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布点(精选10篇)
监测布点 篇1
摘要: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与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 我国对各行各业都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与发展, 相应的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进步。环境问题是近些年来的一个热点词汇。如何治理环境似乎成为了一个茶余饭后必谈的话题之一。本文将介绍大气监测布点的优化方面的内容, 希望大家有所了解。
关键词:大气监测,检测布点,大气质量评价
环境污染可以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声污染。本文将要探讨的就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具有全球性, 空气是不断的流动的。因此一个地区或者国家受到了污染, 那么其它地区或者国家也将会受到污染。因此对大气监测与治理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那么在开展大气监测工作中, 将如何进行布点呢?本文将会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1研究大气监测布点优化的意义
1.1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大气监测工作。为什么要研究大气监测布点优化的相关内容?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有什么意义?其实研究大气监测布点优化相关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首先, 研究大气监测布点优化[1], 可以更好的开展大气监测工作。布点是大气监测过程中一个必要的途径。通过布点, 对不同地方的大气环境进行相关数据的纪录, 然后在整合总体的数据, 可以得到某一区域的大气情况。所以布点工作对大气监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 研究大气监测布点优化相关的内容, 可以更好的开展大气监测这项工作。1.2提高数据的有效性。在大气环境监测的过程中, 布点的不同将会直接的影响到最终的数据与结果。因此布点的方式和方法在大气环境监测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采用合适的布点方式, 那么该区域的大气监测数据将会失去意义。因此, 选择合适的布点对大气监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研究大气监测布点优化方面的内容, 有助于提高大气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1.3有利于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我国环保事业是有许多方面组成的, 大气污染的治理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研究大气监测布点优化方面的内容[2], 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大气监测的技术含量, 从而为更好的治理大气污染提供有效的数据保障与理论依据, 进一步的加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尽一份力量。
2研究大气监测的基础资料分析
2.1污染源特征。在研究大气监测的过程中, 是需要许多的准备工作的。想要对一个地区进行大气监测, 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了解这一区域的污染源特征。污染源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根据污染源流出口的形状来分, 污染源可以分为点污染源、线污染源和面污染源;根据污染时间来分, 可以分成持续源、间歇源和瞬时源;根据污染形式来分可以分为以此污染源与二次污染源。污染源的分类还有许多中, 主要的分类就分为以上几种。每一种污染源的特性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对某一区域实行布点法进行大气监测的时候, 首先就要了解这一区域的污染源特征。污染源的特征不同, 所采用的布点方法也是有所差别的。2.2气象资料。对检测地区的气象资料进行一定的了解, 也是采用布点法进行某一区域大气监测的必要准备之一。那么所谓的气象资料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它主要包括风向、风速、温度、湿度、降水量、日照时间以及温度梯度及逆温层底部高度的资料。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研究风向是为了找出布点的方位, 一般进行大气监测的过程中, 布点的位置为下风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 风水平移动的距离。研究风速是为了确定布点数量的多少与布点的方式。风速与布点数量是成正比的;湿度温度等其它气象要素也是确定布点相关内容的有效依据。2.3地形与其它资料。除了需要了解相关的污染源特征资料与相关的气象资料, 在进行大气监测之前, 还需要了解相关区域的地形资料和健康情况与人口及动、植物资料。不同的地形布点的方式也是有所差别的[3]。同时, 健康情况与人口及动、植物资料也影响这布点方式的选取。因此对这些资料进行必要的掌握与分析时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3布点的几种方式介绍
3.1扇形布点法。布点主要有三种方法, 不同的布点方法所适应的情况不同。第一种就是扇形布点法。扇形布点法是以污染源为中心, 以一定的角度与弧长做扇形进行布点。扇形布点法主要是是为了弄清某一方位的污染影或验证大气扩散模式。污染影是指处在污染区域的地方或者范围的大小;而大气扩散模式是指研究污染物在大气中一种迁移、扩散的方式。扇形布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一定要以污染源为研究的中心, 而布点的区域应该是污染源的下风向。如果在布点的过程中将布点的范围设置在污染源的上风向, 那么此次检测的数据无效或者不具有代表性。3.2放射式布点法。放射式布点法是为了弄清被污染地区的各个风向方位、每个污染风向方位机率相似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布点方式。在采用放射式布点法进行大气监测的时候, 要以污染源为中心, 做若干个同心圆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 要在不同的同心圆内设置相同的点或者呈一定的递减规律进行研究。3.3网格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就是将监测的区域划分成一张大网, 然后进行平均分配, 将每个网格设置一个点。网格布点法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校多而分散均匀的污染源, 且污染物空间分布比较均匀。这个时候采用网格布点法是最合适的。需要注意的是, 网格布点法应该设置在污染源的下风向。
4优化布点的具体操作介绍
