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

2024-07-29

绿野仙踪(共10篇)

绿野仙踪 篇1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

他将卖红茶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他让一杯小小的红茶有了大大的学问,

他创办了全球最大的泡沫红茶品牌——仙踪林。

台湾的特色饮品“珍珠奶茶”,在大陆可谓是家喻户晓。珍珠奶茶具有奶茶的香浓口感和粉圆的嚼劲,一经推出,很快就受到台湾民众的欢迎,并迅速风靡了整个中国,各式各样的珍珠奶茶店也纷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在这些店中,仙踪林茶坊凭借着其产品优质的口味和独特的装饰风格,成为很多朋友喝珍珠奶茶的首选去处,这也使得仙踪林的创始人吴伯超颇为自豪。

绿野仙踪的寓意

仙踪林有两个寓意。一个寓意来自中国的古老传说“八仙会茶林”。相传,八仙一天闲着没事,飞到台湾一片茶林中下棋。棋子起落间,神仙们口渴难耐,纷纷摘下身旁茶叶泡茶喝。不料茶味甚是平淡,雅兴大败。

张果老不慌不忙,起身从怀里掏出一只玉兔,放到茶树下。半晌,摘下茶叶,重新泡上新茶,悠悠的茶香扑鼻而来。众仙啧啧称奇,尽兴而去。

台湾商人吴伯超,据此创办了以兔子做标志的“仙踪林(rbt)”品牌。现在,它已是全球最大的泡沫红茶生意的品牌,也是华人创办的最大的国际特许经营品牌,连续多年蝉联中国优秀特许品牌。

另一个寓意来自美国的著名童话《绿野仙踪》。小女孩多萝茜被风卷到了一个梦幻的国度,她立志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回到家乡。她历尽艰辛,机智地战胜重重挑战,终于回到梦寐以求的家。像多萝茜一样,吴伯超也是依靠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和机机智智,,书书写写着着““仙仙踪踪林林””的的传传奇奇。。

街上捡来的生意

十几年前的一天,一行电话号码改变了他的一生。那天,即将退伍的台湾老兵吴伯超,一边走在大街上,一边盘算着退伍之后的生计。突然,路边货车车厢上一行电话号码映入他的眼帘,“传授泡沫红茶技术,请致电:xxxxxxxx”。吴伯超随即拨打了这个电话号码,并从此进入了红茶茶坊业。

珍珠奶茶,这个红茶、牛奶、传统小吃粉圆调制而成的饮料“精灵”,是台湾红茶的代表之作,原本应该给吴伯超带来好运。不过,他的创业之路压力重重。竞争对手的模仿复制、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乃至资金匮乏,每一个都有机会把他压垮。

于是,他选择了离开。1994年,他带着一颗积极思考的脑袋,踏上香港这片热土,开始第二次创业。

茶香茶味自不同

“怎样以最少的资金,做最大的生意?”深受资金匮乏之苦的吴伯超,决定以特许经营的方式,重新上路。

他深知,特许经营要起步,品牌是关键。他开始重塑品牌,从“八仙会茶林”的传说中取意,把店名改为“仙踪林”。门店的装修风格,突出仙、林、踪等因素,以吸引顾客的光临。

不过,初涉香港市场并不顺利。他的台湾奶茶,从一开始就面临香港茶餐厅里港式奶茶的竞争。他每月租金8.5万港币的门店,营业额只有8万。

突破口在于清晰的产品定位。吴伯超仔细做了市场调查,发现问题的关键是,顾客并没有真正了解台湾奶茶和港式奶茶的差别。他把自己的台湾奶茶定位为“向顾客提供茶香”,以与港式奶茶“向顾客提供茶味”区别开,并在报纸、电视上大作宣传。

广告之后,第一个月就实现营业额40万元港币。不断地,他的特许经营事业得到了壮大。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接连开了20多家加盟店。一股台湾珍珠奶茶的旋风,在香港迅速刮起。

吴伯超发现,品牌做好了,能够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从此,提高品牌竞争力,成为他一生中不遗余力去做的事情。不论是进入大陆市场,还是为征战全球做准备,他都是这么做。

有秋千的那家店

1996年,吴伯超决定进军中国大陆市场。他将第一步,落在了上海市郊和市区的结合部。在那里开第一家店,目标顾客锁定在20~40岁的人群。其中主要是许多大学院校的青年学生和教师。

首次踏足大陆市场,生意还不错。吴伯超连续在上海城乡结合部的地段,开了6、7家店。但是,大陆市场的复制和模仿行为、以及同质化竞争,与台湾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面临的问题是:怎样使仙踪林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异军突起?

