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西油田(精选5篇)
港西油田 篇1
引言
振动采油机理是在不影响油水井正常生产的前提下, 利用地面震源所建立起来的波动场, 以很小的机械波频率形式传到油层, 进而对油层大面积振动处理方法形成, 从而达到油水井增产、增注的一种物理采油方法。
港西油田近年来又研究发展了多元化的采油方法, 但是, 随着采油方法的增多对油层的污染也随之加大, 经过港157井开展的振动采油先导试验取得了预期的增油效果, 在此基础上, 我们将继续在港西五区二断块进行扩大试验, 为下步该技术在港西油田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一、振动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
1. 振动采油的机理
(1) 震动可以降低原油粘度, 减小流度比
在11Hz振动频率的原油, 振幅2mm, 振动时间60min, 其粘度降低到原来的75%。原油的分子堆积结构的受剪切破坏的影响, 降低了分子间的作用力, 使原油粘度降低, 流动性比率下降。
(2) 振动可以提高油层渗透率
利用11Hz振动频率相同, 振幅2mm, 60min的振动参数的振动时, 振动后岩心渗透率由0.6um2增加到1.3um2。
(3) 振动有利于剩余油的重新分布
在一定参数的振动作用下, 能使不加波动压力水驱油时形成的呈分散状分布在细小孔隙中的残余油逸出并重新分布, 从而改变了残余油的分布形式, 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4) 振动可使油, 水的再分布, 提高油水相对渗透率, 降低含水上升速度
2. 震源井选择标准
(1) 避免井斜较大的井作震源井。
(2) 管柱无套变、无缩径, 套管内径φ≥124mm。
(3) 原油黏度在50-500mpa.s。
(4) 平均含水55-95%。
(5) 油层深度小于3000米。
(6) 选择多层合采, 非均质性严重, 则振动条件下的开发效果越佳。
依据上述条件, 与地质结合选定港157井作为震源井。
3. 振动采油适用的油藏条件
(1) 在地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油可以流动的前提下, 原油粘度高, 振动采油效果越明显, 增油降水的幅度越大;
(2) 振动对热力开采的稠油油藏有特别的显著的增油效果;
(3) 含水50%-91%的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适合应用振动采油技术提高采油速度;储层非均质性严重, 层间、层内矛盾突出, 该技术的实施效果最好;
(4) 井区面积大、油井井数多, 适合实施该项技术, 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大面积的增油效应;
根据以上油藏地质条件我们优选了港西二区二断块, 该区块含油面积3.9Km2, 地质储量610×104t, 采出程度22.97%, 原油粘度26.4mpa, s。
二、现场应用
1. 港西二区二地质特征及存在问题
该断块地下原油黏度较高, 高达540.5mg/L, 超过港西油田的平均黏度 (117mg/L) 。该区块特点具有“三高两低”的特点, 三高即密度高、粘度高、胶质沥青高, 两低即凝固点低、含蜡低, 该区块底水较活跃, 试采时期含水上升快, 因此采用常规的开采方式, 区块储量动用程度很低。
该区块目前因稠油、注水井网不完善、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造成区块注水效果差、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加大的恶性开发局面, 严重影响了区块的稳产。谐波地震驱油技术可以缓解该区块, 因油稠而给开发带来的影响。因此, 该区块有必要进行人工地震驱油技术。
2. 应用情况
根据选井标准, 结合港西二区二的地质特征, 我们优选了港157井作为震源井, 振动井段:港157井井段850米、锤的长度在20米, 振动位置在870米左右, 3个月为一震动周期;两次共震186天, 累计震动4208小时;
3. 应用效果
(1) 改善了区块的开发效果, 油井增油降水效果明显
以震源井港157为中心, 以半径2km为谐波地震驱油范围, 涉及到三个区块 (二区一、二, 三区一二、三四, 五区一二) 共有可对比受益油井74口, 用自然递减法统计, 3个月内累计增油4693吨。 (见图1)
如:西2-3井是震源范围内的一口油井, 其见效特点是产油量上升、含水大幅度下降, 日产油由振动前的6.74t上升至振动后的12.2t, 综合含水由振动前的82.5%降至振动后的60.5%, 下降了22%。
(2) 区块产量递减得到有效控制
与实施前对比, 区块的自然递减得到有效的控制, 老井自然递减由实施前的15.0%降至实施后的7.4%, 平均降低7.6%。
(3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该区块实施振动采油技术后, 按递减计算累计增油4693吨, 创经济效益1641.703万元, 投入产出比高达1.0:32,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结论及建议
1. 根据受益油井见效分布图可以看出, 见效井与振源井的距离、方向关系不明显。
2. 从震源井与受益油井的层位、井距看, 井距大于950米以上的效果好的井比较多。
3.“振动采油技术”应用是物理采油方法, 对地层无污染, 而且无伤害, 该技术施工简单, 操作方便。对于震源范围内的油井不受层间、层系的干扰。可见振动驱油技术具有很大的推广性。
参考文献
[1]王正东人工地震采油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渤海大学学报. (2005) , 26 (4) :313-315.
