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群子系统

2024-08-14

建筑群子系统(精选12篇)

建筑群子系统 篇1

摘要:通过对南京市某超高层建筑群区域消防给水系统进行分析, 提出在超高层建筑群中, 采用常高压与临时高压相结合的区域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方式, 相对传统单纯临时高压给水方式而言, 具有安全可靠性高、简化消防控制系统、节省机房面积等显著优点。在此基础上介绍该超高层建筑群区域消防给水系统设计及设计主要技术参数。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区域供水

1 工程概况

南京金融城位于河西CBD中央商务区, 建筑用地面积7.9万m2, 总建筑面积7.4万m2, 地下4层, 主要功能为汽车库, 地上为10栋建筑高度超过100 m的高层建筑, 主要功能为金融机构总部办公用房, 包括银行、保险公司、服务供应商等。

金融城整个用地范围被穿越的河道和地铁线分成了3个地块, 10栋高层建筑分布其中:I号地块有2栋 (1#、2#楼) ;II号地块有5栋 (3#、4#、8#、9#、10#楼) ;III号地块有3栋 (5#、6#、7#楼) 。10栋建筑建筑层数和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2#、4#、6#楼45层, 建筑高度199.50m;9#楼37层, 建筑高度161.72m;8#、10#楼33层, 建筑高度144.92m;1#、3#、5#楼33层, 建筑高度144.75m;7#楼30层, 建筑高度132.7m。每个地块内均有2栋或3栋建筑相互邻近且有1栋最高的建筑, 如图1所示。

2 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方式

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 必须考虑消防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和消防供水方式。消防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只要按照消防设计规范中的规定采用即可, 竖向分区消火栓系统不大于1.0 MPa、喷淋系统不大于1.2 MPa。消防供水方式则可以选择临时高压系统或常高压系统。

2.1 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灭火时必须启动消防泵增压供水, 系统可靠性主要取决于各消防主泵的正常启动运行。临时高压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消防给水方式。

该工程1 0栋建筑的高度均超过120m, 按相关规范, 采用临时高压系统时必须设置上下二级消防主泵串连供水, 在每栋建筑的中部均应设置中间消防转输水泵房, 地下消防泵和中间消防转输泵串连工作, 属于二级消防泵串连的临时高压系统。

室内各消防给水系统 (消火栓、喷淋和大空间水炮等) 的上下级消防泵都应当独立分开设置, 即使按照消防泵设置数量最少的区域供水方式:设置一组地下消防主泵同时服务2~5栋建筑, 该工程消防主泵的总数也将达到70台。此外, 区域供水泵的下级主泵 (地下消防泵) 同时与最多5栋建筑的上级主泵 (中间消防转输泵) 联动运行时, 对上下级消防泵的联动控制有较高的要求, 消防泵控制系统必然是很复杂的, 建筑顶部楼层的消防供水安全性完全取决于二级消防泵能否同时正常运行, 对于消防立足自救的超高层建筑而言更加明显, 面临系统可靠性的问题;同时需要较大的楼层机房面积、消防配电容量、消防给水系统需要通行的室内空间等。

因此, 临时高压系统存在设备多、控制复杂、可靠性保障要求高等特点。

2.2 常高压和临时高压相结合的区域消防给水系统

常高压与临时高压相结合的区域消防给水系统是将两种给水系统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消防给水方式, 即在超高层建筑群中最高建筑屋顶设置高位消防水池, 容量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最大一栋建筑室内全部消防用水量的要求。最高建筑和临近高度较低其他建筑从某一楼层高度以下的所有楼层, 完全依靠屋顶消防水池的重力自流或通过减压水箱后直接供给。其他较高楼层能够利用屋顶消防水池的高度自动充满高区各消防系统给水管网, 此时只要设置一级消防泵组, 而且高区消防泵的扬程不需要太高, 就能满足顶部楼层的消防给水要求。属于一级消防泵的临时高压系统, 相比二级消防泵串连的临时高压系统, 该系统需要较少的消防泵、较低的消防配电容量、控制简单、可靠性高。这种方式即解决了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供水可靠性不稳定、消防设备多、控制系统复杂的问题, 又解决定了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高位水池的设置位置要求高、管路距离长、施工难度大等问题。

该项目均为超高层建筑, 具有设置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基本条件:即具有足够高度的屋面,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特性也允许屋顶可以设置大容量的屋顶消防水池。

最高建筑屋顶设置重力自流的消防水池, 有效容积满足3h火灾延续时间内同时使用的所有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总用水量 (620m3) , 整栋建筑室内消防的水量全部由屋顶消防水池提供。最高建筑从某一楼层高度以下的所有楼层, 完全依靠屋顶消防水池的高度实现常高压供水, 最高建筑的屋顶消防水池也可以服务临近高度较低的其他建筑, 形成高层建筑群的区域常高压供水系统, 系统简单、安全可靠。

常高压和临时高压相结合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组成:地下消防水池泵房、中间消防转输水箱泵房、屋顶重力自流消防水池、重力自流中间消防减压水箱、高区消防泵房、各消防给水系统 (消火栓、喷淋和大空间智能水炮) 管网和配套设施, 采用该供水方式, 该项目消防主泵的总数减少到57台。

因此, 采用以常高压给水系统为主、以临时高压给水系统为辅的区域消防给水方式, 总体具有安全可靠性高、简化消防控制系统、节省机房面积等显著优点。

3 金融城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3.1 需要设置的消防给水系统种类

需要设置的消防给水系统种类包括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大空间智能型主动灭火系统和细水雾灭火系统。

3.2 火灾次数和地下消防水池泵房数量

金融城总建筑面积较大, 按相关要求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应不小于2次。应分区域单独设计消防给水。综合I、II、III号3个地块的总平面等建筑条件, 确定在3个地块内共设置3个地下消防水池、泵房, 即每个地块设置1个地下消防水池、泵房。1个区域地下消防水池泵房可以同时服务2栋至5栋高层建筑。

3.3 消防水源和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消防水源采用市政自来水, 有2路DN300市政进水管分别从雨润大街与江东中路口、雨润大街与庐山路口接入基地。接入的2路DN300市政进水管, 在基地内部每栋高层建筑周边组成了室外生活消防合用供水环状管网。市政进水管最低水压0.25MPa, 任何1路DN300进水管均能满足室外消防设计流量30L/s的要求。

室外消火栓布置间距不大于100 m, 在消防水泵接合器15~40m距离内, 均设置有1~2个室外消火栓, 基地内总共设置了28个室外地上式消火栓。

3.4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该工程采用常高压为主和临时高压相结合的区域, 除了在6栋最高建筑的顶部楼层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外, 全部建筑均采用区域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I号地块消防给水系统示意图, 见图2所示。

按照火灾次数应不小于2次的设计要求, 在3个地块内各地块均设置1套独立运行的室内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设3个地下消防水池泵房。考虑到II号地块内建筑多达5栋, 且最高建筑不在总平面的中部, 仅设1处屋顶消防水池存在负担建筑数量太多、供水较远、不够安全合理等问题。所以, 确定在9#楼增设屋顶消防水池, 最终共有4栋 (3栋最高、1栋次高) 建筑的屋顶设置了屋顶消防水池, 分别为2#、4#、6#、9#楼。屋顶消防水池有效容积, 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全部消防设计用水总量, 屋顶消防水池的消防出水总管, 重力供水至本栋建筑和相邻的1~2栋建筑。屋顶消防水池分成2格, 每格消防水池分别接出1根DN250消防出水总管, 满足室内全部消防用水, 见表1所示。

4 金融城消防给水系统设计主要技术参数

4.1 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主要流程

地下消防水池→地下消防泵→中间消防转输水箱→中间消防转输泵→屋顶消防水池→中区消防给水系统→减压水箱→低区消防给水系统。

4.2 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主要流程和管理

(仅2#、4#、6#、8#、9#、10#楼建筑顶部采用)

地下消防水池→地下消防泵→中间消防转输水箱→中间消防转输泵→屋顶消防水池→高区消防泵→高区消防给水系统

4.3 消防水池、水箱

(1) 地下2层消防转输水池有效容积300m3, 满足1h内全部室内消防用水量要求。

(2) 中间消防转输水箱、减压水箱有效容积30m3, 满足室内消防竖向分区供水的要求。

(3) 屋顶消防水池有效容积620m3, 满足火灾3h火灾延续时间内全部室内消防用水量要求。

(4) 9#楼屋顶消防水池供水至8#、10#楼时, 8#、10#楼顶部楼层 (消防供水高区) 需设置高区消防水泵, 因此在8#、10#楼分别设置了1个屋顶消防转输水箱, 有效容积比减压水箱加大一倍, 达到60m3。

4.4 消防泵房、消防泵

(1) 地下消防泵房共3个, 分别设置在1#、3#、5#塔楼附近的地下2层, 并与地下消防转输水池相邻。地下消防泵总设计流量满足全部室内消防给水系统要求, 并由对应中间消防转输水箱内的水位信号自动控制启停。

(2) 中间消防转输泵房共4个, 分别设置在2#、4#、6#、9#楼的避难设备层 (24层) , 并与中间消防转输水箱相邻。中间消防转输泵总设计流量满足全部室内消防给水系统要求, 并由对应屋顶消防水池内的水位信号自动控制启停。

(3) 高区消防泵房共6个, 分别设置在2#、4#、6#、8#、9#、10#楼屋顶层, 且均位于屋顶消防水池 (水箱) 相邻或在其下部, 高区消火栓、喷淋和水炮消防给水系统, 均分别设置了1套消防稳压泵气压罐给水设备。

4.5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和减压措施

室内消火栓和喷淋给水系统最高静压力分别不大于1.0 MPa和1.2 MPa, 竖向划分为4个区。

(1) 重力供水至设置屋顶水池的本栋建筑。采用设置中间减压水箱和静压减压阀相结合的减压方式, 中间减压水箱设置在建筑中部的避难设备层内。

减压水箱具有减压稳定、简单和可靠的特点, 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

(2) 重力供水至临近的建筑。屋顶水池供水主管供水至临近建筑, 设计时将U型底部的横管尽量敷设在建筑之间裙房的顶部, 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供水主管底部承受的水压。在消防重力供水主管上多处增设静压减压阀。

各栋建筑消防重力供水主管, 减压前后压力变化情况如下:

(1) 2#楼、4#楼最大压力 (4层顶部) 由1.80 MPa降低到1.68 MPa。

(2) 6#楼最大压力 (地下1层顶部) 由2.0 MPa降低到1.72 MPa。

(3) 9#楼最大压力 (地下1层顶部) 1.70 MPa, 消防重力供水主管的最大压力均在1.70 MPa左右。

4.6 消防水泵接合器设置

(1) 高区消防系统, 水泵接合器设置在地下消防泵出水管上。

(2) 低区消防系统, 水泵接合器分别设置在低区消火栓和低区喷淋系统上。

4.7 管材、阀门和配件的选用

对于常高压消防供水系统, 重力供水主管的可靠性十分重要, 提高安全可靠性的主要措施:除了采用双管环状供水、足够大的管径外, 选用高耐压等级的管材和接口, 以及高耐压等级的阀门和配件。

因此, 对于工作压力超过1.20 MPa的DN250消防给水主管, 均要求采用无缝钢管热镀锌, 法兰连接 (采用二次镀锌) , 阀门及管配件公称压力不小于2.50 MPa。

5 结语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 超过100m高度的高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群也将日益增多, 采用常高压为主并与临时高压相结合的区域消防给水系统, 较大程度地简化了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屋顶消防水池、地下消防水池、满足全部室内消防设计用水量的消防转输供水等设施也将会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GB 50045-95 (2005年)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 50084-2001 (2005)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3]祁祖兴.消防给水设施建设及理论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28 (5) :336-338.

[4]杨琦华.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可靠性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1, 20 (5) :25-27+2.

[5]王娟, 韦俊永, 王万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7, (10) :28-29.

[6]雷志明.高层建筑消防给水方式的类型及选择[J].给水排水, 2001, 27 (1) :58-62.

