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数据

2024-07-24

参考数据(精选9篇)

参考数据 篇1

1 引言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与设计规模的复杂化, 集成电路难以测试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测试数据量大, 测试时间长, 测试功耗高是测试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测试数据压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测试数据量和测试时间, 降低对自动测试设备 (ATE) 存储空间的需求, 是目前最常用的降低测试成本的手段之一[1,2]。

测试数据压缩分为测试激励压缩和测试响应压缩两方面, 其中测试激励压缩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类: (1) 基于编码的方法, 如游程编码、字典编码和统计编码方法等; (2) 基于线性解压缩器的方法, 如EDT (Embedded Deterministic Test) 压缩方法[3]; (3) 广播式扫描方法, 如Illinois扫描结构和基于MUXs网络的压缩方法。由自动测试图形生成 (ATPG) 算法所生成测试激励数据中往往包含大量的无关位X, 对这些无关位可以任意的赋值为0或1而不会影响测试覆盖率。因此选择某种压缩机制并在该机制下对X适当地赋值能够提高测试数据压缩率。

2 研究背景

广播式扫描压缩方法通过将输入数据并行传输至不同的扫描链上, 对于包含多扫描链的待测电路 (Circuit Under Test) 能够同时降低测试数据量和数据传输时间。将该方法与编码方法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压缩率。刘军等人[4]提出一种动态更新扫描切片的数据压缩方法 (DURS, Dynamic Updating Reference Slices) 。为了降低扫描切片“抖动”所带来的影响, DURS方案使用三个参考切片并利用各扫描切片与参考切片的相容性关系进行编码。在解压缩电路中通过一个有限状态机 (FSM) 对输入数据进行解码, 进而配置多路选择器以选通待测电路 (Circuit Under Test, CUT) 的扫描切片与所对应的参考切片的通路。但是当扫描切片与三个参考切片均不相容时, 则不能通过编码来进行压缩, 同时需要将该切片的数值依次注入至参考切片中来完成更新。DURS方案对无相容性的参考切片的解压缩消耗时间比较长, 而且由三个参考切片以及3选1的多路选择器所引入的硬件资源开销较高。

测试图形重叠的概念最先由文献[5]提出, J.Jenicek[6,7]等人基于测试图形重叠的概念, 提出了一种称作COMPAS (COM-pressed test PAttern Sequencer) 的测试数据压缩方法。假设两个相邻的测试图形, 如果其中前一个图形的前n-1位 (设每个测试图形为n位) 与后一个图形的后n-1位相等, 即两个图形在此n-1位上存在重叠情况, 那么对于重叠部分的数据, ATE可以只存储一次来实现压缩。进而Martin Chloupek等人[8,9]提出一种基于扫描切片重叠的广播式数据压缩方法 (Broadcast COMPAS, BCOMPAS) , 其结构如图1所示, 它使用一条源扫描链来连接外部扫描输入端口与CUT中的扫描链 (称作并行扫描链) 。它有两种工作模式:横向输入模式, 即将CLK2冻结, 外部扫描端口以时钟CLK1为节拍将数据串行移位至源扫描链;纵向输入模式, 即在横向输入的同时, 使能CLK2实现并行扫描链中扫描切片的并行移位以及源扫描链向并行扫描切片的数据加载。该方法将原始测试数据压缩为两个等长的二进制序列, 一个是解压缩器的输入数据, 另一个是时钟冻结信号 (即图中的“Shift”) 。

在DURS方案中融入扫描切片重叠的概念, 并将相容的概念扩展为直接相容和移位相容两种类型,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参考切片相容的编码压缩方案 (RSCBC) 。当扫描切片相对于参考切片不具有直接相容特征时, 分析其移位相容特征并分配相应的编码码字;如果具有移位相容特征, 则不仅能够提高压缩率, 而且测试数据的传输时间也能有效缩短。

3 RSCBC编码方案

本节以在解压缩电路中使用两个参考切片为例来具体介绍该编码方案的实施过程。如文献[4]所述, 相对于仅使用一个参考切片的情况, 使用多个参考切片能够有效降低扫描切片“抖动”带来的影响。

3.1 扫描切片直接相容与移位相容的数学表达

首先根据文献[10]定义测试数据0、1、X的异或 (⊕) , 求交 (∩) 和求反 (!) 三种位运算规则:

设长度均为s位的两个数据段分别为a= (a1, a2, ..., as) , b= (b1, b2, ..., bs) , 定义

如果a与b进行异或操作得到的结果中每个数据位均为无关位X或者0, 则定义a相对于b的相容性分析结果 (以下简称为结果) 为相等情况, 称为E-case;否则, 如果其中每个数据位不是1就是X, 则定义结果为互补情况, 称为C-case;否则, 如果其中的数据位既有0也有1, 则定义结果为无相容性情况, 称为N-case, 进而将E-case和C-case统称为相容情况。

如果扫描切片SS与参考切片RS的相容性分析结果是E-case或C-case, 则称SS与RS直接相容;如果SS与参考切片RS移动一位的结果RS_m的相容性分析结果是E-case或C-case, 则称SS与RS移位相容, 其中RS_m的计算方法是, 将RS中每一位都向后移动一位, 并将第一位补充为X, 即如果RS= (rs1, rs2, ..., rsn) , 则RS_m= (X, rs1, rs2, ..., rsn-1) 。不难发现, 如果扫描切片SS与RS_m的相容性是E-case, 则SS与RS是重叠的, 而如果SS与RS_m的相容性是C-case则SS与 (!RS) 是重叠的。

3.2 编码规则

依次分析各扫描切片相对于两个参考切片的相容性关系 (包括直接相容和移位相容) 生成各自的编码码字, 其编码规则如表1所示。其中移位输入值表示当参考切片RS在移位后在第一位补充什么值的时候才与扫描切片SS是相容的。而如果SS与两个参考切片都既不直接相容也不移位相容, 则需按照表1的最后一行进行编码, 其中包含了SS的原码值。

3.3 参考切片更新方法

如果扫描切片SSi无相容性, 则更新两个参考切片为RS2i+1=RS1i, RS1i+1=SSi。

3.4 参考切片的回溯赋值

在对每个扫描切片进行完相容性分析和参考切片更新之后, 还需要对参考切片中的无关位进行回溯赋值以保证前后的一致性。假设共有N个扫描切片, 相容性分析结果依次为d0, d1, ..., dN-1, n为扫描切片和参考切片的长度。那么从倒数第二个参考切片开始回溯。

步骤1, 初始化, 令i=N-2。

步骤2, 如果i<0则回溯过程结束;否则, 转到步骤3。

步骤3, 对当前的结果di进行判断。如果di表示扫描切片SSi与某参考切片RSji (j=1, 2) 直接相容, 跳转到步骤4;如果di表示扫描切片SSi与某参考切片RSji (j=1, 2) 移位相容, 跳转到步骤5;否则, 令i=i-1, 转到步骤2。

步骤4, 令RSji=RSji+1, i=i-1, 是转到步骤2。

步骤5, 令RSji_m=RSji+1。设a0是RSji的第一位, 那么回溯赋值令RSji= (a0, rsji+1, 0, rsji+1, 1, ..., rsji+1, n-2) , 其中rsji+1, m (0≤m≤n-2) 表示RSji+1的第m位的值。令i=i-1, 转到步骤2。

