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技推广人员

2024-07-09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精选12篇)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 篇1

1 调研基本情况

2015年8~12月开展了农技员个人调研,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 调研的对象包括27个省份 (含直辖市、自治区) 、884个区/县, 共有10 627个农技人员参与。

2 调研内容

2.1 个人基本情况

按照性别比例划分, 参与调研的农技人员中, 男性为6 822人, 占64.19%;女性为3 805人, 占35.81%。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男性居多。

年龄结构:年龄在20~29岁810人, 占7.62%;30~39岁2 962人, 占27.87%;40~49岁5 124人, 占48.22%;50岁以上1 731人, 占16.29%。其中, 40岁以上的占64.51%。农技人员呈现老龄化趋势。

职称平均占比:初级职称2 579人, 占24.27%;中级职称4 950人, 占46.58%;副高级职称1 593人, 占14.99%;正高级职称145人, 占1.36%;无职称1 360人, 占12.80%。 大部分农技人员职称为中级职称, 其次是初级职称, 副高级及正高级职称的偏少。

注:平均排名越小, 比重越大 (平均排名= (Σ (人次×排名位数) ) /本题填写人次)

调研的县/区农技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时间:5年及以下的1 822人, 占17.15%;5~10年的1 431人, 占13.46%;10年及以上的7 374人, 占69.39%。 从事农技推广工作10年及以上的人数最多, 表明大部分农技人员长期甚至可能终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参与调研的农技人员中, 日常工作地点在市区 (县城) 的有4 923人, 占46.33%;在乡镇4 592人, 占43.21%;在农村1 112人, 占10.46%。 绝大多数农技人员日常工作地点在市区 (县城) 、乡镇, 在农村工作的农技人员很少。

学历情况:学历初中及以下339人, 占3.19%;高中或中专1 620 人, 占15.24% ; 大专4 192 人, 占39.45% ;本科4 214 人, 占39.65% ;研究生262 人, 占2.47%。由此分析, 农技人员以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居多。

参与调研的农技人员中加入合作社或公司, 占2.61%;没有加入合作社, 占97.39%。由此分析, 目前已有少量农技人员多元化发展, 从技术服务转型为经营服务或者兼顾经营服务。加入合作社的农技人员身份多样。其中, 顾问占1.82%;理事长占35.27%;技术与管理指导员占1.09%;监事会成员占5.82%;监事长占1.09%;理事占29.09%;秘书长占1.45%;普通社员占20.36%;执行监事占4.00%。由此分析, 加入合作社的农技人员身份为理事长、理事、普通社员的居多。

2.2知识更新情况

2.2.1知识更新途径不同知识更新途径排序、人数及比例如表1所示, 计算平均排名, 由前到后依次是: 会议培训 (2.38) , 函授进修 (2.96) , 同事传授 (3.15) , 报刊杂志 (3.24) , 广播电视网络 (3.61) , 其他知识更新途径 (5.35) 。 最主要的知识获取途径是会议培训和函授进修。

2.2.2 参加培训情况如表2所示, 调查2010~2015年农技人员参加培训的情况 (10 623人参与此项调查, 另外4人此项提交空白数据) , 参加省级培训的占82.37%, 近5年参加省级培训的农技人员中, 绝大多数参加省级培训次数为1~5次。 参加市县级培训的占97.87%。 按人数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1~5次, 10次及以上, 6~9次。 农技人员参加一周以上培训按人数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1~5次、6~9次、10次及以上。 参加一周以内培训按人数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1~5次、10次及以上、6~9次。

多数农技人员对参加的培训感到满意, 一小部分农技人员感觉一般。 农技人员参加培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参加培训的机会少, 培训内容实用性、针对性不强, 在实践中应用不强。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培训结束后缺乏后续服务, 知识难于转化为生产实践;培训内容不能够满足农民需要, 培训目标与农民的需求脱节, 重复性培训太多, 针对性不强;培训教师不接“地气”、照本宣科, 脱离实际, 实用性不强。 建议农技人员给农户开展培训, 结合农户生产实际需要, 培训结束后, 及时提供生产指导, 效果会比较好。

2.2.3 新型知识获取方式农业科技网络书屋项目团队于2015年1月组织全国农业专家开发“农民科学十万个为什么”, 有针对性地回答基层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可随时随地查到解决方法。 调研的绝大多数农技人员认为这种服务模式很好, 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实现了资源共享, 形成了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立体化、高效化、全天侯和无盲区传播。 少量农技人员认为:1) 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提升业务能力, 但是要和各个地方的实践相结合, 因为农业生产中的问题较复杂, 受环境条件等影响较大,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发挥作用。 2) 这种服务模式为广大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等提供了海量农业新品种、 新技术等知识信息服务, 但是对于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随时可能提出的各类个性化疑难问题, 需要一支长期在线的农业专家队伍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 实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3) 此种服务比较先进,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一些基层人员来说工作地偏远、无网络信号, 手机上网费用太高。

2.3 推广服务情况

2.3.1 试验示范情况10 623 人参与了农技人员试验、示范情况的调查 (另外4人提交空白数据) 。 每年2次以上3 471人, 占32.67%; 每年1次3 875人, 占36.48% ;每两年或两年以上1 次1 652 人, 占15.56% ;没有试验、示范的有1 625人, 占15.29%。 数据分析发现, 试验、示范每年1次或者2次以上的农技人员人数居多。

2.3.2常用服务方式提供现场指导服务有9 334人, 占87.83%; 提供咨询培训服务有8 395人, 占79.00%;提供发放资料服务有8 324人, 占78.50%;提供技术承包服务有2 116人, 占19.91%;提供其他服务的有314人, 占2.96%。 数据分析发现, 农技人员常采用的服务方式为:现场指导、咨询培训、发放资料。

2.3.3 入户和到田指导情况10 621 名农技人员参与了此项调查 (另外6人提交空白数据) , 经常主动调查农户、示范户农业生产情况, 并提供技术指导的农技人员有7 042人, 占66.30%;单位有组织时, 入户到田指导的农技人员有1 506人, 占14.18%人;农户、示范户垂询时, 入户到田指导的农技人员有2 009人, 占18.92%;其他情况为64人, 占0.60%。 由此可以看出, 多数农技人员经常主动调查农户、示范户, 并提供技术指导。 针对农技人员是否有作为主讲人对农户进行培训的经历开展了调查, 结果显示, 多数农技人员有主讲经历。

2.3.4 农户主动咨询的频次及培训情况调查了农技人员关于农户主动向其咨询农业生产相关问题的频次 (周) , 10 621人参与此项调查 (另外6人提交空白数据) , 1 702人反馈农户一周主动咨询5人 (次) 以上, 占16.02%;2 246人反馈农户一周主动咨询3 ~4 人 (次) , 占21.15%;5 655人反馈农户一周主动咨询1~2人 (次) , 占53.25%;1 018人反馈一周内基本没有农户主动咨询问题, 占9.58%。 由此分析, 农户主动咨询的频次多为一周1~2人 (次) 。 针对农技人员是否有作为主讲人对农户进行培训的经历开展了调查, 结果显示多数农技人员有主讲经历。 作为主讲人对农户开展培训主要内容的是农业生产技术培训, 农业政策或法律法规宣传与讲解、农产品市场信息介绍、农资信息介绍。

2.3.5 农技推广过程中困难调查了农技人员在农技推广过程中的主要困难, 由主到次依次是7 063人反馈推广资金不到位, 占66.47%;7 036人反馈农民接受新技术能力差, 占66.21%;5 029人反馈推广工具过于陈旧, 占47.33%;4 455人反馈管理体制不顺, 占41.93%;376人反馈有其他困难, 占3.54%。

2.3.6 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遇到的难题调查农技人员, 服务新型经农业营主体的难题主要有:1) 农技推广人员自身业务能力能否匹配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 农技推广体系各个组成部分如何能够更好地衔接, 也就是高校教授专家、农技推广服务者、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如何高效地传递技术信息, 确保技术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农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基层农技推广没有自己的阵地和现代高效的办公设施, 现代农技推广技术和信息无法及时掌握和传播, 无法将最新的科技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 新技术、新试验、示范无法进行, 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实效。 农技人员建议:1) 加强技能培训, 并应用于实践。 2) 多引导农民进行市场分析, 不要急功近利。 3) 多寻求政策方面的支持, 多以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企业为主体。 4) 多获取政府资金的支持。

2.4 急需的实用技术及技能

由表3所示, 农技人员急需种植业的实用技术是病虫害防治技术、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经济作物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储藏保鲜技术、果树栽培技术、苗木花卉栽培技术;急需的养殖业实用技术由主到次依次是疫病诊断与检疫防疫技术、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生猪养殖技术、家禽养殖技术、肉羊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奶 (肉) 牛养殖技术;急需农机方面的技术是故障诊断维修技术、安全生产技术、保养技术、作业技术。 急需乡村旅游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服务礼仪和餐饮服务常识; 农技人员管理类需求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经营管理, 组织管理, 制度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 营销类的需求主要是市场调研方法和营销策略制定方法; 品牌建设需求比重较大的是品牌形象的塑造、品牌的宣传与推广, 其次是品牌营销模式、品牌产业链建立; 急需的标准化生产知识是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标准化的技术,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我国农业标准化。

由表4可知, 信息类需求较大的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急需的农业产业化知识及技能是产业规划与实施、结构调整与布局、发展战略制定、产业环境分析。 农技人员打算创业, 选择的行业主要是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特色动物养殖、农产品加工、地方特色食品生产、经营特色餐饮、乡村旅游、经营小超市或特定商品店、农机服务。 农技人员当前的主要优势是有一定经营头脑, 地方特色明显, 有一定消费市场;主要劣势为欠缺相应的专业技能, 受季节影响, 市场波动较大, 相关人员起点低。 农技人员创业前期急需做好市场调研, 创业规划、设计, 熟悉各种资质证照办理流程。 农技人员最需要的经营指导为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其次是优惠、补贴、专项扶持政策, 经营品牌打造;再次是经营状况分析, 政府资助项目申报。

