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简介

2025-02-01

分析简介(精选12篇)

分析简介 篇1

0 引言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IEC对PLC的定义: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贮器,用来在其内部存贮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1 中国PLC市场未来前景

自动化正以超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成为制造商快速服务全球市场的关键。ARC咨询集团高级分析师imanshu Shah表示:“很明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制造业环境下,制造商为了提高产量和利润率,就必须依赖于自动化技术。”我国工业发展及自动化应用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有几十年的滞后,按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我国将迎来一个PLC市场高速增长的时期。基于中国经济稳定迅速增长的现状,今后若干年内中国PLC市场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初步估计目前在我国本土销售的PLC总量为30~40亿元人民币(不含随进口主设备配套的PLC),年增长率为15~20%。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PLC业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内有实力的自动化公司应充分利用在市场、技术、行业影响和品牌等方面的积累,大力拓展PLC业务,使国产PLC早日成为中国PLC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长期以来,可编程控制器始终处于工业控制自动化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非常可靠的控制方案,与DCS和工业PC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同时,PLC也承受着来自其它技术产品的冲击,尤其是工业PC所带来的冲击。ARC咨询集团最新研究表明,在未来5年内,各行各业对自动化产品领域的资本投资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PLC中国市场预期以12.4%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增长,市场份额预计从2006年的接近7.5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3亿美元。近年来,中国OEM机械厂家一直忙于提高国产机械的自动化水平,减少对国外高端机械产品的依赖。因此,PLC作为典型控制产品,在纺织机械、塑料机械、印刷机械、食品机械、包装机械、起重机械、机床和化工机械等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由于经济低迷导致需求的下降,在电梯、纺织机械、建筑机械、电源设备、造纸机械、电子制造设备、物料搬运、机床、HVAC、塑料机械、橡胶机械等应用中呈负增长的态势。冶金行业是应用PLC最多的项目型市场,以大、中型PLC为主,由于产能过剩、需求萎缩和价格下降,也使得PLC在该行业继续保持低迷的态势。

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厂家生产300多品种PLC产品,主要应用在汽车(23%)、粮食加工(16.4%)、化学/制药(14.6%)、金属/矿山(11.5%)、纸浆/造纸(11.3%)等行业。纵观2009年,PLC在大部分OEM行业的应用都将维持低迷的态势,只有少数如食品机械和包装机械等受经济周期影响不大的行业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是,一些行业如,汽车、公共设施、矿业、市政等直接受国家刺激政策的拉动,PLC需求不减,成为PLC稳步增长的中坚力量。

2 可编程控制器的软硬件组成详细介绍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原本应简称PC,为了与个人计算机专称PC相区别,所以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定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但并非说PLC只能控制逻辑信号。PLC是专门针对工业环境应用设计的,自带直观、简单并易于掌握编程语言环境的工业现场控制装置。PLC的基本组成:PLC基本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缩写为I/O,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外部设备接口、扩展接口等)、外部设备编程器及电源模块组成,PLC内部各组成单元之间通过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连接,外部则根据实际控制对象配置相应设备与控制装置构成PLC控制系统。

2.1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PU)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并集成在一个芯片内。CPU通过数据总线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和电源总线与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编程器和电源相连接。小型PLC的CPU采用8位或16位微处理器或单片机,如8031、M68000等,这类芯片价格很低;中型PLC的CPU采用16位或32位微处理器或单片机,如8086、96系列单片机等,这类芯片主要特点是集成度高、运算速度快且可靠性高;而大型PLC则需采用高速位片式微处理器。CPU按照PLC内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控制系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2 存储器

PLC内的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系统程序、用户程序和数据等。

2.2.1 系统程序存储器

PLC系统程序决定了PLC的基本功能,该部分程序由PLC制造厂家编写并固化在系统程序存储器中,主要有系统管理程序、用户指令解释程序和功能程序与系统程序调用等部分。系统管理程序主要控制PLC的运行,使PLC按正确的次序工作;用户指令解释程序将PLC的用户指令转换为机器语言指令,传输到CPU内执行;功能程序与系统程序调用则负责调用不同的功能子程序及其管理程序。系统程序属于需长期保存的重要数据,所以其存储器采用ROM或EPROM。ROM是只读存储器,该存储器只能读出内容,不能写入内容,ROM具有非易失性,即电源断开后仍能保存已存储的内容。EPEROM为可电擦除只读存储器,须用紫外线照射芯片上的透镜窗口才能擦除已写入内容,可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还有E2PROM、FLASH等。

2.2.2 用户程序存储器

用户程序存储器用于存放用户载入的PLC应用程序,载入初期的用户程序因需修改与调试,所以称为用户调试程序,存放在可以随机读写操作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内以方便用户修改与调试。通过修改与调试后的程序称为用户执行程序,由于不需要再作修改与调试,所以用户执行程序就被固化到EPROM内长期使用。

2.2.3 数据存储器

PLC运行过程中需生成或调用中间结果数据(如输入/输出元件的状态数据、定时器、计数器的预置值和当前值等)和组态数据(如输入输出组态、设置输入滤波、脉冲捕捉、输出表配置、定义存储区保持范围、模拟电位器设置、高速计数器配置、高速脉冲输出配置、通信组态等),这类数据存放在工作数据存储器中,由于工作数据与组态数据不断变化,且不需要长期保存,所以采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M是一种高密度、低功耗的半导体存储器,可用锂电池作为备用电源,一旦断电就可通过锂电池供电,保持RAM中的内容。

2.3 接口

输入输出接口是PLC与工业现场控制或检测元件和执行元件连接的接口电路。PLC的输入接口有直流输入、交流输入、交直流输入等类型;输出接口有晶体管输出、晶闸管输出和继电器输出等类型。晶体管和晶闸管输出为无触点输出型电路,晶体管输出型用于高频小功率负载、晶闸管输出型用于高频大功率负载;继电器输出为有触点输出型电路,用于低频负载。现场控制或检测元件输入给PLC各种控制信号,如限位开关、操作按钮、选择开关以及其他一些传感器输出的开关量或模拟量等,通过输入接口电路将这些信号转换成CPU能够接收和处理的信号。输出接口电路将CPU送出的弱电控制信号转换成现场需要的强电信号输出,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等被控设备的执行元件。

2.3.1 输入接口

输入接口用于接收和采集两种类型的输入信号,一类是由按钮、转换开关、行程开关、继电器触头等开关量输入信号;另一类是由电位器、测速发电机和各种变换器提供的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输入信号。以直流输入接口电路为例,R1是限流与分压电阻,R2与C构成滤波电路,滤波后的输入信号经光耦合器T与内部电路耦合。当输入端的按钮SB接通时,光耦合器T导通,直流输入信号被转换成PLC能处理的5V标准信号电平(简称TTL),同时LED输入指示灯亮,表示信号接通。微电脑输入接口电路一般由寄存器、选通电路和中断请求逻辑电路组成,这些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交流输入与交直流输入接口电路与直流输入接口电路类似。滤波电路用以消除输入触头的抖动,光电耦合电路可防止现场的强电干扰进入PLC。由于输入电信号与PLC内部电路之间采用光信号耦合,所以两者在电气上完全隔离,使输入接口具有抗干扰能力。现场的输入信号通过光电耦合后转换为5V的TTL送入输入数据寄存器,再经数据总线传送给CPU。

2.3.2 输出接口

输出接口电路向被控对象的各种执行元件输出控制信号。常用执行元件有接触器、电磁阀、调节阀(模拟量)、调速装置(模拟量)、指示灯、数字显示装置和报警装置等。输出接口电路一般由微电脑输出接口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组成,与输入接口电路类似,内部电路与输出接口电路之间采用光电耦合器进行抗干扰电隔离。微电脑输出接口电路一般由输出数据寄存器、选通电路和中断请求逻辑电路集成在芯片上,CPU通过数据总线将输出信号送到输出数据寄存器中,功率放大电路是为了适应工业控制要求,将微电脑的输出信号放大。

2.3.3 其它接口

若主机单元的I/O数量不够用,可通过I/O扩展接口电缆与I/O扩展单元(不带CPU)相接进行扩充。PLC还常配置连接各种外围设备的接口,可通过电缆实现串行通信、EPROM写入等功能。

2.4 编程器

编程器作用是将用户编写的程序下载至PLC的用户程序存储器,并利用编程器检查、修改和调试用户程序,监视用户程序的执行过程,显示PLC状态、内部器件及系统的参数等。编程器有简易编程器和图形编程器两种。简易编程器体积小,携带方便,但只能用语句形式进行联机编程,适合小型PLC的编程及现场调试。图形编程器既可用语句形式编程,又可用梯形图编程,同时还能进行脱机编程。目前PLC制造厂家大都开发了计算机辅助PLC编程支持软件,当个人计算机安装了PLC编程支持软件后,可用作图形编程器,进行用户程序的编辑、修改,并通过个人计算机和PLC之间的通信接口实现用户程序的双向传送、监控PLC运行状态等。

2.5 电源

PLC的电源将外部供给的交流电转换成供CPU、存储器等所需的直流电,是整个PLC的能源供给中心。PLC大都采用高质量的工作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开关稳压电源,许多PLC电源还可向外部提供直流24V稳压电源,用于向输入接口上的接入电气元件供电,从而简化外围配置。

3 结语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而它又与机床电器控制电路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只要坚持从实践出发,抓好专业学习的基础训练,以职业能力为根本立足点,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就一定能确保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魏跃国,陈彬兵.PLC技术的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2).

[2]王新华,周峰,李剑锋,肖峰.软PLC运行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与实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08).

[3]王新华,周峰,孙树文,李剑锋.软PLC编译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11).

[4]肖春艳,张华美.软PLC系统开发及其在机床主轴控制中的应用[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04).

[5]欧阳三泰,周琴,欧阳希.软PLC控制技术综述[J].电气传动,2005,(09).

[6]骆智.可编程控制器(PLC)运行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04.

[7]魏江.基于IEC61131-3的控制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5.

[8]任志宾.嵌入式软PLC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9]张跃辉.面向数控系统的软PLC开发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06.

