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的

2024-07-04

关于音乐的(精选12篇)

关于音乐的 篇1

中国音乐史与音乐美学是音乐学的两大分支学科。里曼在他的书《音乐学概论中》中将音乐学分为五个部门:音响物理学、音响生理学、音乐美学、音乐理论、音乐史研究 (含比较音乐学) [1], 这种分类法在20世纪50年代前的国际音乐学界有一定影响。在中国, 中国音乐史学与中国音乐美学概念自古就有, 但只存在于不成规范和不系统的古籍和论著当中, 形成学科则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了。

一、中国古代音乐史中的“淡和”美学观

作为一名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生, 虽然接触过《乐记》、《声无哀乐论》、《溪山琴况》等美学名著, 但只是在学习音乐通史时将他当作史料简略地提到, 并未专门去读阅学习, 更没有系统地学过中国音乐美学史, 这无疑是一种知识上的缺憾与不足。后来才发现早在20世纪90年代, 蔡仲德先生就提出了中国音乐美学的分期:萌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魏晋—隋唐时期, 宋元明清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自己最明显的美学特征[2]。“淡和”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突出特征, 他的前身即儒家所推崇的“平和”[3]。这种美学观最初继承了儒家美学的观点, 宋代周敦颐的“淡和”审美观既发展了儒家思想又改造了道家思想, 而汪烜则继承了“淡和”的审美观, 但是将其保守性发展到了极致, 使其走向历史的尽头。最能代表这一美学思想的活的音乐大概就是文人音乐—琴乐, 古琴是古代文人修身养性, 展示音乐修养的必备之器, 弹奏古琴的多为文人高雅之士, 这些人既能弹得一手好琴, 又作得一手好诗文, 其音乐美学观常夹杂在诗文当中流传下来。所以众多器乐之中, 只有古琴拥有自己专门的美学著作—《溪山琴况》, 著作中不仅描述了古琴的24况, 更表达了古琴艺术的“清和淡雅”之美, 与“淡和”美学观不谋而合。但是, 美学史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理论形态的音乐审美意识[4], 与之相适的音乐形态已不复存在, 那么其价值是不是只存在于理论意义上, 没有实践意义可循呢?甚至在美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老庄思想, 他们所追求的是“大音希声”“朴素”的美, 庄子提出“天籁”“地赖”“人赖”的划分, 认为天籁是最崇高最美的音乐, 而作为提出理论的主体——老庄, 他们当是认可这三种音乐的存在且追求”天籁”的乐。那他们给予自己做的“人赖”以何种评价呢?事实上, 史料中只见孔子拜师襄学古琴, 习《文王操》[5], 而未有老子、庄子习乐的记载。一个不“作乐的”群体提出的理论为什么可以影响当时的音乐创作?古代的美学思想, 他在现代社会上具有什么价值, 这个价值有多大呢?我觉得这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正如中国音乐史本身, 我认为学习研究中国音乐史, 不是非得搞清楚某个时期的音乐形态然后在当代社会中复制重现这种音乐 (事实上由于缺乏生存土壤与必要条件, 这是不可能的) , 学习历史应是能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音乐文化, 明白此时存在的音乐的深刻内涵, 懂得分辨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与糟粕, 同时在现在音乐的发展中“以史为鉴”。学习音乐美学史, 也当具有这个意义。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价值

根据音乐构成的形态特征, 中国古代音乐史可分为以钟磬为代表的先秦乐舞时期、以丝竹为代表的汉唐歌舞伎乐时期、以戏曲为代表的明清剧曲音乐时期三个历史阶段[6], 从第三个时期开始, 便有很多的音乐现象留存到当今:昆曲、福建南音、潮州音乐等。他们曾风靡一时, 到20世纪初受到新音乐的冲击, 势头不如新音乐。改革开放后, 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 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 影响力大幅度下降。一种音乐形式的存在、兴盛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美学理论支撑, 需要创作者得心应手地运用美学规律来进行创作, 表演者加之相适的表情与与情感处理, 以有声的状态表现出某种音乐所独特的“韵”, 欣赏者用以相适的审美眼光、修养、心理来欣赏, 只有拥有整一套相同的的审美理论来支撑这种音乐形式的整个环节, 才能使得这种音乐形式被认可, 被接受。传统音乐的历料, 内在规律的探索属于中国音乐史的范畴, 而具体音乐现象存在的美学价值和背后的意义, 则属于音乐美学的范畴。所以, 音乐史和音乐美学紧密相关, 相辅相成, 他们是从不同的维度来研究音乐, 使得对音乐的研究更加的全面和深入。今天我们提倡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挖掘其历史意义, 发掘其音乐的内在规律, 证明其是博大精神的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的同时, 要挖掘其创作规律以便能够更好的继承、创新。同时需要从美学角度来把握他的内容与形式的美, 审美价值所在。这不仅需要大力培养非遗的继承人, 同时要为乐种培养一批欣赏者, 让欣赏者能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获得一种审美体验和感受, 认可乐种, 保护非遗的路才能走得更好、更远。当然这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 在整个审美观念已经改头换面的背景下, 我们不能想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 要相信滴水穿石。宋之前, 宫廷音乐为主导, 由于记谱法不完善, 乐曲多见于文献鲜见留谱, 即使有谱, 由于记谱法过于久远也很难解读, 与之相应的美学理论却通过文献存留下来, 如先秦儒家的《乐记》。对于这一部分美学理论, 其价值或许在于理论本身及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 而非理论指导实践[7]。

三、音乐史和音乐美学两个学科可以相互促进

音乐史是从时间纵向的角度来梳理音乐的发展脉络, 注重纵向的同时注重横向的分门别类。黄翔鹏的中国音乐史分期[8], 综合了时间与此段时间的最主要的艺术形态, 每个时期内, 除了音乐形态, 音乐的发展还可以分为很多个方面, 如音乐思想、音乐机构、主要音乐体裁、音乐家、音乐理论、音乐交流等等。要了解音乐发展的历史, 首先靠音乐材料的组织与排列, 再深入研究音乐材料出现的背后的原因, 包括史料背后的人为原因和社会大背景, 总之希望挖掘出音乐发展最本质的规律。音乐美学, 注重以音乐作品本身为基点, 发散研究引发这个点的方方面面[9]。若是针对一部具体的作品, 就要研究这部作品的外在组织形式与内在表现内容的关系, 同时要研究其从创作到表演到欣赏这一连串的行为, 再到每个环节所涉及到的人为因素 (也就是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 。如在12月初在音乐学院举行的何宽钊教授《弥散的星丛与否定的表现—勋伯格无调性音乐中音高关系的哲学与美学运思》讲座, 虽然主讲为勋伯格的美学运思, 很大的篇幅却是来讲勋伯格的崇拜者阿德诺的哲学:阿德诺推崇勋伯格, 因为勋伯格的音乐与他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是其哲学思想的最好阐释。研究作品, 要挖掘本质规律, 不仅要研究音乐本体上的美学规律, 更要研究其创作主体的音乐思想, 后者涉及的面就宽泛而复杂。这么说来, 音乐史和音乐美学看似是两门行走在各自轨道的学科, 但是现在的学术界, 主张将音乐史和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相接合的呼声不断, 如蒋一民[10]、李明辉[11]、何弦[12]等, 尽管是从不同角度来把握音乐史和音乐美学的关系, 但相同之处都在要引用音乐美学的视角和方法来发展音乐史, 他们可以借用对方学科的成果来促进本学科的发展。两门学科加强合作与对话, 亲密合作, 相互借鉴研究方法与成果, 是非常有益于促进音乐本体的发展的。■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06.

[2]蔡仲德.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若干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4.

[3]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特征中有一条“要求音乐受礼制约, 成为礼乐”, 也就要求内容及表现都合乎“中和”, 而“中和”的发展便是“淡和”。这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特征, 准确地说,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音乐美学特征。见于蔡仲德.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若干问题 (下) [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4.

[4]中国音乐美学史的研究对象不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 音乐生活中表现为感性形态的一般音乐审美意识, 而是中国古代见于文献记载, 表现为理论形态的音乐审美意识, 即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理论, 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范畴、命题、思想体系。见于蔡仲德.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若干问题 (下) [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4.

[5]孙继南, 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3.

[6]黄翔鹏.中国古代音乐歌舞伎乐时期的有关新材料、新问题[J].文艺研究, 1999, 4.

[7]冯长春.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断想—回顾“音心对映论之争所引发的几点思考”[J].人民音乐, 2008, 11期中的第三节“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的主要瓶颈”中第一句写道“古代”与“传统”具有不同的所指, 前者更具有断代意义, 后者则强调了历史的延续性。笔者的理解体现在文中则是, 古代的音乐是指存在于历史进程当中, 见于文献但是在现在已经绝迹找不到的音乐现象;表现在中国音乐史当中主要指宋以前的以宫廷音乐为主的音乐现像;而传统音乐则指在中国土生土长至少在20世纪前已经发生的, 在现在的中国土地上依然存留的音乐现像, 他们大多是宋产生以后的民间音乐现象。

[8]黄翔鹏.中国古代音乐歌舞伎乐时期的有关新材料、新问题[J].文艺研究, 1999, 4.

[9]修海林.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与音乐美学研究[J].人民音乐, 1997, 5.

[10]蒋一民.音乐史的美学化[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8, 2.

[11]李明辉.美学视角与音乐史写作——阅读《音乐史学原理》的思考[J].黄河之声, 2009, 19.

[12]何弦.西方音乐史公共课教学中的音乐美学维度[J].大众文艺, 2011, 13.

关于音乐的 篇2

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人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说说,用于记录和分享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想发说说却总是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音乐的说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音乐的说说1

1)我做音乐的最大满足感是希望有人能够通过我的音乐来懂我。

2)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

3)练习好音阶、琶音是必须的,练习时要根据自己的弱点,需要而有所不同。练习和弦是要用很慢的速度来弹,把手放在键盘上感受它的扩张。

4)民间音乐是在人民的斗争生活中产生的,人们歌唱着它、演奏着它总是有感而发,所表现的感情是真挚的、质朴的。

5)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

6)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

7)音乐与音符并没有任何关系,音符不过是传达音乐实体的媒介物而已。

8)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其化。

9)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音。

10)我愿意是我的作品成为战歌。

关于音乐的说说2

1)有人说:“任何一种音乐他所要给予我们的仅仅只有两个字——‘回归’”回归到最真实,最简单的状态。所以,没有电子乐器的伴奏,没有庞大音响的烘托,只一架扬琴,外加古韵的修饰,及单纯的表达,便可以演绎出最动听的旋律,展现唯美的风韵。

2)“金色的风”由风声中飘扬的黑管开场,与横笛交叠出梦幻般的空间,四周不时响起的风铃声和远处隐约朦胧的弦乐,像夏季降下湖畔的晨雾,浑身清凉却又暖在心头。

3)音乐,可以体现出“乐以教和”的作用;音乐,也可以为我们解除生活中的疲劳;音乐,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生活远远离不开它。

4)音乐,有抒发快乐情绪的,也有抒发悲伤情绪的,快乐时听欢快的歌曲会令人更舒畅,就是不快乐时听也会被快乐的乐曲所感染。而悲伤的音乐则更加能表达出人们的思想感受。

5)是音乐课使我对音乐有了深一步的了解,是音乐能够陶冶我的情操!不仅这样,我还学到了很多很基础的音乐知识,所有的音符像一个个跳动的精灵,是多末的活泼可爱啊!小节段落,迂回的表达……真是让人爱不离眼,听不离耳!