[7]陈秀娟.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的组成与给水方式[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12, (1) :253-254.

[8]李昂.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 2012, 28 (6) :58-61.

建筑群子系统 篇2

第三章:建筑采暖系统

任务1 采暖系统一、采暖系统及分类

根据热平衡原理,在冬季以一定的方式向房间补充热量,以维持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活动所需要的环境温度。

基本设备组成:产热设备(如锅炉、换热器等)、输热管道、散热器

1、按热媒种类分类

(1)热水采暖系统(2)蒸汽采暖系统(3)热风采暖系统

(4)烟气采暖系统

2、按设备相对位置分类

(1)局部采暖系统(2)集中采暖系统(3)区域采暖系统

3、按采暖时间分类(1)连续采暖(2)间歇采暖(3)值班采暖

二、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1、采暖系统的原理和组成 主要部分组成:(1)热源(2)输热管道(3)散热设备 集中供热系统的分类:

1、根据规模不同

分散单户供热系统、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热电厂供热系统

2、根据热媒不同

热水供应系统、蒸汽供热系统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集中供热系统主要有: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热电厂供热系统。(1)区域热水锅炉房供热系统

以热水为热媒;多用于采暖用户占较大面积的住宅小区。(2)区域蒸汽锅炉房供热系统 既能供蒸汽又能供热水;既能供应工业生产用户,又能供应采暖、通风和生活等不同的用户。(3)热电厂供热系统

适用于生产热负荷稳定的区域供热,根据其汽轮机组的不同,分为抽气式、背压式和蒸汽式等不同形式的供热系统。

三、热水采暖系统 热水采暖系统按系统循环动力可分为自然(重力)循环系统和机械循环系统。热水采暖系统按热媒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低温系统和高温系统。

1、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1(2 A、双管上供下回式 B、单管上供下回式

c、不同高度散热器环路的作用压力

2、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机械循环双管上供下回式热水采暖系统 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式双管系统 机械循环中供式热水采暖系统

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式(倒流式)采暖系统 异程式系统与同程式系统 水平式系统

3、高温高压水采暖系统简介

四、蒸气采暖系统

按照供汽压力的大小,分为三类:

(1)供汽的表压力高于70kPa时,称为高压蒸汽采暖;

(2)供汽的表压力等于或低于70kPa时,称为低压蒸汽采暖;

(3)当系统中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称为真空蒸汽采暖。按照蒸汽干管的布置位置,分为三类:

(1)上供式蒸汽采暖系统

(2)中供式蒸汽采暖系统

(3)下供式蒸汽采暖系统

按照立管的布置特点,分为两类:双管系统、单管系统

按凝结水的流动动力,分为两类:重力回水、机械回水蒸汽采暖系统。

1、低压蒸气采暖系统

2、高压蒸气采暖系统

与低压蒸汽供暖相比,高压蒸汽供暖有下述技术经济特点:

(1)高压蒸汽供气压力高,流速大,系统作用半径大,但沿程热损失亦大。对同样热负荷所需管径小,但沿途凝水排泄不畅时会水击严重。

(2)散热器内蒸汽压力高,因而散热器表面温度高。对同样热负荷所需散热面积较小;但易烫伤人,烧焦落在散热器上面的有机灰尘发出难闻的气味,安全条件与卫生条件较差。

任务2 常用采暖设备及附件

目前常用的设备有散热器、暖风机和辐射板。

一、散热器

必具备的条件是:

(1)能够承受热媒传输系统的压力;(2)有良好的传热和散热能力;

(3)能够安装于室内,不影响室内的美观和必要的使用寿命。

1、铸铁散热器

① 翼形散热器 ②柱形散热器

2、钢制散热器

主要形式有闭式钢串片散热器、板式散热器和钢制柱式散热器等。

3、铝合金散热器

4、复合材料型铝制散热器

暖风机是由吸风口、风机、空气加热器和送风口等联合构成的通风供暖联合机组。

供暖所用的散热器是以对流和辐射两种方式进行散热的。

(1)膨胀水箱

膨胀管、循环管、溢流管、信号管、排水管(2)集气罐

集气罐一般是用直径Φ100~250的钢管焊制而成的,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3)自动排气罐

自动排气罐靠本体内的自动机构使系统中的空气自动排出系统外。(1)手动排气阀

手动排气阀适用于公称压力P≤600kPa,工作温度t≤100℃的水或蒸汽采暖系统的散热器上。

(5)除污器

(6)散热器温控阀

这是一种自动控制散热器散热量的设备,它由阀体部分和感温元件部分组成。

(1)疏水器

按其工作原理分为机械型疏水器、热动力型疏水器和恒温型疏水器。机械型疏水器主要有浮筒式、钟形浮于式和倒吊筒式。热动力式疏水器主要有脉冲式、圆盘式和孔板式等。这种类型的疏水器是利用相变原理靠蒸汽和凝结水热动力学特性的不同来工作的。

恒温型疏水器主要有双金属片式、波纹管式和液体膨胀式等。2)减压阀

目前国产减压阀有活塞式、波纹管式和薄片式等几种形式。3)其他凝水回收设备

① 水箱——用以收集凝水,有开式(无压)和闭式(有压)两种。水箱容积一般应按各用户的15~20min最大小时凝水量设计。

① 二次蒸发箱——是将用户内各用汽设备排出的凝水在较低的压力下分离出一部分二次蒸汽,并靠箱内一定的蒸汽压力输送二次汽至低压用户。

任务3 采暖管道的布置与安装

管道的布置与安装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力求管路简单

2、节省管材

3、便于维护管理排气泄水

4、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一、室外采暖管道敷设方式:管沟敷设、埋地敷设和架空敷设 1

根据管沟内人行通道的设置情况,分为通行管沟、半通行管沟和不通行管沟。埋地敷设 架空敷设

架空敷设所用的支架按其制成材料可分为砖砌、毛石砌、钢筋混凝土预制或现场浇灌、钢结构、木结构等类型。

按照支架的高度不同,可把支架分为下列三种型式:(1)低支架

(2)中支架 在人行频繁、需要通行大车的地方,可采用中支架敷设。其净高为2.5~4.0m。

(3)高支架

按照支架承受的荷载分类时,可分为中间支架和固定支架。

对于中间支架,按照其结构的力学特点,可有三种不同受力性能的支架型式: ① 刚性支架——一种靠自身的刚性抵抗管道热膨胀引起的水平推力的结构。② 铰接支架——柱脚与基础的连接,在管道轴向为铰接,在径向为固接。② 柔性支架——支架下端为固定,上端为自由。

二、室内采暖管道的布置与安装

1、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一)热水供暖管路布置与敷设

在布置供暖系统管网时,一般先在建筑平面图上布置散热器,然后布置干管,再布置立管,最后绘出管网系统图。

安装方法:明装和暗装。1.干管的布置

(1)上供式系统,(2)下供式系统 2.立管的布置 3.支管的布置

(二)蒸汽供暖管路布置与敷设

2、采暖管道的安装

1.安装遵循的工艺流程:即安装准备→预加工→总管及其入口装置→干管→立管→散热器→支管的顺序。干管安装程序:管道定位、画线→安装支架→管道就位→接口连接→开立管连接孔、焊接→试压验收

(1)确定干管位置:根据施工图所要求的干管走向、位置、坡度,检查预留孔洞,画出安装中心线。

(2)管道预加工: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管道的预加工,包括下料、套丝、焊法兰盘、调直等。

(3)管道就位: ①干管悬吊式安装:安装前,将地沟、地下室、技术层或顶棚内的吊卡穿于型钢上,将管子初步固定。

②干管在托架上安装:将管子搁置于托架上,先用U形卡固定第一节管道。(4)在支架上把管段对口,按要求连接。

(5)管道连接好后校核管道坡度,合格后固定.(6)立管安装:应从底层到顶层逐层安装,安装时首先确定安装位置,管道距左墙净距不得少于150mm,距右墙不得少于300mm。

3、散热器的安装

散热器的安装形式有明装和暗装两种。

散热器的安装主要包括散热器的布置,散热器的组对,散热器的试压,在墙上画线、打眼、安装支架或托钩,安装散热器。散热器的布置:

有外窗时,一般应布置在每个外窗的窗台下。在进深较小的房间散热器也可沿内墙布置。在双层门的外室及门斗中不宜设置散热器。组对:散热器是由散热器片通过对丝组合而成。试压:一般按工作压力的1.5倍作为试验压力,稳压5min,逐个观察每个接口是否有渗漏,不渗漏为合格。

画线、打眼、安装托钩和支架:根据安装位置及高度在墙上画出安装中心线、孔洞、安装支托架。

散热器安装:与外墙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要求,如未注明,应为30mm;可按国家标准图N114施工。

4、管道、设备的防腐与保温 1.防腐

1)管道防腐的程序:除锈,刷防锈漆,刷面漆。2)常用油漆 3)防腐要求

2.保温

1)保温的一般要求:重量轻;来源广泛;热传导率小,隔热性能好;阻燃性能好;吸音率良 ;绝缘性高;耐腐蚀性高 ; 吸湿率低 ;施工简单,价格低廉。

2)保温材料及制品

供热管道中常用的保温材料:(1)水泥膨胀珍珠岩管壳

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产量大,价格低廉,是目前管道保温常用材料。

(2)岩棉、矿棉及玻璃棉管壳,保温效果好,施工方便。

3)保温结构及其安装

保温结构由保温层和保护层两部分组成。供热管道保温结构的施工方法有:(1)涂抹式(2)预制式(3)填充式(4)浇灌式(5)捆扎式

5、采暖系统的试压与冲洗 1.试压

(1)试验压力(2)试压方法: 2.室内采暖系统的冲洗 热水采暖系统可用水冲洗; 蒸汽采暖系统可采用蒸汽冲洗。

任务4 高层建筑采暖系统

任务:

燃气供应方式

措施及特点

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概述 2 燃气供应方式

2.1 低压供应方式——

P < 0.01MPa

2.2 中压供应方式—— 0.01≤ P ≤ 0.4 MPa

2.3 中—低压供应方式 措施及特点

3.1 阀门设置——均要求为关、闭两态

1)小区总阀——隔离小区与市政燃气管,以利维护、修理。

2)庭院分支阀——各楼栋独立管线总阀。一般不设置。

3)设备阀

——过滤、调压、计量设备

4)引入管总阀

——也叫室内管道总阀 5)表前阀

——也叫户内管道总阀 6)灶前阀

——也叫器具总阀 7)紧急切断阀

a 设备需要时在设备前设置。多为无人值守设备。

b 火灾危害时要求联动切断时设置。如高层建筑燃气表前。

c 重要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引入管处。

8)其他阀门 3.2 管道连接

1)熔接——焊接、热熔接或电熔接

用于高层建筑户外立管,室内暗埋管,穿越不利环境的部位。2)螺纹连接

用于一般明管,暗封部位。多为锥管螺纹连接。3)卡接

——专用卡具

4)法兰连接——设备和阀门为法兰连接时。

3.3 防沉降措施 防沉降破坏,技术上要求将由沉降错位的管段得到有效补偿。手段上要使错位区具有柔(挠)性,如软接或利用管道挠性。

3.4 承重与固定

3.6

热应力影响的消除 3.6

安保措施:

监控设施、报警设施、自控设施、设备固定、安全放散及防雷防静电等、宣传与巡检等。

4存在的问题 规范问题 设计问题 技术问题

管理问题。

任务5 室内燃气系统一、燃气

(一)、燃气的种类 :

1、人工燃气

(1)裂化燃气

(2)气化燃气

(3)干馏燃气

(4)液化燃气

2、天然气

(二)、燃气的性质 :易燃、易爆、有毒

(三)、燃气的主要成分

可燃成分:CO、H2S、CH4等。

不可燃成分:CO2、H2O、N2等。

助燃成分:O2

(四)、燃气的有害成分 :焦油、石蜡、奈、水蒸气、S

二、室内燃气管道系统的安装

室内民用燃气系统的组成:由引入管、总立管、水平干管、立管、水平支管、下垂管、阀门、燃气表及燃气用具等组成。

室内燃气管道安装一般技术要求

①室内燃气管道一般选用镀锌钢管。若采用黑铁管时,施工前做好除锈工作,安装后做好防腐工作。

②为了减少管道的局部阻力,减少漏气的机会,应尽量少用管件,并要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管件。

