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苔丝的

2024-08-23

关于苔丝的(精选4篇)

关于苔丝的 篇1

作品的主人公———苔丝出生于十九世纪的一个没落小贵族世家的农民家庭, 她漂亮迷人, 善良勤劳, 命运却一次次地捉弄他, 当她带着弟弟去赶集时, 家里赖以生存的那匹老马“王子”被邮车撞死了;当父亲逼着她去假冒的德伯世家去攀亲后, 她被人面兽心的亚雷诱奸了:当她远走高飞, 终于脱离亚雷的纠缠决意过平静的生活时, 又遇上了牧师的儿子———安吉尔·克莱, 这个声称有着自由思想和现代观念的人在得知苔丝的故事后, 在新婚的前一个晚上, 狠心地离开了她;最后由于生活所迫, 她不得不委身于亚雷做了情妇, 可安吉尔从巴西回来, 良心发现, 欲与苔丝重归于好, 此时苔丝已非自由之身了, 望着安吉尔再次离去的背影, 她悔恨交加, 痛心疾首, 在亚雷的讽刺和挖苦下, 极端愤怒的她举起餐刀刺死了这个她一生悲剧的始作俑者, 也宣泄了自她少女时代起所累积下来的所有愤怒, 她悲剧的一生终告结束。

苔丝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现代女性。在哈代的理想世界中, 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 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优秀的方面: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和容忍。她敢于自我牺牲, 勇于自我反抗和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愿望。她所特有的感情就是对人的爱和信任, 女性的温柔和勇敢在她身上融为一体。她有美丽的女人气质, 坚强的意志和热烈的感情, 同时也有威塞克斯人的正直忠实和自然纯朴。她没有借助婚姻实现追求虚荣的愿望, 而是立足于自尊追求自由。在她到冒牌本家亚雷·德伯那儿寻求帮助的时候, 她的目的是想通过自己的工作解决家庭的困难。她一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就坚决离开了亚雷·德伯。苔丝的灵魂是纯洁的, 道德是高尚的, 但是在资产阶级的道德面前, 她却被看成伤风败俗的典型, 奉为警戒淫荡的榜样, 是侵犯了清白领域的“罪恶化身”。哈代的观点和社会偏见尖锐对立, 他通过苔丝这个形象对当时虚伪的道德标准严加抨击。哈代坚持道德的纯洁在于心灵的纯洁, 不在于一时的过错, 因此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社会则坚持传统的习俗, 认为一时的过错就是不可挽救的堕落, 苔丝是一个犯了奸淫罪的罪人。哈代认为世界上没有完人。人的完美体现在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感情的丰富和忠实的爱情之中, 只有从这样的完美中才能产生出纯洁。哈代严厉批评了以克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 指出它已经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枷锁。然而正是这种民族风俗习惯结晶的伦理道德, 它具有神圣的性质, 是不成文的法律, 被认作永远正当的东西。苔丝就是这种世俗谬见的牺牲品。哈代通过苔丝的悲惨遭遇无情结揭示出这种伦理道德的伪善及其劣根性, 把它的残酷内容暴露出来。

毫无疑问, 苔丝的悲剧首先是社会悲剧。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是以其故乡威塞克斯为背景的。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 哈代的故乡遭到强大的冲击, 其宗法社会迅速解体, 个体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 哈代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 心灵受到强烈冲击, 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恋古老的宗法文明, 痛恨工业文明对人们和谐生存状态的摧毁。哈代乡土小说的社会悲剧意识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 以工业文明与宗法文明的冲突为切入点, 采用由全景到局部、由面到点的客观描述笔法, 深入地表现人们的生存困境。《苔丝》中, 哈代对当时工业文明对乡村的冲击进行了全景式描绘, 然后以苔丝家作为个体农民的缩影, 深入展现了人们在物质困境中的痛苦挣扎。社会悲剧是人同社会环境的冲突造成的。苔丝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侵袭到农村并毒化社会气氛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位弱女子尽管聪明美丽, 勤劳善良, 但家贫如洗、经济拮据、负担沉重, 她的社会地位低下, 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无权无钱的农业工人, 自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压迫和凌辱, 这些压迫和凌辱有经济的、权势的、肉体的, 更有精神的、宗教的、道德的、传统观念的。她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 同时, 亚雷和克莱代表了把苔丝推向深渊的两种不同的客观社会势力, 他们直接地共同造成了苔丝的社会悲剧。

