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监测方案

2024-07-23

应急监测方案(共12篇)

应急监测方案 篇1

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是事故处理处置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环境监测系统中的一项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提高应急监测技术水平, 做好应急监测, 能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并对应急救援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基于此, 本文就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方案进行了探讨, 并结合2013年贺江铊污染的应急监测实例进行分析, 希望能给处理环境污染事故提供一定的帮助。

1 应急监测方案内容探讨

1.1 应急监测程序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包含了许多不确定要素。为了能够快速掌握和了解污染物的类型、浓度分布和发展趋势, 有效地控制污染范围, 缩短污染持续时间, 就需要确立一个完整的应急监测体系。目前, 国内可借鉴的应急监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明确应急监测的操作过程是解决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首要要求, 一个完整、科学的流程安排能使监测人员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有条不紊地展开监测工作, 循序渐进地完成监测任务。只有保证每一环节的顺利进行, 严格控制各个部分的运行效果, 才能实现整个监测体系稳定、高效的运行, 从而确保对突发性事故的妥善处理。

1.2 应急监测组织机构和职责

应急监测各小组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 在处理应急污染时做到有条不紊、各司其职, 有效提高处理应急污染事故的能力和效率。图1详细介绍了部分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分配情况。

应急监测的顺利开展要求应急监测组织具备以下几个机构: (1) 应急监测领导组。指挥整个应急监测的行动。 (2) 现场监测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 确定污染物类别、浓度及污染情况, 并设置采样点进行采样。 (3) 技术分析组。负责实验室样品分析以及对事故进行定性分析, 及时编制监测报告, 保证领导组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各阶段的情况。 (4) 后勤组。负责日常仪器和监测车的维护、保养以及监测过程中的后勤工作。同时, 视情况需要可设置新闻宣传、卫生安全等其他机构。

1.3 应急监测技术和设备

简便、快速的应急监测技术是现场应急监测的基本保障。目前, 现场应急监测手段包括感官监测法, 动、植物监测法, 试纸法, 监测管法, 电化学法, 光度法和色谱法等。在实际应急监测中, 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选择操作便捷、简单, 能快速判断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的监测方法, 以达到快速掌握事故应急情况、及时处理的目的。

1.4 应急监测信息系统

信息化技术在应急监测领域中的运用非常重要,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应急事故处理提供了数据化管理, 使监测人员能够快速了解污染源及其周边地区的情况;在事故现场的空间对象中使用GPS可以快速确定监测点位;通畅的通信可以及时传递最新的现场情况和指挥组的命令等。

1.5 应急监测后勤系统

应急监测后勤系统是应急监测方案中的重要一环。在日常工作中, 企业不仅要重视各监测设备仪器、监测车的维修和保养, 还应及时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活动, 培养具备现场监测和分析的技术人员。在事故发生时, 要保证仪器设备、监测车能及时出动, 安排急救队、维修队待命, 以备不时之需。

2 应急监测方案总结

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 应及时启动应急监测预案。应急预案能够最大限度地指导监测人员准确监测, 并对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应急监测工作作出统筹安排。这就要求应急监测预案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协调性和完整性等。

2.1 各地区的数据资源统计

各地区的数据资源统计包括对各大污染源及其周边地区情况的统计, 完备的地理、通信信息的统计, 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调出相关信息。

2.2 明确各监测小组的职责

各个监测小组应明确自身的职责, 这样, 在事故发生时才能各司其职, 有条不紊地处理事故状况, 确保每一环节的监测工作都按照完备的监测流程一一展开。

2.3 确立完整、科学的监测流程

一个完整、科学的监测流程能够指导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4 监测设备和仪器系统

根据省、市地区的实际情况备置监测设备和仪器, 遵循“操作简便, 具有实际操作性和易实施性, 监测结果直观、明了”等基本原则, 保证监测的高效率和准确性。

2.5 事故处置措施

提出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包括消防措施、急救措施、泄漏处理措施等, 确保事故处理过程中后勤的完善。

2.6 监测报告的编写及后续监测

在事故处理后期及时编写事故监测报告, 根据事故的发展状况确定后续的监测范围和监测项目, 做好事故的后续处置。

3 应急监测方案实施

3.1 事故预警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 由当地相关部门或信息系统作出警报, 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可能受影响的相邻辖区说明事故的原因, 污染类别、范围及污染程度等, 以便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

比如2013-07-05, 肇庆市环保局接到一份贺州市环保局发来的“环境应急预警函”。该函称2013-07-01—05中午, 贺州市八步区步光镇和信都镇贺江段面网箱出现不明原因的死鱼现象。经贺州环保局和渔政部门反复排查, 仍未能判明出现死鱼的原因。鉴于该现象有向下游蔓延的态势, 建议加强贺江两市交界断面的水质监测。

3.2 应急指挥

由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应急指挥小组, 负责应急监测的指挥工作。了解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范围, 确定应急监测的各项工作, 并及时分配各应急小组的任务。实时了解事故的变化情况, 根据情况不断调整监测行动。比如2013-07-06, 肇庆市环保局接到一份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监测快报, 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已经在马尾河汇入贺江前至贺江扶隆码头河段布设9个监测断面, 监测项目为p H值、砷、镉、铊。监测结果表明, 所监测断面的p H值、砷均达标;镉有超标现象, 超标0.1~5.7倍;铊超标0.1~3.8倍。鉴于此, 肇庆市政府立即成立以肇庆市市长为总指挥, 副市长、广东省环保厅党组成员、环监分局局长为现场总指挥的肇庆市处理贺江流域水质污染事件联合指挥部, 并且组建综合、监测、新闻宣传、应急工程、应急交通疏导、社会稳定、卫生医疗、水厂供水安全保障、后勤保障、技术指导10个小组应对污染事件。

3.3 现场监测

由现场监测小组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的监测工作。首先准备必需的设备和仪器, 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 并确定监测项目、监测点位和监测方法, 及时将监测到的有关数据发送到指挥中心。

比如在铊污染事件中, 技术组决定在流入封开县贺江及西江设立11个监控断面, 分别为1#南丰交界断面、2#南丰镇南丰水厂、3#都平镇都平水厂、4#渔涝河入贺江后、5#白垢镇白垢水厂、6#大洲镇断面、7#江口水厂吸水口、9#汇入西江下游1 km、10#德庆水厂吸水口上游1 km和11#汇入口西江上游1 km (对照断面) 。每个断面每隔2 h采样一次, 监测采样人员由从各县区监测站抽调的160人组成, 采集水样集中送往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和肇庆市719地质队进行铊和镉分析、监测。监测结果直接上传到网上, 为指挥小组的决策提供依据。

3.4 实验室分析

在这个阶段, 监测人员主要负责分析从事故现场带回的样品和数据, 研究事故发生的本源和造成的污染程度, 并编制后期的监测报告。在铊污染事件中, 通过排查, 锁定贺江水体污染事件肇事企业为某选矿厂。该厂私自改装生产工艺, 违法安装金属铟生产线, 进行“湿法提铟”, 大量含有镉和铊的污染物随着生产污水直排入贺江。另外, 广西贺州市政府将马尾河112家非法采矿企业关停, 并对其污染物进行取样, 送实验室进行监测、分析。

3.5 后续处置

在事故发生后期, 事故发展态势基本控制后, 应根据实际情况慢慢缩小监测范围、变更监测点位, 确保不发生二次事故;还应在数据系统中输入最新的事故信息, 并完成事故监测报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做好应急监测预案能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并对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相信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案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摘要:针对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方案展开了探讨。对应急监测方案的内容作了详细的阐述, 系统地总结了应急监测方案, 并结合贺江铊污染事件, 提出在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时应如何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以期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事故报警,铊污染

参考文献

[1]解新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中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20) .