6)柔美音乐流泄满室,清新悠扬的旋律,彷佛送来阵阵自然芳香。

7)音乐,让我在悲伤时感到一丝快乐,让我在感动时潸然落泪。音乐让我知道,人世间的各种欢乐,各种辛酸,各种痛楚;音乐让我知道,只要有音乐,我就不会孤独,不会寂寞。音乐,为我的生命注入了无穷的动力。

8)音乐是一种语言的结晶,它比语言更进一步,它是一种风格表现,就如麻吉的口吃伶俐,一分钟唱500个字;像唐磊缓慢地表现其旋律。音乐以它的新潮、浪漫吸引着我们,是我们对它念念不忘、对明星崇拜。就这一点,音乐极其深刻地影响了我。音乐深深地将我的心陶冶。

9)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听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关于音乐的说说3

1)在科学思维中常常伴着诗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想象过程。

2)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

3)躺那儿看书,躺那儿自己做点事,都特舒服,其实生活有音乐,整个是有颜色的。

4)因为我之前的唱片全部都是海外制作,其实我一直认为内地的音乐特别好听,像许巍、丁薇、李泉、朴树啊,我都很喜欢。所以这次跟他们合作,我反而会有新鲜感。

5)没有触及内心,就不可能有音乐。

6)人们认为:我的艺术创作是轻而易举得来的。这是错误的。没有人像我那样在作曲上花费了如此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没有一位大师的作品我没有再三地研究过。

7)钟声是音乐的笑声。

8)通过与诗的内在联系,音乐获得了新生。

9)有本事的话,你为什么不往自已身上揽一门初三的主科,而要在低年级班每周上几节毫无痛庠的音乐课?不要抹干嘴巴说别人,撒泡尿照照你自已吧。

10)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犍牛能竭尽全力工作时的心理状态。

关于音乐的说说4

1)在沙滩的东南面,是钢琴音乐喷泉,瞧!音乐喷泉开始了!随着美妙的钢琴曲,喷泉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喷泉后面一块钢琴键板,仿佛有人在弹奏着它。

2)生活是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我们要学会欣赏。生活是一艘扬帆远航的船,我们要学会驾驶。生活是一首豪壮抒情的`诗,我们要学会朗诵。

3)一曲雄壮的音乐传来,引起了我的注意,啊,这就是音乐喷泉呀,伴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喷泉也时高时低,时起时落,那清澈见地的水池里,灯光异样光芒,那玲珑剔透的小水珠落到水里溅起了一朵朵小水花,那伴随音乐的喷泉一层一层的向上爬,争上最高峰

4)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细细听来,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会理科占据认得心头,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这天籁之音。

5)那就是音乐的魔力。有时音乐给你向上拼搏的力量,有时,音乐又像是一个朋友般,在你悲伤的时候,抚摸这你那颗受伤的心,有时音乐还像一个小丑,给你带来开心与欢笑。

6)伴随着一首歌曲,心里轻哼着它的旋律,一如既往的干净,每次听到这首歌,总是……因为这首歌我们一起听过。我跟着这首歌,走进记忆深处,紧张不安,小心翼翼。怕不小心碰痛了回忆,但我还是轻轻的打开那扇门,虽然痛,但和其中的回忆相比,就连痛,也是如此美好……

7)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听音乐,那将是一种享受,我们的心灵也会随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

8)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9)在学习上,常常因为作业太多,感到疲劳,加上考试,也会带来压力。有时,因为烦躁,忍不住破口大骂,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一听音乐,就会让人的心又慢慢地平静下来。音乐就是让我们恢复心情最好的药品。

10)音乐无处不在,白鲸在危难中听到了音乐,才冲破了北极的冰层;奶牛在音乐的感染下,才产出更多的奶;小草在音乐的陶冶下会显得更加嫩绿;就连病危的病人听到音乐也会感到好了许多。假如没有音乐就没有眼前的这些景象。

11)宛如“又绿江南岸”的春风,悄声无息;又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无声。

12)音乐的力量不可估量,让我们都来热爱音乐吧!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音乐,让音乐为我们人类造福!

13)古典音乐,音乐的另一杰作,“杰作”,也许在人们看来,根本就是——烂。我却不这么认为。古典音乐的好处——让我们了解历史。古典音乐表现的不但是一种音乐风格,从古典音乐的旋律歌词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历史的发展,那么,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不会枯燥,还可以走进那悠久的历史,不是吗?

14)流行音乐,众所皆知,要让你说出几位流行歌手,就是小菜一碟,因为这些新新人类已经听惯了流行歌曲…我是流行歌曲的忠实听者,电脑里车里…播放的都是流行歌曲,除了跟上时代,我也从中体会到创作者的良心用苦,为了让我们大饱耳福,尽力开发新的概念,创造流行再流行的歌曲!流行音乐,一种音乐专家开发音乐最高境界的成果,换句话说,我们对崇拜的明星,不都是流行音乐的宣传者么?

15)音乐是心灵的镜子,而且是铁面无情的镜子

16)胡笳曲的旋律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就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17)让我忧伤,让我快乐;让我忘我,让我心醉。有一种美妙的乐声始终诱使我去倾听,无法回避,那就是人类创造的音乐。它像黑夜里的烛光,像朗空中的明月;像清晨的露珠,像黄昏的余晖;像亲切的问候,像甜蜜的微笑;像春天里的微风,像冬日里的火炉;像初恋者的心扉。像母亲的抚摩,像久别重逢者的狂热拥抱,像依依惜别时的绵绵回望……

18)音乐仅供敬主悦人。逆主音乐即魔鬼的噪音和吵闹。

19)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细细听来,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会理科占据认得心头,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这天籁之音。

20)最美妙的音乐能令我们陶醉其中而无法自拨,最激烈的音乐能令我们的身体不由自主的跟着手舞足蹈起来。

21)音乐不仅仅只流行音乐,古典音乐也是受人们欢迎的一个种类。就让我们敞开心思来谈谈这两种音乐的含义。

22)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法盒,流泄出来的歌声,交织着神秘、优雅、飘渺、性感的音符,化成魔咒,唤醒了我们沉睡的听觉。

23)无论睁着眼睛或是闭着,当你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的时候,你的眼睛是什么都看不见的,没有颜色,没有光亮,什么都没有。

24)谁说流行音乐没有灵魂,没有情感?当我第一次听到周杰伦的《止战之伤》和《最后的战役》时,我完全被那凄惨的旋律征服了。当然最能进入到人的心灵深处,用飞扬的旋律以及人性化的东西刺痛心扉的还是那首《止战之伤》。

25)音乐,是一种快乐;音乐,是一种享受;音乐,是我们童年的好朋友;音乐,也是我的人生。

26)音乐就是我的生命,感谢你们承认我的生命。

27)短暂的沉默后,沉重而急促的钢琴声象战争的爆发,突然响了起来,当又一遍的和弦旋律响起,我仿佛看到了那一支支军队踏过麦田和村庄,还有无家可归的人双眼里无比的恐惧与无奈。一阵低沉的吟唱,如天籁之音传来,随着紧促的伴奏,时间仿佛倒流了――我看到了儿童们天真的嬉戏模样,还有不时传来一阵阵天使般纯洁的微笑……然而,战争却破坏了一切,家园住所被移为平地,孩子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纯洁的眼神中透出点点忧伤……

28)谱写乐曲的是人类的心,而音乐展现的是人的心世界。音乐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聆听轻敲竹子产生的天籁之音,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29)音乐,是人类时代进步的象征,每个时代都有反映这个时代的音乐,音乐永远都是人们追宠的对象。我也非常的喜欢听音乐,在不同的心情里挑选着不同的音乐。

30)绕梁三日,余音不绝,欢快洒落在心窝里,宛如一些活泼轻盈的精灵,在为心灵进行一次洗礼。

关于音乐的说说5

1)我在拼什么,在意什么最多,为了什么又累又寂寞,不怕别人误会了,就怕最在乎的人,也不想懂。

2)这首曲子时而悠扬,时而舒缓,时而明快们如此倾心,梦幻的境界,有没,和谐的曲调,想不让人沉醉都难呢?

3)静静的夜晚,听着哪有自己故事的歌曲,心碎了、落泪了,回忆着哪事。哪梦幻般的音乐世界,到底蕴藏了什么道理,节奏动感,悦耳动听,蓝调情歌,深情浓郁的唱腔,节奏动感的旋律,每一个音符都是如此饱含感情与悦耳动听,如丝绸般的。音,独具品位的触动你心。

4)音乐带着难得的自信和微笑在旋律中绽放,伴着电子琴曲风,每一个音符都像生命在跳跃。音乐赋予了我们太多的心灵悸动。曾经的硝烟弥漫,过眼的春光烂漫,欢腾的青春畅想,都被它用干净的声线在清晨唤醒,快乐地行走在灿烂的阳光里。

5)当乐音从音响中播放出来,仍是那熟悉的旋律,但一种饱满与温暖的感觉倾剧间流泄出来,听不到类似克雷曼夸张的撕扯,代之而起的却是动感十足的圆润。夜里虽然有些凉意,听见谢霖与巴哈的组合,无疑让这夜晚显得格外诗意。

6)音乐是我疗伤最好的药,没有谁能陪我走过悲伤的海。

7)灯光亮了,舞台立即由阴暗转为刷白。首先是大提琴登场,是大海的声音吗?是的,随着灯光的忽亮忽暗,那旋律也变得急促了,所有的乐器都加快了脚步,时间似乎静止了,人们的心也随之揪紧。听吧,大海在涛天的震吼,海水不断地咆哮,乌云吞没了最后一丝光明。

8)精巧可爱的钢琴小曲彷佛从古董音响娓娓流泄,音符虽然简单,但是悠远脱俗的意境却远远超越一般通俗音乐,让人听了心旷神怡。

9)让人陶醉在优美的音乐旋律里而“沉醉不知归路”。

关于音乐的 篇3

一、活动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原中国轻音乐学会)承办单位:北京文萃阁文化艺术中心 媒体支持 :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网

(www.music168.net)

二、组委会名单(部分、排名不分先后):

顾问:乔羽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名誉主席

主任:张丕基 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主席

副主任:任志萍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王佑贵 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副主席

评委:郭成志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副主席

王玉民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宋小明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魏东明 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外联部主任

