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准化建设

2024-08-23

安全标准化建设(通用12篇)

安全标准化建设 篇1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经济新常态下,表现出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机制的不适应,同时,持续提高的人民生活与认知水平又使得公众不断对社会管理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都需要政府有足够的风控能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才能提高现代社会安全监管水平并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因此,要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需要整合新技术,创新安全监管模式。

一、监管模式构建

1. 设计目标。

在项目前期调研基础上,基于“网格化管理”和“网络综合安监”平台,以安全社区建设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集成安全监管功能,创新安全监管机制,形成安全监管模式,实现社会安全监管目标。第一,建立政府安委会及成员单位与企业、社区大安全体系内互通渠道,通过两平台构建覆盖省(市、自治区)、区(县、经开区)、镇乡(街道)、企业(社区)、车间(班组、社区楼栋及居民)五级执行主体间信息及时互通,协调联动,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体系内部大融合。第二,通过网格化管理和网络综合安监平台,实现社区和企业分级分类,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要求进行全覆盖、全透明、全掌握,有限开放安委会成员单位相关平台,实现数据适时共享和信息系统高效利用,推进跨界联合监管,及时无缝对接。第三,各单位信息公告、企业(社区)信息填报、安全社区和企业标准化建设分类分级动态管理、优化监督检查、隐患自查治理、应急管理培训、专家指导、绩效考核等实现线上线下整体集成,实现公开公正、联合执法、分类指导、重点帮扶、热情服务的目的。第四,通过互联网思维,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全面掌握区域内动态数据基础上,加强安全监管周期性、关联性特征分析,做到检索、查询及时便捷、归纳分析系统科学,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规律可循”(国办发[2015]20号)。

2. 构建理念。

抓住大融合体系内部各单位安全监管队伍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转变传统安全监督检查方式,充分发挥在安全社区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企业、社区主体责任,落实各项建设标准和问责条例,形成安全监管执行理念。五级执行主体依据国家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隐患排查标准、安全社区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标准,结合近期推出的应急预案优化范本,各司其职,不断建立健全社区、企业基础管理、应急准备、隐患排查、安全评估报告制度,优化形成安全监管防范理念。

3. 模式构架。

12233系统化安全监管模式:1个协调指挥机构——各级安委会;2个网络——网格化管理和网络综合监管,线下线上两张网;2个抓手——安全社区建设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3个重点——抓好基础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评估报告;3大功能——拓展整合社会治理、社会服务、应急救援功能;通过适当的体制机制,跨界联动,及时无缝对接。具体如图1所示。

二、模式运行机制

为保证系统化安全监管模式设计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必须要有全方位的运行管理机制来保障工作顺利进行,在项目调研基础上,研究分析认为采取“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运行机制比较合适。

1. 整合成立一个中心。

以各级政府安委会及其成员单位相关职能部门为基础,整合设立五级应急指挥及社会服务管理联动协调中心,理清职责边界,在纵向上实现与上下级安委会及成员单位间的联动,在横向上就拓展整合3大功能与同级级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沟通、问题发现、问题处置、考核反馈(正向机制)等方面的联动,政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抓好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畅通“条”“块”力量结合、专业与社会力量结合的渠道,便于整合和集中各类资源优势,创新社会系统化安全监管工作格局。

2. 抓好两条主线。

一是积极投入资金,有限开放安委会成员单位相关平台,实现数据适时共享和信息系统高效利用,考虑用户群体特殊性,积极开发PC端和手机APP,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式实现不同功能,形成社会安全监管业务全覆盖的网络综合监管系统,实现线上智慧安全监管;二是积极整合网格化管理平台线下各类资源,充分利用循环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工作流程,调动各类人员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的、及时的社会治理、社会服务、应急救援网络,实现线下跨界联动、群策群力、群防联保。同时将二者实现无缝对接,极大地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社会安全监管效能。

三、结语

在充分调研现有网格化管理和智慧城市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科学理论的诠释与指导,结合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安全社区建设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实践,提出基于安全社区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12233”系统化安全监管模式,这种模式对当前的工作环境适应性较强,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有利于整合各条块职能,提升政府社会治理、社会服务与应急救援水平和行政效能。

“12233”系统化安全监管模式,创设五级应急指挥及社会服务管理联动协调中心,抓住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以全社区建设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高效调动整合资源,形成“跨界融合两抓手、线上线下大联动”的特点,通过大数据信息技术对多源数据、各条块职能、全流程闭环业务、多向考核问责、多向协调联动等整合与分析,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同步推进,有效解决安全监管中的诸多疑难杂症,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柏瑛,于扬铭.网格化管理模式再审视[J].南京社会科学,2015(4).

[2]张泽根,赵振宇.关于海淀区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工作的思考[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2(4).

[3]北京市海淀区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平战一体,融合发展——北京市海淀区创新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应急管理,2013(10).

安全标准化建设 篇2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标准化简介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相关激励政策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规则 第五部分: 第五部分:工作初步成效 第六部分: 第六部分:几点工作体会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标准化简介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我国已经历了近30 年的发展历程。上世纪 80 年代,冶 金、机械、煤矿等领域率先开展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先后推行了设备设 施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和行为标准化。随着人们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识的提 高,特别是在上世纪末,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引入我国,风险管理的方法逐渐 被部分企业所接受,从此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发展为设备设施维护标准化、作业现 场标准化、行为动作标准化、安全生产管理活动的标准化等方面。总结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绩效优良企业的经验、回顾国内外企业安全生产发展 历程,结合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和需求,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安全监管手段 和监管机制的创新,是企业安全发展的必经阶段。

二、目的、意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实意义: A、企业数量多,监管需求大,采取分级监管的必要性; B、推进企业法制建设、落实主体责任、提升安全条件和提高科技支持贡献率,产生综合、系统合力作用。C、创新企业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不排除企业特色管理。1.是实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具体体现;

2.是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 基本条件; 3.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根本性 的工作; 4.是提高企业安全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 重要举措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 5.是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 化和科学化,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保障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促进企 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6.有助于实现对企业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实现长 治久安; 7.有利于推动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三、定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 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 程和标准等规定,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使企业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满足职工安全健康、文明生产的愿望。☆ 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全天候 ☆ 人、机、环境、管理 ☆ 体现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健康、安全与环境之间 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 体现“风险管理、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思想。

四、内涵

1.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是安全工作的职能部门,其工作质量和绩效关系到企 业全体的安危兴衰,“正人先正己”,必须首先使其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并做出 表率。2.生产班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基层细胞,保持班组安全、有序、文明、健康 的活动,整个车间才能生机勃勃,因而班组必须要有安全工作标准。3.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作业场所,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其作业现场和操 作程序等,均可采用预先设定的安全生产质量标准来加以控制。4.通过开展安全监管部门、生产班组、作业现场三个方面的安全达标活动,逐 步实现企业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生产标准化。5.以上各项工作的安全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达到 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6.通过安全达标活动,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生命安全、职业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保护企业财产不因事故遭受损失。7.通过达标活动,创建安全文明单位,推动社区安全文明建设,实现国泰民安、安全发展!促进全社会经济建设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原则

1.国家安全监管部门引导、企业自愿、中介机构提供技术服务; 2.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协会组织、机构评审、政府公告” 的原则,负责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和指导等服务工作; 实施主体是企业 监管主体是安监部门 服务主体是中介机构 3.《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规范、标准》已经或将以安全生产标准(AQ)的形式 来发布的,我国《标准化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 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第十四条规定:强 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规范、标准》 就是安全生产领域的技术性法规(AQ),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无论企业 是否自愿申请考评。企业自愿申请考评 标准强制执行

六、目标

实施标准化系统的最终目标 获得最大 经济效益 创造最佳竞争环境 降低社会风险 创造最优工作条件 消除管理缺陷 降低工作风险

七、核心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生产

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13个方面。建立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基础之上,涉及企业的所用人员、作业 和活动。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维护标准化; 作业现场标准化;行为动作标准化;安全生产 管理标准化。

八、创建步骤与内容

安全标准化系统:

1、策划

2、实施与运行

3、检查与评审

4、评审与改进

(一)策划 1.各类人员分层次进行培训,理解和掌握《考评标准》的要求和内涵。2.依据《考评标准》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做好职能分解。3.成立考评领导小组,提供人力、物资资源。4.全面开展排查,摸清企业现状。5.在查清企业安全现状的基础上,确认目标,即确定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等 级目标。