4.1准确设置监测点的高度。想要进行大气监测过程中布点法的优化处理, 可以注意的事项有许多中, 在众多的事项中, 比较突出的事项之一就是要准确的设置监测点的高度。在进行布点的过程中, 监测点的高度对大气监测的结果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因此, 设置监测点的高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设置监测点高度的过程中, 主要有以下几种参考物:第一是污染源, 监测的高度与污染源的距离是一个有效的参数。根据相关的气象资料等内容, 可以推测出监测点距离污染源的距离;第二是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不同, 监测点的高度也是不同的。在研究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对动物的影响、对植物的影响过程中, 所需要设置的监测点高度是有所不同的。相关的实验人员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的开展布点法大气监测工作。4.2避开污染源。优化大气监测布点法的过程中, 还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要注意避开污染源。一些初级的研究学者在进行大气监测布点的过程中, 并不是很注意这方面的内容, 有的学者甚至将布点的位置选在与污染源最近的地方。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污染源附近的大气监测所得出的数据不具有代表性。因为污染物在大气中是进行不断的扩散的。因此想要准确的研究大气质量, 在开展大气监测工作的过程中, 布点所选取的位置应该远离污染源。具体应该距离污染源的距离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断定。4.3避开障碍物。在布点的过程中, 想要数据更加的准确, 更加的具有代表性, 还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在进行布点方位选取的时候, 要尽量的避开障碍物。一些工作者在进行布点的过程中, 所选取的布点区域内有较明显的障碍物。这就使得布点法获得的大气相关的参数不具有准确性。想要更好的应用布点法进行大气监测, 就要在选取布点区域的时候, 尽量的避开明显的障碍物。
结束语
以上内容就是本文对大气监测布点优化相关内容的介绍, 通过本文的介绍, 想必大家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大气监测是治理大气污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对大气监测的重视程度应该是非常高的希望相关的技术人员能够注重大气监测工作的开展, 为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鹏.分析测试质量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2]范江.干早环境监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4.
[3]张诚.环境监测常用数理统计方法[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监测布点 篇2
辐射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本文着重介绍一种新的优化布点方法,即BP(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该算法的步骤.应用实例表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用于监测一个地区环境辐射平均水平的`优化布点是十分理想的.
作 者:周春林 ZHOU Chunlin 作者单位:第二炮兵工程学院102室,西安,710025刊 名:辐射防护 ISTIC PKU英文刊名:RADIATION PROTECTION年,卷(期):25(3)分类号:X8关键词:辐射环境 监测 优化布点 BP人工神经网络
红色的布点 篇3
在一片矮小的沙丘旁,住着一族又凶猛又可怕的家庭——红蚂蚁,别看它们的体型没有米粒大,但它们强悍的团队,足以让我们为之惊叹。
红蚂蚁既不会哺育儿女,也不会亲自寻找食物。它们为了生存,只好使用一些令人石破天惊、意想不到的办法——绑架其它种族蚂蚁的儿女,将它们养在自己家里,等它们长大时,就变成为红蚁服务的奴隶。
它们总会在花丛中若隐若现,潜伏在小溪旁。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闲暇之余看见一群红蚁浩浩荡荡地出征了,它们步伐整齐,昂首挺胸,它们的队伍有一两米长。它们向黑蚂蚁的洞穴附近逼近,两支队伍蓄势待发,准备为保卫团队而战。
俗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难。红蚂蚁像箭一样飞奔而过,黑蚂蚁哪里是它们的对手,只能做“无力”的抵抗。但最后,黑蚂蚁还是无可奈何地让红蚂蚁抢走自己的孩子。
在路途中,我决定把几只红蚂蚁放在荒原里,它们东撞撞西爬爬,半天找不到出口。我看得有点不耐烦了,但有一个重大发现:蚂蚁是靠视觉找路的。
我于是得出了一个结论:红蚂蚁是靠视觉和记忆来找路的。因为红蚂蚁的视觉路线太狭窄,而且它们回来的路线和出发的路线是一样的,这说明它们的记忆力非常强。
我喜欢红蚁的强悍,喜欢它们的团结,喜欢它们那种超强的记忆能力,倘若有一天能把这种本领复制到我们人类身上,那这个世界将是更加完美的世界!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实验小學四(9)班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优化布点研究 篇4
监测布点是空气质量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则上,监测布点数量越多、密度越大,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就越可靠,但与此同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时间和经费也就越多,因而如何优化监测布点,通过有限的监测布点获得更为科学可靠的空气质量信息成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优化点布点原则
由于不同地区的空气质量监测任务和监测目的不同监测条件也有所差异,因而其监测点位的布设方法也各不相同,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的点位的布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监测点位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所设置的监测点位应能反映出监测区域大气环境特点、空气污染水平及其变化规律等等;2)监测条件一致。所选取的监测点位的条件应尽量保持一致,以保证各个点位之间所获得的监测信息具有较强的可比性;3)点位分布均匀。为了使监测区域的空气污染水平及其变化规律得以较为客观的反映出来,应在符合实际情况和监测需要的条件下尽量使监测点位分布均匀一些,同时,监测点位的选取还应充分考虑一座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域和空气污染源的分布;4)布点的设计往往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一旦确定布点,往往是长期的,一般很难随实际情况的变化而随意变动,但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城市功能分区及污染源情况不可能一成不变,城市未来空气质量及其分布规律也极有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要对城市规划有详细的调查,这样可以保证监测点兼顾城市的未来发展需要。
