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科研管理(共12篇)
数据库科研管理 篇1
1 引言
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完成对教师论文、项目、教材等科研信息的录入、整理以及统计工作的信息系统。实现录入信息的规范、 准确, 统计信息精确、高效是该系统的设计目标, 为了实现系统的设计目标, 数据库设计是关键, 将对科研信息的管理为例, 对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进行探讨。
2 科研信息需求
需求分析是数据库设计的开始, 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一定要重视这一阶段的工作。根据我院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流程以及科研管理的相关规定, 确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如下:
2.1 处理数据
教师的论文、项目、教材、著 作、专利 、奖励等 内容 ,这里将其统称为成果。
2.2 数据录入要求
(1) 无论哪种成果在录 入数据时 必须录入 成果的名 称、作者、等级、出处、 发表或完成时间, 佐证图片等相关信息。以论文为例, 需要录入论文的题目、作者、出版单位、论文级别、 发表时间, 以及论文的封面、版权页、目录、正文等佐证图片;(2) 无论哪种成果数据, 均由第一完成人对数据进行录入, 其他参与人员由第一完成人按照相应等 级录入。以教材为例, 第一主编首先录入教材的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以及教材的封面、 版权页、目录、前言 等佐证图 片 ,然后将副主编、参编作者录入系统。
2.3 数据统计分类
(1) 对所有教师的科研信息进行全部或分类 (如仅统计论文) 或时间段 (如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 整理及统计;(2) 以部门为单位, 对该部门下的所有教师的科研信息进行全部或分类或时间段整理及统计;(3) 以教师为单位,对教师本人的科研信息进行全部或分类或时间段整理及统计。
2.4 基础数据管理
基础数据主要指两方面数据, 一方面是指教师隶属的部门信息, 这部分数据主要用以辅助实现科研信息的部门统计。另一方面是指系统数据字典即数据项及子项, 如职称是数据项,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都是其子项, 这部分数据主要用以实现系统基础数据的可规划性, 方便系统的日后扩展与维护。
2.5 用户角色及权限
(1) 教师用户即一般用户 : 主要负责将本人的科研信息录入至系统, 并对已经审核完成的科研信息进行分类统计以及报表打印;(2) 审核员用户: 主要负责对教师用户录入的科研信息进行审核;(3) 管理员用户: 除具有以上二种用户的权限外, 还需负责基础数据的管理与维护、初始用户口令(即用户名及密码 )、分配用户权限等工作。
2.6 工作流程
首先由管理员对基础数据进行录入或导入, 初始用户口令, 授权用户权限; 其次由教师根据用户口令登录系统, 录入本人科研信息; 再次由审核员对教师录入的科研信息进行审核; 最后由管理员对所有科研信息进行整理与统计。
3 数据库
通过对科研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 以及数据完整性、一致性, 减少数据冗余的数据库设计原则, 确定本系统的数据库概要设计结构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科研信息查询效率, 避免多表查询操作, 可将论文、项目、教材 、著作、专利、 奖励等数据统一存储在成果数据表中。
根据数据库概要设计结果, 实现系统功能共需8个数据表, 表1至表8所示, 其中数据项表及数据项子项表用于实现基础数据存储及管理。本系统共需性别 (如男、女)、学历(如本科、研究生等 )、学位 (如学士、硕士等 )、职称 (如助教、讲师等)、成果类别 (如论文、教材等)、成果等级 (如院级、省级、一般、核心等)、参与方式 (主编、副主编、第一作者、主持人等)、审核状态 (通过、未通过)、用户权限(如管理员、审核员、 教师 ) 共9个数据项 , 每项的子项参见其括号内容, 管理员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时添加新的子项。
3.1 数据项表
用于存储该系统使用的数据字典的数据项, 属于基础数据的定义范畴, 如表1所示。
3.2 数据项子项表
用于存储数据字典的数据项的子项, 属于基础数据的定义范畴, 如表2所示。
3.3 部门表
用于存储部门信息, 属于基础数据的定义范畴, 如表3所示。
3.4 教师表
用于存储教师的基本信息, 属于基础 数据的定 义范畴 ,如表4所示, 其中性别、学历、学位、职称、 审核状态服从于数据项子项表。
3.5 成果表
用于存储各类成果信息, 如表5所示 , 其中成果 类别、成果等级、审核状态服从于数据项子项表。
3.6 成果人员表
用于存储参与成果完成的教师信息, 如表6所示, 其中参与方式、审核状态服从于数据项子项表。
3.7 成果图片表
用于存储成果图片信息, 如表7所示, 其中审核状态服从于数据项子项表。
3.8 用户表
用于存储系统用户信息, 属于基础数据的定义范畴, 如表8所示。其中用户权限服从于数据项子项表。 可根据教师表的教师编码字段即Id_tea对用户的用户名及密码进行初始化。
4 结语
以上关于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充分考虑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原则, 降低了数据冗余度, 减少了不必要的多表查询操作, 便于B/S及C/S结构应用程序的实现,可以满足一般高校科研信息的管理需求。
数据库科研管理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数据库管理,保障评级数据库正常、有效运行,确保数据库安全,使数据库能更好地服务于评级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公司系统管理员负责评级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第三条公司总经理负责对数据库使用者进行权限审批。
第二章
数据的录入
第三条各业务部门的评级分析师负责评级数据库的数据录入工作,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评级业务数据录入工作的责任人。
第四条评级项目组负责人是其负责项目的评级信息录入工作的责任人。评级项目组在现场考察和访谈结束后___个工作日内,应将该评级项目的相关评级信息输入评级数据库。跟踪评级时资料有更新的,应在跟踪评级工作结束前将更新资料录入数据库。在资料归档前,评级项目负责人应对录入的数据资料进行格式和内容核查。
第五条录入的数据源主要包括宏观经济信息、行业信息、发行人基本信息、证券的基本信息、发行人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等,其中发行人基本信息和财务数据是必须录入的数据。
第六条数据库数据应严格按系统管理员下发的录入模板标准进行采集和录入。
第三章
数据库的使用
第七条根据评级业务对数据库用户管理的要求,公司应制定数据库用户管理制度和数据库操作规程。
第八条根据公司总经理授权,数据库用户权限级别分三种:普通用户、录入用户、高级用户。
第九条普通用户拥有查询、浏览、使用数据库中公开发布的各类数据的权利。
第十条录入用户除拥有普通用户权限外,拥有录入数据和修改本人录入的数据的权利。
第十一条高级用户除具有录入用户的权限外,经授权还具有修改本部门数据的权限。
第十二条根据工作需要经公司总经理批准用户权限级别可变更。特殊用户的权限设置应由公司总经理批准。
第十三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按审批规定办理具体用户的授权、变更权限和注销等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用户的密码管理应遵循如下规定:用户密码必须通过复杂性检验,位数不少于___位,并不得以数字开头;密码应定期更改;用户名和密码为个人专用,不得泄露给他人,特殊情况需要他人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数据库时,应取得部门负责人同意,并在工作完成后及时修改密码。
第十五条所有用户均应遵守公司《评级业务信息保密制度》,未经许可不得对外提供数据库中相关数据,不得越权使用和修改数据。
第四章
数据库系统的修改和维护
第十六条数据库系统的修改,应在系统管理员征求各业务部门对于数据库使用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修改方案的基础上,由公司评级总监提出,经公司总经理签字同意后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公司组织人员修改(或重新开发)或委托外部机构修改(或重新开发)。
第十七条数据库系统的修改,应保证数据的延续性和历史数据的可用性。
第十八条业务人员在使用数据库的过程中,对数据库不完善或不方便使用之处,有信息监督和反馈的义务。
第五章
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第十九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管理软件的及时升级。
第二十条数据库应每周至少备份一次,系统管理员应在保证数据安全和保密的情况下,采取适当方式保存备份文件,保证数据库出现异常时能快速恢复,避免或尽量减少数据丢失。
第二十一条除系统管理员和经公司总经理批准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放置有存放数据库设备的机房内。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评级业务数据在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永久保存。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由总经理办公会负责解释、修订。
浅谈地籍数据库管理模式 篇3
[关键字] 地籍数据库;管理模式
一 开展地籍数据库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开展地籍数据库管理工作是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有效保证,作为土地基础数据库的核心,地籍数据库的管理模式将对国土资源信息的管理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土资源信息正在逐步发展到网络信息化处理阶段,这就给开展地籍数据库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相关的地籍数据库管理机构适应时代的变化,在保证原有的地籍数据库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地籍数据库的管理模式,并对地籍数据库的运行平台进行优化处理,为保证国土资源信息管理水平提供保证。
二 不断强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模块的功能