(二)实施与运行 1.依据确认的目标,针对排查的问题,确定整改计划。2.加强领导,落实并实施整改计划,确保目标的实现。

(三)检查与评审 1.成立考评组,提供资源保障,做好自评准备。2.企业自评,编写自评报告。3.向考评机构申请考评或复评。

(四)评审改进 1.所建立的标准化体系的适宜性。2.控制事故,持续实施体系框架内标准要求的内容。——证书保持 3.不断完善,提高水平,降低事故。——证书升级

九、注意事项

一是要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安全管理现代 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安全监管部门强制推动的一项工作。二是要注重与企业的生产特点相适应。企业要立足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合理评定企业的安全状况,突出抓住制约本 单位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集中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合 理的确立考评目标。第二部分: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1.国务院 2004 年 1 月 9 日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 发[2004]2 号)。《决定》明确指出: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制定和颁布重点行业、领域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安全生产生产工作标准,在全国所有的工矿、商贸、交通、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企业生产流程各环节、各岗位要 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生产责任制。生产经营活动和行为,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有关 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2.《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国家安监总局(安监管政法字 [2004]62 号); 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导则》(AQ2007—2006); 4.《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地下矿山实施指南》(AQ 2007.2); 5.《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露天矿山实施指南》(AQ 2007.3); 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尾矿库实施指南》 AQ 2007.4)(; 7.《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小型露天采石场实施指南》(AQ 2007.5); 8.《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中国安全生产协会)》 9.《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国家安监总局 10.《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国家安监总局 1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国家安监总局 12.《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办法(试行)》国家安监总局 13.《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考评标准》国家安监总局 14.《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炼钢单元考评标准 》国家安监总局 15.《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炼铁单元考评标准 》国家安监总局

16.《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办法(试行)》国家安监总局等 17.《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规则(试行)》 目前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主要行业: 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烟花爆竹;冶金;煤矿;机械制造 企业; 建筑工程施工等。第三部分:相关激励政策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做好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工作的通知”(安 监总政法〔2008〕127 号)中明确要求: “要结合换证工作,积极推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活动。对已经取得《安全 标准化企业证书》的企业,当其提出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申请时,可直接办理延 期换证手续”。2.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做好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有关工作的通知”(危化 函[2008] 51 号)中明确要求: 对已取得《烟花爆竹安全标准化企业证书》的企业,其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 期满换证时可不再进行安全评价,直接办理换证手续; 对正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企业,可以将标准化考评工作与安全评价 合并进行,换证时由发证机关参照标准化考评报告审查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做 出是否予以换证的决定; 对尚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企业,一律依法重新进行安全评价,以确 保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工作质量。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正在研究《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第四部分: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规则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国安全生产协会负责组织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二级企业和冶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以下 简称:一级企业)考评工作。

二、工作准则

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须在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考评工作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客观、独立、公正地做出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结论。

三、考评机构申请认定条件 向协会申请认定作为一级企业考评机构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条件;

(三)有不少于 10 名经过协会专门培训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员资质的人员,其中专职考评员不少于 3 名; 有与其申请承担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考评技术服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 术人员;

(四)有所承担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的过程控制文件和质量保证体系。

四、考评机构申请程序 向协会申请认定为一级企业考评机构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具备条件的申请人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机构申请书》和本细则第 四条规定的材料提交协会安全生产标准化办公室;

(二)协会安全生产标准化办公室收到申请后,应在 10 个工作日内对申请进 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并书面通知申请者。经审查符合要求的,与该申请人签订考评机构资格认定协议书,并出具考评机构 资格认定证明。

五、考评程序(考评程序框图)

(自评与申请)企业咨询获取标准——企业自评达到一级——申请经市、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盖章——上报中 国安全生产协会(审查与审核)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组织审查——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组织现场审核——形成评审报告和备案表 ——上报安全监管总局(核准与发证)安全监管总局核准——颁发发证书和标志牌

1·企业自评 企业向协会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考评前,应组织自评小组,对照适 用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标准及有关规定进行自评,逐项给出自评分值,并 形成自评报告。1.自评报告内容

(一)企业简介(企业性质、地理位置和交通、生产能力和规模、就业人员、企 业下属产业单位情况、主要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方式和主要设备设施);

(二)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及主要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四)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教育培训计划和档案、教育培训内容);

(五)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设施“三同时”(安全生产投入、安全设施“三同时” 履行情况);

(六)事故及应急管理(机构、队伍、预案及演练等情况);

(七)安全生产绩效(近三年事故伤亡人数、十万人死亡率、事故起数、职 业病发生等情况);

(八)自评结论及申请考评等级。3.企业申请 自评结果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以下称申请企业),应将《企业安 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申请表》和《企业自评报告》报请省级安全监管局进行审核并 签署意见后,向协会提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考评申请。4.协会审查 协会收到申请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申请表和自评报告后,对申请材料的完 备性进行审查,对申请材料不完备的,通知企业补齐。审查通过后,做出受理决 定,并通知考评机构和申请企业。5.签订考评委托书和技术服务合同 申请企业收到协会的受理通知后,与考评机构进行联系和协商,签订安全生 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考评委托书和技术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定考 评范围、考评工作量等相关事项。6.考评专家组对自评报告进行审查 考评机构在收到申请企业的考评委托书和协会转交的申请材料后,应及时成 立考评专家组,组织专家对申请企业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符合性进行审查,审查 通过后,做出启动现场考评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企业。现场考评工作由考评专家组组长全面负责,考评专家组成员应满足协会的有 关要求,并报协会备案。7.制定考评计划 考评专家组根据申请企业提交的材料和自评报告制定考评计划,并将考评专 家组成员名单及考评专家组权限等内容的考评计划,在考评实施前通知申请企 业,以取得申请企业对考评专家组成员、考评活动、考评日程等安排的同意和确 认。8.现场考评方法 现场考评采取: 提问 交谈 查阅文件和记录 现场检查与抽查等方式

若有必要,可以进行现场检测与测量。9.现场考评程序

(一)考评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由考评组长主持,考评组成员及企业有关人员参加。说明考评的目 的、范围和依据,确认考评计划及考评进度表,简要介绍考评的程序和方法。

(二)实施考评 考评组成员按照考评计划和任务分工,实施现场考评,获取客观证据,给出 公正客观的评价和打分。

(三)考评组内部会议 在末次会议前,考评组应召开内部沟通会议,对照适用的相关行业考评标准 及有关规定评价考评证据,对给分点、扣分点、不符合项及对应的考评证据进行 汇总,形成一致的、公正客观的评价和打分意见,并给出总体考评结论和等级结 论推荐意见。

(四)汇报会议 在末次会议前,考评组应事先向申请企业最高管理层简要汇报考评情况,通 报总体考评结果和等级推荐意见,取得申请企业的理解。

(五)考评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由考评组长主持,考评组成员及企业有关人员参加,宣布考评结果,提出不符合项整改要求。10.考评报告内容

(一)考评专家组组长及成员姓名、资格;

(二)考评日期;

(三)申请企业的名称、地址和邮政编码;

(四)考评的目的、范围和依据;

(五)文件考评综述;

(六)现场考评综述;

(七)打分说明、不符合点、纠正措施要求、验证方式及综述;

(八)考评结果和等级推荐意见;

(九)其他需说明的问题。11.考评备案 考评机构对考评专家组组长提交的考评报告等考评材料进行全面复查,并填 写《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备案表》,连同考评报告一起提交协会。

12.公告、颁发证书和牌匾 同意给予所申请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等级的,报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相关 部门核准,并予以公告; 协会向申请企业颁发统一式样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证 书和牌匾。13.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证书和牌匾 在 3 年有效期内,申请企业发生死亡事故或具有重大影响的其它事故的,由 协会收回证书和牌匾。一年后可重新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考评。获级企业可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 3 个月向协会提出换证的书面申请,由原考评机 构在证书有效期内对申请企业进行全面复评; 复评通过后换发新等级证书; 等级 证书有效期满后,未申请复评或复评未获通过的企业不得继续使用等级证书,并 报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向社会公告。14.复评与换发新证 获级企业可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 3 个月向协会提出换证的书面申请,由原考 评机构在证书有效期内对申请企业进行全面复评;复评通过后换发新等级证书; 等级证书有效期满后,未申请复评或复评未获通过的企业不得继续使用等级证 书,并报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向社会公告。15.证书保持 获级企业应对照适用的行业安全标准化考评标准及有关规定每年进行一次 自评,形成年度自评报告,并报送原考评机构进行审查。获级企业 1 年内未进行 自评,暂停其等级证书,可提出恢复等级证书的申请。第五部分:工作初步成效

(许多行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效果明显)1.全员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使安全文化开花结果 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全员进行了强化安全意识、安 全技能的教育,而安全意识提高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和精神力量,则是提升安全工 作的境界,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保障。同时,企业安全文化也借助安全生产 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和办法来支撑。2.按“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使安全责任落 实 到位 企业要成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形成“层层负责、事事负责、人人负 责”的良好局面,而安全生产标准化所遵循的一个主要原则为“分级管理,分线