3 研究结论

3.1 农技推广队伍的重要性

农技人员服务于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主、分散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农业生产者等, 通过现场指导、咨询服务、组织培训、信息服务等方式提供服务;通过开展培训, 将最新的政策、品种、技术等信息传递给服务对象。 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直接咨询农技人员, 农技人员答疑解惑, 将知识及技能传授给农户, 并指导其进行一线农业生产活动。 农技人员是将农业科技知识传递到基层的主力军, 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农技人员构成的农技推广队伍非常重要。

3.2 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调查农业县/区单位农技人员整体状况, 农技人员个人情况, 机构调查与个人调查数据反映的基本情况 (年龄、学历、职称、职能等) 趋于一致:农技人员年龄结构老化, 学历本科、大专居多, 初级、中级职称偏多, 大多数职能为农业推广指导人员。 农技人员学历层次不高, 需要参与继续教育学习充电, 不断累积知识, 有了坚固的基础, 才能更容易理解学习并掌握新技术,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户。 农技人员的农技推广工作绩效考评与职称、工资挂钩。 无论是从服务对象考虑, 还是从自身考虑, 提升个人能力都是很有必要的。

3.3 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农技人员是农业县/区农业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 提高农技人员的能力, 是农技人员个人发展需要, 农业县/区单位人才的建设需要。农技人员能力提高, 间接带动农户发展, 有利于本地农业经济发展, 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4 能力提升的紧迫性

农业企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服务对象已经出现, 农技人员掌握的传统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的服务对象的需要, 农技人员需要学习并掌握经营管理知识及技能, 在为他们提供服务时, 才能胜任工作。 通过个人调查发现, 部分农技人员已加入合作社担任理事长、理事或其他身份, 转型成为了经营管理者, 农技人员需从技术型人才转化为兼顾经营型人才。

3.5 能力提升的方向

3.5.1 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在种植业方面需要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病虫害防治技术、 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经济作物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储藏保鲜技术、果树栽培技术。 在养殖业方面需要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疫病诊断与检疫防疫技术、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生猪养殖技术、家禽养殖技术、肉羊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 在农机方面需要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故障诊断维修技术、安全生产技术、保养技术、作业技术。 在信息类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农资信息、农业政策、农业法律法规、农业致富。

3.5.2 经营管理服务能力提升营销类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市场调研方法、 营销策略制定方法、营销环境分析、产品分销渠道、电商建立与营运、目标市场选择技术。 管理类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经营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管理。 品牌建设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品牌形象的塑造、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品牌营销模式、品牌产业链建立。 标准化生产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标准化的技术,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我国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内涵与特性。 经营类方面需提升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 优惠政策、补贴政策、专项扶持政策, 经营品牌的打造, 经营状况分析, 政府资助项目的申报等方面的知识。

3.5.3 产业规划服务能力提升乡村旅游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为服务礼仪、餐饮服务常识、娱乐服务常识。 产业化技术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产业规划与实施、结构调整与布局、发展的战略制定、产业环境分析。 创业规划方面需提升市场调研, 创业规划、设计, 资质证照的办理等方面的能力。

摘要:2015年我国农业改革进入深水区, 如何使农业发展纳入国家总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中, 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农技员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任务, 开展农技人员能力需求调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概述了开展全国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需求个人调研的基本情况、知识更新情况、推广服务情况以及急需的实用技术, 明确了农技人员需要提升三个方向的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经营管理服务能力、产业规划服务能力。

关键词: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个人调研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 篇2

大纲的适用对象

适用于四川各乡镇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和新招聘的农技推广人员。大纲的性质与作用

本大纲是以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目的而制定的。通过培训使农技推广人员掌握农业生产涉及到的农业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学会结合当地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大纲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 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第一节 气象

一、植物生产的光照环境

1、光照时间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2、光照强度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3、光谱成分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4、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5、影响植物光能利用率及植物产量的因素

6、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二、植物生产的温度环境

1、温度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温度与农业生产

3、调节温度的农业措施

三、植物生产的水分环境

1、水对植物的生长发育

2、植物生长的水分环境及调控

3、水土保持与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四、植物生产的气候环境

1、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2、设施环境中农业气象要素的调控

第二节 土壤

一、土壤的基本性质

1、土壤孔性

2、土壤耕性

3、土壤酸碱性

二、1、2、3、4、四川主要土壤类型 紫色土 黄壤 红壤 草甸土

第三节 肥料

一、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缺素症状)

二、土壤中主要养分元素的供给

三、化学肥料

四、有机肥料及其合理施用

五、配方施肥技术

第二章 农机安全与使用

常见农机使用操作及维护保养

一、农用拖拉机。包括拖拉机的分类、型号表示方法以及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液压系统的主要部件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

二、耕、整地机械类。包括耕、整地机械的种类、使用与维护。(1)铧氏犁(2)圆盘犁(3)旋耕机(4)微耕机(5)起垄铺膜机

三、种植施肥机械类。包括播种机、施肥机种类、使用与维护。(1)播种施肥机(2)水稻插秧机(3)水稻抛秧机

四、植保机械类。包括施药机械种类、使用与维护。

(1)手动喷雾机(2)迷雾喷粉机(3)担架式喷雾机(4)电动喷雾机(5)静电喷雾机(6)喷烟机(7)打孔注射机

五、园艺园林机械类。包括园艺园林机械种类、使用与维护。(1)油锯(2)枝剪机(3)割灌机(4)绿篱机(5)挖坑机(6)草坪修剪机

六、收获机械类。包括收获机械种类、使用与维护。(1)稻麦收割机(2)玉米联合收获机(3)土豆收获机(4)采果机(5)番茄采摘机

七、其他农机。包括种类、使用与维护。(1)农用水泵(2)地膜起膜机

第三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一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知识

一、无公害农产品

1、定义

2、目标定位

3、质量水平

4、认证方式

5、用药规定

6、生产环境评价

二、绿色农产品

1、定义

2、目标定位

3、质量水平

4、认证方式

5、用药规定

三、有机农产品

1、定义

2、目标定位

3、质量水平

4、认证方式

5、用药规定(生物农药)

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1.人员要求

2.所需仪器设备及实用3.检测程序

二、重金属残留检测技术

1、人员要求

2、所需仪器设备及实用

3、检测程序

三、有害生物检测技术

1、真菌检测技术

2、细菌检测技术

3、病毒检测技术

4、寄生虫检测技术

一、昆虫基础知识

第二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技术第四章 植物保护基础知识大纲

(一)昆虫的形态特征 1.昆虫纲成虫的共同特征

2.昆虫的口器(口器类型与防治的关系)

(二)昆虫的生殖方式 1.两性生殖 2.孤雌生殖 3.卵胎生 4.多胚生殖

(三)昆虫的变态和发育 1.不完全变态 2.完全变态

3.昆虫发育的各个虫期

(四)昆虫的休眠

(五)昆虫主要习性及与防治的关系

(六)其它有害动物 1.软体动物 2.螨类

二、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 1.植物病害概念 2.植物病害的症状(1)病状类型(2)病征类型

(二)植物病害的病原(1)病原概念(2)病原分类

(三)植物病害的类别 1.非侵染性病害 2.侵染性病害

(四)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2.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3.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三、植物化学保护基础知识

(一)农药的含义和分类

(二)农药的剂型及特点

(三)农药的使用方法 1.农药的稀释计算 2.农药的施用方法 3.植物药害及其防治

(四)新农药介绍 1.杀菌剂 2.杀虫剂 3.杀螨剂 4.杀线虫剂 5.除草剂 6.植物生长调节剂 7.解毒解害抗逆营养制剂

四、植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一)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1.发生期预测 2.发生量预测

(二)植物检疫 1.植物检疫技术 2.植物检疫处理方法 3.产地检疫

(三)农业防治

(四)物理机械防治

(五)生物防治

(六)化学防治

第五章 作物生产技术 第一节 水稻生产

一、水稻的育秧技术 1.水稻的无土育秧技术:

无土育秧,解决了育秧取土困难,保护环境土壤不被破坏,育苗基质采用秸秆、稻壳等,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同时通透性好,有利于水稻苗期盘根,保证苗齐苗壮。

2.水稻新基质旱育秧技术简介及效果

水稻新基质旱育秧就是将稻壳经过粉碎加工,利用酵素菌进行稻壳发酵,再配上营养剂作基质,实现无土化育秧,该项技术不受土源等因素的限制,可以提前育秧。发酵稻壳透气性好,育出的秧苗素质好,秧苗根系发达、白根多、根条数多、根长,可有效地减轻苗床病害的发生,移栽到大田后返青块、分蘖早、有效分蘖多。3.水稻无盘旱育秧技术

是育秧技术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与革新。该技术与简化肥床旱育秧相比技术更加简单,而且秧根自带肥球,利于利于带土抛栽;与塑料软盘旱育秧相比成本更加低廉,而且可培育大壮苗,直接抛栽于油菜茬或麦茬大田。因此,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种植水稻必须插秧问题。

4.水稻生态旱育秧技术

水稻生态旱育秧是在过去旱育秧的基础上,利用沼肥(沼液、沼渣)培肥苗床、沼液浸种、沼液追肥的一系列育苗过程。水稻生态旱育秧是指在旱地状态下用沼肥培育水稻秧苗的过程。