③室内燃气管道一般采用丝扣连接,管件螺纹有圆柱形管螺纹和圆锥形管螺纹之分。③ 铰板加工丝扣时,要两遍成活,不要一遍铰成。

④ 引入管及户内燃气管道不得敷设在卧室、浴室、厕所、密闭地下室、易燃易爆品仓库、有腐蚀性介质的房间;配电室、变电室、电缆沟、暖气沟、烟道及风道等地方。

⑤ 活接头。为了安装和维修方便,必须在室内燃气管道的适当位置上设置活接头。一般情况下,所有阀门后均应设置活接头。⑥ 套管的设置

⑦ 室内燃气管道应为明设。管道安装应横平竖直,水平管应有0.003的坡度,并分别坡向立管或灶具,不准发生倒坡和凹陷。⑧ 室内燃气管道与墙面的净距。

水平支管安装——立管中的燃气分流到各厨房。其管径一般为15~20mm,用三通与立管相连。水平支管距厨房地面不低于1.8m。

下垂管安装:水平支管与灶具之间的一段垂直管线叫下垂管。其管径为15mm,灶前下垂管上至少设一个管卡,若下垂管上装有燃气嘴时,可设两个卡子。

进户总阀门的安装:管径在40~70mm,选用球阀,丝扣连接,阀后加设活接头。管径大于80mm时,选用法兰闸阀。

燃气表安装:燃气表应设在便于安装、维修、观察(抄表)、清洁、无湿汽、无振动、远离电气设备和远离明火的地方。

燃气炉灶安装:燃气炉通常是放置在砖砌或混凝土制的台子上,进气口与燃气表的出口(或出口短管)以橡胶软管连接。

任务6 建筑采暖施工图 一、一般规定

1.线型

2.比例——总平面图、平面图的比例,宜与工程项目设计的主导专业一致。3.图例

二、采暖施工图

2.1室内供暖施工图的组成

1.平面图——室内供暖平面图表示建筑各层供暖管道与设备的平面布置。内容包括:

(1)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其中应注明轴线、房间主要尺寸、指北针,必要时应注明房间名称。

(2)热力入口位置,供、回水总管名称、管径。

(3)干、立、支管位置和走向,管径以及立管编号。

(4)散热器(一般用小长方形表示)的类型、位置和数量。

(5)对于多层建筑,各层散热器布置基本相同时,也可采用标准层画法。在标准层平面图上,散热器要注明层数和各层的数量。

(6)平面图中散热器与供水(供汽)、回水(凝结水)管道的连接按给规定方式绘制。

(7)当平面图、剖面图中的局部要另绘详图时,应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标注索引符号。(8)主要设备或管件在平面上的位置。

(9)用细虚线画出的采暖地沟、过门地沟的位置。

2.系统图:又称流程图,也叫系统轴测图,与平面图配合,表明了整个采暖系统的全貌。

系统图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布置情况。

散热器、管道及其附件(阀门、疏水器)均在图上表示出来;还标注各立管编号、各段管径和坡度、散热器片数、干管的标高。

3.详图

在供暖平面图和系统图上表达不清楚、用文字也无法说明的地方,可用详图画出;包括节点图、大样图和标准图。

4.设计说明

5.主要设备材料表

三、室内供暖施工图的识读

建筑群子系统 篇3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建筑节能;相关性

“绿色和智能建筑”属于我国对西方国家叫法的综合,在欧洲,大家更加注重智能建筑,在美国,大家更喜欢称之为绿色建筑。“绿色和智能建筑”把节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环保技术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种地方,就是运用最新的理念,最快的速度以及最先进的技术去解决居住舒适度和生态节能的问题。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理念,这个理念应该贯穿在建筑物的建筑、规划、设计、维护以及使用的全过程当中,将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覆盖。这其中的内容包括:建筑设施、绿色建材、智能化家居、智能化系统以及小区管理系统,监控和建筑监控管理系统、建筑环保、辅助和管理决策系统。总而言之“绿色和智能建筑”不单单是振作精神、遮风避雨和享受环境的地方,也不单单是和附近环境相互隔绝的包厢,应该是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一起共同创建和谐的有机系统,无论是城市还是郊区全是这样。

一、绿色建筑对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需要

在资源利用、设备建筑、生态、管理信息等领域,有很多需要解决的信息管理和智能控制的课题,要是不可以很好的实现各种设备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就不能很好的进行建筑物的建设、更新和运行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就没有办法达到。因此,我国的建设工程界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2005年的三月建设部就首次召开了国际绿色、智能和建筑节能大会并且还发表了《北京宣言》,在2006年三月科技部、建设部、环保总局以及国家发改委就联合举行了第二次国际绿色、智能建筑会议,浙江省正在编制的《绿色建筑标准》也是将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分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给智能系统工程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因为绿色建筑和智能系统的共生共存,绿色建筑就需要实现的大多数目标以及实现方案全都离不开智能系统,但是在建设当中的传统工业系统和智能系统的工作要求和环境差别非常大,所以就面临了很多新的问题。

二,建筑设备的管理

在楼宇的自动化系统当中,通常需要对湿度、温度、流量、压力、液位和浓度等等参数进行控制和检测,让其处在一个最好的工作状态,便于用最少的能量消耗和材料,获取比较好的经济收益,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建筑物当中关系到设备、人身安全和系统运行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的状态和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快速发现险情后者危险源,并且运用有效的防范办法,保障建筑环境的安全和质量,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楼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BAS)运用在建筑物的环境控制和检测。BAS经过检测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参数,依照建筑物的运用状况,经过逻辑运算,来进行自动化的调整,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环境空间使用的需求,还可以最大程度上的节约能源。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公共建筑和住宅的数量以及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建筑物在使用和建造的过程当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与此同时还加剧了环境的负担。在能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绿色建筑、低碳生活是我们的新主题。BAS系统在绿色建筑的使用和管理过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在设计的时候,BAS应该运用开放式的标准

运用开放式标准的BAS系统,可以保障BAS系统的连续使用,在建筑物扩容或者维护的时候,可以保障已经有的投资不会浪费。使用开放式标准的BAS系统,可以和建筑物当中主要的机电设备(例如锅炉、变压器、空调主机、电梯、照明等)实现相互联系沟通,进行数据的共享,给BAS系统进行优化控制、最佳运用能源消耗提供的有利条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概念的提出,设备网络就已经能够加入到信息网络当中,实现由点到面、由面到云的飞跃。这个技术的实现,能够将从单栋建筑物的管理,到区域的建筑群管理,再到国家的集中管理变成一个可能,但是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统筹和能源的利用与管理。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BAS一定要采取开放式的标准。在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初,DDC在楼宇的自控领域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生产DDC的厂家,因为每个厂家都基本上使用专有技术,这就导致了很快出现了不同厂家的DDC不能兼容的情况,系统的集成变得非常困难,也就是在一个系统当中不同的厂家DDC产品大多是不能相互操作的。这个情况就导致了楼宇的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基本上都只能让不同的厂家产品进行分别集成,进而形成多个互相独立的厂商的专用子系统。每个厂家专用的子系统不单拥有各自的工作台或者监控操作终端,并且每个子系统的维护、运行和升级都一定要严格依照原来的设备厂家,这就导致了运行费和人员培训费居高不下。

(2)在项目实施的时候,对BAS控制策略进行优化,节约能量的消耗

经过楼宇自控的控制功能,能源可以得到充分和合理的使用,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使得能源费用可以用最经济的方式开支,大厦能够节省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的能源。

三、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趋势

现如今,我国建筑节能的定义还是相对比较狭窄,应该建立在宏观节能的观念上。建筑物节能应该在建筑本身运行节能和建造节能两个方面去进行理解,我国的规范、政策和标准的制定还有有关的理论研究和一些技术,也应该将这个理念作为基础。经过建筑物的智能化系统可以实现运行节能,其中可以由照明系统、控制系统以及动力系统的运行来控制节能,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楼控系统就可以更加方便有利的去实现节能,其中发展的趋势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系统组成网一定会逐渐变得简单,系统的终端控制会很方便。

(2)信息共享渐渐完善,可以多系统的信息共享。

(3)系统联动的功能越来越成熟,解决现在出现的单独控制运行的弊端。

(4)运用新的控制方法及策略来实现中央空调的节能控制。

(5)进行远程维护和检测等,保障系统的良好运行。

四、结束语

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是建筑节能管理的基础,一定要发挥出先进控制功能,实现建筑能源的正确运用以及系统的良好运行,对于出现问题的智能化系统一定要进行有关的改进和调整,与此同时, 对于已有的系统或者将要建立的系统,应当考虑加入或者设计全面的现场监测站还有相关的配套设施,以保证发挥出监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协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绿色建筑和建筑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06)211-213.

建筑群子系统 篇4

1 工程特点

该企业先后建成了5个分厂,最终形成了一个大型工业建筑群。每个分厂都由一个主厂房和多个配套建筑组成,配套建筑分布在主厂房周围,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群。各个厂房全部采用钢结构,结构也大体相同,为两层,在每层内局部又分隔为两层,建有各种设备及办公用房,形成一层、中二层、二层及中三层布局。主厂房除了L段上料区高度达到24 m外,其余高度为18 m,建筑面积大都在10万m2以上。

主厂房每层划分为三个防火分区,共有六个防火分区。一层炉区为第一防火分区,加工区为第二防火分区,包装区为第三防火分区;二层控制区、上料区为第四防火分区,成品区为第五防火分区,成品暂存区为第六防火分区。厂房内结构复杂,生产设备多,可燃物多,湿度大,温度高,温差大,各种干扰多。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形结构的特性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形结构包括环形网络和环形回路两个环形。结合该企业建筑的特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选用欧洲某设备。火灾报警控制器间组成环形网络,每个火灾报警控制器可提供多个环形回路,每个回路可带一定数量的各类地址元件,通过二总线将所有系统组件(如火灾探测装置、手动报警按钮及功能模块等)串接在环形回路中。

2.1 环形网络结构特性

通过二线可以将多达31台各自独立的火灾报警控制器串联起来组成环形网络系统。控制器与控制器之间实行有级别管理或无级别管理,并可通过软件编程实现跨屏控制。各台控制器可设置不同层次的操作、控制级别。各区域子系统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可以独立完成所辖区域的联动功能,也可由消防控制室直接控制。

(1)信息传送快捷准确。

火灾报警控制器联网组成独立环形拓扑结构,每个报警控制器都能发出、接收、纠错、转发网络信息,信息传送快捷、准确。子系统之间能进行无阻碍通信,并能把自身状态信息提供到网络上,网络上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共享系统设备运行信息。

(2)信号两端通信。

当一个或多个节点故障时,故障节点将被网络隔离。当网络线路故障时,故障线路将自动被其两端的节点隔离,如图1所示。

(3)重组网功能。

当网络线路故障时,各节点在独立正常工作的同时,能重组网络,节点仍可以维持通信,如图2所示。

2.2 环形回路结构特性

每台报警控制器可提供5个环形回路,每个环形回路可带127个各类地址元件。环形回路使得火灾报警控制器具有两端寻址方式、信号双向传输的特性。因此,当回路中发生开路或短路时,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1)两端通信功能。

环形回路若发生开路时,可通过A、B两端进行通信,防止通信中断,把系统受故障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范围,如图3所示。

(2)具有较高的保护能力。

系统设备可设置短路隔离器,对于短路、接地故障等有隔离功能。各类系统组件上可设置短路隔离器,使系统在短路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保护能力,如图4所示。

(3)环路接分支的功能。

除了在回路的第一个及最后一个设备外,在回路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作分支连接,支路上最多可连32个地址元件。每个回路上最多可有63个支回路,支路不能再分支路。