分析简介 篇2

就是在系统(过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可能造成系统故障的各种因素(包括硬件、软件、环境、人为因素等)进行分析,画出逻辑框图(即故障树),从而确定系统故障原因的各种可能组合及其发生概率,以计算系统故障概率,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种设计分析方法

故障树分析主要应用于

(1)搞清楚初期事件到事故的过程,系统地图示出种种故障与系统成功、失败的关系。

(2)提供定义故障树顶未卜事件的手段。

(3)可用于事故(设备维修)分析。

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1.熟悉系统:要详细了解系统状态及各种参数,绘出工艺流程图或布置图。

2.调查事故:收集事故案例,进行事故统计,设想给定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要分析的对象即为顶上事件。对所调查的事故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出后果严重且较易发生的事故作为顶上事件。

4.确定目标值:根据经验教训和事故案例,经统计分析后,求解事故发生的概率(频率),以此作为要控制的事故目标值。

5.调查原因事件: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和各种因素。

6.画出故障树:从顶上事件起,逐级找出直接原因的事件,直至所要分析的深度,按其逻辑关系,画出故障树。

7.分析:按故障树结构进行简化,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8.事故发生概率:确定所有事故发生概率,标在故障树上,并进而求出顶上事件(事故)的发生概率。

9.比较:比较分可维修系统和不可维修系统进行讨论,前者要进行对比,后者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即可。

包皮环切手术方法简介及对比分析 篇3

【关键词】包皮环切术;包皮环扎术;一次性包皮切除缝合器手术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75-02

一基本知识

包皮是一层覆盖在阴茎前端的环型组织,人刚出生时包皮是紧紧包裹着阴茎的。幼儿时期当阴茎没勃起时包皮可向前拉出覆盖着龟头,或当排尿或阴茎勃起时包皮可向上退缩。青春期后包皮可上翻,龟头外露。正常情况下包皮是上翻的,即龟头外露。包皮可以向后拉伸漏出龟头为包皮过长,无法将包皮上翻为包茎。

因包皮不能上翻,可使包皮内积存许多污染甚至会出现结石,引起包皮阴茎头炎、尿道外口炎。包皮过长,导致性功能障碍,甚至影响射精,有的继发前列腺炎,继而导致不育。包皮过长可分为真性包皮过长和假性包皮过长。真性包皮过长是阴茎勃起后龟头也不能完全外露;假性包皮过长是指平时龟头不能完全外露,但在阴茎勃起后龟头则可以完全外露。

二手术方法简介

1、传统包皮环切法

包皮环切前,先检查包皮,阴茎头有否粘连,若粘连应先行分离,牵引固定包皮,将包皮置于自然位置,于包皮背侧正中及腹侧正中分别用两把血管钳夹住,两钳间距约0.5cm,纵行剪开背腹侧包皮。助手用左手压捏阴茎根部暂时止血,再提起背侧正中的两把血管钳,术者用剪刀在两钳间纵行剪开包皮直至距冠状沟0.5~0.8cm为止。然后再提起腹侧正中的两把血管钳,同法剪开腹侧包皮,系带处包皮保留的长度较背侧稍长0.2~0.3 cm,剪开时注意不要损伤系带,环切包皮,背侧和腹侧包皮纵行剪开后,即可显露出阴茎头及冠状沟,用力牵拉右侧两把血管钳,用剪刀从包皮背侧纵行切口处,距冠状沟0.5~0.8 cm剪除过长的包皮,直至腹侧纵行切口处。再用力牵拉左侧两把血管钳,按同样方法环行切除左半部的包皮。结扎止血:包皮环切后,助手放松左手,迅速将包皮向阴茎根部方向推下,显露创面,用3-0号细丝线结扎出血点。缝合切口:将包皮内外板对位缝合,用细丝线先于系带处褥式缝合1针,再于背侧正中及左右两侧中心点各缝合1针,将此4针缝线打结,并保留其线尾,然后在每两线间再加缝1~2针,打结后剪短缝线。包扎切口,将凡士林纱布叠成条形后环绕包皮切口,用上下左右4针缝合的线尾结扎固定。然后在油纱布外面用纱布包扎,胶布固定,阴茎头要外露。 手术时间约30分钟,术后每隔2日换药,直至可吸收线自行脱落愈合,费用400元左右。术后效果多边缘不齐,多有系带处肿胀。

2、环式包皮环扎术

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及麻醉,术前采用测量板选取恰当的环扎器,环扎器材选用上海宏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国家专利产品“HK型环扎去包皮专用器械”,麻醉满意后对包皮口狭窄者先扩张游离粘连的包皮,然后上翻并清除包皮垢,对环扎器置入困难者切开阴茎背侧包皮,自包皮口置入环扎器内环,调整合适距离后自包皮外以钳夹器钳夹并固定,将松紧线环扎包皮后退出钳夹器,可以剪除远端过长包皮,残端包皮逐渐坏死变硬脱落。术后效果多边缘整齐,但坏死组织有较多分泌物,且自坏死部分与正常包皮组织开始分离时疼痛较为剧烈,可持续4-5天,影响活动。费用800-1000元左右。

3、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

术前采用测量板选取恰当的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及麻醉,取出器械,以止血钳钳夹包皮6点、8点、12点、3点位置,将钟形龟头钟罩罩于龟头上,钟沿与冠状沟相平,如有包皮粘连,需要先行分离包皮,如有包皮口过小,可自阴茎背剪开包皮1cm左右再行置入龟头钟罩。以10号丝线将包皮固定在拉杆上,拉杆置入环切器内,调整切缘褶皱,待包皮平整无扭转则可以旋紧调节旋钮,去除保险扣,击发环切器,为保证切割完整,可以击发后停留30秒,轻柔取出器械和切下的包皮,此时包皮切缘多钉合完整牢固,无出血。如部分包皮未完全离断,可以手术刀片小心割断,并在出血处以可吸收缝线补充缝合,术后亦不必拆线。手术时间5-10分钟,术后效果多边缘整齐,无出血或少量出血,无需返院处置,10天左右吻合钉自然脱落伤口愈合。费用约1800元左右,主要为器械成本。

三三种手术方法对比分析

在对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期间,长春市某医院泌尿外科所做的传统包皮环切术48例,环式包皮环扎术50例,“狼和牌”一次性包皮环切器手术40例的回访记录进行赋分及比较,我们得出了一个粗略性的结论,以给广大泌尿外科同行提供參考。

1、赋分及分析方法:赋分规则,将手术时间超过20分钟、认为出血相对较低、感觉术后疼痛大于3天、出现切口系带水肿、返院处置超过2次、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大于10天者、认为手术费用高者、对术后包皮形态不满意者均赋予1分。每组患者赋分相加,求出平均分比较,平均分低者为患者相对较为满意的术式。

2、数据汇总分析

我们对收集到的不同环切术做法的病例进行回访调查,从数据上看,传统环切术缺点较多,平均分为4.6分。环扎术主要缺点为术后疼痛时间较长,多为远端坏死包皮脱落前后,平均得分2.48分。环切器手术从各项回访数据除器械费用相对较高外,其余数据均明显优于前两种手术方式,平均得分为1.48分,为三组当中最低。

四总结

传统包皮环切术时间长,出血多,需要多次反院换药,易形成细带水肿及切缘不整齐,目前已经逐渐被淘汰。包皮环扎术的优点是切缘整齐,但其远端坏死包皮脱落前后的疼痛较难让人接受,甚至疼痛时间大于传统环切术。本次观察效果最令人满意的是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其缺点为费用相对高,但其从综合效果上来看是最佳的,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开始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安永寿等.包皮环扎术与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临床论著,2008(6)

分析简介 篇4

有关于汽车使用材料与产品 (零组件) 之破损分析技术, 需要一个综合检测分析技术的团队才能完成的工作。

本文将针对材料破损分析检验及方法谈起, 最后选录一个汽车产品破损案例以供参考。

1 破损分析的目的

当金属制品已经无法操作, 不能达到预期功能或已经老化, 不可靠不安全时, 就称之为破损, 或称失效。金属制品常因设计不良、操作不当、制造问题、修补问题及环境劣化等诸多因素发生破损, 其造成的影响, 小则产品损坏, 大则生产线停工, 甚至危及人员安全。

但是金属机械产品的种类繁多, 并非每一种金属机械产品都有残余寿命评估的技术, 因此, 当产品发生破损时, 为提供设计者、制造者, 以及维护及操作人员对产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使产品能够更适当的发挥功能, 有必要找出压力容器发生破损的原因, 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找出破损原因的方法就称之为破损分析。

其更深入的意义则是藉由破损的原因之整理以及归纳, 对材料性质会有更深的了解, 进而提供设计者能在机件设计及选材上有更完善的考虑, 并避免制造上的缺失及操作不当, 并且令机件及机器完全发挥功能。

2 破损分析的方法

破损分析方法会因金属制品的不同而不同, 而且经验很重要, 对金属制品越了解, 在做破损分析时, 才能得到真实的分析结果。

因为破损分析位追朔性的判断分析, 如果对金属制品了解不多, 经验不足, 经常会发生误判, 所以从事破损分析的工作, 最好是由对设计、制造机件运转有相当程度了解的人来做最适当。若不是, 也须有上述人员的从旁协助。

做破损分析时, 必须把设备、环境和人都考虑进去, 而且破损分析事事讲求证据, 就事论事, 做最客观的评断。而进行破损分析, 在一开始最重要的工作是收集详细的背景数据, 破损的外观特征之纪录, 尤其要注意的是破损件与相关组件不能随意损伤、丢弃或切割。破断面上不能以手触摸, 不能被污染, 断面和断面间不能组合碰触, 否则, 当若干特征被破坏, 甚至产生额外的特征时, 将使分析困难, 甚至作出错误的分析。

3 车辆后轴破损分析

3.1 前言

一支已断裂之车辆后轴 (图1) , 欲了解此后轴段裂原因, 由于没有原先设计图面及其它背景资料, 故只进行断裂后轴之、材质、金相组织、硬度、拉伸强度以及破断面观察及微区成份分析。

3.2 检验项目

(1) 巨观检视。 (2) 成份分析。 (3) 硬度。 (4) 拉伸强度。 (5) 金相组织。 (6) 电子显微镜 (SEM) 破断面观察及能量散布光谱分析仪 (EDS) 微区成份分析。

3.3 检验结果

(1) 巨观检视。

观察后轴破断表面 (图2) , 破断面两端 (箭头位置) 有呈现约45°角断裂痕迹, 且断裂位置于外观形状变化处 (此为应立集中最大位置) , 由上视观察破断面, 显示裂缝成长方向由后轴表面往心部成长, 最后断裂处在后轴心部。

(2) 成份分析。

使用分光分析仪进行后轴化学成份分析, 其结果如表1所示, 其结果显示后轴成份SAE1042。

(3) 硬度。

取后轴横断面进行微小硬度测试, 由表面往心部进行测试。测试条件:Load:300gf, 测试时间:15sec。其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所示, 后轴表面经过渗碳热处理, 其渗碳层深度因没有提供规范规定其硬度门坎值, 故一般以450HV为硬度门坎值来预估渗碳层深度, 此轴全硬化层约为2.0mm左右, 其心部硬度大约为MHV196-217。

(4) 拉伸强度。

因为此后轴经过渗碳处理, 故进行拉伸试验已无测试意义, 仅能以心部硬度显示其机械性质。

(5) 金相组织。

取后轴横断面进行金相组织试验, 其表面组织 (图3) 为麻田散铁组织, 心部组织 (图4) 为波来铁与肥粒铁组织。

(6) 电子显微镜 (SEM) 破断面观察及能量散布光谱分析仪 (EDS) 微区成份分析。

使用SEM观察破断面, 图5显示为表面裂缝形貌 (属于放射线状成长) , 在后轴表面附近有细小之疲劳裂纹产生 (图6) , 图7显示出在渗碳层之沿晶断裂形貌, 在心部附近断裂形貌 (图8) 属于酒窝状 (dimple) 及劈裂状。

3.4 结果与讨论

(1) 由巨观检视可以得知此轴属于高公称应力中严重的应力集中之反复弯曲与旋转弯曲之组合型态断裂。

(2) 后轴化学成份属于中碳钢S A E1042。

(3) 由微硬度测试得知, 后轴表面有经过硬化层热处理 (高周波或中周波硬化处理) , 其全硬化层约为2mm左右 (为预估值) 心部硬度为MHV196-217, 换算成洛氏硬度约为HRB 92.2-96。

(4) 后轴之金相组织表面组织为麻田散铁组织 (此为硬化层组织) , 心部组织为波来铁与肥粒铁组织。

(5) 使用SEM观察破断表面属于疲劳破坏, 渗碳层属于沿晶破坏, 心部位置属于劈裂 (cleavage) 与酒窝状 (dimple) 。

(6) 综合上述试验, 此后轴属于反复及旋转弯曲两种型态综合之疲劳断裂, 会发生此现象可能是由于位置于外观形状有变化处 (应力集中) , 再加上此后轴表面有经过渗碳热处理, 容易在表面硬化层产生微细小裂纹, 进而在高负载及长时间运转, 产生疲劳断裂。

4 结语

工程材料的破坏通常有数个原因, 即使破损的成因和材料的行为或可知晓, 破损的防止却很难保证。在不适当的材料选用和制造过程, 以及不恰当的设计或误用皆会产生不预期之破坏。产品及材料失效破损分析技术是一门综合检验分析的学问, 除了需要专业的技术以外, 还需要细心、耐性与经验, 因为分析其中庞大复杂的数据及成因, 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神。

在未来会有更新与更快速方便的分析技术出现, 或者有更简易及更精确的方法被研发及使用。而检测分析人员必须学习更精细的分析技术以及从一件又一件的破损分析案子中, 慢慢累积经验, 求得更熟练的分析技术, 以在之后处理此类案子能有更正确的分析。

也以此破损分析技术为前提, 能够导入设计端, 可从原型开发产品的失效模式测试中, 获知产品的弱点, 便可修正产品功能及强度, 让上市的产品能更有质量, 更有保证, 以及寿命更长。

参考文献

[1]William D.Callister, JR[著].陈文照, 曾春风.游信和[译].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J].高立图书有限公司.

