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红豆杉

2024-11-29

东北红豆杉(共4篇)

东北红豆杉 篇1

1 红豆杉的特点

1.1 红豆杉的形态。

东北红豆杉, 别名紫衫, 为红豆杉科, 红豆杉属。常绿乔木, 高达20米, 树皮红褐色, 有浅裂纹。枝条平展或斜上直立, 密生;小枝互生, 基部有宿存芽鳞;一年生枝绿色, 有光泽, 下面有两条灰绿色气孔带。种子紫红色, 有光泽, 卵圆形, 假种皮红色。花期3~4月, 种子9月份成熟。

1.2 红豆杉的习性。

耐荫树, 生长迟缓, 浅根性, 侧根发达, 喜生于富含有机质潮润土壤中, 性耐寒冷, 在空气湿度较高处生长良好。在自然界, 如长白山中, 见于海拔500~1000m地带, 常与其他树木混生, 未见有成纯林者。可天然飞籽繁衍。本树寿命极长, 国外有达千年的古树。

1.3 产地分布。

产于我国辽东部、吉林及长白山区, 俄罗斯东部, 朝鲜北部及日本北部亦有分布。

2 红豆山的播种育苗技术

2.1 种子的层积处理。

红豆杉属植物的种子具有休眠习性, 低温处理有利于打破休眠。秋末冬初采收的果实, 除去红色假种皮和果肉, 洗净后与湿沙混合, 贮藏于低温处, 保持湿润。经历了冬季、春季与夏季后, 大部分种子的休眠被打破, 可以在秋季播种, 也可以保存到第三年的春季播种, 出苗率可以达到70%以上。

2.2 播种育苗。

播种育苗:选择肥沃疏松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且排水良好地块作为苗床, 也可以因地制宜在松树林下整地育苗。整地时, 施入充足的腐熟基肥分厢作床, 床高15~20厘米, 宽1米, 整平厢面后用15厘米宽的木板压出播种沟, 深2厘米, 播种沟距离20厘米。播种时实行条播, 粒距5~7厘米;播种后用土壤盖种子, 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红豆杉幼苗怕强日照, 故幼苗期注意遮荫, 播种时覆盖稻草以不见土为宜, 苗期搭建荫棚, 透光度在30~40%左右。苗期要勤除草, 15~20天浇1次淡尿素水或清粪水促苗。随着幼苗的生长, 可以逐渐增加光照, 1年后可露地移栽。

3 扦插育苗技术

3.1 插苗准备。

每年5~6月份剪取当年半木质化的枝条作为插条。将枝条剪成长度为15~20厘米长的小段, 并剪去下部小枝和针叶, 然后基部浸入100mg/L吲哚丁酸中浸泡4~6小时或用200mg/L生根粉溶液浸泡8~10小时。

3.2 扦插方法。

将处理过的插穗插入备好的河沙苗床上或石加风化沙 (1:1) 锯木基质上, 扦插深度3~5厘米, 株行距8~10厘米。插后随即喷透水, 苗床上用塑料薄膜拱罩保湿, 并荫蔽, 一般地温保持20~30℃。起初每天喷水2次, 2周后每天1次。插后40天后可以生根, 至60天时85%以上的插条生出2~5条不定根。

3.3 幼苗管理与出圃造林。

幼苗越冬管理:幼苗怕霜冻, 冬季须拱棚保湿护苗, 塑膜上加盖草帘更好。幼苗移栽炼苗:播种苗或扦插苗经培育一年后, 均应移栽炼苗, 按株行距25~30cm把苗移栽到露地苗床上, 搭1.5m高的六阴四阳的遮阴棚, 常浇水, 见苗退黄是追施淡尿素水或清淡粪水, 培育壮苗。出圃造林:经炼苗一年的红豆杉苗, 苗高40~60cm时可出造林。冬末早春栽培好, 定植株行距1.6m×2m。栽培5年可全株卖给制药厂, 1株价值80~100元。