[2]陈很生.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系统建立与运行[J].科技创业家, 2013 (09) .

应急监测方案 篇2

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优化

环境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中的首要环节,发挥着重要的决策支持和技术保障作用.简介了环境应急监测及其工作内容,提出了优化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对策建议.

作 者:陈红霞 张永成 CHEN Hong-xia ZHANG Yong-cheng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环境监察局,江苏,淮安,223001 刊 名:畜牧与饲料科学 英文刊名: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年,卷(期): 30(4) 分类号:X830.7 关键词: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处置   环境监测  

水文应急监测技术的应用 篇3

水文应急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项公益事业,不但能有效预防洪涝灾害,促进社会稳定,还能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技术保障。因此,做好水文应急监测工作尤为重要。

水文应急监测工作是一项在特殊条件下开展的测验,由于受地理环境及施工的影响很大,安全隐患多、风险大,通常会面临着安全生产的严峻挑战。因此,水文应急管理自上而下都必须重视安全生产,在开展水文应急监测工作的时候,应当高度重视监测过程中的安全性,使水文应急监测作业的安全性切实得到保障。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开展的水文应急安全管理工作中,针对特大地震后的余震,每个水文应急抢险队设置2~4人的瞭望岗,对飞石、泥石流等影响测量人员安全的情况进行监控,以保证测量过程中的作业人员安全;同时水文应急抢险突击队队员也做到了互相关照,以便及时发现不安全的苗头,减小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影响。

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的编制

1.河道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的编制原则

河道水文应急监测主要是针对测站遭遇水毁、溃口行洪、未控水系发生特大洪水等情况下的水位、流量等水文要素变化情势的监测和预测。有关研究指出:当出现涉水突发事件等自然灾害时,如果在 12~24小时内进行应急响应,可以使洪水造成的损失减少 1/5~1/3。因此,编制河道水文应急监测方案,需要根据该事件所在河道断面的实际情况,考虑事件的严重程度,以及目前所具有的应急监测能力。

2.编制工作准备

编制水文应急监测方案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基本资料的收集和监测现场勘查。基本资料收集的范围包括:监测流域内地质、植被、水系等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内尤其是监测河段上下游水利工程基本情况;已有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等各类水文测站站网的分布,以及现有的水文监测资料、工程设计成果等。

3.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方案编制需要扼要介绍突发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开展水文应急监测的目的、意义等。同时,应明确监测对象及工作范围,确定水文应急监测的总体布局和主要内容等。

制定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的依据通常包括现行的法律、法规,国家、行业现行技术标准等。方案制定的原则是:应充分体现便捷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和一致性。制定水文应急监测方案,首先要考虑到“急”,即及时性、迫切性。因此,方案要在考虑安全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突出“方便、快捷”的特点,并尽可能考虑技术路线的一致性和整个抢险救灾的统一协调指挥。

技术路线是制定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的重点。其主要工作内容为:针对不同水文要素的特性,分别确定各水文要素采集的方法和手段,如选用的仪器与测验技术方法,水文信息的传输、处理与发布,工作进度与成果质量保障措施,以及与技术路线相配套的各水文要素采集、传输的操作规程与办法等。

水文应急监测工作是一种非常规的水文测验工作,整个过程必须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以保证水文应急监测任务的执行。保障措施涉及组织机构、工作体制、技术装备、安全生产措施等。

河道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的实施

1. 断面基础设施设置

通过现场查勘,选择确定测验控制稳定性良好的控制河段和控制断面,简易测量地形、大断面、洪痕等,必要时对河床组成、含沙量、水质等进行取样分析。根据现场情况,快速设置临时水尺断面和临时测流断面,水尺断面和测流断面可重合,断面应垂直于流向。断面位置确定后,设立临时断面桩、断面标志桩、临时断面零点桩,在断面附近设置临时水准点,确定基面高程。

2.水位观测

采用直立式水尺或雷达式水位计观测水位,在水边设置临时水尺(桩)。使用全站仪或其他仪器,从临时水准点引测水尺零点高程,或自临时水准点直接测量水面高程(即水位数据)。

3. 流量测验

流速测算一般是测验水面流速,要求使用应急测速设备,获取均匀的水面流速或中泓流速,选取合适的水面流速系数,计算断面平均流速。面积测算需要使用应急测深设备,快速获取各垂线水深;使用应急定位(测距)设备,快速获取各测深(测速)垂线起点距(坐标),进而计算出断面面积。流量测算要根据前面计算的断面平均流速和断面面积,计算断面流量,也可以使用 ADCP(即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直接测量断面流量。

4.其他相关信息的监测

河道涉水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除了常规的水位、面积、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监测,还应根据事件的现场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开展溃口口门宽度、口门最大水深和最大流速、溃口发展速度、堤坝变形、下游淹没范围等的观测测量工作。

5.水情信息传输

使用电台、电话等应急通讯设备,把测算出的最大水深、最大流速、口门宽度、流量等水情信息报送至有关部门。也可根据现场测报需要,随时查询应急测报现场附近有关测站(断面)的雨水情,一并及时上报。

应急监测方案 篇4

1险情概述

我国某地铁隧道施工工程全长200米, 深度20. 5米, 高度18米, 预留的通道入口有四处, 紧急疏散道路一座, 在施工中采取的是暗挖建设方式。 在施工中由于监测不到位, 未发现风道内拱顶出现掉块并已漏筋, 部分出现纵向裂缝并伴有较严重的渗水情况。对此, 必须要做应急处理, 避免危害发生。

2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

与一般的监测方法不同, 应急监测主要解决地铁隧道施工的突发性问题, 旨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 及时排除危险。因此, 快速、准确、稳定是应急监测的关键要素,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也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 1) 监测方法。好的监测方式能够满足施工队伍、设计人员和广大百姓的要求, 及时获取危险信息, 实时观测施工问题, 有效排除地铁施工危险, 缓解危害的发生。通过多次试验表明, 采用三角高程与非接触式解析的方法开展监测非常有效。监测人员可以在施工中较为安全和固定的位置架设脚架, 保证观察方便, 减小监测误差。

