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论布点方法论文

2024-10-28

数论布点方法论文(共4篇)

数论布点方法论文 篇1

社会工业的飞速发展, 各种燃料和化学制剂的使用产生的污染物使大气环境受到了影响。大气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成为现今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大气环境进行检测, 主要是对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进行布点采样, 观察和分析污染物的变化和影响, 以适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防止污染物对大气造成本质上的破坏, 对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

1 大气环境监测概述

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针对大气中的污染物的监测, 对其种类和浓度进行观察和分析, 实时掌握各种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已经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大气环境监测对象主要是分子状的污染物, 如:一氧化碳、臭氧、碳氢化合物以及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还包括飘尘、悬浮微粒等颗粒状的污染物。对这两种状态的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进行布点、采样、观察和分析等一系列质量监测工作。监测项目通常根据地区实际的区域特点, 气候特点、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来进行规定。其中对大气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悬浮颗粒物加降尘的监测是国家规定的大气监测项目, 另外可根据地方特点和污染源特征增加对碳氢化合物、二氧化氮、铅等污染物的监测项目。

2 大气环境监测的具体应用

在我国, 大气层中的污染物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已经浮沉为主, 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质量控制, 是对大气质量合理进行评价的前提条件。我国在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影响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在一个时间周期内进行连续的监测, 通过监测结果分析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浓度是否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 以此结果数据来作为基础依据, 进行大气环境质量报告的编写, 提供给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大气质量控制;

2) 对大气质量监测的结果数据为大气质量的监控和分析提供可靠性依据, 以此为前提条件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从而掌握大气质量变化状态及其发展规律, 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做以预测, 发出预警信号;

3) 对大气环境监测的数据和结构及分析报告为我国环境保护监测部门提供了较为科学准确的参考材料, 以此为参考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的研究, 探索预防和解决环境污染影响的新方法。

3 环境大气监测中的布点采样原则

对大气监测的布点采样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 要根据污染程度对监测的区域进行区分设置。通常按低、中、高三个层次进行划分;

2) 布点的选择要具有污染代表性, 即能够代表一定范围内的大气污染程度, 使此范围内的污染状态和变化规律通过此个布点突出的反映出来。在实际应用中, 通常可根据污染源的集中度来选择布点, 同时要对风向因素加以考虑, 在下风向设计的大气环境污染采样点要多于上风向;

3) 根据污染区域的工业区密度来设置采样点, 对于工业区密集的地方要多设置采样点, 以高污染区多设, 低污染区少设为基本原则;

4) 对于采样点的设置, 样点周围环境开阔, 不能影响空气的流通。对于其他局部的污染源和有吸附力的树木建筑等要避开, 以排除外部环境对样点大气采样的影响, 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同时, 尽量将各样点设置一致的外部条件, 这样得出的数据信息互相可以有参考性和可比性, 便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探索其中的变化规律;

5) 根据测定的目标来设置采用点的高度,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环境大气监测的布点方法和意义

对于大气质量监测的布点, 要综合考虑污染物的种类以及要达到的监测目的来进行实际的设置, 尽量做到监测网络布置的优化。

4.1 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是在不同功能区域内进行先进行踩点, 根据区域的功能, 对其实际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讨论, 将此区域的功能和此地区的人类活动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而进行布点设置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属于一种常规性的布点方法, 比较适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的初级阶段, 可以将区域功能布局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来, 便于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4.2 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是将监测采样点以坐标的形式进行将监测的区域进行网格化的划分, 对其进行采样点的均匀布设的一种方法。对于网格的划分不仅要考虑污染的程度, 还有将社会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加以考虑, 适合在污染源较多的区域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布点。这种方法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以一种直观的空间分布方式进行设置, 受条件的约束较少, 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4.3 同心圆布点法