4 红豆山的病虫害防治

4.1 温室消毒。

在扦插前, 对温室进行消毒十分有效。消毒方法: (1) 温室框架消毒, 应用磷酸三钠、硫磺、福尔马林等杀虫、杀菌消毒剂喷雾或熏蒸温室内的钢筋支架、走道及四周塑料膜; (2) 土壤、基质消毒, 应用福尔马林、溴甲烷、夏季自然高温消毒土壤、基质; (3) 滴灌系统消毒, 应用硝酸、福尔马林溶液对滴头、滴管、砂滤器、母液罐冲洗、浸泡消毒; (4) 蓄水池消毒, 清除池底杂物、污泥、清水冲洗水池, 然后用福尔马林或其他消毒剂消毒蓄水池。

4.2 生态防治。

通过对温室内温度、湿度的调控, 使温室的气温保持在夜间15℃~18℃, 白天25℃左右, 昼夜温差不超过10℃, 这样可以将温室的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下, 南方红豆杉扦插苗叶面则不会产生水膜, 病原菌就无法侵入叶组织导致发病。采用加热技术是控制温室内温度、湿度的有效措施之一。

4.3 生物防治。

是应用微生物制剂和捕食性或寄生性的有益昆虫 (即天敌) 控制南方红豆杉扦插苗病虫害的技术:应用杀虫素等生物杀虫剂防治蚜虫、叶螨等害虫;使用食蚜瘿蚊、桃蚜茧蜂、智利小植绥螨等天敌控制南方红豆杉扦插苗等害虫。

4.4 药剂防治。

在上述四种防治技术的基础上, 如果茎腐病、白绢病、蚜虫仍有发生危害, 可选择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防治1~2次。

5 红豆杉的应用价值

5.1 药用价值。

据资料显示, 在我国古代, 《本草推陈》中记载紫衫可入药, 用皮易引起呕吐, 用木部及叶则不吐。且, 利尿、通经。治疗肾脏病、糖尿病。现金世界各专家指出紫杉醇是抗癌药物不可或缺的成分, 对卵巢癌、细胞性肺癌、前列腺癌、胃癌、白血病具有极好的疗效。

5.2 优良的观赏树种。

红豆杉属常绿乔木, 四季常青、树干通直圆满、树形古朴、叶子排列整齐, 树冠塔形, 颇为美观。秋后肉质假种皮肉质红色的果实满枝, 在绿色丛中景色诱人, 美丽大方, 是优良的观果, 观叶树种。适合种植在山坡、谷地、草坪、池边或者树丛作为下层配置, 或者栽培在庭院、公园、街道、门庭绿化, 或者制作盆景, 作为插花, 小景点点缀配置等, 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观赏材料。

5.3 室内摆放, 净化空气。

红豆杉属于CAM植物, 此植物全天24小时吸收二氧化碳, 呼出氧气。红豆杉不仅可以吸收一氧化碳、尼古丁、甲醛等有毒致癌物质, 净化空气, 起到防癌、抗癌作用。放在室内给人创造了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

5.4 园林应用。

栽培的东北红豆杉, 枝叶茂密, 树形端正优美, 可在庭院、公园、岩石园、水池边、草地上孤植, 以观赏其美丽端庄之姿。也可以群植、列植作为隐蔽、背景之用, 或予与修剪成型, 以供陈列或绿篱栽植之用。由于其生长缓慢, 枝叶繁多而不易枯疏, 顾剪后可较长期保持一定形状。红豆杉既耐寒、常绿, 又有极强的耐荫性, 所以为高纬度地区园林绿化的良好材料。但我国应用者很少, 今后可扩大繁殖推广。至于“矮丛”红豆杉等品种, 更宜于作高山园、岩石园材料或盆栽装饰用。

5.5 木材的应用。

红豆杉木材致密坚硬, 材质耐朽, 美丽而芬芳, 不易开裂合伙反翘, 是室内装修, 精美家具及雕刻的良好材料, 红豆杉属于高等木材。

5.6 盆景材料的应用。

红豆杉具有耐荫性强, 生长缓慢, 耐修, 因此是制作盆景的良好材料, 可根据扦插苗和实生苗各个不同个体的形态, 进行定型培养和造型, 配合其他盆景材料, 制成具有诗情画意的盆景作品。