吴伯超细心观察和积极思考的工作习惯,再次让仙踪林领跑市场。他一次回台湾时,在离家不远的公园,看到一对母子,偎依着,一边荡着秋千,一边喝着饮料。这种亲密、飘飘欲飞的神仙般的意境,一下子抓住他的目光。

他决定在仙踪林门店里装上青藤缠绕的秋千坐椅。很快,顾客在众多装修雷同的茶坊中,区别出了“秋千那家店”。在他们的心目里,仙踪林就是漂亮的秋千。仙踪林品牌迅速在上海叫响。

随着品牌的提升,投资者加盟的速度越来越快,门店越来越多。到了2000年,仙踪林在中国大陆共开门店80多家。这在当时的休闲饮品业来说,已经是非常可观的数目。

被迫做出改变

2000年,星巴克高调进入中国市场,分流了仙踪林的许多目标消费者。因为就在那时,中国年轻一代开始热烈拥抱异国文化,而星巴克咖啡,正是这种文化的代表。

吴伯超被迫做出改变。他撤去门店里的秋千,装修风格改向西方文化靠拢。可是这些改变,市场并不认可。雪上加霜的是,吴伯超发现,门店扩张的速度,超过了管理所能承受的限度。

在内外交困下,仙踪林的营业收入锐减30%多。吴伯超不得不在2001年停止特许经营,关闭了30多家加盟店,潜心在管理和文化上下功夫。

一年的研究之后,吴伯超相信,只有品牌、管理和文化体验三轮齐转,特许经营才可以再次上路。他决定从2002年起,重新启动特许经营模式。

从那时起到现在,吴伯超一改以往主要依靠品牌一条腿走路的方式,同时致力于改善特许经营体系的管理、以及门店环境和茶饮的文化品位。吴伯超开始规范加盟商的挑选,并实施加盟店店长托管制度,让加盟商跨过创业初期的管理盲区。对仙踪林总部来说,也是实施有效监督的一招好棋。

管理水平的提升,特许经营体系的成熟,让仙踪林走在持续发展的轨道。在过去几年,它连续被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评选为“中国优秀特许品牌”,也因此摘走了“中国特许奖”大奖。

做东方的星巴克

仙踪林曾经与星巴克展开短兵相接的竞争,却饱尝星巴克强力冲击的厉害。后来,吴伯超意识到,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而是世界范围内都可以接受的一种休闲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那么,仙踪林能不能像星巴克以咖啡为载体那样,以茶为载体,建立一种世界范围认可的文化或者生活方式?

吴伯超做了不少尝试。他在中国传统的茶中,融入西方文化的元素,名为“新茶主义”。他推出了一个新品牌happy lemon鲜茶,像星巴克用咖啡机制做咖啡那样,用泡茶机来制茶。他认为这样在保证每杯茶的质量都一样的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便捷消费方式。

目前,这两个品牌有300多家店。吴伯超表示,未来几年在大陆的目标是:Happy Lemon开到1200家,仙踪林开到500家。

同时,吴伯超也在上海试验着仙踪林的国际路线。他在黄浦江边的黄金地段,开了一家名为RBT GARDEN的餐厅。在这里,茶饮与各种西式甜点搭配在一起,制出各种不同口味的甜品,试验在上海的外国顾客是否喜欢。

吴伯超说,这家店如果成功,将以这个模式,把店开到纽约、东京、欧洲,开到全世界。到那时,他的特许经营帝国,就不仅仅局限于现在世界各国唐人街的100多家门店,而是更多地出现在当地的主流社会。

不过,他任重而道远。

绿野仙踪 篇2

长清石麟小学二年级席玲玲

一、指导思想

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培养,需要从儿童抓起。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为人导航。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抓好班级有效的读书活动,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作品介绍

《绿野仙踪》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鲍母创作的童话,讲述了美国堪萨斯洲的小姑娘多萝西被龙卷风卷到一个叫梦奇金的地方。好女巫指点她到翡翠城找奥芝大术师帮忙送她回家。路上,她先后遇到了稻草人——他需要一个脑子,铁皮樵夫——需要一颗心,小胆狮——需要胆量。他们结伴而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来到了翡翠城。但是等待他们的又是想不到的麻烦„„本书曾被改编成电影,受到大家的欢迎。

三、学情分析

本书的译者是陈伯吹。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

说读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历险故事总是对孩子们有着无法抵挡的吸引力,魔幻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会飞的房子、葱翠的树林,缤纷的鲜花、五彩的小鸟迷人的国度。穿一双银靴,戴一顶金冠,拥有魔力无穷。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我们的孩子怎么可能不喜欢读它呢?再加上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培养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使得我们班的孩子很快就沉迷于书本了。

四、参与对象

二年级全体学生

五、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感知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2、教会学生看作者简介、引言导读、故事简介、目录部分,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

3、培养细读文本的习惯,学会表达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感情,并发表有独特见解的人物评价。

4、通过交流阅读成果,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浓厚兴趣。

5、制定读书计划,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6、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