苔丝悲剧的第二个原因, 也是其悲剧的直接原因, 即她是暴力、恶势力及维护它们的法律、国家机器的受害者。这种暴力、恶势力的集中代表就是亚雷·德伯。亚雷其实就是金钱与资本的化身, 代表着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本质。作为近代英国资本主义鼎盛社会的本质的代表, 他相信“资本之魔”力量无穷。亚雷初见苔丝时就有一句话:“美是要付出代价的。”它含有双重意义:一是对亚雷这样的资本化身来说, 金钱可以买得一切———除了房屋、土地、牲畜、机器之外, 还可以买得高贵的装潢门面的姓氏, 乃至婚姻和美色。他垂涎苔丝的美色, 自然愿意也深信可以凭金钱买得。与赤裸裸迫害苔丝的亚雷不同, 克莱所代表的是另一股社会势力, 即资产阶级的传统伦理道德。如果说亚雷是用暴力手段摧残了苔丝的女性贞操, 他对苔丝的迫害是肉体上的、有形的话, 那么克莱对苔丝的摧残则是精神上的、无形的。克莱对苔丝的爱具有理智和感情的双重性。感情上他深深地爱着苔丝, 理智上他又觉得苔丝的过失是不能接受的。克莱身上残存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对苔丝的摧残却是一种无形的、更可怕的精神戕害, 这也是造成苔丝悲剧的主要社会原因之一。克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艺术形象。在他身上, 既有一定的开明思想, 又保留着传统的道德偏见。

苔丝的悲剧, 在社会悲剧的总前提下, 同时又是性格悲剧, 其悲剧的成因不仅有客观的, 而且有主观的, 即不仅有外在的, 而且有内在的。我们在论及苔丝悲剧的诸种社会因素之后, 还应该指出的是造成她痛苦、不幸的还有其自我的原因。苔丝是勇敢的, 她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 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 这又表现了她性格软弱的一面。她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戕害, 可悲的是她同样用这一道德标准静观自己, 这就使她的悲剧显得更浓重、更深沉。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 是无辜的, 她明白这一点, 但是在受到乡里人非议的同时, 她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她“根据陈腐无聊的习俗, 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体和声音”, 用“一堆使自己无故害怕的道德精灵”来恐吓自己。即使在大自然中间, “老是把自己看做一个罪恶的化身, 侵犯了清白的领地”。这种静观的结果, 必然造成她内在的自我折磨和谴责, 因此, 她所受的磨难, 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 就更加沉重和强烈。苔丝按照传统的贞操观衡量自己清白与否, 她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几年过去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 村子里的人几乎不记得她的遭遇了, “但是她看得很明白, 她在那儿就老得难受。”她远离亲人、故乡来到无人知道的塔布篱, 为的就是忘掉自己的过去。克莱的爱使她感到幸福, 可是在体验到幸福的同时, 感受到更多的是内心的痛苦与折磨, 是恐惧、不安、悔恨和羞耻。这一切都表明苔丝无法忘记过去, 更无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她似乎天生灵魂有罪, 注定永远受折磨, 永远痛苦, 心灵永远不平静。这种“灵魂有罪”, 使她负疚、自责, 即使被克莱无情抛弃, 她也认为是自己的罪过, 默默忍受命运的摆布。因此, 她在遭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 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 毫不留情地责难自己;她在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的同时, 又囿于它的观念成为传统维护者。这就从更深层次上表现了传统道德对苔丝人性的迫害、心灵的扭曲。唯有如此, 作品的批判力量才更强烈、苔丝的悲剧才更震撼人心。

总之, 苔丝的悲剧既有社会的因素, 又与她的性格有关, 这些因素都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直接的联系, 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反映。她的毁灭是必然的, 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避免的。这样的悲剧不是偶然的, 不只发生在苔丝身上, 从这个悲剧本身而言, 那个时代值得我们深思。

摘要:苔丝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作家哈代在对苔丝的不幸深表同情的时候, 对主人公不幸的根源作了暗示, 揭示了当时的社会才是造成苔丝的悲剧的真正的原因。

关键词:苔丝,悲剧命运,《德伯家的苔丝》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哈代著, 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2]郑海燕, 康宁.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J].时代文学, 2009 (14) .

