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工程

2024-08-21

新能源工程(通用12篇)

新能源工程 篇1

苯乙烯-丙烯腈聚合工程在日常生产过程和停车清洗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油和废溶剂, 由于废油和组分中复杂, 粘度大, 不能有效地处理回收利用, 只能委托外单位进行废液处理, 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废溶剂的再精制也要耗费大量的能源, 与此同时工程热媒炉的运行还要消耗大量的柴油作为能源。

本工作通过进行废油和废溶剂的组分分析确认其成分, 热值核算和配比调整设计了其工程应用的可能性, 通过设备改造实现了废油变废为宝的工程实用性。

一、废油和废溶剂的成分分析和热值核算

燃物热值高, 有较高的可利用性, 可以燃烧使用。

二、废油的粘度控制

1. 对不同种类的废油的粘度进行测试, 与柴油粘度作比较

混合后, 废油粘度:33.0 CP

结论:从粘度测试可以看出:混合后废油粘度高于柴油粘度

2. 废油粘度的处理方法

废油燃烧利用过程中成功的关键就是控制废油的粘度。解决废油粘度有两个方法:①通过脱重组分装置等设备对废油再精制改善废油的品质;②通过溶剂稀释调整废油粘度

(1) 废油精制

如上图4, 在实际的工程运行中, 发现废油的精制蒸发量不足, 而且在精制过程中苯乙烯, 丙烯腈单体极易自聚, 造成管道堵塞, 精制过程无法连续。

结论:废油精制的方法行不通。

废油通过废溶剂稀释

实验方法

废溶剂和废油以一定比例掺混, 测得混合物粘度;

以柴油为参照标准, 混合物粘度和柴油接近的, 将选定其掺混比例, 进行Pilot实验

结论:

当废油与废溶剂按3:2掺混时, 废油粘度最接近柴油粘度;由此可知, 废油与废溶剂的最佳配比为3:2。

三、工程运行控制

1. 废油移送过程中杂质的去除

由于废油内部含有一定的不能充分溶解的杂质和高聚物, 有效去除废油中的杂质和高聚物, 可以避免异物对热媒炉枪头的堵塞, 确保热媒炉的正常运行。因此移送废油到过程中在废油泵的出口增加一套棉棒过滤器。

2. 热媒炉的运行条件调整

(1) 废油和废溶剂按照3:2比例进行混合, 粘度控制在9~12cp为最佳, 目前流动性与柴油相近;

(2) 废油收集罐进入废油供应罐时, 必须经过棉棒过滤器, 棉棒过滤器每使用15天进行更换;

(3) 废油燃烧时, 控制雾化压力在3.5~4.5kg/cm2, 确保雾化效果;

(4) O2的含量控制在7~9%, 流量高时要及时调节风量, 防止缺氧冒黑烟。

四、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实现了废油的再次利用, 变废为宝, 成为热媒炉的燃料, 年可以节约柴油872吨, 费用266万元。

由于废溶剂与废油掺混后使用后也不需要再次精制, 从而也节约了大量的设备运行费用和物料消耗费用, 年可节约13万元。

通过以上两项费用的节俭, 我们一年就可以节约费用279万元。

结论

1.通过废油和废溶剂GC分析测试, 确认废油和废溶剂中的组分主要是甲苯, 苯乙烯, 丙烯腈具有较高的可燃物热值, 可以作为燃料再次使用。

2.由于废油的粘度高和低聚物多, 再精制过程中由于单体的自聚导致精制过程无法正常运行, 但是通过废油和废溶剂按照3:2的比例进行调配, 粘度可以控制在9~12cp的情况下可以正常使用, 燃烧效率:1吨废油=0.88吨柴油。

3.通过废油和废溶剂的混合使用, 解决了苯乙烯-丙烯腈工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液的外送处理的难题, 减少了企业的废液处理费用, 实现了变废为宝并成为热媒炉装置新的能源, 为企业的废液处理开拓了新的方向并节约了大量的燃料和物料费用。

摘要:通过对工厂内的废液不同种类废油和废溶剂的合理配比, 变废为宝, 开发成为工厂内新能源。通过新的工艺减少了工厂燃料使用量, 减少废液处理造成的环境污染, 为企业节能降耗, 清洁生产开拓了新思路。

关键词:废液,废油,废溶剂,新能源

参考文献

[1]陈彬, 顾国疆, 武宏阳.绿色低碳化的废油处理技术研究.应用化工, 2013 (9) , 143~145.

[2]周静萍.废油处理及回收利用, 环境与开发1998.18 (3) , 24~27.

[3]张燕芳.用于锅炉燃烧的废油处理工艺[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8 (06) .

[4]葛胜勇, 赵立山, 王言强.废油的再利用[J].节能技术.2002 (02) .

[5]徐先盛.我国废油再生工艺及策略[J].石油商技.1999 (05) .

新能源工程 篇2

甲方(身份证号:)乙方(身份证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 法律、法规、条例、规章等,双方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就内蒙古东建新能源有限公司风力发电塔工程项目协商一致,订立协议并共同遵照执行。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建设单位:

4、总承包商:

5、分包人:(身份证号:)

二、工程范围及内容 1.劳务大包()2.劳务清包()1.总计单塔: 座,(劳务大包单价 元/个)乙方必须以施工图土建部分的工作量图纸施工。

承包范围:甲方包钢材、混疑土。本工程施工图所示土建范围。

乙方包工及其他辅助材料(工程所需机械、租用材料、辅材、水电设备)。

施工内容:乙方负责监管土方开挖及回填,测量、放线、钢筋制作绑扎、模板制作安装,水电及预埋,砼浇筑及保养,脚手架搭设及拆除、塔吊的安装使用及拆除。现场自备电源、自备供水、相应的机械设备的配备,安全防护设施的 搭设和维护。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安全施工管理。临时设施的配备以及后勤保障事宜。各种材料的送检以及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总计单塔:___座,(劳务清包单价 元/个)①模板展开面积 元/平方米。(铁丝.钉子.自用的一切工具)②钢筋 元/吨。(含机械设备自用的一切工具)③混泥土 元/立方。(含自用的一切工具振动棒.振动盘.小推车.铁锨.机械抹光机)④零工现场签证为准,但必须无条件完成甲方指定的限时限量任务。乙方必须以施工图土建部分的工作量图纸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工艺、特别是砼拆模后应由木工完成打磨工艺,所有拆除木板由木工班组整形堆放,以备二次使用。出现因打棒不到位造成的麻面、蜂窝、猫洞等一律由砼工班组返工,并承担材料费用。钢筋工下料时应对照图纸合理下料,实施用材,若不按图纸下料造成的材料浪费,超出图纸设计用量一律由钢筋工赔偿。

三、工期

1、开工日期以监理工程师签发的开工令为准。

2、竣工日期:

3、合同总工期为300个工作日。期间如遇连续大雨等无法抗拒的特殊天气,经甲方和监理签字认可后,工期可相应顺延。

四、质量标准采用下列

1、工程质量达到市优奖:

2、工程质量评定等级为合格

3、符合国家质量验收标准

五、合同价款

1.采用一次性包干价格方式,总价为_____元,如今后涉及工程变更増 减,工程量在5%以内,总价不增减。若变更增减工程量超过5%的,增减部分按实结算,双方应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2.所有工程量必须在每月25日前,由乙方向甲方提交已完工程量报告,须经监理及甲方各级领导审核签字方可生效。

3.合同协议一经签字,不受市场格变化影响,按合同及协议约定标准进行结算。

六、付款方式

1:按实际完成合格工程量计算。

2.工程款按核定方式支付。

(I)本工程无预付款

(2)按每月完成工程量统计报表·经监理、建设方现场负责人、工程部负责

人、项目经理审核确认后十个工作日内支付合格已完工工程款的75%;单塔完工付到90%,验收合格付到95%。

(3)本工程单塔保修期为壹年,总工程款的5%作为质量保证金,若无质最问题及其它违约情形,保修期满扣除维修费后付给乙方。相反如存在质量问题及 出现其它违约情形,甲方有权直接扣付乙方质保金,如给甲方造成的损失超过质保金数额,乙方对超出部分仍应予赔偿

七、材料供应

1、混凝土:提前三天报量,项目部统一调度送到现场(但要确保道路畅通

场地平整、人员到位,做好浇捣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乙方安排专人签收砼方量及对质量进行确认。