负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而这些原则和管理 网络的形成使安全责任有了牢固的基石。3.自觉执行法规标准,使安全法制落实到位 《考评标准》主要依据国家或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而制定的。企业按照 《考评标准》 开展工作,实际上是对照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寻找差距,依据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搞好整改。因此,其全过程是贯彻落实安全 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具体体现。4.加大隐患整改,使安全投入落实到位 安全投入是保障企业实施综合治理,进行隐患整改,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础。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创建过程中,许多企业的各级管理者深刻认识安全 投入的重要意义,全面、准确地把握安全投人的效益分析,真正加大了安全投人。5.应用安全技术进行实施整改,使安全科技落实到位 实施隐患整改,必须依托安全技术。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创建过程 中,许多企业大量引进和应用了多种安全技术,并进行了改进,如果把这些技术 汇编成册,将是一本极好的技术财富。正是这些安全技术的应用,使安全科技在 企业中落到了实处。第六部分:几点工作体会

1.领导重视是关键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因此,只有 企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才能确定创建一级企业的日标,才能在人、财、物等方 面给予支持和投人,以保证目标的实现。2.责任落实是核心 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众多,且 《考 评标准》覆盖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所有内容,为此,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职责,构 建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尤为重要。3.教育培训是基础 企业的实践证明,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准确理解《考评办法》和 《考评 标准》的实质含义,对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而要达 到目的,必须采用教育培训这一有效方法。4.综合治理是途径 企业在对照《考评标准》,实施整改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实行综

安全标准化建设 篇3

1.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1.1组织开展“禁高”宣传工作 根据2006年4月农业部发布的公告,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桦甸市农业局开展了高毒农药禁用、限用监督管理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咨询、培训等形式使广大农民了解禁用、限用高毒农药的重要意义,使全市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1.2举办农资经营业户培训班 邀请省、市有关专家讲解我国农药目前现状、农药管理工作、农药市场变化及如何控制农药残留等相关知识,使农药经营人员掌握当前形势下如何经销和使用农药,提高了广大经销商对《农药管理条例》的认识,增强了遵纪守法自觉性。同时,配合科技下乡等活动,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使农民充分认识到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危害性,使经营者自觉做到不经营、广大农民自觉做到不使用,为全市农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3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以销售环节为重点,开展了“拉网式”排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一个死角、不漏一个疑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为了杜绝禁用农药的继续使用,减少农药经营者的损失,降低市场管理和农药废弃物处理压力,桦甸市农业局向农药经营者宣传有关禁用农药的相关规定,帮助经营者进货和销售,搞好品种的更新换代。

1.4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优良的农业生产环境是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基础。在工作中着重做到“三加强”,即加强农业环境定位监控点的建设。在全市所有乡镇(永吉街道)建立农业环境定位监控点,每年进行两次抽样检测,以此加强对工业“三废”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控;在生产基地推行标识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树立标识牌,强化保护措施;加强绿色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管工作。

1.5狠抓基地生产管理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标准化生产是基础。桦甸市农业局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市农业部门围绕5大品种,70余家农业企业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做到平时有检查部署,年中有督查,年底有考评。由于市、乡两农业部门积极扎实工作,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来势良好,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的基地按“四有”要求开展工作。做到有牌子、有田间生产档案、有技术指导操作规程、有专门人员指导。

1.6严把“准出”、“准入”关 强化生产基地管理,在城区蔬菜基地全面实现了产销证制度,不仅对蔬菜基地的农户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全面技术指导,健全生产档案,而且对上市蔬菜实现产销证制度;强化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为把这一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在领导力量、技术力量和资金方面予以了倾斜。专门抽调专职检测人员,定期对农贸市场进行抽查,改由原来一旬一次监测改为一周一次例行监测。

2.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到位 生产经营企业和部分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检测手段、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

2.2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平衡性较大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看,安全水平还不稳定,个别月份质量安全合格水平偏低。

2.3农业标准化意识不强 桦甸市虽然制订了一系列的农业标准,但是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对农业标准了解不多,理解不深,推广不快。农业标准化贯彻实施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4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够健全 桦甸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虽然开展了蔬菜、水产品、水果等药物残留监测,但是由于受经费等条件的限制,检测的频率较低,覆盖面不广。县级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健全,手段不足,工作仅限于农药残留速测,检测水平不高。

2.5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有待加强 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农药残留为主的市场准入检测水平还较低,市场主办单位的责任意识、主体意识还有待加强,市场准入的监管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农贸市场虽大多已建立“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点”,但正常开展检测工作的并不多。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基本建议

3.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3.1.1加快完善农业标准体系 尽快形成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生产技术规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衔接、检测方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

3.1.2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切实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

3.1.3提高实施标准的层次和档次 积极鼓励农业企业在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中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开展质量和环境管理认证,使农业企业质量管理迈上新台階。

3.2加快推进优质安全农产品基地建设

3.2.1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全市土地分散生产经营的方式,给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带来了严重障碍,也是农产品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可追溯的最大瓶颈。因此,必须结合高效农业规模化,促进土地的加快流转,走规模化生产之路,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切实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分散的农户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范畴,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

3.2.2指导农产品生产者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 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规定,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避免因违反使用农业投入品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3.2.3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要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打好基础。

3.2.4逐步建立产地准出制度 指导、监督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工作,建立检测室,配备检测人员,对不合格农产品禁止上市,逐步建立产地准出制度。依法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扩大检测范围,增加监测频次,定期或不定期公布抽检结果,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3.3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3.3.1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地认定 继续鼓励生产管理规范、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的生产(养殖)基地和加工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

3.3.2加强农产品标识管理 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统一规范”的原则,大力推进“三品”率先标识和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率先标识工作。

3.3.3加大优质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 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等设立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专销区,实行连锁经营和集中配送,不断拓展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

3.3.4加快品牌农产品的培育和发展 积极扶持企业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品牌,对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等给予扶持。加大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媒体广告以及博览会、招商会、网络营销、专题报道、展销会等多种促销手段,提高公众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3.4进一步加大全程监管的力度

3.4.1加强产地环境监管 加大排污企业的监控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污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各地农产品品种特性和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加快适宜生产区、禁止生产区的划定,从产地环节切断有毒、有害物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途径。在防止工业污染的同时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快推广应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控制和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提高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控制水产养殖废水的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3.4.2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加强农药、兽(渔)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抽查,严厉打击制售、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不断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长效机制。要加快推广使用安全高效农药、兽药,结合“便民超市”下乡,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活动,推行农资连锁经营,逐步建立农资信誉体系。

3.4.3加强农产品市场准入监管 督促市区各农产品批发市场自行或委托开展准入检测,并做好相关技术服务工作。批发市场对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工商和农业部门报告。工商部门要依法对违禁农产品进行处理,责令农产品的直接销售者停止销售,追回已经销售的农产品,对违法销售的农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监督销毁,并对销售者进行处罚。督促大型超市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市区所有大型超市都要配备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农业部门在对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现场检查时,对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可查封、扣押并移交工商部门处理。

3.4.4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 先从定性检测开始做起,逐步向定量检测发展,有计划地开展“三品”基地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并依据规定公布检测结果,促进企业自律。对监督檢测中发现的问题,要找出问题的根源,落实整改措施,必要时给予警示通报。对“三品”产地、产品连续两次抽检不合格的,由国家有关认定认证机构给予摘牌处理。

3.5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3.5.1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促使监管员队伍做到结构合理、作风优良、业务过硬。同时,要加强质检机构检测人员仪器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专业人才队伍。

3.5.2健全检测体系 按照“省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区域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质检站为基础、市场(企业、基地、超市)速测点为补充”的要求,加强县(市、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站)和重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速测点的建设,为实现基地“准出”创造条件。

安全标准化建设 篇4

1 主要做法

1.1 抓谋划, 明确思路, 形成安全标准化建设合力

(1) 谋划思路。该公司通过认真研究有关文件精神, 制定了安全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坚持从构建标准、抓好宣贯、选好试点等环节入手, 确立了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4个阶段, 即宣传发动、制定标准、组织实施、完善总结。在具体操作中坚持以建标贯标为核心, 立足本单位实际, 突出特色和亮点, 使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

(2) 落实机制。该公司成立了安全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小组, 将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列入公司重要工作日程, 构建“专业人员集中研讨, 公司领导分头负责, 有关部门具体推进”的立体工作格局, 制定了一系列监督、考核制度, 使创建工作真正实现了责任、组织、措施、落实“四到位”和全方位闭环管理, 确保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3) 凝聚合力。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该公司及时采取会议、讲座、宣传栏、多媒体等方式充分宣传动员, 促使全员深刻理解和把握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内涵、意义和方法, 逐步实现由“要我创建”到“我要创建”的转变, 形成了“人人重视、全员参与、凝心聚力搞创建”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1.2 抓标准, 整合资源, 构建安全标准化建设体系

(1) 认真分析梳理, 构建标准化体系。以省电力公司《县供电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和标准目录为基本要求, 并参考国家电网公司农电标准化建设基础标准目录, 认真分析梳理, 构建了该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体系架构和目录。完成了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建设, 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规范有序、安全管理专项工作到位, 按照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规章制度4个类别, 建立了涵盖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基本框架。

