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利用

2024-10-26

勘探利用(精选11篇)

勘探利用 篇1

1 弹性波概述

弹性波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地震、地质勘探、采矿、材料的无损探伤、工程结构的抗震抗爆、岩土动力学等方面。弹性波频率分为瑞利波 (R波) 和拉夫波 (L波) , 而R波在振动波组中能量最强、振幅最大、频率最低, 容易识别也易于测量, 所以弹性波频率勘探一般是指瑞利弹性波频率勘探。R波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查明工程区地下介质速度结构并进行地层划分对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原位测试;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基基础勘察;地下管道及埋藏物的探测;地下空洞、岩溶、古墓及废弃矿井的埋深、范围等探测;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效果评价及饱和砂土层的液化判别;公路、机场跑道质量的无损检测;江河、水库大坝 (堤中软弱夹层的探测和加固效果评价等;场地土类别划分及滑坡调查等;断层及其它构造带的测定与追踪等。

2 勘探原理

地震勘探, 是用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 (地壳的弹性振动) , 并且研究它们在地壳内传播的情况, 来达到探查地壳地质结构的目的。地震波由震源激发后, 向各方传播, 在存在密度差异的不同岩性地层的分界面上可能发生反射和折射, 然后返回地面, 引起地面的振动。我们将专门的仪器设备 (地震仪、检波器等) 安置在地面上, 记录地震的振动 (地震记录) , 通过分析解释地震记录的特点 (传播时间、振动的振幅、相位及频率等) , 就能确定地层的埋藏深度、岩石的组成成分和物理力学性质。地震勘探依据的是弹性波传播原理。弹性波理论分析表明, R波具有如下特点:在地震波形记录中振幅和波组周期最大, 频率最小, 能量最强在不均匀介质中R波相速度 (VR) 具有频散特性, 此点是弹性波频率勘探的理论基础;由P波初直到R波初至之间的1/3处为S波组初至, 且VR与VS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其相关式为:VR=VS· (0.87 1.12μ) / (1μ) ;式中:μ为泊松比;此关系奠定了R波在测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中的应用;R波在多道接受中具有很好的直线性, 即一致的波震同相轴;质点运动轨迹为逆转椭圆, 且在垂直平面内运动;R波是沿地表传播的, 且其能量主要集中在距地表一个波长 (λR) 尺度范围内。依据上述特性, 通过测定不同频率的弹性波频率速度VR, 即可了解地下地质构造的有关性质并计算相应地层的动力学特征参数, 达到岩土工程勘察之目的。

3 工作方法

应用弹性波频率进行现场测试时一般采用多道检波器接收, 以利于弹性波的对比和分析。当锤子或落重在地表产生一瞬态激振力时, 就可以产生一个宽频带的R波, 这些不同频率的R波相互迭加, 以脉冲信号的形式向外传播。当多道低频检波器接收到脉冲振动信号后, 经数据采集, 频谱分析后, 把各个频率的R波分离出来, 并求得相应的VR值, 进而绘制面波频散曲线。

当选取两道检波数据进行反演处理时, 应使两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具有足够的相位差, 其间距△x应满足 (λR/3) ~λR, 即在一个波长内采样点数要小于在间距△x内的采样点数的3倍, 而大于在间距△x内的采样点数的1倍, 该采集滤波原则对于不同的勘探深度及仪器分辨率和场地地层特性可作适当调整。

当采用多道检波数据进行反演处理时, 虽然不受道间距公式的约束, 但野外数据采集时也应考虑勘探深度和场地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 当探测较浅部的地层介质特性时, 易采用小的△x值并用小锤作震源以产生较强的高频信号, 即可获得较好的结果;当探测较深部的地层介质特性时, 易采用较大的△x值, 并用重锤冲击地面, 以产生较低频率的信号, 使其能反映地下更深处的介质信息, 达到岩土工程勘察之目的。

震源点的偏移距从理论上讲越大越好, 且易采用两端对称激发, 有利于R波的对比、分辨和识别, 但偏移距增大就要求震源能量加大和仪器性能的改善。一般来说, 偏移距应根据试验结果选取。就目前的仪器设备条件和反演技术水平, 选用偏移距20~40m即可获得较好的测试结果。

由多道检波数据反演处理后可得一条频散曲线, 一般把它作为接收段中点的解释结果。实际上该曲线所反映的地层特性为接收段内地层性质的平均结果, 故当探测场地地下介质水平方向变化较大时, 只要能满足勘探深度的要求, 尽量使反演所用的接收段减小, 以使解释结果更具客观实际。

4 存在问题

虽然弹性波频率探测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已很广泛, 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关于实测弹性波频率频散曲线的"Z"字型现象, 从理论模型的解析中还不能精确地解释此现象。因为理论的频散曲线, 在介质分界面处只出现折点, 对此还需深入研究和数值模拟计算;对于弹性波频率勘探深度的确定, 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半波长作为R波的勘探深度, 此关系是一经验公式, 但在实际工作中, 应根据场地地质条件、探测对象以及孔旁测试对比结果等作适当调整;测试深度相对较浅, 一般情况下可靠的测量深度为20~30m, 最深不过50~60m。当测试深度加大时, 震源信号就必须具有足够的低频信号, 目前尚难满足此要求。由于低频时的R波值很少, 使得下部频散曲线的点相对稀少, 所以对解释精度影响较大。就该问题笔者建议由原来的算术坐标系改为波长为对数的单对数坐标系, 可使低频段频散点稀少问题得以改观。根据不同的勘测目的和要求, 对产生R波的震源需作必要的改进和研究, 以适应勘察的需要。如用锤子作震源时其低频值为10~20Hz左右, 而用砂袋作震源时低频值为3~10Hz左右。弹性波频率勘探作为一种新的浅层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具有简便、快速、经济、分辨率高、适用场地小、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但对弹性波频率勘探理论的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等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开拓, 使之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成林等.瑞雷波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3.

[2]胡钧等.岩土工程瑞利波勘探新进展[J].上海地质.

[3]刘康和.弹性波频率探测技术综述[J].电力勘测.

[4]王洪辉等.基于无线数据采集技术的弹性波测量仪研制[J].电测与仪表, 2009-06-25.

[5]袁胜忠.弹性波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4-02-29.

勘探利用 篇2

在重力勘探中除了重力测量仪之外还有一种就是井中测量仪。井中的重力测量仪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井中的测点之后停放在井中的重力测量仪器然后对其进行读数分析,这些井下的观测点就是根据井图中的研究提前选定好的,这是为了达到测量的目的所需要的。在测出这一系列的重力差和深度差之后从而就能得到连续的测量点之间的间隔和垂直力的梯度。因为重力值太大,导致增大它的速率之后由自由空气的垂直梯度和符号相反的梯度之差的决定。然后才能把这些构造在地理中所造成的影响和响应来进行计算理论模型下的响应,或者在已经知道的地球的物理和地质中的响应相比较的时候最后再得出碳氢化物的构造和地球中的物理和岩石层之间的关系。在测得的间隔中的梯度和水平层的密度之间的这种简单的关系是可以在多种情况下士有效的。因此可以说是在出去重力的基本测量和深度测量结果之后的简单换算之外呢还不需要分析就能紧缺的确定出不一样的间隔之内岩石的密度的微笑的变化。

测量中密度的误差

在重力测量的时候,重力和岩石内之间的间隔的测量误差要尽可能的小才能确保在计算的时候密度达到所需要的精确度。但是通过对计算间隔中的密度来说,较大的岩石之间的间隔对地层的深度比较大,因而可以计算出的密度的误差就比较大。但是但是间隔和相邻层次的密度较大时候才可以用测量深度的方法来计算出岩石的密度。

重力勘探中测量结果的分析

在井中的测量仪器可以是有效地进行分析和评估地层和储集层中的间隔度的,因此是可以计算出间隔空隙度和岩石的密度的,并且井中的重力测量仪还可以评价异常的构造的。因此说井中的测量仪式一个非常好的前景。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因为大多数的地球中属于物理的工作都是为了找到有经济价值或者是利用价值的资源,并且还要把风险和成本尽可能的降到最低。在测量重力之后得到的各组数据,就会在结合在现实生活中现有的地下资料来进行石油的勘探,因此就会很好的做到重力勘探这一点。在地球勘探的工作当中就要必须严格地按照分析和预测中的地质构造进行研究构造甚至是研究地层中的要素。然后才能把这些构造在地理中所造成的影响和响应来进行计算理论模型下的响应,或者在已经知道的地球的物理和地质中的响应相比较的时候最后再得出碳氢化物的构造和地球中的物理和岩石层之间的关系。而且在适当的地质条件下,用差不多相同的响应就能预测出石油的园景观区。在重力勘探中的资料对于已经确定了的地下的构造是具有非常大的价值的。就目前状况开说可以应用到二维甚至是三维的重力模拟绘制的地层顶部的构造图。或者是在进行模拟的时候,尽可能的利用好地下的发展以及物理的资料和周围的细聊限制,这样还会有助于用重力勘探的方法确定出了古生界的构造,这可以称之为是有所大的收获。同时呢在用重力测量中的时候确定出了地下古生界的岩石的各种相撞,还可以寻找出有潜在价值的岩石进行开发石油很是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和资源的利用率。

