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方案

2024-09-12

系统方案(精选12篇)

系统方案 篇1

随着各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多媒体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工作被越来越多的单位所重视。当前, 各教育机构、党政机关、档案馆、图书馆、音像出版单位等媒体信息中心或声像中心, 经过多年的发展都积攒了大量极具历史意义和科研价值的多媒体声像资料, 然而大多数机关单位对这些宝贵资料的保存手段却仍然以录像带、光盘等传统存储介质为主, 显然这种保管方式为声像资料的管理和使用带来了诸多困难, 已经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要求。

为了解决行业用户大量多媒体资料数字化保存、检索和共享发布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声像管理系统。声像管理系统是传统媒资管理系统拓展形成的解决方案, 它提供针对多媒体资源的数字化采集、远程传输、存储管理、在线发布等一系列应用服务, 轻松满足用户对各种多媒体资源的精细管理与即时发布需求, 从而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工作。

本文结合某单位实施的声像系统建设, 简单介绍声像管理系统的架构, 详细分析播出环节的系统设计、网络架构、业务功能及系统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1,2,3]。

1声像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架构根据用户方技术发展规划, 按照安全稳定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设计, 考虑技术的前瞻性、可扩展性、高兼容性和高性能, 提出了如下设计方案, 其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该系统主要由收录、制作、存储分系统、播出分系统组成。

收录部分由收录服务器、视音频编码器、控制/编单工作站等设备组成, 实现对20路TS流文件的UDP收录, 并将收录的素材存入存储部分。

制作部分由高标清非编工作站、配音工作站等设备组成, 实现对采集的声像信息、文字、图片等数据的非线性编辑。

存储部分由在线盘阵、磁带库、应用服务器、编目检索工作站等设备组成, 实现声像资料的保存, 提供声像资料上下载、资料编目、检索查询、迁移等功能。

播出部分由视频服务器、播出二级存储、应用服务器、工作站 (上载审片、播控、监控) 等组成, 实现2个标清频道的播出。

本文的工作重心是对播出部分的架构及相关技术做介绍, 具体如下。

2播出平台系统架构、业务功能及关键部件的详细设计

2.1播出平台系统架构

按照规划, 本次项目建设要能够承担2个标清频道, 通过新建的存储子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互联互通, 并与原先的播出系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线路信号融合。从系统建设的整体架构上分析,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子系统:播出备播库 (二级缓存) , 内容的存储管理、调度与传输网络, 播出网络系统, 播出控制系统, 播出网络软件系统, 控制与网络系统监控部分。除这些应用系统之外, 还包含网络互连及相关的硬件支撑系统, 结构如图2所示。

2.2播出平台业务功能

根据要求播出分系统能够实现2个频道的播出, 其中具体的功能如下:

1) 节目上载、审片功能:可通过对总控矩阵的调度, 将播出节目直接上载至播出服务器, 并具备手动审片功能。

2) 节目单编辑功能:通过节目单编辑软件, 针对每个不同频道, 设定播出串联单的模板, 每天 (每周) 导入模板, 做简单调整生成播出节目单。

3) 迁移功能:通过同步迁移软件发布并迁移节目素材。

4) 自动技审功能:对导入二级存储的节目素材进行自动的技术审核, 对素材的视频和音频技术内容以及素材的编码封装格式进行自动审核, 对于没有通过技审的素材进入人工审看环节。

5) 人工审看功能:对未通过自动技审的节目素材进行人工审看, 对技审内容进行补充, 审片包括批量审片和快速审片。

6) 素材管理功能:对硬盘素材进行同步、迁移、回迁、删除等操作, 并且可以对素材进行查询、管理等。

7) 自动播出功能:通过播出软件对不同源的节目进行定时播出、顺序播出、定时插播、顺序插播、手动触发等多种播出方式, 支持帧精度切换。同时具有主备自动倒换、设备控制、日志记录等功能。

8) 播出统计、查询功能:对播出情况、完整的播出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记录日志方便系统工程师进行系统维护。

以下针对主要的子系统设计作详细地介绍。

3关键部件详细设计

播出平台关键部件主要包括:视频服务器设计、二级存储部分设计、播出控制系统设计。

3.1视频服务器部分设计

播出视频服务器全部采用单机架构、本地存储模式设计。在每个频道内部, 视频服务器的备份采用1+1备份方式。

3.1.1播出视频服务器通道设计

本方案中配置了主备2台OMNEON-Mediadeck-7000视频服务器设备。每台服务器插入2块板卡, 1块编解码板卡和1块解码板卡, 编解码板卡可以完成2个编解码通道, 支持MPEG-2格式视频的录制和播放, 解码板卡可以完成2个解码通道, 支持MPEG-2格式视频的播放。

每台视频服务器的通道如图3所示, 1个编解码通道负责节目上载, 1个解码通道负责解码审看, 2个播出通道负责2个频道的节目播出。主备视频服务器物理上完全独立, 采用模块插入, 板卡和电源均采用热插拔, 主备视频服务器的通道设置以及功能完全一致, 保证了播出系统的安全性。其中审片通道输出到监看大屏进行观看。

3.1.2视频服务器业务量计算

标清素材最高码率12 Mbit/s, 音频按照2声道音频计算;相应音频容量:如果音频全按24 bit量化, 48 k Hz采样计算, 则有

3.1.3视频服务器存储容量

2台主备视频服务器, 负责CH1和CH2的主备播出以及上载审片。通过下面计算, 满足需求。

本次配置的服务器每台的有效容量为6 Tbyte, 按照2个频道每天24 h新增节目量考虑, 计算服务器可存储的天数。

两个频道的每天的播出量为

服务器可存储天为

3.1.4视频服务器带宽

每台OMNEON Media Deck 7000 FTP的带宽为100 Mbyte/s, 一般从二级存储到播出视频服务器以5倍速传输。

5倍速×2频道×14 Mbit=17.5 Mbyte (5)

单台OMNEON Media Deck 7000完全满足5倍速二级存储到播出视频服务器的峰值带宽。

3.2二级存储部分设计

存储体架构设计如图4所示。

二级存储是备播的核心设备, 上载采集工作站将素材根据策略迁移到二级存储体。备播缓存区中只有符合迁移策略, 且通过MD5校验、技审及人工复审的节目文件才能够进入备播缓存区, 因此备播缓存区定位为合格的待播节目存储区。二级存储体设计为完全备份方式, 关键环节均为备份。

在硬盘播出系统中设置二级缓存是为了扩展播出服务器的存储容量, 以及实现播出分系统与全系统之间文件交换的中转存储。

1) 存储容量

播出二级缓存的有效存储容量约为20 Tbyte物理容量, 本次系统配置20 Tbyte的有效物理容量。按照每天24 h新增节目量考虑, 二级存储可存储的节目素材天数计算如下

2) 读写峰值带宽

播出网存储体的有效带宽约为150 Mbyte/s, 完全可以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3) 存储并发峰值带宽计算

并发峰值带宽:2个标清频道, 同时以5倍速往二级备播写素材。考虑到外网备播和播出内上载并发的情况, 上载系统至备播的峰值带宽等于外系统备播峰值带宽。

2频道×14 Mbit×5倍速≈17.5 Mbyte (8)