5.7 其他用途。

红豆杉种子可榨油, 且出油率高, 其种子榨出来的油中含蛋白质、总糖、脂肪, 可用作工业用途;果实的假种皮味甜可食, 可山区放牧、砍柴及鸟类食用, 但人一旦误食, 则有可能出现头昏、瞳孔放大、恶心、呕吐、肌无力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

6 结论

我国的红豆杉资源和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虽占一半以上, 其具有喜荫, 抗寒的特点, 要求土壤PH值在5.5~7.0, 可与其他树种或果园套种, 管理简便, 每亩可定植种苗2000株, 三年后年产枝叶1吨以上, 房前屋后, 荒坡空地, 道路两旁也适宜种植, 一次种植, 长年受益, 效益显著。红豆杉树形美丽, 果实成熟期红绿相映的颜色搭配令人陶醉, 可广泛应用于水土保持林、园艺观赏林。是新世纪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秀美山川的优良树种。

摘要:东北红豆杉具有喜荫、抗寒的特点, 要求土壤PH值在5.57.0, 可与其他树种或果园套种, 它的栽培管理简便, 红豆杉可以通过种子和扦插两种途径进行繁殖。它不但侧根发达、枝叶繁茂、萌发力强, 而且适应气候范围广、对土质要求宽, 还耐修剪、耐寒、耐病虫害, 东北红豆杉在民间传说中, 素有“风水神树”之称。

关键词:红豆杉,栽培,应用

东北红豆杉及其培育技术 篇2

1特性与价值

1.1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乔木或大灌木, 树冠倒卵形或阔卵形。树皮红褐色或灰红色, 薄质, 片状剥裂。枝条密生, 小枝带红褐色, 一年生枝平滑无毛, 呈浓绿色, 秋后呈淡红褐色。叶生于主枝上者为螺旋状排列, 在侧枝上叶柄基部扭转向左右排成不规则两列。叶线形, 半直或稍弯曲, 长1.5cm~2.5cm, 宽2.5mm, 表面深绿色, 有光泽。雌雄异株, 球花生于前年枝的叶腋, 雄球花具9~14雄蕊, 雌球花具一胚珠, 胚珠卵形、淡红色, 直生。种子卵形, 成熟时紫褐色, 有光泽, 长约6mm, 直径5mm。外覆上部开口的假种皮, 成熟时倒卵圆形, 成杯状, 浓红色, 肉厚, 富浆汁。花期5—6月, 种子9—10月成熟。寿命为200~300年。

1.2 生物学特性

性喜凉爽湿润气候, 幼树时喜荫庇, 7~8年后喜光, 抗寒性强, 可耐-30℃以下的低温, 最适温度20℃~25℃, 属阴性树种。喜湿润, 怕涝, 适于疏松、微酸性、湿润 (土壤含水率40%~60%) 、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忌积水和沼泽地。种子发芽后幼苗生长较慢。4月中旬芽开始膨大, 4月下旬为芽的开放期, 5月上、中旬为新芽展叶期, 老叶脱落更新多在5—6月。扦插繁殖生根不处理, 需经2~3个月才能生根。

1.3 生态学特性

生性耐阴, 密林下亦能生长, 海拔在500m~1200m之间, 林中常与红松, 鱼鳞云杉、臭冷杉、枫桦、色木槭等混生。生于山顶多石或瘠薄的土壤上, 多呈灌木状。具有抗旱、抗寒、适应环境能力强的特点。

1.4 自然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 (吉林省东南部、黑龙江省东部和辽宁东部) 、日本、朝鲜、俄罗斯 (阿穆尔州、库页岛等) 东北亚地区。

1.5 价值

1.5.1 药用价值

以茎、枝、叶、根入药, 有毒。主要成分含紫杉醇、紫杉碱、双萜类化合物, 又含金松黄酮、挥发油、紫杉酚等。有润肺止咳、通经利尿、抗癌功能。叶可通经利尿, 治疗高血压, 并有抑制糖尿病及治疗心脏病之效。从红豆杉中提取出来的紫杉醇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的抗癌药物, 特别是对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白血病等有较好的疗效。