( 2) 监测基准。地铁隧道施工相对于路面施工要复杂的多, 受到施工条件的限制, 工程作业的难度势必较大。变形监测控制网应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以及监测点, 为了保证数据获取的准确性, 监测基准点的设置必须稳定, 具有参考价值, 且能够得到多组数据。我国的周江文教授提出了以相对稳定点来定义基准的自由网拟稳平差方法, 它主要是用网的重心作为网的位置基准, 以各方向角的均值作为方向基准, 以各点矢距均值作为尺度基准。以这三个数据作为基准数值, 能够减小误差, 提高数据的精确度。此外, 这种基准检测点的设置还较为简便, 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3应急监测的实际数据分析

我国某地铁车站主体K36 + 408 m出现了断面现象, 经过多次数据测量和实验得出在不同基准数据下的绝对值在0. 01 mm位存在差异。也就是说, 拟稳基准下监测精度没有明显出现下降现象, 利用重心基准开展拱顶沉降监测方法较为可行。其具体数据情况见表1。

4应急监测处理和排险对策

及时处理和作出应急预案是减小地铁隧道施工危险发生的主要策略, 结合工程危险发生的实际情况, 并将误差添加到其中, 要注意应急处理方案中监测点位不稳定的问题。由于拱顶沉降监测数据显示拱顶围岩支护体系处于加速蠕变的过程, 边墙在加速蠕变, 变形速率呈上升趋势。为了避免围岩损坏引发的失衡现象, 应急预案的处理要以观测点观测到的数据为基准, 做出横轴绘制加速度变化曲线, 根据图示判断损害的严重情况, 并将施工中修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天气状况考量在其中, 进而增加周围岩石向洞内运动的推动力, 降低地下水活动造成某些岩石变形模量和强度, 切实保护地铁隧道工程。

5结语

总而言之, 地铁隧道施工是缓解地面交通运输压力的有效对策, 为了突出它的作用, 我国在地铁工程建设中要实时做好监测, 排除危险发生的可能性, 并制定应急方案, 将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宋福渊, 耿冬青.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应急措施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 2011, (4) :155-157+160.

[2]马建, 孙守增, 赵文义, 等.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J].中国公路学报, 2015, (5) :1-65.

应急监测方案 篇5

县级监测站应对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对策

在分析县级环境监测站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县级监测站应从加强硬件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建立联动机制等方面,加强县级监测站的应急监测能力.

作 者:黄广则  作者单位:潞城市环境监测站,山西,长治,047500 刊 名: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COAL-MINING ADMINISTRATORS COLLEGE 年,卷(期): 21(3) 分类号:X84 关键词:县级监测站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方案 篇6

关键词: 环境污染事故 应急监测 现场组织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c)-0000-00

突发性和随机性是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特征,因此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普通的环境监测存在区别,它要求监测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现场组织能力。只有反应迅速和准确的现场组织才能确保应急监测可以及时有效的完成。

一、现场勘查

监测站应急监测指挥人员在的得知环境污染事故的第一时间内,应当首先了解清楚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种类、污染物和事故发生的具体地址,然后立刻采用应急监测方案,集合应急监测成员,准备好相关应急监测设备和装备奔赴事故发生地点。指挥人员应当选用可以迅速得出监测数据的监测仪器,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性。另一方面,指挥人员要确保监测站内至少安排一辆监测车等待其他的命令,这样可以确保现场有新的需求时,监测站能够提供迅速及时的增援。

应急监测队伍到达事故发生地点后,监测指挥人员需要第一时间内与事故现场总指挥沟通,熟悉污染事故的整体情况,尽快明确监测对象和监测定位。对于空气污染事故,监测人员应当穿戴防毒装备并针对风的方向和速度进行监测。在所有监测信息明确之后,监测指挥人员需要将监测人员合理分工,确保所有监测点位都有人员负责并要保证各个组别之间实现顺利通讯,保持信息畅通。

二、筛选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的筛选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量。

在已经知道突发性环境污染的污染物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该污染物判断监测项目,同时监测人员还要对污染物是否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其他有毒有害的物质。

如果突发性环境污染是由固定源产生的,监测人员则需要重点与导致事故的固定源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个固定源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监测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该固定源的生产设备、原材料等问题,并对污染源进行样品采集和鉴定,从而判断出环境污染物和明确监测项目。

如果突发性环境污染是由于流动源导致的,则监测人员需要注重同流动源相关联人员进行重点沟通,诸如快递员、司机等。如果确定流动源属于危险物品,则需要鉴定是否有运输许可证等信息。

在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物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监测人员需要综合考虑事故现场的特点,例如气味、污染物的颜色、对周围实物的影响等对污染物和监测项目进行初步的判断。其次,监测人员再结合事故发生地点周边的潜在污染源进行排查,最终确定污染物和监测项目。如果事故发生地点出现人员或者动物中毒的现象,则监测人员可以根据中毒病症情况对污染物和监测项目进行初步判断。

监测人员需要做好污染源样品采集,通过化学实验和监测仪器等分析污染物,明确监测项目。

三、确定监测点位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现场组织要求监测定位必须合理和全面,这样才能确保样品采集能够体现事故环境的实际状态。监测点位一般集中在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近,同时,指挥者要尽量在能采集到充分数据信息的情况下减少对周遭人和事物的影响。

(一)环境空气污染事故中确定监测点位

由于环境空气污染事故中,事故发生地点小范围区域的浓度达到最大值,因此应当就近进行样品采集。此外,空气污染的特殊性需要考虑风向的影响。在没有风向的情况下,则要以事故发生地为圆点,通过等距同心圆在周边确定监测点位,还要同时考量到不同污染物的特征确定定位高度。在有风向的情况下则需要同时考虑上风向和下风向区域确定监测点位。监测人员需要时刻关注风向,并根据风向进行监测点位的调整。

(二)地表和地下水环境污染事故中确定监测点位

地表水环境污染确定监测點位需要同时考虑到水的流向、速度和水域的地理环境等。例如对于江、河污染,需要考虑在事故发生地点、其上游、下游位置设立采样点,此外对于饮用水源还需要实行重点监测。对于湖泊、水库环境污染的检测,则应集中在事故发生地点,依照扇形或者圆形的模式设立采样点。对于沿海和海水环境污染监测则需要综合考量海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性质等确定监测定位,它需要综合多点的采样汇集成总样本。

地下水环境污染事故则需要使用网格法或者辐射法设立采样点,同时还需要重点监测提供饮水源的部分。

四、确定监测频率

为了达到及时了解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的污染情况,监测现场需要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测。但是由于污染物浓度随着其扩散、分解或者发生其他反应而降低,因此在事故发生的各个时段监测的频率也有差异。在事故刚刚发生时,监测频率应当增加。而事故发生后随着污染物浓度的降低,监测频率可以适当的减少。