此种方法比较适合污染比较集中的区域使用。此方法确定圆心后按不同的半径进行同心圆的划分, 同时按圆心画出射线, 取交点为布点处。这种方法受风向影响较大, 因此在使用此种方法时要充分考虑此区域的风向问题, 以上风处少, 下风处多为布点的基本原则。同心圆布点法对污染集中, 污染浓度较大的地区有很大优势, 可以防止重污染区被漏掉而影响采样的准确性。

4.4 扇形布点法

此种方法适应于主导风向明确的高架污染源的地区。以污染源点为基本点, 以主导风向为轴在下风向画出角度为45°到90°的弧线范围, 在弧线上采3~4个点作为监测的采样点。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人类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测, 可以使大气中的污染物得到实施的监控和观察, 对其变化和发展的趋势及时掌握, 便于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对于大气环境的监测工作任重而道远, 需要所有环境工作者的努力探索, 找个更新更有效的方法。同时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参考文献

[1]匡跃辉.环境污染热点问题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 10:43-45.

[2]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1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

[3]吴鹏鸣, 等.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1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38-53.

数论布点方法论文 篇2

1 环境监测大气的布点方法

1.1 功能区域分布点方法检测方法

功能区域分布点方法, 是当前进行环境监测时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区域功能的不同来进行具体划分, 对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的检测[1]。有些时候, 有的地方污染比较严重, 有的地方污染则比较轻微。所以在功能区域分布点方法中, 就应该根据每个地区存在的差异,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大气检测人员要对分布点进行仔细的技术分析, 在分析的时候要考虑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争取得出精确无误的分析结论。

1.2 网格分布点方法检测方法

和功能区域分布点方法不同, 网格分布点方法需要根据该地区污染源的分布规律而制定的。比如在某些污染比较多, 且污染源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方, 就可以采用网格分布点方法。网格分布点方法是把分布点设在污染源的纵向或横向的坐标交点处。在使用网格分布点检测空气时, 工作人员首先要弄清楚污染源大小和人口分布情况, 并且还要把具体的检测结果绘制成一张实际的空间分布图。

1.3 扇形、同心圆分布点检测方法

在进行大气污染检测的时候, 工作人员要特别注意该地区常年的主导风向。在这些地区可以选用扇形、同心圆分布点检测方法。扇形分布点法主要适用于互相独立的、具有主导方向的上风区域。要结合不同扇形区域的具体扇形弧度, 来对扇形区域确定分布点。

而在一些污染比较严重、污染范围比较大的地区, 则可以进行同心圆分布点来检测大气污染。同心圆分布点经常用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区, 在污染圆周的周边也会设置同心圆分布点。更多的时候, 会将扇形和同心圆分布点相结合使用, 使之能够对大气进行更加全面科学的检测。

2 环境大气污染检测的具有的重要意义

如果人们对大气污染没有引起的重视, 任凭它肆虐下去将会威胁到人类的生产和发展。伴随着大气污染, 这些年来先后出现了雾霾、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由于人类无节制的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 导致了全球出现了温度变暖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南北极温度变暖, 让海平面逐渐上升, 让人类的生存土地不断地减少。同时大气污染严重破坏了自然气候, 导致了很多沙尘暴、海啸、台风的发生, 给人们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大气污染所产生的有毒气体, 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由于空气的恶化, 人们在呼吸的时候有可能将空气中有害的污染物吸入呼吸道中, 比如硫化物、一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都会对人体有巨大损伤, 长此以往将会大大提高人患肺癌、气管癌的概率。另外, 大气污染还会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 甚至会导致农作枯萎。由大气污染而引起的恶劣天气会产生冰雹, 冰雹会对农作物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由于大气污染所引起的巨大危害, 因此我们对大气污染进行防治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已经出现大气污染的地区, 应该对该地区进行及时的大气检测。只有及时行动起来,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才能避免大气再次受到工业废气的污染。

大气污染检测在现阶段有两大重要意义:首先, 大气污染检测通过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周期内进行检测, 可以得到一个科学合理的数据。这个检测数据具有很高的环保说服力, 能够引起民众对环保的重视, 同时该数据还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进行的大气环境整治工作。其次, 大气污染检测可以提高我们防治大气污染的工作水平, 同时大气污染检测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帮助环保部门工作更好地开展工作, 能够为环保部门提供科学系统的数据。