结语

勘探利用 篇3

摘要:当前矿山资源在拉动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有效满足当前的需求量,地质勘探部门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地质找矿能力的核心内容和物质基础就是地质勘探技术,加强对其勘探方法以及技术应用的探究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关键词:地质勘探;方法;技术应用

引言

地质勘探是矿产开采的前提,做好地质勘探工作不仅能有效防止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灾害发生,保证开采工程的安全和效率。现今地质勘探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特点,但是每一种方法应用在地质勘探中都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从而不能做到详细的了解地质状况,因此把地质勘探中的这些技术手段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在实际地质勘探中。

一、地质勘探中运用综合勘探方法的意义

地质勘探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某一部分区域进行地质情况的详细了解,获取该地区的详细地质数据和资料,为后面进行的地质活动提供有力的参考数据地质勘探的具体工作就是矿产的勘察开发、地质灾害的调查取证、地质环境的保护等。如何有效的利用好地质勘探方法,有机的结合各种方法,取长补短,是现今我国地质勘探的主要工作方向,也是当前地质勘探行业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其实施意义在于综合了这些方法的优点点,把这些方法中的一些有点扩大化。对优点进行糅合、合理组织,不仅能能优化勘探工作,提高其效率;充分利用每种方法的优点,扬长避短达到多方位结合,使地质勘探更加立体化、层次化和参数化。在保证勘探质量的同时,对勘探后续事业有奠定基础的作用,使采矿业、公路修建业、建筑业能顺利发展,为这些以地质业为基础的行业做出划时代的意义。

二、当前我国地质勘探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探测勘探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还在以前的技术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勘探技术技能。但是放眼看世界,可以得出,虽然我国勘探技术和装备的研究水平和制造水平仍然与国际公司的差距很大。甚至拉开了一代这样远的距离,最主要的还是没有一套完善的成像勘探设备。另外,在实际的地质勘探的工作中,还出现了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地质勘探储备技术少,地质勘测的成果转化慢,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综合性研究人才缺乏。

地质勘探的技术勘探压迫遵循四个原则:统筹规划,遵循规律、合理布局,突出工作重点,拓宽工作领域和做好科技创新,增强工作能力。其一,就第一点统筹规划来说,需要完善国内外的地质勘探事项,发挥地质勘探在找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关部门必须提前十年或者十五年对地质勘探工作进行规划;其二,遵循规律合理布局来说,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有关地址勘探部门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城镇格局、人口分布以及基础设施等实际情况,从而进行地质勘探工作的统筹规划,引导地质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三,在工作过程中,要以我国的地质条件为出发点,要突出成矿区带的勘察工作,并根据社会发展的经济形势的需要,扩宽地质勘查工作的工作领域。最后,关于科技创新方面,全面推动成矿理论的完善和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大力促进地质勘探科技能力的提高,发挥现代技术的有效作用,培养一支专业水平一流的地质勘探队伍。

三、地质勘探中综合地质勘探方法

1、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法也是俗称的物探,它根据岩石、土壤、矿体自身的物理性质,利用各种高科技仪器发射信号,对这些物质反射回来的信号加以分析,人为的研究信号内容,得到这些地质的物理性质,达到了解矿产分布和地质构造的目的。一般物理勘探法中使用最多的是地震和电阻率测定法,着两种方法也是物理勘探法中获取资料最多应用也最广泛的方法。

2、坑探工程法。坑探法是挖取岩石土壤材料,在实验室对采到土样进行是分析,通过对大尺寸原状土样和扰动土样的技术分析,得到该地区地质的详细数据。坑探所挖的坑一般至少要能进一个人进行材料取样,这种方法获取的地层资料最详细,是一种可靠的地质勘探方法。进行坑探工程挖掘时,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监测,设定所需要挖坑的深度、长度、和宽度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处理。

3、钻探工程法。对于一些地质结构复杂的地区,表面覆盖的调查已经不能满足对该地区的实际评估,这就需要对该地区岩层进行垂直、倾斜或水平钻孔,对钻孔所去得的地质构造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这个地区的主要地质勘探数据。钻探工程法能利用钻探機械进行深度不一的地质钻探,一般在钻探法适用于一些岩石成分含量较大,地质组成较复杂的区域。

4、地质填图法。地质填图法是一种客观的地质分析方法,通过的一个地区某一段地质的了解,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特定的技术将剩下的地质构造通过绘图的方法描绘在地质地图上。地质填图法要切身结合实际,对已知的那一段地质构造需要有精确的数据作为保证,才能减少人为地质填图法所产生的误差,这种方法在实际观察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利用填图技术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地质分析,是一项相对于其他地质勘探方法较安全的方法措施,也是对工作区域的地质情况分析的重要技术手段。

5、遥感地质调查法。卫星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定位有着突出贡献,对地质勘探也有深远影响。这种先进的新兴勘探手段在地质调查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该地区的卫星遥感胶片进行判读。得到这些地区的地质数据,是一种未来广泛利用的地质勘探方法,遥感拍到的胶片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读取分析下,就能得到一个个重要的地质勘探数据,也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地质勘探方法。

四、地质勘探中先进技术的应用

1、地、物、化三场异常相互约束的技术方法。这类创新办法特别是在老矿山的深部和覆盖区的定位预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X荧光分析技术能够使单位获得矿产元素成分和品位更加轻便、更加快速、更加灵巧,在未来的地质勘察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其找矿勘察的效果也很明显。尽管这种方法是目前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但是这个方法能够使得地质勘探工作趋向于创新道路,所以,也是值得推广和了解的。

2、射线荧光技术。通过试验证明,这种新型方法准确性高,能够精确的确定地下资源的具体位置,更加加快了地质勘探这一活动的准确性还有快捷性,整体提高了工作效率。再次是采用GPS感应系统采集信息,目前这一项新型的技术在勘探行业已经被广泛使用,且主要用于地质勘测方面。这是一种新型的定位系统,找矿地质勘探中也经常使用该技术,在使用中,要先建立感应系统,该系统是由空间的导航星座、地面点的控制站、GPS接收机及地面通信网所组成。

3、综合技术。找矿的方法有很多种,现代找矿方法应该加深从地表到地质深部的传统的找矿思路,运用综合技术去思考找矿技术的方法。也就是分析岩石物理性质以及成矿规律,同时使用现代科技,使用各种精密的物理仪器工具进行测量,从而获得准确的详细的数据,还要利用现代的网络信息系统将各种数据制作成图表或者表格供技术人员参考。新思路和新方法都应得到应用,只有保证找矿的准确度,以便更能满足生产单位和国家的实际需求。通过实践证明,只要矿山工程和地下水资源的研究领域和创新技术都能得到发展。

结束语

进行地质勘探时采用单一的勘探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对这些地质勘探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才能让地质勘探更多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最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嘉伟.浅谈综合地质勘探方法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4(16):101-103.

[2]高贵云.浅析淮南矿区矿井地质勘探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3(26):142-143.