3.5 码字生成方式

根据3.2节的编码表、所生成的各扫描切片的相容性结果以及3.4节回溯赋值后的参考切片, 即可对每个扫描切片SSi判断生成相应的编码码字。如果di表示扫描切片SSi与某参考切片RSji (j=1, 2) 直接相容, 那么直接由编码表中的规定即可生成码字;如果di表示扫描切片SSi与某参考切片RSji (j=1, 2) 移位相容, 那么表1中“移位输入值”应与RSji+1的第一位相等;如果di表示扫描切片SSi无相容性, 那么表1中“原始扫描切片数据SS”应与RS1i+1相等。

4 解压缩电路的设计

使用两个参考切片时, 解压缩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该电路由对输入数据信号“Data In”进行解码的FSM模块、门控时钟模块、两个参考切片、多路选择器和异或门阵列组成, FSM模块是中心控制单元, 生成其它电路模块的控制信号, 其中“RSSel”信号用于选择哪一个参考切片被载入扫描链, 而“Com Sel”信号则决定了被载入扫描链的值是参考切片的原值还是其相反值。

FSM的状态转换如图3所示, 其中“Idle”是初始状态, 每次解压缩完成后都会返回该状态;而“Scan Shift”是每次解压缩的最后一个状态, 该状态仅维持一个周期, 使能扫描链时钟“Scan Clk”并将某个指定参考切片或其相反值移位至CUT的扫描切片中。在初始状态下, 如果接收到数据“11”, 进入“Not Comp”状态, 首先同时使能两个参考切片的移位时钟“RS1clk”和“RS2clk”, 令Fresh=0, 并通过数据输入端口“Data Shift”更新两个扫描切片的值, 最后选通RS1进入“Scan Shift”状态;如果接收到数据“0”则进入“Direct Comp”状态, 意味着输入了一个直接相容的码字, 经过“Config1”和“Config2”两个状态, 根据输入数据配置“RSSel”和“Com Sel”两个信号的值, 最后进入“Scan Shift”状态;而如果接收到数据“10”, 则进入“Shift Comp”状态, 意味着输入了一个移位相容的码字, 首先令Fresh=1, 使能RS1或RS2的时钟由数据输入端口移入一个数据并完成这个参考切片的移位更新, 其后续操作与解码“直接相容”码字的过程一致。

5 结果分析

从理论上说, 如果综合考虑扫描切片与参考切片的直接相容与移位相容情况, 相比于仅考虑直接相容的情况, 对直接相容情况进行编码时需要一个额外的码字来表征当前相容类型的情况。但同时能够提高相容的可能性, 减少不相容情况出现的次数。对于包含扫描链条数很多的现代So C而言, 每发生一次不相容情况都会导致编码码字数量增加很多, 因此其代价比较大。本章所提出的RSCBC方案使用仅比直接相容情况多2位的码字对移位相容情况进行编码以减少不相容情况出现的次数, 能够提高测试数据压缩率。

以ISCAS89中最大的几个时序电路作为实验对象来进一步验证所提出的RSCBC方案的有效性, 各电路的测试激励数据由MINTEST生成。为了方便与DURS方案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本实验中也设置三个参考切片, 各种相容情况下的编码码字如表2所示。

如表3所示为本文所提出的方案与DURS方案针对各实验电路的压缩率比较。其中RSCBC1方案与DURS方案进行仿真实验时对各电路选取的扫描链条数相等, 而RSCBC2方案则是选择了压缩率最大的扫描链条数划分方式。从表中不难发现, 与DURS方案相比, 本文所提出的RSCBC方案能够实现更高的测试数据压缩率。

6 结束语

并行地将测试数据移入CUT的扫描链中是一种能够同时减少测试数据量和测试时间的方法。本文以动态更新扫描切片的IP核测试数据压缩方法为基础, 应用测试图形重叠的概念, 提出一种基于参考切片相容的广播式编码压缩方法。该方法使用多个参考切片作为相容性分析的基准以降低待输入扫描切片“抖动性”带来的影响, 为所有与参考切片直接相容或移位相容的扫描切片分配对应的编码码字。对该压缩方案所对应的解压缩电路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针对基准电路的测试数据压缩率分析结果显示, 相对于DURS方案, 本方案能够在增加较小的解压缩器硬件资源开销条件下, 提高测试数据的压缩率并且降低测试输入时间。

参考文献

[1]于静, 梁华国, 蒋翠云.RFID系统安全与隐私问题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7, 19 (2) :210-214[2]Zhang Ling, KUANG Ji-shun.Test-Data Compression Using Hybrid Prefix Encoding for Testing Embedded Cores[C].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CCSIT) , 2010:607-611[3]Rajski J, TyszerJ, Kassab M, et al.Embedded deterministic test[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Aided Desig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ystems, 2004, 23 (5) :776-792[4]刘军, 韩银和, 李晓维.动态更新扫描切片的IP核测试数据压缩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0, 22 (11) :2013-2020[5]W.Daehn and J.Mucha.Hardware test pattern generation for built-in testing[C].ITC.IEEE Computer Society, 1981:110-120[6]Jiri Jenicek, Ondrej Novak.Test Pattern Compression Based on Pattern Overlapping[C].Design and Diagnostic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nd Systems, 2007.[7]Jiri Jenicek, Ondrej Novak.COMPAS-Advanced Test Compressor[C].Design&Test Symposium (EWDTS) , 2010.[8]M.Chloupek and o.Novak.Scan chain configuration method for broadcast decompressor architecture[C].Test Workshop (LATW) , 2011.[9]Martin Chloupek, Ondrej Novak.Test Pattern Compression Based on Pattern Overlapping and Broadcasting[C].Electronics, Control, Measurement and Signals (ECMS) , 2011.

参考数据 篇2

[2] 崔少国,刘S,周林. 基于GIS的土地收购储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构建[J]. 软件导刊. (19)

[3] 黄志超,王明举. 基于GIS的土地收购储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 微型电脑应用. (02)

[4] 陈正江,汤国安,任晓东编着.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M]. 科学出版社, 2005

[5] 李满春等编着.GIS设计与实现[M]. 科学出版社,

[6] 赵美超,陶本藻,赵俊三. 土地储备与交易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测绘通报. (01)

[7] GB/T 21740-.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S]. 2008

[8] GB/T 17798-2007.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S]. 2007

[9] Don T.Johnson,Lary B.Cowart. Public Sector Land Banking: A Decision Model for Local Governments[J]. Public Budgeting & Finance . 2003 (4)

[10] 芦倩. 基于ArcGIS Engine的水文生态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北京林业大学

[11] 刘伟. 光纤资源网GIS管理的数据挖掘研究[D]. 吉林大学 2004

[12] 唐铁虎. 基于Web服务的企业基础数据服务中心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

[13] 周学蕾. 吉林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价值分析[D]. 长春工程学院

[14] 王要锋. 基于综合评判及有限元分析的基坑支护工程方案优化设计[D]. 长春工程学院 2015

[15] 冯清. 天津某深基坑“两墙合一”支护结构的变形分析[D]. 长春工程学院 2015

[16] 张云. 能力胜任模型在建筑施工单位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长春工程学院 2015