二、目前省内主要推广的水稻新品种

第二节 特种玉米的种植技术

一、甜玉米的种植技术

二、糯玉米的种植技术

三、水果玉米的种植技术

四、爆裂玉米种植技术

第三节 油菜种植技术

一、油菜的五改技术

二、油菜间套作高效栽培技术(1)油菜套蘑菇(2)油菜套白菜、萝卜(3)油菜套马铃薯

三、无公害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第四节 高粱轻简栽培技术

一、再生高粱种植技术

第五节 特种作物栽培技术

介绍适合于四川省种植的部分特用植物的种植技术。

一、特用粮食作物:荞麦、薏苡。

二、特用油料作物:芝麻、红花、苏子。

三、糖料及能源植物:甘蔗、甜叶菊、木薯。

四、特种蔬菜及浆果:草莓、芦笋、魔芋、山药。

五、香料及香料植物:薄荷、薰衣草、迷迭香。

六、药用植物:黄姜、川贝母、三

七、天麻、茯苓、黄连、川芎、金银花、白术、当归等。

七、其他:雪莲果、南瓜、皇竹草

一、水稻病害及其防治

1、稻瘟病

2、水稻纹枯病

3、细菌性白叶枯病

4、水稻粒黑粉病

5、稻曲病

6、水稻病毒病

7、水稻其它病害:稻恶苗病、稻胡麻叶斑病、稻叶鞘腐败病

二、水稻害虫

1、水稻螟虫

2、稻纵卷叶螟

3、稻飞虱

4、水稻其它害虫:稻蝽蟓、稻蓟马、稻负泥虫、水稻福寿螺等

第七节 玉米病虫害

一、玉米病害

1、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

2、玉米丝黑穗 与玉米瘤黑粉病

二、玉米害虫

1、玉米螟

2、小地老虎

3、粘虫

第六节 水稻病虫害

第八节 小麦病虫害

一、小麦病害

1、小麦锈病

2、小麦白粉病

3、小麦赤霉病

4、小麦病毒病

5、小麦黑粉病

6、小麦其它病害: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大麦条纹叶枯病等病害的症状、病原类及防治方法。

二、小麦害虫

1、小麦蚜虫

2、小麦红蜘蛛

第九节 薯类病虫害

一、薯类病害

1、马铃薯 病毒病

2、马铃薯晚疫病

3、马铃薯环腐病

4、红苕黑疤病

5、红苕贮藏期病害

6、马铃薯、红苕的其它病害

二、薯类害虫

1、马铃薯瓢虫

2、红苕叶甲

3、薯类其它害虫

第十节 油菜病虫害

一、油菜病害

1、油菜菌核病

2、油菜病毒病

3、十字花科霜霉病

4、十字花科白锈病

5、十字花科根肿病

二、油菜害虫

1、油菜蚜虫

2、菜粉蝶

3、油菜其它害虫

第十一节 棉花病虫害

一、棉花病害

1、棉花苗期病害

2、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3、棉花铃期病害

二、棉花害虫

1、棉蚜

2、棉花红蜘蛛

3、棉叶蝉

4、棉红铃虫与棉铃虫

5、棉花其它害虫

第六章 蔬菜生产技术 第一节 蔬菜生产基础知识

一、蔬菜分类

1、植物学分类

豆科、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菊科等包括那些常见蔬菜

2、农业生物学分类

根菜类、白菜类、绿叶蔬菜类、茄果类、瓜类、葱蒜类、薯蓣类、水生蔬菜类、多年生蔬菜包括那些常见蔬菜

二、1、温度

常见耐寒蔬菜种类、常见半耐寒蔬菜种类、常见耐热蔬菜种类、常见喜温蔬菜种类 春化作用,绿体春化的蔬菜种类、种子春化的蔬菜种类

2、光照 蔬菜与环境的关系

要求强光的蔬菜、要求光照中等的蔬菜、对光照要求较若的蔬菜 长光性蔬菜、中光性蔬菜、短光性蔬菜

第二节 蔬菜生产基本技术

一、蔬菜种子与播种 1.常见蔬菜新品种 2.常见蔬菜种子的千粒重

3.种子质量的确定(种子纯度、饱满度、发芽率、发芽势)4.杂交种与常规种子的区别 5.蔬菜浸种的方法 6.蔬菜催芽的方法

二、育苗的方法

冷床育苗:苗床要求,苗床消毒,播种的方法(撒播、条播、穴播)温床育苗:苗床准备;电热线的铺设

护根育苗:穴盘育苗包括穴盘的种类及规格,基质的种类及配制,三、定植

1、整地做畦:畦的种类,常见蔬菜使用什么畦面

2、施肥与土壤消毒

3、田间管理

植株调整:整枝、打茬、摘叶、疏花疏果

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应用:促进生根的激素、促进发芽的激素、防止脱离、促进成熟

第三节 设施蔬菜生产

一、地膜的种类、特点及使用方法

黑色、白色、银灰色

二、大棚的种类、特点

小拱棚、中棚、大棚;竹架结构、钢架结构

三、大棚内温度特点及调控

四、大棚所需材料及建造的成本预算 棚膜、竹杆、钢架

五、滴灌的使用

六、设施蔬菜生产的茬口安排

第四节 蔬菜病虫害防治

一、白菜类蔬菜病虫识别及防治技术 1.白菜病毒病 2.白菜霜霉病 3.白菜软腐病 4.白菜菌核病 5.白菜黑斑病 6.白菜根肿病 7.菜蚜 8.菜粉蝶 9.小菜蛾 10.夜蛾类 11.黄曲条跳甲

12.白菜类其他病虫害(表)

二、茄果类蔬菜病虫识别及防治技术 1.立枯病 2.猝倒病 3.番茄病毒病 4.番茄灰霉病 5.番茄早疫病 6.番茄晚疫病 7.番茄青枯病 8.番茄根结线虫病 9.茄子褐纹病 10.茄子黄萎病 11.茄子绵疫病 12.辣椒病毒病 13.辣椒疫病 14.辣椒炭疽病 15.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16.马铃薯晚疫病 17.马铃薯环腐病 18.马铃薯疮痂病 19.地老虎(土蚕)20.棉铃虫和烟青虫 21.茶黄螨 22.朱砂叶螨 23.茄斑螟 24.茄二十八星瓢虫

25.茄果类蔬菜其他病虫害(表)

三、瓜类蔬菜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 1.黄瓜霜霉病 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3.黄瓜白粉病 4.黄瓜枯萎病 5.黄瓜炭疽病 6.黄瓜疫病 7.黄瓜病毒病 8.瓜蚜 9.温室白粉虱 10.美洲斑潜蝇 11.黄守瓜 12.瓜实蝇 14.瓜绢螟

15.瓜类蔬菜其他病虫害(表)

四、豆类蔬菜病虫识别及防治技术 1.豇豆锈病 2.菜豆细菌性疫病 3.菜豆炭疽病 4.菜豆枯萎病

5.菜豆菌核病 6.豆野螟

7.豆类蔬菜其他病虫害(表)

五、其他蔬菜病虫识别及防治技术 1.芹菜斑枯病 2.莴笋软腐病 3.莴笋菌核病 4.莴笋灰霉病 5.莴笋轮斑病 6.莴笋霜霉病 7.葱紫斑病 8.大葱疫病 9.大葱锈病

10.生姜腐烂(瘟)病 11.葱蓟马 12.韭 蛆

第七章 果树生产栽培技术

第一节 柑桔

一、育苗

嫁接育苗

二、建园

1、规划

2、栽植:密度、定植穴、底肥

三、幼龄园管理技术要点

1、间作:间作作物的选择

2、施肥:

3、整形:

4、促早花技术:

四、成年园管理

1、冬季管理:基肥、修剪、清园

2、生长期管理:花前肥水管理、壮果肥、套袋、夏季修剪

3、果实采收:鲜食、加工

五、新品种

1、爰媛30号、2、爱媛38号

3、不知火

4、青见

六、新技术

1、留树保鲜

第二节 桃

一、1、规划

2、定植:密度、定植穴、底肥、定植、授粉树、定干

二、幼龄园管理技术要点 建园

1、间作:间作作物的选择

2、施肥:

2、整形:开心形

3、促早花技术:

三、成年园管理

4、冬季管理:基肥、修剪、清园

5、生长期管理:花前肥水管理、壮果肥、套袋、夏季修剪、采果肥

6、果实采收:鲜食、加工

四、新技术

1、套餐输液

五、新品种

第三节 李一、二、1、规划

2、定植:密度、定植穴、底肥、定植、定干 苗木培育:嫁接、分株 建园

二、幼园栽培技术要点

1、间作:间作作物的选择

2、施肥:

3、整形:开心形

4、生草、覆盖

三、成年园管理

1、冬季管理:基肥、修剪、清园

2、生长期管理:花前肥水管理、壮果肥、夏季修剪、采果肥

四、新品种

1、达州脆李

2、脆红李

第四节 葡萄

一、苗木培育:嫁接、扦插

二、建园

1、规划

2、定植:密度、定植沟、底肥、定植

三、整形修剪

1、整形:篱形、棚形

2、修剪:冬剪、夏剪(抹芽摘心、花果)

四、施肥:

1、基肥

2、追肥:萌芽肥、壮果肥、叶面施肥

五、新品种

1、夏黑

2、红提 六:新技术

1、设施栽培:避雨栽培

第五节 猕猴桃

一、苗木培育:嫁接、扦插

二、建园

1、规划

2、定植:密度、定植沟、底肥、定植、授粉树配置

三、整形修剪

1、架式和整形:T形架、小棚架

2、修剪:冬剪、夏剪(抹芽摘心、绑蔓、花果)

四、肥水:

1、基肥

2、追肥:萌芽肥、壮果肥、叶面施肥

3、水分:

五、新品种

1、红阳

2、金艳 六:新技术

1、设施栽培

第六节 枇杷

一、苗木培育:嫁接育苗

二、建园

1、规划

2、定植:密度、定植穴、底肥、定植、定干

二、幼园栽培技术要点

1、间作:间作作物的选择

2、施肥:

3、整形:开心形、分层形

4、生草、覆盖

三、成年园管理

1、冬季管理:基肥、修剪、清园

2、生长期管理:花前肥水管理、壮果肥、夏季修剪、采果肥、套袋

四、新技术

1、遮荫栽培

第七节 梨

一、苗木培育:嫁接育苗

二、建园

1、规划

2、定植:密度、定植穴、底肥、定植、定干、配置授粉树

二、幼园栽培技术要点

1、间作:间作作物的选择

2、施肥:

3、整形:开心形、分层形、树篱形

4、生草、覆盖

三、成年园管理

1、冬季管理:基肥、修剪、清园

2、生长期管理:萌芽肥、壮果肥、夏季修剪、采果肥、套袋

四、新技术

1、避雨栽培

五、新品种

1、脆冠

2、圆黄梨

3、黄金

4、丰水

第八节 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概述

(一)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概念

(二)绿色防控果树病虫害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果树生物学物候期与病虫害的关系

(四)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基本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物理防治

3、合理使用农药

(五)果树生理性病害

二、柑桔病虫害防治

(一)柑桔虫害

1、柑桔害螨类

2、柑桔介壳虫类

3、柑桔其它害虫

(二)柑桔病害

1、柑桔疮痂病

2、柑桔炭疽病

3、柑桔树脂病

4、柑桔煤污病

三、猕猴桃病虫害防治

(一)猕猴桃虫害

1、铜绿丽金龟和暗黑鳃金龟

2、猕猴桃蛀果蛾

3、猕猴桃介壳虫类

4、小绿叶蝉

5、蜡蝉类

(二)猕猴桃病害

1、猕猴桃溃疡病

2、猕猴桃花腐病

3、猕猴桃根癌病

4、猕猴桃叶斑病类

5、猕猴桃炭疽病

6、猕猴桃根腐病

四、葡萄病虫害防治

1、葡萄炭疽病

2、葡萄黑痘病

3、葡萄霜霉病

4、葡萄褐斑病

5、葡萄黑腐病

6、葡萄灰霉病

7、葡萄扇叶病毒病

五、枇杷病虫害防治

(一)枇杷虫害

1、枇杷黄毛虫

2、枇杷象甲

3、枇杷长卷叶蛾

4、枇杷全爪螨和枇杷始叶螨

(二)枇杷病害

1、枇杷炭疽病

2、枇杷叶斑病类

3、枇杷灰霉病

4、枇杷芽枯病

六、石榴病虫害防治

(一)石榴虫害

1、桃蛀野螟

2、石榴巾夜蛾

3、卵形短须螨

(二)石榴病害

1、石榴干腐病

2、石榴疮痂病

3、石榴褐斑病

4、石榴蒂腐病和焦腐病

5、石榴根腐病

6、石榴裂果病

七、荔枝、龙眼、杧果病虫害防治(泸州、攀西地区)

(一)主要虫害

1、荔枝蒂蛀虫

2、卷叶蛾类

3、食叶毛虫类

4、椿象类

(二)病害

1、霜疫霉病

2、炭疽病

3、酸腐病

4、蒂腐病

5、叶斑病类

6、白粉病

八、核桃病虫害防治

(一)核桃虫害

1、核桃云斑天牛

2、核桃长足象

3、核桃举肢蛾

4、核桃缀叶螟

(二)核桃病害

1、核桃黑斑病

2、核桃炭疽病

3、核桃树腐烂病

4、核桃枝枯病

5、核桃褐斑病

6、核桃白粉病

九、桃李杏病虫害防治

(一)桃李杏虫害

1、蛀果类害虫

2、叶蝉类

3、桃蚜

4、桃红颈天牛

5、廮螨

(二)桃李杏病害

1、流胶病

2、干腐病

十、樱桃病虫害防治

(一)樱桃虫害

1、红蜘蛛

2、介壳虫类

3、卷叶蛾类

4、梨小食心虫

5、天牛类

(二)樱桃病害

1、细菌性穿孔病

2、根癌病

3、干腐病

4、流胶病

十一、草莓病虫害防治

(一)草莓虫害

1、红蜘蛛

2、盲蝽

3、蛴螬

(二)草莓病害

1、灰霉病

2、黄萎病

3、白粉病

4、叶斑病

十二、梨、苹果病虫害防治

(一)虫害

1、梨小食心虫

2、苹果全爪螨、山楂叶螨

3、食叶毛虫

(二)病害

1、黑星病

2、轮纹病

3、腐烂病

4、黑斑病和褐斑病

5、根腐病

6、白粉病

第八章 茶叶生产栽培技术

一、新茶园建园技术

(一)绿色茶叶生产的环境条件

1、空气质量要求

2、土壤质量要求

3、灌溉水质量要求

4、周边环境

(二)茶园规划与开垦

1、地块的划分与道路系统的设置

2、排灌系统与防护林带的设置

3、开垦方法与种植沟底肥的施用

(三)茶树良种的选择

(四)茶树定植技术

1、定植方式的选择

2、定植方法

3、定植后的管理

二、茶园土壤管理技术

(一)茶园耕作技术

1、浅耕的作用与方法

2、深耕的时期与方法

(二)茶园铺草技术

1、茶园铺草的作用

2、草源的选择与铺盖方法

(三)茶园间种技术

1、间种植物的选择

2、间种方式

3、绿肥刈割与处理

三、茶园肥水管理技术

(一)重施基肥

1、有机肥质量的控制

2、施肥时期与用量

3、施肥方法

(二)择时追肥

1、追肥种类的选择

2、施肥时期与用量

3、施肥方法

(三)巧施叶面肥

1、叶面肥种类的选择

2、叶面肥的喷施方法

(四)合理灌溉技术

四、茶树修剪技术

(一)幼龄茶树定型修剪

1、定型修剪的作用

2、定型修剪的时期与方法

(二)投产茶树轻修剪和深修剪

1、轻修剪的作用与方法

2、重修剪的作用与方法

(三)衰老茶树的重修剪和台刈

1、重修剪的对象与方法

2、台刈的对象与方法

五、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食叶类害虫防治技术

1、尺蠖类害虫

2、蓑蛾类害虫

3、卷夜蛾类害虫

4、毒蛾类害虫

5、刺蛾类害虫

6、食叶类甲虫

(二)吸汁类害虫防治技术

1、茶小绿叶蝉

2、茶黑刺粉虱

3、茶蚜

4、介壳虫

5、茶网蝽

6、茶跗线螨

(三)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茶饼病与茶网饼病

2、茶云纹叶枯病

3、茶芽枯病

4、茶炭疽病

5、茶叶斑病

6、茶枝梢黑点病

7、茶根腐病

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一)改园技术

1、改园目的

2、改园措施

(二)改土技术

1、改土目的

2、改土措施

(三)改树技术

1、改树目的

2、改树措施

第九章 食用菌生产技术

第一节 食用菌基础理论

一、食用菌形态

二、食用菌生理

第二节 栽培技术

一、平菇栽培

二、香菇栽培

三、蘑菇栽培

四、金针菇栽培

第四节 食用菌常见病虫害防治

第十章 农技推广

一、农业推广方法分类

农业推广方法以传播方式和指导方法不同进行分类。

二、农业推广的主要方法

农业推广的主要方法:集体指导、巡回指导、咨询指导、科技市场、促进指导、技术成果的中间试验与示范、直观教学指导、大众传播等。

三、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

农业推广方法选择的依据。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

四、农业信息索取技术

1、农业信息的获取技术:图书情报,网络途径:Google,百度的使用技术。

2、农业信息的传播、储存和处理技术:传播途径,储存方法和信息分类整理和编排技术。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 篇3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S3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08

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农技推广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技术的科研与推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才能够促进农业技术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能够促进农业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主体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业技术推广分别负责农业技术的创造、传授与应用,三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的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业技术推广所属的管理部门是不同的,导致三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自成系统,缺乏有效的联结机制。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将农业计划与任务的完成、粮食的安全与增产作为主要内容,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之间缺乏综合功能;农业科研机构依据政府的意图进行农业项目的研究,缺乏对农民及农业市场需求的了解。

1.2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国,总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为农业人口。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将农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水平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知与接受存在直接影响。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农业技术推广对象能够接受相关的推广内容。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业劳动者的结构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农村中部分科技文化素质较高的年轻人开始转移到城市,剩余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更低,在科学精神、方法、思想等方面的推广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

1.3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管理与运行体制方面的问题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农业技术推广是具有公益性的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管理与运行体制是农业技术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管理与运行体制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首先,政府主导农业技术推广规划的制定与经费的投入等,缺乏对农民实际情况与市场的了解与掌握;其次,缺乏对城乡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之间缺乏知识、经验、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共享。

2加强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2.1注重农民的科技教育与职业培训工作的强化

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业科技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动力与支撑作用。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实现农业科技教育的强化能够进一步促进农民相关知识与技术的更新换代,促进农民新技术接受能力与应用能力的提高。通过农业科技教育与职业培训工作的强化,促进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接受与采用新技术,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

2.2注重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与运行体制的完善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内部应该对公益性的推广职能与市场化职能进行明确的划分,具有市场化职能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该注重自身市场意识与服务意识的强化,依据市场与农民的实际需求开展推广工作,同时要与其他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之间进行协同工作,允许外地科技人员在本地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具有公益性职能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该注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率的提高,强化对部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绩效的考核工作,将产中服务拓展到产前、产中与产后服务并重,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度。

2.3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实现政府主导、多元化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要注重农业龙头企业、院校、科研院所等推广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要将为农业生产服务作为推广目标,逐渐转变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与农村生态提供综合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现多维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投建与完善,将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导、高校与科研院所等农业技术推广主体与农机推广机构相结合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3结语

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设置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农业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建设与管理,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定先.关于加快建设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12,05(54):10-12.