3 设计实例

在对该工业建筑群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时,首先根据各个分厂建筑的结构特点及用途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并结合全厂联网的要求进行整体考虑,使每个分厂及全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都能达到安全可靠。

3.1 系统网络设计

该企业消防控制室设在科研楼一层。由于5个分厂位置分散、相对独立,所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在消防控制室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该报警控制器既作为该企业的主报警控制器,同时又作为办公楼、综合楼的报警主机。在每个分厂各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通过二线环形将主报警控制器与各分厂的报警控制器串联组成环形网络。

由于各个分厂在不同时间段建成,在消防控制室又要对各个分厂的消防泵、排烟风机等进行联动多线控制,根据网络数据传送速率62.5 kbit/s的要求,在消防控制室与各分厂之间选用电缆(KVV 20×2.5 mm2)联接,沿室外钢结构支架敷设的电缆桥架进行布线,最终形成了以消防控制室向各分厂辐射的放射性布线方式。这样只需从消防控制室向新建的分厂布线即可,各分厂间不再需要布线。选用电缆中的4芯线作为系统网络联线,在消防控制室进行联接,最终形成系统网络环路结构;电缆中其余16芯线作为消防泵、排烟风机等的多线控制及预留线。

在网络系统中,每两台控制器间的距离可达1 km,由于第四分厂与第五分厂间距离超过了1 km,所以在两个分厂间设计增加了1台信号增强器来满足要求。考虑到多线控制,网络布线没有单独选用光缆,因为选用光缆作为网络布线后,还要选用多芯电缆作为多线控制线。

3.2 环形回路设计

(1)报警区域及探测区域的划分。

为了迅速准确地报出火灾的具体部位,以便就近采取措施,扑灭火灾,首先要正确地划分火灾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按照规范的要求,1个报警区域宜由1个或同层相邻几个防火分区组成,主厂房每层分为两个报警区域,第一防火分区、第二防火分区为第一报警区域,第三防火分区为第二报警区域,第四防火分区、第五防火分区为第三报警区域,第六防火分区为第四报警区域,配套建筑为第五报警区域。

再把报警区域按建筑内不同的使用区域和内部房(套)间划分为若干个探测区域,以及早而准确地确定火灾所在区域或房间。

(2)路由。

每个报警区域由一个报警回路进行监控,主厂房就有4个报警回路,配套建筑有1个报警回路,每个分厂总共有5个报警回路。

在主厂房一、二层内部沿墙壁四周设计距地高为4 m的电缆桥架,4个报警回路沿桥架敷设形成环路,配套建筑报警回路沿室外桥架敷设形成环路。各个报警区域内的探测、控制设备就近接入环形回路,做到路由优化。

(3)有分支环形回路。

环形回路有无分支环形回路和有分支环形回路两种。无分支环形回路通过在设计中釆用4芯缆线,把所有部件串入回路中。这样设计系统的可靠性,回路清晰,便于设备调试及故障诊断,但会使安装施工工序复杂,增加了工作量。考虑到每个配楼都有其单独功能,极其重要,所以在设计配楼这一报警回路时,采用的是无分支环形回路。

有分支环形回路就是在设计中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把分布在厂房内的手动报警报钮、消火栓按钮等重要部件串入回路中,对有些不方便串入或串入后会使回路更复杂的部件采用分支连接。如对某一个探测区域里的多只探测器,把靠近环形回路的一只串入回路中,把其余探测器设计成支路的形式,这样会使施工方便,节约缆线,如图5所示。

在环形回路中15个部件设计1个短路隔离器,在支路第一只探测器处也设置1个短路隔离器,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布线设计。

除了部分砖混结构的配楼的消防控制、通信和警报线路采用暗敷设外,其余的建筑全部采用金属管结合金属桥架保护的明敷设。环形回路沿金属桥架敷设,火灾探测装置、手动报警按钮、功能模块、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等线路穿钢管敷设并引入到金属桥架,接入就近的环形回路。

考虑到建筑内各种电磁干扰严重,环形回路选用ZR-RVVP4×1.5 mm2、ZR-RVVP2×1.5 mm2两种屏蔽线缆。4芯的线缆穿DN20的钢管,2芯的线缆穿DN15的钢管。

4 结 语

对大型工业建筑群火灾报警控制器采用环形网络连接,控制器间具有重组网的功能,信号两端通信,信息传送快捷准确。环形回路结构可双向通信,系统部件串联在环形回路总线中,对有些不方便串入或串入后会使回路更复杂的部件用分支连接。当环形回路中发生开路或短路时,都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把故障对系统的影响降低到最小范围。通过实践得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形结构可靠性高,能很好地解决系统分散、所处区域环境恶劣、回路距离长等问题,特别适用于各类防火安全等级要求高的大型工业建筑群。

摘要:通过对大型工业建筑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环型结构设计及一系列提高环型结构可靠性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大型工业建筑群系统分散、可靠性不高、所处区域环境恶劣、回路距离长等问题,并得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型结构,适用于各类防火安全等级要求高的大型工业建筑群。

关键词:工业建筑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型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

建筑通风与空调系统教案 篇5

第四章:建筑通风与空调系统

4.1 通风系统概述

4.2 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和主要构件 4.3 高层建筑防烟、排烟 4.4 空调系统

4.5 通风与空调施工图识读与施工

4.1.1 通风的意义及任务

各种生产过程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有害气体、蒸汽、灰尘、余湿、余热等,通常把这些物质称为工业有害物,它会使室内工作条件恶化,危害操作者健康,影响产品质量,降低劳动生产率。

4.1.2 通风系统的分类

按处理房间空气方式的不同:送风、排风。按作用范围的不同:局部通风、全面通风。按工作动力的不同:自然通风、机械通风。1.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不消耗任何电能,是一种比较经济的通风方式,它是借助于室内外空气温度不同而形成的热压差或室外风力作用造成的风压实现建筑物通风换气的一种通风方式。1)无组织的自然通风。2)有组织的自然通风。2.机械通风:依靠风机运转产生的动力,使空气通过风管道进行室内外交换的一种通风方式。1)局部机械通风系统:局部排风、局部送风。2)全面机械通风系统:全面通风、全面排风

4.1.3 通风方式的选择

建筑物内局部有热、蒸汽或有害物质产生时,宜采用局部排风。4.2 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和主要构件

4.2.1 室内送、排风口

室内送风口的作用,就是均匀地向室内送风。

室内排风口的作用,就是向室外排出污染空气。4.2.2 风道(管)4.2.3 室外进、排气装置

1.室外进气装置 用于采集室外新鲜空气供送风系统使用。

安装要求:

1)进气口应设在空气新鲜、灰尘少、远离排气口的地方。

2)进气口的高度应高出地面2.5m,并应设在主导风向上风侧;设于屋顶上的进气口应高出屋面1m以上,以免被风雪堵塞。

3)进气口应设百叶格栅,防止雨、雪、树叶、纸片等杂物被吸入。

4)进气口的大小应根据系统风量及通过进气口的风速(一般为2~2.5m/s)来确定。2.室外排气装置 用于将排风系统中收集到的污浊空气排到室外。1)当进、排风口都设于屋面时,它们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0m,并且进气口要低于排气口。2)自然通风系统须在竖向排风道的出口处安装风帽以加强排风效果。3)排风口设于屋面上时应高出屋面1m以上,且出口处应设置风帽或百叶窗。

4)自然通风的排风塔内风速可取1.5m/s;机械通风排风塔内风速可取1.5~8m/s。

4.2.4 风帽 4.2.5 风机

1.离心式风机 离心式风机的工作原理与离心水泵相同,由电动机转动带动风机中的叶轮旋转,因离心力的作用使气体获得压能和动能。

2.轴流式风机 轴流式风机是借助叶轮的推力作用促使气流流动的,气流方向与机轴相平行。

4.3.1 高层建筑防烟、排烟概述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4.3.2 高层建筑防烟、排烟方式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1.自然排烟

1)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2)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3)需要排烟的房间、内走道,有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该房间、走道地面积的2%。4)室内中庭有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且面积不小于地面积的5%。2.机械防烟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3)封闭避难层(间)。

3.机械排烟

1)长度超过20m,且无直接天然采光或设固定窗的内走道。2)虽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3)面积超过100m2及高度在12m以下,并且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室内中庭。4)地下室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4.4.1 空调系统的分类

1.按空气处理设备的布置情况分

(1)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

(2)半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混合式空气调节系统)

(3)分散式空气调节系统(局部式空气调节系统)

2.按处理空气的来源分

(1)全新风式空气调节系统(2)封闭式空气调节系统

(3)新、回风混合式空气调节系统。3.按室内环境的要求分

(1)恒温恒湿空调

(2)舒适性空调

(3)净化空调

4.按负担热湿负荷所用的媒介分(1)全空气式空气调节系统——负担空气调节负荷所用的介质全部是空气,需占用大量空间,集中式空调系统为其代表。

(2)空气—水空气调节系统——负担空气调节负荷所用的介质有空气也有水。

(3)全水式空气调节系统——负担空调负荷的介质全部是水,不能解决通风换气问题,一般不单独设置。

(4)冷剂式空气调节系统——负担空调负荷的介质是制冷剂,如空调机组、窗式空调等。4.4.2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1.常见的空调送风方式

按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侧向送风、孔板送风、散流器送风、条缝送风、喷口送风等。(1)侧向送风

(2)孔板送风

(3)散流器送风

(4)喷口送风

(5)条缝送风

2.回风口

4.4.3 空调制冷的基本原理

制冷就是使自然界的某物体或某空间达到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并使之维持这个温度。1.压缩式制冷系统

(1)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 压缩式制冷机是利用液体在低温下汽化吸热的性质来实现制冷的。

(2)压缩式制冷的主要设备:1)压缩机。2)冷凝器。3)蒸发器。

2.热力吸收式制冷系统 吸收式制冷是以消耗热量来达到制冷的目的。

4.4.4 空气处理和空调机房

1.空气加热与冷却

(1)加热 当空气温度低于要求的送风温度时,需要对空气进行加热。(2)冷却 当空气温度高于要求的送风温度时,需要对空气进行冷却。(3)常用的加热与冷却设备:1)表面式换热器

2)喷水室

3)电加热器。

2.空气加湿与减湿

3.空气的净化-空气过滤器

4.空调机房

5.消声与减振

(1)消声 消声措施包括两个方面。

1)设法减少噪声的产生,即减少噪声源。

2)在系统中设置消声器,以避免超过标准的噪声传入室内。① 阻性消声器。② 共振性消声器。③ 抗性消声器。

④ 宽频带复合消声器。

(2)减振 噪声源产生振动并通过固体传声。

4.5.1 通风空调系统施工图组成

一套完整的通风空调施工图可分为基本图和详图两部分。1.图样目录 前面已述。

2.设计施工说明 设计施工说明包含的内容一般有本工程的主要技术数据,如建筑概况、设计参数、系统划分及施工、验收、调试、运行等有关事项。3.设备及材料表 在设备表内明确表示了所选用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各种性能参数及安装地点等;在材料表中各种材料的材质、规格、强度要求等也有清楚的表达。

4.原理图(流程图)系统原理图是综合性的示意图,用示意性的图形表示出所有设备的外形轮廓,用粗实线表示管线。

5.平面图平面图是施工图中最基本的一种图,是施工的主要依据。

6.系统轴测图 系统轴测图是以轴测投影绘制出的管路系统单线条的立体图。7.剖面图 剖面图是在平面图上能够反映系统全貌的部位垂直剖切后得到的,它主要表示建筑物和设备的立面分布,管线垂直方向上的排列和走向,以及管线的编号、管径和标高。8.大样图 大样图又称详图。9.节点图

10.标准图 标准图是一种具有通用性的图样,一般由国家或有关部委出版标准图集,作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一部分予以发布。4.5.2 通风空调系统施工图识读 1.识读施工图的方法和步骤