[17] 付用广.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18] 钟少君. 数据挖掘技术在数字电视平移中的应用研究[D]. 江西理工大学 2009

[19] 张泽建. 基于GIS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09

[20] 单楠. 基于SketchUp和ArcGIS的三维GIS开发技术研究[D]. 西南大学 2009

[21] 戚尚育.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样本提取和样本库的研究[D]. 西安科技大学 2008

[22] 黄刚. 基于SOA的油田WebGIS研究与实现[D]. 大庆石油学院 2008

[23] 蔡磊. 新疆沙漠化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 新疆大学 2011

[24] 冯勰. 基于Oracle的测井数据库的设计与研究[D]. 吉林大学

[25] 马文惠. 基于决策支持的棉库管理系统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 2011

[26] 贾艳秋. 基于GIS的农业宏观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7

[27] 宋怡. 101堆退役数据库建立及实现技术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8] 张宏. 镁合金数据库维护系统及安全机制的研究[D]. 重庆大学 2010

[数据库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数据 篇3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高校图书馆 参考咨询 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9 文献标识码:A

1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职能

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带来了高校图书馆的大数据时代。参考咨询服务就是给读者阅读和检索信息提供方便的咨询服务。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图书馆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集电子文献的检索、咨询、阅读和服务于一体,包括光盘、磁盘、计算机信息和网络信息等,是一种以远程网络检索系统为支撑的数字化和现代化阅览室,其最主要的功能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了高效的电子文献检索服务。

1.1 信息资源和文献检索

信息资源和文献检索是参考咨询服务的重要内容。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图书馆最显著的功能就是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以供浏览阅读。同时,通过有效的管理整合了大量的文件信息资源,①根据读者的信息需求收集了丰富的数据库,为读者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层次结构深的权威性信息检索服务。很多大学都建立了图书馆馆藏书刊数据库以及基于网络的数据库,包括各种电子图书、中外文献数据库、期刊等,从而为读者提供全方面的一体化功能服务。电子图书馆通过发挥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检索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在文献检索和网络信息浏览这一功能上为广大院校的师生带来了巨大方便。

1.2 辅助教学科研

辅助教师教学科研也是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内容之一。②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不仅可以给读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专业知识的环境,同时通过网络进行的参考咨询服务也逐步成为读者开阔视野的第二课堂。随着网络有效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加,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为学生学习、教师授课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提高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效率。很多院校根据读者的不同专业需求,为其提供了多媒体资料、磁带、随书光盘、各个专业的教学课件以及各种工具软件等。大部分院校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只要通过FTTP就可以给读者提供大量的可下载文件资料,大大方便了读者的专业需求。与此同时,在校师生可以通过网站直接进入学校教务系统,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课程选修、成绩查询、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者大学英语考试网上报名、网上上传作业、给教师评分等,老师可以上传教学资料,网上检查学生作业、公布考试成绩等,这些都对学校的教学能够顺利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2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有很多优越的功能,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参考咨询服务免费或低收费的为高校师生提供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和计算机教学辅助课程,具有很强的学术性、教育性和服务性。但是很多用户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简单的把图书馆当作是休闲娱乐的场所,他们来这里不是为了查询专业知识或寻找资料,而是当作消磨时间的娱乐场所,严重背离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初衷。用户的信息利用意识的浅薄,③不会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快捷方式收获参考咨询服务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开展的重要困惑。

其次,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相关的信息服务功能不显著。例如,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设置的主要用途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馆藏文献资源的发布和宣传,让用户可以自主进行电子文件的检索、阅读和下载,给读者提供针对性强、专业性高的学术性文献信息参考资料,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便捷高校的辅助功能。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并没有完全发挥这些效能,其信息服务的定位模糊,很多工作人员只停留在机械的进行计算机维护、环境保持等简单的工作上,基本上是被动的状态,没有主动的为用户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意识不强。

3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创新与发展策略

3.1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发展参考咨询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同时也是配置昂贵的高科技设备的场所,所以,思想上重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并制定一套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图书馆庞大数据库的正常运行与维护是防止数据丢失,确保服务职能健全的重要前提。例如,针对本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制定《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规范》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针对读者行为,可以制定《参考咨询服务系统使用与管理条例》等等。④

3.2 加强图书馆的计算机软硬件管理,辅助参考咨询服务工作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关键设备是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管理人员应该是专业素能较强的专职管理人员又要懂得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要定期给计算机设备进行维护管理,保证机器设备正常运行,并延长使用寿命;要及时更新计算机应用软件,保证软件系统正常运行。还要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防治,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并不断对其进行更新升级;同时安装还原卡,方便系统的维护和管理;⑤此外,要做好数据库的备份工作,防止因特殊情况导致文件丢失而无法找寻;做好系统的权限设置,要严格控制管理员和用户的权限,防止系统参数被非法篡改;做好计算机设备和资产的存档工作。

3.3 加强网络与电子平台的建设,展现参考咨询优质服务

首先要建立检索目录导航,尽可能多的整合优秀的国内外网站,以及其他重点院校的重点专业的网站地址链接,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类,建立一个丰富强大的资源信息库。

其次,针对读者的不同需求,编制有针对性的数据库使用指南以及用户操作指南,指导帮助用户更好的利用参考咨询服务职能来获取要查找的信息资源。

最后,对于光盘、磁盘等电子资源要进行分类存放,方便读者寻找和借阅。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光盘放到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使读者能够在网上直接阅读和下载,更好的体现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

4 结语

参考咨询服务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新型服务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专业化服务,其服务功能日益显著,我们要努力做好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创新与发展,争取在今后为读者提供最全面最专业的参考平台!

注释

① 蔡莉静.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基础[M].海洋出版社,2013:61-62.

② 袁红军,吴起立.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理论与实践[M].海洋出版社,2011:12.

③ 黄刚.图书馆界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网建构研究[M].水利水电出版,2013:25-27.

④ 冯浩音.上海图书馆参考咨询案例集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71.

参考数据 篇4

关键词:图书馆,教学参考书,教参数据库

网络时代的今天, 随着创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大学的进程不断加快和教育改革的深入, 教学参考书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高等院校的重视。尤其是高校教师和学生, 他们迫切希望图书馆能提供与教学密切配套和相关的、学科专业相对集中的、内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 综合多种教育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 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大学阶段, 对学生道德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不能只靠强制规范和一味灌输, 学校应始终注重把道德养成教育同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体验、参与和实践中, 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真正做到知行统一。目前, 已经形成了养成教育贯穿学生活动始终、主题活动有所侧重的工作格局, 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如辅导员每周不定期检查宿舍,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卫生, 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宣传并组织各班申报“考试无作弊班集体”。同时, 注意引导各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开展各项有益活动, 在活动中渗透养成教育思想。如组织学生为容范围更广、更深的教学参考书系统和相关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 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 探索教参数据收集、服务逻辑和建设的方式方法成为了摆在广大高等院校数字资源提供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参考书系统建设在创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综合型大学中的地位