六、活动重点:

通过读书中相关的故事细节,感知人物形象。学会表达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感情,并发表有独特见解的人物评价。

七、活动难点:

培养细读文本的习惯,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课外

书的浓厚兴趣。

八、活动流程

(一)、上好新书推荐课

本课时针主要对新书推荐进行设计。通过影片的片段欣赏和书评,激发学生阅读《绿野仙踪》的兴趣。再通过介绍作者,感受背景;学会看故事简介,初步感知文本;学会看新书目录,详细了解故事基本情节。教会学生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选购自己喜欢的新书。教会学生有计划地阅读,认真做读书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合作探究和独立制定读书计划

1、关于阅读本书我们计划一个月完成,所以我们要根据阅读情况制定读书计划。

2、教师介绍如何合理地制定读书计划和要求。

读书计划:

全文总共二十四章,预计每周读六章,考虑到学生的阅读水平及阅读习惯尚未很好养成,前几周适当放慢步子,而后再逐渐加快步伐。阅读要求:

(1)、每天读书时间有一点;

(2)、每天坚持看一点;

(3)、每天坚持记一点;

(4)、每天坚持和同学交流交流一点点。

(三)、每周坚持上好一节好书阅读指导课

白色极光 绿野仙踪 篇3

StyIe P0int:

1.白色下眼线搭配白色下睫毛是本季最In妆容,如羽翼般的梦幻轻盈,让炎日下的妆容凸显纯净冰雪女王气质,当然这样的妆容比较适合天生的深邃轮廓。

2.如果服睛本身比较容易浮肿,就不太适合大面积晕染的白色眼妆。可以选择在下内眼睑和,眼头使用白色眼线:轻轻拉开下眼皮,来回描画眼尾三分之一的眼睑,然后在内眼角眼睑勾勒出“>”,从视觉上增加眼白,让眼睛轮廓无限放大。

绿野仙踪

要做氧气spa,让自己神清气爽,不一定非得待在森林。跟着Aqu lano Rimondi、Oscar De LaRenta和Betty Jackso后台的彩妆大师们画个风格鲜明的绿色妆容,让肌肤和心情一起吸足氧气,击退四周热浪,聚集所有视线。

StyIe P0int:

1.色彩的纯正度决定了绿色妆容的成功与否。上色之前先使用眼部专用打底产品,调整肤色,也减小了眼部花妆的可能。除此之外,必须确保刷具干净,这样才能还原绿色的清新感。

绿野仙踪 篇4

一、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与热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提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 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新课标对民族音乐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族音乐的长河中有无数的璀璨明珠在闪烁, 从《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到现代的《一条大河》、《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都久唱不衰, 成为经典。有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的演唱家代表, 流传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曲目, 成为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许多演唱家们高举民族音乐的大旗, 坚守着民族音乐的阵地, 他们那动人心弦的歌声和他们的音容笑貌一起征服了亿万听众, 定格在人们的心里, 为广大听众所熟悉和热爱, 也深受青少年和孩子们的喜爱。从欣赏演唱这些名曲名篇入手,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激发对民族音乐的向往与喜爱之情。

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 我们不但要继承发扬这些优秀艺术传统, 保持民族音乐特有的色彩气质, 还要与时俱进, 赋予它强烈的时代气息, 才能保持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始终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中小学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追星的热情, 旗帜鲜明的弘扬民族音乐的精髓, 让孩子们树立对民族音乐的神圣向往和渴望融入的思想感情。

二、民族声乐教学要与戏曲和曲艺联姻

新《课程标准》等文件颁布后, 许多地方尝试着把戏曲、曲艺纳入中小学音乐教材,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中学课程中戏曲和曲艺重新回归课堂, 对振兴民族音乐是个很好的尝试。如人教版八年级中的《说唱脸谱》, 让孩子们领悟到我国精粹艺术的神奇魅力, 对弘扬国粹起到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我国种类繁多的戏曲与曲艺是各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 将戏曲和曲艺融入中小学音乐教学体系, 与民族声乐融为一体, 更能突出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 对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同时对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普及与提高的双重作用。中国戏曲非常注重唱、念、做、打, 对训练学生的舞台形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在教学中学习一些戏曲表演技巧, 训练一些身段步法, 手势眼神, 既能使教学气氛生动、活跃, 也能给学生日后学习其他歌曲演唱带来益处。