3 环境大气检测分布点的设置原则

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来设置大气检测分布点, 如果某个城市的污染比较严重, 而这个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稠密, 那么就应该在这个城市多设置一些大气检测分布点。尤其是应该在人口流动比较大、生活废弃物过多、垃圾场密集的地方多设置一些大气检测分布点[2]。其次, 大气污染检测点要尽量地设置在污染区域, 工作人员要科学地按照污染情况来设置大气污染检测分布点。在受季风影响严重的地区, 应该在风向的下风向多设置污染检测放置点。

同时, 在某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 工作人员可以合理地把该地区分为污染程度轻微、中度、严重三个层次, 对不同层次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为了避免对周围群众带来影响, 工作人员要将分布点的采集装置高度设置在距离地面1到2米高度处。另外, 大气检测分布点尽量要设置在空旷的地区, 要与周围建筑保持30度的夹角。为了确保收集点所检测的大气情况保持独立性, 要避免周围其他污染源对大气的影响。最后, 在某个检测点设置完成之后, 不能轻易频繁地变动它, 这不利于检测数据的稳定。

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青山绿水为代价, 我们必须要保护好大气环境。我们要科学地利用大气检测分布点来防治大气污染, 只有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环保措施, 才能有效地遏制工业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总而言之, 大气污染检测能够为环保部门提供系统全面的数据, 能动态地科学地反映出大气污染的情况, 让人们对保护大气环境的产生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晖.解析环境大气检测中的布点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4) .

数论布点方法论文 篇3

自20世纪60年代北京建成第一条地铁,我国地铁建设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己建成并通车城市有10个,已获批在建的城市有18个,筹备拟建的城市有11个。己建成运营的线路约50条,至2015年还将新建线路79条,未来5年新建线路条数将是过去50年建设条数的158%[1]。截止2020年,将有总投资1万亿元以上,总长度约2700km的线路进行建设,平均建设速度约270km/年[2]。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成网运营,轨道交通路网客运量持续攀升。目前北京轨道交通路网己进入日客流量700万人次新时代,上海、广州轨道交通线网日客流量已达600万人次,“十二五”末这些城市轨道路网日客流量将超过千万人次[3]。地铁站外导向标识作为地铁的明片,其规范设计、合理布局显得甚为重要:有效引导乘客,提高乘客出行效率,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设置完善的标识,科学引导乘客,是轨道交通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

2 问题阐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地铁站点导向标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标识本身的设计和站点内部的布局,对于站外导向标识布局的研究较少。实际上,站外导向标识的合理布局对地铁公司和乘客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常设置一个站外导向标识需要花费数万元(土地出租费、设计安装费、维护保养费等),随着地铁线路的增加,站外导向标识的设置对于地铁公司将是一项较大的支出。如何在预算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引导乘客,吸引潜在的客流,就显得尤为关键。

本研究立足于地铁公司和乘客,在满足地铁公司支出费用的基础上,使站外导向标识的服务效率最大化。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1)全面分析地铁站点周围用地情况、接驳站点分布情况、道路网分布情况等,确定导向标识的布设范围。

(2)在确定标识布设范围的基础上,根据站点周边道路网布局情况和客流调查,进行客流流向、流量分析,确定到达地铁站点的客流流线。

(3)在客流流线上,选择那些容易引起乘客路径选择歧义的位置或潜在大量客源的位置设定为导向标识关键点。

(4)基于关键点和行人有效识别距离,建立普通导向标识布点优化模型,建立普通标识布点模型。

(5)对由布点优化模型确定的普通标识点,通过乘客、地铁公司、社会影响三方面进行合理性分析,最终确定最优方案。

3 导向标识的分类

在客流流线上,导向标识点分为关键点和普通点。

关键点:

那些容易引起乘客路径选择歧义的位置或潜在大量客源的位置。关键点又分为引导型和吸引型关键点,吸引型关键点标识其作用为吸引潜在客源,主要设立在居民区、商业区等人流密集的地点;引导型关键点标识的作用为有效引导乘客,消除乘客歧义,主要设立在交叉口、拐点等位置。

普通点:

除了关键点以外的导向标识设立点,主要功能是为了加密导向标识,增大标识覆盖范围,使相邻两个导向标识之间的距离不会过长。

导向标识相应分为关键点导向标识和普通点导向标识,其中关键点导向标识又可分为引导型关键点导向标识和吸引型关键点导向标识。

4 普通点导向标识布点模型

在客流流线上,导向标识应该具有连续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分配有限的标识使它们的覆盖范围达到最大化。本模型通过导向标识在流线上的覆盖长度来代替其覆盖面积,由此可以简化了模型的复杂度。模型假设在客流流线上,任意相邻两标识间增设一标识,将其设在中间最为科学。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模型参数:

m:该地铁站点的普通点导向标识数目(个);

d:通常情况下,行人的可视距离(m);

n:通往地铁站点的客流流线数(条);

ai(1≤i≤n):在第i条客流流线上的关键点数,包括虚拟关键点(个);

(1≤j≤ai):在第i条流线上,第j个关键点离地铁站的距离(其中l1为地铁站点,lai为辐射半径与客流流线的交点)(m);

:在第i条客流流线上,第j+1个关键点与第j个关键点间之间的距离(m);

(1≤j≤ai-1):在第i条客流流线上,第j+1个关键点与第j个关键点间应设置的普通标识的数目(个)。

模型说明:

(1)目标函数表示将普通点导向标识中覆盖长度的最小值达到最大化,既使得标识最小使用效率最优化。

(2)模型中的,避免了在中,时无意义的情况。因为当时,,而的目标是取其最小值,故不可能是的情况。

(3)将地铁站服务范围的边界与客流流线的交点和地铁站点本身看成标识关键点,将这两类标识关键点称为虚拟关键点。

5 合理性分析

在普通点导向标识布点模型中假定了客流流线上,任意相邻两标识间增设一标识,将其设在中间最为科学,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需要通过对每一个普通点导向标识从乘客、地铁公司、社会影响三方面进行合理性分析(图2),对不满足要求的进行移位调整。

6 实例研究——下马坊地铁站

6.1 下马坊地铁概述

下马坊车站是南京地铁2号线的站点之一,位于中山门外小卫街,共有四个出入口,如图3所示。其中一个为地下出入口,其余三个为地面出入口。周边有居民区、大学、公园,客流量交通量较大。

6.2 下马坊站周边环境分析

(1)周边用地情况。

居民小区:东郊美树苑、樱花苑、东元山庄、君临紫金、都市山庄、卫岗26号小区、钟山花园等。公共设施建设:下马坊遗址公园,目前无大型商业设施。学校: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2)接驳站点分布情况。

常规公交主要有小卫街公交车站、小卫街(东)公交车站、下马坊公交车站、卫岗公交车站和理工大站双向共10个公交站点。

(3)道路网。

主干路:宁杭公路;次干路:胜利村路。

6.3 布点范围及客流流线

在与地铁线路平行的方向上:基于站点周边环境的调查,一般以与相邻地铁站间距离的一半为标识布设范围边界;在与垂直地铁线路方向上:基于站点周边用地开发和道路网的调查,根据对客流的吸引程度决定标识布设范围。

根据下马坊地铁站周边环境的调查分析,下马坊站标识布点范围主要西起卫岗26号小区,东至南京理工大学三号门;根据下马坊地铁站周边道路网布局和主要客流点,分析可得5条客流流线。

6.4 导向标识关键点的确定

在辐射范围内,吸引型关键点有三个:南京理工大学三号门、南京农业大学北门和钟山花园城。下马坊公园关键点与南京农业大学北门之间的距离小于可视距离d (以70米计),故不再设点;下马坊地铁站东北出入口与君临紫金居民区毗邻,故不在此另外布点。