五、上报监测数据

监测人员需要及时将监测数据和结果上报给现场指挥部,这样才可以确保现场指挥能够根据数据信息进行决策,确定是否需要增援、疏散人员群众等。这就要求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及时性都要高。在紧急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口头传递模式进行报告,在事故发生中期和后期,监测人员需要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定期的提供监测报告。在事故应急监测完成后,则应当提供汇总监测报告。

参考文献

[1]李春生.如何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快速响应[J].北方环境;2011年06期

[2]李世龙.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浅析环境应急监测要求 篇7

1 防患于未然, 做好应急监测准备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难以预测, 因此要求应急监测准备工作常备不懈。应急监测准备和响应贯穿于事前, 事发, 事后几个阶段, 因此, 防患于未然是事故防范的前提, 在应急监测方面的准备措施包括:制定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 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标记重点源;应急监测培训及应急演习等。

1.1 制定应急监测预案, 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

应急监测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后的各个进程中, 谁来做, 怎样做, 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的行动指南。当事故发生时, 各个基层单位和个人拿出一份根据实际情况事先制定的应急监测预案, 积极响应。其中包括各部门组织分工、应急监测作业指导书、现场情况报告表等细节性文件, 并且要求相关监测人员及一线人员应该掌握相关的应急作业文件。

1.2 完善备应急监测装备和仪器, 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一般都是直接读数, 响应迅速, 可以通过简便的操作方法快捷的确定污染区域和浓度分布, 为科学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提供最好、最有利的支持和保障。对于应急监测能力的建设不仅仅是针对于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的要求, 还包括防护装备, 应急通讯设备, 交通工具等, 目前有些地区监测站已经配备了突发性应急监测车, 而且车上配备有车载式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

1.3 标记重点源, 为事发情况提供可靠依据和确切处理方法

在突发性应急污染事故中, 因化学品泄漏等造成的环境破环占很大的比重, 而且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监测也是应急监测的重点和难点。在事前标记好可能会发生污染事故或存在有安全隐患的企业、化工厂等重点事故源, 详细标记内容包括:企业概况、存储物质情况 (物料在装置内的状态、容量, 化学品名称, 中间和最终产物, 地理环境等) , 总图布置, 周围敏感点人口分布等信息。掌握了数据源的信息, 不仅为监测仪器的准备提供依据, 同时也对监测布点有了初步的方案。若在此处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时能够即刻知道可能是何种污染物的泄露和采取何种应急措施处置就会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

1.4 积极参加应急监测培训, 主动开展应急演习

通过专业培训, 才能很好的全面的掌握应急监测技术。培训过程中, 应急监测人员不但能够清楚的认识、了解工作中的失误可能带来的后果, 而且能够提高自身处理应急污染事故的素质和能力, 增长应急监测处置经验。应急演习不仅可以使应急监测人员熟练掌握突发性应急监测的工作流程而且在使用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中提高工作效率。正确率的提高和仪器设备操作的熟练, 有效的节约了现场监测的宝贵时间。

2 应急装备的改进, 促进应急监测的发展

先进的应急监测装备体系的建设是完善现代应急预警体系的必要条件。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便携快速、实现准确监测数据的获取; (2) 操作简单易掌握; (3) 实用性、可操作性强, 仪器本身无特别使用限制性; (4) 结合我国现状与水平, 力争做到在国内应用的普适性; (5) 投入最小化, 方法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6) 满足便携式或车载的要求。

应急监测装备配置还包括交通配置, 通讯及图文数据传输配置, 安全防护配置和其他辅助功能配置等, 它们都有各自的性能特点和配置要求, 与主要的应急监测装备一起构成统一的应急监测系统。总之, 应急监测装备的合理配置, 最终是要实现高效快捷的应急响应, 为保障环境安全服务, 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3 现场监测, 应急的响应

近几年,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频发, 尤其是一些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需要提高政府职能部门, 特别是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做到判断准确、措施有效、处置及时, 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减少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场环境应急监测要求快速、灵活、实用。

首先, 我们需要确定监测因子, 在获取充足的现场资料并利用充足的数据库资源进行分析, 才能够确定污染因子。

其次, 需要精密、正确的布点方法。根据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化学品气体泄露事件, 由于影响范围存在不可知性, 通过气象等因素, 判定风向、风速, 在距离事故点较近的位置安排便携式气体应急监测仪器, 精确布点, 通过检测分析和计算, 判断污染物浓度及扩散方向和范围。

再次, 跟踪监测不可忽略, 环境污染的影响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 所以这期间需要对污染源及环境质量进行跟踪监测, 更加确保事发环境及周边所影响环境的安全。

最后, 污染事故发生后, 地方政府, 各部门, 公众等都迫切了解事故现成的环境信息, 监测信息的发布也尤为重要, 采用正规方式及时、准确的发布监测信息, 对稳定事故局势、安定人民生活都有很关键的作用。

4 结语

近年来, 我国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明显增长。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处置过程中, 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往往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也暴露了仪器设备的不足, 设备的落后, 应急监测的滞后, 处置经验欠缺等诸多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应该作为一个完整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的终结部分。在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开发使用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应急监测和处置仪器设备, 以及相应的软件等成为当前重要的工作;污染事故多种多样, 在应急监测处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在所难免, 总结和积累经验教训, 才是更好的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 更好做出正确处置的必经之路。

摘要:本文阐述了应急监测在污染事故中的关键作用, 应急处理能力是处理突发污染事故的首要环节, 通过说明应急监测的不足与发展, 提出了在应急监测和在现场处理中的建议和要求。

关键词:应急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参考文献

[1]陈宁, 边归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与处置仪器设备的配置[J].2007, (4) .

[2]沈振月, 姚爱珍, 刘建明, 等.强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管理[J].中国环境监测, 2000 (4) .

应急监测方案 篇8

1 应急监测技术的基本要求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主要是用于对一些突发污染事件的处理, 事故发生前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发生过程中可以起到报警的作用, 事后可以起到检测减少损失的作用。突发环境事故发生以后需要进行快速的监测, 确定出污染源、污染物的性质、中心区的污染浓度等, 对这些因素确定的及时与否, 可以为后期治理工作的开展赢得宝贵的时间, 防止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 减少污染现象带来的损失, 但是对其监测的数据只可以起到定性的作用, 但是不可以完全相信数据的准确性, 所以在对事故进行处置的过程中, 必须要确保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可以更好地判断处置的效果, 而生态环境在恢复过程中对监测数据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2 现场监测仪器的种类

现场监测仪器主要分为:车载的形式、便携式的和一些小型的设备。车载形式的监测仪器对精密性的要求比较高, 体积和质量也会比便携式的大。简易速测组件如比色计、显色比色管、比色纸、气体检测管等, 现场人员利用简单的化学反应监测相应的项目。近年来发达国家用于检测生物毒性或有毒物质监测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以及ATP监测仪器等也可用于现场监测。