为了保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对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模块的设计管理工作。在地籍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正常工作的过程之中(例如,工作人员利用信息管理软件完成土地登记发证业务的过程、调用调查表信息的过程),都会利用到地籍数据库之中存储的相关数据信息,因此,对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利用就是地籍数据库之中存储的相关数据信息的查询与提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护地籍数据库之中存储的相关数据信息不受到非法的侵占和利用。
具体的来说,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根据来访用户的具体条件,设置来访用户对于地籍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并保证进行来访的工作人员只能获得自身相关的数据信息。以某市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权限管理系统为例,该系统充分的利用了元操作的权限控制设计思路,将地籍数据库之中的相关信息的访问权限控制到了元操作级(例如,在工作人员进行区域图及专题图的浏览的过程、GIS 图形的漫游的过程之中,都只能够获得该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获取权限)。在该系统的运行过程之中,当工作人员使用自己的工作账号登陆之后,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权限管理系统将根据工作人员登陆账号的具体工作权限向工作人员放开相应的数据信息,对于那些没有权限进行访问的数据,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权限管理系统将对这些数据进行灰化处理,提示工作人员其并没有访问权限,进而有效的保证地籍数据库之中的数据得到有效的保护。
三 建立地籍数据库的长效变更机制
为保证地籍数据库提供的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和权威性,需要在进行地籍数据库管理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对地籍数据库之中的内部数据的及时更新,充分保证地籍数据库之中的数据信息的现实性。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乡建设过程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籍数据库之中所收集到的信息就需要不但根据实际的变化进行更新,为了有效的保证地籍数据库数据信息的更新进程,就需要建立地籍数据库的长效变更机制。
以某市的地籍数据库的长效变更机制的建立为例,該市的地籍数据库系统将基础数据的存储列入了该市的经济发展计划之中,并根据数据信息的变化建立了相应的空间信息处理处理体系,并基于“3S”的标准成立了数据的一体化采集系统技术,并充分的利用了先进的卫星数据收集技术来加快地籍数据库的数据收集能力,有效的降低了地籍数据库系统采集数据的时间和采集信息的成本。
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进行对我国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之中,更要重视对于数据信息的权威性和精确性的追求。不断的对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长效变更机制的探索,可以有效的实现快捷有效的获取数据。与此同时,在进行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长效变更机制的利用过程之中,要力求优化数据的获取流程,并采用双库存模式进行对数据信息的收集管理工作(指的是进行对传统数据收集的历史库和对最新数据收集的现实库),在进行对地籍数据的存储之前,要专门指派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对所收集到的数据的质量检测工作,有针对性的将数据分别存进历史库和现实库之中。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在存储数据的过程之中出现人为错误,要充分利用团队合作的优势,杜绝疏忽问题的产生(例如,可以在建立历史库、现实库之后,再成立一个临时库,当工作人员完成第一次检测之后,先不要将淘汰下来的数据存储进入历史库,而是将这些数据先存储进入临时库之中,然后经过相关的领导审批检测之后,再将临时库之中的变更数据存储进入历史库之中),提升地籍数据库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 强化地籍数据库变更的日常统计功能
进行完对地籍数据库的信息存储之后,就需要将这些已经存储好的数据来完成对地籍数据库之中的现实库的补充过程,来充分的体现出地籍数据库信息的实时性和权威性。在将数据存储进入现实库的过程之中,由于涉及到了相当多的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处理,这就需要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过程采用相应的管理手段,来保证地籍数据库变更的准确性,这就提出了对地籍数据库变更的日常统计功能的需求。
具体的来说,地籍数据库变更的日常统计功能就是将存储进入地籍数据库之中的相关信息(区域的地籍编号信息、区域的面积信息、信息的变更时间、变更信息的操作管理人员的工作编号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工作。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利用地籍数据库系统之中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对相关的数据信息的分析和解读工作,保证可以随时将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提取,并将所有的更新数据进行整理备案处理,充分的保证最新存储的地籍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能。
结论
为了有效的保证地籍数据库的信息安全、信息的权威性、信息的时效性特点,就需要对地籍数据库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并在建立地籍数据库管理模式的过程之中,充分的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合理的运用计算机平台技术,有效的将精品的国土资源数据收集整理在一起,为社会的经济行为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并为政府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再清,刘波.省级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C].2013数字江苏论坛———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技术论文专辑.
数据库科研管理 篇4
瑶医药是一所民族医药的珍贵宝库,瑶医药资料的散在性和理论构架的松散性亟待系统化,验效方的散在流失亟待挖掘整理,其防病治病的理论及方法需要进行整理及有效的临床验证。
我院科研工作者正借鉴系统生物学湿干研究方法,结合瑶医药防病、治病的相关经验、方式、方法及相关名方、验方,通过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技术平台,建立以“以数据为导向,以假设为驱动,借助模型模拟研究”的“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研究方法,构建相关的数据库,以发现瑶医药防病、治病的理论基础及诊疗规律,为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并为今后瑶医药的开发提供理论及临床基础。
本系统是为满足对瑶医药研究资料的分类整理、有序存储、高效应用而设计。
二、系统软件配备
服务器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企业版;客户端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前台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Fox Pro9.0。客户端配备的应用软件:根据文献资料的类型而定,应配备可以打开doc、xls、pdf、ppt、caj等文件类型的应用软件,这些应用软件可以在检索文献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补充。
三、系统功能
本系统运行在以医院为单位的局域网范围内,各位用户以不同的身份登录系统,科研人员为系统管理员,医院各位员工为普通用户。系统的功能也根据登录用户身份的不同为分为两种,如图1所示:当以管理员的身份登录时,主要功能有:基本信息维护、个人信息维护、资料管理、资料检索——畅所欲言;如果以普通用户身份登录,主要功能有:个人信息维护、资料管理、资料检索——畅所欲言。以下主要介绍以管理员的身份登录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包含了普通用户拥有的所有功能。
3.1基本信息维护。系统使用前首先为一个管理人员赋予初始的用户号及登录口令,这位管理员登录系统后,首先要进行一些基本信息的维护,主要包括:科室分类信息维护、科室信息维护、用户信息维护。
科室信息包括,序号、科室名称、科室归属,其中“科室归属”的待选内容是由科室分类信息维护产生的。用户信息的内容有:“用户编号”,即登录系统时使用的用户号;“用户识别ID号”,是为了识别用户所在的不用科室而设置的;另外还有用户的姓名、性别、所属科室、职务、职称、用户级别以及此号码的使用状态,其中“所属科室”的待选内容是科室信息维护产生的。基本信息的维护,为医院范围内的广大用户提供了使用本系统的权限。
3.2个人信息维护。本功能专门为登录本系统后的用户个人设置,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维护”,针对个人姓名、性别的错误,职务、职称的变更,要用户自己完成,因职务、职称不与用户所具有的权限关联,所以不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这样可以及时纠错又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取个别名”,因为本系统设计有“畅所欲言”的功能,如果用户不愿意在留言的签名档显示真实姓名,那就可以给自己取个有个性的别名,在畅谈观点时签名档显示的就是别名了;“口令修改”,用户初始口令为管理员所设,从安全方面着想,用户登录后在这里可以随时更改自己的口令。
3.3资料管理。本功能也是系统的主要功能所在,主要包括:资料分类信息维护、主题资料维护、文献资料维护、个人资源分享。
