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包袱(精选5篇)
放下包袱 篇1
于丹的《论语心得》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小和尚跟随师父下山化缘, 走到河边, 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师父就对姑娘说, 我背你过去吧, 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 但又不敢向师父询问。这样又走了二十里, 小和尚实在忍不住了, 就问师父说, 师父啊, 我们是出家人, 您怎么能背个姑娘过河呢?师父就淡淡地告诉小和尚说, 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 你怎么背了二十里还没放下啊?
很多时候, 我们和小和尚一样那就是“放不下”心里的“包袱”!“身份”、“舒适”等等, 当我们背着这种包袱时, 在求职中往往会畏首畏脚, 患得患失。而这种背包袱的结果就是找工作的过程中一次次的被拒。因为“放不下”, 所以我们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 因为“放不下”, 在用人单位面前还没有深入了解, 就把对方否定, 同样因为“放不下”, 也把自己关在了求职的大门之外。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不是天各一方,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是最适合的。”这是一位大学生在招聘会投递简历中的一句话, HR笑笑问:“我怎么能知道你是最适合的呢?”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宏图:一年当主管, 两年当经理, 三年当副总, 然后四年五年以后就成了企业的核心董事。后来这位HR语重心长说道:“不管什么职位, 其实员工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每一步都是积累, 特别是应届毕业生来说, 头两三年都是学习成长期间, 所以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 才能够更好地融入企业。因此, 现在适合你的只有河北的实习生岗位, 而不是北京的主管”。
曾经采访过在辽宁基层创业五年的大学生李鹏, 他的艰苦创业故事深深的打动着我。李鹏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说:“现在很多人依靠父母, 但农村创业这件事锻炼我更独力的去做起一件事情来;另一方面是一种信念告诉自己不能放弃, 先去干再说, 干起来干不起来是一个过程导致的结果。我坚持着, 也许没有做得多么辉煌, 但我坚持了, 在干的过程中发现机遇。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来说,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因为坚持所以一直在准备着, 当机遇出现的时候才能去把握。”送给毕业去找工作同学一些建议时, 他说:“没有失败的经历、没有痛的经历就不知道啥是甜, 苦累和挫折对于年轻人其实是最宝贵的财富。找一件事坚持下去, 在做的时候不断去修正, 不管做什么都是在不断摸索中总结和前进。”
现在他的创业已小有成就。但对于当初他的决定来说, 到农村创业是没有什么包袱的, 失败或者成功都将成为自己的收获。那么对于许许多多还在求职路上的同学来说呢?放下包袱上路, 收获的不仅是一个轻松的心情, 也许还能让你看得更远, 走得更宽。
放下包袱 篇2
我总愿在每年的暑假和爸爸妈妈一起到西藏去。冬天太寒,穿几件羽绒衣也无济于事,仍旧觉得冻风刮骨,衣不敝体……我来西藏,不仅是因为我得以放下包袱,到远方看看,更因为在那个与天接壤的土地上,我总能获得新生。
公元二千零十五年桂月十二日,我如愿踏上了青藏高原。一下飞机,我便直觉浑身轻松,头脑清醒。这种感觉,就像置身天空一般安宁,难道说,这就是人们所谓的“高原反应”?
我站在远方的山上,望向依偎在群山之间的布达拉宫。我发现,那就是一座要肆意迸发着光和热的天堂。锋棱的轮廓与天成的线条浮现在宫殿的上上下下,神圣的光芒与信仰的力量显现在庙堂的左左右右。啊,这就是信徒翻过千山万水,只为睹得一眼的布达拉宫!我仿佛可以看见,藏王松赞干布在千年前迎娶大唐文成公主进的雄伟壮丽,也可以预见信徒死后翻飞获释的灵魂……
我身边不乏跪拜的人,他们之中,有稚嫩未脱的小孩,亦有骨瘦嶙峋的老人。他们可曾料想,这些孩童,会不会因为过度疲劳而死,这些老者,会不会由年老体衰而亡?我相信,只有没有信仰的人才会浅薄地做这些担忧!西方人信奉耶和华,蒙古人信奉腾格里,西藏人信奉释加牟尼,这些宗教的信徒,都对死亡有清晰的认识。
这样说来,只有我们汉人直觉为了追求而死是不幸否耶?
为何这些地方的老人能安然自若地任凭时间的纹理在身上游走,而内地的许多老人却只能一天一天撕着挂历,算着遗产,成天成天吃着只有作安慰的昂贵药品?这是信仰的力量啊,我的朋友……信仰,不只是宗教,才叫做信仰。所谓信仰,就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地相信且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的一种心灵寄托。但有些信仰使人强大地无坚不摧,而有的信仰却只能消蚀你的心智,折磨你的灵魂!