(2) 认真整合优化, 科学建立标准内容。一是按照“全员落实安全责任、全面贯彻安全措施、全过程消除安全隐患、全方位促进安全供电”的要求, 采取引用与完善相结合的方法, 对安全管理有关制度、措施、办法等进行认真梳理, 整合优化, 先后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标准312个 (其中技术标准48个、管理标准246个、工作标准18个) 、规章制度19个。二是以便于执行为目的, 做到标准规范、制度规范、流程规范、图表规范、记录规范及资料规范, 以省电力公司46项管理流程和101种图表及记录为支撑, 该公司共编制流程75项, 建立记录及图表等基础资料范本146个。实现了“标准和制度有规范流程模式及说明、有标准文本格式、有标准记录模板、有检查标准、有考核评价标准、有绩效奖罚标准”的标准体系内容, 各项安全工作日趋规范。

(3) 坚持正确原则, 确保标准体系规范实用。在建立标准体系过程中, 坚持“一个指导、三个注重”的原则, 确保标准体系规范实用。一是以上级精神为指导, 严格按照省电力公司要求, 参考国家电网公司农电标准化建设有关内容, 构建本公司安全管理标准体系。二是注重标准的实用性, 结合本单位实际需要和特殊工作要求, 进一步拓展和细化有关标准及内容。三是注重标准的系统性, 建立覆盖企业安全管理各方面业务的标准体系, 并充分考虑其统一性、针对性、完整性和可扩展性。四是注重标准的严肃性, 加强动态管理和动态考核, 对每个标准的执行都制定了具体的评价考核体系, 严格奖惩, 维护标准的严肃性。同时, 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措施、完善标准内容和标准体系。

1.3 抓落实, 搭建载体, 推动安全标准化的贯彻实施

(1) 以宣贯为载体, 加强对标准的培训。理解和把握精神实质和工作要点是保证标准、制度有效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定标准和制度过程中, 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 让员工在参与中理解和把握有关内容。标准体系建立后, 该公司多次组织开展标准化知识、流程管理、精益化管理等全员培训, 并利用展板、谈体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

(2) 以信息为载体, 拓宽使用标准的途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建立了安全管理标准化网页, 设立了上级政策、内部制度、标准内容、工作流程、基层动态、考核通报等板块, 每周对有关板块内容进行更新, 同时注重加强标准化的督导落实, 成立了安全标准化建设督导队, 每周五通过内网视频会议通报督导情况, 点评基层工作, 提出工作建议。通过这些措施, 实现了安全管理标准资源共享, 促进了安全管理标准的具体落实, 也调动了基层单位广大员工执行标准、遵守标准、落实标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有效地促进了标准的实施。

(3) 以现场为载体, 促进标准的日常管理。从加强农网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入手, 充分体现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内容。在标准化作业方面, 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周密制定作业方案, 加强作业现场组织工作, 严格落实安全措施, 从工作组织、计划管理、方案落实、现场监督等各个环节, 排查消除作业隐患和风险。认真落实“三票一单一卡”, 杜绝私自组织作业和农电工干私活。同时深入开展“无违章现场”创建活动, 制定了具体标准, 对每个作业现场都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督导、专人作业, 所有人员都保证具备相应的资质, 把责任、管理、岗位紧密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了到岗、到位、到责。

2 几点体会

2.1 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活动必须坚持全员参与

安全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全员、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系统工程, 留下任何一处“死角”就等于在安全管理上埋下了隐患。所以, 要使安全标准化建设收到预期效果, 就必须坚持广泛发动, 全员参与, 形成氛围。只有全员参与, 才能保证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到位”, 才能形成效应。反过来, 形成一定氛围和声势, 又有助于引导员工广泛参与活动。

2.2 贯彻安全标准必须坚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选好载体是取得实效的基础, 搞好安全标准化建设必须以具体实践行为为载体, 通过行为载体, 体现安全标准化管理。只有这样, 安全标准化才会有依托, 才能实现理念向行为的转化。否则, 安全标准化就会失去基础而成为“空中楼阁”, 导致效果差异。

2.3 制定安全标准必须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一定的形式体现一定的内容,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离不开一定的形式, 但形式要根据安全生产需要而优选, 以效果最大化为取舍标准。既要坚持多样, 又要做到实用, 实现形式、内容、效果三者的统一。

2.4 巩固安全标准化必须坚持教育与养成并重

让安全标准化成为行为习惯, 必须坚持教育与养成并重。理念教育是行为养成的前提, 让人接受一种理念不易, 使之转化为行为习惯则更难。所以, 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就要把着力点放在行为养成上, 采取引导、激励等多种手段, 增强员工践行安全理念、履行安全标准的习惯, 用安全标准规范其安全行为。

2.5 完善安全标准必须坚持动态创新

安全标准化建设情况汇报 篇5

安全标准化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今天,市局安全标准化考评组在此召开专题考评会议,对我公司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审,充分体现了对我们公司安全发展的关心和重视。在此,我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对各位领导及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公司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

公司自1989年建厂以来一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始终把安全工作视为企业的生命工程、效益工程、形象工程和基础工程,并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公司上下形成了“我要安全、人人安全”的理念,不论在公司发展的哪个阶段,一直都对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2010年是公司深入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一年,公司从上至下决心把安全标准化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起来,推动公司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并从方方面面加强了管理。安全标准化工作开展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成立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

其实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我厂在08年就已着手进行开展,08年公司组织由安全环保科科长带队的学习组,到当时安全标准化建设已达标的四川川投集团公司进行考察学习(该公司属黄磷同行),经过该次学习借鉴,为我公司安全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基础,该组成员最后全部成为了后来公司安全标准化建设的主力队伍。

在接触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后,我们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抓好安全标准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也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安全标准化搞不好,安全生产没有保证,企业就没有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生存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要做到强化自觉抓安全、保安全、求生存、图发展的战略意识。而要搞好安全标准化,首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所以我们从提升队伍素质、加强领导、完善制度等方面对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给以了大力保障。

首先,突出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地位,成立安全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建设目标—2010年完成安全标准化三级考评(由于考评要素变动导致延期至今进行评审)。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工负责、全员参与的原则,规定上到公司总经理,下到各班组组长及个人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全面负责。同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成立综合检查组和考核主管部门,各专业职能部门负责考核、检查、指导本专业的标准化工作。从而形成了从公司负责人到基层,层层负责的标准化责任体系,为搞好安全标准化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其次,健全安全标准化制度体系。搞好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关键是有科学、严密的制度和对制度严格的落实,规范人的行为,促进物的规范管理,达到现场环境协调有序。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建立,把它作为搞好安全标准化的一项基础工作来对待。

2010年4月3日公司组织涉及公司各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公司所有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梳理评审,该项工作历时3个月,共计评审完成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69个,管理制度91个,部门职责18个,岗位安全职责27个,事故应急预案15个,出台安全标准化见证台账40个,完成风险评估182项,汇编完成标准化工作手册9本,其中包含《管理体系文件》、《管理要素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部门及岗位安全职责》、《风险管理体系及风险评估》、《工艺安全》、《应急救援预案》、《作业见证表格》。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公司已有安全管理体系距安全标准化要求还有很长距离,也为公司安全标准化的后期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精细管理,全员培训,加强检查,实现现场动态达标

我们以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动态管理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推行精细化管理,通过标准化使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一是明确责任,规范现场操作行为。从严从细分解指标,形成了从上到下逐级落实,从下到上层层负责的标准化管理体制,现场管理人员做到目标明确、分工细致、指导到位、考评细致;操作层,责任清晰、工序到位、行为规范、操作熟练。从物料采购到成品堆放、从设备维修到现场操作,通过人的规范操作,物的稳定运行,完好的环境实现现场动态达标。深入实施安全标准化“就近管理”和班组全过程管理,注重情感、责任、素质三项管理,突出岗位个体能力的发挥和班组这个基本生产单元效能的发挥,以“想、看、干、管”为核心,规范了员工进入工作面后的工作程序,责、权、利相统一,使每个岗位的作业人员主体责任更明确,行为更规范。

二是注重全员安全管理培训,利用公司每年度的安全教育培训,将安全标准化建设要素贯彻到每位职工的行为之中,突出专业培训,突出岗位达标,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途径的培训,通过安全教育培训让各岗位职工明白了各自岗位上的安全风险,进一步提高了职工对危险源点的辨识及对事故风险的防范能力。

三是坚持动态检查和综合检查结合,加大检查力度。通过标准化建设我们明确了公司的安全检查类别,其安全检查分为厂级安全检查,车间级安全检查,班组级安全检查,而在厂级安全检查中又细分为常规安全检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性检查,节假日安全检查等。