[2]破损分析案例专辑[M].工业材料研究所, 1996.

超市业态简介及选址分析 篇5

超市业态简介及选址分析

所谓业态就是营业的形态,指店铺的经营规模、商品结构、经营方式等形态。目前,国内外众多的超级市场主要有四种业态:便利店、食品超市、仓储式商场、综合性超级市场。

一、便利店指以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其特点是:

1、选址在居民住宅区、主干线公路边以及车站、医院、娱乐场所、机关、团体、企事业所在地。

2、营业面积在1OO平方米左右,营业面积利用率极高。

3、营业时间一般在16小时以上,甚至24小时。

4、商品结构:以速成食品、小包装商品、文具杂志为主,有即时消费性、少容量、应急性等特点。

5、目标顾客:居民徒步购物5分钟可到达,8O%顾客为有目的的购物。

便利店在时间上、空间上及品项上都是对其它业态的一种弥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食品超市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食品、生鲜食品、副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主,满足顾客每日生活需求的零售业态。其特点是:

1、选址在居民住宅区、交通要道、商业区。

2、营业面积在5OO至1000平方米。

3、商品结构:以购买频率高的商品为主。

4、营业时间不低于16小时。

5、以居民为消费对象,1O分钟左右可到达。

非生鲜食品类商品是无法与大型公司进行价格竞争的。作为必需商品的生鲜食品是商圈消费者基本生活的组成部分,生鲜食品成为该类店铺的主要商品。店家需以提高生鲜食品的鲜度、加工工艺等手段吸引家庭主妇光顾,并且积极参与或组织各类的社区活动,让消费者感到是去邻居家购物,而不是去店里购物。

三、仓储式商场指经营生活资料为主的,储销一体,低价销售,提供有限服务的销售业态(其中有的采取会员制,只为会员提供服务)。其特点为:

1、选址在城乡结合部,但交通便利性强,并有大型停车场。

2、营业面积大,一般为1OOOO平方米以上。

3、库架合一,装饰简单,节约成本。

4、商品结构:主要以食品(有一部分生鲜食品)、家用品、服装衣料、文具、家用电器、汽车用品、室内用品为主。重点在商品的广度要宽(指商品的种类要多)。

5、目标顾客:以中小零售商、餐饮业、集团购买和有交通工具的消费者为主。此种店铺大都实行大量销售和大批订货等方式,从而实现廉价销售。

四、综合性超市指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满足顾客一次性购足需求的零售业态,其特点是:

1、选址在住宅区、城乡结合部或商业密集区。

2、营业面积在2500平方米以上。

3、商品结构:生鲜食品、衣食用品齐全。重点在商品的深度(指同一商品的规格、等级、品种的多少)。

4、目标顾客:满足消费者中比率最大的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

5、设施装饰较仓储式商店好。

综合性超级市场比仓储式商场更能提供一种良好舒适的购物环境,及多品种商品选择机会的业态。

总之,每一种零售业态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其长处,也有其对环境的特殊要求,而且各种业态之间既有

欢迎访问中国零售企业网.cn

分析简介 篇6

【摘 要】本文在介绍施瓦泽300CB型直升机机体构型和特点的基础上,详述了其动力耦合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着重介绍了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并分析其故障原因,并提出排故方案。

【关键词】施瓦泽300CB;动力耦合系统

0.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通用航空事业高速发展。目前,施瓦泽300CB型直升机在国内外的警务、农业喷洒、电力巡线以及飞行员培训等领域应用广泛。该机型在我国通用航空领域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对该机型的日常维护和排故工作也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施瓦泽机型简介

施瓦泽300CB型直升机是一款以活塞发动机为动力的旋翼机,其机身结构大部分为铝合金,采用三叶全铰式单主旋翼和两叶尾桨,发动机动力由八根皮带和两根传动轴输出到旋翼和尾桨,一个单向离合器置于发动机与旋翼传动机构之间,以保证旋翼在完成自转过程中与发动机脱离。

直升机中心部分的框架由钢管组成,以支撑直升机座舱及主要的结构和传动部件。施瓦泽300CB为双位驾驶舱配置,其中右侧为机长座位。操纵系统包括总桨距杆、周期变距杆和脚蹬。座舱地板铺设有可起到隔音及隔热作用的橡胶垫。

仪表板安装在驾驶舱的中心位置,包含基本的飞行和发动机仪表,并配有警告灯,同时提供了用于选装通讯及导航设备的适当空置位。

施瓦泽300CB直升机的发动机型号为HO-360-C1A,由德事隆莱康明制造,采用四气缸水平对置排列,为正常吸气式,空气冷却,四行程航空活塞发动机。

2.动力耦合系统简介

施瓦泽300CB的整个动力耦合系统包括发动机输出轴、皮带传动机构、主减输入轴、尾桨传动轴以及相关的部件。发动机的动力通过皮带和中介皮带轮传递到主减速器输入轴和尾桨传动轴。

皮带传动机构的耦合控制系统包括一个线性动作筒、一个耦合方式控制开关、一个自动耦合开关、一个警告灯以及一个用以连接线性动作筒与拉紧弹簧的滑轮。

当耦合方式控制开关处于“耦合”位时,线性动作筒工作,对中介皮带轮施加张力,进而拉紧皮带以传递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当耦合方式控制开关处于“脱离”位时,系统安全保护电路将切断启动继电器控制线圈使其无法工作,以保证发动机不被启动。

除上述手动耦合方式以外,该型直升机还提供了一套自动耦合系统,其中包含一个控制盒、一个带有数字编码器的双针转速表。在发动机成功启动后,飞行员可以使用自动耦合系统完成耦合。整个系统通过双针转速表采集发动机及旋翼的转速并传递信号给控制盒。在自动耦合期间,控制盒监控旋翼转速的增加信号和发动机转速的降低信号,通过控制程序完成线性动作筒的通断,保证发动机在动力系统耦合过程中不会熄火,直至动力系统完全耦合。

3.系统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

施瓦泽300CB型直升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多次出现动力耦合系统的故障,根据实际维修经验,以下简述部分常见故障现象,并分析故障原因以及排除方法。按照故障发生的时段对故障进行简单的划分,以下分为三部分进行说明。

3.1 启动阶段故障

故障现象:在发动机启动阶段,当耦合方式控制开关处于“脱离”位时,发动机转速超过1800转/分。

故障分析:在启动阶段,发动机的转速控制由控制盒完成,发动机转速由软轴传递给双针转速表,然后编码传输给控制盒。当控制盒探测到发动机转速过高时,将磁电机接地,从而降低发动机转速。出现该故障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双针转速表的编码器故障;(2)控制盒的转速限制功能未被调整适当;(3)控制盒失效。

排故方案:通常情况下,先更换双针转速表,若故障排除说明编码器出现故障。当故障仍然存在时,可以尝试逆时针方向调整控制盒上的VR4变阻器,这样可以减小控制盒对发动机最高转速的设定点。若仍无法排除故障,则控制盒可能失效,应更换控制盒。

3.2 耦合阶段故障

故障现象:飞行员可以选择手动或自动耦合系统联接发动机的输出轴与主减输入轴和尾桨传动轴。当采用自动耦合系统时,故障现象可能表现为线性动作筒不收缩导致动力传递系统无法耦合。

故障分析:(1)耦合方式控制开关或自动耦合开关失效;(2)线性动作筒失效;(3)控制盒失效;(4)线路故障。

排故方案:在检查确认线性动作筒导线接头以及开关接线处都连接固定可靠后,可进行控制盒的串件,实际使用过程中该故障大多由控制盒失效引起。如果无法排除,应检查耦合方式控制开关和自动耦合开关是否失效以及相关线路有无磨损,最后可以考虑线性动作筒故障,进行串件确定其是否失效。

3.3 关车阶段故障

故障现象:在关车过程中,动力耦合系统出现无法脱离的故障。当飞行员操作耦合方式控制开关,将其置于“脱离”位时,线性动作筒并未伸长。

故障分析:在该状况下,耦合方式控制开关控制线性动作筒。耦合方式控制开关或线性动作筒失效可能引起该故障,同时应检查相关线路。

排故方案:对线性动作筒和开关进行串件。

4.结论

本文简介了施瓦泽300CB型直升机及其动力耦合系统的工作情况,并就常见故障情况及排除方法进行了说明。对施瓦泽300CB型直升机的日常维护有一定参考价值。 [科]

【参考文献】

[1]Schweizer Aircraft Corp.Schweizer Model 269C Helicopter Basic Handbook of Maintenance Instruction,2010,5.

网络广播简介和技术特点分析 篇7

20世纪90年代中期, 美国西雅图的“进步网络” (Progressive Networks) 开始在互联网上提供“随选音效”服务, 网络广播由此诞生。随后, 国内的传媒机构迅速跟进并积极开拓, 使得网络广播技术在1996年到1999年迅速发展[1,2,3,4,5,6,7]。

1.1 原理和设备组成

网络广播是指借助网络音视频流媒体技术将广播节目数字化, 并以互联网为传播渠道将节目数据流传送给受众, 再由受众的接收终端将节目内容还原出来的新形广播。它主要由服务器系统和客户端软件组成。服务器是1套处理、存取和组织节目, 收发客户端数据、应答和处理客户端需求的计算机系统, 客户端软件是进行收发、处理和播放等操作的虚拟化的收音机。

1.2 实现的环境和技术

与传统广播相比, 网络广播的实现过程比较简单, 它的硬件环境需要1台可连接到因特网和可进行节目制作处理的服务器 (专门向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提供内容传输或者计算处理等服务的增强型计算机) ;软件方面则需要1套进行节目制作处理的软件和1套可以提供音视频服务的流媒体软件, 目前, 应用比较广泛的流媒体软件主要有Real Networks公司的Real System系统、微软公司的Windows Media系统和苹果公司的Quick Time系统等。如果要进行实时的广播服务, 还要增加专门的音频采集卡等其他音频实时处理设备。

1.3 播发和收听过程

网络广播的前期制作和处理过程和传统广播基本一样, 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节目播发和收听过程。其播发过程是流媒体节目被封装成数据包并在网络中遵照TCP/IP协议进行传输的过程, 收听过程是流媒体软件对数据包的接收、处理和播放的操作过程。用流媒体软件进行节目的播发和收听的大致过程为:1) 播发过程, 包括安装流媒体软件、启动流媒体软件、配置IP地址、选择传输速率、设置其他参数和选择节目进行广播;2) 收听过程, 包括安装流媒体接收和播放软件、启动流媒体接收和播放软件、输入播放地址和播放网络广播。