[3]秦岭.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南都学坛, 2005 (5) .

[4]周志高, 刘县军.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3 (1) .

关于苔丝的 篇2

She was seduced by a so-called gentleman―Alec, and from then on her life totally changed from this loss of innocence. People looked down on her and respected her no more. Actually she did nothing wrong because before she was seduced she knew nothing of men. She was just a girl when she first met that terrible man.

She was forced by the gossips and the church to blame herself for this accident, so she thought she deserved nothing good.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past she decided to go to a distant dairy farm but was still saying to herself that she was wrong. Maybe God didn’t agree with that, because the Lord gave her someone she loved with her whole heart and life―Angel Chare. Angel popped the question to her but she refused him without saying why. She said she loved him deeply and perhaps no one in the world could love him more than she did but she could not marry him for some unspoken reason. Angel wasn’t satisfied with this vague answer and did his best to win Tess. Somehow she agreed and they soon fixed the wedding day. Soon after their wedding Angel confessed the crime he committed to a woman long time ago and asked for Tess’s forgiveness. Tess was not at all angry and forgave Angel at once; in fact she was rather happy and excited for she also had things to confess.

She sat and told everything to Angel, hoping he would forgive her as he was forgiven but she was wrong. She was not forgiven, not as she thought she was. The woman pays.

Without Angel’s love, nothing meant anything to her. The result wasn’t important now. Tess was arrested for her murder of that so-called gentleman. Why? She still loved Angel and when he finally went back to her and asked for HER forgiveness, after he regretted what he had done unfair to Tess, she was desperate. That was too late―Alec had always told Tess that Angel would never come back so he won Tess’s trust. Unluckily Angel did come back and found Tess.! Everything was too late!()

Tess was deceived and she lost Angel for the second time! The strengh of her love was so strong that she had forgotte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Before that she had done nothing wrong but when she killed Alec, everything really changed! She became a criminal! How could it be? She was as pure and innocent as the good wife in the Bible. Her whole character was honest and faithful. Angel figured out at last that a person should be judged not only on what he has done but also on what he wanted to do!

关于苔丝的 篇3

关键词:哈代 苔丝 悲剧原因 自我超越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一直以来都受到世人的关注与争论。在这篇小说中,主人公苔丝被作者哈代称之为“一个纯洁的女人”,而这样一个犹如天使的女性却在社会中被凌辱被欺负,最终杀死直接造成她悲剧的凶手亚力克,走上了刑场。可以说,苔丝的整个生命都充满了一种悲剧感,具有一种强烈的毁灭性。长久以来,评论界和学界所重视的也正是小说中苔丝作为刚毅而悲戚的艺术典型,以及造成她深切悲剧的种种根源。但是,本文所关注的则是苔丝悲剧之后的超越,小说通过对苔丝不停的勇于对命运的反抗,显示了作为女性的苔丝在悲剧的毁灭中所体现出的一种自我超越。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造成苔丝如此凄惨的悲剧的两个直接表层的刽子手,就是她身边与情爱有关的两位男性,一个是撒旦式的亚力克·德伯维尔,另一个则是天使式的安吉尔·克莱尔。他们俩一个对苔丝造成了肉体的凌辱,一个则造成了她更深层次的精神与心灵上的摧残。苔丝为了全家人生计去有钱的“本家”亚力克家做工,结果遭到亚力克的蹂躏,失去了“清白”。这是造成她悲剧的第一次大灾难,由此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异,从一个普通的女人慢慢走向一个绝望中的女人。苔丝因为一次遭伤害而犯下的“错误”,非但没有得到同情,反而要一辈子承担由此产生的痛苦;而伤害者亚力克没有任何责任,反倒成了宗教的宣扬者。男人的错误无足轻重,而女性的错误却不可原谅。苔丝在人言可畏的压力下挺了过来,儿子的不幸夭折也没有毁掉她那颗顽强的心。在痛苦,消沉、逃避之后,苔丝走出了她生活的村子,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将心中的痛苦与伤痛深埋,勇敢地继续为贫乏的生活而奋斗。她在附近的村子里做一般的收割的工作,后来到了奶场作了挤奶工。在这里,她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面对社会和世俗对她的挑战,开始了一次新生,并且遇见了她所认为的生命里的天使—克莱尔。她为他着迷,为他重新变得生机勃勃、光彩动人,似乎又得到一种自我的再生以及善良天性的复活,希望可以重新触摸到她的人生理想。