经权威部门鉴定和相关报道, 东北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达万分之三 (据A.G.F.Neto报道) , 是中国境内的红豆杉属树木中在提炼紫杉醇方面含量最高的, 其针叶的紫杉醇含量达0.035%, 远高于其树皮含量0.012%, 因此被认为是有前途的资源植物。

1.5.2 观赏价值

东北红豆杉也是园林、庭院绿化、美化的佳品, 是目前最珍贵稀有的高档绿化树种, 可孤植, 对植或丛植等, 可修剪成各种几何图形, 也可做盆景和常绿绿篱材料。具有独特的盆景观赏价值是东北红豆杉的又一大特色, 应用矮化技术处理的东北红豆杉盆景造型古朴典雅, 枝叶紧凑而不密集, 舒展而不松散, 红茎、红枝、绿叶、红豆使其具有观茎、观枝、观叶、观果的多重观赏价值。光滑的红茎代表坦荡与高贵, 常绿的针叶表达坚毅与永恒, 酷似“相思豆”的红豆彰显了爱心与思念。整株造型含而不露, 超凡脱俗,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东北红豆杉因其资源稀少, 被列为我国一级珍稀树种加以保护, 是全世界公认的植物界“大熊猫”。

2 实验地区概况

实验地位于黑龙江省南岔林业局南岔森林经营所。南岔位于东经128°49′~129°46′, 北纬46°36′~47°24′, 平均海拔550m, 坡度15°以下, 年降水量650mm, 年平均气温1.4℃, 月平均最高气温20.9℃, 月平均最低气温-19.4℃, 年积温2 200℃左右, 无霜期110d左右。土壤为森林暗棕壤, 土层厚15cm~25cm, pH值在5.5~6.5之间, 为微酸性土壤。

3育苗技术

3.1 选地与整地

选山地阴坡、稀疏林地, 土壤疏松湿润肥沃, 排水量好的砂质壤土种植。沼泽地、黏土或干旱高地不宜种植。育苗地应选靠近水源, 疏松肥沃排水量好的砂质壤土, 稍有遮荫的土地最好。施底肥, 以有机肥料为好, 拌入地虫杀星、锌硫磷、代锌森、多菌灵等防治病虫害药剂深耕25cm~30cm入土, 耕后整平耙细, 作床宽1.1m、高15cm~20cm、长10m~20m。

3.2 扦插育苗

由于红豆杉种子后熟期较长, 具有双休眠特性, 需经两冬一夏方可发芽, 因此现阶段东北红豆杉的繁殖主要以扦插为主。

3.2.1 扦插基质

可采用成本低廉的细河沙, 喷灌设施用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装置或简易喷雾管即可, 遮荫采用透光度25%~30%的遮阴网。

3.2.2 扦插材料

最好选用当年生枝和2年生枝条, 为充分利用资源, 插穗长最好为6cm~10cm, 剩余枝条可剪切重复利用。剪好的穗条应30~50为1捆, 放置在无风、背荫处, 并经常喷水, 以保持湿润。由于生根能力差异较大, 为减少生产成本, 提高资源利用率, 最好选用生根率高的无性系或单株, 采穗时最好选择树冠中下部外围生长健壮的枝条。有条件的地方, 最好选用经过人工繁育的采穗圃穗条。

3.2.3 激素处理

实验表明, 东北红豆杉是一种容易扦插成活的植物, 用吲哚丁酸、萘乙酸、吲哚乙酸、ABT2 (生根粉2号) 、ABT1 (生根粉1号) 分别进行实验, 用吲哚丁酸100μg/g处理, 45天开始生根, 65天基本出齐;ABT2号对东北红豆杉扦插有一定抑制作用; ABT1号生根粉用50μg/g药液浸至插穗基部2cm, 浸泡时间24小时, 种穗为倒“T”型插穗伤口愈合面积100%, 生根率达98%, 插穗在45~60天后在下切口的韧皮部周围, 距下切口1mm~3mm处开始生出一些乳白色圆柱形的根, 三个月左右根系即达3cm~5cm长, 同时顶芽开始生长, 经三个月的生长可达到2cm左右。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生根率的影响极为显著:50μg/g生根率为56%;100μg/g生根率为30%;150μg/g的生根率为27.2%。用萘乙酸50μg/g药液的不同处理时间的生根率结果的差异为:浸泡时间为24小时、30小时、40小时, 其生根率分别为34%、57%、45%, 结果证明浸泡20~30小时之间为最佳的浸泡时间。