以四川大学为例, 它在创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大学和教育改革中, 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过去该校图书馆采取购置大复本量教学参考书, 以班级集体借阅的服务模式;在网络时代的今天, 由于文献购置经费有限, 教学信息量骤增, 教师、学生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获取文献信息方式多样化等原因, 这种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对教学参考书的需要, 服务模式的单一化也与时代和教

校园内的建筑和道路命名, 培养学生爱校建校的意识;长期开展“节能减排”进宿舍、“小草计划”、倡导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学校还可设置食堂文明秩序维护岗、倡导校园文明等, 激发广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由学生自己负责对不文明和不道德现象进行监督、检查和纠正。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经过宣传、教育和实践, 养成教育活动已被学生广泛认知和理解, 进而自觉培养优良习惯。目前, 食堂排队打饭、公交车排队等, 讲究诚信、尊敬师长、热心助人, 积极进取、感恩奉献、团结友爱的精神口号提得较响, 但具体落实到实处后认真遵守也是自己做人和干好工作的标准, 同时也能成为区别于他人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高校要全面师、学生的需求越来越不适应。为此, 2001年9月四川大学图书馆开始探索为广大教师、学生提供与教学密切配套和相关的、专业相对集中的、内容范围更广、更深的教学参考书系统和相关服务。2004年初步建成覆盖全校15个重点学科的教学参考书系统, 2005年进一步加大力度建成覆盖全校各个学科的教学参考书系统。它的建成将成为提高四川大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文献信息保障。

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建设主要内容

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建设包括教学参考信息库建设和电子全文数据库建设。

(一) 教学参考信息库基本内容。

教学参考信息库由院系、教师姓名、学科、专业、课程名称、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学分、总学时、近几年的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含目录、摘要) 、教学大纲基本信息项组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依靠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合力, 需要调动、借助、依靠和发挥各方的作用。要达到更好的效果, 既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优秀品质, 又要与时俱进, 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林洪鑫.谈80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教育长廊, 2009.1.

[2]徐坤英.培养高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人才开发, 2009.1.

成。笔者认为, 在上述基本信息项中, 增加“教材教参书评”项十分必要。实践证明, “教材教参书评”内容在突出教材教参重点、引导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培养自学能力和激发创新能力等方面尤其重要, 但也是最难建设的内容, 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建设新径。

(二) 电子全文数据库基本内容。

电子全文数据库建设由列入教学参考信息库中的教学参考书 (含教材) 的电子版组成。全文来源类型:电子全文数据库资源可涵盖多个方面, 涉及图书、期刊论文、免费资料、统计数据、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以及多媒体课件等。全文收集与加工:纸本教学参考书的收集可在教学参考信息库建立的基础上, 将书目清单交采编部采用多种方式、多途径、多渠道收集;纸本教学参考书的数字化处理则可利用“扫描仪”加工成PDF格式的电子版;再由技术平台的后期制作转换成基于本地管理与服务平台的电子全文和“CALIS高校教学参考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的电子全文。根据学校设置的专业、课程安排、学科发展方向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情况及读者调查情况分析, 笔者认为, 大一、大二课程中基础课需要的教学参考书最为紧缺;大三、大四课程中专业课需要的教学参考书列为第二。故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建设应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 重点进行中文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建设。此外, 随着学校双语教学力度加大, 外文教学参考书所需比例正逐渐增加, 也应进行外文教学参考书书目数据库建设和外文参考书部分章节数据库建设。

三、教学参考书系统服务逻辑探索

(一) 教参信息数据录入。

教学参考书系统在教参信息数据录入中可在多个不同地理位置的分馆进行录入数据提交。

(二) 教学参考书系统服务逻辑

1、检索点。

教学参考书系统应提供从课程名称、教师姓名、开课院系、专业、教材名称 (书名) 等不同检索点进行检索。

2、浏览方式。

教学参考书系统的浏览方式可以课程信息、书目信息、教材与教参关系列表等方式进行浏览。

3、检索方式。

教学参考书系统的检索方式主要包括单一检索、复合检索, 即快速检索和高级检索。

4、下载方式。

教学参考书系统的下载方式应在教参数据检索、浏览到位后点击全文, 在校园网范围内可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 (与机器码捆绑在一起) 。

(三) 向CALI S提交“重点学科”教参信息数据。

教学参考书系统还应在保证本地系统数据库建设的同时, 引导出“重点学科”教参数据, 提交到CALIS教参系统中, 并在其服务网站检索其他高校教参信息系统。

四、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 教学参考信息数据的收集问题。数据收集应多样化、多角度和多渠道。

1、与学校教务部门密切协作收集数据。

可与学校教务部门密切协作, 将教学参考书的收集纳入教务管理工作, 以保证教学参考书的权威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及时性。同时, 可从教务部门获得各任课教师所开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参考书目等教学信息。

2、与各院系密切协作收集数据。

可通过教务部门或图书馆定期将教学参考书目申报单送到各院系任课教师手中, 请教师填写, 图书馆定期上门回收申报单。

3、在图书馆主页上长期宣传, 网上填报数据。

在图书馆主页上可设置专门栏目“教学参考书目推荐”, 其中上述的教学参考信息基本内容和教学参考书目申报表是该栏目的核心内容。通过这种方式, 各学科任课教师通过网络提交就可直接向图书馆报送教学参考书目的具体内容。

4、与学生直接接触获得数据。

由于种种原因, 在目前学校和教师参与教学参考书系统建设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 大一和大二的教学参考信息, 可采取直接深入各院系各班级, 由学生填写其任课教师向他们推荐的教参信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可利用“信息检索课”的有利条件, 由“信息检索课”授课教师发放教参信息填报表, 学生填写, 再由任课教师负责回收。上述两种方式也可交叉进行, 以保证教参信息数据收集的全面性。经过整理, 再次将教参信息表返回到各院系, 由任课教师确认, 确保教参信息的准确性。

(二) 本地管理与服务技术平台的选择、开发与实现问题。

本地管理与服务技术平台的选择、开发主要考虑能以图书馆的各种类型数字资源为中心, 以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机制为目的, 围绕数字资源的加工建设、数字资源的存储和管理、数字资源的访问和服务来选择、开发技术平台。包括教学参考数据的加工标引、建库、发布和检索服务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库建设 (本地教参数据的检索、浏览;本地教参数据检索、浏览到位后点击电子全文;向CALIS提交教参数据;引导到CALIS教参服务网站检索其他高校教参信息等) ;用户管理、认证计费和个性化服务为一体的资源发布服务系统;实现异构、分布式、跨平台、多样化资源统一检索和参考链接服务的资源整合门户等内容。

(三) 不同全文数据的链接问题。

本地管理与服务平台中电子全文数据库的数据来源是多元化的, 它们可能来源于“超星电子图书”、“书生电子图书”和“APABI电子图书”以及自建扫描的PDF格式的全文电子版。故本地管理与服务技术平台应解决不同类型全文数据的链接问题。

综上所述, 探索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建设, 研究、开发教学参考书系统服务逻辑, 为学校师生提供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参考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的数字化服务环境,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创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型大学, 促进各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逐步建立完善的教学参考书数据库, 将是今后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曾婷, 刘玉兰等.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教参信息服务模式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2.

[2]山顺明.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书建设[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9.