[2]刘小芹, 何增军等.人工地震采油技术在扶余油田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 02-0332-02.
港西油田 篇2
一、学校概况
崇明县港西镇中心小学,创办于1929年,原名北双小学,是一所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老校。学校环境优美,设备设施一流,拥有电脑房、多媒体教室、音乐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等6个专用教室,还有一个200平方米的乒乓训练房。占地面积平方米19(亩)建筑面积3218平方米,绿化面积3400平方米。150米的塑胶环形跑道;有可供250多人用餐的师生餐厅。
学校创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孩子的明天在这里奠基”的办学理念。三年来,在托管团队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获得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阳光体育活动一等奖(乒乓球),三等奖(广播操)、崇明县文明单位,崇明县绿色学校、崇明县乒乓传统学校等十几项市县级荣誉。
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人数245人,其中外省市借读生106人。48名教职员工,其中,在岗专任教师37人,平均年龄44岁。学历结构为:大学本科11人,大专23人,中师(含高中)3人;职称结构为:中学高级3人,中级25人,初级9人;县级骨干教师有3名。
二、认识和做法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定“孩子的明天在这里奠基”的办学理念,以“三风”建设为抓手(校风:扬善,进去、创新;教风:严谨、求实、开拓;学风:勤奋、自主、探索),坚持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坚持学校管理改革实现学校整体改革,坚持以学校个性发展为前提的整体发展的办学策略,坚持形成学校教育整体融合,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的办学效能。
(一)增强学校课程领导力,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1、端正认识,两个层面上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
学校首先匡正了课程领导力的主体与客体,纠正了一提到学校课程领导力就认为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错误观点。本校要求校长、中层管理干部、教师等以及有关课程的学校组织,例如教导处、教研组都要提升自己的课程领导力,以促进学校全体教师与组织人人关心课程建设,构成一个有机的课程实施系统。
其次,本校关注两个层面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一是组织层面具有的课程领导力,我们加强了校长室、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对课程工作的领导。各学校管理机构在课程管理上明确职责,分工合作,确保学校课程计划的落实,保证三类课程开足、开齐,确保音体美等课程时间不被挤占。学校加强校本活动课程的建设,乒乓球、科技等活动课程加强了领导,调动了教师积极性,二是个体层面的领导力,就是学校领导者、各级管理者,特别是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本校在课程改革中结合学校实际提高各级人员对三类课程的正确理解,提高课程管理上的决策、引领、组织实践的能力、校内外课程资源的挖掘、组织和整合能力。本校建立领导人员课程实施的第一线实施课程领导的制度,每年学校教师接受领导、专家听课至少两节。同时,我们强调了教师也应该提升自己的课程领导力,不断纠正教师在课程上仅是被动的接受领导的错误观点,不断确立师生是课程的主体的理念。
2、管理创新,提升教研组长课程领导力
在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中,我们突出了提高教研组长的课程领导力,形成了亮点。教研组长是学校课程教学与管理的中坚力量,但是教育系统就是缺少教研组长的培训。我们开启了“教研组长校本活动”,提高他们对课程领导力,推进教研组建设。
我们根据教研组的工作需要,组织专题学习交流,做到主题明确,凸显实效。我们先后组织了多次培训交流活动,分别由校长、教导主任、专家作“教研组长在教研组中的作用”、“教研组长肩负的三大任务”、“教研组长管理策略、方法”、“教研组长可以做什么”、“争当学习型、反思型教师”、“怎样当好教研组长”、“教研组长的职责”的培训。学校通过多元培训,一方面提升教研组长岗位职责意识,同时在使其在岗位锻炼中,提升意识,明确职责,提升他们领导教研组的能力,特别是教研组长的课程领导力。教研组长在培训所撰写的教研组计划,教研计划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内容清晰、便于操作,初步达到了教研组长校本培训的目标。
我们抓住县组织的“教学精细化管理”中主题研讨活动展示的契机,组织了一次校本教研组长培训展示活动,以语文学科主题研修活动为实例开展教研组长的案例培训。会前,我们对教研组长作了“教研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的专题讲座;会中,我们要求组长带着问题观摩,思考“组长如何在教研活动中发挥引领作用”,并参与互动发言;会后,我们要求组长就观摩后获得的启示,调整教研计划,有序开展教研活动。这次展示活动生动地反映校本教研组长的培训,获得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
3、规范管理,提升全体教师课程执行力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学校领导层和全体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
一是认真参加培训学习,提高管理层课程理解力。组织学校中层干部认真学习《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提高对提升课程领导力的认识。暑期,校级领导认真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有关提升课程领导力的专题培训,并根据学校实际认真指定学校课程计划。
二是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高教师对学科课程的理解力。学校将《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及上海市各学科课程标准上传学校内网,分学科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理念,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2)制定计划,规范管理,提高学校课程规划力和教师课程执行力