国外音乐评论家们评论吴碧霞老师是“中西合璧的夜莺”, 她演唱《夜莺》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吴碧霞老师曾说:“我的表情与身体会不自觉地随着心中感情而动作。俄罗斯艺术歌曲《夜莺》我已演唱过多次, 随着演唱技巧的提高, 在许多公开演出中, 我试图在花腔部分配合眼神的动作来表现夜莺的灵巧轻盈……一般说来, 好像外国作品不主张有过多的外在动作参与, 但是台上的我却收到了极佳的效果……”吴碧霞老师在演唱中如此重视对戏曲表演的借鉴, 使自己取得巨大的成功, 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很多歌曲的演唱仅靠声音是不能把作品的感情内涵表现得细腻透彻的, 需要加上适当的外部形体动作, 才能传神达意。特别是戏曲中眼神的运用, 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让人受到强烈的艺术震撼, 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把这些借鉴到歌曲演唱中来, 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戏曲和曲艺的演唱方法也能够给声乐教学带来启示和借鉴, 戏曲演唱都是非常注重咬字、吐字的, 特别是京剧艺术演唱更是要求“字正腔圆”, 如果有针对性地将某些戏曲 (特别是京剧) 唱段拿来教学, 并在咬字、吐字方面要求严格一些, 对学生的发音发声练习, 特别是对纠正学生演唱时的不良习惯会大有裨益。

三、民族音乐教学要与民歌牵手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 民族音乐教学离不开民歌的教学。我国是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大家庭,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有着取之不尽的具有浓郁风格特征的曲调素材。通过对这些素材的艺术加工, 艺术家们往往能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耐人寻味的民族音乐作品。比如, 八年级人教版的第一单元中王洛宾的著名歌曲《青春舞曲》具有维吾尔族民歌特点, 还有学生爱唱的《打起手鼓唱起歌》、《歌唱解放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弹起我的冬不拉》等, 都有新疆民歌的特点;《祝福妈妈》等运用了蒙古族的素材;《姑娘生来爱唱歌》有西南少数民族轻快活泼的旋律风格。学习借鉴民歌艺术中有用的东西, 演绎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吸收其艺术的精华, 就能创造出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色作品, 使民族声乐焕发出新的光彩。从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劳动号子到少数民族的山歌, 从具有说唱风格的民谣到歌伴舞的长调, 经过吸收以后, 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 使民族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完美。

吴碧霞老师能原汁原味地演唱传统民歌《洗菜心》, 让人如临其境, 是传承民族音乐的佼佼者。郭兰英老师把传统的戏曲与民歌唱法, 灵活地融汇于现代歌曲的演唱也取得很大的成功, 她们的表演艺术对中国民族音乐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 要重视民歌的教学与欣赏, 民歌的音乐特征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了解, 从而激发学生走进民族音乐的殿堂。

总之, 民族音乐是艺术美的化身和代表———它有空中楼阁般的想像梦幻, 有荡气回肠的情感体验, 有意蕴悠远的风骚诗韵, 有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民族音乐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向往美。我们重视民族音乐的教学, 目的就是从基础教育阶段入手, 将民族音乐文化纳入教学体系, 希冀从娃娃抓起, 从青少年抓起, 用音乐美化艺术人生, 陶冶美好情操, 并力图使其产生辐射效应, 普及提高民族音乐, 使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的殿堂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绿野仙踪 篇5

一个小姑娘多萝茜和她的小狗托托被龙卷风吹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为了回到家乡,也经历了千辛万苦,旅程中,她结交了新伙伴,有一心想要聪明脑子的稻草人,有一味想要一颗心的铁皮人,有拼命想要获得勇气的狮子,他们加入这个队伍后,成了亲密的旅伴。途中她们又认识了北方女巫,立尽千辛万苦穿过了世界来到翡翠城,又认识了魔术师澳芝和晋剧女巫。经过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经历后,最终各自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每个人过着开心快乐的日子。

读完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只要在生活中拥有自己的目标,一直坚定的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不管路途中是苦也好,是乐也罢,朝着阳光前进,追求完美目标,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心愿。

一幅清新美丽的画卷,

一队患难与共的伙伴。

一个充满惊险和快乐的故事,

一番点坠困难与愉快的旅途。

《绿野仙踪》读后感 篇6

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四(1)班王凌玎:在《绿野仙踪》这本书里,我时常被多萝茜的善良感动着,也时时为她所遇到的每一次险境而担忧着,但最终的结果让我舒了一口气,每一次她和朋友闯关成功都让我满心欢喜。我很喜欢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我明白了,只要大家勇敢团结,就能做成很多一个人做不成的事情。

友情,友谊的同义词。它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可以让你在失落的时候变得高兴起来。它还是一种只有付出了才可以得到的东西。它和亲情、爱情一样,是一种抽象的、令人捉摸不透的东西。那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想知道的话,你只有自己去亲身体验了!

