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系统

2024-06-13

建筑施工系统(共12篇)

建筑施工系统 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企业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企业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各种企业信息化产品应运而生, 目前ERP以其高度的集成化和自动化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之一。2003年11月, 建设部下发的《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建筑业信息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 改造和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 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 提高建筑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同时随着建筑施工市场竞争的加剧, 我国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急需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武装自己, ERP这种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恰恰迎合了这种需要。

1 建筑企业ERP系统的核心思想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 , 通过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安排、组织、指挥、控制及优化管理, 达到企业管理和监督的各项目的。建筑施工企业是项目型管理企业, 主要资源都集中在工程项目上, 因此, 在确定ERP开发思想的时候需要以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为中心, 以财务、成本管理和库存管理为主要内容, 建立ERP系统。管理项目的人、财、物, 明确项目、公司的责、权、利, 通过对工程项目的资产、债权、债务的过程管理, 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 达到集中管控的目的。

2 建立ERP的主要目标

在决定建立ERP系统的时候, 就已经有了一个对于实施ERP之后企业运行的愿景,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 建立ERP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建立以企业资源为核心, 以经济、财务为主线的ERP系统;建立以办公平台为核心的协同办公管理平台, 减少手工收集、处理及分类分析数据所需的工作量, 提高工作、计划的效率与成效;推广应用辅助生产管理系统;完善以企业网站为核心的企业宣传系统。

3 建筑企业ERP实施的4个阶段

由于建筑企业本身缺乏信息系统开发人才, 采用软件外包的形式建立ERP系统是比较合适的, 所以首要的工作就是选择确定软件及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ERP实施可归纳为4个阶段:

3.1 业务流程梳理及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首先要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再认识, 作出清晰的诊断。目前建筑企业的业务流程多为传统方式, 组织结构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速度慢, 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对信息的再加工能力和处理的深度与企业的要求和计算机处理能力差距较大等弊端。故在系统设计时要超越基于手工方式的业务, 抽象出业务中的管理思想和规律性的东西, 推动企业流程重组, 促进组织结构优化, 使企业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向扁平化“动态网络”结构转换。与此同时, ERP实施的基础———网络建设和计算机推广需要一个很长的准备周期, 所以在这一阶段, 硬件设施的建设也要开始。对办公室进行网络综合布线, 初步建立ERP运行所需的局域网和广域网, 并采购所需的计算机设备。

3.2 ERP设计阶段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 业务流程有其特殊性和和复杂性, 所以不适合直接购买市面上的ERP软件产品, 应该委托专业软件设计公司针对公司各部门具体工作, 研发适合公司业务需要的专业化管理系统软件。软件公司可以根据业务流程重组后的结果, 确定系统需求, 即需要建立哪些子系统和模块, 分析企业所从事的业务活动, 明确进行这些业务活动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之间的联系;描述支持信息结构所需的业务系统和数据存储方式;进而进行信息系统的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模块设计等工作, 初步确定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一般的施工企业都是分为公司总部、分公司和各个项目部, 所以在建立ERP系统时也应该考虑到层次性, 分为公司级信息系统和项目级信息系统, 这样的划分对于系统的有序运行和企业的管理更加有效。

3.3 ERP测试与员工培训阶段

在ERP系统完成后还不能够马上投入使用, 要做好充分的测试工作。首先, 对ERP的功能方面做一些必要的测试, 确定它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基本性能。在测试时必须使用真实数据进行测试, 这样能够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其次, 企业信息化是一种方法论, 而不只是计算机设备的集合。要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就必须加强企业全员的信息化意识。通过有序的系列培训使企业的领导、机关管理人员、项目经理、现场责任人都要逐渐掌握信息化的有关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方法, 为最终的系统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ERP正式上线使用及维护阶段

在以上所有的工作完成之后, 就进入了最关键的软件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是最复杂的, 因为系统实施意味着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改变, 迫使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所以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需要长时间的适应和改变。同时在系统实施后, 还要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 这里的维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及时解决;二是如在应用中发现新的需求, 即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或模块, 可以及时修改原系统。

4 建筑企业ERP系统的子系统构成

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特点以及ERP系统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 ERP建设需要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和“以点带面、快速见效”的建设原则, 可以将信息处理系统划分为4个子系统来建立。

4.1 项目管理子系统

项目管理包含项目立项、工作计划、预算、项目状态更改、分包报量、总包报量、费用报销、成本归集、成本推收入的所有工作内容。项目立项和工作计划是ERP的龙头, 时刻为ERP的后续工作提供支持。预算主要包含收入预算、预计总成本、目标责任成本、计划成本、合同额。目标责任成本是公司与项目通过标价分离签订的项目责任成本, 是公司控制项目成本的主要依据。计划成本是项目自身控制的成本目标。通过成本归集可以获得完整的项目总成本。成本推收入是新的建造合同和新会计准则要求的, 主要通过预计总成本、预计总收入、实际成本推算项目的主营业务收入。

4.2 采购、物资和劳务子系统

ERP的采购管理是用采购订单的方式来确定采购任务, 对于采购订单中所列的每一种物料, 都可以直接在采购订单中进行实际可用量的查询, 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重复采购情况的发生, 这在手工管理状态下是难以做到的。ERP采购管理的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体现在对供应商的管理上。把几百个供应商的信息进行共享、分析、评测, 这样对供应商的管理才能更科学、更有效。另外, 该子系统还要实现劳务进度和报量的管理、物资现场领用的管理、项目剩余物资管理及物资盘点管理等功能。

4.3 财务管理子系统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基础的管理职能, 它承担着对企业的物流运作过程进行价值评价的作用。在ERP的财务管理中, 财务报表的形式没有改变, 但财务管理却有了巨大改变, 几乎所有涉及业务活动的原始单据, 都可以自动生成财务记账凭证, 这一方面极大地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这些凭证还能自动记入各种账簿,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手工登账可能会发生的错误, 实现了企业的实时管理, 只要有业务活动发生, 立即就能反映到财务中去, 即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

4.4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

为适应建筑施工企业组织与项目的多变性、地域的广泛性, 实现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 应考虑到企业与项目组织人员的协调与统一, 优化人力资源业务流程, 设置KPI (关键绩效指标) , 充分体现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与特点。人力资源子系统的流程包括:规范员工信息管理流程;规范员工调动流程, 实现对人事档案和社保关系的统一管理;自动生成退休人员名册, 减少手工整理的工作量;规范员工离职/终止合约流程, 实现对离职人员基本信息、人事档案和社保关系的统一管理;及时更新员工变动信息和薪酬信息, 避免大量重复工作;成批更新薪酬项目, 减少手工工作量;每月运行薪资程序, 自动生成工资单, 自动生成财务应付凭证, 实现模块间信息集成管理。

5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1) 为系统开发提供组织保障。有效地推进企业信息化, 必须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组织体系, 无论是决策层、技术层还是管理层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资源保障。其中施工企业最高领导的重视是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因为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涉及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模式、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的结合与互动。因此,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工程的建设应在总经理的亲自主持下, 高级管理班子集体研究, 基于各自分管专业的知识、经验和智慧, 保持高起点、高标准, 从全局上权衡、协调、审定、决策及组织实施。

(2) 信息化建设的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至关重要。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的启动涉及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 流程的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 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便变得至关重要, 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信息化建设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积蓄动力、克服阻力, 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 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3) 提高应用人员素质。建筑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 特别是既懂IT技术, 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严重不足, 人员结构也不合理,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所以要加强职工队伍的建设, 重视计算机人才的发现、培养、引进以及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 特别是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4) 加强风险管理, 确定系统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 由于系统编码的关系、软件兼容性的限制、数据接口的复杂性, 如果信息化规划没有做好, 导致半途而废或推倒重来, 那么, 原来的投入就会变成沉没成本。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 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 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 提高生产效率, 创造更多价值的目标。

6 结论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ERP系统是明智的, 意义深远的, 但是ERP的开发毕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企业全员的参与和重视, 通过ERP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访, 可以为项目参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 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 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 取得竞争优势。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企业ERP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包括主要目标的确定、ERP的实施步骤、子系统划分等。建筑施工企业的ERP系统建设有别于一般工业企业, 存在着特殊性, 而且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ERP,子系统划分

参考文献

[1]张文娟.推广ERP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J].浙江建筑, 2005, 22 (6) .