2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优化布点步骤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优化布点应遵循实际考察并设计方案,设置点位,点位检验三个步骤进行,具体方法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如下:
2.1 求全市区均值
首先,在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前要先对检测区域概况进行考察,包括对城市地形、人口密度、功能区分布、城市规划等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对上述因素的调查应尽可能详尽,从而确保后续监测方案的设计及点位的布设更为科学合理。在此阶段应对城市的主要污染区进行详细调查,对主要污染区域进行模块划分,为后续监测方案设计和点位布设提供依据,保证布点密度、个数的设计合理,同时详细的地域调查可以对特征区域进行标注,保证了布点设计位置具有代表性。同时对于主功能区以及污染区的划分可以保证监测布点的针对性。
其次,应通过网格实测及其他手段法计算出全市区均值。利用落地浓度计算法对主要污染物趋势进行分析,进而找出轻污染、中等污染、重污染区域,并画出污染物地理分布图。并依据上述分析的来的信息制定几套较为可行的备选方案,再通过方便程度、安全性、位置高度、仰角、离主干道距离、无局地污源等因素对备选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最优点位。
2.2 点位设置
由于设置空气质量检测点位需要一定的条件,只有充分考虑到可能影响监测数据的各种因素,才能确保点位设置合理有效。一般来说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应注意以下条件:监测点位周边建筑物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有过大的变动,监测点位空气必须通畅,采样口和接收器之间要通畅无障碍物等等,应结合所选方案情况及上述条件对监测点位进行合理布置。
2.3 点位检验
为了确保所设点位合理可靠,在初步确定点位位置后还应进行点位检验,检验方法如下(以双污染因子的检验为例):
以上两式中:
t———实际计算t值;
X1-X2———样本和均值;
n1、n2———样本和容量;
———样本1和样本2的方差;
———合并样本方差。
通过上述公式对监测点进行检验,若所选取的样本与总体样本无差别,则可采用检验样本作为监测点来监测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
3 总结
综上所述,优化点位布设对于保障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客观性、可靠性以及节约空气质量监测费用及人力、物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不同城市的地形、功能分区、污染源、人口、监测条件等均有着各自的特点,且各地空气质量监测目的和监测需要不同,因而应在进行监测点位布设前应先进行详细的实际考察,并结合考察结果和监测点位优化布设的一般原则制定可行的监测方案,再结合监测条件设置合理的监测点位,另外,进行点位检验也是确保监测信息科学可靠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艳萍.浅谈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优化调整[J].科技与企业.2012 (10) :181
[2]杨亚洋.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23) :203
[3]吴江洲.关于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优化调整工作应注意事项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 (13) :111-112
团建布点试验重点方向 篇5
一、综合类
1、完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与工作载体
2、构建覆盖全体青年的团的基层组织网络
3、探索利用信息网络为载体加强团的建设和工作
4、探索团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5、探索团组织服务青年民生的项目和机制
二、基层团建创新类
1、实施基层团建基础工程
2、创新形式过好团的组织生活
3、有效激发传统领域团组织活力
4、开展团支部“一团一品”建设
5、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创新
6、新社会组织团建创新(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社区自发组织等为重点)
7、青年社团、青年自组织骨干的培养和凝聚
8、深化区域化团建、网格化团建,探索团组织间互联互补互动新机制
三、团员、团干部队伍建设类
1、建立健全团员意识教育长效机制
2、建立健全流动团员服务管理机制
3、“推优”工作创新(推荐制、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等)
4、完善团干部协管制度
5、优化团干部成长的政策环境
6、建立健全团干部教育培训体制机制
7、实施青年人才资源开发( )
四、团内民主建设类
1、探索基层团务公开机制
2、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如团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团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等)
3、加强团的委员会建设和探索全委会工作机制
浅谈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 篇6
1 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 大气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全国各地出现的雾霾现象就是其最好的证明。大气环境的污染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如果长期处于低污染状态下, 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 严重状态下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发生中毒等危险症状。例如美国伦敦的烟雾事件、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等等, 这些悲剧事件的发生已经能够为人们做出了提醒。大气环境的污染不仅对人类造成了影响, 还会对动植物带来破坏, 动物的种类的减少, 农作物产量的下降, 植物的枯萎等等。因此对大气环境进行检测是维持人类社会生存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选择原则
2.1 灵活性原则