可人生中总有那么多的不幸与无奈,善良的苔丝所面对的是再一次被无情的命运所捉弄。当新婚之夜她勇敢地向克莱尔述说了自己的被凌辱的过去时,软弱的,虚伪的克莱尔不但没有安慰伤心的苔丝,反而独自逃到巴西,将苔丝置于更加困苦的境地。苔丝的纯真、坦率没有为她带来幸福和谅解,相反,却给她带了了更大的不幸。但她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在克莱尔离开后的日子里,她又找到了一份工作,在贫苦无依的环境中挣扎着,希望等到丈夫原谅自己的那天。当亚力克再次来纠缠她时,她仍对克莱尔抱有希望,但克莱尔却一直杳无音讯。而亚力克又使她相信她深爱着的克莱尔永远不会回来,不会再爱她了,苔丝绝望了。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下,她同意和亚力克同居。克莱尔回来后,苔丝发现自己被骗了,在极度愤怒下她杀死了亚力克,换来的却仅仅是和悔恨交加的克莱尔的几天相聚。苔丝的一生从一个天真无瑕的少女到一个历经沧桑痛苦的少妇,为了爱和反抗这个社会变成一个杀人犯,这其中交织着悲伤、痛苦、绝望和少许的欢乐。她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地挣扎、抗争,最终未能摆脱恶魔般的命运,并一步步走向死亡。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苔丝的悲剧并不是单一的,平面化的,而是由多层的,复杂的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苔丝是资产阶级势力以及维护它的法律、国家机器的受害者,这是她悲剧的直接原因。这种势力的集中代表就是亚力克·杜伯维尔。这个阔少凭借父亲的金钱、权势称霸乡野,为非作歹。他第一次见到苔丝,荒淫好色的嘴脸就暴露无遗。由于苔丝年幼无知,缺乏经验,而周围的环境又是那样黑暗,因此,他趁人之危,设下圈套,玷污了苔丝,毁坏了苔丝少女的贞洁和一生的幸福。尽管后来他在老克莱牧师的帮助下一度改邪归正。然而,他的恶习并未根除,当他再度碰见苔丝时,邪念又生。此后,亚力克对苔丝进行百般的纠缠与胁逼,欺骗她说她丈夫再也不会回来了,并威胁说:

“你记住了,我的夫人,你从前没逃出我的手心去,你这回还是逃不出我的手心去,你只要作太太,你就得作我的太太。”

亚力克之所以敢称霸四野,为非作歹,不仅因为他有钱有势,更主要的是有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法律的保护。社会和法律都认为侮辱和迫害苔丝的人是正当的,而受迫害的苔丝则是有罪的。苔丝一生都是强权和暴力的受害者,都要逆来顺受,不能自卫。而当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起来自卫,将破坏了她一生幸福的恶棍亚力克杀死的时候,资产阶级法律的反应又是极其迅速:事发没几天警察就将她逮捕,一个月之后她就被处以极刑,成为资产阶级国家祭坛上的祭品。苔丝的悲惨遭遇表明了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和虚伪。

