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准化设施(精选12篇)
安全标准化设施 篇1
近年来, 我国中小学校园因文体活动场所及相关设施设备管理不当发生诸多安全事故, 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1 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现状
1.1 我国现有针对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针对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问题, 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为中小学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法律层面, 涉及中小学安全管理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 这些法律从宏观层面规定了中小学校在开展文体活动和管理相关设施设备时应当遵循的规则和承担的责任。
在行政法规、规章层面, 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等10部委联合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2005年11月, 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2007年2月, 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年6月, 教育部发布《关于切实落实中小学安全工作的通知》;2013年5月, 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等。同时, 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制定了地方性法规、规章等, 例如:2011年10月, 武汉市政府制定了《武汉市中小学校安全条例》。这些行政法规、规章针对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规定, 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1.2 我国现有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现状
安全管理标准化是推进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安全管理标准, 有助于改善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管理现状,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规范有关人员的行为, 从而整体提升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水平。在国家层面, 2006年以来, 教育部组织编制了国家标准GB/T 19851-2005《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GB 21746-200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总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国家标准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等。2013年6月1日, 由公安部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100) 归口并制定的GB/T 29315-201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开始实施。在地方层面, 相关标准也陆续出台, 例如: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公安局联合发布了DB11/528-2008《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地方标准等。
上述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代表了我国中小学安全标准化管理已经起步, 但总体而言, 针对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的制定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 现有的安全标准大多针对教学场地、器材、用具等客观方面, 且呈现碎片化状态, 没有形成有序的体系;在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方面, 相关标准仍然处于基本空白的状态。因此, 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的标准制定工作亟待跟进。
2 发达国家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现状
2.1 美国
美国在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方面十分重视立法建设, 早在1994年国会就通过了《学校安全法》, 随后又制定了《危机事件响应和学校应急管理指南》 (Critical Incident Response and School Emergency Management Guide) 、《危机响应和学校应急安全管理指南》 (Critical Response and School Emergency Safety Management Guide) 等法规。各个学校可以根据上述文件来制定具体的校园安全管理行动方案。
在校园安全管理中, 学校备有各栋建筑物和文体活动场所的详细位置图, 建筑和房间的每个入口, 包括窗户、门、通风口等都有专门标注。
美国的中小学校还十分注重通过权威性机构如学校安全服务署对校园安全管理进行评估。学校安全服务署是美国著名的为学校提供安全咨询、相关培训、学校安全评估以及其他有关青少年安全服务的专门组织。
除此之外, 美国中小学校每年都可以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各类基金会获得必要的安全管理资金资助。这些拨款主要用于购买物资和装备, 培训工作人员和组织学生应急演练等。
2.2 新加坡
新加坡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采取国家统一管理的体制, 由国家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实行科学、规范、标准的直接管理。各个中小学都通过网络系统与国家教育部门进行直接联系, 从而保证信息的通畅。在具体的中小学资源和设施的安全管理方面, 新加坡制定了标准化的模块管理方式, 主要包括: (1) 要求各中小学必须制定计划定期进行硬件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确保其正常运转; (2) 硬件设施有问题, 必须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维修; (3) 至少指定一位专职员工管理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的维护必须形成书面记录; (4) 中小学校必须及时处理对硬件设施的投诉; (5) 必须制定防止硬件设施损坏的计划; (6) 对于硬件设施维护的响应时间要设立目标进行考核; (7) 中小学管理层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硬件设施资源; (8) 确保校园的安全, 确保紧急通道的畅通, 定期进行防火演习; (9) 确保校园内的人身安全, 安装保安报警系统。
2.3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在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尤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具备先进的理念和管理办法。为了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中小学科学实验室逐渐成为重要的学生活动场所, 与此同时, 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 导致实验室成为中小学安全管理的重点场所。
澳大利亚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定了严格的制度。 (1) 进入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要完成入门课程, 了解实验室基本配备和操作方法, 对于复杂或新的设备维护, 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 (2) 在实验室安全保障方面, 相关管理人员专门配备实验室管理手册, 在设施设备上标注安全标识, 同时配置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设备; (3) 对于设备安全管理, 澳大利亚中小学制定了设备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 , 对故障设备的隔离维修、化学物品的运输存储、废弃物管理、事故报告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规定。
2.4 日本
2003年8月, 日本文部科学省修订了《中学设施建设方针》, 2007年12月, 日本文部科学省修订了《中学设立标准》, 这两个文件对中学的校舍、室内外运动设施设备、教室图书室等场所以及相关照明设备、电力设备、通信设备、排水设备、空调设备和防震防火设备的建设和管理标准进行了规定。
综合以上国家针对中小学文体场所和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我们可以发现其安全意识较高, 制度较为完善, 安全管理可操作性较强, 具有较好的管理实效, 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3 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
3.1 学校安全管理缺乏整体协调性
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 无论是从国家层面, 还是主管部门, 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 或出台过相关文件。各地方或学校也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或具体的安保措施, 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 为什么校园安全问题依然频繁发生, 甚至有上升趋势?究其原因, 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一些地方中小学校的领导过分重视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和硬件设施建设, 追求升学率, 而学校的安全管理被忽视。甚至有些学校畏惧承担安全责任, 将单杠、双杠等器械拆除, 跳马、跳山羊等有危险的体育活动也被取消。这样就导致了中小学对文体活动和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监管缺乏主观推动力和事先预防, 使很多本能避免的事故不断发生, 形成了被动管理的局面。
3.2 安全管理制度缺少有效的手段支撑
任何制度的执行和完善都离不开有效的手段支撑。近年来, 各地在落实国家有关中小学安保制度方面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维护校园安全, 规避风险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而言, 我国中小学相关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规定, 在执行和操作层面上缺少相应的标准支撑。尤其是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十分有限, 这导致了在实施安全管理活动中, 茫然无力。
3.3 安全管理制度实施不到位
在具体实施中小学安全管理制度时, 有些地方中小学的管理者存在职责不到位, 这导致安全隐患不能有效排除。不可否认, 定期评估、监测、检查文体活动场所、体育器材、教室、会场等工作负担较重, 但是这些场所和设施设备的保养、维护是中小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实践中, 很多中小学由于经费等多种原因疏于维修、更新老化设施设备, 检查活动走过场, 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甚至擅离职守, 最终导致发生校园安全事故。
4 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实施路径
立足我国现实需要, 借鉴国外有益做法, 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4.1 加紧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制定工作
为了能够使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 客观上需要加紧安全管理的标准制定工作。一方面, 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修订现有法律、法规, 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 要构建安全管理标准体系, 使中小学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不但有法可依而且便于操作, 为提高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4.2 建立健全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体系
标准化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其体系是否完善合理是标准化工作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 既要分析现有标准的适用情况, 做到协调互补, 又要重点制定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标准, 从设施设备的选购、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设备使用前的安全风险评估、日常维护保养、检查检修、安全事故报告、设施设备淘汰更新等方面进行细化规定, 从而增强各方面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4.3 注重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的实施
针对我国已出台的有关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 实践中还存在着实施不到位、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 安全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说教上, 必须切实遵守, 进行标准化规范管理。
4.4 落实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的实践
(1) 为了能够更好地明确中小学管理岗位的安全职责和任务, 熟悉各项标准化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措施,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安全管理的教育、宣传和培训工作。一方面, 要对各安全管理岗位的负责人进行考核;另一方面, 也要向中小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 提高安全责任意识、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2) 定期进行安全预防检查工作。将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进行常态化管理, 排查安全隐患;对设施设备进行登记, 明确检查的重点内容、标准, 并逐项落实整改措施, 建立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负责制, 确保消除隐患,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组织安全演练。通过培训、学习, 在演练中检验安全管理实施工作, 做到练以致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应急工作机制和相关救助系统, 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应急演练、安全演练。通过演练, 真正提高危险发生时的及时处置能力, 减轻甚至消除安全问题造成的不良后果。
摘要:本文就我国中小学校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内容涵盖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设施设备,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齐格奇, 刘俊华, 李忠强.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思考[J].中国标准化, 2013, 1.
[2]尹晓敏.美国如何加强校园安全管理[J].中小学管理, 2007, 4.
[3]孙中仁, 郭敬东, 赵燕.校园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标准化, 2012, 12.