1.4 分类及区别

从播发和收听形式, 可以将网络广播分为直播式和非直播式 (点播) 2种。直播式的网络广播播出方式和传统的广播类似, 是时间线性播出方式。这种方式能将重要新闻或者重大活动的实时情况通过网络第一时间推送给用户。非直播方式也被称为点播方式, 即将事先编辑好的节目内容传到服务器上, 用户可以依据网页上的节目索引或者介绍自主选择节目进行播放。

类似于传统广播和CD播放机之间的不同, 直播式和非直播式2种网络广播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节目内容和时间的选择权。对于直播式的网络广播, 受众无法选择收听节目的时间和特定时间内接收到的节目内容, 但是经过简单的几次鼠标点击, 就可以收听到节目;非直播式网络广播则使受众拥有了节目内容和收听时间的选择权, 然而用户选择的节目可能不是最新的。一般来说, 直播式网络广播比较适合播报新闻、政治以及其他重大事件等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节目, 非直播式网络广播则更适合于播报休闲、娱乐和其他的对于时效性要求不高的节目。当然, 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1.5 创办机构

国内的网络广播主要由3种机构创办:传统的广播媒体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商业网站和网络运营商。这些机构都争相创办和发展网络广播, 一时间, 网络广播在国内迅速普及, 呈现出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这其中不乏专业、正规、权威的和以公益、慈善以及纯粹的技术研究为主的, 也有以追求商业价值和其他动机为主的。为了规范和优化网络广播的井喷式、无拘无束和鱼龙混杂的发展局面, 中国适时出台了一系列规定, 禁止了公益和商业、电信和广电之间的渗透和糅合, 并对网络广播的创办机构实施许可管理制度。

2 网络广播的技术变化及特点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 网络广播相较于传统广播发生了许多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数字化、软件化、数据库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等, 它们赋予了网络广播许多新的性质, 也给它带来了许多新特点。

2.1 数字化

数字信号在线路中的传输只有两种不同的状态——高电平和低电平, 它们分别代表二进制的0和1。数字化的过程就是将连续信号经过一系列的处理 (滤波、压缩、采样、量化、编码和加密等) , 最终用二进制序列来表示原始信号的过程。相对于连续的模拟信号来说, 数字信号需要处理和传输的数据从连续不间断的模拟量变成离散的、量化的和有限的数字量, 用于传输数字信号的电平之间有了规律化和台阶化差异。从无限的模拟量到有限的数字量的变化大大简化和改善了信号的处理、传输和存储方式及过程, 也同时简化和改善了处理信号的硬件及设备设施;规律化和台阶化的变化则大大增强了信号的抗干扰和抗失真的能力以及信号失真后的还原和再生的能力。另外, 在数字化后, 不受时间限制的存储、处理、查询和调用信息将变得很容易。

网络广播在节目的采集、制作、传输和发射的全过程中均实现了数字化, 这使得网络广播具有信噪比高、信号质量好、可实现异步传输、传输过程更安全 (加密传输) 、数据传输量相对减少 (数据的数字化和压缩) 以及受众可自主选择节目等优点, 也使网络广播的制播设备向着模块化、封装化、微型化、集成化和固态化等方向发展。网络广播的这些特点和变化也是数字广播所拥有的。

2.2 软件化

软件是按照特定顺序组织起来的电脑数据和指令的集合, 它一般可以分为编程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3类。软件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是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同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也是可以代替许多设备和硬件来完成特定任务的简单、便捷、统一和廉价的解决方案。

纯模拟时代的广播设备基本上以硬件为主, 当代的广播设备正逐步向着软件化的方向推进。网络广播设备更是如此, 尤其是它的传输处理设备和节目接收终端。软件化使得网络广播的建设成本廉价化, 应用管理灵活化, 设备系统的维护、扩展、改造和更新轻量化和简易化, 作业环境要求宽松化, 接收终端多元和虚拟化等。

2.3 数据库化

数据库是计算机系统用来分类、存储和查询大量甚至海量资料的解决方案。它其实就是1套管理海量资料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综合。

广播在数字化、网络化、软件化和多媒体化之后, 数据库化就势在必行, 也是顺理成章的一步。有了数据库系统, 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添加和保存节目, 建立1整套节目和资料的数据库, 并同时在客户层面实现往期节目的查询和回放功能。这一变化使得网络广播节目的分类、保存和查询更加轻量、便捷、高效和简明化。

2.4 多媒体化

多媒体指的是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中的2种或2种以上信息类型的综合, 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所特有的媒体形态。多媒体使得传媒机构可以在同一平台同一时间段内用多种不同的相结合的媒体形式来展现相同或者不同的内容。

基于互联网传输的网络广播也继承了多媒体的性质, 这使得它有了集成性、丰富性、直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等特征。有了多媒体, 网络广播的受众接收到的将是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和生动直观的信息。

2.5 网络化

世界各地的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和网线连接起来, 达到网络中的终端设备与其他终端设备都能相互通信, 就构成了互联网。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是由若干个0和1组成的数字信号, 数据的传输过程是相互的、独立的、一对一的, 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也不受数据的种类和内容的限制。在网络发展的早期, 互联网中的终端设备只有个人计算机系统;如今, 具备计算处理和存储功能的新型设备也陆续地参与其中, 例如PDA、智能手机、智能MP4、电子阅读器、平板PC和MID (移动互联网设备) 等, 以及许多智能化可联网的家用和商用电器等。

网络广播以互联网为传播信道, 这使得它具备了传播范围全球化、接收终端多样化、信息传输点对点 (P2P) 和双工化、受众群体多元动态和分散化、信息接收异步和多样化等特征。

3 网络广播的技术缺憾和不足

作为新兴媒体中的一员, 网络广播相较于传统广播发生了数字化、软件化、数据库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等变化, 这些变化也是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所共有的, 它们在传统广播的发展变化中已经有了一些体现, 比如数字化、软件化和数据库化, 尤其在传统广播的节目采集制作过程中。网络广播的这些变化给广播带来许多进步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弊端。

3.1 数字化、软件化和数据库化的不足

数字化意味着更复杂的技术要求, 不可逆的信号失真和更高的硬件技术维护门槛。软件化则大大降低了广播制播的资金和技术门槛, 使得广播制播技术平民化, 给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的违法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数据库化使得资料进一步虚拟化和高度压缩化, 海量的数据集中存储于体积微小而不堪一击的以硬盘、磁盘等为核心的存储设备中, 这无疑增加了数据大量损坏和遗失的风险, 以及数据损坏后的维护和修复难度。

3.2 多媒体化的不足

多种媒体的不适当应用也将给网络广播带来一些弊端。传统模拟广播制作、播出和发射的都是单纯的音频信号, 网络广播打破了这个规则——它在制播音频信号的同时还可以附带制播文字、图形、图像甚至是视频。网络广播向用户传输的信号可以是这些信息类型的综合, 即多媒体信号。

理论上, 多种媒体的共同参与可以使网络广播的内容和传播途径更加丰富多样, 受众接收到的将是综合了多种媒体的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和丰富多彩的节目和信息。网络广播如果能将各种富有特色的媒体融洽地综合起来, 将变得更加强势。但是业在专而不在广, 用有限的精力和财力把众多的媒体都很好地利用起来为网络广播服务, 是难以实现的。网络广播对多种媒体的不适当应用, 只能算是糅合。在同样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下, 众多媒体不分主次地共同发展, 意味着对其中单一媒体的投入将减少, 这势必导致对每一种媒体的研究利用不如以往那么专一和深入, 结果是每一种媒体都未能被充分利用。并且, 不同的媒体可能被用于传播重复的内容, 造成资源的浪费。网络广播中众多媒体的糅合式发展, 将使网络广播失去作为广播的特色和优势, 变得越来越不像广播了。

3.3 网络化带来的问题

在广播制播的全过程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广播的传播过程, 即广播使用的是什么样的传播信道。传统广播的信道主要是通过发射塔发射出来的传向一定区域内的无线电磁波。它具有点对面、实时性、无线式、大范围和专用化等特性, 这些特性给传统广播带来了公益性、便捷性、低成本、权威性、健壮性和广泛性等优点, 而以互联网为传播信道的网络广播则完全不同, 其具有点对点、异步性、交互性、有线式和虚拟化等特点。

3.3.1 点对点

在点对点的传输模式下, 服务器对每个发出请求的客户端 (收听者) 都建立1条数据传输通路, 这些通路之间是相互独立没有直接联系的, 这一特点令网络广播可以针对特定的用户提供特定的节目和增值业务;不过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 数据流量剧增, 相应的传输带宽也必须增加。所以网络广播总是要定期购置和升级新的设备。由此可见, 网络广播的用户数量的多少与传输带宽的大小以及传输设备的数量和性能是成正比的。

网络广播在初期建设阶段的资金投入量很小, 简单的几台可以联网的计算机和几款流媒体软件就能基本实现。在中后期的运营维护过程中, 资金的投入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持续增加。渐渐它的资金需求会像雪球似的滚起来。点对面传播的传统广播就没有这个问题, 只要在初期一次性投入足够的资金就可以相对稳定地运行。网络广播的这一特性使得广播无法继续维持公益性。

3.3.2 异步性

网络广播的异步传输性意味着听众将拥有节目的内容和播出时间的选择权。从某种程度来说, 这是1种进步, 但问题接踵而至:

1) 受众需要懂得一定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 并需要花费时间完成一系列不是很难却比较复杂的键鼠操作才能收听到喜欢的节目。打开电源开关, 简单地旋几下旋钮就能享受到悦耳的声音, 这种便捷性和休闲性在网络广播身上荡然无存。

2) 在线受众收听节目的时间和内容不再统一和准时, 实时和重大新闻、重要通知将得不到广泛和及时的传播。

3.3.3 双工性

双工性指的是信息在线路中的传输可以沿2个方向进行。在互联网的传输中, 正是因为有了双工传输特性, 点对点的传输形式才能成为现实。它使得互联网中的各个节点之间可以对等地收发信息, 即实现交互性。网络广播同样从互联网上继承了这点属性。严格来说, 交互性不能算作网络广播的本质属性。受众在收听网络广播时能与网络电台进行交互的, 只限于简单地通过网络留言或交谈。这种互动基本不会对网络广播的制播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 网络广播的传输性质本质上还是单工的。

3.3.4 有线式

互联网中的各个节点之间是通过网线相互连通的, 数据包在服务器端经过若干个用网线连接的节点才能到达客户端, 这个过程有点像接力赛, 不同的是数据包每到达1个节点之后都有1个或者多个下一结点。通过仔细地对比和分析不难发现有线式传输的不足:

1) 在当今信息多样化和多媒体化的环境里, 购置1台个人电脑, 每月花费一些积蓄连入因特网, 不仅可以进行网上冲浪和娱乐消遣, 还能捎带听听网络广播, 看看在线视频。对于时常接触电脑和频频上网的人, 这是1个便利统一的解决方案。但对于经济拮据或较少接触计算机和网络的人们来说, 这是比较虚幻的。

2) 在信息传播史上, 从有线到无线的变革是技术上的一场革命, 它省去了繁琐复杂的线路和设备的铺设过程, 大大缩减了信道建设的资金, 并轻松解决了有线设备在地势艰险、人烟稀少等区域的覆盖问题。