2、钢材:由项目部按设计统一发放。凭施工队的领料计划及配料单大样(提 前10天上报),安排专人到料场提货办理相关手续。材料送达现场后乙方要及

时安排人员卸车。

3、预埋件由项目部统一购制,检验、送试,按图纸由施工队派专人领料。

4、到场各种材料送试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其中甲方负责钢筋原材送试检验(乙方自行加工部分由乙方自行送检),砼试块制作及养护送试由乙方负责。

5、甲方提供的材料是按图纸预算配发,如有超预算,甲方按同期市场价扣赔。

八、质量及验收

1、工程质量必须符合本协议第四条约定标准,并按现行国家验收规范执行,工程质量分阶段由甲方监理组织验收,工程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发生质量事故和责任,依据事故的原因由责任方全部承担。

2、乙方所有进场人员未经甲方认可不得任意调换,若确实需更换,应提前3天以书面形式向甲方申请,否则乙方任意调换人员达30%时,甲方有权终止合同,乙方无条件退场。

3、工程质量验收必须按规范进行,所有工程资料须与工程施工同步进行,随时供有关部门及人员查阅、不合书资料及时修正。

4、分项工序验收,以及隐蔽工程验收,必须经甲方及监理签字验收后方可

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甲方及监理应在收到乙方请验报告后三小时内验收完毕并出具书面验收

意见。平时甲方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发现质量问题时,口头或书面整改意见,乙方必须按甲方要求限期整改。若多次发现存在同样质量问题,或经两次整改仍不符合要求,情况严重的,甲方有权责令退场,一切损失由乙方负责。

6、竣工后,乙方应书面通知甲方及监理验收,乙方在竣工后十天内提供符

合规范性要求的竣工资料,并应一式肆份。

7、其他约定按图纸施工,完成建、预埋、水电等工作量(扫地出门)

达到甲方、监理的要求,做到安全、文明、环保施工。

九、施工组织与工期

1、乙方在收到甲方正式施工图纸日内向甲方提交书面施工方案,甲方对乙方的施工方案在收到后五日内进行审该批准,安排图纸会审、安全技术交底。

2、乙方必须按合同工期和批准的进度计划组织施工,接受甲方、监理对工程进度的监督、检查,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不符时,甲方、监理有权责令限期改进,乙方应按甲方、监理的要求提出整改措施报甲方、监理审批后执行,期间赶

工费用由乙方自理。月进度明显滞后进度计划时,甲方有权暂停支付工程款。若乙方明显无力按约定工期完,甲专有权调换施工队伍,乙方应在接到甲方退场通知的三日内无条件退场,并撤出所有人员及设备,工程款按实际完成工程量的70%支付,否则甲方不支付任何款项,每拖延一天按总工程款的2%o承担延期违约金,造成其他损失的,应全额赔偿。

3.施工中的工程必须配备的设备水、电、食宿、工具等设施的约定乙方自行解决。

十、施工变更

1、施工中如发生对原工作内容进行变更,甲方项目经理应提前7天以书面

形式向乙方发出变更通知,并提供变更的相应图纸和说明。乙方按照甲方(项目经理)发出的变更通知及有关要求经监理确定,进行下列需要的变更:

1更改工程有关部分的标高、基线、位置和尺寸;

(2)増减合同中约定的工程量 ;(3)改变有关的施工日间和顺序

(4)其他有关工程变更需要的附加工作。

2、因变更导致劳务报酬的增加及造成乙方损失,由甲方承担,延误的工期

相应顺延因变更减少工程量,劳务报酬应相应减少,工期相应调整。

3、施工中乙方不得对原工程设计进行变更。因乙方擅自变更设计发生的费

用和由此导致甲方的直接损失,由乙方承担,延误的工期不予顺延。

4、因乙方自身原因导致的工程变更,乙方无权要求追加劳务报酬。

十一、安全及文明施工与管理

1、乙方须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操作管理规范。

2、不得招收无身份证、有劣迹、身体残疾、有先天性疾病传染病及年龄超

过60岁人员及重工,一经发现立即凊出场地,并进行处罚。

3、特殊工种需持有有效的上岗证,持证上岗。

4、在施工过程中乙方原因发生的工伤事故或其他内部纠纷,由乙方自行处

理并承担全部法律及经济责任

5、所有机械设备需满足工程施施工需要,特殊设备须有安检证明,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乙方应按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规定进行施工场地标准化管理,因标准化管理不到位引起的一切处罚和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

7.乙方应优先发放施工人员工资,不得拖欠,并处理好劳资纠纷及相关问题

既不得因此影响施工,以及不得给甲方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否则甲方有权采取

解除合同、责令退场、要求赔偿损失、要求支付同等金额的违约金等措施。

8、乙方在动力设备、输电线路、地下管道、密封防震车间、易燃易爆地段以及临街交通要道附近施工时,施工开始前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经甲方认可并

检查后实施。

9、乙方在施工现场内使用的安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及其他保护用品),必须有产品说明书、合格证,严禁三无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和使用。由甲

方认可检查后实施。

10、甲方应对其在施工场地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三级教育签订劳务、安全责任合同,并对他们的安全负责,甲方不得要求乙方违反安全管理的规定进行施工因甲方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由甲方承担相应责任及发生的费用。

11、在施工范围以外发生的人员.设备、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甲方概不负。

12、各队要每天对工人实行考勤制度,如实记录在册人员的工作内容,劳动情况。凡在册人员项目都要不定时进行检查。抽查。如发现考勤记录不准确,要进行1000元/人次的罚款考勤记录每月随工程量.工资表.一并上报项目部审核备案上报当地劳动部门备案。

十二、甲方责任

1按约定提供图纸,并安排图纸会审,及进行图纸技术交底和施工安全交底。2 按约定向乙方支付工程款,若甲方因资金困难不能及时兑现,应与乙方协商,并可视不同情况向乙方承担应付款部分的银行贷款利息。3履行其它本协议约定的义务及负责。

十三、乙方责任

1、按约定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符合工期及质量要求。每座单塔乙方交(1.大包单塔交__万元/个)(2.清包单塔交__万元/个)劳务工资保证金(按每座单塔完工时退还给乙方),乙方经实地考察取得签订合同时缴纳50%保证金,实地进场缴纳50%保证金。

2、必须服从甲方和监理的现场管理,遵守法律及行政规章、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甲方有权给予经济处罚,直至终止合同。

3、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意施工安全,不得砍伐树木花草及损坏其它设施,注意护林防火,如造成损失的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

4、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停工或消极怠工,以及采取吵闹、威胁等不当手段,否则,甲方有权责令其退场,一切后果由乙方承担。

5、乙方应按照相关规定,承相用应的内务

6、乙方每出现一次伤亡事故应按同等支付医药费,赔偿费等总费用等额向

甲方交纳安全文明施工罚金

7、乙方完全备足施工用的机械、设备、租周材料(塔吊、发电机、模板、钢管脚手架、水箱、运输水车等,以及全部施工用电气材料和配件)已各有全部安全施工防护材料和应答安全指示器材等,完全满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必备所需一切机械设备、人员、材料等。

8、乙方已配备整套的施工工程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和劳动力。

9、乙方已对施工图纸和技术交底全面熟悉,已对施工技术要求全部了解,对施工的难度作了充分施工准备。并对施工环境和场地条件实地都充分查看。对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充分适应性。对当地市场租赁、物价、劳动力价格的浮动都全

面了解。并完全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该工程施工。也有足够能力承担市场价格上涨的压力。并承诺一经包干不再要求作任何调增。确保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10、乙方工人工资每月由各施工队将工资表上报给各项目部,由甲方统一发

放至所有工人银行卡上。经发现弄虚作假则罚款1000元/人次。

十四、违约责任

1、双方应严格遵守协议,如有违反,按本协议相关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2、如单个工程延误工期,每超过一天,按合同总价款的承担违约金,或每天按1000元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3、如出现质量问题,以及违反本协议其它约定,乙方除应赔偿给甲方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外,甲方可视具体情况,要求乙方按合同总价款的1%-IO%承担

违约金。

十五、附则

1、本协议与﹤安全责任合同﹥经双方签章后生效。

2、本协议于 年 月 日在呼和浩特市签署。

3、本协议一经签字,双方应严格遵守,如因执行本协议发生争议,双方应

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由签约所在地人民法院裁决。

4、,本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如有未尽事宜,可另签订补充协议予以完善,补充协议与此协议具有同

