微生物蛋白质 (MCP) , 瘤胃降解蛋白质 (RDP) 评定公式为MCPr=RDP×0.9。初定日粮能氮平衡值见表6。

经表6比对, 初定日粮能氮平衡值为-185.6 g。说明初定日粮瘤胃微生物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 (MCP) 所需要的能量有余, 或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 (MCP) 的瘤胃降解蛋白质 (RDP) 不足。为达到日粮能氮平衡须减少能量饲料或添加蛋白质饲料。这里采用添加蛋白质饲料大豆粕解决, 大豆粕添加量按下式进行, 式中20%是为确保瘤胃微生物能量供给所设定的余量。

调补后大豆粕最终投放量为1.0 kg

1.5 调补矿物质

由于需补充钙少于磷, 因此钙磷制剂选过磷酸钙 (Ca=15.9%p=24.6%) , 玉米和大豆粕调补后钙磷补充量分别为15.5 g和45.5 g, 以磷补充量为基数核算过磷酸钙添加量, 食盐按精料0.8%添加。

过磷酸酸钙添加量=需要补充磷量/过磷酸酸钙磷百分比含量

=45.5/24.6%=0.185 (kg)

食盐添加量=5.54×0.8%=0.045 (kg)

1.6 核算百分比配方比例

粗精饲料百分比配方比例以各单项饲料除以配合总量, 核算单项饲料日投放百分比。

粗饲料百分比配方:

羊草4.2/10.5×100%=40%,

苜蓿干草2.1/10.5×100%=20%,

青贮玉米4.2/10.5×100%=40%

配合前各粗饲料均应揉切成2~3 cm, 再按比例配合, 一次配合量以10 d量为宜, 青贮玉米应在饲喂前掺入.饲喂前应喷温水润湿堆闷半小时, 产后第一天应限量投喂, 日饲喂量控制在4.5kg, 以后每日增加1.0 kg。到产后第七天日饲量10.5 kg。

精饲料百分比配方:

玉米3.14/5.78×100%=54.33%,

小麦麸1.4/5.78×100%=24.22%,

大豆粕1.01/5.78×100%=17.47%,

磷酸氢钙0.185/5.78×100%=3.2%,

食盐0.045/5.78×100%=0.78%。

配合前各类精饲料均应粉碎成1~

2 mm的粗粒, 含水应在14%以下, 一次

配合量以10日量为宜, 产后第一天应限量投喂, 日饲喂量控制在2.8 kg, 以后每日增0.5 kg, 到产后第七天日饲量5.8 kg。

常乳期粗精饲料百分比配方详见表7, 开始粗饲料日饲量10 kg, 以后每日增0.5 kg, 到产后第十五天日饲量13.6 kg。精饲料开始日饲量4.6 kg, 每日增加0.5 kg, 到产后第十五天日饲量8.123 g。

2 母牛围产后期管理

供电企业物资调配绩效管理 篇4

供电企业物资管理现状

1.对物资管理变革的需求

(1) 近年来, 我国供电企业在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这给物资管理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 物资管理必须创新管理手段与机制, 才能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2) 就供电行业而言, 钢材、电缆、项目设备等供电材料在成本中占的比重相对较大, 这就决定了物资费用下降对降低成本的重要性。因此, 如何通过现代管理的技术和手段, 提高行业整体效益, 努力降低资源耗费, 释放行业成本压力, 是物资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3) 对物资管理而言, 一方面, 管理地域加大, 给日常管理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 从管理学来说, 在管理人员一定的前提下, 管理层次的减少, 必然导致管理跨度的加大。

2.现代管理技术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1) 供应链管理与价值链管理的结合, 实现行业低成本战略。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有效性管理, 表现了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企业整个作业流程的优化。