[2]杨长兴,黄金霞,罗琳.关于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装备技术,2014,01(04):20-21.

[3]高启杰,谢建华,申建为,高霞.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的思考[J].调研世界,2015,12(47):10-13.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 篇4

农技人员培训工作即是一项基础工程, 又是一项长效工程, 理应建立起一整套长效的管理和保障机制来“管长远”, 而非就事论事。这其中的组织工作更是培训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 所以应在组织管理上进一步下功夫。首先,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就培训工作制定整体规划, 且此规划主体形式应适应于所有涉农培训, 以杜绝每次培训任务下达后“现上轿现扎耳朵眼”的盲目、重复和浪费的组织投入。如培训基地和种类必要性整合, 规划出总的培训要求、指标、班次、对象及人员组成等;其次, 规划下发到各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由市级根据规划要求和本市情况, 制定培训细则, 并指定市级为培训具体组织实施部门, 下达培训任务, 上报具体培训计划, 且每次培训前都要制定方案, 报省级审批。包括培训时间、地点、人数、课程等细节, 上报省级审查和核存, 重点看是否符合规划要求, 是否结合本地特点等。如有不尽事宜, 随时审改调整。县级则要按省级审批通过的市级培训方案内容, 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培训过程中要做到省里随机抽查, 市里随天抽查, 县里随堂抽查, 且要求抽查结果作为考核培训基地、培训对象的重要依据, 并应与项目投入、年终考核等挂钩。

2 从培训基地建设上

培训基地是培训成果好坏的基本保障。一方面应重点选取, 重点建设。拿辽宁重点班的10个培训基地来说, 条件参差不齐, 尤以吃住条件为甚。因培训还要尽量避开农忙时节, 所以大多都选在夏季或冬季, 所以, 作为培训基地至少应有夏能驱蚊沐浴、冬能保暖抗寒的基本能力。对于参训学员的吃、住、课堂环境等, 达不到培训标准的省、市一定要加强指导和监督, 限期整改甚至取消其培训基地资格, 做到“宁缺勿滥”。比如在今年培训中, 有些基地自身条件有限, 则租、借地点吃住和培训, 也是一种可行办法, 但并非长远之际。那么省、市何不加大力度, 在原有条件较好的基地上再进行投入和完善, 使其成为长期固有的培训基地, 并且只要有培训活动就投给到此类基地进行, 这样保障质量同时, 可更好地管控并且打造出我省的品牌培训基地。同时也起到了“好上加好”而非“雪中送炭”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建立轮训滚动措施。即每个培训基地应有自主特色的授课“品牌”, 把二项或三项主导产业的技术课程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固定下来, 并经省级审核确认后, 在全省发布公告, 让参训学员自主选择喜欢和有用的培训内容、培训地点, 达到互动、新颖、按需所求的培训新机制。当然, 每次培训课程还都应多元化开设, 做到主辅结合。

3 从培训人员参与上

应做到结合项目、结合需求、结合实际来选派培训人员, 并从追求数量转移到数质并重、质量优先层面。一方面建立起培训人员信息数据库, 以便跟踪调查。每次培训前将本期参训人员名单录入和上报, 据此进行审核和筛选, 防止重点班和普通班人员混报、重报及充数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制定全省统一的培训证 (卡) , 逐步推行持证参训、凭证认人、以证签到、用证考评的机制。在上述省级制定的总体规划中, 应规定农技人员每年应参加培训的次数或课节数要求标准, 参训结束时由培训基地或考核小组视本人参训情况审核后盖章, 印章由省级统一内容和制作, 内容应包括时间、地点、课节及达标程度等。并应推行起委派单位考核、培训基地考核、考核小组抽查考核等三方考核机制, 来对参训学员进行管控, 保障其参与度、出勤率和达标要求。

4 从培训课程安排上

培训课程是培训成果好坏的客观需要, 因其直接关系到对学员的吸引度和年度培训计划的达标度。所以, 培训课程应紧密围绕全省近年或近期主推技术开设, 突出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基地特点等, 并以技术培训为主, 国家宏观政策及管理为辅, 同时把农业法律学习、推广方式创新、人员能力提升等基础课程素融入其中。每个培训基地因地制宜设置三项主导技术课程为主打“品牌”, 加上四项普遍推广技术课程, 再结合二项政策理论课程, 最后开设一项实地考察课程, 形成“三四二一”的课程设置模式。且课程设置周期为十二个月, 每月全程滚动开设。全省发布公告的同时, 由学员自主选择喜好上课, 把行政命令式、灌输式培训转变为自由的、新颖的、丰富的培训活动, 并可引导和激发学员参训和学习兴趣, 以提高培训收效。

5 从培训时间安排上

各培训基地应在年初和年中发布两次培训计划。每个培训基地每月开设一班, 上半月用以召生, 下半月用以开班。一期班的培训周期为5d左右为宜, 这样滚动式开班, 并且每班严格限定人数, 按照效果和便于管理角度, 一班定员50~60人为佳, 人数超过30即可开班, 如遇人少情况, 可由省市进行调配或延至下期开班。开设的课程应以精炼为主, 每节课2小时左右为宜, 全天的课程也不宜过满和过多过杂, 不便学员吸收和理解, 只要学员全年能按要求达到培训学时即可。

学员选择上则可自主抽空选择受训时段和喜好上课。随然是根据学员自主选择上课, 但要求其每次参训必须完成一个培训周期, 并按上述内容进行考核、印证。如怕年终扎堆参训, 可以半年或季度作为一个要求期或考核期。这就要求先期把人员培训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做好, 并贯彻到每名农技人员身上。这样即避免了统一集中培训时还得考虑农忙、农闲、节假日等客观因素限制, 又达到学员自主、选择自由、设课精炼、便于管控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促动了培训基地的进一步建设, 如条件不达标、课程设置不顺、管理混乱的培训基地, 参训学员必将越来越少, 如不改进, 必将退出培训基地行列。

6 从培训师资安排上

古语言“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 培训师资选择与安排是培训成果好坏的重要环节。省、市、县级相应建立起本级培训教师数据库, 并做到随时发掘、随时更新、随时上报、随时汇总。这里的随时发掘主要是指都师的选择应不拘一格, 只要其有技术在身, 能带动、帮助和辐射周边, 就可列入讲师团范畴, 也就是说都师的选择不仅仅是在农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产生, 基层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甚至种养大户都可以授课, 只要其能把新技术、新方法带给大家。这在省里制定的总体培训规划中, 应把培训师资资格标准及选择范围等细化, 做到教科研学术结合、产供销实际结合。就目前培训师资来看, 各培训基地教师都重点依托本校资源, 这样在培训效果上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全省应统一设置培训师资结构比例, 每期班省、市和本校比例为30%、30%和40%, 其中省、市级为教、科、研各占一层, 本校则可结合自身特点和剩余课程安排, 根据实际引入一名基层有实际经验的人员现场教学。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在平时调研等工作中发掘和积累这样的农业人才, 协助其逐步融入到培训师资范畴当中。

基层农技人员年度工作总结 篇5

在省市农委的指导下,本次培训xxx县于20xx年2月3日开班,20xx年2月9日结束,培训时间7天,培训学员100名。xxx县于20xx年3月8日开班,3月18日结束,培训时间11天(培训分2期,第1期培训时间为20xx年3月8日至13日,第2期培训时间为3月13日至18日),培训学员99名。来自两县各乡镇、农业局各股站农技人员通过集中专题学习,交流研讨和实训等培训形式,系统接受了水稻、玉米、油菜、马铃薯、果树、茶叶、蔬菜等作物先进栽培技术和农业科技论文写作、农业法律法规、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学员们增长了理论知识,提升了实践技能,拓宽了发展思路,考试考核合格率达100%,实现了预期目标。

二、工作措施

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作是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科技对县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体系三位一体建设的良好途径,我所对此项工作极为重视,积极与xxx县农业局、xxx县农业局对接,共同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成立组织机构,确保培训顺利进行。为使工作有序开展,保证培训计划任务的圆满完成,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下设5个工作小组,对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培训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了有关事项,针对各县实际拟定了详细的培训方案,对教学设备、场地、学员吃、住、行等工作进行了认真周密安排和部署。通过前期的大量准备工作,使培训学员学习安心,吃住舒心,为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丰富培训内容,强化师资力量,确保培训质量。为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核实用性,培训内容及授课教师的安排方面,我所与xxx县农业局、xxx县农业局进行了反复协商讨论,坚持培训内容要服务主导产业、尊重农技人员意愿、突出培训目标的原则,紧密围绕两县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精心安排培训内容,联合编写了汇集现代农业新技术、农业科技论文写作、农业法律法规、农产品市场营销等内容的培训教材并分发到学员手中,做到人手一册。培训方式既有课堂讲授,又有现场实训,理论教学使用现代多媒体课件,很好地应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既传授现代农业技术涉及的理论知识,又重点分析了现代农业技术实践中的具体案例;既突出急用、实用、管用,又着眼于全面提高农技人员的潜能。聘请了所内外具较高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学有所长的教授或专家授课,从根本上保证了培训质量。

