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应急

2024-05-13

监测应急(精选12篇)

监测应急 篇1

1 市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

应急环境监测工作区别于其他的特种监测, 因此一般的传统的检测技术规范无法满足应急监测工作的要求, 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指导和规范, 因此监测工作往往受监测人员的工作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导致监测工作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获得的数据资源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质疑, 影响了市级站的工作质量, 导致应急监测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1.2 应急工作人员、设施欠缺

与省级环境监测站相比, 市级站的仪器设备和试验分析水平还有待提高, 检测管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关于常规污染物的便携式仪器种类不足, 无法满足对于多种环境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和分析工作, 从国外引进的设备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 因此导致使用率不高;目前我国市级监测站的人员素质较低, 对于仪器的使用和相应方法的掌握程度不高, 监测经历有限, 这也是影响我国市级站监测效果的重要因素。

1.3 协同监测能力差

环境科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比较陌生, 涉及范围和领域广泛, 一旦出现环境问题, 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要根据环境突发事件的不同危害对象与不同的部门沟通, 相互协调进而控制环境污染的范围和程度,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存在不足, 因此一旦出现环境污染事故, 各部门之间无法有效的协调, 达不到预期效果, 甚至会加重环境污染程度。

2 提高市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措施

2.1 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数据库

目前, 由于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市级环境监测站要做还相关的基础工作, 对于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要做好记录, 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污染物名称、日常存储量、影响区域;对于可能存在的危险做好预防工作, 编制基础资料记载相关的危险品, 包括危险品的名称、特征、危害等级以及防护措施, 并且要对于新出现典型应急预案分裂编制, 及时更新, 在这样会使应急监测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才能真正发挥环境监测站的作用。

2.2 重视地理平台信息的建设

市级环境监测站的各项工作要与GIS系统紧密有机结合, 这样在事故发生后, 才能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进行准确定位, 这样工作人员才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治理, 并且结合该地区的风速、风向、现场流速等外在条件迅速判断敏感目标和要保护的对象, 减少损失, 这样也有利于搞清污染程度和范围。

2.3 增加环境应急模拟演练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较为复杂, 需要综合考虑更方面的因素, 因此在污染事故发生时能否顺利进行处理关系到污染程度和范围, 因此市级监测站要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演练, 例如针对化工企业气体泄漏的事故、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品泄漏事故、上游污水污染事故等等。强化应急模拟演练是治理污染、面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 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增加环境应急模拟演练的次数、提高演练的难度, 这样才能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有效管理和预防。

2.4 市级站要做好上联下达的工作

市级站虽然检测能力有限, 但是县级站的反应速度快, 距离事故现场相对较近, 能够为市级站提供初步的、及时的信息, 因此要充分调动县级站的工作热情, 使县级站发挥自身勘察、布点、采样工作, 同时还要完善县级站的设备, 配备快速检测管、检测试纸、轻型个人防护装备等。同时市级站要充分利用省级站的技术力量和支持, 在遇到重大事故时要积极联系省级站, 以便调动周边的市站的力量进行支援。

2.5 及时处理污染事故

速度是应急监测的关键, 因此在事故发生初期, 监测站对于监测数据结果的速度有着很高的要求, 监测站对于污染范围、事故危害程度等要做出快速反应, 这样提供的数据才能够成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才能够知道人员是否疏散、水源是否关闭等等。

2.6 确保监测人员安全

市级监测站的主要目的便是保障人员的安全, 无论是检测人员还是市民群众, 因此监测站的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避免工作中出现盲目指挥、违背科学规律的现象发生, 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应急检测指挥工作, 才能发挥市级站的作用和职责, 做好上下级的沟通与协调。

3 结语

环境污染事故关系到市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存权利, 因此要重视环境监测站的工作, 尤其是市级站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合理规划, 严格把关, 严格审批, 以免为日后出现环境事故埋下隐患, 其次是环境监测站要做好日常的监督工作, 深入企业进行环境污染宣传工作, 提高企业的重视程度, 最后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增加演练次数与难度, 并且要落实责任, 只有这样市级环境监测站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保障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龚美兰.区级监测站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J].莆田学院学报, 2005, 12 (5) :92-94.

[2]卢华.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思考[J].内蒙古环境科学, 2007, 19 (4) :108-110.

[3]边归国.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在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中的应用[J].干旱环境监测2003, 17 (4) :205-207.

监测应急 篇2

一、目的

为建立、健全本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提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规范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

依据虹口区环保局制订的《上海市虹口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修订稿)及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制订的《上海市环境监测应急预案》,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方案。本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易懂实用、可操作性强。

同时建立应急监测定期检查培训考核制度,以演练、交流学习、讨论参观等形式开展应急监测的素质技能培训,建设一支拉得出、叫得应、测得准、打得赢的应急监测队伍。

二、适用范围

在本区范围内发生威胁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危害生态环境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三、应急监测处置原则

虹口区环境监测站按要求制定了相应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确立了责任部门和相应部门的职责分工,使应急的措施落实到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员。

虹口区环境监测站接到上环境应急事故通报后,必须立即组织相关应急人员赶赴现场,对现场污染情况和污染物种类进行初步调查,并实施相关监测。并及时向区环保局和市环境监测中心报告事故监测情况。如无法确定污染事故污染性质、浓度、污染危害范围时,应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将样品送回实验室分析。或向市环境监测中心报告,给予技术支持或协助处置。

四、应急监测队伍

虹口区环境监测站有一支由站长担任指挥,相关业务技术骨干为组员的化学事故应急监测队伍,承担本区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

五、岗位职责和基本能力

(一)应急监测指挥

负责应急监测组织和实施,上传下达保障应急工作总体工作的信息命令畅通。依据事故性质迅速做出具体部署,组织制定现场环境安全保障和应急监测方案,负责保障应急监测总体工作的顺利实施,全面负责完成应急事故报告,报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

(二)应急监测组长

协助指挥落实应急工作的各项保障工作环节,依据指挥要求,召集组员赶赴现场,组织实施现场环境安全保障和应急监测方案,负责应急污染事故报告的审核工作。

(三)现场监测队员

负责现场监测的队员:必须24小时打开通讯工具,接到赶赴现场指令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参与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依据现场监测方案,实施现场应急监测,做好相关记录,编写应急污染事故报告(现场)。

(四)实验室分析人员

实验室分析的队员:必须24小时打开通讯工具,接到指令后迅速到达指定实验室并做好准备工作,收到样品后第一时间实施分析测试,结果上报技术综合室。

(五)技术综合室

接到指令后迅速到达指定实验室,收到实验室分析数据后,即时进行审核后,结合应急污染事故报告(现场),编写应急污染事故综合报告,递交给应急监测组长。

负责应急监测预案的管理工作,做好应急监测仪器维护保养的监督检查工作,及资料归档和其他督办事项。

六、应急监测程序

(一)接报

站应急监测队伍指挥接到应急监测指令后,立即奔赴事故地点,按总指挥的.指令通知本站应急组长。组长立即召集现场应急监测队员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单位或按指令在指定地点待命。赶到单位的应急人员应携带必要的应急监测装置以及个人防护用品赶赴污染事故现场。

(二)现场监测

应急监测人员到达现场后,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深入事故发生点。对现场污染情况和污染物种类进行初步调查,应急监测组长立即制定现场监测方案,上报应急监测指挥。应急监测人员依据监测方案实施现场监测和现场采样。