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法定代表人 : 法定代表人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时代新方向 篇3

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顾名思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象就是“新能源”。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是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传统的化石能源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并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或有害气体,而新能源的利用过程则往往是可循环的,对环境没有污染或者污染很小,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遗憾的是,由于新能源技术和应用还面临许多困难,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新能源所占比例不到20%。我们这个专业要研究的就是新能源的相关技术,使之更广泛地应用,同时也改进传统能源的利用方式,使之更高效、环保。

问: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在学习过程中,同学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答:核心课程包括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实验等。由于专业新,很多知识不在现成的教科书上,而是在最新的国际文献里。因此,我们的学生需要较多地阅读国外的文献,与国际一流大学、研究机构交流,要有较好的英文水平。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常跑图书馆,自己找文献来读,不像其他专业可以跟着老师或书本。因此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

小编插话:在这个新专业里,经常能够发现新的东西,这种感觉非常吸引人呢!对于具有创新精神,喜欢探索未知领域的同学来说,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个不错的选择。

问: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答:能源工业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能源则是能源工业的发展方向。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50%,且每一项新能源技术的发明都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因此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首先要热爱能源事业。其次,由于新能源的涉及面较广,学生需要复合型的知识面,包括化学、流体力学、机械、材料学等。另外,新能源主要是清洁能源。这个专业不仅适合男生,也适合女生学习。

问: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如何?

答:大家可能会觉得新能源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是“科幻小说”中的内容。实际上现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比较广泛了。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新能源所占比例已经很高:法国的核能发电量已经超过全国总发电量的70%;丹麦的风能发电也已经满足了全年三分之一以上的电力需求。在中国,新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也已经超过了10%。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个专业太“新”,不好就业。其实现在很多能源企业、电力公司等都需要我们专业的人才。我们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电力公司、新能源研发机构等,而且随着中国未来新能源应用比例的提高,社会需求量会更高。同时由于国外对新能源的研究比较热,该专业很大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出国深造。

小编插话:虽然新能源目前在中国还在起步阶段,但它的前景是巨大的。现在中国的新能源应用比例不到20%,传统能源超过70%。试想某一天当这个比例倒过来时,对中国的影响会有多大!未来一定属于新能源!

问(大四学生方星亮):当初你为什么会选择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呢?

新能源工程 篇4

但与太阳能产业快速发展不协调的是:太阳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这将成为制约太阳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上述问题, 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将为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持续性动力。目前, 国内部分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 开设了光伏专业, 大多侧重于培养研究生层次人才, 而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却寥寥无几, 面对这种情形, 常州大学设立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以满足太阳能光伏产业一线技术人才的需求。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刚刚起步,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等急需完善。本文结合常州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建设的经验作一些探讨。

一、 新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新专业的定位决定了新专业以后的发展方向, 也决定了师资队伍的配置、实验室建设与设备添置、课程与教学计划的设置, 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等。合理定位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谋求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地方高校要办成有特色的高校, 必须改变雷同化办学模式, 必须与地方优势产业对接,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地方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服务的特色。常州大学以常州光伏优势产业为依托, 打造地方特色高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江苏省太阳能电池重点实验室平台进行建设, 专业的目标定位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从市场需求入手,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分析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 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实现新专业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学校在重视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还注重加强原始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掌握光伏技术的相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还具备设计、制造太阳能利用产品等相关能力, 为太阳能光伏产业一线提供合格的技术人才。

二、 建立适合新能源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 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窄, 并且缺乏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与社会生产严重脱节。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高素质人才, 而我国大学目前的培养模式难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生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这势必会使高校和高校学生难以适应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对太阳能产业而言, 不仅缺乏尖端科技人才, 更重要的是缺少具有理论和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以往专业有所不同,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体系, 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目前常用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纯公办性办学的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学校具有办学的主动权, 但学生所学到的大都是一些理论知识, 与实际应用脱节严重, 毕业后不能立即为企业服务, 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第二种是企业单独办学的培养模式, 企业出资办学。企业单独办学能完全按照企业的需要设置专业, 按技术工种的需要设置课程, 学生有较好的实训基地, 能培养出上手比较快的学生。但目前经验不足加上生源问题很多学校已停办。常州大学结合上述两种模式的特点, 将两种办学模式的优点集结到一起, 采用校企联合办学的培养模式。找到校企合作目标的共同点, 二者在互惠互利的条件下合作, 以求达到共赢局面。企业为高校提供办学条件和设施, 高校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人才需求。两者各自发挥优势, 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

创新教学是新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除了让学生接受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专业课程学习之外, 还要让学生接受具体实际技能的训练, 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 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 接受企业最新使用的设备和技术, 并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同时教师也能从中获取工业界科技的需求动向, 为相关课程改革和调整提供一定帮助。教学科研一体化也是新培养模式的重要部分。将科研引入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灵感, 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科学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实现专业培养与学生职业生涯的高效对接提供保障。

三、新能源专业课程的规划

课程设置是影响专业建设的重要因素, 它的设置应当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当有利于学生个性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应当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因此, 它的设置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办学特色。课程设置也是培养模式的一部分, 除了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要突出专业特色,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机结合, 增设相应的实验课程、生产实习、制作设计、创新课程等, 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全方面发展的实战型人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 属交叉学科, 涉及物理、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控制、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化学等多个学科, 由于国内新能源专业刚刚起步, 无经验可循, 因此, 如何以这些学科为依托, 形成可操作性强、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本专业的目标定位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 因此除了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外, 技术课、实践课环节也应加重, 突出其应用性的一面。

四、建立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梯队

专业建设要靠教师去完成, 有了一支好的师资队伍, 教学才有保障。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更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创新教育、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把建立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作为新专业建设的关键。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 采用各种优惠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 补充新专业建设所需的专业教师, 重点引进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以及主干课程的专任教师。重视已有人才的培养提高, 充分发挥老教师带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支持教师在国内外进修访学、攻读博士、自学等,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优化教师聘用机制, 采取专职为主, 兼职为辅, 专兼结合的方式, 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聘请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其他高校等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担任新专业的兼职教师。逐步建成结构科学、合理, 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师梯队, 保证新专业的建设顺利完成。

摘要:国内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刚刚起步,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本文结合常州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建设的经验作一些探讨。明确新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建立适合新能源专业的新的培养模式, 对新专业的课程进行规划并建立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梯队。

关键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建设,培养模式,课程规划

参考文献

[1].李华耕.高校特色建设与地方优势产业结合的模式分析——以新余高校发展为例[J].新余高专学报, 2008

新能源工程 篇5

煤盐高效利用与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是河南省教育厅2012年度批准立项的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之一,本工程中心依托河南城建学院及合作与协作多家企业、以学院化学工程重点学科为支撑、整合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实验中心和煤盐化工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及合作协作企业实习中试培训基地等资源、综合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重点学科建设团队的人力资源组建而成。

本工程中心实验室建设面积1200m2,建设资金额度总计2072万元,其中已投入设备仪器原值1087万元,拟新投入经费910万元;下设煤炭转化研究所、应用化工技术研究所、新能源材料研究所、煤盐工业三废研究所。

本工程中心以煤盐高效利用和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为主线,以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和新技术推广与转化为宗旨,开展煤盐高效有效利用与新能源材料方面的工程技术攻关和社会服务,不断提高中心管理与科研水平,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线,实现学校、工程中心、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共赢,提高行业生产力水平,推动行业经济发展,提升我校高校工程技术研发的能力。

本工程中心建设团队主要由化学与化学工程系的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21人组成,其中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教授6人,博士13人。近年来中心团队完成各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参与企业横向攻关项目10余项,储备待转化技术20余项。本工程中心团队具有丰富的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及工程实践的经验,是我省高校煤盐化工及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发及成果推广与转化的有生力量。

新能源工程 篇6

摘要:首先从国内外汽车新能源发展需要和大量新能源汽车从业人员的需求两方面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然后从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阐述了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原则,最后从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以及课程结构分析等方面阐述了课程设置情况。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工程;培养方案;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102-02

新能源汽车是指依靠科技创新、以新能源为动力、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节能环保的汽车。我国是一个汽车生产大国,传统汽车制造业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具有成本和市场优势。因此,对于石油资源匮乏和环境压力很大的我国来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但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相关技术人才相当紧缺,而新能源汽车系统又区别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因此很有必要对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进行研究。