厂级安全检查公司成立了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检查组,在检查中,要求检查人员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实事求是,认真填写检查表。在检查中严格按照新标准和新规程条款进行,重点检查考核设施、装备、资料等基础工作,主要从现场管理上的标准化水平去考核评比,以此促进安全标准化扎实开展。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或隐患,通过现场告知、设置警示、限期整改等多种形式的防范措施,对限期内不完成整改的部门及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及考核。

安全检查工作的落实,隐患在限期内的消缺,使其安全管理工作达到了从制度建立到具体工作的落实上形成了有机统一,真正实现了安全管理的动态达标。

三、加大安全资金投入,确保安全标准化稳步达标 要达到本质安全,其安全基础设施建不健全关系重大,我们高度重视安全标准化基础工作。对照标准,制定实施规划,加强完善设备、设施、资料等基础性工作的完善,实现安全标准化工作从注重物的管理向提高人员素质、规范操作行为转变,从注重形象达标向扎实开展基础工作达标转变。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保证设施的适用性。按照安全标准化标准的要求完善和使用好各类基础设施,在设施的选购上,做到符合标准,适用可行;在设施的使用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日常的维护,规范人员的操作,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公司由于建厂时间长,很多基础设施腐蚀严重,公司借助本次安全标准化建设,对其进行整治,对原吊料天桥防雨棚进行更新建设,对精制系统进行防腐加固,对所有重要设施进行安全标识,对原有不健全的安全标识进行了更新,完善了各岗位安全危害告知,增设了应急药品箱等。

二是完善基础资料,保证资料的规范性。针对基础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各类记录、台帐、报表、规程、措施、图纸等资料统一了标准和格式,做到了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装订规范,统一归口,全部建档管理,对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管理制度等进行上墙管理,使其操作管理人员能及时对比工作中出现的偏差,从而及时得到更正。

安全资金的投入确保了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稳步推进,至2010年11月底共计完成安全标准化建设投入61万元,其中三套吊料天桥装置的更新完成投资30万元,各车间防腐加固完成投资15万元,安全设施投入5万元,各类标识牌的制作投入3万元,各种制度镜框的上墙投入3万元,各种记录台账的建设投入2万元,其它安全投入3万元。

四、安全标准化实施后取得的成绩及暴露出的问题 经过制度建设及全员安全培训,我公司安全标准化建设正式实施是从2010年7月10日开始正式运行,经过一个月的试运行,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纠正,对记录台账等见证性文件进行了跟踪完善。在运行过程中安全标准化建设小组每天下到各部门班组进行工作指导,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纠正,对生产运行环节出现的矛盾进行有效化解,在其运行后的10月21日至23日公司标准化考评内审人员在咨询机构的帮助下对公司安全标准化达标进行审核。在审核中发现公司经过建设安全标准化,对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岗位人员安全职责进行了完善,所有建设制度具有操作性,完善了安全资金管理,做到了账目清楚,安全作业见证台账的建设,对生产安全制度的落实起到了跟踪追溯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通过安全标准化建设,不管是从职工安全意识上,还是在我们的作业环境上,从硬件设施的完善更新建设,到安全制度软件健全上,都较未开展标准化建设前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安全标准化的推行使得职工对各自岗位上的危险源点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从而在作业活动中能正确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的完善,隐患整改措施的落实,作业许可的审批,随着一系列安全措施的深入,为公司本质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公司安全管理开创了新的局面。

虽然我们在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上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公司安全设施还有待健全,生产设备设施老化,安全监管存在疏漏等等,都距离安全标准化二级乃至一级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五、今后工作打算

安全标准化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保持其持续改进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借鉴同行业的先进经验,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政府下达的各项安全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努力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杜绝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鉴于该项工作是企业初次进行系统性的建设,致使建设中的相关指标可能出现与标准要求存在误差及不完善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我公司一定及时给予整改完善。

贵州黔能天和磷业有限公司

安全标准化建设 篇6

一是必须注重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职工全员参与性为基础。

职工是既安全生产的主体,又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主力军,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其生命价值更应该得到尊重,为此,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更应引起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煤炭企业着力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离不开职工这个安全生产主体,即使有完善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也要职工去践行,否则也是一纸空文。目前,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流行这样一句话:“将要我安全生产标准化,改为我要安全生产标准化”,就是彰显了职工安全生产这个主体的作用。

因此,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必须以职工全员参与为基础。充分调动全体职工参与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根源。不断强化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意识,提升职工操作技能,发挥每个职工的创造性,才能整体推进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进程。

二是必须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建设督促落实。

在大力推进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进程中,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也深知其重要性,纷纷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了长远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对推进此项活动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能够更好地统一推进活动的开展,但在实践工作中,注重形式化的现象也尤为突出,再好的机制,没有考核、检查、评比、督促落实也可谓是“天方夜谭”。

重在督促落实,强化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把好班前安全确认,推行班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开展班后安全质量标准化评估,是一条有效途径。

而作为安全生产管理者的监督管理必须到位,对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检查、评估环节更显重要,高标准、严要求,推行精细化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切实强化安全生产流程中的现场督导,逐步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行为,并形成督促与监管约束机制,才能有效提升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水平。

三是必须着力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化管理。

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矿井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为此着力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重在标准化,关键在落实,既有严格标准,就必须时时处处按标准进行考核与督促,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充分掌握标准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标准化知识普及与运用推广,让职工了解掌握标准,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践行标准,养成规范自我操作的行为。

规范化管理必须体现标准一律化,检查、考核公开、公平、公正,贯彻落实上务实求真,形成班评估、旬检查、月考核奖罚兑现的激励机制。

规范化管理必须形成整体配合、协调一致的态势,在注重对安全生产现场践行标准化的同时,必须做实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切实做到考评做到依数据说话,奖罚重业绩。

规范化管理必须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贯彻执行。标准是衡量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敢于坚持标准,才能规范职工行为,逐步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促进矿井安全生产顺利运行,从而有效保障矿井“大安全发展”战略的实施。

四是必须以发展、创新为手段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为了更有效地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对矿井安全生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进程中,必须以发展、创新为手段,保障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探索追求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新境界。

发展是动力和源泉,只有坚持发展,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才会生机勃勃、永葆生机与活力;只有坚持创新,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成果才会日新月异、硕果累累。

以发展的眼光衡量矿井安全生产,用创新意识总结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新成果,并在实践中深入推广,矿井安全生产活力才会魅力四射。

着力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是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结合矿井安全生产实际,发展、创新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矿井安全生产才能和谐安康发展。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探析 篇7

何谓“标准”, 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标准就是衡量事物的准则与尺度。如果规定了统一的系统准则与尺度, 就是标准化。在煤炭行业, 煤矿质量就延伸为用量化了的指标衡量煤矿产品品质、煤矿施工质量和员工服务质量三部分。而涉及煤矿安全的工作主要包含后两项。国家自从1986年就开展“质量标准化, 安全创水平”活动, 直到2003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国煤矿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 才明确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概念, 同时制定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及煤矿考核评级办法 (试行) 》, 确立了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和根本途径。

二、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推进管理现代化

做成事情, 认识到位是前提, 创新管理理念是做好的关键, 煤炭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成效, 与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的关系是休戚与共的。我们再总结煤矿安全事故时, 有许多案例事实, 甚至是血的教训都足以证明:煤矿要保证安全生产, 效益提高, 必须要有技术含量高、现代化程度高的安检设备, 这是安全生产的基础, 此外, 必须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这些是安全生产的保障, 但是仅仅有这些还不够, 有了这些, 但是有漠视制度的人就可能导致更大的安全事故, 所以, 操作者还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这些规章制度。因此, 煤炭企业从长远发展和安全生产的角度考虑的话, 就必须重视对员工的的质量标准化教育, 从而使他们不断提高对质量标准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以新的观念和理念抓好这一工作。为此, 可以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比如安全设备调试演练、安全质量标准化测试、安全质量标准化竞赛, 请相关部门的专家授课培训等来提高员工的安全质量知识, 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对管理人员, 要更加注重对他们的培训管理, 让他们认识到安全质量标准化关乎企业的生命和自我提升, 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认识的, 并且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自觉的运用, 充分认识到:不安标准化流程违规作业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按标准化生产流程来操作就是延长自己的生命, 质量标准化建设员工的“保护伞”, 必须从思想上重视, 行动上践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理念。

三、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关键是人的作用, 必须坚持“人才兴企、人才强企”的理念。人才是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如果煤矿企业没有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的人才, 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煤炭企业缺乏企业必须的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的人才, 从而使的基础工作相当薄弱。因此, 煤矿企业要抓住“牛鼻子”, 质量标准化方面的人才是关键。