在可以确定污染事故污染性质、浓度污染危害范围的情况下,按正常程序实施监测和报告。如无法确定污染事故污染性质、浓度污染危害范围时,应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将样品送回实验室分析;或向市环境监测中心报告,给予技术支持或协助处置。

(三)实验室分析

实验室相关分析人员在接到样品后,立即按实验室分析规范对样品进行分析,

一般样品要求12小时完成分析,特殊项目要求24小时完成,并将分析结果报送技术综合室。

(四)报告

应急监测指挥立即签发应急事故监测评估报告,上报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

在向区环保局上报事故监测情况报告的同时,将报告抄报市环境监测中心。

监测报告仅向上级相关部门保送,严禁向无关人员透露监测结果和报告内容。

七、辖区内主要危险源类型分布和主要应急监测类型

虹口区的应急监测类型以气体监测为主,须主要防范的危险源是:北外滩大型客运中心和加强医疗放射源管理。

八、后勤保障

依据虹口地区的实际,购置了必要的应急监测设备和防护设备,同时加强对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现场演练。

本站的应急监测成员必须加强各类监测仪器的日常维护,配备的防护。监测设备设置在便于携带的位置,有专门的房间,专门箱柜存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应加强应急监测车辆的维护保养,以确保应急监测车辆的使用。

九、监督检查和奖惩

技术综合室负责对应急监测工作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分管应急监测工作的副站长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出现以下情形的进行考核和奖惩。

奖励:

1、积极参与应急监测任务

2、处理处置事故得当

3、处理过程中有重大立功表现

4、及时、准确完成数据上报任务

5、仪器维护得当,数据准确、可靠

6、车辆维护得当

惩罚:

1、接报后违反应急监测程序,擅离职守、无故旷工

2、仪器维护失职并造成重大影响

3、监测数据造假影响事故处理处置

4、监测报告不及时,影响决策

5、后勤工作未能跟上,车辆无法正常出发

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展望 篇3

【关键词】环境问题 环保监测应急系统 系统流程 应用需求

当前,生态环境的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破坏程度不断加深,污染范围不断扩大,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环境的恶化不仅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最大的“绊脚石”,也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威胁。为减少和阻止生态环境的污染肆虐扩大,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施行,必须加快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一、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与过去简单的环保工作不同,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经济空前繁荣,企业的生产工作蒸蒸日上,也因此出现了比过去更加复杂多样的污染事故,覆盖范围更广,环境问题的构成愈加复杂,成因也越来越多样化,但由于受技术限制,导致我国的环境监测应急系统较为单一,工作成效并不明显;另一方面,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环境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必须及时调整原有的环保应急策略,加快建立和完善环保监测应急系统,提高其应急决策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降低污染的恶性影响。

二、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相关流程及原则

(一)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原则要求

1.应急预防相结合。将突发式的环境事故方案的创建作为重点项目,保障在出现环境污染状况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反应、处理,要充分保障人员调动的及时性,最大限度的降低危害。创建的应急系统应包括:(1)加强对重工业生产的预防;(2)将水源地的防护工作作为重点;(3)对企业的资料档案、危险品储存等详细记录;(4)为当地的重点污染资料建立资料库等。还要增强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演练,培养其应急能力,提高预防技能,将污染事故出现的几率降到最低。

2.迅速处理紧急情况。作为应急组织中的常设办公机构,应急办公室包含了环保部门的办公人员以及监测站的主要人员,对环保事业的日常工作有着很大帮助。其职责主要为:(1)应急预案的规划、制定;(2)技术储备的创建;(3)快速警报突发性污染事故,迅速处理一般性污染事故,及时上报严重性污染事故。在环保工作中,要将防患工作作为基础,事故发生后的及时处理作为保障。事故发生后,要尽快将讨论后的方案实行,使事故得到解决。

3.与政府部门协作处理。对于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单靠企业或单一部门的力量通常难以使问题得到最佳解决,为使事故得到稳妥、及时的处理,应及时上报,在政府的领导下综合各个部门,互相合作,各司其职,尽快的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危害。

(二)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相关流程

1.日常突发污染事件监控预警。对突然性污染事故进行相关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并实时监控。在环境污染频发区或者可能存在环境污染事故的地区,进行日常监控,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以降低危害。

2.突发污染事件的现场处理。在对突发污染事件的现场处理时,应注意利用检测仪器设备等对污染物的来源准确检测与判断,确定污染物,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并估测其污染程度。

3.应急系统的指挥工作。对于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处理,相关人员必须保证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例如应急接警、调派设备车辆派遣人员等,使应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4.灾后评估系统。在有效控制好环境污染事故后,需对其进行灾害评估,既可以把握灾害的损失程度,又可以总结得失,为恢复提供有效计划和充分依据,以减少或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三、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应用需求

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使得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建立势在必行,建立一套高效严密的环保监测应急系统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到与监测、综合应急、政府等系统合作,完成网络互连,在系统需要方面以先进的系统框架和灵活的接口标准为主,保证良好的数据共享。此外,运用此系统,可以更加方便的收集环境参数、污染源的音频视频等数据,经整合分析,发布到网上,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最大保障。(2)系统应具有迅速分析、制定应急预案的功能。由于环境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和突发性,在事故发生时,系统运用此功能可以及时做出反应,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整合,将自动制定的应急预案投入到应急处理中。(3)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挖掘能力十分重要,可以切实有效的帮助当地环保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和理论指导。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突发性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环境监测应急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问题亟待解决。其工作主要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实时监测,自动分析整合,根据分析结果对周边存在的环境污染及时处理,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大众,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 我国正处于经济上升阶段,在国民经济水平迅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在不断加剧,有计划、有目的、高效率地进行环保工作,已是当务之急,既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又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坚,肉正苏,陈德.基于GPRS 的环境监浦系统的设计[J].自动化仪表.2009,30(02):432-433.

[2]陈玉俊,张立科.面向野外文化遗址微气象环境监测的高可靠无线传感系统[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2012,3(12):101-102.

[3]仇伟光,张丽华.突发事件呼唤环境应急监测[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28(06):187.

浅析环境应急监测要求 篇4

1 防患于未然, 做好应急监测准备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难以预测, 因此要求应急监测准备工作常备不懈。应急监测准备和响应贯穿于事前, 事发, 事后几个阶段, 因此, 防患于未然是事故防范的前提, 在应急监测方面的准备措施包括:制定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 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标记重点源;应急监测培训及应急演习等。

1.1 制定应急监测预案, 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

应急监测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后的各个进程中, 谁来做, 怎样做, 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的行动指南。当事故发生时, 各个基层单位和个人拿出一份根据实际情况事先制定的应急监测预案, 积极响应。其中包括各部门组织分工、应急监测作业指导书、现场情况报告表等细节性文件, 并且要求相关监测人员及一线人员应该掌握相关的应急作业文件。

1.2 完善备应急监测装备和仪器, 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一般都是直接读数, 响应迅速, 可以通过简便的操作方法快捷的确定污染区域和浓度分布, 为科学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提供最好、最有利的支持和保障。对于应急监测能力的建设不仅仅是针对于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的要求, 还包括防护装备, 应急通讯设备, 交通工具等, 目前有些地区监测站已经配备了突发性应急监测车, 而且车上配备有车载式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