[4]刘七珍, 张学洋.中小学校园危险源的辨识及安全标准化探讨与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
安全标准化设施 篇2
一、建立新、改、扩建工程“三同时”管理制度
1、“二同时”的定义
指生产经营单位在新、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职业健康与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生产和使用。
2、设立安全审查
A建设项目选址时,公司应当白行或委托有能力且具备相应资质的安评单位对建设项目的设立进行选址安全条件论证。
B公司取得投资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立项批准(项目建议节核准或备案)后,中请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前,应当及时选择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建设项目设立进行安全预评价。
c建设项目设立前,公司应当向…安监局中请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并提 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申请书;
(二)建设(规划)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项目规划许可文件(复印件);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四)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证明材料;
(五)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论证报告;
(入)建设项目设立安全预评价报告;
(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安全设旋设计与施工
A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旌设计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
B公司应当在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评审通过后,向临海市安监局或台州市安监局申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审查,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审查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意见书(复印件);
(三)设计单位的设计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四)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五)建设项目设立安全预评价报告;
(入)审查时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4、对已经审查通过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有下列情形之‘的,公司应当向原审查部门中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变更设计的审查:
(一)改变安全设施设计且可能降低安全性能的;
(二)在施工期间有重大变更或重新设计的;
(三)周边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且可能影响建设项目的。
5、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应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
6、旖工单位旖工结束后,应当编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内容包括: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施工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
(三)安全设旌及其原材料检验、检测情况;
(四)主要装置、设施的施工质量控制情况。
7、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后,公司应当按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进行检验、检测,保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满足生产安全要求,并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8、试生产
A公司应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研究提出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可能出现 的安全问题及对策,并按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周密的试生产(使用)方案。
B公司应当在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前,制订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安 全规程,对相关作业人员开展岗前培训教育,组织开展岗位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同时应将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方案报送临海市安监局或台州市安监局备案。
C试生产期不得超过八个月,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公司应向临海市安监局或台州市安监局申请延期,经批准方可延长试生产期。中请延期应书而报告延期原因,并重新编制试生产(使用)方案。
D工程项目试生产前,由公司经理室召集安全环保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工 程部、基建部等相关部门人员进行验收检查,同意后方可进行试产。
E为减少试产时走不必要的弯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试产前必须初步制订 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员工培训,必要时进行模拟操作。使全体进入试产人员了解如何操作、如何防范、如何进行应急处理。
F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试生产的全过程负责。项目试生产总结中必须要有安全 生产和劳动保护内容。
9、“三同时”验收
A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公司应抓紧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时建设 项目及其安全设施试生产(使用)情况进行安全验收评价。
B建设项目投入生产(使用)前,建设单位应当向与本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 相应的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部门中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意见书(复印件);
(二)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证明材料(复印件);
(四)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
(五)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投入资金情况报告;
(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安全评价报告及整改意见确认节;
(七)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试生产(使用)情况报告;
(八)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意见。C未经“三同时”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使用。
二、生产设备设施变更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就是要在设备设施寿命周期的全过程,是在采购、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及报废的整个过程中,采用各种管理手段,消除一切使机械设备设施遭受损坏、人身健康与安全受到威胁的现象,有效地降低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l、计划
1)、由相关部门和部门根据需要和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采购计划和预算报生产部审核。
2)、财务部根据实际需求,预测做采购物资的预算,将汇总的采购计划和预算报总经理审批。
3)、经批准的采购计划交财务部长监督实施,对计划外未经批准的采购要求,财务部有权拒绝付款。
4)、采购前必须对设备设施采购、安装、调试、验收及使用进行风险识别。
2、采购
1)、设备设施的采购原则要兼顾质量和成本,在保证公司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提高设备设施(材料)质量,减少投资成本。
2)、通过各种合法有效渠道寻找和调查合格的供应商,并与之取得联系,将采购设备设施的技术要求和需求说明;判断是否符合要求,确定几家比较可靠的供应商。
3)、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不少于三家的供应商,遵循采购中“货比三家“的原则,并向其发出询价通知书让其报价。
4)、比价后,选择两家以上供应商进行交互议价,议价时应注意品质、交期服务兼顾,通过协调使交易价格能被双方接受。
5)、采购人员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并确定成交价格。
6)、向成交的供应商签订购买合同,采购合同中药明确所购设备设施的型号、配置、单价,并通过“合同补充条款通用文本”确定技术支持、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等内容。防止欺诈行为,避免产生争议。
7)、完成调试、验收入库工作后,依据合同规定的付款方式,责成财务部将款项付清,办理公司固定资产入账手续。
3、验收
1)、检验部门及人员组成要合理,验收人员要具备相应的能力。
2)、设备设施到达指定验收地点后,由管理职能部门会同使用单伍依据合同对设备设施品名、规格、型号、数量进行验收,随后由使用单位设备设施管理人员办理验收、编号等相关手续。
3)、对设备设施进行检验
(1)主机、随机配件的品种、型号、数量应与合同书及装箱单一致;
(2)有产品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保修单据等相关文件;
(3)对执行安全标志管理的产品必须有安全标志;
(4)产品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
(5)符合采购合同中相关条款的要求。
(6)必须严格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拆卸,不得外借或挪作它用。
(7)由使用单位编号,指定人员管理,妥善存放,并按产品技术要求进行调校和更换易损、易耗件,确保设备设施性能完好,严禁使用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专用设备设施。
4)、验收不合格设备设施的处理
(1)验收不合格的设备设施,应及时向供货商提出,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设备设施管理员必须在规定验收期限内持《设备设施验收单》与采购部门联系,办理维修、退货手续。
(2)验收不合格的进口设备设施,要详细填写报检单,由国资处责成代理单位向国家商品检验部门报检,办理索赔业务事宜。
(3)设备设施验收合格后,使用单位的设备设施管理员须在规定验收期限内,持《设备设施验收单》到有关部门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报账手续。
4、安装
1)设备设施安装人员资质审核
(1)、审核安装承包单位的资质和安装检查人员费格,特别是审核特种作业单位的资质,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
(2)、审核设备设施安装工作的质量保证能力(包括质量责任制)。
2)设备设施安装实施过程的管理
1)、设备设施的出库和开箱检验的管理
①按库房管理规定办理出库手续。设备设施开箱检查由设备设施采购、设备设施主管部门组织、安装部门、工具工装及使用部门参加。
②开箱检查时应对照‘装箱单’逐件清点,并做好记录,如发现损坏、锈蚀、零部件短缺等问题,应以照相或其他方法做好记录,作为向承包商及有关部门交涉索赔的依据,并注意设备设施采购合同中规定的索赔期限。
2)、承包商在现场开箱检验时,本单位安装检查人员实施旁站监管。主要检查一下几个方面
①核对随机文件符合性和外观,检查箱号、箱数及外包装情况。
②按照装箱单清点核对设备设施型号、规格、零件、部件、工具、附件、备件以及说明书等技术文件。
③检查规格、型号、数量是否与清单一致;检查设备设施铭牌及外观质量;检查设备设施制造单位的合格证,检测报告、试验报告、说明书等文件的完整性及真实性、有效性。
3)、在安装过程中,本单位安装检查人员要对每一个关键零件、部件、单机设备设施和成套设备设施的安装质量进行监控。
5、调试
1)、组织本单位蜜装检查人员确定质量见证点及见证方式,并向承包商进行交底。
2)、在设备设施调试过程中,审核承包商对已批准的安装调试工艺或措施进行的调整、补充或变动,并应本单位安装检查人员签认。
3)、单位安装检查人员对设备设施调试过程进行巡视和检查,对重要部位、重要工序、重要时刻和隐蔽工程进行现场监督。
4)、安装检查人员应督促参与各方做好各设备设施系统的调试准备工作,协调设备设施调试工作,对设备设施调试记录进行审核,并跟踪监督检查调试单位进行设备设施调试,以确认设备设施局部和整体的运行技术参数和性能是否达到要求。
5)、随时注意检查设备设旌调试中的不安全因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若
发现设备设施调试过程中存在熏大质量隐患,可能造成质量事故或已经造成质量事故时,应下达工程暂停令,要求承包商停工整改。整改完毕后经检查人员复查,符合规定要求后,应及时签署工程复工审报表。
6)、新设备设施未调试完毕不得投入正常使用。
7)、新设备设施调试完毕移交生产时,图纸资料、安装记录(包括竣工图和设计熏要修改通知书等)、备品配件、专用工器具和试验设备设施等按规定由承包商向本单位全部移交并办理移交手续。
6、使用
1)、操作者必须专业培训,持有操作证。凡新上岗的和尚未取得操作证的人员,必须在持有操作证的操作者的指导下方可操作。非操作者未经批准,不得便用。
2)、操作者上岗时,要穿戴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精神状态不佳,不得上岗。
3)、操作者熟悉设备设施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能够识别出机器的危险部位,并能有效地自我保护。有责任心,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4)、设备设施启动前,必须按使用规程的规定进行检查。并进行必要的试操,同时观察上下工序和观察设备设施区域内是否有人工作或置放物件。
5)、操作者对设备出现故障或紧急事故,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处变不惊,紧急停车,即时排除故障,排除不了的要即时上报情况,防止事故扩大。
6)、生产线上或集体操作的设备设施,要熟悉和掌握开机前的联系方法和内容。
7)、必须先发出启动设备设施的警告信号,然后按设备设施使用规程规定的动作程序进行操作,设备设施在启动和运转过程中,应注意检查(观察)是否有不正常的现象。
8)、紧急状态的处理当设备设施在启动过程或运行中,发现异常情况时,为保证人身和设备设施安全,必须要当机立断的立即停车。
9)、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取消或改变安全装置。
10)、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乱割乱焊和改变设备设施结构。
11)、关键要害岗位,实行两人操作确认制,即一人操作一人在旁监护,避免出现操作失误,导致熏大人身和设备设施事故的发生。
12)、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班的操作人员应详细向接班的工作人员交待本班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和尚未处理的设备设施故障,并填好交接班记录,双方在交接班记录上签字。
13),设备设施在运行中发现故障,凡在本班可以处理的,不得交下一班处理,本班无法完全处理,未完成部分可交给下一班,接班人员应接着处理完成,并详细检查,一切正常后,方可开机。
14)、设备设施的运行部位或运转区域内维修,必须在停机后设备设施处于静止状态下进行。
15)、设备设施在启动运行中,应对周围环境进行监视,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与配合,注意仪表指示变化。
16)、对违反设备设施使用规程的现象应及时给予纠正,并提出批评,情节严熏者应通知其主管领导严肃处理。
17)、必须保持设备设施区域的文明卫生,每班工作人员应每日对设备设施进行擦拭及区域内的打扫工作,以保持设备设施和区域的整洁。
7、维护
1)、维护管理人员要经常到生产现场检查,发现设备故障,应立即通知部门负责人,情况严重,有权责令停止维修。
2)、生产单位必须为维修人员创造安全维修条件,维修人员应遵守各项规章
制度,保质保量完成维修任务。