3 现场检测仪器的应用

3.1 样品制备

在进行样品制备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对现场监测仪器的使用。而且对设备精准度的要求也比较高, 但是在采样、制样的过程中设备在配置上显示出严重的不足, 在提取的样品中, 很多都只是单纯地进行提取、溶解然后再借助仪器来进行监测工作, 比如:如果所提取的样品是固态的, 就可以通过快速溶剂萃取的方法来进行监测, 用GC-MS或GC-ECD、GC-PID测定。

如果在对仪器进行泥土中的重金属进行测量时, 也必须要溶解之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测定工作;如果提取的水样是受到氯化物或者是苯类的污染, 也必须要提前进行分解, 然后测定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顶空法来进行处理。

在对点位的布设和样品采集的过程中, 也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样品的制备对监测数据的影响也比较大, 所以在进行采样、样品处理的过程中, 要发挥好现场监测仪器的优势作用。

3.2 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在应急监测的过程中, 要加强对水、空气和土壤中的有机挥发物质和半挥发物质的监测, 使用便携式的设备来进行, 可以更加方便和快捷, 对有机挥发性物质的分析也更加的准确, 在事故现场提取样品时, 可以通过注射用的针管来提取样品, 然后进行相应的测定。目前在处理突发性污染事件中, 对便携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 特别是石油等化工燃料的泄露, 都需要通过便携设备来对污染物进行监测, 它可以快速地实现对污染物的定性、定量以及污染程度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多环芳烃的监测, 所以必须要通过固相萃取的方法来进行, 然后借助色谱技术来进行相关的测定。

3.3 无机污染物分析

在对金属或者是类金属的污染现象进行测定时, 可选择的监测手段比较多, 可以用点样法先对液态的样品进行测定, 但是这样的方法在灵敏度上难以得到保障, 只可以实现对铅银汞等金属的测定, 但是其在处理突发污染事故中的优势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

利用适当的显色体系如双硫腙、5-Br-PADAP、DDTC、APDC等在不同的p H条件下, 可络合并使不同金属离子显色, 用简易的分光比色即可定量测定, 但要注意共存离子干扰的隐蔽。阳极溶出法测定水样中的铅、镉效果很好, 也可用于铜、锌、砷、铬、汞、锑等的测定, 检测范围可从几个×10-9到几百×10-6。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测定工作, 可以确保对金属离子的测定结果更加准确, 而且该仪器的灵敏度也是比较高的, 但是必须要加强对空白部分的控制, 而且抗干扰能力也很强, 在测定重金属方面有着极大的使用价值。

3.4 综合指标

在一些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中, 很少有对明确目标进行污染物的监测, 基本上都是对一些位置的有着是有毒性污染物的监测, 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时间, 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监测工作对一些监测的指标就有着明确的要求, 可以把监测得到的数据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进行反复的论证。

通过利用光谱吸收的原理, 可以实现对水质参数的监测, 其可以同时实现在线监测和原位的监测, 这一原理具有灵敏、简单的特点, 其在发展过程中, 原位检测器的体积越来越小, 已经出现了很多便携式的设备, 所以在水质参数测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4 结束语

现场监测仪器在处理突发性的污染事故时, 可以在第一时间提供现场的数据信息, 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种类、性质以及范围等进行快速的分析, 这样就可以为采取补救措施赢得宝贵的时间, 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样品的重视, 保证样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减轻事故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现场监测仪器主要是用来处理一些突发性的污染事故和一些应急的环境监测事故, 在处理这些事件时, 现场检测仪器可以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治理支持, 可以快速地对污染的现象进行分析, 为采取补救措施赢得更多宝贵的时间。笔者通过对现场监测的仪器进行分析, 提出其在环境应急监测中的应用, 仅供参考。

关键词:现场监测仪器,环境应急监测,应用

参考文献

[1]魏康林, 温志渝, 武新, 等.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 (4) :1 074-1 077.

小议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应用 篇9

想要建设环境应急监测系统, 就必须对突发性的环境污染进行充分的了解, 突发性环境污染具有多样性以及突然性还有严重性等性质, 可以说突发性的环境污染几乎涉及到各个行业及其领域中, 而且没有一个固定的地点以及时间段, 最重要的是, 凡是定义为突发性环境污染的事件, 其造成的后果都比较严重。根据上述的几点性质, 环境应急系统的建设就应该从突发性事件的根本性质考虑, 例如在沿海城市以及高速公路上建设应急监测站点, 对海面上的船只以及罐车进行实施监控。

2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费的不足和应急监测设备稀少

面临着一次次的化学品罐车以及油轮倾泻事件的发生, 我国逐渐地对应急监测系统越加重视, 但毕竟应急监测系统的发展时间还是过于短暂, 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设备上都没有西方发达国家先进, 但除去这些问题, 应急监测系统的运转资金过少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虽然对于应急监测站的建立越加的重视, 但由于国情所在, 建设的经费可以说非常少, 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应急监测设备极其短缺, 进而造成突发性环境污染在发生后无法有效的进行检测并处理。进而使得突发性污染事件所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2.2 相应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和规范不达标

上文提到过, 由于我国的应急检测系统起步较晚, 与之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 然而就在20世纪末,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 各类污染事故的发生率可谓是直线上升, 在发生后也不能有效的快速检测并处理, 这些问题除却设备的稀少外, 还有着检测的技术较差以及相应的规范没有达到标准有关。应急监测属于一种特种检测, 正常的环保保护技术规范是无法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的, 对于这一点我国在应急监测上并没有一个可遵守的技术指导, 而检测单位在设备的型号选择上以及检测的方法还有数据的取舍上都有着较大的出入, 致使应急监测的数据质量高低不平。

2.3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经验不足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本质就在于没有固定的时间点以及地点, 这对于相关的技术人员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在处理的经验上就略显不足或者是根本就没有经验, 可以说突发性环境污染的一些问题, 除却可观的因素, 处理经验的不足就是最大的主观因素。

3 提高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对策

3.1 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应急监测能力

对于环境应急监测的建设上, 加大投资力度是必不可免的, 也是顺应新型社会的必然过程, 想要加强应急监测能力, 就必须掌握地方的厂矿、油库、化学品库以及放射源和储气罐等这些容易发生事故的地点, 并了解其地理位置周边的环境, 对其附近的水源以及种植地进行相应的防护, 对于污染物产生的环节以及其种类和名称都作出深入的调查, 并对存放危险有毒的化学品的数量等作出登记;最后对调查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并整理, 建设一个专门的风险源数据库, 并对地方历年来发生的突发性污染事故作出调查并整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加强环境应急监测的能力, 而上述的种种, 都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 但相对的, 大量资金的涌入所带来的是最大程度的减少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发生。