资料分类信息维护,主要包括资料类型的序号及资料分类名称。有了资料的分类对资料的管理比较方便,同时为资料的检索提供快捷方式,让资料应用情况的分析也更加明了。有了资料分类信息,下一步才进行其它资料的维护。
主题资料维护,是提取资料的典型部分,把它们存入数据库中,在用户登录系统后,第一眼就能看到这些资料的标题,也就是要让它们显示在本系统的主题桌面上。主题资料的内容有资料分类、编码、标题、资料文字内容及资料图片组成。资料文字内容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以Text型字段来存储,资料图片内容经过系统内部的转换后也以Text型字段存储在数据库中[1]。考虑到文字内容与图片内容的一对多关系,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在数据库分开两个表来存储,两表之间以资料编码建立联系。
文献资料维护,文献资料是本课题拥有资料的主要组成部分,会以不同的文件类型格式呈现,且数据量较大。把文献转换格式后存入数据库中的存储方式因有空间的限制不适合这类资料的存储,因此采用不转换文件格式,直接把资料以文件本身的格式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的一个文件目录中,文献的资料分类、名称、文件类型及存放路径等内容存储在数据库中。这种存储方式,只要服务器磁盘空间足够,并无文件大小及文件格式的限制。
个人资源分享,这个功能为所有用户提供了一个分享个人所拥有资源的平台,也为本课题资料的丰富开辟了广阔的途径。用户分享的资源可以是纯文字的描述,也可以附上图片,还可以上传事先编辑好的各类型文件。这类资料在服务器中以数据库的方式存储。
3.4资料检索———畅所欲言。根据资料来源的不同,把资料检索分为文献资料检索、用户资源检索等。文献资料检索的方法是:输入文献的名称或关键字或作者姓名就可以把符合条件的文献资料过滤出来,显示在表格中,用鼠标选中要查看的文献名称,此文献的相关简要信息,如作者、文献摘要等会在系统界面上显示出来,阅读简要信息后,如果此文献为读者所需,那就可以再点击“查看资料原文”把资料的原始文件打开进行详细阅读,也可以把它收藏到自己的电脑里。查看文献原文后,系统提供一个区域供读者发表个人的读后观点,与同行交流。
用户资源检索,检索的内容是各位用户无私奉献到系统中的资源,这里可以输入资源标题或者图片名称或文档名称进行过滤,符合条件的信息会显示在表格中,用鼠标选中要查看的资源的名称,本资源的简要信息,如资源标题、资源描述等会在系统界面上显示。如果此资源附有图片,则图片的名称会显示出来,如果此资源附有文档,则文档的名称会显示出来,点“打开图片”或“打开文档”按钮,就可以把本资源所附的图片或者文档打开来查看。
主题资料是把资料中的典型内容提取出来,以小标题的方式直接在系统的主题桌面上显示,要看什么内容点击标题就能打开来查看,内容包含文字描述及相关图片。看完资料后,也可以发表个人的观点与同行交流。
分享观点———畅所欲言,是把各位用户在查看资料后所发表的观点集中起来,按照资料的名称罗列出来,并可按名称进行过滤,符合条件的资料显示在表格中,鼠标点击资料名称,所有用户针对此资料所发表的观点会以时间先后显示出来,并附后发言者的别名。如果想对自己已发表的观点进行修改,可以在这里进行,如果有新的想法也可以在这里继续发表新的观点。
四、系统操作模式
本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采用菜单与快捷工具栏并行的模式。菜单为下拉式,鼠标点击主菜单,子菜单以下拉列表格式显示;鼠标指向快捷工具栏的按钮,会有功能提示条显示出来;另外,主题内容以一个个小标题的方式显示在主题桌面上,让操作人员一目了然。
五、结束语
使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资料管理数据库,并设计具有资料检索功能及用户之间可相互交流功能的管理系统,为资料的丰富、管理、分析与应用提供了高效的手段。本系统对资料的完善过程是长期的、动态的,无论是系统管理者还是普通用户,在系统使用过程中都可以把不断搜集到的最新资料存储到数据库中予以检索、分析。H
参考文献
数据库科研管理 篇5
4.2.1、学员子数据字典
(1)数据流的描述
数据流编号: D001
数据流名称: 学员信息
简述:报考驾校的学员信息
数据流来源:学员
数据流去向:学员信息判断
数据流组成:学号+姓名+档案号+培训期数+申请车型等 数据流量:100/期
高峰流量:500/期
数据流编号: D002
数据流名称: 禁止报名提示
简述:体检或报名条件不合格时的提示信息 数据流来源:学员信息判断
数据流去向:学员
数据流组成:学号+姓名+档案号+培训期数+申请车型等 数据流量:100/期
高峰流量:500/期
数据流编号: D003
数据流名称: 退学提示
简述:学员中途退出培训
数据流来源:中途退学
数据流去向:学员
数据流组成:学号+姓名+档案号+培训期数+申请车型等等 数据流量:100/期
高峰流量:500/期
数据流编号: D004
数据流名称: 缴费信息
简述:学员的缴费金额及标记
数据流来源:学员缴费
数据流去向:缴费表
数据流组成:学号+学员名+档案号+缴费金额等 数据流量:100/期
高峰流量:500/期
数据流编号: D005
数据流名称: 成绩信息
简述:学员学习后考试的成绩说明
数据流来源:理论考试
数据流去向:成绩判断
数据流组成:学号+学员名+档案号+成绩等
数据流量:100/期
高峰流量:500/期
(2)处理逻辑的描述
处理逻辑编号:P001
处理逻辑名称:学员信息判断
简述:判断学员的体检和报名条件是否合格
输入的数据流:D001学员信息
处理描述: 根据学员信息信息判断处理方向,如果是新学员则执行新学员缴费处理,补考学
员就执行补考学员的缴费处理,如果是退学,则执行中途退学管理。
输出的数据流: D002禁止报名提示信息
处理频率: 100次/期
处理逻辑编号:P002
处理逻辑名称:新学员缴费信息
简述:查询、标记新学员的缴费信息
输入的数据流:新学员
处理描述:根据学员信息,进行缴费管理处理。
输出的数据流:D004缴费信息
处理频率: 500次/期
处理逻辑编号:P003
处理逻辑名称:补考学员缴费信息
简述:查询、标记补考学员的缴费信息
输入的数据流:补考学员
处理描述:根据学员信息,进行补考缴费管理处理。
输出的数据流: D004缴费信息
处理频率: 100次/期
处理逻辑编号:P004
处理逻辑名称:中途退学
简述:中途学员退学管理
输入的数据流:退学信息
处理描述:根据学员退学信息,到数据库中查找到该学员并删除相应的学员信息。输出的数据流: D003学员查阅信息
处理频率: 100次/天
处理逻辑编号:P005
处理逻辑名称:学员学习
简述:学员的理论学习及上路学习的信息
输入的数据流:缴费信息
处理描述:根据学员缴费信息,到数据库中查找到该学员并安排相应的教练和车号。输出的数据流: D001 学员学习信息
处理频率: 100次/天
处理逻辑编号:P006
处理逻辑名称:理论考试信息
简述:学员理论考试的成绩管理
输入的数据流:D001 学员成绩
处理描述:根据学员理论考试成绩信息,到数据库中查找到该学员添加相应的学员的考试成绩。
输出的数据流: D005成绩信息
处理频率: 100次/天
处理逻辑编号:P007
处理逻辑名称:成绩判断
简述:根据理论成绩判断数据去向
输入的数据流:D005 成绩信息
处理描述:根据学员理论成绩信息,若合格则进行上车学习,如果不及格安排补考。输出的数据流: D001学员信息
处理频率: 100次/天
处理逻辑编号:P008
处理逻辑名称:上车学习
简述:学员进行上车学习
输入的数据流:D001 学员信息
处理描述:根据学员成绩信息,安排相应的上车教练和车号。
输出的数据流: D005上车成绩信息
处理频率: 100次/天
(3)数据存储的描述
数据存储编号:F001
数据存储名称:学员信息表
简述:学员的基本信息
数据存储组成:学号+姓名+档案号+培训期数+申请车型等
关键字:学号
相关联的处理:P001,P008
数据存储编号:F002
数据存储名称:缴费信息
简述:学员的缴费信息
数据存储组成:学号+学员名+档案号+缴费金额等
关键字:学号
相关联的处理:P002,P003,P00
5数据存储编号:F003
数据存储名称:驾照信息
简述:学员的成绩和驾照管理
数据存储组成:驾照号+档案号+学号+成绩
关键字:学号+驾照号
相关联的处理:P008
(4)外部实体的描述
外部实体名称:学员
简述:学员的基本信息
属性组成:学号+姓名+档案号+培训期数+申请车型等
外部实体名称:成绩
简述:对学员成绩的判定
属性组成:理论成绩+上车成绩
外部实体名称:费用
简述:对学员费用的描述
属性组成:费用名+费用数目
4.2.2、教练子数据字典
(1)数据流的描述
数据流编号: D001
数据流名称: 教练信息
简述:本驾校的教练招聘与解聘信息
数据流来源:教练
数据流去向:教练信息判断
数据流组成:员工号+姓名+在职情况+驾照型号+工龄+职务等
数据流量:50/期
高峰流量:100/期
数据流编号: D002
数据流名称: 教练调整信息
简述:招聘与解聘完成后对教练表的修改信息
数据流来源:辞职
数据流去向:教练在职信息
数据流组成:员工号+姓名+在职情况+驾照型号+工龄+职务等
数据流量:50/期
高峰流量:100/期
数据流编号: D003
数据流名称: 求职信息
简述:教练的求职信息
数据流来源:教练信息判断
数据流去向:分配学员、车号
数据流组成:简历号+姓名+驾照型号等
数据流量:50/期
高峰流量:100/期
数据流编号: D004
数据流名称: 辞职信息
简述:教练的辞职信息
数据流来源:教练信息判断
数据流去向:教练在职信息
数据流组成:员工号+姓名+在职情况+职务等
数据流量:50/期
高峰流量:100/期
(2)处理逻辑的描述
处理逻辑编号:P001
处理逻辑名称:教练信息判断
简述:判断教练的申请情况
输入的数据流:D001教练信息
处理描述: 根据教练的申请情况,如果是求职就执行求职管理,如果辞职就执行辞职管理 输出的数据流: D003求职信息D003辞职信息
处理频率: 50次/期
处理逻辑编号:P002
处理逻辑名称:分配学员、车号
简述:为教练分配学员、车号
输入的数据流:求职信息
处理描述:根据教练的求职信息分配学员和车号。
输出的数据流:D001教练信息
处理频率: 50次/期
处理逻辑编号:P003
处理逻辑名称:教练在职信息
简述:查询、标记教练的基本信息
输入的数据流:D001 教练分配信息 D002 教练调整信息
处理描述:根据教练的分配信息和教练的调整信息调整教练在职信息表。
输出的数据流: D001教练信息
处理频率: 100次/期
(3)数据存储的描述
数据存储编号:F001
数据存储名称:教练信息表
简述:教练的基本信息
数据存储组成:员工号+姓名+在职情况+驾照型号+工龄+职务等
关键字:员工号
相关联的处理:P001,P00
3(4)外部实体的描述
外部实体名称:教练
简述:教练的基本信息
属性组成: 员工号+姓名+在职情况+驾照型号+工龄+职务等
外部实体名称:辞职
简述:教练的辞职信息
属性组成: 职务等
外部实体名称:求职
简述:教练的求职信息
浅析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篇6
【关键词】数据库;管理;维护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大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和数据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系统,确保数据的完整和安全,是每个数据库管理员都非常关心的实际问题。