大气环境布点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布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客观的反应大气环境状况。布点的选择要具有灵活性, 根据检测地点的工业发展水平、河流流域、检测地形、污染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 进而对大气环境布点进行确定。
2.2 代表性原则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选择首先应具有代表性, 代表性原则是指布点的选择应能够客观的、真实的反应监测范围内环境的状况。能够在此本次监测结束之后对此地区未来大气环境发展情况做出估计, 预测出未来的大气环境发展趋势。这种布点的定位原则称之为代表性原则。
2.3 经济性原则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选择应符合经济性的原则, 经济性原则指的是在对大气环境进行基础的布点之后, 对该地区的环境可以全面的了解监测之上, 对大气污染较轻的地区少布点, 对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多布点, 进行科学的分配。力争做到布点分配的优化配置。
2.4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根据监测地区大气污染实际情况和污染程度, 对布点的高度进行确定。例如, 此地区的大气环境对人体危害较大, 这时布点的高度最好确定在1米到2米之间, 如果大气环境中存在的对植物危害的气体较大, 那么布点的定位高度应与植物叶面的中心部位等高。这样的定位方式符合科学性的原则。
2.5 一致性原则
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被检测地区周围的环境应与此地区的大气污染浓度相适应, 一致性的监测原则可以对污染地区的气候环境进行合理的分析。不管是对于检测目的还是气候环境, 一致性原则都是监测的基础和前提。
3 大气环境监测前的准备
3.1 污染源及其排放情况
在大气污染监测之前, 要对污染源的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统计, 汇编成清单。在监测之前要按功能划分, 例如高架建筑物的污染物排放情况, 烟囱的高度、直径、污染物排放浓度等等。或者类似低矮烟囱的小的污染源, 其排放的污染物所占的比率。我国目前对于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以燃煤为主, 所产生的污染物特别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是造成煤烟类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构成物。
3.2 气象资料
气象资料是包括降水量、温度、湿度、日照风向等等的资料。其中要特别的了解监测地区的风的变化情况以及地的逆温情况。因为检测者可以根据这些气象的变化确定该地区相对清洁的位置。观测大气中污染物的主要位置变化, 确定在定期检测中的频率及分布。同时, 这种做法对出现高浓度污染的状况提供了好的预防措施。
3.3 地形资料
地形对于某地区的温度风力等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同时, 对该地区污染物浓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兰州市因其特有的盆地地形, 使其大气污染物不易排放和扩散。而兰州市西部是以石油化工为主的盆地, 强大的日照和大气逆温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产生。对这些地区的布点必须加以深层的考虑。
4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选择的方法
4.1 扇形布点方式
所谓扇形布点法是指在一片相同的扇形区域内, 在距离扇形中心的弧线上设置采样点。其详细的步骤是:以主导风向作为轴向, 将扇形的区域设置在下方向的地方, 所形成的角度大概在45到60度, 最大不能超过90度。一条弧线上设置3到4个采样点, 每个采样点之间的距离在10°到20°之间。这种扇形布点法主要适用于高架区, 并与周围环境隔离, 主导风向容易选择。
4.2 同心圆布点方式
同心圆布点方式首先要找到污染区的中心位置, 以这个中心为圆心, 以不同数值为半径画圆。同时以扇形布点法为基础, 做出从圆心的10°到20°的射线。最终在射线和同心圆的交点处确定布点。与扇形布点方式不同的是, 同心圆布点可以均匀的进行分布, 也可不均匀的分布, 采样点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但要确保固定在主导风向上, 下风向的采样数量要比上风向的多一些。
4.3 功能布点方式
人们的生活范围大致可分为:居民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区等等。所谓的功能布点法就是根据这些区域的划分, 对大气监测的布点进行设置。然后再从人力物力资源方面进行分析, 最终得到完整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目前, 这种大气环境检测方式还不够准确, 因此多用于区域性的常规检测中。所以对于这种布店方式, 我国还有待于研究。
4.4 网格布点方式
网格布点是指根据该区域的人力、物力、环境污染程度的状况, 将检测区划分为网格状的结构, 以达到对该地区的广泛监测, 全面覆盖。这种布点方式主要适用于污染源较多并且污染区域分布较为均匀的地区。
5 结论
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气污染的问题, 大气保护组织也随之增加。人们的关注度不断加大, 环保意识不断提升,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更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 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尤为重要。我国应根据大气污染的实际状况、人口分布、工业发展水平等状况, 将以上几种方法科学的利用, 以确保大气环境监测的准确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邓奕球.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监测布点 篇7
1 确定点位的方法
1.1 优化点位应满足的要求
首先应反映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水平、污染变化规律和污染变化趋势, 并体现城市特色和突出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点位的布设要尽量考虑适当的功能区分布, 尽可能在布局上比较均匀, 并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点位应避免公路的直接影响, 距离公路边20米以上, 距附近房屋、建筑物的距离在其高度的2.5倍以上。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夹角不大于30度, 采样口周围 (水平面) 有270度以上的自由空间, 采样口高度在3~15米;要求点位能保持相对稳定性, 有良好的供电条件, 并管理方便、安全、易于接近。优化点位应满足相关统计指标的要求, 优化组中有一个点位应满足方差较大, 其它点位历史数据应满足方差、变异系数较小的条件, 能明显反映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和变化规律, 数据受周围环境因素干扰较小。