1.3 标记重点源, 为事发情况提供可靠依据和确切处理方法

在突发性应急污染事故中, 因化学品泄漏等造成的环境破环占很大的比重, 而且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监测也是应急监测的重点和难点。在事前标记好可能会发生污染事故或存在有安全隐患的企业、化工厂等重点事故源, 详细标记内容包括:企业概况、存储物质情况 (物料在装置内的状态、容量, 化学品名称, 中间和最终产物, 地理环境等) , 总图布置, 周围敏感点人口分布等信息。掌握了数据源的信息, 不仅为监测仪器的准备提供依据, 同时也对监测布点有了初步的方案。若在此处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时能够即刻知道可能是何种污染物的泄露和采取何种应急措施处置就会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

1.4 积极参加应急监测培训, 主动开展应急演习

通过专业培训, 才能很好的全面的掌握应急监测技术。培训过程中, 应急监测人员不但能够清楚的认识、了解工作中的失误可能带来的后果, 而且能够提高自身处理应急污染事故的素质和能力, 增长应急监测处置经验。应急演习不仅可以使应急监测人员熟练掌握突发性应急监测的工作流程而且在使用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中提高工作效率。正确率的提高和仪器设备操作的熟练, 有效的节约了现场监测的宝贵时间。

2 应急装备的改进, 促进应急监测的发展

先进的应急监测装备体系的建设是完善现代应急预警体系的必要条件。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便携快速、实现准确监测数据的获取; (2) 操作简单易掌握; (3) 实用性、可操作性强, 仪器本身无特别使用限制性; (4) 结合我国现状与水平, 力争做到在国内应用的普适性; (5) 投入最小化, 方法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6) 满足便携式或车载的要求。

应急监测装备配置还包括交通配置, 通讯及图文数据传输配置, 安全防护配置和其他辅助功能配置等, 它们都有各自的性能特点和配置要求, 与主要的应急监测装备一起构成统一的应急监测系统。总之, 应急监测装备的合理配置, 最终是要实现高效快捷的应急响应, 为保障环境安全服务, 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3 现场监测, 应急的响应

近几年,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频发, 尤其是一些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需要提高政府职能部门, 特别是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做到判断准确、措施有效、处置及时, 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减少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场环境应急监测要求快速、灵活、实用。

首先, 我们需要确定监测因子, 在获取充足的现场资料并利用充足的数据库资源进行分析, 才能够确定污染因子。

其次, 需要精密、正确的布点方法。根据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化学品气体泄露事件, 由于影响范围存在不可知性, 通过气象等因素, 判定风向、风速, 在距离事故点较近的位置安排便携式气体应急监测仪器, 精确布点, 通过检测分析和计算, 判断污染物浓度及扩散方向和范围。

再次, 跟踪监测不可忽略, 环境污染的影响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 所以这期间需要对污染源及环境质量进行跟踪监测, 更加确保事发环境及周边所影响环境的安全。

最后, 污染事故发生后, 地方政府, 各部门, 公众等都迫切了解事故现成的环境信息, 监测信息的发布也尤为重要, 采用正规方式及时、准确的发布监测信息, 对稳定事故局势、安定人民生活都有很关键的作用。

4 结语

近年来, 我国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明显增长。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处置过程中, 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往往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也暴露了仪器设备的不足, 设备的落后, 应急监测的滞后, 处置经验欠缺等诸多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应该作为一个完整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的终结部分。在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开发使用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应急监测和处置仪器设备, 以及相应的软件等成为当前重要的工作;污染事故多种多样, 在应急监测处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在所难免, 总结和积累经验教训, 才是更好的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 更好做出正确处置的必经之路。

摘要:本文阐述了应急监测在污染事故中的关键作用, 应急处理能力是处理突发污染事故的首要环节, 通过说明应急监测的不足与发展, 提出了在应急监测和在现场处理中的建议和要求。

关键词:应急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参考文献

[1]陈宁, 边归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与处置仪器设备的配置[J].2007, (4) .

[2]沈振月, 姚爱珍, 刘建明, 等.强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管理[J].中国环境监测, 2000 (4) .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现状与思考 篇5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现状与思考

摘要:简要介绍了环境监测部门应急监测系统建设的.情况,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发展的需求与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发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应急监测水平,有效应对突发污染事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作 者:王金辉 WANG Jin-hui 作者单位:蚌埠市环境监测站,安徽,蚌埠,233000期 刊:工程与建设 Journal: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年,卷(期):,24(4)分类号:X830.7关键词:应急监测系统 突发环境问题 预警体系

监测应急 篇6

【关键词】农村环境监测;现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43-02

1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最大的特点在于突发性和危害性。由于事发突然、危害强度大,不仅可能造成严重的直接后果。对社会安定也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够在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紧急情况下,及时了解污染事故进展,进而采取正确的处置手段来化解环境污染和降低损失。因此,加快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建设,提高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的应变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 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现状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十年来,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初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环境监测体系,环境监测能力逐步提高。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监测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监测公共服务能力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同时,环境监测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将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环境监测公共服务能力总体不高,不能很好地满足公众环境知情权的需要。为此,2008年为确保“十一五”环保目标的顺利实现,环境保护部编制了《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以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为重点,统筹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核与辐射、环境科研、环境信息与统计、环境宣教等各个领域。该规划是我国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自身建设规划,为建立科学、国际一流的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该规划确定的13项建设任务包括: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能力、提高应急监测能力、加强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推进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建设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提高核与辐射监管水平、加强固体废物监管能力、提高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改善国家级环保机构基础设施和基本工作条件、整合建设重大科研平台、推进环境宣教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

今年4月刚刚发布《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切实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并对明确环境监测发展方向,提升国家环境监测能力,强化环境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意义重大。该规划从国家环境保护任务与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出发,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目标,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统领,以科学监测为主题,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为主线,坚持创新环境监测工作思路,提出了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公共服务水平的要求;确定了强化监督考核、加强监测评估、提升整体水平三项主要任务,实施环境监测基础能力、运行保障、人才队伍三大重点工程,基本实现“三个说清”和“市县能监测、省市能应急、国家能预警”的目标;明确了法规制度、体制机制、经费投入、人才队伍和科研支撑五大保障措施。本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环境监测事业的科学发展,满足政府环境管理与基本公共服务需要。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形成了环境监测体系,具备了很强的监测能力。我国各级环境监测的职能主要是监测所在辖区的环境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情况,配合相关的环境部门进行建设项目的验收等。但不可否认,我国农村建设中由于在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上的欠缺,导致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必将加剧了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尤其农民生活、生产方式转型缓慢,农村建设中面临着严峻的新旧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且往往农民成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最严重的直接受害者。因此环境应急监测在农村建设污染事故中的应急处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环境监测能力最多只覆盖到县(县城镇),现有的农村环境监测统计极其缺乏,因此建立先进的农村建设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及时有效处理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事故的首要环节。

3 加快农村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体系建设对策

农村环境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涉及国家食品与生态安全。随着我国各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些新旧环境问题正日渐凸显并使农村环境保护日益紧迫,并制约着农村的持续发展。为此应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区域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研究建立农村环境健康危害监测网络,提高污染事故鉴定和处置能力。

农村建设中控制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除了采取建立事前污染责任保险金制度,推行“绿色保险”等综合策略外,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3.1 编写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案

应急预警制度包括事件的初步调查和初步评估两个方面的内容。应对建设中的新城镇各类重大环境风险源进行全面调查,筛选出对环境构成主要危害的重点污染物。建立重点危险源档案库和查询系统。确立一批高风险企业和地点作为优先监测目标,密切关注风险变化,动态调整监测预案。