一、新能源汽车工程人才需求分析

1.我国新能源汽车事业发展的需要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我国政府已经作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已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位,研发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推广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汽车生产和自主化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作为核心主题。为此,国务院在全国确定了20个城市100多家大型客车制造厂重点研发纯电动客车,到2012年国内将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大量新能源汽车相关从业人员的需要

目前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为“三纵(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电控、电机、电池)、三个平台(设计制造平台、社会服务平台、政策平台)”,我国汽车行业要按照产业化规模向前推进,就需要大量能够在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试验、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来满足行业的多层次需求,但是目前国内先后成立的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西安交大-精功恒信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北京福田汽车新能源研究中心等都是以高级科研人员进行新能源汽车设计、研发为主的研究机构,并且在我国设有车辆相关专业的30多所高等本科院校中,专门培养汽车新能源系统工程方面人才的学校非常少,尤其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维护、技术管理以及回收利用等方面更是少有涉及,而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技术又区别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因此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相关技术人才相当紧缺。而且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了新能源产业的新兴优势和汽车产业的支柱地位优势,因而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都加大了新能源系统工程方向的人才培养力度。从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和我国各项政策来看,未来几年这方面从业人员的就业空间很大,据中国汽车人才网2010年3月份招聘数据显示,汽车新能源相关岗位为4521个,环比增长13.2%。仅重庆长安汽车新能源公司在3月份就新增招聘节能与新能源领域相关职位28个,需求人数超过150人,而未来几年中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将达50万。并且近期国内很多汽车制造企业纷纷上马或组建新能源汽车项目,如北汽福田汽车、重庆长安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等。汽车能源的多元化和汽车动力的电气化等技术变革都纷纷向节能减排靠拢,低碳、新能源与节能及相关领域的人才成为许多企业争抢的对象,其中以新能源动力工程师的需求为最多,因此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管理与维护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很大。

二、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制定

1.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的现状,本科教育应注重学生素质培养,但是也不能忽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地讲,就是既应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又应重视人才市场的要求。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强调“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要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但是“淡化专业意识”并不是“不设专业”,而是“提倡部分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虽然这些原则有利于进行本科生的素质教育,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就业市场环境条件下,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所学专业还特别重视,对专业名称十分敏感。由于注重专业名称的表意,而忽视专业培养的内容,这就造成了某些宽口径专业下培养出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就业竞争地位。内涵明确和外延规范的专业设置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与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重要条件,因此,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点研究问题之一。

(1)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教学体系。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专业人才,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从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以基础知识、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教学层次,构成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其各个层次的教学要求是:

1)基础知识教学:以普通教育课程为主,但应考虑学科基础要求。

2)学科基础教学: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工科机械类基础,以拓宽专业为基本要求,开设适当的选修课。

3)专业知识教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课程选择空间。

4)实践能力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图1中,虚线倒三角形)。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可操作性环节。

5)創新能力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是以学生为主,发挥专长,面向实际自主选题或参与科研。

(2)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制定教学计划。对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全面性: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

2)基础性: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为目的的工科人才素质的培养。

3)融合性:理工与人文知识交叉的复合人才素质的培养。

对于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言,本科期间的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意识的重要方面。对列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需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实践性要求,划分出演示性和操作性实验;综合性要求,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自主性要求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某些实验。所以,不仅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应致力于理论应用,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环节,突出系统性、工程性和创新性教育。实践教学包括课前(认识实习)、课中(实验课)、课后(综合实习)等教学环节,如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3)以专业方向多元化设置专业课程。目前,高等工科教育正朝着淡化狭义的专业培养,而走向广义的工程教育方向发展。而且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专业教育的重心明显后移。这是科学技术综合化、经济发展全球化、就业机制市场化的客观要求。但是,国内的高等教育还处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阶段,国内的企业尚未做好承担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教育的准备。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体系中还不能忽视专业知识教育,并应以拓宽专业知识的教學内容来缓和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教育之间的矛盾。

(4)以“厚基础,宽专业”编制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形式,它应符合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的基本要求,并有利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特点为:素质教育学时明显加大,工科基础特点明确,专业知识范围扩大,工程技术主干与人文社科融合,以体现“厚基础,宽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团队精神与个性发展和谐统一,富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试验、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或应用研究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而奋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的,富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3.专业人才能力要求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人才应具有以下几方面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外语、力学、机械、电子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系统的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设计、制造、工艺、试验、产品研发等专业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一定的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知识运用等方法和能力解决新能源汽车工程系统专业领域的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结语

我国已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位,研发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我国急需大量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相关技术人才,而因诸多原因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相关技术人才相当紧缺。通过对人才市场需求的研究,提出了构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素质全面人才的课程结构以及增加素质教育学时、明确工科基础特点、扩大专业知识范围、工程技术与人文社科融合的厚基础、宽专业的课程设置原则。

参考文献:

[1]高婷,童莉葛,王新立.公共选修课《新能源技术》的教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6,16(1):156-160.

[2]袁哲.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机遇[J].汽车工业研究,2009,

(11):16-20.

[3]]汪海菊.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2):20-23.

[4]于畅洋.2010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稿)》要点解析[J].商用汽车,2010,(2):45-48.

新能源工程 篇7

近几年,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速, 煤电、水电、风电、生物发电等各种发电技术齐头并进, 电力建设市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电力工程施工已经融入了有形建筑市场,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电力施工企业须通过招投标来获取施工任务。同时, 随着今后电力需求趋于饱和, 电力投资规模和速度都会大幅度下降, 大多数电力施工企业都会不同程度面临任务不足、负担沉重的困境。

1 项目决策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开始

在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 项目的经济决策和各项技术, 对项目投资以及项目建成以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是项目投资控制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具体来讲, 在项目决策阶段中, 新建的一个项目在项目建议书批准以后,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根据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地区经济发展和各行业经济发展规划的基本要求, 对拟建的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适用, 经济上是否合理、有利, 在社会上能否创造效益, 资金落实情况等方面都进行全面、充分的调查、分析和论证, 搞好可行性研究, 为决策者决定项目提供可靠的依据。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对建设工程全过程工程造价具有纵揽全局的决定性影响。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合理确定造价是评估建设项目、开展后续工作的关键。

2 项目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

项目设计阶段的设计费支出只占工程总投资的1%以下, 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却占75%以上, 且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作为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点来抓。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有一定的准确性并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深度, 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抓住设计阶段这个关键点, 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是造价的源头控制, 也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控制。

3 项目招投标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受业主委托编制实物工程量清单 (或工程标底) 和一系列相关文件, 标底的编审工作是招投标管理的核心工作, 因为标底是确定工程承包合同价的基础, 只有有了科学的标底, 才能正确地判断投标报价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才能在定标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的管理规定, 把握标价的合理性和竞争性。评标、定标中把造价执业者以及造价编制依据的合法性作为评判定标价是否合法有效的依据, 保证标价的科学合理, 为有形建筑市场的投标报价、标底的编制提供社会服务, 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4 项目实施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里程碑

工程实施阶段是建筑产品形成阶段, 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来说也是最难、最复杂的阶段。此阶段除伴随施工的时间推移发生的其它建设费用外, 大量的投资资金通过施工这一环节不断“物化”, 最终形成固定资产, 实现项目投资。为了控制造价, 首先, 在施工阶段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招投标制度, 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项目网络图, 做好施工单位设计方案的论证工作, 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分析对比, 选出最合理方案;其次, 要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 对必要的设计变更, 必须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 对涉及到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 必须经设计单位代表、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 而且应尽量在该工程内容未完成前确认变更, 以减少设计变更造成的损失;最后, 在施工过程中, 建设或管理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督促施工方按图施工, 严格控制材料代用、随意增加工程量及各种预算外费用。

5 竣工结算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终点站

该阶段应认真审核工程预结算, 剔除其中通过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高取费用、不切合实际的签证、不合理的技术措施等增加的费用:对工程量的审核应根据施工承包合同要求, 对施工过程出现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进行审核, 不能多算也不能不按规则计算;在要求施工单位报送相应的工程计算式和材料用量明细表的同时, 建设单位也要编制一份完整的结算书和材料明细表, 比照审核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准确;要注意审核项目的单价、分项的正确性, 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应根据所掌握的材料价格信息, 着重审查是否有抬高材料价格的现象。应加强合同管理和执行, 实行合同逐项审查制度, 使工程造价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得以确认和控制, 不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的审核人员, 都应该坚持按合同办事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施工预算外的费用严格控制, 对于未按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及未按规定执行的施工签证一律核减费用, 把好未按合同条款履行的违约审核处理关。