3.2.4 扦插时间

东北红豆杉是全期生长型树木, 春夏秋三季均可扦插, 但最好选择在春季4月中下旬, 这时扦插的苗木, 由于生育期长, 根系发展良好, 移栽成活率高。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温室内进行嫩枝扦插。

3.2.5 扦插深度

插前剪去插穗下部的小枝和针叶。扦插深度为插穗1/2左右, 即10cm插穗, 插入基质中部分为4cm~5cm。插穗株、行距根撕中穗规格的不同, 可定为2.5cm~3cm、3cm~3.5cm、3.5cm~4cm、4cm~4cm。实际操作每平方米扦插650~1300株。

3.2.6 插后管理

插后浇透水, 插床用薄膜拱罩保湿, 每日喷水二次。两周后每日喷水一次, 插后一个半月发根。东北红豆杉生长缓慢, 造林移栽宜用大苗, 因此扦插苗需在苗床培育1~3年。插穗生根成活后继续在苗床中培育, 管理上仍以保湿为主, 夏季有散射光或约10%~50%直射光即可, 用遮荫网遮荫。第2~3年需逐渐增强光照, 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宜随浇水施液体肥料3~6次, 可选用多元复合肥, 水溶后施入。注意松土、除草作到畦面无杂草。适宜移栽的苗高以30cm~60cm为宜。

4造林技术

4.1 造林方法

选择4~5年生苗造林, 苗木适应性强, 抚育成本低。可按行距80cm、株距70cm定植于阴山或平地。平地定植最好要在苗坑内施足厩肥和适量的氮、磷、钾无机肥。在定植前最好用多菌灵溶液浸泡消毒, 苗植入坑穴埋土踩实后, 根际浇灌一水勺1000倍液“沃土安”等土壤农残降解剂, 再灌透定根水。定植7~10天后, 用97%“恶霉灵”3000倍液根际浇灌, 消除土传病害, 预防苗木立枯、根腐等根部病害。7~10天一次, 连灌两次。

4.2 技术要点

由于东北红豆杉苗木根系发达, 造林时可适宜地切去部分根系, 严禁长时间地将苗木根系暴露于空气中, 应随起随造林, 避免窝根, 植后要踏实, 避免透风。长途运输苗木应使用吸水剂, 以防苗木失水, 造成造林成活率下降。抚育时以穴面除草即可。

5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 积极消灭”的方针, 为防止苗木猝倒病, 可喷雾1∶1∶ (100~120) 波尔多液, 如发现苗木病症要及时喷施75%甲基托布津、70%代锌森、敌克松、多菌灵、三唑类等杀菌剂;4—9月要密切注意虫情预测, 一旦发现害虫, 要及早防治。化学防治可用地虫杀星、锌硫磷、毒死蜱、百树得、杀螟松、敌百虫等药剂, 并需反复使用;物理防治可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成虫。

摘要:东北红豆杉为濒危植物, 其成分紫杉醇等有极高的药用价值。通过对东北红豆杉的实验研究, 提出了从育苗到造林的人工培育技术。

关键词:东北红豆杉,特性,育苗,造林,技术

参考文献

[1]郑万均.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2]张佐玉.红豆杉属幼苗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 2000, 17 (3) :225-231.