3)、维修人员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在维修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维修规程和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凡有两人以上同时参加维修项目的,必须指定一人负责安全工作。
5)、在易燃、易爆区域内维修时,不得使用能产生火花的工具敲打、拆卸设备设施,临时用电设施或照明,必须符合电气防爆安全技术要求。
6)、凡进入有毒、有害部位作业,在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7)、电气谩备设施维修必须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和有关的其他规定。
8)、在维修之前,有关部门应根据设备的检修、试验周期和工作量,并结合生产安排(需要停产检修的项目),编制设备维修计划。
9)、矿山在进行重大的停产检修工程时,要很好地组织实施。指定检修项目的负责人,明确任务;及时掌握检修的质量和进度,处理临时出现的问题;检查安全情况,保证作业安全;做好停电、停风、停运、排水等方面的具体安排等,以保证整个检修工程按时按质和安全地完成。
10)、设备检修完成后,要按检修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大型设备在部分检修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中间验收,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11)、在检修过程中要做好记录,检修结束要进行整理,并存入设备档案。
8、报废
1)申请设备设施的报废必须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1)、专用设备设施老化、技术落后或超过规定使用期限的。
(2)、是通过修理,虽能恢复精度和性能,但一次修理费用超过设备设施原价5096以上的。
(3)、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
(4)、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
(5)、监察工作需要必须更新的。
2)设备的报废按下列程序进行:
(1)、各部门提出报废、报损计划。
(2)、企业主管领导审批。
(3)、生产部组织回收处理。
(4)、财务处审核销帐。
(5)、“报废报损表”返还原部门。
(6)、生产部负责报废物资的对外处置及将回收资金上交财务处。
9、新设备操作、维护、检验、测试要求
1)新设备操作要求
(1)、操作人员需经过供应商的技术人员的指导培训或是经专门的培训、熟识设备的各项操作,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操作,能够处理设备一些简单的故障。
(2)、在操作使用新设备时,要随时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记录。
(3)、新设备在岗开始工作时要适当,不能承受太过繁重的任务,使设备得以有效地磨合。
(4)、做好新设备在磨合期的各项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2)新设备维护要求
(1)、维护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设备维护检查需要的各项技术技能。
(2)、新设备在进行维护时,需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熟识的地方,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维护工作。
(3)、做好新设备维护检查记录,以便将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反馈给供应商。
3)新设备检验、测试要求
(1)、新设备的检验、测试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必要时需与供应商的技术人员协同进行。
(2)、检验、验收的结果要做好记录,尤其是设备的运行性能。
4)风险识别
针对新设备,识别出其在采购、安装、调试、验收及使用中的风险。
10、技术资料、图纸和记录的管理
(1)、单位的技术资料、图纸和记录由技术部(或相关职能部门)统一保管。
(2)、各部门的技术资料、图纸和记录必须将副本及时报送技术部(或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归档。
(3)、档案要登记建卡,记录归档时间、存档期限、机密程度、产生部门、借阅记录等。
(4)、员工借阅单位的技术资料、图纸和记录,必须填写借阅申请单,申请单上必须经该员工的所在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部(或相关只能部门)负责人签字,否则,管理员可拒绝借阅请求。
(5)、技术资料、图纸和记录的销毁处理经技术副总(或主管领导)审批后,在具体负责人监督下,集中进行。
(6)、管理员必须做好技术资料、图纸和记录的安全防护工作,进行严格的防火、防盗、防潮、防鼠工作,保持管理场所整洁。
三、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l、基本要求
1)、部门负责人负责编制维修内容、质量及安全要求,组织现场安全交底及竣工验收,检查安措落实情况,对维修安全及质量负直接和管理责任。
2)、施工组长认真执行维修中的质量安全要求;对维修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严格遵守维修制度及有关工种的安全技术规程;进行作业中的安全检查及监护,保证文明、安全维修。
3)、操作班长负责维修前及维修中现场检查,防止危及运转系统及作业人员安全,对现场签证负责。
4)、维修项目要做到五定,即定维修方案;定维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维修质量;定维修进度。
5)、维修计划必须项目齐全,内容详细,责任明确,措施具体。
2、维护频率
1)、大、中、小维护的时间及维护范围:
(1)每年进行一次大修,主要任务是对设备的主题进行维护。
(2)每季进行一次中修,主要任务是对设备的关键部件进行维护。
(3)每月进行一次小修,主要任务是对设备的易损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2)、日常维护保养。由操作人员负责,每天班前、班后或班中对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擦试,使设备经常保持润滑、清洁、齐全、紧固,及时排除缺陷和故障。
3)、大中修。由部门组织实施,专业维修人员为主,操作工人参加,对设备关键和主要部位进行修理,排除故障。
3、维护要求
1)、项目维修负责人工作前,必须全面检查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确认后方可开始工作。
2)、凡有两人以上同时参加维修项目的,必须指定一人负责安全工作。
3)、维修人员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不准穿凉鞋、钉子鞋。在维修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维修规程和本工种的安全技术规程。
4)、维修部门负责人对维修中的安全问题负责任,参加维修的人员在搞好
任务的同时,还有搞好安全措施。
5)、维修用的工具、设备设施要进行仔细检查,做到工具设备设施齐全,安全可靠。
6)、委托承包商进行设备设施的维修时,必须指定专人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掌握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情况。及时协调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在签订的合同中,要有安全条款。
7)、参加维修的外单位人员,必须到安全部门接受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我公司的有关安全规章制度,注意事项,并对其承包地维修设备设施的安全工作负责。
8)、在维修过程时,发现安全措施有问题,必须经原批准人修改后可改变。
9)、在易燃、易爆区域内维修时,不得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敲打、拆卸设备设施,临时用电设施或照明,必须符合电气防爆安全技术要求。
10)、电气设备设施维修必须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和有关的其他规定。
11)、定期对备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维护测试,保证在需要使用时,可以正常运转。
12)、定期检查备用设备,检查其存放地点的防潮、防汛、防冻、防尘、防腐蚀措施是否到位。
4、铭牌标识维护
1)、检查各种标识和铭牌是否清晰,如有磨损或丢失要及时进行修补,防止因此而进行的误操作,造成事故。
2)、对于进口设备设施上的标识则要让操作者熟知上面的外文文字所表达的信息,或者用中文重新标识或加以解释,尽量做到简单易懂易记。
5、维修后验收
1)、生产、维修方执行竣工交接验收手续,两方验收人员进行现场检查,保证质量合格,安全设施齐全。
2)、现场必须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3)、开工前,由安环部组织一次安全大检查,对一切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安全后方可开工。
6、维护记录
1)、维护记录里要明确设备设施的全称,设备设施编号。
2)、同设备设施的负责人(使用者)一起进行设备设施的维护,听取负责人对该设备设施日常运行状况的描述,做出相应记录。
3)、维护记录里要明确进行维护的内容,检查设备设施运行状况。
4)、最后由维护人员在记录上签字,并给出建议(如可以正常运行、待修、报废等)。
六、设备设施风险识别与控制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新设备在采购、安装、调试、验收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风险识别应考虑的因素
1)采购风险
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风险因素:
(1)、采购预测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超出预算。
(2)、供应商群体产能下降导致供应不及时、货物不符合订单要求、呆滞物料增加。
(3)、采购人员工作失误、与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
(4)、因自然环境和运送路线问题导致设备无法运到部门。
2)安装风险
(1)、设备设施在安装过程中有损坏、锈蚀、零部件短缺等情况
(2)、安装的设备设施型号、规格,零件、部件、工具、附件、备件不完全符合要求以及说明书、技术文件等不够完整。
(3)、承包商没完全按照设备设施安装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安装的设备设施、部件存在质量问题。
(4)、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隐患。
3)调试风险
调试过程风险同安装过程风险相同。
4)验收风险
(1)、验收设备设施、零部件质量不符合要求,没有到达相应的技术要求。
(2)、验收人员敷衍了事,设备设施不能正常运转、各项性能不完好,给企业生产带来风险。
(3)、进口设备设施应及早组织验收,以免应超过索赔期,不能获得赔偿,而造成损失。
5)使用风险
(1)、不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特种作业人员没有取得上岗证而上岗。
(2)、设备设旌运行不正常,没有及时处理而酿成事故。
(3)、不按照要求经常对设备设施进行维修,使设备设施的损耗加大,设备设施运行效率低和使用年限降低。
2、控制措施应考虑的因素
1)采购风险控制措施
(1)、在采购前要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货能力、诚信度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论证。
(2)、要充分考虑矿山的自然环境和运输道路问题,确保设备能够安全到达目的地。
2)安装与调试风险控制措施
(1)、把好设备验收关,确保设备、零件质量符合订货合同规定。
(2)、严格按照设备设施安装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3)、对安装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
3)验收风险控制措施
(1)、设备验收工作要在规定期限内进行。
(2)、验收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
(3)、验收不合格则要退还设备设施或更换合格的设备设施。
4)使用风险控制措施
(1)、及时制定使用操作规程,并对操作工人进行技术培训。
(2)、要求经常对设备设施进行维修,减少设备设施的损耗和防止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设旌运行效率和使用年限,为企业减少开支。
四、特种设备检验制度
公司生产用的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应当由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各生产部门要为检验检测单位的检验工作提供便利。
1、对检验检测单位进行资格审核,明确工作要求。
1)、检验检测单位必须具备国家认可的资质。
2)、检验检测人员必须取得相应资格。
3)、检验检测单位有与所从事的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的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
4)、检验检测单位有健全的检验检测管理制度、检验检测责任制度。
5)、进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时,检验检测单位的操作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
求。
6)、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单位应当如实地出具检验检测结果,鉴定报告,并为其结果负责。
2、部门要将检验结论与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核实验收,对于实际情况不符的,要求限期重新检验或更换检验单位。
3、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单位各项检验报告和记录归档保存。
五、设备异常情况报告制度 l、定义与分级
1)、凡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设备零件、构件损坏以及严重内部床上,使生产突然中断的现象,为设备异常情况。
2)、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零件、构件损坏,或虽未损坏,但设备动作不正常,控制失灵需停产检查、调整的,为设备故障。
3)、设备异常情况造成的损失费在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或者设备修复费用在—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为一般设备事故。
4)、设备异常情况造成的损失费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设备修复费用在一万元以上的,为重大设备事故。
5)、设备技术状况不好,安排的临时性检修,不属异常情况。
2、获知异常
1)、设备运行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操作人员要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其演变成事故,并将异常情况立即向上级报告。
2)、相关部门及领导接到异常报告后,要果断采取措施。
3)、迅速通知有关人员及部门赶赴现场,进行维修与处理。
3、应急处理
1)、当班相关领导应尽快赶赴现场。
2)、若为外单位保修或在免费保养期间的设备发生异常,应立即通知维修承包商。
3)、在代管期间的设备发生异常,立即通知承包商和生产单位。
4)、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停止或减少因异常引起的损失和对生产的影响。
5)、若有需要,应拍照取证,为寻找异常原因和向保险公司索赔留下证据。
6)、若有备用设备,应迅速进行切换或更换,恢复原有功能。
7)、采取临时补救措施,满足业主需要。
8)、催促并配合专业维修承包商采取紧急措施。
9)、若在可能危及公众安全的公共场所,应立即设置或者悬挂警示标志,标牌和警示带。
4、维修及恢复使用
1)、查清异常原因。若有需要,应约请专业公司鉴定发生异常导致的事故责任。
2)、在免费保修期内或维修保养合同有效期内,应督促责任单位维修。
3)、维修时更换零配件应尽量与原装零配件相同。
4)、维修时间尽量选择影响较小的时间。
5)、维修完毕,应通知有关部门可恢复使用。
5、统计报告
1)损失计算
设备事故损失计算费用包括减产损失和设备修复费用,计算公式为:A=C+B
式中:A-设备事故损失费用,元;
C-事故减产损失费用,元;
B-设备修复费用,元。
2)报告内容
(1)、填写设备异常报告。
(2)、记录异常发生地时间、日期、地点及原因。
(3)、记录维修的单位、方法,是否达到原有性能。
(4)、报告直接损失情况和间接损失估计。
七、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设备档案资料是设备制造、使用、管理、维修的重要依据,为保证设备维修工作质量,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提高使用、维修水平,充分发挥设备档案资料为日常设备管、修、用服务的职能,特制订本制度。
1、管理职责
1)、生产技术部负责设备档案资料管理,主要负责资料来源地组织,归集档案,归档审定,以及资料使用过程的管理工作。
2)、设备的档案资料应统一存放于公司的成产技术部,公司安排专人进行管理。
3)、生产技术部负责对生产设备逐台建立设备管理台帐及设备资料档案。
2、设备档案应包括的内容:
1)、制造商的技术检验文件、合格证、技术说明书、装箱单;
2)、设备附件及工具清单;
3)、安装基础图及土建图;
4)、设备安装验收移交书;
5)、设备改装、更新记录;
6)、精度校验及检验记录;