一是制定课程计划,提高学校课程规划力。学校根据上海市课程方案和上海市教委课程计划及学校实际认真制定好学校课程计划,全面实施好三类课程;开足开好基础型课程,根据学校实际开设好拓展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在全面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同时,根据学校乒乓传统项目,在专家的指导下,稳步有序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课程。如目前学校体育组开发的《灵动的国球》校本拓展型教材已经编印成册,并在各年级每周一节的体锻课上实施。
二是细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教学常规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实教学常规是学校全面实施课程计划的根本保证。在托管团队的指导下,我们在“系统听课——规范备课——组织比武——实施监控”这一历程中,形成了“精细化管理”的特点。我们重点实施了“六步法”系统听课,在坚持听课的基础上,借筹备“发扬小班教学优势,打造主动有效课堂”县级研讨活动,重新规范了备课要求,组织了“练武、比武”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尝试了常态化的质量监控。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和校本研修作用,认真开展教材解读、听课、评课、主题论坛等活动。我校充分利用接受托管的契机,在专家指导下,认真开展课题研究,营造科研氛围。学校根据实际确立了《基于小班组织形式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践研究》作为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有力抓手。全校教师根据课题方案,在专家的引领下,全员参与,努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增强了教师课程执行力。
(二)强化机制,提高教学管理精细化水平
1、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学校根据《崇明县教育局教学精细化常规管理50条》文件精神,借鉴广灵路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在广泛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港西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汇编》。内容包括学籍管理制度、课程管理制度、教学流程管理制度、教研组管理制度、减负增效实施制度和家校联系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规范了教师日常教学的行为,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2、建构系统听课机制,优化教师教学行为
学校以“建构系统听课机制,优化教师教学行为”为目的,以“三维目标落实”与“小班化教学”为主体,开展了两轮系统听课活动。推进教学管理精细化。通过系统听课,实现教学管理的“三改变”:一改变听课缺乏系统思量,想听就听,无连贯性,缺少主题或者缺少听课的整体思考,二改变忽视指导或者指导不到位,缺乏与教师共同学习、共同研讨;三改变缺乏长远安排,听课走过场,完成行政性规定的课时数。我们通过两轮运用“系统听课机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听课评课“六步法”:听课主确的立题、听课之前的培训、实施服务性听课、开展多样式评课、及时的听课反馈、组织总结与示范。现在学校的教师认真参与听课活动,备好课、上好课,逐渐克服了被听课的心理恐慌,感到听课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被动向主动转变。这个系统听课机制与“六步法”听课评课在县精细化教学管理评比中作了交流,获得了充分肯定。
3、教学常规管理“五强化”与“四及时”
学校进一步贯彻市教委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文件,强化计划制定、日常检查、总结梳理、资料积累,并主要抓了“五强化”;一是强化备课研讨与检查,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二是强化课堂教学研讨与监控,做到每学期人人上一节教研课,如2010年校级听课、评课65人次;片级教研课5节;县级评优课4节。三是强化作业批改质量,做到分层布置作业、运用作业单、批改及时、仔细、严格,并推行行政普查、教研组长检查、教师互阅的作业检查制度;四是强化补差辅优工作,学校的补差工作做到时间保证、补差学科保证、补差学生动态保证、补差计划记录保证。五是强化考试管理与质量监控,抓好“四及时”:及时反馈考核信息、及时分析教学情况,及时找准簿弱学科与环节,及时调整教学措施。
我们以严格教学常规制度,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实行教学过程监控,实施按学科质量监控管理,通过精细化教学管理,激发了教师教学的进取性,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10年6月,我校在教学精细化管理评比中获优良奖。
(三)深化小班化教学实践,积极打造主动有效课堂
1、开展统领性课题,推进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的素质教育实验项目。但是本校小班化教学仍然处在“形似”阶段。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的优质化,本校确定了《基于小班组织形式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践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编辑《小班化教学学习资料》,挂在校园网上组织大家阅读。在推进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中,我们突出了组织全校教师参与本课题,组织全体教师培训,突出了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带来的教育方式的改变问题。并且注重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开展具体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提高教师小班化教学的能力。我们首先广泛开展教学实践课,探索与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通过评课开展研讨,提出课中所蕴含的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案例研究进行提炼,梳理小班化教学方法,形成教师们自己的小班化教学方法,例如,角色扮演法、欣赏评议法、任务分合法、伙伴操练法、语段听说法等,并进行了如何撰写教学方法案例的培训以及面对面地指导,总结分析教师自己提出的教学方法,归纳操作要点,写出案例。