通风空调施工图的识读,应当遵循从整体到布局,从大到小,从粗到细的原则,同时要将图样与文字对照看,各种图样对照看,达到逐步深入与细化。2.施工图的识读

(1)施工说明

(2)平面图

(3)剖面图(4)原理图

(5)系统图(6)详图

4.5.3 通风空调系统的施工及验收 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程序

2.通风与空调工程风管系统的施工技术要点

1)风管的制作与安装,应按照被批准的施工图样、合同约定的内容、施工方案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进行。

2)风管制作与安装所采用的板材、型材以及其他成品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及设计要求,并具有相应的出厂校验合格证明文件。

3)防排烟系统风管的耐火应符合设计规定,风管的本体、框架、连接固定材料与密封垫料、阀部件、保温材料以及柔性短管、3.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与调试

1)分管系统安装后,须进行严密性检验,合格后方能交付下道工序。

2)风管系统严密性检验的被抽检系统应全部合格,则视为通过;如有不合格时,在应再加倍抽检,直至全部合格。

4.通风与空调工程调试的基本要求

1)调试前编制运转调试方案并经批准,组成调试小组,熟悉、了解空调系统以及相关技术参数、调试手法和手段、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以及调试环境等。2)通风空调工程调试的工艺流程:组织现场调试小组→调试准备及现场勘测→系统调试前的各项检查→系统的风量和水量的测定与调整→通风空调系统设备单机试运转→楼宇及消防自控系统相关设备检查→空调及通风单体设备自控调试→空调及通、防排烟系统自控联动调试→系统无生产负荷联合试运转及调试→资料整理和移交。

3)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量测定与调整、单机试运转,设备单机试运转合格后进行系统生产负荷联动试运转及调试。

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探讨 篇6

关键词:消防给水系统技术规范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113-02

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是建筑消防系统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决定着整个设计的成败,它是消防系统中最后一到关卡,直接影响到所有消防系统的有效使用。目前越来越往体型巨大,功能复杂方向发展。如果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施工过程中出现漏洞,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损失,下面就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1消防水池及室外消火栓

(1)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的取水口或取水井距建筑(水泵房除外)不宜小于15米(高层不宜小于5米),这一点对于沿街无内院的建筑来说确实很难做到,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对此也作了相应的放松。然而部分设计人员认为,既然没有进行强制性规定,即使现场条件满足,也可以不做到15米以上。关于此项内容,笔者认为,设计人员应正确理解规范中“宜”的含义,即没有特殊困难应满足,而不是可做可不做。

(2)当室外消防给水采用临时高压系统,若室内外消防水池及消防泵合用时,此时应慎重考虑室外消火栓出水口压力。规范规定,管道的供水压力应能保证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小于10.0m,对于设计人员来讲,往往出现疏漏的就是室内外合用消防泵时,室外管网上是否需要设置减压设施。

2消防水泵房防水设置

消防泵从水池吸水时,应采用自灌式吸水方式,常采用的自灌式吸水方式是使水泵轴线标高低于水池的工作水位高度。为了满足自灌式吸水及最低水位的要求,水泵房通常是设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而从大多数建成投入使用的地下、半地下泵房来看,大部分泵房都有积水,比较潮湿。究其原因,除了一部分是由水泵管道漏水造成的,决大部分是由消防水池漏水或渗透造成的,虽然绝大多数泵房都设有排污泵,但其排水流量是有限的,且其一般不具备报警功能。笔者认为,若要解决水泵房潮湿、漏水问题,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技术手段,将消防水池的溢流管直接通向室外排水井;二是消防水池设置溢流警报装置;三是排污泵设置启动警报装置。

3屋顶消防水箱的容积确定

高层建筑高位水箱容积的确定,个别设计单位及审图单位理解不同,焦点在于此处消防储水量是否包含10min喷淋用水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自喷》)第10.3.1条:U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设高位消水箱,其储水量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第7.4,7.1条:高位消防水箱的消防储水量,一类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8m3:二类公共建筑和一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12m3;二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m3

部分设计人员认为既然《高规》规定如果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设水箱时,水箱容积应按系统分别保证,那么,如果台用水箱时,则应把水箱面积扩大,比如说分开时水箱均为18m3,则在设计时应确定为36m3。笔者认为对于消防水箱容积的大小,首先应经严格计算确定,同时应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土建施工与经济因素。二是要考虑到火灾情况下各类水灭火系统的工作状况,对于无人值守的场所来说,消火栓系统在消防救援人员到来之前,是无法运行的,18m3足够火灾初期喷淋10min用水量要求,而对于现场有人值守的场所来说,发生火灾后,消火栓系统消防泵可通过人工启动,同样不存在18m3不能满足火灾初期10min用水量的问题。

4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形式

对于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通常分为串联给水和并联给水两种方式,而对于建筑高度超过130m的建筑,通常采用的是串联给水方式。常见的一种方式是在地下层设置传输泵。在设备层或避难层殴置转输水箱和高区消防泵。然而此种方式设置有其局限性,对于超高层住宅来说,它与公共建筑最大的差别就是不设避难层(间)。目前,对于建筑高度小于130m的住宅来说,一般采用一泵到顶的做法,而对于高度超过130m的住宅来说,如果继续采用一泵到顶的设计方法,对管材、阀门、管件的要求将会非常高,而且,对于日后维护保养来说,也将比较麻烦。而如果采取在建筑中间设置接力泵或设置中转水箱的方法,一是对泵的控制要求高,二是要在局部楼层设置设备层,这一点对于开发商或建造商来说,往往是很难认同的。当然从理想状态来说,如果泵的扬程足够大,及管道、阀门质量好的情况下,周转环节越少,则越安全。所以,笔者建议,在相关规范修改的时候,应参照公共建筑,硬性规定设置类似于避难层的公共楼层,从而改变审图部门审核此类问题时与开发商再三沟通,而开发商仍不情不愿的局面。

5水泵接合器的设置

(1)消防水泵接合器应设置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与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取水口的距离宜为15~40m,同时,水泵接合器的设置要考虑停放消防车的位置和消防车转弯半径的需要。而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出现水泵接合器集中、扎堆设置,这里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水泵接合器设置位置、水泵接合器相互间的间距、水泵接合器距离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不合理,导致消防车停放、取水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二是室外消火栓与水泵接合器不能一一对应问题。室外消火栓的数量是由室外消防用水量确定的,而水泵接合器数量则是由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用水量之和确定的,室外消火栓与水泵接合器的流量均按10~15L/s计算。当室内消防用水量大于室外消防用水量时,就出现了室外消火栓数量少于水泵接合器的情况,此时,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水泵接合器的数量来确定。总的来说,在水泵接合器15~40m范围内,室外消火栓与水泵接合器应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或者说室外消火栓数量应多于水泵接合器数量。

(2)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水泵接合器的设置,除了采用串联式分区供水外,其它的供水方式均应在每个分区独立设置水泵接合器,而许多采用分区供水的高层建筑都未能做到这一点,只是对低区的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水泵接合器。目前超高层建筑各供水分区是否设置水泵接合器的最基本依据是根据现有消防车供水压力范围以及消防水带的承压能力来决定的,但是从技术发展长远角度和超高层建筑生命周期来讲,笔者认为各分区均应设置水泵接合器。

6地下自行车库设

《高规》7.6.4条规定,高层建筑中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空调机房、公共餐厅、公共厨房以及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半地下室房间等,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于设置在高层地下室内的自行车库,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实际用途,目前的自行车库的使用范围已不仅仅是停放自行车,大多数停的是电动车,甚至还有摩托车。从电瓶车充电方式及火灾扑救难度来看,此类车库属于易发生火灾且比较难扑救。笔者认为,虽然《高规》没有对此类车库做出规定,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而这一点,从高层建筑来讲,对于建造成本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建筑群子系统 篇7

1.1 外墙内保温技术分析

外墙内保温就是在外墙的内侧使用苯板、保温砂浆等保温材料, 从而使建筑达到保温节能作用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对建筑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施工进度快等优点。在早期的外墙保温施工中约有90%以上的工程应用内保温技术。

1.2 内外混合保温技术分析

内外混合保温, 是在施工中外保温施工操作方便的部位采用外保温, 外保温施工操作不方便的部位做内保温, 这是内外混合保温施工的基本做法。从施工操作上看, 混合保温可以提高施工速度, 对外墙内保温不能保护到的内墙、板同外墙交接处的冷 (热) 桥部分进行有效的保护, 从而使建筑处于保温中。然而, 混合保温对建筑结构却存在着严重的损害。外保温做法部位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内温度的影响, 温度变化相对较小, 因而墙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温度场内, 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也相对较小;内保温做法部位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 室外温度波动较大, 因而墙体处于相对不稳定的温度场内, 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相对较大。局部外保温、局部内保温混合使用的保温方式, 使整个建筑物外墙主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形变速度和形变尺寸, 建筑结构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环境中, 常年温差结构形变产生裂缝, 从而缩短整个建筑的寿命。工程保温做法中采用内外保温混合使用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比做内保温的危害更大, 该方法已很少使用。更合理的外墙保温技术是外墙外保温技术。

1.3 外墙外保温技术分析

1.3.1 适用范围广

外保温不仅适用于需夏季隔热地区的空调建筑, 也适用于北方需冬季保温地区的采暖建筑。既适用于新建建筑, 也适用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保温效果明显。由于保温材料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 基本上可以消除在建筑物各个部位的“热桥”影响。从而充分发挥了轻质高效保温材料效能, 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墙体, 它可使用较薄的保温材料, 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

1.3.2 保护主体结构

置于建筑物外侧的保温层, 大大减少了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随着建筑物层数的增加, 温度对建筑竖向的影响已引起关注。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 由于温度对结构的影响, 建筑物外向的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建筑物内部一些非结构构件的开裂, 外墙采用外保温技术可以降低温度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

1.3.3 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

外保温不仅提高了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 而且增加了室内的热稳定性。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等对墙体的浸湿, 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 可避免室内的结露、霉斑等现象。因而创造了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所以, 外墙外保温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3.4 耐久性问题

一般来说, 外墙外保温工程的使用年限不应少于25年, 大量工程实践证实, 使用年限在25年以上的, 就得要求外墙外保温工程无论是处于高温还是低温状况, 都不应引起墙体表面的任何破坏现象出现。由于室内水蒸汽可通过墙体向外渗透, 逐步进入外墙内部, 有可能造成保温层内部结露, 导致外保温体系的各种组成材料化学与物理的稳定性破坏。保温材料、粘结剂、固定件、加强面层、隔气材料、密封膏等等, 所有这些组成材料要考虑它们的抗渗性以及保温隔热体系的透气性, 避免此等原因而导致的面层掉落, 实际施工时要选择耐腐蚀的或处理成耐腐蚀的。

2外墙外保温的质量影响因素

针对目前常用的聚苯颗粒和聚苯板这两种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质量影响因素主要有:材料本身质量、浆料配比、各保温层施工厚度、养护日期、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等。因此可以通过合理选材、适当调整配比、严格控制施工厚度、保证保温层得到良好养护和做好施工质量检查工作来改善施工工艺。但是, 由于各地域所特有的气候条件不同, 还存在一些具体的影响因素。从材料中的砂上来说。外保温工程中一般应选择中砂, 方便挂浆和控制保温层厚度, 增强保温层抗裂强度。工程中所采用的砂多为河砂, 对于有些使用特细砂的工程, 因粒径小, 含泥量高, 施工时应在细砂中按比例加入小粒径鱼米石或者选择粘接力强的粘结料。

3外墙外保温施工工艺优化方案

3.1 目前施工浆料配比和保温层施工的要点

(1) 界面砂浆的配制。

界面剂∶中细砂∶水泥=1∶1∶1重量比配制, 用砂浆搅拌机或手提搅拌器搅拌, 先加入一份界面剂与一份中细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泥搅拌均匀成浆状。

(2)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的配制。

水∶胶粉料:聚苯颗粒轻骨料=35∶25∶220L。先开机, 将35~40 kg水倒入砂浆搅拌机内, 然后倒人一袋25 kg胶粉料搅拌2~3 min后, 再倒入一袋220L聚苯颗粒继续搅拌3 min, 10 min直到搅拌均匀即可。静置5 min, 再次搅拌约5 min即可上前施工。该浆料应随搅随用, 在3 h内用完, 严禁人工搅拌。2 h内的落地灰在清除杂质硬块后仍可与新料参和继续使用。