6 提高造价行业的管理水平, 加强对造价师的监管

6.1 提高造价师的素质, 加强对造价师的监管力度

要严格造价师的准入制度, 参加造价师考试的人员应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专业工作经验;考试的内容要包含专业知识、法律、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各个方面;要加强造价师的职业培训, 防止职业培训流于形式;要加强对造价师工作的监管力度, 在防止泄露商业秘密的前期下, 努力推行造价报告公示制度。另外还必须要提高造价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避免出现由于职业道德感差引起的不利影响。

6.2 造价人员要全程参与, 实事求是地做好造价控制工作

造价人员要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 特别是在决策阶段, 造价专业人员要参与决策, 防止盲目决策;电力项目建设相关企业以及企业中与造价有关的部门都要参与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人员认真学习、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流程, 防止在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合理的问题。造价人员对各部门提供的信息也要进行核实和论证, 坚持原则, 实事求是地做好造价控制工作。

6.3 关注市场信息, 注重科技进步

编制工程造价时, 要随时关注市场信息, 了解主要原材料的价格与市场的波动, 确保工程造价与市场行情不发生较大差异。要有超前意识和创新思维, 要关注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情况, 将造价工作与科技进步相结合, 尽量使效益显著的新技术、新成果能 (下转第86页) (上接第59页) 融入到项目建设中。

6.4 加强造价监管力度, 严格执行已确定的造价预算

建设单位要严格内部审计程序, 确保工程造价控制在限定目标内。要维护造价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权力, 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 不断提高监管部门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 加大监管力度, 对于已经明确的工程造价, 没有经过规定的程序不能变更。

7 结束语

总之, 市场经济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尽快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要尽快适应市场, 每个电力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在分析目前国家电力行业定额的基础上, 正确把握电力工程造价的发展趋势, 提高投标报价的技巧和水平, 最终适应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确定电力工程价格的管理体制, 保证企业足够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素莹.工程造价管理[M].科学出版社, 2006.

[2]林艺萍.影响电力工程造价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硅谷, 2008 (2) .

新能源工程 篇8

1 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的指导思想

2012 年教育部等部门对全国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了相关实施意见, 指出要准确把握行业企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形成科学、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应首先依据学校在同类高等学校中所处的地位和学校在地方人才培养战略中所承担的任务、专业特点、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等内外因素合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然后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进行总体描述和分项描述, 应具体指出本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培养规格和要求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认可。

2 调查结果分析

调研的25 所院校中有7 所院校为列入211/985 的全国重点的学术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型院校、5 所为省部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或应用型大学、7 所省属重点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或应用型大学共19 所本科一批次学校、6 所本科二批次的应用型地方院校。几乎涵盖了本科教育的所有办学层次, 调研结果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对促进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1 人才培养目标

调研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分为两类: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对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分析笔者另有文章叙述) 。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各方面都很好的高校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复合型人才, 培养基础理论宽厚扎实、工程实践能力较强、专业特色明显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而地方普通高校则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 致力于新能源行业领域的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培养目标与教育部确立的目标基本一致, 同时具有自身特色, 而培养要求的制定应依据培养目标, 在目标的指导下进行。

2.2 培养要求

在所调研的院校中, 只有北京工业大学等三所院校按照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制定规范对培养规格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其他院校大都是笼统的叙述了本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但从所有院校的的培养规格 (要求) 的描述中, 不难发现各高校尽管需要培养的人才类型不一样, 其培养要求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笔者认为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特点, 新形势下的人才有着相似的要求——综合型、创新型。

从调查结果表1 可以看出,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中对于知识的要求, 有88%的院校明确提出了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要求, 有64%的院校明确提出了哲学、思想教育、英语等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要求。这是因为, 国家明确规定这两大基础知识是高等教育必须完成的知识要求, 在培养规格要求中必须明确规定。但也可看出并不是100%的都提出了该项目要求, 这说明一些院校在培养要求的制定中存在表述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的问题, 需在以后的培养方案中进行修改完善。

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 大部分院校依据自身情况, 明确提出了本校本专业需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所属学科或具体课程, 其中热 (流体) 科学理论、机械科学理论基础和控制科学理论有将近50%的院校都予以明确提出, 说明这三项专业知识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认识, 应该成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其他专业知识则依据院校本身的办学背景、特点和办学条件的不同, 各院校各有侧重点。从调查院校来看, 全国重点院校的专业知识要求宽广, 涉及知识面广泛, 除上述三类专业基础知识外,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知识要求均有涉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则将专业知识侧重于某一方面, 如淮海工学院就侧重于太阳能的光伏、光热应用。

近90%的院校将计算机能力和外语能力作为本专业必备的能力在培养要求中明确提出, 半数以上的院校将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在培养要求中明确提出。这是因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现代社会需要综合型、创新型的人才, 这四种能力是高素质人才所必须的。在专业能力上68%的学校明确提出了新能源行业设备的设计与研发能力, 半数以上的院校提出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正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新能源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 符合教育部初步制定的该专业的培养目标。64%的院校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政策法规等其他知识也提出了要求, 笔者认为这是由新能源专业的特点决定的, 本专业的毕业生绝大多数进入的都是企业而不是科研院所, 必须掌握与企业生产发展息息相关的知识。调查结果见表2。

对培养要求中素质要求的制定调查结果见表3, 可以看出, 近半数的院校明确提出了人文和科学素质、身心素质的要求, 20%的院校提出了对专业素质的要求, 而有20%的院校只是以综合素质笼统表述, 未能将素质要求进行分类, 简单的以几个字概括 (表1、表2、表3) 。

3 讨论

通过对25 所院校培养要求的详细调查, 发现在制定培养要求的过程中各高校都存在一些问题, 如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等, 对此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3.1 培养要求的书写应规范

在25 所院校中, 有22 所院校没有将培养要求具体到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并分开叙述, 只是笼统说明“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的知识、能力”。仅有北京工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三所院校明确提出了培养的总体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的分项要求。按照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书写规范要求, 在培养方案中, 首先应依据自身办学特点、行业对新能源人才的要求等因素合理定位好专业的培养目标之后, 依据培养目标确定本专业的培养规格, 分项叙述本校本专业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 而且知识要求要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其他知识等方面叙述, 能力要求也要从专业能力、综合能力方面描述, 素质要求要单独列出。所以笔者认为各高校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培养要求的书写应该按照规范进行描述, 分项具体描述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

3.2 培养要求的内容应“求同存异”

从调查的结果看来, 在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等方面有些院校具有共同的目标和要求, 在具体的专业知识上存在着差异。从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看, 笔者认为在培养要求具体内容的确定上应“求同存异”。

从高等教育的普遍人才要求来看, 知识要求方面, 所有院校都应明确提出具体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要求, 而不是只在后面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中体现, 这是作为高等教育必须完成的要求;能力要求方面, 所有院校都应明确提出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要求, 这是社会发展新时代下,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所必备的能力;素质要求方面, 所有院校都应明确提出本专业的人文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具体要求, 而不是以综合素质代替。

但是, 因为各高校本身的办学条件、办学层次和服务社会的对象不同, 学校所属类型不同, 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同, 对新能源专业的预期、投入不同, 所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 这就导致了各高校在制定具体的培养要求时必然存在着差异, 反映在专业知识要求和专业能力要求的不同上。从所调查的情况看, 一类培养要求的制定充分体现本科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原则, 知识要求涵盖各种新能源, 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核能等所需的各种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能力要求也广泛, 包括各种新能源利用设备的设计研发能力、设备的性能测试诊断能力、新技术和工艺的研发能力、工程设计、技术管理能力等;另一类更多地体现了“专业化”要求, 设有专业方向, 侧重于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中的某一类, 例如风能方向侧重于机械和电气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和风力发电方面的能力要求, 太阳能方向侧重于材料和物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光伏、光热的专业知识以及能力要求。

总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制定应该严格按照标准 (目前该专业的专业标准尚未制定, 可参考其他学科专业的标准规范) 的格式要求进行书写, 明确提出总体要求和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在内容上要体现高等教育的总体人才要求, 也要反映出各高校自身对人才的不同要求, 更要体现本校本专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和办学特色。只有在明确了培养要求的基础上, 才能合理的设置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所培养的毕业生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新能源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多样化的要求。

摘要:通过对25所具有代表性的院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要求的调查, 发现现阶段各高校制定的培养要求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但也存在表述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对此, 文章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培养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兰泓, 陈嬿.三年制护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要求的调查分析[J].高教研究, 2006 (4) :10.