想到这些,我的心像是卸下了万斤包袱;
放下包袱 与灵魂同行 篇3
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带着行囊过河,行囊里装有许多金银财宝,以致于船到中流水急的地方摇摇晃晃,船夫考虑船所能承载的重量,要年轻人丢掉些行囊里的东西,年轻人不肯,最后船翻人亡。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立意自定;③不得抄袭,套作。
“世之熙熙皆为利来,世之攘攘皆为利往”。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舍不得放下心头包袱,结果身陷囹圄,到头来,费尽心机徒留一场空。佛说,该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求也白求。凡夫俗子的我们何不放下包袱,与灵魂同行,与本我同行!
放下包袱,与灵魂同行,方能找到心灵净土!
功名、利禄、诱惑,在世俗红尘面前,何等重要!事关士子一生荣辱,众人求之而不得。而偏有一人宁愿“曳尾于涂中”,也不愿供奉于神龛之上,官至相位的荣华富贵,他也当做包袱,弃之如粪土。此人便是庄子。透过历史的风尘,我们似乎仍可看见庄子破衣蓬头,在俗世中放声高歌,他的灵魂在自由的山野中飘荡。他的傲岸、他的自由影响了整整一个民族。功名如何?利禄如何?陶潜宁愿在晨曦中种豆南山下,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污浊的官场。潇洒地放下心头包袱,田园的芬芳,山水的宁静,催开了陶渊明笔底之花,中国田园诗由此开端。由此可见,放下官场,放下名利,放下世俗的包袱,方能找到心灵的净土。
放下包袱,拒绝红尘诱惑,方能找到最初的自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李叔同轻脱潇洒的西洋装,剃下满头的乌发时,心中是否有过犹豫?毕竟他拥有的是一个世俗男人的全部梦想:娇妻、幼子、名利、地位。李叔同前半生作为一个文人,一个画家,他成功了。可他为何还是不顾一切朝着古刹款步前行?因为红尘的一切对他来说不过是包袱——束缚他灵魂的包袱。因为这些,他无法做一个保持最初本心的赤子。放下世俗,文坛消失了一颗升起的明星,古刹却多了一位“花满华枝,天心圆满”的弘一法师,在袅袅的梵音中,李叔同找回了最初的自己。
放下包袱,方能自在前行,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荣誉也罢,困苦也罢,耻辱也罢,在司马迁心中不过是一时的烟景,不如将一切当做包袱抛却,自在前行,唯其这样方能找到灵魂的栖息地。武帝之怒,宫刑之辱,世人之冷嘲热讽全拒之于书斋之外,十年辛苦,十年血泪,成一家之言,遂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然无缘做一个道德标杆的贤官,不如放下这个包袱,开辟另一片天地。试想,司马迁若放不下那心头包袱,而是汲汲于名利富贵和得失浮沉,沉湎于自己的不幸,能有后来的鸿篇巨制吗?由此可见,人必须放下包袱,放眼前行,方能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既然生命无缘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何不化作一株茂草在林中自由展现一方秀色?既然无缘展翅翱翔于蓝天,何不化作一匹骏马自由奔跑于芬芳的原野?不要哀叹生命中的荣辱得失,放下包袱,找回你最初的自己吧!生命因本色的你我而精彩!
放下包袱,与自由同在,与灵魂同步,与本我同行!
思维发散
这个材料很俗套,要想写出新意也很难,但作者化实为虚,演绎成文,从三个角度论证了“放下包袱”的重要性,很有说服力。当然,从材料入手,我们还可以从“生命最可贵”“舍与得”“放弃的智慧”等角度立意。如果要出彩,从船夫角度立意更易,如“劝说不如拒绝”“学会拒绝”“让固执走开”等。
把包袱放下人生哲理 篇4
一名心理学家给学生上一堂压力管理课。她举起一杯水,笑着问:“这杯水有多重?”