1.2 监测网点的布设原则
对于采点有很多考虑因素, 如人口分布及密度, 监测范围、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气象、地形、经济条件。采样时间为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我国监测技术规范对于采样频率有具体的规定, 依据具体情况而定。采样点多设在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一种是主导风向明显, 污染源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 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位。对于工业密集或污染物超标地区, 可增加采样点, 而郊区、农村或污染物浓度低, 可减少样点。采样点周围环境要求是采样点设置条件一致, 采样点相对高度为1.5~2m, 而如果连续采样, 则相对高度为3~15m。
1.3 采样点数目的确定
合理的布设采样点是确保分析数据有效性的前提之一, 对于不同区域, 由于污染源的分布和气象条件不尽相同,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布点方法。目前常用的布点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1) 功能区布点法。功能区根据各自的实际用途来分类, 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 工厂密集区、购物消费区、人民生活区、车辆密集区。每个区的污染状况由于其功能不同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综合考虑各种条件、人员和物资水平, 采样点的布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各功能区。因此采样点的布设并不是平均分布的, 不难想象工业活动较多的地区环境污染严重, 需要多布设点位。而人类出入频繁的地方则是第二大污染区域, 布设点位数要求次之。2) 网格布点法。污染源分布均匀时, 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方格中心。对于有多个污染源, 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地区, 可以考虑用网状直线平均划分污染区域, 采样点则可布在交叉线的交点处;若网状区域较小, 采样点也可设在方格的中心。对于网格的实际大小则应根据污染源的危害范围, 并综合考虑区域人员和物资的总体水平来决定。风向也会影响区域的污染状况, 因此布点也应考虑到这一点, 对于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区域, 应把大部分的点位设在下风向。3) 同心圆布点法。对于不是单一污染源的区域, 往往由多个污染源构成, 形成污染群, 而且这些污染源较大且相对密集, 这种区域多使用这种方法来确定布点。同心圆半径:4、10、20、40千米;从里向外各圆周上设4、8、8、4个采样点, 不同圆周上的采样点数目不一定相等或均匀分布。对于由多个密集污染源构成的污染群, 一般都是以污染群的中心为圆心向四周画圆, 这样得到许多个同心圆, 然后根据圆圈大小通过圆心作一些直线, 直线与各个同心圆都有了相交点, 交叉点则成了布点选择。这种布点方法还是应该考虑主导风向影响的, 应多布设主导风向下风向的交叉点。
2 实例分析
以某市的大气例行监测为例, 全市共布设监测点位5个。但根据相关规范规定, 对于人口不多于50万的城市,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悬浮颗粒物总监测点应布设3个, 灰尘自然沉降量监测在3个以上。结合采样点数目确定的方法, 根据该市具体污染情况综合考察、结合区域大小分布点位, 实现高效利用人力物力的目的。
2.1 监测季节、时段和监测项目
取最污染季节 (冬季10月) 连续20天的监测数据来评价优选该市大气监测点位。每天监测选择两个时段:7∶30~8∶30、14∶00~15∶00。监测项目:PM10、SO2、NO2、TSP、硫酸盐等。
2.2 优化方法的确定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的空间应足够的开阔, 不能有不明物体遮挡以影响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夹角小于30°, 监测点周围应有270°的采样捕集空间, 这样来保证空气的畅通;应尽可能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干扰, 原则上来讲布设点周围20米内不能有局地污染排放源;对于一些吸着力特别强的树木布设点应躲开, 一般在15~20米范围内不能出现绿色乔木、灌木等。最后还应注意监测点的可到达性和电力保证。根据采样点布设原则, 采样点多设在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根据该市的具体情况, 用功能布点法来布点, 一般工业区污染最严重, 城市中心次之, 而居民区相对污染最小。从污染物浓度大小的总体分布和平均值两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并根据大气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布点的原则,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参考历史数据,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从而确定最优化的点位。
2.3 结果分析
综上所述, 该市大气监测优化后的测点为:1、2和3监测点。其功能类型分别为:工业区、交通稠密区, 居民区。优化后的监测点所体现出来的监测水平几乎和原先布设点的水平没有区别, 而减少了两个监测点不但优化了资源配置, 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还保证了环境质量的提升。优化后点位的布设, 既照顾了城市的实际现状, 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符合资源最优化的理念, 也是和布点要求和原则相吻合的。
3 结语
总而言之, 优化监测布点将帮助人们突破弥补传统污染监测方法的缺陷和局限性, 提高城市环境保护和污染监测能力, 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提高人们生存环境的质量。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一项全民运动, 已被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中, 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 应逐步优化布点设置, 加大研究力度, 充分实现优化布点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磊, 马民涛.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与GIS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综述与集成初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四卷) [C].2009.