小班化教学实践的推进,教师开始重视研究自己的教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0年6月,我们召开了港西小学第一届教学科研会暨小班化教学专题研讨。会上七位老师作了发言交流,起到了激励、共享的作用。他们扎扎实实的研究态度,丰满的案例呈现,高质量的案例报告。前来参加会议的教育局施科长、县教学研究中心洪校长对此次研讨会予以了高度评价。
2、认真实施“主动有效课堂”新一轮达标与提升工程 1)认真学习理论,推进“主动•有效”课堂教学
在推进“主动•有效”课堂教学中,我们突出了组织全校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组织全体教师培训,广泛宣传,端正态度,明确目的,提高教师对打造“主动•有效”课堂重要性的认识。开展具体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提高教师实施“主动•有效”课堂教学的能力。
2)构建“主动•有效”课堂,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开展“主动•有效”课堂教学达标工程是崇明县教育局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二年来,“主动•有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已经融入到了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求教师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案,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我们要求教师认真设计有层次的作业,并及时进行反馈,以巩固教学成果。在此基础上,对每课的教学及时进行反思,写教后记。
2010学年第一学期开展“主动•有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广灵路小学托管团队担任评委,在“人人上一课”的基础上,评出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一、二、三等奖,并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学期开展“主动•有效”课堂教学练武活动,学校行政领、学科负责人为评委,在人人练武的基础上,通过听课、评课,评出课堂教学好、教案有创意的“主题教学设计”13篇,参加县级评比。
通过课堂比武、练武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在提高。2010学年度中校级听课、评课66人次;县级展示课10节,县教研员听课24节。从反馈的情况看,我校教师在“主动•有效”课堂教学及小班化教学中,优课率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在提升。
3、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确保“主动•有效”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在开展“主动•有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同时,围绕《基于小班组织形式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践研究》这一龙头课题,引导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案例,并由托管团队的专家开展了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帮助教师多次提炼、修改,让教师沿着研究方向开始初步的尝试体验,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2011年3月编印了《基于小班组织形式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践研究》的专著,得到了上级领导、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肯定,为打造“主动•有效”课堂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1、教师队伍迅速成长
学校抓住两年托管的机遇,充分利用城区优质资源,在托管团队及专家的指导下,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两年中,通过本校教师到广灵路小学跟岗培训,与广灵路小学优秀教师结对等举措,教师的群体素养有了显著提升。两年中,本校两名教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一位班主任老师获市农村班主任“君远奖”;一名班主任获县班主任比武三等奖;有11名教师分别在县课堂教学、“温馨教室”建设征文、演讲和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
2、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稳中有升
近年来,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增强,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稳中有升。2010年学校五年级毕业班学生在毕业考试中列全县第七名,学校也被评为教学工作显著进步奖。学生的整体素养也得到发展。三年中学校及学生获市级奖项有: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校园、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小学组乒乓一等奖、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小学组广播操三等奖、上海市第三届头脑奥林匹克创新亲自擂台赛金、银、铜奖、上海市《救救野兔》保护知识竞赛二等奖、市爱乐奇杯小学生快乐英语邀请赛二等奖、上海市小学生独唱比赛银奖、上海市小学生乒乓赛单打亚军。学生获县级奖项更是不胜枚举。
3、学校特色项目得于提升和发展