(三)、严格要求,热情服务,着力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为加强培训班的管理,切实做到所与县农业局联办联管,培训期间各班级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县农业局明确一名副局长或站股长任班长或书记,制定了学员守则,对学员学习、请假、作息等事项作出严格要求,上课期间安排专人严格考勤,以期促进参加培训的农技人员尽快适应学习生活,确保培训工作顺利推进。我所作为培训班的主办方,把致力做好培训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着力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一是成立了培训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学员的教务管理、生活、卫生、安全等服务工作。所行政科还与白岩镇卫生院联合制订了培训期间的医疗突发事件预案,准备了急救箱,确保了培训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二是明确了一名副高职称的科技人员担任班主任,负责培训班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三是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了篮球赛、羽毛球赛等体育活动,丰富学员课余生活。四是所图书室免费向学员开放,丰富学习资料。

(四)、积极宣传报道,着力扩大培训影响力。举办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基层农技队伍的关心和重视之情,对激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自豪感,切实增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及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意义重大。为着力扩大培训影响力,我所通过电视、报纸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在自办的安顺农业科技网、《安顺市农业科技信息》和《安顺日报》、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管理平台等媒体及时宣传和上报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严格考核,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培训结束后,我们严格按照《基层农技人员(普通班)培训大纲》(试行)的要求,针对培训对象及培训内容,对学员进行了统一结业考试、考核,并按照农业部58号文件要求,邀请市农委有关领导到场监考,全体学员考试合格率达100%,培训成效明显。

(六)、认真做好培训档案管理,及时上传相关资料和信息。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我所指定专人负责培训档案管理,并及时将培训方案、学员个人资料、考试成绩等培训相关资料和信息上传至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管理平台,切实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七)、培训后保持与学员的联系,为学员不断进步提供支持。培训结束后,我所通过电话、网络及电子邮件等方式为学员提供项目申报和实施、农业技术咨询、论文写作及基层农技人员工作中涉及相关问题等方面的指导,促进学员不断进步。

三、努力方向

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对进一步更新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提高基层农技人员业务能力和进村入户指导能力,切实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增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为农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强化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确保粮食生产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作为省级培训基地,我所将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提供更好的平台。

一是进一步加强与高等学校的`交流与合作,着力提高培训教师授课水平。

二是进一步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对每一个培训环节的管理,努力实现零差错。

三是积极争取项目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改善培训条件。通过实施项目,加大培训基地设施投入,满足不断发展的培训需要。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 篇6

摘要:重点介绍了莒县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下,搞好农技推广的举措。

关键词:莒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500(2009)02-0085-02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n Basic Level 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 in Ju County

SUN Yu-zhen,MA Ying-jian,LI Xiu-zhen,LI Guang-ju

(Ju County Agricultural Bureau,Ju County,Shandong 276500,China)

Abstract:The status and existed problems of 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 in Ju county were introduced mainly, and measures on 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were advanced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Key words: Ju county;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construction;countermeasures

农业技术推广是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的首要环节,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是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在中央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县、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朝着什么方向和目标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结合莒县的实际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1县、乡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山东省莒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多,土地面积大,耕地7.2万hm2,农业收入在全县农民收入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农业持续增产增收,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莒县县、乡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技推广机构职能的发挥。

1.1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根据近期的调查,目前莒县县、乡在编农技人员143人,而实际在职从事农技推广人员仅72人,占在编人员的50 %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基层农技推广条件差,待遇低,发展潜力小,加之部分乡镇对农技推广认识不足,使许多基层农技人员纷纷跳出农技推广队伍,从事了与农技推广不相干的行政事业,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变化大,流动性强,难以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1.2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不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的需要

据调查,我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70%左右都是20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毕业的。尽管他们在生产一线,实践经验丰富,又有一定的工作方法和推广能力,但他们长期处在生产一线,多年来没有得到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和充实,知识老化,观念相对陈旧,与日新月异的新农业生产形势不相适应,特别是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差太大。

1.3推广经费不足,推广条件差,新技术转化率不高

莒县县、乡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部分乡镇甚至没有这部分经费,由于推广经费的短缺和不足,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条件差,推广手段落后,甚至一些基础性的试验示范项目也不能组织实施,对农民群众的培训指导也无法开展,直接制约着技术的传播速度和推广效果的提高。近几年,莒县急需推广的新技术项目多,农作物发生的新的病虫害多,结合全县实际,一年应组织培训30~50次或现场技术指导500~600场次。但由于经费紧缺,一些正常的、必需的培训、指导都难以付诸实施,以至于形成了农民群众盼望但见不到农技人员,渴望而难以得到新技术的局面。由于经费紧张、职能的不完全发挥,县、乡农业部门在全县干部群众心目中地位降低,个别人甚至认为农业局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单位。

2发展思路及对策

2.1提高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1.1农技推广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这20字方针中,生产发展被放在了首位,这是因为生产发展是前提、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经济实力增强了,农民生活才能变得宽裕,乡风才能变得文明,村容才能变得整洁,管理才能变得民主。而现代农业发展靠什么,要靠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农业技术,靠不断增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所担负的正是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调整生产结构和建设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职能,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2.1.2农技推广体系是建设新农村的新角色吃、穿、住、行、用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要求,在这些要素中,吃是第一位的。近30年的改革发展,我县人民吃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没得吃或吃不饱发展到饱足有余。不仅如此,群众在饮食观上也发生了质的转变,不仅要求吃得饱,还要求吃的健康、安全,这种新的饮食观,就要求政府制定并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对农产品生产、市场准入进行有效监督,对违反农产品安全法规的行为给予制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农技推广体系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安全方面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这再次说明,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社会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2保障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经费

适宜的经费是搞好农技推广的基础。这里的经费主要是指试验示范经费、培训用的器材建设经费、交通经费等,建议国家、省、市各级将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伴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2.3根据群众的需要,创新推广方法

新形势下农技推广方法要充分体现“以农民为本”的新理念,要变过去说教式、行政命令式为双向听技术信息交流式、思想观念沟通式,达到农技人员与农民群众双向互动,变过去“浮在面上”、“重在线上”为广泛深入到基层中。在经费保障的基础上,要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等多举办一些入户到村的技术培训、技术讲座、技术指导,提高群众的科技意识。同时,还要建立示范基地,让群众从生产示范基地上学会、弄懂、使用农业新技术。总之,所有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均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准则。

2.4改革运行机制,建立考评制度

为充分调动县、乡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改革现有的运行机制,做到工作要有计划,完成情况要有检查,工作实绩与工资福利挂钩、与职称晋升、聘任衔接,以起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要武.农技推广工作的方向与目标选择[J].天津农业科学,1994(2):7-9.

[2] 郭玉山.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类型和推广方法[J].天津农业科学,1994(2):51-52.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 篇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农村、农业和农民 (“三农”) 工作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据着战略地位, 农业现代化建设将继续推进。而农业现代化的技术基础是农业机械化, 因此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是促进我国农业普及农业机械化的具体实践, 也是确保利用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必要方法。农业机械推广工作是我国农机化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特别是对于基层一线的农业机械推广人员, 其农机推广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传统农机推广工作的不足

近些年来, 随着农机技术成果的革新, 以及农机推广业务的进一步扩大, 一些农机推广原有工作方式的不足慢慢显现出来,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面临了一些困境。

1.1 基层政府对农机推广工作认识不足

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基础, 也是事关国家长久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由于县级农机主管部门或是当地政府对基层农机管理部门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 导致对基层农机推广站点的管理宽松, 农机推广工作效率不高。基层政府对农机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 农机推广部门往往没有足够的人手, 特别是缺少专职人员, 办公场所和设备不能到位, 难以将工作真正落实。基层农机推广站由于没有收入来源, 经费不足, 当地政府仅支付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 办公经费、补贴等无法兑现, 严重影响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农机推广效果。

1.2 忽略农民参与农机推广的作用

农机最后是要交到农民手里加以使用才能实现农机的使用目的, 只有当农民接受机械化带来的高效率时, 农机才能被农民所接受, 并进一步得以推广。因此, 农民不仅仅是农机的最终操作者, 也是农机推广的关键因素。目前, 一些基层农机推广的工作人员往往只理解到农民作为农机操作者的角色, 而忽略了农民也可以在农机推广中扮演推广人员的角色。特别是在推广新技术农机时, 推广人员只是将农民当作单纯的农机接受者, 却没有做足够的宣传或解释来打消农民对新农机的疑虑, 不能将农民吸纳到农机推广队伍中去。

2 创新农机推广工作

2.1 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

依托农机推广相关的省级甚至国家级项目, 能够为农机推广工作带来很大的工作支持。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应当获得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整合已有资源向上省级农机局努力争取农机科技推广项目, 加强农机试验、调试和相关技术培训。可以与当地财政部门等, 向省财政争取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补助等, 既有助于推进农机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也有利于进一步获得农机推广资金支持。但对于项目的实施应当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规范执行农机购买补助项目。也可以尝试展开县乡合作, 争取到新技术农机培训项目补助, 举办农机培训班, 普及新农机技术。

2.2 与农机大户合作推广

农机大户由于农业生产规模大, 往往拥有数量较多的机械及配套机具, 能够跨区工作。一些有条件的农机大户还能开展农机销售和维修等多项工作, 扮演了当地农机服务站点的角色。县一级的农机推广站可以选择一些相对集中的乡村, 通过遴选有足够经济实力和组织能力的农机大户参加到农机推广工作中。由县一级农机推广站负责引进新机具、新技术, 再以优惠条件提供给有足够资历的农机大户进行示范推广, 并把他们作为技术传授点、“三包”维修点和配件供应点, 为他们提供可靠的后勤保证。

2.3 建立示范站点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农机推广示范站点的建设工作, 健全示范站点的组织机构, 保障对示范站点运作。农机推广示范站点应当成为新技术农机及农机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 甚至是科技创新基地。示范站点应该具备完整的功能, 包括农机使用培训、示范推广、咨询服务等, 使其成为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服务点。农机推广示范基地也为农机生产企业、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民提供一个三方交流的平台, 这对于促进基层农机具推广工作有积极的意思, 有利于将农机的使用辐射到各乡镇, 提升当地的农机化水平, 提高农业生活的整体装备水平。

2.4 改进农机售后服务

制约农机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机的售后服务不完善, 由于农机的使用规模小, 且维修利润低, 与维修汽车等交通工具不能相比, 因此许多农机维修专业人员通常选择转行, 造成专业人才大量流失, 维修网点少, 这使得农忙时的农机使用大受影响, 特别是地处偏远的乡镇农民, 一旦农机发生故障甚至要跑几十公里才能找到农机维修点。

为改进农机的售后服务, 政府在应当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员配备上给予方便, 建立当地农机主管部门、生产厂家、销售商为一体的售后服务体系。工商管理、税务等部门可对农机维修网店经营方面给予支持, 促进扩充服务网点, 满足农机用户的基本需求。

摘要: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规模。如何创新推广农机是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职责。本文在总结了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不足后, 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机推广,基层,农机管理

参考文献

[1]马德成.试论农机推广对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J].农机推广与安全, 1994 (03) .