4) 标清文件自动技审读带宽

14 Mbit×2频道×10倍速≈35 Mbyte (9)

5) 人工复检

2台人工复检工作站带宽为

6) 视频服务器读共用存储体

带宽=码率×每台服务器播出频道数×服务器数×倍速。

标清文件读并写入主备播出服务器带宽为

14 Mbit×2频道×2台×5=35 Mbyte (11)

根据上面计算, 并发混合峰值读写总带宽为

此次存储体配置有效带宽150 Mbyte, 满足实际系统需求。

3.3播出控制部分设计

播出控制部分设计主要围绕文件播出开始至结束的阶段进行设计。该部分设计以节目单为总线, 围绕节目单的编辑、修改、更新, 播控工作站的控制播出, 应急上载审片及头尾检测的处理, 机动备份播出系统的跟随播出与控制, 以及授时与守时的具体实现方式展开, 具体如图5所示。

主要特点:

1) 控制2个频道的播出, 播出控制工作站互为主备, 播控工作站1为CH1的主控制工作站和CH2的备控制工作站, 播控工作站2为CH1的备控制工作站和CH2的主控制工作站。

2) 当主机出现故障时, 备机通过心跳线检测自动倒换, 接管所有播出的控制权, 且软件界面上有备机接管的提示语。

3) 采用422控制方式对主要播出设备进行控制, 安全稳定。

4) 每个频道配置一台RS-422倒换器, 对控制信号进行选择控制。

5) 每个频道受控设备主要有视频服务器的主备播出通道、主备播出切换器以及键控器。

3.4系统监控部分设计

系统监控是确保播出系统安全播出的重要辅助手段, 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控系统将对播出系统内各个环节的设备、信号、业务流程、软件运行状况等监控与监测。

播出监控系统的监控对象主要包括:网络设备、播出备播库存储系统的检测和报警, 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的监测报警。

本次播出监控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1) 可实时监测数据库服务状态, 对播出控制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和应用服务监测和报警。

2) 对应用服务器、FTP迁移服务器等其他网络服务的监测和报警。

3) 实时监测系统内素材管理工作站、素材迁移进程状态。

4) 可实时对在线播出设备和播出程序监控。

5) 监控系统具有完善的监控状态日志管理, 能够实时记录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设备状态, 监控日志方便查询, 并且在发现问题时能够根据出现故障的情况, 结合日志给出智能性的判断。通过详细的故障日志信息, 可帮助相关人员对复杂故障问题进行事后分析、排查。

6) 播出监控系统可适配播出分系统信号全程监控系统的要求, 提供各种监测结果。

本次播出监控系统具有如下特性:

1) 监控对象广泛, 除了支持传统视音频设备的监控, 还支持播出软件监控、数据库软件监控, 以及业务流程的监控。

2) 监控配置灵活, 支持监控节点和监控内容的设置, 同时支持对AV设备相关参数的配置接口。

3) 信息展现方式直观多样, 支持多种显示方式, 包括设备布局图、机柜图、流程图等。

4) 支持报警策略配置, 支持故障影响范围的确定及进一步逻辑分析能力, 提供智能应急提示。

5) 多种报警通知机制, 支持声光图文即时报警、游动字幕提示等多种方式。

6) 监控信息支持分级权限管理。

监控的目的是监测播出系统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 判断系统整体工作状态正常与否;当出现设备或信号故障时, 可对故障位置、原因快速定位, 并通过与故障内容相关的声光图文即时报警, 从而帮助值班人员快速应急、正确处理, 提高系统应急的效率。

4小结

随着各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 多媒体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工作被越来越多的单位所重视, 为了解决行业用户大量多媒体资料数字化保存、检索和共享发布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声像管理系统。本文结合某单位在声像管理系统方面的应用实践, 详细分析了声像管理系统中播出环节的系统设计、网络架构、业务功能。媒资系统技术构架方法以及架构本身是否合理关系到媒资功能应用是否能满足实际业务需求, 是否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发展需要。该媒资系统的实践给媒资系统构建方法, 甚至业务的拓展以及异构系统间的互通提供了很好的应用经验。

摘要:随着各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多媒体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工作被越来越多的单位所重视, 为了解决行业用户大量多媒体资料数字化保存、检索和共享发布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声像管理系统。结合某单位在声像管理系统方面的应用实践, 详细分析了声像管理系统中播出环节的系统设计、网络架构、业务功能。该媒资系统的实践给媒资系统构建方法, 甚至业务的拓展以及异构系统间的互通提供了很好的应用经验。

关键词:声像媒资管理,播出系统,MRM

参考文献

[1]吴俊华.媒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10, 6 (8) :6319-6320.

[2]刘朵.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整体介绍[J].河南科技, 2006 (6) :36-37.

[3]何小涛, 洪玫, 杨雪涛, 等.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3, 24 (5) :59-61.

系统方案 篇2

尤其是当OA办公系统经历过一系列的复杂操作,终于成功上线了,如何进行培训则成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不少企业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将全体员工集中起来以会议的形式,将整个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过程从头到尾悉数讲解一遍,实际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实际上,一方面将OA系统所有的功能讲清楚需要很长时间,讲得累,大家听得也累;另一方面各部门对其它部门业务不熟悉,不愿听也听不懂。

对此,成立于,在协同软件领域内独树一帜的万户根据多年来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目前,万户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南京,合肥,天津等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和办事处,目前全国有300多名员工,研发和技术支持人员的`比例将近一半。成立10余年以来,万户始终在OA协同管理领域深耕细作,截止目前已经积累3000多家案例客户,6000多个项目经验,是一家在OA领域专业性强,注重技术实力和研发的协同管理厂商。在万户看来,OA办公自动化培训应该分角色、分批次进行,总结如下:

1、管理员的培训

系统管理员的培训非常重要,因为系统管理员对系统各个模块的熟悉程度、对软件所使用工具的熟练程度将对系统实施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管理员才能在系统出现问题时具备分析与处理的能力,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建议由本单位内懂技术的员工担任系统管理员一职,并由OA办公系统供应商直接对系统管理员进行培训。

2、各部门主管的培训

各部门主管的培训也非常重要,他们是各部门的直接领导人,对OA办公系统的后期推广、应用起着带头、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只有他们会用并且愿意用,才能将OA办公系统的成功应用落到实处。

3、一般用户的培训

酒店智能系统解决方案 篇3

(1)酒店智能系统在近年来酒店行业新兴的一种集大厦管理、酒店办公自动化,及VOD点播于一体的综合计算机管理系统。目前,这套系统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成为酒店基础建设的一部分了,它可以提高酒店的使用合理性和工作效率,配有舒适的建筑环境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酒店办公自动化系统、酒店管理自动化系统以及先进的通信网络系统,并通过结构化综合布域系统集成为酒店智能系统。