数据结构课程建设论文提纲参考 篇5

以中学英语教学法方向为例,则须说明要解决英语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是在教学实践中比较突出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前人从未解决的,并且能填补某一领域的空白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对该选题曾作过哪些方面的相关研究,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中处于何等地位?是属于未开拓的领域,还是在前人已经研究过的基础上作深层次的研究?国内外有哪些论文、论著涉及到本选题的内容?

提出本选题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个选题?本选题的研究有什么意义?从理论的角度看,本选题有哪些方面的突破,其价值取向是什么?本选题与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如何?对英语教学会起什么作用?从实践的角度看,本选题是否有助于英语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动向,使人们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是否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本选题研究有哪几个重要观点,其特点是什么?研究的重点在哪几个方面?研究的难点在何处?怎样从理论与实践出发,对英语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如何结合英语教学实际对改进英语教学作对策思考?本选题有哪几个新观点?是否填补了国内外同行业研究中的空白?

参考数据 篇6

教学参考资源是所有与教学目标相关的辅助资源的集合。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它是指教师指定的教材、课外参考书及参考资料。广义的教学参考资源则除了上述狭义资源以外,还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讲义、作业、习题集、试题库等信息资源。教学参考资源是高校有效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的重要基础。通过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源,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对课堂教学的限制,实现课堂知识的延伸,为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深度加工提供支持,并能促进学生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教学参考资源的功能发挥对高校教学成效将发挥关键性作用。传统上,大多数教学参考资源都是由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因而资源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图书馆藏书规模、新书比例及复本量等因素的制约。随着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以及教学方法创新的大力推进,对教学参考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以传统藏书来满足学生对教参需求的能力却在日益下降。

在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尝试建立教学参考资源数据库,以缓解传统模式下的信息供需矛盾。参考资源数据库将各类纸质的参考资源以电子格式进行存贮,并以课程为基本单位对相关教参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一个虚拟的教参资源存储空间,并能同时提供教学参考资源的访问、管理和评价等功能。教师通过教学参考资源系统可以方便地上传、管理各类资源,向学生发布教学信息。学生则可以不受时间与地点等条件限制,从系统中存取、检索、浏览、下载和打印教学参考资料。国外于20世纪末出现了商业的电子教学参考资源系统,高校可以购买由这些商业企业开发的数据库以服务于教学活动。另外,一些有着较强技术实力的美国高校如San Diego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Illinois、Humboldt State University等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自行开发教学参考资源系统。国内高校近年来也纷纷购买或自建起教学参考资源的服务系统,以促进本校教学和科研活动水平的提高。

一、教学参考资源数据库服务于高校教学活动的意义

1. 有助于降低信息搜集成本。

授课教师在指定教参资源后,便会产生集中的对图书馆馆藏图书或期刊的借阅要求。但通常情况下,图书馆藏书的复本量是不可能满足这样的集中借阅要求的,因而绝大部分学生将无法及时获取到教参资料,使教师基于这些资料而设计的延伸性教学活动无法实现,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指定参考资料有时会超越图书馆纸质文献的范围,需要在互联网上搜索。由于网络信息量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将产生较多时间与精力的占用。在教学参考资源系统下,教师可将参考资料电子化,并将其上传至系统中。学生则可同时多人在线浏览或下载,节省了信息搜集的成本,并避免了信息筛选的偏差,提高了学习效率。

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受到时间等因素的限制,通常着重于对基础知识的传授。但高校教学的任务显然远不止于此,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是更为核心的目标。因此,课堂之外的自主学习显得格外重要。但是,教师如何影响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进行的学习过程呢?教参资源的提供将是其重要的手段。科学、丰富、生动有趣的教参资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加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活跃思维,开拓视野,激发探索求真的热情。可见,以教学参考资源数据库为引导的自主学习过程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与创新能力。

3. 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教参数据库的建立紧密围绕教学活动的需要。它除了可以展示教师上传的教参资源外,还具有强大的教学管理功能。首先,课程资源管理功能允许教师修改、添加、删除教参内容以及新建、修改、删除目录,以确保教参内容与某一特定阶段教学活动的动态一致。同时及时反映理论研究及社会实践的新进展,使教参资源保持较好的时效性。其次,数据库具有强大的统计分析能力。通过点击率统计每日、每月及每年的访问量,直观地反映课程及其分类教参资源的受欢迎程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倾向及关注焦点,为今后教参资源内容及形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最后,教参数据库还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学生可以借此反馈教学信息,方式包括读者荐书、在线咨询及电子邮件咨询等。双向互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体现教参数据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的影响。

4. 有助于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参考资源数据库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延伸,从而为原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通常情况下,课程一学期的课时安排是不可能讲完教材全部内容的,教师一般将其中的重点原理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而其它内容则安排为自学。由于缺少常规性师生课外沟通和交流的机制,自学的内容往往得不到学生足够的重视。但这些内容,包括一些教材以外的阅读对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参考数据库的支持下,这两部分内容可作为一个教学整体得以有机结合,即以主辅二元教学空间替代传统单一课堂教学,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具有更大的空间,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另外,基于教参数据库的多媒体资源,还可以发展远程教学。

二、教学参考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及利用现状

目前,中国高校教学参考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已取得很大的进展。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建设,它是中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CALIS的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该工程下设联合目录子项目、引进数据库子项目、高校学位论文库子项目、专题特色数据库子项目、重点学科导航库子项目、教学参考信息子项目以及虚拟参考咨询子项目等八个子项目。其中高校教学参考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是CALIS“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子项目之一,52所大学图书馆成员作为项目参建馆参加了该项目的建设。高校教学参考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采用最新技术成果,将各校教学信息以及经过各校教师精选的教学参考书数字化,建设基本覆盖我国高等教育文理工医农林重点学科的教学需要。高校教学参考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包括教学参考信息库和教学参考书电子全文书库两部分的建设。目前教学参考信息库中的教参信息5万余条。解决版权并完成电子书制作的图书1万多种;由出版社推荐,子项目管理小组组织精心挑选的具有电子版的教参书近1万种。经全面整理归并,总共完成授权加工入库并安装在全文电子教学参考书库中的电子图书2万多种以及出版社推荐的电子教学参考书6万多种。此外,没有参加CALIS工程的高校也都结合学科体系和教学特点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参数据库,对教学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支持作用。

但是,从整体上看,目前高校教学活动对数据库的利用还较为局限。由于教参数据库一般都由高校图书馆承建,在其建设初期会十分重视与教学部门的合作。例如,由教学单位来选择入库课程,并邀请授课教师共同确定教学参考信息的种类及内容等,以保证数据库资源能够紧密围绕于教学需要。但是在数据库建成后,该项资源却通常缺少向教学部门所进行的宣传和推广,因而导致数据库很少运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与学生对数据库的使用主要是浏览其数字文献,真正将数据库作为整体教学资源的一部分,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结合的并不多。这种情况的存在,一方面形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更重要的是使得数据库的建设停滞在简单的信息存储的阶段,其作为一项教学辅助手段所因具备的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方式改革等功能因为缺少实践而无法推进。事实表明,中国高校教学参考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已实现了初步的数量积累,但要在功能发挥上取得更大的进展,还需要在数据库功能模块的设置、教参资源的内容设置以及数据库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三、教学参考资源数据库功能发挥的对策与建议