[2]刘月初, 张超群.农机推广拓宽富民之路[J].农机推广与安全, 1997 (05) .

[3]胡仕昌.建设平安农机服务农村经济[J].贵州农机化, 2009 (03) .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 篇8

一是高度重视, 落实到位。此次培训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是准备充分, 内容新颖。为了丰富讲课内容, 除了积极组织该校的高级讲师进行授课外, 还聘请了海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高级农艺师为培训学员讲解了“大豆产业技术”、“玉米产业技术”、“水稻产业技术”、“现代农业推广服务”等知识。以上内容均为目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推广的以生产实用技术为主的先进技术, 贴近实际, 深受广大培训学员的欢迎。

三是学员管理、后勤保障服务到位。向学员广泛征求意见, 针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认真给予耐心解答;为学员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开放了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投影教室;给学员精心安排好食宿等。

四是形式多样, 受训面广。这次培训一改过去的“板本”式教学, 讲课多使用多媒体。边播放幻灯片, 边说明解释, 直观易懂, 使学员一学就会, 初步实现“办一班、兴一业、富一方”的目标。

《基层农技推广》创刊寄语 篇9

粮食生产“九连增”,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的2012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在广大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和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中取得了辉煌成就。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植入,现代农业的内涵与边界正在经历着脱胎换骨地改观,现代农业大量地引入和借鉴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在原有传统农业基础上诞生了包括生物质能源、医药、观光休闲等产业在内的大批新兴现代农业产业,以及农村高素质的人力资本的培育等等,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已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构建现代农业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我们再拄着“拐杖”已不能前行,只有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基层农技推广》应运而生!

《基层农技推广》将为广大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发表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成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现的平台;为广大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及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成套科学实用技术,成为发展新生产力、推广新技术的有力武器;着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和典型经验,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及时为广大读者提供准确、先进的农业生产、加工信息,成为农民增收致富、企业市场拓展的信息源。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 篇10

1 健全乡镇区域站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

1.1 建设“五有”农技推广机构

河南省南乐县健全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的目标是:围绕全面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着力建设有完善管理体制、有规范运行机制、有精干人员队伍、有稳定经费保障、有必要工作条件的“五有”乡镇区域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按照中央及省、市有关机构改革的精神, 结合全县实际, 合理设置机构。

根据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产业布局、服务需求等各方面的因素, 科学选址建成6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每个区域站服务2个乡 (镇) , 区域耕地面积约10万~13万亩, 人口8万~9万人, 50~60个行政村, 各区域中心站设立位置及服务范围分别是:1) 杨村区域站 (服务杨村乡、城关镇) ;2) 韩张区域站 (服务韩张镇、张果屯镇) ;3) 千口区域站 (服务千口镇、副堪镇) ;4) 西邵区域站 (服务西邵乡、谷金楼乡) ;5) 近德固区域站 (服务近德固乡、寺庄乡) ;6) 元村区域站 (服务元村镇、梁村乡) 。区域站办公楼内有服务大厅、检验室、农民培训教室等业务用房, 配备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监测) 、病虫害防控等业务工作必需的仪器设备, 努力实现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

1.2 提升乡镇区域站农技服务水平

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是最基层的单位, 是国家惠农政策的重要体现。因此要正确提高认识, 树立正确价值观, 调动每个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区域站工作人员所学专长, 并每周安排授课学习, 将区域站工作人员培训成精通农村工作和经验丰富的多面手。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定期请专家到田间地头召开农业技术培训班, 每年在所选示范户中推广新品种2~3个, 新技术2~3项, 使农民掌握新品种配套的新技术, 同时开展服务热线6221346, 农民一个电话, 技术人员就服务到田间地头。

例如:在元村镇区域站有种植面积较大的示范户和示范村十余个, 前翟村玉米示范方和安庄蔬菜示范区内每年都有新品种试验示范, 有配套新技术的推广, 形成区域特色明显的整体竞争优势。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的公益性功能也进行了细化和规范, 包括农业生产中关键技术和新品种、新模式、新标准、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作物苗情监测;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投入品使用指导, 开展农产品检测和日常监测, 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 质量追溯相关工作;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产地环境情况及污染源报告;农机安全检查和事故的预防、报告;乡村机耕道、提灌站的规划、建设;组织农机进行抗灾抢险和跨区域农机作业;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

1.3 加强农技人员的队伍建设

全县将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 从农业局、农机局有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中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事管理制度。

全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还将健全农技人员培训制度,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抓好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 每年安排到科研院校参加进修和培训,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使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

2 建设规模化试验示范基地

全县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为中心工作, 积极探索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方法, 建立科技创新体系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长效对接机制, 按照“优势区域、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三位一体的推广原则, 重点依托优势农业科研院校和推广单位, 对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特色农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进行集成示范推广, 通过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方式, 带动大面积的农业技术升级改造, 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围绕小麦、玉米、蔬菜3个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 把农业局原种一场作为试验示范基地, 基地规模500多亩。基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培训场所、有大规模的试验田、能承担多项新品种新技术实验示范的技术力量。基地引进小麦新品种, 进行试验示范, 同时展示测土配方施肥, 绿色防控新技术, 给示范户提供能“看得到、参与到”的直观现场, 起到推进新品种、新技术农业开发的示范效应。

3 高标准遴选科技示范户

在全县322个行政村遴选了500个科技示范户, 包括小麦科技示范户200户, 玉米科技示范户200户, 蔬菜科技示范户100户, 覆盖全县322个行政村, 覆盖率100%。

遴选示范户的条件:要选择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具有一定规模且稳定性强、产业突出的农户和有专一供试验示范的田地;家庭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至少有1名劳动力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 年龄在55以下;拥护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明理诚信, 遵纪守法, 科学种田水平和经济效益较高, 生活在当地属中上水平, 乐于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依靠科技发展生产;要积极参加科技培训, 带头使用新技术、新品种, 提供必要的示范条件, 配合技术指导员做好技术推广和示范工作;热情帮助周边农户, 积极传授科技致富经验, 带动20户以上科学种田;示范户必须接受技术指导员的技术指导意见, 严格按照技术指导员要求进行农事操作。示范户必须把自己的经验毫不保留地向周边农户进行介绍, 带动辐射户科学种田、发家致富, 否则取消示范户资格。

在农户自愿申报科技示范户的基础上,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经过相应的民主程序确定, 经县农业局批准后在本村范围内公示, 并报省农业厅备案。

4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与推广联动机制

构建了“农业科研院校—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试验田—带动周边农户”、“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技推广联动机制。农技推广人员进村入户, 参与示范户农业技术推广全过程, 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的有效对接, 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效率。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 篇11

关键词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策略;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120

1 福安地区基本情况

福安地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在北纬26°41~27°24、东经119°23~119°52,地处鹫峰山脉东南坡,太姥山脉西南部、洞宫山脉东南延伸部分,总面积为1 880.1 km2。该地区位于闽东地理中心位置,地理位置重要,是中国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的水陆交通枢纽和闽浙赣内陆地区的重要疏港通道。福安地区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800~1 900 mm,地理纬度低,濒临东海,受季风环流影响,具有四季分明,夏季稍长,冬季稍短;光热充足,无霜期长,季风明显,台风频繁;雨量集中,夏旱突出等特点。又由于福安背山临海,境内以山地为主的地貌,类型多样,海拔悬殊大,气候还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区域性特点[1]。截至2012年福安地区常住人口达56.85万,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该区域农业以农、牧、副业为主,总产值的达到56.76亿元,其农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2 福安地区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农技推广设施建设不足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福安地区的农技推广设施建设不足,主要表现为:(1)农技推广服务站数量较少,无法覆盖整个地区,再加上农技推广站大部分位于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对山区的服务能力较弱,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技推广质量,不利于福安地区农业经济健康发展。(2)农技推广机构缺乏必要的分析化验仪器,大部分仪器设施比较陈旧,化验出的数据准确度不高,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要求,不利于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2]。

2.2 农技推广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福安地区有农技推广人员大部分为高中或大专文化水平,他们虽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其专业知识普遍呈现老化状态,无法适应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无法为农民群众提供更精准的农业技术,最终无法达到农技推广工作目标。此外,部分农技人员虽然文化水平较高,但工作责任感不强,专业知识学习动力不足,再加上本身参与新技术培训的机会较少,最终影响到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质量。