(2)以往,在国内也有一些大厦采用警视以及办公自动化的系统,但这些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脱节,造成各子系统之间的硬件设备以及各种资源大量重复冗余、操作和管理人员还要熟悉和掌握各个厂家的技术,造成系统建设、技术培训及维护的高额投资和系统效率低下。然而才用了集统一体化二次集成,可以在一个中央监控室内,对各个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做到集中监控和集中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站通过网络实施统一的监控和管理,实施全局事件和事物处理,使酒店管理更趋现代化,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酒店的运作和管理的费用,提高酒店的综合管理能力。

二、系统功能

1、系统目标

酒店智能系统是按照智能建筑物以及自动化管理系统标准,采用楼宇管理自动化系统(BMS)、办公自动化系统(OA S)和通讯与网络系统(C N S)的集成并实现集中监控与管理的目标。

通过集成设计,该酒店应成为一座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它能够使酒店行政的管理者、财产的管理者意识到: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将得到最大的利益回报。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

(2)建立先进与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

(3)节省能耗和降低人工成本。

2、系统功能

酒店智能化系统按功能区分如下:

(1)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子系统是整个酒店智能管理系统的核心,它包括:结构化综合布线子系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酒店管理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大屏幕广告子系统。计算机系统是整个酒店的大脑与中枢神经系统,它通过网络与其他系统相连接达到资源共享,提高主系统的可靠性,这部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完善优质的完成工程建设。

(2)监控系统

监控子系统由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综合保安管理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构成。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经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实现对这些设备的全自动监控、综合保安管理是确保大厦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部分,其主要监控功能有:防盗报警与监听监控、进人口监控、闭路电视监视、紧急报警、巡更管理、周界防卫等;消防报警系统是任何建筑物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智能管理系统中,由于该系统与其它智能部分联网进行综合管理,使大厦的防灾和抗灾能力得到提高,在出现火灾的时候,将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养活到最小。

(3)通信系统

目前主要采用的有线通信及无线通信。数字式程控交换机(PABX)是专门为通讯线路交换而设计的一种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有:传真信箱功能、语言信箱功能、话务量统计、话务自动分配、ISDN功能、宾馆功能等。在现在的智能大厦通讯系统中越来越多的采用无线移动通讯,它的好处是在大厦范围内,使用户可随时接听来电,减少信息丢失,降低了电话费用,提高了效率,使用户在大厦内活动更放心。

(4)广播与卫星电视系统

煤炭运销系统方案 篇4

关键词:煤炭运销,系统,票据

1 系统介绍

煤炭运销系统是一款通过网络与软件技术结合, 配合服务站、煤矿、计量站、稽查队四个部门的一套完整的煤炭运销管理软件。系统在完成煤检票管理的同时提供大量的数据分析统计功能, 将所有煤矿销售信息、计量站过站信息、服务站票据使用信息统一存储到服务器上, 对所有的运煤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分析和挖掘。

1.1 系统架构

煤炭运销系统主要包括:服务器软件、服务站软件、煤矿系统、计量站系统、移动稽查系统、数据分析报表软件。各个软件具体关系为:由服务站实现煤检票电子票号入库, 入库后服务站工作人员才能够将对应的电子票号通过服务站软件将对应电子票号通过IC卡分发的具体煤矿或者企业。当煤矿领票后通过煤矿端软件实现电子票号入库, 通过开票使用纸质与电子煤检票, 司机携带煤检票经过计量站或者遇到稽查车时, 通过计量站软件核查司机携带煤检票信息是否正确, 确认无误后方能办理手续。煤矿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 将使用完的煤检票拿到服务站核销, 服务站系统通过网络采集的煤矿系统煤检票销售记录, 加载显示煤矿核销煤检票信息。完成煤检票核销工作, 确认无误后完成煤检票的所有使用流程。

1.2 系统业务

1.2.1 票据管理

该系统主要是通过IC卡分发煤检票, 主要业务流程是:由服务站通过IC卡将对应票号信息写到IC卡里, IC卡经过特殊加密, 煤矿工作人员通过煤矿开票软件读卡录入票据。在录票时系统自动验证煤检卡是否与煤矿相否。目前煤矿系统录票方式只有读卡录入方式, 杜绝系统乱录假票现象。

1.2.2 过境煤手续办理

目前过境煤办理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通过IC卡办理, 另一种是通过二维码办理。通过IC卡办理流程: (1) 过境煤在入境时由入境计量站负责人员写IC卡并在磅单右上角上打印出加密信息, 在写卡时验证该票据是否已经办理过入境手续, 防止出现神煤冒充过境煤逃税漏税现象。 (2) 过境煤在出境时, 通过读取过境煤IC卡来验证过境煤信息是否正确, 验证完成后工作人员收取过境煤IC卡。通过二维码办理流程:过境煤在入境时, 系统根据过境煤信息加密生成特定的二维码, 工作人员将打印的二维码贴到票面上, 过境煤出境时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数据验证。

1.2.3 移动稽查

系统提供智能抓拍软件报警接口, 可将该系统安装到移动稽查车上, 通过移动稽查车上的摄像头抓拍煤车, 通过网线验证抓拍车牌手续是否齐全, 如果异常系统会弹出对应车牌图片并发出报警声。

1.2.4 数据分析与统计

通过网络将服务站、煤矿软件、计量站软件上传的数据统一存储到服务器上, 通过数据分析报表软件, 准确分析统计各个计量站、煤矿实际发运情况, 让所有的煤炭市场数据化, 帮助领导更准确的分析决策。

2 软件详细介绍

2.1 服务器软件

负责接收服务站软件、煤矿软件、计量站软件数据上传, 统一存储, 方便数据分析报表软件统一分析挖掘数据。

2.2 服务站

负责手动录入煤检票电子票号并通过IC卡将其分发到对应的煤矿、企业。保证电子票据的准确性与唯一性。防范假票、串票、借票等不良现象。同时提供煤检票核销打印及各种票据使用情况统计。方便用户查看分析票据使用、库存情况。

2.3 煤矿系统

煤矿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通过读取服务站分发的票据IC卡将其对应的煤检票据录入到煤矿系统, 保证煤矿系统的电子票号和纸质出境票号一致。 (2) 直接连接煤矿磅秤从磅秤表头上读取磅秤重量, 既方便用户操作, 又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提供摄像头接入接口, 可在左下角显示称前视频信息, 方便用户开票过程中查看磅秤车牌号, 并在每次开票过程中抓拍一张对应图片和煤矿的销售记录一一对应。 (4) 提供向服务器上传销售记录及对应图片功能, 方便企业将煤矿数据收集起来整体分析统计, 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挖掘。

2.4 计量站系统

计量站系统主要负责煤矿销售信息的核查, 防止司机不带票或假票、串票、借票等不良现象。计量站系统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及功能: (1) 计量站采用IC卡、网络双线读取手段, 每次读取信息时系统读IC卡与从网络获取信息同时进行。 (2) 提供自动采集重量技术, 减少用户输入核查, 并获取准确的车辆重量信息。 (3) 提供灵活的补吨配置功能, 工作人员在系统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配置补吨区域。 (4) 提供过境煤办理手续。 (5) 提供煤炭车辆出矿时间超过指定时间时提醒功能, 方便用户及时发现异常票据。 (6) 提供网络票据验证功能。每辆车辆过站时, 系统会通过网络验证该票据信息是否正确, 票据异常时系统给出异常票据异常信息提示。 (7) 计量站提供站外矿办理:站外矿是指煤矿在神木县煤炭计量站外的矿需要经过神木县多个计量站, 保证该车辆只能在神木县城计量站只能出境一次。 (8) 计量站提供办理错误车辆信息纠正功能, 提供办理信息删除、修改、查看功能, 保证计量站数据的准确性。 (9) 提供班次管理功能, 方便用户按照班次查看分析统计数据功能。