(2) 信息化建设与流程再造、模块化管理相结合, 提升物资管理系统的效率与应急能力。对于供电企业物资管理来说, 网络技术与远程控制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管理地域扩大的问题, 而且对压缩库存, 提高存货周转率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 对供电企业来说, 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是保证企业高效快捷运转的重要手段, 而各种绩效管理办法, 如KPI、BSC、CSF等都被应用于供电企业, 为供电企业的物资管理做出贡献。

3.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对物资管理提出的要求

为促进供电企业发展方式转变, 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 构建和优化与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 对供电企业物资管理提出了以下要求:

(1) 构建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集团采购平台, 建立物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机制, 巩固“两级物资管理部门, 三级物资供应公司”组织架构, 全国电网公司物资一级集中采购率达95%以上。

(2) 加快构建科学的配送体系和仓储体系, 保障电网发展的物资供应, 立足于为生产经营全过程服务, 提高物资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 进一步深化物资供应体系建设, 加强物资资源统筹协调能力、提高物资供应保障水平。

某电力公司物资调配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计

本文以某电力公司的物资调配指标体系为例, 对其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研究 (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依托国家电网总部调度框架和该电力公司现有的指标设计) 。

某电力公司的指标体系建设起步较早, 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 公司物资调配绩效考核工作开展较为零散, 尚未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指标体系, 对供应商、代理机构等外部主体的考核缺失, 降低了公司物资调配效率及全程监控管理能力。因此,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深化物资集约化及该公司内部管理的要求, 完善公司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建设的工作迫在眉睫。其具体做法如下:

1.确定目标

针对该电力公司物资调配中存在的问题, 明确了建设目标, 即响应国家电网公司深化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号召, 加强企业物资部信息系统应用, 优化管理方式与业务流程, 突出物资管理的服务性职能, 提高业务执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完善物资调配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全面提升物资集约化、专业化、精益化管理能力。

2.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与思路

(1) 设计原则:一致性,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与公司现有的指标体系应保持一致;导向性,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应做到导向明确;实效性, 指标设置应客观地反映各单位物资管理工作成效;可操作性,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应做到操作性强, 以客观量化指标进行评价。

(2) 设计思路:绩效指标在管理层和执行层均有体现, 涵盖物资调度全流程, 实现对业务的完整考核及评价;设计绩效指标时参照BO指标设计, 主要取数以既定时间段内日常业务产生的数据为主;详细设定各绩效指标的计算公式和评价方法, 保证绩效指标的全面覆盖和实施;根据业务不同, 区分绩效指标的优先级和重要性。

3.指标体系设计方法

绩效管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关键业绩指标法 (简称KPI) ;平衡计分卡法 (简称BSC) 和关键成功因素法 (简称CSF) 。绩效管理方法的选择, 不但要考虑绩效管理体系本身的特点和绩效考核方法的适用性, 还要考虑各企业自身管理的特点、企业文化和领导管理风格等因素。根据上面列举的绩效管理办法, 此次指标体系设计需用数据展示, 故采用KPI方式来进行物资调配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计。

物资调配模块从“需求提报”到“废旧物资管理”共涉及十二个阶段的流程。现以“需求提报”为例, 展示该阶段的绩效管理指标设计步骤:

(1) 确定指标覆盖范围。确定某电力公司的物资调配“需求提报”阶段, 覆盖计划管理、仓储管理等业务范围, 涉及项目单位、供应公司、外部对象共十二个责任主体, 以及ERP系统平台。

(2) 工作分析及岗位说明书编写。通过对“需求提报”阶段工作的分析与研究, 规定各职位所承担的各项职责与所需完成的各项任务, 确定岗位工作规范, 并针对其职责和任务规定相应的绩效标准, 并明确上岗人员履行职务应具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抓好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工作, 形成完整的岗位说明书。