引导型关键点有四个:铁匠营路与宁杭路交叉口、宁杭路与胜利路交叉口、胜利路与后标营路交叉口、后标营路与龙宫路交叉口。龙宫路与宁杭路交叉口与地铁站之间的距离小于d,故不再布点。

虚拟关键点两个:下马坊地铁站,流线与辐射范围(虚线)的交点。南面与东面的虚拟关键点因与实关键点距离相近,视为同一点,故不另设。

6.5 普通标识点的确定

通过普通标识点优化模型的计算方法,确定普通标识点的位置。其中各参数值如下:

普通标识数目m=7;行人可视距离d=70m (暂定);客流流线数n=5。

表1在第i条客流流线上的关键点数(包括虚拟关键点,参数ai)

表2在第i条流线上,第j个关键点离地铁站的距离(参数)

表3第i条流线上,第j+1个关键点与第j个关键点间之间的距离(参数)

将各参数代入优化模型中,求解,求解得到:第i条流线上,第j+1个关键点与第j个关键点间的普通标识(参数),见表4。

根据优化模型,得到初步布点方案(图4)。

6.6 合理性分析

对初步布点方案中的每一个标识布点进行合理性判断,得出需要调整的标识点。通过对客流流线的分析发现,3号流线客流量较少,流线西边紧邻友谊河,流线东边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围墙,仅在流线西边有一个名为金陵生物医疗科技产业园的出口,而流线其余部分均没有交叉口和显著客流吸引点,因此在3号流线上设置一个普通标识点即可满足需求。故在原有基础上对方案进行如下调整,将9号标识撤掉,并且将10号标识移至金陵生物医疗科技产业园的出口处南侧。此方案即为最终优化方案(图5)。

7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对导向标识点的分类,建立了布点优化模型,提出了一套地铁站外导向标识布点优化方法,使有限的站外导向标识覆盖率达到最大,最大程度吸弓I贿細导乘客。

本研究删于纖站外导向标只的布点设计,也可应用于其他交通枢纽场站站外引导标识以及需要设置藤引导标只的公共漸等的导向桥只布点设置。

摘要:本研究关注于地铁站外导向标识的布点问题,提出了一套使导向标识利用率最大化的布点优化方法。首先,根据导向标识不同的功能定位,对其进行分类;其次,在确定地铁站点服务范围的基础上,从用地性质、接驳站点分布和道路网三方面分析了站点周边环境,从而确定客流流线;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导向标识,通过分析判断和优化模型分别确定其初始布点位置,并对每个选址进行合理性分析,最终得到布点方案。本文以南京市下马坊地铁站为例,对优化方法进行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环境分析,地铁站外,客流流线,导向标识,布点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智娟.城市轨道交通站内通道疏散能力评估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1.

[2]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课题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09)[R].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数论布点方法论文 篇4

一、我国大气质量标准

在这里对我国的大气质量标准进行简单的介绍, 主要是因为我们对环境大气监测中的布点方法与意义进行分析, 是为我们解决大气环境质量问题服务的, 它对我们进行大气环境监测有重要意义。1) 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这三级标准主要是为了保证人、社会、自然界和谐发展为前提的下确定空气质量的最低要求标准。2) 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划分和执行的标准, 我们都是通过每个不同区域的具体的自然和人文条件进行区分的, 这其中我们主要的区分标准是大气污染的程度, 而被划分的每一类区都按照环境质量的级别执行相应的标准。3) 大气监测中的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处理等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 按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的《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 (试行) 》的有关规定进行。4) 对于每个地区的大气环境标准, 是由每个地区自行确定的, 而且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形成规范的规划, 由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和机构监督管理, 大气环境质量必须达到规定的大气标准的最低值。