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标准化生产的根本, 企业要想具备这方面的人才, 一个途径是畅通引进专业人才的渠道, 广泛引进企业急需的质量标准化建设人才, 给予优厚的待遇, 留得住人才, 再一个途径就是通过加强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和知识的培训, 比如可以通过举办质量标准化生产管理培训班, 员工技能短训班, 网上在线学习, 高校进修学习等途径和手段, 培训企业内部在职人员, 培养质量管理专门人才;同时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 在员工脑海中形成一种理念:企业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是企业和员工的生命。通过这些形式建设一支适应企业现代化质量标准管理的专业队伍, 从而解决制约煤炭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的人才缺乏问题,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创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体制机制,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目前,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体制机制不健全, 不完善, 有规章不落实, 管理不高效, 人浮于事现象严重,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善于对旧章旧规开刀子, 解剖企业标准化建设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把做实做好煤炭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管理人员明确分工, 并且明确岗位职责,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根据其对企业贡献的大小来在职称上、待遇上有差别,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改革创新现有技术, 并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人员实行晋升和物质奖励。此外,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成败, 投入能不能保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必须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 并且确保安全投入逐渐增加, 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条件得到改善和提升;按照国家的要求, 进一步落实煤矿负责人下井跟班带班制度, 严格现场管理, 有效杜绝“三违”现象;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 加强管理, 科学合理组织生产, 坚决制止“三超”行为;健全完善煤矿安全标准化生产制度体系, 关键是严格执行到位。煤炭管理部门应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让相关企业认识到企业质量标准化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从而巩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成果。

总之, 煤炭企业永恒的主题就是安全生产, 这也是煤炭企业长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根本。为此, 煤炭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财力上要向质量标准化安全生产投入倾斜, 特别是对于一些安全设备的技术更新的投入, 制度上, 健全完善质量标准化体制机制,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管理上, 必须把规定落到实处, 加强现场监管, 创新管理机制, 构建“大小三防”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提升机制, 有效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安全目标实现;确保全面落实安全责任;确保严防死守, 实现安全生产, 努力开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新局面。

摘要:煤矿要想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安全生产, 质量标准化是前提, 所以, 重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 是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重大课题。为此, 煤炭企业应当做到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为实现煤炭质量标准化生产而努力。

关键词: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

参考文献

[1]李振国, 王新伟.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探讨[J].煤炭工程, 2005.

[2]周晓峰, 赵姗姗, 阚恒.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9.

[3]安火宁.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高标矿井探索与实践[J].煤炭企业管理, 2006.

[4]马金山.煤矿安全质量标准的制定程序及方法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1.

[5]周晓峰, 赵姗姗, 阚恒.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9.

[6]徐武合.煤炭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应着力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煤炭工程, 2011.

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探讨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安全规程,作业标准化,施工

近几十年来, 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成就, 科学技术水平也在迅猛的提高。这就给所有行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挑战,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健全安全制度体系已成为企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作业领域需要应对的新情况主要表现为: 1) 水利项目建设规模明显增大, 各类事故频发生, 安全作业形势严峻; 2) 以往建造的水利设施出现了很多的结构性腐蚀问题, 发挥效能隐患多; 3) 异常气候发生频繁, 致使各类自然灾害破坏严重。基于此, 实施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作业规范化进程, 是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作业健康发展、实现水利工程阶段式提升的关键手段。

1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作业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考量

( 1) 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经营企业主体责任担当制度。依托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经营企业主管责任人、工程管理者、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事故追究制, 把安全作业职责紧密结合到每一名建设者、作业工序, 严密实施了大家共同参与的贯彻流程, 实施时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完整周密地排查各类工程问题和缺陷还有达不到工程规范要求的操作环节和部位, 构建操作性强的实施规划和步骤, 严格落实各个整改和完善指令, 进而推进水利工程企业安全作业稳定运行。

( 2) 大力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企业的安全管控质量。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作业规范化是说依照水利建设单位的具体条件, 遵循我们国家现有法律章程条款, 大力改善水利工程企业风险控制水平, 严控总繁体建设流程, 对对缺陷地方实施完善。徐完整构建一系列正规、全面、稳妥的管理框架体系, 优化水利工程建设企业的整总体管理效果。

( 3) 改进水利工程建设企业根本性安全品质。在故障考量、事故预判的前提下, 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作业规范化制度体系建设对对施工装备赋予了相关的控制标准, 推进落后作业建设工艺在工程领域中的尽快出局, 推进消除陈旧工程建设工艺、技术, 尤其是没有安全保障的施工工艺、设备及产能, 从实质上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作业, 增强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安全作业效果及提升其工程建造的实力, 改善实质性安全效果及实力水平。

( 4) 能够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打造诚信的企业声誉。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作业规范化的实施能够把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管理优化到一个新的阶段, 增强水利建设单位的整体实力。现实社会上下已普遍关注到安全作业规范化体系构建及实施的客观价值, 且运用了一整套的舆论造势及相关的政策支持, 此番战略能够让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并获取社会的信赖和拥护。

2 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作业规范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 1) 一线监管团队力量不足。现阶段,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作业安全标准化监管工作上还存在监管组织不完备。监管职能发挥不到位、技术业务能力不足、执法素质差等缺陷和问题, 这类状况与我们国家现实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作业规范化制度体系的约束规程不统一。

( 2) 水利工程建设安全思想观念不到位。部分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作业监管机构把充分的精力置于应对大面积整修、大范围联查等工作环节及后续故障处置等应急环节上, 放松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作业规范化等条件性、永久性安全工作。一些水利工程建设企业觉得构建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作业规范化费时、费力、费财, 实施成本高而且短期内收获不到其所带来的效果和收益, 进而应对以消极应付的态度。

( 3) 安全管理建设经费支出少。尽管相当一部分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均已充分体悟到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作业安全控制的必要性, 然而为了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此类公司在安全保障制度建设及安全设施建设的成本投放比例仍然很低, 致使水利工程建设安全控制、作业安全管控及施工安全监管工作严重不到位, 这在相当幅度上降低了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作业的施工质量。

( 4) 水利工程建设企业中参加安全施工标准拟定工作的人员规模、能力及相关水平大部分偏低。现实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作业规范化进程正处于开始时期, 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作业规范化的管理者严重不足, 很多企业和个人都是首次参与拟定及编制相关制度标准, 达到完美程度仍需下一点功夫。

3 强化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作业规范化构建的策略

( 1) 增强领导的关注度, 把职责充分地担当起来。制定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作业基准是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安全施工作业的一个关键手段, 而且其亦为公司管理不断进步的根本需要。实施以业务合格、技能达标及企业经营升级为基本目标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作业规范化构建能够更大幅度的增强公司经营管理质量, 制定公司风险控制任务。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作业管控的基本任务是实现公司安全管控的任务, 切实保障职工拥有安全作业的自身权利, 可大力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企业安全制度体系的贯彻执行。因此, 实施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作业规范化构建是公司决策者的首要任务, 需给予充分的关注, 组建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作业领导小组, 且清晰划分出内部成员的职责, 把职责归属到具体的个人, 实施整体贯彻落实。

( 2) 强化安全教育, 增强安全意识。有效运用诸如会议、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一切舆论宣传媒体平台, 大幅度增加对安全知识的宣传攻势, 广泛多流程宣讲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 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和自觉贯彻实施标准的良好氛围, 不断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安全生产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 树立达标企业有荣誉感、不达标企业有紧迫感, 消除企业等待观望、畏难不动的思想, 实现从“要我达标”到“我要达标”的转变。

( 3) 打造良好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舆论氛围。水利企业要提高监督执行力度, 构建良好的安全氛围。通过进行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提升了水利企业的安全保障水平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让所有的员工都具有安全责任感、安全危机感和紧迫感, 使用“一票否决”的方式进行安全管理, 如果出现事故, 部门将无法得到评优资格。使用这种制度可极大提升员工的主动配合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 各个部门的自我整改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此外, 在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 要善于找出重点, 分类进行指导根据水利行业的基本特征, 要将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管理重点, 重点解决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突出问题和漏洞。利用达标建设提升设备整体水平、增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改良作业环境, 使岗位责任落实到位, 全面提升水利施工企业的安全保障水平。

4 结语

总之, 在水利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入安全生产标准, 可以推进水利工程安全建设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也是提高水利企业安全水平和安全行为的重要措施。在进行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时, 要重点做好基础工作, 提高管理人员的重视力度, 构建良好的安全环境, 让每一个员工都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从而提升水利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雷俊荣, 张滇军.加强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对策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2 (02) .

[2]白顺江.大力抓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J].河北水利, 2011 (08) .