3.2 组建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网络

环境监测部门要根据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案和监测站内部资源的现状组建符合需要的高效应急监测网络,确定组织机构、界定工作小组、明确职能职责,形成有机整体,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具体实施应急监测的工作小组按分工可包括指挥协调、现场监测、实验分析、技术支援、报告评价、后勤保障等。

3.3 建立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制度

建立各项应急监测、预警监测制度,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重点完善突发性环境事件现场监测程序和对应实验室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应急状态下的监测分析质量。结合环境质量的监视性监测和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工作,建立感觉灵敏、反应快速的预警监测机制,及时跟踪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加强监测成果的分析评估,主动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隐患,做好应急响应。

3.4 配备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设备

购置提高实验室分析效率、扩增实验室分析项目、提升现场监测水平、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包括:实验室仪器、现场监测设备、应急监测车、个人防护设备、其它辅助设备等。由于应急现场在通讯、信息传输、现场调查工作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应合理配备一些必要的辅助设备,如防爆型对讲设备、激光测距仪、支持现场上网检索信息的手提电脑等。

3.5 收集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信息

多方收集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及事故的处理处置技术的有关信息,汇总各种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动植物所产生的毒害症状资料。建立与上级和邻近地区监测站的通信联系,整合本地区其它实验室的应急监测相关资源和能力,使其成为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力量的一部分。

3.6 开展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演练

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队伍培训相关知识,定期开展针对性实战演练,精心设计,高度仿真。演习应着重训练应急监测体系的反应速度,各部门单位的协同水平,对不同程度污染事故的处理方式,现场监测的实施能力,特别应注意加强监测人员现场自我防护能力。

3.7 标记农村建设重点污染源,为应急处置供可靠依据和准确的处理方法

详细标记内容包括:污染源的分布,企业位置,危险物资储备地点,总图布置,周围敏感点人口分布等信息。掌握了数据源的信息,不仅为监测仪器的准备提供依据,同时也对监测布点有了初步的方案。若在此处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时能够即刻知道可能是何种污染物的泄露和采取何种应急措施处置就会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

3.8 科学进行新城镇建设中污染事故的数据分析,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开展环境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和常规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向社会和各级政府发布换技能名污染事故预警,启动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建设在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迅速为现场的救援和疏散工作能够提供科学的依据。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突发性大气污染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这要求我们的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建设工作的研究,以促进环境与经济和协调、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刚,李国.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和能力建设构想[J].治淮,2009年12期

浅析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 篇7

目前,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环境破坏呈现上升的趋势, 由环境引发的各种生态问题不断发生。人们不得不面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污染及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问题。环境恶化、生态失衡。使环境稳定难以维持, 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及人民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环境监测是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措施, 依照各种环境标准对污染排放及环境状况做定性、定量测试, 从而向科研、决策、污染处理及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然而, 当前很多城市在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都处于预案层面, 环境污染应急响应系统尚未建立。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决策者仅能对事故做到大致了解, 无法确定污染的具体扩散浓度、范围、等级及影响人群等。从而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报警信息、应急措施与救援信息。

1 国内外环境检测应急系统的发展

1.1 国外环境监测应急系统发展

为了很好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一些政策对环境问题进行监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9年提出“地区级紧急事故的意识和准备”, 美国环保局于1993年发布“化学品事故排放风险管理计划”, 日本建立了针对其海洋的预防应急与反应体系。在这一系列环境污染防止方案制定的基础上, 各种基于计算机管理的应急决策系统也应运而生。法国开发的seans软件包可向突发水污染进行应急决策, Desimone等通过在大型溢油事故模拟与应急评估中引入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技术, 很好地对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理做出辅助决策。

1.2 我国环境监测应急系统发展

我国环境保护部明确指出, 要建立能对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统一指挥、现场监测、应急处理、监控警告、应急响应的环保监测应急系统, 我国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污染事故通常涉及很多复杂因素, 一旦事故发生, 环境系统的内外部因素均处于迅速变化中, 并且趋于恶化, 很难加以控制, 我国现已建立的污染事故监测应急系统大都针对应急监测。未来的发展应建立具有辅助决策功能的应急系统, 结合污染事故的处理方法、决策及相关案例, 在无需专家进一步分析制定决策的情况下, 自主对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虑, 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初步评估污染事故, 同时做出最佳的应急决策。

2 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原则

2.1 应急同预防相配合

创建突发式的环境事故应急方案是当前相关部门的重点事情, 如果出现环境污染情况, 可以及时做出反应, 调动人员制定解决办法, 将危害降至最低。创建的应急系统主要包含:企业的资料档案、对危险品的存储等做好记录;对重工业生产地做好预防;对水源地做好防护;创建当地重点污染资料库等。相关人员也应增强风险认识, 提高预防技能, 减小环境污染事故出现的几率。

2.2 防患未然, 处理快速

应急办公事是应急组织中常设的办公机构, 有助于日常的工作, 是由环保部门的办公人员及检测站的人员共同构成的。其主要的职能是规划、制定应急预案, 创建技术储备, 对突发性的污染事故进行警报, 处理一般的环境污染事故, 对较为严重的污染情况上报相关部门后进行协同部署。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预防措施, 在事故发生时尽快提出方案, 进行解决。

2.3 政府领导, 协同处理

当环境污染事故突然发生时, 一般仅依靠单一部门或企业是无法及时、稳妥进行处理的。所以, 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由政府领导, 各个企业及部门协同处理, 明确划分责任, 尽快将事物解决, 将危害降至最低。

3 环保检测应急系统的建立

3.1 监控预警系统

监控预测系统主要负责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信息采集与预警。该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实现针对重点污染源与环境质量进行的实时监控, 从而有效避免潜在突发事件的发生, 为突发环境事件争取足够的响应与处理时间。监测预警系统包括监控模块与环境预警模块两部分。监控模块负责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 并具有生成统计图表与统计报告的功能;预警模块则主要负责从各种环境监测信息中主动或被动地取得实时的监测数据, 并根据各类既定预警条件对各类污染事件发展事态进行系统评估, 或由工作人员进行手工评估, 从而确定环境事件预警级别。

3.2 现场应急处理系统

现场应急处置系统负责为快速到达环境事件突发现场提供必备的工具, 通过必备的监测仪器与设备实现应急监测的实施、污染物质的确定、污染范围与程度的确定等。现场应急处置系统的功能建设主要包括环境应急监测与现场视频传输两方面。环境应急监测负责判断污染物的种类、来源、扩散范围及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等, 直接向环境应急指挥工作提供科学有利的决策依据, 具体工作流程是应急监测向导、现场分析、监测布点、数据分析及报告生成;应急指挥中心不仅需要了解突发事件的各类数据, 还需要和现场进行语音与视频沟通, 从而在第一时间对环境事件进行把握, 做出迅速有效的决策。

3.3 应急指挥系统

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24h待命的综合性应急系统。承担着对突发事件进行信息处理、分析、信息发布及应急反应的工作。该系统的功能建设包括应急接警、指挥命令调度、车辆监测调度、应急视频指挥及应急信息展示几方面。应急接警功能是对事故的发生地点、时间、原因、性质、污染范围与影响程度、污染物种类等情况进行了解, 并及时向检测总指挥进行汇报;指挥命令调度是指通过网络在各机构之间实现应急指挥和指挥命令的传递;应急视频指挥模块负责向指挥中心和有关单位提供各监测点监测功能, 以视频方式体现出来;应急信息展示模块负责将事件处理过程中经费、物质消耗等各方而情况收集并展示出来, 同时对各类预警情况提供告警信息。