送 别 篇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天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

2.辛渐:诗人的朋友。

3.吴:古代国家名。这里指镇江。

4.平明:清晨天亮时。

5.楚:古代国家名。吴、楚,泛指润州一带。因润州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

•赏析

前两句——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远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元二:作者的友人。二,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2.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3.渭城:地名,在今西安西北,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此送别。

4.浥:润湿。

5.客舍:这里指为客人设宴送别的旅店。

6.柳色:既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又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7.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赏析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离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

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5.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6.下:沿江顺流而下。

7.天际:天边。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地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重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在楼上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绪,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有两首,这首为第一首。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善弹琴。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2.曛:昏黄。太阳落山时的余光。

3.知己:知心朋友。

4.识:赏识。

5.君:您。这里指董大。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绿野仙踪 篇7

关键词:绿野寻踪,实践活动,立足本土

“ 绿野寻踪”,是来自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和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推出的一档生态环保节目,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 其内容丰富多彩,宣传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传播丰富、鲜活的野生动物知识,以及自然科学知识。 形式更是多样,充满童真、童趣、童话的色彩。 这档节目,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它在少年儿童心中播下了绿色的种子,提高了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我们深受启发,借用这档节目名,以“原道”文化为核心,用“立本溯原·道法自然”的办学理念统领一切办学行为,坚持“人人享受成长快乐”的办学宗旨。“绿野寻踪”综合实践课程,秉承“原道”文化的核心价值,打造“阳光健康”的绿色童年。立足本土,以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寻踪园”(校内)和“市级野生动物保护基地”“国家级湿地公园”(校外)为实践活动基地,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学科优势、资源优势等,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带领全体师生走生态之路,在实践活动中感知自然、认识自然、拥抱自然、保护自然。我们建设“绿野寻踪”课程,以立足本土,凸显特色为定位,实施课程整合,开发微课程;进行实践探究,开展微行动,让师生在寻踪中品尝真味,追寻真质,力求留踪,播洒种子,奠基生命。

一、寻踪———品尝真味,追寻真质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科目过多、专题教育过多,加上各种形式的“ 抢跑式”提前教育和过度教育,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课程整合是突破口。 实践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拓宽了学习空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 其基础应是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内容应是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的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学习和亲身实践,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进行实践和研究。 因此,学校对实践课程作出顶层设计、寻求支点、创设载体。

( 一) 课程构建框架

( 二) 课程操作策略

《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把各学科课程的社会实践要求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作为农村学校,应当立足本土,挖掘本土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自然,大胆实践。“ 绿野寻踪”综合实践课程,在内容上,与各学科整合;在形式上,微课教学与微行动相承接;在课时上,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1.课程整合,开发微课程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学校周边资源丰富:有在区域内享有盛誉的自然人文景观;有广泛流传民间的“ 黄岩蜜桔红叮咚,店头荸荠三根葱,鉴湖甘蔗甜又松,秀岭西瓜实在红”等特色农作物;有野生动物保护基地、湿地公园……基于丰富的乡土资源,作为农村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牵手“ 乡土”,合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发微课程。 具体如下:

2.多管齐下,开展微课教学

课程整合。与相应学科整合,开展每周一次以上的10~20分钟的微课整合教学。

定课时。 每周一节,纳入课程表,与《 人·自然·社会》 整合开展主题教学。

社团走班。“ 绿野寻踪”社团的参加对象是四、五年级的学生,在不增加教师课时的前提下,选拔一部分骨干教师承担社团导师,用好6 本乡土教材,每周四下午第一、二节课,进行社团走班活动。

3.实践探究,开展微行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是一门实践性的综合课程,又是一门着眼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因此,我们尽量不包揽学生的工作,包括在活动过程中如何开展微行动,进行微探究,得出微结论,做出微评价等,时时刻刻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微行动基本操作流程:

课堂感知确定主题———亲近社会探究行动———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如《 亲近民间中草药》 中的《 我生病了有办法》 微行动操作:

( 1) 课堂感知确定主题

《 生病了我有办法》 课上,老师抛出问题:同学们生小病的时候,比如感冒、腹泻、皮外伤等,你们都是怎么处理的呢?你们用过中草药吗? 老师再用方言讲草药让人起死回生的故事、实物、图片感知草药。

学生争先恐后地当“ 小郎中”,微行动自然而来。 不是我们要求他们做,而是他们自己主动去做。

( 2) 亲近社会探究行动

收集资料,分类整理———请教专家,心中有谱———参观基地,亲身体验———自采草药,动手种植———家长指导,亲试草药。

( 3) 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微行动,微探究过程后,学生观察日记、摄影、微体会等精彩纷呈,有的学生甚至得出了微结论,教师适时组织汇报交流,用分享成果的方式进行微评价。 语文课上,进行观察日记、微体会分享;班队课上,进行摄影作品、草药实物等展示,学生作介绍。 有的学生小组用三句半、顺口溜等方式介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样的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乐于探究的兴趣,真正体现了“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尽管在活动过程中,遇到众多的困难,但是大家都能团结一心,一起整理资料,一起请教专家。通过“看一看”“问一问”“查一查”“做一做”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体验自我,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合作讨论问题,集体解决问题,无形中获得了新知,也锻炼了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实践证明,最好的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最好的教育就在我们身边,再多的钱也造不出一个原汁原味的生活情境。“绿野寻踪”活动,营造了一个小环境,使教育者对教育的认识有了质变,产生了品尝教育真味的愿望,教育正在走向真质。