而传统伦理道德对苔丝精神上的摧残,是苔丝悲剧的又一主要原因。如果說以亚力克为代表的恶势力对苔丝的迫害是一种肉体的迫害,那么,以安吉尔·克莱尔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对苔丝的摧残,则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残害。安吉尔·克莱尔是与亚力克·杜伯维尔完全不同的人。他是个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他虽然出身牧师家庭,却不愿意当牧师,“为上帝服务”,他更愿意从事实业,“为人类服务”。他轻视阶级偏见和等级观念,厌弃都市繁华生活,自愿到乡下务农。他不怕吃苦,和农工一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力图掌握各种门类的农业技术,以便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大农场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和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朝夕相处,使他更感到乡村生活的纯朴,为此,他不愿意娶有钱人家的小姐,而要娶农家女子。这些都表明克莱尔思想上进步、开明的一面。在对待女性和恋爱的问题上,他和亚力克也大相径庭。他对女性温文尔雅,对恋爱问题严肃认真,认为如果要爱,就要认真,就要负责,这也显示出他高尚的一面。正是由于克莱尔身上这些闪光之处和他对苔丝锲而不舍的追求,苔丝在经历理智与情感的内心冲突后,狂热地爱上了他,并答应了他的求婚。但是在克莱尔眼里,苔丝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儿”,是纯洁的象征,是完美无瑕的杰作,因此,他爱苔丝,是“真火少,虚火多”,更趋于理性和“轻灵”。一旦苔丝诚实地向他坦白了自己过去所受的凌辱,那么克莱尔心目中的偶像就崩塌了。他不能接受如此的现实。而与此同时,他自己也有过放荡行为,并得到苔丝的原谅,却不肯原谅原本无辜的苔丝。他也反抗过阶级偏见,但是却不彻底,灵魂深处仍旧深深地烙有本阶级的印记。他轻视出身,瞧不起大户人家,但从传统出发,仍旧认为“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也不一样。”他还是从传统贞操观来看待一个女人的“纯洁”与否,视而不见苔丝对他的一片深情厚意,冷酷无情地抛弃了她,置苔丝与痛苦绝望之中。如果说苔丝第一次受到亚力克的欺骗和凌辱,是由于她年幼无知,贫穷无依,那么,第二次被迫回到亚力克身边,则是克莱尔的冷酷无情使然,这就更加深了苔丝的不幸。克莱尔抛弃苔丝后,远涉异国来到巴西,饱受生活磨难之后,才真正了解了人生,才认识到自己所固守的传统道德是何等的迂腐。内心的悔恨以及对苔丝的思念,使他决定回到苔丝身边。然而,苔丝的幸福早已被他断送了,他的到来,只能加深苔丝的不幸,使她更感受到自身的屈辱。苔丝心中的痛苦、悔恨、绝望达到了顶点,一怒之下,她杀死了亚力克,对自己长期遭受的痛苦、折磨和屈辱进行了强烈的反抗。

苔丝的悲剧不仅是由资产阶级势力以及维护它的法律、国家机器和传统伦理道德所决定的,而且还有其它方面的因素。属于农民阶级的苔丝在淳朴的威塞克斯社会里形成了她纯洁的品性,而这种纯洁的性格与资本主义文明恰恰是相对立的,因此,当苔丝由于经济上的破产而到资本主义社会中谋求生路时,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资产阶级男性人物的牺牲品。苔丝是一个生长在古老的威塞克斯土地上的乡村少女。她不仅有着天然的美丽,而且有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优秀品质:纯洁、善良、忠诚、仁爱。她本应生活在这块未受现代文明污染的地方,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威塞克斯的古老秩序遭到破坏,广大农民陷入破产的困难境地,属于农民阶级的苔丝在破产后不得不走出闭塞的山谷去寻找新的出路。生长在民风淳朴的威塞克斯社会的苔丝对外面的世界是一无所知的,不谙世事的她为了谋求生路,来到了外面的“文明社会”,开始了与资产阶级的接触。而她那天然纯洁的大自然女儿的气质自然吸引了资产阶级的男性人物亚力克与克莱尔,她因为纯洁而被玷污,又因为“不洁”而被遗弃。在苔丝的整个悲剧中,她在古老土地上孕育而成的纯洁品质与资本主义文明格格不入,她的种种源自纯洁天性的选择往往成为与资本主义社会相违背的超越行为。资本主义社会不能容纳纯洁的苔丝,苔丝因其纯洁而成为社会现实的超越者。苔丝的悲剧是一个破产的农家女子在为寻找生活出路而与资产阶级接触过程中的由纯洁的天性以及源自這一天性的超越行为所导致的悲剧。