三、参赛对象:专业音乐工作者和业余音乐爱好者、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均可报名参赛。

四、征稿时间:2007年3月1日—2007年5月31日(以邮戳为准)

五、作品要求:

中小学音乐论文、教案:

1.近几年新创作未经发表过的中小学音乐论文或教案一篇,2000字左右;

2.参赛的音乐论文需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参赛的教案作品如使用课件,需一同提供。

校园歌曲:作品可从不同侧面反映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精神;反映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的精神风貌。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具体要求如下:

1.体裁不限:抒情歌、颂歌、进行曲、民 歌、诙谐歌曲等均可;

2.作品的形式不限:独唱、重唱、表演唱、齐唱、合唱等均可;

3.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激情的健康向上的优秀校歌亦可。

六、奖项设置与评选:

组委会对所有参赛作品经过初评、复评,产生各300件候选(论文、教案、校园歌曲)作品,再评选出一等奖各20名,二等奖各40名、三等奖各60名,其余作品将获得“优秀作品奖”。获奖选手将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并应邀参加主办单位举办的相关活动,以及优先出版参赛作品。

七、对参赛选手的回报:

1.获奖结果将在中小学音乐教师信息网、《音乐周报》等媒体公布并书面通知每一位获奖选手。

2. 部分获奖作者将被吸收为“文化部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会员。

3.将编辑部分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由国家级一类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八、报名办法:

请将参赛作品、参评费(含工本费、邮寄费)60元/件寄(汇)至: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里五区9-402陈庆来(收)

邮编:100085

九、颁奖时间及研讨会:

拟定于2007年下半年举办“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创作专题研讨会暨颁奖仪式”(分音乐论文组、教案组、校园歌曲组),组委会将邀请获奖作者出席,参加交流、发言、研讨,参观有特色的艺术团体、学校等。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词曲作家及音乐教育专家、教授作专题讲座。

十、参赛选手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概不奉退,请自留底稿; 2.每位作者投寄最优秀的参赛作品一件,需一式3份,请用A4纸打印,如用手写,请字迹清楚(参加作曲比赛的如有条件可附录音小样);3.作品必须是作者独立创作,严禁抄袭;4.每件作品参评费60元(请从邮局汇出,勿在信封中夹寄)。

十一、联 系 人:张海波(老师)

联系电话:010-82780046

关于网络音乐文化的思考 篇4

网络模糊了“真实”与“虚假”, 威胁着艺术想象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差别。那么, 何谓网络音乐文化, 目前很难给它作出一个精确的定义。但是, 网络音乐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来传播的在线音乐。某种意义上, 网络音乐已经使当代与未来的音乐创作者从根本上排除了音乐在唱片传播和其他形式传播中对音乐商品载体的依赖。但是网络音乐的商业属性是显而易见的。

网络音乐结束了过去音乐艺术审美的有限空间, 构建了大众参与、交互共享的美学意境;它常使人们觉得音乐家和音乐只“活”在网上, 只有被网民在线浏览或参与, 它才存在, 才生机勃勃、魅力无限, 否则它什么都不是, 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在当今的网络音乐世界里, 虚拟乐队的出现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网络音乐文化现象, 据有关资料载, 世界第一支网络虚拟乐队是崛起于世界的Gorillaz, 其幕后总舵手是Blur (布勒合唱团) , 主唱Damon Albarn、鼓手Russel等。乐队由4位虚拟艺人组成, 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并且会不断生成新的刺激, 依靠纯粹的音乐和个人性格魅力而成为人们新的音乐偶像。Gorillaz充满未来感的动画形象, 以及主唱2D散漫、慵懒的嗓音, 吸引了不少世界各地歌迷的注意力。这4名虚拟的艺人只生活在虚拟空间的2D+3D世界里, 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年龄、国籍、肤色、性格, 乃至个人成长史、不良嗜好、医疗记录、犯罪案底和教育背景等。另据报道:“2001年9月26日, 欧洲音乐盛会“2001MTV欧洲音乐大奖”入围名单中, Gorillaz以6项提名而成为大赢家。在Gorillaz网站WWW.Gorillaz.com, 你不但可以欣赏到Gorillaz制作精致的电脑动画音乐录影, 还可以玩到最酷的Gorillaz游戏。”

网络音乐文化的另一突出现象就是虚拟歌星偶像的出现, 据有关报道, 日本于1995年研发出一个网络虚拟偶像歌星伊达杏子 (Kyoko Date) 。她拥有自己的星座、嗜好、三围与血型, 上过杂志封面, 并灌制过激光唱片《爱之交流》, 许多崇拜者甚至在世界各地为她设立了网上歌迷俱乐部。而被称为“中国第一位虚拟偶像”的青娜是京、沪、粤近百名业界精英耗资近300万元人民币, 动用200台电脑, 历经3个月的辛勤工作, 打造出来的数码电影短片中的人物。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眸子、精致姣好的面容以及合乎黄金分割比例的匀称身材;她显示出一种清纯而略带倔强的气质;一身白色纱衣载歌载舞的她是那么的飘逸、柔媚、脱俗;China是她名字的谐音, 她汇集并展现了东方美女的各种优点。北京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展映之后, 她的星路历程还通过其他载体得到进一步扩展和提升, 如在电视文娱频道及电台播映和播放她的影片及电影音乐;开通青娜个人网站;出版电影音乐和青娜唱的歌曲唱片专辑、出版“青娜写真集”;开展“寻找生活中的青娜”活动等。

这种虚拟现实中的网络音乐传播构建出一个全新的审美情境, 即在线交互式、人机对话式的虚拟审美。此审美情境似乎失去了原有的音乐艺术依托于自身音响本身和内容表述而产生的特有的审美意蕴和意境, 从而在一定意义上丧失了本体意义。有学者称之为“活性审美”。这也许是后现代主义审美的一种延续。一份统计数据资料显示, 目前全世界人数超亿的庞大网民群落上网时最常使用的八大热门服务, 其中就包括有在线音乐与在线影视。

上网者可以不必顾及自己的公众形象, 去掉艺术涵养的伪装, 去掉自己社会角色的“面具”以及由此带来的焦虑, 在网上实现自己平日里实现不了的愿望, 在网络音乐文化的“活性审美”情境下尽情地发泄与述说。

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网络音乐对未来人们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的利弊影响如何?英国一家研究机构曾表示, 随着互联网音乐下载以及MP3音乐播放器产品的热销, 如今的人们在音乐鉴赏力方面的能力有所衰退。人们现在通过网络会轻而易举得到丰富多样的音乐资源, 却在欣赏水平和对音乐的感知方面, 不注意精心磨练。据有关资料, 英国莱切斯特大学心理学家曾调查了346名在线音乐用户, 在两周内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在线音乐的泛滥, 如今的音乐越来越多的被视为一种“常规商品”而不是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专家说, 如今的孩子们是佩带着i Pod长大的一代, 他们往往不能体会到音乐真正的精髓。并说:“在19世纪的时候, 音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是人与人交流的手段, 它蕴涵着一种神秘的力量。专家表示, 然而在最近20年, 音乐的角色发生了改变, 各种各样的音乐类型冲击着人们的耳朵, 用户毫无选择的接受音乐, 而艺术品也就沦落到了商品的地位。自然而然, 音乐所能激起的共鸣和感动也就不如从前了。”

音乐社会学者曾遂今教授也说:“在网络音乐复制的条件下, 传统唱片所运载的音乐的至尊性、收藏性和珍品性似乎已经没有了。一首又一首的mp3音乐, 已变成音乐网民们手中的玩意儿。他们可以随意地删除, 随意地更新, 随意地点击, 随意地下载。因为这些廉价的音乐自来水总是很容易喝到的, 不管你是邓丽君音乐也好, 奚秀兰音乐也好, 柴可夫斯基音乐也好, 莫扎特音乐也好, 在当代网络媒介的统治下, 对它们的获取已经易如反掌, 信手拈来。网上所有的音乐好听但不值钱, 就是很好的证明”。

的确, 网络使我们可以随意下载古典的、现代的、流行的民间的, 甚至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它们添加、编辑、复制和嫁接。你可以不会弹琴不识五线谱, 只要懂得某种电脑音乐软件的使用, 创作又有何难?这话现在说来并不夸张, 也许“人人都是作曲家”的时代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网络音乐文化传播造成的版权问题不断凸显出来, 尤其是它使音乐的原创性受到严重打击, 这是摆在我们的当今音乐文化建设面前的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

关于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5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欣赏音乐的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1

1.新时代的年轻人更要懂得欣赏音乐

那是个混乱的音乐世界,我称它为“迷幻时空”。

无论是小尾巴的音符,还是拄着拐杖的“老音符”,它们都会尽情享受令人沉醉的“乐曲天堂”中。

也许会有很少的人像我这样迷恋音乐。除了歌星作曲家,恐怕在平凡的人中,我这样热衷音乐的人很罕见吧。

我曾对许多人说过:music is my life(音乐就是我的生命)。但他们只对我说我只是喜欢听歌罢了,连8分音符,16分音符都闹不明白的人,以前怎么会把音乐作为自己的生命呢?可是他们错了,如果只是把音乐知识掌握的相当熟练才可以对外宣称自己热爱音乐,那我将不会写下这篇文章。

我承认,我最喜爱的歌星是小天王周杰伦。可能许多人无法接受他吐字不清楚的音乐风格,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每个歌星的唱歌风格是截然不同的,可能偏重于大众化,对于唱歌应该咬字清楚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猛得冒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唱腔,大家难难免接受不了。但是经过近10年的努力,周杰伦的“咬字不清”似乎也成为了流行、时尚。甚至还有许多歌星效仿。不过那毕竟是模仿,原版的也永远是周杰伦了。

就这样,我们便从他的音乐世界中开始鉴赏音乐的美吧。

一首完整的歌,创作出来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作曲家要将美丽的音符重新组合,排列顺序才能写出动听的乐曲。

比如古代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的琴曲,意之所到子期听音便能心领神会,所谓高山流水,无不极尽!

只有钟子期欣赏并赞美俞伯牙的琴风,然而子期死后,伯牙不再鼓琴,便有了“伯牙绝弦”的说法。也就是说,世上伯牙的琴风也只有子期一个人欣赏。难道要说伯牙的音乐真是不堪入耳吗?不是,只是每个人的欣赏的角度和风格不同罢了。也许有人会说,钟子期不会欣赏音乐,那么为什么“高山流水”流传至今呢?

有时候,每首歌并不是第一耳朵就能听出它的好听与否,而是大家总是盲目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便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影象,告诉自己这首歌好听与否。

我只是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听音乐,都可以听懂音乐,都可以为了音乐而想象,为了音乐而放飞自己,放飞属于自己的理想!