1.数据库在日常维护和管理中面临的主要威胁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也随之产生了许多数据库安全性管理的问题。目前对数据库安全的主要威胁有:软件和硬件环境出现意外,如磁盘损坏,系统崩溃等;对数据库的不正确访问,引发数据库死循环,造成前端系统无法使用;未经授权非法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使其数据失去真实性、可用性从而使得授权用户不能正常得到数据库的数据服务;未经授权非法访问数据库信息,窃取数据;通过网络对数据库进行各种非法存取;通过网络破坏数据库系统的完整性、可靠性等。
2.数据库维护应遵循的目标
一个完备的数据库应该存有多种形式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具有动态的特点,即这些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变化的。许多机密数据被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局域网或者Internet进行传输和交换,在享受数据库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风险也接踵而至。数据库中的机密、商业情报等信息,一旦被非法窃取或删改,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维护工作开展刻不容缓。数据库维护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经常性的过程,数据库管理员在维护工作过程中,应遵循以下目标来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2.1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最基本的要求。
2.2对数据库进行动态的、及时的修改是保证数据准确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2.3根据实际要求及时进行数据类型的增加是确保数据完整性的必要途径。
2.4数据库的安全性保证了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及数据信息的完整。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漏、更改或破坏。
3.确保数据库数据安全采取的主要措施
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安全是数据库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的首要任务,数据库管理员应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确保数据库数据的安全。
3.1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系统安全问题涉及面较广,它与系统中使用的软、硬件设备的安全性有关,系统安全性主要包括物理安全、逻辑安全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应通过加强身份验证和分配权限、设置权限级别来对待不同操作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2对重要数据加密
数据加密的目的是保护数据库系统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防止被一些怀有不良用心的人所看到或者破坏,它是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保护的一种最可靠的办法。数据加密利用密码技术對信息进行交换,实现信息隐蔽,从而有效保护信息的安全不受侵犯,确保机密数据不被窃取或篡改。
3.3及时做好数据库备份
数据备份是备份数据库某个时刻的数据状态,制作数据库结构和数据的拷贝,当数据库遭到破坏时用来修复数据库。在进行备份前首先必须指定或创建备份设备,备份设备是用来存储数据库、事务日志或文件和文件组备份的存储介质,备份设备可以是硬盘、磁带或管道。数据库的破坏是难以预测的,因此必须采取能够还原数据库的措施,一般地,造成数据丢失的常见原因包括:软件系统瘫痪,硬件系统瘫痪,人为误操作,存储数据的磁盘被破坏,地震、火灾、战争、盗窃等灾难。
3.4采用数据库还原技术
数据库备份后,一旦系统发生崩溃或者执行了错误的数据库操作,就可以从备份文件中恢复数据库。数据库恢复是指将数据库备份加载到系统中的过程,系统在恢复数据库的教程中,自动执行安全性检查、重建数据库结构以及完整数据库内容。数据库的备份和数据库的恢复是系统正式运行后最重要的维护工作之一,数据库管理员要针对不同的应用要求制定不同的备份计划,以保证一旦发生故障能尽快将数据库恢复到某种一致的状态,并尽可能减少对数据库的破坏。
3.5开展数据库经常性健康检查
为及时发现数据库系统存在的问题,在日常管理与维护中,数据管理员要对数据库开展经常性健康检查。
3.6采用日志记录
采用日志记录文件,对发生意外的数据库进行恢复,尽可能恢复到距数据库被破坏之前最接近的地方,使数据具有最大的可恢复性。
3.7数据库的重组织与重构造
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记录不断增加、删除、修改以及数据库结构的变化,会使数据库的物理存储情况变坏,降低了数据库的存取效率,数据库性能下降,数据库管理员就要对数据库进行重组织或部分重组织。
3.8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强化监管力度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与使用者自身内部的安全机制、内外网络环境、从业人员素质等密切相关。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数据库安全的规范化管理力度,大力加强安全技术建设,强化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减少人为失误与故障,防止出现由于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各种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库安全事故,从而使数据库的安全可靠得到保障。
4.结束语
数据库管理系统已经成为软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基础之一。数据库要管理的数据的复杂度和数据量都在迅速增长,数据库应用迅速向深度、广度扩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数据库的应用环境,向数据库领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数据独立性、数据完整性、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方面,要做好数据库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不仅要求数据库管理员熟练掌握专业技术,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苏俊.数据库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安迎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中文数据库管理与研究 篇7
1 中文数据库管理概述
由于我国在中文处理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几乎所有的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支持对中文的管理。目前,主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的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常规的数据管理,二是安全管理。其中,数据管理主要包括表的创建、删除、修改,更新以及查询等基本的数据管理。数据管理由于不同用户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一般还需要开发者进行二次开发才能满足需要。同时,数据管理对用户来讲就是一些业务处理。目前,数据库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安全管理。在安全方面,数据库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由非安全操作系统引起的安全漏洞、由于用户泄密引起的不安全、由非安全管理带来的风险以及数据库自身的不安全因素。从目前来看,这四个方面都已经给我们的数据库带来了损失。其中,非安全操作系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由于操作系统是数据库运行的基础平台,一旦操作系统不安全,导致病毒入侵和网络攻击很容易使我们的数据库信息被窃取、篡改甚至摧毁,从而导致十分严峻的后果。由用户泄密引起的不安全,主要是指某些用户由于有意或无意的泄露了用户密码,导致数据库中的信息被获取或篡改,这样的事件常有发生,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非安全管理,这是一个必须要克服的问题。没有安全而严格的管理制度,数据库根本就没什么安全可言了。因为缺乏安全的管理,不同级别的用户密码就形同虚设。不同用户间的监督,就无法有效开展。所有非安全的管理,对数据库影响极大,使得所有的安全措施化为乌有。当然,数据库自身的安全也十分重要,可以说数据库自身的安全是保证数据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闸门。如果数据库在设计上存在漏洞,那么对于网络攻击者或一些普通的内部人员就能容易的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甚至篡改数据。
从近年来对数据库的管理研究可以看到数据库的数据管理(主要涉及到业务)经过开发者和使用者共同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安全管理上,由于存在上述4类非安全因素,导致形势还很严重。几乎每一个数据泄密或失窃事件,通过调查都是来自于上述4个原因之一。
2 基于安全的中文数据库管理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上述4类非安全因素是导致数据泄密问题的关键,那么如何实现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对这个问题,必须针对性的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采用安全的操作系统,确保平台的安全性。在操作系统的选择上尽可能选用安全度较高的操作系统,如UNIX或Linux等安全性较好的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由于在设计之初就确立以安全为主要设计目标的,那么它们的漏洞极少,并且安全措施十分完备,即使不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该系统都是很难被入侵。特别是UNIX和Linux,由于需要专业的学习,一般人对它们还不熟悉,就很难进行攻击了,并且目前的主流病毒是针对Windos开发的,在UNIX和Linux环境下根本就无法运行。如果为了操作的便利性选用Window操作系统,则必须安装好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并及时更新病毒库。同时微软公司经常会发布操作系统补丁,用户也必须及时下载补丁,弥补漏洞,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只有操作系统安全了,数据库的安全才能得到良好的保证。