7)、设备结构及易损件、主要配件图纸。
8)、设备大、中修理施工记录、竣工验收单、修理培训记录;
9)、设备缺陷记录及事故报告单(原因分析处理结果);
10)、设备技术状况鉴定表;
11)、设备操作规程(包括:岗位职责、主要技术条件、操作程序、维护保养项目等);
12)、设备检修规程(包括:检修周期、工期、项目、质量标准及验收规范等);
13)、其他资料。
3、资料的收集整理
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图纸资料的收集工作,将设计通用标准、检验标准、设备说明书以及各种型号的设备制造图、装配图、重要易损零件图配置完整。
2)、新设备进公司,开箱应通知有关人员收集随即带来的图纸资料,随即说明书上的电器图,在新设备安装前必须复制,以指导安装施工,原图分级妥善保管。
3)、随即带来的图纸资料及外购图纸和测绘图纸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审核校对,发现图纸与实物不符,必须做好记录,并在图纸上修改。
4)、生产技术部组织将全公司设备常用图纸,如装配图、传动系统图、电器原理图、润滑系统图等,进行复制后供生产部门维修使用,原因未经批准一律不外借或带出。
5)、设备档案资料必须进过整理、清点编号、装订和登帐后、上账妥善保管。
6)、图纸必须按总图、零件、标准件、外购件目录、部件总图、零件的图号顺序整理成套,并填写图纸目录和清单,详细记明实有张数。
7)、设备档案资料作废、销毁,应交由生产技术部门组织技术员分别核实,确定无保存价值者,列出清单,经生产技术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销毁。
4、保存管理
1)、技术文件应力求齐全、完整、准确。
2)、检验(检测)、检修、验收记录等资料由专人分类整理后集中统一保存。
3)、所有图纸要有统一的编号,图纸上的各项技术要求标注齐全,图纸清晰。
4)、型号相同的设备,因制造厂和出厂年份不同,零件尺寸可能不同,应与实物核对,并在图纸索引中加以注明。
5)、设备经改装或改造后,图纸应及时修改。
6)、图纸的修改应表示在底图上,并在修改索引上注明。
7)、凡原制造厂的图纸,一律沿用原制造厂的编号。
8)、订制设备、年久设备和无制造厂设备图纸的编号,按下列办法进行,即第一节为设备型号,第二节为部件号,第三节为
八、设备设施维护作业文件 《设备台帐》
《2011年度主要设备设施预修计划表》 《维修使用零件材料计划表》 《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特种设备检测记录》
六、建立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的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安全标志的设置,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特制定本规定。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要求
l、安全警示标志的含义与概念
1)、安全警示标志包括: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2)、安全色是指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包括红色、蓝色、黄色和绿色。
(1)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危险等意思;
(2)蓝色: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
(3)黄色:表示提醒人们的注意,凡是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设备及环境应以黄色表示;
(4)绿色:表示给人们提供允许、安全的信息。
3)、对比色是使安全色更加醒目的反衬色,包括黑、白两种颜色。
4)、安全标志的分类: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类。
(1)禁止标志的基本形式是带斜杠的圆边框:
(2)警告标志的基本形式是正三角形边框;
(3)指令标志的基本形式是圆形边框;
(4)提示标志的基本形式是正方形边框。
2、设置场所
1)、线路施工时在土方开挖的洞口四周设置警戒线,设置警示标示牌,晚间挂警示灯。施工点在道路上是,应根据交通法规在距离施工点一定距离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或派人进行交通疏导。
2)、场地施工时在施工现场入口处、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孔洞口,基坑边沿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在高压线路,高压电线杆,高压设备,雷击高危区,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4)、其它设置安全标志的场所。
安全警示标志表示符合国家标准GB2849-1996《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2893-2001《安全色》的要求。
3、设置原则
1)、现场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紧急出口、疏散通道处、层间异位的楼梯
间,必须相应地设置“安全通道”标志。在远离安全通道的地方,应将“安全通道”标志的指示箭头必须指向通往紧急出口的方向。
2)、在道路或其它非施工人员经常路过的地方施工时,应当依照相关交通法规设置恰当的安全警示标识。
3)、临时用电的标准设置应符合用电有关规范的标准。
4)、所有机械的标志设置应符合有关专门机械的规定。
5)、其它有必要设置安全标志的地方。
4、设置要求
1)、安全标志应设在与安全有关的醒目位置。标志的正面或其邻近不得有妨碍公共视线的障碍物。道路上施工设置警示标示时必须考虑道路拐弯和晚间的光线等因素。
2)、除必须外,标志一般不应设置在门、窗、架等可移动的物体上,也不应设置在经常被其它物体遮挡的地方。
3)、设置安全标志时,应避免出现内容相互矛盾、重复的现蒙。尽量用最少的标志把必需的信息表达清楚。
4)、方向辅助标志应设置在公众选择方向的通道处,并接通向目标的最短路线设置。
5)、设置的安全标志,应使大多数观察者的观察角接近90。
6)、安全标志的尺寸应符合标志相关标准的要求。
5、设置方法
1)、方式
(1)附着式:安全标志牌可以采用钉挂、粘贴、镶嵌等方式直接附着在建筑物等设施上。
(2)悬挂式:用吊杆、拉链等将标志牌悬挂在相应位置上。
(3)柱式:把标志牌固定在标志杆上,蛏立于其指示物附近。
2)、间隙
(1)两个或更多的正方形安全标志一起设置时,各标志之间至少应留有标志公称尺寸0.2倍的间隙。
(2)两个相反方向的正方形标志并列设置时,为避免混淆,在两个标志之间至少应留有一个标志的间隙。
(3)两个以上标志牌可以设置在一根标志杆上。但最多不能超过4个。
(4)应按照警告标志(三角形)、禁止标志(圆环加斜线)、提示标志(正方形)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
(5)根据设置地点,标志的设置应符合标准的要求。
(6)正方形和其它形状的标志牌共同设置时,正方形标志牌与标志杆之间的间隙不应小于标志公称尺寸的0.2倍,其它形状的标志牌与标志杆之间的间隙不应小于5cm。
(7)两个或多个三角形(圆形)标志牌或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标志牌共同设置在同一标志杆时,各标志牌之间的间隙不应小于5cm。
(8)两个正方形的标志牌设置在一个标志杆上时,两者乏间的间隙不应小于标志公称尺寸的0.2倍。
3)、固定方法
(1)附着设置的安全标志牌如用钉子固定,一般情况下圆形和三角形标志牌至少固定三点,正方形和长方形标志牌至少固定四点。固定点宜选在边缘衬底色部位。用胶粘贴的标志牌应将其背面涂满胶或将其边缘、中心点涂上胶固定。
(2)悬挂设置的安全标志牌至少用两根悬挂杆(线),悬挂后不得倾斜。较轻的标志牌应配备较牢固的支架再悬挂。
(3)柱式设置的安全标志牌应用螺栓、管箍等牢固的固定在标志杆上。
安全标准化设施 篇3
关键词 海南 ;设施农业工程 ;标准化体系
中图分类号 S625.5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n Standardization of Facilit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 Hainan
LIU Jian PANG Zhenzhe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Hainan University,Haikou,Hainan 570228)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of facilit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 Hainan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the feasibility to implementing a standardized system of facilit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Hainan were analyzed. Th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to construct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of facilit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Hainan Province.
Key words Hainan ; facilit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 standardization system
海南省的设施农业近年受到了广泛关注。海南省在对农业提出的“五化”要求中[1],“农业设施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而《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指出:“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现行颁布的标准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提出“鼓励和支持建立设施农业装备社会化行业自律组织、经营组织和服务组织;完善设施农业监督体制,研究建立设施农业装备生产与建设企业的资质管理制度和建设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温室面积早已稳居世界第一,但温室的标准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3]。因此,建立设施农业工程行业标准化体系、规范设施农业工程建设已成为我国设施农业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在数量上发展迅速的海南热带设施农业而言,标准化建设更显得尤为必要。
1 海南设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体系背景分析
在海南实施设施农业工程标准化体系建设,既符合海南对设施农业发展的需求,又符合国家在设施农业行业的政策导向,对我国设施农业工程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建设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已逐渐成为推动海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当务之急。热带岛屿型气候特征是海南发展设施农业的最大制约因素,使得在海南发展设施农业与内地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在海南建设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过程中,应该重视“热带(高温)、台风、暴雨”条件下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的探索。
1.2 国家冬季瓜菜基地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海南省大力推进国家冬季瓜菜基地标准化建设,如规划建设20万hm2标准瓜菜田、实施5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工厂化育苗厂建设等一系列设施农业工程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对海南设施农业行业发展既是良好的机遇,也是巨大的考验。如在建设之初未能科学地规划设计、建设之中未能有力地监管、使用过程中不能合理地指导等,都将会影响到项目建设的成效,无疑会对海南现代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带来影响。总结我国20世纪末设施农业行业发展经验,倘若项目建设的质量和使用效果较差,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各界及农民对设施农业投资的热情和力度,甚至会对起步较晚的海南设施农业行业整体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1.3 海南省常年瓜菜基地建设的需要
为了保供应,稳物价,海南省近年实施了常年瓜菜基地建设项目,各市(县)也推出了一系列的规划建设目标。冬季瓜菜基地生产主要是利用海南冬季良好的自然条件,采用露地种植模式,应用设施的面积不会太广。而常年瓜菜基地建设是为了解决海南本地老百姓夏秋淡季的“菜篮子”问题,要求常年不间断供应。“控高温、防台风、缓暴雨”是海南设施大棚建设的主要目标。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很多良好的设施类型在海南应用起来显得“水土不服”——建设成本高、设施环境差、后期维护困难,以至闲置现象比较突出。最终反成为老百姓生财的“负担”。因此,建立适合海南本地特点的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对促进海南常年瓜菜基地的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海南设施农业工程行业现状分析
2.1 政府监管不到位
面对快速发展的设施农业,相关部门采取了很多的方式来规范和发展设施农业工程建设,部分科研机构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由于处在发展初期,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管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海南现有的设施农业工程快速发展势头。
2.2 建设质量不佳
使用业主通常要求设施既便宜又好用,但过分要求降低造价,这势必影响工程质量,使得材料的使用寿命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修复费用陡增,耽误生产,事倍功半。同时,与生产工艺不配套的设施大棚也会让使用者的积极性受到损害,结果只能是“建一片,空一片,拆一片”。
nlc202309041321
2.3 设计不规范
从事设施农业工程设计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最根本的设计环节得不到保障。设施农业工程是一个新兴交叉行业,设计人员经验较少。而设施农业工程的设计需要农艺及农业工程的有机结合,根据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配套设计。比如海南地区受台风影响频繁,风荷载对设施农业工程影响较大。不规范的设计出现随意标注风荷载大小,导致很多设施大棚在使用过程中对抵御风荷载的能力认识不清,在台风来临之前没有采取相关“抗台风措施”而使得损失扩大[4]。
2.4 施工不标准
由于没有行业准入制度,不能对施工企业形成约束,使得其在承包工程过程中具有随意性,即使出现问题后也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如任意修改设计图纸、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等。近年来,伴随着海南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海南本土的农业设施施工企业如雨后春笋,如何规范他们的建设行为,迫在眉睫。
3 海南建设设施农业工程标准化体系可行性分析
3.1 建立特色的标准化体系,具有区域优势
设施农业工程标准化体系建设,主要是指以设施农业建设项目为主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海南地域小,气候差距较小,比较适合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推广,在海南建立以热带为特色的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具有先天的区域优势。
3.2 规范海南设施农业建设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和海南农业设施化建设的推进,设施农业工程领域建设项目逐步增加。在海南建立标准化体系,一方面,可以为海南的设施农业工程建设项目保驾护航,也是海南常年瓜菜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人们对海南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偏见,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再者符合国家对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顺应海南发展设施农业的时代发展要求。
4 海南建设设施农业工程标准化体系建议
4.1 严格做好适应海南特点的标准化图集设计
根据海南的气候特征和使用特点,通过调研、计算和论证,充分发掘并设计出适合海南建设的设施类型,在确定基本的结构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抗风性能计算,确定在不同抗风等级条件下的结构形式和用材规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出不同类型设施的施工图,同时给出材料用量清单和参考预算价格、效果图。并将其内容集结成册,统一编制,形成一套标准化方案和施工图集,以此作为标准和依据。通过制定标准化方案,可以让参与设施农业工程领域的各方明确任务及实施效果。