2.欣赏音乐——水边的阿狄丽娜

我喜欢音乐,在众多钢琴曲中,唯喜欢《水边的阿狄丽娜》。这是保罗尚勒维作曲,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成名曲,作者是赛内维尔。

阿狄丽娜来自于希腊的神话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孤独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他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每天对着她痴痴地看,竟爱上了少女的雕像。他向众神祈祷,真诚和执着感动了爱神阿佛洛狄忒,赐给了雕塑以生命。从此,国王和少女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一阵流水般欢快流畅的钢琴声,音乐便开始了。伴随着优雅的音乐,河水在静静地流淌。多么美妙啊!突然,河水汹涌起来,音乐也逐渐推向高潮,但是,阿狄丽娜在水边撩起的似乎不是水波,而是轻纱。旋律细腻、柔和、沉稳,在不动声色中渐渐向前推进,前进中又有迂回,达到高潮。心灵宁静,回到了自然美景中,身临其境。随着他优雅浪漫的音乐,看到了美丽的天空,碧蓝的大海,清澈的山泉,大自然的美景。时而激昂、时而舒缓、时而欢快、时而忧郁的钢琴声让我为之心醉神迷。随后音乐声柔和起来,河水又奔波起来,轻轻地流淌着……

优美,令人心醉的《水边的阿狄丽娜》。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2

有一句话说得极美:音乐,是一种心境。 或许,我与音乐有一种难寻的缘分。不经意间,她已经成为我的第二生命。犹如花草对水的需求一样,当生命有了音乐,她便是我所有悲伤和快乐的源泉。曾几何时,独自呆在寂静的小屋里,打开录音机,让贝多芬的《命运》铺天盖地而来。音符如潮水般涌动,我的心也随之时起时落。录音机里飘出的旋律,时而轻快,时而凝重;时而清脆,时而深沉,那个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惬意和愉悦。 我深深地喜爱克莱德曼的`钢琴,肯尼基的萨克斯,亲听他们演奏时,心永远是纯洁的,容不得一丝瑕疵。在我眼前,这个原本不完美的世界,在音乐的渲染写,也变得多彩起来。 很喜欢在黄昏时,怀着平静的心情弹上几曲虽不动听却还熟悉的乐曲。

双手出没着琴键,全身心陶醉在这种怡静的氛围中,确实是一种享受。最欣赏《梁祝》,尽管我弹得远不迷人,但我并不可以模仿艺术家的表情,动作。他们尽可以才华横溢,我也自有尽我之力的充实。 除了弹电子琴,听流行歌曲也是我的最爱。我由衷喜欢蔡依林璀璨夺人的气质,Twins稚气天真的嗓音,孙燕姿清纯亮丽的歌喉,以及SHE甜美可爱的声音。从张柏芝的《星语心愿》到陈弈迅的《十年》;从SHE的《你太诚实》到范逸臣的《I believe》;从Twins的《下一站天后》到张敬轩的《断点》,我都来者不拒。 知道自己天生缺乏歌唱家应有的素质,虽然如此,我对唱歌仍是热情满腔。一有空闲,就哼上几句。即使无人喝彩,也乐此不疲。 音乐已经伴我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她将永远伴我向前迈进。我想让音乐支撑起所有的价值和尊严,因为音乐让我多了一份睿智,让世界多了几缕温馨。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3

走进音乐的世界,我隐隐约约听到一种轻柔但略带悲伤的歌曲进入我的耳朵。那就是《月光曲》。

在《月光曲》柔弱的音调中,我听出了贝多芬的悲伤,他一个人独自在一个小屋里,面对着双耳失聪的惨痛事实,弹奏着举世闻名的《月光曲》。在悠扬的歌声中,不仅带有悲伤,还有一丝坚强和失落。

在优美的音符中,我听出了李清照的婉约与坚强。她在宋王朝腐的败的危急时刻,对苟安的南宋统治者发出“汝为误国贼,我为家人破”的怨愤之言。随后,丈夫去世,她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苦难,但她仍然没有失去“生当作人杰,死为鬼雄”的豪心壮志,即使多了一丝忧伤。

我听出了大文豪李白与好友汪伦送别时不舍的心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与汪伦原本不相识,来此后才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临别之际,两人依依不舍。李白并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希望,在他50多岁时,用出言惊人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来抒发自己的忧愁。

我听出了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他独自一人背井离乡,那种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有谁能感受到?他与贝多芬一样,一样的寂寞,一样的无助。

在《月光曲》悠扬的音调中,我感悟到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不屈。正如作者贝多芬一样,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作出震撼人心的一个个音符,这是一种何等的精神?

在寂寞人静的时候,点着微弱的灯光,听着《月光曲》再伴着香浓的咖啡,那是一种何等的意境。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4

我喜欢听音乐,尤其是阿炳的二胡,那是音乐的灵魂,仿如天籁之音。

手腕一抖,前奏缓缓响起,如同一颗石子落进了一汪碧潭,层层波纹漾开来。每每听二胡奏的曲子时我的心中总有一种痒痒的感觉,似乎有一股气在翻腾缠绕,然后漫向四肢,整个身体似乎都要飘起来。二胡之声是那样平缓柔和,而又不乏抑扬顿挫,它是那样容易地诱引了人的感情,并溶在音乐里。

初听时,整个人的神情意志似乎都被定格了,忘记了烦心的一切事,灵魂随着音乐腾飞,她在空中起舞,扯下傍晚时的一抹彩霞做柔软的飘带,摘下午夜时一颗最亮的星嵌在发髻间,让它在黑发中一闪一闪。她在空中旋转,上下翻飞。她无所不能。直到音乐结束,她伏在月亮上睡着了。而我的心已经历了许多,像是穿越了一个漫长的时空,领悟到许多。

二胡的乐声是那样丰富,有时像是在为凄美的爱情哭泣,有时像是在为不幸的人群叹息,又有时像在为消沉的人鼓气,像为正在努力的人加油。

听一曲“昭君出塞”,是那样的幽怨哀婉,她是在思乡吗?我仿佛听到了轻轻的“吧嗒”声,那是昭君一颗晶莹的泪珠滴在了瑶琴上。

听一曲“寒江月”,那古老幽远的意味,那浓浓的乡土味,让我想到了余秋雨描述的黑龙江,想到了“霜冷长河”,一样生寒的水,一样寂静的夜,一样清冷的月,一样温暖的人心。

听一曲“平湖秋月”,我感觉我好像在湖边驻足,轻轻抬起手,任月光从指间流过。看着湖里的影子,想到:“影儿落在水里,句儿落在心里,都一般无痕迹”。

乘着音乐的翅膀,在音乐中飞翔,它真是美妙,给了我无穷感受。让我的灵魂得以净化,让我对人生有所感悟,让我想到生活是多么美好。天地变化,日月沉浮,人生天地间,只不过是一瞬,何必在乎太多。慈悲一些吧,宽容一些吧,让我们的人生更美好,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美丽的阳光和平和的微笑。

末了,想起张爱玲的一句话:“人大都追求飞扬的人生,其实平凡才是人生的底色。”

让我们来听听音乐吧,让你被浮华牵引得劳累的心享受片刻安宁。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5

直到学了音乐好多年后我才清楚,我所学的这些是属于古典音乐的范畴,当然不可以望文生义的理解为古代而经典的音乐,而是狭义的古典,特指发端于17-18世纪的欧洲,由我们所熟悉的 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大师群体所创造的那些文明成果。那不是仅仅学几首名曲,而是从记谱法到音乐理论、音乐作品、教学系统,创作方法、审美原理以及哲学思想一整套的体系。

西方的进步不仅仅是科技和政治,而是全方位的, 就说西方那些音乐大师们吧,也真是能干,短短二百多年的时间把他们的音乐文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高度,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山峰让人无法企及。如果说我们五千年的音乐文化浩如烟海,而西方大师们每个人都是一片深海。我们这些音乐后人掉进这一片片海里除了接受已没有其他任何选择的余地。一些搞民族音乐的总习惯说借鉴西洋什么手法之类,我总以为那不过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而已,不是借鉴,而是在西洋音乐体系框架下还能保留多少民族元素的问题。

上大学时王澍老师给我们讲西方音乐史,曾经带领我们“认祖归宗”,从我们的师承关系逐级追溯,还真能追溯到贝多芬、巴赫等师爷,着实让我们又新奇又有点自豪。天天与大师同行,时时与大师对话,那真是一段沉迷的时光。

但学府之外音乐界却热闹的多,八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人的思想趋于多远,音乐也日趋多元,流行音乐已经开始已不可阻挡的势头而风靡,我们这些人便如卫道者一般还坚持着一份清高与孤傲,对流行音乐抱着一份轻视与排斥。

上大学前我常去山东艺术学院学习单簧管,有一次琴房外面有人大声唱了一句当时很火的流行歌,顿时很多琴房门口探出一个个脑袋,有一位教声乐的老教授立刻出来追查,那位唱歌的学生如大逆不道满脸愧疚,赶紧承认错误。大概老师是怕把嗓子唱坏吧,声乐,也就是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用假声,而流行歌用真声是也。

孩子很喜欢音乐我甚感欣慰,以为我那许多没有实现的梦有所安放了,我拼命上课,教学生也教孩子,教乐器也教声乐,家里便琴声歌声不断,感觉如鱼得水渐入佳境。可是逐渐的孩子对所学的这些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反感,再三声明自己将来不这样用假声唱歌,尤其令人沮丧的是她竟说听着这样捏着嗓子唱歌就令人恶心。

我是深深惊异于这世事的翻覆,两代人仅差二十多年,鸿沟竟至于如此深阔。莫非是我真的老了?跟不上时代潮流?思想保守?多年古典音乐的浸润已使我油盐不进了吗?我要重新审视这一切了。

不知道是不是感情的原因,这过程异常的顺利,很快我的艺术观便产生一次极大的转变。突然发现流行唱法 或通俗唱法(我现在把它叫做自然唱法)不是比美声唱法更具备艺术的本质吗?艺术是讲究一个“真”字的,但这真却怎么能排斥表现手法即声音的真实呢??艺术是最讲究个性的,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但假声又有多少个性呢?现今不是都在抱怨那些美声 民族歌手千人一面不分彼此吗?自然唱法用的是自然的真声,表达自然的真情,只为黎民舒心声,不为帝王唱赞歌,这不正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吗?美声不是艺术的全部,无论哪种唱法都只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而已。

至于孩子,我怎么会再去勉强她去学不喜欢的美声呢?人各有梦, 那精美绝伦的美声咱就舍弃了吧。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6

昨天是20xx年的第一天,天气好冷呀,但是,晚上,我和爸爸还是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去欣赏理查德。克来德曼的新年钢琴音乐会。