二、留踪———播洒种子,奠基生命

“ 寻踪”活动,意在“ 留踪”,促进生成,拓宽延伸,力争对师生成长产生长远影响。 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在“ 活动”中学习,通过“ 行动”来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亮点。 但不能片面理解为只要学生“ 动”起来了,“ 操作”过了,就是综合实践活动,更需要“ 知行统一”“ 手脑并用”,形成头脑风暴,留下踪迹,促进学生劳动观念、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这样,综合实践活动才会有血有肉有情感,具有“ 育人”价值。

( 一) 留下兴趣持久关注

“ 绿野寻踪”活动的开展,彻底摆脱了学生“ 不知生活辛酸,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等现象,使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素质,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 绿野寻踪”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擅种的学生会选民间中草药、土特产;动手能力强的选择乡土手工制作;喜欢旅游的选择院桥人文景观、院桥自然景观……每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调查、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资料和信息,并需要学会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学会运用获得的信息描述或说明问题,并做出恰当的解释。 比如:在《 亲近民间中草药》《 院桥土特产》 课程实施中,学生亲身播种、养护、收获,感受、体验、发现、反思,体会到了劳动的不易,享受到了收获的幸福,培养了研究的能力。

不仅如此,学生对于他非常感兴趣的研究内容,即使现在因其知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研究得还远远不够深入,但一旦激发了兴趣,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他还会继续研究和关注,甚至这一兴趣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将来他一生为之追求的事业。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有所知”“ 有所得”“ 有所悟”,播洒下兴趣的种子,从而为生命成长奠基,甚至影响他的职业规划。

( 二) 留下思想转变观念

“ 绿野寻踪”活动同样走进了老师们的心田。 在活动中,建立了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起带头和示范作用的全科教师。 随着乡土教材的开发研究,通过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教师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课程意识得到逐步提升。

在研究过程中, 教师慢慢从原有的教学理念中摆脱出来,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飞速发展。 有一位教龄较长的老师在教研活动中这样说道:“ 以前,我们只知道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布置作业也是围绕课本进行的练习巩固,主要就是抄写、背诵、做题,最灵活的作业也就是制作相关学科的小报了。 自从我们开展绿野寻踪活动以来,我们将学生带出了教室、走出了校园,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体验生活,让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人生感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中也走向了‘ 实践’,譬如让学生种植草药、搞小调查、写观察日记、写微体会等等。 ”

( 三) 留下特色生命永续

都说,一个学校的文化不是教出来的,是养出来的。 一个人做,不是文化;大家都做,这就是文化。“ 绿野寻踪”课程,需要师生的全员参与。 只有把“ 绿野寻踪”课程融入学校文化价值体系,形成共识,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绿野仙踪 篇8

2014年的一号文件提出, 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同时提出, 承包地所有权, 承包权, 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新思维。满足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 也为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

为了加快含山县仙踪镇的土地流转工作,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仙踪镇的土地流转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1 仙踪镇土地流转现状

1.1 仙踪镇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仙踪镇位于含山县北部, 距县城14km, 全镇辖19村 (社区) , 总面积18250hm2, 农业人口45201人, 耕地面积7405.09hm2, 人均1638.26m2。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 劳动力流出增加, 农业机械化和基础设施的不断进步等, 现在我镇土地流转的耕地面积在逐年增加。镇党委对土地流转工作非常重视, 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流转的优惠措施, 取得了一定成效, 全镇2012年流转土地120hm2, 2013年流转土地210hm2, 2014年流转土地360hm2, 处于逐年增加趋势。

1.2 仙踪镇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代种。一些因外出务工无力耕种承包地的农户, 经自行协商临时无偿将承包地交由亲友代种。出租, 部分农户将承包的耕地以一定期限出租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 出租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 承租方对原农户按合同约定负责, 并给予农户一定租赁费。还有少量的其他形式, 如国家征收、转包, 互换, 转让等。

2 仙踪镇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农户土地流转意识不强, 主动性不高

由于农民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了解的缺失性和延后性, 使他们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 甚至是错误认识。其表现就是: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主动性不高, 并存在被动流转, 这就增加了流转过程中的风险和矛盾。

2.2 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不健全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还处于起步的阶段, 转租给亲戚朋友不签订流转合同的情形很常见。土地流转的行为不规范, 不利于土地后续的流转, 对土地流转规模、速度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农民作为流转市场的主体, 对于市场并不了解, 管理部门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管理薄弱, 致使土地不能大量迅速流转。