勘探利用 篇4

“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正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能源重点领域部署的5大优先主题之一, 确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复杂环境与岩性地层类油气资源勘探技术、大规模低品位油气资源高效开发技术、大幅度提高老油田采收率技术和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采技术。自《纲要》实施以来, 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 并确立多个大型科研项目支持油气资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为我国油气行业健康发展, 维护国家能源供需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纲要》指引下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科技的政策部署

针对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重大需求, 我国大力实施资源战略, 进一步加大对制约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瓶颈技术的攻关力度。为加快天然气发展利用, 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 国家能源局制定了《页岩气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为协调局部地区能源综合利用、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国土资源部下发了《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专项规划》;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2009年制定了《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制定了《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

各企业开展了相关发展规划, 如中石油开展了“西部大庆”、“新疆大庆”和“大庆稳产”等中长期规划;中石化启动实施了鄂尔多斯盆地千万吨级油气田规划;延长集团制定了《陕西延长页岩气高效开发示范基地规划》;中海油制定了深水总体科技规划。各企业的具体业务发展规划, 有力地支撑了我国油气勘探突破和储量增长。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陕西延长石油 (集团) 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以及地方科技计划中也进行了项目部署, 特别是该领域的部分央企, 也配套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 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技术开发和工业示范。

1. 科研机构支撑油气行业技术研发

2006年以来, 在油气领域成立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建立“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2007年建立“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009年建立“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10年建立“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中心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等。相关科研支持机构详情见表1至表4。

2. 国家级科技项目立项

2006年至2012年, “863”计划中, 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设立课题32项;“973”计划设立课题21项;国际合作计划设立课题22项;支撑计划设立课题14项。2006-2012年国家科技计划在《科技规划纲要》能源领域“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优先主题”累计设立课题89项。具体立项情况详见表5。

二、我国复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进展与成效

在《纲要》指引及相关政策项目大力扶持下, 我国复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不仅为国内油气稳产提供强有力支持, 还形成了一整套勘探开发理论体系, 为未来更广泛的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1. 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地质理论技术取得显著进展

从生烃机理角度提出了后期源岩内滞留烃接力生烃的“双峰式”生烃理论, 从沉积与储层角度提出了层间、顺层岩溶与深层热液、埋藏白云化机理, 扩大了勘探领域;提出了镶边型台地、缓坡型台地控制礁滩体储集相带空间展布;提出了大型古隆起及围翼碳酸盐岩油气富集成藏的成藏模式。2006年《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大气田的发现》,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0年《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勘探与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理论指导下, 在四川盆地龙岗、元坝初步形成万亿方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在塔里木塔河和哈拉哈塘等地区形成10亿吨以上的石油规模储量区。

2. 陆相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地质理论技术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形成了陆相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大面积成藏与湖盆中心砂质碎屑流大规模成藏新认识。在浅水三角洲斜坡带源、储纵向叠置形成“三明治”结构, 大面积成藏, 在湖盆中心受重力牵引形成厚砂体并与深湖泥页岩上下叠置而成藏, 推动了陆相坳陷 (断陷) 湖盆整体勘探。2007年《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地质理论、勘探技术及重大发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指导了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示范区新增探明天然气储量和陇东示范区新增探明石油储量。

3. 万米钻机、深水钻井平台等重大装备研发取得重要突破

自主研制出12000米石油深井钻机、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CGDS-I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CT38连续管作业机等一批高端装备, 研制了快速与成像测井系统 (EILog) 等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大型装备和配套工具。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是国内首次建造完成的顶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基本形成了3000米水深作业能力快速与成像测井系统 (EILog) , 在国内外油田投产120余套, 累计测井5万井次, 大幅度提高了复杂油气藏测井识别的准确率, 测井效率提高30%, 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9年《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与工业化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1年《特殊环境下复杂类型油气田规模高效开发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年《水力喷砂射孔与分段压裂联作技术及工业化应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2年《水平井钻完井多段压裂增产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工业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4. 有效支撑油气行业发展, 促进油气产量快速增加

通过勘探地质理论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 有效指导和推进了我国油气行业的发展, 2006年以来油气勘探进入大发现期, 年度油气大发现平均5个;油气探明储量持续处于增长高峰期, 自2007年以来, 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连续6年大于10亿吨;天然气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连续9年大于4000亿方 (表6) , 其中“十一五”期间, 全国石油合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6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8万亿方, 油气当量77.8亿吨;原油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

5. 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油气科技攻关力度持续加强, 油气勘探成效显著, 进入新的大油气田发现高峰期。“十一五”以来, 石油勘探在7大盆地获得塔河西北艾丁—于奇、塔北哈拉哈塘等14项重要成果;天然气勘探在6大盆地获得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四川长兴组-飞仙关组碳酸盐岩气藏、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川中寒武系-震旦系大型气藏等12项重要成果。其中, 石油勘探形成塔北、塔河、姬塬、华庆、准噶尔西北缘、海拉尔-塔木察格、松辽中浅层等9个5~10亿吨级大油区, 天然气勘探形成库车克深、塔中Ⅰ号、准噶尔克拉美丽、鄂尔多斯苏里格、鄂尔多斯大牛地、鄂尔多斯下古、四川普光、川中须家河、松辽深层火山岩等9个1000亿方以上大气区。推动石油工业进入石油稳定发展、天然气加快发展的快速增长期。至2011年底, 全国年产石油2.04亿吨、天然气1031亿立方米。

6. 推动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减少技术依存度

2000年以来我国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12.9%, 2012年天然气产量达到1074亿方, 对我国节能减排起到了重要的支撑。深水钻井平台、超深钻机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的核心技术一直由国外公司垄断, 我国自主研发的3000米半潜式深海钻井平台、12000米石油深井钻机等, 以上重大成果的突破不但提升了我国自主研发油气勘探装备的技术水平, 打破了国际社会的技术封锁, 对保障我国油气资源战略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三、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仍需进一步发展

许多领域专家指出《纲要》实施以来, 我国复杂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取得的进展和成功主要是在低渗透和特低渗透储层方面, 油藏丰度相对比较高的。对于超低渗透和丰度低的油藏开发, 特别是非常规油气资源所表现的强非线性渗流理论和开发技术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

1. 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新型油气资源分布更隐蔽, 研究与发现难度大。

企业、院校、地方多头参与, 需要统一的引导和组织, 加强信息交流, 避免重复研究、热点炒作等。目前页岩气和煤层气已经设立专项研究, 致密油气亟需开展超前组织研究。

2. 需深入研究储层横向预测和裂缝识别方法以适应开发的要求。

低渗透油气藏储层发育分布规律和裂缝分布特征是人们认识储层的基础, 在世界范围内, 现有的理论和方法难以对其识别和预测, 其储层横向分布和裂缝的分布与发育程度, 直接影响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方法与措施的实施。

3. 低渗透孔隙渗流机理和裂隙介质复杂渗流理论需进一步完善。

低渗透油气藏流体渗流具有特殊性, 孔隙结构与液体流动作用规律、微尺度效应, 特别是特殊驱油条件下, 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中流体在多孔介质中微观渗流机理, 宏观渗流规律和非线性渗流特征。

4. 完善低渗透高效钻完井技术配套。

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多段分压控制技术和整体压裂方法在非平面水力裂缝缝网起裂、扩展理论模型, 长水平井多段分压控制技术, 同步整体压裂渗流理论和压裂优化配置方法等方面缺少理论支持和配套工艺。在低渗透油钻井潜力快速评价方法和非常规完井技术也受到了复杂结构井群优化设计理论模型及低成本高效钻井技术、非常规完井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制约。

四、我国复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科技发展的相关建议

许多领域专家认为针对《纲要》实施过程中的我国油气行业科技未来的发展, 有必要调整相关重点任务, 出台匹配政策, 力促我国复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更大进步。具体调整与补充建议如下:

1. 集中资源加大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

针对致密油、致密气等新型资源, 建议在国家层面组织企业、院校、科研单位开展联合攻关, 减少重复立项, 避免出现资源、研究力量分散的问题。对于大规模低品位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要鼓励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 要建议国家制定相应的税收匹配政策。

2. 建议设立致密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勘探技术方法基础类研究课题

对我国致密油气类型、分布特点、富集规律进行较为系统的攻关研究, 并提出我国致密油气发展的战略规划建议。建议补充:建立致密油气资源评价方法、软件, 开展全国性的油气资源评价;建立致密油气储层微-纳米级孔喉系统精细表征方法与实验设备;建立致密油气甜点区预测评价方法及软件。

3. 加强低/特低渗透及非常规藏高效开发和大规模提高石油采收率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促进流体矿藏地质学、开发地质学、油层物理化学、合成化学、胶体界面化学、渗流力学、油田开发运筹学、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等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学科的发展。建议补充:加强超/特低渗透储层及非常规油气藏成藏规律及油水分布识别方法、裂缝的识别与预测理论和储层评价方法、油藏流体渗流机理研究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快研制高效驱油剂包括纳米、精细水、空气等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开展工程专项的立项, 大规模低品位油气藏的开发从国外已取得的经验看, 高效低成本的工程技术的突破是关键, 包括复杂结构井集约化钻井优化控制技术与装备、整体缝网压裂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技术与装备、无水增能CO2压裂技术与装备、无杆高效举升技术技术等。

注释

勘探:大突破 篇5

勘探:大突破

作为一家特大型能源化工公司,上游资源不足一直是制约中国石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为实现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发展目标,中国石化近年来大力推进打造上游资源“长板”的.战略,在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5年间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增长了1倍以上.以普光气田的开发和川气东送管道建设为主要标志,中国石化的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入了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时期.