3) 在经济危机、战乱四起或者狂风暴雨、天撼地动等非常时期, 有线信道和设备将立即凸显出其不堪一击的脆弱一面。

3.3.5 虚拟化

网络广播的传输信道同无线电波相比的另一差异是制播机构对网络广播的信道失去了所有权和专用权。它的信道被虚拟化, 接收终端也由实体收音机变成了软件接收机。

1) 由于信道和接收端的非专用化, 受众对网络广播的收听会和聊天、打字、看电影、网上冲浪等一系列活动同时进行, 这势必导致无法专心收听网络广播, 任由这种状态发展, 网络广播将很难留住大量和固定的受众。

2) 使用互联网作为信道直接导致了用于数据传输的信道不再固定和专一, 无法确定数据的传输路径, 以及该传输路径上是否始终为网络广播提供了保证数据流畅传输的充足带宽和优质线路, 也无法确定传输过程中的必要中间节点是否正常工作并及时响应。

3) 维持网络设备正常运转的运营商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商业化机构, 他们很少会向以公益性为主导的广播制播机构提供免费的传播信道, 更不会为了网络广播的需求而专门在网络用户稀少和地势艰险的地区提供网络覆盖, 除非网络广播制播机构愿意提供建设和维护所需的资金。

4 小结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信息传播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 新媒体强势登陆和迅猛发展, 结束了以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如何进行有效的发展和革新, 使得传统媒体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的信息需求, 延续当年的成就和辉煌, 继续充当信息传播的中梁砥柱, 是传统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 凭借着互动、异步、自主选择节目以及以互联网为传播渠道等不同于传统广播的一些优势和特质, 网络广播这一新兴媒体在国内得到了广播传媒机构等的广泛青睐和大力支持。从诞生到现在, 它已经历了十几个年头的长足发展。单从变化、性质和特点来看, 网络广播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也算得上是广播技术的一大进步。然而,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 网络广播的现状却与当年传统广播的阔步发展和迅速壮大的辉煌场面相形见绌, 令人倍感意外。

网络广播是计算机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衍生物, 相较于传统广播, 它有了数字化、软件化、数据库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等新变化。这些变化中的数字化、软件化、数据库化和多媒体化给它带来的新的性质和特点, 总的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并且优势居多, 而网络化却使得作为广播的它彻底发生了改变。假如网络广播与传统广播不曾有过瓜葛, 作为另一种媒体运作, 它的这些特性和变化还是有可能被接受的, 但是网络广播的这些特质带来的缺陷和不足, 从本质上阻碍了它发展成为传统广播的接班人, 更决定了它不能像传统广播那样充当国家和党政机构的重要和可靠的宣传工具。

参考文献

[1]李其林.网络广播[J].西部广播电视, 2005 (10) :14-15.

[2]欧政权.网络广播的发展思路[J].电视技术, 2011, 35 (11) :72-74.

[3]高馨.广播电台的网络化广播[J].电声技术, 2003, 27 (8) :68.

[4]黄峥.广播电台的网络化广播[J].电声技术, 2001, 25 (1) :56-57.

[5]唐静.网络广播的优势及前瞻[J].管理观察, 2009 (6) :203-204.

[6]徐晓兰.网络广播的发展探讨[J].科技广场, 2008 (9) :252-253.

分析简介 篇8

关键词:学校简介,平行文本,语言特点,呈现方式及内容,目的受众

自20世纪50年代起,平行文本逐步用于译员培训,后被欧洲的口译培训机构广为采纳。目前,平行文本已成为译者翻译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多数翻译研究者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此虽然中英高校网页学校简介都有相似的信息和呼告功能,但是在内容,表达方式及文化意识形态等上有巨大差异。本文综合运用Nord、Snell-Hornby和House的平行文本理论,以15所中国和15所英国一流大学学校简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他们的异同,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中国高校网页简介英译实践中,期望为之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1“平行文本”的定义

“平行文本”这个术语常用于比较语篇语言学,翻译界对“平行文本”(或称“并列文本”—parallel text)有不同的定义。[1]

在语料库翻译中,“平行文本”指由原文和对应译文构成的语料[2];而对“平行文本”的另一种定义是:“在语言上彼此独立,但却是在相同(或相近)的情境下产生的不同文本,在翻译研究和词典学中,平行文本用来检验不同的语言如何表达相同的事实材料,”[3]或者“……同时为不同语言文化群体所制作的不同文本,……平行文本涉及的话题相同,尽管它们产生于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但它们属于相同的体裁和文本类型,具有相同的功能。”[4]也就是说,这两种定义的区别在于,前者指某一语言的本土文本和将该文本译入另一语言后的翻译文本,而后者指某一语言中的本土文本和另一语言中与之有着相同话题、体裁和功能的本土文本。[5]本文所讨论的就是第二种“平行文本”。

2 研究样本

本研究样本选自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前15名[6]和2011年TIMES英国大学排名前15名的高校[7],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说服力。

15所中国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南大学。

15所英国高校分别是: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杜伦大学(University of Durham)、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约克大学(The University of York)、兰卡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ancaster)、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埃克赛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莱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

3 平行文本分析

3.1 文本语言特点对比

“文本功能”指某一文本在具体交际环境中所要起到的作用或对读者产生的效果。高校网页学校简介属于宣传类语篇,主要有三大功能,即: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呼告功能,其最终目的是要赢得受众的注意,获取最佳社会效应,所以宣传类语篇的核心是读者。据此,Reiss和Newmark都认为宣传类语篇的主要功能是呼告,即读者阅读后,会按照语篇的某种特定的宣传目的,从思想上、感情上,以至行动上做出相应的反应。宣传类英语的特色:用简洁的词句传递具体的信息;用具体的信息不着痕迹地达到宣传的目的,因此这也是英国学校简介的特色。所以下面主要讨论文本的信息功能和呼告功能,[8]并从中分析语言使用的特点。

3.1.1 信息功能方面

如果文本所指涉的是文本接受者所未知的事实或状况,那么,文本的功能在于向读者提供信息,此时文本的功能就是信息功能。以下是英国约克大学和中国北京大学网页外宣材料中具有典型信息功能的文字。

例:tunity for all,the University of York opened in 1963 just 230 stu-dents.In less than 50 years,York has become one of the top ten uni-versities in the UK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and is ranked in thetop 100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There are now over 30 academicdepartments and research centers and the student body has expand-ed to 13,000.[9]academic excellence

这段文字属于学术优秀(academic excellence)介绍板块,向读者介绍了该校建立的原则、历史、现状、目前的学生规模和院系规模等,它的简介总共1段,全长为70个单词,3句(简单句1句,并列句2句)组成,句子的平均长度为23个单词。都是常见词汇和常见句型,2句并列句相对长一点,但是都是用and连接,句式整齐,不会造成理解困难。

例2: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10]

以上这些文字来自于北京大学学校简介,总共有11段,1119个字,大部分文字用于描述北大的历史演变。此为第一和第三段,共167字,这些文字也是向读者介绍了北京大学的演变历史,发挥了网页的信息功能。

就传递信息而言,两者使用的文字都比较客观具体。但是中国的学校网页简介篇幅大得多,显得冗长,而且中文讲究意合;英国的学校简介追求简洁、清晰,用语平实、具体,逻辑性强,讲究形合。

3.1.2 呼告功能方面

目标文本的“呼告功能”是指“学校概况”要能够提升学校的形象,展示学校的教学科研实力和在国内高校的地位,使目标受众在浏览译文后对该校留下较好印象,还可以吸引有意到该高校深造的外国学生来该校留学,吸引国外学者、国外高校和相关机构与该校进行学术和教育合作等。下面以英国剑桥大学和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为例,说明高校网页的呼告功能。

例3.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ublishes the writing from around the world and is dedicatedto advancing knowledge,education,learning and research.Sincepublishing its first work in 1584,Cambridge now publishes over2500 titles and 200 journals every year.

Cambridge Assessment is Europe's assessment agencyand plays a role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of school examinations in the UK and around the world.Through itsthree examination boards it delivers qualifications toover 8 million candidates a year.[11]

以上两段文字总共86字,都是常见词汇。共4句话,平均句长约为22字,2句并列句,1句从句,1句简单句,句型相对简单,不会给理解造成困难。分析两段文字还发现,这两段中的修饰成分也非常少,只出现了4次,涉及的单词只有8个(文字中用下划线标出)。整个文字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繁复冗长的句型,只有简单的事实陈述。简介用平实的语言告诉读者剑桥大学出版社和剑桥评估体系的影响力,达到了宣传剑桥的目的。

例4.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和“211工程”、“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经过115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并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稳步迈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调整出相当一部分优势院系、学科,支持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学校又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历经西迁、两地办学、独立办学等变迁,为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2]

以上这些文字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学校简介,简介总共有3010字,10段。上面文字是1、2段,其中第二段前面部分被省略,原总长为502字,省略后为266字。共3句,平均句长约为90字。第一句是简单句,却多达80字;第二句是并列句;第三句是由两个分句组成,分句由复句组成,句型比较复杂。两段文字中出现10次修饰语,涉及的字数为111字(文字中用划线标出),修饰语比较长。

与英国高校简介相比,中国高校简介句子很长,句型更加复杂,使用大量的主观修饰语来达到宣传的效果。因此在英译中国高校简介时,要做好句型的调整,以及语言的使用。

3.2 学校简介呈现方式及内容对比

通过上面中国高校和英国高校的学校简介可以发现,虽然在它们功能上是一致的,但在使用的语言上有很大的差异。不仅如此,学校简介在呈现方式内容和上也不同。

在15所作为样本的中国高校中,都直接出现了学校简介或学校概况的部分,内容一般包括学校的历史变迁,名字的变化,重点学科,师生状况,该校所获的荣誉称号,历史名人列举,建设成果,校园格局,校训校风等等,内容繁多,基本没有细分条目说,所以一般很长。而且简介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这可能和中国人看重国家和党的影响力有关。统计发现,研究样本中,学校简介或概况的字数都偏多,最少的是中南大学有915字,其余的都是上千字。字数最多的是中山大学,高达6151字,其中分为板块介绍,但不是以链接方式出现。通常“学校简介/概况”的左栏有一些有关该校的专题链接,主要有:校长致辞、历史沿革(校史沿革/历史回眸),历任领导,现任领导,统计资料等。

英国的15所高校与中国高校简介相对应的部分为“About us/About the University”,其简介方式与中国高校很大不同。英国高校学校简介各具特色,没有中国的模式突出。有些大学用简短的文字对大学进行评价,如牛津大学,“Oxford is the oldest university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and a leader in learning,teaching and research.”[13]意思是说,牛津大学是英语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在学习、教学和研究三方面都起着领导作用。其余部分关于学校的信息都是通过连接实现,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有的大学则没有评价性话语,直接通过连接实现对学校的介绍。虽然设置各有不同,但是都是为了突出学校目前的状况、师生情况、科研情况、学校历史、行政管理和就业状况等等。以链接的形式出现,一目了然,内容客观具体,语言简洁朴实,具有说服力。

4 中国高校英译学校简介的目标受众及读者期待

中文版的学校简介目标受众主要是国内读者,所以里面有些内容是只针对中国读者的,比如:学校历任领导,在英译时可以放在不重要的位置或省去。英文版的学校简介的目标读者主要是以英语为母语或官方语言或以英语为主要国际语言且母语不是汉语的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有意与中国某一高校进行学术合作与交流或开展合作办学的国外高校或其他机构的学者、教师、研究人员或管理人员;2)有意来中国某一高校留学深造或进修的国外学生,或来进行访问和研究的国外学者;3)在互联网上搜集有关中国某一高校或有关中国高等教育的信息,以供研究所用的国外学者或研究人员;4)对中国高校研究成果感兴趣并有合作意向,或有意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进行投资的国外投资者或企业家等,尽量符合英语国家语言和文化规范。