4.2 政府监管及时到位
标准的落实需要相关保障措施,政府主管部门虽然在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原因是设施农业作为一项农业项目,涉及到大量的工程建设内容。完全从农业方向或工程建设方向去规范发展均有一定的难度和缺陷。正基于此,可考虑成立一个专业性质的机构,来协助实现政府监管的职能,率先在政府资金项目和重点项目实施行业监管,逐步在整个行业领域推广实施。同时,也要加强行业标准规范宣传与贯彻执行,保障建设过程中标准规范的正确执行。
4.3 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制度
行业协会应明确其责任,实行项目负责制。通过举办年会、专业技术培训、施工企业技术人员再培训等系列活动,整体提高设施农业施工企业的专业素养,强化企业责任意识,服务于广大建设者。协会是一个联系各方的桥梁,同时也是一个专业的平台,可协助实施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4.4 实施企业许可证制度
施工企业是工程建设的实施主体,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缺乏行业准入门槛只能导致施工水平良莠不齐。农业建筑使用寿命平均为5-10 a,如果采用建筑钢结构的施工资质标准,企业成本大,这必将转嫁到用户身上,加大农业生产成本。因此,为了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可尝试在设施农业工程领域实施施工许可证制度。只要是在省内从事设施农业施工的企业,均需要取得许可证。许可证需具备一定条件,同时完善年审、抽查制度,这样施工企业可在主管部门的监管之下,从事设施农业的建设活动。
参考文献
[1] 海南省农业厅调研组. 实现海南农业“五化”的对策与建议[N]. 海南省农业厅,2012-03-02.
[2]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司.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J].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1(11):34-39.
[3] 周长吉. 我国温室标准化研究进程[J]. 中国蔬菜,2012(18):15-20.
[4] 刘 建. 热区沿海设施大棚防台措施及灾后修复方案[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103-108.
安全标准化设施 篇4
在2010年10月召开的NFPA标准委员会会议上, 委员会评审了液化天然气技术委员会关于起草海上LNG设施相关安全标准的提案。会议投票通过并发布通知, 以征求该项目的相关建议、信息, 并募集有意参与的成员和组织机构。
该安全标准范围初步设定为:海上LNG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求, 以及海上LNG设备的设计、维护及运行的一般标准。该安全标准将应用于海上固定及浮动的天然气液化、存储、汽化、运输及处理设备。但不包括对LNG汽化船舶的海上浮标的规定。
安全标准化设施 篇5
1.1 “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中的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2 建设项目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1.3 危险化学品项目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建设项目以及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工建设项目(包括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建设项目,不包含城镇燃气的输送及储存的建设项目)。
1.4 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是指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
1.5 安全设施,是指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
1.6 安全设施的分类,安全设施分为预防事故设施、控制事故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3类。1.7 职业病防护设施,是指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等的总称。2 审批机构要求2.1 安全“三同时”审核、备案机构 2.1.1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
2.1.1.1国务院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项目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评价、安全设施专篇审核和竣工验收。
2.1.1.2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审批、备案)的建设项目;生产剧毒化学品的建设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评价、安全设施专篇和竣工验收。
2.1.1.3其他建设项目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评价、安全设施专篇和竣工验收。2.1.2 港口建设项目
2.1.2.1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港口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报告由交通水运安全评审中心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组织评审,报送交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司局以及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2.1.2.2其他港口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由交通水运安全评审中心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组织评审,报相应的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2.1.3 一般建设项目 2.1.3.1 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的建设项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审核和竣工验收。
2.1.3.2 其他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在建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审批由地级以上市政府审批,县(区)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在建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审批县级政府审批。
2.1.4冶金行业相关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不需进行备案。2.2 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核、备案机构
2.2.1 国务院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建设项目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审核、备案和竣工验收。
2.2.2 其他建设项目的审核、备案和竣工验收,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和竣工验收。
2.2.3 根据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其实行分类管理:
2.2.3.1 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竣工验收,并将验收情况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2.3.2 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2.2.3.3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2.2.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目录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的规定为准。“三同时”3.1 所有建设项目均需进行“三同时”工作。3.2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提供: 3.2.1 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安全评价评价报告; 3.2.1 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3.2.3 安全设施设竣工安全检查报告 3.2.4 安全设施设验收评价报告 3.3 一般项目提供安全设施验收评价报告。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 5 评价单位选择要求 5.1 安全评价机构
5.1.1 甲级评价机构可在全国范围内从事资质认可业务范围内的安全评价项目,不受地域、项目或者企业规模的限制。选择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评价工作的机构,评价机构应经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备案。委托评价项目的属性应与评价机构业务范围相符。
5.1.2 国务院及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项目;生产剧毒化学品的建设项目;生产剧毒化学品的企业和其他大型生产企业必须由甲级安全评价机构承担评价工作。
5.1.3 乙级评价机构可在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从事资质认可业务范围内的安全评价项目。委托评价项目的属性应与评价机构业务范围相符。
5.1.4 同一项目的安全预评价与验收评价应选择不同的评价单位。5.2 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
5.2.1 甲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机构可在全国范围内从事职业病危害评价,不受地域、项目或者企业规模的限制。选择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评价工作的机构,评价机构应经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备案。国务院及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建设项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项目必须选择甲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5.2.2 乙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跨设区的市的建设项目必须选择乙级以上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5.2.3 丙级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可以根据认可的业务范围在其所在的设区的市或者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范围从事除其他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6 相关资料的要求(矿山、港口项目参照危险化学品项目执行)6.1 项目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安全评价报告
6.1.1 提供项目批文、可研报告、危险化学品项目还需提供环评批文、环评报告。
6.1.2 危险化学品项目提供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1.3 提供项目的初步设计、CAD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等。6.2 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6.2.1 提供危险化学品项目设计单位的设计资质证明文件(复制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符合安全监督局安全设施设计导则)。
6.2.1 提供危险化学品项目提供区域位置图、工艺流程简图、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生产和储存装置(设施)、防雷防静电接地、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气体检测平面布置图等图纸。6.3 危险化学品项目试生产
6.3.1 提供建设项目设备及管道试压、吹扫、气密、单机试车、仪表调校、联动试车等生产准备的完成情况; 6.3.2提供投料试车方案、试生产(使用)方案; 6.3.3 提供试生产(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对策及应急预案;
6.3.4 提供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试生产(使用)方案以及是否具备试生产(使用)条件的意见; 6.3.5 提供组织设计漏项、工程质量、工程隐患的检查情况,以及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报告;
6.3.6 提供建设项目施工、监理单位资质证书(复制件); 6.3.7提供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手续(复制件); 6.3.8 提供特种设备使用证、防雷检测报告、可燃气体探头合格证。6.3.9 提供消防审批及验收批文。6.4 项目验收
6.4.1 提供有竣工验收章的总平面布置等图纸。6.5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安全标准化设施 篇6
【关键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标准;教学实践;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52-02
【作者简介】1.张广敬,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徐州,221004)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2.张梦瑶,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徐州,221004)教师,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工商管理。
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开发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设计和实践分析
表1(见下页)是笔者根据修订的“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标准进行的一次实训课教学的教学设计。
从该教学设计不难看出,教者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试图通过现场教学、情境教学、讨论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将手动液压搬运车和手动液压堆高车综合操作技能、技巧和使用注意事项等有机组合起来,不仅真正实践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思想,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而且采用多元评价模式,将专业素养、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考查。