苔丝是哈代塑造得最为出色的艺术形象。哈代通过对她一生悲惨命运的描写,向传统的伦理进行了公开的挑战。苔丝这个形象凝聚着哈代无数的心血。苔丝的悲惨命运中包含着她的无数次抗争:在失身后,她敢于同社会抗争,重新追求自己的新生活;在爱上克莱尔后,她也不在乎什么礼教,敢于和克莱尔倾心相爱;对于第二次重遇亚力克,她敢于揭穿亚力克丑恶的面具。这种难得的反抗和追求精神,使她经受一次比一次大的磨难,最终被社会所吞噬。这说起来极具悲剧意义。她越反抗,命运就越要捉弄她,然而正是在这种反抗中,她的反叛精神、追求精神,她的顽强的生命力更加凸现。苔丝的反抗精神体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她对雇主的反抗。在她的雇主认出就是因为一个女人被克莱尔打而这个女人就是苔丝的时候,他故意刁难苔丝。但是苔丝却并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勇敢地与雇主对着干。她的反抗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她对待亚力克的态度几乎震惊了所有的读者。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男权意识处主导地位,在男权话语的控制下,女性处于失声状态,对自己所受的不平等待遇保持沉默。而苔丝面对亚力克的凌辱后,却表现出超越时代的反抗性。当失身于亚力克后,苔丝断然拒绝亚力克的诱惑和挽留,回到了贫困的家;当亚力克以上帝的传教者出现在苔丝的面前时,苔丝直率地揭露了他的虚伪;在得知安吉尔仍然爱着自己而亚力克欺骗了自己后,苔丝在忍无可忍之下杀了亚力克,并将自己送上了刑场。苔丝的身上体现的反抗性超越了她所生存的时代,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处于时代前沿的女性形象。

最后,是她对整个社会和宗教的反叛。在小说的刚开始,苔丝说她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衰退的”世界。她所用的这个单词来形容被奉为黄金时代的维多利亚时代,展现了她对于当时社会的憎恨。她不顾其他人的冷嘲热讽在田地里靠自己的双手来支撑家庭和养活自己的孩子。当她的婴孩快要死的时候,她害怕他会因为没有洗礼而被送进地狱,所以她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为他洗礼,这在当时的社会显然是很不合常理的。正是因为具有这样顽强的反抗和挑战的精神,苔丝最终凭着自主独立的精神,诚实坦荡的性格,完成了对自我生命的不懈追求与超越。

参考文献:

[1] 托马斯·哈代,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 陈焘宇:《哈代创作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3] 吴轰甫:《欧洲文学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4] 聂珍钊:《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作者简介:

李志坚,男,1960—,四川宜宾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工作单位:武汉科技学院。