2)加强用户安全意识教育。从众多数据库信息被盗或被篡改的实例,可以看出纯外部人员很难发起有效的攻击。很多情况都是和内部工作人员相关的,其中一部分就是内部人员泄密。或工作人员密码设置不规范,让攻击者能快速的猜测出来,导致密码失窃。那么在平时的管理和培训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特别是设置密码一定要规范,要求数字字母要混合交替并且要有一定的长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生物特征作为密码,同时要提高保护密码的警惕性。对在安全工作中不规范的行为,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加以杜绝。
3)加强管理,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通过加强制度和人员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主要是对于不同级别用户的权限管理、密码管理以及人员管理。比如操作人员输入密码时,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密码,例如设置1米线等;还要求当工作人员需临时离开时,必须退出系统;还有当发生错误时,必须有多人监督进行修改。这一系列的措施就是保护密码安全,保护数据库数据安全,防止数据失窃。同时,在日常的安全工作制度中,必须明确规定各种涉及到安全情况的处理流程,并要求员工严格执行。只有在管理上采用有效、可行的措施,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许多案例已多次向我们证明了这个道理。
4)提高数据库自身的安全。从提高数据库自身的安全出发,可有效保护系统。主要是从建立用户认证机制、设置分级访问控制、对数据进行加密以及对数据采取多样的备份措施等几个方面入手。建立用户认证机制,可以将用户和系统有效的链接起来,这样可以明显的提高数据库的安全,目前认证的方法很多,从简单的密码到生物特征认证。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当然也必须考虑到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等因素。设置分级访问控制能让不同用户只能获取自己权限内的数据资料,无权查阅数据库中的其它数据信息,这样就能很好的保护其他数据信息,防止关键信息泄密。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加密,这样即使侵入人员能获取数据,由于没有对其加密文件进行破译就很难识别数据,从而有效的保护了数据信息。同时,对数据导出等操作要进行严格的限制和处理,有些关键信息是不允许导出或拷贝的,并且不对任何权限的工作人员提供加密算法相关的信息,只有这样严格的加密制度,才能有效的保护关键数据。对数据进行多样的备份措施,特别是对某些特殊行业如银行系统要求采用异地数据备份,防止物理损坏。当然在众多的备份措施中,一定要包括物理保护和软件保护两个方面。这样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安全事件,数据受到破坏时,可以及时恢复数据,保证系统有效运行。
3 结论
数据库在目前的信息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提高数据库管理水平对现在信息管理系统十分重要。论文主要从安全的角度论述了数据库的管理技术。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可以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维护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保护客户的利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王国鑫, 孟宪勇.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办公自动化杂志, 2008 (3) .
[2]胡燕.数据库技术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数据库科研管理 篇8
近些年来,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高职院校发展迅猛, 在这喜人的形势下, 我校抓住了发展的机遇, 首先提出工学专班教学模式, 成为江苏省“工学专班”试点院校, 并且取得较好的成果。所谓“工学专班”, 就是把企业从原先单纯的用人单位转变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 将企业的技术、设备及人才等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相融合, 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一专多元”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工学专班教学模式在教学管理上比普通教学要复杂很多, 学生在校学习和下企业实践是交替进行的, 学校和企业是共同的施教者, 如何做好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是工学专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此, 我系组织教师自行研发了“工学专班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为学校、家长、企业提供沟通平台,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家长可以通过该系统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情况, 企业和学校可以通过该系统发布相关信息。企业管理员可以通过工学专班管理系统发布企业的相关信息, 学校管理员发布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表现情况, 家长通过系统可以查看企业和学校发布的相关信息。
本文拟对“工学专班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与管理方法作出详细的分析。
2 数据库的建设
2.1 需求分析
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功能的目的是提高对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 实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等, 从而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本数据库中主要管理的数据为学校、企业、学生、家长这四个方面。
根据各种数据库的特点分析, 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因为SQL Server是基于服务器端的企业级数据库, 适合大容量数据和大流量网站的应用, 在性能、安全、功能管理、可扩展性上都比较好。SQL Server允许你将系统及时地恢复, 同时还保持任务的连贯性以确保数据保存在一个连续的内存中, 该产品可供很多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新。
2.2 系统设计
本数据库中包括新闻表、用户信息表、班级表、企业表、通讯录表等几个数据表。其功能具体包括:存储和管理班级及企业发布的新闻、用户登录信息和权限、班级和企业的信息管理、老师和企业管理人员的通讯方式等。
2.3 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要求, 需建立的表格结构如表1-5所示。
在各个表格中添加相关的记录, 如新闻表中, 有新闻的编号、标题、发布者, 所属的班级号等信息。用户表中, 有老师、学生、家长和企业管理教学人员的相应值。通讯录表中也应有各班辅导员、任课老师、企业管理教学人员以及学生和家长的相应记录。
3 数据库的管理
3.1 安全性管理
3.1.1 身份验证
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认证模式, 用户只有从管理员那里获得相应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 才能登录, 用户身份的验证由SQL Server自身完成, 若使用过程中, 用户忘记了密码, 可以根据提示回答相关问题, 回答正确后, 管理员则会把密码发到其E-mail邮箱。
3.1.2 权限验证
当用户通过身份验证成功登录到SQL Server服务器后, 可以根据管理员对他所设置的权限, 使用系统提供的相应功能。用户信息表中的权限值字段即对各个用户设置了不同的权限, 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 修改用户的权限值。
3.2 角色管理
角色提供了一种将多个用户集中到一个单元中, 以便进行权限管理, 一个角色中的所有成员都继承了角色所拥有的权限。一个用户至少属于一个角色, 也可能同时属于几个角色。
本系统中, 将学生、老师、家长、企业管理人员、数据库管理员分别设为不同的角色, 拥有不同的权限。学生和家长一般只具有访问数据库的权限, 而老师和企业管理人员除了具有访问权限外, 还有上传相关信息的权限, 数据库管理员则具有所有权限。
3.3 维护
为了防止计算机出现灾难事故而导致数据库被破坏, 对数据的备份工作是不可忽视的, 必须采取一定的备份策略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 这样一旦计算机发生事故时, 能够采取及时的恢复操作。本系统要求, 数据库管理员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完整备份, 且要备份到其它存储介质上。在两次完整备份期间, 再进行完整差异备份, 这样可以减少完整备份次数。
4 结束语
在“工学专班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过程中, 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 可以向数据库中添加新的数据表, 也可以在表中添加新的字段值, 以便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孟宪颖, 毛应爽, 赵慧玲.SQL Server数据库安全性研究.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1.20.