3.4 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主要通过深入分析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协助指挥领导及工作人员对环境事态进行评估, 同时联系历史事件处理方式及实际情况给予事件处理参考意见。从突发审件内容组成层面将决策支持系统分为潜在事故发生源管理模块、预案支持模块及专家知识专业模型模块。潜在事故发生源管理将各类污染隐患信息体现于电子地图上, 通过GIS进行空间分析, 对各类潜在事故从源头上进行管理控制;专家知识专业模型负责对各监控项目监控指标与指标体系、误差限值、评判标准、专家经验、环保法律法规等知识信息的储存与管理。

3.5 灾后评估系统

灾后评估是环境突发事件的监测应急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灾后评估系统主要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置完毕后的评估工作, 通过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环境影响为环境恢复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并对处置方法进行评估, 避免日后类似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灾后评估系统包括评估标准维护模块、应急处置评估模块、环境影响评估模块及善后方案制定模块。

4 结束语

总之, 环境保护监测应急系统是一个进行日常环境的实时监测分析、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预报警、提供突发环境事件决策与应急处理措施、对各类环境状况进行公开发布的综合性应用平台。日常监测最重要的任务是做到准确监测。应急状态下响应速度是最主要目标、在环境保护检测应急系统的建立中, 要确保监测预警准确性及应急响应速度。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保护、治理环境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建立环保监测应急系统, 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监测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它不仅是国家环保部门进行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要举措, 还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任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的问题, 目前, 环境保护监测应急系统已投入了使用。环境保护监测应急系统是一个进行日常环境的实时监测系统、对突发环境事件预报警、提供突发环境事件决策与应急处理措施, 对各类环境状况进行公开发布的综合性应用平台, 它主要包括监控预警系统、现场处置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及灾后评估系统五个部分。

关键词:环境检测,应急系统,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悦, 庄小丹.关于我国城市环境保护机制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 2011 (06) :145~146.

[2]董军军, 侯志坚, 丁红胜, 张林虎.应用于环保监测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01) :112~113.

[3]刘坚, 陶正苏, 陈德富, 郭瑞鹏.基于GPRS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J].自动化仪表, 2009 (02) :158~159.

小议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应用 篇8

想要建设环境应急监测系统, 就必须对突发性的环境污染进行充分的了解, 突发性环境污染具有多样性以及突然性还有严重性等性质, 可以说突发性的环境污染几乎涉及到各个行业及其领域中, 而且没有一个固定的地点以及时间段, 最重要的是, 凡是定义为突发性环境污染的事件, 其造成的后果都比较严重。根据上述的几点性质, 环境应急系统的建设就应该从突发性事件的根本性质考虑, 例如在沿海城市以及高速公路上建设应急监测站点, 对海面上的船只以及罐车进行实施监控。

2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费的不足和应急监测设备稀少

面临着一次次的化学品罐车以及油轮倾泻事件的发生, 我国逐渐地对应急监测系统越加重视, 但毕竟应急监测系统的发展时间还是过于短暂, 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设备上都没有西方发达国家先进, 但除去这些问题, 应急监测系统的运转资金过少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虽然对于应急监测站的建立越加的重视, 但由于国情所在, 建设的经费可以说非常少, 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应急监测设备极其短缺, 进而造成突发性环境污染在发生后无法有效的进行检测并处理。进而使得突发性污染事件所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2.2 相应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和规范不达标

上文提到过, 由于我国的应急检测系统起步较晚, 与之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 然而就在20世纪末,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 各类污染事故的发生率可谓是直线上升, 在发生后也不能有效的快速检测并处理, 这些问题除却设备的稀少外, 还有着检测的技术较差以及相应的规范没有达到标准有关。应急监测属于一种特种检测, 正常的环保保护技术规范是无法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的, 对于这一点我国在应急监测上并没有一个可遵守的技术指导, 而检测单位在设备的型号选择上以及检测的方法还有数据的取舍上都有着较大的出入, 致使应急监测的数据质量高低不平。

2.3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经验不足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本质就在于没有固定的时间点以及地点, 这对于相关的技术人员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在处理的经验上就略显不足或者是根本就没有经验, 可以说突发性环境污染的一些问题, 除却可观的因素, 处理经验的不足就是最大的主观因素。

3 提高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对策

3.1 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应急监测能力

对于环境应急监测的建设上, 加大投资力度是必不可免的, 也是顺应新型社会的必然过程, 想要加强应急监测能力, 就必须掌握地方的厂矿、油库、化学品库以及放射源和储气罐等这些容易发生事故的地点, 并了解其地理位置周边的环境, 对其附近的水源以及种植地进行相应的防护, 对于污染物产生的环节以及其种类和名称都作出深入的调查, 并对存放危险有毒的化学品的数量等作出登记;最后对调查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并整理, 建设一个专门的风险源数据库, 并对地方历年来发生的突发性污染事故作出调查并整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加强环境应急监测的能力, 而上述的种种, 都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 但相对的, 大量资金的涌入所带来的是最大程度的减少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发生。

3.2 设立相对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我国在2011年1月1日起, 颁布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一法规, 其中对于突发事件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地下水质量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作出了明文的规定, 并对瞬时样品以及采样断面等作出了规范, 而除却这些国家颁布的一些技术规范, 在一些地方, 还有着其特有的一些技术规范。

3.3 增加演练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对能力

突发性环境事故从事故发生的地点上, 可以分为两大类别, 一种是陆地上的突发性事故, 另外一种就是海域上的突发事故, 而无论在什么地方发生, 都可以对其事件进行模拟, 也就是演练, 例如海面上油轮的原油泄漏, 就可以通过演练来增加处理类似事故的经验;乘坐专用的相对较为封闭的船只, 携带便携式的相关设备, 或是出动大型的应急监测船只, 并搭载相应的大型设备, 通过专业人员的操作, 对事故海域进行海水检测, 将数据进行汇总后, 反馈给应急监测站。而陆地上的通常都是例如煤矿企业的瓦斯爆炸、重工业的污水排放、化学品的泄露等等, 这些就需要针对事故的特殊性进行相应的演练。演练最终的意义就是提高专业人员的相关技术以及处理经验, 让其在日后真正发生事故的时候可以从容地面对。

3.4 对技术人员的录取标准提高并定期培训

由于我国应急监测系统的发展时间过于短暂, 使得相关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 即使相关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也不能滥竽充数, 将专业技术不达标的人员聘入监测站中, 可以说聘用这些人员就是对环境的不负责, 环境应急监测是一种特种监测, 其中任何一个数据的不准确都会造成很大的偏差, 而偏差的后果将导致日后在处理这些污染的时候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 举例来说, 地下水在化学品的渗入下, 若不经过妥善的处理, 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而即使录取的技术达标的专业人才, 也要经常进行培训, 以达到对任何突发性污染事故都可以从容的处理的目的。

结语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是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时间的基本前提, 更是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时间的关键所在。环境的保护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其相关的部门必须充分的认识到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切乎实际的提高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应用, 只有妥善的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才能还给人们一片良好的生活环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人们生活的环境越发的被人重视, 就目前的生活环境来看, 虽然各方面如尾气的排放、污水的排放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但突发性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仍旧不断的发生, 这对于社会的稳定还有人们的生命财产都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这里就需要用到环境应急监测系统来解决相应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笔者就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应用作出简单的论述, 以期减少突发性环境污染对社会和人们的危害。

关键词:环境,应急监测,应用

参考文献

[1]许震, 张峰, 吴红星.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发展现状与展望[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4.