这四类人受教育程度都较高,但大多数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比较陌生。因此在英译时要对目标文本进行适当的补偿操作,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对特殊词汇进行解释等。

5 对中国高校学校简介的启示

中国和英国高校学校简介都是为了实现两个重要的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告功能,但是实现方式在语言,呈现方式及内容上有很大差别。

语言方面,中国高校常用一些空洞的溢美之词来宣传自己的学科实力,喜欢用“世界一流”、“国内具有重要地位”,但简介中能够支持这类说法的证据不多,还常用“211工程”“985工程”这类中国专用话语,翻译时需要进行解释。而英国高校简介注重事实权威,多通用具体的事实和数据来说明自己办学水平,表述比较客观。中国高校学校简介英译时,要尽量去除此类空洞夸大之词,减弱话语的政治性,采用客观的语言表达。而且中国高校简介篇幅长句子长,英国高校简介追求简洁,语言简练,句子简单。英译时,要注意句式和语言的转换。

呈现方式及内容上,中国高校学校简介常常用笼统式的说法,包括学校的历史变迁,名字的变化,重点学科,师生状况,该校所获的荣誉称号,历史名人列举,建设成果,校园格局,校训校风等等。而互联网是一种“信息密集型”媒体,在网络上,浏览者往往很难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网站的一个网页上。因此英译版的学校简介应尽可能简洁、紧凑,篇幅不宜太长。内容可以依据英国大学学校简介的方式,首先用简短的语言对学校进行评价,然后设置链接,排列顺序依据外国读者对内容的期待,比如师生状况,重点学科应该先于该校所获的荣誉称号,历史名人,历任领导。

网络授时简介及现网实现分析 篇9

随着科技和信息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已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人们已经习惯于从手机上获取时间信息,但手机的时间信息是从何而来,本文介绍手机时间获取的各类方式及其优缺点,并针对NITZ(Network Identity and Time Zone)在现网CS域实现方式做简要介绍。

1 手机获取时间的方式

人们从手机获取的时间为当地标准时间,以中国境内为例,手机自动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由于地域和时区差异的缘故,手机获取时间信息要包括:国际标准时间、时区、夏令时等三个参数。根据不同的方式,手机获取时间的途径主要包括:用户手动设置;通过NTP服务器(互联网服务)获得;通过移动网络系统消息获得。一下分别对这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1.1 用户手动设置

在这种方式下,手机就相当于传统的电子或机械手表,通过用户手动设置时间日期。这种方法是依靠手机内部的晶振模块产生稳定的时间脉冲,使得手机保持时间的同步,由于长时间运行,晶振脉冲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失准,由此也就造成手机显示时间会偏早或偏晚。如果用户漫游出国,由于时区不同,用户需要手动调节时间以适应当地时间。该方式获得时间的特点如下:精度较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一般偏差在1分钟以内,偏差随时间增大;优点是用户不需要支付额外费用;缺点是需要人为设置,使用不灵活。

1.2 通过NTP服务器(互联网服务)获得

这种方式下,手机相当于一台电脑,或者说互联网客户终端,手机中配置NTP(Network Time Protocol)服务器DNS(如DNS 2.android.pool.ntp.org)。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服务器是用来使计算机时间同步化的一种协议,它可以使计算机对其服务器或时钟源(如石英钟,GPS等等)做同步化,它可以提供高精准度的时间校正(LAN上与标准间差小于1毫秒,WAN上几十毫秒),且可由加密确认的方式来防止恶毒的协议攻击。时间按NTP服务器的等级传播。按照离外部UTC源的远近把所有服务器归入不同的Stratum(层)中。

NTP提供准确时间,首先要有准确的时间来源,这一时间应该是国际标准时间UTC。NTP获得UTC的时间来源可以是原子钟、天文台、卫星,也可以从Internet上获取。这样就有了准确而可靠的时间源。Stratum-1在顶层,有外部UTC接入,而Stratum-2则从Stratum-1获取时间,Stratum-3从Stratum-2获取时间,以此类推,但Stratum层的总数限制在15以内。所有这些服务器在逻辑上形成阶梯式的架构相互连接,而Stratum-1的时间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一般手机通过SIM卡的MCC(国家码)和MNC(网络码)来识别处于哪个时区,该方式会消耗少量流量,产生部分流量费用。如果用户漫游出国,由于时区不同,用户需要手动调节时间以适应当地时间。该方式获得时间的特点如下:精度较高,一般偏差在秒级别;偏差不随时间变化;用户需支付少量流量费用;对于漫游用户,需要手动设置时区,使用不灵活。

2 通过移动网络系统消息获得

通过移动网络系统消息的形式将时间信息下发给终端有两种渠道:一、通过PS域(分组域,涉及SGSN/MME网元);二、通过CS域(涉及MSC SERVER网元)。

PS域获得方式受SET GMMINFO命令控制。高版本受SET MMFUNC命令控制。对于GPRS/UMTS网络,SGSN将主动下发GMM information message给终端。对于EPC网络,MME将主动下发EMM information message给终端,用于终端用户同步MME的时间、时区、夏令时等信息。

CS域获得方式是在触发业务或位置更新时MSC SER-VER通过MM information信元下发给终端。该消息可以携带标准时间,时区和夏令时信息。

3 NITZ CS域现网实现分析

更新网络标识和时区NITZ(Network Identity and Time Zone)功能遵从协议3GPP 22042,在触发业务或位置更新时,由交换机根据用户接入的位置和IMSI,携带运营商标示和用户所在地的当地时间、时区以及夏令时指示,通过MM?IN-FORMATION消息下发给用户移动台设备。

运营商在MSC SERVER上加载了NITZ功能的License,并通过软件参数设置,支持2G和3G网络下发MM Information消息,为避免延长呼叫时延,禁止了业务触发时下发MM Information消息,开启了位置更新时下发MM Information消息。图2中,手机在2015-10-29 10:31:47上传位置跟新请求,MSC SERVER在2015-10-29 10:31:48下发MM Information消息。

如图2所示,在MM Information消息中包含:国际标准时间15年10月29日02时31分48秒;时区信息,中国为东八区;夏令时标识,中国未启用。

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8小时,所以MSC SERVER下发给手机的北京时间为15年10月29日10时31分48秒,与图中信令流程时间戳相同。

通过CS域实现NITZ功能具有如下特点:

(1)精度高,该方式的时间误差在1秒以内,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精度需求。

(2)投资少,网络侧不需要增加硬件设备,只需在MSC SER-VER打入支持该功能的License,并进行相应配置即可;用户侧无需支付任何额外费用。

(3)适用范围广,所有移动用户均可(前提是用户终端支持即可);

(4)使用方便灵活,漫游出国无需手动设置。

4 结语

本文介绍了移动网络中手机获取时间信息的三种主要方式,分别介绍了三种方式的优缺点。并针对通过移动网络系统获得时间的方式进行了CS域现网实现分析,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网络授时NITZ是一项精度高、投资少、方便灵活、适用范围广的授时技术。在以后的发展中将在世界范围获得广泛的部署。目前,运营商已经实现了NITZCS域网络授时功能,网络授时服务是运营商履行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时区、NTP.百度百科[J].2015,10.

[2]华为.更新网络标识和时区(NITZ)配置指导书[J].科技论文在线,2015(9).

[3]糜正奎.软交换组网与业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4]张永明,朱亮,张冬菇.MSC POOL在软交换组网中的应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8,2(34):.pp.28-31.

分析简介 篇10

谈到美国戏剧, 一般来说百老汇肯定是当仁不让的首选话题。在百老汇, 千万以上预算的表演非常普遍, 去年开始的《蜘蛛侠》音乐剧更是投资高达6千万美元, 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的电影。想象一下, 6千万美元全部集中在舞台上, 该会创造出多么恢宏梦幻的画面。百老汇的各种戏剧表演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但是如果仅仅有百老汇, 美国的戏剧是不可能保持今天这样的繁荣状态的, 其实美国戏剧经久不衰的真正秘密, 是因为其深入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有着广泛的大众和社会基础。

首先是戏剧教育。在美国的教育系统以及戏剧产业中, 戏剧教育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美国, 几乎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戏剧院系, 而且戏剧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专业之一。而在我国, 除去中戏、北影以及上戏等几所著名艺术院校之外, 提供戏剧艺术专业的高校屈指可数, 由于国人对于数理化以及商科法律等实用专业的过热推崇, 以及对于艺术学生的一些偏见, 导致了戏剧艺术无法在我国的高校成为普及性学科, 很多热爱戏剧艺术的年轻人没有机会和条件更多的接触到戏剧艺术。

笔者本科在美国所就读的University of Montana, 其戏剧学院就拥有两个专业剧院, 每年会有至少6次专业的戏剧演出。研究生阶段就读的Minnesota State University, 是全美最好的戏剧学院之一, 尤其以音乐剧专业最为知名, 这里的戏剧学院也有两个专业剧院, 每年更是有至少10次专业的戏剧演出。这些演出的门票同时面向当地公众与学生, 票价大约在15-25美元之间, 很多当地居民都会购买季票, 这样他们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观看每一场表演。每次演出通常都会表演两周, 许多剧目几乎都是场场爆满, 特别是像《歌剧魅影》、《音乐之声》这些经典剧都是一票难求。这在我国高校是不能想象的, 即使有一些不错的戏剧剧目, 也很难以售票的形式演出。

美国高校的戏剧表演启用的演员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学生, 这样不仅是锻炼学生的好机会, 同时也节省了一大笔聘请演员的费用。这些学生演员们也要经过专业的面试进行筛选, 一个剧目往往前来面试的人都会有上百人。当然, 除了在台上的演员们, 幕后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相关专业的学生完成, 比如舞台的设计与搭建, 灯光的布置与安排, 服装的挑选搭配与制作等等 . 所以即使有些学生没有能够在舞台上表演, 也能通过幕后的工作更深入的了解戏剧演绎的具体运行程序。戏剧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通过亲身的体验来学习从台前到幕后所需要的一切专业知识。在笔者本科期间曾经5次作为舞台设计组的成员参与舞台的设计与修建, 3次作为灯光设计组的成员安排与调度灯光,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幕后工作。除此之外我还有幸获得了我校年度大剧音乐剧《Hair》里的一个角色。这些经历让我发现, 在美国高校的戏剧教育中, 身体力行的实践是最为核心的要素。而排出一部戏也绝不轻松, 各个部门必须通力合作, 往往一部戏都要两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来准备。舞台设计之类的幕后工作自不必说, 很早就要开始进行。演员的排练也是极其专业和高强度的。我记得当时我在剧组中的排练, 几乎每天晚上都是从7点到12点, 周末有时更是全天候进行排练, 而且整个排练过程持续了一个月。这种专业化的高强度培训, 使得学生在这些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如何给出一个高品质的演出。在笔者读研的期间, 被安排导演两出小规模的戏, 一方面是由于这是研究生的课程之一, 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样能够为更多的希望表演的学生提供真正登台表演的机会。刚开始我以为这种小规模的表演肯定都没什么人愿意来面试, 可是没想到到了那一天, 竟然有超过30个学生来面试仅仅有四个角色的戏。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很多人是真正的热爱戏剧艺术。美国高校完善的戏剧教育提供给了热爱戏剧的学生充足的资源, 这样就保证了优秀的戏剧人才源源不断, 对于美国戏剧的持久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实不仅仅是高校, 在美国, 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 戏剧课程与戏剧社团都是学校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种戏剧课程与戏剧社团与我国国内的大部分走过场, 并且必须给要考试的科目让道的课程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国内大部分人认为这些都不是“正业”, 在美国, 学生和老师都带着非凡的热情对待这些戏剧课程与社团活动。我也曾观摩过一些美国高中学生的表演, 虽然品质比起美国高校的表演差了不少, 但是如果放在国内, 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 普通的高校都可能达不到他们的水准。美国的中小学生们不仅仅从这些课程与活动中得到戏剧的艺术的熏陶, 也能从参与其中体会到荣誉感以及他人的认可, 也有人通过登台表演来克服自己的羞怯、胆小等性格弱点, 从而增强自信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说, 美国戏剧产业的强势与戏剧艺术作为美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其次, 戏剧在美国已深入社会生活每一个角落, 并不是仅在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戏剧艺术也在整个美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那就是社区剧院 (Community Theatre) 遍布全国各地, 几乎每个城市, 即使是只有数千人的小镇也拥有自己的社区剧院。社区剧院往往是当地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当地人互相交流, 展示自己才华的地方。人人都可以参加各种剧目演员的面试选拔, 而且每次面试基本上都会是人多到挤破头。我曾经问我的一些表演专业的朋友, 这种演出有没有报酬, 他们告诉我没有。对此我很奇怪, 为什么这种没有报酬的表演大家也会争先恐后的争取呢?后来我去了一些小型的社区剧院观赏表演, 也在一出小型剧目中友情客串演出过, 发现虽然这些剧院规模都很小, 座位一般不会超过200个, 而且演出的剧目水平也参差不齐, 但是观众总是热情十足, 你能明显的感觉到来自观众的真诚的支持和参与。当你发现你能作为这出表演的一份子的时候, 看着这么多乐于支持的观众, 听着他们热情洋溢的掌声, 这是一种对于自己付出的肯定, 你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满足感, 你会愿意为了这些人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快乐, 即使并没有报酬。