二、布点采样的原则

1) 根据污染程度的不同设置三个高、中、低不同污染程度的监测区域。2) 监测点位的布设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应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布点一般根据风向和污染源的集中程度而定, 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多设污染监测采样点, 上风向相对少设。3) 要根据人口的密集程度, 工业区的密集程度和污染的程度来设定采样点, 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高污染区域多设, 否则少设。4) 我们所设的采样点的周围尽量比较的开阔, 采样口的水平线和周围建筑的角度的夹角不应过大, 不得超过30度, 环境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采样点周围不能够有其他局部污染源。且应该避开比较有吸附能力的建筑物和树木。5) 为了使的各个监测点位的数据有可比性, 尽可能的做到所测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相同。监测点位置一经确定之后, 不宜轻易变动, 以保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6) 采样点高度的设置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同时从测定的目标出发, 比如说, 如果观察大气污染物对人的影响, 采样高度就可以设置在1.5米到2.0米之间。

三、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

1) 我们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 主要是对一个周期内对影响环境的主要污染物进行不间断的监测, 并通过监测来查看它在大气中的含量是否满足相关的国家规定标准, 而我们对环境监测的这些数据是编写大气环境质量报告的基础。2) 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 其数据同样可以应用于大气污染预测的报告中, 为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现有的大气质量情况, 提供一些方便, 让我们从总体上总结出它发展的现状和变化的规律及趋势。3) 大气环境监测的基本数据为我国有关的环境监测部门工作提供了的最基本的参考资料, 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 同时也为我国的环境质量的修订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方便环境部门的研究和管理。

我国的空气监测的主要污染物质是SO2, NO, 碳氢化合物和浮尘等等。对空气的监测是我们合理的评价大气环境质量和进行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的前提。

四、监测网点布点方法及意义

适用于各种监测任务或所有污染物监测的最佳网络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永久性的、一劳永逸的监测网络也是不存在的。我们要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和监测目的的不同, 合理设计监测网络。

1) 功能区布点法:这个方法主要用于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的初期, 它是一种比较常规性的布点方法。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的不同, 在不同的功能分区里面进行踩点, 但是要对采点区域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所监测的范围内, 我们要对其人为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以及自然因素进行充分的讨论。功能区布点法是与地面层的人类活动结合在一起的环境监测方法, 可以充分的反映出人类活动和区域布局对环境的影响, 在大气污染的扩散点位上采样, 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大气环境污染的多方因素。2) 网格布点法:通过坐标方法平均布设采样点的方式, 把要检测的区域平均的划分为一定的网格, 因此它比较适合那些有比较多污染源, 且在分布上满足网格布点条件的污染区域。运用此方法对环境进行监测, 要根据受污染的程度来决定网格的划分, 但也要考虑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个监测方法的优点主要在于他不受客观的人为因素的影响, 对污染物在空间上分布反应的也比较直观, 而且, 随机性比较强。3) 扇形布点法:在一个地区, 如果它的主导风向相对明确, 且污染源多是孤立的高架点源, 那么比较适合用扇形布点的方式。以污染源所在的位置为源点的顶点, 把主导风向看成是一条轴线, 然后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布点规划出监测区域的范围, 且一般情况下所化扇形的角度在四十五度到九十度之间, 但不得超过九十度, 在扇形的内部根据距离做弧线, 然后在弧线上采点, 一条弧线三到四个为宜。4) 同心圆布点法:当一个地区的污染源较多且成片式集中到某一区域的时候, 我们比较适合采用同心圆式的布点方法。以圆心为基础按不同的半径画圆并画放射性的射线, 在他们的交点处设置采点, 进行采点时要注意在下风向的采点相对多些。扇形和同心圆式布点法都与盛行风向密切相关, 当我们对这些的污染物的扩展特性及风向十分了解时, 便于我们找到污染浓度最大的地区, 同时因为布点的设置优势, 也可以避免漏掉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

五、结论

大气环境的好坏严重的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对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布点分析能都很好的了解我们大气污染的现状,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及时的预测污染的走势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上是笔者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面问题的简单总结, 希望通过以上的工作可以给环境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匡跃辉.环境污染热点问题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上一篇:地理复习备考建议下一篇:科技生产力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