1. 教参数据库功能模块的设置。

要发挥教学参考数据库的教辅功能,就应该考虑教学活动各主体对数据库的参与。因此,数据库除了应具备系统管理员界面外,还应设置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功能模块,并在各模块中围绕教学实践设计多元化的功能。面向系统管理员的模块功能应包括用户权限管理、课程设置、部门设置、资料管理、查找资料、主页特制、新闻列表、系统配置及系统统计等,用来对用户的注册、登录信息进行维护,添加、删除或修改入库课程、部门及系统参数等,是数据库得以稳定运行的技术保障。而面向教师和学生的模块则是数据库功能发挥的核心组成,它直接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对数据库进行参与的形式和程度。要想使中国高校目前教参数据库较为单一的文献数字化功能得到扩展和深化,使数据库真正融入教学环节,就需要在这两个模块中开展多元化的功能设计。其中,面向教师的模块,除了现有的资源检索、浏览与下载功能外,还应包括课程资源管理功能、BBS论坛、公告栏以及统计信息功能。课程资源管理功能使得教师可以实现远程资源的管理,包括对教参内容进行修改、添加、删除,并建立、修改、删除目录等。同时系统还应支持更多形式的教学参考资源,特别是视频资源。该功能的建立能使教师实现数据库资源与课堂教学资源的动态协调,对于合理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向并拓宽其知识面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将教学资源进行课堂内外的分配,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BBS论坛和公告栏可以建立起师生沟通的新平台,扩展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延伸了课堂教学,使师生可能就更多有益话题进行交流,还可以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同时也便利了师生教学信息的传递。统计功能使教师能查看系统的统计报告,为教师提供了资源评价的依据,增加了其对数据库功能发挥程度的把握。面向学生的模块也应相应地包括检索、浏览、下载以及BBS论坛等。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的复合模块设置是数据库功能发挥的关键。

2. 教学参考资源的内容设置。

教参资源的内容设置是教参数据库发挥教学辅助功能的基础,是数据库效用评价的核心。在教参资源的内容选择上应至少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数据库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协调。教学参考资源是教学辅助资源,其价值体现在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与促进两个方面。因此,教师上传至数据库中的资源既要在体系上与课堂传授知识保持衍接,又要同时在深度与广度上有所拓展,以达到激发兴趣、促进思考、学以致用的目的。其次是应保证教参资源的时效性。由于教参资源中将大量涉及基本原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伴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教参资源也应保持较强的时效性,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最后要保持教参资源在形式上的多样性。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展现的教参资源是数据库与传统纸质文献的一个重要区别。因此,在一定量的电子文献的基础上,数据库资源应尽可能增加一些影像资料,以充分发挥数据库形式灵活的优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3. 数据库功能发挥的技术支持。

教参资源数据库的功能需要依托一定的技术支持才能实现,同时,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在技术上还应满足人性化交互界面及可扩容性的要求。利用目前电子商务流行的三层结构的解决方案,即前端浏览访问层、中端应用服务层和后端数据库支持层,就可以在技术上保障数据库的功能发挥。浏览访问层处于平台前端,是用户的合作界面。当客户端发出一个HTTP请求后,就可以浏览到经过Web服务器解释过的页面。应用服务层处于平台的中端,它的加入能减轻管理开发人员的负担,更明显地提高服务器的效率。数据支持层处于平台后端,它是数据库系统和数据集中存储系统。它负责建立并维护向不同数据库的连接,进行数据库连接的安全性检查,接受客户端的命令请求,执行SQL命令,并向客户端返回数据库操作结果。

4. 版权保护的技术处理。

从来源上看,教参资源主要从以下几种途径获取。其一是将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其二是利用学校购买的数字资源,包括以有形载体出版发行的数字出版物,以及以网络这种无形载体方式发行的网络数字出版物,如电子书刊、数据库等。第三类是直接从网络上搜集到的资料。显然,在这些教参资源的搜集与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版权问题。因此,在版权保护方面,教参资源数据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在馆藏作品数字化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属于版权保护期的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和相关使用,对版权没有针对网络环境设置相关的合理使用条款的资源,将版权作品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播,必须征得版权人的许可,并支付一定的版权使用费。其次,在资源传播的过程中,应建立起完善的用户身份证系统,通过技术措施,如IP限制与口令登录,保证只有正式注册的用户才能进入教参系统。另外,系统还应在显要位置上发布版权声明,告知用户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使用作品。

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依赖于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其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对更多信息的获取。如何对课堂以外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加以激发和引导是高校教学改革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参考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提供了平台,教师通过教参资源的设置能极大地丰富信息的传递,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并推进远程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目前,中国高校教学参考资源数据库已实现了可观的资源积累,其教辅功能进一步发挥后,必将会对教学活动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摘要:教学参考资源是重要的教学辅助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以及创新教学模式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参考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由于在信息存储量、表现形式以及信息可获取性等方面具有相对于传统资源的明显优势,教学参考资源数据库将在高校教学与科研活动中发挥更为显著的功能。数据库功能模块的设置、教参资源的内容设置、数据库运行的技术支持以及版权问题的处理将是数据库作用发挥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高校,教学参考资源,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史英.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建设的探讨[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3):62-64.

[2]张绍武,张桂玲.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中的版权保护研究[J].情报杂志,2006,(3):105-107.

[3]汪雪兴,黄真,沈晓欢.多媒体教学参资源平台的构建[J].上海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研究,2005,(2):20-22.

[4]殷沈琴,葛家翔.电子教学参考资料系统的研究及其基于JSP技术的设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4):52-55.

[5]董旭东,艾伦.基于Web Service的教学资源库架构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3):36-38.

参考数据 篇7

目前常用的光缆故障定位方法是先采用OTDR初步测算光缆故障距离, 然后再结合光缆线路GIS数据信息精确确定光缆线路故障的实际地理位置[1]。这种光缆故障地理位置定位方法对于较为明显的故障现象 (如施工、挂断、挖断等) 比较有效, 定位精度较高, 但对于在中原地区常发生的直埋光缆被盗墓工具洛阳铲挖伤、挖断, 架空光缆被刀割伤、枪打穿, 管道光缆被同行施工时挤伤等不易发现的故障, 则故障定位精度较差, 常常耽误大量的光缆抢修时间, 严重影响光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给运营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 我们根据自身经验, 归纳出光缆故障地理位置与线路自身之间的规律, 通过建立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数据表, 即采用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数据表法, 缩小寻找光缆故障的区域, 以准确、迅速对光缆故障的地理位置进行定位。

1 影响光缆故障精确定位的因素

根据我们多年从事光缆抢修工作的经验, 影响光缆故障精确定位的因素有OTDR定位的局限性、光缆结构的特殊性、光缆敷设距离的多变性等[2,3]。

1.1 OTDR定位的局限性

采用OTDR对光缆故障地理位置定位时, 测得的数据是光缆内光纤的长度 (简称纤长) , 而纤长并不是故障的实际地理位置, 即便一些OTDR能测出光缆长度 (简称缆长) , 但因线路敷设原因, 同样与故障的实际地理位置有差异, 光缆抢修人员仅能判定光缆故障发生在光缆线路的某个区域范围内, 因此仅依靠OTDR定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光缆故障的地理位置的准确定位, 还需要分析OTDR测得的光缆故障点的纤 (缆) 长与光缆线路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 以缩小寻找光缆故障的区域, 以准确、迅速定位出光缆故障的地理位置。

