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中心(精选7篇)
农技中心 篇1
摘要:近几年, 中央1号文件频频对农业工作发声, 从农业的规模、效率, 到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循环。2014年, 中央1号文件2/3的篇幅对农业发展把脉, 其中多次提到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应用, 并强调“公共财政要坚持把‘三农’作为支出重点, 中央基建投资继续向‘三农’倾斜, 优先保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 “强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 由此, 农业科技的创新、应用和财政专项资金的关系将更加密切, 对农业技术科室的财务人员专项资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农技中心,专项资金,管理情况,建议
一、沙湾县农技中心现行职责
沙湾县地处天山北麓中段, 全县总面积1.31平方公里, 下辖9镇3乡3个农林牧场, 可耕地面积110万亩, 草场880万亩, 自然林40万亩。
沙湾县农技中心隶属沙湾县农业局, 属于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 其基本职责在于“县委县政府农村工作的决策参谋、技术推广与指导、农情预测预报、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总结与推广、农资市场管理、有害生物入侵及防范等”, 农技中心承担的公共服务更关乎“三农”发展的根本, 而农技中心的财务管理也将随着县情、农情不断走向精细化, 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核算管理下, 助力“三农”发展。
二、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分析
(一) 财政拨款中专项资金呈现波动较大
据统计, 2010年, 农技中心财政拨款420.01万元, 其中专项资金26.90%, 2011年, 农技中心财政拨款1589.15万元, 其中专项资金43.27%, 2012年, 农技中心财政拨款679.33万元, 其中专项资金30.98%, 2013年, 农技中心财政拨款386.13万元, 其中专项资金12.43%。近四年的数据显示, 作为“主要用于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聘请专家培训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以及技术资料印刷和制度建设等”的专项资金, 并没有一个良好的稳健增长趋势。
(二) 第一产业产值涨幅再起需要科技作为杠杆
2010年, 我县第一产业产值275176万元, 以2010年的价格计算, 2011年同比上涨9.0%, 2012年同比上涨7.5%, 2013年同比上涨7.5%;2010年, 我县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4%, 2011年为33.2%, 2012年为35.5%, 2013年为34.7%;其中, 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2010年为74.5%, 2011年为74.5%, 2012年为72.1%, 2013年为67.9%。
4年间我县第一产业产业增长达到24.56%, 但是, 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幅空间在逐渐减少。种植业所占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 而第一产业的产值在逐年上升。一降一升, 对传统种植业敲响了警钟, 在以种植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县域, 科学技术的投入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可小觑的经济杠杆力量——如何利用科学技术的投入在保证农业增产, 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减小灾害损失的同时, 做好县委县政府农村工作的决策参谋角色成为关键。
三、财政农业科技专项资金投入产生的问题
(一) 农业短期低效导致对农业技术推广实际重视不足, 农业技术有心无力