作 者:何世念 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石化英文刊名: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Y年,卷(期):“”(5)分类号:关键词:

网络文学勘探 篇6

网络文学背靠“网络”,面朝“文学”,从本质上讲,只是文学借以传播的媒介或者说方式不一样。我认为不管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只要是文学都应是关注社会、历史,关注人的心灵与情感。网络文学也不应超出这个范畴,但同时我们又不能否认“媒介即信息”。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新方式。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作为一种新颖特殊的文字样式——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

传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依靠媒介进行传播,而在平面的媒介上,纵聚合的复数本质无法实现,只能通过选择的结果作用于平面的模组合。但是网络文学使网络文学的文本体现出一种立体气象,或者说体现的是一种“三维空间”。而最能体现网络文学的本质特征的当属网络原创文学。它特征是“在线”的三位一体,即网民在电脑上进行创作,然后在网络中发表,并由其他的网民完成阅读,参与评论。而这一特征的出现又是因为媒介质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我们要分析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还是得从“网络”的基本特征去理解网络文学。

相对于传统文学的创作,网络文学是一种超文本性的文学写作。文本就意味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确定性。相对于文本的这种稳定性,超文本则首先体现为一种打破界限和结构的冲动,表现为冲决完整意义结构的破坏精神。超文本的非线性、非等级、无疆界和客体指向的特征对于互联网和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超文本交互式的精神又体现为一种处于连续的非性运动中的机体强度的综合体。交互性超文本在此基础之上得到发挥的场所即虚拟的电子空间,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后现代的极乐舞台。在这个空间里传统意义上的忠贞、正义、真理等等都受到解构。所有的界限都变得动荡和模糊不清,我们看到的是欲望的汹涌澎湃,无止境的选择,无节制的狂欢。网络以它的宽容、自由、平等、及时、大容量、超链接等优势给了读者“极乐”的自由,交互式写作在这个空间里也得到无限的发挥。这种动态的链接超文本网络文学表现出来是一种碎片化文本残片之间的随意链接。语意是断裂的、松散的,但就是这种表现上的松散和碎片化,使得文本在联系和结合处获得了一种自由的松动。读者以往所依赖的各种逻辑和联系已经不复存在,这促使读者依靠自己的感觉和意愿去理解。

德里达认为,电脑书写是由于其本文的可逆性以及它的随意增补、插入,从而使逻各斯主体失去稳定性,作者权威的死亡正是解构主义的特征之一。电脑书写在非线性时空中颠覆了主体的个性,输入痕迹清除了一切个人痕迹,使得文本同样失去了它的原创性、本真性以及个性。同样,马克·波斯特认为是“句子的线性排列,页面上的文字和稳定性,白纸黑字系统有序的间隔,出版的这种物质使读者能够远离作者。”这种超文本交互性不仅影响作者创作,而且对于欣赏者也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通过“三位一体”反过来又影响作者创作。交互式小说使得读者再创作的自由在这里达到了“极乐”境界,如接龙站说的出现,就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特点,使文学创作变成了一项本体参与的文学活动。在这种交互性中,电脑的即时性写作使读者的评论能非常迅速地参与到作者的创作中去。这又使得文学的鉴赏出现了由凝神静观向交互性转变的趋势,实现了创作者和受众者之间的双向运动传播,还实现了受众对受众的传播。这样就使语言失去稳定性,通过对术语不断进行临时性的游戏而改造语言。就像欧阳友权所指出的:网络文学“一是以游戏动机替代审美动机;二是技术智慧替代艺术规律;三是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新的本文反过来作用于书写主体,消解创作主体。

网络文学貌似新潮,实则守旧,它内涵上有一种“白领超味”。作品的主人公都是穿梭于酒吧、高级商场、写字楼之间,作者描写的基本上都是城市生活,甚至还是城市生活中比较另类、小资的一面,是对这种软绵绵的生活,对自己内心欲望的追求与实现。与此相对的是,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具有神性——仪式化文化的品格。这种品格无疑是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状态相连的,农业文明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确立“神圣形象”的过程,以人的“理性”取代“神圣形象”而构成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那么,所谓的“后工业文明”则是一个空间的确立与消解“非神圣形象”的矛盾冲突的过程,而网络文学产生于后工业文明时期,不可避免的打有当代世界无处不在的商品化逻辑的烙印,使“文化深陷在商品生产的结构之中”。读者习惯于“根据技术的身体和想象”去解读一切。我们处于“读图时代”,文化呈现出精致性、商品化、技术化、物质化、感观刺激。艺术的技术化,不断的重复,强调视野的冲动力,强调色彩。这种强调艺术的技术化或者说依赖于技术的艺术,造成艺术审美的浅显化。这也是网络文学存在的弊病,这也无疑在安妮宝贝的文章中显现。安妮宝贝是很强调图像或者说色彩的,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图像,同时这些图像给人最深的印象则是色彩感。

网络文学的存在也是以语言的形式存在,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语言,我们称之为数码,即“bit”(数位)与“byte”(字节)的转换解码。从人性语言到智能化语言,如果说传统文学更注重语言的内涵,那么网络文学则更注重语言本身,语言外在的质感。所以我们在美丽的不断闪烁着光亮的言辞下成了俘虏。另外,正是由于网络文学的特定性,网络文学的语速远比传统的来得快,而语速快的文学是更能给人快感的。由于技术原因,网络文学在行文的规矩和形式上,与传统文学有所区别,文中夹杂大量的外文字母、单词和符号,形成网络文学独特的语体风格。

网络文学在话语方式面是力求陌生化感觉的,以增加认识的难度、长度,给人以新鲜感觉。网络语言通常不符合现代汉语成规,用陌生化语言重新建构对事物的认识。

而就结构而论,网络文学的随意性更强,它的随意有时显得松散、哗众、不合情理。同时网络文学的结构多停留于故事表面,比如:倒叙、插叙、蒙太奇等,结构指向了文章的本身,更重视“此”结构是否能给网虫带来愉悦。贯用手法是采用拼接手法(蒙太奇),各种碎片连接起来,形成主题。就故事而论,网络文学更注重故事的可读性,并且一般篇幅相对较小。

网络文学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这也是网络技术自身所带来的。欧阳友权在他的《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情结》中曾说:“网络文学自由而即兴的情绪写作,把价值从深度中解救出来,把文学给了每一位个体以实现言说和发表的自由,拆卸了作者资质认证的门坎,这无疑是文学发表权的解放,但游艺化在解构艺术精致,技术打磨,心灵体验以及文体创新的心然性之后也堵塞了文学通向思想价值、终极意义的通道,消弭了文学应该有的大气、崇高、深邃、厚重,抽空了诗化创造产生精致、精品和经典的前提。这在文化逻辑上便造成对宏大叙事的能指的漂浮和对美学逻各斯传统的后现代消解,导致人类诗学信念的技术化放逐。最终,网络成了一种时尚,文学成了一种时尚快餐,文学所应有的审美承担和社会承担一同被艺术的技术性所消解,又被技术的艺术化所闲置。艺术性灵、审美情怀、诗学深度的崇高性等被技术工业复制改造的无影无踪,审美艺术被打造成了众喧哗的聊天室和技术游戏电子文本。技术的解放力量转化而成了解放的技术,对技术因素的迁就和依赖,在艺术生产领域形成了一种潜在足以造成创造力衰减的表征危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技术的发展的确给网络文学的生长、发展带来了很多便利,也促进了网络文学自身特色的形成。但对技术的过分依赖,也使得网络文学的艺术表现力浅显化、弱化,难怪有人称网络文学为“厕所文学”。

总之,无论是网络文学的写作优势还是其弊端都在安妮宝贝的小说中体现。作为网络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的安妮宝贝在充分利用这种超文本的写作优势时,也陷入了对这种审美技术的依赖,从而消弭了文学性。

勘探利用 篇7

一、地质勘探相关知识概述

1. 地质勘探概念界定

对于地质勘探这个概念的理解,其实它主要就是在勘探和探测等的过程之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确定合适的持力层,之所以要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是因为需要根据它的地基承载力来确定合适的基础数据。地质勘探的作用也是十分的明显,它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条件发现矿产的普查中那些具备了工业价值的矿床,也可以明确需要开采的数量和质量,在之后的继续建设开采过程中可以提供有效的资料。当然它不只是对矿产进行探测,还有当地的地质构造,水文特征、地貌等等都会进行分析的。地质勘探主要包含两大种勘探方法,即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又可以简称为“物探”和“化探”。

2. 地质化学探测概念界定

地质化学勘探就是在地质和地球化学的一系列理论的指导下,在各种介质,比如说:岩石、土壤、水、生物和气体等中系统的在不同比例尺和规模上去采集地球的化学样品,然后再经过一些测试粉丝和数据的处理工作,从而可以发现地球化学异常和其他的地球化学表,以此来作为找矿的依据和线索,进而再去寻找相应的矿床,同时也能够解决一些在地质探测方面出现的问题。