[2]张宏, 刘冬梅, 等.系统分析分析与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苑玉平.大型建筑施工企业ERP系统的组建及实施[J].施工技术, 2009, 38 (2) .

[4]鄢伟, 金利洪, 等.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四川建筑, 2003, 23 (B8) .

建筑施工系统 篇2

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会议系统设计文件、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图纸应齐全,并应通过会审; 2应组织设计交底、查勘施工现场、办理技术变更洽商、确定施工方法;

3施工人员应熟识设计方案、施工图纸、系统接线图、控制逻辑说明等技术文件及有关资料;

4检查会场装修,房间表面各部分装修材料应与装修设计一致,并应符合会议系统设计建声混响时间和本底噪声要求,室内不应出现回声、颤动回声、声聚集等声学缺陷;

5控制室设备安装之前应完成装修和保洁,天线地线应安装并引入室内接线端子上,进出线槽应预留。

2施工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会议室、控制室、传输室等相关房间的土建工程已经全部竣工且应符合本规范有关规定的各项要求和开工环境;

2电源、接地、照明、插座以及温、湿度等环境要求,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准备就绪,且应验收合格;

3为会议系统各种线缆所需的预埋暗管、地槽预埋件完毕,孔洞等的数量、位置、尺寸均应按设计要求施工验收合格,并应由建设单位提供准确的相关图纸;

4控制室地线应安装完毕并主控项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的有关规定;

5施工现场应具备进场条件并能保证施工安全和安全用电。

2设备安装

1机柜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机柜应安装在机柜底架上,不宜直接放置在防电地板上,底架应与地面连接牢固; 2机柜布置应保留维护间距,机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5m,机背和机侧(需维护时)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0.8m;机柜前后排列时,排列间净距不应小于1m;

3机柜安装的水平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其偏差不应大于10mm,机柜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mm;

4多个机柜排列安装时,每列机柜的正面应在同一平面上,相邻机柜应紧密靠拢; 5机柜上各种组件应安装牢固,无扣伤,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组件如有损伤应修复或更换;

6机柜上应有标明设备名称或功能的标志,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

2设备的供电与接地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会议系统应设置专用分路配电盘,每路容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应预留一定余量; 2会议系统音视频设备应采用同一相电源;

3控制室内的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4会议系统供电回路宜采用建筑物入户端干扰较低的供电回路,保护地线(PE线)应与交流电源的零线分开,应防止零线不平稳电流对会场系统产生严重的干扰;保护地线的杂音干扰电压不应大于25mV;

5会议室灯光照明设备(含调光设备)、会场音频和视频系统设备供电,宜采用分路供

电方式;

6控制室宜采取静电措施,防静电接地与系统的工作接地可合用;

7线缆敷设时,外皮、屏蔽层以及芯线不应有破损及断裂现象,并应做好明显的标识。3管路敷设除应符合本规范《综合管线》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吊顶内管路进入控制室后,应就近沿墙面垂直进入防静电地板,再沿地面进入机柜底部线槽;

2地面管路应贴地进入控制室静电地板下,再进入机柜底部金属线槽;

3信号线与强电线管应采用金属管分开敷设;

4控制室防静电地板下,应敷设机柜到控制台的地下线槽;

5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电缆管路时,在墙上埋设的设备支撑架应牢固可靠,支点的间隔应均匀整齐一致。

4会议发言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串联方式的专业有线会议系统,传声器之间的连接线缆应端接牢固;

2采用传声器直接扩声设备组成的系统,传声器传输线应选用专用屏蔽线;

3采用移动式传声器应做好线缆防护,并应防止线缆损伤;

4采用无线传声器传输距离较远时,应加装机外接收天线,安装在桌面时宜装备固定座托。

5扬声器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扬声器系统安装应与设计一致,可选用集中式、分散式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安装方式,并应满足全场覆盖及声场均匀度要求;

2扬声器系统固定应安全可靠,安装高度和安装角度应符合声场设计的要求;

3扬声器系统利用建筑结构安装支架或吊杆等附件时,应检查建筑结构的承重能力; 4扬声器系统暗装时,暗装空间尺寸应足够大(并作吸声处理),保证扬声器在其内能进行辐射角调整;扬声器面罩透声性应符合要求,如面罩用格栅结构时,其材料尺寸(宽度和深度)不宜大于20mm;

5扬声器系统吸顶安装时,扬声器布置应满足声场均匀度和布局美观要求;

6扬声器系统应远离传声器,轴指向不应对准传声器,并应避免引起自激啸叫; 7扬声器应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工作时不应产生机械噪声;

8吊装扬声器箱及号筒扬声器时,应采用原装附带的吊挂安装件;如无原配件时,可选用钢丝绳或镀锌铁链等专用扬声器箱吊挂安装件;

9室外扬声器系统应具有防潮和防腐的特性,紧固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10用于火灾隐患区的扬声器应由阻燃材料制成或采用阻燃后罩;广播扬声器在短期喷淋的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6音频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安装顺序应与信号流程一致;

2机柜安装顺序应上轻下重,无线传声器接收机等设备应安装于机柜上部;功率放大器等较重设备应安装于机柜下部,并应由导轨支撑;

3系统线缆均应通过金属管、线槽引入控制室架空地板下,再引至机柜和控制台下方; 4控制室预留的电源箱内,应设有防电磁脉冲的措施,应配备带滤波的稳压电源装置,供电容量应满足系统设备全部开通时的容量;若系统具有火灾应急广播功能时,应按一级负荷供电;双电源末端应互投,并应配置不间断电源;

5调音台宜安装于调音人员操作调节的操作台上;节目源等需经常操作的设备应安装于易操作位置;

6机柜应采用螺栓固定在基础型钢上,安装后应对垂直度进行检查、调整;控制台应与

基础固定牢固、摆放整齐;

7机柜设备安装应该平稳、端正,面板应排列整齐,并应拧紧面板螺钉;带轨道的设备应推拉灵活;内部线缆分类应排列整齐;各设备之间应留有充分的散热间隙安装通风面板或盲板;

8电缆两端的接插件应筛选合格产品,并应采用专用工具制作,不得虚焊或假焊;接插件需要压接的部位,应保证压接质量,不得松动脱落;制作完成后应进行严格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平衡接线方式不应受外界电磁场干扰、音质好;

9电缆两端的接插件附近应有标明端别和用途的标识,不得错接和漏接;

10时序电源应按照开机顺序依次连接,安装位置应兼顾所有设备电源线的长度; 11根据机柜内设备器材应选择相应的避震器材。

7视频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显示器屏幕安装时应避免反射光、眩光等现象;墙壁、地板宜使用不易反光材料; 2传输电缆距离超过选用端口支持的标准长度时,应使用信号放大设备、线路补偿设备,或选用光缆传输;

3显示设备宜使用电源滤波插座单独供电;

4显示器应安装牢固,固定设备的墙体、支架承重应符合设计要求;应选择合适的安装支撑架、吊架及固定件,螺丝、螺栓应紧固到位;

5镶嵌在墙内的大屏幕显示器、墙挂式显示器等的安装位置应满足最佳观看视距的要求。

8同声传译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有线式同声传译的系统,在听众的坐席上应设置耳机插孔、音量调节和分路选择开关的收听装置;

2采用无线同声传译系统时,应根据座位排列并结合无线覆盖有效范围,准确定位无线发射器的数量及安装位置;

3同声传译宜设立专用的译员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译员间宜设有隔声观察窗,译员间应具备观察主席台场景的条件;

2)译员间外应设译音工作指示灯或提示牌;

3)译员间可采用固定式或移动式。

9视频会议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视频会议系统应包括视频会议多点控制单元、会议终端、接入网关、音频扩声及视频显示等部分;

2传声器布置宜避开扬声器的主辐射区,并应达到场场均匀、自然清晰、声源感觉良好等要求;

3摄像机的布置应使被摄人物收入视角范围之内,宜从多个方位摄取画面,并应能获得会场全景或局部特定镜头;

4监视器或大屏幕显示器的布置,宜使与会者处在较好的视距和视角范围之内; 5会场视频信号的采集区照明条件应满足下列规定:

1)光源色温3200K;

2)主席台区域的平均照度宜为500lx~800lx,一般区域的平均照度宜为500lx,投影电视屏幕区域的平均照度宜小于80lx。

3质量控制

1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保证机柜内设备安装的水平度,不得在有尘、不洁环境下施工;