学校的乒乓特色,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通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探索,学校的乒乓球运动已成为学生喜爱的运动之一,乒乓特色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已经完成乒乓校本课程《灵动的国球》的编写,并在快乐活动日的体锻课上全面实施。近年来学校乒乓队在县级比赛中始终保持团体前三名的位置。在2010年5月县阳光体育小学乒乓球目比赛中,我校一至五年级男女组全部获等一等奖,四年级组获市一等奖。目前学校是县乒乓传统学校和“体教结合(乒乓项目)”布点学校(全县共四所小学,本校是唯一一所农村小学)。
(二)反思
1、由于超编,多年没有新教师引进,教师年龄偏大,身体大都处于亚健康,加上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各类检查、评比、活动的增加,加上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的不完善,个别老师不能调整自己的心态,经常因小事抱怨、指责,斤斤计较,主人翁意识不强,消极应付学校布置的工作。这容易产生不健康的集体氛围,制约了个人的进步,也影响着组室成员以致学校的发展。这是一个急需解决而一时又很难解决的问题。
2、课堂教学中,少数教师3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待提高,个别教师存在自己只管自己教,不关注学生学的现象,教学质量不高,只怪学生,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何以新一轮“主动•有效”课堂达标与提升工程为契机,扎扎实实,不搞花架子,向“家常”课、常态课要质量,进一步提高35分钟课堂效率,提升优良课的比例,消灭差课,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港西油田治砂技术创新浅谈 篇3
1 出砂现状和类型
随着长期注水开发和各种调整措施的实施, 井况日益恶化, 出砂井、套变井、报废井逐年增多。由于排液量增大, 携砂能力增强, 使得本来结构疏松的港西油田出砂程度明显加重, 因出砂造成的停产井及其影响产量占全区停产井的40%~50%.统计表明, 明下段泛滥平原泥岩占地层体积的50%左右, 河道砂体占40%左右, 而各类溢岸砂体占10%左右。不同沉积微相出砂规律不同, 水下分流间砂岩微相出砂最严重, 河口沙坝次之。
2 出砂条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油层胶结物含量相对较低, 油层容易出砂;孔隙度、渗透率越高, 胶结物含量越低, 油层容易出砂;含油饱和度低, 胶结程度下降, 油层易出砂;含水上升, 导致地层强度降低, 油层易出砂;注水含水上升, 降低了原始地层的强度, 同时, 注水会导致岩石发生拉伸破坏, 加剧地层出砂。
3 出砂治理技术的创新
3.1 港西油田砂岩油藏出砂预测技术
针对港西油田地层物性特点预测出砂井, 具体公式为:
式 (1) 中:△pc为临界生产压差, MPa;pr为地层压力, MPa;C0为岩石内聚力, MPa;μ为岩石泊松比, 无纲量;σze为外边界处的垂向应力, MPa;β为Biot数;α为失效角, rad;γ为数据库智能修正数据。
科学判断油藏出砂程度能够为区块防砂提供依据, 从而指导油井的合理生产。同时, 找出油田区块生产井的出砂速度与检泵周期、出砂速度与含水和采液强度之间的关系, 形成油井砂岩油藏采液强度可控曲线, 从而确定油井开始出砂、可控出砂的范围值, 为油井防砂提供可靠的依据, 减少油井的上修次数, 延长检泵周期。
3.2 完善油井稳砂配套体系
3.2.1 无固相射孔液稳砂技术
射孔作业是打开油层的关键环节, 射孔作业过程对油层损害有很大的影响。针对不同储层, 国内外应用于保护油层的射孔液体系较多, 主要包括无固相清洁盐水、无固相聚合物射孔液、暂堵型射孔液、油基射孔液和酸性射孔液等。其中, 由于无固相射孔液配制方便、无固相伤害、价格较低, 所以, 被普遍应用。
3.2.2 长效防膨稳砂剂技术
长效防膨稳砂剂是以清洁水为基液, 将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防膨体系, 添加配伍性好的表面活性剂、无机或有机盐调整配方性能。该体系能有效控制黏土矿物水化膨胀, 具有长效防膨性, 可以防止颗粒经过冲刷造成的迁移, 具有无固相损害、无碱敏和结垢损害的优点。其常用密度为1.00~1.05g/cm3。采用离心法进行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 单一的无机盐不耐清水的冲刷, 二次冲刷防膨率为9.59%;长效防膨稳砂剂耐冲刷力好, 三次冲刷防膨率在78%以上, 变化不大。这说明, 抑制黏土膨胀效果好于常用质量分数为3%的KCL。
3.2.3 新型改性树脂溶液稳砂技术
新型改性树脂溶液是由306树脂+固化剂4%+硅改性剂1.1%+乳化剂0.5%+破乳剂0.5%组成。
3.3 泵上下保护装置 (双防泵) 防砂卡技术
该技术拥有等径柱塞防砂泵防砂的功能, 它可以有效防止砂卡抽油泵, 防止堵塞进油阀。固定阀带有环空沉砂通道, 可以避免井内异物沉积堵塞抽油泵底阀, 延长其使用寿命。
3.4 优化固砂工艺技术
固砂工艺技术采用的双效胶结砂是无机材料, 它性能稳定, 对人体无害, 对环境无污染, 不伤害油层, 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环保材料。该产品具有理想的现场适应性, 施工工艺简单。双效胶结砂随着BRC-16油溶性暂堵剂优先进入了生产层的高渗透层段, 经过48 h的固化反应便形成一个连续的胶结固化体, 形成了人工井壁。
固砂工艺技术解决了侧钻井、套变井和低能等长停井的固砂技术难题。双效胶结砂由过去的地层堵漏, 经过创新解决了低压漏失井防砂困难的问题, 有效提高了侧钻井、套变井和低能等长停井的固砂成功率。
3.5 长井段机械防砂技术
通过对长井段机械防砂工具的研究, 研制FSQS桥塞实现选防合采, 对主要出砂层位充填了大砂量砾石, 形成了完整的连续性挡砂屏障, 提高了防砂效果, 保证了防砂有效率。FSQS桥塞具有打捞简便, 可以延长沉砂口袋, 可实现单防单采、选防合采的特点。研制FSAJ安全接头使防砂管串易打捞处理, 并且摩擦力小、结构简单, 最大外径为105 mm, 易打捞。
4 结束语
形成系统化的分级治砂方法, 将“稳砂、固砂、排砂、防砂”等治砂手段的特点与不同井况相结合,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在港西研究和应用出砂预测及分级治砂的工艺技术, 为确定治砂方案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大大提升了港西油田砂岩油藏出砂治理的整体水平, 对其他疏松砂岩油田的出砂治理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摘要:结合港西开发区储层开采过程中生产井易出砂等问题, 推进了砂岩油藏出砂预测技术、优化固砂工艺技术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以确保油井稳产。
关键词:治砂技术,港西油田,出砂,油井稳砂配套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晶, 王华, 逯同柱, 等.应用配套技术治理油井出砂[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5, 24 (2) :27-28.