一是目前乃至今后一个很长的阶段我县都是农业大县。但是, 由于农产品进入市场基本为初级农产品, 相对于工业、服务业等对地方经济贡献值过小, 导致农业科技关注度较低。
二是经过近几年的单位改革, 农业技术相关公共服务经历了从“政府提供”到“政府辅助、市场指导”再到“农户需求、政府部分购买”, 农业推广单位尤其是乡镇单位技术人员流失, 即使是每年有新招聘进入的人员, 也是非农业技术相关专业。
三是薪酬设计缺少对开展一线技术服务的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是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保障。而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 农时有限, 人员有限, 农业技术人员薪酬和其他人员执行同标准, 专项资金几乎不关注特定人群薪酬投入。
(二) 农业技术服务和专项资金不同步导致监管错位
一是因农时的要求, 往往从上一年进入冬季开始, 各项农业技术培训、学习以及下一年农资储备工作就已经开始, 而基于全盘预算的要求, 从预算“一上”到“一下”之间至少经历3个月时间:预算批复之前, 与农业技术相关的专项工作开展没有预算前期约束, 预算批复之后, 农业技术服务已经从“上”移至“一线”, 前期培训缺失或是培训与实施同步进行导致专项投入产出比下降。
二是农业技术所提供的决策参考、技术服务、农资市场监管以及农作物疫情监控与实物采购、示范区等建设不同, 多数以无形服务的形式存在, 缺少实物展示, 项目施行前期缺少有效的执行方案, 实施过程中人员产生常规范围内的燃油费、车辆维修维护以及餐费等费用无法依项目严格区分, 而项目效果产生过程较长, 在人员缺少的情况下难以实现全程监管, 目前只能做到事前监管、事中抽查监管、事后凭纸质证据监管。
三是由于农业技术相关工作的特殊性, 导致多数专项工作需要跨年度开展, 年终决算导致少量专项资金列支后转为往来资金, 第二年因缺少“帽子”而弱化了资金性质, 产生“靠”用现象。
(三) 政府行政事业单位职能交叉导致科技投入专项资金分割零散使用
一是国家部门机关的职能划分, 到县级各局单位都有对应单位, 各司其职。而农业科技的应用是通过农、林、水等多个模块配合实现效益最大化的, 但是各局单位自己的专项项目、200多个行政村使得专项资金零散。
二是部门单位职能交叉, 交叉单位技术专项资金方向一致,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少合作、分块施行, 且因各单位职能不同, 实施侧重点也不同, 对于农业科技应用影响有限。
四、财政农业科技专项资金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是通过上层设计, 合成大局机关单位。现国家层面已经基本完成部门合并工作, 县级农口单位需要上层合理设计并着力推进, 以“政府规划机构、市场需求动向、政府购买服务”为方向, 整合农、林、水、畜等技术人员, 形成一支精简、有力的技术队伍, 以技术合作等方式集中向市场购买技术公共服务, 以此减少各局单位之间各司其职、缺少合作的专项资金浪费。同时, 通过合并也可以使技术人员专心做技术。
二是通过奖励薪酬的设计, 对科技应用人员进行立体考核, 即通过自身业务素质、一线综合服务、技术推广成果、人才梯队建设以及经验的理论总结等全方位的考核进行年度奖励薪酬专项计划, 逐步建立县乡村科技应用梯队, 稳定技术从业人员队伍。
三是对专项资金进行跨年度设计。根据农业科技相关工作的特殊性, 可以通过专项项目的实施计划将农业科技专项施行跨年度设计, 对专项资金施行项目库集中管理, 项目库项目进度受业务主管部门、财务人员以及审计部门动态监管。
四是以“项目责任人”方式推进项目, 即技术人员既作为技术把关人员, 又作为项目牵头人, 通过自身技术方向及能力, 牵头购买相关公共服务后为生产一线提供服务, 并作为责任人进行全程管理、负责, 项目结束后通过效果评估、项目库项目分析等方式进行项目审计评分对项目责任人定级, 作为下一个项目责任人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森, 赵子坤.从财政体制优化视角谈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强化[J].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 2013, (9) .
[2]刘鹏飞, 施传员, 王龙明.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案例分析[J].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 2013, (9) .
[3]江西省财政厅.江西:构建支持现代化农业发展有效机制[J].中国财政, 2012, (4) .