二、课程标准的开发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新课标在物流设施与设备整体结构的把握上,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所有的知识分为三大模块:一是整体认知(对应项目一);二是功能性设施与设备应用(对应项目二到项目九);三是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对应项目十)。另一方面,在功能性设施与设备方面,根据物流的功能分为运输、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仓储等几个项目。这种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与物流的功能相对应,便于学生更加完整和系统地掌握物流设施与设备方面的相关技能和知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新课标在内容和要求的把握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应知应会”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往,有的学校在物流设备的教学中过多强调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参数。比如:在讲到汽车的结构时,过多强调对发动机的原理和性能、轮船的性能以及起重设备的绳索补偿原理等内容的讲解,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背离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第三,新课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专业岗位开展的就业教育,学生不通过大量的校内外实践和锻炼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基于此,新课标的五条教学建议中有四条涉及实践性教学。通过这种设计,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几年,各职业院校开始投入资金进行物流专业实践开发,但信息时代各方面更新都比较快,仅按照“物流设施和设备”课程进行实训器材引进,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实践需求。另外,对于一些学校而言,该课程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比较困难,无法为学生提供将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的场所,也就很难发挥实践课程的教学作用。新课程标准的开发结合当下物流市场人才的需求、现代职教教学理念以及互联网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网络化教学的建议,在保证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同时,解决了资金不足、场地不够等问题,有利于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
三、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的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将教学观念合理化、实践化。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强,缺少足够的经验,往往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影响教学效率。
(二)加强工学结合
开发“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专业岗位的需求。因此,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为实现高职院校的区域服务目标,应该针对物流管理岗位需求,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实现生产和学习的良好合作。
(三)优化教学条件
如今高职院校的设备条件,很少能符合教学标准。一方面由于资金匮乏,另一方面也因为校领导不重视,学生实践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学校必须优化条件为学生提供校外实际训练场所和校内模拟仓库。对于产品的出库、入库或库存商品的存储和配送等内容,要能够结合专业知识,采用演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唯有优化学校的教学条件,才能使课程标准在“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中发挥最佳效用。
(四)注重过程的控制和监督
安全标准化设施 篇7
1 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遵循的原则
1.1 建设统一的消防设施管理标准
根据我国公安部门对建筑消防设施的标准化管理, 对宾馆、商场以及KTV等场所都设立了一定标准。因为这些场所聚集的人群比较多, 若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现象, 所以, 首先要在这些区域建立消防安全标准。在这些场所构建的标准具有一定要求, 不仅要制定出相关的消防方案, 为建筑火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还要加强消防控制室与配电室的应急操作方案, 保证消防方案能够发挥其较大的应用作用。
1.2 建设统一的建筑消防设施标志标准
为建筑消防设施建立统一的标志, 因为标志能够使人们获得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识, 实现标志的统一性, 人们能更清晰的了解这些标志的主要含义。而且, 实现统一的标志还能为建筑消防实现一定的预警作用, 人们在火灾发生期间, 也能根据这些警示标志安全撤离。所以说, 为建筑消防设施建设统一的标志是消防设施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1.3 促进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内容与程序的规范性
促进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内容与管理程序更为规范, 相关部门要为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工作构建统一的执行内容, 并使人们能够充分了解并有效完成执行任务, 以促进建筑消防设施发挥的作用。在对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内容进行制定期间, 还要明确其管理的程序, 保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建筑物的损坏程度。还要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 避免建筑消防设施在使用期间因为老化、损坏等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2 建筑消防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
一些部门的消防管理意识不强, 对火灾造成的后果没有充分的认识。对消防安全工作的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其一, 消防安全的责任人员形成的主观意识不强, 他们认为消防工作是消防部门主要执行的范围, 只要在平时做好辅助工作就可以, 对单位中存在的火灾隐患也不够积极, 特别在标准化管理工作执行条件下, 没有根据消防部门的标准要求严格执行, 各个单位也没有积极执行起来。其二, 虽然一些部门制定了相关的实施制度, 但实际上, 并没有将制度积极落实。一些部门在执行工作中, 按照标准的、规范的制度执行, 并张贴一些消防标志, 在检查、值班工作中进行记录等相关工作, 但该工作从根本上并没有促进防火工作的有利实施, 一些巡查工作在执行条件下面对形式化。其三, 建筑消防设施管理中没有将维护管理工作放在首位, 特别是一些新建立的单位, 在对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 虽然在前期工作中重视消防设施的积极建设, 一些设施也通过了验收。但在后期, 由于对消防设施没有进行长期的科学维护, 也没有对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等, 并过多的依赖消防工程, 降低了定期检查、定期维修等工作的实施效率, 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损坏现象。其四, 消防安保工作实现的职业化发展没有积极落实, 在对其检查过程中, 一些单位, 特别是高层物业单位为了降低建设成本, 减少了专业消防人员的数量, 并让一些门卫、保安等监管消防设施, 但这些人员由于工作调动比较频繁, 他们也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 缺乏消防知识, 遇到一些小问题也无法解决, 从而造成严重的事故。
2.2 社会中介组织的参与
目前, 在消防工作中, 参与的社会中介组织一般为消防工程、施工企业、消防器材的销售部门以及维修部门等, 为了实现建设标准化,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部门、维修部门要在其中发挥其较大作用, 不仅要提升检测效率以及维修保障率, 还要对存在的故障与问题严格解决[1]。但这些效果的实现, 一些单位是被动接受的。根据对设备故障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一, 消防施工部门的施工的质量不够, 导致一些设施发生故障, 目前, 各个地区存在严重的工程转包现象, 不仅没有专业的技术人才, 相关的施工人员也没有经过严格的消防设计、没有按照产权房的设计严格施工, 从而导致一些系统出现故障。第二, 一些消防工程的施工企业为了降低使用成本, 使用不合理的消防产品, 这样, 不仅影响了消防设施的质量, 还会加速消防设施功能老化、组件损坏等现象。第三, 对于一些消防检测机构, 在追求经济效益基础上, 与一些单位擅自降低标准, 并出具一些虚假广告。甚至有些依靠不正规手段经营、维修消防设施, 从而使一些消防设施在市场流通上出现一定的混乱现象, 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消防设施质量与管理工作的积极完成。并且, 自动消防产品更新速度比较快, 出售后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不仅服务的职能比较差, 一些产品的备件也比较少, 从而导致系统出现问题, 得不到有效的修复等。
2.3 消防监督与执法
在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建设过程中, 各个部门只重视制度建设, 在期间进行标志张贴以及填补记录等工作, 但对单位中的消防设备却没有严格的监督。其一, 没有形成多个部门的共同管理, 一些行业部门也没有充分发挥其自身职能, 导致“一家管”的现象更为严重[2]。如:一些消防设施维护企业在管理期间, 没有与工商部门、建设部门有效协调, 从而出现严重的混乱现象。其二, 一些消防监督人员执行的监督能力和监督水平不高, 在日常监督工作中无法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仅仅还保留在消防设施的设置方面。其三, 针对建筑消防设施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执行的工作也不到位, 虽然在监督检查工作中记录了建筑消防设施问题, 但并没有完全反映出来, 如果要求维保单位对其整改, 也没有按照我国的消防法以及相关规定对其严格处罚, 从而降低了实际的消防监督工作以及执法工作力度。
3 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宏观调控
做好建筑消防设施建设的宏观调控, 要加强政府的积极执行。政府要将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标准化纳入到生产安全、安全治理以及有效检查等工作中去, 并保证具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以及实施步骤。政府在执行过程中, 还要定期举办相关的研讨会议, 并保证每年都能对其审核, 如果在审核期间出现不达标的企业, 要将其安全生产的评定资格取消。同时, 各个地区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将规范化管理工作作为各个部门每年评价的重要指标, 如果存在一些不达标的企业, 需要根据消防部门的相关意见, 严格执行, 以促进社会生产的安全性。
3.2 发挥市场经济
在建筑消防设施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引导作用。在消防工作严格执行过程中, 不仅要利用行政手段, 还应对市场经济手段进行优化、调整, 并保证单位负责人能够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3]。例如:在税收政策执行下, 要减少一些建筑消防设施的建设费用与维护费用;在保险形式下, 应开放费率的管理与控制, 并使保险商家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如果是一些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比较好的单位, 要将其评价先进的消防安全技术管理单位, 其中的保险费率也应适当的降低。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 可以说, 多个方面都会影响相关人员在消防工作中的价值取向, 因此, 无论在市场经济发展中, 社会责任形式下都应保证消防安全工作的积极完成。
3.3 规范中介组织
促进中介组织的规范化, 加强建筑消防设施质量监管工作。在具体优化过程中, 首先要促进建设部门、工商部门之间的联系, 建设部门在发放资质期间, 不仅要明确出消防工作、检测工作的主要标准, 还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以保证相关的人员在工作中取得合理资质。对于工商部门, 它的营业执照要根据施工中各个等级的管理, 严格禁止一些低级资质的施工部门承接业务, 以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并且, 还要促进消防设计、施工检查工作以及验收工作的严格性, 保证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工作、维护保养工作的规范化。期间, 如果中介组织存在一定的违法行为, 还要加大力度对其处罚。在管辖的区域内, 还要构建维修、保养、检测以及质量保证体系等, 并定期将这些标准公布到社会上去, 从而提升工作的的实施质量[4]。
3.4 增强法人职责
加强“四个能力”建设, 使单位法人在消防工作中能够增强自身的责任和意识。在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实施以及“四个能力”建设过程中, 要对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培训, 并促进专题培训工作的积极开展。在教授期间, 不仅要了解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标准, 树立安全消防安全责任意识, 还要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到工作中的各个方面, 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作为企业全过程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对其监督检查过程中, 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法人等都要在现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其制定出合理的实施计划[5]。其次, 加强消防安保职业化管理工作的严格性, 以保证所有的人员都能带证上岗。
3.5 完善安全评价体系
在建筑消防设施规范管理工作中, 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评价体系, 并形成一个长期的管理执行机制。促进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要对其合理分类, 并保证评价内容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在社会单位执行过程中, 要按照规范化的执行要求构建全面的排查机制, 从而保证排查工作的严格性。还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建设与社会上的消防中介组织构建合适的技术服务机制, 并将技术作为一定的支撑条件, 从而保证人员都能清晰的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其次,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 使单位各个级别的人员都能具备较高的消防安全素质。在消防监督期间, 还要根据社会中的“四个能力”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制定政府主导机制, 保证政府能够将责任积极落实[6]。最后, 制定等级评定机制, 根据社会上公示单位的消防安全现状, 制定出合理的考评机制, 从而保证各项工作都能积极落实。
4 总结
根据以上对建筑消防设施标准、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的阐述, 加强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执行过程中, 针对管理制度的缺乏、消防方案的设计问题以及人员自身素质等相关问题, 要对其严格解决, 不仅要提高消防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自身能力, 还要充分了解我国的消防标准, 以保证我国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更规范, 从而保障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金玉祥.加强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 31 (12) :1365-1367.
[2]刘泽群.加强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22) :204-204.
[3]吕金涛, 黄漫玲.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浅析[J].商品与质量, 2015 (28) :98-98.
[4]郭世炜.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 2013 (06) :251-252.
[5]刘文艳, 张明启.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的相关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17) :2264.