港西油田 篇4
1 港西油田地质特点
大港油田港西油田位于渤海湾含油气盆地黄骅凹陷中部, 储层主要开采层系是明化镇组和馆陶组。明化镇组是以泥质胶结为主, 胶结类型为孔隙-接触式, 粘土含量占72.4%, 油层的粒度中值0.07~0.17mm, 孔隙度为28%~32%, 渗透率为835×10-3μm2, 主力油层分布在Nm II、NmⅢ油组, 占总储量的80%, 该油组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 具有埋藏浅、欠压实、成岩性差、胶结疏松、易出砂特点;其次该地区的流体性质特点是油重、气轻、水淡, 原油物性较差, 流动阻力较大。随着油田不断的开发, 注水的不断完善, 以及管理不善的诸多原因导致地层出砂愈加严重, 甚至堵塞油层, 针对存在的问题, 采用压裂充填防砂技术不仅能够疏通油层起到解堵的作用而且防后有效期长, 增产效果明显。
2 地层出砂原因分析
油层出砂一般分为充填砂和骨架砂, 当流体的流速达到门限流速时会使未胶结的砂粒发生运移, 地层就会出砂, 随着流速的增加, 油层受力发生变化, 当流速达到临界速度、地层压力达到临界压力时, 岩石发生剪切破坏, 使骨架砂变成自由砂, 随流体运移而被采出, 致使地层出砂严重, 综合分析认为, 造成油层出砂的主要原因大致为:
(1) 与储层物性有关, 港西油田胶结以泥质胶结为主, 油层埋藏浅, 上覆地层压实作用不强, 再加之成岩性差, 胶结疏松, 是造成油层出砂的主要原因。
(2) 地层压力降低。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 地层压力不断下降, 增加了地应力对岩石颗粒的挤压作用, 破坏了颗粒之间的胶结, 由此引起出砂。
(3) 由于油层胶结物以粘土为主, 一般占70%左右, 而粘土矿物成分中蒙脱石含量达80%左右, 砂岩地层注水后浸泡地层, 会使粘土遇水膨胀变松散, 降低胶结强度, 发生颗粒运移, 加剧地层出砂。
(4) 流体性质对地层出砂有影响, 如稠油、粘度大, 在开采过程中使用大排量泵筒, 流体的拖曳力导致地层出砂。
(5) 管理不当也会导致大量出砂, 油井工作制度的频繁改变、生产压差选择不合理等油井管理因素, 引发地层激动, 造成地层出砂。
3 压裂充填防砂技术
压裂充填防砂技术是针对中、高渗透率疏松砂岩油藏, 利用非常规压裂技术, 结合机械防砂工艺, 达到提高油井产量及稳定地层砂的特殊改造工艺。以往的包括砾石充填技术在内的各种机械、化学防砂技术都会导致产能的一定程度的下降, 压裂-充填防砂技术是利用压裂来提高产能和减轻砾石充填的不利影响, 因为通过压裂能建立高导流裂缝, 从而解除地层污染, 提高地层渗流能力, 达到增产目的, 压裂也具有一定的减缓地层出砂的作用, 同时采用压裂充填结合机械防砂技术, 进一步提高防砂效果。因此被认为是中、高渗透率疏松砂岩油藏一种优选的防砂完井和增产的新技术。该技术是对准防砂目的层下入防砂筛管总成, 在超过破裂压力下进行大排量、高砂比、大砂量挤注, 使筛套环空、射孔孔眼、近井地带及地层深部形成一个较大范围的高渗透砾石多级挡砂屏障, 从而达到既防砂又增产的目的。
3.1 技术原理
图1所示:压裂前地层流体以径向流流入模式流入井筒, 压裂后流体流动为双线性流动模式降低了流体流速, 缓解了对地层砂的携带, 压裂充填后形成的高导流能力裂缝以及短宽缝突破近井污染带可实现较好的增产效果, 缓解岩石骨架的破坏, 减轻生产流体对地层砂冲刷和携带能力。
3.2 设计参数优化
依据国外经验, 当加砂强度:4-5m3/m、排量:2-3m3/min时, 有效期长, 防砂效果较好。在港西油田以往的防砂施工中, 加砂量:1-2 m3/m, 排量:1.1-1.5m3/min, 借鉴国内外油田成功防砂经验, 优化设计加砂强度:6-8m3/m, 排量:1.6-2.4m3/min, 通过提高加砂量, 应用大砂比、高排量, 形成端部脱砂, 确保近井地带填实, 将近井地带的地层砂推到深部, 达到防砂、解堵、减缓细粉砂运移的目的。
3.3 优化携砂液体系
为了有效防止粘土膨胀, 保护油层, 将原瓜尔胶防砂工作液优化组合为瓜尔胶+1%KCL+1%防膨剂+0.2%助排剂。经现场应用, 不仅要较好携砂能力而且增强了防膨性能和返排性能。
3.4 优选防砂粒径、确定割逢筛管