农技中心 篇2
全镇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99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51.5%;农业增加值4766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52.32%;农民人均纯收入280元,完成目标任务的55.24%;粮食总产量4650吨,完成目标任务的38.02%;出栏生猪2.5万头,完成目标任务的51%;小家禽出栏34.45万只,完成目标任务的53.6%。出栏肉鸭23.3万只,完成目标任务的56.3%;转移农村劳动力0.5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59%;农业固定资产投入 1118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58.19%,水产品产量650吨,完成目标任务的58.23%;发蚕种260张完成目标任务的78%;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982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二、半年完成惠民工程指标
我镇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各项惠民工作。农民实用技术培训0.7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0.23%;扶贫培训4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 139%;沼气池建设132口,完成目标任务的46%;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72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新建砖砌化田坎1500米,新建山平塘5 口,改造山平塘6口,完成目标任务的65%;发蚕种260张,完成目标任务的80%;水土流失流治理0.2平方公里;森林管护面积4588亩,巩固退耕还林982亩,均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三、抓好了种养大户工作
今年重点抓好了种植、养殖大户的建立,大户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镇养猪大户63户,其中:育肥猪存栏在100头以上的就达4户,存栏在50头以上的就达10户;能繁母猪存栏在20头以上的就达5户,存栏在10头以上的就达12户。水产养殖大户126户,养殖面积2100亩,其中:养殖面积在50亩以上达7户,20亩以上的达15户,龙虾养殖大户3户,养殖面积90亩。养鸭大户59户,肉鸭存栏在3000只以上的达6户,存栏1000只以上的达15 户,种鸭存栏在2000只以上的达8户,存栏500只以上的达18户,鸭舍新建7000平方米,改建1770平方米。养鸡大户6户,其中:存栏在5000 以上的2户,存栏2000只以上的2户。养兔大户7户,其中:存栏在500只以上的1户,200只以上的2户。蔬菜种植大户11户;水果种植大记4户;药材种植大户1户,300亩。
四、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一是以科技养猪场为依托,发展和壮大了隆周公路生猪养殖带和三角店生猪养殖小区建设;二是以伍坡社区和黄家寺村为重点,发展和建设了伍荣公路带、石渔公路带的水禽养殖;三是以碉楼村为重点的1000亩伍荣公路带的水稻植种基地。四是以两边岩村为重点的隆周路带的再生稻基地。
五、加强了水利工程建设
1、是对全镇灌溉设施进行了调查摸底,编制了水利工程建设的长远规划,半年建设山平塘11口,砖砌田坎1500米、整治石河堰2口,维修电排2处,投放水利资金28.6万元。
2、是大力实施了水库移民项目,建设库区公路4.04公里,便民路4000米,山平塘1口,投入资金260多万元。
六、做好畜牧防控工作
全年开展了狂防、春防、夏防防疫工作,召开春夏防疫专题会议,具体布置防疫工作,建立了重大动物疾病防控应急预案,完善了防控体系;防控工作不仅有利于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水平,而且有利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20**年,共投入畜牧防控资金12万元,投入人员680人次,对猪瘟病、口蹄疫、烂耳病防疫共45702头,狂犬病防疫1900只,水禽82.6万羽,猪瘟病、口蹄疫、烂耳病、狂犬病免疫率达100%。
七、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民收益,提升农产品质量。
以两边岩村为重点推广水稻旱育秧、推广商品有机肥2600吨,bb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08吨,实施水稻、二麦等统一供种、良种覆盖率100%,供种水稻13064公斤,二麦12900公斤,加强了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稻飞虱的预测预报,及时预防,为水稻高产打下了扎实基础。蔬菜栽培以提高安全用药,提高土地复种率为主,抓住有利时机抢种,取得了较多的效益。平均种植蔬菜农户受益每亩8300元以上。养殖业、种植业科技入户工程深入开展,深受农民欢迎,促进了新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经济效益、种养水平得到了提升。
八、认真开展各类农民专业培训,增强为农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
农民培训增强了农民技能,种养水平,是推广新技术的重要方式,也是贯彻农产品食用安全监管的有效措施。20**上半年各类培训12场次,累计培训农民工1260人,其中技能培训150人,农技培训988人。主要开展的是农民工实用技术培训,水稻高产群体栽培技术培训,畜禽养殖技术培训,食用农产品安全知识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从根本上转变服务观念,主动深入村、社、户,形成了技术推广、服务咨询、技术指导培训的服务新格局。