3.2 设立相对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我国在2011年1月1日起, 颁布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一法规, 其中对于突发事件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地下水质量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作出了明文的规定, 并对瞬时样品以及采样断面等作出了规范, 而除却这些国家颁布的一些技术规范, 在一些地方, 还有着其特有的一些技术规范。

3.3 增加演练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对能力

突发性环境事故从事故发生的地点上, 可以分为两大类别, 一种是陆地上的突发性事故, 另外一种就是海域上的突发事故, 而无论在什么地方发生, 都可以对其事件进行模拟, 也就是演练, 例如海面上油轮的原油泄漏, 就可以通过演练来增加处理类似事故的经验;乘坐专用的相对较为封闭的船只, 携带便携式的相关设备, 或是出动大型的应急监测船只, 并搭载相应的大型设备, 通过专业人员的操作, 对事故海域进行海水检测, 将数据进行汇总后, 反馈给应急监测站。而陆地上的通常都是例如煤矿企业的瓦斯爆炸、重工业的污水排放、化学品的泄露等等, 这些就需要针对事故的特殊性进行相应的演练。演练最终的意义就是提高专业人员的相关技术以及处理经验, 让其在日后真正发生事故的时候可以从容地面对。

3.4 对技术人员的录取标准提高并定期培训

由于我国应急监测系统的发展时间过于短暂, 使得相关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 即使相关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也不能滥竽充数, 将专业技术不达标的人员聘入监测站中, 可以说聘用这些人员就是对环境的不负责, 环境应急监测是一种特种监测, 其中任何一个数据的不准确都会造成很大的偏差, 而偏差的后果将导致日后在处理这些污染的时候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 举例来说, 地下水在化学品的渗入下, 若不经过妥善的处理, 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而即使录取的技术达标的专业人才, 也要经常进行培训, 以达到对任何突发性污染事故都可以从容的处理的目的。

结语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是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时间的基本前提, 更是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时间的关键所在。环境的保护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其相关的部门必须充分的认识到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切乎实际的提高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应用, 只有妥善的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才能还给人们一片良好的生活环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人们生活的环境越发的被人重视, 就目前的生活环境来看, 虽然各方面如尾气的排放、污水的排放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但突发性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仍旧不断的发生, 这对于社会的稳定还有人们的生命财产都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这里就需要用到环境应急监测系统来解决相应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笔者就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应用作出简单的论述, 以期减少突发性环境污染对社会和人们的危害。

关键词:环境,应急监测,应用

参考文献

[1]许震, 张峰, 吴红星.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发展现状与展望[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4.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浅析 篇10

关键词: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环境应急监测在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求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事故处理的核心工作。在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尤其是石油化工原料、产成品及有毒有害危险品的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均隐含着不同程度的突发事故因子。这就要求我们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监测、应急处理及其后置工作上力争做到最佳状态, 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有力有效的保障, 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人民的损失。因此, 应建立先进的环境应急监测预警体系, 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做好应急监测的准备,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及时有效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首要环节。

1 防患于未然, 做好应急监测准备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难以预测, 因此要求应急监测准备工作常备不懈。应急监测准备和响应贯穿于事前, 事发, 事后几个阶段, 因此, 防患于未然是事故防范的前提, 在应急监测方面的准备措施包括:制定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 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标记重点源;应急监测培训及应急演习等。

1.1 应急监测预案。

应急监测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后的各个进程中, 谁来做, 怎样做, 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的行动指南。当事故发生时, 各个基层单位和个人拿出一份根据实际情况事先制定的应急监测预案, 积极响应。其中包括各部门组织分工、应急监测作业指导书、现场情况报告表等细节性文件, 并且要求相关监测人员及一线人员应该掌握相关的应急作业文件。

1.2 应急监测装备和仪器。

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一般都是直接读数, 响应迅速, 可以通过简便的操作方法快捷的确定污染区域和浓度分布, 为科学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提供最好、最有利的支持和保障。对于应急监测能力的建设不仅仅是针对于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的要求, 还包括防护装备, 应急通讯设备, 交通工具等, 目前有些地区监测站已经配备了突发性应急监测车, 而且车上配备有车载式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

1.3 标记重点污染源。

为事发情况提供可靠依据和确切处理方法在突发性应急污染事故中, 因化学品泄漏等造成的环境破环占很大的比重, 而且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监测也是应急监测的重点和难点。在事前标记好可能会发生污染事故或存在有安全隐患的企业、化工厂等重点事故源, 详细标记内容包括:企业概况、存储物质情况 (物料在装置内的状态、容量, 化学品名称, 中间和最终产物, 地理环境等) , 总图布置, 周围敏感点人口分布等信息。掌握了数据源的信息, 不仅为监测仪器的准备提供依据, 同时也对监测布点有了初步的方案。若在此处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时能够即刻知道可能是何种污染物的泄露和采取何种应急措施处置就会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

1.4 应急监测培训。

主动开展应急演习, 通过专业培训, 才能很好的全面的掌握应急监测技术。培训过程中, 应急监测人员不但能够清楚的认识、了解工作中的失误可能带来的后果, 而且能够提高自身处理应急污染事故的素质和能力, 增长应急监测处置经验。应急演习不仅可以使应急监测人员熟练掌握突发性应急监测的工作流程而且在使用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中提高工作效率。正确率的提高和仪器设备操作的熟练, 有效的节约了现场监测的宝贵时间。

2 应急装备的改进, 促进应急监测的发展

先进的应急监测装备体系的建设是完善现代应急预警体系的必要条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a.便携快速、实现准确监测数据的获取;

b.操作简单易掌握;

c.实用性、可操作性强, 仪器本身无特别使用限制性;

d.结合我国现状与水平, 力争做到在国内应用的普适性;

e.投入最小化, 方法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f.满足便携式或车载的要求。

应急监测装备配置还包括交通配置, 通讯及图文数据传输配置, 安全防护配置和其他辅助功能配置等, 它们都有各自的性能特点和配置要求, 与主要的应急监测装备一起构成统一的应急监测系统。总之, 应急监测装备的合理配置, 最终是要实现高效快捷的应急响应, 为保障环境安全服务, 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3 现场监测, 应急的响应

近几年,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频发, 尤其是一些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需要提高政府职能部门, 特别是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做到判断准确、措施有效、处置及时, 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减少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已成为当务之急。现场环境应急监测要求快速、灵活、实用。

首先, 我们需要确定监测因子, 在获取充足的现场资料并利用充足的数据库资源进行分析, 才能够确定污染因子。目前某些地区的监测站已经引用芬兰的Gasmet FT-IR傅利叶红外多种气体监测仪, 当现场污染因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定性、半定量三百多种污染气体, 大大提高了现场监测的效率。

其次, 需要精密、正确的布点方法。根据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化学品气体泄露事件, 由于影响范围存在不可知性, 通过气象等因素, 判定风向、风速, 在距离事故点较近的位置安排便携式气体应急监测仪器, 精确布点, 通过检测分析和计算, 判断污染物浓度及扩散方向和范围。