为了提高防砂井目的层近井地带和筛套环空的渗透率, 减少生产过程中细粉砂运移引起的堵塞, 优选0.425~0.85mm与0.6-1.18mm的砾石进行组合作为防砂用砾石, 并进行了单级 (0.425mm~0.85mm) 砂粒、两级 (0.425mm~0.85mm、0.6mm~1.18mm) 砂粒以及两者混合砂粒实验测试。见图2:石英充填砂不同粒径组合流量测试。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两级石英充填砂渗透性好。机械筛管 (割缝管) 缝隙的确定依据是挡住充填的砾石, 即:T≤2/3*D砾石 (min) 计算出筛管缝宽≈0.27mm, 选择缝宽为0.3mm的割缝筛管。
式中:T——割缝管缝宽mm, D砾石 (min) ——石英砂最小粒径mm。
3.5 施工工序优化
(1) 加强过程控制严把工序关, 确保工序一次成功率。
(2) 加强现场技术把关, 技术人员根据压力变化合理调整排量、砂比等参数, 确保设计砂量全部充填到位, 环空加压使近井充填带。
(3) 携砂液清洁:携砂液罐专罐专用, 使用前清洗, 携砂液用水进行抽样化验, 确保清洁无杂质。
(4) 精通处理:为了防止在下入防砂管柱时目的层近井地带的地层砂回吐, 导致探砂面不准, 减少入井液侵入目的层引起粘土膨胀, 在工艺设计中将“挤防膨剂”工序由原下防砂管柱后挤入调整到下防砂管柱之前。这样, 既可达到防止粘土膨胀的目的, 又可减缓目的层细粉砂运移暂堵炮眼, 确保井筒清洁, 防砂管柱深度准确。
(5) 加强油层保护, 避免高密度压井液对油层的伤害, 在蹩掉丢手后, 坐好井口, 用2%KCL液替出井筒内压井液, 防止伤害油层。
4 现场实施应用效果
2012年在港西油田现场试验和应用压裂充填防砂55口井次, 一次施工成功率达到了100%。统计至2012年12月31日, 累计增油28427吨, 日增油120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港西油田二次开发防砂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中的西58-8-1井是2009年7月投产的一口新井, 射孔井段1 6 3 8~1 6 4 0 m, 1676~1679m, 射孔厚度5.0 m。正常生产时, 日产液量19 m3/d, 日产油量18 t/d, 含水5.3%, 测得压力系数1.02。该井由于出砂较为严重而导致频繁上修检泵施工, 但生产周期较短, 2011年8月31日选用压裂充填防砂技术, 采取大砂量、高砂比施工, 建立新的高渗流通道以达到有效抑制地层出砂, 施工过程中最高泵压达到21Mp, 施工后日产液量30t/d, 日产油量25t/d。该技术的实施成功为港西油田提供了一套可靠的增产防砂技术, 对提高整个区块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 认识与建议
(1) 压裂充填防砂技术既可增产又能防砂, 是解决出砂井、污染井、油层堵塞井、低产能井增产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 特别是对港西油田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均很好的适应性, 可扩大应用规模。
(2) 此项技术可以一次完成地层压裂、环空充填所有工序, 且可保护端部脱砂形成的短宽裂缝。
(3) 能够改善原油的渗流条件, 增大原油的渗流面积, 可以有效提高油井的产能。
(4) 优化施工参数、防砂工作液、防砂砾石组合和施工工序, 有效地提高了防砂效果。
(5) 不同粒径的支撑剂可充分保证裂缝的导流能力, 能够有效建立三层挡砂屏障, 且具有良好的挡砂效果。
压裂充填防砂工艺技术研究应用成功, 不但解决了疏松砂岩油藏的出砂难题, 提高了大港油田整体防砂工艺水平, 而且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今后有效治理砂害难题, 改善防砂效果, 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港西油田 篇5
1 室内研究
针对港西油藏条件筛选了微生物菌种, 并进行了生长、微生物与港西原油作用效果、微生物增采影响因素和微生物驱油岩心物理模拟的室内试验研究。
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一下结论:
(1) 微生物能适应港西油田地层温度、水质、酸碱度、矿化度、在港西注入水中, 补充加入酵母膏 (200ppm) 、磷酸氢二钾 (300ppm) 、氯化铵 (300ppm) 可促进微生物生长。
(2) 微生物与港西原油作用能产气、产酸、产表面活性剂、降粘效果从而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潜能。
(3) 在港西地层条件下, 微生物生长时间、与原油作用时间不应少于5天。
(4) 注入微生物会使注入压力提高, 在注入量很小的情况下, 微生物驱不会堵塞地层。
(5) 微生物采油可提高采收率0-3%。使用菌浓在107个/ml左右。
2 注入方案设计与实施
2.1 注入结构
根据室内试验结果。注入结构见表1。
2.2 注入量的分配
设计注入井3口, 按照注水井控制驱替面积占井组总面积的百分数估算, 西18-12, 西17-14、西新19-15井控制孔隙体积分别占总孔隙体积的34.61%、36.5%、28.85%。考虑到西新19-15井靠近边部, 西侧无对应受益油井, 因此。将菌液重点投注于西18-12、西17-14两口井, 3口井菌液用量定为: (见表2)
3 现场应用及效果分析
3.1 试验区基本情况
港西西区为港西油田聚合物先导试验驱, 控制面积0.59 km2, 3口注聚井, 累计注聚合物时间850天, 共注入聚合物干粉168吨, 聚合物溶液19.9×104m3;9口受益井, 受益油井见效率100%, 累计增油8.6322万吨, 提高采收率11.5%。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对3口注聚结束的井进行微生物驱油试验, 注入层位明三2-1, 历时30天, 共注入菌液67.4m3、酵母粉2.4t, 氮、磷和钾盐各1.6t。总计注入菌液及驱替液6526m3。
3.2 试验区地质特点
试验目的层是明化镇组的明Ⅲ2小层, 是一个完整砂岩体, 油层平均厚度8.3 m。储层物性较好, 孔隙度为3 1%, 油层温度51℃。地下原油粘度20m Pa·s, 含蜡量8.5%, 胶质沥青23.2%。地层水水型为Na HCO3, 矿化度为5735mg/L, 产出水矿化度为2857mg/L。
3.3 试验区效果
3.3.1 注入井效果
注入性能得到改善, 注入压力与注入前相比平均降低0.5MPa, 表明注水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地层吸水性能变好。经化验分析, 该区原油析蜡温度42℃, 由于长期注水, 井底温度下降导致蜡析出, 注微生物后, 微生物与蜡作用, 疏通了注水通道, 因而使注入压力降低。
3.3.2 受益油井效果
9口受益井中, 7口井见到增油降水效果, 日产油由注入前的4.68吨上升到6.07吨, 日增2.39吨, 综合含水由91.7%降到8 9.8%, 含水下降1.9个百分点, 累计增油8770吨。最终提高采收率1.2%, 按照当时原油价格1200元/吨, 投入产出比为:1:17.5。
3.3.3 见效井原油粘度变化
实验前, 对井组所有采油井取样, 测定原油粘度;试验后, 选取中心井西18-14和边缘井西15-14作为重点井进行分析, 分析情况见表3所示。
3.3.4 见效井产出液PH值变化
由试验开始时的8.8下降到7.7, 到目前出现三次PH低值, 产出液酸值变化较小, 说明在地层中微生物代写出的酸性物质较少。
4 认识
(1) 微生物驱可以起到增油降水的作用, 并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2) 微生物在地层中代谢出酸性物质从而引起产出液的PH值的变化。
(3) 微生物降低了原油粘度。
(4) 微生物起到了疏通油水通道的作用使注入压力降低。
(5) 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适应范围广、施工周期短、施工简便等优点。
参考文献
[1]汪萍, 常毓文, 唐玮, 胡丹丹, 等.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优化研究[J].特种油气藏, 2011, 18 (6) :73-76
[2]赵福麟, 王业飞, 戴彩丽, 等.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2006, 30 (1) :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