2.5 稽查车核查系统

(1) 系统提供移动稽查系统, 提供道路摄像头抓怕车牌功能, 系统抓拍成功后, 系统根据抓拍车牌信息自动在服务器上验证煤车信息是否正确, 当系统验证时发出报警提示变现实抓拍图片。

(2) 系统提供输入车牌号查询功能, 如果摄像头抓拍未成功或者异常情况下, 系统提供输入车牌号查询功能。查看该车牌号手续是否齐全, 方便稽查车人员核查车辆。

2.6 报表系统

报表系统对服务站、煤矿软件、计量站、移动稽查车软件收集的数据统一分析统计。

参考文献

[1]张国晨.煤炭运销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0 (03) :5-7.

软件系统培训方案-软件培训方案 篇5

一、系统管理员培训及上机辅导

培训对象:对甲方企业指定的专职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以便系统管理员熟练掌握系统的结构、框架、功能、操作、设置、后台管理等工作

培训内容:A、系统安装流程、系统更新方法、系统配置管理、后台系统管理培训。B、数据迁移管理、数据初始化管理培训。C、各个管理模块的`全面培训。D、培训考核、答疑补漏、常见疑难问题解答。

二、系统操作人员集中培训及上机辅导

培训对象:对项目业务操作层和公司职能部门管理层进行集中的系统培训,以便各项目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软件相关功能模块的业务操作流程和步骤,达到胜任软件业务操作的工作。

培训内容:A、各个管理模块的全面培训 。B、培训考核、答疑补漏 。C、采用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进行实际操作,同时一对一进行辅导,并进行实操考核,出具评估报告。

三、管理层集中培训及上机辅导

培训对象:针对项目管理层、公司决策管理层进行系统使用的培训,培训及上机辅导。

地铁电话系统技术方案探究 篇6

关键词:地铁电话;专用系统;公务系统;公专合一

地铁电话系统是包括公务电话系统和专用电话系统在内的有线电话系统,主要负责地铁系统的通信服务。其中,地铁公务电话系统负责为地铁运营、设备维护、行政管理等提供日常公务通信服务,同时负责提供对外呼叫包括与电信网络、公安网络等进行联络的服务;地铁专用电话系统用于负责电力调度、行车调度、日常检修、救护抢险等各类调度指挥工作,需要很高的通信安全可靠性。

最先的地铁电话系统设计方案是由两个独立的电话系统分别负责公务电话和专用电话,两套设备互不干扰,从承包、设计到施工、应用都保持独立性。虽然两套电话系统的功能和适用对象不同,但其硬件和传输交换原理等却十分类似,因此为了减少资源的重复利用,又提出一套公专合一的新地铁电话系统。

1 公务电话系统

公务电话系统的核心交换机通常设立在控制中心和车辆段,传输系统为星型拓扑结构,以地铁沿线向地铁站辐射,小容量交换机设立在各个地铁站,轨行区间的轨旁电话为数字式或模拟电话机,具体的公务电话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公务电话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核心交换机和小容量交换机的通信通过数字2M线路连接,而各地铁站的小容量交换机通过电话线直接连接。维护、计费等终端通过接口与控制中心进行连接,电话外网连接通过ISDN和电信公网的PSTN进行。

2 专用电话系统

专用电话系统主要负责进行调度电话、站间通信、站场广播接入、无线调度接入等服务。专用电话系统的核心交换机设置在调度中心,分交换机设置在各个地铁站。核心交换机和分交换机同样以2M数字线路进行通信连接,调度中心的核心交换机与调度台的连接以2B+D方式进行,并通过RS232串口实现与网管终端的连接;各个地铁站的分交换机与值班台的连接同样以2B+D方式进行,并通过共电接口板实现与电话机的连接。

图2 专用电话系统结构图示意图

专用电话系统的实现方式是“数字共线”,每个车站的值班人员都能够通过“数字环”的上“共线时隙”与主系统的调度员进行通话。站间通信可以采用分段式,每种站间通信占用一个时隙,将时隙分段使用可以满足多个站间同时通信的需要。

3 公专一体化电话系统

在公务电话系统和专用电话系统的基础上,将公务、专用电话系统集成到一套交换机系统内,通过系统软件实现公务电话和专用电话的功能资源配置,通過传输系统与归属的交换机进行连接,满足同一套交换机系统的公务、专用电话系统的相对独立。

3.1 总体系统结构

在控制中心进行电话系统维护管理设备的统一部署,通过统一的电话系统实现公专系统网管功能。

3.2 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设置有拥有通用端口设计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可以无需对用户和中继机框进行区分,任意混合占用,对于中继板的数量也没有限制。同时控制中心需要配置录音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计费系统。录音系统可以完成对调度台等通信系统音频的录音工作,网络管理系统负责对两系统进行统一监控管理,计费系统可以对公专电话系统用户进行计费统计。

3.3 车站系统构成

各车站配置数字程控交换机,通过2M数字中继与控制中心和车辆段的数字程控交换机进行连接,公共控制电路板采用冗余热备份。每个车站控制室配置一台值班员操作台、一部行调分机、一部防灾环控调度分机,变电所配置1部以上电力调度分机,售票室配置一台直通电话分机,站务室配置一台直通电话分机,站长室配置一台直通电话分机,公安值班室配置一台直通电话分机,变电所控制室配置一台直通电话分机。

3.4 公专合一机制

实现地铁电话系统的公专合一是以软件作为技术基础的,通过软件包的模块化,在程控交换系统中增加商务软件包和调度软件包,分别提供公务电话业务和车辆调度业务,实现公专合一和公专两用。

在软件方面,在一部交换机中,可以应用虚拟分割技术将用户划分为拥有不同优先级的用户组(商务组、调度组等),不同优先级的用户组之间有呼叫隔离。优先级制度和呼叫隔离可以保证公务电话不会对专用电话系统造成干扰,确保了公专合一电话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和安全可靠性。

在硬件方面,公专合一应用硬件电路板隔离技术,通过隔离电路板实现公务电话系统和专用电话系统的电路板互不影响。

4 结论

公专合一的地铁电话系统实现了公务电话网络与专用电话网络的资源共享,不仅可以共享同一交换机部件,而且可以共享网络管理系统,通过高度集成化的硬件设备和高度智能化的软件系统,确保了公专合一电话系统的独立性和可靠性。公专合一的地铁电话系统技术方案,有效降低了投资建设成本,也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更方便集中统一管理,相对于传统的独立公务电话系统和独立专用电话系统有很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程鑫.公专一体化电话系统在地铁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8(10).