(3) 抗裂砂浆的配制。

水泥∶中砂∶抗裂防渗剂=1∶4∶0.8重量比配制, 用砂浆搅拌机或手提搅拌器搅拌, 先加入抗裂剂、中细砂搅拌均匀后, 再加入水泥继续搅拌3 min。抗裂砂浆一次配好后, 使用过程中不得任意加水, 保证所用中细砂为干燥状态, 并应在配制后2 h内用完。

(4) 保温墙面砖专用粘粘砂浆的配制。

面砖粘结干粉料∶水=10∶2~2.2重量比配制, 手提搅拌器搅拌, 抗裂砂浆一次配好后, 使用过程中不得任意加水, 应在2 h内用完。

(5) 面砖勾缝料的配制。

勾缝胶粉料∶水=10∶2.5重量比配制, 用手提搅拌器搅拌, 抗裂砂浆一次配好后, 使用过程中不得任意加水, 应在2 h内用完。保温层施工要点:施工时分遍进行, 抹灰时顺序是从上到下, 涂抹时应抹平压实。分层间隔时间一般在24 h以上, 待厚度达到冲筋面时, 先用大杠刮平, 再用抹子用力抹平压实。抹第一遍保温层厚度20 mm左右, 不宜来回拉抹, 阴角部位由外向内, 表面宜鱼鳞状, 表面用手按不动时施工第二遍, 约24 h后。再配制保温浆料禁止多加水2 h内用完。抹第二遍保温层厚约10 mm, 达到设计厚度。表面大杠搓平, 平整度在4 mm左右, 7 d后施工保护层。

3.2 优化方案一的浆料配比和保温层施工的要点

(1) 界面砂浆的配制。

界面剂∶中细砂∶水泥=1∶1.2∶1重量比配制, 用砂浆搅拌机或手提搅拌器搅拌, 先加入l份界面剂与1.2份中细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泥搅拌均匀成浆状。中细砂增多, 加大界面砂浆粗糙度, 增强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与基层墙体的粘结程度。界面剂相对减少, 相应的节约了成本。

(2)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的配制。

水∶胶粉料∶聚苯颗粒轻骨料=35∶30∶220L。先开机, 将35 kg水倒入砂浆搅拌机内, 然后加入一袋30 kg;胶粉料搅拌2~3 min后, 再倒入一袋220L聚苯颗粒继续搅拌3 min, 直到搅拌均匀即可。静置8 min, 再次搅拌约5 min即可上墙施工。该浆料应随搅随用, 在3 h内用完, 严禁人工搅拌。2h内的落地灰在清除杂质硬块后仍可与新料参和继续使用。此种配比胶粉料增加, 使得保温浆料粘度增高, 整体性增强。抗裂砂浆的配制:水泥∶中砂∶抗裂防渗剂=1∶3∶0.8重量比配制, 用砂浆搅拌机或手提搅拌器搅拌, 先加入抗裂剂、中细砂搅拌均匀后, 再加入水泥继续搅拌3 min。抗裂砂浆一次配好后, 使用过程中不得任意加水, 保证所用中细砂为干燥状态, 并应在配制后2 h内用完。中砂减少增大了粘结强度。

(3) 保温墙面砖专用粘粘砂浆的配制。

面砖粘结干粉料∶水=10∶2~2.2重量比配制, 用手提搅拌器搅拌, 抗裂砂浆一次配好后, 使用过程中不得任意加水, 应在2h内用完。 [ID:7381]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建筑外墙保温施工工艺的现状, 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保温施工的优化方案, 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外墙保温,现状,问题优化

参考文献

[1]DBJ13-62-2004, 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

[2]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3]JGJ144-2005,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S].

[4]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北京振利高新技术公司.外墙保温应用技术[R].

建筑群子系统 篇8

随着2014年大众传媒大厦的落成启用, 大众报业集团拥有的智能建筑已达到6座, 产业园区1个, 其中包括在山东济南的山东报业大厦、山东新闻大厦、大众传媒大厦、大众传媒产业基地, 在山东青岛的半岛都市报业大厦、在山东临沂的临沂新闻大厦、在山东淄博的鲁中晨报大厦。另外, 大众报业集团还计划在烟台、黄岛、青岛等地建设新的智能大厦。如何把这些智能建筑的机电系统管理好, 使之保值增值, 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家业, 成为大众报业集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 本文就如何能对这些智能建筑的机电系统进行集约化的专业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相关策略进行了设计和应用。

1 大众报业集团智能建筑机电系统的特点与重要性

智能建筑机电系统是智能大厦的神经网络系统, 承担着大厦正常运转以及安全办公的核心职能, 因此系统的管理相当重要。同时, 这项工作涉及专业多, 专业化程度高, 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予以保证。

大众报业集团现有智能建筑如表1所示, 以济南总部为中心, 其他建筑为节点, 组成集团的智能建筑群。

在济南, 集团总部位于泺源大街大众传媒大厦和山东新闻大厦, 两座大厦通过地上连廊和地下车库连接打通, 相关控制线路、输配电线路、数据线路等都进行了汇接, 形成双子塔式的结构, 因此两座大厦的相关机电系统需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在济南经十路的山东报业大厦, 实现了整体出租, 但作为业主, 仍有对大厦机电系统的管理责任。山东报业大厦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使用, 相关设备线路进入老化期, 但目前租赁方对该大厦进行了全面装修, 对部分线路和设施进行了更换, 这样呈现出新老设备线路并用的状态, 因此对老设备线路的管理维护成为重中之重。在济南西部的大众传媒产业基地一期, 则是于2014年投入使用的建筑群, 以底层厂房为主, 主要是供配电、通风空调、消防系统等为主, 重点是对新建系统的管理。

在淄博, 是集团所属鲁中晨报建设的智能大厦, 也是淄博文化产业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功能齐全, 投用也近10年, 相关系统设备开始进入老化期, 是该大厦的特点。

在临沂, 是集团收购的临沂新闻大厦, 于2012年进行了重新装修, 以酒店、写字楼为主要功能, 机电系统配备比较齐全。目前该大厦的主要机电系统均进行了更新, 仍有部分原有的系统在用。

在青岛, 是集团购买的毛皮办公楼, 自己进行了装修和机电系统的安装。目前已使用7年有余, 正处于各系统稳定运行期, 该大厦的重点是日常的管理维护。

烟台传媒基地, 目前已经奠基, 正在规划建设, 为便于后期更好地管理维护, 在建设设计初期就积极参与, 为系统选型、安装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说明: (1) 已建成面积; (2) 计划总面积; (3) 重新装修投用时间; (4) 建成投用时间

从整个集团范围来看, 各个智能建筑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同时各智能建筑又都包含了主要的机电系统。同时, 目前各大厦主要由使用单位在管理维护, 因此也造成各单位在这方面的投入有限, 技术水平难以保证的问题, 进而导致对相应系统的管理维护不到位。

集团总部各核心媒体、管理部门等均在济南大众传媒大厦办公, 承担着集团多种媒体形式的制作、发布以及集团内部管理的职能。各地智能大厦, 都是集团所属媒体在当地的办公总部。另外, 智能大厦中各机电系统的关联度越来越高, 呈现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比如供配电系统, 所有运行设备、安防、照明、电梯等等, 如果没有供电, 也就无从谈起, 更无法保证办公生产的正常进行。

2、智能建筑机电系统涵盖的范畴

智能建筑机电系统涵盖众多专业, 最为常见的就是供配电系统、电梯系统、新风新体、空调系统、采暖系统、消防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这其中, 电梯系统属于特种设备系统, 要求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新风、空调、采暖一般称为暖通专业, 涉及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有建筑结构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经验。消防系统更是关系智能建筑内人身生命民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系统, 国家对其实行严格的审批管理制度, 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专项工程。

3、从单体智能建筑向智能建筑群的集约化管理策略

目前, 智能建筑的使用和管理, 已经突破单体建筑的局限, 扩展到多个智能建筑, 以及多地域的智能建筑的使用管理。虽然各智能建筑机电系统在使用的产品、实现的设计方案等略有差异, 但总体结构都会包含上述范畴内的各系统。因此就为针对智能建筑群实现统一管理提供了可行的前提。同时为解决大众报业集团多个智能建筑群机电系统管理维护中的问题, 需要在集团层面, 建立统一的管理团队, 形成规模化效应, 实现更专业的管理, 同时实现楼宇物业的保值增值。

3.1 建设统一技术管理平台

首先, 建设一套统一的技术管理平台, 实现设备、系统的统一管理。对系统的前期建设、中期运维、后期维修更换实现统一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各类设备提供的数据接口, 接入统一管理平台, 实现各系统及相关设备的统一平台管理。

该统一平台首先将大众报业集团所属各智能建筑按照区域划分, 以济南总部为中心控制节点, 形成中心控制点。以济南以外各地智能建筑为终端管控点。同时按照专业分类划分, 对各类专业范围内的监测点设计部署各类传感器, 包括电流、电压、温度、湿度、风力、空气洁净度等的传感器;将各专业设备中已有的设备状态信息, 通过设备提供的不同接口, 汇集到统一管理平台数据库中, 实现系统的集中监测;将各类设备、系统的相关资产信息、责任管理信息等登记到系统中, 实现统一管理, 也便于对设备维修维护设计更加科学的维护方案。

信息的汇总, 需要基于集团内部跨地域的办公网络系统。为了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 所有信息均在集团内部办公网络中传输。目前, 集团济南总部与青岛办公区接有网络专线, 与淄博、黄岛等地区接有VPN专用网络。临沂地区目前还未接入集团办公网络, 目前暂时设计通过离线方式, 由专人通过远程VPN通道传输。随着集团办公网络的逐步扩展, 逐步实现终端数据的远程自动传输。

3.2 设计统一的技术管理规范

针对如此庞杂的设备、管线, 设计统一的技术管理规范, 规范运行设备、相关管线的技术参数, 使用寿命;规范管理操作规范, 避免安全隐患;规范日常巡检规范, 确保系统运行状态的及时获取。

3.3 设计量化考核制度

针对日常管理工作, 借助模糊数学的处理思路, 设计量化标准, 将日常管理工作进行量化管理, 实现管理人员的量化考核, 从而落实整体的管理思路。

3.4 按照专业划分管理域

按照机电系统各相关系统的专业进行划分, 实现专业化的管理, 专人专职, 形成专家型人才队伍, 对系统达到了如指掌和快速响应处理的目的。

3.5 设计应急预案

针对智能建筑群的特点, 按照专业分别设计应急预案, 并根据紧急状况, 对应急预案进行分级。针对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 设计不同的处置方案。比如对于电力供应, 根据不同区域和功能, 设计不同的供电保障级别, 对核心网络、应急照明、消防等处的供电确定为一级保障;对于普通照明确定为二级保障;对于普通桌面办公设备用电, 确定为三级保障。

4、应用效果

智能建筑群的集约化管理策略, 在山东报业大厦、山东新闻大厦的日常管理中实际应用。由于这两座智能大厦在地理位置相距3公里左右, 两座大厦的相关度较小。随着大众传媒大厦的启用, 与新闻大厦紧临, 并设有通道连同, 因此这两座大厦机电系统的相关度较高, 在后期管理中更容易实现集约化的统一管理。