[2]王大龙, 秦琦.ACCESS数据库和SQL_Server数据库的应用比较.科技资讯, 2010.
浅谈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篇9
目前, 产品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以关系型数据库为主流, 技术相对成熟。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尽管技术上处于先进, 数据库易于研发、维护, 但至今为止, 还没有成熟的产品。占主导位置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ORACLE、SYBASE、SQL Server、INFORMIX与INGRES, 这些产品都支持UNIX、VMS、WINDOWS等不同平台, 但支持的程度不一样。
通常系统的设计与研发阶段, 设计人员、研发人员与测试人员仅会把工作重点放在系统的功能实现上, 而此时因为测试数据较小, 难以衡量系统的运行性能的优劣, 然而如果系统进入实际运行阶段, 大量的业务数据通常会使系统的性能逐步降低, 此时再来考虑怎样提升性能则会花费更多的人力及财力。所以, 设计出高质量的数据库结构就变得特别关键。
2 数据库服务器选择
对于占主导位置的SQL Server、Oracle、SYBASE、DB2和INFORMIX数据库, 分别从性能、运用风险、开放性、易维护性与价格等方面来分析比较。
2.1 性能
SQL Server老版本服务器多用户时性能较差, 新版本的性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各项处理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占有数项TPC-C (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 纪录, 并支持集群。Oracle数据库性能最佳, 占有Windows NT平台下的TPC-D (基准测试, 衡量联机事务处理系统的一个测试指标) 及TPC-C的世界纪录。SYBASE数据库性能较好, 满足Sun、IBM、HP、Compaq及Veritas集群设施的性能, 达到高可用性;性能比SQL Server稍差, 然而在UNIX平台下的并发性要高于SQL Server, 适用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系统。DB2适合于数据仓库与在线事务处理, 性能较好, 支持胖客户端和应用模式。INFORMIX性能较好, 支持集群, 达到高可用性, 适用于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应用系统, 特别是在金融业、证券行业的应用。
2.2 运用风险
SQL Server属于完全重写的代码, 性能及版本兼容性有了较大的改善, 同Oracle、DB2的性能差距显著减小。该产品的产生经历了大量用户长期的测试, 对产品的安全及稳定进行了全面的检测, 安全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改善。Oracle长时期的研发经验, 完全向下版本兼容, 基本没有风险。能够安全的进行系列产品的升级, 在企业、政府中获得普遍应用。而且假如在WINNT平台上不能满足数据的要求, 能够安全的将数据转移到UNIX平台上来。SYBASE向下版本兼容, 然而ct-library程序不易移植。研发周期较长, 升级较为复杂, 稳定性较佳, 数据安全有保障, 风险较小。在安全要求极高的金融、证券领域获得了普遍应用。DB2在巨型企业获得普遍的应用, 向下版本兼容性较好, 应用风险较小。INFORMIX研发周期较长, 升级较为复杂, 稳定性较佳, 数据安全有较高保障, 应用风险较小。在安全要求极高的金融、证券领域中获得了普遍应用。
2.3 开放性
SQL Server仅能在Windows平台上部署、运行, C/S结构, 操作系统的稳定对数据库是非常关键的。仅支持Windows平台, 能够用ADO、DAO、OLEDB、ODBC、JDBC等网络数据库连接技术沟通。Windows平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了最高级别的C2认证, 在处理大数据量的重要业务时具备较好的性能。Oracle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部署、运行 (包含Windows) , 完全支持目前所有的工业标准。利用完全开放策略, 可以进行多层次网络计算, 对多种工业规范提供支持, 能够用ODBC、JDBC、OCI等网络数据库连接技术沟通。能够使客户选用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对开发商完全支持。SYBASE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部署、运行, C/S结构, 能够用ODBC、JDBC、Jconnect、Ct-library等网络数据库连接技术沟通, 在金融业中获得了普遍的应用。但因为早期Sybase同OS集成度不高, 所以VERSION11.9.2以下版本需要较多OS及DB级补丁, 在多平台的混合环境下会产生一定问题。DB2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部署、运行 (包含windows) 。有较佳的开放性, 最适于海量数据。支持跨平台能力和多层结构, 支持ODBC、JDBC等类型应用系统, 在大型的国际企业中获得最为普遍的应用。IINFORMIX仅运行于UNIX平台, 包括SUNOS (Sun的操作系统最初称呼) 和HPUX (Hewlett C Packard UNIX的缩写, 属于惠普公司的UNIX操作系统) , 在金融业获得普遍的应用。
2.4 易维护性与价格
SQL Server从易维护性与价格上SQL Server占有较大优势。基于Microsoft产品的一贯风格, SQL Server的图形管理界面导致了显著的易用性, 微软的数据库管理员培训工作相对充分, 能够轻松的找到技术较好的数据库管理员, 数据库管理费用相对低, SQL Server的价格也是较低的。Oracle从易维护性与价格体来说, Oracle的价格是相对高的, 管理相对复杂, 因为Oracle的应用相当普遍, 经验丰富的Oracle数据库管理员能够相对容易的找到, 因而实现Oracle的良好管理。所以, Oracle的性价比在商用数据库中是最佳的。SYBASE的价格是相对低的, 然而SYBASE的在企业及政府中的应用较少, 较难找到经验丰富的管理员, 运行管理费用偏高。DB2价格较高, 管理员较少, 在中国的应用相对少, 只在金融业获得一定应用, 运行管理费用都非常高, 比较适用于大型企业的数据仓库应用。INFORMIX价格在这些数据库服务器中居于中间, 同SYBASE类似, 在企业及政府中应用相对较少, 只在金融业获得了普遍的应用。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偏少, 运行管理费用偏高。
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结构设计在该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发过程中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 下面从数据库设计原则、数据库设计方法与步骤、逻辑数据模型设计等三方面简述该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参照以下设计原则:
(1) 数据库设计要达到标准化与规范化。数据结构的标准化与数据关系的规范化有助于消除冗余数据。
(2) 表中数据类型的合理化。合理的数据类型有助于提升该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运行性能。
(3) 数据表命名的规范化。每个关系型数据库对数据表的命名都有一定要求, 在对数据表命名时利用大小写敏感的形式, 而且数据表命名长度不应过长, 这样能够使该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应用在多个不同的数据库平台。
(4) 数据库性能的完善。在运行环境已经固定的因素下, 数据库的性能成为影响该人事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性能的主要条件。可以利用两个步骤开展数据库设计:先是进行逻辑设计, 而后进行物理设计。逻辑设计要求消除所有的冗余字段, 可以完整地说明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然而对于多表之间关联的查询, 去除所有冗余会损耗系统性能, 也会增大系统研发难度。因此, 找到一个平衡点成为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在物理设计中开发人员要分析关联数据表的数据量大小与访问频率, 并对数据表中用来关联查询的关键字段留存适当的冗余, 以提升数据库的性能。
3.2 数据库设计方法与步骤
数据库的建设分成概念数据模型设计、逻辑数据模型设计与物理数据结构设计等三个阶段, 其目的是达到合理的数据表结构, 使数据的存取操作更为有序, 数据的编辑、查询更为方便, 从而实现该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建设。
(1)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概念数据模型反映的是系统最终用户对于数据存储的观点, 代表了系统用户综合性的信息需求, 它用数据类的方式表达企业级的数据需求, 数据类描述了在业务环境中聚集起来的几个重要的类别数据。概念数据模型包括主要的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描述概念数据模型最常用的是“实体-关系”图 (即E-R图) , E-R图主要是由实体、属性及关系等三个要素组成的。
(2) 逻辑数据模型设计。逻辑数据模型是指系统分析师、设计师对数据存储的见解、看法, 是对前一阶段概念数据模型的分解与细化。逻辑数据模型是按照业务规则决定的, 是业务对象、业务对象的数据项以及业务对象之间关系的描述。逻辑数据模型包括所有的实体与关系, 决定每个实体的属性, 指明每个实体的主键和外键。
(3) 物理数据模型设计。物理数据模型是对真实数据库的表达。数据库对象包括表, 视图、字段、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外键、索引以及是否可为空, 还有默认值。概念数据模型到物理数据模型的转换是将概念模型中的对象转换为物理模型的对象。
4 总结
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时, 一个优秀的数据库服务器的选择和好的数据库结构设计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SQL Server属于微软公司研发的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功能相对全面, 效率较高, 管理与操作比较简单、方便, 整个系统的安全及稳定也较高, 并且性能价格比最好, 节约企业资金, 降低研发成本, 是开发人员理想的选择, 能够作为中型企业或单位的数据库平台。数据库结构设计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发过程中同样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 一个好的数据库结构是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 数据结构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该系统的效率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
摘要:数据库服务器为企业应用提供数据增加、更新、删除、索引、高速缓存、事务管理、查询及优化、安全和多用户数据存储等服务。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时, 一个优秀的数据库服务器的选择和好的数据库结构设计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数据库,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服务器
参考文献
[1]孙璐.Struts2+Spring+Hibernate在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 2010.