(3) 指标确定方法。一是客户访谈:与相关领导、各部门关键用户及相互配合协作的部门进行访谈沟通, 了解企业当前信息系统及指标体系概况;二是报表分析:分析报表的来源为ERP物资采购各模块报表、移动作业平台, 明确了各业务线和各报表字段覆盖的信息范围;三是同业对照:参考协作方研究行业绩效库、其他相关指标资源, 对“需求提报”阶段指标进行分析、修正、补充、整理;四是流程梳理: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 结合物资调配实际业务流, 完成“需求提报”阶段的流程梳理, 明确该阶段业务关键节点。

按照以上步骤, 设计“需求提报”阶段一级指标为需求计划管理, 二级指标为需求提报管理, 三级指标为物资需求提报及时率, 考核对象是项目单位, 支持系统为ERP。

4.成果展示及结果说明

上例中, 以完善某电力公司物资调配绩效指标体系为目标, 遵循相关设计原则, 设计出物资调配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下表展示的为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

如上表所示, 某电力公司物资调配绩效指标在管理层和执行层均有体现, 涵盖物资采购全流程, 实现了对业务流程的完整考核评价。同时, 根据实际情况详细设定各指标的计算公式和评价方法, 实现指标的可执行性, 根据各类业务的不同, 区分了指标的优先级和重要性, 结合短中长期建设目标, 优先制定对业务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指标。

结论

通过对某电力公司物资调配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计的研究可以看出, 绩效管理是个分步实施, 逐渐完善的过程。物资调配指标体系的设计人员, 要求勤于思考、善于创新、思路清晰, 特别是对绩效管理及物资调配要有较深的研究。供电企业的物资调配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要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 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并对绩效管理的实践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 使绩效管理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一致, 实现企业绩效管理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保国.浅析绩效管理在基层供电企业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20) .

[2]郑敏芝, 宋延军.战略性绩效管理:组织发展的推进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3) .

[3]许仁妹.创新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J].上海企业, 2009 (8) .

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评估研究 篇5

1 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

装备调配保障能力, 是指通过计划、筹措、储存、供应、运输和管理等工作环节, 装备调配满足部队训练和作战需求的有效程度。 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装备筹措、储备、补充、换装、调整及退役与报废等。

建立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通常在遵循科学性、 完备性、独立性、客观性、可比性、可测性、简明性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装备调配保障能力的影响因素, 通过专家咨询法, 构建装备调配保障能力的多目标型评估指标体系, 即总目标层为装备调配保障能力C, 单目标层分别为装备筹措能力C1、装备储备能力C2、装备补充能力C3、 装备换装能力C4、 装备调整能力C5以及装备退役与报废能力C6, 具体如图1 所示。

2 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评估的模型

从前面的指标体系可以看出, 装备调配保障能力涉及众多定性与定量的因素, 有些因素易于量化, 而有些因素难以量化。 对此, 本文采用客观赋权的熵权法和理想点法相结合的思路构建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评估人员的主观随意性, 促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2.1 基于熵权法与理想点法建立评估模型

(1) 基于熵权理论的权重确定。 设有n个待选装备保障分队, 每个分队涉及到装备调配保障能力有m个评价因素, 建立原始数据矩阵:

式中, bij表示第i个分队、第j项评价因素值, i=1, 2, …, n, j=1, 2, …, m, 以下各式i, j取值与此相同。

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 形成归一化的评价指标矩阵。规范化决策矩阵:。将规范化的决策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有:。

对装备保障分队中的某个指标, 其信息熵为:

则, 可定义第j个指标的熵权为:

由式 (3) 可以看出, 决策指标信息熵的大小决定了该指标的重要程度。 如果某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小, 就表明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 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 则其权重就越大;反之, 某指标信息熵越大, 就表明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小, 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小, 则其权重就越小。

(2) 确定理想装备保障分队。 理想点法就是要在众多待选装备保障分队中优选出一个最佳的保障分队, 使其与理想保障分队的距离最小。 首先, 根据规范化矩阵和式 (3) 计算得到的权重值, 计算得到加权规范矩阵:

则对于式 (1) , 设理想保障分队为B*0, 负理想保障分队为B-0, 则:

其中:

(3) 待选保障分队与理想保障分队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 一个待选保障分队与理想保障分队的距离最近, 应该与负理想保障分队的距离最远。 定义待选保障分队与理想保障分队的距离为b*, 与负理想保障分队的距离为b-[3]。 则:

用待选保障分队与理想保障分队的接近程度来评价各保障分队的优劣。 定义评价系数ci如下:

ci越大, 说明待选保障分队与理想保障分队的接近程度越大, 与负理想保障分队的接近程度越小, 当ci=1 时, 待选保障分队就是理想保障分队。

对各待选保障分队与理想保障分队和负理想保障分队的欧几里德距离计算后, 根据式 (6) 计算各待选保障分队与理想保障分队的接近程度, 确定最优保障分队。

2.2 算例分析

设有4 支装备保障分队 (即B1, B2, B3, B4) , 要求选择其装备调配保障能力最强的一支。 对此, 邀请相关领域部分专家给上述4 支待选保障分队基于上述16 项指标进行打分 (打分采用10 分制, 对效益型指标分值越大越好, 对成本型指标分值越小越好) , 其结果如表1所示。

将以上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后, 按照式 (2) ~ (5) 相应计算出4 支待选保障分队与理想保障分队和负理想保障分队相应距离, 如表2 所示。

根据表1 按照式 (6) 计算每支待选保障分队与理想保障分队的接近度:

c= (0.3780, 0.4783, 0.584, 0.5595) 。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4 支待选保障分队各有优势, 以保障分队B3与理想保障分队的接近度最大, 是4 支保障分队中装备调配保障能力最强的一支。

3 结束语

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评估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运用熵权法和理想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有利于装备机关综合考察各装备保障部队的调配保障能力状况, 对促进装备保障部队的装备调配保障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摘要:建立了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构建了基于熵权法与理想点法的评估模型, 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评估

参考文献

[1]李智舜.军事装备保障学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2.

中波天线调配网络防雷改造 篇6

通常将雷击分为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直接雷击是指由于闪电直接击中目标;感应雷击是指在雷电放电过程中, 强磁场对目标物的感应。不管是直击雷还是感应雷, 其电压有极大的峰值和坡度, 在雷击的瞬间其电压非常高, 可达数十甚至百万伏, 持续时间很短, 只有几微秒到几十微秒。雷电引起的电压是一种脉冲电压, 其主要成分为直流+低频。由于雷电的这些特点, 必须将雷电导入大地, 否则一旦串入技术设备, 将对设备造成重大损坏。

我国有数百座中波发射台, 其发射天线的高度达数百米, 中波天线的防雷是首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为此, 要求天线调配网络具有良好的防雷效果。早期天线的调配网络采用的是电容接地, 其对雷电的防护作用较弱, 随着对雷电认识的不断提高, 很多发射台对调配网络进行了改造, 采用了电感接地的调配网络, 在保持原有电气指标的前提下, 防雷效果显著提高。下面针对某台天线调配网络改造进行分析。

2 改造前的调配网络

改造前, 该台中波天线的调配网络采用的是电容接地的方式, 其天线调配网络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2为天线调配网络的实物安装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 匹配网络采用了倒L网络, 在天线端采用了电容接地的方式, 而且电容使用的是现在已经很少使用的磁饼电容, 由于这种电容不是连续可调的, 因此需要使用若干个电容进行串并联组合, 这样做对网络匹配参数不能达到精确调整的目的。另外, 虽然铁塔底座安装有放电球, 调配网络中接有静电泄放线圈, 且发射机还有特别灵敏的天线驻波比保护电路, 但总的防雷效果仍然不是很好, 电容接地的方式对雷电的吸收效果较差, 以直流成分为主的雷电, 很容易从电感进入发射机, 引起发射机驻波比保护或损坏功率模块等, 造成停播。