九、推进土地完善工作,加快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
作为农村土地完善,进行了土地经营权证的输入工作,和林权证的发放工作,进一步维护了社会稳定,保障农民利益,推进农业发展。
20**上半年的农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的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和村社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化,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克服和改进,主要是:
1、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展较慢,与农民意识差距有关。阻碍了现代农业的推进,规模经营小,新技术推广难度增大。
2、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粮食保有量完成难度加大。
3、畜禽整治工作难度增大,治理与养殖矛盾突出。
4、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由于项目申报原因,一些项目进度较慢,影响整体发展。
农技中心 篇3
【关键词】测土配方 脐橙 惠农
郭家坝村农户谭光金在县农技中心的指导下,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四年脐橙增产2.4倍。该户柑桔总株数1030株,1.5万kg,株平14.6kg。使用“施雨”配方肥当年就在上年的基础上增加了0.65万kg,达到了2.15万kg。第2年在三峡大坝蓄水淹没1.8亩260株树的情况下,产量仍然保住了2.15万kg。第3年产量2.8万kg,年挂果树870树,3.6万kg,株平达到了41.3kg,第4年挂果树482株产量2.4万kg,株平49.8kg,在未用配方施肥技术株平14.6kg的基础上增加了35.2kg,株平增产2.4倍。
使用测土配方肥的最大好处就是改善了果品品质,果实特别好吃风味最佳;其次能稳产高产;三是不择土壤、不择作物,各种作物和土壤用后都能增产,达到了既优质又高产的效果。增产的重要原因就是:配方肥养分全,柑桔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应有尽有,合理不缺素。能培肥地力,达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使土壤疏松不板结。能增强作物抗性。使用后脐橙有较强的抗寒抗旱能力,有保花保果、控制脐黄、落果提高了坐果率,能控制大小年,提高脐橙果实品质。他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就是好”,一是节约用肥节本增收,自从我用上配方肥后,我的肥料费用没有增加而产量猛增。二是省工、省时、省投资,肥料一次施足可管全年,常规施肥一年三次要用工很多(現在人工费每天需要开支80元左右)。三是果面油泡减小、光滑、颜色鲜艳,内质得到了有效地改善,果品风味极佳,很好吃,用了配方肥的罗脐口感、外观都相当于纽荷尔。就因使用了配方肥技术,总产增了一倍多,株产增了2.4倍。一个外商正因为这一点收购了他家的全部脐橙,并请他每年都代收使用配方肥的果实上百吨。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脐橙生产大户和代购商。
为了在柑桔脐橙产业上获得更大的收益,该农户将原来的罗脐大量改成纽荷尔、能晚、红肉等新品种,准备在近两年全部换完,为秭归脐橙大县争光添彩。
农技中心 篇4
长期的生产实践, 让她对小麦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情有独钟。从2000年开始, 她不断从山东农科院、郑州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花生研究所等地引进新品种 (系) , 做品比试验、正交试验。试验田离家10多里远, 她每天骑车到田间调查, 春去夏来, 日积月累, 记录下几万字的试验数据, 筛选出大量适宜兖州种植的品种。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2003年她大胆提出改革小麦品种和布局, 大面积推广了济南17、济麦20等中多穗型品种, 实行“一村一品”“一镇一品”, 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商品性能。经过十年的努力, 在兖州累计引进推广小麦、玉米、花生品种近60个, 引进冀绿2号、潍绿7号小杂粮品种8个, 开展试验研究累计60多项, 参加粮食丰产工程、高产创建等重点科研项目7项 (次) , 筛选出的新品种、新技术累计推广应用面积330万亩 (次) 。
2001年3月28日晚, 小麦拔节后遭遇强寒流侵袭, 日平均气温骤然下降到0℃以下, 低温持续8h, 极端最低气温达到-5.8℃, 小麦主茎和大分蘖冻死。第二天一早和同事们冒着严寒到地头, 看到麦田像开水烫过了一样, 农民脸上露出绝望的表情, 她深深感到肩上的责任, 知道只有拿出科学的应对措施, 才能帮助农民战胜这次灾害。因此她认真取样、详细调查, 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 提出了科学的分类管理应对方案, 对提前浇过水的麦田受冻较轻不需改种;分蘖早冻伤严重的地块适当改种其它作物。通过分类科学管理, 麦收后证明了所提方案是正确的。
2004年农业部“四个一”农民科技培训现场会在兖州召开。李岩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省、市有关政策, 结合兖州实际, 制定了兖州“四个一”农民科技培训方案, 由此拉开了农民科技培训的序幕, 为兖州农业科技推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与时俱进, 先后承担了农业部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等项目, 培训指导科技示范户、新型农民专业户、农民辅导员等累计3万多人 (次) , 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6 000人、创业人员500人。