1.2 光缆结构的特殊性

光缆结构的特殊性也会影响光缆故障地理位置的精确定位。光纤并不是水平放置在光纤束管内的, 而是自然弯曲松弛地置于光纤束管内, 有一定的光纤余长, 以保证光缆受到外部拉伸时, 缆内光纤不易受拉断裂, 并且光纤束管成缆时还有一定的绞入率。因此, 光缆长度L0与光缆内光纤长度L有如下关系:

式中k为光缆的绞入率。光缆生产厂家在产品出厂时, 每盘光缆上都标有以米为单位的光缆长度, 标明光缆的A、B两端, 产品说明书上注明光缆的绞入率。此外, 光缆施工结束后, 光缆接头盒内盘留的光纤也给光缆故障地理位置的定位精度带来误差。

1.3 光缆敷设距离的多变性

理想状态下, 光缆是平行地面敷设的, 无任何弯曲, 无预留, 每盘光缆的长度等于其敷设的地面距离。但实际上, 光缆敷设区域的地形高低不平, 坑坑洼洼;光缆敷设时必须有预留;光缆在敷设过程中一定会产生自然弯曲, 直接影响着光缆的地面敷设距离。因此, 光缆敷设距离的多变性会影响光缆故障地理位置的精确定位。如要实现光缆故障地理位置的准确定位, 必须考虑光缆线路上预留、地形起伏幅度以及光缆敷设过程中本身固有的自然弯曲对光缆敷设距离的影响。

2 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数据表的建立

采用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数据表法对光缆故障地理位置定位时, 需要在光缆线路上选取有限个地物参考点, 利用这些地物参考点与缆长之间的对应关系, 归纳出光缆线路上地物参考点与纤长之间的对应关系数据表, 作为光缆故障地理位置定位的依据。

2.1 光缆线路上地物参考点选取的必要性

光缆的敷设距离受敷设过程和光缆经过的地形影响, 光缆故障地理位置和线路上标识物、光纤 (缆) 长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光缆故障必定位于线路上可以选择的某两个标识物之间, 而这两个标识物之间的地面距离又可以人为地选取在很短的距离范围内, 使得光纤余长和光缆绞入率引起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以及光缆敷设过程产生的自然弯曲和地形起伏引起的光缆敷设距离变化也可以忽略, 因此按此思路, 我们在光缆线路上连续选取有限个地物标识物作为光缆地理位置参考点, 使得光缆地理位置参考点之间的地面距离几乎接近于光缆的缆长, 缆长几乎接近于纤长。此时, 当OTDR测得光缆故障点纤长数据时, 我们就可先判断光缆故障位于哪两个地理参考点之间, 再以这两个参考点为起点, 通过式 (1) 判断、定位查找光缆故障。通常光缆线路上选定的地物参考点密度越高, 光缆故障地理位置的定位精度就越高。

2.2 光缆线路上地物参考点的选取规则

地物参考点的选取规则是:能够准确反映光缆故障点与线路上地物之间的关系, 且地物参考点具备永久性, 便于采集地物参考点数据和建立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与缆长对应关系数据表, 达到忽略误差因素的目的。在实际采集数据时, 直埋光缆应在线路敷设时采集, 架空光缆、管道光缆可在施工后采集。光缆施工完毕后, 光缆线路上的接头盒、标石、人井、线杆必须选为光缆线路上地物参考点, 然后再对整个光缆路由上的其它地物标识进行风险评估, 将易发生光缆故障的地点 (如护坡、路口、桥洞、线路转弯点等) 作为补充参考点, 以提高光缆故障地理位置的定位精度。

2.3 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数据表的建立

首先根据上述规则选取线路地物参考点, 将光缆施工时每盘光缆敷设路由范围内所有地物参考点制成一张表, 然后扩展至整个光缆线路段, 最后完成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数据表的建立, 如表1所示。表中数据每盘光缆按A、B端采集, 每相邻接头之间缆长为Lm, 可选取nm个参考点 (m∈N, n∈N) , xnm为光缆上标识的米数, x′nm为对应的纤长, 每个光缆接头盒内余留纤长为a, 线路段总纤长L的计算公式为:

若以后光缆线路因故障增加接头盒时, 可按此法重新采集相邻光缆接头盒之间光缆线路数据, 并加入线路上风险系数较高的地物参考点, 建立新的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数据表, 同时标明光缆线路上预留光缆的位置。

2.4 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数据表中误差的修正

由于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数据表中线路段总纤长L的计算值和光缆的绞入率、光缆接头盒内余留纤长相关, 但绞入率仅是一个约数, 本身就含有误差, 并且光缆接头盒内盘留的纤长a也是一个范围值 (1.2~1.8m) , 因此必须对线路段总纤长的计算值进行修正。修正时, 可采用OTDR以远端监测的方式, 在光缆接头处对L进行第一次修正;之后, 假设光缆绞入率产生1m误差, 通过在光缆米数标识相距百米的最近地物参考点处人为弯曲光缆, 以OTDR能够测出数值为宜, 且测试完成后不破坏光缆结构, 对L进行第二次修正;最后利用历次光缆抢修数据对L进行第三次修正, 并增加地物参考点数据表单。经过第三次修正, 线路段总纤长L减少上述因素带来的误差, 将更接近实际情况。

3 故障定位步骤

采用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数据表法光缆故障地理位置的定位步骤如下:a.通过OTDR测得光缆故障的纤长, 根据式 (2) 判断光缆故障位于线路上哪两个相邻光缆接头盒之间;结合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数据表获得缆长Lm。b.计算光缆故障点至线路上最近接头盒的缆长N=Lm- (M-L-a/2) / (1+k) , 其中M为技术员测得的光缆故障的纤长;结合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数据表确定光缆故障位于线路上哪两个地物参考点之间和相应的光缆米数。c.利用整个光缆线路的总纤长, 从相反方向计算一次, 反方向获得地物参考点位置, 同样查表获得相应缆米数。d.综合评估两次查表的结果, 所得的地物参考点应是一致, 光缆故障地理位置在光缆线路上标识某个米数附近, 误差一般不超过10m。e.根据相关地区可能出现的光缆故障现象进行寻找。从上述光缆故障地理位置的定位步骤中可知, 采用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数据表法省略了打开距光缆故障点最近的一个接头盒, 使用OTDR对光缆故障进行的二次定位, 避免了传统的仅通过式 (1) 和式 (2) 粗略定位带来的效率低、误差大的不足。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数据表法最大程度减少了光缆故障地理位置的定位误差, 提高光缆故障地理位置的定位精度和定位效率。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的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数据表法源于笔者对光缆抢修工作遇到的多起光缆故障定位困难事件的思考与总结, 该方法给光缆故障地理位置定位提供另一种思路。在实际运用中, 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数据表法对于不易发现的故障现象 (诸如直埋光缆被盗墓工具洛阳铲挖伤、挖断, 架空光缆被刀割伤、枪打穿, 管道光缆被同行施工挤伤等) 的光缆故障地理位置的定位十分有效、便捷, 并且对于故障现象明显的光缆故障也只需确定其在某两个地物标识参考点之间, 即可快速准确定位。同时, 光缆线路地物参考点数据表法还可用于快速培训光缆抢修技术骨干, 以及迅速提高光缆抢修人员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参考数据 篇8