2设备安装应牢固;

3信号电缆长度不得超过设计要求;

24视频会议应具有较高的语言清晰度和合适的混响时间;当会场容积在200m以下时,混响时间宜为0.4s~0.6s;当视频会议室还作为其他功能使用时混响时间不宜大于0.6s;当

2会场容积在500m以上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

范》GB/T50356执行。

2一般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敷设前应作整体通路检测;

2设备安装前应通电预检,有故障的设备应及时处理。

4系统调试

1系统调试前应完成现场设备接线图、控制逻辑说明的制作。

2调试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检查接地电阻,如不符合设计要求不得通电调试;

2技术人员应熟悉控制逻辑,并准备好调试记录表;

建筑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方法探讨 篇3

关键词:建筑防雷 防雷接地 接地系统 接地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057-01

1 接地装置安装

采取人工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必须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如设计无要求,每30 m应设一处检测点,高度不应低于0.3 m,且不高于2 m,一个单位工程高度应一致。如墙面为高级装饰材料,可设地下检测并,作接地电阻测试点。从防雷效果表明,对于接地装置的材料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的钢材。同时要求地下不得采用裸铝导体作接地装置的接地体和接地线;埋设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

接地装置安装施工时,应确保水平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6 m,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不小于1 m,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垂直接地体在水平接地体的基础上,埋深一般不小于2.5 m,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小于垂直接地体的2倍接地体通常不少于2根,间距不小于5 m。接地装置应采用焊接,焊接应采用搭接焊。

2 人工接地体安装

根据设计要求的材料、规格进行加工,钢接地极一般采用圆钢,直径一般不小于20 mm,钢管一般采用公称直径不小于40 mm、壁厚不小于3.5 mm;角钢采用不小于40 mm×40 mm×4 mm的制作,长度均不应小于2.5 m;为打入土中顺利,可将接地极一端加工成锥形、团钢将一端用火加热至可锻造时打成尖状,钢管可加热锻打成扁尖形。土质很硬时可采用抽条法,将钢管割成4—6瓣,然后焊接,将端部加工成锥形。角钢可切割成尖头形状;为防止端头打裂,钢管顶端可用10 mm以上钢板加保护帽封焊;角钢可加大一号,并焊接保护帽。

(1)铜制人工接地体安装施工应在当沟、槽挖好后应立即安装接地极,接地极间距不小于5 m,距地平不小于0.6 m。接地极一般采用大锤打入,一人扶接地极,一人打入,当接地极打至地平处,可进行水平接地体敷设。水平接地体,采用扁钢应大于等于30 mm×4 mm,采用圆钢应大于等于?12 mm。扁钢应侧放置与接地极焊接,接地极采用钢管或固钢与水平接地体连接时,焊接不小于3个面,即上面与两个侧面,而且应附加?形钢筋(扁钢)或L形钢筋(扁钢),以增加导体连接截面。如垂直接地体采用角钢,应四面均焊接;焊接连接完成可继续将接地体打入槽底。水平接地体(带形接地体)一般用于建筑物四周敷设成环状闭合的接地装置,也用于土质坚硬的接地装置,如山区丘陵地带。导体连接一般采用熔焊连接,埋设深度不小于0.6 m。

(2)接地模块安装。有设计或出厂技术安装说明时应按设计或出厂技术安装说明,无规定时,坑、槽挖好后,底部应尽量平整,使埋设的接地模块受力均匀,保持与土层接触良好;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设置,根据材质不同选用连接母线,一般采用焊接,铜的采用气焊,钢的采用电焊,焊后去除焊渣,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焊接材料应与模块和连接母线的材质相同,钢制的应采用热浸镀锌扁钢,引出线不少于2处。

3 自然接地体安装

(1)通过利用柱形桩基基础作接地装置,应按设计图纸尺寸位置,找好桩基、组数、位置,把每组桩基四角钢筋搭接焊接,再将桩基础的抛头钢筋与承台梁主筋焊接,再与上面作为引下线的柱子钢筋连接并作测试点。在桩基结构完成后,先必须测试其接地电阻,若达不到设计要求,应在预留辅助接地连接板处加入人工接地极,辅助接地极深度应在-0.8 m以下。

(2)利用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做接地体。利用无防水层底板做接地装置,按设计尺寸位置要求标好位置,将底板钢筋搭接焊好,然后將柱主筋,不小于2根与底板钢筋搭接焊好,待基础做完后,进行接地电阻测试,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应从预埋连接板处加人工接地,如达到可不做人工接地。对于有防水层板式基础的钢筋做接地装置时,不得破坏防水层,在基础钢筋满足接地要求时,可不做外引人工接地。

(3)利用钢柱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接地装置:仅有水平钢筋网的钢柱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接地装置时候,每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中有一个地脚螺栓通过连接导体与水平钢筋网进行焊接连接,地脚螺栓与连接导体、与水平钢筋网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双面焊,并应在钢板就位后特地脚螺栓及螺母和钢柱焊为一体。

有垂直和水平钢筋网的基础:垂直和水平钢筋网的连接,应将与地脚螺栓相连接的一根垂直钢筋焊到水平钢筋网上,连接钢筋应大子等于?12 mm圆钢。如果四根垂直主筋能接触到水平钢筋网时,垂直的4根钢筋与水平钢筋宜采用焊接。焊接有困难时,可采用绑扎,绑扎连接应不少于钢筋直径的20倍,且接触应紧密牢固。基础混凝土工程完成后应立即测试接地电阻,接地电阻达不到设计要求,应加人工接地,但应通过设计做补充设计。

4 接地系统后期处理

(1)防腐处理。接地装置安装完成后应进行防腐,除混凝土里面的接地装置,在土壤或砖墙内的焊接处以及镀锌层破坏的部位,一律应进行防腐,设计有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的刷两遍沥青漆或两退防锈漆,刷滦前应清除焊渣,保证油漆附着力好。

(2)隐蔽检查。防腐工程完成后在回填土前应进行隐蔽前的检查,查看是否有达不到设计和质量验收要求的部位,做好隐蔽验收,并将坐标尺寸绘制草图。

(3)复土夯实。隐蔽工程完成后应回填土,底层300 mm回填土应将石子、杂物去掉,土质差应筛选,回埃底层300 mm应夯实,进行接地电阻测试。测试应每组按地装置单独测试,然后再连成一体进行系统测试;并填好测试记录,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通过设计采取措施,如满足要求可继续回填分层夯实。

5 结语

文章通过结合笔者工程实践经验,针对防雷接地系统施工环节,从房屋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装置、人工接地系统以及自然接地系统等环节展开探讨,提出相应的施工技术要点,有效地加强建筑工程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俞博,李文远,施培俊.防雷接地系统施工质量通病及其控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12(6):95-182.

[2]邹立军.建筑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30-31.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系统创新 篇4

1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特点

建筑生产不同于一般的工业生产,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也有其特殊性。这是由建筑产品的本身特点所决定的。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 建筑产品具有体积庞大、复杂多样、整体难分、不易移动等特点, 建筑产品的固定性限定了任何建筑产品都是在选定的地点进行建造和使用, 建筑产品的体形和工程量都很大, 占用广阔的空间, 需要大量的物资资源。因此, 建筑施工除了具有一般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外, 还具有下述主要特点: (1) 生产的流动性强。一是施工机构随着建筑物或构筑物坐落位置变化而全部转移生产地点;二是在一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和各种机械、电气设备随着施工部位的不同而沿着施工对象上下左右流动, 不断转移操作场所。 (2) 产品的形式多样。建筑物因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用途不同, 工程的结构、造型和材料亦不同, 施工方法必将随之变化, 很难实现标准化。 (3) 施工技术复杂。建筑施工常需要根据建筑结构情况进行多工种配合作业, 多单位 (土石方、土建、吊装、安装、运输等) 交叉配合施工, 所用的物资和设备种类繁多, 因而施工组织、协作关系复杂, 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较高。 (4) 自然气候影响明显。建筑产品的体形庞大、生产周期长, 施工多在露天和高空进行, 因而会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 (5) 机械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还很低, 仍要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这一系列特点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有别于一般的企业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不稳定, 管理环境多变, 有特定的承发包模式, 基层组织人员流动大, 资金调配复杂。这些特点说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难度很大, 所以要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