环境污染中应急监测要求分析 篇9

1 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准备工作要求

1.1 制定应急监测预案,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预案。确定污染事件发生后的人员组织、行动步骤、监测内容等等,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演练,使污染事件真正发生时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监测和控制。

1.2 加大监测设备投入,提高应急监测能力

在应急监测的准备工作中,要加大监测设备的投入,提高本地区的应急监测能力。因应急监测地点分散不固定且在户外,并且要求能够快速得到数据,所以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应按以下原则进行配备。(1)便于携带,可以快速获取监测数据;(2)操作简单,好学易懂;(3)适用范围广,无限制性;(4)性价比高;应急监测装备同时还应有传输设备、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保障设备,它们与主要的监测设备一起组成完整的应急监测系统。

1.3 对污染发生可能性较大的企业重点监测

一般环境污染事件多发生在石油、化工等重点企业,各地可根据本地情况,对有可能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测和布控,制定有针对性的预案。对企业周边人员分布情况、企业危险源、危险物品储量、摆放位置、处理方法等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在企业区域设立环境监测点,提高环境污染预警能力和处置效率。

1.4 组织监测人员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素质

要定期组织应急监测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应急监测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掌握应急监测技术,提高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更加熟练的使用仪器设备,以提高监测效率。同时也增强应急监测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 现场监测中的工作要求

在环境污染现场进行应急监测要求做到快速、准确、实用。

2.1 确定环境污染监测因子

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监测人员要先确定监测因子,然后对污染因子数据进行跟踪监测。例如:某地区的监测站使用的芬兰Gasmet FT-IR傅利叶红外多种气体监测仪,可以对空气中300多种气体的浓度含量进行分析,及时确定污染因子,使环境污染中的应急监测的效率获得大大的提升。

2.2 科学、合理的设置监测点

在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中,对于监测点的设置要进行缜密、全面、周详的考虑,正确的进行监测布点,否则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就可能失真。比如:在突发性的化学气体泄露事故中,气体泄露范围很难进行具体确定,同时又会受气象、地形、风向、风速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点的污染气体浓度和扩散速度都会有较大区别。如果在上风向处设立监控点,就有可能监测不到污染气体或浓度较低。一般情况下,会在距离事故点较近的位置和离事故点人群较多的区域设置监测点。

2.3 做好后续跟踪监测

污染事件发生后,一般污染物浓度在时间上会以曲线分布。当污染物浓度峰值过后,仍要做好后续的跟踪监测工作,不可放松,以免二次污染发生时给事发地点及周边环境造成新的影响。

2.4 及时公开发布监测数据

以往各地政府在处理污染事故时,为了避免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会对信息进行适当的控制。现在,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需要及进了解更多的环境污染信息,因此各级政府应及进发布环境污染监测数据,稳定社会情绪,避免社会上不真实信息的传播。

3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我国环境压力依然很大,环境污染事件仍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因此,在做好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预防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预警、提高应急监测水平,及时有效处置环境污染事件就显得非常重要。有关部门应总结和积累经验教训,做好环境污染监测的准备工作,同时在环境污染事件中做到及时、准确、科学的监测,尽最大努力把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刘霞.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求[J].经营管理者.2012 (4)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之要点 篇10

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及其作用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是在环境应急情况下, 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 目的是为了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的状态, 掌握污染的范围和程度以及变化趋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中的重要组织部分, 是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重要环节,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 快速对污染物、污染范围、污染变化趋势、受影响的范围、危害程度作出科学的认定, 是应急疏散、应急控制、应急救援、应急终止等应急处理的技术保障, 直接涉及保护人民生命、稳定社会和使用巨额财力 (如, 人员疏散、无人区设置、紧急救援、停止供水) 措施的选择, 作用十分重要, 责任非常重大;其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是事件原因分析、事件责任追究、事故损失赔偿、污染预防、环境恢复、生态修复的技术支撑;再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是信息发布的技术支撑, 通过用科学的数据正视听, 可以避免人为夸大事故后果、造成紧张气氛、影响社会稳定, 少让“小人”制造恶心, 让群众放心, 让政府省心, 也是一项重要的、严肃的、特殊的政治任务。

2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的特点和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特殊要求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具有其他突发环境事件的共同特点, 如发生发展的突然性、类型成因的复杂性、时空分布的差异性、侵害对象的公共性、危害后果的严重性、处理处置的艰巨性等, 但与其他突发环境事件相比, 还有自身的特点。一是源头控制难度最大。减轻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的首选方法是控制源头, 发生水环境事件或土壤、固废环境事件, 可以通过堵漏、导流收集等实现控制源头, 发生大气环境事件, 理论上虽然可以通过堵漏实现控制源头, 但实际操作因涉及安全等因数, 控制源头困难最大。二是污染物扩散受气候因数影响最大。对于突发水环境事件和突发土壤、固废环境事件, 影响污染物扩散的气候因数主要是降水, 如降雨会加快其扩散;对于突发大气环境事件, 影响污染物扩散的气候因数除了降水外, 气温、气压、风速和风向等均影响污染物扩散, 降水会遏制其扩散, 气温升高会加快其扩散, 不利气候的气压会遏制其扩散, 风速直接影响其扩散速度, 风向直接影响其扩散方向。三是污染物瞬时危害大、扩散速度快、浓度消减快。一般地说, 发生水环境事件或土壤环境事件不至于直接造成人员的伤害, 不需要疏散人群;发生突发大气环境事件, 大气污染物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各种渠道进入或接触人体, 直接造成人员死亡或其他伤害, 所以, 疏散人群成为应对突发大气环境事件最重要的事项;突发大气环境事件不像突发水环境事件和突发土壤、固废环境事件可以栏河筑坝等以阻碍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无孔不入, 无法阻挡, 风是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最重要的因数, 风越大扩散越快;随着污染物的扩散, 大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浓度快速消减, 大气环境质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恢复至正常。针对上述特点, 应对突发大气环境事件与应对突发水环境事件和突发土壤、固废环境事件相比, 除了同样必须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科学实施源头控制、及时应急组织救援, 适时解除紧急状态、着力消除污染隐患外, 果断落实人群疏散尤其重要。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是果断落实人群疏散、适时解除紧急状态的科学依据,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污染物瞬时危害最大、扩散速度快、浓度消减快的特点, 决定其应急监测必须在第一时间及时实施、第一时间及时报告,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技术保障作用。

3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要点

2010年10月19日, 环保部颁布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GB589-2010) , 标志着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总体要求应该是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确保应急监测样品的代表性、完整性和应急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可比性, 在实际工作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一要高度重视日常基础工作。应根据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需要和特点, 重点落实应急监测人员、应急监测人员防护设施、快速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等, 确保人员拉得出、防护过得硬、仪器满得足。二要迅速摸清事件发生基本情况。事件发生基本情况事关应急监测污染物的确定、监测人员防护设施的配备、快速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携带等实际应急监测工作的开展, 是应急监测快速启动的前提, 迅速摸清, 十分必要。三要迅速了解相关气候因数。大气污染物扩散受气候因数影响最大, 特别是风向直接影响其扩散方向, 应在第一时间了解, 为应急监测布点提供依据。同时, 风速直接影响其扩散速度, 也应在第一时间了解, 为分析污染变化趋势提供依据。四要适当运用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测模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原则大气环境》 (HJ2.2-2008) 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原则》 (HJ/T169-2004) 推荐的相关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测模型在环境影响评价已经得到广泛运用, 在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中, 相关参数一时可能无法收集, 可以根据经验估算相关参数后, 利用相关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测模型估算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影响范围, 供应急监测布点参考。五要高度重视监测人员防护。突发大气环境事件污染物瞬时危害大, 所以, 在下风向进行监测工作的监测人员防护尤其重要。值得注意的是, 不宜也没有必要在突发大气环境事件污染源头附近布设监测点, 因为,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污染源头可能涉及到爆炸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六要及时报告应急监测结果。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是果断落实人群疏散、适时解除紧急状态的科学依据, 因此, 第一时间及时报告结果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监测应急 篇11