各种回答都有。
心理学家接着说:“在这个问题中,重量并没有那么重要,它其实取决于你托着这杯水的时间。如果你托住它一分钟,那没问题。如果你托住它一个小时,你的手臂会酸。如果托一天,你的手臂将会麻木。在这几种情况下,这杯水的`重量没变,但是你托得越久,就会感觉它变得越重。”
她^续说:“生活中的压力和担忧就如同那杯水,想一会儿,没什么事发生。想的时间长一些,人就会受伤。如果整天都在想压力和担忧,你将做不成任何事情。”
放下包袱 篇5
临近考试,不少学生像小丽一样被种种烦躁恐惧的心绪所困扰。有的学生因平时测验失误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根本无法取得好成绩,于是悲观消沉;有的学生考前不能冷静地、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情况,整天患得患失,不知复习该从何处下手;有的学生因基础差或期望值高而产生了担忧情绪,总担心自己考不好会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
良好的考前心态,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
现代心理学有一个“瓦伦达心态”的经典案例,说的是美国有一个相当出色的高空钢索表演者瓦伦达。他曾经进行过上千次表演,从来没有失过手。有一次,他要在一个重大活动中走钢索。上场前,瓦伦达不断提醒自己:这次演出实在太重要了,所以只能成功,绝对不能失败。然而,他竟在这次表演中不幸坠地身亡。他的妻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瓦伦达以前并不像这次这样多虑。过去,每次表演之前,他总是专心准备,总是想着怎么走好钢索,不关心其他事,更不会为成败担心。这次他太看重成功了,畏惧失败反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1796年,在法国哥廷根大学读书的高斯是个很有数学天赋的学生。每天,高斯都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3道数学题。有一天,他顺利做完了前两道题,而第三道题他却做得非常吃力。这道题是这样的: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十七边形。高斯绞尽脑汁,用尽了自己所学的知识,依旧毫无进展。于是,他尝试着用超常规的方法,没想到,难题居然解答出来了。当第二天高斯把答案交给导师时,导师非常惊奇地问道:“这是你做出来的吗?”高斯回答:“是我熬了一个通宵才完成的!”岂知导师激动地喊道:“你解开了一个两千多年的数学悬案!”原来,这位导师多年一直在努力试图解开这道题,他不小心把这道题误给了高斯。许多年后,高斯笑着回忆道:“如果知道这道题两千年来无人能解,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解开它。”
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知道,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考试,临战不慌,沉着冷静,专心致志,在考场上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水平;如果过分关注成功、荣誉、名次,或害怕失败,患得患失,有了这些“杂念”,带着“包袱”上考场,就会分散对考试的关注,往往影响到正常水平的发挥。
其实,考试并没有小丽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摆正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就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那么,同学们应怎样克服害怕考试的心理呢?
首先,应该正确看待考试。其实,考试只是为了检验你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效果,帮助你查漏补缺,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不要把它当成一种负担,也不要过多地考虑结果,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考试中把所掌握的知识发挥出来就行了。
其次,应该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古人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你尽力了,即使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也不必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毕竟,一次失败不过是游泳中喝的一口水,不应该据此否定你的全部努力。同时,也要积极和父母沟通交流,让他们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并表明你会更加努力的决心,即使考砸了,及时总结得失,就一定能够赢得父母的理解。
当然,最重要的是为考试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对考试的恐惧心理。只要你平时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考前按照老师的要求系统地复习,再讲究一些考试的方法,就不用太担心自己考不出好成绩哦。
小丽对考试过度恐惧、紧张和焦虑,必然会引起大脑对学习的抑制,严重影响复习备考的正常进行,不仅难以考得好成绩,还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必须认真做好心理调节。
1.情感转移,替换。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办法,使自己的注意力从消极的情绪中转移开来,解脱出来,不要老去想那些引起烦恼和担忧的事情。当烦恼和担忧袭来时,可专心地听听音乐,做做放松身心的练习,看看电视节目,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最愉快的事情等,从而冲淡、忘却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使情绪好起来。
2.及时宣泄情绪。有了烦恼、担忧这些不良情绪时,不要将其积压在心里,应通过各种方式适当宣泄。如倾诉,即将心中的烦恼向知心朋友、老师、家长尽情地诉说出来,以求得同情、开导和安慰。
3.可暂时采取“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方式。如遇到一两次考试失利,为摆脱内心的苦恼,可以这样想:“这次考试老师出题太难太偏,考不好的不会只有我一个人”、“每个人都会偶尔失误,并不是自己的能力差”、“现在一时考不好,不等于将来升学考试也考不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等。如此想想,也许烦恼担忧就会烟消云散,心情变得轻松起来。
【放下包袱】推荐阅读:
放下包袱收获成功范文09-09
包袱06-17
生态包袱12-26
包袱话题作文小学生09-27
包袱词语含义及近义词07-01
放下07-07
懂得放下作文09-27
勇于放下作文02-02
不放下高中作文11-12
放下作文250字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