她创新了培训方式, 改变传统“让农民来培训”为“入户面对面培训”, 由“白天培训”改为“晚上入村培训”, 由“一家一户分散培训”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培训转变, 由“单纯技术理论指导”到“亲临试验示范基地现场观摩学习”转变, 实现了技术推广“零距离”, 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棚架问题。自2007年开始, 她每年组织大量农民到试验示范基地观摩学习, 印制科技挂历, 技术明白纸进村入户发给农民, 帮助农民建立飞信群, 用现代通信技术, 为农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晚上6点半是人们饭后轻松愉快的时候, 却是李岩和同事们最忙的时刻。她们在村里组织的村民科技培训从晚上6点半开始, 9点左右结束, 但有时候由于村民咨询的问题多, 她回到家已经是子夜了。
2012年, 兖州承担了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 在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关键时刻, 李岩和其他农业专家到颜店镇讲解粗缩病防治技术, 一天培训十几个村, 用村委会广播讲, 在村头地边和农民谈, 几天下来嗓子都哑了。2013年, 她又到漕河镇包村, 向村民推广小麦玉米一体化增产模式。一开始村民怎么都不接受新技术, 免费发放的新型玉米单粒精播机派不上用场。为此她亲自在地里调试机器, 做给村民看。在农民看到出苗整齐的玉米后都信服了, 第二年全村都采用了这项新技术。
彩虹总在风雨后。经过多年辛勤努力, 兖州农民对科技培训工作的认识有了很大转变, 由原来组织培训难, 农民不愿参加培训, 报名人少不好开班, 到后来每年农民参加培训都超编, 要反复筛选才能决定受训人员。几年来她先后指导受训学员成立合作社38个、家庭农场8个。2008年, 参加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的科技示范户仇汉华, 掌握了科技致富的金钥匙, 2009年在李岩的帮助下创办了兖州第一家粮食惠农合作社, 以土地托管的形式为群众服务。在仇汉华创业的过程中, 李岩为他提供信息服务20条, 帮他联系专家30次。她的粮食合作社现有2 000亩土地, 带动当地种粮面积达到2万亩。每一期培训结束后, 李岩都对他们进行电话或上门回访, 长期跟踪服务, 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技术、政策服务。目前兖州已培养了像仇汉华这样的科技示范户169个, 流转土地20多万亩。
农技中心纠风工作总结 篇5
一、机构健全,领导重视,分工负责。
为了加强领导,确保纠风工作“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负总责,专门成立了“农技中心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任陈霞担任,副组长由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张慧田担任,成员由工作认真、踏实的同志担任,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责任具体,责任到人。
二、加强人员管理,完善各项制度。
上半年,根据《农业局系统纠风工作各项目标》和中心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心纠风工作计划,纠风工作制度和技术人员考核细则,做到制度措施上墙,年底严格按照纠风工作目标、纠风工作制度、考核细则进行考核打分,评出名次。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增强活力,力争多出科技成果,以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网网
三、加强纠风工作教育力度。
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查处”的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大纠风工作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干部职工观看了各类思想教育电教片,顺利促进了纠风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强宗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大力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爱农为民,无私奉献”的`行业精神,继续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的纠风树形活动,全面开展为农服务“服务承诺制”活动。中心要求干部职工经常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体察民情,切实为果农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经常组织全体职工学习,进行“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农服务”的教育。编辑推荐:
五、建立监督机制
为确保纠风工作各项目标的顺利落实,中心制定了监督约束机制,对纠风工作实行第一责任人追究制度。技术人员下乡要带课题、任务,回来要有交待、汇报,要出勤出力,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对待工作要不推诿、不敷衍,认真办好。单位不时下去进行抽查,如果发现脱岗现象,进行严肃处理,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六、加大为农服务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农技中心 篇6