新能源工程 篇9

关键词:资源勘查工程 (新能源) ,勘探开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目的与意义

非常规油气资源是现今无法用常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经济性勘探开发的资源, 包括煤层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油页岩、油砂和天然气水合物等[1]。有关专家预测, 到2020年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全球石油供应中所占比重将接近35%[2]。近年来, 在国家的支持和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取得了巨大突破, 煤层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油页岩和油砂等均不同程度地进入了商业开发阶段。然而, 随着非常规油气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校资源勘查工程 (新能源) 专业在人才过程中必须要密切关注新形势下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发展现状与人才知识结构需求情况, 不断调整、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 从而保证满足我国新能源勘探开发的人才需求[3]。通过课程体系优化将为把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资源勘查工程 (新能源) 专业建设成国内领先的新型地质能源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人才培养的摇篮提供支撑。

二、思路与方法

1. 新形势下, 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发展现状与人才知识结构需求情况调研。

采用多种形式, 多渠道, 系统调研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发展现状, 分析未来产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进一步了解政府部分、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对新形势下新能源勘探开发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

2. 适应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发展趋势, 勘探与开发并重, 突出实践应用能力教学内容及课程的调整与补充。

在系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已开设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对于未涉及的关键知识内容进行系统论证, 补充开设课程;对于已开设但内容不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予以停止。

3. 课程间知识匹配性与继承性研究, 系统优化资源勘查工程 (新能源) 专业课程体系。

从新能源勘探地质理论和开发工程技术方法两个方面系统研究课程之间所授内容的匹配性与继承性, 分析各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以及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形成各门课程开设的合理先后顺序, 使课程之间衔接有序, 进而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 获得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三、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

1. 课程体系构成。

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我校资源勘查工程 (新能源) 专业课程设置采取“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科研训练与创新活动”的分段组合方式, 坚持“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 以“五强”人才培养为目标, 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其中, 专业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三个部分组成,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为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技能和基本工作方法等方面的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主要为满足学生专业发展需求、提高其具体工作技能的课程, 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北戴河实习、周口店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

2. 课程体系的优化。

(1) 勘探与开发并重, 突出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对专业知识技能需求的系统调研论证, 根据新形势下非常规油气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资源勘查工程 (新能源) 专业方向更加强调地质与工程相结合, 改变了常规油气地质和石油工程人才分专业培养, 油气地质重地质轻工程、重机理轻技术;而石油工程重工程轻地质、重技术轻机理的现状, 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是非常规能源勘探类课程和开发类课程的有机结合, 尤其注重对人才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4]。因此, 在课程体系优化调整过程中, 在课程设置方面, 增开了地球物理测井与解释和新能源勘查工程课程, 停开了新能源化学课程。同时, 在与课程配套的实验教学环节, 注重常规油气地质实验室、非常规油气地质实验室和石油工程实验室的综合使用[5]。在实践教学方面, 增加了煤层气地质学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环节中工程设计类题目的数量, 同时, 随着信息和测试分析技术的发展, 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软件使用和实验动手能力要求日益增高, 此次调整过程中, 针对专业主干课教学、课程设计及校内实习环节, 增加了本行业经常使用的绘图软件 (Origin、Corel Draw、Suffer)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Map GIS) 、数值模拟软件 (CMG、Comet3) 等的教学工作, 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和制图技能。 (2) 课程间知识匹配性与继承性, 课程教学计划按照“知识、能力与技能培养由基础到专业、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稳步提高”的原则制定, 前两年主要为通识教育, 目标是打好专业教育的基础, 后两年主要为专业教育。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有序和高效, 充分分析了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及在整个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按照知识关系安排教学顺序, 制定了各门课程开设的合理先后顺序, 使课程之间衔接有序。优化调整后的本专业必修课程的先后关系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马永生, 冯建辉, 牟泽辉, 等.中国石化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 2012, 14 (6) :22-30.

[2]李景明, 王红岩, 赵群.中国新能源资源潜力及前景展望[J].天然气工业, 2008, 28 (1) :149-153.

[3]许浩, 唐书恒, 汤达祯, 等.新能源勘探开发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 2010, (3) :18-20.

[4]许浩, 汤达祯.新型地质能源概论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 2010, 专1 (1) :82-83.

新能源工程 篇10

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自古以来在国民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国家来说, 国民生产总值与能源的消费关系大致是成正比的。现如今, 对于能源的发展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是大多数人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能源与动力工程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它着重研究传统能源的有效使用及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人数占全部人口的五分之一, 而能源消费量却占全球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可见能源对于经济的重要影响。一般说来, 当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量大, 那么能源的消费量就会上升, 这样就会带动经济, 进而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能源及动力工程关系着人类的各项日常活动。吃的早餐是农业产品, 属于能源一类;乘坐的各类交通工具或者耗电或者耗油, 也离不了能源;所有带电设备, 更是消耗能源。从发电的环节来说, 电能消耗了大量煤炭, 天然气等等, 虽然还有别的方式可以获得电能, 例如光伏发电, 风能发电, 但不可否认的是煤炭一直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除此之外, 能源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离开了能源, 人类文明将不会进步。2013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达到12.5亿千瓦, 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3.9亿千瓦, 占总装机比重达到二三成, 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一直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燃料是煤炭, 它提供的一次能源占到了百分之七十左右。环境与能源利用也有着重要的关系, 如果能源消耗过快, 这将会对能源结构产生影响, 也会影响到环境。

煤炭长期以来作为中国最主要的能源形式存在, 使其他能源占的比例过小, 造成总能源效率略显低下, 同时大量燃煤也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发展新型能源, 优化能源结构是当今中国发展的重要部分。同时减少煤炭的无效使用, 以及限制低效率的燃煤设备的使用也是关键一步。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对于气体和液体燃料必然会加大需求量。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 电厂中锅炉发电量小于20万千瓦的已经基本下架, 电厂是耗煤量非常大的场所, 电厂中的节约环保无疑对于整个能源结构的环保要求有着重要意义。

二、发展新型能源, 优化能源结构

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 一些地方能源短缺依然存在, 中国作为耗能大国, 必须要源源不断地从多种渠道进行能源的开采与供给。煤炭作为能源中的老大哥, 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许多问题, 雾霾天气的形成与大气污染被公认为是燃煤造成的, 经济在增长的同时我们不能以污染环境作为惨重的代价, 所以日益增长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促使中国政府不得不转变能源结构, 加快发展新型能源。

(一) 实施煤炭清洁利用。要从燃煤着手处理环境问题势必要以现状作为出发点, 可以看到国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然采用燃煤发电或者其他的燃煤利用, 所以要从燃煤效率以及燃烧产物方面采取措施, 使煤炭对大气的污染降到最低。现阶段煤炭开采和使用过程中有许多可以即刻采取措施并且对大气环境有明显改善的事情可以去着手。比如煤炭的洗选, 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煤炭质量的监管和输送, 煤炭燃烧产物的排放, 煤炭灰的利用等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 大力发展沼气, 风能等新能源。除了煤炭, 其他的能源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方面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同时能源紧张与能源储量不足之间的关系使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及利用进一步成为了当务之急。以前以解决边远地区能源供应作为重点, 大力发展沼气, 风能等新能源形式, 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但由于地域以及气候条件的限制, 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受到了束缚。现阶段, 井网型风机正在逐步迈向大型化, 单机容量5兆瓦的风机也已经投产, 当然还在研发更大容量的风机。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 对环保有利, 对大气有益的新型能源一定会代替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能源。

(三) 大力发展核电。核电在近几年也已经慢慢崛起, 从以前的“谈核色变”到如今的坦然接受证明了国家已经对于核电有了很高的安全把握。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 妥善处理核聚变, 核裂变之后的各种废弃物已经不成问题。除了这些优势, 与煤炭相比, 它对环境基本不会造成污染。大力发展核电符合我国对能源的需求, 在现阶段技术较成熟的情况下, 应该引领将核电投入市场, 使核电成为未来的发展目标。