3 改造方案设计与实施

通过对原有电容接地系统的分析, 为了达到阻抗匹配和有效降低雷电的影响, 我们对原有的天线调配网络进行了重新设计, 将电容接地改为电感接地。

3.1 网络设计

为保证信号或能量有效地从“信号源”传送到“负载”, 避免能量从负载反射到信号源, 使传输功率能量最大, 传输线路阻抗必须完全匹配。需要匹配的电路包括:发射机输出与馈线之间的匹配、馈线与天线网络输入端的匹配、调配网络输出端与天线之间的匹配等。由于发射机发射的频率属于高频, 对于高频来说, 馈线上的寄生电感、分布电容以及导线电阻, 均对匹配网络具有明显不可预知的影响。为了能够达到良好匹配, 网络都需要进行适当调谐。在设计调配网络时, 首先要确定调配网络的结构类型, 并计算出相应电容、电感的元件数值。调配网络的电路设计如图3所示。

在图3中, 馈线阻抗和天线阻抗, 可通过矢量阻抗电桥和网络分析仪实际测量得到。电感和电容的大小需要通过计算得到, 计算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公式人工进行计算, 另一种是通过一些软件按照输入输出阻抗要求直接获得。这次我们采用了Smith V2.03软件, 对网络参数进行设计。史密斯圆图是一种计算阻抗、反射系数等参量的简便图解方法, 是最著名和最广泛的用于求解传输线问题的图解技术, 主要用于传输线的阻抗匹配。要设计一套匹配网络, 需要通过不少繁琐的计算程序, 史密斯圆图的特点是可以省去一些计算程序, 不仅能设计出最大功率传输的匹配网络, 还能帮助设计者确定品质因数的影响以及进行稳定性分析。

对于工作频率639k Hz, 经实际测量, 得到天线阻抗为ZL=100-j152Ω, 馈线阻抗为Z0=75Ω。在确定上述两个参数后, 可以通过Smith V2.03软件, 设计出防雷型主调配网络, 软件的计算界面如图4。

在图4中, 左上角为人工输入的网络图, Smith V2.03软件根据网络的输入、输出阻抗和网络的结构, 可自动将网络元件的数值显示在界面中, 我们可以看到, 电感L=24.5μH, 电容C=1.8n F。由此, 匹配网络中主要元器件的大小就确定了。

3.2 电气参数计算

通过测试, 获知发射天线输入阻抗为ZL=100-j152Ω。在载波状态下, 发射天线辐射功率为Pt=400k W。由此, 可以计算出各点的电压电流值。

(1) 发射天线输入端载波电流的有效值为:

加100%调幅后电流有效值为:

发射塔输入端载波电压的有效值为:

加100%调幅的电压最大值为:

(2) 电感L的电流

在载波状态下, 通过电感L=24.5μH的电流有效值为:

加100%调幅的有效值为:

(3) 电容C的电流与电压

在载波状态下, 通过电容C的电流的有效值为:

加100%调幅的有效值为:

设计的电容C=1800p F, 其阻抗XC为:

在载波状态下, 电容C两端电压降的有效值为:

加100%调幅的电压最大值为:

3.3 器件选取

通过软件模拟计算知道电容容量为1800p F, 通过电气计算可以得到电容上承受的电压是29281.4V, 同时要求电容应该能够进行微调, 按照上述要求选取电容。通过市场考察, 我们选取了一个1000p F的固定电容和一个1200p F的可调电容并联使用来满足要求, 两个电容的耐压值都为35k V。同时, 考虑到实际使用中更换电容时间较长, 为了缩短由此引起的停播时间, 采用了用一备一的方式, 安装了两组电容, 一旦其中一组电容发生问题, 立即倒换到另外一组。