再次, 跟踪监测不可忽略, 环境污染的影响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 所以这期间需要对污染源及环境质量进行跟踪监测, 更加确保事发环境及周边所影响环境的安全。

最后, 污染事故发生后, 地方政府, 各部门, 公众等都迫切了解事故现成的环境信息, 监测信息的发布也尤为重要, 采用正规方式及时、准确的发布监测信息, 对稳定事故局势、安定人民生活都有很关键的作用。

结束语

应急监测方案 篇11

【摘要】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广泛用于不同形态物质的定性定量检测,并且逐渐被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本文基于ALPHA 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OPUS图谱解析软件的研究,探索突发环境应急事件中应用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监测气态污染物的方法。

【关键词】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气态污染物;应急监测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是基于对干涉后的红外光进行傅里叶变换的原理而开发的红外光谱仪,主要由红外光源、光栅、干涉仪(分束器、动镜、定镜)、样品室、检测器等组成,可以对各类检测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反恐与安保、地质矿产、消防安全与火灾研究、环境保护、宝石鉴定等领域。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自然灾害或者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危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并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且具有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环境应急监测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以及后续恢复处理过程中的基础工作,是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前提和关键。监测方法的选择对于快速准确获得可靠环境监测数据,及时正确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决策有重要意义。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具有迅速、便携、和易使用的特点,因此开发研究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快速检测气态污染物的方法对大气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有重要意义。

1、便攜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红外线是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一段电磁波。通常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0.75~2.5μm)、中红外区(2.5~25μm)和远红外区(25~300μm)。一般说来,近红外光谱是由分子的倍频、合频产生的;中红外光谱属于分子的基频振动光谱;远红外光谱则属于分子的转动光谱和某些基团的振动光谱。由于绝大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基频吸收带都出现在中红外区,因此中红外区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区域,资料最全面,技术最为成熟。通常所说的红外光谱即指中红外光谱,它能很好地反映分子内部所进行的各种物理过程以及分子结构方面的特征,对研究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极为有用。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根据光的相干性原理设计的一种干涉型光谱仪,它主要由光源(S),动镜(MM),定镜(FM),检测器(D),分束器(BMS),计算机和数据处理软件以及数据库组成。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干涉仪后形成干涉光,干涉光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吸收)透射、反射或发光被检测器收集经过数据处理(包括傅里叶变换、光谱解析与分析、数据存储等)得到该种被测物的信息,如化学成分、分子构成或物相变化、动力学过程或主成分含量等。

光谱仪装配的是一个宽带光源,能产生连续的、无限数目波长的光束,干涉图是连续的总和,是每个波长下干涉图的总和,结果以强度对光程差表示。当光程差为0时,所有波长下的干涉图全部相加得到最强信号。当光程差2?x为λ/2的整数倍时,产生彼此完全抵消效应,检测到的信号最弱。当光程差增大时,不同波长下的干涉图有不同程度的相互抵消,因此干涉图的强度随着光程差变化。对一个宽带光源,除了在零光程差位置所有干涉图的相位不会同时相同。因此只能在零光程差时有最大的信号,这个信号最大值被称为“中心爆炸”。强度对频率的关系图成为光谱图,可以通过对光程差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得到。单色光的余弦干涉波形式非常有用,因为它给出对动镜很精确的追踪。所有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都使用He-Ne激光发射的单色光对动镜定位。在激光干涉图经过零位时,采集红外数据点,得到红外干涉图。

2.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优点

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发明到现在,性能己经有较大的发展。一方面朝着更强大的综合检测性能和更高的精度迈进,另一方面是要开发更为简便易操作的人机交互平台,向体积更小更便携的方向发展。相对于普通光栅色散型红外检测设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扫描速度较之普通光栅色散型设备快数百倍,而且在任何测量时间内都能获得辐射源的所有频率的全部信息,可以实现“多路传输”。

(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有多档分辨率值供用户据实际需要选用,且分辨率高,在相同的总测量时间和相同的分辨率条件下,相比光栅色散型光谱设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的信噪比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

(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波数精度高。干涉图的取样间隔δx,由HeNe激光单色光所决定,是激光干涉图相邻两个零点位置之间距离决定。所得谱图点之间的间隔与δx成反比,因此FT-IR光谱仪具有波数精度高的优点,一般为百分之几个波数。

(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使用的圆形孔径比色散型光谱仪用的夹缝面积大的多,因此可以使更多光通量通过。在光栅型光谱仪中,光谱S(ν)直接被测量,直接记录连续的、狭窄的波长范围内的强度得到红外光谱图。而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所有从IR光源发出的波长同时被检测器检测。这意味着FT光谱仪比色散型光谱仪的信噪比高了10倍多。

在突发大气环境应急事件中要能够做到随时就地监测,仪器必须对野外环境温湿度变化以及各种复杂情况有较强化学耐受性,同时仪器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及耐受性以利于进行长途运输,在恶劣的外部测试环境下,要保证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便携式光谱仪的光源必须能在被移动过程中或机械震动下仍能够保持原来的方向不变。

3.ALPHA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在气态污染应急监测中的应用

ALPHA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由德国布鲁克(Bruker)光谱仪器公司生产,用于高温、湿热、带腐蚀性的气态污染物测试,直接采样、定性、定量分析,能进行现场48小时以上连续监测,无需值守。配置外置泵导管,最终用户可外接自配的外置泵后能进行应急监测现场的环境空气快速监测,无需预浓缩等前处理直接连续采样,实时分析。德国布鲁克(Bruker)光谱仪器公司对传统的迈克尔逊干涉仪进行较大的改进,出产了RockSolidTM专利干涉仪,具有三维立体角镜,该干涉仪通过角镜旋转补偿保持光路准直,能保证入射光和反射光永远保持平行,抗震性极强;ZnSe分束器适于野外潮湿的环境工作。扫描速度可达到10次/秒。检测器采用DigiTectTM技术的高灵敏度的DLATGS,采用集成数字化的技术,灵敏度更高,无需冷却即可工作。ALPHA 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能将测试数据输出为多种数据格式,如文本格式、JCAMP DX格式、DAT格式、ENVI格式等等。具有多种格式转换功能,可方便地与同行交流,并可与国际权威数据库接口,拓展应用。光谱仪通过Ethernet接口与计算机联接,仪器内置网络服务器,具有独立的IP地址,可进行远程控制与通讯,光谱仪与计算机之间采用TCP/IP协议进行通讯,速度快,联接方便灵活,支持无线传输及远程通讯。

ALPHA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配有OPUS/Mentor红外操作数据处理软件,设备在出厂前标定光谱库包含H2O、CO2、SO2、NO、NO2、N2O、CO、NH3、HF、HCl、CH4、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氯苯、甲醛、乙醛、丙烯醛、光气、氰化氢、硝基苯、苯胺、环己胺、乙烷、丙烷等70余种气态污染物,可准确定量分析上述污染物。同时光谱分析系统数据库内设多于5000种气体的参考光谱库,用于气体的定性半定量测定。