与会代表与专家围绕着大数据及大数据标准的需求、参考框架、行业应用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分享了企业对大数据的应用,对《白皮书》的完善提出了积极的意见与建议。

《白皮书》介绍了目前国内、国外主要国家在大数据发展战略、技术与应用方面的布局与实践,以及ISO/IEC JTC1、ITU和NIS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和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标准工作组、SOA和云计算工作组等国内标准化组织在大数据标准化方面的工作情况。从数据生存周期的角度提出大数据的技术参考模型,分析在应用、技术、产业、社会等综合环境下,大数据发展的关键技术,同时抛开其他影响因素,从数据自身的角度提出在不断创新的应用与服务模式下,大数据的标准体系框架和大数据标准体系表。结合当前对于大数据技术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分析,根据开展的大数据技术、应用、产业与标准化调研工作,分析提出近期急需重点研制的标准项目。从大数据政策法规、大数据核心技术、开放数据集、大数据服务和大数据标准化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大数据工作重点建议。

参考数据 篇9

一、2015年暑期档网络电视剧的分布情况

2015年暑期, 8家主要视频网站 (腾讯、爱奇艺、优酷、土豆、迅雷、搜狐、乐视、芒果TV) 共有9000部电视剧可供在线播出和点播, 累计产生724亿点播量。

(数据来源:上海纬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微信平台纬岭视线VLinkage)

其中点击量排行前三的电视剧占据28%的总流量, 其他8997部电视剧瓜分了剩余的72%流量, 排名前三的电视剧名称及点击量分别为《花千骨》121亿、《克拉恋人》60亿、《偏偏喜欢你》22亿。累计点击过亿的电视剧数量为76部, 过10亿的电视剧数量为14部, 过100亿的电视剧数量为一部 (《花千骨》) 。纯网络剧在暑期网络剧的总流量占比为8.6%, 体量相对较小, 这其中《盗墓笔记》17.6亿、《无心法师》5.9亿、《屌丝男士4》4.4亿, 分别排名前三。

从分析数据看来, 各大视频网站热播的电视剧主要集中在全网热剧和独播剧。例如, 《花千骨》《克拉克恋人》同时进入腾讯、优酷、爱奇艺前三, 腾讯独播剧中《华胥引》排名腾讯前三, 爱奇艺独播剧《盗墓笔记》排名爱奇艺第二。

当前中国, 电视观众逐渐减少的同时, 视频网络用户不断增长, 而互联网用户基本不看电视或者看电视时间明显减少的现状非常明显。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3年6月30日,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 普及率达到44.1%;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64亿。其中, 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在2012年底即达到3.72亿, 网民使用率达到65.9%, 目前比2012年增长达18.9%。正因为网络视频用户的巨大受众, 网络剧播放带来的巨大流量, 带来了网络剧蓬勃发展的新时机。

二、现象解读和特征分析

结合视频网站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市场需要, 目前传统广播影视机构纷纷建立新媒体运营机构, 力图转型为新型视听节目服务商, 实现内容的多屏分发、多屏合一, 多屏播放, 网络剧本身具有的新媒体特征和传播优势将使网络剧在数量上的增长势不可挡, 其具体特征如下:

(1) 平台优势:交互式的技术支持。大数据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数据“记录在案”。对于网络剧的收视观众来说, 无时间限制、广告干扰少、无限次观看的优势使得观众逐渐形成自己的收视习惯, 网络剧的播放平台收集所有网友的一切原始的收看记录和行为, 比如观众在哪个地方按了暂停键或者回看, 哪个地方快进甚至跳过, 这些都被存档保留。对网络剧制作方来说,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归类分析产生以下结果:观众的喜好、收视习惯、收视需求。当在某个节点做了快进或者回放的动作的观众达到一定数量时, 说明这种动作具有某种程度的普遍性, 这对制片方极为有用。“艺术是这样一种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 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 也体验到这种感情。”[1]观众的每一次搜索、评论、转发、收藏等都呈现出个体的收视习惯以及需求, 当这些相同或相似数据累计到一定程度, 就变成了观众群体的收视习惯和需求, 制片方可以利用这些数据结果来锁定受众, 观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上传数据到平台来表达个性化的收视诉求。

(2) 内容优势:个性化的内容资源。根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 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的规定, 提供传播的网站需要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以及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在节目播出前由播出平台自我审查后便可播出。虽然网络剧播出前也需要进行审查, 但由于网络剧自审自播无须广电总局备案与审查, 因此网络剧较传统电视剧来说内容更为个性化, 制播环境更为宽松、题材更为广泛, 制播合作模式更多样灵活。目前网络剧的制播合作模式分为以下几种:制播合一, 视频网站自行投资, 并组建制作团队自行制作, 由网站提供播出平台;制播分离, 视频网站不参与剧目的投资与制作, 仅提供播出平台, 并以播出平台资源与剧目的投资制作方共享收益;制播合作, 视频网站投资, 专业机构承制, 视频网站为唯一的版权方等。

(3) 市场优势:植入性的广告效应。网络剧带来的广告收入主要包括剧集本身嵌入的广告收入、冠名收入, 以及作为视频内容创造的贴片、暂停广告位等产生的广告收入。其中网络贴片广告等按照CPM (千人点击率) 计价, 而植入广告、冠名收入等则根据剧目本身的受众与广告主的品牌契合度等进行协商作价。由于网络剧审查限制少、互动性高、制作与播出快、产品传播时效性强。这些网络剧的平台优势和内容优势, 以及受众群体的特征, 使得越来越多的广告商选择投放网络剧的赞助商广告以及植入广告, 其主动点播的方式使植入广告模式也更易被接受。随着视频广告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增长, 以及视频网站播出平台的开放性特点, 各大视频网站采取了积极的扩张策略, 网络剧的市场越来越受到相关产业机构和广告商的青睐。据统计, 全国在线视频行业收入2010年只有31.4亿元, 2011年翻番达到62.7亿元, 2012年达到92.5亿。视频网站的媒体价值被逐步认可, 其广告效应和市场效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各大视频网站的广告数量也稳步增加。根据艾瑞市场咨询的预测, 中国视频广告产业在2013年至2015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7%, 在线展示广告和电视广告的比重, 将由2012年的21%:6%, 增加到2015年的37%:14%, 2015年视频广告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68.9亿。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数据分析永远无法替代内容生产, 影视剧作的呈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命题, 简单叠加情节、同类型题材重现、剧本创作与改编、主创人员和团队建设等不可控因素和可量化元素的合理使用才能保证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 但是仍然无法保证作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收视成功。因此, 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思维变革的同时, 既要发挥大数据为电视剧的生产、评估、发行各个环节提供的有力科学数据支持, 又要善于分析数据, 倾听观众需求、理解观众行为, 增加网络剧项目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职学校班级建设下一篇:新型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