噪声监测中的布点问题及措施分析 篇8
1 噪声监测现状
目前我们日常的噪声监测过程中主要方法来源就是国标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规定了我们在噪声监测过程时允许的气象条件、应使用的仪器级别和仪器的允许误差范围等问题。但在我们的日常监测中也常常遇到了一些现行国标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甚至影响国标执行的严肃性。我觉得应该对5年前制定的国标予以补充完善。
2 噪声监测中的难点问题
噪声的仲裁监测对于监测数据要求很高, 要具有代表性、精密性和准确性。为了使噪声监测结果真实可靠, 对监测人员的技术要求也很高。规定明确指出, 在进行测量前后都要对声级校准器进行校准, 并且测量仪器所显示的数值偏差应该小于0.5d B, 如果超出0.5d B测量结果视为无效,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 为了避免由于环境复杂性与多变性的影响, 监测布点的选择就非常重要。
现阶段, 产生噪声的主要来源就是工业企业,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 噪声的污染范围比较小, 但是由于工业企业生产性质的不同, 环境的不同, 监测难度也会有所不同。现就我国现行的噪声排放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做以下总结:
2.1 噪声敏感点的布点和同步测量
在噪声排放标准文件下有明确规定:厂界噪声监测点位应在企业边界线外1米处。可是, 在实际噪声监测中会经常遇到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躲避噪声测量而故意遮盖, 避免产生大量噪声。在这种情况下, 监测人员如果不进行同步测量, 其测量到的噪声结果是不能够完全反应现场噪声情况的。例如:对某餐厅进行监测时, 在监测的同时在离噪声源最近的厂界1米外的一点R与敏感点窗外1米处设置布点E1进行实时的同步监测, 并做好记录, 记录中包括餐厅的噪声源工况。监测报告结果出来的同时, 应在报告中进行详细的说明边界的噪声是在噪声源噪声为多大, 以及生产工况是否正常的条件下所得到的监测结果。
2.2 噪声源的位置在高处、对边界外高处影响较大时的布点
噪声监测对象明确后, 噪声源的位置在高处或者是对边界外的高处作用较大时, 边界周边高度是否存在噪声的敏感点应予以确认。如果收到噪声影响高处存在噪声的敏感点, 需要根据影响高度进行布点和边界测量。但是受到影响作用高处不存在敏感点, 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不采取边界测量。
2.3 噪声声源和敏感建筑物位置相近或同属于一个
根据噪声排放标准中的在噪声敏感点室内监测时, 测点应距任一反射面0.5米以上, 距地面1.2米, 距外窗1米以上。但是在现场进行监测时, 监测点的位置是在建筑物内部, 标准规定指出, 在进行现场监测中缺少可操作性, 例如:将监测布点位设置在建筑物内部的中央位置, 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做到真实的反映噪声污染的情况。
2.4 企业内部有噪声源与敏感建筑物布点设置
如果在工业企业内进行监测布点的设置, 应该在离企业的厂界1米处进行布点, 测量结果符合标准也是不能够完全说明噪声的来源对于敏感建筑物影响作用, 这时需对其他布点进行监测。
2.5 背景噪声的测量
为准确反映污染源的噪声水平, 国标中给出了背景噪声的修正方法。但实际测量环节中, 工业企业不可能或者是不情愿牺牲企业生产线来进行背景噪声的测量, 这就导致工业企业厂界处背景噪声数值在理论上可以等同于企业背景噪声, 缺乏一定科学性。
3 措施分析
3.1 噪声测量位置的修改
在监测布点方面, 布点应该是在法定的厂界内1米, 并且高度为1.2米以上噪声影响位置;厂界和居民楼是垂直相连的, 监测布点应该是门窗外1米处。
此外, 背景噪声测量值的重新修订: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值不大于3 d B (A) 时, 应改变环境条件重新测量。
3.2 名词解释的修订
法定厂界、噪声敏感处和背景噪声应该进行重新修订, 例如:背景噪声:被测单位停止生产作业, 并且监测是在法定的厂界范围内1米处测定噪声值。
4 结束语
噪声监测具有实践性, 监测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很高, 监测人员是持证上岗, 在现场监测中进行科学的布点, 并且严格修正背景值, 是适应监测复杂性与多变性的最有效的方式, 同时也可以得到最准确、真实的监测数据。
参考文献
[1]王琳.噪声监测中的布点问题与对策[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03-18) .
[2]李治国.噪声监测过程中的点位布设问题[J].北方环境.2011 (09-28) .
[3]魏春燕, 张红艳, 郑秀丽, 刘清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监测布点和测量值修正问题探讨
监测布点 篇9
1 环境监测大气的布点方法
1.1 功能区域分布点方法检测方法
功能区域分布点方法, 是当前进行环境监测时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区域功能的不同来进行具体划分, 对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的检测[1]。有些时候, 有的地方污染比较严重, 有的地方污染则比较轻微。所以在功能区域分布点方法中, 就应该根据每个地区存在的差异,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大气检测人员要对分布点进行仔细的技术分析, 在分析的时候要考虑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争取得出精确无误的分析结论。
1.2 网格分布点方法检测方法
和功能区域分布点方法不同, 网格分布点方法需要根据该地区污染源的分布规律而制定的。比如在某些污染比较多, 且污染源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方, 就可以采用网格分布点方法。网格分布点方法是把分布点设在污染源的纵向或横向的坐标交点处。在使用网格分布点检测空气时, 工作人员首先要弄清楚污染源大小和人口分布情况, 并且还要把具体的检测结果绘制成一张实际的空间分布图。
1.3 扇形、同心圆分布点检测方法
在进行大气污染检测的时候, 工作人员要特别注意该地区常年的主导风向。在这些地区可以选用扇形、同心圆分布点检测方法。扇形分布点法主要适用于互相独立的、具有主导方向的上风区域。要结合不同扇形区域的具体扇形弧度, 来对扇形区域确定分布点。
而在一些污染比较严重、污染范围比较大的地区, 则可以进行同心圆分布点来检测大气污染。同心圆分布点经常用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区, 在污染圆周的周边也会设置同心圆分布点。更多的时候, 会将扇形和同心圆分布点相结合使用, 使之能够对大气进行更加全面科学的检测。
2 环境大气污染检测的具有的重要意义