5、小结

建筑群子系统 篇9

近几年来,我国火灾事故频发,尤其是发生在歌舞厅、大商场、大酒店等大型公共建筑区域和高层、超高层建筑、多层商品房建筑中的火灾事故,因为人员众多,建筑结构复杂,疏散难度大,极易发生重大的人员伤亡,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这类高层、超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消防设施如果不过关,就会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构成严重威胁,让人们对其产生恐惧感。权威部门的调查分析资料表明,这类建筑发生火灾,被烈火烧死或灼伤的是少数,绝大部分是因为吸入了过度装修的可燃物燃烧后产生的有毒烟雾而发生窒息或者被熏死。给人们教训深刻的当属21世纪初期发生于河南洛阳东都商厦的那场震惊了社会各界的特大火灾事故。这场火灾事故起火地点位于负二层,虽然当时发现火情比较早,尽管大火只蔓延至地上一层,但是因为有毒烟雾在高温下迅速升腾,直窜到了地上四层的娱乐城,将在那里唱歌跳舞的309位民众全部熏死,伤亡状况惨不忍睹。针对这起火灾事故,各路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进行了广泛热议:假如这幢商厦在当初设计和建造时,防排烟设施、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设置上都符合防火规范要求,而且能在火灾初起时及时发挥作用,如此惨烈的人员伤亡大悲剧也就能避免了。

高层、超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防排烟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防排烟管网的气体灭火系统没有设置气动防火阀

“在延时阶段,应自动关闭防火门窗,停止通风空调系统,关闭有关部位防火阀。”这是《报警规范》第6.3.4条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为了使气动防火阀与消防控制设备实现联动,在防排烟管网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时必须安装气动防火阀。因此,某些工程设计图中如果没有此项设施,一旦发生火灾,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消防控制室的送风、回风管没有设防火阀于穿墙洞处

设防火阀的目的旨在保证消防控制室的安全。有了防火阀,就能在火灾发生时阻挡火苗沿回风管窜入消防控制室内。消防控制室的送风、回风管在很多建筑的设计图上并没有在穿墙洞的地方设置防火阀,这严重违背了《报警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简称)第6.2.2条的规定。

送风与排烟共用风道时未设置远程控制功能

有些建筑工程,存在地下室和地下停车场的排烟与送风共用风道的情形,却没有设置排风机与送风机的截止阀,因此,不能实现远程控制,只能在现场进行手动操控。送风机平时工作时,位于前端的截止阀呈开启状态,一旦有火灾发生,监控人员要想关闭送风机前端的截止阀,则必须亲自赶到现场,这样速度和效率低下,而且十分危险,让排烟系统的正常工作受到十分大的负面影响。

对防火阀、排烟设施的控制和显示方面,有些建筑的消防控制室设备功能不够完善

“火灾报警确认以后,必须停止有关部位的空调送风,起用电动防火阀,并接受其反馈信号,同时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和排烟风机、排烟阀等,并接受其反馈信号”,虽然《报警规范》第6.3.9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有些建筑消防系统因为设计不合理,导致联动控制系统无法对排烟口以及排烟阀进行分区控制,个别甚至接受不到其反馈的信号,无法对阀件的启闭状态进行准确反映。

排烟口以及送风口的余压值、风量不能达到防火规范要求

在2014年版的《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简称)中,均十分明确地对机械加压送风的防排烟设施部位的最小排烟量和加压送风量进行了要求。如果机械排烟量和加压送风量达不到规范要求,就会对排烟设施的排烟效果产生严重影响。然而在消防验收中,会经常遇到有排烟口、送风口的余压值和风量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情形,甚至有个别排烟口和送风口的风速几乎为零。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造成的:

(1)《防火规范》中有条款规定:“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但是目前的大部分建筑工程在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中未按规范设计,导致图纸上没有压差自动调节装置设计,因而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会使前室余压值一直高于楼梯间的余压值,对防排烟效果产生巨大影响。

(2)风管竖井的施工质量不过关,导致竖井漏风严重,送风和排风量无法满足规范的要求。比如,很多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通风竖井施工中封堵不严实,管道间的连接不严密,竖井内壁没有抹灰层,防烟楼梯与前室间防火门的缝隙超过标准。

(3)工程设计者采用机械排烟和自然通风合用系统,导致送风量很弱,使排烟效果大大降低。

自然排烟设施排烟效果不理想

作为一种易操作又方便维护和管理的经济环保排烟方式,自然排烟理应受到行业的的足够重视,并进行大力度的推广使用。然而,在竣工验收过程中,却发现不少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不但在设计阶段,而且在施工期间,都没有按照《防火规范》的要求去操作。根据竣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笔者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其一,《防火规范》中规定了“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有关规定”,然而,个别设计者却不按照《防火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过小,达不到《防火规范》要求,严重影响了自然排烟效果。其二,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未按《防火规范》规定的“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这一条款,导致结构设计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自然排烟窗无法开启,或者虽然能开启但却位于窗下部,这就对会排烟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其三,设计中将自然排烟窗设置在最上方,而且没有按规范要求设计开启装置,让自然排烟窗形同虚设,一旦发生火灾,这种设计的自然排烟窗就无法实现自动开启和迅速排烟的功能。

高层、超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防排烟系统的改进措施

综合上述分析,要想有效解决高层、超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防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对设计者和施工者的消防安全意识培训,强化他们对高层、超高层建筑中防排烟系统重要作用的认识,而且要在设计和施工实践中付诸行动,确保按国家标准进行防排烟系统的施工安装,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要强化消防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大力加强消防安全意识培训和教育,使设计方和施工方能深入认识和了解防排烟系统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的作用和价值,严格遵照《防火规范》的条款和施工质量相关验收标准,设计和施工能更加精心和认真,从而建筑的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确保安装防排烟系统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和要求

(1)严格按图纸进行防火阀和排烟阀的施工作业,为了防范风管在高温下发生变形,使阀门能正常发挥作用,需要单独设置支架;(2)为了保证防火墙的耐火性能,制作位于防火墙和防火阀之间风管的材料厚度不能小于1.5mm厚,而且要风管外面的保温隔热层要用采用耐火材料;(3)为了方便后期检修作业,阀门的操作一侧要留大约350mm的净空;(4)当在风道内或吊顶内安装阀门时,为了方便检修,必须在风道壁上或吊顶板上开设检修孔。

要对防排烟系统进行检查与功能测试

排烟阀、排烟风机、风道、正压送风阀共同组成了极为复杂的防排烟系统。从功能上看,被困人员要想安全疏散,离不开防排烟系统,比如排烟系统能将烟雾排出建筑物外,而正压送风则能阻止烟气进入疏散区域。功能是否达标,需要进行两方面的检测:一是阀体关闭时要观察是否严密,阀体在探测器报警联动后能不能顺畅地打开;二是测试阀体动作后,从消防控制室返回的信号能否核对上,能否通过同步联动启动消防风机工作;三是对风机的远程直接启动功能测试,对电控柜的现场启动和信号返回功能进行测试。

做好验收把关

建筑群子系统 篇10

1 自动喷水系统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1.1 自动喷水系统的分类

按照喷水系统的喷头开闭的不同, 分为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包括湿式、干式、干湿式、预作用系统、重复启闭预作用系统等等, 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包括雨淋喷水灭火系统、水幕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技术等等, 目前我国建筑上普遍使用的就是湿式系统、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以及雨淋系统和水幕系统。

1.1.1 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这种系统主要是有闭式洒水的喷头、水流的指示器、湿式报警阀还有一些管道和供水设施, 这些共同组合运行, 就成了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这种系统的管道里面一直都是有水充斥着的, 而且一直都保持着一定的压力。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在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而且也是最广泛的一种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它所具有的效果也是最高的。这种系统相比于其他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而言, 就具有了结构简单的特点。

2) 干式、干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干式系统是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外的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系统, 干湿式灭火系统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干式灭火系统控火灭火率低的问题, 在干式自动喷水灭火上又有了进步。

3) 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这种系统的出现解决了很多以前系统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 包括控火灭火率低、水渍损失、灭火速度慢、漏水等等, 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以说是比较完善的一个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在那些对消防等级要求比较高的建筑中也可以使用。

1.1.2 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 雨淋系统。这种灭火系统使用的是开式的喷头, 当有火灾发生的时候, 所有的喷头都会打开, 开始喷水, 感觉就像下雨一样。

2) 水幕系统。这种系统包括水幕的喷头、雨淋阀、供水设备、管网还有就是用于探测报警的装置。雨淋阀有时候也可以用手动快开阀来代替。水幕系统不可以直接用做灭火, 它只是一种防火隔断, 或者是将建筑进行局部的降温, 一般水幕系统使用在保护建筑上的门窗或者是一些孔洞的。

3) 水喷雾灭火系统。这种系统和雨淋系统在结构组成上除了喷头以外, 其他都差不多, 水喷雾灭火系统使用的喷头是喷雾喷头, 在喷头上有一种螺旋状的叶片, 当水流经过叶片的时候, 叶片就会旋转, 然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水流就会变成水雾, 喷向火灾现场。

1.2 自动喷水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火灾发生之后, 由于报警阀的管道内都是一直有水的, 所以就能够在现场温度逐渐升高的时候, 闭式喷头玻璃球内水就会膨胀, 然后将玻璃球撑裂, 水流出来, 喷头也就开始喷水了。原本在网管中储存的水, 也就慢慢的由原来的静止变得开始流动, 水流指示器在感受到水流动之后, 就把这信号转变成报警信号, 将这信号传送到控制器上, 然后再由控制发出指令, 在某一个区域进行喷水灭火。喷头一直在喷水, 报警阀上面的水压就慢慢地比下面的水压要低, 当这种压力的差值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原来是关闭状态的阀片就会开启, 这样报警阀上面的压力水就会拴着管道流入干管和配水管, 然后经过细管进入到延时器里边, 当经过延时器的确认之后, 压力水也就进入到了警铃和压力开关, 报警器就响起来。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优势

2.1 技术可行性

2.1.1 自动喷水, 灭火及时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利用系统上的喷头进行喷水灭火的, 当发生火灾之后, 着火点产生的高温就会让喷头里的玻璃球爆裂, 水流就会流出, 喷头开始自动喷水灭火, 这种系统的控火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是其他灭火系统所达不到的。

2.1.2 报警灭火同步, 及时疏散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进行喷水灭火的时候, 水流指向器就会向消防控制中心进行报替, 而且还会显示着火的地点。在听到水力警铃响起的时候, 就可以通过消防控制中心来疏散人群,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具有灭火和报警两个功能。

2.1.3 防火分隔, 有效控火

只要含有火灾自动报警的自动喷水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那么喷头的相关的自动地动作也就能够将火灾控制在一定的区域以内, 建筑防火分隔的效果也就能够显现出来。

2.1.4 自动灭火, 保证人员安全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采取自动化的灭火方式, 那样就不需要太多的人力进行灭火, 也不会产生过多的人员伤亡, 另外,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还能够自动地跟踪火势, 并且对火势进行分隔, 快速的灭火, 将火灾还是一个小小的火苗的时候就已经能够湮灭在水中。

2.2 灭火和防火的有效性

2.2.1 灭火效率高

我国目前最基本的灭火设施就是消火栓, 这是一种人工开启的水枪, 无法发出警报。现在人们看到发生火灾了, 第一个想到的是报警, 而不是救火, 所以, 在等消防车来这段时间之内, 火势已经蔓延, 损失也造成了。另外, 灭火还是采用的人工化的消防栓, 这样的工具更加会造成消防员的生命危害。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之相比具有很高的优越性, 他是自动化进行灭火的, 只要有火源产生, 就可以及时进行报警, 还可以在同时进行灭火行动, 这样火灾的损失就小, 人员的伤亡更是降低了。

2.2.2 防火有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以进行火势的阻隔, 而且所用的效率也要比建筑防火分隔的要高。只要一发生火灾, 那么着火点周围的温度就会上升, 知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的感应装置能够感应到高温, 就会自动地进行喷水灭火。热量传递的速度要快于燃烧的速度, 所以, 喷头在启用的时候, 服务面积要比燃烧的面积要大, 喷水的面积大了, 那灭火的效果也就明显了。大火也就能够控制在一定的区域之内, 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未来发展方向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是一种具有高灭火控火率、不污染环境、经济适用的消防系统, 建筑等级的标志中有一项就是是否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现在建筑火灾隐患以及火灾所带来的危险是越来越大, 国家对建筑的消防也是越来越重视。这就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必须向着更加完善的目标出发, 开辟出一条广阔的道路, 扩大应用向综合性多方向的发展。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以向住宅方面发展, 目前已经有许多发达国家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于住宅的消防系统和上面, 不过在住宅使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需要达到启动迅速、性能可靠、水量少、系统简单经济的要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也可以地下建筑的消防, 不过在这之前, 一定要能够充分考虑地下建筑的特殊性, 让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够适应地下建筑, 另外,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还可以满足大空间的建筑灭火需要, 这些大空间的系统设置比较困难, 需要对喷头进行改良, 逐渐完善大水滴喷头的设计及其他一些基础工作。