1 做好农情调查, 保粮丰增民收
新年刚过, 春寒料峭, 当人们都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时, 孙彩霞已带领农技站全体技术人员进入工作状态, 每天忙碌地奔波在全县各乡镇麦田区, 测墒情、查苗期、看病情, 为今年夏粮丰收保驾护航。
作为一名基层的农技人员, 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节, 她常常及时地深入田间地头, 对全县农业生产的苗情、墒情、产量、种植意向等农情开展调查。每年大型的田间调查不少于20次。根据调查情况及时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 随即上报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 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同时,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全面科学地指导全县农业生产, 为粮食丰收提供技术支撑。针对2010年麦播后出现的一百多天无有效降雨的特殊情况, 孙彩霞白天不畏严寒, 放弃节假日, 深入田间地头, 查苗情、测墒情, 晚上与专家组成员座谈、会商, 最后制定出“以浇为主、措施前移、分类管理、科学应对”的春管原则, 并提出了“浇水应掌握日平均气温不低于3℃, 当天浇水当天下渗, 遇到强降温停浇, 已冬灌麦田适当推迟”的基本要点, 确保了小麦春季苗情顺利升级转化, 为当年夏粮丰收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努力。
2 做好技术指导, 热情服务农民
2012年4月, 孙彩霞下乡开展农情调查, 发现王庄镇后王庄村一块麦田的吸浆虫发生比较严重, 她匆忙驱车到村里, 逢人就打听, 最终找到该块地的种植户。她告诉农户, 地里吸浆虫发生严重, 要赶紧防治, 否则这季小麦有可能绝收, 并向其讲授怎样去防治, 怎样预防, 怎样发现。她的热情也带动了周边其他农户积极进行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当年, 后王庄村的麦子获得了大丰收, 每亩比上年增收了20%, 有的甚至达到了30%。
作为一名基层的农技推广人员, 她时刻牢记着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全力服务农业生产是自己的职责。每到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她积极带领技术人员进村入户, 深入田间地头, 开展面对面、手把手地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确保每一项先进的农业栽培新技术推广到户, 应用到田。每年下乡指导2 000余人 (次) , 举办技术培训班24场 (次) , 培训技术骨干1 120人 (次) 。为更好、更方便、更快捷地服务农户, 她还开拓创新, 提出开通咨询热线电话, 充分利用“QQ”视频系统、手机短信服务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电子触摸屏咨询系统, 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农业新信息、新知识, 及时解决农民生产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3 做好宣传培训, 培养高素质农民
作为一名农技推广人员, 孙彩霞知道依靠科技才能促进农业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借助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这个平台, 在白道口镇西河京村, 她选择村里年轻能干、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的村民作为科技示范户, 定期、不定期地集中或单户进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推广, 并带领示范户建立农业新技术栽培样板田、农业科学技术服务站、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同时, 辐射带动其他农户和周边村民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为了让示范户了解、熟悉一个个农业新品种、掌握应用一项项农业新技术, 她有时候就挨家挨户去详细讲解, 现场指导。一天下来, 往往累得腰酸背疼, 渴得喉咙都冒烟。通过宣传、培训、指导, 示范户关键技术入户率、技术应用率都达到了100%, 粮食产量和收入均提高20%以上, 并且所有示范户都改变了以往播量偏大、单一施肥、过量施肥、乱喷乱防的传统种植习惯, 树立了成本核算、科学投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观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 西河京村以及周边村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粮大户和科技能人。西河京村的黄国兴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的责任田是远近闻名的样板田。2011年他种植的13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了658kg, 在全县示范户中一举夺魁;2012年他种植的8亩玉米平均亩产795kg, 获得了安阳市“玉米大王”称号, 被村民誉为“农业土专家”、“科技迷”、“农业致富带头人”。2008年他作为农民代表, 光荣地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 是滑县农民的骄傲。