如果人们对大气污染没有引起的重视, 任凭它肆虐下去将会威胁到人类的生产和发展。伴随着大气污染, 这些年来先后出现了雾霾、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由于人类无节制的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 导致了全球出现了温度变暖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南北极温度变暖, 让海平面逐渐上升, 让人类的生存土地不断地减少。同时大气污染严重破坏了自然气候, 导致了很多沙尘暴、海啸、台风的发生, 给人们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大气污染所产生的有毒气体, 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由于空气的恶化, 人们在呼吸的时候有可能将空气中有害的污染物吸入呼吸道中, 比如硫化物、一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都会对人体有巨大损伤, 长此以往将会大大提高人患肺癌、气管癌的概率。另外, 大气污染还会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 甚至会导致农作枯萎。由大气污染而引起的恶劣天气会产生冰雹, 冰雹会对农作物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由于大气污染所引起的巨大危害, 因此我们对大气污染进行防治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已经出现大气污染的地区, 应该对该地区进行及时的大气检测。只有及时行动起来,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才能避免大气再次受到工业废气的污染。
大气污染检测在现阶段有两大重要意义:首先, 大气污染检测通过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周期内进行检测, 可以得到一个科学合理的数据。这个检测数据具有很高的环保说服力, 能够引起民众对环保的重视, 同时该数据还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进行的大气环境整治工作。其次, 大气污染检测可以提高我们防治大气污染的工作水平, 同时大气污染检测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帮助环保部门工作更好地开展工作, 能够为环保部门提供科学系统的数据。
3 环境大气检测分布点的设置原则
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来设置大气检测分布点, 如果某个城市的污染比较严重, 而这个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稠密, 那么就应该在这个城市多设置一些大气检测分布点。尤其是应该在人口流动比较大、生活废弃物过多、垃圾场密集的地方多设置一些大气检测分布点[2]。其次, 大气污染检测点要尽量地设置在污染区域, 工作人员要科学地按照污染情况来设置大气污染检测分布点。在受季风影响严重的地区, 应该在风向的下风向多设置污染检测放置点。
同时, 在某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 工作人员可以合理地把该地区分为污染程度轻微、中度、严重三个层次, 对不同层次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为了避免对周围群众带来影响, 工作人员要将分布点的采集装置高度设置在距离地面1到2米高度处。另外, 大气检测分布点尽量要设置在空旷的地区, 要与周围建筑保持30度的夹角。为了确保收集点所检测的大气情况保持独立性, 要避免周围其他污染源对大气的影响。最后, 在某个检测点设置完成之后, 不能轻易频繁地变动它, 这不利于检测数据的稳定。
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青山绿水为代价, 我们必须要保护好大气环境。我们要科学地利用大气检测分布点来防治大气污染, 只有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环保措施, 才能有效地遏制工业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总而言之, 大气污染检测能够为环保部门提供系统全面的数据, 能动态地科学地反映出大气污染的情况, 让人们对保护大气环境的产生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晖.解析环境大气检测中的布点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4) .
监测布点 篇10
1 环境大气监测的重大意义
大气环境污染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近几年来, 世界上出现的雾霾、光化学烟雾等诸多环境问题, 给人类的健康安全带来诸多危害。大气环境问题不单单对人类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对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样十分不利, 因有毒气体的过度排放, 同样导致农作物的大面积减产、甚至枯萎。有鉴于此, 推行环境大气监测便被提上议事日程中,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更为关键的是, 经由监测, 促使人们尽早了解恶性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有效地缓解或避免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带给地球的冲击和危害。
2 环境大气监测中的布点布局的原则
首先, 要紧密依据城市工业区的污染情形以及人口的密集程度, 设立必要的采样点, 特别是要在人口流动量较大、生产生活废弃、垃圾排放较多的区域, 尽可能多的设置采样点, 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区域, 可视情况而少设;其次, 布点的设置必须能更好地代表特定地理空间内大气环境的污染标准及其变化的规律, 并依照污染来源以及区域风向集中设定采样点, 通常意义上, 在季风的下风向要安插更多的污染监测布点, 上风向可少一些, 以便于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示该区域内大气环境破坏情形;第三, 应当依照大气环境破坏程度的差异, 分高、中、低三个级别, 进而完成不同污染层次和程度的监测地域;第四, 监测采样点的设置必须注意高度, 并从要监测的目标入手, 最为典型的是, 如若探讨大气污染物给周围民众可能带来的影响, 则布点的高度就需在1米半到2米之间;第五, 在设置监测采样点时, 还应保证周围区域的地形平坦开阔, 采样口水平线与四周建筑物的夹角不适宜过大, 一般情况下, 要在30°以内, 以促使大气环境的空气流通不受到干扰和不良影响。与此同时, 监测布点的周边地方也不应有另外的污染源, 躲避具备吸附功能的树木以及建筑物;最后, 因监测采样点的方位一经设定后, 便不可轻易地产生变动, 因此要力促每一个监测采样点在设置时, 尽量保证条件一致, 以确保每一个监测布点所测得的数据精准、可比性较强。