(四) 加快生物质能的研发。我国还有许多发展空间, 比如在生物质能的使用方面, 生物质能源是植物将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过来的一种化学能, 它也属于可再生能源, 与风能, 潮汐能等等一样, 可以实现能量的重复利用。同时如果以乙醇作为煤炭, 石油的替代品, 将会避免煤炭产生的许多弊端, 除此之外, 沼气的普及依然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一步, 同时这也会缓解社会劳动压力。

三、将未来发展与环保相协调

中国电力发张迅速, 同时这种扩张形势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这对于新型能源的普及与推广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在未来新能源势必会成为能源的主流, 在发展现代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 一定要把环保作为重中之重, 不要把污染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惨重代价。当然我们也知道, 在经济逐步向前发展的过程中, 环境污染也许是一种很难避免的事情, 但是我们一定要把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如果处理得当, 环境保护也会促进经济的转型与结构的调整, 还会优化产业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一定要牢牢坚持绿色发展战略, 使传统能源向新能源完美过渡, 使可再生能源的产业规模和经济市场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蔡睿贤, 金红光, 林汝谋, 宋小亮等.能源动力系统应与环境相协调[J].创新科技, 2001

[2]陈学俊.能源开发与环境污染[J].东方电气评论, 2000

[3]陈学俊, 叶寒栋, 李宇红等.能源工程的发展与展望[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新能源工程 篇11

新常态下,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紧扣时代脉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软实力,把党组织政治优势有效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是公司致力创新实践的重要战略任务。近几年来,公司党组紧紧围绕“创建华电一流绿色能源基地”战略目标,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建功、聚心、提质、塑形”四大工程,引导全体员工转观念、聚共识、建机制、树品牌、创业绩,充分发挥政治优势,有力促进生产经营发展。

打造思政“建功”工程,提升发展力

“思想引领行动,目标决定成败”。公司党组变压力为动力,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以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战略发展。

面对市场竞争激烈、装机规模受限、发展遭遇瓶颈等种种困难,公司党组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先后召开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心组学习会、“管理创新”解放思想大讨论、“双提升,创一流”推进会,赴全省各地密集调研、踏勘场址,议大事、出思路、谋全局。领导班子紧扣浙江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确定了“创建华电一流绿色能源基地”战略目标,提炼形成了“科学正确的战略、价值思维的经营、与时俱进的创新、勇争一流的精神”发展理念,激励了员工,鼓舞了斗志,推进了华电浙江新的崛起。

公司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前期、生产、经营和队伍建设等各方面——

以“价值思维、互利共赢”的理念走市场化道路。公司与杭州市、衢州市、临海市政府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进“顺应减排政策、资源综合利用、地企互利共赢、具有竞争优势”的清洁能源项目落地。

以“建优质工程、做优秀干部”的理念拓发展。凭借在燃机建设、运营、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争取到四个燃机工程共287万千瓦核准开工,华电浙江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坚持基建为经营服务,创建一流精品工程”。公司面对基建经营的双重压力,秉持价值理念,优化设计方案,严格招标监督,缩减基建资金达2.48亿元;举行了“建优质工程、创华电品牌”劳动竞赛,突出“比安全、比质量、比工期、比造价、比创新、比形象”,促进了指标优化、队伍优秀;坚持“区域一盘棋”理念,先后抽调厂处级干部12人到各项目公司,为新企业配强新班子,发挥了“传、帮、带”作用。班子领导带队加强与政府部门协调沟通,千方百计争取到同网同区域较优政策,为发挥燃机效益创造了条件。

经过公司上下团结拼搏,半山7号燃机于2012年9月投产发电,创造了“华电浙江速度”。2013年相继投产半山8号、9号燃机,下沙1、2号燃机,2015年投产江东1、2号燃机,三年投产机组200万千瓦,为浙江经济发展和电力、热力供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公司实现了安全、防汛、发电“多赢”,截至2015年11月30日,所属企业半山发电公司、乌溪江水电厂连续安全运行日分别达6 782天、5 668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彰显,为建设“生态浙江、美丽浙江”作出了突出贡献。

打造思政“聚心”工程,提升凝聚力

“凝心聚力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看家本领”。2012年,受社会电量需求下降影响,公司燃机工程建设进度放缓,部分员工的士气受挫。公司党组实施了《2015—2016年党建工作纲要》,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团结带领干部员工攻坚克难、提振士气,有力助推“创一流企业,建幸福家园”活动的开展。

“转观念,破难题,争一流”!公司党组把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组织开展了“创一流”解放思想大讨论、“创建机关学习型党组织”“贯彻十八大精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主题活动。班子成员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与干部员工面对面、谈形势、讲政策,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使“把控工程节奏、确保投产见效”的决策方针深入人心,干部员工转变观念、直面挑战,形成了“信心不减、勇争一流”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公司采取“老厂带新厂”

“1+X”模式,指导下沙、龙游、江东公司建立起党委团委、规章制度和活动载体,采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方式,选拔任用了一批技术精、素质高、有潜力的复合型干部担任各级党群组织负责人,实现了浙江区域党、团组织“全覆盖”,政工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人员输出配套机制、退休职工同城待遇成为稳定的共性问题,公司党组倡导“家园文化”,出台了《总经理联络员制度》《职工帮扶救助机制》,建立了专项基金,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维稳专题会、走基层调研,建立了公司领导与一线员工的“连心桥”。公司加强政策指导,耐心进行思想疏导,通过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方式,把企业要闻、组织关怀及时传递给每一个员工。每逢重大节庆日持续开展“送温暖”活动,领导班子分赴现场慰问一线职工,走访贫困、生病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使广大员工对未来充满信心,对企业充满感激。

打造思政“提质”工程,提升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针对工程加快建设、新建企业增多、高素质人才紧缺的现状,公司党组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激发全体员工强学习、比技能、提素质,实现企业与员工协调发展。

公司党组统筹人才需求、培养计划和发展途径,实施《“十二五”人才规划》《新建项目人员配置方案》,广泛吸纳高素质人才到新企业,调配专业人员125人、公开竞聘42人、跨区域引进人才8人,统筹解决老厂超员、新厂紧缺人才的问题,员工发展通道越拓越宽。推进“70后、80后”工程,组织“80后”优秀干部到分公司本部挂职锻炼,充实了后备梯队。开展“行动学习”,选派100名燃机专业人员分赴哈电集团、浙江省电力培训中心、半山公司仿真机实习基地系统培训,编制新机运行规程,提高了燃机自主创新水平。举办了区域中层干部、班组长等关键岗位轮训班,举办了区域财会、普法、燃煤采制化、燃机、水电运行等各类技能竞赛,荣获“华电集团财会技能大赛”团体亚军、“华电集团精密点检技能大赛”团体冠军、“华电集团党群业务技能大赛”团体第四名,员工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半山公司、乌溪江电厂技术骨干走出国门,承担了尼日利亚燃机电站、印尼阿萨汗水电站调试、运维业务,受到当地业主一致好评,成为华电浙江的海外“亮名片”。

“岗位的需要就是我创造价值的舞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一个个优秀党员的闪光事迹通过网页跃然呈现于大家面前。公司开展了“创先争优亮旗帜、创业创新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以评选“党员闪光言行之星”活动、党员承诺履诺、群众满意度测评为重点,层层推荐、网上公示,激发广大党员亮言行、履承诺、树标杆,促进了广大员工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分公司团委开展了“青春华电浙江梦,青年创新创效行”“代言核心价值观,奋斗青春最美丽”主题实践活动、“悦读青春·跨越成长”主题团日活动,把“青春梦”融入“华电梦”“中国梦”,打造了一支堪当重任、建功企业的华电生力军。

打造思政“塑形”工程,提升软实力

公司党组坚持文化育人、文明塑形,繁荣企业文化,集聚创新合力,实现经营发展与文化建设双轮驱动,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比翼齐飞。

多年来,公司注重强宣传、建载体、树形象,做强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集聚企业文化的“正能量”。大力宣贯《华电宪章》,每年举办“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月”活动,推进廉洁文化“进企业、进班组、进岗位、进项目、进家庭”。分公司《加强廉洁文化的实践与思考》论文获“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论文二等奖”。公司党组织充分运用公司网站、简报、专刊,生动反映华电浙江的动态亮点和先进典型;加强对外新闻宣传,积极向系统内外主流媒体投稿,唱响“绿色能源”品牌,分公司连续八年保持了集团公司“优秀记者站”称号。延伸思想政治工作手臂,建立了华电浙江“政工QQ群”“团青QQ群”“团委博客”,促进了学习交流,提升了工作效能。