2.3 土地流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整

如今, 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和农业大型机械的普及应用。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城镇的大转移。但对农民来说, 土地、粮食是他们的命根子, 不断上涨的生活费用和有限的租金, 使他们对赖以生存的土地不愿流转, 对土地流转后生活的保障有着很多的顾虑, 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 积极性不高。

2.4 土地流转进程不平衡

我镇耕地主要分为山坡旱地和水田, 水田因为能够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 适宜规模化, 机械化种植, 因而受到承包大户的欢迎, 土地流转率提高;而旱地因为可种植作物种类受限, 不适合规模化、机械化种植, 土地流转率就较低。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自然条件差的地区,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率更低;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自然条件好的地区, 其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率便比较高。

2.5 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不发达, 失地农户与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

当今, 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由于缺乏资金, 技术管理人员等因素影响, 其规模小, 管理水平低, 经营资金缺乏, 经验不足, 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滞后, 推动规模化流转的效果不明显。而农户只关心租金的多少, 对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经营效果好坏漠不关心, 这也导致了一部分土地流转失败。

3 加快仙踪镇土地流转, 推动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

服务“三农”是基层政府的基本职责, 因此地方政府领导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搞好土地流转调查研究。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 积极引导农户转变传统经营观念, 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 增强农民参与农地流转的积极性, 主动性, 不可急功近利, 不能因追求政绩而做了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 要打好基础, 顺其自然, 循序渐进。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3.2 加快建设土地流转的市场化机制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目标确定为建立健全农地市场, 实行农地有偿转让制度和土地投资补偿制度。因此, 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 保障农村土地有法、有序、高效的流转。

3.3 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 保障水平还很低, 土地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很高, 所以必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更有利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这就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建立以社会救济、养老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合作医疗六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 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

3.4 制定优惠政策, 促进土地流转

对于优质田地和经济水平较高地区的田地可以给予流转双方较少的优惠政策;而劣质田地和经济水平较差的地区, 则给予流转双方更加优惠的政策, 促进土地流转。政府及时了解掌握农户在土地流转方面的接受需求和转让需求, 优化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具体环境, 保持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 并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3.5 加大对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的培育, 并促进它们与农民组成有效的利益共同体

我镇鼓励社会各界有资金、有实力的人士, 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来投资农业、经营农业, 促进农业发展, 带动农民致富, 并给予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定的优惠政策, 对其进行定期培训, 经常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使他们真正成为引领现在农村发展的领头羊。农民可以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等形式加入组织或企业成为股东, 也可采取公司加农户形成统一体, 让农民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利益共同体, 你富即我富, 让农民体会到土地流转的好处, 带动更多农民主动流转土地。

土地流转在目前阶段, 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政府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 要注意引导、不宜强力推动。在这样的条件下, 土地流转需要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来引导规范。还因为土地流转内容与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使土地经营规模不断创出新高, 也使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

摘要:仙踪镇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通过对目前的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 从中寻找土地流转方面存在的问题, 同时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 从中探寻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剑.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吉林农业, 2014 (20) .

[2]刘淑俊, 张玉璞.土地流转与现在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 (29) .

[3]邓小兰.浅议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福建农业, 2014 (8) .

绿野仙踪 篇9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英语,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 形成基本的语言技能, 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性格、文化、思维、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教育, 其中就包括生命教育。

一、直接利用教材相关内容, 开展生命教育

(一)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生长特点,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在Book1B Unit13 Healthy Eating中, 教材设置了健康食品与垃圾食品的讨论环节;阅读文让学生了解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来自于哪些食物, 并从饮食习惯的角度提出了vegetarians (素食主义者们) 倡导的理念:我们不该猎杀动物以供我们享用。文章提倡食用eco-food, green food.只有合理饮食, 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写作部分要求学生会读、会写英文食谱。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从生活中学、从书本中学, 更要在动手实践中学。讨论以“健康的生活方式”话题展开, 并结合课后的阅读训练Don’t be a couch potato一文, 提出人们要合理利用网络,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 通过教学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

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自我保护、相关急救知识

在Book2A Unit8 First Aid中, Warning up部分通过对drowning (溺水) 、traffic accident (车祸) 、burns (烧伤) 、bleeding (流血) 、cuts (割伤) 、choking (窒息) 等情景的引入, 要求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 What would you do in the situations?

(2) What do you already know about first aid?

(3) What could we do to prevent these accidents?

口语练习部分围绕safety around the house (房屋内外的安全常识) 这一话题要求学生小组讨论说出如:电线应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油锅着火时, 要迅速关掉煤气, 迅速将锅盖上;确保家里的每个成员都知道如何拨打110和120电话;不要在湿地上放梯子等常识语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 更直接地对学生进行了生命安全教育。

阅读部分DRABC (学做大夫) 、Dealing with common injuries (处理常见的创伤) 这两篇文章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更着眼在教学生通过阅读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助人为乐时应具备的急救常识。课后要求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 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find a person with a knife in his or her leg?