2 企业系统创新理论

现代创新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瑟夫·熊彼特首次提出了技术创新的定义。他认为, 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把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经营系统。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卡斯特 (Kast) 认为, 组织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 又存在许多子系统, 这些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并最终影响组织效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对系统中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忽视都会引起整个系统功能的缺陷。同样地, 要用系统的观点看待中小企业的创新。只有在企业内部各个创新子系统同步、协调地推进, 建立起相互促进的完整创新机制, 才会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地成长。

企业创新系统主要包括企业制度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3个子系统。企业制度创新主要是指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和产权关系的变化;企业管理创新是把新的管理要素或管理要素新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 使企业更有效地配置与利用内部资源;企业技术创新是通过研发资源的投入而使企业拥有以前所没有的新技术, 它包括产品技术创新和工艺技术创新。在企业系统创新中, 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互作用, 构成企业完整的创新机制。第一, 企业制度创新为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基础。第二, 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制度创新的组织管理方面的保证, 形成了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保障机制。第三, 技术创新是企业超越对手、领先市场不可或缺的关键物质能力, 持续的技术创新能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三者既相互作用、互为支撑, 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制度创新为企业顺利成长提供“土壤”, 管理创新为企业充分利用资源提供组织保证, 技术创新为企业获得领先优势提供能力保证, 只有三者同步迈进, 协调进行, 才能推动企业整体顺利向前。

3 建筑施工企业的系统创新模式

3.1 制度创新, 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以企业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为核心的企业制度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最基本因素。按照钱德勒的理论, 典型的“企业家式的企业”, 不存在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进行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家式的企业”由于两权统一, 对经营者自动产生激励, 但不利于企业成长壮大。随着企业市场范围和经营领域的扩大, 要越来越多地依靠外部资源, 包括资金、管理人才等, 即使在这类企业还未壮大到要以让渡部分企业产权来获得外部资源时, 也存在着如何在企业内部调整产权关系挖掘内部潜力的问题。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则天生就存在委托—代理问题, 对经营者的激励相容机制设计就成为企业制度完善的主要问题。

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 合适的企业制度也有所不同,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 企业制度创新的目标可分为两类:完善“企业家式的企业”制度和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通过全面的公司化改造, 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为建筑施工企业持续成长提供最重要的制度保障。健全和完善企业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建立产权关系顺畅、资源优化配置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实现权利的科学分解和合理设置, 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运营机制。科学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正确决策的关键, 规范运转的基础, 高效运行的保障。

3.2 管理创新, 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1) 管理思想的创新。首先, 管理者必须加快思想观念的更新步伐。建筑施工企业是以项目为经营主体的, 管理者的管理经验和智慧胆识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只要企业管理者的观念真正实现创新, 就必然极大推动项目管理者的观念创新, 整个企业就会形成一种不换观念就换人的氛围, 从而为企业管理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 项目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 在矛盾中妥善处理好项目多重目标的关系。施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确保与业主的合同条款中的承诺得以实现, 就必须确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明确和处理好这三大目标的对立统一关系是项目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项目管理者应开拓思路, 使整个目标系统最优, 符合确定目标值的相对满意原则。对于设定的最终目标要使工程达到优质水平, 让用户、社会满意, 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2) 管理机制的创新, 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性决定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必须靠责任制来规范和约束其管理行为。因此, 责任制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项目管理, 项目经理要负第一责任, 他上对企业法人代表负责, 下对作业层负责, 在企业法人代表的授权范围内, 对外与业主打交道, 对内是项目管理全过程所有工作的总负责, 是项目目标的制定者, 是项目制度和规范的制定者, 是生产要素合理投入与动态管理的组织者, 是目标控制和专业管理的指挥者, 是各方面关系的协调者。因此, 项目经理必须利用企业法人代表授予的权力, 来实现企业法人代表委托的责任。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 将项目经理管理的主要内容———“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 (工期的控制, 质量的控制, 成本的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组织协调, 组织生产要素的运行) 制度化、规范化, 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更加高效有序。同时, 不断优化企业的基本职能结构, 科学界定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强化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服务职能, 弱化直接指挥控制和行政命令, 变以行政命令为主的管理模式为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调控模式。

由于项目经理是稀缺的人才资源, 要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 落实项目经理的责权利, 做到赋之以责、给之以权、厚之以利, 保证项目经理的稳定性, 使其能够把职责履行到底。同时, 要完善项目经理队伍的储备、教育及淘汰机制, 以市场化的手段推进项目经理职业化的进程, 从而带动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化,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技术创新, 实现规模化生产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加工”某类建筑物的服务能力, 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大小就是其竞争制胜的决定因素, 资质门类和等级、质量认证都是对综合服务能力的认定, 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产品许可证。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 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建好某一个特定的建筑物。攻克某一建筑技术难题就是意味着具备完成这一类工程的服务能力, 技术创新应当在承建一个个有差异的同类工程的实践中得到加强。业绩越多, 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施工经验就越多, 施工能力就越强, 就越能承揽到更多的同类工程, 实现规模化“生产”即产业化的目的。

为了保证规模化生产的可能, 建筑施工企业还需要专门的研发机构。它的职能包括两点:第一, 领导和组织在建项目技术攻关, 提高常规作业的技术含量, 改进现有的服务产品。第二, 选择有商业价值和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开发项目进行研究, 开发新的服务产品为承揽任务进行技术储备。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在建项目施工需要, 同时引进或开发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优势的技术成果, 推出新的服务产品, 形成超出对手的服务能力、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独占性的核心技术, 依靠技术上的跨越实现服务产品的升级换代, 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垄断或独占优势, 创造出高额的利润。

总之, 建筑施工企业只有通过系统创新, 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上下工夫, 三管齐下, 构建企业生存发展的完整创新机制, 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创新是企业兴旺和长盛不衰的源泉, 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近年来, 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也纷纷建立健全自己的管理模式, 力求创新。可是如何能有效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是企业经营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就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提高管理创新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系统创新,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旺盛.试论中小企业的系统创新[J].北方经贸, 2003 (10) .

[2]Marco Iansiti, and Jonathan West.Technology Integration:Turning Great Research into Great Product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7, 75 (3) :69-79.

建筑施工系统 篇5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的构建,一方面能够对建筑内部的能耗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另一方面也能根据客户要求提供各种信息管理、节能优化等服务。建筑部门可以对建筑的各种耗能项目进行准确的评估,根据不同耗能项目的耗能大小,来建立相应的绿色建筑模型系统。绿色建筑模型系统能够建筑的各种耗能情况,进行准确的量化分析。在绿色建筑模型系统建立后,还要在使用过程中对各种耗能情况进行不断优化,以达到完美的节能效果。绿色建筑模型系统通过科技创新、管理优化,来最大限度挖掘节能潜力,为未来的建筑节能打下坚实基础。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系统 篇6

关键词:施工现场;质量;现场管理系统;建筑工程

中图分类号:TU7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2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He Boyi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100041,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is a good implementation of stric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advanced results.Effective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create good construction.People management,materials management,mechanical equipment,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cene.Proved attention and do a good job these areas,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construction work has been related to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event,how to establish quality and effective us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will be a very important job.Construction site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system.

Keywords:Building scene;Quality;Scene management system;Building engineering

施工现场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同时也是企业产品的形成地,并且是建筑企业的生命线。施工现场因其本身的重要性,成为建筑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项目的施工现场管理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大投入,各级管理人员只有认真做好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我国信息化如雨后春笋般的走入社会发展的大潮中的时候,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早在2002年7月30就发布了“关于全面启动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及其受地方建设行政主管委托,实施对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全面掌握该地区的工程质量状况,熟悉掌握和应用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对确保数据上传起到了重要作用,各地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尽快完善质量监督管理系统。”本文就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系统进行系统的探讨.