二、地质化学勘探中样品的采集

1. 化学样品采集特点和相关采集原则

(1)化学样品采集的特点

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地质化探的过程中,是需要对化学样品进行采集的,而它的采集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那就是通常情况下都是根据样品的介质来确定矿产的信息的,而样品采集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第一就是在化学探测的过程中,所采集的样品的介质都是比较多,而且类型也是非常广泛。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具体形式的不同,把它们分为固体、气态和液体。之所以说有的样品的介质十分多,是因为有的样品中所涉及到采集工作几乎达到了成千上万种。第二,很多含量比较低的样品在样品采集的总数量中所占据的数量比较大。

(2)化学样品采集所遵循的相关原则

正是由于样品的多样性和变化范围广泛,因此在地质勘探中必须要遵循相关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很多种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理解:第一,在样品采集的过程中,我们比较重视的就是样品采集的误差一定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所以就一定要对化学探测的样品采集工作必须进行精细的策划,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保证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产出。但是想要把误差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就必须要认真的对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其他的工作。第二,我们在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选择的样品是需要有代表性的,那就是说样品的含量比较大或者是最接近平均水平的。

2. 化学样品的采样布局

我们所说的化学样品的采样布局,其实就是在地质化学勘探的过程中所要勘察地区的采集密度、采样点的分布情况和采样的方式以及位置的总称。因为勘察对象总体上来说是十分的繁杂的,而且工作面积的大小悬殊,采样布局也不可能会统一。所以采样布局的总体要求是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和采样物质的自然分布特征和技术装备等条件来设计完成预期任务的最经济有效的布局方案。

3. 化学样品采集的方法

在地质化探的过程中,对于样品采集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的,那么造成这种采集方法千差万别的原因就是需要根据采集的介质的不同来用不同的方法的。所以我们对于样品的采集方法进行区分的时候,最根本的区分依据也是化学样品介质的不同:首先就是对于气体化学样品的采集,对于这种气体样品的采集,我们在采集的时候是需要注意到它到底是以怎样的状态存在的,还包括它本身是否具有腐蚀性等,我们经常会用到化学吸收采样法这种采样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实际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气体类型选择不同的收集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收集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

三、地质化学勘探中样品的分析工作

1. 地质化探样品分析的特点和技术

(1)化探样品分析的特点

对于地质化学探测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样品来说,它有很多特点:样品的数量比较大,化学分析的项目比较多,在样品中元素的含量低,而且变化的范围也很大,样品的综合性质比较的复杂,种类自然也是多种多样的。

(2)化探样品分析的技术要素

对于地质化学探测过程中对于样品的分析是一定要讲求技术的,它所包含的主要技术要求有:需要具备比较高的灵敏度;具有足够高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能够在同一种情况下同时测定多种元素;测试的方法需要有比较大的测程;测定的速度快、效率很高,成效却是比较的低;技术要求对元素的赋存状态、价态的分析。

2. 地质化探样品分析的具体方法

(1)基本分析的方法

基本分析方法是一种依据,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查明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划分资源类型。对于介质来说是有成千上万种的,所以针对它们所用到的分析方法也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对于锰矿石来说,它的基本分析的包含项目比较多:碳酸锰矿石需要分析CaO、MgO、Al2O3,氧化矿石分析Mn、Fe、P、SiO2,所要分析的也不止这些还有其他的因素。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可能会影响分析效果的其他因素,确定结果的准确性。

(2)光谱全分析的方法

这种化学样品的分析方法,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在对矿物进行全面的分析的时候提供有效的依据。在该方法中所用到的样本应该根据矿石的不同类型来进行选择的,而且这些样本是可以从基本分析的副样中提取的。

(3)组合分析方法

该种化学分析方法主要还是为了确定在矿石中所包含的有益和有害的成分的分布数量和分布规律的,然后根据这些规律来计算出有益的成分的含量。该方法选用的样本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来进行界定的,然后再重新的进行组合。但是整体上而言,它应该是和矿石的自然分类保持一致的。它的分析项目是需要根据别的分析方法来具体的进行确定的。

(4)化学全分析方法

化学全分析方法是需要光谱全分析和岩矿鉴,因为它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之上才得到保证的。它主要是来确定矿石的特点和性质,而且还用来查明在各种矿石中每种元素的分布情况。所以对于使用化学全分析方法,它所选用的样本一般是在1-3件之间的。

(5)物相分析方法

这种化学样品的分析方法,主要是用来确定种类、含量和分配情况,除此之外还有检查矿石中各种类型的元素以及它们的分配情况。在样品的选择上是可以从基本分析的方法中进行选择,也可以进行专门的选择。对于样品的件数则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确定的。物相分析针对的就更加的具体了,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矿石类型中所包含的元素来进行分析,比如说是对铁矿石进行物相分析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它所包含的磁性铁、硫化铁等元素。也对铬铁矿石中伴生有益组分镍、钴元素等。

(6)单矿物分析方法

对于这种单矿物的分析方法而言,它就是来确定在矿石中所包含的那些有用的元素。在这种方法中,在采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所选取的样本是一定要具有代表性的,具体的要求是要跟所检测该样品的实验室有关系的。

(7)化学分析的质量检查法

在化学分析的质量检查法中,需要检查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总体上可以大致的划分为这样的两种检查内容,那就是外检和内检。对于外部检查,它所用到的样本就是在基本分析过程中的副本中提取的,而且是由送样单位分期、分批进行抽取的。接下来则是会由负责基本分析的实验室把这些选定的样本再送到专门的实验室里去进行检查的。而对于内部检查来说,它的样本选取也主要是从基本分析和物相分析的副样中选取出来的,也是由送样单位分期进行的抽取。对于内部样本分析的数量确定的原则是占到基本分析数量的十成,占到物相分析数量的三成到五成,具体的数量则是要根据总样本的数量来进行相应的变动。

四、化学样品采集和分析对地质勘探的价值

地质化学勘探作为地质勘探的一种,主要是矿产勘探、地质工程施工、水温地质调查等等,它充分的利用化学的方法,对于样品进行收集和分析,不仅有利于发现矿产,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地质行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它可以发现那些构造良好的矿床,通过相应的分析,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避开可能在勘探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以很有效的缓解矿产勘探方面带来的弊病。

总结

地质化学勘探作为地质勘探的一种,它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对于化探过程中的化学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来让地质勘探的工作更加的容易,起到的作用更加强大。

摘要:对于地质勘探而言,化学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对其有着十分重要的利用价值。而化学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又是地质化学勘测的重要流程,所以本文中,笔者将会首先介绍地质化学勘测的相关知识,然后再对地质化探中化学样品的采集和分析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它们对于地质勘探所起到的重要价值,旨在为提高我国地质化探的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化学样品采集,化学样品分析,地质勘探,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熊英,陈文科,田萍,吴邦朝.含粗粒金矿样品采集加工与分析研究进展[J].岩矿测试,2015,01:12-18.

[2]董德明,房春生,王菊,谢忠雷,谢海燕,李海龙.土壤样品采集和化学元素分析全过程质量控制比较研究[J].分析化学,2002,10:1158-1162.

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及勘探技术分析 篇8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勘探技术分析

0 引言

地下热水是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同时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采暖、洗浴、医疗保健、旅游度假、种植、养殖、工业利用等方面发挥独特而重要作用。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对环境保护、刺激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地下热水的水文地质勘探现状

在国内,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当地的地质情况做出详细的理解和分析,对地质进行科学、有效的勘探,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要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我们首先要明确目标,做好前期调研。最开始我们要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之前,要充分了解当地地质情况,搜集大量的有关数据,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勘探。许多勘探队伍资金周转困难,因此在资金投入方面要进行控制。许多勘探队因为资金问题,不会做出详细的勘探报告,使得勘测的数据缺乏可靠性。下面我们根据某地地下热水资源的开发为例,看看我国勘探的效果

1.1 地热井施工情况

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中,地下热水的勘测也是一项重要的项目,在勘探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第一步是进行钻探施工,首先要确定钻探设备,做出计划井深与实际井深。进行两开作业,将钻井初步规模与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完毕。井身结构见表1。

第二步是进行岩屑录井操作,我们对目标井进行了岩屑、钻时录井及钻井液观测工作。岩屑录井最开始是由一开至完钻,每米都会捞取一个岩屑样品,并进行岩屑录井;钻时录井由一开至完钻每米一个钻时点。钻井液观测每8小时一次。包括密度,漏斗黏度、泥饼厚等。

第三步是进行地球物理方式的测井,地球物理测井就是进行数字方式测井,完成数字测井工作量1388m,本井测源从50.00~1350.00m开始进行连续地温测井,井温测量成果见表2。