3 环境大气监测中的布点方法及各自意义
事实上, 适用于每一类监测任务的最优化网络是不存在的, 较为恒久不变的监测网络同样也没有。所以说, 需密切依据污染物的不同特征以及监测目标的变化, 科学、合理的设定监测布点。下面就来详细地介绍布点方法及每一种方法的意义。
3.1 扇形布点方法
顾名思义, 该方法便是要转化为扇形执行布点任务, 具体来讲, 先明确特定区域的主导风向, 假若污染源大都是孤立高架点源, 则采用这种方法是在恰当不过了。以污染源所处的方位作为来源点的顶点, 并将主导风向视为一条轴线, 紧接着在该地季风的下风向决定监测的具体范围, 通常情形下, 所化的扇形角度大都高于45°、但不高于90°, 从扇形内部依据距离做出弧线, 接着在弧线上面布点, 通常是一条弧线上规划三、四个点。
3.2 网格布点法
采用坐标方法平均布局、设定采样点, 将需监测的实际区域平均分割成若干网格。从中不难发现, 这种办法非常适宜于污染源比较密集、分布适合于网格布点要求的大气环境污染区。运用这一方法监测环境, 必须依照被污染的程度划分网格, 当然也不能忽略社会要素的冲击和影响。这种布点方法的优势便是能够摆脱客观人为要素所带来的干扰, 更加直观、准确地反映出分布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污染物, 并且也增添了随机性。
3.3 功能区布点法
这一方法大都应用于环境大气监测的前期阶段, 是非常普遍、常用的布点办法。诚然, 一座城市每一方区域的职能分工皆不同, 也正因此而出现污染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为此, 在布点时可根据分区的差异, 在每个职能性区域的内部开展布点工作,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对所要布点的方位进行细微地技术性探析, 必须结合自然环境要素和人为因素等多方面开展可行性论证。作为直接与地面层的民众日常活动息息相关的大气环境监测办法, 有利于切实有效地反映区域的布局以及民众的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在大气环境污染的易扩撒的方位上设置点位, 更能较为精确的展现环境大气破坏的多样化要素。
3.4 同心圆布点方法
同心圆布点办法适用于污染源众多并且成片状集中式分布的区域。首先应先将圆心作为基础, 依据不一样的半径勾画出圆形并添加必要的射线, 再在其交汇处精准的设定监测的点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在采点工作进行时, 应密切关注下风向, 力促在下风向的布点设置较稠密一些。通过上面几种方法可看出, 同心圆以及扇形的布点方法均和盛行风向紧密关联, 若要找到大气环境破坏、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则可经由熟知、了解风向和污染物扩散的特征进行准确的定位, 以便于下一步的整治。同样地, 在大气监测中, 通过发挥设置布点的各项优势条件, 也有助于将本区域内所有发生污染的地方全被纳入监测范围中。
4 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应用
通过分析每一种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及其意义可明确监测的具体应用方向。首先, 将监测得到的数据纳入污染预测报告之中, 为今后分析和探究大气质量状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有助于城市编制系统、周密地环境质量报告;其次, 在深入、准确地监测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污染物来源后, 能有助于为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细致、基本的资料, 为环保机构部门总结本区域内大气环境的现状及运动、变化规律提供必要的支持;再次, 现阶段, 我国境内主要大气污染的化学物质仍是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 特别是一些碳氢化合物是重要的污染源成分, 对大气监测的结论数据同样可在评估环境质量、制定大气环保措施方面派上用场。
5 结语
综上所述, 对大气环境的监测以及对相应的污染物开展布点分析有助于极大地增强人们对大气污染现状的认知, 使环保监测部门科学预见污染的发展趋向、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提升环保的实效性。
摘要: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的500年间,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进展与深入, 人类文明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与此同时, 随着科技革命成果的不断运用以及人类文明的不断改进, 大气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从这个视角上看, 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首先介绍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以及布点原则, 接着系统阐明布点的方法以及深远意义。
关键词:大气监测,布点方法,意义,环境污染,原则
参考文献
[1]梁义, 魏世丞, 孙虎元, 刘毅, 徐滨士.一种基于腐蚀电位的涂层腐蚀监测系统[J].腐蚀与防护.2011. (09) [1]梁义, 魏世丞, 孙虎元, 刘毅, 徐滨士.一种基于腐蚀电位的涂层腐蚀监测系统[J].腐蚀与防护.2011. (09)
[2]牛艳才.石家庄市大气降尘监测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1. (20) [2]牛艳才.石家庄市大气降尘监测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1. (20)
[3]胥效文, 史忠科.大气监测、预测、评价的等浓度线方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 (03) [3]胥效文, 史忠科.大气监测、预测、评价的等浓度线方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 (03)
[4]李悦, 张进, 杨立新, 李凡.对辖区内主要排污单位工业废水排放现状的跟踪监测与分析[J].科技传播.2011. (20) [4]李悦, 张进, 杨立新, 李凡.对辖区内主要排污单位工业废水排放现状的跟踪监测与分析[J].科技传播.2011. (20)
【监测布点】推荐阅读:
大气监测布点的优化08-27
规划布点08-02
布点算法08-03
布点分析论文09-04
数论布点方法论文10-28
团建布点试验计划09-05
状态监测(在线监测)08-29
生物监测与环境监测10-30
3工区施工监测监测点保护管理办法07-11
播种监测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