关于苔丝的 篇4

一、男主角安吉的偏见所造成的悲剧

在这部小说中男主角性格的描述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虚假的资本主义道德观。亚力克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代表资产阶级社会的权力、财富和邪恶, 如果有人说安吉代表的邪恶势力是导致苔丝的悲剧的直接原因, 那么, 有着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安吉·克莱尔对苔丝造成则是一种无形的、更可怕的精神摧残。安吉·克莱尔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形象。在他身上, 不仅具有一定的开朗的思想, 同时也保留了传统道德偏见。虽然他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 但却不愿意成为一个牧师, 他蔑视阶级偏见和等级观念, 甘愿放弃大都市的热闹的生活。在对待女性、爱情的问题, 他举止温和有礼, 严肃认真, 这些都与亚力克不同。这说明他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拥有自由的思想, 但是他离开这个社会阶层去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目的确是为了以后成为一个大地主, 他在接触苔丝时并没有抛弃传统观念的束缚, 他不仅认识到苔丝以后可能是一个好管家, 更重要的是他爱苔丝并没有苔丝爱他那般真诚和无私。他也有过荒唐的行为, 并获得了苔丝的宽容, 但他却不愿意原谅原本无辜的苔丝。在新婚之夜, 苔丝信任他, 并做出了一个决定, 吐露了她的秘密, 但是当克莱尔了解到, 苔丝并不是一个处女, 并有一个私生子, 原来完美的形象被突然打破了, 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他只是欣赏苔丝美丽的外表, 而不是任何其他的事情。这表明他的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根深蒂固, 认为传统的贞操观就是一个女人贞洁与否的象征, 这给苔丝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托马斯·哈代出生于一个非常活跃的基督教家庭, 哈代曾经说过“我无法完全赞同宗教, 因为它是精神解放的敌人”。宗教在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资产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苔丝是哈代反叛基督教的虚伪道德的一部力作。安吉在某些方面代表了哈代本人的思想。他对于宗教生来就是完全趋向改造那一方面的。他曾借圣经语言对他父亲坚持的某些基督教旧教条予以反驳。凡是创造出来的东西, 都要把它们震动, 那些不堪震动的都要挪开, 那些不怕震动的才能存留。这样的思想反映了他所在那个时代的变化与进步。然而安吉绝非彻底挣脱了基督教传统思想的限制与束缚。他不知不觉地还是信从小的时候所受到的训练, 还是陈见习俗的奴隶。他头脑里装的仍然是基督教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僵死教条。从这个角度看, 安吉也是个悲剧的角色, 他对爱情纯洁美好的追求, 虽然对他这个也有过荒唐事的人来说, 带有明显的男权意识, 但对他这个个体而言, 不应该受到过分的指责, 他的追求被无情的现实撕破了, 他的痛苦不能简单地用阶级的概念去评判, 这是人类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哈代在此不仅指出了安吉思想上的局限性, 而且表达了他对基督教陈旧道德观念的讽刺。

二、社会和家庭造就的悲剧

整个悲剧和文学史联系密切, 在一定角度来讲, 悲剧的震撼力要比喜剧更大一些, 因此通过对悲剧根源的深入讨论, 能够有让读者更加彻底的认识和对哈代作品的正面评价, 尤其是他的悲剧作品的产生。苔丝的悲剧产生和当代的社会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英国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期, 资本主义侵入农村, 一部分农民在面临贫困的困扰, 陷入失业的逆境当中, 在物质大困境当中痛苦挣扎。苔丝生活在当时那种恶劣的环境当中, 生活上受到了资本主义的侵袭。尽管有着美丽的外表, 聪明的头脑, 本身又很勤劳很善良, 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使其处于地下的社会地位, 身心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名劳动者, 无权无势的工人, 很显然会受到社会的排斥, 会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欺凌和压迫。这种压迫不仅仅是肉体上的, 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精神上的。苔丝只是当时社会上的一种牺牲品而已。微不足道的冰山一角。亚力克行为恶劣, 却受到了法律的拥护, 他所犯下的罪恶也为苔丝的悲剧奠定了基础。而苔丝确实是一个受害者, 最后反而成了犯法者, 因为法律没有保护她, 她只能杀死他才能摆脱亚力克的纠缠, 酿成了悲剧, 她只能选择用年轻的生命去控斥当时社会不公平的法律。

结语:整个文章悲剧的形成不仅仅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而且与作者本身的命运和人物角色性格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不管怎么样, 都与资本主义社会有着直接关联, 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同时, 哈代也用苔丝的悲剧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无论命运会怎样, 人性中的高尚和纯洁永远不会灭。

摘要: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是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他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真实地反映了其当时的社会现实。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苔丝的形象, 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虚伪的伦理道德。本论文试从道德、宗教、社会等三方面分析造成女主人公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悲剧,苔丝,宗教道德

参考文献

[1]孙致礼.《德伯家的苔丝》[M]辽宁电子图书有限公司 (2002) .

[2]翟信君, 程志江.苔丝悲剧命运剖析[J];长城;2010.

[3]钟再强, 车到山前却无路——从不同视角析苔丝悲剧命运的必然性[J];湖北社会科学;2009.

上一篇:公务员申诉制度下一篇:思维训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