4 结语

熊熊的火焰吞噬着一切, 这种场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在碰见, 所以应该加强建筑的消防系统的建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我国建筑中的运用是越来越广泛, 这种系统在保护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可是在使用中肯定还会出现问题, 那就需要技术工作者不断的努力, 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改良, 让它能够越来越适应建筑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郭树林, 石敝炜.火灾报警灭火系统设计与审核细节100[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编委会中国消防手册.中国消防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 篇11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要点;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日益增多,消防安全问题也就随之成为一大问题。很多重大,特大的火灾事故一多半都是在高层建筑设计不够完善,对防排烟系统的技术要求不能做到合理化设计,从而造成了人员大量的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其主要是火灾现场的浓烟与烈焰影响力较大,它给受困人员逃出远离火灾事故现场增添了许多阻碍,黑漆漆的浓烟使人视线不清,看不到逃生的出口,另外也造成了呼吸道受阻,严重呼吸困难。重者还会因为吸入太多黑烟而至死亡。也阻碍了营救人员的营救工作,错过了最佳救人的时间和机会。对于设计者来说怎样合理设计也是一大挑战,要知道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的危害很严重。为了及时排除有害烟气,确保建筑物内人员顺利疏散、安全逃离,在设计过程中设置防烟、排烟设施是很重要的。

1、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相关规范要求的要点

1.1 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的防烟设施要按照消防规范进行设计,在顶棚或者靠近顶棚的墙上的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最小相邻的最小水平距离不能小于1.5m,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尽量把排烟口布置在与人流疏散的方向相反,简单说就是远离疏散口。这样就可最大限度的发挥排烟功效。

1.2超过20米的内走道,在面积超过五十平方米的地下无窗户房间里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与其同时各种机械排烟系统必须符合消防规范要求的消防补风系统。《高规》第8.4.1.1条规定,长度超过20米无直接自然通风的走道,尽管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了六十米或四十米的内走道均要设置机械排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87(2001年版)第5.1.1A条规定,长度超过了20m没有直接自然通风的走道但是长度超过了40m的疏散内走道处应设有机械排烟;《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年版)第6.1.2条规定,总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应设有机械排烟。由于设计者的疏忽或对规范不熟悉的原因常常造成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出现未设计排烟系统,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现象。

1.3地下各类用房分别采用窗井排风,补风及屋顶高空排放两种排烟方式。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设机械排烟库房,汽车库等采用双速风机的排风兼排烟系统及补风系统。《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面积超过2000㎡的地下汽车库应该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系统也可与通风系统合用;而防烟分区的最大建筑面积可达2000㎡,但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根据此规定,在每2000㎡车库中,只要设一个排烟系统即可,排烟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

1.4在机械排烟系统、机械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的风道上,按规范所要求的部位处设置防排烟防火阀和普通防火阀。

1.5在建筑层数小于20层的高层建筑的防烟设计中这样写“在发生火灾时,开启着火层及上下层加压送风口。”但是在《高规》第8.3.4条中得出根据各种计算公式的理论依据,加压送风量与疏散通道需要的正压值开启门的数量相匹配。

1.6内走道设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放置在屋顶,排烟口为远控板式排烟口。平常关闭,根据火灾信号开启,280℃自动熔断;一楼楼梯间,如果其前室没有外窗,就应设加压送风系统,风机设置在屋顶;排烟风机入口前设防火排烟阀,280℃自动熔断,并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前室每层设置经常关闭型加压送风口,当某层发生火灾时,该层及上层的风口自动开启,并且连锁开启对应的屋顶正压送风机,加压送风口同时开启手动的防火阀。

2、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方式的采用

2.1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系统方式

机械排烟-独立的排烟系统,该排烟系统独立控制,设计管理比较方便,保证在火灾时能够正常运行,但是长时间放置就会失效,而且设计较复杂。 机械排烟方式主要是使用加压排烟方式,因此机械排烟方法要比自然排烟方式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和注意的要多,所以要将着重按照机械排烟系统设计的过程展开分析。首先确定主要参数,接着确定送风量。

自然排烟系统刚开始投资较低,受用于小型建筑,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自然条件作用力(由于温度的上升而产生的温度气压,外界的风力等)使得室内空气之间形成有效的对流,这时就可以将烟气自然排出室外。主要是在建筑的阳台,走廊或者外墙进行安装设置。这种自然排烟方式构造简单,经济,并不需要专门的排烟设备而且在平时还可兼作换气用。

自然排烟方式的主要3个步骤:首先计算室内最大的烟气量,再依据室内的建筑条件进行在火灾中最大烟气量的估算;计算出室内要求的最大排烟量,根据火灾中室内最大的排烟量及其标准量计算得到室内所需要的最大排烟量;计算和设计排烟口。当在前面的两个步骤中所确定的最大排烟量后对室内排烟口的位置和大小进行合理计算和设计。

最为引起设计者注意的就是开窗面积要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规定实施,除了开窗面积符合要求外,窗子必须是可开启的外窗,不能是内窗,固定窗,防火窗,外门等。

2.2加压系统一般设置成只在紧急情况下,就是在发生火灾时才投入运行,而在平时就停止運行,即一段式运转。对于不同的室内条件,应选择合适的系统运行方式和压力控制措施,为了安全也应该在系统中设置预防系统超压的泄压装置,在必要时减小压力,从而保证机械送风的有效性。

2.3 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在防排烟消防设计中的不同分析

依照建筑的高度将建筑分为低层建筑即1-3层;多层建筑即4-6层;中层建筑即7-9,以及高层建筑即10层以上。多层建筑一般以居民建筑为主,所以实际的防排烟系统的选择和设计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防烟设施选择的不同:多层建筑中由于内部方面结构比较多,各个区域建筑面积不大,所以一般不设置防烟系统;多层建筑面积大,一般多采用挡烟隔墙这种防烟设施,而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就必须设置防烟设施,并且根据建筑形式的不同,选择标准防烟系统中的一种即可。

2.4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有着明显的区别,多层建筑常常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特别是对于多层居民建筑。高层建筑有的也采用自然排烟方式但对于高度超过50米的公共建筑以及超过100米的其他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及其各个方面的需求也不断的提高,各种形状各异的建筑拔地而起,因此在设计建筑物时,对于消防进行的设计就极为重要了,由于相关的研究仍然存在着相对的滞后性以及许多复杂的实际问题,从而造成了在制定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难度,跟不上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至此希望有许多的更好更有效的相关研究出现,完善建筑排烟系统与暖通空调设计,在发生火灾的同时能够更有效地保护火灾中的受难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提升防范火灾措施的有效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李艳群 关于暖通空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期刊论文》-科园月刊2008(7) .

[2]徐明,规范与实践-再谈工程设计中的防火及排烟问题(J)。暖通空调2007,(3).

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 篇12

1 电气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电气节能设计在整个建筑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对节约能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筑电气系统中, 其用电量和设备投资成本都和建筑节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对照明光源及照明标准选择合理, 对家用空调及公共空调设置智能、变频控制, 对楼梯、庭院等公共场所设置光控及时控设计, 这些设计涉及的电器广泛且均有较长的工作时间, 长期采用这些节能设计措施有利于建筑物及电器的使用寿命和大大的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目前, 在公共建筑物的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中, 考虑相关专业设备的用电量, 是作为确定节能设计方案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 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成为设计施工审查中的重点审查之一, 随着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的逐渐完善和规范, 对建筑电气系统节能设计的审查力度也必将持续深入和严格, 所以如何对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的完善, 是建筑企业及政府共同探究的难题。

2 建筑电气系统节能设计的内容

2.1 电气系统节能设计

配电系统节能设计内容广泛, 包括对建筑电气系统详细的用电负荷进行计算统计, 对建筑电气系统的谐波方案的中和治理及设计, 对无功动态策略的补偿设计及设备变配电节能优化设计四方面。照明灯具对节能系统的匹配设计、控制照明系统的整体设计和照明系统的总设计, 是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措施。一般的电气设备都有很高的用电率, 对能源的消耗较大, 因此对电气设备的节能设计必不可少。电气设备的节能措施包括排水系统设计、对空调智能系统的设计、和电机拖动系统的设计, 如电梯。

2.2 开发和综合利用新能源

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等自然环保的能源, 利用新能源发电, 如风力发电, 太阳能发电等措施, 有利于节能系统的设计。

3 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措施

3.1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

(1) 合理分布供配电系统的整体, 减少线路损耗。首先, 考虑变配电室和配电小间能在满足供电半径的前提下, 满足缩短线路长度的合适位置, 在分布线路过程中, 为减少导线长度, 就要使线路尽可能分布成直线, 而不是弯路。其次, 在低压线路的分布安排上, 为使线路上的损失电能量减少, 就要在低压线路的分布安排上少走甚至不走回头线。此外, 在电压器的设计上, 使其接近负荷中心, 缩短供电距离是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最好的安排。最后, 在高层建筑电气系统节能设计中, 在低压配电室安排上使其尽量靠近竖井为宜。

(2) 技术经济分析供配电系统的构成, 选择合理的配电方案。单独对空调等负荷充满季节性的电力系统设置变压器, 将其使用的负荷由一台变压器承担, 以达到降低变压器容量, 从而达到降低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的目的。此外, 可以对某些季节性符合的线路进行二次利用, 共同利用同一根干线, 从而减少电阻和线路, 减小线路的消耗。

(3) 尽可能选择节能产品和合适的线缆截面。有些工程项目对配供电质量要求较高, 因此会根据其需要, 对载调压变压器、低损耗节能变压器及低耗无噪声节能型接触器进行选择。对于较长的线路, 要满足其热稳定、载流量等功能, 因此, 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和节能产品对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2 照明节能的设计

(1) 采用高效光源。由于白炽灯安装维修简单, 显色指数最高, 且价格便宜, 而广受人们喜爱, 但是白炽灯不节能且发光率低, 因此不建议使用白炽灯。由于高压钠灯和低压钠灯光色偏暖、色温低、发光率最高, 但是其颜色失真大, 因此高压钠灯和低压钠灯最适宜用于广场和路灯照明。一般的荧光灯显色指数好, 颜色失真度小, 可用于住宅及写字楼的照明。因此, 在光源的选择上, 应该根据照明灯的特点和要应用的地点进行分析, 从而寻找适宜并高效的光源。

(2) 建筑物应尽量利用自然采光。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 对于靠近室外的部分, 采用透光率较好的玻璃门窗, 对自然光充分利用, 以达到减少浪费、节约能源的目的。在自然光的利用上, 对建筑物的开关点进行合理设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调节, 有利于灯具开关更加节能、方便、灵活的控制。有利于节约能源, 有利于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的实施与完善。

4 结束语

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以及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的效率, 对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 文章从电气节能设计的重要性、建筑电气系统节能设计的主要内容、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措施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采用合理的电气节能技术措施, 取得有效的建筑电力系统节能效果。在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实施中, 不仅可以为建筑带来经济效益, 还可以对我国节约资源的规定积极响应, 实现高效利用有效资源的目的, 从而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为我国环境、能源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建筑电气的能源耗损问题越来越严重, 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工作被建筑企业渐渐重视。如何降低电能耗损与节约建筑电气系统的电能, 把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贯穿于整个建筑电气系统中, 是建筑电气系统节能设计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设计

参考文献

[1]王蔚博.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D].吉林建筑大学, 2015.

[2]王铮.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节能控制研究与工程设计[D].郑州大学, 2011.

上一篇:村级财务核算下一篇:影子银行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