【摘要】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广泛用于不同形态物质的定性定量检测,并且逐渐被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本文基于ALPHA 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OPUS图谱解析软件的研究,探索突发环境应急事件中应用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监测气态污染物的方法。

【关键词】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气态污染物;应急监测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是基于对干涉后的红外光进行傅里叶变换的原理而开发的红外光谱仪,主要由红外光源、光栅、干涉仪(分束器、动镜、定镜)、样品室、检测器等组成,可以对各类检测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反恐与安保、地质矿产、消防安全与火灾研究、环境保护、宝石鉴定等领域。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自然灾害或者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危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并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且具有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环境应急监测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以及后续恢复处理过程中的基础工作,是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前提和关键。监测方法的选择对于快速准确获得可靠环境监测数据,及时正确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决策有重要意义。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具有迅速、便携、和易使用的特点,因此开发研究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快速检测气态污染物的方法对大气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有重要意义。

1、便攜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红外线是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一段电磁波。通常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0.75~2.5μm)、中红外区(2.5~25μm)和远红外区(25~300μm)。一般说来,近红外光谱是由分子的倍频、合频产生的;中红外光谱属于分子的基频振动光谱;远红外光谱则属于分子的转动光谱和某些基团的振动光谱。由于绝大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基频吸收带都出现在中红外区,因此中红外区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区域,资料最全面,技术最为成熟。通常所说的红外光谱即指中红外光谱,它能很好地反映分子内部所进行的各种物理过程以及分子结构方面的特征,对研究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极为有用。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根据光的相干性原理设计的一种干涉型光谱仪,它主要由光源(S),动镜(MM),定镜(FM),检测器(D),分束器(BMS),计算机和数据处理软件以及数据库组成。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干涉仪后形成干涉光,干涉光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吸收)透射、反射或发光被检测器收集经过数据处理(包括傅里叶变换、光谱解析与分析、数据存储等)得到该种被测物的信息,如化学成分、分子构成或物相变化、动力学过程或主成分含量等。

光谱仪装配的是一个宽带光源,能产生连续的、无限数目波长的光束,干涉图是连续的总和,是每个波长下干涉图的总和,结果以强度对光程差表示。当光程差为0时,所有波长下的干涉图全部相加得到最强信号。当光程差2?x为λ/2的整数倍时,产生彼此完全抵消效应,检测到的信号最弱。当光程差增大时,不同波长下的干涉图有不同程度的相互抵消,因此干涉图的强度随着光程差变化。对一个宽带光源,除了在零光程差位置所有干涉图的相位不会同时相同。因此只能在零光程差时有最大的信号,这个信号最大值被称为“中心爆炸”。强度对频率的关系图成为光谱图,可以通过对光程差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得到。单色光的余弦干涉波形式非常有用,因为它给出对动镜很精确的追踪。所有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都使用He-Ne激光发射的单色光对动镜定位。在激光干涉图经过零位时,采集红外数据点,得到红外干涉图。

2.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优点

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发明到现在,性能己经有较大的发展。一方面朝着更强大的综合检测性能和更高的精度迈进,另一方面是要开发更为简便易操作的人机交互平台,向体积更小更便携的方向发展。相对于普通光栅色散型红外检测设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扫描速度较之普通光栅色散型设备快数百倍,而且在任何测量时间内都能获得辐射源的所有频率的全部信息,可以实现“多路传输”。

(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有多档分辨率值供用户据实际需要选用,且分辨率高,在相同的总测量时间和相同的分辨率条件下,相比光栅色散型光谱设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的信噪比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

(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波数精度高。干涉图的取样间隔δx,由HeNe激光单色光所决定,是激光干涉图相邻两个零点位置之间距离决定。所得谱图点之间的间隔与δx成反比,因此FT-IR光谱仪具有波数精度高的优点,一般为百分之几个波数。

(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使用的圆形孔径比色散型光谱仪用的夹缝面积大的多,因此可以使更多光通量通过。在光栅型光谱仪中,光谱S(ν)直接被测量,直接记录连续的、狭窄的波长范围内的强度得到红外光谱图。而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所有从IR光源发出的波长同时被检测器检测。这意味着FT光谱仪比色散型光谱仪的信噪比高了10倍多。

在突发大气环境应急事件中要能够做到随时就地监测,仪器必须对野外环境温湿度变化以及各种复杂情况有较强化学耐受性,同时仪器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及耐受性以利于进行长途运输,在恶劣的外部测试环境下,要保证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便携式光谱仪的光源必须能在被移动过程中或机械震动下仍能够保持原来的方向不变。

3.ALPHA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在气态污染应急监测中的应用

ALPHA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由德国布鲁克(Bruker)光谱仪器公司生产,用于高温、湿热、带腐蚀性的气态污染物测试,直接采样、定性、定量分析,能进行现场48小时以上连续监测,无需值守。配置外置泵导管,最终用户可外接自配的外置泵后能进行应急监测现场的环境空气快速监测,无需预浓缩等前处理直接连续采样,实时分析。德国布鲁克(Bruker)光谱仪器公司对传统的迈克尔逊干涉仪进行较大的改进,出产了RockSolidTM专利干涉仪,具有三维立体角镜,该干涉仪通过角镜旋转补偿保持光路准直,能保证入射光和反射光永远保持平行,抗震性极强;ZnSe分束器适于野外潮湿的环境工作。扫描速度可达到10次/秒。检测器采用DigiTectTM技术的高灵敏度的DLATGS,采用集成数字化的技术,灵敏度更高,无需冷却即可工作。ALPHA 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能将测试数据输出为多种数据格式,如文本格式、JCAMP DX格式、DAT格式、ENVI格式等等。具有多种格式转换功能,可方便地与同行交流,并可与国际权威数据库接口,拓展应用。光谱仪通过Ethernet接口与计算机联接,仪器内置网络服务器,具有独立的IP地址,可进行远程控制与通讯,光谱仪与计算机之间采用TCP/IP协议进行通讯,速度快,联接方便灵活,支持无线传输及远程通讯。

ALPHA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配有OPUS/Mentor红外操作数据处理软件,设备在出厂前标定光谱库包含H2O、CO2、SO2、NO、NO2、N2O、CO、NH3、HF、HCl、CH4、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氯苯、甲醛、乙醛、丙烯醛、光气、氰化氢、硝基苯、苯胺、环己胺、乙烷、丙烷等70余种气态污染物,可准确定量分析上述污染物。同时光谱分析系统数据库内设多于5000种气体的参考光谱库,用于气体的定性半定量测定。

4. 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不足

(1)通常多物质混合后的谱图密集且交叠,光谱会彼此干扰相互影响(如同系物的吸收图谱,不容易区分,难以对复杂环境气态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

(2)在进行未知物(混合物)的鉴别分析时,单凭红外光谱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其他分析手段,例如GC-MS,这需要操作者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3)在日常监测过程中常会受到H2O和CO2的干扰,而这两种物质是无处不在的,因此需要预先通过数据库排除这些谱段的检索来得到更準确的谱图结果,增加了定量的难度;

(4)不是所有分子都能吸收红外光,不具有偶极矩的分子不能吸收红外光如单原子分子(He,Ar,Ne),双同原子分子(N2,O2,H2),限制了傅立叶红外光谱的使用范围。

5.结论

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气体分析仪通过数据库软件与计算机联机使用,可分析SO2、NO、NO2、N2O、CO、NH3等无机气态污染物和烷、烯、醛、胺、氯苯类,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物,具有使用简便、测试快速,轻巧便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空气污染应急监测工作,快速筛查大气中污染物种类,并准确定量标准光谱库内的气态污染物,为环境应急处置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技术依据。

参考文献

[1]边归国.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在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中的应用[J].干旱环境监测,2003,17(4):205-207.