4 建立高产示范田, 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步伐
2011年, 孙彩霞带领技术人员以留固镇以横村为重点, 建立了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1个, 千亩示范方1个, 百亩攻关田1个, 十亩超高产攻关田1个, 新品种展示田1个, 推广应用新技术8项, 展示小麦新品种12个。在示范区内, 以推广集成技术为核心, 开展统一服务。即技术上将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氮肥后移延衰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组装配套, 集成应用推广;服务上进行统一供应主导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培训指导、统一机耕机播、统一病虫害防治。为确保各项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到户、应用到田, 她和同事们齐心协力, 全力以赴, 白天奔波在田间地头, 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 夜晚加班加点集中进行技术培训。经过八个月的不懈努力, 她克服了异常天气等种种不利因素影响, 使示范田小麦长势一直良好, 树立了好的样板, 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地去学科学, 用科学, 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科学水平, 加快了科学技术的应用步伐, 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据农业部门调查, 当年示范区小麦平均单产639.1kg, 辐射区单产502.2kg, 较全县的489.4kg分别多149.7kg、12.8kg, 超高产10亩攻关田单产达到了731.2kg的好成绩。
5 创新推广手段, 促进农业科技宣传推广
工作中, 她思维敏捷, 高屋建瓴, 拟定工作计划, 制定技术方案, 不仅周密详细, 而且常常亮出新招, 善于创新, 被同事们尊称为“智多星”。2010年底, 她提出印制农事挂历当新年礼物送科技示范户, 挂历上每个月都印制上该月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不仅实用, 而且农户可以经常学习农业技术, 及时、准确地进行农业生产, 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在2011年春节抗旱浇麦活动中, 她提出利用手机短信发布“农情快报”, 及时、科学地指导农民朋友进行田间管理, 确保了春季小麦的顺利升级转化, 为夏粮的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星移斗转, 寒来暑往。至今, 孙彩霞工作在农技推广一线已经25年了。在人生的道路上,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迹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孙彩霞亦以无私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声无息地奉献着, 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付出了满腔热忱、捧出了全部真诚。
农技中心 篇7
关键词:一体化,创新,良种
1 创新要素, “育”为基础
1.1 不断创新育种手段
对于科研机构来说, 所研发种子 (种苗) 的科技含量, 不仅决定着单位的科研实力, 还决定着占领市场主体的能力, 因此, 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育种的研发水平是发展道路上的灵魂要素。
十堰市农科院 (中心) 的新品种选育尤其是玉米育种研究不断学习国内外最先进的育种办法并加以吸收创新和运用, 始终瞄准品种市场需求的最前沿。以玉米为例:当前正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单倍体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研究与常规育种技术有机结合, 构建现代玉米生物育种技术体系;不断开展特异种质资源鉴定、改良与利用研究, 创新育种新材料, 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同时还充分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成果, 完善新品种的繁育技术与加工检测技术, 发掘和聚合各种优良基因, 培育适合于各种农业生态环境的玉米新品种。
十堰市农科院 (中心) 广泛应用这些先进的育种技术, 育种方法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 一批批玉米新品种相继推出:1990年选育出通过国审玉米品种郧单一号, 它是第1个在西南大面积推广的标志性品种, 实现了西南地区玉米品种第一次更新换代;2000年选育出通过国审突破性玉米品种鄂玉10号, 农业部列为国家重点推广品种, 实现了西南地区玉米品种第2次更新换代;2006年选育出通过国审玉米品种鄂玉25, 2010年被列为湖北省主导玉米品种, 同时被定为湖北省二高山玉米区试对照品种, 给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玉米产区农民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2 不断谋求人才支撑
人才队伍是科研机构的生命组成, 是保证科研单位发展的关键生产力, 诸因素中, 人是最能动的因素, 所以要做好育种工作, 人才是保证。