海洋平台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 篇9

关键词:标准,安全,海洋平台,效益

海洋平台是一个特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海洋平台人员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 就有着完全不同于陆地的要求。无论在生产施工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都需要建立一种共同重复使用的、具有很强约束力的安全文件。海洋平台安全管理标准化, 就是健全海洋平台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海洋平台安全科学管理水平, 统一和优化作业的程序和标准, 求得最佳操作质量、操作条件和生产效益。

1 海洋平台标准与安全的有机融合

标准与安全是两个概念, 但应用在同一个环境中时, 可以把二者有机统一, 用标准来规范安全。

1.1 标准与安全的分类

安全分类比较简单, 主要分为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大类 (不可抗据力量因素除外) 。这里所说的安全分类, 是指现场施工安全, 并不是指行业分类。物的主要因素, 主要包括机械工具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二个方面。人为因素由于管理者的失职, 或失误造成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决策错误等造成事故, 由于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不到位而导致作业过程中违章作业。海洋平台对于安全工作来说当然是重中之重, 但每个平台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也不一样, 造成安全管理工作不统一, 不利于上级部门的管理。

1.2 标准与安全的共性

标准和安全都具有可标识性、可共同遵守性、可约束性、可认知性, 标准和安全都具有可进行文件化、制度化。因此, 标准与安全是能够有机统一的。如图1所示:

即标准涵盖了海洋平台, 安全也涵盖了海洋平台, 而二者的交集便是海洋平台安全标准。

2 海洋平台安全标准化流程

制定标准的目的是要实行标准化, 但这个过程是逐渐的, 需要一个推行的流程。海洋平台安全标准化的流程, 可以用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来表示。等边三角形反映的是标准化的基本过程, 即“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标准的更新”。但标准化过程并不到此为止, 当第一个过程结束后, 第二个过程就开始了, 第二过程的终点又是第三个过程的起点……标准化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循环中一步步向前发展的。

2.1 制定标准

制定标准是基础。作为海洋平台一线, 制定标准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围绕“职责标准、制度标准、流程标准、标识标准”四个要素, 不断量化标准、细化标准。首先, 要制定各种国际、国内公约、法规在海洋平台规范化的执行标准;其次, 要细化、完善、补充公司的有关规范、制度、条例和守则, 使之更利于平台现场执行, 更贴近于海洋平台安全生产的实际;最后, 要总结固化海洋平台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好的习惯和经验做法, 以便更好地指导安全生产实践, 进一步规范海洋平台工作人员的行为方式, 让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应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做、什么地点做、为什么要做和怎样去做的海洋平台安全全面管理模式, 追求“零缺陷、零违章、零事故”的目标, 并把这种安全管理文化贯穿到安全生产的实际中。另外, 海洋平台设备安全管理同陆地略有不同, 如何使海洋平台设备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也是我们值的深思的一个问题, 最关键的就是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来规范。

2.2 实施标准

海洋平台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要求全体职工共同贯彻执行, 所以要抓好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要学习、宣传、训练、推广标准化作业, 让每一名职工了解标准化的内容、意义和如何实现标准化, 真正做到“事事遵体系人人守标准”。首先, 我们把标准化管理作为海洋平台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海洋平台及时采集公司安全会议精神以及公司各级领导关于标准化管理的重要讲话, 对全体职工进行贯彻宣传。其次, 结合海洋平台工作实际推广标准化。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 加强防硫化氢、井控、防火防爆、防污染等工作并就这一系列的做法进行固化, 把安全标准变成职工言行习惯。

2.3 更新标准

更新标准是保障。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 标准要与变化着的环境以及工艺技术的进步相适应。只有持续地改进, 才能保证标准的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标准化的进程中, 要力戒“重制定、轻实施、无更新”的现象出现。

作为生产一线的生产者, 一是要在海洋平台的安全生产实践中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标准的科学改进,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反馈有关信息, 为公司安全管理标准的再加工、修复和优化提供有力的借鉴。二是要依据客观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对涉及海洋平台的安全标准进行梳理和修订, 落实海洋平台科学性的安全管理措施。

3 海洋平台安全标准的文件化和标识化

海洋平台安全标准必须文件化和标识化才能转变成职工的言行守则。这也是安全标准化的基本要求。

(1) 制定系统化的海洋平台安全标准, 如专业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职工平台安全守则、岗位安全职责、海洋平台安全用语、海洋平台安全手势等。目前中石化集团公司已推广《员工守则》, 这也是对我们海洋平台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一个有力借鉴。另外, 海洋平台在有限的空间集成了大量的石油专业设备设施, 如何确保这些专业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管理, 也是安全标准的一个课题。应将陆地上成熟的管理模式结合海洋平台特点进行有机融合, 确保石油专业设备设施在海洋平台的有效使用, 以安全标准化促进海洋平台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

(2) 规范海洋平台安全标识, 采用简单明确好记的图文方式, 并且标注中文和英文, 同国际接轨。标识、指示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工作必须依据被设置区域的使用功能、安全疏散规律、安全管理要求以及设备造型特点等综合考虑。采用国家标准公共信息图形标志对标识系统的设置, 采用国际通用语言, 使其具有优美、一目了然的优点。

总之, 目前海洋平台安全标识还处于探索建立阶段, 我们要充分总结海洋平台安全生产的实际经验, 总结出一套贴近生产实际、易于识别和理解的海洋平台安全标识系统, 促进安全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马林段一泓《全面质量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2006.4

安全标准化建设 篇10

随着煤矿生产水平的不断延深, 生产条件越来越复杂,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地温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安全管理难度随之增大。规避危险源, 实现煤矿安全发展目标, 必须从基础工作抓起, 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责任制, 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但从煤矿安全管理和职工队伍专业文化素质看, 质量标准化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开展质量标准化建设需要做大量工作。

二、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思路

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思想认识。

质量标准化涵盖采煤、开拓、掘进、机电、运输、通风、防治水以及地面辅助生产环节。各个环节都符合法律法规、安全规程的规定, 安全生产才会保持良好状态, 才能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矿井安全发展。煤矿职工接受质量标准化观念, 必须统一思想, 强化职工安全质量意识。正确处理好安全质量标准化与生产、效益和其他工作的关系。通过深入开展宣传动员, 深入细致地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贯标工作, 认清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大意义, 增强工作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大宣教力度, 加快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步伐, 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大力宣传国家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增强干部职工把安全质量工作搞上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高广大职工对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认识, 坚定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信心;安全与质量、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讲安全必须抓质量, 抓质量必须搞好质量标准化, 生产与安全质量不相悖, 安全质量出效益的观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大力宣传质量标准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使职工牢固树立起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理念。针对部分职工不知如何搞质量标准化的问题, 区队班组重点贯彻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和关键环节, 帮助职工理清思路, 明确工作步骤和重点, 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 加强制度建设, 细化检查标准。

进一步健全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 根据安全规程、操作规程的要求, 结合现场作业实际,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如规划目标、实施方案、监督考核办法、奖罚办法等。制度建设要体现科学化、人性化, 以激励为主, 奖罚兼顾, 不能将制度流于形式。通过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机制, 确立分级管理, 逐级负责, 落实责任的管理体制, 达到管好人、干好活、负好责、保安全的目标。做到每个专业、每个工种、每道工序及每项工作都达到标准化要求, 实现工程质量全过程、全方位达标, 使生产活动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中, 管理人员要分片包干, 充分发挥安全网员、群监员作用, 形成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合力。现场工程质量不达标视为不合格, 必须现场整改, 否则不予验收。管理人员与职工同升井同下井,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质量验收员严格按标准考核, 相互监督, 相互制约, 管理人员要支持质量验收员工作, 形成从严、从细、扎实的工作作风。装备、设施、材料始终保持安全运行的状态。保护设施齐全, 动作灵敏可靠, 人、物、系统才能保持安全和谐统一。坚持质量无小事, 现场哪怕一个夹板螺丝没上好, 一个锚杆托盘没压紧, 尺寸上有一点达不到设计要求, 都要认真对待, 严格按制度执行, 决不含糊。针对质量标准化的问题, 不是一罚了之, 要分析原因, 找出责任者, 吸取教训, 落实整改措施, 质量隐患不排除, 绝对不进行下一道工序。开拓工作面现场打眼、装药、放炮、锚喷等工序存在缺陷的, 技术管理人员要当场指导规范操作, 当班安全质量达不到标准的坚决推倒重来。要把安全质量标准化摆到生命工程的高度, 及时总结经验, 培育典型, 树立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样板区队和班组, 召开现场会, 进行评比表彰, 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 引导和带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面提升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

3. 加大科技投入, 推进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矿井经济效益的提高, 安全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进步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激励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 推广应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 围绕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质量标准化建设要结合矿井地质开采条件实际, 制定相应政策, 落实专项基金, 加大质量标准化建设投入。强化现场技术管理, 编制切实可行的作业规程, 杜绝技术管理工作的随意性, 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严禁超能力组织生产会战, 通过加大技术投入, 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 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积极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推广应用信息化、自动化及监测监控等手段, 发挥科技创新对提升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作用, 解决影响煤矿安全的水、火、瓦斯、地温等突出问题, 降低安全风险。在实际工作中, 机电自动化监测设备存在着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地方, 煤矿主要领导应要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关注, 对技术创新参与人员给予适时奖励, 引导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与技术改革与创新活动。物和系统的本质安全是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之一, 推进本质安全必须加大老设备更新换代、老系统的技术改造, 进一步提高系统、装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减少人员投入, 因为生产环境少一个人, 就会多一份安全。