一、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系统概述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的概念

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C)已经多年。全面质量管理是人们熟知的PDCA循环的核心。目前国内很多施工企业已经在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所以将其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到项目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是提升其适用性的重要途径。一般质量信息包括向企业高层提供的决策性信息、向中层提供的效果性信息及向基层提供的操作性信息。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在质量管理中系统地识别和管理企业所用的过程,规定每一个过程的运行方法、输入、输出,在实施过程中认真贯彻,才能取得良好的质量管理运行效果。对企业的各个质量过程不能孤立的看待,而是应作为一个系统看,重视整个系统的内在关系,才能发挥质量信息系统的更大作用。在建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时,还要对相应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对每一项业务过程规定其输入、输入和处理的规则,也就是建立相应的制度,并完善有关的考核机制。

(二)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作用

一是数据处理功能。它能对企业质量活动的各种形式的原始质量记录、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和传输,以便向管理者及时、全面、准确提供所需要的各类质量信息。

二是质量策划功能。它能对各种具体的质量活动做出合理的策划和安排,根据不同的管理层次的要求提供相应的信息,以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

三是质量控制功能。它能对企业质量活动的整体策划和各部门各过程及各要素的策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检查,根据差异进行调整,以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四是质量预测功能。利用数学方法和预测模型,并根据质量管理中的历史数据对各过程的未来质量情况进行预测,使质量工作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五是质量评价功能。它包括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外部认证机构的审核等,都要依靠质量信息来实现。

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系统的建立

建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系统,应在开发应用软件时将材料检测和工程监督结合起来,不仅对材料进行检测,管理生产单位,并将检测结果作为资信供工程监价员及施工企业参考,以作为管理的依据。它包括:

(一)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系统

它主要完成产品检测,将各类原始试验数据箱人,自动完成统计分析工作。该系统在WINDOWSNT工作平台上,建立了4台计算机的互联局域网。为保证试验数据保密可靠,将系统分成3部分,这3部分互锁、互联且相互间传瑜数据。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可以对数据唯一性及保密性进行保证。另外,该系统具有软件操作平台模式,保证了操作过程的直观、规范与简便。该处理系统具备试验室所必需的管理与统计功能.该系统的网络传输结构见图所示:

(二)工程项目监督系统

工程项目监督系统包括:工程监督受理工程、动态监督子系统工程、核验子系统、报表汇总统计子系统和站长日常管理子系统。质量控制点的涉及面较广,如剪力墙结构中的钢筋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等;关键的工程部位。如民用建筑的卫生间,关键设备的设备基础及一些关键的隐蔽工程等;薄弱环节。即经常发生或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环节.或承包商施工质量控制无把握的环节。如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渗、漏水问题);又如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由于建筑单位初次施工,缺乏经验.必须作为重点加以控制;关键工序。如混凝土浇筑中的振捣.它对浇筑质量影响很大,又如CFG桩的钻L,对确保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关键工序的关键质量特性。如混凝土的强度,回填土的含水量、灰缝的饱满度等;关键质量特性的关键因素。主要为人、材料、机械、环境和方法.如重型构件吊装的关键因素是人和机械,砌筑砂浆强度的关键是材料。

三、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必将逐步朝信息化过渡。“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还有许多的地方亟待改善,这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合力共同推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因此,开发和研制出高效实用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成为建筑业界人士、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毛义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马桂昶.实施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三个要素[J].山西建筑,2007

[3]李洪州.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

[4]杜玉峰.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及实时曲线的绘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10

[5]王兴洋.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作者简介]何伯毅(1982-),现就读于北方工业大学工程硕士,主要研究计算机技术。

建筑施工系统 篇7

尽管国家对建筑施工的安全作业十分重视, 但是, 由于施工活动地质条件复杂、安全技术缺陷, 致使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1], 统计得出2004—2012 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发生次数与死亡人数条形图。

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是最具表征性的两个量, 从图1 中可以看出, 虽然这两个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但是每年的安全情况仍然不乐观, 依此看来, 我国建筑施工的安全形势依然不容小觑。

2 事故类别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 可以得到2004 - 2012 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类型分布图, 如图2 所示[2]。

从图2. 1 我们可以看出, 所有安全事故中, 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等事故分别占49. 17% 、16. 09% 、12. 37% 、7. 20% 、5. 31% , 这五大伤害占所有安全事故的绝大部分。由于这五大伤害共计占所有事故的90. 14% , 而且高处坠落占49. 17% , 因此我们得知, 这五大伤害是建筑施工事故的预防重点, 高处坠落则是重中之重!

3 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人机环系统分析

3. 1 施工安全主要事故类型及其原因

3. 1. 1 高处坠落

建筑施工中高处坠落事故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脚手架坠落、吊篮坠落、塔吊坠落。具体原因包括: 脚手架搭设不合格、防护设施设计缺陷、架子上载荷超限、脚手架扣件松动、脚手架不按要求交底验收、未佩戴安全帽; 机具失灵、缺乏安全知识、操作失误; 起重设备有缺陷失灵、人员未站在安全位置范围内、未按规定假设安全网、吊物超载、钢丝绳严重磨损、绳索脱钩。

3. 1. 2 坍塌

建筑施工中坍塌事故的主要类型是模板坍塌、土方坍塌、墙体坍塌, 具体原因包括: 载荷超限模板损坏、模架基础未固定、拆模板无防护措施、无证上岗; 方案设计不合理、违章作业、护壁未达到强度便作业; 过分追求施工进度、施工材料不合要求、挡土墙未达到安全的稳定性。

3. 1. 3 物体打击

建筑施工中物体打击事故的主要类型: 钢管打击、吊运物打击、其他物体打击, 具体发生原因包括: 违章交叉施工作业、钢管未按规定合理堆放、进场不佩戴安全帽及防护用品; 钢丝绳断裂、材料工具捆绑不牢、违规交叉作业、操作人员失误、超出钢丝绳的承载力; 设备运行故障、质量缺陷、外力冲击、操作不违章操作当。

3. 1. 4 起重伤害

建筑施工中起重伤害事故的原因: 起重司机视线遮挡、起重设备设计有缺陷或无安全保护措施、起重信号不科学、指挥不当、操作失误、未佩戴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使用不当等。

3. 1. 5 触电

建筑施工中触电事故主要有三种类型: 手持电动工具触电、高压线触电、低压线触电, 具体原因包括: 工人未佩戴绝缘防护用品、电动工具未装漏电保护器; 作业过程中距离高压线过近、违章乱拉设电线、线路老化导致电线裸露、工人不懂电知识违章施工等。

3. 2 施工安全事故“人—机—环”系统分析

经过对五大伤害发生原因的详细分解,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因素经过分类都可以总结为: 人的因素、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 总结如表1。

因此, 我们可以从人- 机- 环境三个方面对建筑施工的安全事故进行系统分析, 根据系统工程学的观点, 我们可以把造成事故的原因分为三类: 即人的隐患、机的隐患、环境的隐患。从另一个角度讲, “人、机、环境”是建筑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想保证安全、稳定建设、加快进度, 必须实现人- 机- 环境三方面的统一管理。

4 结论

本文从人- 机- 环境三大因素的角度对事故原因系统分析, 得出建筑施工事故主要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等五大伤害。为确保安全施工作业, 保证良好的施工质量与进度, 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 1)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降低人为失误。

( 2)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定期维修, 材料定点安放, 加大检查力度。

( 3) 加强对施工环境的控制力度, 避免交叉作业, 严格控制安全距离等。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系统研究 篇8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筑市场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另外一方面,建筑施工作为高危行业每年却要发生许多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建筑伤亡事故达1 500多起,每年由伤亡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9 800余万元,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何进行安全管理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不仅能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能减少由于安全事故造成的成本增加,其是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关键,是实现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施工具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体力劳动繁重;建筑施工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随进度的变化而改变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建筑施工现场成为一个施工事故多发的场所。控制一切不利危险源,落实安全管理决策和目标,消除一切施工事故,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中。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而言,安全生产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工程师及管理人员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设计施工文件及有关合同等,通过采用计划、组织、技术等行为,运用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机械、材料与环境因素的运动规律,使施工过程中的作业行为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消除事故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从而有利于控制施工事故发生的一切管理活动。

3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的提高,城乡建设规模急剧增大,建筑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但是,由于建筑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再加上一线作业人员素质较差等,导致现在还有不少的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许多危险因素仍然存在:

1)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已不能相适应,暴露出了较多的弊病和缺陷。尽管《建筑法》已经实施,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滞后于建筑安全工作的需要,现行的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对依法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落实其安全责任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也不够具体,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目前一些施工企业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但仍有部分企业没有过硬的劳务施工队伍,一旦工程中标后,全部或部分分包给有关的专业队伍,造成相当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丧失了主宰控制权和建筑企业的指导管理,从而造成部分施工现场失控的被动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要按有关规定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显然是十分困难的。