从500~1387.00m进行连续测斜;并进行井裂缝分析。

1.2 地下热储特征

目标井揭露热储层为花岗岩裂隙水,埋藏深度985.00~1388.00m,厚度为403.00m(未揭露)。

目标井的地热场特征:根据附近资料显示,目标井附近恒温带深度为60.00~80.00m,恒温带的温度为12.000℃。根据表2(测温成果表)可以分析出:

地温梯度计算公式:

其中:T———地温梯度

t1——计算起点地温(℃);

t2——计算终点地温(℃);

h1———计算起点深度(m);

h2———计算终点深度(m)。

测温起点井深为75.00m,地温12.000℃;测温终点井深1350.00m,地温51.111℃.换算地温梯度3.068℃/100m。

目标井的热储特征:地热井揭露热储层为燕山期花岗岩裂隙水,经测井解释热储厚度为17.70m,地温增加变幅最大位置在埋深825.00~1050.00m。井降压试验成果,静水位地面上32.5m,最大压力降300.50m,单位产量2.16m3/d·m,平均渗透参数0.1964m/d。压力传导系数5.3599m2/d,压力水头高度﹥985.00m,即9.85MPa。

2 目标井产能测试及地热流体用途评价

2.1 井产能测试及单井产出量计算

①渗透系数计算

我们选用的承压完整井的稳定流计算公式:

式中:K———渗透系数(m/d);

Q——井涌水量(m3/d);

S———压力降低值(m);

M———热储层厚度(m);

R———井影响半径(m);

r———井半径(m)。

计算结果见表3,

②压力传导系数计算

计算公式:

式中:T———压力传导系数(m2/d);

———平均渗透系数;

M———热储厚度(m)。

计算结果:T=0.1964×17.7=3.4763(m2/d)。

③井流量方程的确定及待定系数a、b的计算

依据目标井降压试验资料得出结果,并采用曲度法判定井涌水量曲线方程

式中:S1S2为降压试验水头高度(m),

Q1Q2为降压试验涌水量(L/s)。

采用曲度法判定:n>2,判定涌水量曲线方程为对数型

其中a、b为待定系数

采用联立方程法确定涌水量方程系数

即涌水量曲线方程为Q=(5.084lg S-5.317)×86.4。

2.2 地热流体不同用途评价

对于地热流体不同的用途我们有着不同的评价。

第一是对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评价,根据化验以及国家标准可得:限量指标中氟化物超标准。所以,这种水不能饮用。

第二点是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一般化学指标中硫酸盐、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超标准。因此,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使用。

第三点是理疗热矿水评价:偏硅酸达到矿水浓度标准,接近命名矿水浓度;氟达到命名矿水浓度,为氟水;水温超过34℃,为温水。可以作为理疗热矿水开发。之后还有就是对农业灌溉用水评价以及对渔业用水水质评价。

3 水文地质勘探的技术

3.1 裂隙充水地质的勘探技术

在我国,有一种地质叫作裂隙充水地质,在对这种地质进行勘探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在前期进行大量的、充分的调查和了解。这种裂隙充水地质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层状裂隙充水地质,另一层则是脉状裂隙充水地质。在这两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在勘探之前的调查过程中,前人已经对目标地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那么我们可以直接使用该地区的地形图、数据等等,最终进行水文勘探。在勘探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实时的调控。

3.2 空隙充水地质的勘探技术

对于空隙充水地质的勘探中主要还是应用:物探法。在这种空隙充水地质中,有着许多的结岩层,一般是由中生代和第三系的半胶质组成,当然也有少许其他结岩层的存在。相比于其他的更加复杂的地质环境来说,除了物探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使用,比如说:地面电法以及水文测井法联合起来一起勘探。如果一旦遇到地质水量充沛的地方,那么就必须先把水抽走,再进行试验,探测。

4 结论

在我国地质的勘探技术中,水文地质勘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水文地质勘探往往也是许多勘探人员忽略的问题。之所以会忽略水文地质勘探这样工作,最主要是因为勘探人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在我国,岩土层下端,储存着极其庞大的地下水资源,如果地下水资源活动过于频繁,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地质勘探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孙继平.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找水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5).

勘探利用 篇9

随着煤矿综采技术提高, 矿井生产对采区内地质条件掌握情况要求提高, 随之而来对勘探方法要求也越来越高。采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作为目前针对构造进行勘探的重要技术手段, 其在查明采区地质构造及主采煤层赋存情况, 给矿井生产提供有力地质保障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被很多煤矿列为必须采用的地质勘探手段。

1 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1.1 地质概况

本文以山西宁武榆树坡煤业有限公司中南部采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区域大面积为黄土覆盖, 基岩出露在沟谷山梁处, 为半裸露区。太原组为该区主要含煤地层, 各可采煤层均分布于该组, 太原组平均厚109.84 m, 含煤8层, 编号自上而下依次为2#、3#、4上#、4下#、5上#、5#、5下及6#煤层, 其中2#、3#、5#煤层为可采煤层, 其余为不可采煤层。其中2#、5#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3#煤层为基本全区稳定可采煤层。本区总体为一轴向NE的背斜构造, 地层倾角变化较大, 为5°~20°。在此基础上发育着次一级的褶曲和断裂构造。

1.2 地球物理特征

1.2.1 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研究区域地处晋北山区, 呈现为黄土覆盖的丘陵地貌, 地形比较复杂, 最大相对高差174.9 m。地面坡度变化, 不仅使反射波双曲线形状发生畸变, 还造成反射点离散。区内有村庄及多条电力线、铁路线通过, 宁武火车站位于采区西南边界。这些地表条件给地震勘探野外施工测量、布线、成孔造成较大困难, 且给静校正参数测定及资料处理增加了难度, 村庄内各种机电、人文活动对数据采集产生干扰。

1.2.2 浅层地震地质条件

区内大部为黄土覆盖, 占全区面积60%以上, 岩性以含砂粘土和粘土为主, 不含水, 波速极低。黄土层结构疏松、速度低, 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次生规则强干扰发育, 给地震波的激发、传播及接收带来极大困难, 并将产生强烈面波干扰。

1.2.3 中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2#、5#煤层为本次三维地震的主要勘探目的层, 埋深约150 m~500 m左右。可采煤层基本稳定, 与其围岩物性差异较大, 可形成较好波阻抗界面, 是本次勘探主要目的反射波和地质解释的主要依据。

综上所述, 本区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 中、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好。

2 三维地震野外施工方法

2.1 试验工作

施工前先进行低速带调查, 并进行各种参数试验, 具体参数如下:a) 基岩出露区用风钻钻进成孔, 孔深3 m, 药量选为1 kg~1.5 kg;b) 薄黄土覆盖区风钻成孔, 孔深至基岩面下1 m~2 m, 药量选为1 kg~1.5 kg;c) 厚黄土覆盖区机械钻 (机械钻到达不了的地方用洛阳铲) 成孔, 孔深至基岩面, 药量选为2kg~3 kg;d) 本区干扰波主要有面波、声波和一些随机干扰, 采取埋闷井和压土袋, 压制干扰较为明显。

2.2 观测系统的确定

2.2.1 覆盖次数选择

覆盖次数选择取决于与信噪比有关的因数:随机噪声强弱、压制多次波、保证速度分析精度和表层静校正量求取质量[1]。本区地震勘探的覆盖次数选为4×5=20次。

2.2.2 最大炮检距Xmax选择

最大炮检距选择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大入射角入射时对反射系数稳定性的影响、动校拉伸畸变对信号频率的影响、速度分析精度要求等。为防止大入射角入射时反射系数不稳定的影响, 最大炮检距应近似等于主要目标深度, 即:Xmax≈目标深度。

本次勘探的最大主要目的层5#煤层的深度约450m, 最大炮检距应在360 m~500 m附近较为合理, 这同时也避免了因动校正引起的拉伸畸变、接口曲率变化引起的反射点弥散现象。

2.2.3 镶边宽度

镶边宽度选择主要考虑:目的层埋深及勘探边界岩沿X、Y方向的最大倾角。

本区地层总体走向南北, 倾向西, 倾角一般为3°~10°。5#煤层在西部埋藏深度约480 m, 垂直西边界最大倾角10°左右, 其镶边宽度应为84 m, 本次镶边宽度为95 m。

2.2.4 检波器及组合选用

依据完成地质任务所需主频及频带, 由检波器频率特征分析, 选用自然频率为60 Hz的数字检波器可以兼顾。考虑本区地形复杂等特点, 拟采用3串组合检波器同坑、无组内距的检波器组合方式。