(2) 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find a person who has stopped breathing?

(3) You find a girl unconscious on a sofa.You think that she may be poisoned.What do you do first?

(4) What should you do if someone has been bitten by a dog?

(5) Your friend burnt herself while she was cooking.What could you do to help her?

最后, 本单元要求学生做一个急救箱, 要求包括bandage (绷带) , a pair of scissors (剪刀) , a thermometer (温度计) , a flashlight (手电筒) , a list of emergency phone numbers (急救电话单) 等。

这样, 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一周左右的课时时间, 利用教材的设计把普及急救知识、语言技能、思想教育, 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生命安全教育。

(三) 通过教材教学生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

在Book1A Unit 4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Book 2B Unit10 Frightening nature中, 通过对洪灾、地震、火山、飓风、台风话题的引入, 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不同自然灾害的特征。通过阅读文中主人公在洪水中、在火山喷发时、在台风袭来时成功脱险的经历教育学生临危不乱, 互相帮助, 运用急救、自救常识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 顽强拼搏, 只要有希望活下去, 就绝不能放弃。教师要利用单元中一系列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活动, 让学生在整个的学习活动中无意识地产生珍惜生命的意识。

(四) 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Book1B Unit17 Great Women中提到的宋庆龄女士、居里夫人的成功经历及阅读文Alone in Antarctica中的女主人公在60岁生日之际决定独自滑雪橇去Antarctica劫后生还的经历;Book3 Unit11 Key to success中的阅读文Ticket to Success中的女主人公高中毕业后从理发这个行业入手, 不断进取、最后取得成功的经历都可以教育学生培养积极向上、不断开拓进取的生活态度。

二、从教学过程入手, 开展生命教育

现行的人教版英语教材十分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更强调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少不了会使用小组活动、讨论、探究等方式, 此外, Do a survey, Have a project的要求随处可见。如做一个关于Body Language的调查, 做一个有关新西兰现状的海报等, 这样让学生动手做的题材比比皆是。学生通过活动, 可以完成一系列有明确目的的、趣味性、真实性的任务。在完成任务时, 学生有较多的人际交往, 有较多的机会思考、决策、应变、合作,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性格和情感, 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 从而使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三、通过英语课外活动, 开展生命教育

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节日和纪念日, 以与生命教育有关的节日如:世界环境日、国际反毒日、预防艾滋病日、全国爱耳日、结核防治日、安全教育日、世界地球日, 世界无烟日、全国爱眼日, 国际爱牙日、消防宣传日和清明节、重阳节等为契机, 开展相关常识比赛、宣传设计、演讲比赛等活动, 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 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素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要善于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挖掘潜能, 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对生命的珍爱情感,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英语教师, 在新课程下必须要加强个人修养, 从不断成长的角度完善自我, 以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去激扬学生的生命意识, 让生命教育之花盛开在高中英语教学的绿野上。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 英语[M].2003, (12) .

卡托维兹的绿野仙踪 篇10

虽然建筑的结构新颖,但其形式和材料的选用依旧尊重了当地的传统——建筑外立面采用了富有当地特色的西里西亚工人砌的红砖墙,顶层结构是铺了沥青的山形屋顶。为了最大化地保护住户隐私,与街道相平行的体量采用了非透明的红砖立面,而开放式布局的后花园及居住区域则位于其后,与街道间隔开。首层的红砖体量与二层体量之间呈90度排列,二层建筑体的两侧稍微向外延伸,在一层的镜面体量衬托下,二层的建筑体仿佛悬于空中,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在晴朗温和的日子里,住户可将一层空间的玻璃门窗都打开,让室内空间与户外花园融为一体,室内的“草坪”地面仿佛也成为了户外草坪的一部分。在一层的室内空间中,客厅与餐区之间由两扇门帘隔开,将门帘拉上后,客厅就能变为一间家庭影院,同时也成为了一个能让居住者获得安全感的隐私空间。

这还是一座绿色、环保、具有可持续能源条件的居住建筑,其中采用了大量的隔热材料,例如厚壁以及多层耐热玻璃。因此,整座房子不会因暖气装置而消耗过多热能,在夏天的时候还能保持凉爽的室温。此外,建筑所选用的材料也主要产于当地,例如砖块产于附近的砖厂,而木材则来源于附近的锯木厂。

合理和可持续的结构设计让居住者获得了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而面向花园的布局则促成了建筑与自然共存。在居住空间中植入绿色元素,能改善空气质量,创造出更加健康的居住氛围,并增强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粘合度。这座房子完美地诠释了理想中的自然之居,住宅也不再成为干预景观的元素。居住者生活在其中,也能感受到自己仿佛成为了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上一篇:幼儿园班级下一篇: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