对电感的设计较为复杂, 主要是要求电感线圈能够承受143.36A的电流, 市场上没有直接购买到的产品, 需要计算设计好线圈的尺寸, 并由专门的厂家加工。加工时, 对线圈的工艺要求比较高, 要求焊接点要接触良好、弧度均匀、各匝之间的距离要相等、固定架有很好的绝缘效果, 同时受热不能变形等。根据电感线圈的电气参数, 我们对线圈的大小和各项尺寸计算如下。空心线圈电感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 (1) 中:

L——电感量 (μH)

D——线圈直径 (cm)

N——匝数

dd——匝距

d——管径

我们已知电感量理论值是24.5μH, 留出调整量, 设计电感应不小于30μH。根据电感上通过的电流值, 可确定线圈使用铜管的直径, 结合其他单位实际使用的情况, 选取直径为50mm的紫铜管。对于线圈的直径, 根据制作的难度和施工现场的要求, 选取直径为50cm。线圈匝间距选取为3cm, 通过已经选择的几个参数, 按照公式 (1) 就可以计算出线圈匝数了。通过计算, 匝数N为11.8, 实际制作时按照12匝制作, 线圈的长度为0.96m。根据上述选取的元器件, 实际使用的调配网络如图5所示。

3.4 工程的实施

按照设计方案, 当选取的器件备齐后, 需要做如下几项工作。

(1) 要对1200p F真空电容进行打压试验, 而且交流、直流都要做。在做耐压试验时, 在35k V档至少保持30分钟以上, 一方面是检查电容的好坏, 另一方面将电容内部波纹管的一些毛刺打掉, 防止在实际播出中由于电容未老练有毛刺打火引起停播。

(2) 要对制作好的电感线圈进行仔细检查:匝距是否均匀、焊接口是否平整、是否有缝隙、线圈弧度是否均匀等。

如果电容、电感没有问题, 就可以进行安装了。安装时, 要求一定要设计好各器件的安装位置, 包括器件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器件之间的距离, 如果设计不好, 很有可能引起对调配室内的屏蔽层打火。各器件之间的连接使用直径为40mm的铜管, 电感线圈的接地端使用1.5mm厚、8cm宽的铜带连接。特别要注意的是, 由于电感上的电流较大, 电感与接地铜带之间的连接一定要接牢, 接触面积一定要尽量大, 否则连接的地方很容易发热。图6是我们改造完成后的调配网络。

各元器件连接完成后, 需要先通过仪器测试网络的参数。测试仪器可以使用网络分析仪和矢量阻抗电桥。使用仪器时, 一定要注意天线感应回来的电压, 可以使用示波器先测量感应电压, 如果在仪器标注的安全电压范围内就可以使用。将发射机合成器的输出部位断开连接, 然后使用上述两种仪器分别测试, 调整电容和电感的大小, 使输出口的阻抗尽量达到75Ω。最后我们将电容调整到1752p F, 电感调整到24.3μH, 由此, 在发射机输出口测试天馈线的阻抗是76+j0, 满足设计要求。

3.5 改造后的实际效果

改造完成后, 设备工作稳定, 为了测试实际播出覆盖效果, 我们对改造前后的场强分别进行测试对照。

两次测试的环境保持一致, 发射机开载波功率300k W, 测量不同方向相对开阔地点的场强作为对照参考。

使用的测量仪器为EMR 300型电磁分析仪。要求前后两次测量所使用的金属杆、仪器的位置与高度、人与测量仪保持的距离均一致, 以下为测量结果。

(1) 测试点1:发射天线西侧一角, 距离约1.5km, 测试仪器高度1.90m。

改造前测量:E=13.55 (V/m)

改造后测量:E=13.55 (V/m)

(2) 测试点2:发射天线东测的无障碍路面, 测试仪器高度1.95m。

改造前测量:E=18.37 (V/m)

改造后测量:E=18.78 (V/m)

(3) 测试点3:发射天线北侧, 公园门西侧, 靠铁栅栏旁, 测试仪器高度1.95m。

改造前测量:E=16.94 (V/m)