安全标准化设施 篇8
1 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的标准
1.1 统一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标准
我国公安部门编制了有关宾馆、商场、KTV等场所的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的要求, 这些场所由于聚集的人群比较多, 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所以这些地方必须保证建筑消防安全。对这些场所的具体要求是:制定消防预案, 这个预案是为建筑火灾做准备, 一旦发生火灾这个预案可以起到灭火与疏散的作用;还要完善消防控制室以及配电室的应急操作规程;这些场所的相关管理人应该明确管理责任, 使负责消防的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这些场所还要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使消防预案发挥应有的作用。
1.2 统一建筑消防设施标志标准
建筑消防设施的标志, 可以使人们增长消防安全方面的知识, 统一这些消防设施的标志, 有助于人们了解记忆这些标志的含义。另外, 统一这些建筑消防的警示、提示等标志, 可以在帮助人们在发生火灾时更好的疏散和逃离。所以, 统一建筑消防设施的标志, 是消防设施管理的重要工作。
1.3 规范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内容与程序
负责建筑消防安全的部门要统一规范消防设施的管理内容, 这样才能使人们了解到具体需要完成的工作与任务, 对设施的统一管理, 有助于消防设施的效用发挥。在制动消防设施管理内容时, 要明确、细化管理内容与程序, 使消防设施在发生火灾时及时发挥灭火作用, 从而降低建筑的损坏程度。对这些设施不但要进行检查, 还要进行维护, 避免出现消防设施因损坏或者老化而无法发挥功能的现象。这些工作都应该有相关的人员专门负责维护, 使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 提高其责任心, 使消防设施的管理更加规范。
2 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建筑数量每年不断增多, 而且高层建筑的比例有所增长, 但是这些建筑的安全质量却存在一些问题, 很多建筑的消防设施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使得建筑火灾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笔者对这些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2.1 建筑消防部门缺乏完善的消防设施管理制度
我国的很多消防部门由于对建筑消防设施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使得很多设施无法在火灾时发挥效用, 建筑的火灾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导致灾情更加严重, 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可以促进消防设施的管理更加标准, 而且可以明确消防人员的责任与义务, 使其在就在疏散工作中, 发挥积极的作用。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促进消防部门向着管理化、严格化的方向发展, 这样可以使得消防人员能够及时、迅速的被整合起来, 面对特大灾害使, 能够充分调动集体的积极性。
2.2 建筑消防设施的保养不够
一些消防设施不能被完好的保养, 导致了建筑消防设施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性能。部分产品由于质量差或者使用寿命过短, 导致了某些建筑消防设施不能正常的运行。消防部门的有关人员要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正确的保养, 以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2.3 消防控制室等一些重点部位人员流动大
消防控制室等重点部门, 因工作需要而使得人员流动过于大, 这使得消防安全室存在着安全隐患。在消防部门有些消防人员的素质太低, 他们对消防知识存在严重的欠缺, 这就使得消防部门的管理不能规范化。重点部门的人员流动过于大, 这样破坏了重点部门的安静, 使得重点部门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3 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3.1 提高消防人员的素质
为了使得建筑消防设施向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消防部门要不断提高消防人员的素质。只有提高了消防人员的素质, 才能够保证消防人员很好的保养建筑消防设施。消防人员的素质提高了,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建筑消防设施的作用。消防人员要具备专业的业务素质和全面掌握各个区域的情况, 这样才能很好的对消防工作进行管理。
3.2 提高建筑消防设施的质量
消防部门要不断提高建筑消防设施的质量, 消防部门要主动改善建筑消防设施, 这样可以保证消防设施在特大火灾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建筑消防设施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消防工作是否能够正常的开展。消防部门要安排相关的技术人员, 在每隔一个时期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精细的检查和保养, 从而使得建筑消防设施不是一个摆设, 而是有巨大作用的设施。
3.3 加大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监督
在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向标准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 各地消防部门要加大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监督, 这样可以发现建筑消防设施中的问题, 从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监督, 可以明确的掌握建筑消防设施在哪些方面不到位, 在哪些发面存在严重的弊端, 从而可以帮助消防人员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严格、标准化的管理。消防部门要与建设。工商等部门协调起来, 这样可以很好地监督建筑消防设施, 从而保证了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的标准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的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而且没有制度相关的消防预案, 使得火灾发生后人群无法得到及时的疏散, 财产也无法得到安全的转移, 而且对消防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不善, 导致很多设施在火灾发生后, 无法起到灭火的作用, 无法有效的控制火情, 给救火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 加强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做好这项工作, 必须提高消防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技能, 使其了解国家的相关消防要求与标准, 这样也可以促进消防设施的管理更加标准化, 保证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于铁.关于加强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几点看法[J].辽宁经济, 2009, 23 (7) :16-18.
[2]金玉祥.加强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 7 (12) :145-147.
安全标准化设施 篇9
《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初中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按照G 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提出,由全国教育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25)归口。起草单位包括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领导小组由王登峰、韩呼生、刘培俊、刘诗海、卢逊组成。
两个标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教育公平”为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中提出的“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等要求为目标,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开展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所需的器材设施提出具有广泛适应性、科学指导性和有效引领性的装备要求。
两个标准的配备要求,立足我国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国情,立足促进教育公平和保障每个小学、初中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分为“基本”和“选配”两大类。“基本”要求分别规定了小学、初中完成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应具备的常规通用仪器设备和专用体育器材设施。所有开设小学、初中体育课程的学校均应达到该栏目的配备要求。“选配”要求是学校在达到“基本”配备要求的基础上,根据选用的教材、学校的校本课程、任课教师专业特长、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等方面的需求,在“选配”栏目中有选择地配备相应的体育器材设施,以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前者是满足教学所需的硬性规定,后者是兼顾发展、可供选择的弹性空间。目的在于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逐步提高所有小学、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装备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有条件的学校配备更多、更好的体育器材和设施,以促进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两个标准提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器材设施装备的水平和质量也将不断得到持续和快速地提升。各地区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备计划,逐步落实各项配备要求,努力提升配备水平,让基础体育教育获得良好的发展条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小学配备数量按照每年级4个平行班、每班45人的标准计算,初中配备数量按照每年级4个平行班、每班50人的标准计算,如果每年级平行班和班级学生数较多,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器材设施的配备数量。消耗性材料如球类、毽子等是保证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学校应根据需要及时补充。
为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及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对两个标准所列的“选配”栏目体育教学器材设施的品种、数量和规格进行适当调整。遵循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实施和开展,有利于体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促进学校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开展,惠及多数学校和多数学生,以及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的原则。对于进入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的质量、安全、安装、安全使用寿命等,两个标准均作了详细规定。
1.在质量方面,凡是进入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需取得通过资质认定的专业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合格证书或符合相关标准的检测报告。图书、挂图、音像制品应为国家正式出版物。软件应经软件产品登记和备案。2.在安全方面,体育器材所用的材料、外形和结构设计、主要零部件静负荷能力、稳定性、安全警示要求除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外,应分别符合GB 19272-2011的5.2、5.3、5.4、5.5、5.6(初中还需符合5.1)的规定。3.在安装方面,需要安装的体育器材设施应严格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进行安装,同时应符合GB 19272-2011的5.7的规定。单杠、双杠、秋千、肋木、平梯、爬竿、爬绳等涉及上下运动弹跳或可能从空中跌落的器材,其跌落防护应符合GB 19272-2011的5.3.3。4.在环保要求等方面,体育器材的安全使用寿命及疲劳性能、环保要求、表面质量、管理与维护应分别符合GB 19272-2011的5.8、5.9、5.10和第8章的规定。器材的标志和使用说明应符合GB 19272-2011的7.1、7.1.1、7.1.2、7.1.3的规定。
两个标准的执行情况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技术装备机构负责监督。
安全标准化设施 篇10
1 推行社区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推行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 有利于提高设备安全运行水平
自年月对社区实行电力专业化管理以来, 通过调研发现, 由于各社区分别管理配电网, 且相对独立, 没有统一规划, 社区配电设施基础管理薄弱, 普遍存在设备陈旧老化、型号不统一, 部分小区配电室过负荷以及高、低压电缆走线混乱、私接乱挂等问题, 缺陷隐患多, 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给供电服务和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如供电服务队所辖9个配电室, 室内设备的双编号、设备承包人标牌等均未进行统一制作, 字体不统一, 低压配电网基础资料、出线示意图等也不完善, 一个小区只有熟悉的少数几个电工能操作相关设施, 一旦人员更换、调整等, 将给工作造成被动, 不便于配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同时, 由于设计等原因, 低压配电设施装置性违章较为普遍, 安全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 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方面有待提升。随着新建住宅小区的投产, 所辖公用配电室、箱式变电站、环网柜、电缆分支箱及小区低压配电设施的不断增加, 给配电设施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社区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对于提高其安全可靠运行, 推进居民区供配电设施的建设向安全环保、节能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统一标准、方便操作, 应大力推广配电设备标准化管理, 以国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标准为依据, 在借鉴其他单位经验的基础上, 制定完善《社区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规定》, 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打造标准化建设品牌, 将有利于提高社区配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水平。
1.2 推行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 有利于提高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规范化管理的关键是标准化。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企业制度和标准的建立和执行。社区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 是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是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实施社区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操作, 是电力公司基础性工作, 是衡量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从配电设施的设计、施工、设备选型、运行维护管理等各方面统一标准, 有利于方便操作、规范管理。标准化的范围越广, 等级越高, 表明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越强。因此可以说, 抓标准化管理是实实在在的科学管理内容, 也反映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以及朝着现代化前进的趋势。同时, 推行标准化管理, 有利于激励职工的自强精神, 主动加强自我管理, 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增强了工作责任心, 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尽职尽责, 相互配合, 从而解决了由于标准不统一、制度不完善、分工不明, 缺乏计划而引起的忙乱现象, 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实行标准化管理, 可以使许多随机调度转入惯性运行, 领导可以有更多地时间抓好用电经营分析, 促进电费回收率的提高,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推行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 有助于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配电设施标准化代表着电力企业形象。针对低压配电设施和有关计量表计接线不规范, 尤其是商业户用电接线混乱, 以及部分开关、保险等规格型号配备不合理, 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供电可靠性不能保证等问题, 社区电力专业化管理后, 供电服务队强化措施, 积极推行社区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 通过加大投入, 深入开展“5S”管理活动, 对辖区配电室设备、低压线路和所有楼头配电设备进行了标准化改造、统一规范, 社区配电设施安全运行可靠性得到提升, 标准化管理取得明显的效果, 赢得了居民的称赞, 对外树立了良好电力企业形象。