[2]陶小马.地铁车站公用电话系统合理设置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

电气主系统改进方案 篇7

某企业内设热电厂1座,已配1台抽背式发电机组,准备再上1台凝汽式发电机组,以优化蒸汽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增加自发电量,提高企业供电可靠性。电气主系统单线图如图1所示。

企业所处地区电网结构薄弱,电压等级为110kV,负荷为25MW,由2条35kV架空线(约5km,同塔双回方式)供电。投产至今,该企业电气主系统共发生3次停电事故。

(1)热能动力炉的1台一次风机10kV电机三相短路时,电机保护拒动。虽然热能部的厂用电母线进线开关动作切除了故障,但造成企业专用总变35kV进线开关跳闸,导致全厂失电。

(2)雷击造成2次2条35kV外线路停电。

(3)地区电网35kV变电所继电保护误动,导致企业2条35kV进线停电。

2 改进方案

针对企业电气主系统在系统构成、继电保护配置、发电机布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见表1。

3 改进后电气主系统运行方式及孤网运行方案

3.1 运行方式I

如果2台发电机出力与企业总配10kV I半段负荷基本平衡(可通过调整厂负荷和发电机出力平衡)时,采用运行方式I,即2条35kV进线分别带地区35kV两段母线,分断开关处于热备用;2台.35/10kV主变带企业总配10kV母线,分段开关快切装置投运。

运行方式I下的孤网运行方案:

(1)地区电网35kVⅡ进线失压时,企业总配10kV分段快切先投,地区电网35kV分段无压自投后投,手动经同期使#2主变低压侧与#1主变低压侧合环运行。

(2)地区电网35kVⅠ进线失压时,地区电网35kV分段和企业总配10kV分段自动装置不动作,但是由于10kV半段电气负荷与发电机出力基本平衡,因此发电机孤网运行可基本保持平稳,通过同期合企业总配10kV分段开关与系统合环。

3.2 运行方式Ⅱ

如果2台发电机出力超过企业总配10kVⅠ半段负荷时,采用运行方式Ⅱ,即2条35kV进线分别带地区35kV两个半段,分断开关退出运行;#1主变带总配10kV母线,分段开关处于合闸状态,#2主变低压侧开关处于热备用,自投装置采用#2主变低压侧快速投入方式,快切装置采用#1主变低压侧无流启动方式。

运行方式Ⅱ下的孤网运行方案:

(1)地区电网35kV II进线失压时,不影响企业供电系统,因此在系统恢复供电后,恢复35kV线路运行即可。

(2)地区电网35kV I进线失压时,快切装置将由#1主变低压侧无流启动,快速投入#2主变低压侧开关,企业内部电网恢复正常。

4 结束语

间隙调整系统优化方案 篇8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是指转子旋转而风罩固定的一种空气预热器。自锅炉炉膛排出的高温烟气自上而下流经预热器转子一侧时, 加热转子中的蓄热元件。当已加热的蓄热元件随转子转到另一侧 (空气侧) 时, 冷空气从下往上流经蓄热元件, 把热量带走, 从而达到预热冷空气的目的。由于转子受热时上下存在温差, 发生蘑菇状变形, 使上部扇形板与转子径向密封片间的间隙增大 (见图一) 。

由于密封间隙增大, 造成空气预热器的泄漏量增加, 从而使能量损耗增大。如果控制住了漏风量, 就可以在不增加送风机能耗的情况下, 保证锅炉的总风量供应。

间隙调整控制系统通过测量并调节空预器上部扇形板与转子径向密封片之间的间隙, 以保证在任何运行工况下, 该部的间隙保持一定量, 从而减少了漏风量, 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整个机组效率的目的。该系统主要有高温间隙测量探头、电动提升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

本文主要介绍通过对高温间隙测量探头的优化, 进一步优化整个控制系统。

2 传统的间隙调整系统工作原理及不足

传统的间隙调整系统是在扇形板外侧直接安装高温间隙测量探头, 依据电涡流测距原理测量扇形板与转子径向密封片之间的距离, 并把测量电信号送入控制系统, 转化为距离信号。控制系统通过逻辑运算, 当测量距离大于设定距离时, 控制系统输出电信号, 通过固定在扇形板上的提升机构下压或提升扇形板, 使扇形板跟踪径向密封片变化, 缩小二者之间的间隙至设定值。

这种间隙调整系统在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首先高温间隙探头线型测量距离短, 仅为0~10mm或0~15mm, 无法满足径向密封片从中心轴到边沿的不规则变形 (转子径向密封片直径长度因锅炉容量不同而不同, 由几米到10多米不等) , 以致当间隙调整系统根据测量距离驱动执行机构调整扇形板上下位置时, 可能会出现没有调整到设定距离前, 扇形板中心部位与径向密封片发生磨蹭现象, 使电机工作过载而无法调整;其次高温间隙探头安装在空预器内部, 工作环境温度很高, 高温间隙探头出现故障时无法在线检修, 只能等机组停运后检修, 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投用效率。

3 优化方案

3.1 硬件调整

将高温间隙测量探头改为高精度位移传感器, 该高精度位移传感器通过机械结构将扇形板与转子径向密封片之间的距离变化转化到空预器外部机械距离变化, 通过普通常温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即可检测上述外部距离变化, 配装的高精度位移传感器产品成熟、检测距离大, 且有0~40m m、0~80m m、0~150m m等多种规格, 本处根据需要选择0~80m m。

高精度位移传感器与高温间隙探头相比较, 存在如下优点:

1) 测量范围大, 能够满足不同容量空预器扇形板与转子密封片热态变形距离的测量;

2) 高精度位移传感器电子测量元件由于安装在空预器外部, 温度低, 工作寿命长, 市面产品成熟, 可以直接采购使用, 减少了研发时间;

3) 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整套机构除外保护筒, 全部可在线取出拆除, 实现了在线检修,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利用率;

4) 由于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机械机构全部采用耐高温、耐磨不锈钢加工, 使用寿命长。

3.2 软件优化

为进一步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 提高使用效率, 根据试用实际工况对控制程序进行了优化:1) 将时时在线检测优化为间歇式下探检测, 既保证了检测要求, 又减少了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滚轴的摩擦损耗;2) 将执行机构的电机的连续驱动调整优化为间歇式步进调整, 减少了电机频繁正、反动作, 延长了使用寿命;3) 增设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工作异常、转子停转、电机过载等信号的联锁和保护功能, 避免了扇形板和径向密封片的严重摩擦事故, 保证了空预器的平稳运行和投运设备的安全。

4 应用效果

人事信息系统开发方案 篇9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 假设要求设计关于引进人员评估的一个系统, 按我们过去的做法, 先会要求提供给我们一份相关的引进人员评估表, 然后依葫芦画瓢地设计相应的表单与界面。在短期来说, 这样做是简便而实用的, 但并不能够符合现实世界的长远目标, 这套设计方法不具有扩展性, 因为任何一份评估表的结构都会有可能发生许多改变的。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 可以从中提取出表类型、表结构、评分方法以及能考虑继承等各方面的要素, 这样就可以保证软件的通用性, 可配置性与可维护性。