到上海大舞台时,里面已经坐了很多人,有大人,还有像我这样的小孩,他们都在等音乐会开始呢。我们坐了一会,演出就开始了,一位老先生走了出来,他向大家鞠躬示意,原来他就是克来德曼先生,在场的人热烈鼓掌。他开始表演了,一连弹奏了好几个曲子,但我都没有学过,他的手指在琴键上飞舞,好快呀,我都看呆了,最让人兴奋的还是十个小同学与老先生一起表演钢琴曲了,他们一起弹了“我爱北京天安门”,我好羡慕他们呀,克来德曼先生的钢琴实在弹得太好了,不愧为钢琴王子,我一定要向他学习,好好练琴。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7

难忘的一场音乐会今天,舟舟要在亳州古井贡大剧院演出。吃过晚饭,我和妈妈就早早地来到剧院,剧院里还没有几个人。我们在后台见到了舟舟。我们见到舟舟时,他下在换演出服,听说我们要和他合影拍照,摆着手非常害羞地说:“换好衣服再照,换好衣服再照。”

舟舟个头不高,一张胖乎乎的圆脸蛋上长着一个朝天的小鼻子,虽然不漂亮,但是很可爱。拍完照,我想把随身带的一只小布熊送给他,可是舟舟却连忙躲在了一位阿姨的背后,连声说:“不要,我不要。”阿姨解释说:舟舟很懂事,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音乐会开始了,几个节目过后,该舟舟上台了。只见他首先向观众鞠了一个躬,然后走上指挥台,开始指挥他的乐队。在台上,他完全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像音乐大师那样指挥乐队。有时又像一个孩子,他一会儿面向观众,一会儿背向观众,一会儿扭扭屁股做动作,像一个精灵在台上舞动着,指挥棒在他手上上下飞舞着,精彩极了。舟舟沉浸在他的音乐世界里了。观众也被他感染了、陶醉了。

最后一首《拉德茨基进行曲》完全是在舟舟的指挥下,观众合着节奏拍着手完成的。演出结束了,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听了这场难忘的音乐会,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舟舟虽然是个智障儿,但他对音乐的热爱深深地打动着我,我们健全人更应该好好学习。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8

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喜欢游戏,而我喜欢欣赏音乐。

每当我放学回家,打仗一样地吃饭、写作业、洗漱、换睡衣……。当我终于躺在床上的时候,我喜欢调暗灯光,让爸爸打开电子管“发烧”音响,播放一张音乐唱片,优美的音乐弥漫整个房间。

眼前电子管暖暖的、柔和的灯光,散发着一丝浪漫的温馨。音乐的旋律回荡在我的脑海,让我时而漫步在蓝色的多瑙河畔,感受迷雾中潮湿的空气,以及扑面而来的凉意;时而在月光下穿行林荫之间,追随着那时隐时显得小夜曲,探索它源自何方。

我每天都会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弹奏钢琴,在幼儿园大班我第一次触摸白黑相间的琴键,那一年我五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我学习钢琴已经五个年头了。已经通过八级水平等级考试,每当我打开五线谱,手指游走在键盘之上,如同身处在另一个音乐世界,那里有我梦想中追求的一切,有大千世界里所有美好的事物,窗外那轮弯月仿佛已经沉睡。

音乐装饰了我的梦,我爱音乐,乐此不疲。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9

音乐是治疗我们心灵的最佳良药。一个人在情绪低落时,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人便会把伤心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心情就会变的愉悦。

在我们无聊或者工作一天累的时候,可以做下来,喝着茶,水或者饮料,边听着最近喜欢的歌曲,这也是一种享受。我们在听欢快的音乐是,嘴会跟着哼起来,身体也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舞动起来。在听着比较忧伤的音乐是,我们的心情也会变的一落千丈——跟音乐的音律变的一样悲伤.而在听着那些描写平淡生活和描写校园生活的歌曲时,我们本来烦躁的心情也会归于平静,音乐带给了我们喜怒哀乐。

关于音乐记忆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音乐记忆力 情感记忆法

所谓记忆,一般是指人们对感知过的,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中反映。那什么是音乐记忆呢?这里是指人对音乐的记忆。换言之,是指人的大脑对学习过的、演唱(奏)过的、欣赏(听)过的音乐的反映和印象。

音乐记忆力培养与提高的方法,它必然与人的一般记忆能力分不开。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是记忆的基本过程。从信息论角度来讲,就是信息的接受,贮存,编码和提取。记忆是极为重要的心理活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以至于进行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它。记忆在人类生活中意义极为重要,是人们积累知识经验进行高级认识活动和发展个性心理特征的必要条件。没有记忆,人的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设想的。记忆力是人脑贮存和重视过去经验知识的能力。一般说,人们都能记忆一些有关学习和生活的知识经验,但良好的记忆力乃是迅速而正确地记住必要的材料,并能及时正确地回忆,尤其是善于把所学材料与过去已有知识经验融合起来,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以便在需要的情况下,从记忆的仓库里检索出来。它是学习和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那么,什么是音乐记忆力呢?音乐记忆力就是将听觉所获得的感知到的对音乐音响、音乐形象信息及其结构形式的完整映象和总体感觉长时间地保留、贮存在意识中,并反映、再现的一种能力。音乐记忆力是音乐情感体验、想象、创作、演示必不可少的条件。

音乐记忆的产生,往往要这样一个过程,即:音乐的音响由空气传到人的听觉器官——耳;再经由听觉神经传到大脑,到达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大脑再下达命令,让语言中枢重视和概括听到的音乐得到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人对音乐的识记,保持和对音乐的回忆(重现)认知(再认)这样几个基本环节。就拿教唱一首歌曲来说吧,学生的识记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在听教师范唱、讲解和教唱中,或在自己学习中领会而进行识记,这叫初步识记;另一种是多次反复和巩固歌曲,直到完全无误的识记了为止,这叫熟记。识记是识别歌曲并获得感觉、印象的过程。识记之后,学生将通过大脑对识记的歌曲进行加工,系统化、概括并留下痕迹,建立一种印象,把感知的材料储备起来,把思维结果保存下来,这就是保持。学生对歌曲识记与保持的好坏与否,主要由回忆或认知去检验。当让学生再唱过的这首歌时,她们又能辨认,说出歌曲的曲名或音调来,这就是认知。

那么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应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记忆的内容及其丰富,但主要应包括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等方面。当然这还不是记忆内容的全部,还应包括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

记忆音乐语言,是培养学生音乐记忆的核心内容。它包括记忆音乐的旋律与节奏,这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要记忆乐句、乐段和乐曲,特别是要强调对作品的音乐主题的记忆(因它是任何音乐作品发展的基础)。无数事实证明,要听懂音乐,要有一定的欣赏水平,要表现和创造音乐,积累大量的丰富的音乐语言,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也同文学一样,阅历越长,文学语言越丰富,鉴赏和表达,乃至创造力就越高。而不论是文学语言还是音乐语言的积累,都是靠记忆去完成的。

任何一个音乐作品,都不是(至少不应是)音的罗列与织体的堆砌。它除涉及旋律与节奏外,还往往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恰如其分的节拍、调式、速度、力度、色彩和风格等去表现一定的生活内容和思想内容表达内在的情感。因此,这些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记忆不可忽视的内容。

培养学生音乐记忆的方法,必须依据记忆过程中各环节的特点和基本规律,采取相应的方法。同时还必须注意其相对性与灵活性,切不可死搬教条,扬此弃彼,而应从教学内容和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确定其方法。

至于训练的方法是很多的,诸如:要充分发挥少年儿童机械识记的优势,对于音乐中某些语言说不清楚的问题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对于教材中的歌曲和一些中外名歌名曲,优秀民歌等采取背唱法;调动各种语言中枢协同“作战”,利用各种分析器官协同活动,让学生用眼视谱,用耳听音,用脑校正,用口去唱,用手击拍,用手记谱等,进行联合记忆的方法;对于音的高低长短、音程、和弦、调式、速度、力度、音色等,采取比较的方法;為了强化保持的痕迹,防止学生遗忘对学过的作品经常复习巩固的反复法等等。另外还可采用想象法、线索法、情感记忆法。

想象法是指对特定的音乐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因音乐所描绘的形象,是客观事物不直接作用于感官时,大脑中所出现的事物形象。它要通过回忆与联想,感知形象的恢复有关记忆的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以及靠教师的叙述和描绘,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新的形象,发展他们的再次想象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才能表现出特写的音乐形象来。如在唱“冬天的风雪像狼一样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时,让学生想象“狂风”、“飞雪”、“狼嚎”,想象“妈妈——单衣裳”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进行有感染力的音乐表现。

线索法是指对于独立,分散的音乐材料的记忆。应抓住一定线索去进行,让学生按规律去记忆。如在各种音符的长短讲完之后,可让自己列出单纯音符表、附点音符表、休止符表,找出互相的内在联系及记忆规律。如果抓住线索——各音符时值的比例关系,就很容易记住它。

情感记忆法就是通过人们对曾经体验过的事物的情感状态的回忆和组合,去理解、欣赏、表现和创造音乐作品。当然,所谓“体验过的”,可以是直接的经验,也可以是间接经验。如孩子们看电影、电视、书报杂志以及听教师家长等讲的事物,自己感情状态的回忆。

总而言之,训练方法很多,使用时可单一使用,亦可综合使用。一般说通过发生了美感的、动了情的、接触多的、自己最感兴趣的、经常反刍的、印象最深、记忆最久。

关于音乐的 篇7

在文章开头, 作者把民族音乐学方法论根据需要不断发展的过程进行了回溯。并论述了这些理念在中国的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 特别是对“历史的民族音乐学”理念的认识、使用做了详细论述, 并由此引出了要在宏观把握进行微观研究的必要性。

虽然民族音乐学在共时层面一直在进步, 即从仅关注音乐本体到关注到音乐与社会文化的联系等方面。但此时的研究是仅考虑当时环境下的相关因素, 未与历史接通。在上述理念在实施当中, 又显现了新的不足, 特别是在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如果不与历史接通, 研究对象就还只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西方文化人类学界首先意识到不关注历史层面带来的理念缺失, 衍生出了历史人类学的学科理论。正如文中所说:“既然当下活着的传统是历史的积淀, 则必须将这些由历史上延续或称积淀的文化现象与历史结合起来, 即要关注历史上构成和保证这些文化样态生发与传承的一切要素。”1中国文化人类学界, 社会学界也已经较好把握了这种理念。之后这种理念影响到民族音乐学界, 即“历史的民族音乐学”的理念。但方法有了, 实践中却没有很好的实施。还是仅关注共时层面, 少了历时层面的观照, 这就导致很多问题说不清楚, 譬如这些音声技艺从哪来?怎么传承?谁来传承?全国在音乐本体方面的诸多一致性是怎么回事等等的问题都无法解释。

再者, 学科细化是为了对研究对象进行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研究, 但这并不意味要守着自己的论域目无旁骛地看问题, 一定要借助其他学科方法论或者已有成果, 用不同的视角来看问题。