2.2.5 观测系统

观测系统参数见表1。

2.3 本区施工 技术难点及针对性措施

a) 由于本区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黄土覆盖层较厚及基岩风化岩出露, 为获得较好单炮记录、完成地质任务, 必须改善激发条件。根据在邻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施工经验, 采用不同成孔工具, 包括:机械钻、洛阳铲、风钻等。在区东南部黄土较厚地区, 井深达到30 m。在炮井下药后埋井闷井, 使震源药柱与炮井孔壁最佳耦合, 对于<5 m的炮井还在上面加压沙袋, 压制面波及声波干扰。针对本区刮风对记录有较大影响, 采用了挖坑埋实和去掉检波点周围附近杂物的方法, 保证检波器附近没有干扰源;

b) 本区施工过程中另一个不利因素是村庄等建筑物。测区内有多个村庄, 村庄部位采用三维观测系统变观软件进行变观, 具体方法为采用大排列接收, 增加炮点。检波器尽可能沿设计位置翻墙越户铺设, 遇到房屋可偏移布置, 但要通知施工员。对村内及周边所有炮点、检波点进行复测;

c) 三维测区内有多条电力线通过, 主要分布在西边界处, 西部边界附近有北同蒲铁路线, 车流量较大, 其方向与三维测线垂直。多种干扰同时影响地震采集工作, 对地震单炮记录有一定影响。针对此情况, 在该部位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 (a) 加强放炮时的背景噪音监控; (b) 增加接收道数, 提高该部分叠加次数, 保证叠加剖面质量;

d) 针对本区地表高差变化大, 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等实际情况所设计的10线8炮观测系统, 具有共面元道集内炮检距分布均匀, 反射方位角分布均匀等特点。既可保证同时接收浅、中、深各个目的层信息, 又能提高速度分析精度;同时, 均匀分布的较广反射方位角可真实显示三维地震反射波的射线特点, 提高成像精度;

e) 本次施工采用60 Hz高灵敏度检波器, 尽量提高高频反射信号。检波器挖坑埋置, 清除周边杂草, 以减少外界高频干扰。

3 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

3.1 资料处理

在本次数据处理中, 结合勘探区地质任务和勘探区浅、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在试处理基础上, 选择了适合本区特点的处理模块及处理参数, 针对性地制定处理流程, 做好每一个处理环节的质量监控, 确保了处理成果的质量和效果。

主要流程包括:静校正处理、真振幅恢复和压制干扰波的处理、速度分析、剩余静校正处理及三维保幅叠加、叠后处理、偏移等。

3.2 资料解释

a) 搜集整理工区内钻井资料、测井资料、生产和测试资料等, 分析区内地质构造规律, 对所有资料归类、统计并建档, 以备随时调取使用;建立解释工作数据库, 加载所有必要资料;

b) 利用三维可视化 (旋转、光照、透视) 技术及动态演示功能, 了解工区构造特征及地层接触关系等背景;

c) 快速提取反射波属性, 对工区构造特征, 特别是断层展布规律作进一步认识;

d) 收集工区的井曲线及以往地震资料, 认识、分析并借鉴以往所标定的各主要目的层波组特征, 并应用于工区标定;

e) 资料解释时, 任意向时间剖面和水平切片、层拉平切片及各种属性分析相结合, 先用大网格进行层位闭合及大构造解释, 之后逐步加密作详细解释。同时运用三维可视化、水平时间切片、属性解释等技术进行综合解释研究, 最终形成精细解释方案[2];

f) 根据解释成果, 进行各种图件的制作。

4 勘探结果及验证情况

经过野外数据采集及室内资料处理、解释, 全区共揭露断层16条、陷落柱1个。该公司在勘探区范围内进行地面钻探, 对区内个别大断层进行了验证, 在生产过程中所揭露断层对勘探确定断层进行进一步验证。如在2#煤首采工作面掘进中, 遇见了地震所圈定的断层4条, 位置在允许偏移范围内。但落差小于5 m的断层在回采过程中有时没有, 该处仅有岩性变化, 且落差判断不准确。

5 结语

三维地震勘探对大于5 m的断层及主采煤层赋存情况探测起到很好效果, 根据地震勘探成果对原矿井采区设计进行了优化修改, 确保了煤矿投产后顺利施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对于综采矿井是很有必要推广的一项探查手段。

参考文献

[1]熊翥.高精度三维地震 (I) :数据采集[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9, 32 (1) :1-11.

面波勘探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 篇10

1 面波勘探的概述

面波勘探又称为弹性波频率测深, 这种勘探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浅层地震勘探方法。面波分为瑞利波 (R波) 和拉夫波L (波) , 在振动波组中, 瑞利波具有能量最强、振幅强、低频、易于识别和测量等特点。在面波勘探中, 一般都采用瑞利面波进行工程勘探工作。我们又根据震源激震方法的不同, 把面波勘探分为:稳态面波法、瞬态面波法和无源面波法。其测试原理是一致的, 只是面波的震源产生方式不同。

2 瑞利波勘察的原理

瑞利波是由L.瑞利于1887年首先指出其存在而得名。地震学中称其为R波或L波。瑞利波是沿着地表面进行传播, 仅有一个穿透能力的波长。也就是说, 可以达到距离表层一个波长λR的深度范围, 如果同一波长不同点的VR出现在水平方向的测线上, 这就可以表明地质界面在水平方向的变化特征。若出现不同的λR的VR值, 也就可以表明地层在不同深度的分布和特征。

3 瞬态面波的野外施工工艺

1) 在野外施工正式采集工作开展之前, 应先在勘察现场选择具有代表性地段进行有效性试验工作, 试验包括:检查地震仪通道和检波器的频响与幅度是否保持一致;根据基阶面波发育的强势段确定偏移距离、排列长度和采集记录长度等采集参数;最佳的激振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勘探深度和分辨薄层的需要来确定。勘探深度与震源频率相关联, 频率越低勘察深度越大。

2) 在使用瞬态面波法进行现场测试时, 大多采用多道低频检波器进行数据采集, 便于面波对比和分析。当锤击或落重操作产生一瞬态激振力时, 就会产生一个宽频带的R波, 当这些不同频率的R波相互迭加, 以脉冲信号的形式向外传播。这些脉冲信号由多个低频检波器进行接收, 经过数据采集频谱分析后, 将不同频率的R波从中分离出来, 并求得相对应的VR值, 进而绘制面波频散曲线。

3) 选取两道检波数据进行反演处理时, 应使两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具有足够的相位差, 其间距△x应满足 (λR/3) ~λR, 即在一个波长内采样点数要小于在间距△x内的采样点数的3倍, 而大于在间距△x内的采样点数的1倍, 该采集滤波原则对于不同的勘探深度及仪器分辨率和场地地层特性可作适当调整。当采用多道检波数据进行反演处理时, 虽然不受道间距公式的约束, 但野外数据采集时也应考虑勘探深度和场地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 当对较浅部的地层介质特性进行探测时, 应采用小的△x值, 并用小锤冲击地面以产生高频信号, 即可采集到较好的探测结果;当对较深部的地层介质特性进行探测时, 易采用较大的△x值, 并用重锤作震源, 以产生低频率的信号, 使其能反映地下更深处的介质信息, 达到岩土工程勘察之目的。

4) 从理论上来讲震源点的偏移距越大越好, 使用两端对称激发有利于R波的对比、分辨和识别, 但偏移距在增大的同时, 这就需要加大震源能量和改善地震仪器性能。一般来讲, 应根据在勘察现场选择具有代表性地段进行有效性试验后, 用得到的试验结果来确定震源点的偏移距。就目前的仪器设备条件和反演技术水平, 偏移距在20~40 m即可获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由多道检波数据反演处理后可得一条频散曲线, 通常情况下把它作为接收段中点的解释结果, 而实际所反映的地层特性为接收段内地层性质的平均结。当勘察现场地下介质水平方向出现较大变化时, 只要能到达预期勘探深度的要求, 尽量使反演所用的接收段减小, 以使解释结果更具客观实际。

4 应用瞬态面波法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面波勘探法在工程勘探中已被广泛应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确定勘探深度的, 在实际勘探工作中, 应根据勘探现场地质条件、探测对象以及孔旁测试等结果进行对比后作适当的调整。

2) 面波勘探深度相对较浅, 一般情况下可靠的勘探深度为30 m以内, 最深不超过60 m。当勘探深度加大时, 就必须具有足够的低频震源信号, 目前的技术很难满足此要求。由于R波在低频值相对较少, 使得下部频散曲线的点相对稀少, 所以对解释精度影响较大。

3) 根据现场勘测的不同目的和要求, 对震源需作必要的改进和研究, 以适应勘察的需要。如用锤子作震源时其低频值为10~20 Hz, 而用砂袋作震源时低频值为3~10 Hz左右。

4) 在使用瞬态面波法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 勘探方案的具体制定与实施, 应执行现行地球物理勘探规程的有关规定。

5) 在进行瞬态瑞利面波法物理勘探成果判释时, 应考虑其多解性, 区分有用信息与干扰信号, 必要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探测, 进行综合判释, 并应有已知物探参数或一定数量的钻孔验证。

5 结语

总之, 面波勘探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勘察速度快、降低勘察成本、适用场地小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勘探工作中,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我们需要对面波勘探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使面波勘探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

摘要:从面波勘探的概述, 瑞利波勘察的原理, 瞬态面波的野外施工工艺, 以及应用瞬态面波法进行勘探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面波勘探,工程勘探,瑞利波

参考文献

[1]胡钧, 李昊.岩土工程瑞利波勘探新进展[J].上海地质, 1996 (2) .