东北红豆杉 篇3

东北红豆杉 (Taxus cuspidate sieb.Et Zucc.) 别名:紫杉、赤柏松。是我国4种1变种红豆杉之一。为紫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植物。阴性树种, 通过多年的栽培观察发现, 幼年非常耐阴, 喜欢伴生。密林下亦能生长, 多年生, 不成林, 是集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珍贵树种, 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东北红豆杉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作为稀有植物在集安中部植物区有零星分布。近几年, 人工栽培的紫杉炒作的吓人, 一般高30~50 cm, 小苗3.00~4.00元一株;高1 m左右, 70.00~80.00元;1.5 m的, 一般都在100.00~200.00元之间;1.5 m以上的, 300.00~500.00元;2 m以上的, 3000.00~4000.00元;冠幅达2 m的, 1万元左右;2.5 m以上的, 1.5万元。据说, 在一些地区的黑市上能卖出更高的价钱, 一般成年野生可以卖到3~5万元, 甚至一些时候交易价高达10万元以上。2002年, 被神舟四号飞船带入太空, 在美国白宫、英国白金汉宫、联合国总部都有其倩影。2008年, 走进了中南海, 之所以有如此高贵的地位和受到人们的青睐, 皆源于它所具有的五大特点。

2 东北红豆杉的五大特点

2.1“国宝”植物

美国紫杉保护协会主席史坦利·谢尔博士指出, 东北红豆杉是25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树种, 主要遗留在中国, 并传到其它国家, 是珍稀濒危物种, 是植物中的活化石, 自然分布极少, 1994年, 被我国定为一级保护植物, 同时被全世界42个有紫杉的国家称为“国宝”, 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大熊猫”。

2.2 CAM类植物

此类植物全天24小时吸入二氧化碳, 呼出氧气, 而其它植物只能白天吸入二氧化碳, 呼出氧气, 晚上则吸入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 在居室里与人争氧, 所以紫杉与其它植物相比, 最大的优势是适合在室内摆放, 起到增氧效果。

2.3 防癌、抗癌

紫杉不仅可以吸收一氧化碳、尼古丁、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 而且还能吸收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致癌物质, 净化空气。从紫衫可以中提炼出的一种有机物单体, 是国际公认的治癌良药, 起到防癌、抗癌作用, 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性, 被命名为“紫杉醇”。紫杉是所有物种中唯一能提炼紫杉醇的植物。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 从植株中提取的紫杉醇是世界公认的抗癌药, 价格昂贵。

2.4 人们喜爱植物

紫衫称为“长寿树”、“吉祥树”、“黄金树”。具有驱蚊防虫作用, 能伤害树木的害虫绝大部分无法伤害紫杉, 抗病虫能力强, 无需用农药也能健康生长, 生机蓬勃。它的树龄可高达千年以上, 被称为“长寿树”;它红果满枝, 晶莹剔透, 寓意着吉祥喜庆, 所以又称之为“吉祥树”。它全身是宝, 木材是优质红木, 可做高档家具, 果实可做保健品, 根部可做工艺品, 皮与细根是提炼紫杉醇最好的原料, 所以又被称为“黄金树”, 有“生物黄金”之称。

2.5 栽培容易植物

紫衫是极好的栽培观叶植物, 它喜阴湿、避阳光、少浇水, 极好养护, 属“懒人植物”, 盆栽适合居室、办公室、宾馆、饭店摆放及小区、公园等园林城市绿化。在温度高达41℃时, 依然生长良好, 温度在-6℃时还能微长, 在-42℃能露天越冬, 四季常青, 造型美观, 南北适宜, 尤其是北方迫切需求的常绿植物。

总之, 东北红豆杉耐阴、耐温, 属CAM类植物。同时具这三大特性的植物全世界少有, 仅有两三种, 加上其独特的功能作用, 已无任何植物能够与之媲美。当前, 开发东北红豆杉产业是朝阳产业, 是为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 利国利民, 造福人类。

摘要:本文介绍了东北红豆杉的简要、习性、分布及五大特点等基本情况, 展示了东北红豆杉的价值及重要性。

东北红豆杉 篇4

1 插穗的准备

插穗的优劣是决定育苗成功的关键, 准确的把握好插穗的质量有关重要。插穗选择的原则是以2~3年生插穗生根效果最好, 其次是4~5年生。插穗在2~3mm以上为佳, 越粗生根效果越好。在剪取插穗是, 每株树选取的穗数不宜过多, 以免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

选择时, 在含有东北红豆杉的林分内, 挑选生长势良好的个体, 于2006年6月中下旬采穗。按照随采随处理随插的原则, 提前一天采穗。按照不同产地、不同地块进行登记和编号, 分别挂双牌以防止混乱。