4. 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不足

(1)通常多物质混合后的谱图密集且交叠,光谱会彼此干扰相互影响(如同系物的吸收图谱,不容易区分,难以对复杂环境气态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

(2)在进行未知物(混合物)的鉴别分析时,单凭红外光谱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其他分析手段,例如GC-MS,这需要操作者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3)在日常监测过程中常会受到H2O和CO2的干扰,而这两种物质是无处不在的,因此需要预先通过数据库排除这些谱段的检索来得到更準确的谱图结果,增加了定量的难度;

(4)不是所有分子都能吸收红外光,不具有偶极矩的分子不能吸收红外光如单原子分子(He,Ar,Ne),双同原子分子(N2,O2,H2),限制了傅立叶红外光谱的使用范围。

5.结论

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气体分析仪通过数据库软件与计算机联机使用,可分析SO2、NO、NO2、N2O、CO、NH3等无机气态污染物和烷、烯、醛、胺、氯苯类,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物,具有使用简便、测试快速,轻巧便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空气污染应急监测工作,快速筛查大气中污染物种类,并准确定量标准光谱库内的气态污染物,为环境应急处置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技术依据。

参考文献

[1]边归国.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在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中的应用[J].干旱环境监测,2003,17(4):205-207.

[2]宋萍.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简介[J].分析仪器,2014,3:111-114.

[3]陈奕扬,傅晓钦,赵倩,等.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分析仪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J].中国环境监测,2013,1:89-92.

[4]Mukhopadhyay R Portable FTIR spectrometersget moving[J].Analytical Chemistry, 200,76(19):369A-372A.

[5]马战宇,庞晓露,高亮,等.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快速检测环境中气态污染物[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4):44-46.

作者简介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之要点 篇12

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及其作用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是在环境应急情况下, 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 目的是为了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的状态, 掌握污染的范围和程度以及变化趋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中的重要组织部分, 是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重要环节,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 快速对污染物、污染范围、污染变化趋势、受影响的范围、危害程度作出科学的认定, 是应急疏散、应急控制、应急救援、应急终止等应急处理的技术保障, 直接涉及保护人民生命、稳定社会和使用巨额财力 (如, 人员疏散、无人区设置、紧急救援、停止供水) 措施的选择, 作用十分重要, 责任非常重大;其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是事件原因分析、事件责任追究、事故损失赔偿、污染预防、环境恢复、生态修复的技术支撑;再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是信息发布的技术支撑, 通过用科学的数据正视听, 可以避免人为夸大事故后果、造成紧张气氛、影响社会稳定, 少让“小人”制造恶心, 让群众放心, 让政府省心, 也是一项重要的、严肃的、特殊的政治任务。

2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的特点和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特殊要求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具有其他突发环境事件的共同特点, 如发生发展的突然性、类型成因的复杂性、时空分布的差异性、侵害对象的公共性、危害后果的严重性、处理处置的艰巨性等, 但与其他突发环境事件相比, 还有自身的特点。一是源头控制难度最大。减轻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的首选方法是控制源头, 发生水环境事件或土壤、固废环境事件, 可以通过堵漏、导流收集等实现控制源头, 发生大气环境事件, 理论上虽然可以通过堵漏实现控制源头, 但实际操作因涉及安全等因数, 控制源头困难最大。二是污染物扩散受气候因数影响最大。对于突发水环境事件和突发土壤、固废环境事件, 影响污染物扩散的气候因数主要是降水, 如降雨会加快其扩散;对于突发大气环境事件, 影响污染物扩散的气候因数除了降水外, 气温、气压、风速和风向等均影响污染物扩散, 降水会遏制其扩散, 气温升高会加快其扩散, 不利气候的气压会遏制其扩散, 风速直接影响其扩散速度, 风向直接影响其扩散方向。三是污染物瞬时危害大、扩散速度快、浓度消减快。一般地说, 发生水环境事件或土壤环境事件不至于直接造成人员的伤害, 不需要疏散人群;发生突发大气环境事件, 大气污染物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各种渠道进入或接触人体, 直接造成人员死亡或其他伤害, 所以, 疏散人群成为应对突发大气环境事件最重要的事项;突发大气环境事件不像突发水环境事件和突发土壤、固废环境事件可以栏河筑坝等以阻碍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无孔不入, 无法阻挡, 风是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最重要的因数, 风越大扩散越快;随着污染物的扩散, 大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浓度快速消减, 大气环境质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恢复至正常。针对上述特点, 应对突发大气环境事件与应对突发水环境事件和突发土壤、固废环境事件相比, 除了同样必须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科学实施源头控制、及时应急组织救援, 适时解除紧急状态、着力消除污染隐患外, 果断落实人群疏散尤其重要。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是果断落实人群疏散、适时解除紧急状态的科学依据,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污染物瞬时危害最大、扩散速度快、浓度消减快的特点, 决定其应急监测必须在第一时间及时实施、第一时间及时报告,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技术保障作用。

3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要点

2010年10月19日, 环保部颁布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GB589-2010) , 标志着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总体要求应该是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确保应急监测样品的代表性、完整性和应急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可比性, 在实际工作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一要高度重视日常基础工作。应根据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需要和特点, 重点落实应急监测人员、应急监测人员防护设施、快速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等, 确保人员拉得出、防护过得硬、仪器满得足。二要迅速摸清事件发生基本情况。事件发生基本情况事关应急监测污染物的确定、监测人员防护设施的配备、快速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携带等实际应急监测工作的开展, 是应急监测快速启动的前提, 迅速摸清, 十分必要。三要迅速了解相关气候因数。大气污染物扩散受气候因数影响最大, 特别是风向直接影响其扩散方向, 应在第一时间了解, 为应急监测布点提供依据。同时, 风速直接影响其扩散速度, 也应在第一时间了解, 为分析污染变化趋势提供依据。四要适当运用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测模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原则大气环境》 (HJ2.2-2008) 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原则》 (HJ/T169-2004) 推荐的相关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测模型在环境影响评价已经得到广泛运用, 在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中, 相关参数一时可能无法收集, 可以根据经验估算相关参数后, 利用相关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测模型估算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影响范围, 供应急监测布点参考。五要高度重视监测人员防护。突发大气环境事件污染物瞬时危害大, 所以, 在下风向进行监测工作的监测人员防护尤其重要。值得注意的是, 不宜也没有必要在突发大气环境事件污染源头附近布设监测点, 因为,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污染源头可能涉及到爆炸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六要及时报告应急监测结果。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是果断落实人群疏散、适时解除紧急状态的科学依据, 因此, 第一时间及时报告结果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上一篇:联动发展模式下一篇: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