圈闭成勘探风险分析 篇11

关键词:圈闭成功率;层次分析法;研究意义

圈闭成功率是圈闭内发下油气资源的概率估计,也就是石油公司对圈闭含油气性的期望值。为了计算这一期望值,必须有一个计算概率的基础,即大自然在某个位置的某个目的层位已

经存在着一个可探测的油气藏,地质和地球物理提供了这一基础。

1、圈闭成功率的划分

对圈闭进行的勘探工作,可能取得的成果分为以下几种:

1)不成功,即没有发现工业油流或者油气显示;

2)地质成功(P-g),即发现了一个油藏,其规模至少足以支持进行测试;

3)商业成功(P-c),即预测未来的油气产量的收益可以回收该探井完井和作业的成本,但不足以回收探井租地等费用或者因为视为经济成功而完井,但随后的情况甚至不足以回收完井和作业的费用;

4)经济成功(P-e),即该口钻井作为一个油田的开发井而完钻,这一油田的普通井将获得足够的产量收入以回收钻井、完井和作业费用,加上合理的利润。

石油公司普遍认为,一个地下油藏的存在必须具备一定的地质要素。一定孔隙和渗透性的储积层,从烃源岩运移到储集层的油气,以及一个能够保存油气的圈闭。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就是利用地质概率因子评价地质成功率的基础。每个地址概率因子都被看作是独立的变量,其概率值范围在0-1之间。对以上三个概率因子进行细化,可以划分出5个关键的地质概率因子:

1)烃源岩:数量(厚度、分布范围、有机质丰度);烃类类型(油、气、混合);热成熟度。

2)油气运移:运移通道(输导层或带、裂缝或断层);从“生烃灶”到圈闭的运移路径;有效性(运移过程中聚集与散失的浓度);时间配置(当油气运移时存在圈闭)。

3)储集层:体积(厚度、范围);孔隙度;储集层特征(渗透率、驱动机制)。

4)圈闭:圈闭存在且具有合适的面积和垂直幅度,拥有一定量油气足以支持流动;利用可靠地地质技术手段能够探测并圈定。

5)遮挡条件:盖层的有效性(盖层厚度、差异渗透率、没有开启的裂缝);防止后期渗漏的保存条件(断层渗漏、晚期断裂、淋虑、底层倾斜并溢出等);防止烃类降解作用的保存条件(生物降解、氧化、热分解)。

其中条件1)和2)在新油区油气生成的可信度相对较低,因此会成为勘探中的重要的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而在产油区,这一概率因子的可信度就要高些。2、地质成功率的确定

对于估算不同的地质概率因子的可信度并将预测值和实际值进行对比后发现,实际的经验是无可取代的。通常石油公司都是通过对所获得的有关地质概率因子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通过经验来给出可信度值。资料越多,质量越高,可信度的估计值的可信度就越高。

对于影响地质成功率,即圈闭含油气性风险的地质因子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设定。

1)根据上文划分的5个地质概率因子及其主要考虑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圈闭含油气概率风险建立层次结构。

在表1中,这一层次结构共分3层:第1层是该项目的目标层,即圈闭含油气性风险;将第1层的目标做一个划分得到第2层,它由烃源岩风险、油气运移风险、储集层风险、圈闭风险、遮挡条件风险五个因素组成;将第2层进一步划分,则得到第3层共15项因素指标。

2)对隶属于同一上层因素的下一层次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在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层次结构以后,上下层次之间风险因素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假定以上一层次因素C为准则,所支配的下一层次的因素为a-1,a-2…,a-n。针对准则C,需要分析两个元素a-i和a-j哪一个更可能发生,并按照从1到9的比例标度(如表2所示)对重要性程度赋值。这样对于准则C,n个因素两两比较的结果就构成了一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A=(a-ij)-n×n其中a-ij就是因素a-i与a-j相对于C的重要性的比例标度。

表2 相对重要性的量化等级表

a-i因素得分a-i比a-j

1相同

3重要性略大

5重要性大

7重要性大很多

9重要性大非常多

2,4,6,8上述相邻两个等级之间

1,1/2,1/3, …,1/9与上面相反(重要改为不重要)

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因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

根据n个因素a-1,a-2…,a-n对于准则C的判断矩阵A,求出它们对于准则c的相对权重向量ω=(ω-1,…,ω-n)T。计算权重向量的方法很多,其中特征根方法是层次分析法中较早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求解判断矩阵A的特征根问题(Aω=λ-maxA) ,得到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和相应的特征向量ω。将ω归一化后就可作为权重向量。根据矩阵理论中有关正矩阵的Perron定理可知λ-max存在且唯一,ω的分量均为正数。

在实际过程中,根据定义计算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是比较困难的。另一方面,因为成对比较矩阵基本上是定性比较的量化结果,对它作精确计算是不必要的,所以完全可以用简便的近似方法计算其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在项目的实际操作中,可以选择一种很简便的方法。其步骤为:

(1)将A的每一列向量归一化得;

(2)对ω′-ij按行求和得;

(3)将ω′-i归一化得,即为近似特征向量;

(4)计算并将其作为最大特征根的近似值。

由于在判断的构造中,并不要求它具有一致性(这是由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的认识的多样性所决定的),但把判断矩阵作为求排序权重向量的根据,就应该要求判断矩阵具有大体上的一致性,需要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经检验,当A的不一致性不严重时,由这种方法得到的特征根与精确计算得到的结果相差甚微。

在这个计算中,我们只需要计算方案层到准则层的权重就可以了,设权重向量为ω=(ω-1,…,ω-n)T,然后将专家通过讨论研究得出的地质因子的可信度设为b-i(i=1,2,…,n)分别对应于第a-i项。则可以得出:

其中P-g就是圈闭的地质成功率。

3、商业和经济成功率的计算

如图3所示,假设P-g=30%,圈闭A的累积储量分布由图中黑色斜线表示,线的顶端被P-1%截值。储量参数如下:

经过估算认为,在这个地区至少需要0.95MMbbl的储量才能达到最小商业油田规模。此时,0.95MMbbl正好位于P-80%,所以,有20%的是小于最低储量要求的,有80%是大于这个标准的。因此,商业成功率为:P-c=0.8*0.3=0.24。

然后从P-80%处截值,将过低的储量从原始分布中删除。这样,商业储量分布的均值必须重新计算。在新的储量分布中,从P-80%到P-1%,有了一套新的储量参数:

紧接着我们需要知道圈闭A成为的经济成功的概率是多少,即项目发现的石油最低限度能够回收所有的投资。此时,通过测算,若一个经济发现至少要由7.5 MMbbl的储量支持。在原始分布上,7.5 位于P-40%,所以60%的分布是不经济的,只有40%的是经济的。因此,经济成功率就是:P-e=0.4*0.3=0.12。

接下来重新计算经济储量分布均值,剩余的储量分布从P-40%到P-1%,有了新的储量参数:

由此可见,当成功率下降,发现商业或者经济规模的大油藏的概率变小时,商业和经济储量却在增加。这就是因为那些非商业和经济的储量段被截掉了的原因。

图3 商业成功率和经济成功率的计算

4、结论

经过以上的处理后,针对油气勘探项目的圈闭成功率就做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估算,再配合储量评价等勘探技术的综合使用,可以在油气勘探项目的决策过程中起到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覃家君,查道林,姜蓉. 我国油气勘探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J].软科学,1997(4).

[2] 李海军. 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及实物期权评价研究[学位论文].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05.

[3] 刘圣志等译.油气勘探开发经济评价译文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8.

[4]Joe Anders.勘探经济中的联合风险评价[J].石油物探译丛,1995(2).

【勘探利用】推荐阅读:

勘探作用10-18

精细勘探10-21

勘探测井05-10

勘探对策05-19

矿产勘探06-02

矿区勘探06-04

地热勘探08-20

勘探问题09-05

勘探评价09-06

勘探质量09-06

上一篇:预算资金控制下一篇:微博传播真实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