4. 弘扬安全文化, 强化班组建设。

从人的社会化角度看, 对人的一生影响深刻的是文化, 而不是单纯的法规制度和行政命令。企业要将安全文化作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用安全文化的影响力, 提升职工对质量标准化的认同。班组是企业的基层组织, 加大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力度。要通过安全例会、班前安全教育、现场培训、安全警句和标识、开展每日一题教育、三违帮教、事故追查与处理、案例教育、安全讲座等形式, 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 规范操作行为, 使职工自觉遵章守纪, 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明确安全教育在班组质量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性, 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质量标准化学习要有计划, 有检查, 有考核, 针对生产现场的薄弱环节, 提建议, 补措施, 抓整改。对违章违纪的职工严格管理, 做到奖惩兑现, 把班组三不伤害制度落到实处。社会对煤矿存在一定偏见, 认为煤矿是高危行业, 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不发生事故才是偶然。加强质量标准化管理, 把事故降到最低甚至零事故, 即煤矿发生事故是偶然的, 不发生事故是必然, 这就是本质安全。班组是企业的细胞, 班组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 做到遵章守纪, 按章办事, 干标准活, 杜绝三违才能从基础上把住安全关。每一项工作、每一道工序都要靠人去完成, 这就要求班组成员在潜意识里要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 行动上按规范去操作。针对煤矿职工队伍专业文化素质较低的实际, 必须强化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职工安全技能教育培训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运用典型事例, 现身说教, 促使职工思维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由“他律”向“自律”转变。提高安全技能培训效果, 要克服流于形式和走过场的弊端, 实行教考分离, 侧重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培训, 将分配政策与技术素质挂钩, 鼓励职工自学技术, 提高综合素质。

5. 强化监督检查, 落实管理责任。

加强基础工作, 提高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安全法律法规的管理制度, 落实管理人员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 一级保一级, 个人互保联保的安全保障体系。管理层要深入现场带班, 掌握作业地点动态安全状况。现场安全管理由粗放型、单一性、机械性向集约型、多变性、灵活性转变;现场的质量标准化和安全等级状况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事故控制由事后的追查分析向事前的隐患预想、查找、消除转变。把住人员关, 生产环境中的所有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 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把住设备、材料的入矿关, 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材料不得进入生产系统;把住生产系统安全运行许可证的发放关, 对提升、机电运输、通风等主要系统, 采掘头面, 要害场所, 制定详细的安全运行标准, 组织安全、技术管理人员验收, 合格后验收人员签字;达不到安全运行标准的不得运行或生产, 在生产或运行过程中, 出现不安全因素不符合标准时, 随时摘牌, 整改完后重新验收;把住工程施工前的设计审查, 施工中的工程质量, 施工后的检查验收关, 实行工程质量负责制。做到管理体系无漏洞, 工作环境无隐患, 现场工作无三违。煤矿外委工程严格按照一井一制的安全管理要求, 派驻安检员现场跟班监督检查;每月组织对外委工程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和验收,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情节严重的, 立即停止作业整改。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确保施工安全。

三、结语

安全标准化建设 篇11

基本农田是国家从战略角度出发,为了满足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耕地最低需求量,老百姓称之为“吃饭田”、“保命田”。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在去年的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及造福子孙后代的高度,提出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这是国务院赋予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当前各级政府服务“三农”、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工作和政治任务。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实现我省粮食稳产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省以农村土地整治为抓手,积极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省人大在全国率先颁布了《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明确了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实施、验收、权益维护和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要求;2009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意见》,明确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职责,提出了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从2001年到2011年,全省共安排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近2000个,投入资金160余亿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500余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设施和耕作条件,大幅提高了粮食产能,湖南粮食产量已实现“八连增”,且连续两年突破600亿斤,其中稻谷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创造了以占全国3.2%的耕地产出占全国6%的粮食的奇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这些成绩的取得,可谓“功不可没”。

国家提出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我省一些地方财力有限,长期以来对基本农田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大量灌排沟渠、田间道路等农业生产设施得不到有效改善。虽近年来资金投入大量增加,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但至目前为止,全省4885万亩基本农田中,仍有85%以上达不到旱涝保收的条件。当前,国家提出要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新建一批基本农田示范县,新上一批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对我们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基本农田建设,是难得的契机。

“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给我省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是1495万亩,今年的任务是419万亩。而从2011年的情况来看,我省基本农田建设规模为150万亩,即2012-2015年的年平均建设规模将是2011年的近3倍。同时,国土资源部于去年9月印发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对高标准基本农田进行了明确界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和更严的建设要求。可以说,今后一段时期内我省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将十分繁重,在迎来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以务实的举措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广泛宣传教育。充分运用各类媒介,加大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意义、作用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和掌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有关政策和制度,激发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和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学编制规划。全省各级都要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结合实际,科学编制本级规划。省级规划重点分解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明确全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区域、重大工程、资金安排及保障措施等;市级规划重点提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区域布局,分解落实本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确定本地区重点项目和资金安排;县级规划重点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项目、布局和工程措施,明确安排时序。

加强组织领导。当前,各级政府要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国土、财政、农业、交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保障资金投入。在保持现有资金渠道和用途不变的前提下,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为主体,引导和聚合相关涉农资金,共同投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发挥综合效益。要积极探索激励机制,鼓励民间资金投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断拓宽资金渠道。

加强实施管理。在项目立项、设计和预算编审、实施、验收和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监管。尤其要注重发挥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确保工程质量优良,资金运行安全,干部不出问题。

浅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 篇12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概念

通过企业全员、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监管, 促使企业安全生产科学化、可视化、可控化, 实现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现代先进安全管理理念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有机结合, 是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方式的升级版, 对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现状的根本好转, 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

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多为原则性规定, 要将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付诸实施, 还须有更为具体、详尽的标准和规程予以支撑。

2.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承担者理应是企业自身,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也是责任落实的具体实践。健全科学、完备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建立, 使安全生产标准的制 (修) 订工作具体化、系统化。

3. 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落实安全生产源头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质是风险管控。风险管控首先要选定适合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方法, 然后对企业的各类作业环境、操作过程和设备设施进行危害因素进行及时识别和风险评估, 企业作业人员应全程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有利于及时找出事故隐患的真正源头, 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有效的源头防控手段。明确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 将事故隐患的源头风险管控好。通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将企业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前移。

4.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

企业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便利, 同时也对我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企业实施包括安全生产标准在内的强制性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要更加公开、透明, 安全标准化体系要主动借鉴国际社会安全标准。也是促进企业与国际标准接轨, 全面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效途径。

三、如何构建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1. 统一思想认识, 为构建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营造良好氛围

企业员工既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践者, 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最大受益者。在安全生产标准化构建时, 要通过宣传发动, 营造人人关注安全, 人人支持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通过企业各层级的培训, 将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化作企业全员的自觉行动。建立由企业负责人、各部门参加的考评小组, 为构建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提供人力、物力资源。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考评小组主持下, 安全管理部门和各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安全管理现况排查。为制订安全生产标准化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 依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 结合企业安全管理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性目标

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目标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基础, 是有效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和构建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前提条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首先要从组织构架、安全绩效评定等方面,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的要求, 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安全生产标准化方案必须涵盖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安全技术标准、安全设施标准、现场安全标准和安全作业标准等内容, 应包括企业基建、管理、培训, 生产操作、技术、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各环节, 缺一不可, 相得益彰。在制定安全标准化管理目标时, 还需考虑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相关标准, 行业已有相应的标准, 还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参照执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目标应参照基准和参数, 管理基准及参数要可进行检测、评估, 且能体现持续改进的理念。

3. 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授权的第三方评审机构进行评审, 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转型升级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通过一段时间的有效运行, 持续改善后, 对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与《考评办法》, 通过自我评价提交自评报告, 向承担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任务的权威机构提出等级评审申请。申请三级等级标准的, 经评审机构按《考评标准》的要求进行评审, 符合三级等级标准后, 由评审机构报地市级安监部门核准。符合二级等级标准的, 由评审机构报省级安监部门核准;申请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 要报请省、市安监部门批准。再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国家安监总局核准。不符合等级的企业要按照评审报告提出的要求进行整改, 从而使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对评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的企业要重点抓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巩固, 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着力抓体系提升, 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抓督促改善。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授权的第三方评审机构评审升级, 推动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同时安全管理工作同步升级。

四、结论

生产安全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 只讲效益、不讲安全企业无法长期生存, 它不仅危及企业自身、员工家庭, 还将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就是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升级, 从源头上系统化的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也是企业落实“以人为本, 安全发展, 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摘要:本文首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进行了阐述, 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阐述了如何构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上一篇:缩小城乡差距下一篇:档案馆数字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