分公司党组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央企责任,积极响应浙江“创文明城市、建道德高地”行动,推进“幸福华电”建设。本部机关自筹资金10万元结对帮扶丽水贫困村,推进了“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分公司及所属企业持续开展“抗震救灾”“爱心献血”“双万结对共建文明”“关爱农民工子女”等社会公益活动,五年来累计爱心捐款、扶助资金超过210万元。浙江分公司荣获“全国第八届残运会爱心企业”称号;半山公司“关爱贫困儿童项目”荣获集团公司“志愿者服务项目”;乌溪江20年爱心助学团队被授予“华电爱心大使”;见义勇为的徐志良、志愿者带头人詹春来分获“省直机关道德模范”和“衢州市十佳志愿者”称号。

“四大工程”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公司质量效益新跨越。2011—2015年,公司年年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累计发电量突破250亿千瓦时,建成投产7台燃气机组、8台风电机组;装机规模从187万千瓦增至380万千瓦;供电煤耗从268克/千瓦时下降至255克/千瓦时,经济指标和综合实力在华电集团和全省同类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荣获全国“第八届残运会爱心企业”、华电集团公司“文明单位标兵”“先进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直机关“党建信息化先进单位”“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实现了“十二五”跨越式发展。

改革创新汇聚正能量,思政工作永远在路上。迎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立足华电活力蓬勃的创业热土,华电浙江分公司将深入推进“四大工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加快华电浙江转型升级,为建设“六个华电、世界一流”,再谱绿色发展新篇章!

新能源工程 篇12

一、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

进入21世纪, 建设坚强智能同步电网, 实现智能电网技术在我国电网供电的广泛开发应用, 是我国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必选手段, 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也对智能变电站向电网高级功能应用提供数据的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 发达国家把项目管理作为电网建设和电网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现代项目管理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 一是管理思想的的现代化, 二是现代项目管理组织的现代化。

随着当今经济社会与智能化科学技术的发展, 企业管理水平不断加强提高, 国家电网的大建设体系, 带来了电网建设项目及智能电网项目管理的现代新型模式, 具有专业分工与职业化等特点, 其表现为: (1) 国际许多国家已建立起本国的各不同行业项目管理标准体系, 且逐步向全球先进项目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发展。 (2) 在国际建设专业领域已开设了“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执业教育培训, 项目管理人员有了专业资质认证, 如我国的建造师注册认证管理机构。国际项目管理发展方向:1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发展;2项目的多元化, 多层次, 多行业发展;3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学科发展;4电网输变电项目向着智能项目管理标准化发展。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 进行现代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 对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提高自身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变经验型的传统管理为科学型的现代管理, 提高管理组织的工作效率, 提高运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成果运用, 将产生出积极的影响, 并为工程项目管理下的企业生产、建设与运行提供现代化管理手段, 21世纪必将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时代。

国家电网SG-ERP是由一体化信息平台, 包括了信息网路、数据 (荣灾) 中心、集成服务、信息展现、业务应用, 包括人力资源、財务管理、物资管理、规划计划、项目管理、运行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协同办公、综合管理, 保障体系, 包括信息管控、运行维护、安全防护、标准规范、技术研究、人才队伍等大范围的基本构成, 并随其发展继续扩大完善。国家电网公司于2008年以来开展了电网建设管理“三横五纵”模式, 已建立了工程管理体制, 建成了基建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 并对业主, 施工, 监理三个项目部, 开展了以项目部管理为依托的项目, 安全, 质量, 技术, 造价等项标准化管理进程。具体如下: (1) 基建标准化管理:基建管理信息系统现场部分依据业主、监理和施工项目部标准化建设管理, 充分贯彻现场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思想, 并保证施工、监理、业主项目部业务数据报审的及时性、准确性, 实现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控。 (2) 同业对标活动的开展:根据《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2014年同业对标工作意见》的要求, 为加强过程管控, 提升对标管理水平, 各部门、各单位依据2014版指标体系, 确立标杆, 即时报送同业对标指标完成情况。 (3) 各项目部的招投标:对各项目工程进行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与定标程序。 (4) 项目管理:以业主项目部为主是, 联合监理与施工项目部, 通过计划、组织、协调、监督、评价等管理手段, 推动工程建设按计划实施, 实现工程各项建设目标。 (5) 基建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业主项目部安全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安全策划管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安全评价管理分包安全管理、安全应急管理、安全检查管理等。 (6) 造价管理:造价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初步设计概算配合管理、工程招标造价配合管理、工程量管理、进度款管理、结算管理、竣工决算配合管理。 (7) 建设技术管理:技术管理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技术管理、设计管理、基建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等。 (8) 项目评价机制国网基建部不定期对各单位业主项目部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抽查, 并定期开展评价和相关竞赛评比活。 (9) 基建信息管理:2009年国家电网ERP项目的实施, 以及国家电网《ERP辅助模块-基建管控》的试运行及正式上线, 实现了国家电网公司“三横五纵”基建业务管理标准化管理模式, 达到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网省公司、业主项目部以及相关协作单位业务流程纵向贯通和横向集成, 满足了电网基本建设业务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和技术管理五大业务需求, 发展引用了成熟套装软件与基建管控模块的紧密集成, 建立了以基建管理的标准规范和工作流程为基础的, 并满足精益化管理需求的基建业务管理平台, 完成了基建管理运行标准化、规范化, 实用化, 高效化管理目标。

二、未来智能电网发展前景

着眼未来, 加强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 以智能化技术覆盖全国华北.华东, 华中“三华”地区, 是形成“强交强直”的交直流混合输电格局, 是实现我国电网结构更加趋于合理的行之有效办法。不断开展智能电网标准化建设, 在国家大力度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北重南轻”, 电网结构骨架建设中, 发挥着职能作用, 国家电网公司以加强企业自身化管理效益水平, 开展以新型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 强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 提升企业整体综合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项目标准化建设管理制度体系, 依靠集约化集团化手段运作, 稳步提升施工队伍及建设者团队的整体效益管理水平, 开展企业内部的计算机及其网络为基础管理的运作平台, 并运用现代项目管理基本理论, 运用网络技术与信息化系统及专业管理技术在工程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全方位管控, 突出发挥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的标准化管理流程执行力度,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进度、项目质量及安全与施工、合同、造价和风险管理等项目内容进行全过程生命周期监控, 以电力建设法规制度为重要依据, 以管理标准模板模式为操作手段, 运用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手段实施监督管理, 最终达到满足电能电力供应安全可靠, 供电质量优质坚强, 企业资产优良优秀的企业发展目标。智能电网技术的实践研发, 促使超导电缆等尖端科技技术进入电力市场应用, 为国家电网建设筑起我国电网布局新的结构, 同时转变电能发展方式, 发挥特高压输电大距离, 大容量, 大负荷为坚强电网构架及智能电网开发, 以绿色电能替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促进清洁新能源持续开发利用的重大意义, 也是推动我国低碳经济与能源替代发展出路之一, 中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起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目标, 投资总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的长远计划。

智能电网发展阶段 (从本世纪初开始) , 基于新能源技术, 分布式发电技术, 大规模储能技术, 超远距离大规模输电技术, 光纤及超导技术, 信息网络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 推动世界电网进入智能电网大发展阶段, 21世纪必将是电网项目管理发展提高的新时代。

摘要:21世纪伊始, 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国际发达国家所重视, 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国家电网公司在不断推广新能源绿色电力创新项目的开发建设中, 坚持扶持以电能为中心能源的多能源研发利用, 在迅速建立了以电网500k V、750k V超高压 (EHV) 及10000k V特高压 (UHV) 骨干电网下, 鼎力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Global Energy Internet) 建设, 开展了以智能技术为主导的智能电网输变电工程标准化建设, 并依托超特高压电网坚强支撑, 开启220k V, 110k V及35k V电压等级的智能项目工程大建设, 在项目施工管理中, 科学地实施工程标准化管理, 为达到国家电网坚强安全可靠, 供电营销服务优质高效, 企业资产业绩优秀的“一强三优”战略目标, 完成由世界“紧随者”跨入国际“领先者”的世纪蜕变。

关键词:新能源,智能电网,输变电工程,标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马骉, 李楠.智能变电站建设技术方案及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32) :59-60.

[2]黄新波, 贺霞, 王霄宽, 等.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实例[J].电力建设, 2012, 33 (10) :29-33.

上一篇:稳定性约束论文下一篇:相亲相爱