在工具的选择过程中, 我们选择了现在已十分流行的Rational系列, 包括Rational Rose、RUP、So DA等, 为什么选取这个系列工具呢?这是基于我们对软件需求分析目标的看法, 需求分析应当能正确地回答如下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a.用户的需求是否已详尽地被考虑到了;

b.用户能否理解或明白我们所描述的内容;

c.分析是否会和设计相脱节;

d.程序员能否明白我们的分析与设计要求吗等等。

以下对上述几个问题逐一简要地加以说明:

a.详尽地获取用户的需求。

用户的需求可分为显式的需求与隐性的需求, 用户的倾向往往只顾及到当前的与明显的需求。要达到对需求理解的全面性, 不仅仅只是依靠有效的用户谈话和调查,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用户需求往往会有些片面的, 采用Rational Rose (基于UML) 提供的用例, 以及多种图的联合使用, 可以使我们发现其中的遗漏。

b.使用户能充分地理解我们的表示方法, 能够真正明白我们描述的内容。

软件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通常会是冗长而枯燥的, 一般的用户不容易深入理解, 这样就削弱了分析的正确性。通过支持面向对象及UML语言的Rational Rose可以更好地和用户交流, 让用户了解系统的运作方式甚至细节的操作。

c.使分析和设计两个阶段互相联系与贯通。

这是我们选择面向对象的方法及Rationa Rose工具的重要原因, 系统分析要向用户描述的不仅仅是用户的需求, 而且包括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当然应包括设计 (程序) 、数据库与系统配置, 我们当然不希望用户得到的是一个与需求规格说明不相同的软件, 也不可能要求程序员完成一个不可胜任的任务。然而我们在以前的多项工作中经常发现这类情节, 因为系统分析与设计相互脱节, 导致一头扎在分析中不顾设计有关的事宜。

分析与设计的脱节, 还不利于设计现格说明的评估, 因为分析往往会脱离现实, 导致缺乏评估的依据。

因为不可能成功地完成设计而使分析需要重来, 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与损失。一个好的工具可以使分析与设计更紧密地连结起来, 甚至于———一对应。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使对象之间相对而言有独立性, 减少了任何影响到全局的改动, 能避免因需求变化而导致全盘皆动的被动局面。

d.使程序员明白我们的设计。

一个好的设计应该让程序员感到清晰明白, 更少疑问。一个疑问很多的设计加上沟通不畅, 绝对会出现在应用环境下所不需要的另一个软件, 所以设计规格说明书务必清楚、形象与明确, 当然, Rational Rose具有足够的图形与其他形式, 能使程序员更加明确, 甚至能细微到每一个语句 (事实上如果使用VB, 程序架构都有可能直接生成了) 。

e.选择UML可能会有更多的理由。

比如用户文档的编写、数据库设计, 我们都需要做到有延续性, 有自动化支持和具有质量上的保证。

所以, 我们选用了以上的方法和工具。

在分析中, 面对考勤班次的问题时, 由于过去一直使用纸卡方式考勤, 使用户对班次形成了固定的概念, 而现在的许多考勤软件也采用多次刷卡的方法来形成一天的记录。经过面向对象的分析可以发现, 事实上每天的上班记录是由多个时段所形成的, 时段的多少在各个公司, 各个工种与部门都不尽相同, 每个时段可能有不同的属性, 时段与时段组合可形成为班次, 这更适合于现实的情况, 使之能更加灵活与更有扩展性。其实, 在天与天之间也都有相互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点上, 我们又发现必须在考勤与出勤工资中加入与MRP中相似的期段 (Periods) 的基本概念, 比如可以称之为考勤期段, 允许为用户更加方便地设置考勤期段, 可能使之不一定与自然年月日相同等等。

Rational Rose使我们更方便地把上面的想法在类上去实现, 更进一步地设计好我们的高效率的数据库。

当然, 使用单一的一个工具去完成一个中大型的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 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社会在发展, 用户的需求也在改变, 如何把握住用户的需求是需要时间的, 面向对象的方法有时也会忽略外在的与表层的要求, 不仅仅是要获得关键的需求, 其他更多的需求往往要等到用户在使用后才知道, 然而等到用户使用是不现实的, 作为原型开发模型中的原型也是收集用户需求, 描述与解释需求的一类相当有效的方法与工具。

在我们的开发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让用户了解我们的系统和我们的设计方案, 让用户在见面会上更有方向性与针对性, 我们首先用Access开发出原型, 让用户先试用。这样, 我们在真正的分析与设计时就能更加符合用户的要求。

总之,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对我们软件开发过程影响是很深远的, 选用高效能的正确的方法与工具, 可以使我们的软件更加正确地反映现实需求, 更加具有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降低了软件项目的风险。

(本文主要参考了广东延国庆等人的论文)

播出系统接口方案介绍 篇10

关键词:播出系统,接口,Web Service

0 引言

秦皇岛电视台于1985年1月24日筹备,同年2月20日开始试播。1991年9月,经河北省广播电视厅批准,由试播改为正式播出。秦皇岛有线电视台创办于1992年10月,1993年8月6日正式开播。1998年8月,秦皇岛电视台与秦皇岛有线电视台合并为秦皇岛电视台。

1999年,秦皇岛电视台在河北省同行业中率先实行频道化管理体制,设新闻频道、公共频道、影视频道和图文信息节目,主打栏目有《秦皇岛新闻》、《今日报道》、《法制民生》、《纪录》、《面对面》和《星光乐园》等。目前,秦皇岛电视台每天累计播出69小时,节目覆盖秦皇岛三区四县以及周边部分地市。

随着新时期广播电视业务与技术的发展,如何提高播出系统的安全性,并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提高播出系统与其他系统间的连通性,如何共享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了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均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IT和网络技术不断渗透, 电视台网络化系统平台建设规模日趋庞大, 逐步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岛”、“应用孤岛”。为了规范电视台网络化建设,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发布了《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对电视台网络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指导方针、系统构建、典型方案等进行了全面论述。

基于《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的指导思想,我台结合节目生产、播出控制分别由中科大洋和北大方正两家公司提供的特点,制订了相应的接口规范及流程。

本文介绍播出系统节目单接口和播出系统与备播系统的接口。

1 播出系统节目单接口

按照秦皇岛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和播出流程,对于除广告外的一般性节目,由总编室制作并生成节目单,播出系统按照节目单进行上载及播出,即“先编单后上载”模式。由于我台所使用的数字硬盘播出系统是由北大方正提供的方正无忧播出系统,而总编室所采用的是大洋节目生产管理系统,因此有必要对双方约定一个兼备稳定性、安全性、高效的接口方案,该接口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一定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方正无忧播出系统以Web Service的形式提供了节目单入库接口,总编室完成节目单的生成后,调用播出系统的节目单入库接口,传入播出节目单,接口程序对传入的播出节目单进行常规逻辑检查,检查通过后处理该节目单,并将该节目单提交至播出系统数据库,同时将传入播出节目单的检查结果返回给总编室。