2.3 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待遇偏低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福安地区对农技推广工作不够重视,其财政支持力度无法满足现实农业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偏低,长期在这样状态下会降低他们参与技术推广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从而不利于该地区农业技术达到进一步发展,不利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4 农技推广监督工作不到位

农技推广工作需要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这样才可以提高推广人员的责任意识,将更多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群众。但现实中福安地区的农技推广监督不到位,农民没有意识到监督的重要性,再加上农技推广部门内部监督制度建设不足,使许多农技人员工作质量低下,无法满足福安地区农业发展需求。

3 福安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策略

3.1 加强农技推广设施建设

福安地区在进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时,需要不断完善相关设施。例如,要为农技推广站购买更加专业化的化验仪器,提高各项化验数据的科学性,帮助农技人员制定更加科学的技术推广方案,增加农民农业收入,提升福安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活力[3]。福安地区还要不断增加农技推广站数量,拓展农技推广服务范围,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农技带来的经济收益,转变他们的种田理念,真正做到科学种田、专业生产,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此外,政府部门也要为农技推广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加社会组织对该工作的支持力度,给予其更好的发展空间,以满足福安地区农业发展需求。

3.2 提升农技推广人员专业化水平

提升福安地区农机推广人员专业化水平,相关部门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专业化人才,如加强该地区农技推广站与高校之间的合作,让高校为其培养出更多优秀农业科技人才来服务当地农业发展,推动福安地区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增加农业产量,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人才基础;另一方面,农技推广站要做好内部培训工作,可以通过知识讲座、专业技能训练、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来提升农技人员的专业化技能,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知识,并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来提高农业生产质量。

3.3 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待遇

福安地区政府部门要想保障农技推广水平,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就要不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农业发展目标[4]。例如,要制定科学的薪酬体系,可以采用“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的模式,让工作人员享受到应有的工资待遇,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去,以推动当地农业发展。

3.4 做好农技推广监督工作

要想保障农技推广工作质量,农机推广站内部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如可以采用推广人员相互监督的模式,发现问题后可以及时上报,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以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使其做好本职工作,达到福安地区农技推广工作目标。社会也要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监督,如做好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始终保持监督渠道的畅通性,增强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动力。

4 结语

福安地区在进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时需要从本地区实际状况出发,做好充分的农技需求调查,了解当前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推广方案,以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在改革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强农技推广设施建设,做好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作,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同时,政府部门要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保障农技推广工作顺利开展。此外,社会要加强农技推广监督工作,农技推广部门内部也要制定完善的监督制度,规范农技人员工作流程,最终达到农技推广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志科,罗宏伟,张斌,等.三亚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探析[J].基层农技推广,2015(5):8-10.

[2]裴峰.改革促创新 管理提效能——山西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综述[J].基层农技推广,2014(4):1-4.

[3]代小兵,崔朝臣,谢鸣,等.谷城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3):57-60.

[4]白金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2(9):8-12.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 篇12

1 项目技术路线正确

项目以全县玉米及甜糯玉米、杂交谷子、优质特色瓜菜三个农业优势产业为切入点, 首先以产业选拔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其次, 技术指导员接受省级系统专业技术培训;第三, 由项目技术指导组确定重点推广品种、技术、模式;第四, 由技术指导员培训指导村级示范户;第五, 由村级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第六, 建设规范的示范基地, 达到“政府出资搞示范, 农户跟着得实惠”的目的。这样不仅使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能有机融入传统实用技术, 形成全省、全市领先的配套集成技术, 而且实现“一站式”服务, 保证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入户到田, 冲破了旧有的基层推广体系断层, 克服农业科技推广率低的弊端, 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道坎”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 基层推广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构建了适应新形势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在基层推广指导员、示范户选拔和使用过程中, 我们坚持以德、能、勤、绩、廉为选拔条件和考核标准。基层推广人员既有全县农业科技带头人, 又有农民“土专家”;既有农业推广专职科技人员, 又有直接从事农田生产第一线的种田能手;既有村级科技村长, 又有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使用过程中, 通过脱产学习, 定期培训, 鼓励学习和创新多种手段, 提升基层推广人员素质。经过3年来不懈努力, 为农村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农技人员, 初步建成县、乡、村、示范户四级适应新形势的农技推广网络, 为全县农业产业升级作出了贡献, 并且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 为优势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存亡, 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直接影响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种植业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是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为此, 我们利用项目在全县实施的大好机遇, 围绕全县玉米及甜糯玉米、杂交谷子、优质特色瓜类三大优势产业,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1 带动全县玉米产量实现跨越式增加

玉米是定襄县的优势作物, 播种面积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0%左右, 总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90%左右, 玉米产量的丰歉决定着全县粮食总产量的走向, 因此, 我们把推广玉米高产优质集成技术作为项目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带动了全县玉米产量实现跨越式增加。项目实施的3年来, 我们通过推广以先玉335为代表的高密玉米品种, 增加玉米种植密度500株/亩, 推广配方施肥, 机械化单粒机播、化学除草、适当晚收等集成技术措施, 全县2011年玉米产量平均水平已达到750千克/亩, 个别地区个别田块实现亩产吨粮, 全县粮食总产量由1.62亿千克增加到1.86亿千克。

3.2 甜糯玉米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定襄县位于北纬38.5°, 地处世界玉米优质生产带, 糯玉米产业是定襄县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全县甜糯玉米有华北最大的甜糯玉米加工企业———山田园甜糯玉米加工股份有限公司, 年可生产加工甜糯玉米达亿穗, 年生产基地达3.5万亩以上。全县有稳定的农民经纪人队伍30余人, 他们大多采用通过土地合理流转包租农民承包地, 规模种植200~300亩左右, 再通过带动周边农户, 发展订单生产, 包租冷库贮藏加工、淡季市场批发销售的形式来实现规模经营。全县生产甜糯玉米品质上乘, 在国内、国际市场倍受青睐, 但多年来, 甜糯玉米在大田生产均为单作, 农民种植效益不高, 种植积极性不断下降, 我们利用项目支持, 进行了糯玉米间作辣椒、糯玉米套种马铃薯、甜糯玉米套种制种瓜菜, 品种引进示范, 宽窄行种植, 生物肥料, 生物农药等试验、示范, 采取个性化服务, 为企业、农民经纪人和种植大户服务, 提高农民种植效益, 提高产品商品性能。全县甜糯玉米生产基地稳定在3.5万亩左右, 亩均增收500元以上, 全县共计年增收达到1 500万元以上, 带动了5 000余户农民增收, 实现了企业和农民互利双赢, 促进了甜糯玉米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3.3 促进设施优质瓜菜产业发展

定襄县受录、季庄乡是全县种植业大乡, 甜瓜和辣椒两个经济作物是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作物。甜瓜方面, 我们推广了育苗移栽、设施栽培、吊蔓栽培等技术, 使甜瓜由过去单纯地膜覆盖点播, 发展到现在的育苗吊架大棚生产, 由过去亩产值2000~3000元, 发展到现在的提前上市2个月, 亩产值2万~3万元, 使定襄甜瓜成为当地馈赠亲友的佳品, 种植面积达到5 000亩, 成为定襄为数不多的优势产业。定襄县北坡辣椒产量高、品质佳, 深受市场和外地客商欢迎。但多年来受当地夏季炎热, 病毒病和疫病发生严重影响, 产量不稳, 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我们通过推广玉米 (糯玉米) 间作辣椒栽培模式, 不仅增加了一茬玉米收入, 而且降低病毒病和疫病发病率, 使辣椒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

3.4 杂交谷子得到全面推广

杂交谷子由于产量高、品质佳、抗逆性强, 是小杂粮生产上的一个突破, 我们利用项目支持, 在全县谷子优势产业———北、东、南三面丘陵山区, 大力推广杂交谷子品种和配套集成技术, 全县杂交谷子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3 000亩到2012年的3.1万亩, 占到全县谷子种植面积的85%;品种由过去的晋谷21号, 更新为张杂谷系列品种张杂谷5号、张杂谷10号等, 单产由200千克/亩提高到400千克/亩, 仅此一项, 每年可为定襄县提高粮食产量600万千克以上, 为全县农民增收2000万元以上。

通过3年来的项目实施, 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升级和科技含量的提高, 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项目经费不足, 基地建设规模不大, 示范带动作用有限;二是项目周期设置与本地生产不配套;三是项目经费下拨滞后。为此, 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示范基地建设规模

定襄县科技示范村50个, 占到全县行政村总数158的31.6%, 科技示范户1 000户, 占到全县5.8万户农户总数的1.7%, 每户补贴标准不足200元, 再加上定襄县财政资金贫乏, 无法保证项目配套资金到位, 使许多工作无法开展。为此, 建议上级财政能加大项目经费投入, 支持加大示范基地规模, 加大示范基地科技研发力度, 提高示范户物化补贴标准, 使项目能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2.重新设置适应北方的项目实施周期

项目实施周期为第一年的7月份到翌年的6月份, 6~7月份为全县大秋作物生长旺盛期, 因项目周期设置的原因, 项目基地和项目大部分技术措施落实只能推迟到第二年的春季, 但到第二年的7月份本年度项目已完成, 因此试验、示范结果只有到下一个实施年度才能体现, 这样到项目最终完成时, 总的试验、示范结果整整少了一个年度, 再加上不同实施周期, 按照项目要求淘汰和更换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 工作衔接困难, 使项目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混乱, 为此, 建议项目实施周期设置因地制宜, 在北方改为适应北方的项目实施周期1月份到12月份。

3.提前项目经费下拨

农业项目实施要提前承包土地, 购买生产资料、仪器设备以及进行考察等, 需要大量资金, 如果项目经费下拨滞后, 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实施效果。

上一篇:数学解题中的兵法下一篇:云南迪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