[2]宋萍.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简介[J].分析仪器,2014,3:111-114.

[3]陈奕扬,傅晓钦,赵倩,等.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分析仪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J].中国环境监测,2013,1:89-92.

[4]Mukhopadhyay R Portable FTIR spectrometersget moving[J].Analytical Chemistry, 200,76(19):369A-372A.

[5]马战宇,庞晓露,高亮,等.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快速检测环境中气态污染物[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4):44-46.

作者简介

建立县级应急环境监测体系初探 篇12

监测部门要根据县级应急处理预案和监测站内部资源的现状组建符合需要的高效应急监测网络, 确定组织机构、界定工作小组、明确职能职责, 形成有机整体, 在突发性污染事故来临的时候体系能迅速响应,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并接受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同时应急监测领导应与县政府、环保局及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建立协调关系, 以便协同作战。具体实施应急监测的工作小组按分工可包括指挥协调、现场监测、实验分析、技术支援、报告评价、后勤保障等。

县级应急监测系统要纳入全省应急监测网络体系中, 并充分整合社会、企业等方面的监测资源, 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局面, 构筑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

2 添置应急监测设备

要购置一批能提高实验室分析效率、扩增实验室分析项目、提升现场监测水平、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应急监测设备首先应满足当地环境形势现状, 在经济能力可承受的范围内优先选择能代表当前环境应急监测先进水平、采用相对成熟可靠技术的仪器设备, 不仅能对多数突发性环境事件应付自如, 还可充分用于日常监测工作, 做到“平战结合”, 发挥最大效用。

通常的应急监测设备包括 (1) 实验室仪器部分, 以增强室内分析能力, 兼顾气体、水质、土壤分析方向; (2) 现场监测设备, 重点是气体、水质分析方向, 有些地区可能还应考虑核与辐射现场监测设备; (3) 应急监测车, 要求采用成熟改装技术能满足紧急和日常监测需要, 可选“水气合一型”或水气分置型改装方案; (4) 个人防护设备, 至少要求能支持三个人能在中度和重度气体污染状态下开展监测乃至自我救援的全套防护设备, 应包括三套能主动供气的重型防护服, 而适用面更广的轻型防护系统应添置更多; (5) 其它辅助设备, 由于应急现场在通讯、信息传输、现场调查工作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应合理配备一些必要的辅助设备, 如防爆型对讲设备、激光测距仪、支持现场上网检索信息的手提电脑等。关于经济发达地区县适用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投入方案将另文讨论。

3 建立应急监测制度

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应急监测体系, 要加大投入提升监测能力, 还要加强各项应急监测、预警监测制度, 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 逐步形成高效有力的应急监测体系。重点完善突发性环境事件现场监测程序和对应实验室快速响应机制, 探索建立适合应急监测工作特点的现场监测与实验分析质量控制体系, 确保在应急状态下的监测分析质量。

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坚持预警监测与事故应急监测相结合, 加强对本地区环境事故风险源的监督监测、预警监测。结合环境质量的监视性监测和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工作, 建立感觉灵敏、反应快速的预警监测机制, 及时跟踪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 加强监测成果的分析评估, 主动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苗头, 从而将重大事故消灭在萌芽中。因此要做好常态下的预防、预测、预警工作, 力争不出事。

4 编写应急监测预案

应对本地区各类重大环境风险源进行全面调查, 筛选出本地区对环境构成主要危害的重点污染物。充分利用各个风险源的环境安全风险评价和相应的环境应急预案材料, 搞清各种事故隐患的类型与污染物名称, 所处位置与分布, 危险品、有毒化学品用量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安全保证手段等内容, 分析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处理等环节可能存在的事故可能性。建立重点危险源档案库和查询系统, 最终对每个风险源在应急预案基础上针对性地编制应急监测方案。监测预案要注意可操作性, 简明扼要, 图文并茂, 如事先拍摄一些全景性和关键地点的照片, 还要注意监测站资源和厂方资源的充分整合。

各类环境风险源门类齐全, 数量众多, 完成全县所有风险源的调查和预案编写需要很长时间。因此预案编制可分步实施, 初期抓住风险较为突出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先行编写。重点行业为化工制造业、仓储业、码头、交通等, 重点关注事故已发地区、沿江水源地上游地区、离敏感人群较近的地区、运输十分繁忙的地区等。

通过对全县环境风险源的摸底调查, 确立一批高风险企业和地点作为优先监测目标, 加强日常监管, 密切关注风险变化, 动态调整监测预案。对这些重点目标, 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内部也要相应确立优先监测项目, 提前贮备资源, 以应对一些项目采样、分析工作的爆炸性增长。应急监测关注的往往是几种甚至是一种污染物, 但相关的采样、分析工作量可能会被急剧放大。

5 收集应急监测信息

要在平时工作中多方收集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及事故的处理处置技术的有关资料, 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处理和处置技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化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理》等资料, 收集各种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动植物所产生的毒害症状资料, 以备在突发性事故发生时进行查阅和借鉴。

还要收集上级和邻近地区监测站甚至本地区其它实验室的应急监测相关资源和能力以备不时之需, 企业的监测资源也要考虑在内。实际上, 不少地区的疾控中心甚至县防空办也会建立部分应急监测调查能力, 这些都可以成为重要的应急资源, 以便弥补监测部门在人力物力的不足。

6 组织应急监测培训

不少县级站或多或少都曾组织过应急监测知识系统培训, 但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因此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是开展应急监测的基础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培训相关知识, 如派一些同志外出参加专业培训, 参观学习先进地区和上级站建立的应急监测系统, 邀请资深专家讲课等。

7 开展应急监测演练

应急监测建设必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毕竟难得发生, 因此平时要定期开展针对性实战演练。演习要精心设计, 高度仿真, 既可以和县、局组织的环保应急处理演练相结合, 或与企业的应急演练相配合, 也可以在某次小规模的环境污染事件中有意识地放大反应规模, 以期强化训练, 常备不懈。

演习应着重训练应急监测体系的反应速度, 各个部门的协同水平, 对不同程度污染事故的处理方式, 现场监测的实施能力, 特别应注意加强监测人员现场自我防护能力。

8 培养应急监测人才

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批“拉得出、打得响”的环境应急监测战士。各地区监测部门要在日常工作中建设一支热爱应急监测事业、不畏艰难、技术过硬、经验丰富、专业结构合理、能创新敢开拓、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急监测队伍。一旦发生污染事故, 我们能够“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 “招之即来, 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 迅速、准确地实施环境应急监测。

结语

上一篇:城市空间格局下一篇:结构化状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