浅谈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 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也给数据库的维护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数据库维护管理工作日趋复杂, 安全性和可靠性难以保障。目前, 数据库维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不正确或非法访问数据库导致数据库运行出现死循环, 前端系统崩溃, 无法使用;2数据库系统运行依赖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环境出现故障, 造成数据库系统运行异常, 例如系统崩溃、磁盘损坏等;3在“黑客”或病毒的恶意破坏下, 未经授权对数据库的信息和数据进行非法修改, 导致数据库信息失去准确性和真实性, 用户无法正常使用数据库数据和进行信息处理;4网络“黑客”或病毒利用网络漏洞非法窃取数据库信息资料, 然后恶意修改或破坏数据库系统, 严重影响了数据库系统的可靠性和完整性;5未经授权对数据库信息进行非法访问, 窃取数据库信息资料, 威胁到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原则
完整的数据库系统需要具备多种形式和大量准确、真实的数据信息, 数据信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具有动态性。数据库系统中一般都存储着许多重要的机密数据信息, 然后利用互联网或局域网进行信息交换和数据传输。数据库技术能提高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的效率, 但是相关的风险问题也会凸显出来。数据库信息存储着重要的商业机密、情报信息等数据资料, 如果被“黑客”或病毒恶意破坏、篡改或窃取, 那么就会给用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所以, 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对于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库维护管理工作是一个持续性、动态性的过程,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及时修改动态性的数据库信息,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3将数据库维护管理的工作重点放在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上, 数据库的安全能够保证数据库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正常运行。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防止不合法访问窃取、破坏或修改数据库信息, 破坏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 提高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加密数据库中的重要数据
数据加密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密码技术交换数据库信息, 实现信息隐蔽, 提高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 确保数据库重要信息不被更改、窃取和破坏。数据加密能够有效防止数据库重要信息被窃取、更改和破坏, 提高数据库的维护管理水平和安全性。数据加密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对数据库系统中的口令、文件、数据和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减少被“黑客”或病毒入侵的风险, 数据加密是提高数据库维护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3.2 提高系统安全性
系统安全问题也能够对数据库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而且系统安全问题涉及范围比较广泛,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都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系统安全主要体现在安全管理、逻辑安全、物理安全三个方面, 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可以从设置权限等级、加强身份验证方式、分配权限等方面进行。
3.3 数据库备份
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复杂, 涉及范围广泛, 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发生数据丢失的情况, 常见原因主要有软、硬件系统问题, 存储数据库信息的设备损坏, “黑客”或病毒入侵等。数据库信息的破坏是无法预测的, 所以必须采取还原数据库的措施来应对数据库数据丢失问题。数据备份是指备份某一时间的数据库信息, 拷贝数据库数据和制作数据库结构, 如果数据库在发生意外情况下出现破坏, 可以利用备份来对数据库进行修复。在备份数据库前, 需要创建或指定备份设备。备份设备作为存储介质存储数据库数据、文件组备份、有关文件信息、事务日志等, 是具备存储功能的电子工具, 例如U盘、硬盘等。
3.4 应用数据库还原技术
数据备份工作完成后, 如果系统运行崩溃也会造成数据库信息丢失或破坏, 或者数据库操作的错误执行, 就可以从备份数据中恢复数据库。数据库还原技术是指将备份数据应用到系统中, 系统在数据库恢复的过程中, 自动对数据库结构进行重建, 检查执行的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并将数据库内容补充完整。数据库备份和还原是系统运行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数据库管理员需要根据数据库的应用要求制订数据备份计划, 确保在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数据库恢复系统功能减少对数据库的破坏, 确保数据库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5 完善数据库安全管理机制
数据库系统日常维护管理水平与内外部网络环境、数据库安全管理方法、数据库管理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 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不但需要加强对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还要不断完善数据库安全管理机制, 通过科学、规范的数据库管理确保数据库系统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同时加强数据库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提高数据库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提高数据库安全管理意识, 减少数据库系统风险, 避免人为故障或失误的发生, 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数据独立性、数据完整性、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 要做好数据库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不仅需要数据库管理员具备一定专业素养, 而且需要具备责任心和耐心。
参考文献
[1]苏俊.数据库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试析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技术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 数据库 管理技术 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043-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得到不断地发展。数据库作为计算机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从计算机数据库的角度出发,对计算机数据库的关联技术进行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关于计算机数据库的探讨
1.1 计算机数据库的含义
计算机数据库,是指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有组织的、内部的、统一管理的、有共享的数据集合,不仅是一种按照数据的结构来管理与存储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而且是数据管理的新方法与技术。
1.2 计算机数据库的特点
计算机数据库的特点包括以下六点:一是计算机数据库可以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二是计算机数据库可以实现数据之间的共享;三是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可维护性与一致性特征,进而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四是计算机数据库可以实现数据的集中控制;五是计算机数据库可以实现数据库故障的恢复;六是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独立性特征。
1.3 计算机数据库的分类
计算机数据库的分类包括:一是网状数据库系统、层次数据库系统或者关系数据库系统;二是数据结构型的数据库系统。
2 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潜在风险的研究
2.1 风险之一——计算机数据库中操作系统潜在的风险
计算机数据库中操作系统潜在的风险内容包括:首先是有些系统软件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究其原因是用户没有及时地利用操作系统的补丁对潜存在操作系统与业务系统软件之间的漏洞进行专业地修复,这使得系统默认配置的安全系数降低;其次是用户使用不当所引发的问题,比如说,用户对计算机数据库实行恶意的操作,这引起了计算机数据库操作系统的安全系数下降;第三是病毒的侵入,虽然计算机数据库安装了专业杀毒软件,但仍有些病毒会在外网用户与内网用户交流的过程侵入到系统中,最终威胁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
2.2 风险之二——计算机关系数据库自身潜在的风险
计算机关系数据库自身潜在风险的内容包括:首先是关系数据库系统中的技术还没有成熟,在安全性能与操作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时会影响数据库的安全;其次是关系数据库系统没有为计算机数据库操作系统提供原版具有的特性,尤其是那些不容忽视的安全特性。