在大文化背景下, 只有把音乐当作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来看, 这些音乐文化源自传统, 历史层面的考量则不可或缺。在此基础上, 还要注意用其他学科的多视角进行观照, 如文中所说:“应从宏观的视角、从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立体的、多层次上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观照。”2既然需要其他学科视角的观照, 调整知识结构就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在当下的一些研究成果中, 对“为什么”无意识的做法, 从一定程度上说, 只是一种材料的堆积, 缺乏提炼出来的东西。主要还是知识结构的缺失。首先要对其他学科论域及方法论有所了解, 才能为我所用。正如文中所说“知识结构的缺失导致问题意识的缺乏, 提炼升华不够, 学术敏感性不强, 突不破既往学术理念的藩篱, 则很难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理念创新”。3但是, 关注历史层面也并不是“找几条相关的历史文献就代表有了历史观念, 而是要真正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研究的对象, 还原音乐传统在历史语境下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其何以能够传承到当下者, 这当然需要潜心积累, 知识结构的调整, 研究理念的到位。”4引用文献即是历史观念的这种看法还真不少见, 当然也有一定的作用, 是一种与历史接通的方法, 但仅此而已还远远不够, 我倒认为此法在研究后期用得比较多, 是为验证自己想法的一种做法。在前期中所需要的理念还是要建立在对历史真正了解的基础上的, 站在当时当境想问题, “复原历史环境, 以时人所有的理念去思去想, 以时人所处的文化生态去把握”才能“对了茬口”。在当时想当时的问题才有意义, 才符合逻辑。要用当时的语境谈问题, 而不是立足于现时对过往做的一些主观臆想。以当时之境论当时之事, 才是真正的有源之水。

正确的历史观念加上多学科的观照, 相当于“登高望远”, 才能对文化进行宏观的把握, 而不是如井底之蛙。在很多地区出现的音乐本体方面的一致性, 正是在中国封建大一统观念以及农耕社会等大背景的影响下的产物, 文中也提出在大历史学界已有诸多研究一致性的成果。这些现象也是只有立足于当时才能想明白的问题。

如此, 我们如果能在这些一致性的背景下, 找到不变的东西, 再以此为基础, 探究其各个不同的地方, 才有意义, 同时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其发展的脉络也正是要参照这些不变的东西, 才能显现出在各个时期变了的东西。要有不变, 才有变。

但就音乐文化来说, 我们要想听到古人当时演奏的音响, 已是不可能。所以我们在对大文化背景进行宏观把握的基础上, 还要对当时遗留下来的东西进行很好把握才行, 追溯其源头, 接通其与历史的关系, 努力“还原传统音乐的历史生态环境”, 而后再进行比较研究, 它变了什么?哪些地方变, 那些地方没变等等的问题。关键还是要调整理念, 材料固然重要, 但仅仅只从材料本身看是不够的, 还要善于从前辈们的研究成果中去发现、总结问题。理念来源的一部分正是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所得出的, 理念结合材料进行研究才能抽象出东西来, 产生新的认识。

在对大文化背景宏观把握的基础上, 还有对音乐本体非常熟悉才可以, 不然也还是看不出问题, 对问题没有敏感。再进一步, 在此基础上, 不能忘掉“比较”这个法宝, 在文中老师提出三种比较理念:一是此地样态与大文化的同异, 二是就事论事, 三是现实与历史的比较, 再加之以对“现实存在与历史存在的两极以及历史的演化过程”的把握, 形成一个立体的研究。笔者认为对此三种比较理念的理解是, 此地样态与大文化的同异可看成为“同心圆的比较”;就事论事是“共时的比较”;现实与历史比较是“此与彼的比较”, 三种理念相辅相成, 形成共时、历时、发展过程、脉络的立体的研究模式。

要了解历史上的音乐遗存, 就必须明白对礼俗即其生长和得以传承的土壤关注的必要性和意义。因为在民间社会中的“祈福保安”心理, 而产生了诸如庙会之类的行为, 在这样的行为中, 音声形式与礼相辅相成, 礼俗是音声技艺形式传承的载体。项阳《民族文化与D N A皮毛关系》中说到:“相当数量的音声技艺形式恰恰就是在为神为人、人神共享的理念中, 在民间礼俗的平台上得以生存和展示, 如果这些礼俗不在, 没有了这样的文化认同, 以上所说的诸种与音声技艺相关的‘艺术形式’在乡间社会中究竟还能有多少延续很是值得思量。”这正是要关注礼俗的意义所在。有很多这样的情况, 就是因为这些音声技艺形式因其赖以生存的礼俗土壤消失而濒于灭绝, 在方暨申的《侗族拦路歌的收集与研究报告》中也这样写到:“虽则如此, 但是在龙图会唱拦路歌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由于今年来民族的旧俗‘吃乡食’等活动在改变, 村寨与村寨之间的集体性互相游走也减少了, 这样就使拦路歌缺乏了演唱的机会。”5又因为部分礼俗因其为神或其特殊原因的层面, 保存相对完整。娱人或不严肃的场合所用到的音乐在传承的过程中就会有些变化, 这就又涉及到不同传承方式的传承效果不同的方面。那么, 在研究过程中, 如果考虑不到这些层面, 也就势必有些东西说不清楚。中国的音乐文化传统与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在当下相互依存的方式大概就正是由产生这些礼俗的“祈福保安”的心态和这些礼俗体现出来。

另外, 在研究个案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宏观把握, 要“从活态切入, 与历史接通, 整体把握, 立体研究”。6宏观把握包括几个层次:一是对大文化传统的宏观把握, 二是对音乐本体的宏观把握, 对音乐本体要熟悉。三是对过去研究成果的宏观把握。把握了这些层次, 在研究的过程中, 才不至于视野狭隘, 才能真正说出研究对象的特性所在, 实际还是凸显了“比较”的重要性。只有做到宏观把握, 才能进行前文中说到的三种比较。但还是要以“音乐”为中心进行研究, 不舍本求末。在对一个个个案的调查中还要注意提炼, 注意思考。我们所说的宏观把握正是一个一个的微观中提炼归纳出来, 反过来去看一个一个微观的不同的。

要从宏观把握下研究, 就需要对分别的个体的研究进行积累, 注意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 从中抽象出东西来, 才有可以宏观把握的可能。在此基础上, 再反观微观存在, 进行各个层面的比较, 接通它与历史的关系, 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观照, 不断思考, 因为看不清问题来针对性地补充知识, 另一边也因为新进来的知识有了新的“学术敏感”。

综上所述, 就是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 从现当下遗存的活态切入, 与历史接通, 进行多层面的比较研究, 形成一个立体的研究网络。如此才能使研究对象的面貌清晰起来。

参考文献

[1].项阳.传统音乐的个案调查与宏观把握——关于“历史的音乐学”.中国音乐, 2008, 04.

[2].同上

[3].同上

[4].同上

[5].方暨申.侗族拦路歌的收集与研究报告.音乐研究, 1958, 01.

关于高中音乐教学的思考 篇8

近年来,我们学校学习外地经验,在学生午休后上课前,教唱学生“每周一歌”。“每周一歌”以励志为主,要求歌曲内容积极健康,风格昂扬向上,韵律悦耳动听。所挑选的歌曲能够充分展现当代青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动人的旋律带来的不仅是听觉上的享受,深刻的教育意义也凸显出来。例如,近年来我们学校精选的“每周一歌”有:《爱拼才能赢》《信念》《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少年中国》《小小的梦想》《明天会更好》《一生有你》《翅膀》《蜗牛》《光荣》《青春纪念册》《星月神话》《天使》《最初的梦想》《当我们毕业的时 候》《那些花儿》《海阔天空》《金鱼花火》《星象仪》《小小的祈祷》《跨越七海的风》《那些花儿》等等。这些歌曲无疑“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学校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我们很多音乐老师(多数为非专业音乐老师)对音乐教学要求极低,甚至很不规范。常听到有的音乐教师这样启发学生:“听,这个同学唱得声音多响亮,多好听。大家都要向他学习!”于是,这个被称赞的学生音量放得更大了,大家也都学着他,放开歌喉,拼命嘶喊起来,似乎“唱歌音量唯其大才为好”,音量成了歌唱得好或坏的唯一标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对于保护学生的嗓子和培养学生赏析歌曲的能力都有极大的危害性。

中学生还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发声器官(主要包括声带、咽腔、鼻腔、头颅腔等各共鸣腔体)都处于未成熟较脆弱状态。如果长期大喊大叫,本来非常好的嗓音条件,到头来也会因劳损过度而出现嗓音由“亮”转“暗”、由“清脆”转变成“沙哑”,逐渐使声音失去光泽,发声困难,严重的可能导致失音、咽喉肿痛、急性咽喉炎。长期如此,可能使声带闭合不严,导致慢性咽喉炎、声带小结等病变,使学生失去歌唱的信心和欲望,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终生再不能唱歌。此类教训,古今中外的例子举不胜举。

中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学校里,思想还比较单纯,对世界的一切都非常感兴趣,所以接受能力很强,而且第一印象一旦留在脑海,便会“根深蒂固”,很难改变,所以从中学时代培养其正确的音乐审美能力很重要。因此,我们作音乐教师的任务便不只在于是否教会了课本上的歌曲,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音乐,什么是歌唱,什么样的歌声才算动听。也就是要使同学们通过音乐唱歌课的学习去掉盲目的歌唱状态,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能力。假如我们只对学生说:这个同学唱歌声音非常响亮,因而号召同学们学习, 那么在学生的心目中,便只会留下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唱得响就好,就值得学习,也就是将乐美和音量大混为一谈了。其实这只是追求了一种原始的和抛弃音乐实际内涵的纯粹的声的刺激,而失去了“音乐是表现人的情感”其本质内涵的作用,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能力很不利,作为音乐教师应给予重视。

那么,什么样的歌唱状态和什么样的声音形象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美”,才能有利于学生保护自己美好的声音条件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唱情”出发,提倡“声情并茂”“以情带声”,融情的歌声才为美,才能保护学生的发声器官,但也不是说可以一唱就是几个小时。其实,人的基本声音条件是一定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学生天赋好些,发声器官完美,所以声音清脆、悦耳、动听,而有的同学天赋稍差些,声音就不那么响亮,但什么情绪和内容我们绝不能以音量的大小就枉评唱得好坏。有好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再好的天赋却不管什么内容的歌曲都大叫大喊,只会发生尖利刺耳的声音,没有感情,毫不动人。歌星之所以能成为歌星, 关键就在于“情浓”,情与声达到了较完美的结合。让我们听了能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因此,笔者觉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切莫再以“某同学唱得最响”而大加夸赞,我们要在教学生每一首歌曲时,先使其体会出歌曲所再现的情感,是抒情缓慢,还是高亢激昂,是低沉哀思,还是颂扬赞美。然后再启发学生用感情去歌唱,以情动人,以情带声。