为了适应广告类型素材的播出要求,方正无忧播出系统提供了广告素材段落打包软件,可以将若干条广告素材打包为一个逻辑段落,以段落包的形式播出,方便了广告时段的管理,满足了重复使用、统计反馈的播出要求。因此,对于广告素材,我台使用“先上载后编单”的模式,即上载值班人员提前通过视频服务器上载广告素材,使用段落打包软件将广告素材组合打包。总编室在节目单中预留广告时段,通过节目单入库接口提交至播出系统数据库后,由播出值班人员将广告段落包追加至相应节目单,同时播出系统进行逻辑检查并按节目单播出。

为了实现总编室对播出系统素材库的查询,方正无忧播出系统以Web Service的形式提供了在线素材库查询接口服务,并支持模糊查询。总编室可以通过大洋节目生产管理系统调取播出系统在线素材库,获取素材唯一ID、时长、素材名称、素材删除日期、物理ID等信息进行节目单的编辑。

通常情况下,节目单中的节目由节目生产管理系统分配唯一标识,即节目代码,与具体素材一一对应。播出系统根据节目属性中标明的节目唯一ID实现与素材关联。在节目单中标明来源是播出磁带上载的节目,方正无忧播出系统生成磁带上载任务列表,由播出人员上载。

播出节目单入库与素材准备是两个独立的过程,总编室可以提前一周发送预播节目单。距播出24小时前,总编室可以修改节目单通过网络发送至播出系统节目单入库接口,方正无忧播出系统会自动识别并更新节目单。24小时内的节目,由播出值班人员直接在播出线上进行修改操作。

接口中输入输出参数均使用符合XML结构的字符串,提供了灵活的可扩展性与通用性。

2 播出系统与备播系统接口

为了更大程度地确保安全播出,我台除播出系统自身完善的主备备份机制外,还使用了老播出系统作为独立应急备份播出系统。方正无忧播出系统与大洋备播系统分别提供了Web Service服务接口及相关的后台服务,以实现相应功能。

备播系统的后台服务首先调用方正无忧播出系统的出库通知服务,由方正无忧播出系统生成出库申请记录并提交播出系统数据库。部署在方正无忧播出系统的后台服务采用轮询的方式检索数据库是否有未处理的出库申请记录,如果存在,则将相应素材通过FTP下载至备播系统,并调用备播系统的出库结果反馈服务以反馈结果。备播系统的出库结果反馈服务处理该结果,更新出库申请表记录并提交备播数据库,同时部署在备播系统的后台服务轮训备播数据库是否有未处理的出库申请通知,如果存在,则继续上述流程,如图1。

在播出系统与备播系统的接口中,所提交成品文件包的命名规则应符合Windows文件命名规则,输入参数的节目代码从节目生产管理系统获得。节目代码对应成品文件包的关系为一对一关系,始终保持不变,即无论成品文件包从制作域迁移到播出域还是到音像资料馆,对应关系不变。成品文件包包括节目素材文件及节目元数据信息描述文件。

为了保证文件传输的准确性,接口中还定义了MD5校验字段,用于传输后的文件校验。节目元数据信息描述文件亦采用XML格式,便于日后功能扩展。

3 总结

秦皇岛电视台硬盘播出系统改造于2008年10月2日完成并成功上线运行,由于涉及多厂商合作及老系统改造,因此各个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则是全台整体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在各厂商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采用上述接口完成了这一工作,使得秦皇岛电视台的网络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自新系统启用至今,通过节目单入库接口,总编室和播出线的工作得到了高效的衔接,提高了播出安全性与时效性;通过播出系统与备播系统接口,实现了重要内容的异系统实时备播,提高了播出安全系数。同时,上述技术的使用,为秦皇岛电视台提供了先进的平台和技术保障,为秦皇岛电视台全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 中国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 (2006) , 2008, 2.

[2]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 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 (2007) , 2008, 2.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篇11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学生考勤管理方式提出设想,即使用移动终端及无线网络技术进行考勤管理。这种方式可以简化签到及请假流程实现信息高效传递。减少校方成本投入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关键词]考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研究现状

对于人员的考勤管理,目前我国企业单位主要是使用考勤机,通过识别人体特征来进行考勤记录,包括指纹、人脸部、虹膜识别等,机读模式考勤机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但在高校学生的考勤管理中考勤系统使用并不广泛,这一方面是因为高校考勤管理与企业考勤管理在方式和要求上存在较大差异,市面上针对高校管理模式开发的考勤系统较少,另一方面因为软件公司对高校的管理模式并不了解,开发的系统不能很好的满足高校需求。

如今我国高校普遍采用传统点名法收集管理学生的考勤信息,即教师课上点名记录,课下整理反馈。这种做法成本很低,但是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且不适用于规模较大的课堂。一些高校也会采用刷卡或生物识别的方式进行考勤管理,但是校园中人员众多,班次复杂,考勤规则不一,会产生高昂的设备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教师开始使用智能移动终端配合软件的管理方式,只需要设备、软件及无线网络,成本低见效快,这也是本文想要探讨的方法。

2.需求分析

本系统最终用户为高校学生、任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人员,其中学生为考察对象。

2.1人员需求

学生:登录,课表,签到,请假,出勤情况查询,操作界面设置

教师:登录,课表,点名,学生信息查询,出勤情况统计,编辑学生考勤信息

辅导员:登录,课表,出勤情况统计查询,请假审批

管理员:登录,查看信息,编辑信息,数据统计,修改密码

2.2功能需求

(1)识别签到者身份,防止代签发生

(2)点名在线进行,节省课上时间

(3)与校医院病例系统连接,实现假条在线审批,方便学生请假

(4)携带方便,可以随时查看信息

(5)错误率低,发现错误可以及时修正

(6)自动统计数据,减少人力浪费

3.系统模型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在连接校园网的基础上进行考勤管理并且与校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联动。由计算机和手机客户端进行考勤信息的接收和發送,电子病历系统进行学生病假信息的传送,服务器进行向客户端的信息传输和统计。

4.流程设计

(1)签到:课堂签到时,教师先公布一个4位数字,学生打开考勤系统app点击签到功能输入数字。1分钟倒计时结束后学生用户端会提示签到成功与否,教师用户端显示到课情况并给出未出勤名单。出因意外情况未成功的同学和迟到的同学可以由老师手动更改出勤情况,其余算作旷课。如图二所示

(2)事假:请事假的同学点击事假选项填写理由,辅导员用户端接收消息并审阅,如果批准则会在学生用户端显示请假成功的通知和销假日期,同时向教师用户端发送学生请假信息。不批准则直接给学生发出信息,显示拒绝理由。如图三所示

(3)病假:请病假的同学先到校医院诊断,医生认为应当休息就在电子病例系统中填写病假信息,上传至考勤系统后,学生、任课老师、辅导员都可以收到病假消息。如图四所示

5.总结

智慧城市系统建设方案 篇12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内的如智慧上海、智慧双流;国外如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计划”等。

2 智慧城市意义

智慧城市系统建设的意义在于:

为全市建设奠定一个行之久远的基础架构平台。此平台可以支撑全市现有的应用系统及其数据的集成、整合和融合,支撑各类新应用的开发和上线运行。

综合城市现有系统、数据及其他资源,为市长及其管理者提供关于城市的统一视图,方便管理层进行科学决策;方便政府各部门及其操作人员进行跨部门的协作、日常操作和应急事件响应处理;方便市民与政府的互动、得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

促进全市各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模式,探索有效解决中国同类城市普遍关键问题的创新特性。

3 智慧城市目标

智慧城市系统建设目标如下:

部署并建立全市的基础架构平台,该平台能够有效支撑现有系统的整合和未来应用的开发和运营。

为市长及其管理者提供关于城市的统一视图,实现城市应急事件响应等跨部门的应用,在市民服务和分析决策支持等领域探索创新型应用。

建立全市各机构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培养技术团队和运营人才,为建设智慧城市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打基础。

4 智慧城市需求

目前智慧城市面临的挑战如下:

当前城市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不同管理领域的,缺乏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的能力。

城市的管理者需要查看不同系统,以了解关于城市内某个特定时间的实时和历史情况,没有一个集成的支持系统。

传统的系统是针对不同的管理领域设计的,其并不关心特定事件可能对其他管理领域的影响。

当前城市的日常运营会产生大量的运营数据,但目前城市同城缺乏抽取、分析和图示有意义数据的能力。

很多城市的应急响应是基于应变管理理论的,缺乏理解特定响应将产生的后果,并在城市的日常运作中应用预定义的工作流进行处理的能力。

对于城市而言,应该用积极的态度拥抱可能的变化,理论上应该建立一个系统,记录和评估所有与跨领域城市管理、应急处理等流程改进相关的活动。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的需求如下所示:

4.1 平台需求

有效接入现有应用系统的数据,形成数据中心,并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互动协作。整个系统的性能、可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可伸缩性具有极高要求。平台可配置,能够通过配置的方式适应应用的变化。有效支撑新应用的快速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减少新应用上线的时间。不仅支持操作型应用,还要支持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类应用。

4.2 应用需求

智慧城市要求市场和政府管理者能够充分利用来自于城市各个职能部门和机构的信息;预测问题,并把影响降到最低;并协调资源,迅速和有效地应对问题。因此需要整合城市的各种系统、信息和资源,为市长、城市管理者、城市操作者、市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跨领域的创新应用。应用包括:城市统一视图:城市KPI;跨部门的应急事件响应和处理;市民与政府的互动协作、市民服务;智能化应用:预测、分析、决策支持等。

4.3 人才和团队培养需求

智慧城市系统建设属于全市信息化建设,因此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管理。包括IT技术团队和人才,业务运营团队和人才等,以此促进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4 未来发展需求

要求智慧城市建设对全是未来发展有促进作用。智慧城市建设不光是实施一个个的项目,还要求能够激励创新,包括政府、市民和企业的创新,在智慧城市基础平台和基本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演化出具有城市特色的新应用和服务。

5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智慧城市系统设计分为两个方面,首先从用户角度来看,他提供多渠道访问,包括移动端,提供四个门户:面向市民的门户,面向市长、政府和操作人员的门户,面向企业和合作伙伴的门户和面向开发者的门户。从应用角度来看,这些领域应用是相对独立的,同时与IOC又是充分融合的,共用了一套基础架构、公用模块和流程,这样在此环境下新应用的生长就不那么困难了。当然这里的应用不只是这四个,不同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入新的应用。另一方面,除了操作型应用之外,还重点突出了智能分析类应用,而且他是即时的预测分析,将结果直接反馈给市长、操作者和市民。

6 智慧城市系统建设步骤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智慧城市系统的项目建设需要多方合作一步一步计划、落实、实施。总体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可以分为三步,两个主题。首先建成城市集成的运营处理中心,其次建成城市统一的服务和协作中心,最后建成城市综合的决策支持中心。这个过程是并行进行、逐步迭代的,先把智慧城市系统基本平台部署好了,将现有的部门应用接进来,做数据集成,实现智慧城市基本的应用,如城市KPI和应急响应等,再加上市民协作和市民服务的部分,再加上预测分析决策支持的应用,在此过程中,有更多的应用和数据整合进来,再做系统整合和特色的应用。

下面就两个关键主题作说明。

6.1 系统集成和数据交换

首先,将集成和整合作为智慧城市系统的重点,突出应急响应。被重点确定的政府部门单位被要求强制性地报告事件、警告和数据到智慧城市系统中,由智慧城市系统自动地或人工干预地生成KPI或告警,启动相应的标准工作流程或应急响应流程,进行处理。以促进市长及其管理者对各方面信息的了解和综合决策,促进对整个城市的统一整合和管理。

系统会沿着市委组织机构来梳理哪些应用要与系统内部对接,并决定交换的数据。举例来说,与智慧城市系统对接的系统和数据可以有:地理信息系统、政府网站、统计局的城市经济数据、人口库中的市民信息、其他专业领域的系统及其数据。整合的内容和采用的技术包括消息,数据库,地图,视频,图像,接口,移动应用,物联网等。

6.2 应用开发

在智慧城市系统平台上可以运行各种应用场景,例如城市整体、智慧交通、智慧水管理、市民服务、智慧港口、智慧工业园区等等。目前城市运营中比较重要也比较主流的方面有如下四点,可以放在优先实现的位置。

城市KPI和城市经济BI:包括城市统一的关键业务指标KPI呈现,以及城市经济统计图表展现和分析。

城市应急响应:从治安与维稳、火灾、水灾、交通等应急事件中选择场景,实现城市的应急响应和处理。

服务:建设市民信息库,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协作互动和特色市民服务。

分析预测:从上述应用场景中选取需要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场景,并予以实现,体现智慧城市系统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的特性。

为了完成上述应用开发,需采用的设计思路是:自顶向下的业务设计,首先满足决策层的需求;设计的内容包括:关键业绩指标KPI,标准操作流程,政策,规则,事件,告警,与其他系统交换的数据,用户界面,组织结构和用户权限等。在开发时,可采用国际通用的CAP通用警报协议,该协议可以通过系统配置,减少开发的工作量。

7智慧城市系统IT基础需求

让城市管理者实时访问信息并进行分析对支持整个城市管理非常重要,使用集成式系统环境来支持这种需求是必不可少的。当城市管理者在管理危机时,这种实时信息需求通常最为强烈。他们需要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智慧城市系统包含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帮助城市管理者获得实时信息,使这些系统变得更加有效,有效支持和满足一个城市管理方面的需求。

为了满足如上需求,IT设备需能处理如下任务:

设计的系统架构非常灵活,能够处理复杂的新工作负载,并影响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增长。

确保所交付的服务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可用的。

提供安全性,防止网络攻击、恶意软件和其他潜在的安全漏洞,同时依然支持开放的环境。

处理故障,并从故障中恢复过来,同时使时间和数据的损失最小化。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16.

[2]陈铭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5):84-89.

[3]程大章.应重视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研究[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6):10.

上一篇:多元教学丰富数学素养下一篇:地方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