2 林地的选择

近自然扦插育苗就是在天然针阔混交林内选择合适的地块进行育苗的一种全新方式, 它具有贴近自然, 环境更适合插穗的愈合与生根, 管理简单方便, 培育出苗木更易于造林成活等优点。

在林地的选择上, 应郁闭度为0.6~0.8的针阔混交林分内, 山中下部, 靠近水源, 且浇排水容易的地方, 作为育苗场地。一般情况下最好育苗场地能够用围栏围上, 以利于管理。采取装容器杯和扣小拱型塑料棚的近自然方法进行育苗, 以便于提高采穗圃的栽植成功率。扦插后, 要每天进行观察, 及时了解扦插生根情况和棚内环境变化情况。对于杯中土壤干旱时, 需要及时浇水等正常管理, 第二年供建立采穗圃用苗。

3 调整育苗小环境

采取扣小拱型塑料棚和装容器杯的近自然方法进行育苗, 以便于提高扦插的成功率。先整地, 把土翻松放在一边, 做1×1m2的洼地, 为摆杯做准备。扣小拱棚面积为1.2×1.2m, 拱棚采用竹劈子搭成, 棚高1m, 以有利于作业为准。

4 装营养杯

采用容器扦插育苗时, 选择高18cm、直径10~12cm, 下部要打上4~5个小孔塑料杯, 作为培养容器。营养土是扦插苗生长的物质保证, 所以装杯时土中, 应加入一定量的氮磷钾肥, 以保证养分的供给。装杯时, 营养土要装实, 上部杯口留1cm的空间, 以利于浇水, 摆杯时要整齐一致。摆完杯后, 及时浇水, 扣上塑料棚, 待扦插插穗时用。

5 插穗的处理与扦插

扦插时间的选择是插穗是否发育良好, 以及在确保扦插后, 插穗能否有足够的时间形成愈伤组织和形成根系的关键点, 所以, 把握好扦插时间是在不同林分环境条件下的关键环节。

多年的试验表明, 扦插时间以6月中下旬为好, 5月、7月效果不佳。扦插时, 把已经采回的插穗按照12~15cm的长度剪好后, 要用激素水溶液浸泡基部后方可扦插。如采用ABT1#生根粉对红豆杉扦插造林最适合的浓度为50~100ppm, 浸泡时间以0.5小时为宜。扦插后, 要每天进行观察, 及时了解扦插生根情况和棚内环境变化情况。对于杯中土壤干旱时, 需要及时浇水等正常管理。

6 扦插后的日常管理

扦插后立即进行浇水, 浇完水后开始用塑料薄膜扣棚, 底边四周用土压上即可。用红色铅油涂在塑料薄膜上, 防止被盗。塑料薄膜上面罩上50%~70%的透光率的遮阴网。把每个棚的不同产地、不同地块的号记录在案, 防止混乱。

7 苗木质量标准

一年生扦插苗木的质量标准要求, 以幼苗颜色正常、有新梢生长, 根系发育良好, 侧根数在5条以上即可。

参考文献

[1]孙凤发, 孙涛等.东北红豆杉扦插繁殖研究[J].人参研究, 2007 (3) :38-39.

[2]郭尔庆, 方军等.东北红豆杉扦插育苗试验[J].吉林林业科技, 2007 (6) :7-10.

[3]程政军, 马妍.东北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 2005 (3) :8.

[4]程广有, 唐晓杰等.东北红豆杉天然群体插穗生根力变异及扦插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3 (6) :23-25.

[5]马小军, 丁万隆等.二年生东北红豆杉扦插苗速生技术的研究[J].中草药, 1994 (8) :429-430.

[6]房伦革, 姚国年.东北红豆杉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 2007 (4) :3-5.

[7]张焕良, 曹长青.东北红豆杉扦插试验[J].吉林林业科技, 1997 (4) :17-19.

[8]王新成, 郑秀财.东北红豆杉薄膜封闭扦插造林试验[J].林业科技, 2000 (4) :6-7.

[9]龙作义, 张玉波等.东北红豆杉插穗与激素对近自然扦插造林质量的影响.经济林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70-75.

上一篇:多元化评价模式下一篇:人才引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