改造后测量:E=16.16 (V/m)

通过场强对比, 可以看出改造前后的场强基本上没有变化, 说明本次调配室改造没有影响原有的覆盖范围。

4 小结

智能调配论文 篇7

1 确定饲养标准

泌乳盛期营养需要量, 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维持量, 另一部产奶需要量。由于此期间, 前1个月产奶从30 kg增加到36 kg, 泌乳量呈缓慢上升过程, 须在保证供给饲养标准营养外, 需再增加少量营养。后1个月产奶由36 kg降到28 kg, 可不必再多增加营养, 2阶段营养需要量见表1。

kg、NND、g

注:此期预计产乳量1993 kg

2 选择粗精饲料

进入此期由于奶牛瘤胃消化机能较强, 粗精饲料选取应以获取容易且价格经济为原则。这里粗饲料选定羊草、稻草、大豆荚皮和青贮玉米;精饲料选用玉米、小麦麸和大豆粕。各类粗精饲料千克营养含量见表2。

kg、NND、g

为便于核算调配比例, 拟将各类粗精饲料按比例预混合, 粗饲料按羊草∶稻草∶大豆荚皮∶青贮玉米1∶1∶1∶7的比例预混合, 精饲料按玉米∶小麦麸∶大豆粕5∶3∶2的比例预混合。千克粗、精预混合饲料营养含量见表3、4。

kg、NND、g

kg、NND、g

3 预设粗精混合饲料日饲量

依据农业部发布的《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此期精粗料比为50∶50, 粗纤维含量应不少于15%。产后31~60 d粗精混合饲料日饲量可按下列各式进行。

混合粗饲料日投量=日粮干物质需要量×60%/千克预混合粗饲料干物质量=24.64×50%/0.43=28.7 (kg) 。

在不计精饲料粗纤维量的情况下, 粗饲料粗纤维量=混合粗饲料日投量×千克预混合粗饲料粗纤维含量=28.7×0.14=4.02 (kg) , 占日粮干物质16.3%。

混合精饲料日投量=日粮干物质需要量×50%/千克预混合精饲料干物质量=24.64×50%/0.88=14 (kg) 。

各类粗精饲料日投放量分别为:羊草2.87 kg, 稻草2.87 kg, 大豆荚皮2.87 kg, 青贮玉米20.1 kg;玉7.0 kg, 小麦麸4.2 kg, 大豆粕2.8 kg。初定日粮营养含量见表5。

kg、NND、g

注:99 g磷按比例1/3有效磷计约为33 g

初定日粮营养含量与日营养需要量比较, 干物质多0.07可满足需求, 奶牛能量单位 (NND) 少0.14, 粗蛋白质少606 g, 钙少140.7 g, 磷少110 g, 可先增加大豆粕调补粗蛋白质。

大豆粕增加量=粗蛋白质缺少量千克大豆粕粗蛋白质含量=606/430=1.41 (kg) 。

调整后大豆粕添加量为4.21 kg。

增补1.41 kg大豆粕在补足粕粗蛋白质缺少量的同时亦补充能量单位 (NND) 3.27, 使能量多出总数为3.13个 (NND) , 须通过减少玉米量的办法解决。

kg、NND、g

注:日饲量为最高饲喂量, 按平均日饲量核算, 2月份粗饲料需要量735 kg, 精饲料需要量456 kg。3月份粗饲料需要量678 kg, 精饲料需要量393 kg