除了许多小型的社区剧院以外, 一般在中等以上的城市都会有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专业剧院。这些剧院也是当地文化中心的重要部分。比如美国的二线城市明尼苏达的双子城就有多个大型剧院, 其中有享誉全美的Guthrie Theatre (古瑟里剧院) 。纽约, 洛杉矶, 芝加哥这些大城市就不必说了。这些大型的剧院能为当地以及周边的居民提供不逊于百老汇剧院的顶级戏剧艺术的享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些大中城市的大型剧院中总会有一个Children’s Theatre (儿童剧院) 。也就是针对以儿童为主题, 为孩子们表演的剧院。我有幸在Missoula和Minneapolis的两个大型儿童剧院实习过。在Missoula实习的时候由于更多的是舞台设计与建造的工作, 与观众以及当地客户的交流较少。而在Minneapolis的实习经历则非常不同。Minneapolis的儿童剧院一年四季都有有向小学到高中的学生提供戏剧艺术的课程, 尤其是在暑期, 有非常密集的戏剧艺术培训班, 大概每周都有4-5个不同的班级, 整个暑假总共超过50个不同的戏剧艺术课程培训。我的实习工作是作为这些戏剧艺术的培训班的助理指导老师。有机会我会将整个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这里我想说的是这个工作让我对于美国戏剧艺术在普通人的生活中, 以及在孩子的成长中所起到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我们国内, 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培训班, 但是更多的时候孩子们都是在家长的要求下勉强参加的, 而且当中考高考压力到来时, 所有的艺术培训都得靠边, 因为对于大部分国人而言, 要考试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而在美国的这些暑期课程, 我能感觉到几乎所有的孩子们都非常的有热情, 有干劲, 他们是在享受他们所喜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家长也对自己的孩子非常支持。即使表演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舞台, 只有教室里十分简单的布置, 我都能看到不论是在台上表演的孩子们, 还是在台下的家长观众们, 他们都由衷地洋溢出一种自豪, 快乐的表情。

在美国, 几乎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着戏剧艺术的陪伴。不论是在学校或是街头, 不论是在假期还是课堂中, 抑或是朋友间的游戏或者家人的活动, 处处都散发着戏剧艺术的气息。而正是这种从小到大, 无时无刻不在熏陶着普通人们的艺术氛围, 滋润了美国戏剧艺术的长盛不衰, 戏剧不仅仅是一种观赏的艺术, 更是一种社会大众的普遍的娱乐方式。

摘要:美国戏剧经久不衰, 拥有广泛的大众基础, 这和美国教育系统以及社区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几乎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戏剧院系, 中小学也有相应的戏剧课程和社团;美国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那就是社区剧院 (Community Theatre) 遍布全国各地, 几乎每个城市, 即使是只有数千人的小镇也拥有自己的社区剧院。社区剧院往往是当地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当地人互相交流, 展示自己才华的地方。在美国, 几乎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着戏剧艺术的陪伴。不论是在学校或是街头, 不论是在假期还是课堂中, 抑或是朋友间的游戏或者家人的活动, 处处都散发着戏剧艺术的气息。而正是这种从小到大, 无时无刻不在熏陶着普通人们的艺术氛围, 滋润了美国戏剧艺术的长盛不衰, 戏剧不仅仅是一种观赏的艺术, 更是一种社会大众的普遍的娱乐方式。

航空运动简介 篇11

国际航空联合会

国际航空联合会(FederationAeronautlque Internatlonale.简称FAI)是一个制订和记录航空学和航天学标准的团体。1905年10月14日在法国成立,总部设在巴黎,现有50个会员国。

国际航空联合会的主要活动有制订及不断修订国际规则,批准各项航空运动世界新纪录(其中包括航天飞行纪录),定期举办特技飞行、滑翔、跳伞、航空模型、气球等项目的世界锦标赛,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有100多个国家民用航空公司参加)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协调全世界80多条航线)协作,以保障航空运动所需空域。

国际航联每四年一次举办世界航空运动会(World Alre Games).国际航联现正在努力加入国际奥委会。

代表大会是国际航联最高的权力机构。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每个国家根据其开展活动的情况和交纳会费数量,有不等的表决权(票数不等)。

代表大会下辖的各运动项目委员会包括:国际气球委员会,国际跳伞委员会,国际滑翔委员会,国际特技飞行委员会,国际直升飞机委员会,国际航空模型委员会,国际航天飞行委员会,国际医学生理委员会,国际航空教育委员会,国际财务委员会。中国航空运动协会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AERO SPORTSFEDERATION OF CHINA,简称中国航协或ASFC),成立于1964年8月。中国航协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群众体育组织,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团体会员,负责管理全国航空体育运动项目,是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航空联合会及相应国际航联活动的唯一合法组织。本协会是由热心支持航空运动的单位或个人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的体育社团。

2005年,第四届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增设模拟飞行委员会、通用航空委员会、航空教育委员会、市场开发委员会、新闻委员会、飞行安全委员会和秘书处七个分支机构。至此,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的分支机构已达到十二个,他们分别为跳伞委员会、热气球委员会、悬挂滑翔和滑翔伞委员会、航空航天模型委员会、飞行委员会和上述新增的七个分支机构。

航空运动项目众多,下面给大家挑几个经典项目做下简要介绍。

跳伞

20世纪20年代,跳伞进入人们的体育生活,美、苏等一些国家开展了跳伞运动,意大利空军也开始大规模地研究跳伞技术。在加勒林伞的基础上,发展出方型伞,进而又出现了性能更稳定,操纵灵活的圆形伞、蝶型伞。然而,跳伞运动作为一种国际性体育竞赛项目,则是在50年代初才发展起来的。1951年2月,国际航空联合会决定,将跳伞列入航空体育比赛项目。这是世界跳伞运动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在此之前广泛运用于军事目的的跳伞开始步入了世界体育的大家庭。

跳伞活动的体育化,也促进了新型伞具的研发。1971年,翼形降落伞在美国问世了。它的优异特性使其在气动力减速装置的各个领域大显身手,使跳伞运动的技术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我国民间跳伞运动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后跳伞运动得到篷勃发展,1964年8月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跳伞委员会成立,1978年10月21日国际航联正式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会员国。从此,中国便开始参加国际航联组织的一系列世界性的比赛。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的跳伞运动水平迅速提高,在国际重大比赛中取得了许多优异成绩。截止到2001年底,己有12人7次打破4项世界记录,22人17次获得8项世界冠军。这标志着中国跳伞运动在当今世界跳伞领域里处于先进水平。

跳伞的升空方式很多,最早是从热气球上跳伞,然后发展为飞机跳伞、伞塔跳伞,牵引升空跳伞,当今喜爱极限运动的人们又发明了从悬崖和摩天大厦跳伞等。跳伞运动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众多向往自由和挑战的人们参与到了跳伞运动当中。目前跳伞项目除了传统的特技、定点、空中造型、空中踩伞等项目外,又新增添了空中自由式跳伞和空中滑板跳伞,从单纯竞技型向休闲、娱乐和极限运动演变。目前,跳伞运动已经成为全球最为普及的航空体育项目之一。

滑翔伞

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没有尽头,当跳伞运动员在特技跳伞过程中体验自由落体的无限自由时,另外一些人希望通过更加简单的方式飞起来,滑翔伞的发明满足了他们的愿望。

滑翔伞运动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欧洲。当时,一些登山者从山上乘降落伞滑翔而下,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美妙感觉,从而创立了一个新兴的航空体育项目。

1984年来自法国的罗格·费龙从勃朗峰上一跃而下,滑翔伞一夜之间声名大振,迅速在世界各地风行起来。驾驭滑翔伞,你不仅可以挑战自然,实现自我,还能锻炼你的意志品质和培养奋发向上的精神。独特的挑战性和刺激性,使它在世界上迅速普及。仅在欧洲,滑翔伞爱好者已有300多万人。

滑翔伞运动80年代末传入我国,由于它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安全可靠,不需要太大的体力,逐渐成为广大航空运动爱好者向往、追求和迷恋的体育运动。目前我国滑翔伞运动俱乐部已有多家,在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登记注册的运动员已有上千人。

最初的滑翔伞是借鉴飞机跳伞使用的翼型方伞,它主要以下降为主,滑翔比较小,安全性能好。通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现在的滑翔伞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飞行器,它在速度、爬升能力及滑翔性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多改进。

近几年,滑翔伞运动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很快,像瑞士、奥地利、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都拥有众多的飞行高手。人们驾着滑翔伞,在山坡奔跑起飞,在空中邀游,尽j青挥洒着人类的勇敢与坚强。动力伞

只能在山坡起飞的滑翔伞,无法满足平原地区飞行爱好者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一群热哀于滑翔运动的人们发明了一种利用机械动力在平地起飞、然后自由翱翔的特殊翼型伞,这就是动力伞。它由一台小型活塞发动机和滑翔伞组成,可以在平地起飞、起飞过程简单、对场地条件要求不高。动力伞的发明使柔性翼面飞行器的自由度和安全性提高到新的层次。飞行员在任何地方起动背后的发动机即可升空;当爬升到一定的高度后,关闭发动机又可以享受高空盘旋气流飞行的乐趣。

1989年,法国人将动力伞传入我国,由于动力伞具有简单易学、灵活安全的优点,近几年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

动力悬挂滑翔机

动力悬挂滑翔机也称动力三角翼,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简单易学、安全可靠等特点,是航空运动领域中最受欢迎的一种轻型动力的飞行器之一,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兴起,至今历久弥新。

通常动力三角翼可供二人乘坐,采用活塞式航空发动机,螺旋桨为推进式,机翼与机身通过悬挂方式进行连接,它采用一流的强力航空铝,内部加固龙骨,主挂钉可承受7吨的拉力,主挂钉以外的保险绳也可承受2.3吨的拉力。飞行员通过改变机翼的迎角和坡度角实现对飞机的操纵。机翼有较好的升阻特性,具有较高的滑翔比,即使在失去动力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像鸟儿一样轻盈着陆,如此高的安全性,使得动力悬挂滑翔机备受航空爱好者的喜爱。