3)由于当前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恶意压低投标价格,最终导致安全生产管理的经费减少,从而导致中标后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工具、材料等在一定程度上能省则省,致使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偏低,安全设备陈旧、老化,操作人员的自身防护用品缺乏。再者,为了减少施工成本,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着质量管理兼管安全的现象,从而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有些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片面追求生产规模,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重效益、轻安全,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将安全生产过于形式化,有时甚至回避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5)当今,农民工已成为建筑施工现场劳动力的主体,他们安全技术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必要的上岗培训,在思想上对安全心存侥幸心理,不按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从而为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

6)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力度不够,专职监管人员少,有些安全监督人员只着重于外在的一些安全表象,监督覆盖面小。而且政府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基本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和措施,现有的安全检查监督力度明显不足。

正因为如此,目前建筑领域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严峻,建筑施工现场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施工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

4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4.1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根据《安全生产法》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分级负责管理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每个班组、岗位、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奖励制度,把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项目管理办法,并与奖励制度挂钩,更好地鼓励项目经理、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在不同层面上抓好安全生产、重视安全管理。同时,在工程施工前,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向施工班组和作业人员进行有关工程安全的详细说明,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本工程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等。安全技术交底需达到全面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准确性的要求。

根据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和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施工企业应对管理人员、企业员工及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思想、安全技术、安全知识和安全文化等。

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工种的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对新员工实行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对特种作业人员,还要按照《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按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规定进行特种专业培训。

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制定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奖励制度、安全交底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是实施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奖罚分明。

4.2加强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施工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目的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项目类型、特征、规模,充分考虑可能导致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及财产损失等的风险,进行搜集、整理和识别危险源,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找出其中导致事故发生可能性较大的重大危险源。

通过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由工程技术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响应及风险控制,制定出危险源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消除不安全因素,从而避免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项目安全施工。

4.3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在工程开工前,在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工期、施工方法、施工现场环境、施工机械设备、变配电设施及各项安全防护设施等资料,在熟悉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等前提下,编制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对于大中型工程项目、结构复杂的重点工程,除必须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编制专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详细说明有关安全方面的防护要求和措施。对土方开挖、爆破、拆除、基坑支护和降水、起重吊装、脚手架、模板等危险较大的作业,还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技术方案。

在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时,应尽可能把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考虑周全,制定出的对策措施方案力求全面、具体、可靠,达到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地避免事故的发生,目前的安全科学技术还没有发展到能有效预测和预防所有事故的程度,鉴于此,施工技术安全技术措施还应包括面对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的各种应急设施、人员逃生和救援预案。重视和认真编制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作,加强对突发事故的处理,努力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可以有效的降低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

同时,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以及各省市有关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的要求,制定安全文明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单位应规范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制度、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4.4加强安全检查工作

在施工企业进行生产活动时,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条件、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施和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及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应由项目经理组织,根据施工企业生产的特点、有关规范标准及实施办法,定期进行。

由于施工现场涉及的工种较多,各工种有时需要交叉作业,而且施工的环境也在不停的变化,所以为了有效的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应当重视安全检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查思想、查制度、查措施、查安全教育培训、查机械设备、查安全防护、查隐患、查操作行为、查劳保用品使用等,通过安全检查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落实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纠正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保证安全施工。

4.5健全法制、加强安全监督

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施工企业自身也应认真总结经验,加强适合本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实际的法律,标准和制度的补充完善。

同时,国家必须加强相关部门对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政府对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督可以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及经济手段进行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在监督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运行机制,加强各级监督机构的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结语

安全生产一直是建筑施工单位需要重视的一项工作内容,不仅是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的要求,也是建筑企业长久发展的需要。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能够避免国家和集体财产的损失,使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同时,建设工程的施工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管理过程,其特点决定了这个行业的高度危险性,因此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其根源和本质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讨及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有力措施,千方百计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有效地遏制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

摘要:针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了安全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目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在这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讨论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措施,对预防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起到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姚崎.房地产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1,30(1):142-143.

[2]张文忠.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J].现代装饰(理论),2010(3):132.

[3]赵培.谈建筑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2):8-9.

[4]刘志荣.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阳煤科技,2008(3):36-40.

[5]孙合昌,韩颖萌.浅析如何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11(14):157.

[6]鲁潇.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6):187.

建筑施工系统 篇9

1 轻钢结构建筑屋面的特点

在轻钢结构建筑屋面建筑使用过程中, 我们会发现轻钢结构建筑屋面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1.1 轻钢结构屋面主要采用支撑平面桁架, 对可拆卸平台进行自主合理的设计, 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1.2 在对平面桁架设计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施工工程的吊车梁间的间距对去进行标准节间的设定;

1.3 在对其进行孔中操作的时候, 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连接方式,

来对其进行支撑平台的搭设, 从而确保施工人员在高空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

1.4 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 我们可以利用扣件脚手架和部分搭设

钢管来对操作平台进行搭设, 这样不仅降低了工程施工的成本, 还有效的提高了工程施工的进度。

1.5 为了提高空间操作平台高效性, 我们要对设置斜坡绳索轨道的搭设, 有利于屋面建筑材料的运输。

1.6 在轻钢屋面工程施工的时候, 我们要将操作平台设置成一个可移动的空中平台, 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施工的进度;

1.7 在对其建筑屋面结构进行安装设计的时候, 一定要按照工程施

工要求进行施工, 而且尽量避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出现质量问题, 在安装完毕后, 还要对其进行质量复检, 以保障建筑屋面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

目前, 这种轻钢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它还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设备效益, 而且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符合当前节能环保的施工要求。因此, 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当前, 在我国建筑行业当中, 轻钢结构也已经形成了一套专门的建筑体系, 从而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使得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 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3 工艺原理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 施工单位主要是针对混凝土构件上的吊梁施工, 进行可移动平台的搭设, 这种施工工艺主要是通过对空间桁架结构和其他施工技术来完成的, 从而形成可移动而且安全性较高的操作平台, 这样不仅有效的节省了成本, 还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 。目前在工程施工当中, 人们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 因此为了避免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我们就将空间可移动的操作平台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施工安装, 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4 主要工序操作要点及优势、安全要求

4.1 吊车梁安装:

在车间内用汽车吊完成, 注意吊车梁安装校正并固定时应确保校正的偏差 (标高、顺直及其间距) 满足操作平台下空间桁架的转轮在其上定向移动自如, 操作严格按汽车吊操作规程及工程安装交底进行, 确保安全。

4.2 地面平面桁架组装:

应在车间地面上局部平整出一个临时简易组装场地, 将平面桁架的标准节段自由顺畅地按顺序摆放就位, 调整后把各节段用螺栓紧固, 应严格测量组装成型的桁架尺寸符合设计使用要求和吊车梁间距尺寸。操作过程应注意防止物体打击, 严格安全帽使用。

4.3 平面桁架就位在吊车梁上翼缘上:

用汽车吊把两榀平面桁架吊装至吊车梁上翼缘上, 调整桁架两端转轮及限位装置与吊车梁的相对位置偏差, 确保桁架在吊车梁上移动自如且不走偏 (限位有效) , 吊装及调整过程中应在桁架下弦节点上系好溜绳协助调整及稳定, 要求转轮偏离吊车梁腹板位置偏差小于30ml。操作过程应统一指挥, 吊车梁上人员应挂好安全带, 所有人员应使用安全帽。

4.4 空中两榀平面桁架连接 (栓接) 形成空间桁架:

两榀平面桁架就位吊车梁上翼缘并调试符合要求后首先将平面桁架支座 (转轮) 处系杆连接牢固, 然后从两侧依次向跨中部位推进连接平面桁架间所有上弦系杆及斜撑, 最后同样将两榀平面桁架下弦问系杆及斜撑连接牢固, 形成稳固的空间桁架。此过程操作者应严格使用安全带及安全帽, 并做到统一指挥。

4.5 当车间内净空满足要求时, 可以在地面上组装成空间桁架再整体吊装就位至吊车梁上翼缘上, 从而可以节省上面几个步骤。

4.6 空间桁架吊车粱上移动调试:

空间桁架形成后再次调试几何尺寸及各转轮 (4个) 标高和方正尺寸, 允许各转轮高差小于10mm, 对角线尺寸偏差小于30m。少量移动整个空间桁架, 检查各转轮移动情况, 要求统一指挥, 各转轮处推力均匀, 移动平稳, 移动空间桁架下方严禁站人。

4.7 脚手架顶加铺板、护栏形成操作平台并验收:

铺板可用木架板、竹架板或竹胶合板或多层夹心木板等等, 铺板下应满铺大扣安全网。验收工作是重要的, 应确保操作平台架体及下方的空间桁架成一个整体。

4.8 檩条、拉条、隅撑安装:

檩条安装前, 应对檩条支撑点测量和整平, 低的应适当提高, 高差控制在±3mm以内, 檩条连续直线度不大于4mm。

拉条安装应对照安装平面图, 平面拉接或上下拉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两端螺母下必须各加一个垫圈, 拉条须张紧, 且不得将檩条拉弯变形。隅撑安装时, 应坚持试安装, 以便准确在内板上套割出吻合的隅撑穿孔。

4.9 内板安装:

用一端固定在平台上, 另一端固定在地面地锚上的绳索作为斜坡轨道 (角度一般为45~60度, 按3米/道, 每道绳索上设一带支托的滑动套管, 支托处用布包好以防屋面板在托运中摩擦而划伤。) , 将内板用绳索绑扎后在斜坡轨道上拖运至操作平台, 然后根据板长同时多人 (一般按板长3米/人) 一起把内板就位至檩条下并固定。要求首先确定安装起始点, 一般从一侧到另一侧, 安装应弹基准线, 安装时应随时调整, 以避免偏差累积, 两块板平行面的搭接应平直, 保证室内美观。

结束语:由此可见, 轻钢结构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应用的十分广泛, 它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而且在工程施工中也对施工人员的安全进行了一定的保障, 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不过, 当在轻钢结构的应用过程中, 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还需要我们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从而有效的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德超.钢结构住宅技术与经济性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 2010.[1]孔德超.钢结构住宅技术与经济性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 2010.

[2]马克峰.钢结构住宅节能复合墙板的振动特性研究与风振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 2010.[2]马克峰.钢结构住宅节能复合墙板的振动特性研究与风振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 2010.

建筑施工系统 篇10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教学过程密切贴近工程实践, 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养成。建筑施工技术是施工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核心技能, 是建筑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但由于施工周期较长, 施工现场危险, 以及施工时间、进程、季节、气候、安全性等制约, 现场和项目教学很难真正得以实现, 而且很多隐蔽工程、施工错误、事故等在现场无法看到, 传统的现场教学模式无法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随着现代教育技术, 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人们对在职业教育领域使用计算机动画仿真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基于此, 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创建一种三维仿真模拟教学环境, 将教学过程直观化、形象化, 从而使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高, 即构建建筑施工技术模拟实训系统。

二、政策基础和硬件支持

2007年2月12日, 辽宁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以政府的名义为职业教育发布一项工作意见和要求, 这在职业教育史上也是罕见的, 预示着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论证, 已经提升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中来。

近几年来, 职业院校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大部分学校已建成主干网络为千兆以太网, 范围涵盖整个校园网系统。相当一部分学校还自行开发设计了稳定、高效、安全的校园网应用平台系统, 教室内拥有先进的多媒体设施。这些硬件条件的改善为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和模拟实训系统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这里所阐述的模拟实训系统不是传统教材的简单数字化, 将传统教材内容、步骤“复制”到计算机上, 而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 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特征、认知规律和技能养成的需要, 并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遵照科学的流程开发出来的, 表现特定教学内容和体现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它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 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 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

三、国内同类领域现状

当前国内大多采用课堂讲授与施工现场参观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建筑施工技术教学, 学生与现场实践的接触往往受到施工时间、施工进程、教学计划、授课时间等因素的制约, 只能通过参观某一段施工过程, 在头脑中形成片段性的感性认识, 更多的是对理论知识的被动接受,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本末倒置。

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 一部分教师为了改善这种局面, 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如在课堂上借助于幻灯片、投影仪以及视频技术等手段辅助教学, 或自行开发了一些描述施工过程和施工细节的课件, 但这些辅助内容绝大多数是静止画面或简单的二维动画, 内容相对零散、粗糙, 缺乏系统性、智能性和交互性, 当涉及到有关结构和构造等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时, 在学生的头脑中很难形成整体概念, 而必须再经过大脑的加工和想象。

一些企业为了销售自己的施工机械、设备, 或者为了表现自己的施工实力, 也制作了一些视频短片, 但旨在突出机械设备特点等企业自身的亮点, 不注重施工过程的完整性。这些短片在教学中可以借用, 但只能满足教学的部分需要。

在高等教育方面, 国内一些有影响的建筑类高等院校也在尝试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但由于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不同, 即使高等教育领域将来成功开发了仿真教学资源库, 也不能完全为中等职业学校所用。

可以说, 国内尚无专门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建筑施工技术的仿真教学产品。

四、基本框架

我们先后走访了十几家建筑施工企业, 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建筑施工、软件开发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反复论证, 确立了建筑施工技术模拟实训系统的指导思想:以项目教学为主导,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 以课程综合化改革为基础, 以学生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 开发出贴近职业技能训练实际过程的模拟实训系统, 为推进紧缺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服务。具体实施方法为: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 以一座九层高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为主线, 整合教学资源, 突出实践技能,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动画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清晰、直观、立体地展现建筑工程各部分结构的构造和施工的基本过程, 尤其是隐蔽工程、工艺难点、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做法、事故和其他常见的施工问题等, 以三维动画仿真模拟、现场视频制作等方式表现施工过程和施工细节。

建筑施工技术模拟实训系统是根据项目教学法的要求而设计, 以Windows 2000以上版本为运行环境, 使用Internet Explorer 5.0以上或Netscape 5.0以上版本浏览器即可运行, 其表述内容的系统框架如下图所示:

在服务对象上, 以助教为主, 兼顾助学。即以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演示教学内容, 为教师教学服务, 同时提供学生自操自练平台;在媒体使用上, 以三维动画、仿真模拟技术为主, Flash动画、视频技术为辅。

按照设计构想,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下采用三维建模技术, 参与从建筑物基坑施工, 到建筑物最后落成的每一施工环节。在模拟施工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根据规范标准选择不同的设计参数, 通过模拟仿真演示, 对不同设计参数的效果进行比较, 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而且避免了因施工现场的危险性导致的安全风险, 降低了教学成本。

同时, 根据国家相关行业技术标准, 制定教学资源库的各种设计参数, 使建成后的模拟实训系统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 也可以用于建筑施工技术研究与探讨过程的仿真演示, 其创新点可以概括为:

(1) 职业性与服务性。针对中等职业教育, 根据建筑施工各工种的具体要求, 通过对职业活动特征的分析, 以多媒体技术模拟施工现场和施工过程, 整体提升建筑施工技术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为培养建筑类技能型人才服务, 为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服务。

(2) 情境性与仿真性。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工具, 在工作任务 (建造一幢九层高建筑物) 的引领下, 创设仿真的教学情境, 将抽象的概念、原理以及平常不容易见到的施工问题、事故等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在教学过程之中, 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隐蔽工程形象化, 实现传统的单边教学向新型的多边互动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3) 实践性与过程性。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 严格按照施工顺序, 将建筑施工过程细化分解, 以仿真模拟教学资源的形式进行直观表述, 引导并启发学生系统了解施工特点和施工过程, 掌握施工工艺,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 安全性与环保性。在部分章节中实现了以仿真技术模拟现场施工, 以计算机操作代替学生现场操作, 避免了因施工现场的危险性产生的安全隐患, 同时, 最大程度降低了学生实训过程中对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浪费, 降低了教学成本, 并将节约、环保的理念渗透于教学之中。

(5) 社会性与开放性。设计在技术上具有开放性, 可利用互联网平台, 与同类学校、同类专业实现资源共享, 以节约教学资源, 降低教学成本;可根据行业发展、技术进步及学生特点进行拓展和完善, 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综上所述, 建筑施工技术模拟实训系统的开发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 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要: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趋势的日渐明显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的、相对抽象的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模式, 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教学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交互, 将越来越多地借助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来完成。通过开发建筑施工技术模拟实训系统, 在计算机上直观表述教学重点和难点, 解决教学与施工在时间上的冲突, 缩短课堂与施工现场的距离。

关键词:职业教育,建筑施工技术,模拟,实训系统

参考文献

[1]何晓淳, 于双和.辽宁省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7, 1.