关于音乐的 篇9

初中音乐教学的核心是审美, 通过歌曲学习、鉴赏,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西方有恢宏磅礴的交响, 中国有婉转悠扬的琴瑟长笛。西方七音阶谱曲, 中国古代以宫、商、角、徵、羽为基础。但两者追求的韵律美是共通的, 它们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本质相同,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点, 提升课堂质量。初中音乐教学中要坚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音乐作为一种人类情感的表达形式, 典型的艺术与人文巧妙结合, 非常具有研究性和美感。音乐课的开设, 给了学生一个接触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音乐的途径, 应加以善用。现在的初中生都很喜欢听流行乐, 对一些较传统的音乐派系知之甚少, 通过音乐课正好可以拓宽视野, 提高音乐素养。不仅仅是一种娱乐, 音乐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人的情绪、心境, 传达复杂强烈的情感, 学生可以借此感受人间百态, 获得感悟。了解音乐教学的意义, 明确音乐教学的目的, 才能给学生带去令人陶醉的音乐体验。

二、提高学生兴趣

有的学生热爱音乐, 但仅仅局限于流行音乐, 局限于自己的偶像歌星。这种范围非常狭隘, 只是音乐世界的冰山一角。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对各种乐系的兴趣。音乐不分贵贱, 不讲国界。音乐世界如此精彩, 作为音乐教师, 一定要引导学生走出流行音乐的小世界, 去领略古典乐的缥缈、乡村音乐的淳朴、民族乐的欢快……教材中不乏这些非常具有特色的歌曲, 如《新疆之春》、《伏尔加船夫曲》等等。带领学生聆听这些名曲, 领略异域风情, 仔细感受这些音乐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

歌曲由两部分组成, 即谱和词,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旋律主要是在听觉上给人带来美感, 这是无法言表的感受, 但却是区分音乐动听与否的唯一标准。教师可以多挑一些旋律悠扬动听的曲子供学生欣赏。如世界名曲《雪绒花》, 其曲调家喻户晓, 充满美感。歌词出色主要以中国古代的曲目为主, 因为我国古代诗词作品水平极高, 光从文学的角度就已经是艺术界的瑰宝。宋词元曲享誉世界, 所包含的意境深远, 情感真挚细腻。让学生多多学习如《水调歌头》、《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经典, 从歌词方面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奇妙, 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提高传统音乐教学

我的传统音乐源远流长, 分支众多, 是一个巨大的音乐宝库。光是戏曲一脉就有七大门派:黄梅戏、豫剧、湖南花鼓戏、越剧、评剧、昆曲以及有国剧之美誉的京剧, 它们的代表作更是深入人心, 像《天仙配》、《花木兰》在民间广为传唱。这些经典的桥段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包含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中。初中音乐教学要肩负起传统音乐传承的使命, 将传统音乐发扬光大。

戏曲演绎需要很强的基本功, 要花大量时间进行专业的训练, 要在初中音乐课上让学生学唱戏曲缺乏可行性。此外现在的学生都不喜欢这些戏曲, 认为这些戏曲非常土, 而且不好听。教师要纠正学生这种观念, 耐心给学生讲解, 多让学生了解戏曲方面的知识, 学会欣赏戏曲。连外国人都对京剧叹为观止, 作为中国人怎么能妄自菲薄, 不明白戏曲的艺术价值之高, 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提升学生的音乐品味, 让学生爱上传统音乐。传统音乐另一个重要组成, 地方民俗音乐, 像《茉莉花》, 人们口口相传, 流传的范围遍及大江南北, 历经数百年而不衰, 其生命力的顽强, 与现代流行音乐是云泥之别, 可谓经典中的经典。这些民俗歌曲旋律简单却又宛转悠扬, 一学就会, 令人难以忘怀。在课上可以多教授一些这类歌曲, 让学生学唱几首, 感受来自全国各地, 各个朝代的人文风情。相对于传统戏曲的难度, 这类歌曲的教学难度低, 对唱功要求简单, 没有伴奏也可以清唱, 非常适合课堂教学。民族文化的传承一直是热点话题, 音乐教学也要重视传统音乐的教学, 加强传统音乐艺术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四、善用流行音乐

不需要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特意关注, 学生自身就对流行音乐非常喜爱。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西方音乐大量涌入国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流行音乐逐渐兴盛。现在各种音乐网站令人目不暇接, 音乐门槛较低, 流行音乐几乎充斥日常生活的所有角落。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 初中生自然会对流行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当下受众最多的一种音乐形式, 有很多可以借鉴、改善初中音乐教学的地方。首先不能否定和排斥流行音乐进入初中音乐课堂, 音乐课堂要符合学生的胃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对流行乐的喜爱培养学生对其他音乐形式的兴趣。作为新兴的音乐派系, 它是由已有的音乐风格演变而来, 从本质上来讲, 和其他形式的音乐存在很多共通之处。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这些共通之处, 让学生明白天下音乐是一家, 爱屋及乌, 学会欣赏更多的音乐形式, 不要做一只井底之蛙, 错过了“井外”的大世界。虽然教材不可能一直有更新流行歌曲, 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自行加入。受益于网络的普及和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 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流行歌曲简单易行。通过对流行音乐的欣赏, 也能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陶冶人的情操, 让学生爱上音乐。流行音乐是这个时代音乐发展的标志, 生在这个时代, 当然要学习流行音乐, 做一个音乐发展史的参与者。

初中音乐教学虽然地位不高, 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 但还是要尽全力为学生提供最出色的音乐学习平台。不单是歌唱教学, 音乐知识也应普及。明确初中音乐教学的目的, 设法最大化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传承传统音乐文化, 学习流行音乐, 两者相辅相成, 追求高效、高含金量、高水平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同音乐一同摇摆, 放松自我, 陶冶情操, 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感。

参考文献

[1]赵一.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碰撞[J].吉林教育, 2011 (25) .

[2]熊巍巍.与时俱进关注流行:流行音乐进课堂之我见[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18) .

关于日本流行音乐的研究 篇10

一个人的成功纵然与自身的努力与天赋分不开, 但像现代流行音乐, 它早已脱离过去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方式, 代之以强大的、基础雄厚的流行音乐工业体系做后盾。我们日本流行音乐成功因素。

一、完善的明星储备培养机制

日本将演艺产业转换成了具有产业特点科学体系的形态, 真正做到了让公司挖掘艺人资源, 选拔并教育培训艺人, 使艺人走上明星的道路, 使公司成为了明星制造系统的核心轴, 形成了自己的明星制造系统和文化产业系统。公司造星速度和造星实力令亚洲其它娱乐公司望尘莫及。很多公司在日本本土站稳脚跟后, 他们将更长远的目光放在了整个亚洲。例如:1994年, 16岁的滨崎步被艾回唱片公司的星探发现, 加入以培养女性偶像而著称的“Sun Music”事务所, 那时正值日本推出少女偶像如火如荼的几年, 发展完善、实力雄厚的经纪制作公司在全国搜罗可以赚钱的偶像工具, 随之诞生的造星体系下竞争残酷的事务所制度像工厂一样, 在像滨崎步这些年幼的孩子身上打上娱乐半成品的烙印。SUN MUSIC事务所是当时日本最有名的造“星”工厂, 在滨崎步之前还推出过酒井法子、松田圣子、安达佑实等日本明星。

二、成功的包装策划

“包装”, 顾名思义, 无非是指在商品外面用纸类包裹、或置入瓶盒之中。所谓“包装”, 其实就是赋予大众文化产品以形象化的外在形式的过程。而将“包装”应用于对流行文化明星的制作, 有其涵义相近的方面。作为对大众文化产品的润色增彩的形式化环节, 它几乎已成为形象文化的最关键的生产环节。而作为代表时尚潮流的流行音乐明星而言, 包装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大大的眼睛, 长而卷的金发, 巴掌脸上睫毛永远是翘的, 指甲永远是闪闪的, 超短裙下的细长美腿, 即便在如今的日本街头, 也可以轻易见到这样的装扮。

三、高水平的制作和丰富的流行因素相结合

每年年底, 团队都会举办演唱会。而演唱会是最能代表一个地区、国家流行音乐工业实力的表现。它不仅仅是在舞台上演唱几首歌的问题, 而牵涉到音响灯光舞美等各大系统工程。在日本历年演唱会中, 看到的是在内地演唱会中见不到场面:利用多种意想不到的手段装饰豪华的舞台、一流的灯光音响、高水准的乐队和伴舞, 甚至还有根据演唱会特点设计的各种卡通玩具、饰物, 纪念品的出售和发放等。当然, 歌星的团队实力也非常强大。不像国内很多歌星演唱会使用伴奏带, 甚至连歌手本人也有很多假唱。其所用的乐队为现场演奏, 使用的乐器也可以说是日本乐器制造工业的集体展示。音响灯光工程也是现代高科技及最新技术的混合。各种演唱会基本上可以说代表了日本流行音乐现场演出的最高水准:即声音平衡, 声部清晰, 音响强劲, 舞台效果出色!其每年的演唱会还把当年的流行元素融入到舞台、发型、服饰、音乐、舞蹈、时装表演中。这么多综合因素才使得演唱会能够开八场、十场、甚至更多, 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流行歌手能获得成功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作者把演唱会看成是综合实力的较量, 不仅需要充足的资金, 更需要先进的技术和音乐理念。

四、一贯的高水准高质量的音乐品质

和国内的音乐生产模式不同, 日本的流行音乐工业从生产环节开始就非常注重音乐的品质, 从歌曲的可听性, 旋律的流畅程度, 歌词的时代气息, 音乐的经典性, 配器的时尚电子化等等方面, 都非常地注意把握时代脉搏和善于领导时尚潮流。这些作为成功的现代流行音乐而言, 缺一不可。而国内乐坛包括唱片公司大多数都有着严重的急功近利的倾向, 就像层出不穷的选秀节目一样, 近几年, 国内歌唱选秀节目猛然生长、迅速成型、并像机器一般制造出一批批所谓的一线歌手时, 让很多人都坚信这是乐坛的一场革命, 望着那百十个选手个个自成一派, 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恍惚间觉得华语流行音乐的土壤好生肥厚, 我们的流行音乐真是人才济济, 后继有人, 但热闹过后, 绝大多数都是闹哄哄地出来, 静悄悄地离去。看上去是大众选出了偶像, 实质不过是电视媒体、唱片公司与娱乐公司借此找到发财的金矿和机会而已, 每年的选秀在音乐上有什么进步吗?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吗?流行乐坛是残酷的, 作为歌手, 如果她们拿不出好的作品, 只凭着高人气, 到最后还是要被别人取代!要想长久地立足于乐坛, 只能通过不断地提高内力, 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安心地潜心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只能用作品说话。

日本流行音乐无论是历史规模还是风格种类从世界范围来看都是独树一帜的, 日本音乐学的形成有其客观基础和历史必然性。如前所述, 日本音乐学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经过漫长岁月的磨砺和几代研究者前赴后继的努力, 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成绩。笔者认为, 了解日本音乐学的形成过程对于开展包括图画故事书、连环漫画、故事漫画、连环画等在内的我国图文故事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信以上对于日本音乐学形成及现状的介绍会对其开展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侃, 村木新次郎.新大学日语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62-180