特技飞机

在很多人眼里,特技飞行是战斗机的“专利”,一提特技飞行首先想到的是航展上各国空军表演队整齐划一的编队,或是战斗机空战时让人眼花撩乱的机动动作: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航空器大家族中,有一种飞机是专门为特级飞行“量身订做”的,这就是特技飞机(又称运动飞机)。

现在世界上比较知名的特技飞机有俄罗斯苏霍伊系列的苏-26、苏-2g、苏-31,雅科夫列夫系列的YAK-50、YAK-52、YAK-45、YAK-55M,德国EXTRA、Sbach系列,美国的MX系列等。这些特技飞机基本都为单发常规气动布局(法国空中骑士表演队用机是鸭式布局),发动机为活塞式。做特技飞行时载荷巨大,因此这类飞机的机体结构非常坚固,一般都可承受至少正负10倍的重力加速度。本刊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为大家剖析这些经典的特技飞机。

航空模型

航空模型运动是以操纵、放飞自制或装配的模型航空器进行户外休闲活动、训练比赛或创纪录飞行的一项科技性较强的运动。从事航空模型运动需要掌握大量的航空理论知识、稳定的收入、充足的时间以及对航空运动的满腔热情,因此这项运动的爱好者主要是20岁~60岁这个年龄区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和日本的航空模型运动最为普及,这些国家也都是航空强国。

在我国一直存在一个误区,绝大多数人都视航空模型为小孩的玩具,一说航模就想起中小学生课间休息时到处乱扔的纸飞机。在笔者的印象中,所有以航空模型为主题的节目都被划到青少年节目中播出,这让广大航模爱好者很是郁闷!不可否认,航空模型的确是一个科普教育的好工具,但这只是航模运动的一种应用方式,并不是其本质属性。这种现象的出现恰恰反映了国人对航空运动认知程度很低,这是航空文化缺失的体现,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现代航空模型运动分为自由飞、线操纵、无线电遥控三大类。按动力方式又分为手掷、牵引、弹射、橡筋动力、电动、活塞发动机、脉动喷气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包含涡桨、涡轴)、火箭发动机等。国际航联对航空模型定义为:最大升力面积500平方分米,最大重量25千克,活塞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250毫升。

航空模型的竞赛科目有:留空时间、飞行速度、飞行距离、特技、空战等。国际航联旗下的各单项世界锦标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各单项还设有专门记录绝对成绩的创纪录项目。目前国际航联共设90项航空模型世界纪录。

我国航空模型运动起步于上世纪四十年代,1947年举行了首届全国比赛。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于五十年代初建立了组织指导机构,培养了一批骨干,群众性的航空模型运动蓬勃发展,运动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10月我国加入了国际航空联合会(FAI),1979年开始步入世界赛场。目前为止,我国选手已获20多项世界冠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模拟飞行

模拟飞行也可以称作飞行模拟,是指通过计算机软件及外部硬件设备来对真实世界飞行中所遇到的各种元素,例如空气动力、气象、地理环境、飞行操控系统、飞行电子系统、战斗飞行武器系统、地面飞行引导等,综合的在计算机中进行仿真模拟,并通过外部硬件设备进行飞行仿真操控和飞行感官回馈的一项运动。

高度仿真和互动性强是模拟飞行最显著的特点。它把深奥的航空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中人们难以接触到的飞行技术介绍给普通人,还能令人尝试到现实生活中无法再现的“实弹”空中格斗和“危险”的多机编队特技飞行,充满乐趣,显示出体育运动鲜明的竞技性。

模拟飞行十分经济,所使用的器材仅仅是普通的家用电脑,辅以价格低廉的游戏摇杆和耳麦装置,使经费大大低于实际航空运动的所需。而模拟飞行和真实飞行的基础训练具有融通性。为了检验模拟飞行对真实飞行员的培训作用,相关机构曾在山西大同航空运动基地进行过测试:两位模拟飞行高手被邀请参加初教6飞机的实际飞行。两人在空中的表现使带飞的空军特级飞行教官赞不绝口,并发表署名文章,肯定“模拟飞行是进行真实飞行基础训练的最好途径”。它的现实作用是引导青少年投身航空事业,为国家储备更多的航空人才。

模拟飞行是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模拟飞行

作为一项新兴的以航空知识和飞行技艺为核心的运动项目,在中国乃至世界已拥有越来越广泛的活动人群,因此在国内外均有相关的模拟飞行组织。

国内官方模拟飞行组织机构是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模拟运动部,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模拟飞行委员会。

关于抗震分析中的能量法简介 篇12

地震时, 结构处于能量场中, 地震对结构的作用, 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能量的传递、转化和消耗过程。[1]现行的许多抗震思想都可以用能量的观点去解释———结构减震控制技术是设法减小地震输入能量, 或通过能量转移和补充 (如将阻尼耗能元件安装在结构中, 地震时主要由这些耗能元件平衡输入能) , 增大结构耗能能力, 来抵御强震作用;结构基底隔震技术则是设法将大部分地震能量反射到地层中去, 减少对结构的能量输入。[2]研究结构的这种能量的输入与消耗, 对于正确估计结构的抗震能力, 减轻或者控制结构的地震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2 结构总输入能的分配

对一般结构而言, 结构动能在地震反应达到最大值时几乎同步达到最大值, 但在总输入能中只占很小比例。结构动能与弹性变形能对结构总耗能的影响很小, 并在反应终止时趋于零, 结构吸收的总输入能几乎全部由阻尼耗能和非弹性滞回耗能来平衡。

文献[3]研究了地震作用下结构总输入能在滞回耗能和阻尼耗能之间的分配规律及各种因素对分配规律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3]:

2.1 地震动三要素对结构的阻尼耗能及滞

回耗能在结构地震总输入能中的分配比例的影响甚小;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如结构自振周期, 屈服强度系数及恢复力模型中第二刚度系数, 均对结构的阻尼耗能和滞回耗能的大小以及它们在结构地震总输入能中所占分配比例影响很大。

2.2 短周期的强结构,

其阻尼耗能占总能的分配比例大, 中、长周期的中强及弱结构, 其阻尼耗能占总耗能的分配比例小。第二刚度系数值大, 滞回耗能的百分比大。

2.3 结构自身动力特性对总输入能的分配比例有交互影响。

3 能量反应分析的简化计算方法

目前的能量反应分析大多以时程分析为基础, 计算量大, 一般还不能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因此, 寻求能量反应分析的简化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4]中, 将结构的动能表达式与抗震设计反映谱相结合, 给出了结构动能的简化计算公式, 可以说是在能量表达式的简化计算领域的一次比较有意义的尝试。但是, 由于结构动能只占其总输入能的一小部分, 我们能否用结构动能来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呢?虽然文献[5]选用10条地震波, 对安徽某医院高层综合病房楼进行了时程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求出了结构的能量反应。结果表明:结构总输入能与其动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但由于其统计数据有限, 这个相关性的相关程度和相关方程还没有给出, 更何况结构总输入能与滞回耗能之间的分配比例也是不确定的。显然, 结构动能的计算与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还存在较大距离。尽管如此, 文献[4]中的方法用于结构方案确定和抗震概念设计时, 还是有其优越性的。

4 结构能量与位移的关系

在基于能量概念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中, 能量累积由于能够合理地解释地震动持时对结构的累积破坏作用而成为能量法研究的重要对象, 但今年来的震害表明, 短时脉冲能量对结构的破坏不容忽视, 虽然累积能量概念能够很好地揭示由于地震动持时而引起结构累积损伤的问题, 然而结构的累积塑性耗能只是引起结构破坏的原因之一, 地震动某一个大的能量脉冲也可能导致结构发生一次性变形破坏。[7]通常当结构的总输入能很大而最大瞬时输入能△Emax较小时, 结构的破坏属于累进损伤破坏。而在近源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或者长周期结构 (长周期结构在地震反应中通常只经历一个或几个幅度较大的滞回环, 此时对于结构的能量累积要求是次要的, 结构的最大位移反应控制着结构的破坏) 更容易发生一次性变形破坏。由于累积能量很难与结构的最大位移联系起来, 而最大瞬时输入能量△Emax是引起结构较大变形的能量输入增量, 与结构的最大位移反应密切相关。因此文献[6]引入了瞬时能量的概念, 并研究了瞬时能量与结构最大位移的关系。

5 能量法的发展方向

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 结构的累积损伤破坏不仅和结构的滞回耗能总量有关, 而且和循环位移幅值的大小、不同幅值位移发生的顺序以及位移偏移的程度有关, 即和整个结构位移反应的历程有关, 结构或构件的位移反应历程不同, 其达到某一破坏状态所对应的滞回能量也不同, 而且这种差异还可能是比较大的。可见单一的位移破坏准则或者能量破坏准则都不能合理描述结构的破坏, 而研究结构的位移反应历程又太过复杂, 很难寻求其规律。因此, 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基于位移首次超越和塑性累积损伤的双重破坏准则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标准。此外, 引入了瞬时输入能的概念后, 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与总输入能的关系近似判定结构的破坏类型。从能量角度看, 位移首次超越可以通过瞬时输入能与最大位移之间的关系来近似判定, 而塑性累积损伤则可以由结构的滞回耗能来评估。首先要建立累积损伤和滞回耗能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求结构总输入能的大小, 最后求阻尼耗能和滞回耗能在总输入能中的分配比例。这个分配规律是和阻尼模型的确定和阻尼比的选取分不开的。综上, 抗震设计的能量分析方法应在如下方面加以完善:

5.1 研究结构自身特性对总输入能的影

响。能够根据地震动特性和结构自身动力特性估计结构的总输入能。

5.2 研究阻尼耗能和滞回耗能在结构总输入能中的分配规律。

5.3 研究能量反应分析的简化计算方法, 即不依赖于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的计算方法。

5.4 研究滞回耗能与结构累积损伤之间的关系,

以便通过滞回耗能来控制结构的损伤, 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5.5 研究总输入能在各楼层之间的分配规律,

进而研究其在各构件中的分配规律。为确定合理的楼层刚度分配及构件弹塑性设计提供依据。

摘要:简析抗震中的能量法。

关键词:抗震,能量,研究

参考文献

[1]糜永红, 汪梦甫。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能量反应分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03, 3.[1]糜永红, 汪梦甫。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能量反应分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03, 3.

[2]叶献国.建筑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中的能量表达及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8, 5.[2]叶献国.建筑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中的能量表达及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8, 5.

[3]刘波, 肖明蔡, 赖明.结构地震总输入能量的分配[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996, 2.[3]刘波, 肖明蔡, 赖明.结构地震总输入能量的分配[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996, 2.

[4]蔡元奇, 朱以文, 黄建中等.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能量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3, 4.[4]蔡元奇, 朱以文, 黄建中等.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能量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3, 4.

[5]叶献国, 周锡元, 姜欣.能量原理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J].[5]叶献国, 周锡元, 姜欣.能量原理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J].

[6]胡冗冗, 王亚勇.基于瞬时能量的SDOF弹塑性结构最大位移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 2002, 4.[6]胡冗冗, 王亚勇.基于瞬时能量的SDOF弹塑性结构最大位移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 2002, 4.

[7]胡冗冗, 王亚勇.地震瞬时输入能量谱探讨[J].工程抗震, 2004, 1.[7]胡冗冗, 王亚勇.地震瞬时输入能量谱探讨[J].工程抗震, 2004, 1.

上一篇: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下一篇:学习合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