十堰市农科院通过各项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在政策保障上, 院 (中心) 制定实施了《“十三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编制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奖励制度等, 这这些为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人才引进上, 以学科建设和实际工作为需要, 通过“公开招聘”、“绿色通道”、“柔性引智”等引进方式, 吸收专业人才, 加强人才储备, 增强科研创新后劲;在人才培养上, 通过采取项目实践、鼓励深造、学术交流等方法, 不断提升科研人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每年都将会根据工作需要选派技术干部到上级科研院所进行深造学习, 并形成长效机制, 使全院 (中心) 的科研人才梯队配置日趋合理;在人才管理上, 除了继续为科研人才在项目争取、工作条件、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优先考虑外, 每年在科研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以保证科研工作扎实推进。
2 融通市场, “繁”尤关键
过硬的品种栽培表现是检验一个品种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 更关系到育种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种子 (种苗) 质量的优劣, 决定着农民一年的收成, 只有优良的种子再配合适宜的栽培技术, 才能发挥良种的优势, 农民才能获得高产和好的收入。为了繁育出高质量的原种, 十堰市农科院在如下3方面加大了投入和建设。
2.1 打造高效繁育基地
高标准的良繁生产基地是实现良种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种子 (种苗) 供应稳定的重要保证。院 (中心) 在海南和甘肃建设了大面积的品种繁育基地, 协助并联合多家种业公司建设了1333.33hm2的杂交制种基地。良繁基地建设田成块、路成网, 自动化培育设施分布其中, 隔离系统完备, 为种子繁殖提供良好稳定的环境。技术人员始终将繁育环节视为发展的生命线, 在源头严格控制亲本的质量和纯度, 在繁育过程中精细操作每个细节, 在栽培管理中把关每个环节, 运用分子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繁育的品种和亲本自交系进行质量跟踪和管理, 严格保证了种子生产的质量和纯度。
2.2 承担重大项目, 提升良种扩繁能力
十堰市农科院 (中心) 实施了农业部“国家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国家发改委“杂交玉米种子技术服务平台”、“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承建了省科技厅“湖北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农大秦巴山区玉米试验站”等项目, 项目中同时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这些科技平台项目的建成, 改善了原种繁育工作的硬件环境, 增强了科研工作的软实力, 同时通过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种子 (种苗) 繁殖生产能力, 成为优良品种的辐射源和孵化器。
2.3 建设现代化生产线
院 (中心) 投入资金建设了高标准的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和种子包装生产线, 集粒选、烘干、脱粒、精选、检验、加工为一体, 整个生产线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及工艺, 完全实现数控自动化, 使种子生产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
3 多头发力, “推”而广之
推广, 让品种进入市场, 这是科技成果能否成功转化的关键环节, 也是品种被市场认可和选择必须面对的“高考”。一个好的商品种子, 能给消费者带来丰产丰收和喜悦, 但有时好的商品种子却未必会有好的市场销售前景。十堰市农科院 (中心) 在探索“推广”这一环节时, 合理引入市场运作机制, 破解了科研成果难以商品化、缺乏市场运作资金、人才及营销网络、农业科研与农民需求脱节等难题, 加快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
3.1 创建品牌, 自主开发
纵观发达国家的科研, 科研机构只有走科技企业型道路, 才能得到长足发展。繁、育、推一体化, 是种子延长开发生命的有效途径, 是当今也是今后农业科研机构生存、发展之路。院 (中心) 整合资源成立了以种子经营为主的天下足种业公司, 公司独立享有自育品种的生产经营权, 负责组织相关品种的亲本繁殖, 杂交种生产、加工和销售。同时还借助科技共建专家大院、科技服务下乡、农技110等形式, 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到农户田间地头解难答惑、帮助选择良种、引导其合理种植, 指导农民实际生产, 全生育期跟踪服务, 建立直销服务+技术服务+价值服务体系来推广自有品牌, 提升品牌在农户中的认可度。
3.2 扬长避短, 联合开发
【农技中心】推荐阅读:
农技中心半年工作总结12-19
整理农技中心个人工作总结10-04
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先进事迹10-13
镇农技中心2011年度工作总结11-26
农技推广中心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12-15
基层农技干部06-29
基层农技队伍11-06
基层农技人员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