[2]中村琢磨, 日本[M].东京: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能力开发室, 1983.224-238

关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反思 篇11

【关键词】高中音乐;兴趣;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224-02

一、概述

随着我国在教育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教学课堂,不仅学到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与相关科目所需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目标。高中音乐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方面都需要改进,如何能够实现高中音乐教学的提高学生审美的目标,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等等,这些都是高中音乐教学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而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值得高中音乐教学者反思的事情。关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反思,对于高中音乐教学的深入认识,从而在根源上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日后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高中音乐教学的反思

高中音乐教学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例如在教学内容方面,选用教材的滞后性,教材内很多内容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更喜欢当下比较流行的歌曲,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如果依旧选用教材内容,那么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一般,教学效果较差;在教学方式上,有很多老师针对音乐的教学文字讲述的东西比较多,教唱的歌曲量也相当可观,可是在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以及个人情感抒發方面涉及到的内容则比较少,这与当前新的课程改革下对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要求不相符;在教学理念和认知方面,很多高中音乐教师对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定位认知不准确,导致了现在高中音乐教学,老师只注重自己如何去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这与当前新的课程标准下,要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要求远远不相符,尤其是在课堂互动方面,更多的音乐老师没有考虑这些问题,学生在课堂参与度降低了,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就不尽人意了。

三、高中音乐教学的反思后的策略

1.课前准备

高中音乐教学现状,一定程度上是教学老师对课堂准备方面没有达到要求,对于很多学校来说,高中阶段非常特殊,音乐课程常常被忽略,所以首先音乐老师首先转变自己的观念,从自身出发加大对音乐课程的重视度。高中音乐教学更注重体验,在准备内容方面,首先考虑在教授过程中通过何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通过小的教学技巧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就是在课堂内容的选择方面,不仅要选择能够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音乐,而且要跟随学生的关注点,选择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音乐,从而通过充分的准备,来使学生能够更有兴趣地学习音乐课程。

2.教学模式和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单一,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高中音乐老师应该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音乐和其他很多媒体是有机融合的,例如诗歌、视频、绘画等,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可以与之相结合,例如,选择一首很有意境的诗词,而后通过与其配背景音乐来实施音乐教学。比如选择余光中的《乡愁》作为诗词,而后选择《思乡曲》作为其朗诵的背景音乐,从而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感官的方式来完成音乐的学习。同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选择一幅画作,而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匹配的背景音乐,从而让学生在自己选择的背景音乐下,来介绍、欣赏这幅画作。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结合当前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避免了老师口头地阐述歌曲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自己欣赏的歌曲、音乐等进行回放,从而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自己去主动地感受,而后分享自己的听后感。

3.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高中音乐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以学生自我欣赏、审美能力为基础的。所以在对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时,更要注重学生个人情感,从而为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音乐的教学更加注重个性的表现与培养,同样的音乐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个人情感体验差别非常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抛弃传统的“霸占”课堂的教学习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来积极地感受音乐的美好。首先,老师要为学生提供给多的机会去表现自我,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地去展现才能、表现自己,进而让学生主动地去培养自己的音乐方面的能力,潜移默化之中增强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再者,对于不同的个人情感感受,老师要给学生们积极交流的机会,并且在学生的个人世界观发生偏差时,要积极地引导纠正,让学生树立自己对音乐的正确信念;最后,对于音乐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参与,培养个人对音乐的创造力,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美。

四、总结

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只有音乐教师学习当前新的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后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来提升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也希望本文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高中音乐教师对课程教学提供更多宝贵意见,真正为提升高中音乐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向红.浅谈高中音乐教学和当前媒体音乐的结合[J].大舞台.2011(05)

关于马头琴音乐的思考 篇12

1马头琴音乐的影响

关于马头琴的起源, 草原上传扬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个叫苏和的穷牧童饲养了一匹心爱的白马, 后来骑它去参加王爷女儿的择婿赛马会并取得了第一名, 却被嫌贫爱富的王爷悔婚和夺马, 后来身中利箭的白马逃了回来并丧命在主人面前。后来, 悲痛欲绝的主人梦到白马复活, 梦中的白马告诉主人可以用它的骨头做琴来让它永伴身边。于是主人就用白马的骨头、筋和尾雕琢成了一只形似马头的琴, 并时常用它拉琴来抒发自己的各种情感。之后, 马头琴音乐就变为了蒙古民族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例如, 在广袤的内蒙古草原生活中, 有一个一直被人们所重视的习俗, 即在每一把马头琴被制作出来之时, 牧民们都要举办盛会迎接它的出世和举办试奏音乐会, 足以说明马头琴音乐的影响之深。

马头琴音乐的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厚而又久远的历史印记, 它独具特色的艺术表达形式, 成为蒙古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特有音乐艺术载体, 长期以来在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沿革中独占鳌头。马头琴音乐艺术是勤劳勇敢的蒙古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是蒙古族音乐文化中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 草原民族面对辽阔无垠、包罗万象的自然画卷, 面对人与马、牛、羊、草原、蓝天、白云融为一体的发展图景, 早已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化和神化, 以寄托他们无限的美好憧憬。而马头琴音乐则完美地映射了人与自然自由和谐的统一本性, 把独有的民族文化融入了马头琴音乐的历史、精神和思想之中。在草原游牧生活中, 马儿是牧民、骑手的朋友, 是牧民劳动和生活的伴侣, 朝夕相处, 情同手足, 是人们的心爱之物。于是, 牧民们便把心爱马儿的形象幻化成有生命气息的马头琴物件, 使其成为器乐永远地伴随着人们, 并用其弹奏出各种音符和声响来表达自身的丰富情感, 祈愿马儿和牧民自身都能永远年轻和充满活力。马头琴音乐中对草原景色的描绘、对骏马的颂扬、对湖泊的挚爱、对故乡的眷恋, 处处洋溢着草原文化特色, 使人类情感丰富到惊人的程度, 是牧民们长期游牧生产生活实践和文化创新的成就。

2马头琴艺术的特征与表现手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 草原牧民的生产、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马头琴音乐也历经多年的艺术传承与革新, 其表现手法也在不断演变。

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音乐艺术形式, 马头琴音乐是一种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多个地域的蒙古族中广为流传的民间拉弦乐器艺术, 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既可以用于独奏表演, 也能够与其他乐器进行合奏表演, 还可以用来给说唱表演、民歌演唱和各类舞蹈艺术进行伴奏等。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 依据其存在于多样的地域及地域间的文化差异, 马头琴乐器的叫法、外观、音效与表演形式都会存在较大的异质性, 如有莫林胡兀尔、潮尔、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多个名称。但一般来说, 由于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族是生活在广阔草原的马背民族, 马头琴文化和蒙古民族的马背文化必然息息相关, 因而其外形与马头的形状相似, 其琴杆的上部雕刻着马头的形状, 其琴箱也往往覆之以兽皮, 故而美其名曰“马头琴”。自本世纪初开始, 马头琴表现手法逐渐地进行改革, 积极地改变以前相对单一的表演形式, 向着视觉表型音乐艺术转型。2005年初, 神骏乐团开始运用站立姿势表演马头琴, 也大胆地增加马头琴音乐中豪放、大气的元素, 使得马头琴音乐的表演更加具有动感和自由, 为马头琴音乐的后继者们开创了更多、更好地演绎马头琴艺术的先河, 让马头琴音乐为更多的人所知晓、传播和服务, 增强了其生命力。

作为一种拉弦乐器, 马头琴的音色清纯而又圆润, 旋律优美、而又高亢多变, 既有小提琴的生动和细腻, 又有中提琴的古朴和典雅, 还兼具大提琴的饱满和浓烈, 是与游牧民族的自由奔放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 具有无限的感染力和生命力。马头琴艺术的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 既可以用单音演奏, 也可以用双音演奏, 其特有且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传统泛音技法、装饰音奏法、潮尔演奏技法”和四胡技法等, 都在广袤的草原上广为人们所熟悉、喜爱和使用, 其所弹奏出的乐曲跌宕起伏, 既能演绎出哀怨凄婉, 也能表现出深沉肃穆, 也能表达欢快悦动, 还能展现出粗狂奔放, 完美地阐释着牧民们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和绚丽多姿的草原生活, 别具匠心地描绘出一幅人和自然共生共存共发展的完美图景。

3马头琴的传承和发展的途径

马头琴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蒙古族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尊崇地位, 也需要我们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途径来推动它的发展。

(1) 在内蒙古有条件的民族地区, 中小学要开设马头琴音乐赏析课程, 并指导学生练习马头琴音乐的演奏技能。在高校加强马头琴音乐课程的开设, 制定大纲、计划, 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方向性发展培养, 让马头琴传统音乐后继有人、发扬光大。加强马头琴音乐实践环节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开设实践课, 多训练, 提高学生的实际的表演能力。

(2) 邀请社会团体、民间艺术表演的艺术家、艺人参与到学校进行专业教育指导, 除了经典传统曲目外还有与时代伴随相生的新音乐作品表演。例如成立音乐大师工作是室, 让学生有机会与大师同台表演等。内蒙古马头琴音乐表演家齐宝力高等在国际舞台上都是有影响的大师, 可走邀请他们走入校园、走进学生。

(3) 进行田野调查和采风, 马头琴音乐来自于草原, 来自牧民的生产生活, 让我们的学生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产生活中, 找到音乐的力量和源泉, 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对马头琴音乐产生敬佩之情。传承马头琴音乐的学生多来自本民族的学生, 学生可利用各种民族传统节日去学习, 如参加草原那达慕、草原婚礼等活动, 通过活动、节日感受和学习马头琴音乐。

(4) 在内蒙古甚至国家的重大活动庆祝表演中, 都应该为马头琴音乐表演提供一席之地。作为内蒙古蒙古族音乐艺术的象征, 马头琴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融合现代时尚艺术元素, 培养音乐创作人、音乐表演者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同时还要加强马头琴乐器的改进, 使其成为越来越普及的乐器。

(5) 与政府引导的民族文化建设相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将每年的9月6日定为“文化遗产保护日”, 提升了社会对包括马头琴在内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并积极开展了对马头琴音乐艺术的收集、归类、科研、保护等整套工作。通过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 使得马头琴音乐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全社会普遍的关注。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 多民族共同居住、进行生产和生活, 共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 拥有非常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 马头琴音乐便是其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枚瑰宝。在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朝着多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 继承、创新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我们刻不容缓且任重而道远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摘要:马头琴音乐是蒙古草原游牧文化音乐的精神文化成就,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中, 探究马头琴民族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 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拓展其文化外延意义深远。

关键词:草原,马头琴音乐,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齐·宝力高.马头琴演奏知识[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4:1.

上一篇:张氏帅府下一篇:雷达发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