玉米减少量=多出奶牛能量单位 (NND) /千克玉米奶牛能量单位 (NND) =3.13/2.45=1.28 (kg) 。

调整后玉米量5.72 kg, 减少玉米使粗蛋白质随之减少112 g, 须再添加大豆粕0.26 kg, 使大豆粕添加量达到4.47 kg。

4 检测初定日粮能氮平衡值

饲料中的蛋白质在瘤胃内约有50%~70%被瘤胃微生降解, 并合成微生物蛋白质 (MCP) 。日粮中能量或降解蛋白质的量过高, 均导致能氮不平衡。造成瘤胃消机能通紊乱, 降低饲料利用率。通过瘤胃饲料可发酵有机物 (FOM) 和瘤胃降解蛋白质 (RDP) 评定的瘤胃微生物蛋白质 (MCP) 量可检测初定日粮能氮平衡值。千克可发酵有机物 (FOM) 可满足瘤胃微生物合成157 g微生物蛋白质 (MCP) 所需能量。可发酵有机物 (FOM) 估恻微生物蛋白质 (MCP) 公式为MCPf=FOM×157;瘤胃降解蛋白质 (RDP) 约90%可合成瘤胃微生物蛋白质 (MCP) , 瘤胃降解蛋白质 (RDP) 评定公式为MCPr=RDP×0.9。MCpf-MCPr=0瘤胃能氮恰好平衡, 如差为正则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 (MCP) 能量有余, 或瘤胃降解蛋白质 (RDP) 不足。如差为负则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 (MCP) 能量不足或瘤胃降解蛋白质 (RDP) 有余。初定日粮能氮平衡值见表6。

经表6比对, 初定日粮能氮平衡值为-63。说明瘤胃微生物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 (MCP) 所需要的能量不足, 或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 (MCP) 的瘤胃降解蛋白质 (RDP) 有余。为达到日粮能氮平衡须增加能量饲料或减少蛋白质饲料。这里采用增加玉米量来解决能量不足问题。

增加玉米量=平衡值/157/千克玉米可发酵有机物 (FOM) =63/157/0.374=1.08kg,

玉米量调整为6.8 kg。

5 调补矿物质

钙磷制剂选用磷酸氢钙 (Ca=23.2%P=18.0%) , 玉米和大豆粕调补后钙磷补充量分别为138.7g和108g, 以钙补充量为基数核算添加磷酸氢钙量, 食盐按精料0.8%添加。

磷酸氢钙添加量=需要补充磷量/磷酸氢钙磷百分比含量=138.7/23.2%=0.6 (kg) ,

食盐添加量=15.47×0.8%=0.124 (kg) 。

6 核算百分比配方比例

粗精饲料百分比配方比例以各单项饲料除以配合总量, 核算单项饲料日投放百分比。

粗饲料百分比配方:

羊草2.87/28.7×100%=10%,

稻草2.87/28.7×100%=10%,

大豆荚皮2.87/28.7×00%=10%,

青贮玉米20.1/28.1×100%=70%。

配合前各粗饲料均应揉切成2~3 cm, 再按比例配合, 一次配合量以10 d量为宜, 青贮玉米应在饲喂前掺入。饲喂前应喷温水润湿堆闷半小时, 开始日饲喂量控制在18.7 kg, 以后每日增1.0 kg。到产后第六十天日饲量28.7 kg。

精饲料百分比配方:

玉米6.8/16.2×100%=41.98%,

小麦麸4.2/16.2×100%=25.95%,

大豆粕4.47/16.2×100%=27.59%,

磷酸氢钙0.6/16.2×100%=3.7%,

食盐0.124/16.2×100%=0.78%。

配合前各类精饲料均应粉碎成1~2 mm的粗粒, 含水应在14%以下, 一次配合量以10 d量为宜, 从产后30 d开始日饲喂量控制在13.2 kg, 以后每日增0.1 kg。到产后第六十天日饲量16.2 kg。

61~91 d粗精饲料百分比配方详见7, 开始配合粗饲料日饲喂量控制在27.6 kg, 以后每隔3日减1.0 kg。到产后第九十一天日饲量17.6 kg配合精饲料开始日饲喂量控制在15.6 kg, 以后每隔3 d减0.5 kg, 到产后第九十一天日饲量10.6 kg。

相关链接

奶牛泌乳期的水管理

上一篇:园林空间结构下一篇:护理干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