2 推行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必须突出以人为本, 营造全员重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氛围。
低压配电设施是电力企业为广大居民客户提供电力保障的重点要害生产部位, 关系到客户能否安全可靠用电, 也关系到电力企业资产及职工安全等, 必须引起各级管理部门及运行维修人员高度重视。当前从事低压配电维修人员, 大部分是从社区移交来的人员, 对推行标准化管理认识不深、缺乏应有的重视。针对此情况, 要加大推行配电设施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 加强宣传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以及标准化工作对低压配电设施的基础性作用。应加强配电维修人员标准化知识的培训学习, 以学习标准化操作、狠反习惯性违章为突破口, 全面开展标准化管理活动, 强化职工的标准化意识, 使标准化深入人心。要加强基层班组的建设, 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 养成自觉按照标准开展工作的良好习惯, 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2.2 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标准管理体系。
要结合对标、追标、创标活动, 建立完善配电设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 制定详细完善的工作程序、工作标准, 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做到制度完善、监督有力、考核严格。本着“安全可靠、简便操作、实用实效”的原则, 按照“全面推进、积极实施、逐步改善”的工作方法, 制定符合工作实际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卡) 》, 使一切生产和施工工作都向标准看齐, 做到“凡事有人负责, 凡事有章可循, 凡事有据可查, 凡事有人监督”。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为平台, 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明确岗位职责,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为全面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加强对配电设备的管理, 方便操作人员安全、正确操作, 需规范配电设施生产现场安全标识, 制作统一的双编号和标牌, 以便进一步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卡, 推行检修作业标准化, 消除现场安全隐患, 为职工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2.3 强化标准、制度的落实, 提高执行力。
围绕诚信服务和提高服务质量, 加大标准、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强化全面质量管理, 积极开展“卓越绩效”标准的宣贯, 加强生产、施工、改造全过程管理。加强作业过程控制和现场标准化作业程序管理, 强化作业流程中各类危险因素的辨识, 堵塞作业现场管理漏洞, 整改现场作业安全隐患, 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实行低压现场作业标准指导卡制度。现场作业须填写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或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卡, 要明确规定作业范围、工作流程、工作负责人和审批人等事项, 严格按照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卡) 的内容规定进行施工作业, 逐项确认现场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 每个步骤、环节应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2.4 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推进精细管理, 逐
步实现配电设施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要进一步强化管理, 重点在科学管理、精细管理、严格管理上下功夫。只有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 以科学合理的技术规程、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去调整改造电网, 加快电网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才能有效地提高电网安全优质供电能力, 促进节电降损增效工作的有效开展。坚持预防在先、轻重缓急、安全可靠的原则, 加强隐患治理, 逐步对社区架空线全部入地及居民住宅配电设施实施更新改造, 确保电力可靠供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经营动态实时把握、快速反应, 升级完善用电管理MIS系统, 将其功能拓展到广大居民客户, 为加强用电经营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实现经营管理的优质高效, 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同时, 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结合社区配电系统实际, 不断在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安全物态四个方面向更高的层面发展, 使安全质量标准化更加规范化。
摘要:社区配电设施安全可靠运行与否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与民生息息相关, 配电设施标准化管理对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至关重要。
安全标准化设施 篇11
1.1引言
电力安全是城市的“命脉”,安全供电尤为重要,保护电力设施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依据《安全生产法》,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应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法律法规的完善一再提醒我们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心头,警钟长鸣、尽职尽责,千方百计消除事故隐患。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目标就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障电网运行安全、保护企业安全财产。
1.2电力设施简介。电力设施是指与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和电力工程建设有关的一切设施,它是安全工作的基础,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道德。安全靠科技进步、靠经济基础,依赖人的安全道德,更加依靠《安全生产法》的保护。
1.3电力设施保護的重要性。电力设施的保护不仅涉及国家设施的财产安全问题,更涉及电网运行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电力设施安全运行责任重大。重视电力设施就是重视了安全,重视了安全就是等于尊重了生命;反之,忽视了电力设施就是等于忽视了安全,就等于轻视了生命。保护电力设施恰恰符合了《安全生产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定原则。
2.电力设施现状和简要分析
2.1电力设施保护现状。电力设施遍布城乡,且电力设施点多、面广、线长、暴露野外的特点,从而给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目前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电网日渐加快建设步伐,电力设施与市政建设、民用建筑、大型项目工程施工、绿化造林等矛盾日显突出,而诸如吊车碰线、挖掘机挖断电缆和汽车撞杆等外力破坏也使电力设施保护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2.2外力破坏的原因与分析。分析外力破坏发生,得出有内因和外因的关系。2.2.1外因。(1)外破发生情况多为政府重点工程较多,主要存在施工方(利益)抢工期,忽视现场电保安全措施的落实和防外破现场环节管控的问题,总认为造成外破无非是承担经济赔偿;(2)施工工地有多家单位同时进场施工,并且多家施工工地是在晚间开工,施工车辆穿梭,现场无安全监理人员,导致发生撞杆断线肇事者逃逸,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运行。反映出施工单位对施工安全不够重视,对电力设施保护意识的缺乏和薄弱。(3)是施工区域的杆线迁移因设计滞后或施工项目临时变更,以及用户费用不到位等因素限制,不能及时迁移杆线和电缆,导致施工中外破隐患多、机率大。2.2.2内因。首先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要多从本单位内部查找问题和原因,(1)思想认识重视不够。表现在电力设施保护宣传不到位。在日常工作中对电力设施保护知识学习和宣传不够针对性不强,未能起到很好效果,方法、措施不力。例如:防区的线路巡视范围是否到位?缺陷上报是否齐全?巡视质量是否提高?安全隐患是否发现?(2)责任落实不够。表现在隐患发生好长时间才知道,隐患通知书送达不及时和不到位,没有现场照片、台账资料不全。比如、线路代维单位有时在同一条线路发生多起外破。没有对应考核办法,同一条线路(或同一地点)发生多起跳闸,没有引起重视,手段措施不力或不到位。(3)制度执行力不够。表现在线路巡视、树木清障和鱼塘牌管理重视不够,走过场。(4)由于巡线周期长加之线路设备点多线长,对属地各类突击和临时在电力线路及电缆保护区内施工、作业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掌握。
3.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发生的过失外破案件为切入点,梳理和清醒的认识到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树线矛盾、违章施工、违章建房、线下钓鱼、偷盗电力设施5大“毒瘤”。为进一步加强电力设施保护,提升技术性防外破能力,提出五点强化建议。
3.1是强化辨识隐患意识,及时跟踪隐患源变化。通过差异化巡视,线路第一责任人紧盯城乡建设热点区域,及时掌握线路周围环境变化。透过蛛丝马迹,通过预想研判,准确梳理出保护区圈地建厂房、修路、造桥、植树以及线下建堆场等可能使用吊车、泵车的潜在危险源,及时找到项目建设单位沟通对接,迅速启动危险源预控防护流程。根据危险程度分级,制订防护策略,落实管控措施,使隐患得到及时预见、及时发现、及时控制。我们每一个生处其中的人多的有责任意识、这才能有一个好的安全氛围,一句话,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素质、素质决定命运。
3.2是强化主动管理。做到关口前移、主动作为、疏堵结合。对难以控制的危险源点,加强人防、技防措施,采用派人值守甚至全天候驻守,落实“堵”的举措。对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有吊车、泵车等机械作业的,将原先不准在线路保护区内作业变为主动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护,优先完成可能危及线路安全的作业,变“堵”为“疏”,将“防不胜防”转化为“由我主导”。要求施工单位在泵车进场或吊车起吊前主动与第一责任人联系,班组统筹安排人员现场监护作业,不管是节假日还是下班时间,只要现场有需求,随联系随到,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确保电力线路安全可靠运行,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保一方平安。
3.3是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我们要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项工作的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员工。要坚持严、细、实、的管理,抓基础、抓细节。
3.4是强化宣传教育。组织人员深入街道、学校、社区、企业单位等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知识,讲解电力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分析破坏电力设施的危害性和危险性,营造“依法治国、依法护电,保护电力设施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3.5是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营销受理用户工程用电申请时机。在营销临时用电勘察环节,增加防外破现场勘察内容,对存在电力设施保护区施工可能发生外破及隐患情况的,及时对施工方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和要求,与项目施工负责人签订“电力设施保护安全协议”,明确施工方防外破责任,督促施工方落实提高源头预控能力。
4.结论
安全标准化设施 篇12
一、制定分类标准指导管理
要实现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规范化管理, 就应当制定《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维修项目分类》的维修管理标准。
第一, 应制定分类管理标准。配置在建筑区域内各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是支撑物业使用功能正常运行的保障, 由于覆盖面广, 保障对象各异, 因而保养、维修、更新的条件不同, 为充分发挥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效能, 就必须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和专家深入调研现行各类房屋共用部位和设施设备的维修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建筑设计使用规范和设施设备使用型材的构成, 进行科学的维修管理分类, 在分类标准中依据设施设备的材料科学界定其使用时限、保养和维护升级的管理办法, 分别明确维修、更新、改造的技术标准, 指导物业管理单位对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实施正确的维修管理, 提醒业主在关注物业服务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同时更好的监督其做好经常性的维修管理。
第二, 应当明确项目分类标准的维修管理办法。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类别不同决定其管理和维护的方式各异, 因此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管理程序和方法应当各异, 不宜采取特定或泛泛的维修模式, 而是应当将相同或相近的共用部位和设施设备并行纳入管理, 如将外挂玻璃幕墙和外挂石材墙面的保养维修纳入一个标准, 将屋面渗透和屋面开裂等相似的共用部位纳入同类维修标准, 从而增强维修管理的针对性;对电梯、供配电和安全消防等系统应明确维修、更新、改造的技术要求, 提高维修保障的及时性。
第三, 应明确分类标准的技术保障要求。分类标准应当确定维修、更新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要求, 同时明确只要符合条件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因此, 将技术标准转化为管理制度是全面推进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
二、根据分类标准规范管理
采用标准化的维修管理是确保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可持续运行的有效途径。
首先, 管理行为应当标准化。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管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维修或更换, 其管理涉及的对象具有专业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的特点, 如物业区域的安全防范系统、楼宇智能系统等, 需要专业化的维修管理才能满足其正常使用要求。因此, 标准化管理就是根据技术标准要求全面推行专业化的维修管理, 即将标准和专业化有机结合起来, 科学地实施维护和修缮。
其次, 管理过程应当标准化。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标准化管理, 应充分体现逢坏即修的原则。一是相关部门要强力推行维修管理的标准化。二是物业服务企业要加强领导, 用标准践行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管理。三是业主应当自觉遵守和执行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标准化的维修管理。
三、创新标准内容强化管理
一是要总结项目分类标准的维修管理经验。要不断研究实施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标准化维修管理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 适应房屋共用设施设备快速更新的实际需要, 用标准化的管理思路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维修、改造、更新等具体问题。
二是要不断拓宽维修项目分类标准的内容。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配置不是绝对永恒的, 在保障使用功能的同时需要不断的优化和更新, 因而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项目分类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不断的添加和完善, 需要广泛吸收和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从而夯实标准的管理内容, 增强标准化管理的权威性。
【安全标准化设施】推荐阅读:
发电厂安全设施标准化管理09-21
工程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 “三同时”管理标准09-25
安全标准化01-15
安全质量标准标准化06-03
安全标准化建设08-23
信息安全标准化09-04
安全质量标准化10-27
安全标准化班组05-09
水利安全标准化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