[2]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 (辽政办发〔2007〕9号) [Z].

建筑施工系统 篇11

关键词 建筑施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199-01

1 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意义

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实施,仅仅依靠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队伍也随之迅猛增加,用信息技术提升产业素质已经势在必行。在建筑施工管理中运用管理信息系统,使建筑施工管理逐步朝信息化过渡,是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提升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程度,是提高建筑产业竞争力、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2 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管理科学理论,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人机系统。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以解决组织所面临的问题为目的;2)以数据库和数据处理为基础;3)能够向组织的各层次、各部门提供所需的信息。建筑施工管理系统通过收集、存储和分析有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帮助管理人员规划控制目标,检查工程实际状态,并提供决策参考,其目的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它的研究运用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建筑工程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管理系统,目的就是在互联网上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方便,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系统化,自动化和规范化。实现数据库的集中统一,并且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给建筑施工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四种主要的信息服务:确定信息需要、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为其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以及日常的作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投资量大,必须有一个总体的工作思路,首先要做好总体规划,根据企业发展和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一定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分出阶段性目标,从而根据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做到综合考虑工程成本、品质等因素确定工程最优工,根据工期目标、资源配置、劳动定额等条件自动生成详细的施工优化的网络计划,用以指导施工,根据工期、劳动定额等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对施工进度开展动态控制。管理系统要满足企业管理层的需要,实现管理层对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然后逐步向下延伸,最终保证内部信息流的通畅,管理信息系统要归为一个懂技术、能管理、会规划三者合一的综合部门来管理,保证其顺利开展工作。为了简化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相应的信息管理也就采用与企业贯标体系一致的系统。根据部门和管理要素的划分,确定管理信息的传输和控制模式;以计算机中心为核心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处理、储存和查询;各部门按照业务内容和管理职责收集、汇总、分析数据,为数据中心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在计算机中心的规划和设计下,在建筑施工管理部门内部安装相应的软件程序,根据管理特点建立了信息中心,通过internet网与总公司的信息中心建立了信息通道,并为各业务部门配置了和总公司相一致的管理软件,建立了相同的管理平台,保证了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建筑施工管理内部之间通过internet网建立联系渠道,实现动态掌握各单位的管理决策;本级管理通过局域网作为沟通渠道来建立本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总公司的因特网来协调对各集团公司、工程局及其分支机构的信息管理。其主要特点是按照各部、处的职能和管理活动的特点来构建信息管理体系,建筑施工管理项目施工和经营管理工作进行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传输上级对本级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依照本级的质量体系贯彻上级的全面管理。

3 关于建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议

建筑工程作为一种野外分布的线性工程,施工面狭长,流动性大,临时工程多,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特别是目前建筑的建设中,高等级建筑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而高等级建筑建设本身还具有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高、施工单位和协作配合环节多等特点。

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要始终以质量管理体系为系统主线,保证建筑施工所实施的质量体系突出了施工企业以质量为核心,全面执行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的可追溯性的原则,划分了管理要素,体现出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管理思路,把生产管理信息作为主体,辅以服务信息的回馈,来加强企业全面管理的领导、决策和控制职能。因此,信息管理应当依照确定的质量体系中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程序的划分来建立网络,设立相应的管理程序和制度。

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收集、归纳整理、分析研究、掌握涉及本项目的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筑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公司对于安全管理的制度和要求、以及施工项目的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制定項目各个岗位,各类人员的管理责任制度,施工管理制度和施工技术措施方案,总结施工管理经验,将资料整理归档,优秀的文本可以保存为范本,这些经验应该不断积累起来,成为以后项目的参考。

对建筑工程企业来讲,人员的工作方式从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转向大多基于网络的交流,是一个较大的变革,如何适应这个变化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另外,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安全问题也更加突出。系统的安全包括网络平台本身的安全和数据的安全,这一方面要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建立严格的保密管理制度,防范窃密和泄密,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此外还要在软、硬件系统的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安全机制。

注意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把该系统的使用情况作为日常现场检查时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信息记录不准确或未按规定时间上报数据等问题,及时督促施工现场予以纠正,确保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及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了解现场的基本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地监督检查。

参考文献

[1]熊庆,徐健.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与设计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 篇12

1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问题

1.1 不规范的建筑企业行为

建筑工程以建筑企业为施工主体, 通常是由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 不规范的建筑企业行为, 对监护工程施工质量具有严重影响。一方面, 建筑企业薄弱的施工质量控制意识。为获取更多利润, 一些建筑企业通常会不断加快工程建设速度, 对工程建设速度的过分关注, 就会造成建筑质量的忽略, 使得建好的工程问题百出;另一方面, 违反工程建筑操作流程。很多建筑企业以赢得最大效益为其实施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1]。基于这种状况, 这些企业通常不按照实际操作流程施工。比如, 没有认真分析施工环境就大意开工;没有根据图纸要求施工等, 对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2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现阶段, 我国相关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体制与律法制度还不完善, 在评估工程建筑施工质量方面权威性不足。再加上管理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明确的权责意识, 不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机制, 极易造成工程施工发生质量问题[2]。此外, 建筑工程施工本身就属于一项具有较高事故发生率的行业, 因为安全预警机制的缺乏, 使得建筑工程频发施工事故, 既对建筑工程企业形象极为不利, 还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效益及施工质量。

1.3 不合格的工程建筑材料与制品

原材料质量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直接性影响, 因为工程建筑以建筑原材料为其施工基础, 在选取工程建筑原材料时, 若材料不合格, 极易产生安全隐患, 很多建筑工程原材料问题, 像建筑水泥结块、受潮、不合理的砂石级配等, 都会对混凝土密实性及强度产生影响。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以及强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严重影响了工程建筑施工质量。

2 构建工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系统的措施

2.1 强化工程建筑质量预防及安全管理

从根本上说, 建筑业以建筑安全、绿色施工为其生命线, 正所谓安全问题皆大事, 工程建筑安全施工一方面影响着工程施工质量及企业形象, 另一方面对施工者财产及生命安全也有着很大关系。所以, 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极为重要。所以, 建筑企业一定要为员工灌输安全施工理念, 使其能够从思想领域意识到工程安全施工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性, 并在具体工作中做好工程安全施工工作。同时还要对工程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予以建立健全, 保证全体施工人员能够在规章体制下实施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 以此不断提升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能力及水平。进一步强化工程建筑质量预防及安全管理工作, 保证在工程建筑施工中能够实现安全、绿色管理[3]。

2.2 制定规范的工程建筑施工质控标准

施工企业工程质量控制以规章制度及标准规范为基础, 同时这也是施工企业加强工程建筑质控过程中的体制保障, 唯有通过相关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的约束, 才能有效监控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第一, 工程企业需要创设工程建筑施工质控管理机构, 以此确保工程建筑施工质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得以不断增强,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本身所具有的管理职能;第二, 应该对工程建筑施工质控监管机制予以建立健全, 在对质控监管体制进行基本管理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升工程建筑施工质控执行力, 确保工程企业施工质控机制能够实现有规章制度可依, 有法可循。

3 结语

由于我国不断加快的现代化建设步伐, 使得我国建筑行业在近年来发展过程中, 主要面临买房市场, 也就是说, 顾客对工程施工提出更高要求。所以, 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 全面改善我国工程建筑市场发展壮大的重要举措就是工程质量的控制。质量在整个工程建筑施工中是贯穿工程建筑从设计投资到最后工程竣工的关键线索, 同时也是工程建筑中的一种约束条件。所以, 工程企业发展与进步进程中, 应该形成以质量控制为关键点的工程建筑施工质控监管系统, 以此使工程施工质量得以不断提升, 进而为工程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摘要: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及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 使得我国建筑工程业也随之得到迅猛发展, 不管是工程建设速度或者是建设规模, 均取得了可喜成就。而作为工程建筑施工的重中之重, 施工质量控制对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极具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 对施工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系统,构建

参考文献

[1]申莉娟, 黄冠烨.关于结构理论在施工中的若干问题[J].山西建筑, 2010 (18) :154-155.

[2]马卫宏.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1 (11) :144-146.

上一篇:家庭治疗方法下一篇:体育实践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