2.3 风险之三——计算机数据库中管理系统潜在的风险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中管理系统潜在风险的内容包括:首先是用户在使用数据库或者管理数据库的时候,因缺乏网络信息与安全方面的知识,使得计算机数据库中数据信息的安全系数降低;其次是虽然很多用户或者厂商采取了安全措施,比如防火墙、身份认证等,但这些做法仅仅是在理论方面暂时解决了安全隐患,却忽视了计算机数据库预测安全风险的重要性。因此,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风险变得越来越多,信息数据的安全系降低。
3 针对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的研究
3.1 措施之一——适当地利用加密技术
首先是针对用户直接打开数据库篡改数据信息或者以非法的手段获取密码的行为,实行加密技术可以降低数据库的风险与损失;其次是针对一些相对机密的数据,比如说,网站中游戏玩家的虚拟的财产数据、金融数据以及商业数据等,要在它被储存到计算机数据库之后,才可对它实行加密技术;三是对计算机数据库实行加密技术,这其中的明文就不会被数据库管理员看到。
3.2 措施之二——加快计算机数据库资料的备份与恢复速度
首先是数据库系统在备份方面的措施:一是在关闭计算机数据库时将信息数据进行备份;二是在数据库运行时将信息数据进行备份;三是利用软件技术将原始计算机数据库中的信息数据留下镜像或者进行备份。
其次是数据库系统在恢复方面的措施:一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数据进行备份;其次是保护数据库磁盘中的镜像;三是保护好数据库的在线日志。
3.3 措施之三——适当地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的存储管理技术
首先,加快对访问控制技术的研究。访问控制技术,是指计算机数据库的内部对进入系统中的用户进行控制的技术。其内容是在数据库系统的处理功能层面上对数据进行保护,为最前方的信息数据安全进行保护。它是在安全保护机制与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对用户进行识别与授权的控制与验证。当用户被識别时,可拥有输入、修改、删除或者查询数据的权限。这种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第一是根据数据库的功能模块对用户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二是将数据库中的使用权限交给用户。
其次,强快对用户认证技术的研究。用户认证技术,是指由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所提供的一种最外层安全保护技术。它包括用户个性化认证与用户状态认证。用户省份验证的最终目的是预防没有授权的用户访问计算机数据库,而用户身份识别的最终目的是预防用户对计算机数据库的越权访问。用户身份验证的基本作用是区别用户是否经过计算机数据库的授权,没有经过计算机数据库系统验证或者授权的的用户进行访问数据库的行为都是非法的。计算机数据库的授权技术包括:一是自动修改与查询的技术;二是用户授权表格;三是数据库授权用户表格;四是数据库的读出与写入规则。计算机数据库须在用户请求进入时对用户身份是否合法进行验证。用户身份验证的方法包括:口令发技术、智能卡技术、指纹验证技术、虹膜验证技术。
4 结语
21世纪是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时代,随着信息化与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关注度也变得越来越高。它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地推动作用。但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存在着一些新问题与矛盾,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并找出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赖群峰.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2).
[2]田树华.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探讨[J].煤炭技术,2011(10).
[3]丁继民,师秀峰,牛生国.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技术以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1(11).
高校学费数据库管理浅思 篇12
一、高校学费数据库管理目前的现状
近些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工作呈现出涉及对象广、收费金额大、专业收费标准复杂的特点。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行高校收费, 期间颁布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也明确规定, 高等教育是属于非义务教育的一种, 高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 要向学生收取适当学费。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 “90年代, 高等教育要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 要“改革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 逐步实行收费制度”。因此, 高校收费制度在全国从南到北逐步实行开来。
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均消费水平的限制, 当时高校的收费标准很低, 当然也很少出现学生拖欠学费的情况, 学费是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 必须严格加强管理, 统筹用于办学支出, 虽然有极少来自困难家庭的学生因家庭原因欠费缓交, 但是缓交手续也很齐全。然而, 随着, 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学费标准的提高, 加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学生欠费现象也逐年增多, 这就要求学校的学籍管理应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重心, 出现了学生的学籍调动与学费管理的同步问题。招生部门一般在完成新生录取工作之后, 教务部门会收到录取的新生信息, 在教务部门会根据建立的学籍档案来给每一个新生编制一个学号 (学号是唯一的) , 促进高校学生基础信息的形成。为了便于统一管理, 会将高校学生基础信息中的学号信息作为识别学生的唯一信息, 财务部门就能够以能唯一识别学生的学号信息为依据进行收费工作, 当然高校学生基础信息还包括学生的姓名、专业等重要的信息。
财务部门所获取的学生信息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可是在高校内部, 由于各部门往往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 各部门实际使用与维护学生基础信息的过程中, 沟通不及时, 部分高校未实现数据库共享, 由财务处分别修改学生学籍信息、财务处数据单独管理 (收费库) , 教务处对学生学籍进行管理 (学籍管理库) , 日常学籍异动工作由教务处等原因, 导致各部门之间学生的变动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共享, 财务部门则会因为所掌握的学生信息不能及时得到更新而陷入收费工作被动的尴尬局面。学校学费收缴管理会由于数据库的不共享容易形成人为操作有误导致财务与教务处学籍异动不一致和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 例如教务处已修改学籍管理库, 财务处却不能在第一时间收到修改通知, 所以没有修改学生的财务信息, 导致学费的错收, 再加之新生的退学、在校生的退学、转专业、休学等, 都涉及到退费及补交学费的情况, 这样就必须要到各个院系核实真实的数据, 会使数据的统计审核变得非常麻烦, 而有些专业收费标准还不一致, 可能等到学生毕业时才发现学费收缴金额有误, 这些都给学费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二、高校学费数据库管理数据共享一体化的实现
首先, 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学生缴费情况、学生成绩和学籍变动、在校情况表现等信息, 这些信息的服务对象多层次且结构复杂, 而复杂的关系均与学生的学费及其他杂费的缴纳相统一, 一个学生应有唯一的相关信息与其对应, 综合学生信息可反映出一个学生在校的表现, 代表着学生的身份, 其不仅与学费管理密切相关, 还涉及到了学生的经济层面上的来往, 更关系到学生的学业和未来。这些信息应该具有唯一性、安全性、准确性, 高校也必须对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进行严密的、集中的管理。
其次, 高校学生信息管理工作主要组成由课程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学生财务缴费管理、成绩管理等几部分组成, 各系部主要负责管理本系学生在校的各种信息 (如综合测评、成绩、学籍等) , 现阶段, 高校各科室对于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分工是:教务处主要负责学生的成绩管理、课程管理, 一些学生的基本信息的工作、学生的招生、就业主要由招生就业处负责, 学生处主要负责学生的对学生的德智体综合测评、日常管理、各种奖罚的实施等, 学生的财务缴费情况主要由财务处负责, 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具有交叉性, 既有独立也有共享, 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最后, 我国高校现阶段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呈分散状态, 大部分高校还是采用各部门使用各部门独立的软件的方法进行学生信息系统管理, 使得学生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唯一性等方面不能得到保证。虽然, 国内外已有不少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了加快学生信息处理, 减少人力资源而研发了一些教学管理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
三、结语
总之, 高校学费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如何使用一套完整的能集成管理学生信息的管理系统, 在收费工作中开创新的局面, 使学生与学费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集成起来, 从根本上实现各部门信息的共享, 操作上相互制约、彼此限制, 解决学生拖欠学费的问题, 达到学费收入及时、准确、足额到, 安全、快速地管理学生信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静.高校学费收缴与管理问题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
[2]李洪敏.关于高校学费数据库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